跨文化营销价值观论文范文

2023-11-11

跨文化营销价值观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儒家文化为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资源和文化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可以从儒家文化中找到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我们应该汲取儒家文化中的精华,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通过彰显儒家大同思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儒家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系 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从内容上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儒家文化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分析儒家文化的精髓和糟粕,探讨如何基于儒家文化的精华来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儒家文化为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导向和文化资源

儒家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提供了文化导向。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思维模式,然而部分被人们长时间认可并且保留下来的思维方法即成为某种习惯,也就是本民族的思维模式。儒家文化在我国古代文化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儒家文化特定的思维模式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至关重要。

首先是儒家文化的一体化统筹思维。一体化统筹思维对于儒家文化而言,最原始的表现就是系统化的思维模式,该模式主要依赖于寻求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从思维层面来看,在儒家文化的整个发展进程中,这种最原始的系统化的思维模式能够协助完成对系统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制度的构筑。从组成上来看,儒家所奉行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理念、以礼为中心的社会价值体系、诚信笃定的行事标准与风格,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从国家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强调的是“富强、和谐、文明、团结”;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的是“公正、平等、自由、法治”;从个人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奉行的是“爱国、诚信、友善、敬业”。因此,儒家文化与社会化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统一的思想和理念基础。

其次是不断创新思维。该思维模式在过去的儒家文化发展进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强调宇宙与社会都处在更迭不止的情形之中,世界万物都具有潜在的不稳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不断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且要有针对性地汲取我国先进文化文明成果,不断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并以此为依据,概括、总结、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充分表现出刚柔并济的强大宽容性以及合理化之的思想特色。

儒家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提供了文化资源。当儒家文化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又与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相融合时,儒家文化的思想精华被概括萃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成了儒家文化最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

儒家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定了精神目标。从过去到现在,时代的进步都是为了实现国富民强,和谐是其发展的最终目标。儒家文化作为过去时代所崇尚的最高价值观,其所谓的和谐主要强调了人与自身、自然、他人、时代之间的统一团结。然而要想实现时代的高度统一和谐,就要确保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国先富则民也强。荀子曾有云:“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姓。”古时之所以要让国家富强,主要是由于“民财足则君赋敛焉不穷”,虽有其局限性,但却让国富则民富的观念影响着每一个人。它所倡导的核心思想与儒家思想理念高度一致。

儒家文化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价值标准。儒家文化十分注重诚信,孔子认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只有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交往才能够做到真正的长久,由此也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强调的诚信思想在儒家文化当中也是有据可依的。

借鉴儒家文化,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儒学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儒学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植根于此并沿袭其优秀的思想加以发展的,应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弘扬儒家文化。同时,儒家文化中也有不少糟粕,在借鉴儒家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对其扬弃。

汲取儒家文化中的精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传承与发扬儒家传统美德,提升公民道德水平。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的环境下有必要加强儒家文化的宣传,重视儒家文化中爱国、诚信、明理的传统美德,从而提升人民道德水平。诚信理念从古至今都极为重要,但在市场经济下,人们想要拥有越来越多的名利,成功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越来越低,诚信思想也在逐渐流失。孔子就将“诚信”视作做人最基本的条件,曾有言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就现在的公民来说,诚信不仅仅在于每个个体的伦理道德水平,更是社会与时代要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儒家文化主张的诚实守信,能够给当下失信现象频繁、背信弃义现象屡见不鲜的社会以强烈的警醒。此外,还有利于建立公民诚信思想,提升其道德伦理水平。

其次,学习儒学文化中“天下大同”的理想,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儒家文化中“天下大同”的理想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从儒学思想中吸取营养,并发现其时代价值。现如今社会主义发展逐渐成熟,坚持儒家的大同思想显得格外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深化诚信教育,社会的和谐要依托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此外,学习儒家文化不断创新的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中不断创新思维给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动态的,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在目前取得的成就仅仅是暂时的,“三個倡导”的提出也仅仅是短期的发展结果。时代在不断进步,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也在逐渐趋于完善与成熟。总的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与进步是以实践为基础,以革新为目的,在完善中逐渐对其稳定性思维进行革新。

虽然儒家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然而,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儒家文化发源于我国传统封建礼教的基础之上,其中许多方面依然是为了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因此,在学习和借鉴儒家文化时,必须有选择地对其糟粕的进行扬弃。例如:儒家文化中强调君臣关系,这显然与我们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民主”的理念是不同的。另外,儒家思想中“非礼勿视、非礼勿言”等观念也不符合当前大众所认可的人民有言论自由等民主思想的理念。在民主社会中,只要不违反法律,人们有权利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有权利去了解、认知他们想知道的事情。只要不违反法律,人们的行动不应受到制约。然而,儒家文化的一些教条则规定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必须符合皇室贵族制定的行为规范,不允许人们对于统治者有一丝一毫的质疑。显然,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不应融入这部分儒家文化的理念。因此,在运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对其中许多不符合时代特征和现代社会理念的糟粕思想进行摒弃,从辩证的角度看待儒家文化。

总之,儒家文化为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资源和文化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可以从儒家文化中找到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利用儒家文化来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我们应该汲取儒家文化中的精华,通过弘扬儒家传统美德,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通过彰显儒家大同思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均为河北金融学院)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跨文化营销价值观论文范文第2篇

引语:品牌、管理、营销三个层面是茅台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2007年以来,国酒茅台频频“曝光”,其中有两件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是涨价。继2007年1月1日年份酒出厂价上涨后,2007年3月1日再次提价,上调除陈年酒以外的普通酒出厂价格,平均涨幅达12%。重要的是,这次涨价是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茅台酒股份公司董事长袁仁国在今年“两会”期间宣布的。此举一出,市场人士则认为有“炒作”之嫌。

二是《中国民航》杂志2007年第2期刊载了茅台季克良董事长的撰文《茅台酒不但能治感冒,还能治许多其他疾病》,该文被业内人士曝以“假广告”而引起争议。

仔细分析,这两件事情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茅台的品牌战略和营销策略问题。拥有“国酒”招牌的茅台,在品牌战略和营销方面正面临着一个转折的关口。

茅台的营销史没有放大

众所周知,历史造就了茅台“国酒”的至尊地位,也赋予了茅台丰厚的文化内涵。

早在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直接由高级评审委员会授予荣誉勋章金奖,并享有了“世界名酒”(WorldFamousLiquor)的美誉。

