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元范文

2023-10-03

中国工艺美术史元范文第1篇

(一)

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

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 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 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

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

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

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应用角度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装饰题材,逐步摆脱宗教神秘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并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手法采用模印、刻划和镶嵌;制作工艺的分铸、焊接、镶嵌(金银错)、腊模(失腊法)、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美。

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宴乐水陆攻战铜壶”为其代表。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

(二) 陶瓷工艺

商代的陶瓷工艺分灰陶、白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等多种。

灰陶占全部陶器出土的90%以上,轮制和模制较多,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 白陶为商代陶器工艺珍品,高岭土制成,商代以后,不再出现这种产品。 釉陶和原始瓷器为瓷器的萌芽,数量较少,品质也有缺陷。 这一时期的陶瓷工艺,在装饰手法上为青铜工艺所主导 周代原始瓷器的出土已经很广泛,有的造型颇具情趣。 陶器以红色粗泥陶为主。

春秋战国的陶瓷工艺,比西周时期更为发展。 浙江绍兴地区发现了许多战国时期的窑址。

这一时期的典型品种有暗纹陶、彩绘陶、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器。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彩塑和瓦当也卓有特色。

雕刻工艺

《诗经》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具体反映了雕刻工艺的制作过程。 商代的雕刻工艺有石雕、玉雕和牙骨雕等。

周代的玉器,因为与伦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关系,得到社会的特别重视。礼仪大典,祭祀朝聘,以玉为必需;自天子至士庶,以佩玉为尚,并延源几千年。 玉器之大小和规格,均有严格规定和不同用途。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工艺还有玉器、木雕和琉璃等。

琉璃即原始玻璃。我国的玻璃为铅钡玻璃,西方为钠钙玻璃。 战国时期琉璃的产地为长沙地区。

染织工艺

西周时期的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染丝等工艺,已有专业分工。 当时临淄的罗、纨、绮、缟、陈留的彩锦,都是名品。 染色工艺也有一定的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纺纱织造较为普遍,染织刺绣工艺也得到发展,在今天的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湖南一带,尤以齐鲁地区最为著名“齐纨鲁缟”全国知名。 而以湖南长沙和湖北江陵地区的出土最为丰富。

漆器的色彩也要符合礼制的规定。“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春秋》 用蚌泡作为镶嵌,是周代漆器工艺的一种流行装饰手法。为镙钿装饰的前身。

1、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宗教由多神教转为一神教。宗教色彩浓郁。

2、崇尚武力。造型多为方正庄重的直线,装饰采用对称规整的格式。神秘、庄重而威严。

3、其青铜器的组合为酒器的组合。造型来自实用要求。型制多样而丰富。

4、商代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周代尚德,强调礼治,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在工艺美术中反映明确。 春秋战国

一、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齐国的刺绣、楚国的漆器、吴越的刀剑等。

二、思想学术领域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带动了工艺美术领域的巧思、清新和活泼的特色。

三、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装饰,来自于创新,也来自于制作技术的发展,同时与当时的文学格式“回荡法”有“异曲同工”的呼应。

四、诸子百家关于用与美、文与质的论述,如孔子“文质兼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以及墨子“先质而后文”,韩非子的“以文害用”,孟子的“与民同乐”,荀子的“万物之美可以养乐”等,均对工艺美术的发展影响很大,及至今日。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

(三)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中国,至汉代呈现出 大一统的强大国势,也是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得到全面发展的盛世。

美术和工艺美术都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奠定了中国民族风格的基点。 秦代的工艺美术品种主要有:青铜器、漆器和陶器。

秦代的青铜器部分为秦并六国,陆续从别的国家运来的具有其他国家特色的器皿,还有部分为秦自己地方特色的器皿。蒜头瓶和鍪是其特色品种。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是秦代漆器工艺的代表。

而秦代最有特色的是陶塑作品。举世闻名的始皇陵兵马俑,

一、

二、三号俑坑出土了武士俑7000多件,战车百余辆,战马百余匹。另有著名的“秦砖汉瓦”。 秦代风格淳朴,崇尚务实精神,语意平直,不重文采。

汉代的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向发展。以素器最为流行。其中,灯、炉、奁、壶、洗、镜等的产量最大,也最具特色。 另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则流行铜鼓。

汉代还出现了优秀的铜雕工艺品“马踏飞燕”、“铜屋”等。 汉代的金银器,主要是制作各种装饰用品。

最为著名的是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 汉代的陶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陶瓷品种有灰陶、釉陶、彩绘陶、原始瓷器、以及砖瓦、陶塑等。 装饰手法丰富多彩,有印纹、划纹、堆贴、彩绘、雕镂等多种。 这时期的釉陶、彩绘陶、砖瓦、陶塑等均有出色的成就。

汉代的丝织主要产于齐、蜀。品种有锦、绫、绮、罗、纱、绢、缣、缟、纨及织成等。

汉代的锦为“经锦”,经丝彩色显花,同一图案,同一色彩,形成直行排列。 汉代丝织的装饰划纹有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和几何纹,以及文字装饰。 汉代的印染工艺有涂染、浸染、套染、媒染等。

汉代的刺绣主要为辫绣,著名的有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 汉代的漆器工艺是鼎盛时期。以四川为主要产地。

汉代的漆器有木胎、竹胎、夹纻等,主要为木胎,旋制、剜制和卷制。造型多种多样,有取代铜器之势。

装饰花纹主要有云气纹、动物纹、人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 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另有针刻、铜扣和贴金。 汉代的石雕非常发达。分圆雕和平雕两大类。 圆雕以陕西霍去病墓为代表。

平雕以著名的汉画像石为代表。以山东的孝堂山、武氏祠、沂南、江苏徐州、河南南阳等地为代表。

平面阴刻和阳刻的手法,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题材。 玉器亦有较大发展。 汉代的其他工艺还有琉璃、木器、编织等,也各有特色。因多见于文献资料,遗存尚少。

1、是工艺美术的空前繁荣期,成就较高。

2、厚葬风盛行,羽化升仙、祥瑞迷信等为题材。

3、在工艺美术工艺美术上,取得实用与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

4、其装饰风格:质、动、紧、味。

5、其图案装饰方法:

变形的处理--剪影法 构图的处理--分割法 装饰的处理--填充法 材料的处理--减地法

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汉代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混战的时代,社会经济、文化遭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我们把这一时期简称为“六朝”

战乱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各地人民的交流,使得不少手工业者能够较自由地进行生产和技术改造。

在各工艺美术品种中,具有突出成就的是瓷器,雕刻、金工、漆器也有一定的发展。

佛教的勃兴使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色。

六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已进入瓷器时代。

自六朝以后,陶瓷制品成为人们生活器皿中一个主要的品种。

陶和瓷的主要区别,一是原料不同,陶器用陶土,瓷器用瓷土。二是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约800°c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 °c左右。三是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 最早的瓷器为青瓷。以浙江地区为中心。越窑最具代表性。 鸡头壶、莲花尊、魂瓶等为代表器型。 莲花纹和忍冬纹为代表装饰纹样。 另外,河南邓县的画像砖也享有盛名。

三国两晋时期,四川生产的蜀锦最著名。至南朝时,江南地区的染织工艺已经普遍发展起来。

六朝时期的丝织纹样,改变了汉代云气纹高低起伏的不规则变化的格式,构成了有规则的波状骨架,而更加样式化,形成几何分割线。 铜器中日用器皿的生产开始衰落,而用于佛教铸造铜像。 六朝时期的金银器出土较多,工艺水平也有所提高。

六朝时期的漆器工艺,较为突出的有夹纻造像、斑漆和绿沉漆几种。 这一时期,石雕工艺成为宗教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成就。 佛教,在公元前6至前5世纪,产生于印度。它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释加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参悟“苦、集(因)、灭、道”四圣谛而成佛。 在公元1世纪中叶,贵霸文化自身所形成的融汇古印度、伊朗、希腊文化的多文化特点,使佛教艺术在这个阶段呈现出以希腊神像为范本的过渡阶段特征,称之为“犍陀罗”艺术,并主要体现在雕塑方面。后来,佛教艺术东渐,在中国的早期佛教艺术中仍可见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响。 佛教艺术的壁画、雕塑和建筑是三位一体的综合系统。

早期的壁画石窟寺以天山以南的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土拉千佛洞等为代表。而最具代表性是敦煌莫高窟。

克孜尔石窟 今新疆库车一带古称龟兹,克孜尔石窟现有洞窟236个,是新疆最大的一处石窟。窟型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在正壁塑造像(均已无存),或称为大像窟;一种是有一宽敞的主室,正壁两侧开两条向后的甬道通向后室或后甬道,以便僧徒环绕礼佛。主室正壁开龛或不开龛,塑有一尊主要佛像,满窟绘壁画,此种形式称龟兹型窟。

莫高窟地处沙漠深处,现存从南北朝到元代的492个洞窟。保存着历代塑像2400余身,壁画约四万五平方米,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莫高窟洞窟壁画、雕塑主要是北朝、唐、隋、宋、西夏、元的作品。

莫高窟壁画可以分为:佛像画(佛说法图)、民族传统神话题材、装饰图案和故事画。早期的故事画以佛传故事、因缘故事、和本生故事为主。

其中,275窟(十六国)是现存最早的洞窟之一。其《尸毗王本生图》最具特色。257窟(北魏)《鹿王本生图》、254窟(北魏)《舍身饲虎图》、428窟(北周)《须达那太子本生图》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北朝壁画常以红、白、蓝、绿等浓烈的原色为基调,给人以庄重深沉的感受。 今知我国最早的佛像是在四川乐山发现的东汉崖墓上的石刻浮雕佛像。 中国石窟造像之风,兴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与日俱增,一直到十三世纪。仍是中国石窟的黄金时代。

最有名的石窟是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界于河北、河南间的响堂山、江苏栖霞山、河南巩县石窟寺、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以及四川大足的宝顶山和北山石窟。

早期佛教雕刻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以北魏时代的云岗石窟造像为代表。西部昙曜五窟造像最为典型。

二、洛阳龙门石窟的宾阳洞造像为代表。

三、北齐石刻造像为代表。

由沙门统昙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以西武州山开窟造像,即今日的云冈石窟。云冈16-20窟,通称昙曜五窟。主像形体塑造充塞窟内空间异常高大,强调给礼拜者以无比威严的压抑的气氛,是君权、神权高度统一的象征。 继昙曜五窟之后至迁都洛阳(494年)以前,皇室勋贵在云冈开凿了一批重要洞窟,即

1、

2、

3、

4、

5、

6、7-13窟,这些洞窟均以双窟形式出现。这时期许多作品技巧高超、塑造了面貌清癯、眉目开朗、神采飘逸的形象。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3公里处伊水河畔。开凿在东西二山上,又称伊阙西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再次开凿的一处石窟。北魏时的代表洞窟有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石窟寺洞等。龙门的北魏造像已达到北朝雕刻的颠峰,呈现着浓郁的中国作风和气派。

