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2023-09-19

物流专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经过大学四年的物流专业理论学习,我们对于物流的定义,物流基本功能,物流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我们缺乏的只是这些先进理念与管理思想及手段在社会中的运用。我们通过物流专业实践活动可以让我们对于物流有更加深入得理解,同时培养我们在物流活动中灵活运用物流技术和管理思想的能力,开拓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社会阅历,使我们能够更加快速地融入社会,提高竞争力。

二、实践内容

经亲戚介绍我有幸进入了天津连强利建材公司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践活动,作为仓库管理员的我对于物流七大基本功能的仓储功能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天津连强利建材公司是一家规模不太大的建材公司,主要通过钢材、水泥、砂子等产品的销售来进行盈利的。由于资金有限,或者是对物流不是太重视,公司尚未安装先进的仓库管理系统,许多活动有人工来完成。作为仓库管理员,我主要工作是协助主管人员进行验收公司采购的产品,入库,产品入仓仓储位的筹划与摆放,堆码,出库,产品盘点等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有了以下几点经验。

1.在验收商品时,仓库管理员应对照采购订单或计划单(包括合同)上的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进行验收,核对材料是否与采购订单或计划单相符,无订单、计划或与订单、计划不符,仓库管理

员有权拒收。

2.仓库管理员根据需用计划及供方的承若对进场材料进行验证,包括对包装、规格型号、数量质量标准、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要求、合格证书等软件资料进行验证、验收,并填制《建材计量检测原始记录表》。

3.建材入库时,仓库管理员应根据材料性质分别进行检尺、过磅、收方计量、清点数量,以实际数量验收,不得弄虚作假。做到建材入库随货清单、验收记录和收料凭证相符吻合。

4.在水泥质量验收时,查看水泥包装是否有破损,清点破损数量是否超标;用手触摸水泥袋或查看破损水泥是否有结块;检查水泥袋上的出厂编号是否和发货单据一致,出厂日期是否过期;遇有两个供应商同时到货时,应详细验收,分别堆码,防止品种不同而混用。在水泥入库保管时,要注意水泥库房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或积水坑,库房墙壁及地面应进行防潮处理;水泥库房要经常保持清洁,散灰要及时清理、收集、使用;特殊情况需露天存放时,要选择地势,便于排水的地方,并要有足够的遮垫措施,做到防雨水、防潮湿。

三、物流理论和思想

在这次物流专业实践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管理理论有以下几点:

1.二律背反效应。也称为效益背反效应,在物流的各项活动如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活动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效应。所谓“效益背反”是指对于同一资源(例如成本)的两个方面处于相互矛盾的关系之中,想要较多地达到其中一个方面的目的,必然使另

一方面的目的受到部分损失。就拿水泥的包装而言吧。若采用三层纸包装或采用旧袋装,这样节省了木材资源,降低了包装成本,但是水泥产品从出厂到经销商再到用户的手中,经过多次的装卸搬运,水泥损失情况严重,储存和运输等多个环节的成本也将大大增加。

2.非核心业务外包的思想。所谓物外包,是指企业为集中资源、节省管理费用、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将其非核心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公司运作。毕竟资源是有限的,没有哪个企业能够将所有业务都能够做得很好,非核心业务外包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本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建材产品的销售,公司应该在营销方面加大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投入,但是实际情况却是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活动占用了公司大量的资源,以至于营销方面投入不足。专业的团队应做自己擅长的事,基于风险因素的考虑,本公司应该选取一家信誉良好的物流公司,与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

3.仓储成本与效益。仓储成本占据了物流成本很大的一部分,仓储成本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经济效益。仓储成本主要有保管费、仓库工作人员薪酬与福利、叉车等机械设备折旧,燃料费,办公费用等。本公司仓储成本相对而言比较高。要想降低仓储成本,只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合理规划储位,降低装卸搬运次数。物资进出仓库主要依靠装卸搬运作业来完成。装卸搬运机械的设备折旧费用,是仓库内搬运装卸成本中比重最大的费用。同时装卸搬运还会消耗大量活劳

动,需支付搬运工的工资,也就意味着增加了仓储成本。因此合理规划储位是相当重要的。二是要加强材料、成品在库质量管理,减少保管中非正常损耗。库场储存的物品质量完好,数量准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仓储管理质量。为了避免或降低货物耗损,公司应采用ABC分类管理的方法。价值量高,数量较少的要实行重点管理,比如特种钢材,要及时盘点,定期进行物品在库检查,确保账单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在实际工作中稍有差错,就会使账物不符,所以,必须及时准确地掌握实际储存情况。对其他的物品管理相对松点,以便减少管理成本。

三、专业实践心得

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感觉到实践与学习必不可分。在企业里的实践活动使我更深了解了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司说过这些话:“树立高尚人品,学习先进经验。发挥聪明才智,弘扬团队精神,付出辛勤劳动,必获丰厚回报。有智慧献智慧,无智慧献汗水。无智慧无汗水,请远离我公司”。使我受益非浅。我深知:学校让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我们运用专业所学的基础理论,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意识,增强专业技能。

