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保险竞争政策管理论文范文

2023-10-12

国际保险竞争政策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一带一路”倡导对于我国经济贸易在亚洲及非洲国家影响力的提高有关键影响。“一带一路”将国际贸易行业、文化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及信息行业集成一体,并将其用于经济贸易发展的一种主要形式。“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是从未面临过的考验。

由于“一带一路”的深化发展,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也逐渐提高,转变了传统历史中西部地区经济科技水平发展较缓的情况。本文中笔者将 “一带一路 ”倡议作为研究的主要背景,阐述国际贸易理论和国家物流的理论观念,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间的关系,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优化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带一路”倡议在共建下,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两者间的系统发展关系,能够有效提高国家各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加强企业的国际化交易,将经营业务范围扩大,不断转变和应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促进国家经济的国际化转型。由此能够看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是时代进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史趋势。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际贸易的市场发展空间,将国家间的订单交易量大幅增加,国际贸易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协同发展,是未来国际贸易市场中的主流趋势。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理论概念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跨境进行货物及服务交易,其中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是关键的组成内容,由此也被称为世界贸易和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能够有效调节国内各种生产要素间的利用效率,将国际将各方的供应关系进行优化,将经济结构进行升级调整,从而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为适应国际贸易领域发展的趋势,都在积极进行优化和转变进出口政策,国际贸易在世界范围中占据的比重也逐渐增大。同时由于世界各国普遍在劳动力和商品层面进行互换,从而使各国家地区在进行国际分工的过程中,不断加强紧密联系,充分反映出世界各国和区域在经济层面上彼此依赖的关系,同时展现出国际贸易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基础地位。

国际物流

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物品流动的具体过程被称为国际物流。站在狭义进行分析,国际物流是指当消费和生产独立于两个国家或多个国家及地区时,为了消除进行消费和生产活动过程中存在的空间界限和时间距离差异,将商品进行物流转移的国际性商品交流活动,最终目的是实现国际贸易。从广义角度进行分析,国际物流涵盖面较多,如国际物流协作、国际物流投资、国际贸易物流、国际物流交流、非贸易国际物流等诸多方面。国际物流的本质是依据国际分工的基本原则,按照固有的国际惯例,通过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链和物流技术的支持,将商品在国际上进行流动和较缓,从而不断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实现对国际资源的科学合理分配。国际物流的整体目标是为了便于跨国经营和实现国际贸易服务,通过选择最佳的方式和路径,最小化物流风险和物流成本,实现保质保量保时,将商品从供货方区域运输到需求方区域中。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间的关系

国际贸易提升了国际物流水平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国际贸易交流的主要形式是各种商品和货物的往来,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货物进行交易,物流是关键的技术支持和依托。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和世界各国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国际物流成为了实现国际贸易往来的关键运输方式。

国际物流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物流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各国间贸易往来不断增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位居世界第一,贸易需求量也极为庞大,在国际贸易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国际物流发展效果得不到提高,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会因此出现滞后。由此,在国际经济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物流行业的建设和支持,将国际物流实现规范化、系统化和专业化。除满足基本货物运输和装卸等要求,应当对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保管水平、物流信息交流等内容加强创新和建设,不断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项需求,切實推动社会进步,国际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带一路”倡议下优化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协同发展的措施

强化我国物流企业实力,推动物流企业走向国际化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将一带一路倡议深刻落实,应当充分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切实解决国内企业内部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从目前国内物流企业的发展状态进行分析,物流企业应当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坚持创新企业的运营发展理念,强化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思维认知,紧紧抓住时代发展带来的基于,将企业机构的经济实力切实提高。同时物流企业应当加强对国际物流有关业务的了解和掌握,坚持进行创新拓展,将物流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扩大,开通国际物流业务,为国家物流企业和国际贸易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应当推动物流领域向高新尖技术行业发展。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构建出物流实时更新系统,集成仓储系统等多项服务流程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贴合个体发展方向的运输管理系统、全球性定位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应当将成熟和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应用到物流企业运营管理之中,不断推动物流企业管理体系的智能化,将物流应用软件标准化开发进行强化,坚持落实商品跟踪可视化智能服务,不断为消费者提供商品运输的最新信息,将企业贸易信息数据的获取成本有效降低。

提高“一带一路”倡议执行意识,强化国际贸易交流协作

切实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应当不断强化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沟通,从而获取到更多国家的认同和支持,应当使国际上其他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提升,深刻认识到这一倡议并非单纯对我国和沿线国家地区经济增长有关键助力,同时也能够高效率带动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国家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大力宣传“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提高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思维认知和了解,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提高国内企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的交流合作,从而切实推动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协同发展。同时立法部门应当强化对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建设,不断拓展国际贸易业务的范畴,保障我国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往来过程中,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切实提高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项目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保障“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贯彻落实。

构建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国际贸易是在国际范围中,各国家和地区间实现商品流动和交易,国际物流则是保障商品正常流通的前提基础,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关系极为密切。国际物流是有效推动国家贸易正常发展的前提条件,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协同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贸易成本的支出,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能够为国际物流领域服务质量的提高實现保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全新思路,构建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协同发展的全新局面,将物流区域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划分规划,实现国家间的贸易和物流的有效对接,实现商品货物的流动转移。同时应当针对“一带一路”包含的周边国家和区域,建设公路、铁路、管道、港口等多元化运输方式,构建全方位的商品运输网络体系,将进行国际贸易的国际物流成本降低,提高国际间运输的综合实力。
结 语

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使得国际物流由此衍生,而国际物流水平又积极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两者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都有效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一带一路”倡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条具体道路,也是坚持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必然趋势,能够充分提高我国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与沿线国家促成友好关系。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兆磊,卫丹,陈玲.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物流现状研究[C].2019年“一带一路”与长三角经济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集. 2019.

[2] 姚晨静,宋莎.”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发展分析[J]. 物流科技,2019,284 (04):112-113.

[3] 薛洋洋.国际物流绩效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分析[J].区域与全球发展, 2019,(01):102-122+159-160.

[4] 黄薇婷,刘慧.”一带一路”背景下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临沂综合保税区为例[J].新财经,2019(16):40-41.

[5] 张立群.”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型海外石化项目物流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基于恒逸文莱PMB石化项目的经验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9, 011(026):3-5.

[6] 梁烨,崔杰. ”一带一路”倡议下物流绩效对我国贸易潜力的影响——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J].商业时代, 2019,000(001):94-97.

