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范文

2023-09-20

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范文第1篇

一、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砼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我公司在近几年的图纸会审中,十分注意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加粗(即按照技术导则一的第6条中的前半条文采用)。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凡采纳或按上述设计的房屋,基本上不再发生45度斜角裂缝,已能较满意地解决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效果显著。

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放射形钢筋,我公司根据实践检验,认为作用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大(约1.2米左右),当阳角处的房间在不按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而仍按分离式设置构造负弯矩短筋时,45度的斜向裂缝仍然会向内转移到放射筋的未端或外侧,而当采用了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后,纵、横二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45度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并且放射形钢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层,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纵横板面钢筋的上方,导致钢筋交叉重叠,将板面的负弯矩钢筋下压,减少了板面负弯矩钢筋的有效高度,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即拐脚)容易翘起造成平仓困难,所以建议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可。

二、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处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场价格(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楼面工程的砼),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即按技术导则中第二条执行),是一项改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

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三、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一)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坑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对于第3条原因,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A、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予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B、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

C、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D、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或以上)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

E、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及项目管理的建议

绥滨县恒厦建筑有限公司

王玉芳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技术员是基层最直接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指挥者。施工技术员的工作方法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工期和成本。多年的施工管理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施工管理工作也是一门科学。下面谈谈我在施工管理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 了解工程概况,有备而战

要做好每项工作,都必须在工作前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了解,这样才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对于建筑施工工程,也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了解工程概况。所谓知已知彼,百战百胜。不了解工程情况,肓目工作,等于赤手空拳支打仗。要顺利开展工作,必须有备而战。 那么怎样做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呢?首先要熟悉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弄清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其次要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技术经济文件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图布置的要求;弄清完成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

最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了解,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熟悉施工图纸,只是对工程的纸上了解,这是不够的。要清楚、全面了解工程,掌握工程概况,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勘察、了解。这样认真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管理落实施工方法,更好地完善工作。

二、 实行目标组织,面面俱到

实行有目标的组织协调控制是基层施工技术的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做好施工准备,向施工人员交代清楚施工任务要求和施工方法,是为完成施工任务,实现建筑施工整体目标创造了一良好的施工条件。尤其重要的是在施工全过程中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技术、经济文件的要求,围绕着质量、工期、成本等制定施工目标,在每个阶段、每个工序、每项施工任务中积极组织平衡,严格直辖市控制,使施工中人、财、物和各种关系能够保持最好的结合,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当然,在施工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不同班组,甚至不同操作人员或在不同事物中,基层施工技术员的组织直辖市控制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基层施工技术员在施工阶段的组织管理中应区别不同情况,根据轻重缓急,把主要精力用在影响实现施工整体目标最薄弱的环节上去,民现偏离目标的倾向就应施工过程中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差异是必然的,那要依靠施工技术员如何分配。例如,在砖砌

关键部位要组织有关人员加强检查,预防事故的发生,凡属关键部位施工的主要操作人员,必须强调其应有相应的技术操作水平。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一个施工班组中,人员技能有所差异是必然的,那要依靠施工技术员如何分配。例如,在砖砌体工程中,人员协调安排要求按技术分工。技术底子厚的人员安排在砌体工程中,人员协调安排要求按技术分工。技术底子厚的人员安排在砌墙角的位置,确保墙与墙之间的成角垂直。反之,技术生疏的人员分配砌墙身中部的砌筑。同时实行“熟手带生”的方法,让熟练的人员带着亲手,发挥互助互利的精神确保砖砌体工程质量。

施工管理当然离不开“管”和“理”。要管好人手的分配,也要“理”顺施工的程序。要随时纠正现场施工各种违章、违反施工振作规程及现场施工规定的倾向性问题。例如在砖砌体工程中,出现通缝,交角处不同步砌筑,预留洞口处没有设置预留钢筋和墙体长度超出规范的要求而没有设置构造柱等施工技术问题,我们要及时处理,避免过大的翻工现象而造成经济上不必要的损失。

还有,如遇设计修改或施工条件变化,应组织有关人员修改补充原有施工方案,并随时进行补充交底,同时办理工程增量或减量记录,并办理相应手续。并且要在图纸一标识修改的内容,有便于施工的顺利进行。 不但做好以上工作,还要严格质量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制度,即使进行工程隐检、预检,并督促有关人员做好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

三、 安全管理,预防为主

安全管理工作,在建筑待业上,是一项重点工作,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某一个企业名誉和这个单位的管理工作的素质。因此,在施工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首位,若忽视了施工安全的管理,那是最大的隐患,是最大的危险,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错误。而且安全管理的好坏是牵连到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企业中的命脉。作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足安全措施,对所有的进场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让他们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执行安全措施,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生存和工程的效益。

四、 强化组织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管理某一项建筑工地时,要确保这工程能够安全、近两年质、按量地完成,不但要有一定的技术之长,而且还要有科学的管理。在施工管理上,何为科学管理,就是注重良好集体的建设。俗语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集体的凝聚力,这一个集体有没有动力,有没有良好的集体观念。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好比一个施工班,集体的凝聚力越强,班组管理工作的开展就越顺利,越有效果。因此,必须加强集体的管理,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工作,使集体的凝聚力一个集体的风气好坏,会影响每一个施工人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技术发展的积极性。因此,作为一个管理员都必须了解每一个施工班以及施工人员的基本情况,与他们建立良好的班风,使之自觉遵守施工规则和执行安全的规范,并自始至终地遵守这一集体无形的准则。

同时,也要明确施工的目标。每一个集体,每一个人以及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有一个目标。目标明确了工作上就变得更有意义。俗语说:“一年这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开展工作之前就要组织好人员,确定了工程目标计划。这样确定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工作就能准时按质、按量达到了逾期的效果。

明确施工目标的同时,应强化施工管理力度。得力有技能的人员是我们施工技术员工作的好帮手。注意理顺施工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协作配合关系,落实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使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心情舒畅,精神饱满。