1972年,时任国家总理的周恩来拿出了贮藏30多年的茅台酒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举杯共饮时,世界记录了这一珍贵时刻,也记住了茅台。

和茅台息息相关的这两件事情,更凸显了茅台的价值与内涵。不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知道茅台是一个知名品牌,但知道茅台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人却越来越少。

笔者随机调查10个白领阶层显示:100%的人都认可茅台是名酒;80%的人不知道它曾经在历史上获过国际金奖;70%的人不清楚1972年中美两国领导人会谈时喝过茅台。

现在看来,无论是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还是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事件,都为当年的茅台酒做了一次具有国际影响的事件营销。遗憾的是,这次事件营销之后,人们对这两件事情的历史记忆在减退。某种意义上,暴露出茅台酒没有把历史上的营销事件放大,没有借助当年的历史意义延伸推广。

从营销的角度分析,茅台历史上的经典营销案例没有被放大,这对于品牌推广来说是不利的。一个产品,当它的历史、文化内涵被更多的人记住时,这才是营销的真正成功。换句话说,即使不喝酒或没有喝过茅台酒的人,当谈到茅台酒时都能想到其历史上最有名的事件,这就做到了成功。这种文化的浸透是一种无形的,也是事件营销的核心。

茅台酒不应该仅仅固守前人留下的“国酒”桂冠,甚至向品牌透支,而更应该以创新的手段寻求新的突破,不断演绎茅台“国酒”的品牌内涵。

例如,剑南春集团2003年11月9日举办的“市场准入与全球营销-克林顿剑南春之旅”活动吸引了美联社、路透社和几乎所有的国内财经媒体的视线,使剑南春再一次成为行业的焦点,也使剑南春品牌得到有力提升。

可以说,茅台酒亲历的两次历史事件的影响,是现在剑南春们无法比拟的,但缺憾是没有延续下去。茅台酒忽视了历史上最有名的营销事件,没有将这些发生在过去的事情重新演绎,以至于很多人对茅台酒的历史认知度在减弱。

茅台的品牌价值没有放大

如果从茅台的销量和利润来判断,茅台酒仍是一个得到市场高度认同的知名品牌。

比如,茅台酒2006年年初就曾提价15%,价格上涨之后,茅台酒的年销售不但没有因此疲软,反而有明显增长势头。

茅台酒2006年底在部分地区还曾出现过“断货”现象,笔者认为此次“断货”现象其实也是茅台集团的一种营销策略,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量所限。尽管茅台酒从根本上来说会存在产能限制问题,但2007年3月1日起提价,提价前发生断货,难道是巧合?

应该说,茅台酒涨价后销量不降反升有市场“供不应求”的因素,但为什么消费者惟独对茅台酒需求这么旺盛?笔者以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品牌因素,茅台酒的高价营销策略维护了茅台“国酒”尊贵的品牌核心价值。

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茅台近些年来醉心于打健康牌、走平民化路线,我们却鲜见其有创新精彩的事件营销新篇章,更谈不上重现1915年、1972年事件营销的辉煌。

《中国民航》杂志2007年2月刊载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克良先生有关《茅台酒不但能治感冒,还能治许多其他疾病》的撰文,文中声称“茅台酒成了许多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终身不离的保健饮品”。此时的茅台在媒体上频频打健康牌,宣传茅台酒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对人的肝脏等有好处,“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茅台酒俨然成了健康酒的代表。

且不论茅台酒“能治许多疾病”是否涉嫌虚假宣传,笔者以为,单从品牌建设层面来看,茅台酒打健康牌实属下策。茅台酒是什么?它是中国的“国酒”,按理说,茅台酒厂的一切营销传播活动都应该围绕“国酒”的品牌核心价值去演绎。

然而,茅台酒打健康牌偏离了“国酒”的品牌核心价值主线,背离了茅台“国酒”尊贵、历史、厚重的文化内涵。长此以往,必将使消费者雾里看花,搞不清茅台到底代表什么,这将大大稀释茅台的品牌价值。

另外,茅台集团还推出了茅台啤酒、茅台葡萄酒等,这和消费者对茅台的传统认识有很大差别,自然难有购买的热情,所以茅台啤酒、茅台葡萄酒的销售业绩一直不甚理想。茅台啤酒在征战全国市场的时候,可谓屡战屡败,最终不得不萎缩在贵州当地市场。在茅台酒30多亿的销售额中,茅台啤酒、茅台葡萄酒以及其他浓香型产品,总共销售额还不到2亿。

茅台集团应该明白,茅台在激烈的白酒市场竞争中之所以能保持优势,主要是因为其拥有“国酒”的桂冠,如果有朝一日茅台在消费者心中“国酒”印象已经模糊,茅台成为健康酒、科技酒、平民酒、葡萄酒、啤酒等等,那么,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茅台酒还有何优势可言?

其实,“以非凡的定力,持之以恒地坚持维护品牌核心价值”早已成为国际一流品牌创建百年金字品牌的秘诀。那些国际强势品牌无不对自己的品牌核心价值“咬定青山不放松”。

可口可乐演绎“乐观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百年未变;万宝路的“阳刚豪迈”牛仔形象跨越了50年;吉利演绎其“男人的选择”达100年;力士请国际影星演绎“滋润、高贵”也有70年。

据一份调查显示,耐克、可口可乐、IBM、宝洁等全球50大品牌中,品牌历史在55~100年的占32%;在25~55年的也占到32%。这些国际强势品牌,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几乎从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品牌定位,从不放弃对消费者所作的承诺,品牌形象自然得以在消费者的心智中稳步提升。

所以,茅台应该以滴水穿石的定力坚持维护“国酒”的品牌核心价值。这就意味着企业的每一次营销活动、每一次广告传播都要围绕加深消费者对“国酒”品牌核心价值的记忆和认同上做文章,这同样会为其品牌加分。

近几年,茅台酒面对竞争对手五粮液的攻势乱了方寸,没有借助“国酒”的优势资源进行阻击,却打出平民化的旗帜。伴随着“茅台也要开始瞄准老百姓的饭桌”的宣言,茅台集团先后推出茅台王子酒及茅台迎宾酒等中低档酒,将品牌从高端市场拉到中低端市场。既是“国酒”就应该至尊天下,然而茅台酒非要往价格战里钻,偏离了自己品牌核心价值的轨道,稀释了品牌内涵,也挫伤了茅台酒原有消费群体的忠诚度。