麦积山石窟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附近,其艺术风格有异于云冈、龙门石窟,雄伟、庞大的石刻造像,呈现出秀丽、典雅的风格。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少数知名雕塑家,戴逵(约326-约396年),东晋著名画家也是最有影响的雕塑家、哲学家。尤以擅长佛教雕塑著称,他努力探索和完善铸造、雕刻的技法表现,改善国外传入的佛像式样而创造出为当时民众易于接受的佛刻形象。在为灵宝寺造丈六无量寿佛和菩萨木像时,又以十年精力制作五躯佛像,此像与顾恺之画维摩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进献的玉佛像并称瓦官寺三绝。

南朝陵莫雕刻与陶俑 在今南京郊区和句容、丹阳县境内,分布着30余座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帝王、贵族陵墓,墓前依一定制度树有神道石柱、石碑、石兽等。陵墓前石兽一般通称辟邪,形如狮子而有翼,双角者称为辟邪,独角者称为天禄。这些石兽形体硕大,气度恢宏,形象虽源于狮子,但形体极尽夸张。 佛教建筑主要有塔、寺庙、石窟三大类。

塔,也称“浮图”、“浮屠”,是寺中的主要建筑,是为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而建造的。由台基、覆钵、宝匣和相轮四部分所构成的实心建筑物。河北登封嵩山南麓嵩岳寺塔,为国内现存最早的砖塔,建于北魏(公元520年)。

石窟,原为依山开凿的佛寺。基本形制有:中心柱窟、覆斗顶方窟、穹隆顶椭圆窟、崖阁、涅磐窟以及大型佛龛、摩崖等。

寺庙,传入我国后,与我国木构建筑相融合,扩为宫殿式庙宇,包括宽阔的天井、楼阁、画廊、花园等。南方多修佛寺,北方以石窟寺为主。

哲学思想领域中崇尚玄学的清淡、放任无羁和超然物外。具有玄虚、恬静、超脱的特色,出现了反映宇宙观的新的题材。 工艺美术风格清秀、空疏。

与佛教有关的题材和形式开始流行。夹纻造像、莲花、忍冬纹样的流行,以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都成为这一时期典型的时代特色。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

隋代(公元581年-618年)短暂的过渡统一,便迎来了如日中天的唐朝。 唐代是一个文学艺术成就非常高的时代。诗、书、画、歌舞,以及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各门类艺术,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唐代的工艺美术也非常发达,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木工等,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唐代的装饰艺术,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清新活泼,富丽丰满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

一、隋代的陶瓷

白瓷烧制成功,是一项突出的成就。

二、唐代的陶瓷

1、青瓷:越窑“类玉、类冰”“巧剜明月,轻旋薄冰”、“秘色”

2、白瓷:邢窑“类银、类雪”,河北内邱。

3、彩瓷:彩釉瓷和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多种瓷器。河南鲁山、湖南长沙等地。

4、唐三彩:三彩陶器烧胎后涂以黄绿、褐、蓝、白等釉烧制而成,由于掌握了大量金属釉的特点,两次烧成,使其成为绚丽夺目、鲜艳多彩的艺术品。长安、洛阳为主要产地,多为明器。

隋代的丝织生产,北方以河北定州为中心,南方则依然是著名的蜀锦。隋代的印染工艺中,出现了夹缬等新技术。

1、唐代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由北方向南方转移。唐锦的花纹主要有联珠纹、团窠纹、对称纹(窦师纶所创的“陵阳公样”)、散花、几何纹和晕涧。唐锦为纬锦,纬线提花,清新活泼,华美流畅。

2、唐代的印染工艺主要有夹缬、蜡缬、绞缬、碱印、拓印等。

3、唐代的刺绣工艺除辫绣外,还有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手法。 隋唐时期的金属工艺,以金银器和铜镜最为发达。

唐代的金银器以银熏炉和舞马衔杯银壶为代表。装饰精美,手法多样,金碧辉煌。 唐镜因馈赠和献礼而发达,菱花型、葵花型,特色鲜明。 唐代的漆器工艺也有所创新。

金银平脱:唐代首创。螺钿:雕漆:唐代首创,现为剔红。 唐代经历着自古以来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渡阶段。

家具由矮向高发展。品种有几、案、挟轼、箱、柜、胡床、屏风、棋局等。 菩萨像在唐代彩塑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莫高窟彩塑突出的特点是善于利用泥塑与色彩、壁画相结合而达到统一的效果。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 著名的六骏石刻浮雕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使用了“起位”这一典型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

顺陵(武则天母亲的陵墓)石狮和独角兽高大独特,四足挺立。作缓步停留姿态的石狮,造型真实,单纯而有力,具有整体的完整性,充分表现出对纪念性石刻特点的掌握。

乾陵和顺陵的石刻所表现的雄伟气魄是服从政治的要求的,是重要的纪念性雕塑的杰出作品。

• 唐代的装饰风格具有近代装饰的特点,采用了大量的花草植物纹。 • 人的意识的解放,带来了开放、自信的清新和活泼。 • 装饰的生活情趣化,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

• 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多彩运用以及秀美、富丽、丰满、工整的装饰手法,丰富而清秀。

• 艺术风格概括为:博大清新、华丽丰满。

宋代的工艺美术

五代是继辉煌的大唐帝国以后的又一个各国分裂的时期。北方由于战乱频繁,使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南方,尤其是南唐和西蜀,一度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北宋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南宋虽然偏安,但城乡经济和对外贸易仍趋于上升趋势。宋代在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医学和科学技术方面拥有突出的成就。

宋代的手工业,已经普遍发展成为商品生产。最具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因此,宋代也称为“瓷的时代”

一、五代的陶瓷:以越窑的“秘色瓷”(青瓷)为代表。专为贡奉使用。

二、宋瓷:南北方众多名窑,各展异彩。

北方地区:定窑-河北曲阳,官窑,白瓷、金银扣、印、刻、划花。 汝窑:河南临汝。青瓷窑。多素器,葱绿色。

官窑:未现窑址。北方青瓷窑。粉青,紫口铁足,蟹爪纹开片。 耀州窑:陕西同官,青瓷,刻、剔、印、镂空花。

钧窑:河南禹县,青瓷系统,色釉乳浊,窑变“夕阳紫翠忽成岚”。 磁州窑:民间特色窑系。河北彭城一带。黑白花装饰。笔力豪放简练。 南方地区:景德镇窑:江西景德镇,影青为其代表。

龙泉窑:浙江龙泉一带。粉青青瓷,釉色苍翠,堆贴、浮雕装饰。 哥窑:釉面开片,鱼子纹、蟹爪纹、百圾碎、金丝铁线。 建窑:福建建瓯一带。盏为特色,兔豪、油滴、天目釉。 吉州窑:江西吉安。南方民间窑系。木叶、剪纸入釉,玳瑁斑。 宋代的丝织品以罗为特色。而以缂丝最具成就。

缂丝,通经断纬,具“雕镂之像”,朱克柔、沈子蕃、吴煦为名家。 另雕版印染和刺绣也具成就。

宋代缺乏铜原料,此时铜器锐少,仅用于铜镜。镜薄而花式较多。 金银器也甚发达。

宋代漆器主要品种有:金漆、犀皮、螺钿和雕漆。 金漆分为戗金和描金两种。戗金为宋所创。 犀皮也为宋所创之新工艺。俗称虎皮漆。 螺钿则多黑白对比,富丽典雅。

雕漆有各色剔法,剔犀、剔彩为著。嘉兴为著名产地。 玉雕以“巧色”为最高成就。 石雕以歙砚和端砚为全国第一。

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以朴质的造型取胜,有清淡之美。 严谨含蓄,是为“理”

文学和绘画对工艺美术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元代的工艺美术

1271年,蒙古族统一了中国。统一伊始,经济和文化遭到很大破坏 。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很不平衡。有的畸形繁荣,有的凋零衰落,一部分奢侈享用的工艺品,制作堪称精美。

如:织金锦、棉、毛织品,以及青花、釉里红为代表的元瓷等。

元代的陶瓷工艺总的趋势较为衰落。而随着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彩瓷大量流行。白瓷也成为瓷器中的主要品种。 景德镇开始成为全国制瓷的中心。

元代陶瓷的主要成就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青花,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青花的原料是一种钴盐类金属元素,呈色性很强,鲜明而稳定。元后期达到成熟。 釉里红与钧窑紫红釉的烧制有关。元时较为灰暗。 元代瓷器造型大而笨重。装饰多见松竹梅、和“琛宝”。 在元代的建筑中,琉璃运用较多。山西为最。

元代丝织品中,纳石失金锦最为著名。工艺精美,手法繁多。 捻金、片金、拍金、印金、描金、点金等。 毛织品中毡、罽较为普遍,与其游牧生活有关。

棉织是元代发展的一种新兴染织工艺。元代著名的棉纺织工艺家黄道婆,习海南彝族人的棉纺技术,促进了我国棉纺工艺的发展。 元代非常重视金银器,而铜器逊色。 金银器出土较多。

元代漆器的著名品种有雕漆、戗金和螺钿等。

张成、杨茂是当时的雕漆剔红高手,有“堆朱杨张”之称。 彭君宝为当时戗金高手。 螺钿也很秀美。

元代强盛而统一。“尚武” 粗旷、豪放、刚劲的艺术风格。

喇嘛教、道教盛行一时,对工艺美术也有影响。

明清时期工艺美术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强盛时代。手工艺得到巨大发展,外贸经济也得到振兴。新理学的兴起,使经史派更加注重实用和科学技术的研究。

资本主义萌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化、科学的产生,使明代工艺美术跨入一个新阶段,得到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

清代的工艺美术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清代中期以前,继承明代的传统,不论在生产技术或艺术创造方面,都有所发展。

中期以后,艺术创作走向了繁琐堆饰,格调不高,但生产技术仍取得一定的成就。 明代以后,我国的陶瓷主要以白瓷为主。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陶瓷的中心。白瓷画花成为主要的装饰方法。

明代官窑器开始以年号作款,一直延续明清两代。

清代陶瓷工艺继承明代传统,在釉色、彩绘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自雍正以后走向繁琐堆饰的作风。

明代永乐年间的景德镇窑,压手杯是著名品种,脱胎器也是佳作。 甜白釉和红釉最具特色。

宣德瓷器,以青花最有名,瓷胎为“麻仓”土,青花原料是南洋进口的“苏泥勃青”,色调深沉雅静。有“灯草口”的霁红釉也是此时精品。 明成化时期,青花加彩(填彩和斗彩)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上下斗合的“斗彩”,成化时期最为精美。小件酒杯,如鸡缸杯著名。 弘治、正德时期总体趋向衰落,但“浇黄”或“娇黄”釉特色鲜明,正德的回回花和“正德式”也各具特色。

嘉靖、万历年间,民窑官窑产量巨大,分工很细。嘉靖的葫芦瓶、 万历的蒜头瓶为当时佳器。五彩初露端倪。

明时福建德化窑的白瓷最为著名。法人称之为“中国白”。 瓷塑像也很有名。何朝宗是当时的瓷塑高手。

宜兴窑和石湾窑为明时的精陶产地。石湾窑仿钧瓷,又称“泥钧” 宜兴紫砂壶以造型取胜,“供春壶”为代表。

珐华器与佛教有关。花纹轮廓用高起的凸线,再饰以蓝、紫、绿等釉彩。 清康熙年间,以红釉为著,宝石红、郎窑红、豇豆红器口呈淡青色。古彩“硬彩”笔力健劲,单线平涂,色彩浓艳。青花则称“康青五色”渲染次数加多,更富层次感。