为了使工程质量符合有关设计要求,就要依靠技术人员的团结协助。“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如何得到班组人员的信任,同时可以很好地管理他们的工作,并且他们也会服从自己的安排和要求,那要依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管理的确是一个知识与技术形成一体的一门高深学问。协同作用意味着整个班组的行为,这是不可通过局部的行为来决定。我在管理天顺小区住宅楼工程过程中就体会到这一点。当时,我为了让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符合建设单位要求、符合使用单位要求,在管理上只是着重管理技术和期限性的问题,给员工施工加压力,忽略了与员工的沟通和了解。没有合理安排好班组人员,使到该工地上单项工程与新时期工程的人员产生了矛盾。在一些工作上互相推卸责任,失去了原有的修订本凝聚力,并造成人员与自己对抗的局势,导致工程无法正常地开展。后来经过自己再三沉思默想,发现自己在人员管理上缺乏技巧,没有考虑整体的局面而所导致工程中的重重困难。因此我就立即想方设法扭转达局面,一边管理好技术上的问题,一边关心人员,争取多一点时间对人员进行深入了解,了解他们的需要,与他们多沟通。在技术上耐心指导,充分发挥他们的技能,所谓精神所致,金石为开,最后,我取得了他们信任和协助把工程按计划顺利完成,并得到甲方较好的评价。

当一名施工技术员不但自己要有高质量的技能,而且还要具备科学的管理能力。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在开展工作过程上依靠集体的力量,双方达成共识,那么开展工作就更有势力、更有冲劲。这样,哪怕工程更大、楼宇更高、要求更严,我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工作中,我们不能忽视与人员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应关心施工人员的生活,从各方面增强施工工人员的责任心和自尊心。

在酷热的天气里,施工人员头顶猛烈的太阳,汗流浃背,脚踏被太阳晒得烫热的钢板,我们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让他们更好地工作。我们不但要在工作上给予关怀,而且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健康情况。即使是一名亲切的问候,都会使他们等到心理上的慰藉,能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对工程有责任心,更好地投入工作。 通过上述事实,我们充分体会到:做一个合格施工管理员,除了有高素质的技能,更要有科学的管理,实行有目标的组织协调控制,做好班组组织工作和管理力度,注重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事,靠的是在工作中要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好。

专 业 理 论 学 习

绥滨县恒厦建筑有限公司

王玉芳

建设工程是一项涉及面较广,实际动作起来比较复杂的一项工作内容,在一个成功的建设工程项目实际操作中,包括多环节、多部门的分工协作,共同配合,这里缺少不了四方主体的共同努力,更缺少不了对工程质量及安全负有管理责任工作的执行者。一个合格的工程,必须有一位优秀的领导者承担质量、安全的命脉,所以我做为一名施工人员,特别是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建设工程项目是否能按期保质的完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我作为一名施工人员,深感肩上的重担不轻。所以,自从我成为助理工程师,真正担负起这项工作的时候,就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总结起来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学习和提高。

一、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原有的专业知识水平已不能满足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要求,为此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从2010年起到现在公司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每年都多次参加省、市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学习,重点学习工程建设中的土建工程、装修工程、水暖工程、电气工程等专业技术知识,特别是加强了各类规范、标准规程的学习掌握,并结合近年来建筑节能、墙体材料改革等要求学习了建筑节能知识,利用外出时间到当地施工质量较好的工程进行观摩学习,向同行请教施工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水平。

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为了弥补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欠缺,在工作之余,我还参加单位组织的有关专业理论方面的集体培训,对施工项目技术管理、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等专业业务进行学习,为今后的技术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能熟练掌握与施工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为了更好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监督,我对涉及建设工程各专业的国家、省、市现行的施工规范及验收规范进行了比较深入和系统和学习,其中包括:《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上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房屋建筑部分》等。通过学习,以及具体应用到各项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对各种规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应用起来也得心应手。

三、对主要相关专业的有关知识做到应知应懂

一项工程从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始,到竣工验收备案交付使用为止,其中全部过程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专业,作为一名施工员,如果对所涉及的多个专业一无所知,那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施工员,更谈不上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负责任的施工管理。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对各专业和各部门的专业知识能做到细心观察、认真分析、虚心请教,特别是对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分项工程,如:土建、水暖、电照、给排水等主要专业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各工程之间的配合,各专业之间的协作。

四、对本专业和主要相关专业的国内外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创新和改革的步伐已越迈越大,借鉴国外建筑行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因地制宜地应用到我国的建筑行业中,是我国建筑业快速、良性发展的重要困素之一。技术员的工作虽然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监督员的思想水平不应受到限制,应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在专业技术等方面不应默守陈规、因循守旧。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之余,我会比较系统地上网浏览各地建筑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先进的施工方法的基本情况。

五、对待管理科学知识和质量管理知识有所了解 现代管理学应用到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上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个工程项目的总体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包括质量、工期等工程的各个方面,所以了解现代管理学的科学管理方法,非常必要。在工作之余,我订阅了有关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的刊物,借鉴各地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六、了解建筑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应用自如 建筑工程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较多,如果不能达到熟悉并能应用自如,就不能很好地为管理工作服务。所以,除了平时注意积累外,我还不定期的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长集体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建筑法律、法规。通过学习,对法律法规的应用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把学习和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让学习到的知识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自身的工作。

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情况

绥滨县恒厦建筑有限公司

王玉芳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严格地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和法规,从未参与各种违法违纪的活动。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改革开放,以“三个代表”精神作为自己工作的行动纲领,为建设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对于单位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我都严格遵守,严从律己,宽以待人,起着带头的作用。在工作中,我不断地学习、钻研、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一个建筑行业的“门外汉”到现在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全面成熟的项目经理,独立承担过房建、道路和排水工程等的施工,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水 平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 政治思想

在工作中,我非常拥护党的政策和方针,每天都坚持看新闻联播电视节目,关心和学习国家时事政治,把党的政治思想和方针应用于工程建设中,经常和项目部人员进行研讨,并组织项目部人员学习和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

二、 工作态度和职业道路

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就喜欢上建筑行业,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始有终。对于再苦再累的项目,我都坚持圆满完成,并做出成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地抢工期,不管在寒风中、烈日下,还是暴雨下,我都坚守在岗位上,指挥着一个个工程顺利地竣工,看着一幢幢高楼大厦和一条条的银灰大道竣工完成,我心中感到无比地自豪和光荣,自己曾经付出的无数艰辛和汗水,得到了社会的好评,我内心也就无怨无悔,心满意足了。

三、 学识水平、专业能力

在工作中,我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专业能力。我从1998年10月就开始参加全国电子专业自学考试,现已6门功课取得合格证,把计算机作为自己工作的必修课,我已能运用计算机来进行办公。对于建筑行业的新规范、新标准和新定额,每一次一出台,我必购买并认真学习和研究,掌握新规范、新标准和新定额,把规范、标准和定额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每一个工程竣工验收时,我都认真作好工程验收记录,并整理成册,存入自己的工程竣工验收记录档案中,经常分析和研究竣工验收记录,发现自己在工程修建中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值 提高,哪些方面值得继续发扬。