茅台内部管理亟待提高

茅台品牌知名度高,但自身制度的管理水平却不高,甚至存在着很大的欠缺。

据《东南早报》报道:泉州市区一家茅台酒专卖店被市民举报,之后工商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该茅台专卖店里真假混杂,假茅台酒和真茅台酒摆在一起,同样卖368元一瓶,而这些假茅台酒的成本可能只有区区几元钱。

有意思的是,在茅台大本营,茅台专卖店也在大卖假茅台。根据金黔在线消息,一位消费者在茅台专卖店一口气买了12瓶飞天茅台,然而请客时却被喝出是假的,令他尴尬无比。经过质监局认定,该消费者买的确实是假茅台,接下来在专卖店中也查出了更多的假茅台。

这些只是细枝末节。在互联网上搜索“假茅台”关键字,就有上万条相关信息可以查询。当然,一方面是不法商贩受利益驱使,以假乱真来牟取暴利,另一方面值得思考的是,来自茅台专卖店也同样充斥假酒,这其中茅台集团难逃责任。

换个角度看,假酒并不仅仅发生在茅台身上,剑南春、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同样有很多假酒混迹于市。问题是,茅台作为“国酒”,甚至闻名世界,这种现象的发生尤其是在专卖店,将使茅台品牌大打折扣。

一个好的产品,需要企业在打造出知名品牌后不断维护。在维护品牌的过程中,消费者才能感受到品牌和服务的价值,才能让消费者体验到品牌的内涵。

肯定地说,自己的专卖店出现假酒丑闻是出乎茅台集团意料之外的事情。然而这也说明茅台集团没有做好充分的预警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显然滞后一步。一个品牌需要强大的后台体系支撑,不仅仅包括产品质量,还包括服务、制度、理念、文化等,这些是打造一个知名品牌的必备要素。

至少目前,茅台的地位还是无人撼动,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茅台存在的诸多问题:面对市场的竞争,急于打造茅台多品牌系列却毫无建树;历史上最有名的营销事件被茅台自身人为地减弱了;拥有知名品牌但缺少营销创新手段;内部管理漏洞导致专卖店假酒事件频出,茅台品牌声誉受损。

品牌、管理、营销三个层面是茅台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否则,今天的茅台只能散发出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怒掷酒瓶”的余香。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成功营销网站:www.marketingchina.com.cn

欢迎订阅《成功营销》杂志!

订阅电话:010—85650313

跨文化营销价值观论文范文第3篇

【内容提要】日本动漫自1980年引入中国以来,便在全国范围内扩散。2006年日本政府更是提出“动漫外交”战略,加快推进日本文化的输出。这些年来,日本动漫作品一方面侵占中国动漫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传递出蕴含在动漫中的日本民族文化精神与价值观,对中国已然构成文化渗透,且对中国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此中国应保持警惕并有所行动。

【关键词】动漫外交  日本文化  文化渗透  国家文化安全

一、日本的文化输出战略——“动漫外交”

日本动漫的发展有着漫长的历史,“17世纪的‘鸟羽绘’和‘浮世繪’都可以看作是日本现代漫画的雏形”,①但与日本动漫发展相关的研究一般始于1945年,即日本战后时期,这是因为“战后时期的日本动漫产业才开始在创作技法和内容题材方面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式发展,并且如手冢治虫、山川惣治、永松健夫这样的漫画大师就是在战后才脱颖而出,为世界漫迷所熟知的。”②

从这一时期开始,日本效仿美国的“米老鼠战略”,极力推崇动漫文化的输出。这一举措不仅带动日本经济增长,而且有效输出日本意识形态,改变日本国际形象,取得了理想的传播效果。日本还确立了“动漫外交”战略,为其进一步的文化输出奠定了基础。

(一)“动漫外交”的源起

“动漫外交”这一理念最早为时任外务大臣的麻生太郎于2006年提出。他认为“打造国家形象不能仅靠外交官,必须借助流行文化的力量对其他国民施加影响。”③外交部仅凭一己之力很难直接抓住各个国家民众的兴趣点,而“动漫”是个很好的文化工具,加以利用可以有效辅助外交,在较短时间内树立国际形象。麻生太郎也因此转变外交思路,确立了以动漫为载体的“柔性外交”战略,原本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动漫也开始逐渐担负起政治责任。

(二)“动漫外交”的地位

“动漫外交”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日本政府的关注,政府对此也持明显支持态度,反应迅速并全力跟进,“支持‘透过文化的力量,影响对象国的舆论,增强外交的重要性’。在国内,每年政府的官方白皮书,除了文字版还会专门出版漫画版……”④

“动漫外交”得到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动漫产业也被提升为日本文化立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日本政府专设“传媒与内容产业局”和“动漫产业研究会”,致力于推行各项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专设动漫类奖项,鼓励和吸引更多人投入动漫的创作与发行。政府尽力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扫清所有障碍,并建立起完善的系统以确保它能顺利成长和发展。

(三)“动漫外交”的影响

在国际中,国家的政治力量常通过军事和经济力量得以彰显,而日本通过借助“动漫”这一“软实力”达到了文化意识渗透的目的,相比于通过武力和金钱压制显得更为高明。日本通过文化输出以期实现推广本国文化、重构国家形象的目的,并希望获得其他国家认同、改善国际间关系。

事实上,日本在2006年4月确立“动漫外交”战略后,当年就名利双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⑤;最新的数据显示,“2016年,日本动画业界市场规模2301亿日元,是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⑥日本动漫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其所传递出的文化与价值观也影响着不同地区各个年龄段的受众。

在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十几年来的发展,日本在文化产业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实现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和谐互动,获得了文化自信,也实现了推广日本文化、树立国家形象的目的。

二、日本动漫文化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一)动漫软权力论

“软权力”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安全保障问题专家JosephS. Ne 提出。不同于经济、军事等各种支配性的硬权力,“软权力”是指,“当一个国家让其他国家自愿要求该国所需要的东西,那么就发生了所谓的‘吸纳的、同化的权力’或‘软权力’,这完全不同于命令其他国家做自己所希望的那种硬性的或强制的权力。”⑦

作为一种无形的权力,文化可以具体化为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生产习惯等各种形式,从最普遍的民众入手,实现最佳传播效果。国家通过劝服等柔性手段使用“文化软权力”,在潜移默化中控制接受国民众的思想、心理、行为和情感,达到文化的推广和内化目的。这有利于一国文化对外的扩散、渗透,甚至能够改变接受国的信仰习惯与社会制度,最终实现输出国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做法与军事备战、经济对抗相比来得更为无声且深入。