雍正时期陶瓷逸丽清秀,富装饰性。以粉彩(软彩)最具成就。 乾隆时期陶瓷富丽繁密,细致精巧。珐琅彩、墨彩、模仿器最具特色。 康熙刚健、雍正雅致、乾隆华缛。

康熙装饰多用人物,雍正流行花鸟,乾隆早期尚奇巧,晚期重模仿。 康熙五彩、雍正粉彩、乾隆珐琅彩成就均高。

明代的染织工艺,在织造技术和染色方面,在花色品种方面,都比元代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丝织品以江浙、四川、山西和闽广为著。妆花、本色花和织金锦各具特色。江南成为棉织品的主要产地。并有“画绣”之“顾绣”为最。 清代丝织种类更加齐全。苏州织造、南京云锦和缂丝为特色。苏绣、粤绣、蜀绣、湘绣、京绣各领**。

明代的金属工艺中,最具突出成就的是宣德炉和景泰蓝。

宣德炉是利用从南洋所得风磨铜铸造的一批小型铜器,为宫廷和寺庙作祭祀或熏衣之用。

景泰蓝的学名叫铜胎掐丝珐琅。艺术特点形、纹、色、光。

清代的景泰蓝继承明代。又出铜胎画珐琅,为景泰蓝的演进。另有铁画别有特色。 明代果园厂雕漆、嘉兴姜千里的螺钿和扬州周翥的百宝嵌、苏州蒋回回的金漆最为著名。黄大成的《髹漆录》作为漆艺专著,享有盛名。

清代的漆器工艺以北京的果园厂雕漆、扬州的螺钿和福建的脱胎器最为著名。 明式家具注意木材的质地,多采用硬制的树种,所以又统称硬木家具 充分体现木材的色泽和纹理,不加油漆 注意家具的造型,采用木构架结构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概括成:简、厚、精、雅 简,造型洗练,落落大方 厚,形象浑厚,庄穆质朴 精,做工精巧,严谨准确

雅,风格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明代玉雕、石、牙、角、竹、木、核、匏雕均很发达。 其中玉雕和竹雕最著。

清代的玉器工艺在乾隆时期达到极盛。石雕出现端砚、歙砚、青田石雕、寿山石雕、菊花石雕等名品;彩塑以“泥人张和惠山泥人为代表。

吉祥图案是明清以来最为流行的一类图案。“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分类有:表现幸福者、美好者、喜庆者、丰足者、平安者、长寿者、多子者、学而优者、升官者、发财者。

表现手法:象征、寓意、谐音、比拟、表号、文字。

明代是中国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时期。 达到了精练的程度,具有端庄、敦厚的艺术风格。可以用“健”、“约”来形容。装饰性很强,样式化、程式化、图案化。绘画已经较普遍地用于装饰。明显形成了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两大体系。

中国工艺美术史元范文第2篇

1、原料不同,汽孔少,使装饰花纹清晰 4增加光泽度。不易锈蚀,陶器用粘土;瓷器用瓷土。

2、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具有化学的稳定性。制作

1、陶范法(泥模法)1)炼器较低,约800度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度左右。矿:得到粗铜2)制范:造型、翻范、合范3)熔铸:

3、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包括:调剂、精炼、浇铸4)装饰

2、失蜡法:是我国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商代已出现原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一种制造铜器的先进方法,也是始瓷器。瓷器成熟于东汉晚期。后经魏、晋、南北朝镂空装饰的一种最佳方法,它以蜡刻成器形和装饰,400多年的发展,形成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一个发展期,内外敷泥待干燥后,注入铜液,蜡液流出,原来有蜡这时期以青瓷独盛为主要特征,且历久不衰。(六朝时的地方被铜液填满,就形成了铸造物。这种铸铜方法期,我国工艺美术,已进入了瓷器时代。)唐代是中国制得的铜器表面光滑,花纹清晰,精度高。发展:商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当时除南方越窑青瓷与北代主要采用饕餮纹,还有夔纹、鸟纹、象纹、鱼纹、方邢窑白瓷相互媲美,形成所谓“南青北白”的格局蝉纹、蚕纹等。一般运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表现方外,其黑釉、花釉、绞胎以及釉下彩绘也尽显风采。法,即以饕餮纹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主次效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时期,各地新兴窑果。图案组织多用单独纹样,并用对称式,显出威严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工整的艺术气氛。此种格式,也与合模的制作技法相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适应。商代青铜器多用作祭祀或酒具。周代饕餮纹已元朝的陶瓷,总的趋势是较为衰落的。最有成就的是居于次要地位,多用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等,组青花和釉里红的创烧。当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后,不仅成二方连续形式,地纹减少或无地纹。具有质朴和韵迅速发展为明清瓷器生产的主流,同时也是营销海外律的美。周代的青铜器多用作礼器,或作为纪念性用的主要品种。红釉、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的烧制成功,品,故多出现长篇铭文,以歌颂周王美德或记对贵族也是中国制瓷工艺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明清时期景功绩赏赐,或交换、婚嫁、诉讼,以及记事祭祖一类。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中国瓷器在这个时期进入春秋战国,除以蟠螭纹为主要纹饰外,还出现了表现了一个黄金时代,其主要特征是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彩社会生活的新题材,如宴饮、舞乐、渔猎、攻战等。瓷世界,各种高温及低温颜色釉瓷的烧制技术,也达图案组织多用四方连续。青铜器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到相当完备的程度。 特性,而向日常生活用器方面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唐三彩:准确的名字是多彩低温釉陶,是一种低温铅用为主的用品。釉的彩釉陶器。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铜灯:汉代,灯的应用已很普遍,是铜灯制作的鼎盛在器皿上构成花纹、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时期。(样式繁多、功能和美观相结合)形式可分

1、色釉装饰,所以称为唐三彩。此外也有涂蓝釉的,出盘灯有灯盘,一般和高足豆相似,但也有许多象生的土数量甚少,故较珍贵。因此,虽然称之为三彩,实盘灯,灯体常做成动物如牛、羊、朱雀、雁足以及人际上那个并不限于三种色釉。制作工序:是用经过精物等形状。(朱雀灯、雁足灯、羊形灯)

2、虹管灯炼的白粘土制胎,两次烧成的。它首先用千度左右的..............灯体有虹管,灯座盛水,燃灯时可将油烟通过虹管吸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再用900℃左右焙烧。制作工艺:.....入灯座水中,以防止空气污染。(长信宫灯、牛灯)

3、A、制胎:根据器物的不同品种,唐三彩采用轮制、模......筒灯灯为圆筒形,有盖,中有圆孔装置铜管,下有三制和雕塑等制作方法。B、挂釉:采用了涂蜡的方法,足座,

4、行灯用以行走时拿着的,灯盘附有长长的柄,先用蜡画出花纹,再挂釉彩,烧制时有蜡处釉汁扩散,以便手持,下有三足,也可以放置。

5、吊灯灯体有链形成白色斑纹。各种低温色釉在烧制时自然流淌、互.........条可以悬挂。汉代铜灯的燃料是用膏脂,也有用蜡作相浸润,形成斑驳淋漓、斑斓晕染的效果。造型的种...........

燃料的,而筒灯则用液体的油料。EG:羊形灯(西汉)类:器皿、动物、人物等。用途:多作为明器,也有河北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汉代“长信宫”鎏生活用具,也是远销海外的珍贵商品。 金铜灯、汉代青铜龙首柄行灯、人形吊灯 陶瓷工艺宋代的,是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铜炉:在汉代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品种。用途分:熏炉、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也可以说,宋代是温手炉、温酒炉。熏炉:烧香料用。炉体呈豆形,上“瓷的时代”,人们简称它为宋瓷。宋代的瓷窑遍布..

有盖,盖高而尖,雕镂呈山形,象征海上的仙山“博全国各地,创造了各种独具特色的陶瓷品种。不论在山”,因此又称 博山炉。EG:错金博山炉 陶瓷产量或艺术质量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釉...

铜镜发展1早期(包括西汉时期)此时多用平雕手法,色增多,除了传统的青瓷、白瓷和黑瓷外,还创造了镜面较平,镜边简略,或用连弧纹作装饰。种类:螭彩瓷、花釉瓷。装饰方法也是丰富多彩,有刻花、印.形镜、草叶镜、星云镜、日光镜、昭明镜等。2中期花、堆贴、绘花,以及运用树叶、剪纸贴饰等。著名..................(包括西汉末至王莽时期)这时期主要流行规矩镜(也的宋代十大名窑分别是北方的定窑、汝窑、耀州窑、.....称TLV镜或博局镜),且是在汉代流行时间最长的一钧窑、磁州窑、官窑,以及南方的景德镇窑、龙泉窑、..........

种。规矩镜:因镜纹有规则的TLV形装饰格式而得名,建窑、吉州窑。 且常用四神纹作装饰,在镜边缘上有锯齿纹装饰3后!从陶瓷的釉色来看,也是丰富多彩。有定窑、景德镇期(东汉时期)此时期镜面微凸,圆纽很大,并多用的白瓷;有汝窑、耀州窑、龙泉窑的青瓷;有建窑、柿蒂纹纽座,流行、吉祥语字铭。如“长宜子孙”、吉州窑的黑瓷;有钧窑的彩瓷等。 “君宜高官”、“位至三公”等。主要有: 双夔纹镜、云雷纹镜、蝙蝠纹镜、画像镜、方铭镜(神

1、定窑在今河北曲阳,古属定州。定瓷胎质坚细,釉........................兽镜)、阶段式镜(建安式镜)等。透光镜发明于西汉呈乳白色。采取覆烧的方法,因此器口无釉而涩边,.................