在这工作期间,我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努力的去了解仓库的管理制度,笔记本里不时记载着仓库的优、缺点,结合现实与概念给仓库提些专业的意见,改正仓库所存在的问题。每天都很有规律的上下

班,与学校上下课虽是差不多。身份改变了,学习的重心也就改变了。我不再是抱着书本学习的学生,而是企业中的一员,开始思考者如何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回想自己在这段期间的工作情况,经历了很多学校所学不到的东西,对此我想过,学习经验自然是一个因素,然而更重要的是心态的问题,因为我明白了何谓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朝这个方向努力,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演绎自己精彩的人生。其实工作中不一定有太多地方用到专业知识,更多的是我们要耐心、细心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际的去工作,只有基本工作做的够好,才能赢得上级和同事的信赖,才有机会展示更多的才华。单凭专业知识不可能在工作上高枕无忧,更多的是在做一些很小的事情,而判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怎样恰恰是从些事情上看出来的,正可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现实中就是这样,当你上学时,做着工作梦。而当你工作时,你就开始怀念上学的时光了,刚毕业的每个人都是这样!所以趁现在我们还有着很多时间,赶快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吧!相信我们有一颗赤诚的心,定能胜利!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而随之而来的竞争也非常严峻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时代赋予人才新的定义:不仅能够驾驭新科技,具有创新意识,更要有将科技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但是,再看看我们,只是被禁锢在四角高墙内,捧着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做着日后事业有成,飞黄腾达的白日梦。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教育制度还有我们本身使我们缺乏勇气走出象牙塔,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和社会竞争的洗礼。在这样一个知识与实践完全脱节的环境里,

物流专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摘 要:以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出一种新思路。在该模式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实验室建设上较为薄弱,但在办学体制及产学研结合上具有很大创新优势。本文探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及具体实施方法,并提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构建

作者简介:王军锋(1952-),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

基金项目:2011年教育部、中国物流学会“职业院校应用性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教改立项,课题编号:JZW2011002。

一、引言

世界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陆续开展物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多层次教育形式,形成比较完善的正规教育和非正规培训相结合的物流教育体系,有效地满足物流人才需求多样性。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快速增长,我国物流高等教育发展也较为迅速。据统计,我国目前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多达数千所。然而,高等院校培养物流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更是缺乏。因此,如何强化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职院校发展急需研究和探索的问题。高职院校大部分是在中专院校基础上升格成立,多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虽然在师资力量和实验室建设上较为薄弱,但办学体制及产学研结合上具有很大的创新优势。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由于资金来源、办学机制差异性,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应走出片面强调资金投入和师资引进误区,更大程度地依靠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办出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既是高等院校办学规范要求,同时也是面向社会需求、办出特色,以特色求生存的重要路径。本文对于高职院校推广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近年为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大部分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是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应运而生,它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也有别于传统“学术型”普通本科院校,发展目标定位于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工程或管理应用型人才。物流管理是在现代经济运行理念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产生的一门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是多原理和多方法系统综合。既有来自市场营销、生产、会计、采购和运输领域的,也有来自应用数学、组织行为学和经济学。这些内容按现代物流管理技术要求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物流管理学科体系。因此,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以培养物流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目标;二是以培养物流管理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三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四是实践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物流管理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五是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视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六是学校与社会行业及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二)我国应用型教育实践教学发展情况很不平衡,与国外相比存在差距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目前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着诸多不成熟之处。一是教学理念滞后。虽然很多应用型高职院校都提出符合本校特点的办学理念,但并没有完全贯彻到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时数、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安排上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本科教育的影响。二是校企合作办学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校企合作办学广度、深度不够,合作关系松散,缺少长期合作基础。三是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师队伍缺少工程经验,兼职实践教师比例少,引进教师观念陈旧。

三、构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路径

(一)体系构建

以技能应用为主线(主要包括课程环节实践、专业技能模拟操作、专业调查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兼顾综合素质、外向拓展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辅线主要包括军训、暑期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工程,以及在第二课堂中开展的学科竞赛活动和职业考证。二是实现途径:通过“内提升,外拓展”,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内提升”主要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整合与优化校内实验项目。对原有的实验项目进行认真筛选和重新归类,剔除重复和过时的实验项目,补充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新实验,注意增加趣味性、实用性、探索性实验比例。三是注重构建“宝塔型”的认知实验、基础实验、综合实验与设计创新实验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外拓展”主要是通过“三联三建”(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校协联合),拓宽实践教学所需的实验设备、场地、师资及其它资源。校校联合,通过与周边高校共享实验设备和场地,建设更加优良的实验教学环境;校企联合,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办学,创建更加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协(各类行业协会、学会)联合,建设行业协会(学会)的产学研基地,共同推进产学研项目的开发,掌握行业前沿趋势,保证实践教学与时俱进。四是通过研究,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打破传统以课程体系为框架,以知识传授、理论验证为目的,实践辅助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借鉴国外先进的实践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引领式教学法来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五是引进国外先进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三联三建”(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校协联合)拓展实践教学资源;完善“双向进入,互助双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推进产学研合作教学向更深层次拓展。