动漫作为文化的一种外化形式,因其内容题材众多、表现形式多样、趣味休闲性强、内涵丰富等特点获得全世界人们的喜爱。动漫制造国可以直接将各种层面的本国文化附加在动画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传播方式输出本国意识形态,彰显文化软权力。

日本政府较早认识到动漫的力量并提供了罕见强大的支持力度,从麻生太郎提出“动漫外交”到小泉纯一郎提出“知识产权立国”战略口号到安倍晋三在施政方针中提到“强化动漫等内容产业的信息传播能力”,同时出台一系列具体政策发展和振兴日本动漫产业。这些举措反映出动漫在日本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日本也准确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发展,将日本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国家形象等内容融入其中,立足本土、坚持创新,并积极向海外拓展,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年轻群体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二)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现状

最早引入中国的日本动漫是《铁臂阿童木》,这也是日本第一部电视连续动画。《铁臂阿童木》1980年在香港播放,同年被中央电视台引进,“这也是中国正式引进的‘第一部海外TV版动画’”。⑧《铁臂阿童木》主要围绕少年机器人阿童木展开,阿童木的形象可爱活泼,同时具备一切好的品格,这部动漫也向世界传达了日本爱好和平、反对核武器的立场,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铁臂阿童木》开创了中国引进外来动漫的先河,与当时国内略显拙劣的动画相比,日本动漫更受国人欢迎,因而大批优秀日本动漫作品进入国内,开始抢占中国动漫市场。

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日本动漫在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人们接触文化的渠道更加丰富,这一时期的日本动漫也有很大进步:题材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代表动漫作品如《变形金刚》《蜡笔小新》《哆啦A梦》《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等均在此期间创作和发行。这一时期的动漫以科技类作品居多,这也从侧面传达出日本当时大力发展科技的国情,“表现出人们追求科技进步的文化心理”。⑨

90年代末至今这一阶段,中国的科技、经济、政治实力都有了显著提升,文化观念更为全球化和多元化,日本动漫的种类也更加丰富,在中国占据的市场份额更大。这一时期的动漫数量众多,代表作品有《名侦探柯南》《火影忍者》《网球王子》以及宫崎骏系列动画等,题材涉及战争、科技、神话、青春、悬疑推理、穿越时空等,受众从孩子到成人,覆盖面甚广,且得到中国观众的广泛喜爱,如2016年12月在中国上映的《你的名字》票房高达5.75亿;由爱奇艺平台显示的《名侦探柯南》系列剧集点击量大多过亿。

日本动漫从1980年引入至今已30余年,但其热度始终不减,不断有新的人群加入“日漫迷”行列。“70后”是最早接触日本动漫作品的一批人,而“80后”“90后”几乎是在观看日本动漫中成长起来的,且不同程度地投入过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如购买动漫周边产品、学习日语、参加Cosplay活动,在价值取向、衣着打扮、思想观念等方面深受日本文化影响。

(三)日本动漫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日本动漫之所以能在中国广泛传播并能收获大批受众,是因为日本与中国在文化上具有接近性,同时伴有差异性,且日本动漫产业整体运作模式完备,政府也对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支持。

1.文化因素

日本动漫能够在进入中国后迅速生根发芽、赢得受众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动漫中富含大量中国文化元素。日本作为文化上的“后进国”,自身资源稀少,但日本善于学习外国优秀文化,以“和魂洋才”为指导方针,大量吸收外来文化,出于地理和历史原因,中国自是成为日本学习和效仿的首选。在日本动漫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有中国元素的身影,如效仿隋唐服饰而成的和服、取材于中华饮食文化的《中华小当家》、仿汉唐皇家园林建筑的房屋场景、打斗中的中国功夫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元素的使用在无形中拉近了日本动漫与中国受众的心理距离,形成亲和力。文化的接近性使得日本动漫能更快博得中国受众好感,迅速打开中国市场。

除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外,日本动漫还结合本土文化进行了创新和内涵挖掘。从表层的自然文化到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日本动漫传递给中国观众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背景下一个崭新的日本国家形象。在日本动漫作品中,樱花与富士山作为日本的标志性自然符号多次出现,日本民族的服饰、饮食、宗教和生活方式也在動漫中有所体现,如《深夜食堂》中的各类日本美食、《你的名字》中祭祀神明的服饰与场景。在此基础上,日本动漫也彰显了日本民族性格与精神文化,如日本人明确的等级观念、“报恩”文化、耻感文化。作为日本民族精神核心的“武士道精神”也在日本动漫中多次出现,《武士道》一书将武士精神的核心定义为“效忠主人,忠诚至上;以武为本,崇拜武道;重名轻死,杀身成仁”,在战争、历史和热血战斗类题材的动漫中均有体现,典型代表为《火影忍者》,忍者是日本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之一,该动漫对这一职业进行了细致描述与渲染,使观众在观看动漫时也能感受到其想要传达的隐忍与热血情怀。

2.产业因素

日本动漫的成功传播也有其产业因素。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日本动漫的产业管理与经营逐渐成熟,“日本也正在从一个产品制造大国,转向一个文化产业输出大国。”⑩作为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日本被誉为“动漫王国”,“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在欧洲这个比例更高,达到八成以上”11。

日本动漫对内容进行细分,几乎覆盖人们关注的所有主题,从科技到历史,从校园青春到战争,从悬疑到神话,从自然到宇宙;动漫所传达出的理念也多种多样,有阳光活力,有热血奋斗,有阴暗,也有警醒。这些都丰富了日本动漫的内涵,也填补了中国动漫市场的空白。

日本拥有高速发达的动漫产业链,从漫画创作到出版、发行、推广、衍生等都有成体系的商业运作模式,且有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在成功作品的拉动、媒体的广泛报道、先进技术的应用、金融体系的支持、收入结构多元化的带动下,12不断追求合理的运作机制与生产模式,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使日本的动漫产业得到有效发展。

3.政府支持

日本动漫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与日本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日本政府对日本动漫产业实施支持和扶持政策,在组织和资金上都给予很大帮助。”13