现就我在项目管理中总结的一些技术处理措施归纳如下:

砌体工程质量通病防控

砖砌体宜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的砌筑形式。砌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砌筑前应踢提前1d~2d将砖浇水湿润,确保含水率符合规范要求;砌筑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的三一砌法。当采用铺浆法时,铺浆长度不得大于500mm;外墙转角出应同时砌筑,不能同时砌筑时,不得留直差。留斜差时,斜差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对设计规定和施工所需的空洞、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进行预留或预埋不得在已砌筑的墙体上打洞或凿槽;300MM以上的空洞(含临时空洞)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过梁安装时伸入没边墙体不小于250mm,坐灰应饱满。灰厚大于20mm时,应用细石混凝土铺垫;控制砂浆和易性,水泥混合砂浆中的塑化材料,应符合实验室配时的质量要求。砂浆应随拌随用,使用时间不应超过水泥初凝的时间;

脚手眼补砌前,应将脚手眼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脚手眼补砌应分两次进行,水平和竖向灰缝砂浆应饱满。

四、 项目管理

建筑项目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多样、变化多端的工作,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从事管理工作多年以来,我认为项目管理就是一个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全面管理的系统。对人员、材料、机械、物品等都要精心地组织,调配,合理地利用。最大限度地管好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确保工程质量,坚持“质量求生存”的原则,严把工程质量关,力争工程进度迅速,遵守施工合同, 降低工程成本,在最短时间内创造质量最好、生产最安全、工程成本最低的工程项目。

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范文第2篇

(1) 根据工程实际,向环保部门进行排污申报,领取《北京市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并制定相应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落实责任人,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必须符合《北京市建设工程现场扬尘污染控制基本标准》。

(2) 建设工地周边必须设置不低于2.1米的金属或硬质板材围档。施工道路全面硬化,工地出入口5米内用水泥硬化,出口处硬化路面不小于出口宽度,出入口内侧安装专用运输车辆轮胎清洗设备及相应的排水和泥浆沉淀设施,将车辆槽帮和车轮冲洗干净。并保持出入口通道以及出入口通道两侧50米道路的整洁。

(3) 在工程施工过程必须设置密目网,防止和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物料、渣土外逸,粉尘飞扬及废气物、杂物飘散。土堆、料堆要有遮盖或喷洒覆盖剂;装卸沙土严禁凌空抛散;要指定专人清扫工地路面;高处工程垃圾必须用容器垂直清运,严禁凌空抛散及乱倒乱卸;禁止现场进行消化石灰、拌石灰土或其他严重粉尘污染的作业。

(4) 建筑工地扫尾阶段,楼房内清扫出的垃圾必须装袋清运;外架拆除必须先用水喷洒后拆除,避免粉尘飞扬。

(5) 施工工地必须严格按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减少运输车辆进出的出口数量,及时清运施工弃土,不能及时清运的,采取覆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决不在人行道、车行道和施工范围内对方施工弃土。对道路施工同步通行机动车辆的临时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并制定撒水清扫制度,配备撒水设备及指定专人负责撒水和清扫,每天清扫和撒水不少于4次。

(6) 市区运输车辆防尘设施牢固、密闭,外观整洁,号牌及扩大号清晰,决不在装运过程中沿途抛、洒、滴、漏。运输建筑散体物料、垃圾和工程渣土的施工运输车辆驶出施工现场时,装载的垃圾渣土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零星建筑废土逐步推行袋装转运。

(7) 从事建筑散体物料、垃圾和工程渣土等运输的单位,必须到市政市容管理局登记。

(8) 建筑工程施工料具应当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确定的位置放置,水泥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建筑材料应当在库房内存放或严密遮盖。建设工地施工现场应当设置密闭式垃圾站用于存放施工垃圾。

(9) 在风速4级以上或连续晴天10天以上等易产生扬尘的条件下,工程施工避免土方开挖、房屋拆迁等作业,并对施工工地采取增加撒水频次等地面保湿措施,防止扬尘飞散。 (10) 治理扬尘污染的其他措施

——控制裸土扬尘,做到黄土不裸露; ——规范道路施工,做到堆土不过夜; ——减少运输扬尘,做到运土全封闭; ——加强道路保结,做到道路保结制度化; ——严格仓储管理,做到堆场扬尘规范化; ——加强工地监控,做到施工减尘标准化

2. 水污染防御措施

⑴ 开工前应到环保部门进行排污申报登记。

⑵ 临建阶段,统一规划排水管线:建立雨水排水系统,并入市政雨水管网;建立独立的污水管网,并与市政污水管网相接。确保雨水管网与污水管网分开使用,严禁将非雨水类的其他水体排进市政雨水管网。

⑶ 现场交通道路和材料对方场地统一规划排水沟,控制污水流向,设置沉淀池,污水经沉淀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线,严防施工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流出施工区域污染环境。

⑷ 施工现场厕所设化粪池,所产生的污水经过分解、沉淀后通过施工现场内的管线排入市政的污水管线,清洁车每月一次对花粪池进行处理。

⑸ 罐车、运土车清洗所产生的污水初步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线,严禁出现在施工现场乱流现象。

⑹ 加强对现场存放油品和化学品的管理,对存放油品和化学品的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在储存和使用中。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3噪声污染的防御措施 ⑴ 调整施工噪声分布时间。根据环保噪声标准(分贝)日夜要求的不同,合理协调安排施工分项的施工时间,将易产生噪声污染的分项如混凝土施工尽量安排在白天施工,避免混凝土罐车扰民。 ⑵ 因施工需要场地噪声超过标准限制,或因工艺等技术原因需连续施工,报建设部门批准,并在环保部门备案。

⑶ 在现场设降噪观测点,采用专业噪音测量仪进行噪音测量控制;主体工程采用密目安全网进行围档,以减少污染及噪音。敏感区域施工应在噪声影响区域的作业层采用降低安全围帘包裹。除特殊情况外,在每天晚22时至次日早6时,严格控制强噪声作业,对混凝土输送泵、电锯、空压机等强噪音设备,以隔音棚遮档,实现降噪。现场混凝土振捣采用低噪音混凝土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时,不得振钢筋和钢摸板,并做到快插慢拔。

⑷ 采用扣件式早拆支撑体系,减少因拆扣件引发的噪音。摸板、脚手架在支设、拆除和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木工棚及高噪音设备实行封闭式隔音处理。木工工具在封闭的木工房内使用。使用电锤开洞、凿眼时,应使用合格的电捶,及时在钻头上注油或水。使电锯切割时,应及时在锯片上刷油,且锯片送速不能过快。