(二)措施做法

一是实地调研和学术研讨相结合;理论成果和局部推广相结合。二是前期侧重调研,在文献调研基础上,到相关院校实地考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实施具体情况;到企业调研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具体意见和建议。三是调研基础上,组织召开研讨会。采用三方模式,即课题组成员、兄弟院校专家、相关企业专家共同进行案例解剖和理论探讨。四是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基础上,在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局部推广,观察实施效果。五是通过反复推敲、改进和细化,力争使方案更具有实施和应用价值。

四、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

(一)实践教学目标

一是具备物流管理专业相关领域的核心技能。首先是物流基础业务能力。使学生掌握供应链每一环节的内容,处理诸如运输与配送、采购与仓储、报关、连锁经营等日常物流业务。其次是国际物流业务能力。使学生在国际物流背景下,能进行报关、报检、结算、单证操作、集装箱业务等操作。二是获取物流方向相关从业资格证。为培养学生在从事物流行业中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求本专业毕业生通过助理物流师考证,为适应港口物流和国际贸易发展要求,学生应考出国际物流方向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报关员证书、报检员证书、跟单员证书、国际货代员证书中的一项。三是面向未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和发展潜力。使学生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并能适应物流服务业要求具备较强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具有一定业务谈判能力,参与物流项目运作。具有一定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具备就一定主题进行市场调研能力,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培养学生职业相关基本能力和较强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掌握一般法律法规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框架图由主辅线两部分组成(见图1)。一是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置遵循系统性原则。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置以专业技能应用为主线,兼顾综合素质、外向拓展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二是实践教学体系主线即专业技能应用方面,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交叉贯通,分别安排理论课程环节实践、专业技能模拟操作、专业调查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三是课程环节实践主要培养学生与课程内容相关某一方面操作技能;而专业技能模拟操作则要对相关课程知识和单项实践能力进行有机整合,进行条理化、系统化,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合所学知识,形成实际操作技能,能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对各项专业技能要求。实践教学体系辅线主要包括军训、暑期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工程,以及在第二课堂中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和职业考证。

实践教学框架图由主辅线两部分组成,见图1:

五、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措施

(一)努力提高师资队伍实践课教学水平

教师是实践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重要保证。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懂得物流管理业务知识和物流企业运作,教师应争取成为“双师型”教师。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通过派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挂职锻炼的方式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组织教师进行会计规范、法规等再学习。二是在社会上聘请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共同完成相应实践课教学任务,并指导青年教师实践课教学。三是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主管或业务经理作为兼职教师,为学院教师和学生做专题报告,解答教师和学生提出问题。

(二)整合与优化校内实验项目,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整合与优化校内实验项目。实验室项目建设应体现“实践型、应用型”特点,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常规实验项目整合与优化。对原有实验项目进行认真筛选和重新归类,剔除重复和过时的实验项目,补充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新实验,注意增加趣味性、实用性、探索性实验比例;二是将实验教学项目开发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结合起来,广泛开展与兄弟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合作,面向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开发建设研究性、技术性、工艺性实验项目。构建“宝塔型”认知实验、基础实验、综合实验与设计创新实验四个层次实验教学平台;通过四个阶段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注重课程环节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应该多样化

充分论证,课程教学实践环节课时量要合理分布。经过我们调研发现,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课程环节实践教学课程安排、课时分配还存在改进空间。目前,教学大纲中关于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大多是单兵作战,各自制定,缺乏协调与沟通,有可能造成实践环节内容重复。此外,在实践课时分配上,也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很多课程大纲还没有制定,实践项目还没有确定,但是实践课时已经确定,明显是在搞八股文章,先凑够学院指导性意见所规定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再慢慢做文章。这个程序严重违背教学规律,必然导致实践教学项目设置缺乏科学和系统性。要重新梳理教学大纲对各门课程环节实践教学安排,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严密论证,合理布控。应该重新梳理教学大纲对各门课程教学实践要求,时间课时总量分配应向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倾斜。因课而异,课程环节实践教学要突出特色、方法多样。课程环节实践学时总量得到保证前提下,要抓好实践教学质量。不同的课程,知识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实践课程形式允许而且应当多样化,要突出特色。明确课程类型实践教学课时量、实践教学内容和目的、实践教学形式特点,通识教育课程重在素质拓展与提升,多采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专业核心课程要理论强化,技能提高;项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可在教室、机房及其他地点进行专业技能操作,模拟操作,技能竞赛等。在专业课程安排上,采取顺序展开方式,把课程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次课程为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不同课程在实践教学模式不尽相同。案例教学法:课程教学方法由传统学习基本原理、验证理论、掌握技能方式转变为掌握技能、综合运用理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方式,教师在案例分析中启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物流管理课程进行案例分析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物流行业概况,包括企业发展过程、营业项目、服务特色、设备设施基本情况以及具体作业流程和企业的战略优势等。通过学习,学生们可对物流行业的情况有总体上的认识,使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其洞察和判断能力。归纳教学法: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理论问题讨论,并通过适当点评和统一讲解,把学生感性的、零乱的知识系统化,对于有试验环节课程,对试验方法、数据处理、实验对象特点加以归类,分析总结这些实验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加强学生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小组项目法:教师在专业课程设计,如对物流企业流程设计、仓储配送运行优化等内容中,布置多人为一组共同参与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项目。项目涉及包括物流配送、运输学、运筹学等学科知识。要求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各自分配任务,汇总后由项目小组负责人整合提交设计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不同性格、不同爱好和不同基础学生在合作氛围中得到协调能力提高。模拟实训法:采用物流现场教学实物模型、模拟沙盘、仿真教学系统等直观性强、动手能力强实训手段,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化物流管理工具,提高其在企业适应能力,同时降低实践教学成本,这种方式越来越成为高校实践教学主要方式。校外在岗培训法: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聘请物流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行业技术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丰富实践内容,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专业各学科,特别是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除上述实践教学模式之外,还有课堂演示、论文撰写、角色模拟等方式,这些教学模式如果配合运用,其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鼓励课程环节实践教学在实验室、会议室及其他适当场所灵活安排。目前大多数院校在部分课程中也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但是,考虑到管理具体问题,很多学校实验室基本上只安排集中实践教学课程,对于间断课程环节实践不予安排,因此也制约任课教师对实践环节教学安排。实验室应该面向所有的实践教学项目开放,根据各门课程实践教学安排做好协调。对于竞赛形式的实践教学项目,由于需要小型会议室、投影仪、裁判等,应该允许在课外举行,并给予符合条件场所和设备支持,竞赛过程也可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进行。同时也要做好机制保障,调动教师完善课程环节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课堂讲授理论课时适当压缩部分充实实践,实践教学不论在课上课下,均应给予相应工作量。如技能竞赛,尽管比赛的时间可能只有2个小时,但是全程组织、策划、协调工作比较繁重,可酌情给予一定的课时量(2+2),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四)继承和发展高职教育“双证”培养模式,将应用型高职教育多层次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