时期。当光线照在镜面上时,镜面相对的墙上,会反常用金银或铜镶口,称为金银铜扣。早期多为素地,映出镜背的花纹影像。(其透光现象是镜面存在许多微后用刻划花或印花的方法装饰。定窑孩儿枕 小的凸凹不平的曲率差异所致,图文处镜面微凹,非

2、汝窑在河南临汝县。烧制青瓷,釉呈葱绿色或天青图文处镜面微凸。凹处光线会聚,凸处光线发散,在色。/汝窑瓷器存世量极少,极其珍贵。

3、耀州窑在映像中出现与背面图文相应的亮部和暗部,从而在墙陕西同官黄堡镇,因同官属耀州,故名。有“十里窑上形成镜背面的图文)透光镜 场”之称。瓷色青中闪黄称为姜黄色,或橄榄绿。多景泰蓝正是学名为“铜胎掐丝珐琅”。明代著名的金用刻划花和印花,装饰纹样以“把莲”和“婴戏”图属工艺,这种工艺在明代出现繁荣,尤其是在景泰年案最有特色。

4、钧窑在河南禹县神后镇,此地金代称间制作最精良,而釉料多用蓝色,故命名为“景泰钧州,因此为名。钧窑创造了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蓝”。制作过程:

1、制胎。用红铜板制作各种器形,剂,产生红釉色彩。釉中还含有磷的成分,而使釉呈圆器采用冲压,琢器或动物等则先制成模具然后成形。浑浊的乳光。

5、磁州窑窑址主要在晋冀鲁豫辖区内,

2、掐丝。是把铜丝压成扁丝,根据装饰花纹,用白芨就是山西、河北、山东、河南这四省之间。装饰方法:制成糊浆,将铜丝粘在铜胎上。

3、烧焊。在胎上喷水白釉画黑花、黑釉剔白花、珍珠地、绿釉等。属北方润湿,普遍撒一层焊药,进行烧焊,使铜丝和铜胎牢民窑。

6、官窑就广义而言,是有别民窑而专为官办结。焊接后入稀硫酸液中浸泡,洗净胎上杂质。

4、点的瓷窑,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 宋代的官窑瓷器具有蓝。根据装饰花纹的色彩需要,用小铁铲或玻璃管将碎裂纹开片的特色。官窑器物的釉色以粉青为上,色各色釉料釉料填在花纹轮廓里,先点地后点花。

5、烧调淡雅含蓄,颇有玉的效果。官窑青瓷和哥窑器物除蓝。点蓝完后进行烧制,点一次烧一次,精品约点蓝了获得开片这种特殊趣味外,两者还都具有“紫口铁和烧蓝反复三次以上。

6、磨光。用粗砂石、细砂石、足”的特点。官窑和哥窑瓷器由于胎腹中铁分的含量黄石及木炭等逐次打磨,使蓝料和铜丝平整。

7、镀金。过多,故瓷胎大都是稍带褐色或紫色。紫口铁足就是为增加光泽并避免生锈,最后加以镀金,使成为金碧利用釉的流动,口边只挂有极稀薄的一层釉,薄釉在辉煌的产品。装饰与加工技法:1)模印2)线刻3)口部透出略带紫色的胎骨,足部也因无釉而呈现铁色,镶嵌4)金银错5)鎏金6)焊接/鎏金:是将金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官窑和哥窑瓷器的“紫口铁足”,箔剪成碎片,放入坩埚内加热,然后以一比七的比例并成为历来鉴定官窑和哥窑器物的重要依据。

7、景德加入水银,即熔化成为液体。这种金与水银的混合物镇窑(饶州窑)古属饶州,宋真宗景德年间建镇,称称为金泥。将金泥蘸以盐、矾等物涂在铜器上,经炭景德镇。宋代景德镇创新的瓷器叫青白瓷,介于青瓷火温烤,或摩擦加工,使水银蒸发,金则固着于铜器和白瓷之间,颜色偏蓝。俗称“影青” 。影青中有大上。这种方法称为鎏金,或称火镀金。 窃曲纹、环带量粉盒,此外还有碗、盘、注子、瓶等。

8、龙泉窑在纹(波曲纹):重环纹、司母戊大方鼎 今浙江龙泉,是继越窑衰落之后,南移以龙泉为中心 的青瓷产地。《饮流斋说瓷》有关于龙泉窑的记载,是陶范法:始于商代的青铜器制作方法。需要经过制范、说宋代有章氏兄弟二人烧窑,章生一所烧造的有开片,熔铸、装饰等过程。制范是用泥土塑出一个模子,有称为哥窑。章生二烧制的没有开片,称为弟窑,也称装饰花纹的,还要在模片上雕刻花纹,这是外范;外章窑、龙泉窑。

9、建窑(建阳窑)南方重要的黑瓷瓷范视器物的造型有多有少;外范的中心,需要制一个窑,在福建建阳水吉镇。主要生产黑色茶盏。这与宋内范。外范和内范之间有一定空间,就是所制铜器的代盛行“斗茶”有关。建盏的釉中所含铁的成分因烧厚度,铜液便是浇注在这外范和内范之间的。这种用制火度不同,而在黑色中形成各种美丽的褐色斑纹。泥作范的方法称为陶范法。有的细丝如毛,称为“兔毫”;有的成羽状斑点,称瓷器:是用瓷土或高岭土做胎,制作成器形再经过干为“鹧鸪斑”;有的如银星密布,称为“油滴”。

10、燥处理后,在瓷器表面施一层高温釉,最后在1200℃吉州窑在江西吉安永和镇。是宋代南方最大的民窑。左右的高温中烧成的器物。 釉:涂在瓷器或陶器的外以木叶和剪纸作为装饰别具一格。夹纻造像是用漆、面,可用作堵塞器物表面上的气孔,并增添陶瓷器表泥、麻布所制成脱胎之像。又名干漆像,造像时先用泥塑成形,再以麻布贴于泥模上,然后层层慢慢涂漆,城龙山镇,因而黑陶文化也称龙山文化。2.黑陶工艺

至所须厚度时,待漆干燥凝固后,再除去其中的泥土,特点:“黑、薄、光、纽”黑:指它乌黑如漆的色彩。最后在表面上贴饰装銮,即成夹纻像。犀皮又称“虎薄:指器壁很薄。(一只20厘米的高足杯,重量不足皮漆”或“波罗漆”,作法是先用石黄加入生漆调成40克,器壁厚度只有0.1或0.2厘米。所见最薄的只粘稠的漆,然后涂抹到器胎上,作成一个高低不平的有0.05~0.1cm,最厚的也不过0.3厘米)所以这种黑表面,再用右手拇指轻轻将漆推出一个个突起的小尖。陶又有“蛋壳陶”之称。光:指它具有光泽的器表。纽:待干后,再用各种对比鲜明的色漆分层涂漆,形成多是指在造型上具有鼻、耳、盖纽以及流、足、把手等层多色的漆层,最后用磨炭打磨。由于漆层的高度不适于使用的各种饰件和功能体。3.黑陶工艺:轮制和同,因而打磨后犀皮漆的外貌呈现出“表面是光滑的,封窑技术:轮制:用轮车制做陶瓷器的方法。轮车为一花纹由不同颜色的漆层构成,或像行云流水,或像松木制圆盘,盘下有立轴,轴上下有枢纽,便于圆盘旋树干上的皱纹。乍看很匀称,细看又富于变化,漫无转,操纵时拨动圆盘使之转动,利用轮车的旋转力,定律。图案天然流动,色泽灿烂,非常美观 。” 用手将泥捏成所需的器型。封窑技术:是黑陶工艺的雕漆髹漆工艺之一,亦称刻漆。其工艺技法是在胎体又一重要的发展。封窑技术是在烧制过程中,将窑口上层层髹漆,少则几十层,多则百层以上,然后在漆密封而使陶土的铁元素被充分还原,这使陶器的硬度上雕刻花纹。其胎以木制居多,漆色有红、黄、绿、提高,更为坚实耐用。而且让弥漫在窑中的浓烟通过酱等。以纯朱漆所雕者叫作剔红,而用“五色漆胎”科学的熏烟渗碳原理,将烟中的碳粒渗入坯体而获得所雕者称为剔彩,还有剔黄、剔绿、剔黑等名称,都了灰色或黑色的色彩效果。4.黑陶工艺造型:常见的是根据漆层的颜色而定。此外还有用红黑色漆相间涂有鬶 (gui)、斝 (jia)、鬲(li)、鼎、杯、豆等。

3、漆,再雕花纹,花纹的斜面形成红黑相间的线纹,这酒器:有爵、斝 (jia)、角、觚(gu)、觯(zhi)、壶、卣种工艺称为剔犀。 (you)、罍 (lei)、觥(gong)、盉(he)、彝等(1)五爵: 爵:是饮酒和温酒器。它圆腹,口部前有流,后有尾,工艺美术的概念: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口缘有两柱,左侧有一鋬(pan),三足。斝 (jia):面的美术加工,也即对人们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温酒器。其形状类似爵,有柱而无流无尾。角:是饮美化装饰欣赏品(陈设工艺美术) 生活日用品:含有酒和温酒器。其形状类似爵,但无柱。觚(gu):饮酒审美意匠的生。分类:

1、途分: 生活日用品(实用工器。器形细长,底宽,细腰,成喇叭花状,造型优美。艺美术)和产、生活用品。 装饰欣赏品:专供观赏的觯(zhi):饮酒器。圆腹,敞口,圈足,像一种小瓶。1工艺品,集中展示了工艺品的材质、做工技巧和造型烹饪器:鼎、鬲、甗 (yan)

2、食器:簋、豆、簠(fu)、装饰等这类工艺品

2、制作: 手工制品、机器产品和盨(xu) (周代新出现的品种)窃曲纹:是前人依据《吕氏电脑产品

3、历史形态:春秋》“ 周鼎有窃曲纹,状甚长,上下皆曲”的说法定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美术:具有名的,其特点是呈横置的S形,两端作相反的弯曲,悠久历史、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反映中其中间有目纹,留下了从夔龙纹、鸟纹演化而来的痕国古典文化精神的工艺品。现代工艺美术:在现代工迹。//秦代/窃曲纹:是前人依据《吕氏春秋》“周鼎有业文明基础上产生的反映现代精神和生产窃曲纹,状甚长,上下皆曲”的说法定名的,其特点是需要的工艺品。

4、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社会层次分: 呈横置的S形,两端作相反的弯曲,其中间有目纹,民间工艺美术、宫廷工艺美术和文人工艺美术三类。 留下了从夔龙纹、鸟纹演化而来的痕迹。

三、陶器/秦

5、材料和制作工艺分:①染织工艺②陶瓷工艺代制陶工艺具有很高艺术水平。

1、秦代砖瓦久负盛名,③金属工艺④漆器工艺⑤木工艺⑥玻璃工艺质地坚硬,有“铅砖”之称。秦瓦多装饰卷云纹

2、秦代⑦塑料工艺⑧编扎工艺⑨画绘工艺⑩剪刻工艺的陶塑十分发达,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举世闻名的⑾雕塑工艺.石器时代遗址:旧石器时代遗址:

1、早期:始皇陵兵马俑所现的大量陶俑陶马,充分反映了秦代以陕西“蓝田人”和距今约五十万年的“北京人”为陶塑工艺的卓越。

四、秦代的工艺美术,是以重实用,代表

2、中期:以距今三十万年的山西襄汾 “丁村人”富有敦厚质朴的艺术特色。器用造型洗练,一般只有为代表。

3、晚期:以距今二十万年的内蒙古“河套人”几道弦纹为饰,反映出一种质朴美。

和距今约一万七千多年的北京 “山顶洞人”为代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一般是指汉代带有图像或纹样新石器时代遗址:现在发现得已有千处以上,几乎遍的石和砖。虽然两者均以雕刻或模印图像的形式出现,及全国。