国际保险竞争政策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财务管理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密切,加强财务管理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实践证明,通过成功实施企业财务管理,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可以使我国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自身競争力的重塑与提升,从而在重重困境中得以创新突围。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企业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并且表现出一定的竞争力。但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企业如何在新的市场空间中准确定位?如何在重重的困境中得以创新突围?这些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生存与发展,企业开始注重自身国际竞争力的重塑与提升,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性,将加强财务管理视为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1 国际竞争力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通过对自身资源与能力的整合,能够更加有效地综合利用外部资源,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综合素质。过去我们常将企业竞争力分为国内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竞争越来越无国界,一个企业即使只在国内发展也不可能只面临封闭的国内竞争环境,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所有企业都将面对国际竞争。因此,我国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培育其优于国际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具有优于国际竞争对手的营运能力、经营安全能力、获利能力、市场控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战略管理等能力。

而上述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不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战略目标下,对企业的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资金营运及利润分配所进行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的实质是价值管理,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地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良好的财务管理有助于企业形成稳建的财务能力,使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保持一定的获利能力和持续的发展能力,而这些正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2 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

2.1 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

(1)树立风险理念。随着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深入,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企业偏离预期收益与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增加,企业面临的风险前所未有,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就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要重视对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实施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树立战略财务管理理念。这里所说的战略财务管理是指将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融入传统的财务管理之中,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战略财务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相比具有全局性、外向性、长期性的特点。在战略财务管理观念下企业会更加重视人力资源投资,在处理财务关系时更加重视调动人的积极性,重视财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这是实现战略性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同时,在战略财务管理理念下,企业更加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他们会从更高的角度认识财务管理,为了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更加重视对信息的收集、加工与应用,更重视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与全面性,在财务管理中会将信息技术做为一种重要的手段与工具,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时效性,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与持续发展能力。

(3)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加强财务管理,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要正确看待财务管理的目标,从影响企业的各方面因素出发,做出最佳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包括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等观点。针对我国企业目前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企业应以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企业将财务管理的目标从企业价值最大化,转变为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更加符合财务管理的要求,也是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在财务上集中与概括,更好地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原则,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种目标会使企业获得更持续的发展和更广阔的空间。

2.2 加强企业成本控制

(1)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理念。加强成本控制,有效降低成本,就必须树立科学的成本控制理念,要在企业全体员工中树立重视成本控制的观念,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将成本管理的目光投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将成本控制目标做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来对待。

(2)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制度。建立责任成本管理制度,进行成本归口分级管理,确定成本管理目标,

准确进行成本管理目标的分解,制定成本目标的考核与评价制度,及时反馈成本控制目标的考核情况,分析影响成本的各项因素,制定科学的控制措施,才能不断提高成本控制工作的水平,提高盈利能力。

2.3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后会更加频繁的面对资金管理问题,如何做好资金管理工作,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首先,要做好资金监管工作,企业应当重视对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分析,注重企业企业形象,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具有良好的融资能力。同时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要科学做好财务预算和投资计划,做好资金使用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注意资金使用过程中对资金结构的分析与控制,保持合理的资金结构和较好的资金流动性。其次,要重视对资金营运能力的管理,加快资金周转,对存货、应收账款等影响资金周转速度的项目要加强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同时,注重对资金使用效果的控制,提高资金的获利能力,合理使用资金,进行科学的资金使用情况考核,建立调控机制。

2.4 建立财务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财务绩效考核体系,可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为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立财务绩效考核体系,应从考核指标体系的确立入手,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才能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将财务绩效考核中“点考核”与“面考核”相结合,考核指标要形成一定的网络。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要保持一定的先进性,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另外,在建立财务绩效考核体系时,还要重视对绩效考核结果的综合分析,发挥考核的财务预警作用。

2.5 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离不开人这一重要因素。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观念。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与财务管理信息化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因此,我们要从全社会角度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从高校开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化要求接轨,培养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财务管理人才。同时,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改变传统观念下会计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不分的情况,设立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明确财务管理人员职责,建立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综上所述,企业应当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才能保持企业的财务稳健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超.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业绩评价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17).

[2]宋吉兰,邓龙兵,逯强.新形式下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J].财经界,2012,(2).

[3]邓建军.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研究[J].管理观察,2014,(17).

[4]黄燕华.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J].才智,2014,(1).

[5]王宝平.论与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J].吉林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3).

国际保险竞争政策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介绍建立广西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体系的意义,论述体系研究的总体思路和推广应用的有利环境,提出发展诚信评价管理体系的工作要求。

【关键词】 航运企业;诚信经营;管理评价

1 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工作的意义

企业诚信评价管理主要是指运用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企业诚信经营的水准,并根据评价结果对被评价企业进行相应管理,从而达到行业调控、维护市场秩序的目的。目前,中国海事局出台了航运企业安全诚信管理办法,浙江、江苏、湖北、重庆等水运强省(市)也建立了各自的航运企业诚信评价制度。这些制度、措施的出台,深受广大诚信守法、注重安全的航运企业和船舶的大力支持与欢迎,极大地促进了水运行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共拥有船舶艘、功率173.08万kW,载重吨621.56万t,集装箱箱位6.85万TEU;全区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98亿t,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74万TEU,是一个航运大省。然而,广西尚未建立有效的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制度,全区所有航运企业不分优劣处于同等监管力度下,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行政资源。同时,部分航运企业及其船舶在市场经营中存在失信行为甚至主观故意失信从而获取不正当收益,由于未受到有效惩罚,以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给水运市场经营秩序造成极大的危害。缺乏诚信就没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缺乏完善的行业自律规则就没有良好的行业运行秩序。随着广西北部湾港及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步伐的加快,广西水运行业环境进一步优化,研究建立广西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体系,对促进航运市场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2 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体系研究的总体思路

一个完整的诚信评价管理体系,需要从诚信制度、诚信活动界定、诚信管理服务系统、监督与奖惩等四方面来构建,形成一个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信用管理和服务体系。

2.1 诚信制度

与我国其他水运强省(市)相比,广西水运行业属于后发展地区,有着明显的地区特点。从目前已经出台的诚信评价管理制度、措施来看,我国海事局已经在船舶安全方面进行了界定,浙江、江苏、湖北、重庆等省(市)的诚信管理制度也与地方海事结合在一起,而广西海事管理统一归属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没有地方海事机构,这就使得建立评价管理体系时要注意与其他省市之间的差别。同时,广西航道、船舶检验、港口、运输统一归口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下属的广西港航管理局进行管理,这又给全区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制度的出台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管理基础。