要摆脱传统等级观念的枷锁,敢于“低头”继承和发展高职教育优秀办学成果。大学本专科的区分,不是三年与四年区别,更不是水平高低的区别,而是培养方式和人才定位的错位和互补。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为社会培养大批急需人才,本身也探索出一条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其中“双证制”就是一个重要的成果。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和高职教育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要大胆借鉴适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成果。但是,应用型本科又不能完全照搬高职院校的双证培养模式,还应该结合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探索适合自身发展双证培养模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除将传统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报关员证书、报检员证书、外销证书等纳入培养方案外,更要积极引进体现较高的职业水平和高端的职业资格证书,搭建更加广泛,多层次金字塔式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五)通过“三联三建”,拓宽实践教学所需实验设备、场地、师资及其它资源

“三联三建”即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校协联合。校校联合,通过与周边高校共享实验设备和场地,建设更加优良的实验教学环境;校企联合,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办学,创建更加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协(各类行业协会、学会)联合,建设行业协会(学会)的产学研基地,共同推进产学研项目的开发,掌握行业前沿趋势,保证实践教学与时俱进。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构建“双向进入、互助双赢”的校企合作办学长效机制。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大多必须在现场进行,实现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上要特别注重长效机制,长效机制建立关键在于校企双方利益的实现。要创新合作办学模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质量保障体系。我校商学院与九龙物流公司合作开办“九龙物流班”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商学院与九龙物流公司共同承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直接移与办学过程,分享办学效益。企业参与是全方位整体参与、深层参与。学校在合作过程中得到企业最新技术、最新理论和经验丰富工作人员教学参与,实训场所也得到保证。对于企业自身来讲,以实际需求为主线编制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可以将人才需求从一种比较模糊状态转化为一种比较清晰状态,是一次升华过程,企业未来员工质量得到保证。在具体操作上,要特别注重人员双向流动及资源共享。从学院来讲,要通过“产教结合、顶岗实践”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通过“挂职锻炼,教研结合”形式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对于企业来讲,通过分享学校教学设施、教学师资加强员工培训;通过横向课题合作,共同解决企业难题。目前,我院也正在制定教师挂职、学生顶岗锻炼管理办法。二是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探索学校与行业协会(学会)、认证机构合作机制,建设产学研基地、区域性培训认证中心。校协(各类行业协会、学会)联合,建设行业协会(学会)的产学研基地,共同推进产学研项目的开发,掌握行业前沿趋势,保证实践教学与时俱进。三是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学院还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合作举办国际职业资格认证项目--进出口专员证培训。进出口专员证是美国国际进出口协会这一权威机构认证从事进出口工作的国际公认专门证书,通过培训可以全面掌握进出口产业实用方法。学生可以在获取国内的外贸单证员、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等相关证书基础之上考取高端证书,提高毕业后就业竞争力。