1966年,动漫被日本政府列为国家重点产业;2004年,日本公布《内容产业促进法》,力求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化,动漫作为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和扶持。为有效进行扶持,日本还成立了内容产业全球策划委员会、东京动画中心、动画产业研究会等一系列组织进行专业研究,并通过成立产业基金的形式增加投资力度。日本政府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众多机会,并针对中国这一庞大市场开展了许多针对性活动。在外交方面,日本政府也鼓励日本动漫积极对中国进行文化输出。

三、日本动漫文化的中国渗透

“文化渗透”发源于经济学,从文化角度理解,各国对外输出的各类资本、产品都带有输出国的文化价值观念,这些文化理念会慢慢被接受国理解和认同,进而接受并内化,这样的过程就是文化渗透。

日本动漫因其内容的普适性和极强的文化感染力,对中国青少年的心智与行为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日本动漫携带的大量亚文化符号对中国文化产业造成了一定冲击;日本动漫产业在中国的推广也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消费观。日本动漫在中国的输出已然构成文化渗透,它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隐蔽价值观的输出

日本动漫在中国有较大的受众基础,作为深受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喜爱的文化产品,其蕴含的是非观、审美观、人生观等各类价值观都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有所区别。

除了画面细腻、内涵深刻、主题积极向上的动漫外,有部分日本动漫为迎合受众特别是成人受众的需要,加入了一定量庸俗且低趣味的桥段,如《蜡笔小新》中的主人公小新总会半露屁股,《犬夜叉》中的配角弥勒法师也总忍不住调戏漂亮女生,这些世俗化的内容严重影响并扭曲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审美。

在题材创作上,日本动漫融合了日本民族的是非观和伦理观念。日本传统文化对于善恶的理解与中国不同,认为“没有绝对的恶,也没有绝对的善”;在伦理观念上也与中国不同,如弑父、恋母、出轨等话题在日本社会并没有被当作是“禁忌”,这些主题的动漫也逐渐出现并在中国得到传播。日本动漫中的部分内容对善恶进行了二元消解并对传统儒家伦理进行反叛,通过向世界特别是中国传递混乱的是非观和伦理观,异化中国青年的思想与价值观判断。

“日本动漫创作了‘坏人未必是绝对的坏人’这条理论,进而演变为一种‘无国论’,以此来‘武装’和掩盖其虚伪的内心”14,为其之前的战争罪恶进行开脱并努力达到劝服效果。日本借助动漫输出其价值观,影响了中国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判断能力,也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造成了威胁。

(二)亚文化符号的流入

文化符号是蕴含着独特民族精神且具有深厚内涵的标识,浓缩了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在日本动漫的中国传播过程中,由于中日文化的差异与各种复杂因素交汇导致某些文化符号被中国消化并融合,其中蕴含的日本意识形态被转化为大量亚文化符号,在中国社会中广为流传,对民众的思想、话语和观念造成重构或颠覆,同时威胁着中国主流意识与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些衍生出的新词汇可以用来表述新事物,丰富中国语言,但仍有一定数量的词汇包含明显消极倾向,如“宅”“腐”“腹黑”等,其传达出的内涵可能对青少年造成潜在负面影响,却在当前文化语境中广为流传,这对中国的主流文化造成了极大威胁。

(三)改变传统消费观念

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也对中国传统的消费文化产生了影响。随着漫画的引入,租借漫画服务也在中国兴起,特别是在中小城市,众多漫画类租书屋相继出现,由此衍生出的租赁文化也在中国推广开来,并逐渐演变为书籍租赁与饮食消费等结合的模式。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类租赁文化开始逐渐消解。

随着日本动漫文化在中国的渗透,作为日本动漫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动漫展览会和Cosplay(角色扮演)也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2000年8月,中国大陆成功举办了第一届Cosplay大赛,自此之后,上海、北京、西安等地成为Cosplay的主要举办地点,展览中的角色模仿多以日本动漫形象为主。尽管Cosplay属于自发行为,但其装扮的服饰、道具通常价格不菲,具有潜在商业价值。

各类动漫手办、海报、玩具、游戏等也是日本动漫产业链的重要衍生产品,通过对动漫进行二次开发有效提升了其附加值。“动漫的发展带动了音乐、出版、广告、主题公园和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不断创造出新的商机。”15这些也都在中国有较大的消费市场,正版周边通常价格昂贵,但大批中国观众仍愿意出资购买。

四、对中国构建国家文化安全的启示

统观日本动漫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不难发现,日本动漫借助“动漫外交”政策,从经济、文化和精神等方面层层渗透,逐步消解中国对日本的民族敌意并有效传播了日本文化,传递价值观,达到文化渗透的目的。中国目前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陆续采取了限播令等监管政策。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已然开始威胁中国主流文化,创建国家文化安全势在必行。

(一)加強文化自信

创建国家文化安全首先要加强文化自信。中国文化内涵广博且底蕴深厚,从日本动漫对众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借鉴中即可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自信的精神特质,从神话中的“夸父逐日”到盛唐的“大唐盛世”无不突显出中国文化的自信与底气。在新时代,中国的着力点也应当首先放在坚定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中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价值无限且创造力丰富,因而应当具有极大的自信。每个中国人也应当熟知、尊重和珍惜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备深刻的文化使命感,担负起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开拓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做到坚定不动摇。

(二)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要想实现国家文化安全的构建,弘扬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这要求中国必须提升文化软实力,从政策法规、文化创新、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传统文化层次,增强国民文化素质,提高大众文化品位,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对外推广上努力拓展海外市场,界定好中国文化的品类,找准传播形式与表达方式,在文化中融入中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借助“一带一路”等国内国际平台,讲好中国故事,输出中国价值观;在文化产业的创作和对外推广方面邀请专业学者与研究人员严把关,尊重中国文化,并让世界真正认识、了解中国文化内涵。

(三)构建文化安全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文化不可避免会与其他文化发生交流和碰撞,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在坚持文化开放的基础上,中国必须要坚决维护文化安全。在政治文化方面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对外来文化中包含的意识形态进行严格把关,加强中国文化精神建设和国民凝聚力,及时对有偏差的舆论进行疏导,确保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在教育方面抵制过分宣扬国外教育的言论,同时积极发展中国教育事业;鼓励高校、研究院学者研究中国文化与对外推广、文化安全构建等问题;努力吸引其他国家优秀人才到中国进行深造,鼓励外国人员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对外来文化保持警惕态度,特别要避免文化渗透现象。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根基的国家,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优势所在,中国在保持和积极扩大这一优势的前提下,也要对外来文化保持警醒的态度,积极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安全问题,构建文化安全发展战略,以确保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保持较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注释:

①谭燕.动漫在电视广告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9-03-01.