目前,广西港航管理局根据广西交通运输厅授权,行使全区水路运输、港口、航道、船舶检验和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职责,下设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4个航道管理局以及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贵港等6个船舶检验局。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对全区国内水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服务业实施行业管理;负责全区港口行业管理;负责对全区航道及其设施实施维护和与通航有关设施的航道行政管理;负责对全区船舶(国际航行船舶除外)及其船用产品、设计图纸进行法定检验、审查认可并签发相应证书;负责全区有关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和监督实施工作。同时,对全区14个港航(航务)管理局(处)、沿海3个港口(务)管理局(办公室)行使行业指导职能。广西的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制度可以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及其港航管理局的指导下,从企业诚信经营角度出发,统筹航道、船舶检验、港口、运输方面的部门行政资源,制定具有广西特色的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制度。

2.2 诚信活动界定

航运企业诚信活动界定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企业经营活动要素确定企业诚信经营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

诚信经营的基本准绳在于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航运企业诚信经营指标应主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及其《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国内船舶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及其《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预警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来考量。从目前广西航运企业经营及水运行业管理实际来看,评价指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资质保持方面:企业及其船舶证照齐全、有效,安全管理和经营管理台账建立健全,按规定设立满足经营需要和安全管理要求的经营、海务、机务、船员管理组织机构,各类基础档案、台账健全,按规定提供资质报备材料,年度经营资质核查结论为“合格”。

(2)合法经营:企业以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为核心价值观,经营者、管理层和员工有较强的诚信理念和信用风险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水路运输规则,不超越经营范围从事营业性运输,以正当手段揽客、揽货,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与所经营船舶签订安全责任书,履行船舶安全管理职责,使用规定的运输票据开展经营活动,无违反运政、航道、船闸、港口、海事和治安消防管理等有关规定的违法行为记录。

(3)服务质量:切实履行运输合同,建立并履行服务承诺制,货损货差率符合规定,客货运输安全文明、保质保量,所经营的客运船舶按照核定的船名、航班、发航时间、航线和停靠站点航行,无负主责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4)社会责任:积极完成政府指令性运输任务,社会声誉良好,无货主、旅客投诉及被新闻媒体曝光批评事件发生,无行政处罚及刑事案件发生,认真执行管理部门政策文件及要求。

对上述四个方面进行指标的甄选,并通过对管理部门、航运企业、运输船舶的实地调研,运用科学方法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结合行业实际,认真考虑指标的重要程度,采用合理方法,对指标进行合理赋值,完善评价标准评分表;选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计算出航运企业所属等级,从而为航运企业排序。

2.3 诚信管理服务系统

水运管理部门应建立诚信管理系统,公布诚信企业申报、评审、结果公布等操作流程,全区各航道、船舶检验、港口、运政管理部门及航运企业能够在该系统进行诚信管理评价业务操作。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应基于通俗易懂、操作简单、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从而为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2.4 监督与奖惩机制

根据评价结果,建立符合广西航运市场实际的监督与奖惩机制。惩戒失信企业,激励和保护诚信企业,是建立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办法的主要目的。诚信企业的评价应接受社会监督,评价结果经得起从业者的考核。对被评为诚信企业的航运企业,根据诚信的优秀等级,给予其在延伸航线、新增运力、扩大经营范围、港口装卸、船舶检验、发放技改资金及过闸优先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日常监管方面予以适当放宽时间间隔,根据金融、保险、航运交易所等相关单位及企业在经营、招商、招标投标等活动中的需要,提供企业有关诚信信息。对被评为不诚信企业的航运企业,从严加强监管,将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从市场经济的主流中剔除出去。

3 建立实施航运企业评价管理体系的有利环境

目前,广西水运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为建立航运企业评价管理体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实施航运企业评价管理体系具有现实可行性。

(1)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运业的发展。目前,广西水运业处于多重机遇叠加的黄金发展期。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全区水运业的发展,成立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和自治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一江一湾”建设如火如荼,迫切需要水运行业管理技术水平同步提升。

(2)行业管理部门和市场经营主体的共同需求。随着广西水运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运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无论是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还是市场主体的日常经营,都迫切需要借助一定的市场运作工具作依托,市场存在这种客观需求。通过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体系的实施,航运企业可以申报诚信企业,在市场中进一步提升自身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吸引社会资金,增强企业融资能力,为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创造条件。水运管理部门通过诚信评价管理体系的应用,可以有的放矢,提高行业监管效率;通过树立行业标杆,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打造行业品牌、领军企业,淘汰不良企业,进一步维护健康稳定的市场经营秩序。

(3)具有良好的实施条件。目前,广西水运行业管理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快速发展,包括港口管理信息系统、航运管理信息系统、航道管理信息系统、广西港航视频监控平台、航标遥控遥测系统和船闸联合调度系统等在内的全区港航管理信息化平台已初步建成。行业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为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指标甄选、信息采集和评价管理条件,为进一步推行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由广西港航管理局主导诚信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使得该体系的建立、推广应用和日常运转发布工作等有了实体依托,提高了评价的权威性。

(4)已取得良好的前期研究成果。广西港航管理局在日常工作中已经进行了一些前期研究,如定期进行航运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企业造船信息通报、水路运政系统及运单系统的应用等,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数据收集方式方法,与各级航运管理部门、航运企业建立了定期信息联络机制,为航运企业评价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和方法。

4 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体系的发展

广西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体系的建设具有客观现实性,是水运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能够优化水运市场竞争秩序,推动航运企业壮大和发展。同时,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指标体系的内容又是随着水运行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水运管理部门应成立相应的机构和落实专门的管理人员,推动体系的开发、应用和管理,提升行业管理技术水平,为广西从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的发展提供保障。

国际保险竞争政策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通过对绿色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明确我国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政府规制和农户生产行为规范研究方向,以及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国家竞争力策略。

关键词:绿色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

一、绿色优质农产品

(一)绿色优质农产品国外研究

①农户发生道德风险的动机解释。增加农户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原因,首先是农户对于政府制定的投入品使用标准过于保守的主观看法;其次是由于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种投入品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在农户无法控制一些投入品的使用量时,则会以增加农药、化肥的投入来替代其他投入品;最后是天气、土壤特征等不确定性外部环境容易使偏好于风险规避和风险中立的农户增加化肥、农药等投入(Sheriff,2005)。农产品市场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消费者很难得知农产品真实的质量安全状况,并且即使消费者借助于抽样检查传递的信息来识别,也难免有一些不安全的农产品逃脱检查,激发了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Starbird,2005;Bontems,et al.,2006)。