⑸ 塔吊指挥尽可能配套使用对讲机来降低信号工的吹哨声带来的噪音污染。

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 人类生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 并随着地球板块的不断运动, 地质灾害已经成为了21世纪影响人类社会健康稳健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局的统计年鉴表明, 近几年来, 地质灾害频发发生, 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人民人身安全损伤和每年接近十几亿的经济损失。对于引发地质灾害因素研究表明, 人类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最终要的因素。

随着经济实力和人们的安全意识逐渐的提高, 保护环境、预防自然灾害、消除自然灾害对于人们的影响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大对自然灾害的投资, 并成为了政府部门的焦点。目前, 虽然, 地质灾害发生数和死亡数在逐渐降低, 但受伤人数还是居高不下,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水平有待提高。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探讨成为了整个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的关键。

1、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

地质灾害危险源的辨识是一项谨慎、细致的任务, 是整个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基础。地质灾害危险物的辨识要求参加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人员要有对这个施工现场有全局的把握, 能够正确的分析出进行治理施工的危险因素, 它是能否正确进行风险评价的关键环节。

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现场, 每一位工作人员必须要能够根据地质灾害工程的类别以及周围的气候环境、施工工艺对全局进行整体的把握, 深入了解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是否存在。针对地质灾害危险物在具体的分类中进行整体把握, 将现场存在的常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识别, 对危险源的危害级别进行分类。

2. 地质灾害风险评定

在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定时, 主要通过以下手段进行危险源的识别:查阅相关的资料, 进行现场的观察, 询问以及与他人进行交流。经过这些手段进行危险源的识别之后, 由经验较为丰富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评判, 最后出示危险源清单进行公示。 (1) 查阅有关资料。主要对企业以前的事故, 职业病等记录进行相关查看, 从以前的记录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 现场观察, 主要是指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观察, 及时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3) 询问与交流, 主要指的是在施工现场对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 从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方面了解到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源。

3. 地质灾害施工现场风险评价

当前我国对于风险的评价方法, 主要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这两种方法, 而且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以及使用的局限性。在地质灾害施工现场根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特点, 主要选择的评价方法是作业条件危险系评价法。此评价方法的公式如下:

式中:D——事故隐患评估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回造成的损失后果。

这种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比如此种评价方法适用性以及可操作性较强, 有助于被安全管理人员较快的接受。其次, 这种方法采用了综合的评价法, 能够对于事故隐患存在的危险程度以及事故发生后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准错的反应, 为后续隐患措施的治理提供了较大的决策依据。

4 地质灾害施工现场危险源的控制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对于危险源的控制主要是利用治理施工工程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方法来减少施工失误, 在源头上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 防止危险源的存在, 导致施工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以及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与风险评价时, 要根据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以及其他的施工条件, 对施工安全危险源所存在的性质、规模以及危险源发生后可能引起的后果进行深入了解, 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预判, 建立起应急救援体系。

(1)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所存在的缺陷

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事故, 一部分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引起的, 所以要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必须要首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控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加强企业对于安全的管理。2、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安全生产责任制度。3、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素质。

(2) 、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对物进行不安全状态控制时, 常用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进行距离防护以及时间防护。2、屏蔽所存在的危险源, 做好防护预防措施, 减少危险源的存在。3、消除施工现场存在的薄弱环节, 加强对于危险源的可控性。4、对地质灾害的特征进行全面了解, 建立起监测网络, 实时进行有效监测, 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掌握住地质灾害题可能变化的情况, 为监测预警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结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能够极大的保证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因此, 施工单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工作, 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辨识仪与风险评估, 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能够和谐有序的顺利实施。

摘要:针对地质灾害施工现场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各种情况不确定性、施工环境的恶劣性等问题, 本文采用了更为合理的地质灾害治理评价方法, 并采用了加权的方式对各个危险源进行了加权, 并根据所提供的加权危险系数, 提出相应的应急控制, 极大的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本文以广东工程项目为例, 通过探究表明,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更实用于对于地质灾害。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源,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对策探讨[J].王慧敏.世界有色金属.2017 (03)

[2]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研究[J].贾云峰.山西建筑.2017 (16)

[3] 分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贺欢.低碳世界.2016 (26)

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范文第4篇

一、“洛杉矶雾霾”的发展历程

洛杉矶遭受到烟雾的侵扰可以追溯到二战以前。1903年的一天,厚重的工业粉尘使广大居民误以为发生了日食。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提高了工业发展水平,也带来了空气污染。城市人口以及机动车的数量快速增长。根据气象记录,1939年到1943年间能见度迅速下降。洛杉矶人也越来越感到震惊,烟雾模糊了他们的视野,烟尘侵入了他们的肺部。

1943年7月26日,更严重的状况发生了。当日,烟雾笼罩城区,大块厚厚的烟幕降落到洛杉矶市中心,明明是白昼,却昏天黑地,能见度只到3个街区以内。当时正值酷暑,在热浪之下,“毒气”变本加厉,袭击人们的眼睛和喉咙,使人产生难以忍受的刺痛之感。由于当时正在同日本作战,人们甚至怀疑遭受了敌方的“毒气攻击”。这就是有名的1943年“洛杉矶雾霾”事件。

1945年,二战结束了,但是对雾霾的战斗却刚刚开始。1952年和1955年,洛杉矶先后发生了两次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每次都造成数百名65岁以上老人因呼吸系统衰竭而死亡。警钟正在敲响,洛杉矶已经从“天使之城”变为“雾霾之城”,城市的天空被讥讽为“冲坏了的胶卷”。

二、成因分析

1943年,洛杉矶在分析雾霾产生的原因时,首先想到的是位于市区的南加州燃气公司生产厂,它生产一种合成橡胶原料的丁二烯产品。在公众的压力下,该厂被迫临时关闭。但是雾霾并没有减少,反而越发频繁。人们开始意识到,雾霾产生的原因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而要消除它也不是一夕之功。随后人们知道雾霾还有许多其他来源,如机车和柴油机车喷出的烟;后院焚烧炉、城市垃圾场、锯木厂、废木厂焚烧的垃圾等。

1946年,《洛杉矶时报》聘请空气污染专家Raymond R.Tucker分析洛杉矶雾霾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经过分析,Tucker提出减少空气污染23个推荐方案,包括禁止在后院焚烧废橡胶等。 1952年,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家Arie J. Haagen-Smit首次提出,雾霾形成与汽车尾气以及光化学反应下的气粒转化有着直接关系,并指出臭氧是洛杉矶雾霾的主要成分,这与美国东部污染主要来自燃煤和重油产生的二氧化硫有明显不同。他的结论,成为大气治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