二、旧石器时代的石器:用打制的方法制成。但由于大部分作品皆由平面构成,立体感不足,且在

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进行磨制的造型、构图以及线条运用上均近似绘画,人们往往以石器。按用途分类: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名绘画视之。画像石是一种特定的石质材料,主要用于称:石斧、石锛、石凿、石铲、石锄、石刀、石镰、构筑地下墓室和地上祠堂、石阙以及制作棺椁葬具。石矛、石球、石磨盘等。/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多已采它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画像砖则最早出现在战用泥条盘筑法制陶.露天平地堆烧:将陶坯置于铺在地国,秦代有了一定发展,早期主要用于装饰宫殿,西上的木柴上,并在陶坯四周架起木柴和稻草堆成锥状,汉中期以后则作为一种特殊的墓室建筑材料,一般用然后点火烧烤。/云南西双版纳所看到的烧陶方法:平于构筑墓门或嵌砌墓室,分空心砖和实心砖两种。 其地露天堆烧泥质薄壳封烧:在地上铺一层木柴作窑床,鼎盛期也在东汉。画像砖制作工艺大致有三种:

一、将烘干的陶坯放在其上,四周和顶部围上柴草,外面雕刻法,即用锐利的工具在泥坯上直接刻划出图像或再用稠泥浆抹上一层,形成泥质薄壳窑。点火后,顶装饰纹样。

二、压印法,即用阴模或阳模在泥坯上压上戳几个洞作出烟口,最后烧成。仰韶文化时期的横印出各种图像或纹样,有一砖一模的,也有一砖多模穴窑///

三、陶器种类:1早期的红陶、灰陶、黑陶及彩的,前者多见于实心小砖,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大型空陶,在制作原料上没有太大的差异。红陶一般在空气心砖上。大型空心砖上连续或组合之图像、花纹,往充足的无窑或有窑中烧制,陶坯在空气中燃烧后,陶往是用相同或不同印模反覆、交替压印而成的。

三、土中的铁离子便会呈氧化态而显红色或红褐色。2灰脱模法,此方法主要用于实心画像砖的制作,即把泥陶是在窑顶封闭的窑内烧制而成,陶坯在氧气不足的直接放入阴刻或阳刻的模子中用力拍打夯实,然后翻情况下燃烧,陶土内的铁离子便会呈还原态而显灰色。倒脱模,就形成了带有凸起或凹陷画像的泥坯。用上3黑陶是在封闭的窑内,加上大量黑烟而制成的,因述三种方法制作的画像砖,其画像形式主要表现为阴为黑烟中游离的碳会渗入陶胎,使陶器变成黑色。新线刻、阳线刻、凸起平面雕、浅浮雕。石器时代的陶器品种:

(一)彩陶(时间,艺术风格特

点的不同5种类型)1半坡型(距今约7000~6000年)宋代染织工艺

1、宋锦

2、缂丝:宋代著名缂丝能手:造型:圆底盆、卷唇盆最为常见,此外还有小口尖底朱克柔、沈子蕃、吴煦。

3、刺绣:缂丝以彩色纬丝显瓶、菱形壶。装饰花纹:以宽带纹为主,有三角纹、现花纹图案的一种丝织品。在平纹木机上先装好经线,折线纹、斜线纹等几何图案。其中最具代表的是鱼纹、经线下衬有彩色设计画稿,各色纬线用小梭依花样分人面纹。表现手法:由写实到抽象,一般用直线,组块分段缂织,每种色彩的纬线均与花样中各种色彩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用曲线。2庙底沟型(距今约的经线交织,并不横贯到底,因此又叫“通经断纬”、6000~5000年)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装“通经回纬”。以彩色纬丝显现花纹图案的一种丝织饰花纹:以回旋钩连纹最有特色,其他还有鸟纹、变品。在平纹木机上先装好经线,经线下衬有彩色设计体鸟纹、花瓣纹.表现手法:直线与曲线结合,构成曲画稿,各色纬线用小梭依花样分块分段缂织,每种色边三角形。纹饰的黑白双关是其特色。3马家窑型(距彩的纬线均与花样中各种色彩处的经线交织,并不横今约5000年)造型:壶、罐、瓮、盆、钵、豆、碗等。贯到底,因此又叫“通经断纬”、“通经回纬”。其组织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有特色。艺术特色:满、内彩、结构是以本色经细、彩色纬粗、显露彩色纬线而隐藏点和螺旋纹。同时期作品:舞蹈纹彩陶盆双关法:是经纬,以纬线克经线,彩色纬线充分覆盖织物表面,彩陶工艺的一种卓越的装饰手法。双关可分为形体双因此又叫“克丝”,织物完成后的花纹与素底之间、色关和色彩双关两种。形体双关是指一种装饰组织正看与色之间有一些密布的小孔,“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是一个形,倒看也是一个形;色彩双关是指黑白两色故又叫缂丝”。朱克柔沈子蕃吴煦元代青花瓷器装饰都可构成纹样,黑色是一种花纹,白色也是一种花纹。有两种形式:一种以白色为地,蓝色为花,用青花原从黑色花纹看,是以白色为地色;从白色花纹看,是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进行绘制。另一种是青花为地,以黑色为地色。4半山型(距今约4500年)造型:主要以湛蓝青翠的地色衬托出白色的花纹。青花麟凤纹盘是直颈广肩鼓腹的彩陶罐.装饰纹样:漩涡纹和葫芦纹凤毛麟角,世之珍品 两大类,还有锯齿纹。表现手法:花纹除运用黑色外,还运用红色,产生对比变化。以曲线为主,并流行运用锯齿纹,采用开光法、多效装饰法和双关法。5马厂型(距今约4000年)造型:小口双耳罐是其典型,还有提梁壶、带流罐等。增加了盖、流、提梁、和纽,提高了器物实用功能。装饰花纹:四大圆圈纹、人形纹(蛙纹)、回纹、网格纹等。橙黄陶,黑红复彩,纹饰带齿边,线条红、黑相绕,形成大型旋涡。图案波动,彩饰浓重,这是半山类型典型器形和彩绘特征。开光法:是我国装饰艺术上常见的一种传统手法。即用一定的轮廓外形,划分出装饰面,使它成为主要部位。这种艺术手法的特点是能突出主题,增加层次。商

中国工艺美术史元范文第3篇

(一)

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

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 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 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

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

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

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应用角度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装饰题材,逐步摆脱宗教神秘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并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手法采用模印、刻划和镶嵌;制作工艺的分铸、焊接、镶嵌(金银错)、腊模(失腊法)、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美。

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宴乐水陆攻战铜壶”为其代表。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

(二) 陶瓷工艺

商代的陶瓷工艺分灰陶、白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等多种。

灰陶占全部陶器出土的90%以上,轮制和模制较多,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 白陶为商代陶器工艺珍品,高岭土制成,商代以后,不再出现这种产品。 釉陶和原始瓷器为瓷器的萌芽,数量较少,品质也有缺陷。 这一时期的陶瓷工艺,在装饰手法上为青铜工艺所主导 周代原始瓷器的出土已经很广泛,有的造型颇具情趣。 陶器以红色粗泥陶为主。

春秋战国的陶瓷工艺,比西周时期更为发展。 浙江绍兴地区发现了许多战国时期的窑址。

这一时期的典型品种有暗纹陶、彩绘陶、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器。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彩塑和瓦当也卓有特色。

雕刻工艺

《诗经》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具体反映了雕刻工艺的制作过程。 商代的雕刻工艺有石雕、玉雕和牙骨雕等。

周代的玉器,因为与伦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关系,得到社会的特别重视。礼仪大典,祭祀朝聘,以玉为必需;自天子至士庶,以佩玉为尚,并延源几千年。 玉器之大小和规格,均有严格规定和不同用途。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工艺还有玉器、木雕和琉璃等。

琉璃即原始玻璃。我国的玻璃为铅钡玻璃,西方为钠钙玻璃。 战国时期琉璃的产地为长沙地区。

染织工艺

西周时期的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染丝等工艺,已有专业分工。 当时临淄的罗、纨、绮、缟、陈留的彩锦,都是名品。 染色工艺也有一定的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纺纱织造较为普遍,染织刺绣工艺也得到发展,在今天的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湖南一带,尤以齐鲁地区最为著名“齐纨鲁缟”全国知名。 而以湖南长沙和湖北江陵地区的出土最为丰富。

漆器的色彩也要符合礼制的规定。“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春秋》 用蚌泡作为镶嵌,是周代漆器工艺的一种流行装饰手法。为镙钿装饰的前身。

1、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宗教由多神教转为一神教。宗教色彩浓郁。

2、崇尚武力。造型多为方正庄重的直线,装饰采用对称规整的格式。神秘、庄重而威严。

3、其青铜器的组合为酒器的组合。造型来自实用要求。型制多样而丰富。

4、商代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周代尚德,强调礼治,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在工艺美术中反映明确。 春秋战国

一、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齐国的刺绣、楚国的漆器、吴越的刀剑等。

二、思想学术领域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带动了工艺美术领域的巧思、清新和活泼的特色。

三、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装饰,来自于创新,也来自于制作技术的发展,同时与当时的文学格式“回荡法”有“异曲同工”的呼应。

四、诸子百家关于用与美、文与质的论述,如孔子“文质兼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以及墨子“先质而后文”,韩非子的“以文害用”,孟子的“与民同乐”,荀子的“万物之美可以养乐”等,均对工艺美术的发展影响很大,及至今日。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

(三)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中国,至汉代呈现出 大一统的强大国势,也是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得到全面发展的盛世。

美术和工艺美术都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奠定了中国民族风格的基点。 秦代的工艺美术品种主要有:青铜器、漆器和陶器。

秦代的青铜器部分为秦并六国,陆续从别的国家运来的具有其他国家特色的器皿,还有部分为秦自己地方特色的器皿。蒜头瓶和鍪是其特色品种。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是秦代漆器工艺的代表。

而秦代最有特色的是陶塑作品。举世闻名的始皇陵兵马俑,

一、

二、三号俑坑出土了武士俑7000多件,战车百余辆,战马百余匹。另有著名的“秦砖汉瓦”。 秦代风格淳朴,崇尚务实精神,语意平直,不重文采。

汉代的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向发展。以素器最为流行。其中,灯、炉、奁、壶、洗、镜等的产量最大,也最具特色。 另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则流行铜鼓。

汉代还出现了优秀的铜雕工艺品“马踏飞燕”、“铜屋”等。 汉代的金银器,主要是制作各种装饰用品。

最为著名的是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 汉代的陶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陶瓷品种有灰陶、釉陶、彩绘陶、原始瓷器、以及砖瓦、陶塑等。 装饰手法丰富多彩,有印纹、划纹、堆贴、彩绘、雕镂等多种。 这时期的釉陶、彩绘陶、砖瓦、陶塑等均有出色的成就。

汉代的丝织主要产于齐、蜀。品种有锦、绫、绮、罗、纱、绢、缣、缟、纨及织成等。

汉代的锦为“经锦”,经丝彩色显花,同一图案,同一色彩,形成直行排列。 汉代丝织的装饰划纹有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和几何纹,以及文字装饰。 汉代的印染工艺有涂染、浸染、套染、媒染等。

汉代的刺绣主要为辫绣,著名的有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 汉代的漆器工艺是鼎盛时期。以四川为主要产地。

汉代的漆器有木胎、竹胎、夹纻等,主要为木胎,旋制、剜制和卷制。造型多种多样,有取代铜器之势。

装饰花纹主要有云气纹、动物纹、人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 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另有针刻、铜扣和贴金。 汉代的石雕非常发达。分圆雕和平雕两大类。 圆雕以陕西霍去病墓为代表。