②农户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影响农户道德风险的因素有保险契约的完备程度、农户风险偏好类型及技术的可获性(Ramaswami,1993)。采用委托-代理模型框架对农户服从安全生产意愿行为进行分析,认为降低安全技术的采用成本、提高对安全生产监控的审查频率、加大违规处罚金额有助于减少农户道德风险的发生。发达国家农产品达到的农产品最低标准相当于我国的绿色食品标准,这些研究所强调的农户道德风险防范并不是基于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角度,更多关注的是农户道德风险发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③政府规制的研究。一是以合约机制激励农户采取有助于社会福利最大化行为。获得农业保险的农户相对于没有农业保险的农户来说,其过量投入化肥、农药的道德风险较少发生,因此政府规制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提供农业保险(Smith et al.,1996)。美国政府在权衡农户收益、环境收益、税收损失等因素的基础上,与农户签订合同,承诺对有利于环境的农业生产给予直接支付,以激励农户的环境友好生产行为(Wu et al.,1996)。二是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对农户生产行为进行规制,确立农业部门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主导地位,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实施一整套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和监管体系,全面开展和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加强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知识技术创新与研发,充分发挥信息对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支撑服务功能。

(二)绿色优质农产品国内研究

农户所拥有的土地面积越大、获得技术指导越容易、销售渠道越畅通以及预期收益率越高,农户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意愿越强(吕美晔等,2004)。农户生产規模的扩大以及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农户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农户生产道德风险(徐翔等,2004)。农户的人口和耕地特征、农户能力特征、农户对农药的认识、农户与涉农企业和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的联系是影响农户采用无公害及绿色农药的主要因素(张耀钢等,2004)。弥补市场失灵的主要责任在于政府,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功能以抵消由农产品质量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影响(李功奎,2004)。

二、绿色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一)绿色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国外研究

农产品市场一直被传统经济学视作生产同质商品的完全竞争市场,但随着消费者收入增长,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进入“中产阶层”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产品的成分、安全性、制作流程与营养等问题,不同食品间的垂直差异与水平差异成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必要条件(Grunert,2005)。农产品不再是同质性产品,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特性的需求已从口味、外观和便利性等扩展到食品生产过程及其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饮食与健康之间的联系(Sexton,2013)。关于出口多样性,Dennis and Shepherd(2007)将其定义为国家出口产品范围的增加。但是,根据出口结构,还可以将出口多样性分为水平多样性和垂直多样性(Herzer and Nowak-Lehnmann,2006)。

(二)绿色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国内研究

农产品的品质结构与居民的消费需求存在差距,低档次的大宗农产品供过于求、销售不畅,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程度不高,无法满足消费需求的变化(吴海峰,2017)。尽快支撑农业生产系统生产无农药残留、无有害添加剂、符合较高食用要求的优质农产品、优质畜产品、优质林果、优质农业加工品,进一步促进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化(于法稳,2016)。绿色农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差异性方面,绿色农产品具有比普通农产品更高或普通农产品所没有的生态、安全、优质、健康、营养等质量特征(如绿色食品质量标准整体上达到了发达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具有品牌优势和质量安全保障,具有较高的绿色效用和产品附加值(靳明,2006)。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正在下降,而与质量安全相关的标准、生产过程控制和认证以及追溯性等成为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董银果等,2014)。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加强研发投入,选择以品质提升为核心的竞争策略,获得更高的贸易利益(李坤望等,2014)。与食品安全、动植物健康和环境安全密切相关的卫生与植物检疫(SPS)措施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中国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董银果等,2016)。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选择和培育,是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方面,也是农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撑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收集和积累农作物种质资源,尤其是含有特质性状的优异种质和野生资源方面存在明显差距(翁鸣,2017)。在农产品出口结构中,应该尽量发展那些出口普遍性较低的农产品,这类农产品的种类越多,越能促进中国农业增长(叶初升等,2016)。

三、总结与展望

已有研究缺乏对引发绿色优质农产品市场失灵的农户生产行为的深入研究,不能为政府参与解决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提供规制的侧重点和依据。需要从生产和监管两端发力,探究绿色农产品规制的公共政策,提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规范性、激励性、服务性多重规制与政策建议。

有关绿色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部分学者仅关注工业品或者所有产业产品的出口多样性,而忽视了作为国民生活必需品的农产品的出口多样性问题,应聚焦于提高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农产品出口多样性与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与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Grunert,K. G.: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 Consumer Perception and Demand,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32(3): 369-391,2005.

[2]Sexton,R.: Market Power,Misconceptions,and Modern Agricultural Market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95(2): 209-219,2013.

[3]王华书等.微观主体行为与农产品安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

[4]董银果等.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测度——基于嵌套Logit模型[J].中国农村经济,2016(11).

作者简介:范远江(1963—),男,重庆忠县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三农问题研究;袁淑清(1967—),女,重庆忠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贸易研究。

国际保险竞争政策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2.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

2013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151亿元,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农资综合补贴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和增加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为支持做好2013年春耕备耕工作,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并要求通过“一卡通”或“一折通”兑付到种粮农民手中。

4.良种补贴政策

2013年,良种补贴政策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北和内蒙古的大豆、长江流域10个省市和河南信阳、陕西汉中和安康地区的冬油菜、藏区青稞实行全覆盖,并对马铃薯和花生在主产区开展试点。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亩补贴10元。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补贴15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马铃薯微型薯每粒补贴0.1元,一、二级种薯每亩补贴100元;花生良种繁育每亩补贴50元、大田生产每亩补贴10元。水稻、玉米、油菜补贴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小麦、大豆、棉花可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或差价购种补贴方式,具体由各省按照简单便民的原则自行确定。

5.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13年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补贴机具种类涵盖12大类48个小类175个品目,在此基础上各地最多可再自行增加30个品目。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一般机具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5万元;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25万元;甘蔗收获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20万元,广西壮族自治区可提高到25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30万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提高到40万元。不允许对省内外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实行差别对待。