②14丁有有.当代日本动漫“大国意识”的建构及其德育内涵[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26-31.

③④龚莉萍.从“动漫外交”看日本文化输出战略对我国的启示[J].中华文化论坛,2016(07):69-74.

⑤崔磊、王晓露.动漫成日本外交轻武器   跨疆界改变各国价值观[EB/OL].http://news.sohu.com/20061205/n246819370.shtml

⑥中国国际动漫网.《日本动画产业报告2017》公布:中国投资可能导致日本动画行业泡沫[EB/OL].http://www.chncomic.com/info/201710/46316.html

⑦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⑧张娜,范宏倩.《铁臂阿童木》缔造的动漫传奇[J].电影文学,2010(11):104-105.

⑨郭蔓青.日本动漫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05.

⑩111315邓林.世界动漫产业发展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12[日]增田弘道(著).李希望(译).日本动漫产业的商业运作模式[M].北京:龙门书局,2012.

作者简介:孟璐,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编辑:王洪越

跨文化营销价值观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当前中国正处于大变革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密切,西方文化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家也在不断地树立和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特别是一直处于相对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儒家传统文化对学生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文章就儒家传统文化对于子女价值观形成的作用影响,以及如何促进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子女

文献标识码:A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就学生来讲,当前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高峰期,不但体格上全面发展,同时心智也向着成熟的方向进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在这个阶段,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会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了解学生的价值观现状,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引导与教育,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进步,促使其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儒家传统文化的概述

儒家文化主要指的是以儒家学说为主要思想指导的流派,它在春秋时期由孔丘所创设,其中心思想是恕、孝、勇、义、仁等。仁作为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自推出以来受到了许多统治者的推崇,并且对后续儒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具有这种大的意义。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具有极深的影响,特别是在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更是凭借着传统的责任感思想以及节制思想等为古代朝代治理提供了正确的引导方向,也为千百年后我国政治和经济方面思想提供了帮助。特别是儒家学说中的孝,更是在当今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子女与父母相处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针。

二、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对于子女的作用

首先,儒家传统文化涉及多个范畴,其中不仅仅包括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包括对世界的看法和认知,它可以为子女树立起良好的认知方式,同时形成对世界的初步了解和看法,这对于子女今后的发展都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能帮助子女在人生的初级阶段树立起坚韧的意志,同时建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善,更有利于进一步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以正确的态度和意识来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其次,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对于子女来讲在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子女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可以根据儒家思想,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不断克服困难,在生活中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这有助于其积累起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自身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更有利于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

最后,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加深,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的思想和文化更是逐渐地传入我国,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甚至部分学生有着崇洋媚外的心理,这一趋势更是不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承。面对这一局面,子女在面对外来的文化影响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将本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并在学习和发扬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身,形成优良的品质,在身心发展的黄金阶段不断地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形成更加多元的文化体系,并在生活和实践中不断地加以融合与发展。

三、家长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对子女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1.家长具有榜样作用

对于子女来讲,在成长的过程之中家长的教育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子女会根据家长的指引逐渐树立对价值的选取以及对世界的看法,这对于子女今后的发展都是具有巨大作用的。家长的做事风格和行为准则也会给子女带来模范作用,由于子女缺乏自身的能动性和认知,家长的榜样作用是具有示范意义的。举例来讲,在部分家庭中父母由于文化水平较高,所以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会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不断的引导,例如,当面对子女在公共场合大声喊叫时会及时地制止,同时告诉子女这是不好的行为,公共场合不应该大声喧哗,应当保持安静,这样才是有礼貌、有素质的好孩子。这样一来,子女经过家长的教育,不仅懂得了在公共场合的礼节,同时也学会了尊重他人,并在今后的公共场合遵守秩序、保持安静。

2.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于子女来讲,是一种外在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仅仅包括在家中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包括家风、家训等内在因素,这些条件都会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产生深远的影响,不断地对子女的价值观进行改造。例如,在部分家庭中有挂设《论语》的书法作品,这些书法作品不仅增长了子女的知识,同时也为子女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在具有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子女会不断地进行自身道德水平的提升和文化修养的改善,以更高的要求来约束自身,从而在生活中建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以更高的要求来激励自己,这是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影响,同时也是为子女营造出更加适合成长的环境,树立起良好的行为态度和思想道德品质[1]。

3.可培养子女正确的价值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主要体现了心理和行为的倾向,家长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培养子女正确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內容。

第一,可培养子女专注性。正确的价值观可推动子女长期的进步和发展,其主要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专注性,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子女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并对子女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等具有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培养子女专注能力时,可有效地影响子女与客观环境之间相互渗透,提升子女的适应环境能力,对子女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家长通过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提高子女的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子女在与人、社会以及自然交流的过程中,都深深地刻印了道德价值观的印记,所以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基于儒家文化培养子女的专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有效地提升子女的价值观。

第二,提升子女的思考能力。生活在激烈的竞争社会环境下,很多家长都形成了一种理念,希望自己孩子未来可以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这种愿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精神层面,另一方面是物质文化层面,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帮助子女解决在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去要求孩子怎么做。父母可做引导者,而不是指挥者,在遇到问题时来帮助子女解决[2]。

四、儒家思想在子女价值观形成中的具体表现

1.“以义制利”培养子女正确的义利观

当今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应当以更高的要求来约束自身,正确地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并在生活中学会抵制不良风气。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这就要求在今后的生活中面对财富以正确的态度来处理,并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实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实现个人价值和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过程中获得应得的报酬,而对于破坏社会公平和唯利是图的行为进行抵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应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什么不是自己的,在出行时如果捡到钱时,学会将金钱主动地归还给失主,不要因为自身的利益和私心将金钱收入囊中,为子女树立良好的金钱观念,不断克服金钱诱惑。另外,家长也要引导子女不要羡慕别人所拥有的物质,避免子女出现将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的贪念。家长可在周末闲暇时间多给孩子播放一些交际的视频,让孩子懂得如何与别人相处,并从心理上为子女消除自私自利的心理。