(六)完善实践教学辅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是完善暑期社会实践形式,强化社会实践效果。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安排带队教师,带领学生组成实践小分队赴企业生产一线参加专业生产实践,其余学生自行落实实践单位,深入解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学生今后面向社会、面向工作岗位适应能力,为就业做好准备。二是加强对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组织和引导力度。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类级别比赛,以培养和开发学生专项能力。做到省级以上学科竞赛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市级及以下学科竞赛有专业培训讲座。同时加大对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奖励力度,对获奖项目成员和指导教师进行奖励。三是推行素质拓展工程。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是学院育人工作一项重要举措。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两项设计”、“一组活动”、“一本证书”、“一块学分”、“六个导向”组成。“两项规划\",即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引导和鼓励同学结合自己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和个人追求设计自身职业道路和事业方向,降低成功风险;在进行合理职业规划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大学期间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和途径,帮助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一组活动”,即每位同学在明确自己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以后,鼓励和帮助同学有目的性地选择并开展一组有主题课外活动,拓展自身素质;“一本证书”,即学院为每位同学提供一本素质拓展证书,作为在校学习期间进行各项素质拓展并取得成绩凭证和记录。“一块学分”,即学院教学部门在规定教学学分之外单独划出一块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学生根据所参加素质拓展项目进行学分申请,素质拓展学分同时作为学生毕业条件之一;“六个导向”,即提倡同学在校期间参加一个学生群众组织或团体,每学期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或青年志愿者活动,每人在校期间均有担任学生干部经历,每人在校期间组织或策划一次学生活动,一学年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一本以上学院规定证书以外的技能合格证书。

参考文献:

[1]梁军.物流复合型人才能力素质与知识结构[J].中外企业家,2007(3):36-39.

[2]赵群.日本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给我国启示与思考[J].物流科技,2008(2):85-87.

[3]魏然.我国物流教育的发展现状[J].物流技术,2007(11):78-80.

[4]络捷科.国内外物流教育对比分析[J].物流技术,2008(7):133-134.

[5]周艳军.构筑物流管理专业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物流科技,2008(11):50-52.

[6]吴仪生.应用型物流人才创新模式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09(11):94-96.

[7]李莉.论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及培养[J].物流技术,2009(2)58-61.

[8]王军锋.论民办高等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市场,2009(5).

责任编辑 吴学仕

物流专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分层教学实践

以我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供应链管理》作为分层教学实践的课程, 《供应链管理》中有深入的理论知识, 有需要操作练习的章节。

(一) 学生来源与分层

我校2016级物流管理专业班级有普招和中高职3+2的学生。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 普招学生文化基础强, 理论知识学习快, 能学习更深更难的知识, 划分为A层。中高职3+2学生动手能力强, 实训、实习操作比较快, 理论学习慢、不够好, 划分为B层。A层与B层同学同在一个班。

(二) 教学方法的改变

改变过去统一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改为分组法教学。有时候, A层同学分为几个组, B层同学分为几个组, 各层次小组完成不同任务;另外的时候, A层与B层同学混编成几个组, 相互帮助, 扬长避短, 都得到提高。如在讲解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时, 涉及到EOQ和订货点的方法, A层与B层同学分开分组, A层同学需要深入学习, B层同学需要简单学习。在学到供应链中的啤酒游戏时, A层与B层同学混编成组, 既利用B组同学的动手能力, 又利用A层同学的计划能力。

(三) 教学内容的改变

改变过去所有同学的学习内容都是同样的教学形式。给予A层同学的学习内容, 偏重于理论, 让他们学习更加深入, 既锻炼他们的思维, 也可以为某些同学专升本做准备。对于B层同学, 给予理论知识减少, 更加注重实验与操作地锻炼, 既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又可为他们找工作准备操作技能。如对于A层同学着重掌握供应链战略章节的内容, 而B层同学则为了解。对于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章节内容, A层同学简单掌握, B层同学熟练掌握。

(四) 教学实施

对于每个章节、每个项目上课之时, 都会对A层、B层同学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进行划分, 经常对A层、B层同学进行分组, 注重团队协作, 并分别达到学习目的。供应链中理论知识学习模块, A层同学的学习任务更多, 更深入, B层同学的学习任务少且浅显些。实践、实验学习模块, A层同学操作任务减少, B层同学操作任务增加。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管理理论知识学习, 划给A层同学的任务是:了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熟悉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整体模型、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生产管理方式, 划给B层同学的任务是:了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熟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生产管理方式。对于CRM案例分析, A层同学只需了解各种案例内容, 找出案例中问题和优点, B层同学则需要达到A层同学的学习任务之外, 还需进行角色扮演。

(五) 教学考核与评价

教学考核贯穿于教学实施过程中, 对于A层、B层同学的教学任务与目标, 给予相应的评价, 达到相应的分数都能合格。本门课程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双方各占50%。平时成绩包括A层、B层同学分层作业、课堂表现的成绩, 除了教师给予平时成绩, A层与B层进行互评, 给出相应成绩, 从而也能让A层同学在判定B层同学或者B层同学在判定A层同学的成绩时, 学到对方的一些优点。期末成绩是指期末试卷的成绩, 一套试卷中区分了A层同学和B层同学试题, 因此对于A、B层同学进行分层期末考核。

(六) 教学效果

《供应链管理》课程运用分层教学之后,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学习氛围融洽, 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 挂科的同学得到减少。A、B层同学各学到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有利于他们再深造和找工作。