6.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政策

国家将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政策。探索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和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工作。推动相关部门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7.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2013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2013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2元,比2012年提高10元,提价幅度为9.8%;2013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2元、135元和150元,比2012年分别提高12元、10元和10元,提价幅度分别为10.0%、8.0%和7.1%。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为改善和增强产粮大县财力状况,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2005年中央财政出台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280亿元,并按照建立完善动态奖励机制的要求,财政部对奖励办法进行了适当调整和完善,依据近年全国各县级行政单位粮食生产情况,重新测算了入围奖励县。对常规产粮大县,主要依据2006~2010年五年平均粮食产量大于4亿斤,且商品量(扣除口粮、饲料粮、种子用粮测算)大于1000万斤来确定;对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在主产区产量或商品量列前15位,非主产区列前5位的县也可纳入奖励;上述两项标准外,每个省份还可以确定1个生产潜力大、对地区粮食安全贡献突出的县纳入奖励范围。在常规产粮大县奖励基础上,中央财政对2006~2010年五年平均粮食产量或商品量分别列全国100名的产粮大县,作为超级产粮大县给予重点奖励。奖励资金继续采用因素法分配,粮食商品量、产量和播种面积权重分别为60%、20%、20%,常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与省级财力状况挂钩,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奖励系数,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测算分配到县,常规产粮大县奖励标准为500~8000万元,奖励资金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使用,超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用于扶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在奖励产粮大县的同时,中央财政对13个粮食主产区的前5位超级产粮大省给予重点奖励,其余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

产油大县奖励由省级人民政府按照“突出重点品种、奖励重点县(市)”的原则确定,中央财政根据2008~2010年分省分品种油料(含油料作物、大豆、棉籽、油茶籽)产量及折油脂比率,测算各省(区、市)三年平均油脂产量,作为奖励因素;油菜籽增加奖励系数20%,大豆已纳入产粮大县奖励的继续予以奖励;入围县享受奖励资金不得低于100万元,奖励资金全部用于扶持油料生产和产业发展。

2013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产粮(油)大县奖励力度。

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35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具体包括规模化生猪养猪户(场)猪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的支出,生猪养殖大户购买公猪、母猪、仔猪和饲料等的贷款贴息和保险保费补助支出,生猪流通和加工方面的贷款贴息支出,生猪防疫服务费用支出等。奖励资金按照“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的原则,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为50%、25%、25%进行测算。2013年中央财政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

10.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为推动家畜品种改良,提高家畜生产水平,带动养殖户增收,从2005年开始,国家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2012年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户)购买优质种猪(牛)精液或者种公羊、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生猪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猪40元;奶牛良种补贴标准为荷斯坦牛、娟姗牛、奶水牛每头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种每头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10元;羊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只种公羊800元;牦牛种公牛补贴标准为每头种公牛2000元。2013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11.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政策

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抓手。从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5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2亿元资金支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2009年开始中央资金增加到5亿元;2012年中央财政新增1亿元支持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开展改扩建。支持资金主要用于养殖场(小区)水电路改造、粪污处理、防疫、挤奶、质量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等。2013年国家将继续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12.渔业柴油补贴政策

渔业油价补助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项重要的支渔惠渔政策,也是目前国家对渔业最大的一项扶持政策。根据《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渔业油价补助对象包括:符合条件且依法从事国内海洋捕捞、远洋渔业、内陆捕捞及水产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2012年落实渔业柴油补贴资金239.97亿元,2013年将继续实施这项补贴政策。

13.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

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61亿元,全面启动了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通过补贴鼓励农民大面积应用实践证明能够有效预防和减轻灾害损失,促进粮食稳产增产的重大技术。主要包括:在小麦主产区全面实行“一喷三防”补助,在东北地区实施水稻大棚育秧补助,在南方早稻主要产区实施早稻集中育秧补助,在东北启动抗旱“坐水种”补助,在西南实行玉米地膜覆盖种植补助,在西北地区推广全膜覆盖沟播种植和膜下滴灌补助,在粮食主产区实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补助等。2013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相关补贴力度,积极推动实际效果显著的关键技术补贴常态化。

14.动物防疫补助政策

当前,我国动物防疫补助政策主要包括: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小反刍兽疫(限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政策;强制免疫疫苗由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进行政府招标采购,兽医部门逐级免费发放给养殖场(户);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按比例分担,养殖场(户)无需支付强制免疫疫苗费用。畜禽疫病扑杀补助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发病动物及同群动物和布病、结核病阳性奶牛实施强制扑杀;对因重大动物疫病扑杀畜禽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助,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政策,补助经费用于对村级防疫员承担的为畜禽实施强制免疫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的劳务补助,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7.8亿元补助经费。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国家对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对养殖环节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给予每头80元的无害化处理费用补助,补助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2013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施动物防疫补助政策。

15.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政策

加大对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示范区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努力为现代农业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是选择20个左右的示范区开展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着力破解经营规模小、投入分散、融资难、保险发展滞后等制约瓶颈,探索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农村新型经营体系。二是对示范区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投入整合力度大、创新举措实、合作组织发展好、主导产业提升和农民增收明显的试点示范区给予1000万元左右的奖励。三是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支持示范区建设旱涝保收标准农田50万亩以上。四是协调加大对示范区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示范区与开发银行合作开展金融创新试点,健全农业融资服务体系,创新农业金融产品,力争今年开发性金融对示范区建设的贷款余额不低于100亿元。

16.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政策

高产创建是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的重大举措,是科技增粮、科学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在全国建设12500个万亩示范片,并选择5个市(地)、50个县(市)、600个乡(镇)开展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2013年,国家将继续扩大粮棉油糖高产创建规模,在重点产区实行整建制推进,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模式。

17.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7亿元,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普及,扩大配方肥推广应用,推进科学施肥技术进村入户到田。2013年,将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计划免费为1.9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服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4亿亩,力争实现示范区亩均节本增效30元以上。

18.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政策

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亿元,通过技术物资补贴方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应用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技术,促进秸秆等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减少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2013年将继续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政策,支持推广应用秸秆还田腐熟、地力培肥综合配套技术,建立绿肥种植示范区。

19.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补助政策

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资金5亿元,对水稻重大病虫害、小麦条锈病、蝗虫、玉米粘虫防控进行补助。为有效应对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多发重发态势,国家将不断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联防联控能力建设,支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2013年国家将继续实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补助政策。

20.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扶持政策

为解决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质量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2012年农业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中央财政安排5亿元转移支付资金,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标准实行全国统一定额补助,扶持马铃薯、苹果等农产品主产区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建设贮藏窖、贮藏库和烘房等三类共18种规格的设施。项目实施区域为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1个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点县市(团场)。2013年将继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