平雕以著名的汉画像石为代表。以山东的孝堂山、武氏祠、沂南、江苏徐州、河南南阳等地为代表。

平面阴刻和阳刻的手法,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题材。 玉器亦有较大发展。 汉代的其他工艺还有琉璃、木器、编织等,也各有特色。因多见于文献资料,遗存尚少。

1、是工艺美术的空前繁荣期,成就较高。

2、厚葬风盛行,羽化升仙、祥瑞迷信等为题材。

3、在工艺美术工艺美术上,取得实用与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

4、其装饰风格:质、动、紧、味。

5、其图案装饰方法:

变形的处理--剪影法 构图的处理--分割法 装饰的处理--填充法 材料的处理--减地法

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汉代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混战的时代,社会经济、文化遭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我们把这一时期简称为“六朝”

战乱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各地人民的交流,使得不少手工业者能够较自由地进行生产和技术改造。

在各工艺美术品种中,具有突出成就的是瓷器,雕刻、金工、漆器也有一定的发展。

佛教的勃兴使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色。

六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已进入瓷器时代。

自六朝以后,陶瓷制品成为人们生活器皿中一个主要的品种。

陶和瓷的主要区别,一是原料不同,陶器用陶土,瓷器用瓷土。二是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约800°c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 °c左右。三是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 最早的瓷器为青瓷。以浙江地区为中心。越窑最具代表性。 鸡头壶、莲花尊、魂瓶等为代表器型。 莲花纹和忍冬纹为代表装饰纹样。 另外,河南邓县的画像砖也享有盛名。

三国两晋时期,四川生产的蜀锦最著名。至南朝时,江南地区的染织工艺已经普遍发展起来。

六朝时期的丝织纹样,改变了汉代云气纹高低起伏的不规则变化的格式,构成了有规则的波状骨架,而更加样式化,形成几何分割线。 铜器中日用器皿的生产开始衰落,而用于佛教铸造铜像。 六朝时期的金银器出土较多,工艺水平也有所提高。

六朝时期的漆器工艺,较为突出的有夹纻造像、斑漆和绿沉漆几种。 这一时期,石雕工艺成为宗教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成就。 佛教,在公元前6至前5世纪,产生于印度。它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释加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参悟“苦、集(因)、灭、道”四圣谛而成佛。 在公元1世纪中叶,贵霸文化自身所形成的融汇古印度、伊朗、希腊文化的多文化特点,使佛教艺术在这个阶段呈现出以希腊神像为范本的过渡阶段特征,称之为“犍陀罗”艺术,并主要体现在雕塑方面。后来,佛教艺术东渐,在中国的早期佛教艺术中仍可见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响。 佛教艺术的壁画、雕塑和建筑是三位一体的综合系统。

早期的壁画石窟寺以天山以南的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土拉千佛洞等为代表。而最具代表性是敦煌莫高窟。

克孜尔石窟 今新疆库车一带古称龟兹,克孜尔石窟现有洞窟236个,是新疆最大的一处石窟。窟型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在正壁塑造像(均已无存),或称为大像窟;一种是有一宽敞的主室,正壁两侧开两条向后的甬道通向后室或后甬道,以便僧徒环绕礼佛。主室正壁开龛或不开龛,塑有一尊主要佛像,满窟绘壁画,此种形式称龟兹型窟。

莫高窟地处沙漠深处,现存从南北朝到元代的492个洞窟。保存着历代塑像2400余身,壁画约四万五平方米,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莫高窟洞窟壁画、雕塑主要是北朝、唐、隋、宋、西夏、元的作品。

莫高窟壁画可以分为:佛像画(佛说法图)、民族传统神话题材、装饰图案和故事画。早期的故事画以佛传故事、因缘故事、和本生故事为主。

其中,275窟(十六国)是现存最早的洞窟之一。其《尸毗王本生图》最具特色。257窟(北魏)《鹿王本生图》、254窟(北魏)《舍身饲虎图》、428窟(北周)《须达那太子本生图》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北朝壁画常以红、白、蓝、绿等浓烈的原色为基调,给人以庄重深沉的感受。 今知我国最早的佛像是在四川乐山发现的东汉崖墓上的石刻浮雕佛像。 中国石窟造像之风,兴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与日俱增,一直到十三世纪。仍是中国石窟的黄金时代。

最有名的石窟是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界于河北、河南间的响堂山、江苏栖霞山、河南巩县石窟寺、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以及四川大足的宝顶山和北山石窟。

早期佛教雕刻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以北魏时代的云岗石窟造像为代表。西部昙曜五窟造像最为典型。

二、洛阳龙门石窟的宾阳洞造像为代表。

三、北齐石刻造像为代表。

由沙门统昙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以西武州山开窟造像,即今日的云冈石窟。云冈16-20窟,通称昙曜五窟。主像形体塑造充塞窟内空间异常高大,强调给礼拜者以无比威严的压抑的气氛,是君权、神权高度统一的象征。 继昙曜五窟之后至迁都洛阳(494年)以前,皇室勋贵在云冈开凿了一批重要洞窟,即

1、

2、

3、

4、

5、

6、7-13窟,这些洞窟均以双窟形式出现。这时期许多作品技巧高超、塑造了面貌清癯、眉目开朗、神采飘逸的形象。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3公里处伊水河畔。开凿在东西二山上,又称伊阙西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再次开凿的一处石窟。北魏时的代表洞窟有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石窟寺洞等。龙门的北魏造像已达到北朝雕刻的颠峰,呈现着浓郁的中国作风和气派。

麦积山石窟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附近,其艺术风格有异于云冈、龙门石窟,雄伟、庞大的石刻造像,呈现出秀丽、典雅的风格。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少数知名雕塑家,戴逵(约326-约396年),东晋著名画家也是最有影响的雕塑家、哲学家。尤以擅长佛教雕塑著称,他努力探索和完善铸造、雕刻的技法表现,改善国外传入的佛像式样而创造出为当时民众易于接受的佛刻形象。在为灵宝寺造丈六无量寿佛和菩萨木像时,又以十年精力制作五躯佛像,此像与顾恺之画维摩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进献的玉佛像并称瓦官寺三绝。

南朝陵莫雕刻与陶俑 在今南京郊区和句容、丹阳县境内,分布着30余座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帝王、贵族陵墓,墓前依一定制度树有神道石柱、石碑、石兽等。陵墓前石兽一般通称辟邪,形如狮子而有翼,双角者称为辟邪,独角者称为天禄。这些石兽形体硕大,气度恢宏,形象虽源于狮子,但形体极尽夸张。 佛教建筑主要有塔、寺庙、石窟三大类。

塔,也称“浮图”、“浮屠”,是寺中的主要建筑,是为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而建造的。由台基、覆钵、宝匣和相轮四部分所构成的实心建筑物。河北登封嵩山南麓嵩岳寺塔,为国内现存最早的砖塔,建于北魏(公元520年)。

石窟,原为依山开凿的佛寺。基本形制有:中心柱窟、覆斗顶方窟、穹隆顶椭圆窟、崖阁、涅磐窟以及大型佛龛、摩崖等。

寺庙,传入我国后,与我国木构建筑相融合,扩为宫殿式庙宇,包括宽阔的天井、楼阁、画廊、花园等。南方多修佛寺,北方以石窟寺为主。

哲学思想领域中崇尚玄学的清淡、放任无羁和超然物外。具有玄虚、恬静、超脱的特色,出现了反映宇宙观的新的题材。 工艺美术风格清秀、空疏。

与佛教有关的题材和形式开始流行。夹纻造像、莲花、忍冬纹样的流行,以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都成为这一时期典型的时代特色。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

隋代(公元581年-618年)短暂的过渡统一,便迎来了如日中天的唐朝。 唐代是一个文学艺术成就非常高的时代。诗、书、画、歌舞,以及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各门类艺术,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唐代的工艺美术也非常发达,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木工等,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唐代的装饰艺术,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清新活泼,富丽丰满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

一、隋代的陶瓷

白瓷烧制成功,是一项突出的成就。

二、唐代的陶瓷

1、青瓷:越窑“类玉、类冰”“巧剜明月,轻旋薄冰”、“秘色”

2、白瓷:邢窑“类银、类雪”,河北内邱。

3、彩瓷:彩釉瓷和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多种瓷器。河南鲁山、湖南长沙等地。

4、唐三彩:三彩陶器烧胎后涂以黄绿、褐、蓝、白等釉烧制而成,由于掌握了大量金属釉的特点,两次烧成,使其成为绚丽夺目、鲜艳多彩的艺术品。长安、洛阳为主要产地,多为明器。

隋代的丝织生产,北方以河北定州为中心,南方则依然是著名的蜀锦。隋代的印染工艺中,出现了夹缬等新技术。

1、唐代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由北方向南方转移。唐锦的花纹主要有联珠纹、团窠纹、对称纹(窦师纶所创的“陵阳公样”)、散花、几何纹和晕涧。唐锦为纬锦,纬线提花,清新活泼,华美流畅。

2、唐代的印染工艺主要有夹缬、蜡缬、绞缬、碱印、拓印等。

3、唐代的刺绣工艺除辫绣外,还有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手法。 隋唐时期的金属工艺,以金银器和铜镜最为发达。

唐代的金银器以银熏炉和舞马衔杯银壶为代表。装饰精美,手法多样,金碧辉煌。 唐镜因馈赠和献礼而发达,菱花型、葵花型,特色鲜明。 唐代的漆器工艺也有所创新。

金银平脱:唐代首创。螺钿:雕漆:唐代首创,现为剔红。 唐代经历着自古以来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渡阶段。

家具由矮向高发展。品种有几、案、挟轼、箱、柜、胡床、屏风、棋局等。 菩萨像在唐代彩塑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莫高窟彩塑突出的特点是善于利用泥塑与色彩、壁画相结合而达到统一的效果。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 著名的六骏石刻浮雕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使用了“起位”这一典型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

顺陵(武则天母亲的陵墓)石狮和独角兽高大独特,四足挺立。作缓步停留姿态的石狮,造型真实,单纯而有力,具有整体的完整性,充分表现出对纪念性石刻特点的掌握。

乾陵和顺陵的石刻所表现的雄伟气魄是服从政治的要求的,是重要的纪念性雕塑的杰出作品。

• 唐代的装饰风格具有近代装饰的特点,采用了大量的花草植物纹。 • 人的意识的解放,带来了开放、自信的清新和活泼。 • 装饰的生活情趣化,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

• 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多彩运用以及秀美、富丽、丰满、工整的装饰手法,丰富而清秀。

• 艺术风格概括为:博大清新、华丽丰满。

宋代的工艺美术

五代是继辉煌的大唐帝国以后的又一个各国分裂的时期。北方由于战乱频繁,使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南方,尤其是南唐和西蜀,一度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北宋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南宋虽然偏安,但城乡经济和对外贸易仍趋于上升趋势。宋代在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医学和科学技术方面拥有突出的成就。

宋代的手工业,已经普遍发展成为商品生产。最具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因此,宋代也称为“瓷的时代”

