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年鉴目录范文

2023-10-17

中国统计年鉴目录范文第1篇

朱文佳

暑假期间,我读了《品中国文人》这本书。拿到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心中有一份担心,作家型的小川何以选择这样一块硬骨头?能说出前人未道之言吗?但是一篇篇读后,此书对我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作家用全新眼光处理着传统的材料。内容结实,文笔一泻千里,作者凭借几十年深厚的积累、良好的艺术修养,写出极带情感色彩,类同当年梁启超的新体散文,它们“不守家法”,信笔而来又舒卷自如,议论雄辩,别具一格。

在刘小川品述的文人中,有众人皆浊我独醒的屈原,有被汉武帝阉割的司马迁,有旷达笃定的嵇康,有举目悠远的陶渊明,有毫气浪荡的李白,有忧思纯美的杜甫,有丰瞻细腻的白居易,有柔肠旖旎的李煜,旷达明睿的苏轼,壮怀激烈的辛弃疾,有美女词人李清照,敏感深刻的曹雪芹„„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是乐观旷达、积极向上和风骨柔情。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他的思想和创作屈原学识渊博。他对天文、 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对于春秋以来各大国的历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对楚国先王的创业史,尤为精熟。在这广阔的领域里,他总结了许多经世治平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随处都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

司马迁,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众所周知,他是身体不完整的伟大的男人,汉武帝因李陵冤案而废掉了他的生殖器。悲剧发生在他四十七岁的那一年,从那以后,他称自己是“刑余之人”。他是在侮辱和愤怒中完成自己的伟业的。今人可能单从性能力丧失的角度来看他的悲剧,而在司马迁,侮辱是第一位的。

司马相如,西汉大辞赋家。三十岁以前他一直落魄,碰上卓文君,命运才出现转机。这桩使他名传千古的风流韵事,还带给他财运、官运。财、色、权、名他样样占齐了,一辈子过得舒坦。换成今天的思维,人们会一拍大腿说:这美女值,太值啦!

陶渊明,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又是什么人呢?他是苏东坡最崇拜的人。东坡先生提到他,永远是学生的口吻:“渊明吾师”、“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陶诗109首,东坡每一首都唱和了。在东坡看来,李白、杜甫还在陶渊明之下。苏东坡这种境界的人,尚且从陶诗中获得巨大的精神养分,我们今天怎能错过?我们错过了陶渊明,岂不等于俄罗斯人错过普希金、英国人错过莎士比亚、德国人错过荷尔德林?

李白,我国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性情于常人有二,但李白的精神如天马行空,行云流水富有张力。文人坚持原则,美政思想和清洁精神是至关重要的。脑子装有尧舜孔孟老庄等等亚圣的思想可以修文人的性和身。他为人放荡不羁,一生喝酒寻仙渴望做大官报效祖国。他有家室,常年不归家,貌似置家人不顾,这点让我很失望,因他无对家人的责任感,我便毫不客气地将伟大的李白逐出我心中的秘密花园。但不可否认的是李白的诗句确实很伟大,《将进酒》、《蜀道难》等的气势让我叹为观止。不能因为他为人

让我不满意,而对他的诗句以眼带颜色而置之。《将进酒》是我最喜欢的诗歌之一。

杜甫,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个家道中落的满载历史的老人,他心怀天下慈悲的情怀很值得我学习。他早年与李白一起游学炼丹,参加科举考试不幸未中,晚年靠官场中的知己接济而生活。他死得比较惨,晚年在船中漂泊,几天不曾沾粮食,朋友送他几大桶牛肉和酒菜。谁知这牛肉是病牛,饿慌了的他猛吃一顿后,天天拉肚子,医治无效,加上年老经不起折腾,如一叶扁舟飘逝于苦难的人间海洋。他伟大的艺术照耀千古,我敬仰他佩服他,但因其不能处理好现实导致潦倒破落致死,这让我对他的欢喜之情退后三尺。

白居易,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李煜,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郁孤台就像辛弃疾。不知赣县今犹存否?那是绝妙的天然雕塑。辛弃疾武艺高强,谋略过人,却长期受南宋朝廷的排斥,一身本领闲置。他出身于沦陷的山东,二十二岁就拉起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敌后建立根据地,打击侵略者。他的军事论文《美芹十论》,显示出对金作战的非凡的战略眼光。可惜一腔热血化作东流水。“忍将万字平戎策,换作东家种树书。”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低下。古代史书中男人的名字浩若繁星,而女人的名字寥若晨星。宋以前,女人很难留下她们的名字,比如李白、杜甫的夫人,我们只知姓氏。名女人如五代十国时蜀国的花蕊夫人,风流文采,芳名远播,但她姓甚名谁、系何方人氏,却罕有人知。

曹雪芹,我国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著名满族文学家。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一部《红楼梦》,写了金陵十二钗尚嫌不足,又要写金陵十二副钗。一大群女子,携带着她们各自的命运向我们涌来。而两百多年前,她们都在曹雪芹的眼前、笔下、睡梦中。作者化身为贾宝玉,与她们同呼吸共命运。亲历并见证豪门大族之败、封建大厦之倾。

鲁迅,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用自己的笔战斗着,用文字开始了和旧势力、封建思想的斗争,成为那个时代中的一杆旗帜。他用雷霆之语警醒世人,解放了一代人思想。

语言创造的文化,在历史传播中,难免带有种种的遮蔽,客观的语境变迁,人为的曲解利用,让原本清晰的图像变得模糊不清。从关注人性变化出发,将语言艺术看作是情感与心灵的外化,刘小川的品评直指生命本源,挣脱出了层层枷锁,他对古代文人前贤的理解有一种可贵的深度,例如对于田园诗人陶渊明,习惯的说法是他辞官归回田园,看作是仕途不畅的人生退缩,但刘小川的眼中,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一种人性价值的确立,他关注房前屋后的一草一木、写鸡、写狗、写桑麻、写炊烟,是用朴素的语言,将人生朴素的欣悦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朴素,以一个人的真为底色,情性真,感觉真,心灵真。陶渊明田园诗的文学价值,是对抗着当时流行的堆砌词藻,拿语言作排场的六朝文赋。对于宋代词人陆游的评说,作者认为,流泪疾书岳飞《满江红》,时时怀念唐婉的陆游,是词人博大情怀的反映,他爱国爱酒爱山川爱美女,由此,他鄙视一切野蛮与龌龊,这种爱与恨贯串陆游的一生,构成了他的光荣与梦想,狂放与落寞,欢乐与辛酸。