21.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为推进全国鲜活农产品市场供应,降低流通费用,全国所有收费公路(含收费的独立桥梁、隧道)全部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范围,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的公路收费站点,要开辟“绿色通道”专用道口,设置“绿色通道”专用标识标志,引导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优先快速通过。鲜活农产品品种范围,新鲜蔬菜包括11类66个品种、新鲜水果包括7类42个品种、鲜活水产品包括8个品种、活的畜禽包括3类11个品种、新鲜的肉蛋奶包括7个品种,以及马铃薯、甘薯(红薯、白薯、山药、芋头)、鲜玉米、鲜花生。“整车合法装载”认定标准,对《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范围内的不同鲜活农产品混装的车辆,认定为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对目录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与目录范围外的其他农产品混装,且混装的其他农产品不超过车辆核定载质量或车厢容积20%的车辆,比照整车装载鲜活农产品车辆执行,对超限超载幅度不超过5%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合法装载车辆执行。

22.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

为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蔬菜是指可作副食的草本、木本植物,经挑选、清洗、切分、晾晒、包装、脱水、冷藏、冷冻等工序加工的蔬菜,属于蔬菜范围。各种蔬菜罐头,指蔬菜经处理、装罐、密封、杀菌或无菌包装而制成的食品,不属于所述蔬菜的范围。2013年1月11日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降低流通费用 提高流通效率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5号)要求,继续对鲜活农产品实施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环节低税收政策,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产品。

23.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保障牛羊肉等特色畜产品供给,促进牧民增收,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投入中央财政资金136亿元,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内容主要包括:实施禁牧补助,对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中央财政按照每亩每年6元的测算标准对牧民给予补助,初步确定5年为一个补助周期;实施草畜平衡奖励,对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在核定合理载畜量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未超载的牧民按照每亩每年1.5元的测算标准给予草畜平衡奖励;给予牧民生产性补贴,包括畜牧良种补贴、牧草良种补贴(每年每亩10元)和每户牧民每年500元的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012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资金增加到150亿元,实施范围扩大到山西、河北、黑龙江、辽宁、吉林等5省和黑龙江农垦总局的牧区半牧区县,全国13省(区)所有牧区半牧区县全部纳入政策实施范围内。2013年国家将继续在13个省(区)牧区半牧区县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24.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

2012年落实渔业资源保护与转产转业转移支付项目资金4亿元,其中用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30600万元,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8970万元,减船转产430万元。2013年该项目将继续实施。

25.“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政策

为支持“菜篮子”产品生产,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8亿元补助资金,支持2067个畜禽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其中生猪养殖场576个,蛋鸡养殖场477个,肉鸡养殖场227个,肉牛养殖场347个,肉羊养殖场440个。安排5亿元补助资金,支持800个蔬菜、140个水果、60个茶叶标准园创建,推进标准化生产。安排2亿元补贴资金,支持26个省共756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平均每个验收合格的示范场补助资金25万元。2013年将继续扩大创建规模,在支持新建标准园基础上,加强集中连片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并在北方选择冬春蔬菜自给率低、人口多、产业基础好的城市,开展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试点工程。同时,中央财政对“菜篮子”工程畜牧水产类项目建设也将继续予以支持。

26.农村沼气建设政策

2013年,在尊重农民意愿和需求的前提下,优先在丘陵山区、老少边穷和集中供气无法覆盖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户用沼气,进一步强化服务网点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在农户集中居住、新农村建设等地区,建设村级沼气集中供气站。大中型沼气工程要打破沼气工程与养殖场(养殖小区)、发酵原料与畜禽粪便的“两个捆绑”,加大规模化沼气生产厂的建设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运营。

27.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政策

2012年中央投入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项目,支持29个省(区、市)和3个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0685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加强条件建设。截至2012年底,累计落实中央投资50亿元,基本实现西部地区乡镇条件建设全覆盖、中东部地区乡镇仪器设备“全覆盖”。2013年继续支持东中部地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设业务用房,推动实现东中部地区乡镇条件建设“全覆盖”,使全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目标。

28.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政策

2009年,国家启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至2012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49.7亿元,支持3355个县开展了农技推广工作经费补贴试点。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26亿元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2555个农业县(市、区、团、场)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农业县,全力支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2013年中央财政将继续稳定支持该项目并适当增加经费。

29.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特岗计划

2013年,继续通过公开招聘高校农科大学生到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等工作,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补充机制,在乡镇设置农业公共服务特设岗位(特岗农技人员),积极落实特岗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学费补偿、事业单位优先录用等优惠政策,逐步解决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老化、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

30.阳光工程

2013年国家将继续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以提升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技能为主要目标,对务农农民免费开展专项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阳光工程由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农广校、农业专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机校、农业职业院校等机构承担具体培训工作。

31.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2013年将继续从五个方面加快培养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农业农村人才。一是对首批遴选的15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给予专项经费资助,支持他们开展自主选题、学术交流、学习培训等。二是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扶持培养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组织他们到高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农业企业学习和研修。三是依托阳光工程,遴选3000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采取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参观考察、观摩展示等方式开展培训。四是依托阳光工程,选拔扶持7000名自主发展基础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村生产能手,开展特点鲜明、针对性强的培训工作,提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五是依托阳光工程,在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培养3000名农村经纪人,就近培训、规范管理、统一发证,造就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农村经纪人队伍。

3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

2012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农业部将在全国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在全国选择100个县,每个县选择2~3个主导产业,重点面向种养大户等,通过教育培训、认定登记、政策扶持等措施,吸引和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

33.培育农村实用人才政策

2013年国家将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规模,依托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省级培训基地举办100期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培训班,通过专家讲座、参观考察、经验交流等方式,全年培训8000名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2000名大学生村官。积极吸引社会力量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继续实施“百名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项目”,选拔33名杰出农村实用人才,每人给予5万元的资金资助。