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分层教学推广与创新

从我校《供应链管理》课程分层教学实践效果来看, 可以大力推广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分层教学。物流管理专业很多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深, 对于单招或者中高职3+2的学生来说, 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单招或中高职3+2的学生毕业之后的目的是找工作, 普招的学生很多会参加小自考或者专升本。面对不同目的的学生, 分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行分层教学, 在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可以进行创新。在教学方法上, 除了分组法教学, 可以一课多师, 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让学校老师担任, 实践技能的指导可以由企业教师担任, 不同层次的学生与相应的老师进行沟通。在教学手段上, 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层, 可以到相应的企业现场学习, 企业现场有相应的老师进行讲解。考核评价上, 可以取消期末试卷的考核, 完全改成过程考核, 分层小组的平时成绩就可以作为这一门课的成绩, 这样有利于学生注重过程的学习。

结语

通过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分层教学的实践效果来看, 可以推广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分层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 可以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实现教学资源最大化利用。

摘要:现如今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来源种类很多, 实施统一教学,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分层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对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分层教学实践与研究得出,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施分层教学很有必要。

关键词:分层教学,物流管理,实践

参考文献

[1] 潘丽云.职业院校分层与合作交互学习探索——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 16 (19) .

物流专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和国家劳动用工制度的紧密结合, 实现更高形式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是新时期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最佳路径。2014年8月, 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第二批试点的高职院校, 将物流工程技术专业作为试点专业。通过试点研究和实践, 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在分析比较国外现代学徒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试点实际, 对探索实践的成果进行总结与理论分析。

二、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现状分析

(一) 国外现代学徒制现状

1. 英国“三明治”学徒制

英国学徒制从初级学徒 (LEVEL1) 、中级学徒 (LEVEL2) 、高级学徒 (LEVEL3) 到高等学徒 (LEVEL4-5及以上) 四个级别, 学徒培训的依据是国家统一发布的“学徒制框架”。它由英国各行业技能委员会开发, 核心内容是在国家的主导下, 学校自行制定教学计划, 以“学习—实践—学习”工学交替的模式实施教学计划。

2. 澳大利亚“新学徒制”

澳大利亚实施的“新学徒制”, 以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和“培训包”为培训依据, 开展学徒教育。其典型特点是以学校为本位, 企业发布招聘广告, 招收学徒, 学徒和企业到学徒培训中心签署培训协议, 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 瑞士“三元制”

瑞士的“三元制”学徒制, 是充分发挥企业、职业学校和和培训中心中三方优势, 共同制定培训内容标准, 组织技能考试, 实施三位一体办学, 该种形式的学徒制办学比较规范。

总之, 现代学徒制在西方发达国家广泛推广并获得了一定成功, 其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形式各异, 但都都有相应的国家法律政策支持保障, 形成了相对健全的保障机制, 值得我国高职教育借鉴。

(二) 国内现代学徒制开展情况

近年来, 随着教育部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以来, 教育部遴选了300多家单位分两批进行试点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育人主体选择上上, 主要探索了七种模式:“学校+大型企业”模式、“学校+园区+企业”模式、“学校+职教集团+企业”模式、成人教育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学校+协会+中小企业”模式、“现代学徒制连锁学院”模式、“准现代学徒制”模式。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上也进行了实践探索, 广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了具有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 岗位成才”基本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借鉴瑞士与德国钟表技术工人培养模式, 探索了具有国际标准的机密机械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昆明工业职院探索了“双定生+双合同+双主体+双导师”的“四双”人才培养模式, 东莞市轻工业学校实践探索了“联招联培、行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了“校企培养双交替, 岗位、技能双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共育人才实践中, 经历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和柔性订单培养的探索实践,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物流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 建立“双核驱动、交替共进”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健全“权责明确、保障有力”的招生招工一体化制度;创新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岗位、技能双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一流师资团队;重构全过程、多方位、高柔性的学徒制管理运行机制。通过试点探索, 及时总结建设经验, 在学校其他专业进行示范和推广。

(一) 建立了“双核驱动、交替共进”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校企共同制定《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校企双方责权利暂行规定》, 明确了学校与企业的职责和义务, 建立了以校企双主体驱动, 培养过程交替共进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机制和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 初步形成了稳定、规范化地合作, 构筑校企协同育人的新局面。建立一种由两个培养主体 (学校与学徒招工企业) 、两支培养队伍 (校内双师型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 、两个培养阵地 (学校与学徒招工企业) , 协同完成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教育培养模式。

构建一种融合双方优势资源的“双核驱动、交替共进”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即改变以往校企订单培养过程中以学校为主的模式, 确立学徒招工企业和培养学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双主体, 以物流工程技术专业学徒制试点企业安吉智行物流有限公司的岗位人才需求标准为导向, 编制学徒培养标准,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并将企业资源渗透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

(二) 建设了“权责明确、保障有力”的招生招工一体化制度

通过校企共同制定招生招工方案, 在招生招工过程中明确物流工程技术专业“安吉智行物流学徒班”培养目标, 同时明确培养过程中的培养阶段计划、教学内容、实训方式与实施计划等, 还明确学徒未来就业岗位或职业发展的方向, 上升渠道与空间等, 吸引优质生源。