2.“以民为本”培养子女集体主义精神

“以民为本”是儒家传统思想中的基本道德品质,在现代社会也是具有指导意义的,这不仅为子女建立起了集体主义思想,同时也让子女在生活中可以更好地融入集体,适应社会生活。举例来讲,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是以集体作为单位的,需要不断地适应集体,并在集体中学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跟同学之间加强交流,课下学会积极地分享学习方法,这样不仅提升学习水平,同时也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同时“以民为本”对于青少年来讲,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建立起对他人的尊重,适应社会环境下集体的作用[3]。在日常家庭活动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以及以身作则,将尊老爱幼、爱护环境、不在公共环境下大吵大闹以及与陌生人进行友好对话等良好的行为展现给子女,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来逐渐地影响子女,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从而进一步促使子女成为对社会有帮助的人才。

3.“天人合一”培養子女的和谐精神

“天人合一”要求子女在青少年阶段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和魅力,学会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的和谐统一。在生活中正确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对于青少年来讲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人生中重要的一课,也是进行自我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自身的价值以及对于世界的影响。举例来讲,在生活中,爱护生态环境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同时也是自身素质的体现。家长日常要多对子女讲一些环境对我们人类生存的意义,告诉子女应具备保护环境的意识,父母可多带子女参观旅行,在参观旅行的过程中,如发现子女出现不良行为,可及时纠正,让子女树立“不破坏、不损伤、不带走、不留下”的观念,这样可从根本上抵制不良观光行为,促使子女用严格的要求规范自己,让子女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规范,做一个高素质的人,以身作则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实现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家长也应以身作则,防止在生活中出现铺张浪费的现象,并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都体现出来,合理地用电用水,将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严格要求自己,并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资源与能源的节约意识,促使子女形成与大自然和谐生存的意识。

五、结语

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儒家传统文化不仅为青少年价值观的正确养成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其提供了思维指南。儒家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和思想内涵,对其今后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儒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作主流,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所在。而且儒家文化拥有较为丰富的内在思想价值,因此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只有深入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儒家思想当中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够得以成功践行。

参考文献:

[1]李婧雯.儒家传统文化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J].现代交际,2017(15):98.

[2]张冬利,蒋 舟.从儒家传统文化的历史经验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J]. 高校辅导员, 2017(3):39-45.

[3]邢海晶,薛一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基于历史视角下核心价值观社会功能的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 2017(4):123-128.

跨文化营销价值观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湘商文化资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在地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充分挖掘和应用湘商文化资源中的爱国、责任、创新、和谐、务实和诚信等方面的德育素材,则不仅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还能完善大学生德育内容体系,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方法,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整体道德素养。

关键词: 湘商文化 高校德育 功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湘商文化资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在地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充分挖掘和应用湘商文化资源中的爱国、责任、创新、和谐、务实和诚信等方面的德育素材,则不仅能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还能完善大学生德育内容体系,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方法,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整体道德素养。

一、湘商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与功效

湘商文化是在对湖南商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概括基础上形成的一大商业文明体系,包括湘商的财富积累、经营艺术、商业伦理、科研教育和建筑居住等诸多要素,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宝库。它深深植根于湖湘文化,并自觉对湖湘文化进行了传承、改进和发扬。我们通过广泛了解和深入研究湘商源流、湘商精神、湘商风物、湘商模式、湘商精英和湘商成就,发现湘商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尤其是以“责任、创新、和谐、诚信、务实”为主要内容的当代湘商精神,从一个方面很好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湘商文化资源蕴含的德育价值与功效主要体现是:它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可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它经世致用的务实态度可引导大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它实事求是的诚信态度是进行大学生诚实守信和公平正义教育的一种着力点;它兼容并蓄的和谐理念可引导大学生悦纳自我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它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可激励大学生开拓进取和勇于创新创业创优。

二、湘商文化资源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现状

(一)湘商文化资源的整体关注度不高。

高校依据“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非常注重“文化育人”的功效。湘商文化孕育于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它鲜活而宝贵,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由于学界对湘商文化的研究与关注度不高,因此高校在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时对湘商文化资源的自觉、有效应用远远不够。直到近年来在湘商文化发起人伍继延先生的努力和倡导下,于2003年诞生首个异地湖南商会,2007年成功召开首届湘商大会,2009年湘商才被正式纳入全国10大商帮。期间湘商系列杂志、天下湘商系列电视片相继问世。虽然湘商及湘商文化引来越来越多的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但学界对它的关注与研究相对于浙商文化、晋商文化等其余商帮文化而言,整体关注度并不高。

(二)湘商文化的推广缺乏相关课程的有力支撑。

目前大学生德育主要是围绕“两课”的相关课程开展,有既定的教材和课程体系。如果要运用湘商文化资源进行德育,那么眼下还缺乏相关课程的有力支撑。以湖南省高校为例,目前仅有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湘商文化》课程,且只是作为一门总课时为8节的全校公共必修课开设。殊不知湘商文化是一个丰富的智慧宝库,体现在课程体系中,除了已开设的《湘商文化》课外,还可以结合具体专业需求开设与之相关的《湘商学》、《湘商讲堂》、《湘商风物》、《湘商榜样》、《湘商足迹》和《湘商经典案例分析》等一系列课程。

三、推动湘商文化资源在高校德育中的有效应用

(一)湘商文化资源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原则。

湘商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值得在高校德育中科学有效地应用。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除了要紧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外,还要密切结合湖湘本土特色。我们通过探索与实践,认为湘商文化资源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原则关键要把握四个方面:一是湘商文化资源主体的选取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二是要及时跟进湖南经济发展态势和大学生德育现状,切忌理论与实践脱节;三是要辩证地看待湘商的经商商道、经营模式和成长成功,切忌以偏概全;四是要正确对待湘商所创造和积累的各类财富,切忌盲目地自卑沦陷或拜金仇富。

(二)完善构建湘商文化德育课程体系。

在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中灵活运用湘商文化资源中丰富的德育资源,势必能革新整个德育工作,这就要求高校完善构建湘商文化德育课程体系。一是要在思想上重视湘商文化的德育效应,在“两课”相关课程中有机渗透和融合湘商文化元素;二是要全面开设《湘商文化》、《湘商学》、《湘商风物》、《湘商榜样》、《湘商讲堂》和《湘商经典案例分析》等相关课程,既可以有机渗入各个专业课,又可以作为通识课全面铺开,还可以作为公选课或必修课开设,更可以作为限选课或实践课开设,并且这些都要在制度和经费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三是要科学完善湘商文化育人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及时做好反馈与跟进工作。总之,高校可以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湘商文化课程,以此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湘商文化育人课程体系,从而引导学生走近湘商,了解湘商文化,进而对其开展富有本土特色的德育工作。