三、公众和政府的认识过程

科学家的研究让洛杉矶市民意识到,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造成了目前的污染,心爱的汽车就是污染源-这需要很大勇气来面对。随着“把汽车整干净”和“把燃料整干净”的理念渐成共识,从市到州,一系列级别越来越高的法规被制定出来。第一次有专人检查炼油和燃料添加过程中的渗漏和汽化现象,第一次建立了汽车废气标准,第一次对车辆排气设备作出规定……

洛杉矶与雾霾战斗的道路注定是漫长的。加州政府对汽车装备标准的规定遭到了福特汽车公司等汽车制造商的抵制,而限制汽油中的烯烃最高含量并提倡开发天然气等新型燃料则让石油大亨们怒不可遏。人们开始意识到,面对跨国产业巨头,应当寻求联邦层面的立法,才能使局面有根本性的好转。 到了1960年代末,随着美国民权和反战运动的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70年4月22日,2000万民众在全美各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呼吁保护环境。这一草根行动最终直达国会山,立法机构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后来这一天被美国政府定为“地球日”。

民众的努力促成了1970年联邦《清洁空气法》的出台。这部法律在后来的环境保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这之前洛杉矶的监管者在面对全国性的汽车和石油巨头时往往力不从心,而《清洁空气法》的出台标志着全国范围内污染标准的制定成为可能。

这次全国环保大游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除推动了《清洁空气法》的颁布,还催生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

四、应对措施

正是1943年发生的雾霾事件,开启了洛杉矶治理雾霾之战。到上世纪80年代末洛杉矶治理雾霾的成果开始逐步显现出来,洛杉矶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

(一)成立专门的空气质量管理机构 1.美国环境保护署

1970年地球日,2千万美国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在保护环境方面不得力。压力之下,时任总统尼克松不得不同意成立了一个特殊的部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结束了美国没有联邦政府机构共同应对危害人体健康及破坏环境的污染物问题的局面。

自1970年以来,EPA一直致力于营造一个更清洁、更健康的环境。其职责包括制定全国的环保法规,进行相关科学研究,以及向各级地方政府机构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根据《清洁空气法案》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全国分为3类:达标区、不达标区和无法判定区。其中,不达标区被划定为大气质量控制区,必须实行州实施计划(简称SIP),以达到并保持大气质量标准。

EPA将美国50个州划为10个大区,每个大区设立区域环境办公室,由它们作为EPA的代表,对所辖大区的综合性环保工作进行监督,在这些州内代表EPA执行联邦的环境法律、实施EPA的各种项目,协调州与联邦政府的关系,以促进跨州区域性环境问题的解决。加州属第九大区管辖。 2.成立区域空气质量管理机构,实现联防联控

1946年,洛杉矶市成立了全美第一个地方空气质量管理部门——烟雾控制局,并建立了全美第一个工业污染气体排放标准和许可证制度。一批工厂被迫关闭或迁往其它城市,但空气污染状况依然存在。人们开始意识到空气污染不单是一个城市的问题,相邻城市和地区必须共同参与,在更大范围内控制空气污染。1947年,尽管遭到石油公司和商会的竭力反对,洛杉矶县空气污染控制区成立,成为全美首个负责空气污染控制的管区,给所有的工业都设置了空气污染准入制度,这是美国第一个和大气污染防治有关的区域管理项目。随后10年里,加州南部橙县、河滨县和和圣伯纳蒂诺县也先后成立相同的组织。

1967年,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ARB)成立,其使命包括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防止公众接触空气中的污染源,为遵守空气污染的规则和条例提供创新性方法等。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制定了全美第一个总悬浮颗粒物、光化学氧化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其它污染物的空气质量标准。

洛杉矶所在的南加州是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由于空气的流动性,污染源与受害区域并不一致。为了实现跨地区合作应对空气污染,合理分摊治污费用,1977年由位于南加州地区的洛杉矶县、橙县、河滨县和和圣伯纳蒂诺县的部分地区联合成立了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负责制定区域空气质量管理规划和政策,对区内企业和固定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统一监管。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成立后制定了一系列空气污染治理政策,成为区域联防联控的典范。

SCAQMD制定和实施“空气质量管理计划”,促使本地区恪守联邦和州清洁空气标准,同时还制定诸多规则以减少各种来源的排放,包括特定类型的设备、工业流程、涂料和溶剂,甚至消费性产品。向许多企业和行业发布可以确保符合质量的规则。SCAQMD工作人员会定期检查以确保符合这些要求。SCAQMD在所辖区域内38个位置持续监控空气质量,在出现空气质量不佳时能及时通知公众。 SCAQMD主要负责控制空气污染的静态来源。这些来源可能包括从大型发电厂和炼油厂到街角加油站的任何场所。大约有28400家企业在SCAQMD许可下运营。许多消费性产品也被认为是静态来源,包括建筑涂料、家具清漆以及数以千计含挥发性溶剂的产品。

(二)出台法规为空气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

洛杉矶空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框架包括联邦、州、地区(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和地方政府四个不同层次。各级政府根据其权限和职责制定相关空气质量法规和政策,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并由此形成了一套完整、全面、适用于区域空气治理的策略。 1. 联邦政府出台《清洁空气法》

在联邦政府层面,美国环境保护署负责制定全国性的空气保护法规,监管各个州的各项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路面机动车辆,火车、飞机和船只等移动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监督州政府制定和推行各项空气质量管理规划和政策。

1970年,联邦政府通过了《清洁空气法》,它是从1955年的《空气污染控制法》、1963年的《清洁空气法》、1967年的《空气质量控制法》发展而来的,1977年、1990年又对其进行了两次修正。《清洁空气法》是一项全国性的立法,具有广泛的约束效力,被视为一座里程碑。法案规定由联邦政

府制定空气质量标准,列出了空气污染物质名单,制定了车辆的认证、检测、减排配件应用等多项制度,对燃料的生产也做出明确规定。根据该法案设立了联邦环境保护署,除了赋予其实在的管理权力外,法案还规定环保署可以对污染空气的行为提起民事和刑事诉讼。这些都在未来的空气污染防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971年,美国政府颁布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对6种空气污染物进行管制,当时人们对污染物的概念是“总悬浮颗粒物(TSP)”,即所有飘浮在空气中的颗粒。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一些粒径更小的颗粒物,尤其是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因此,1987年美国环保署废除了总悬浮颗粒物的标准,制定了PM10的标准。并开始展开了更小的颗粒物,即PM2.5的科学研究。1997年,美国环保署首次增加了PM2.5的标准,要求各州年均值不超过15微克/立方米,日均值不超过65微克/立方米。 2006年,PM2.5的日均值收紧至35微克/立方米。 2.州及地方政府层面的法案