古时文人前贤的时代,他们经历的历史事件,刘小川在对他们人性的关注中,

生命体验的解读中,一一找到了互联点。人与人的沟通与理解,此时拆除了历史的遮蔽,遥远古代的“血肉丰满,强大的个体”,变成了今天读者的朋友与前辈,让人们觉得真实,亲切。

刘小川的品作,虽说字里行间充满激情,但是,它与近年来风靡大江南北的“大散文”相比,写得平实。这种平实是一种艺术修养与功力。它在叙述中,并不强加许多主观的议论,相反以崭新的历史文化视角展示自己的发现。

《品中国文人》一书,集华夏历代文人于一体。她从战国时期的屈原、司马迁,写到魏晋时期的嵇康、陶渊明;从盛唐的李白、杜甫,写到南唐后主李煜;从南宋的苏东坡,写到明清时期的曹雪芹;对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品述,刘小川先生用了整套著作的近十分之一篇幅,可见鲁迅先生在文学界的影响力。

中国统计年鉴目录范文第2篇

以1984年为标志,中国茶叶内销市场才完全进入了市场经济,国内茶叶市场的开放是在茶叶产大于销的背景下进行的,所以中国国内茶叶内销市场,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是,它是由推销库存产品开始的,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结果、生产、加工型的茶企业带着鲜明的生产型企业的特色,暨没有品牌,又没有直接的产品销售的通路,近二十年以买方为主的中国内销茶市场一直没有摆脱产品推销的阴影,二十年来,为卖而卖,为解决产品的销路,由自产内销的门市到销区茶叶批发市场的形成,茶农自产自销彻底颠覆了计划体制下的一级站、二级站的批发网络,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异地销售。目前中国茶叶内销70-80%靠的是这种产销见面的市场批发模式,因此也培育了北京马连道、山东济南、广州芳村、上海大不同等超大型专业茶叶市场。二十年,为适应市场需求而作出的产品结构调整,传统历史名茶的挖掘,名优茶的应市,给了消费者极大的挑选余地,同时也培育和刺激了新的消费,促使了内销市场的稳定增长。二十年来,在茶文化和名优茶热的双重作用下,传统的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瓦解,二十年前,从北京为中心的华北、东北、西北等北方市场,花茶的消费要占据95%以上,二十年后,花茶的比重已下降到不到60%,绿茶、乌龙茶,普洱茶呈快速增长之势,尤其是绿茶,在2003年的那场非典以后,绿茶有益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绿茶的增长速度超过20%。二十年前时名茶生产还刚刚起步,市场总容量不到1万吨,二十年后,名优茶市场销量已达20万吨。茶叶消费正逐渐成熟,尤其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茶有益于健康的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内销市场,消费前景乐观。

目前,中国茶叶产销的基本概况是:

到2004年,全国的茶园面积为127万公倾,茶中产量为84.2万吨,内销为55万吨,内销金额155亿元(人民币),出口为28.02万吨,出口金额为4.37亿美元。

2005年预计,茶园面积为130万公倾,茶叶产量为87万吨,国内销售为57万吨,内销金额为166亿元,1-10月份茶叶出口为24.47万吨,金额为4.06亿美元。

据有关资料,全国有8000万茶农,内销市场,总体上是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市场,在内销茶叶市场中,无论是生产、加工企业、还是零售企业,单个企业的年销售金额在亿元以上的只是凤毛麟角,在生产企业中,四川省峨嵋山竹叶青茶有限公司,四川叙府茶叶有限公司与我省的浙江华发出口茶厂三家企业是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竹叶青与叙府是内销茶品牌企业,而华发则以出口为主。此外,还有品牌企业猴王——长沙茶厂、福建安溪八马、安徽天方。零售企业有北京张一元,吴裕泰、北京更香等,在国内市场运作最成功的是天福茗茶,目前已拥有526家连销店,2005年实现销售5.2亿元人民币,完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完整的营销体系。

浙江省是名优茶大省,多数县市是政府打造品牌,茶农受益,市场销售,很少有直通终端市场的品牌企业,诸暨绿剑是比较成功的品牌企业,目前仍属于产品型,羊岩勾青,亦是产品型企业中较好的企业,在杭州西湖龙井茶产区有贡牌、狮牌、御牌等企业,规模在3000-4000万元左右。

二、竹叶青的成功模式及其他

“竹叶青”的成功模式是以品牌来占领市场,推动茶产业的发展。这家成立于1987年的民营企业,一开始便以“竹叶青”作为品牌名称和茶叶的商品名称以及企业名称来进行品牌建设的。

1964年由陈毅元帅在峨眉山万年寺赐名,竹叶青作为四川的地方名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当地早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度,要将这样一个已经被许多茶农广泛使用的茶叶商品名称统一到一个企业的品牌里,难度的确很大。竹叶青品牌的掌门人唐小军是如何重新整顿竹叶青市场,建立规范化的品牌管理?一直是我们所关心的。

唐小军介绍说,竹叶青已经成了有名的商品,拥有了一定的市场,这也是一种优势,当竹叶青注册成功为商标后,企业想到的是如何收复市场的失地,作为正牌的竹叶青,以怎样的有别于茶农的产品质量定位产品,设计系列包装,建设竹叶青的企业文化,是他首先想到的,所以公司改制后,他不是急于去开发什么市场,而是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营销策略进行了系列规划,请专门的品牌设计策划公司做方案,重新定位产品,建立从茶园到加工储存包装、物流等新的生产管理体系。从日本引进了全自动用于提香和干燥的精制设备,建设了近5000立方米的名茶保鲜库,通过引进高科技制茶设备来达到名优茶的工业化生产,并以全新的营销理念,设计竹叶青品牌包装,加强广告宣传,使“竹叶青”品牌脱颖而出。以包装茶形式来占领市场,唐小军避轻就重,先放弃茶农自产自销的竹叶青散装茶市场,他选准一个目标规范小包装市场。对市场通路中假冒竹叶青包装的品牌的行为决不手软,品质的观念,新颖的包装,广告宣传以及服务,为竹叶青的品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平常心、竹叶青”这个广告词已经在茶界广为流传。