(三)科学开发与整合各类湘商文化资源。

湘商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体系庞大。因此,在应用湘商文化资源开展高校德育工作时,要科学开发与整合各类资源。首先,高校可以组织精干力量开发富有特色的湘商文化系列教材,其内容在以湘商源流、湘商精神、湘商风物、湘商模式、湘商精英和湘商成就等为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德育元素有机融合。其次,高校要利用好湘商文化院这个重要的文化德育阵地。落户于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湘商文化院,于2012年耗资200余万元打造而成,它由“厚重历史”、“百年砥砺”、“继往开来”、“经营之道与湘商精神”四个部分组成,全景式地展示了湘商的奋斗历程,是省内外商科院校学生的重要德育教育基地。我们要将它积极应用到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活动中,可以组织大学生实地参观,也可以在里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再次,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各类湘商文化网络资源,比如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打造的极具湖湘特色的湘商文化专题网站“湘商文化网”,全方位汇集湘商精华,多角度诠释湘商力量,年访问量达150万余次,在深度传播湘商文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及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要充分挖掘天下湘商网、湘商网、湖南异地商会联合会网等网站的德育资源。此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天下湘商》、《湘怀天下》、《华商》等纪录片,以及《湘商》、《天下湘商》、《新湘商》等雜志刊物介入湘商文化育人的教育教学中。

(四)积极构建多方位的湘商文化育人体系。

结合高校学生德育的实际特征,我们要科学有序地拓展湘商文化育人的各类渠道,通过构建多方位的湘商文化育人体系,在职业素养、个人成才及创新创业创优方面发挥启发和激励作用。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思政课大课堂和湘商文化公选课这个课堂载体。在思政课堂上,授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应用富有德育意义的湘商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湘商和湘商文化;在湘商文化公选课堂里,授课教师要探寻深厚的湘商源流底蕴,讲解独特的湘商风物,分析湘商成功的经典案例,讲述湘商创业成长成才的励志故事,以此激发大学生自觉走近湘商,了解湘商和学习湘商。其次要营造浓厚的湘商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湘商文化。高校可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湘商文化”主题系列活动,举办湘商文化艺术节,通过摄影、演讲、辩论、征文、舞台剧、故事会、微电影等形式宣扬与传播湘商文化。再次,要利用节假日引导大学生开展湘商文化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和组织大学生利用假期深入湘商企业进行调研和撰写调研报告,并在校园里举行调研报告、调研摄影的评比与展览。高校也可加强与湘商企业合作,请企业积极接收大学生到企业一线进行勤工俭学和顶岗实习,还可邀请湘商企业代表来校举办创业创新的讲座。

(五)加强湘商文化传播的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学界对湘商文化的研究總体时间不长,这对做好湘商文化的教育教学工作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高校势必要加强湘商文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德育的师资队伍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既有的两课教师集结,另一部分从专职辅导员中培育。首先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努力完善知识结构。其次教师要自觉深入了解湘商文化的深刻内涵,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创新教学方式,积极自主地将湘商文化资源与大学生德育有机融合。再次,高校要鼓励教师们对湘商文化进行科研和探讨,争取将最新的科研成果通过课堂授课、主题班会、文化微宣讲、第二课堂等途径运用到大学生德育工作中。最后,高校要鼓励两课教师积极深入湘商企业,有计划地挂职锻炼。

(六)树立湘商文化大德育观念,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

一提到湖南人,大家第一反应就会想到“湘军”。其实,从古至今,湘商的足迹遍及神州大地,同时也走向五湖四海。我们要树立湘商文化育人的大德育观,通过开展湘商文化的相关宣传与推广,逐步形成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的湘商文化德育大合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结合湖湘本土特色,在“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的指导下,通过借助杂志期刊、主题网站、文化论坛、微电影、湘商纪录片等媒体与平台,积极宣传和传播湘商文化,以此树立湘商文化育人的大德育观念。还可以深入社区和街道开展湘商文化的宣传活动,使得每一个家庭都能接触到湘商文化的相关知识。高校要积极开展以湘商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广播、网站、论坛、板报、主题班会、文艺展演、湘商代表创新创业讲座等形式在校园宣传和推广湘商文化。

矗立在商品经济的时代大潮头,继承了湖湘文化精髓的湘商文化,在市场化与全球化的今天,定会创造新的奇迹。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结合湖湘本土特色,努力深入挖掘湘商文化资源中丰富的德育资源,并有效应用和融合到大学生德育活动中。这不仅是深入挖掘湘商文化德育功能的大胆尝试,而且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更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革新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周忠新,孔军山,主编.湘商文化教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

[2]李炳毅,牛青霞.晋商文化资源在高校德育课程中的应用[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6(8).

[3]孙丽珍.浙商文化资源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3(4).

跨文化营销价值观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秉持正确的教育理念。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活动中,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提高英语实践运用能力。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如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呢?

关键词:传统文化 英语教学融合 价值观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9.026

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意义

1.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审美观念,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促使学生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三观”。

2.传统文化融入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中西文化因为环境、习惯、历史因素等,确实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如果不对这些差异加以引导,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强化中西文化知识的对比学习,以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3.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课堂教学绩效的提高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结合

1.重视中外文化对比

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性,其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就有所体现。而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以实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目标。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中西文化的对比,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举个例子,在讲解“Some things usually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ultures”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置任务,让学生发现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比较差异的点在哪方面,促使学生自主感受文化之间的差别。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龙”是一种尊贵身份的象征,而西方国家中,则是一种凶兽。通过对比教学,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2.设计与组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活动

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个必然趋势。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又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举个例子,在讲解“We are preparing for a food festival”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营造不同节日的氛围。比如,Spring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Lantern Festival等,让学生在以上情境中,介绍不同节日里要吃什么或者有怎样的习俗,以实现在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目标。

3.寻找文化融合契机

如果想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且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到合适的机会向学生渗透。我国初中英语教材中不乏传统文化的描述,而这些都成为培养学生形成相关意识的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情感熏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举个例子,在讲解“I will remember our friendship  forever”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涉及较多的The Importance of Friendship的相关内容,教师就可以以此话题融入一些中国古代文人对友情赞颂的内容。如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教师要不断研究和发掘教材中的有效资源,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合,在教學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设备,开展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英语教学活动。以上就是对于初中英语教学如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描述,希望能够给广大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上一篇:生态城市建设构思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子商务优势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