34.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

2013年中央提出要继续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一是增加农业保险品种。自2007年中央开展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以来,保费补贴品种持续增加,目前中央财政提供保费补贴的品种有玉米、水稻、小麦、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天然橡胶、森林、青稞、藏系羊、牦牛等,共计15个。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方,还增加保费补贴品种,由地方财政对特色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2013年,国家将开展农作物制种、渔业、农机、农房保险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增加农业保险品种。二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生产大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对于种植业保险,中央财政对中西部省份补贴保费的40%,对东部沿海省份补贴保费的35%。2013年中央提出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生产大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三是推进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35.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建设项目进行奖励或者补助的政策。奖补范围主要包括农民直接受益的村内小型水利设施、村内道路、田间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建设,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见效最快的村内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改造等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级以及有条件的市、县财政安排,财政奖补既可以是资金奖励,也可以是实物补助;财政奖补坚持普惠制与特惠制相结合,奖补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可以由各地结合实际自主确定。中央财政2012年安排奖补资金218亿元,2013年将进一步健全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机制,继续扩大财政奖补资金规模,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36.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2009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2012年在全国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目前,参保人数达4.28亿人,领取养老金人数1.17亿人。2013年将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水平调整机制,研究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政策。政策规定是,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养老金。参保人每年缴费设100元至500元5个档次,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档次,由参保人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目前,国务院制定的基础养老金低限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视财力状况可提高标准。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80元。国家为每个参保人建立终身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其他组织和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37.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该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2008年在全国基本实现了全覆盖。2012年,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为240元。2013年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4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保持在75%,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8万元;门诊统筹的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人均门诊统筹基金不低于60元,并将全面推开儿童白血病等20个病种纳入合作医疗保障工作。

38.农村、农垦危房改造政策

农村危房改造和农垦危房改造是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组成部分。农村危房改造于2008年开始试点,2012年实现全国农村地区全覆盖,五年累计支持1033.4万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2013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改善广大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300万户左右。

农垦危房改造于2008年开始启动,2011年扩大到全国垦区。截至2012年底,国家累计安排农垦危房改造任务126.3万户,下达农垦危房改造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投资114.3亿元。2013年国家将继续实施农垦危房改造项目,拟按照东、中、西部垦区每户补助6500元、7500元、9000元的标准,改造农垦危房37.05万户;同时按人均1200元补助标准,支持建设农垦危房改造供热等配套基础设施。

39.农村改革试验区政策

2011年底,农业部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并报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共安排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围绕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六大制度建设,分别承担相关改革试验任务,以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尊重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

国际保险竞争政策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自2012年上半年开始,监管机构频出新政,对保险公司、券商、基金和期货公司的投资业务纷纷放松管制。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等各类机构全面进入资产管理行业,资产管理变成泛资产管理,“大资管时代”正式来临。在一系列投资新政实施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为财产险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要制定实施免税、延期征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强调了保险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成为保险行业发展的最大助推力量。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奠定了利率市场化和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的基调。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债券市场的规范与发展为保险资产投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在我国,保险公司是最早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金融企业,这些政策的推出,为保险公司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保险公司盈利的重要支柱,投资管理业务也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投资对保险公司的意义

近十年来,与自身相比,保险公司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金融业的整体看,与银行业相比,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弱,资本回报水平较低,误导销售严重,退保率较高,市场地位与市场形象不断下滑,整个行业的发展已经非常艰难。在美国金融体系中,银行和保险在金融业总资产中占比分别为35%和26%,差距并不显著。而在我国,2012年银行和保险资产分别为133万亿元和7.35万亿元,银行和保险在金融业总资产中的占比分别为91.1%和4.9%,差异巨大。受资本市场影响,2012年,国内寿险行业利润合计仅为63亿元,保险行业的四大上市保险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也仅为6.84%,不少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长期亏损。而同期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普遍超过了20%。2012年,保险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仅为3.39 %,而同期银行五年期存款利率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则为4.75%。

此外,由于分红险等投资类保险依然占据了保险市场的绝对主力(四大上市公司的分红险占比超过了80%),保险行业大约一半的保费收入又来自银保渠道。保险产品的竞争力不及银行存款,这也成为误导销售和客户投诉的主要原因。所有这些,很大程度上都源于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不强。加之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较低,内地保险产品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同类产品相比,定价明显偏高,降低了保险的吸引力。由于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不高,资本杠杆和资本回报率偏低,保险公司对资本的吸引力逐渐下降。这一局面如果不改变,保险公司的发展前景就会变得不确定。

令人欣慰的是,国内保险监督机构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些问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保险公司投资管理的相关政策,为保险公司走出困境创造了条件。如果说强力治理误导销售是“堵”的话,调整投资政策就是“疏”,当前政策实行堵疏结合,以疏为主,保险公司一定可以走出当前的困境。

保险投资决策的风险管理

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要求。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从监管角度而言,都需要保护负债方的利益。因此,保险监管旨在保护投保人的利益,银行监管则要保护存款人利益,二者都要求客户资金到期能够安全归还。保险人到期理赔或偿付的压力,一点都不亚于银行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因此,从监管角度而言,银行业与保险业的风险管理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保险业投资管理的基本原则应该也与此大体匹配。

保险投资的风险选择。这涉及到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平衡问题。最好的选择当然是既能提高收益,又能保证安全,但鱼与熊掌难以兼得,这就涉及到风险容忍和风险限额的问题。从中国过去十几年的金融市场发展情况看,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投资品种的控制和比例相对严格,存款、国债、金融债等相对安全但收益率较低的资产占保险公司可投资资产的比例达到了74.04%,而贷款等相对高风险资产占银行总资产50.56%。尽管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风险,但银行发展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契合,其发展过程中更积累了利润、IT与人才,银行业整体上资本充足,风险可控,盈利能力强,为银行业进一步升级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保险行业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等都与银行逐渐拉开了差距。因此,从实际情况看,保险业的发展迟缓才是其最大的风险。

监管审批无法降低风险。银行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如果建立了健全的法人治理架构,管理层能为股东利益负责,投资风险的管控将更加有效。而且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监管机构对投资和客户准入进行审批或审核的行为,在操作层面上无法支撑,这样做也会限制行业的发展,这理应属于公司自身控制的范畴。事实上,当投资品种复杂、投资资金巨大时,即便在一个公司内部,也无法做到集中审批,适时授权是现实的选择。“管住后端、放开前端”,这样的管理思路才是现实而正确的。

保险投资不会增加风险。从保险市场过去的监管要求看,它非常強调保险的保障功能,对投资类保险的过快发展似乎存在一些疑虑。事实上,投资也是保障,较高的回报无疑会提高保障能力。投资和保障都是为了帮助客户平衡不同风险事件以及不同人生阶段的生存质量,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完全将两者对立,割裂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合理。国内保险多年的发展说明,客户对投资的要求是客观事实,在短期内改变这一情况是不现实的。从国外调研的情况看,投资类保险也占有相当的比重。例如法国的保险产品收益水平就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这固然有国情不同的原因,但这也说明保险客户追求投资收益,是一个普遍现象。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成熟,但不应因此而否定保险客户的投资需求。