“竹叶青”三个字,人们想到的是一个形象完整的企业,不光光是一种产品。竹叶青公司的发展速度是跳跃式的,起步的时候,只有千万元的销售,第二年就有了三千万元的销售,第三年就到了5000万元。十多年后,竹叶青以单个商品茶近亿元的销售额成为中国茶叶生产企业的佼佼者,“竹叶青”不仅是四川的第一品牌,更是全国茶叶的著名品牌。新建成的峨眉山竹叶青生态茗园,借助峨眉山的旅游优势,切入休闲观光品茗购茶的新的茶文化业态,竹叶青,无疑是茶界品牌运作较为成功的样板企业。

竹叶青的经验:

1、成功的产品定位,在传统竹叶青的加工生产上,引入新的工艺设备技术,提升了传统竹叶青的产品质量。

2、成功的营销策划,思路决定方向,方向决定目标。好的营销策划,可以直取目标,避免摸索市场而可能走的弯路。著名品牌设计专家的方案,可以使企业一步到位地站着可以竞争或合作的目标企业面前,以高起点介入市场运作。

3、适时广告宣传。

4、找准市场定位,建立营销通路。

5、峨眉山竹叶青生态茗园,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产业,使竹叶青品牌上一个新的台阶,文化推进了产业。

竹叶青的“品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茶叶产业化发展思路,已成为一种成功的模式。新成立的四川嘉竹茶叶有限公司和四川另一家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四川叙府茶业有限公司走的都是与竹叶青相近相仿的产业化之路。

叙府茶业,自2000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后,以科技研发产品,先后开发了叙府龙芽、凤叶、春芽、毛峰、春露、炒青等等6个叙府系列产品,选择叙府为品牌,靠品牌来拓展市场,以基地来确保产品质量,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建立了近20万亩的无公害茶园基地,带动6万多农户,2004年拥有总资产1.7636 亿元,实现产值1.2060亿,2005年10月在宜兵建成占地4800亩的茶叶科技园区。

三、北京茶叶市场概况

北京是目前中国茶叶内销市场最有前景的一个区域,北京不仅有着1400万居民人口,而且是联系全国及世界的旅游城市,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北京茶叶消费值约20个亿,有茶叶经营商户8000多家,主要分布在马连道、亚运村茶叶市场,福丽特茶场、各大商场和超市。天福茗茶、张一元茶庄,吴裕泰茶庄,元长厚茶店等是北京市场中具有一定规模的零售连锁企业,占据北京城区的主要终端通路。

在北京去那儿买茶?一是去马连道等茶叶市场,二是到上述企业的连锁门市,三是去大型商场和超市的茶叶专柜,四是茶艺馆里买茶,五其他产地开设的零星门店。在连锁茶店中,北京的市民比较信赖张一元、吴裕泰等老字号茶庄,以致于在近10年内张一元、吴裕泰在没有强大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京华茶叶的收购及退出无疑给了他们一个极好的机会)迅速完成了连锁和扩张。目前张一元已拥有80多家连锁茶庄,吴裕泰拥有100多家连锁茶庄,张一元在2004年实现销售 2.1亿,吴裕泰实现销售1.7亿元。

北京茶市的销费结构:(哪些人买茶?)

市场消费:5年前,北京市民的花茶消费在80%-90%之间,如今花茶的比重已下降到60%。部分消费群体已转向绿茶、乌龙茶及其他茶。有资料显示,北京市民消费的层次为:花茶30元-60元/斤,礼品茶为90-160元/斤之间,名优绿茶的定位在120-150元/斤之间。

礼品茶消费对象为北京市的企事业单位和团体、驻京机构、游客等,在茶文化的作用下北京市民也逐渐流行选择名优茶作为礼品。单位的购买力较强,趋向中高档。

劳保用茶及办公室用茶,企业发放劳保茶一般选用50元/斤左右的花茶,办公用茶已转向绿茶,一般在100元/斤左右。

北京市民消费的茶,一般习惯于称散茶再包装,或简易纸袋包装,礼品茶流行礼盒包装。马连道有近1000多家门店,平时做着等客上门的生意,而春茶上市或节假日的礼品茶是各商家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他们靠平时积累的回头客和利用各种关系建立起的企事业的团购作为目标客户,所以马连道的生意不在马连道的街上。

来自浙江武义的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是马连道众多茶商中做得最好的一家,“更香茶

叶”品牌作为新崛起的北京名牌产品,成了马连道的一道风景,俞学文夫妇靠卖包装起步,后又抢市场先机主推“有机茶”概念,大胆投入资金宣传“更香茶叶”品牌,通过连锁店,完成了规模的扩张,目前销售收入已达亿元,在北京及周边地区已拥45家连锁店,在马连道开设超大规模近1000平米的大卖场和较大规模的茶艺餐馆。

在北京拥有50多家连锁店的北京天福是成功的,北京地区一直是天福的主要赢利市场,如果说,天福的成功是它巨无霸连锁业的品牌效益的必然,那么张一元和吴裕泰的成功靠的则是百年老店老字号的信誉,尽管这两家企业并非是真正意议上的百年不衰的老字号,文革时期的改名,构成了历史上的断层,他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才恢复老字号,他们是靠挖掘老字号的文化,拿文化的想象力修补了老字号的形象与声誉。北京的老百姓就是可爱,他们相信政府相信党,相信老字号,相信国营企业,相信著名品牌,相信来自媒体的任何宣传,信誉与美誉是敲开北京市场大门的金钥匙。更香的成功,是极时抓住了健康、安全的新的消费理念,演绎了“有机茶——绿色茶、安全茶”的概念,抓住了现代都市人们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消费心理,加上适度的广告宣传,使更香茶叶具有了美誉度,早期北京老百姓买更香茶叶,是因为它有机,是因为媒体有过宣传。