在州政府层面,1988年,加州通过了《加州洁净空气法》,对未来20年的加州空气质量进行全面规划。加州空气资源局负责制定路面和非路面移动污染源的排放标准、汽车燃料标准,以及消费产品管制规定。加州空气资源局同时负责根据联邦《洁净空气法》制定州政府的空气质量实施计划。由于《加州洁净空气法》较联邦政府的《洁净空气法》更严格,故《加州洁净空气法》成为州政府监管空气质量标准的主要依据。根据《加州洁净空气法》,各类污染源必须采用有效可行技术方案控制污染物排放,并应以每年百分之五的幅度减少污染物和其先导污染物的排放。

在地区管理层面,洛杉矶所在的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负责监管固定污染源、间接污染源和部分移动污染源(如火车和船只的可见排放物)的污染物排放,同时亦负责制定区域空气质量管理规划和政策。 在地方政府层面,由南加州政府协会(SCAG)负责区域交通规划研究,编制区域经济和人口预测,协调各城市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地方执行减排政策。洛杉矶市政府则需要制定和实施与交通有关的治理措施,以配合上述各项空气质量控制规划的实施。

(三)引入市场机制

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国治理空气污染借鉴了水污染治理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排污企业进行管制。加州实行比美国联邦更加严格的标准,如美联邦将排污100吨以上的企业认定为主要污染源,而加州明确排污10吨以上就按主要污染源予以监控。

如何用市场的手段治理空气污染,一直是人们思考的方向。SCAQMD推出了RECLAIM空气污染排放交易机制。目前纳入交易机制的约有300多家工厂,由SCAQMD对其排污情况进行在线实时监测,其排放额度分配依据10多年前的估算量而得出,并且每年递减,从而强制排污企业减少空气污染。排放指标在芝加哥期货市场公开挂牌交易,目前每年交易额约10亿美元。这种做法,对控制固定污染源较有效果。

(四)开发空气污染治理先进技术

因为深受空气污染之害,加州在监测空气污染方面领跑全美。如1970年率先测PM10;1980年测废气中的铅和二氧化硫;1984年测PM2.5;1990年分析PM2.5的化学成分等。加州在开发先进技术治理空气污染方面也一直居领先地位。

1953年,加州空气污染控制改革委员会推广涉及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包括减少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创建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柴油卡车和公交车使用丙烷作为燃料、放缓增长重污染工业、禁止垃圾露天焚烧、发展快速公交系统等。

加州还成立机动车污染控制局,负责测试汽车尾气排放并核准排放控制装置。20世纪60年代加州在全美率先实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的措施。 1975年加州要求所有汽车配备催化转换器。

20世纪70-80年代,加州环保机构鼓励使用甲醇和天然气取代汽油,这样会减少一半的汽车烟雾排放量。

1987年,加州空气质量管理机构通过了一项汽车公乘计划,以减少空气污染。该机构从1993年开始通过回收项目来全面控制每个设施的烟雾排放量,他们还将开发更为广泛的交易计划来提高排放交易的效率和成本效益。

1988年,加州空气质量管理局成立了技术进步办公室来帮助私营企业加快发展低排放或零排放技术。这些先进技术包括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零VOC涂料和溶剂、遥感、可用替代燃料的重型车辆和机车。其中,SCAQMD在开发治理空气污染先进技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包括: ——资助零排放燃料电池和混合技术作为小汽车、巴士和其它车辆的动力。

——提供超过1亿美元的州和地方资金,帮助把柴油拖船、建筑设备和重型卡车转换为低排放量和清洁燃料型运输工具。

——资助研究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对儿童、运动员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五)不同时期采取的具体措施回顾

早期控制措施:40-50年代初,规范露天垃圾燃烧、禁止后院焚烧 、减少工厂烟雾排放、削减炼油厂二氧化硫的排放等。

50年代以后:通过削减炼油厂和加油操作过程中的油气挥发减少碳氢化合物的排放;建立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及公共汽车采用丙烷代替柴油;减缓重污染企业的发展;禁止露天焚烧垃圾;发展快速公交系统。

60年代空气质量规章制度的实施显著地减少了排放,治理含有碳氢化合物的化工溶剂、垃圾填埋场有毒气体、热电厂氮氧化物、处理动物工厂的排放。

60-70年代重点机动车:加油站油气回收、催化转化装置、机动车强制排放检测。 70年代开始,淘汰含铅汽油的使用。

直到80年代,重点都放在控制以下6种污染物上:臭氧、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铅。

80年代要求石化企业提供清洁汽油。 90年代提出了清洁车辆和燃料的目标。

1977年成立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开展跨行政区域协同污染治理。

80年代末还采取措施控制特殊有毒污染物,如:六价铬,石棉,以及已知破坏地球的平流层臭氧的氟氯化碳(即氟利昂)。

1987年采取了一个里程碑式的交通共乘方案。

90代初,不再是简单控制工厂烟囱和汽车尾气,将重点放在了运输和市场激励措施上。

1992年实施了区域清洁空气市场激励方案(RECLAIM)。包括大约330家主要排污企业,排放包括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以及燃烧的副产品,都是形成臭氧和颗粒物污染的组成成分。

2003年,联邦政府尚未要求强制性达到PM2.5标准时,加州率先制订了强制性标准(12μg/立方米,2006年联邦标准15.0μg/立方米 )。

控制直接排放源措施:工业及商业固定源和燃烧设施、家庭壁炉和采暖、机动车(新排放标准、新的汽柴油标准、严格的油气回收措施)、非道路动力机械、施工工地(减少土方施工、抑尘措施)、道路铺装、农业。

控制二次污染物的措施:控制NOX(锅炉、发电设施、发动机、家用炉具、热水器)及VOC 排放(建筑涂装、溶剂使用)。

强调企业和公众的社会责任和参与。

标准(加州标准):PM10年均值标准为20μg/立方米,日均值为50μg/立方米;PM2.5年均值为12μg/立方米,日均值为35μg/立方米。

五、主要启示

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洛杉矶地区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除臭氧、短时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全年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指标未能达到联邦空气质量标准外,其它污染物指标均达到联邦标准。据一份2012年公布的报告披露,2011年,加州空气污染达到不健康水平的次数比10年前大幅减少。与2000年时相比,加州全州范围内2012年达到“不健康空气”水平的日子减少了约74%。1980年至2011年间,在加州全境内臭氧污染都有所下降;在同一时间框架内,颗粒物质排放也有所减少。总结加州法理空气所走的路,其主要经验有以下几条:

一是制定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和污染治理政策。加州的空气质量标准往往比联邦政府还要严格,并授权州和地区空气质量管理机构通过严格的法规和政策来治理空气污染。这些主要法规和政策包括:制定严格的污染源排放标准;严格的空气质量监管;制定清洁能源政策,鼓励使用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这些类似于计划经济手段的“指令及管控(command-and-control)”治理政策,加上市场导向的政策配合,在洛杉矶空气污染治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建立跨区域治理机构。由于空气污染是跨界的,受地理环境、上下游关系的影响,一座城市无法独立做好空气污染治理,必须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建立跨区域的空气质量管理机构,并赋予强有力的

行政执法和监管权利。空气污染监测数据24小时实时地在网上发布,公众随时可以查看。污染检测数据的及时、公开的发布促进了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程度,对排污企业构成了强大压力,极大地推动了空气污染的治理,增强了监管机构的权威。

三是强有力的民意支持。公众强烈要求有一个清洁的环境是洛杉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推动力。美国《清洁空气法》的出台也是公众运动的结果。公众透过法律诉讼和其他行动向政府施加压力,是迫使未尽全力的政府机构正视空气问题的重要因素。此外,环保运动的兴起和政治领袖的决心也是推动洛杉矶空气污染治理的关键因素。目前,在美国,公众可以全面参与和监督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如美国公民可以对PM2.5的标准监控程序进行监督,根据公布的全年监测统计和日常监测数据,参与所在州的环保机构举行的公共听证会。

四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洛杉矶的传统制造业已基本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从而大大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近年来,洛杉矶地区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如电子、通讯、软件、生物技术、互联网和多媒体产业兴起,逐步替代了传统机械制造、能源和化工产品的生产,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五是鼓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美国环保署已经针对发电站、汽车等微小颗粒物排放源发布了规范和指导,其中包括对公共汽车和轻型卡车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排放;对柴油发动机执行多层次的废气排放标准,要求发动机生产商制造符合先进排放控制标准的产品,从而使废气排放减少90%以上。

洛杉矶地区要求使用天然气替代石油或燃煤发电;鼓励使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新能源使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研发;制定减少温室气体和臭氧排放政策;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为购买新能源汽车和安装太阳能设备的家庭提供财政补贴等。

六是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用量。汽车、港口船舶和货物运输是洛杉矶最大的空气污染源。洛杉矶地区大力提倡公共交通,扩建区内轻轨系统和洛杉矶市地铁系统;在高速公路上设立两人以上车辆专用通道,并允许单人驾驶新能源汽车使用专用通道;在市区增设自行车车道;要求船舶进入洛杉矶港口后使用岸上电源;设立过境运输车辆专用通道;淘汰高污染柴油车辆等。

七是做好城市规划,提倡居家节能。做好城市规划,增加主要交通干道、轻轨和地铁沿线的住宅密度,控制郊区的无限制性扩展;鼓励民众在工作地点附近购房,缩减上下班的距离;大力发展节能住房,修建更加密闭的屋顶和窗户;更新家用供暖系统,提倡使用节能灯,支持节能家电销售等。 关注微信号公众号:zhaolongyimin

个人微信号:zhaolongyimin888

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范文第5篇

1.我国安全生产总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采矿工程内涵是什么?

研究地下矿产资源的安全开采理论、安全开采方法、安全开采技术和采矿工程安全技术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

3地下矿产资源如何分内?

煤炭矿产资源,金属矿产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天然气,石油。

4煤矿采矿工程中有哪些主要灾害?

瓦斯灾害,顶板灾害,矿井火灾,矿井水灾,粉尘灾害,地温热害,岩爆灾害。

5煤矿“五大灾害”指哪些灾害?煤矿“第六大灾害”指哪种灾害?

五大灾害:瓦斯灾害,顶板灾害,矿井火灾,矿井水灾,粉尘灾害。

第六大灾害:地温热害。

6非煤地下矿山采矿工程中有哪些主要灾害?

有毒有害气体灾害,顶板灾害,矿井火灾,矿井水灾,粉尘灾害,地温热害,岩爆灾害。 7煤矿安全应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矿井安全采掘系统工程,矿井安全通风系统工程,矿井安全运输提升系统工程,矿井安全供电系统工程,矿井安全排水系统工程,矿井安全防尘系统工程,矿井安全防水系统工程,矿井综合安全管理系统工程。

8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指的是什么?

六大系统: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管路系统,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管路系统,矿井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矿井通讯联络系统。

9为什么说采矿工程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因为采矿工程所涉及的学科有:基础科学、力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安全工程、电学、机械工程、管理工程、矿业经济学、计算机技术,因而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10对社会来讲,安全的内涵是什么?

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幸福,安全就是和谐,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政治。

11《煤矿安全规程》有多少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有多少条?

《煤矿安全规程》(2009)有751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有124条。 12我国矿井地下开采矿山和露天开采矿山各占多大比例?地下占90%,露天占10%。 13全国近年来死于各类伤害、事故及职业病的人数大约为多少人?约1100万人。 14我国近三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大约各是多少人?

2010年2400人,2009年2600人,2008年3200人。

15我国百万吨煤的死亡人数大约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多少倍?30倍

16重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人才培养的模式是什么?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采矿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采矿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研究的高技术人才。

培养模式: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实习为辅。

17本课程内容可针对那些行业?采矿行业、采矿安全监督行业。

二、简述题

1简述我国煤矿伤亡事故高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进下工作人员文化程度低,管理者只图利益,不把安全放在首位。

客观原因:井下采矿程序复杂,环节众多,采、掘、支、通风、排水、照明、供电、通讯、提升以及各种自然因素均有可能产生煤矿伤亡事故。

2简述开设《矿井灾害防治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范文第6篇

1 使用防水带对公路路面裂缝进行修补

当公路路面发生的是轻微裂缝时, 应该使用防水袋对其进行修补, 具体措施是在使用防水袋裂缝表面用刷子和吹风机进行彻底的清理, 使得其表面没有油迹以及其他污染物。另外, 还应使用毛刷、喷涂器在需要使用防水带处, 涂上专用的胶沾剂, 并且应注意涂胶的顺序应该是从底到高、从纵到横, 而对于涂胶的面积也应严格遵循规定, 即每升胶沾剂应涂6m2~8m2面积。等到涂刷的胶粘剂干燥后, 这段时间大约是20min, 再揭去防水带隔离纸, 将附有聚丙烯织物的那一面向上, 之后再将防水袋以裂缝为中心平整地贴在这段路面之上。