(三) 构建了“校企培养双交替, 岗位、技能双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构建并实施了“校企培养双交替, 岗位、技能双递进”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全程共同育人。学校侧重传授学徒的理论基础知识, 训练基本技能, 培养物流人才职业素养的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重点结合物流工程技术在汽车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强调理论方法的针对性和实践的基础性, 在学中做, 突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汽车物流企业中入厂物流职业岗位技术技能训练和规范;企业则以汽车入厂物流工作本位学习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理实一体, 让学徒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提升企业特定岗位的技术技能水平, 实现了六个对接, 如图2所示。

(四) 创新打造了“三导师”师资团队

创新打造以职业导师引领的校企“三导师”师资团队, “三导师”即职业导师、企业导师和专业技能导师。强化对师资团队的选拔和考核, 对于担任学徒制导师的企业师傅, 企业制定了考核标准, 并给予相应的考核奖励;对于担任导师的教师, 学校给予补助, 并将工作成绩纳入绩效考核。

(五) 重构了全过程、多方位、高柔性的学徒制管理运行机制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系列考评办法, 对学徒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物流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合理安排学徒岗位, 分配工作任务。

四、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思考与建议

(一) 争取政府支持

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 需要政府给与足够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划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专项经费, 对参与的企业实施激励政策, 出台扶持我国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二) 深化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需要校企双主体参与, 只有与企业深化合作, 调动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 全程融入到人才培养中去, 才能落实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 才能解决好校企双元育人问题。

(三) 改革招生制度

改革招生制度, 给职业院校更加灵活的招生政策。一是要开放现代学徒制自主招生的生源户籍问题;二是尝试企业直接参加招生, 企业先组织面试, 再根据学业考试的成绩择优录取。

(四) 强化师资培养

积极打造一支能适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校企师资团队, 特别是企业导师和师傅的培养。通过专业建设研讨会、教研活动、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 对师资团队进行培养。既要培养师资团队的教学能力, 更要培养其师德师风, 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 优化课程框架

通过优化课程框架, 既要培养学生适应目标岗位的能力要求, 还需要培养学生岗位迁移能力。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属性, 关注学生行业一般技能及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 我国的现代学徒制还是新生事物, 还没有成熟的模式, 还需要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实践, 扎实总结, 探索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本文在分析比较国外现代学徒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总结了国内的现代学徒制开展情况。通过在物流工程技术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探索了“双核驱动、交替共进”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践了“权责明确、保障有力”的招生招工一体化制度;创新了“岗位、技能双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了全过程、多方位、高柔性的学徒制管理运行机制。通过研究实践, 说明现代学徒制适合我国高职物流类专业的人才培养, 但应结合我国国情, 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 文中最后对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物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贾文胜, 潘建峰, 梁宁森.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构建的制度瓶颈及实践探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7 (1) :47-53.

[2] 关晶.当代澳大利亚学徒制述评[J].职教论坛, 2015 (4) :80-84.

[3] 汤霓.国外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 (31) :25-29.

[4] 姜乐军, 陈瑞明.基于“RVA模式”下我国现代学徒制学习成果认定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 (15) :68-73.

[6] Baik, E.S.TheRepublicofKorea Academic Credit Bank and the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M].Singh and Duvekot, 2013:116-124.

物流专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及目标确定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教育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特征, 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与地域特色, 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 应当充分考虑院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该区域内的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结合上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岗位群, 例如所处的地域是内地还是沿海, 例如在内地时可以考虑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企业需求, 或者是铁路运输的需求, 如果是在沿海, 则考虑码头与港口物流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构建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职业工种为依据, 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并且根据物流行业标准以及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 科学合理的分析物流行业各职业岗位能力, 摆脱传统理论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束缚, 可以在班级原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职业基础与职业核心、职业拓展课程这三门课程整合为物流专业技术课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 举办丰富多样的技能大赛, 加强三位一体的课程考核, 进一步促使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有效改革创新。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改革策略

(一) 科学合理选取教学载体,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改革过程中, 应当将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仓储作业与管理、物流综合作业与管理这三门课程有效融合并且加强工作需求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 将工作的具体内容与项目搬入教学过程中, 实现企业与课程的有效对接,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予以针对化和具体化引导, 做到通过多轮的实践与论证, 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优化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发展。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改革过程中, 应当以工作需求和工作岗位为出发点, 并且以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为导向, 进一步优化项目内容设计。结合多元化货物工作内容, 有效整合教学项目, 并且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项目, 通过设计具体的操作步骤与流程配备理论与实践教学步骤, 完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条件, 确保技术技能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 构建知识与能力、素质于一体的课程考核体系

为了确保物流专业技术技能课程的进一步实施, 应当构建知识与能力、素质与一体的课程考核体系, 通过优化课程考核指标与方法, 确保考核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在人才培育中, 将考核指标分解到具体工作任务与环节中, 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生互评, 或者是学生自评、竞赛评价与教学评价等各类方式, 对学生日常学习与实习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情况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与职业素养等展开量化评价, 客观准确的评价学生的课程表现情况, 在课程考核中有效引入竞争机制, 并且科学合理的构建评价档案, 通过针对性考核, 有助于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 举办职业技能大赛, 加强校企合作交流