四、上海市场考察情况

2006年新年伊始,我们赴上海进行了市场考察,走访了上海大不同天山茶城的部分经营户,并约见了上海百联集团上海奥特莱斯品牌直销广场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上海是茶叶消费发展最快的一个城市。10年前,上海地区人均消费茶叶为200克,目前已上升为1000克左右,远远高于全国水平300克,得益于上海有关方面连续12年举办上海茶文化节之持久的茶文化宣传,同时上海十分注重少儿茶艺培训,多数小学设立少儿茶艺培训课程,带动了上海年轻家庭茶叶消费,上海可以说是品茗之风盛行的一个城市,目前全市约有6000多家茶店,有茶馆茶楼、茶坊3000余家(有说4500家的)。在上海形成规模销售的是上海大不同大统路茶叶市场,大不同天山茶城和九星茶场,零售连锁企业除天福外,有汪满田(安徽)、黄山茶叶店、零售的巨舰店是第一食品商厦第一食品茶叶公司,在上海专业茶叶市场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品牌店,“上海去哪里买茶叶”?很多人想到的是天山茶城,九星茶城等茶叶市场,因为上海还没有像北京那样叫得很响的老字号茶庄和品牌店,上海的老字号汪裕泰、上海浙江茶叶店等没有随上海市场的发展完成扩张。

上海是许多地方品牌和茶叶企业瞄准的市场,我省的安吉白茶、开化龙项、大佛龙井以及绿剑茶等,无不以上海市场作为品牌着陆点,并取得了成功。上海市场 60%是绿茶市场,龙井茶销售处于前矛,上海普遍市民看好60-180元的中档茶,高档礼品茶,因外资企业、白领、中青年高收入者较多具有不小的市场。上海是一个理性消费的城市,质量及茶品个性和价格是选择的主要因素。

中国统计年鉴目录范文第3篇

春秋·孔子编定 10《孝经》 春秋·曾参著 11《尔雅》战国 佚名 12《穆天子传》战国 佚名 13《黄帝内经》战国 佚名 14《老子》 春秋·李耳著 15《庄子》 战国·庄周著 16《荀子》 战国·荀况著 17《墨子》 战国·墨翟著 18《韩非子》 战国·韩非著 19《列子》 战国·列御寇著 20《商君书》战国 商鞅著 21《鬼谷子》 战国·鬼谷子著 22《孙子兵法 》春秋·孙武著 23《国语》 春秋·左丘明著 24《左传》 春秋·左丘明著 25《公羊传》战国 公羊高撰 26《谷梁传》战国 谷梁赤撰 27《晏子春秋》 战国·晏婴撰 28《吕氏春秋》 战国·吕不韦编 29《楚辞》 战国·屈原 宋玉等著 30《山海经》战国·佚名著 31《淮南子》 西汉·刘安整理 32《战国策》 西汉·刘向整理 33《史记》 西汉·司马迁撰 34《汉书》 西汉·班固著 35《后汉书》东汉·晔著 36《盐铁论》西汉·桓宽著 37《说苑》西汉 刘向编 38《列女传》西汉 刘向编 39《论衡》东汉 王充著

40《诸葛亮集》三国蜀 诸葛亮著 41《陶渊明集》东晋 陶渊明撰 42《三国志》西晋·陈寿著 43《玉台新咏》南朝梁·徐陵编

44《昭明文选》南朝梁 萧统编

45《诗品》南朝·钟嵘著 46《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著 47《高僧传》南朝梁 慧皎撰 48《千字文》南朝梁 周兴嗣撰 49《搜神记》 晋·干宝著 50《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撰 51《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 52《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著 53《颜氏家训》 北齐·颜之推撰 54《千字文》 南朝梁·周兴嗣著 55《贞观政要》 唐·吴兢撰 56《王右丞集》唐 王维撰 57《孟浩然集》唐 孟浩然撰 58《杜牧集》 唐·杜牧著 59《李商隐集》 唐·李商隐著 60《李白集》 唐·李白撰 61《杜甫集》 唐·杜甫撰 62《元稹集》 唐·元稹著 63《白居易集》 唐·白居易著 64《韩愈集》 唐·韩愈著 65《柳宗元集》 唐·柳宗元著 66《温庭筠诗集》唐 温庭筠撰 67《大唐西域记》 唐·玄奘著 68《离魂记》唐 陈玄祐著 69《柳毅传》唐 李朝威著 70《霍小玉传》唐 蒋防著 71《莺莺传》唐 元稹撰 72《虬髯客传》唐 杜光庭撰 73《南柯太守传》唐 李公佐撰 74《史通》唐 刘知几撰

75《唐摭言》五代 王定保撰 76《花间集》五代 赵崇祚编 77《万首唐人绝句》 宋·洪迈编 78《容斋随笔》 宋·洪迈著 79《太平广记》宋 李昉撰 80《唐诗纪事》宋 计有功撰 81《沧浪诗话》宋 严羽撰 82《新唐书》宋 欧阳修等撰 83《老学庵笔记》宋 陆游撰 84《大宋宣和遗事》宋 佚名 85《绝妙好词》宋 周密编 86《名贤集》宋 佚名 87《梦溪笔谈》 宋·沈括著