保险的投资产品设计。保险是销售出去的,还是顾客主动购买的,这涉及到供需双方的主动与被动问题。许多传统观念认为,由于保险的复杂性,其销售就是要靠推销,客户的主动购买并非保险市场的主流。但是,这并不是保险产品的固有属性。保险不应过于复杂,难以想象,对一个难以理解的产品,客户不会主动购买,并难以形成规模。一个成功的产品,内部设计可以很复杂,但其使用和外观必然是简单易懂的。投资产品是让投资者易懂,并吸引其主动购买的重要手段。可喜的是,新的监管政策都注意到这些问题并在陆续加以解决,保险公司亦应打破旧的思维,重新设计保险公司的投资产品。

保险公司投资管理的路径选择

加强保险公司内部投资管理

做好宏观政策研究。投资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只有对政治、经济和金融等政策把握准确,对行业、产业政策深刻了解,才能够在投资决策上不犯方向性错误。只有将保险业务与国家各项政策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现和把握投资机会,为保险公司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由于资金总量和投资政策的限制,保险公司过往似乎更多偏重中观和微观技术的研究,对于宏观政策的研究积累还不足,需要加强在研究方面的投入。

投资要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这不仅是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盈利能力的需要。如前所述,存款、国债和金融债等产品,风险虽低,但距离实体经济远,中间环节多,收益率难以提高,终究无法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盈利能力。这在客观上也让保险公司的投资人员远离了实体经济,不利于保险人才的培养与投资管理经验的积累。因此,保险公司可以逐渐增加投资直接项目的能力,将保险基金与资金需求直接对接,直接切入实体经济,尽量减少中间环节。这不仅可以增加保险公司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也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掌控能力,并起到锻炼保险人才队伍、积累人才的效果。

发挥保险长期资金优势。相比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的最大特点是其产品及盈利周期的长期性,其资金属性与银行、理财等形成了期限互补,可以满足投资市场不同类型客户的需要。中国未来还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期限较长资金的需求还比较旺盛,保险公司在这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投资机会。

加快短期产品研发以降低资金成本。从银行业的盈利结构看,除利差之外,活期存款带来的短存长贷,也是其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之下,保险资金的产品期限普遍较长,成本较高,缺乏短期低成本资金,这就成为保险公司的短板。保险公司可以合理利用和开发期限较短的负债产品,降低负债成本,并培养客户习惯,形成可持续的资金流。例如,可以考虑设计返本型意外险,提高缴费额度,将利息作为覆盖风险的来源,本金可以在到期后返还,这样可以有效提升保险公司的利差水平。

紧密结合投资与产品研发。通过投资带动保险产品开发,是提高保险公司竞争力的一条思路。不过在保险公司的管理模式中,有两个因素有可能影响这一思路的实现。一是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但是两个公司的联动客观上效率不如一个公司内部联动有效率,可能会影响资产负债在产品设计方面的联动。二是较为复杂的保险精算,可能会让保险产品与投资的联动方面受到影响。不过这些都可以通过将强投资管理加以克服。

保险公司的投资与保障功能要紧密结合。在负债产品与投资项目的结合中,一类值得关注的投资项目是社会保障类项目。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养老需求迅速提高,养老地产成为保险资金的一个重要选择。养老地产是较长期限的投资产品,和养老金等保险产品有着天然的匹配性。养老地产能提供稳定且较高的资产收益,在满足养老需求的同时,为保户提供更多的保障。在大资管时代,有效结合保险公司的投资与保障功能将使保险公司具备更多的竞争力。

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断带动金融管理的升级换代。这一冲击,首先来自于实体金融业务的虚拟化,例如工行已经有超过3/4的业务是通过网上银行进行的。近年来,网络又进一步对金融的支付功能,甚至小额信贷功能形成了冲击与替代。在这一深刻复杂的技术转换过程中,保险公司必须顺应技术革命的潮流,及时调整管理策略,避免被技术革新所淘汰。在吸引互联网客户的过程中,投资是最为重要的手段,理应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发展初期注意风险的行业转移。在投资业务发展初期,特别是进入新的领域时,保险行业要特别注意行业风险的转移。由于中国的高速发展时代已经过去,中速发展可能会成为常态。在此经济换挡期,各类矛盾的暴露可能更多更频繁。由于保險公司的投资经验尚不丰富,初次进入的新领域,可能是其他行业的退出项目。因此,在进入新的领域时,还需要加强研究,稳健有序进入,避免因为过快进入,形成系统性风险。

增加在政策制定中的话语权。投资存在风险,但风险解决方案往往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由于保险资金量总体较小,且分散在数目较多的机构当中,对整个金融领域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当出现投资风险时,保险机构往往处于劣势,这就要求保险公司要不断增加在政策制定中的话语权,维护行业和企业利益。

加强人才的吸引和培养。首先保险公司应该创造条件,加大对其他行业人才的吸引。特别是银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银行业人才对债券类投资的经验相对丰富,保险公司可以加大对银行业人才的吸引。同时,也要加快保险业自身队伍的建设,结合保险产品的特点与投资管理政策,建立起支撑自身发展的人才队伍。

加强银行系保险公司建设

作为保险行业中较为独特的一类公司,银行系保险公司在大资管时代有着更多的机遇。银行与保险公司分别受银监会与保监会监管,所适用的监管政策有较大差异。两者的经营特点也存在较大区别。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互补的特点。因此加强银行系保险公司的建设力度,是保险公司进行有效投资管理又一重要选择。银行与保险公司的互补优势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牌照互补。银监会及保监会对银行和保险公司从事的业务有着严格的监管,特别是金融行业牌照一直受到很强的控制。即使在混业经营背景下,想进入其他金融子行业也非常困难。银行系保险公司为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结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例如,在现阶段,银行不可投资股权资金,而保险公司则可以,两者结合后就可以为双方客户同时提供股权与债券资金,拓宽了双方的投资范围,提高了双方的服务能力。

行业互补。由于两个监管机构的监管政策存在差异,银行和保险适用的投资政策也有所不同。有些银监会监控较为严格的领域,保险公司在认真分析调研的基础上,可以有选择地作一些进入。

期限互补。银行产品和保险产品对客户而言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银行产品通常期限相对较短,保险产品期限较长,银行与保险公司的结合能全面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两者相互补充,能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期限结构,有利于更好的匹配投资项目,降低成本。

(作者单位:工银安盛人寿保险)

上一篇:移动电子商务营销模式论文范文下一篇:促进农民发展休闲农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