2 严重路面裂缝的治理措施

增设传力杆 (按1块水泥板块说明) 封闭交通后, 在行车道裂缝处对称凿除原路面, 凿除尺寸为:沥青砼面层4m×1m;水泥砼基层4m×0.8m。开凿水泥砼时应留有一定的宽度用人工根据要求进行整形, 以保证槽壁垂直、搭接处台阶的完好。在两块水泥砼板端部钻孔, 孔径为Φ36mm;孔数为13个;钻孔位置在板厚的1/2处;孔中心距30cm;钻孔深度为22.5cm。钻孔完成后立即用鼓风机在风速大于10m/s的正常工作状态下将粉尘、石屑等吹净。坑槽内侧必须干净且槽壁垂直。传力杆钢筋为直径30mm, 长45cm的圆钢, 插入孔洞后用环氧砂浆将其固定好, 并在外露部分均匀涂刷一层环氧树脂。在砼的选用上, 最好应使用商品砼, 并添加水泥用量10%的JK-24早强剂, 所使用材料应按规范规定检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 压浆

3.1 布孔

在布孔的过程中, 应按照要求以梅花状来进行布孔, 即布5孔。另外, 还应有技术人员在钻孔之前对布孔位置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 应在板中心和板块尺寸1/4的地方分别进行孔位选择。而在钻孔的过程中, 应使用钻孔机进行钻孔, 并且以确定的孔位为基础提前进行, 钻孔的深度恰好船头板厚是最佳的, 这样就可以为施工的连续性提供可靠的保证。同时, 还应选择直径为3cm的钻头, 并使孔保既持垂直, 也满足圆的要求, 并保证其深度能够超出原先水泥混凝土板, 且应进入还没有经过处治的基层。一般情况下, 要求钻孔的深度为45cm~50cm。还应通过吹气方法使其形成空腔, 对灰浆初始分布产生更有利的影响。

3.2 压浆

(1) 灰浆混合料的配置。

在压浆施工过程中, 所用的会将混合, 应提前进行试配, 各种材料的选择应满足相应的配比标准。然后, 将定量的水泥、粉煤灰依照正确的比例投放于砂浆搅拌筒中, 进行约15s的搅拌, 再加入一定量的早强剂和铝粉, 进行15s的搅拌后, 加水搅拌。另外, 施工人员还应注意投料过程中, 应进行不停地搅拌, 使得浆液达到完全均匀, 然而再使浆液到搅拌器中, 用泵送出。而拌和筒必须与灰池相互分离, 这样才能使得压浆过程连续进行。

(2) 板下压浆。

在板下压浆的过程中, 首先应对砼板块中间一孔进行压浆, 之后再对靠近超车道二孔进行压浆, 最后一步是对靠近路肩二孔进行压浆。将灌浆栓塞打入孔中, 锚固好, 栓塞底部适当离开基层, 软管出料口套在栓塞上并固定好。锚固牢靠后, 开支栓塞泵, 待运转正常后, 启动灌浆泵, 同时打开搅拌机底部出料开关, 开始连续地向泵内送灰浆, 直到观察到灰浆从一个孔流入另一个孔, 当观察到板开始抬升或灰浆流动线路内的压力迅速升高时, 停止泵送。压注浆液时, 应缓慢均匀加压, 一般当压力达0.5MPa时, 应保持稳压状态2min~3min以上, 让浆液在板底充分流动渗透, 以达到挤密和充实效果, 然后打开卸荷开关, 缓慢降压, 压力回零。压浆过程中, 相邻孔 (板) 压浆间隙均应不停止制浆搅拌, 从而使得浆液保持均匀的状态, 不发生离析。

(3) 封口。

当压浆结束后, 要立刻拔出灌浆栓塞, 并立刻插上木塞, 从而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来使灰浆达到完全凝固的状态。只有等到灰浆不能够从孔中挤出, 才可以拔出木塞, 同时并将孔口用即将凝固的水泥砂浆进行永久性密封, 并将其抹平。对于灌浆过程中在路面残留的灰浆, 应及时进行清理, 即清扫、用水冲刷, 从而有效防止路面的污染。

(4) 养护。

公路路面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施工单位必须提高重视程度, 一般在灌浆后两小时内, 此灌浆区不允许任何车辆通过, 在完成3天的养生期后, 方可开放交通, 完成养护工作。

(5) 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的进行应在压浆养生之后, 其中的质量要求主要是保证检测板块所具有的弯沉值≯14, 即0.01mm, 如果不能满足此要求, 应做返工处理, 直到符合标准为止。

4 增设排水设施

在封闭交通以后, 应以行车道裂缝处为基准, 对原路面进行对称凿除, 而对凿除尺寸有着明确的要求, 具体如下:沥青砼面层2.75m (长) ×1m (宽) ;水泥砼基层2.75m (长) ×0.5m (宽) , 排水沟宽度50cm。 (2.75m含硬路肩宽2.25m和行车道部分0.5m) 凿除原路面水泥砼, 并凿除石灰土底基层深度视增设传力杆施工中底基层石灰土破坏情况现场确定, 槽底标高应低于石灰土顶面 (H+8) cm。增设排水设施的施工需要养生7天, 之后再用防水袋对其缝口四周进行牢固的粘贴, 并使用同级配沥青砼对路面进行恢复, 以及开放交通。

5 结语

综上所述, 公路路面质量对于人们的生活作用重大, 路面裂缝会严重地影响到人们行车、乘车的安全与舒适, 因此, 施工单位应采取各种措施来对公路路面裂缝进行有效治理,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更加安全。

摘要: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从而对公路建设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公路路面裂缝的治理措施对于公路施工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当公路路面发生轻微裂缝以及严重裂缝时的治理措施, 又讨论了压浆、增设排水设施等方法。

关键词:公路,路面裂缝,压浆

参考文献

[1] 谢育, 王向英.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内江科技, 2010 (3) .

[2] 刘晓, 王刚, 李波, 等.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的成因及处治[J].交通科技, 2010 (1) .

[3] 林杰.水泥混凝土路面贯穿裂缝的产生原因及修复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5) .

[4] 李永萍, 孙丽萍.关于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研究[J].大众商务.下半月, 2010 (2) .

上一篇:装修工程监理实施细则范文下一篇:环境权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