88《三字经》 宋·王应麟著

89《百家姓》 宋·钱塘老儒著

90《范文正公集》宋 范仲淹撰

91《剑南诗稿》宋 陆游撰

92《稼轩词》 宋 辛弃疾撰

93《欧阳修集》 宋·欧阳修著

94《曾巩集》 宋·曾巩著

95《苏洵集》宋·苏洵著

96《苏轼集》宋·苏轼著

97《苏辙集》 宋·苏辙著

98《李清照集》宋 李清照撰

99《王安石集》 宋·王安石

100《资治通鉴》 宋·司马光等著

101《近思录》 宋·朱熹撰

102《西厢记》 元·王实甫著

103《汉宫秋》 元·马致远著

104《倩女离魂》元·郑光祖著

105《赵氏孤儿》元·纪君祥著

106《单刀会》元·关汉卿著

107《窦娥冤》元·关汉卿著

108《琵琶记》元 高明著

109《救风尘》元关汉卿著

110《梧桐雨》元·白朴著

111《李逵负荆》元 康进之著

112《唐才子传》元 辛文房撰

113《中山狼》明·康海著

114《本草纲目》明 李时珍撰

115《增广贤文》明 周希陶撰

116《唐宋八大家文钞》明·茅坤编

117《东周列国志》明 冯梦龙著

118《元曲选》明·臧懋循著

119《菜根谭》 明·洪应明著

120《牡丹亭》 明·汤显祖著

121《初刻拍案惊奇》 明·凌潆初著 122《二刻拍案惊奇》 明·凌潆初著 123《喻世明言》 明·冯梦龙著

124《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著

125《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著

126《水浒传》 明·施耐庵著

127《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著

128《西游记》 明·吴承恩著

129《传习录》 明·王阳明著

130《徐霞客游记》明·徐霞客著 131《幼学琼林》 明·程登吉著

132《虞初新志》明·张潮编 133《封神演义》明 徐仲琳撰 134《剪灯新话》明 瞿佑撰 135《英烈传》明 郭勋撰

136《醒世姻缘传》明 西周生撰 137《唐诗三百首》 清·蘅塘退士编

138《红楼梦》 清·曹雪芹 高鹗著 139《饮水词》清·纳兰性德著 140《笠翁对韵》清 李渔撰 141《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清·吴汝纶编 142《古诗选》清·王士祯编 143《十八家诗钞》清·曾国藩编 144《唐诗别裁》清·沈德潜编 145《官场现形记》 清·李宝嘉著 146《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清·吴沃尧著147《孽海花》 清·曾朴著 148《老残游记》 清·刘鹗著 149《包公案》 清·安遇时 150《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 151《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 152《镜花缘》清·李汝珍著

153《薛刚反唐》清 如莲居士著

154《济公全传》清 郭小亭著 155《荡寇志》清 俞万春著 156《再生缘》清 陈端生著 157《增广贤文》 清·周希陶著 158《曾国藩家书》 清·曾国藩著 159《古文观止》 清·吴楚材选编 160《日知录》 清·顾炎武著 161《阅微草堂笔记》 清·纪昀著 162《笑林广记》 清·游戏主人编 163《桃花扇》 清·孔尚任著 164《长生殿》 清·洪升著 165《幽梦影》 清·张潮著 166《随园诗话》 清·袁枚著 167《人间词话》 清·王国维著 168《弟子规》清·李毓秀著 169《隋唐演义》清·褚人获著 170《镜花缘》清·李汝珍著 171《全五代诗》清·李调元编 172《孽海花》清 曾朴著 173《闲情偶记》清 李渔撰 174《词综》清 朱彝尊撰

175《说岳全传》清 钱彩撰

176《儿女英雄传》清 文康撰

177《笔生花》清 邱心如撰

178《饮冰室诗话》清 梁启超撰

179《三侠五义》清 石玉坤撰

180《说唐》清 佚名

181《雷峰塔》清 方成培撰

69、《论语正义》二十四卷,刘宝楠撰。

刘宝楠(1791—1855),字楚桢,号念楼,又号秋槎,江苏宝应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历任直隶文安、元氏、三河(今均属河北省)县知县,政绩斐然。他年少时从其叔刘台拱受业,精研群籍,与刘文淇齐名,人称“扬州二刘”。其为学不分汉宋,主张由声音、训诂以求义理,认为欲治经学,先通小学。初治《毛诗》、《郑礼》,后与刘文淇、梅植之、包慎言、柳兴恩、陈立相约各注一经,他抓阄分得《论语》,于是博采众说,著《论语正义》。另著有《宝应

图经》、《汉石例》、《念楼集》等。

此书初创于道光八年(1828),咸丰五年(1855)书将垂成而刘宝楠卒,后来由其子刘恭冕继写,至同治四年(1865)全书完成。此书共二十四卷,《论语》二十篇,篇各为卷,其中分《八佾》为二

卷,《乡党》为三卷,最后一卷为何晏《论语序》,书前有陈立序、凡例,书后有同治五

年(1866)刘恭冕后叙。 对于此书的写作缘起及内容体例,刘恭冕《论语正义·后叙》云:“粱皇侃依《集解》为疏,后载魏、晋诸儒讲义,

多涉清玄,于宫室、衣服诸礼阙而不言。宋邢昺又本皇氏,别为之疏,依文衍义,益无足取。我朝崇尚实学,经术昌明,诸家说《论语》者彬彬可观,而于义疏之作,尚未遑也。„„先君子发策得《论语》,自是摒弃他务,专精致思,依焦氏作《孟子正义》之法,先为长编,得数十巨册,次乃荟萃而折衷之,不为专己之学,亦不欲分汉宋门户之见,凡以发挥圣道,证明典礼,期于实事求是而已。”此书的注疏体例为:经文、注文从邢昺《论语注疏》,经文之下加注,以邢《疏》本为底本;其次,注的后面为疏,即刘宝楠的“正义曰”,疏文依次解释经文的字、句及整篇之义,解释时引各书说法相近或相异者,如果对引文有异议,便加按语;再次,“正义”之后,加○为注文作解释,先用○引出所释注文,再加一个○,解释注文。

此书是刘宝楠的代表作,也是清代《论语》注疏中成就

最高的注本,有着鲜明的特色。首先,旁征博引,择善而从,详加引录。这主要表现在对清代学者注说的采用上,如毛奇龄的《论语稽求篇》、江永的《乡党图考》、陈鳣的《论语古训》、黄式三的《论语后案》、包慎言的《论语温知录》、钱

坫的《论语后录》、刘台拱的《论语骈枝》、刘宝树的《经义说略》等等均有采录。其次,

考证详备,尤其对古代典章制度、人名地名、风俗礼节、历史事件等考证相当详细。《八佾》、《乡党》两篇,多言礼

乐制度,作者就分为五卷,大篇幅对其进行详细疏解考证。又如《子罕》篇“子畏于匡”,

作者引用《左传》、《庄子》、《经典释文》、《说苑》、《史记》、《寰宇记》等对“匡地”进行考证,不厌其烦。再次,在考据的基础上,注重阐发义理;在注疏体例上,打破疏不破注的陈规。如《论语正义凡例》云:“于注义之备者,则据注以释经;略者,则依经以补疏;其有违失未可从者,则先疏经文。次及注义。若说义二三,于义得合,悉为录之,以正向来注疏家墨守之失。”