传统的人才培育方式, 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所以在新形势下物流专业教学应当结合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 举办丰富多样的技能大赛, 通过优化课程项目教学挖掘技术技能课程, 设置仓储配送作业与作业管理、运输代理作业与作业管理、综合作业与作业管理, 在课程考核过程中加强岗、课、证有效融合, 并且引入竞赛模式,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操作水平, 更加符合企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 创新物流行业也在快速发展, 物流管理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是突飞猛进。企业难以招到高层次人才, 而且也难以与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导致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的用人计划有所脱节。所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当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与企业实践的教育优势, 物流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 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 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 也要掌握隐性行业技巧知识, 所以必须构建高素质且具有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 企业也能够应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展开员工培训与进修等, 进一步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能够看出在新时期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创新改革, 应当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观念, 结合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 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科学完善的技术技能教学体系, 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有助于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摘要: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日新月异, 物流行业也在不断地转型发展, 从整体发展角度来看, 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特别是技能型人才严重影响着现代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物流行业市场的逐步扩大, 社会及用人单位急需符合市场多元需求的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 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策略, 希冀进一步提高人才培育质量与效率, 能够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 苏炜, 马卫.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 2016 (27) .

[2] 刘灿亮, 陆改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构建——基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 .

[3] 何梅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C: (职业与高等教育版) , 2015 (3) .

物流专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由于专业不对口的关系,我只能做一些最简单的工作,比如店面销售。第一天,经理给了我一些关于各种产品的资料。我以前总以为销售是一个很简单的工作,只要卖卖东西就可以了,接触以后才发现,原来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先要了解主要经营的产品范围,由于本公司经营的东西比较杂,要知道公司里都有什么东西就是一件非常棘手的问题。关键是,专业不对口,好多东西都不知道是什么,不知道做什么用。销售的第一要则就是要彻底了解产品,而我对耗材这方面不能说一无所知吧,也是几乎为零,还好经理还有店里的其他人员都很和气和善良,根据经理给的关于产品的资料,我拿着资料,对着柜台里的产品一一了解,产品功能、性质、价格、库存等等。在各位前辈的的指导下,我终于消除了内心的恐惧,开始可以给顾客介绍和推销产品。

虽然是不再害怕了,但是还是新手,地方还是很多,很多地方都不是很熟练,比如顾客上门了,不敢和顾客主动说话,不会像顾客介绍店里的新产品,因为这些被经理说了几次。慢慢的,我可以主动和顾客打招呼了,每次有顾客进店里,我都会主动走上去打招呼,根据顾客的需要介绍最合适的产品。

可是,没多长时间,另一个困难又摆在了我面前。由于公司的经营范围比较广,大多是电子产品,主要以计算机、打印机为主,上门服务是必然,店里的其他人出去做售后服务时,店里就剩我自己,由于是新手,来店里的时间很短,有些东西一个人应付不来的。比如一天有人来装机器让写配置单,而我根本就写不来。什么样的主板配什么样的CpU,根据顾客的要求,配什么样的配置是最合理的,而这些对我来说很陌生,而且根本就不懂。还有就是打印机的配件,由于打印机的型号很多,配件自然也会很多,什么样的打印机配什么样的硒鼓,加什么型号的炭粉,用什么样的色带等等,这些对我来说更是一无所知。

一开始剩我自己我就害怕,要是我把生意做黄了怎么办呢,而且,在短时间里了解这么多计算机专业知识也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这些都成了摆在我面前的困难。

写配置单对我来说实在有难度,如果乱写,一来欺骗顾客,二来对公司的声誉会有很大的影响。于是,我就让老员工在店里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下装机的要领,因为店里做的主板跟显卡都是双敏的,经常用的型号也就那两种,其他配件要根据顾客不同的要求来写,一分价钱一分货,顾客要求高的,价钱自然就贵,机子的性能自然就好。让我能马上学会这些其实也是因为公司每天都会出一份产品当天的报价,报价表上什么都有,写配置单时,看着报价单,难度自然降低了很多。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业务越来越熟悉了,渐渐的可以独当一面了,看着经理对我越来越放心了,店里越来越多的任务愿意交给我去做了。

两个月的社会实践就要结束了,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这两个月的路,真是感慨万千啊。一切都是从陌生到熟悉,不论是产品还是店里的人。

在这里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如何把产品的价钱卖到最高,而是如何把合适的产品卖给最合适的人。还有就是和顾客的交流与沟通,和同事的交流与沟通。

沟通能让你更加清楚顾客的需要,更了解顾客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能力,这样才能更顺利的把产品销售出去。沟通可以增加和同事之间的感情,相处的自然会很融洽,好的工作环境,才能更好的工作。

想想自己这两个月里,每天像一个上班族一样,早出晚归,真的很开心,因为我明白了,走过的,不只是路,更多的是经历。经历让我明白,开学了要更努力的学习,只有把学到的东西加以应用才叫知识。

上一篇:未来最吃香的十大职业范文下一篇:卫生保健工作会议记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