一、五代的陶瓷:以越窑的“秘色瓷”(青瓷)为代表。专为贡奉使用。

二、宋瓷:南北方众多名窑,各展异彩。

北方地区:定窑-河北曲阳,官窑,白瓷、金银扣、印、刻、划花。 汝窑:河南临汝。青瓷窑。多素器,葱绿色。

官窑:未现窑址。北方青瓷窑。粉青,紫口铁足,蟹爪纹开片。 耀州窑:陕西同官,青瓷,刻、剔、印、镂空花。

钧窑:河南禹县,青瓷系统,色釉乳浊,窑变“夕阳紫翠忽成岚”。 磁州窑:民间特色窑系。河北彭城一带。黑白花装饰。笔力豪放简练。 南方地区:景德镇窑:江西景德镇,影青为其代表。

龙泉窑:浙江龙泉一带。粉青青瓷,釉色苍翠,堆贴、浮雕装饰。 哥窑:釉面开片,鱼子纹、蟹爪纹、百圾碎、金丝铁线。 建窑:福建建瓯一带。盏为特色,兔豪、油滴、天目釉。 吉州窑:江西吉安。南方民间窑系。木叶、剪纸入釉,玳瑁斑。 宋代的丝织品以罗为特色。而以缂丝最具成就。

缂丝,通经断纬,具“雕镂之像”,朱克柔、沈子蕃、吴煦为名家。 另雕版印染和刺绣也具成就。

宋代缺乏铜原料,此时铜器锐少,仅用于铜镜。镜薄而花式较多。 金银器也甚发达。

宋代漆器主要品种有:金漆、犀皮、螺钿和雕漆。 金漆分为戗金和描金两种。戗金为宋所创。 犀皮也为宋所创之新工艺。俗称虎皮漆。 螺钿则多黑白对比,富丽典雅。

雕漆有各色剔法,剔犀、剔彩为著。嘉兴为著名产地。 玉雕以“巧色”为最高成就。 石雕以歙砚和端砚为全国第一。

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以朴质的造型取胜,有清淡之美。 严谨含蓄,是为“理”

文学和绘画对工艺美术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元代的工艺美术

1271年,蒙古族统一了中国。统一伊始,经济和文化遭到很大破坏 。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很不平衡。有的畸形繁荣,有的凋零衰落,一部分奢侈享用的工艺品,制作堪称精美。

如:织金锦、棉、毛织品,以及青花、釉里红为代表的元瓷等。

元代的陶瓷工艺总的趋势较为衰落。而随着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彩瓷大量流行。白瓷也成为瓷器中的主要品种。 景德镇开始成为全国制瓷的中心。

元代陶瓷的主要成就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青花,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青花的原料是一种钴盐类金属元素,呈色性很强,鲜明而稳定。元后期达到成熟。 釉里红与钧窑紫红釉的烧制有关。元时较为灰暗。 元代瓷器造型大而笨重。装饰多见松竹梅、和“琛宝”。 在元代的建筑中,琉璃运用较多。山西为最。

元代丝织品中,纳石失金锦最为著名。工艺精美,手法繁多。 捻金、片金、拍金、印金、描金、点金等。 毛织品中毡、罽较为普遍,与其游牧生活有关。

棉织是元代发展的一种新兴染织工艺。元代著名的棉纺织工艺家黄道婆,习海南彝族人的棉纺技术,促进了我国棉纺工艺的发展。 元代非常重视金银器,而铜器逊色。 金银器出土较多。

元代漆器的著名品种有雕漆、戗金和螺钿等。

张成、杨茂是当时的雕漆剔红高手,有“堆朱杨张”之称。 彭君宝为当时戗金高手。 螺钿也很秀美。

元代强盛而统一。“尚武” 粗旷、豪放、刚劲的艺术风格。

喇嘛教、道教盛行一时,对工艺美术也有影响。

明清时期工艺美术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强盛时代。手工艺得到巨大发展,外贸经济也得到振兴。新理学的兴起,使经史派更加注重实用和科学技术的研究。

资本主义萌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化、科学的产生,使明代工艺美术跨入一个新阶段,得到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

清代的工艺美术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清代中期以前,继承明代的传统,不论在生产技术或艺术创造方面,都有所发展。

中期以后,艺术创作走向了繁琐堆饰,格调不高,但生产技术仍取得一定的成就。 明代以后,我国的陶瓷主要以白瓷为主。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陶瓷的中心。白瓷画花成为主要的装饰方法。

明代官窑器开始以年号作款,一直延续明清两代。

清代陶瓷工艺继承明代传统,在釉色、彩绘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自雍正以后走向繁琐堆饰的作风。

明代永乐年间的景德镇窑,压手杯是著名品种,脱胎器也是佳作。 甜白釉和红釉最具特色。

宣德瓷器,以青花最有名,瓷胎为“麻仓”土,青花原料是南洋进口的“苏泥勃青”,色调深沉雅静。有“灯草口”的霁红釉也是此时精品。 明成化时期,青花加彩(填彩和斗彩)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上下斗合的“斗彩”,成化时期最为精美。小件酒杯,如鸡缸杯著名。 弘治、正德时期总体趋向衰落,但“浇黄”或“娇黄”釉特色鲜明,正德的回回花和“正德式”也各具特色。

嘉靖、万历年间,民窑官窑产量巨大,分工很细。嘉靖的葫芦瓶、 万历的蒜头瓶为当时佳器。五彩初露端倪。

明时福建德化窑的白瓷最为著名。法人称之为“中国白”。 瓷塑像也很有名。何朝宗是当时的瓷塑高手。

宜兴窑和石湾窑为明时的精陶产地。石湾窑仿钧瓷,又称“泥钧” 宜兴紫砂壶以造型取胜,“供春壶”为代表。

珐华器与佛教有关。花纹轮廓用高起的凸线,再饰以蓝、紫、绿等釉彩。 清康熙年间,以红釉为著,宝石红、郎窑红、豇豆红器口呈淡青色。古彩“硬彩”笔力健劲,单线平涂,色彩浓艳。青花则称“康青五色”渲染次数加多,更富层次感。

雍正时期陶瓷逸丽清秀,富装饰性。以粉彩(软彩)最具成就。 乾隆时期陶瓷富丽繁密,细致精巧。珐琅彩、墨彩、模仿器最具特色。 康熙刚健、雍正雅致、乾隆华缛。

康熙装饰多用人物,雍正流行花鸟,乾隆早期尚奇巧,晚期重模仿。 康熙五彩、雍正粉彩、乾隆珐琅彩成就均高。

明代的染织工艺,在织造技术和染色方面,在花色品种方面,都比元代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丝织品以江浙、四川、山西和闽广为著。妆花、本色花和织金锦各具特色。江南成为棉织品的主要产地。并有“画绣”之“顾绣”为最。 清代丝织种类更加齐全。苏州织造、南京云锦和缂丝为特色。苏绣、粤绣、蜀绣、湘绣、京绣各领**。

明代的金属工艺中,最具突出成就的是宣德炉和景泰蓝。

宣德炉是利用从南洋所得风磨铜铸造的一批小型铜器,为宫廷和寺庙作祭祀或熏衣之用。

景泰蓝的学名叫铜胎掐丝珐琅。艺术特点形、纹、色、光。

清代的景泰蓝继承明代。又出铜胎画珐琅,为景泰蓝的演进。另有铁画别有特色。 明代果园厂雕漆、嘉兴姜千里的螺钿和扬州周翥的百宝嵌、苏州蒋回回的金漆最为著名。黄大成的《髹漆录》作为漆艺专著,享有盛名。

清代的漆器工艺以北京的果园厂雕漆、扬州的螺钿和福建的脱胎器最为著名。 明式家具注意木材的质地,多采用硬制的树种,所以又统称硬木家具 充分体现木材的色泽和纹理,不加油漆 注意家具的造型,采用木构架结构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概括成:简、厚、精、雅 简,造型洗练,落落大方 厚,形象浑厚,庄穆质朴 精,做工精巧,严谨准确

雅,风格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明代玉雕、石、牙、角、竹、木、核、匏雕均很发达。 其中玉雕和竹雕最著。

清代的玉器工艺在乾隆时期达到极盛。石雕出现端砚、歙砚、青田石雕、寿山石雕、菊花石雕等名品;彩塑以“泥人张和惠山泥人为代表。

吉祥图案是明清以来最为流行的一类图案。“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分类有:表现幸福者、美好者、喜庆者、丰足者、平安者、长寿者、多子者、学而优者、升官者、发财者。

表现手法:象征、寓意、谐音、比拟、表号、文字。

明代是中国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时期。 达到了精练的程度,具有端庄、敦厚的艺术风格。可以用“健”、“约”来形容。装饰性很强,样式化、程式化、图案化。绘画已经较普遍地用于装饰。明显形成了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两大体系。

中国工艺美术史元范文第4篇

民间艺术是相对宫廷艺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和专业美术而言的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生产者的艺术”。是指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作者为了满足劳动人民的衣食住行用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而创造的服装及其配件、床上用品、食炊用具、家具以及年画、剪纸、演具、玩具等它是劳动人们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的艺术形式。它在艺术上集壮美和朴素于一身表现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内在的真挚、善良、直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它是整个美术领域与民族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民间美术欣赏这门课程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风深深的中国情。同时也通过学习更加懂得民间美术值得我们去挖掘去重视去发展去传承。

通过这短短几周对民间美术的学习,使我认识了民艺,使我了解了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也使我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再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流行的美术。它也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其主流多带有实用性,再实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审美,既满足物质实用性,也满足精神享受。

民间美术的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玩赏的造型艺术,也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总的来说,可分为:

一、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等。

二、 雕塑。有彩塑( 奇观彩塑 、 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

三、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等。

四、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

五、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

六、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木器 、竹器 、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

七、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 。

八、 剪纸 。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

九、纸扎灯纸。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

十、 编织 。包括草编 、竹编 、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 、纸编等。十

一、 食品 。糕点模、面花面点造型、糖果造型等。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而通过这次民间美术赏析的学习,给我印象最深刻—皮影戏和剪纸艺术,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耒,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

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

至于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学者们则认为可推溯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而虽已找到蔡伦以前的东汉纸张实物,严格意义上的剪纸恐不会早于汉朝。早期的剪纸大约跟道家祀神招魂祭灵有关,例如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今日苗族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栏或门上的巫术习俗。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熟练的民间艺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图形,专业艺人则有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者,称“刻纸”。经起稿、剪刻、粘贴、揭离、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而提高产量。

剪纸因材料单薄,多用满幅铺排匀称而物像互相串连的平面构图法,形象多富装饰性,避免大块黑白,用精致花纹点缀装饰主体人物。聪明的艺人在表现“猫捕鼠”时竟创造出“鼠在透明猫腹”的奇特效果,天真烂漫的风格十分耐人寻

味。平面重叠铺陈的手法不仅造成浓烈的民族风味,并且扩大了画面的容量、提高了剪纸的表现力。绝大多数剪纸都并不追求严格写实,而是群众心目中的意象的表现,例如陕西剪纸的牛,把牛身上的漩毛做极度夸张而成为牛身上的装饰花纹,既增添了视觉的动感变化,又加强了形式美感。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间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抛弃。其实,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和结晶。