中国统计年鉴目录范文第4篇

(一) 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1949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179.56亿美元(50年国家外汇储备:1.57亿美元)人口5.42亿

195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276亿美元 [679亿](外汇储备:1.08亿美元)人口5.75亿

196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467亿美元 [1149.3亿](外汇储备:0.81亿美元)人口6.73亿

197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3位:916亿美元 [2252.7亿](外汇储备:0.88亿美元)人口8.30亿

1978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5位:268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7亿美元)人口9.63亿

198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333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2.96亿美元)人口9.87亿

199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0位:363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10.93亿美元)人口11.43亿

199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691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735.97亿美元)人口12.11亿

200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080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55.74亿美元)人口12.67亿

2001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159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121.65亿美元)人口12.76亿

200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237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864.07亿美元)人口12.85亿

2003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14099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4032.51亿美元)人口12.92亿

2004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9787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6099.32亿美元)人口12.99亿

200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5位:22564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人口13.09亿

2006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 2644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人口 13.10亿

2007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3位:29330亿美元/预测(汇率按7.8计算)(国家外汇储备:12020亿

(二)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1970——2009世界GDP排名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255亿美元

02----日本----------2068亿美元

03----西德----------2037亿美元

04----法国----------1470亿美元

05----英国----------1236亿美元

06---意大利---------1077亿美元

07---加拿大----------851亿美元

08--澳大利亚---------429亿美元

09---墨西哥----------396亿美元

10---西班牙----------390亿美元

11----瑞典-----------357亿美元

12----荷兰-----------351亿美元

13----中国-----------272亿美元 ★★★★★

198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2,7956亿美元

02----日本---------1,0279亿美元

03----西德-----------8261亿美元

04----法国-----------6824亿美元

05----英国-----------5367亿美元

06---意大利----------4546亿美元

07----中国-----------3015亿美元 ★★★★★

08---加拿大----------2689亿美元

09---西班牙----------2218亿美元

10---阿根廷----------2090亿美元

199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5,8033亿美元

02----日本---------3,0522亿美元

03----德国---------1,5470亿美元

04----法国---------1,2198亿美元

05---意大利--------1,1045亿美元

06----英国-----------9946亿美元

07---加拿大----------5827亿美元

08---西班牙----------5115亿美元

09----巴西-----------4650亿美元

10----中国-----------3878亿美元 ★★★★★

1995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

数据参考 http://www.eia.doe.gov/pub/international/iealf/tableb2.xls

01----美国---------7,4005亿美元

02----日本---------5,2929亿美元

03----德国---------2,4166亿美元

04----法国---------1,5257亿美元

05----英国---------1,1032亿美元

06---意大利--------1,0661亿美元

07----中国-----------7006亿美元 ★★★★★

08----巴西-----------6756亿美元

09---加拿大----------5760亿美元

10---西班牙----------5709亿美元

200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

01----美国---------9,8247亿美元

02----日本---------4,7661亿美元

03----德国---------1,8752亿美元

04----英国---------1,4409亿美元

05----法国---------1,3133亿美元

06----中国---------1,0808亿美元 ★★★★★

07---意大利--------1,0776亿美元

09---加拿大----------7242亿美元

08----巴西-----------5998亿美元

10---墨西哥----------5814亿美元

2001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 TOP 40(重新整理)

01----美国--------10,1714亿美元

02----日本---------4,2451亿美元

03----德国---------1,8738亿美元

04----英国---------1,4063亿美元

05----法国---------1,3027亿美元

06----中国---------1,1590亿美元 ★★★★★

07---意大利--------1,1409亿美元

08---加拿大----------6771亿美元

09---墨西哥----------6178亿美元

10---西班牙----------5775亿美元

11----巴西-----------5025亿美元

12----印度-----------4775亿美元

13----韩国-----------4221亿美元

14----荷兰-----------3749亿美元

15--澳大利亚---------3685亿美元

16---俄罗斯----------3099亿美元

17---阿根廷----------2687亿美元

18----台湾-----------2644亿美元

19----瑞士-----------2473亿美元

20---比利时----------2276亿美元

21----瑞典-----------2101亿美元

22---奥地利----------1887亿美元

23----波兰-----------1745亿美元

24-沙特阿拉伯--------1732亿美元

25----挪威-----------1654亿美元

26----丹麦-----------1628亿美元

27----香港-----------1626亿美元

28---土耳其----------1476亿美元

29-印度尼西亚--------1453亿美元

30--委内瑞拉---------1249亿美元

31----芬兰-----------1219亿美元

32----伊朗-----------1188亿美元

33----希腊-----------1163亿美元

34----泰国-----------1147亿美元

35----南非-----------1132亿美元

36---以色列----------1103亿美元

37---葡萄牙----------1084亿美元

38---爱尔兰----------1011亿美元

39----埃及------------975亿美元

40---新加坡-----------922亿美元

2002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3831亿美元

02----日本---------3,9934亿美元

03----德国---------1,9841亿美元

04----英国---------1,5636亿美元

05----法国---------1,4313亿美元

06----中国---------1,2371亿美元 ★★★★★

07---意大利--------1,1843亿美元

08---加拿大----------7167亿美元

09---西班牙----------6531亿美元

10---墨西哥----------6304亿美元

2003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2004年1月1日汇率)

01----美国--------10,8572亿美元

02----日本---------4,2907亿美元

03----德国---------2,3862亿美元

04----英国---------1,7750亿美元

05----法国---------1,7316亿美元

06---意大利--------1,4554亿美元

07----中国---------1,3720亿美元 ★★★★★

08---加拿大----------8505亿美元

09---西班牙----------8271亿美元

10---墨西哥----------6116亿美元

2004年

01----美国--------117423.51亿美元--面积--963.14万Km2--人口--29523万--人均-39709美元zo/@]v

02----日本---------59487.61亿美元--面积---37.78万Km2--人口--12733万--人均-46719美元QBve:}

03----德国---------25862.04亿美元--面积---35.70万Km2--人口---8242万--人均-31378美元u%

05----英国---------19448.58亿美元--面积---24.48万Km2--人口---6027万--人均-32269美元:XB

04----法国---------18516.13亿美元--面积---54.70万Km2--人口---6043万--人均-30640美元:"&xEN

06----中国---------16492.12亿美元--面积--959.70万Km2--人口-131185万--人均--1257美元5t

07---意大利--------15758.59亿美元--面积---30.12万Km2--人口---5806万--人均-27417美元(pw

08---西班牙---------8361.00亿美元--面积---50.48万Km2--人口---4028万--人均-20757美元W

09---加拿大---------8343.90亿美元--面积--998.47万Km2--人口---3251万--人均-25665美元-p)<-

10---墨西哥---------6260.80亿美元--面积--197.26万Km2--人口--10496万--人均--5965美元=udmEz

国家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名义汇率计算) 单位:百万美元

1 美国 14,486,624

2 日本 4,663,823

3 德国 2,730,109

4 英国 2,227,551

5 中国 2,054,880

6 法国1,972,724

7 意大利 1,709,668

8 加拿大 1,034,532

9 西班牙 1,019,024

10 印度 719,819

2006年世界经济排名

排名 国家 06年GDP

1 美国 14,979,169

2 日本 5,083,367

3 德国 2,812,558

4 中国 2,587,999

5 英国 2,292,149

6 法国 2,108,307

7 意大利 1,728,474

8 西班牙 1,069,499

9 加拿大 1,057,291

10 印度 778,521

2007年

1 美国 139800 46280

2 日本 52900 41480

3 中国 33700 2520

4 德国 32800 39710

5 英国 25700 42430

6 法国 25200 41200

7 意大利 20900 35980

8 西班牙 14100 30820

9 加拿大 13600 41470

10 俄罗斯 11400 8030

2008年

— World 78,360,000

— 欧盟 18,930,000

1 美国 14,330,000

2 日本 4,844,000

3 中国 4,222,000

4 德国 3,818,000

5 法国 2,978,000

6 英国 2,787,000

7 意大利 2,399,000

8 俄罗斯 1,757,000

9 西班牙 1,683,000

10 巴西 1,665,000

2009年

2009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1、美国 14.8万亿

2、中国 5.2万亿

3、日本 5万亿

4、德国 3.5万亿

5、法国 2.5万亿

6、意大利 2.2万亿

7、英国 2万亿

8、加拿大 1.5万亿

9、西班牙 1.4万亿

中国统计年鉴目录范文第5篇

2011-03-04 | 作者: | 来源: 国家海洋局网站 | 【2011年3月3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38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22370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6069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20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11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 258亿元。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7∶48。据测算,2010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 350万人,其中新增就业80万人(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2010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体保持增长态势。随着多个海上油气田投产,海洋油气业增幅较大;海洋电力、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均比上年有较快增长;随着国际贸易形势趋好和航运价格恢复性增长,海洋交通运输业迅速回暖;由于价格持续上行,海洋盐业仍实现了较好的经济增长;受经济回暖及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积极影响,滨海旅游业出现了平稳增长;受惠于国家产业振兴政策及拉动内需政策,海洋工程建筑业也有较快增长;我国造船完工量及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大幅增长,海洋船舶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时,随着管理力度的加强,我国海砂开采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海洋矿业全年增加值比上年略有下降。据介绍,公报以国家统计局批准的《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为依据,统计资料由国务院有关部门、11个沿海地区海洋和统计部门提供。为进一步提高公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更好地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服务,国家海洋局还邀请了国内统计、海洋经济、宏观经济等领域的专家,对2010年海洋经济初步核算数据进行了审核。《公报》中海洋生产总值和各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2011年,国家海洋局将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方针,加快海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着力推动海洋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海洋经济协调健康发展。为进一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2010年,国家海洋局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选择5个沿海地区(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开展了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以进一步摸清各地区海洋经济“家底”。同时,还向有关综合部门申请,尽快开展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以初步实现国家对海洋经济的动态监测、实时评估。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海洋局将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方针、精神,以及即将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着力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为海洋经济向着又好又快方向发展做出更大、更积极的贡献。

新闻发布会现场

第1/1页

*荐:好玩的!免费的!尽在百度游戏!

国家统计局2010统计公报百度一下返回搜索结果|百度首页

设置与反馈|原网页

中国统计年鉴目录范文第6篇

2国家统计局在《“十二五”时期统计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建设以“企业一套表”为核心的四大工程作为推动“十二五”统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抓手。“四大工程”是指加快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联网直报系统、企业一套表制度。四大工程“建设将有力推动统计工作的规范统

一、改革创新和公开透明,统计工作将因此更加科学,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将因此更有保障。”企业一套表“改革是推动统计工作规范统

一、改革创新、公开透明的重大举措,是四大工程的核心,是当前统计系统的”第一号任务“。

一、加快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

1、概念。基本单位是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统称;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产业活动单位接受法人单位的管理和控制。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社团和其他法人。产业活动单位包括单产业活动单位和多产业活动单位。

基本单位名录库是指在我国境内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分支机构)基本信息的数据库。是可以通过各项统计调查进行适时更新的信息库。是可以随时提供查询服务的信息库。单位基本信息包括识别信息、属性信息和数据信息等。

2、基本单位名录库的主要内容

标识信息:是指单位代码、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单位地址和区划,以及联系方式等;属性信息:是指单位所属行业、登记注册类型、机构类型、开业时间、营业状态,以及法人单位与其下属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等;主要数据:是指单位从业人员、资产和收支情况等。

3、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管理原则

基本单位名录库按照统一单位标准、统一单位管理、统一工作流程、统一软件平台的原则,进行建设、维护、使用与管理。统一单位标准,是指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统计单位划分有关规定界定单位性质及类别;统一单位管理,是指按照”先进库,后有数“的原则,由名录库主管机构统一管理统计调查单位。涉及单位进入、退出和规定事项的变更,以及向各级统计机构有关专业和部门提供单位名录等调查单位管理工作,由名录库主管机构统一办理;统一工作流程,是指名录库维护更新工作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进行;统一软件平台,是指各级名录库主管机构统一使用国家统计局设计的名录库管理系统软件,”一库在线“、适时维护更新、适时监管。

4、河北的情况。目前全省基本完成了”三上“调查单位字典与名录库有关信息的对比、核实、维护工作,统一了全省基本单位名录库。

二、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联网直报系统

为适应”企业一套表“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发了”企业一套表“试点软件,该软件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为框架,建成涵盖国家、省、地市、区县及乡镇统计部门在网络环境支持下的业务工作平台系统,构建统计制度的布置、再设计、信息反馈、数据的采集、处理、管理和应用过程的一个统一工作环境。整个软件平台分两个部分:统计数据联网报送平台和数据采集与处理平台。

1、统计数据联网报送平台。统计数据联网报送平台是以元数据库为基础的调查对象直报平台。各类调查对象通过登录统计数据联网报送平台进行数据录入、报表报送、数据查询等操作,整个过程快捷准确,有效提高报送效率。

统计数据联网报送平台包括:报表报送、数据查询、打印空表、消息管理、子用户管理。

报表报送包括对报表的上报、表内审核、表间审核、本地保存、本地调出数据等功能。

数据查询提供查询已上报报表的数据信息,并可以对报表进行打印。

打印空表是对无数据的空表进行打印。

消息管理提供调查对象与统计部门进行消息交流的功能,消息管理功能包括发送消息、查询已发送消息和已接收消息。

子用户管理提供为直报用户创建和管理多个子用户的功能,不同子用户可以具有不同报表的填报权限,子用户管理是非子用户的特有功能。

2、数据采集与处理平台。数据采集与处理平台为各级统计机构业务人员提供了统计数据加工处理的综合工作环境,主要提供有制度管理、调查对象管理、数据录入修改、数据审核、数据汇总、数据查询、数据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多种功能。

制度管理为用户提供了统计制度布置与接收的功能。

调查对象管理包括调查对象库管理、直报用户管理和填报范围管理。

数据录入修改功能包括录入、修改,复录及录入进度监测功能。

数据审核包括公式审核、审核结果查询、重名重码审核和审核进度监测功能。

数据汇总系统基于汇总关系,将基层数据加总形成汇总数据。

数据查询功能包括基层数据查询和综合数据查询。对于基层数据,可以按报表进行单指标或多指标组合查询,查询结果可以导出文件;对于综合数据,通过专业综合数据查询,可以在专业内进行综合数据查询。

基于元数据标准的数据管理系统,为同级用户之间进行数据合并和上下级之间进行数据上报、接收提供一致性的交互界面和后台支持。

系统管理包括更改数据处理地和在线用户列表。

3、河北平台建设情况。我省利用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发的”企业一套表“试点软件,构建了全省统计数据联网报送平台和数据采集与处理平台,为全省统计调查对象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数据报送渠道,为省市县乡四级统计机构的业务人员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环境,为全面推进统计工作规范统

一、改革创新、公开透明,推进统计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加工环节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企业一套表制度

企业一套表是四大工程的核心内容,是对现行统计工作业务流程的重塑和再造,是统计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实施企业一套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企业一套表制度。以需求为导向,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貌为目标,以统一规范为目的,以企业统计调查核心指标体系为基础,以企业原生性指标为重点,统一设计企业一套表制度。

2、总体工作安排:国家统计局采取整体推进,分三个阶段逐步实施。第一阶段(2011-2012年):在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

产开发经营业等国民经济行业,以及科技、能源等主要专业的全面调查企业范围内实施一套表。第二阶段(2013年):将一套表的实施范围扩大到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国民经济行业的抽样调查企业,并将劳动工资等专业统计纳入一套表范围。第三阶段(2014-2015年):全面企业实施一套表。将生产价格、服务业统计等抽样或重点调查内容纳入一套表范围;初步建立国家核心统计指标体系和基于元数据标准的统计调查报表管理体系。

3、2011年企业一套表实施范围和内容。2011年年报和2012年定报企业一套表的实施范围为三上企业、全部房地产开发企业以、耗能标准以上的企业及批零住餐个体户;纳入企业一套表的有: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等行业、以及能源、科技及信息化等专业统计。共设置调查单位基本情况、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能源和水消费、科技活动、信息化情况等15张企业调查表。在企业一套表内容和指标体系中增加了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固定资产支出等指标,实现各专业人财物、产供销统计数据的统一口径。

4、数据采集处理方式。统一组织联网直报。调查单位采取联网直报方式报送企业一套表数据,即按统计部门的统一要求,在线填写报表、审核和上报数据、接受数据查询、修正数据等工作。分级分专业在线审核、加工处理数据。各级统计机构相关专业按职责权限对数据进行审核和验收,对审核未通过的数据进行查实;企业对有关数据进行核实、修改,重新上报。

5、企业一套表工作业务流程:一是统计设计,包括制度设计和软件设计。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企业一套表制度,各省可在此基础上增加需求,但要按规定报经国家统计局审批后实施;二是调查单位确定和管理,明确调查单位确定和管理办法及工作流程;三是任务部署,主要工作是在软件系统上定制报表,对企业一套表工作进行布置和培训;四是调查单位数据采集,明确基层单位的内部分工和数据填报方法;五是数据审核验收,明确企业一套表采用分级、分专业审核验收的方法;六是数据加工汇总,明确规定企业一套表数据加工、汇总和管理实行

分级、分专业负责。上述六个环节共51个节点。

”企业一套表“填报系统打破了专业界限,降低了统计填报的门槛,使得统计数据生产方式和工作模式变得更加简单、实用和科学,大大减轻了企业和基层统计部门的工作负担,大大提高了企业统计工作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效率,优点十分明显。

6、河北的情况。河北省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安排: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2011年,全省”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按照”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分步实施、确保成功“的思路,以平台建设为保障,以资金为支撑,巩固和扩大唐山试点成果,在全省各设区市分步推开。石家庄、张家口、衡水、邢台、廊坊、秦皇岛6市从一季度季报开始试点,7月底前完成,邯郸、沧州、保定、承德4市从第三季度开始试点,12月底前完成。2011年年报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

目前,全省企业一套表改革试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从7月份月报开始,房地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专业对第一批试点的7个市月报数据实行企业一套表,直接采用企业一套表平台报送数据,企业不再报送纸介报表。能源、工业扎实地推进并轨工作。第二批试点的4个市基本完成了

上一篇:100m3液化石油气储罐范文下一篇:35kv电缆上塔施工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