各民族的艺术都属于世界艺术集体中的一部分。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特色,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民间美术作为具有原发性与地域性的美术形态,是我国本民族艺术的最佳代言人。民间美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成为我国艺术界与文化界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我们既不能放弃民间艺术形式,也不能违背社会规律,试图以民间美术来代替大工业时代的产品。要使作品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站在现代文化的角度对传统作更深入的研究,寻找工业文明与民间美术之间的互补点。工业文明带来了商品的大量生产与简单复制,而这种简单枯燥的文化形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不应该只是一种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产品形式,它同时应该代表一种带有审美色彩的人文精神。民间美术以其丰富的审美形态与人文精神,而成为工业文明的有效补充,工业文明以其时代感与社会性而引导着民间美术的发展。两者的互补使人类文化最终向着一个更加健全、完美的方向延续。

我虽然学艺术专业的,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我们学设计不能脱离历史、社会背景,也不能只是一副区壳,没有真正的内涵与实质,这样的设计一点意义也没有,我们应把中国元素,本民族元素容入到设计中去,开创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设计道路,这样的设计才有意义。

中国工艺美术史元范文第5篇

第一次任务

第一题:

1、有关山水画的理论著作《笔法记》其作者是( A.荆浩 )

2、我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 1 . 秦汉

)

3、“诗、书、画、印”合而为一,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2 . 南宋 )

4、在美术史上,被誉为“画圣”的是( C.吴道子 )

5、《五牛图》是下列哪位画家的作品( A、韩滉

)

6、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为哪位画家所作( B.顾闳中 )

7、迄今为止,出土最早的最完整的青铜器是( 2 . 司母戊大方鼎 )

8、哪一时期被誉为“青铜时代”( C.夏商周)

9、在书法方面哪位各家的书法破称为“瘦金书”( C、赵佶 )

10、理论著作《林泉高致》为哪位画家的得意之作( A、郭熙 ) 第二题:名词解释50分

1、 唐三彩

唐三彩

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2、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作者传为东晋顾恺之,依西晋张华文学作品《女史箴》画。现藏大英博物馆的被认为是唐摹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是宋摹本。画作依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讲解劝解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画家注重用线造型,线条紧劲,富有节奏感,恰似“春蚕吐丝”,宛若“春雨浮空,流水行地”,发展了“高古游丝描”。

3、 画像石和画像砖

答:

1、画像石是指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河南石墓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为代表。

2、画像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4、 马踏匈奴

马踏匈奴

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5、 饕餮纹 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象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

第三题:简述题20分

1、 元代画风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元代画风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 (2)作品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画极为盛行。

(3)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 (4)画上流行题写诗文,加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2、 简要介绍“韩熙载夜宴图”的特征。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画家顾闳中的代表作品。夜宴图以长卷形式分为夜宴、 观舞、休息、演乐、宾客酬应等五个场面,表现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画中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不同的身姿容貌以致手的表情都处理得较为成功,特别是韩 熙载的形象富有肖像画特点,衣冠穿着也反映了他的放纵。此画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 理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第四题:论述题20分

分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1、分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1)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绮罗人物”这一新的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以盛唐宫廷贵族妇女生活为创作题材,描绘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

(3)通过人物的主从关系,构图的前疏后紧,突出了主人公的地位,线条简劲而流动。赋色艳丽鲜明。人物体态丰满华贵。画卷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4)开盛唐“曲眉丰颊”之画风。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妇女题材,较之前代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也是工笔人物画教学中不可多得的范本之一。

第二次任务

第一题:

1、在书法方面哪位各家的书法破称为“瘦金书”( C、赵佶 )

2、《五牛图》是下列哪位画家的作品( A、韩滉

)

3、理论著作《林泉高致》为哪位画家的得意之作( A、郭熙 )

4、我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1 . 秦汉 )

5、“诗、书、画、印”合而为一,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2 . 南宋 )

6、在美术史上,被誉为“画圣”的是 ( C.吴道子

)

7、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为哪位画家所作( B.顾闳中 )

8、哪一时期被誉为“青铜时代”( C.夏商周 )

9、水墨山水画之祖指的是( B。王维 )

10、《踏歌图》是哪位画家的得意之作(B、马远

)

第二题:名词解释50分

1、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作者传为东晋顾恺之,依西晋张华文学作品《女史箴》画。现藏大英博物馆的被认为是唐摹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是宋摹本。画作依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讲解劝解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画家注重用线造型,线条紧劲,富有节奏感,恰似“春蚕吐丝”,宛若“春雨浮空,流水行地”,发展了“高古游丝描”。

2、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风俗画长卷,作者北宋末期优秀的人物风俗画家张择端。作者通过清明节日北宋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这幅作品不愧为我国古代绘画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3、 景泰蓝 景泰蓝

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流行于明景泰年间。因以蓝釉最为出色,故名。集我国青铜器、陶瓷、金银错、织绣工艺之长,独树一帜。其重要工序是掐丝和点蓝。产品具有浑厚庄重、金碧辉煌、富丽华贵的艺术风格。是化洋中的一种创造。

4、 釉下彩青花 青花

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釉下彩品种之一。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坯胎上绘画,罩以透明釉,经 1300~c高温烧制而成。蓝白相映,色彩恬静素雅,给人以清新明快之美感。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已烧制成熟,并已出口世界各地,明、清两代青花瓷已成瓷器生产主流。因原料不同,制品色彩也各具特色。

5、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作品,顾闳中江南人。曾为待诏。擅长画人物,神情意态逼真,用笔圆劲,间有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后主李煜时拟用中书侍郎韩熙载为相,但是听说他“多好声伎,专为夜饮,宾客糅杂”。就命顾闳中偷看真伪。闳中目识心记,绘成举世闻名的《韩熙载夜宴图》。

第三题:简述题20分

1、

汉代工艺美术有哪些重要发展,并说明其主要门类?

汉代工艺美术在陶塑、石雕、木雕、髹漆、青铜铸像及工艺装饰雕塑等方面均有辉煌建树,与秦代雕刻并称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主要包括如下一些种类: 绘画艺术:绘画是造型艺术中历史最为悠久和最为重要的形式。它是一种使用色彩、线条、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明暗、造型等艺术手段在平面空间(即二维空间)中创造能够表现作者追求的静态视觉形象的艺术。 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一种中国特色的造型艺术,它以汉字的书写为基本形式,在线条的飞动中创造艺术的意境,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它已逐渐成为一门有着成熟形态的艺术形式,影响远播日本、东南亚各国。书法之始,不过是文字的书写,其用意不外记录与传通。后来人们在汉字的撇、掠、勾、划中发现并形成了汉字书写形态中的审美意韵,写字遂由实用工具而逐步独立为一门艺术。

2、 简述“元四家”的作品和艺术成就。

元四家——指元代的四位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他们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四家既有各自的鲜明个性特点,又都具有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貌。他们强调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状物寄情,属于典型的文人画,对明、清绘画影响巨大。 元代绘画以山水画为最盛,其创作思想、艺术追求、风格面貌均反映了画坛的主要倾向,影响后世也最深远。元初山水画家以钱选、赵孟頫、高克恭为代表,他们均对传统山水画进行了认真探索,并托复古以寻求新路。钱选善画青绿山水,师法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和南宋赵伯驹,并融进文人画的笔意和气韵,具有一种生拙之趣。高克恭变化出入于米芾、董源、李成之间,形成了浑穆秀润的独特风格,在元初与赵孟頫、钱选并驱。元代中后期,崛起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这四大家。元四家以他们各自的创新风格和简练超脱的艺术手法,把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代表了这一时期山水画发展的主流。 元代人物画远不如山水、花鸟画兴盛。由于尖锐、复杂的民族、阶级、社会矛盾,大多数画家消极避世,漠视人生。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画家,主要借山川、枯木、竹石,寄情抒志,疏于表现人事。因此,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画极少。而随着宗教的风行,在佛道人物画方面,有一定提高。艺术方面,有些画家汲取文人画的笔墨技巧,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刘贯道师法晋唐,集古人之长,笔法凝重坚实,人物意态舒畅,为元初高手。何澄继承南宋院体遗规,开元代人物画逸笔先路。王振鹏师法李公麟,笔法流畅劲健,人物神情生动,白描间以淡墨渲染,突破了一般只用线描的程式。钱选人物画学自晋、唐,衣纹多用顾恺之高古游丝描,工稳而不板滞,蕴清秀于古拙,自成一种格调。任仁发人物鞍马师法唐人,笔法工细流畅,笔调明快清丽,保留了较多的唐人传统,但亦有自己风貌,在元初与赵孟頫齐名。张渥以画白描人物见长,师法李公麟,用笔流畅飘逸,形象真实,栩栩如生,被誉为“妙绝当世”。王绎善画肖像,笔法细劲,造型准确,神态生动,在元代肖像画家中成就最为突出。颜辉在宗教人物画方面,负有盛誉,他用笔粗润豪放,略近南宋梁楷泼墨法,于水墨晕染中现出凹凸效果。

第四题:论述题20分

请你试着分析明代画家董其昌所提出的“南北宗”论。

董其昌不仅是明末的绘画大家、而且是位重要的绘画理论家。他提出了“南北宗论”,并得到许多人的赞成,流行三百多年,影响国内外。

董其昌,受社会风气熏染,既接受儒家的教养,又接受道、佛思想的影响,尤好禅理,喜欢以禅论艺学。以禅家宗派来譬喻历代山水画风格的分野,将唐以来画家分为南北两大派系,唐朝王维、张璪,五代北宋的荆关董巨、李成、范宽、李公麟、米芾父子,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明朝沈周、文徵明等历代画家被划归“南宗”,而唐朝李思训父子,宋朝赵伯驹兄弟、南宋刘李马夏,以及明朝戴进,吴伟等历代画家被划为“北宗”,扬“南”而抑“北”。

北宗画家多为皇家画院所供养,所以又被称为“院体画”,由于它十分讲究技巧又被贬称为“工匠画”。而南宗画由于讲究文学修养,往往是士大夫词翰之余随性抒发,所以又被称为“士夫画”或“士人画”、“文人画”。判断画家南北宗的依据一是据其气息修养,二是依据所绘山水的南北地貌特色及其画法。北方崇山峻岭,南方浅屿平峦,因而形成了山水画中斧劈皴和披麻皴两大刚柔相异派系。北宗山水多用斧劈皴,笔墨刚劲外露而具阳刚之美,故以气胜;南派山水多用披麻皴,气息蕴藉儒雅而具阴柔之美,故以韵胜。笔墨气息差距是南北宗文野精神分离之关键。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弘扬了北宋以来的文人画思想,要求画家在绘画中摆脱工匠气,追求主观表现的韵味,体现了近代绘画的思想意识,对于近现代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影响深远。

由于他的“崇南贬北“的思想,导致了以后画坛宗派繁兴、画家门户之见的加深。于是有了“正宗邪派”之分,缩小了画家的眼见,沉滞了画法的改进,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理论的混乱,给中国画坛带来了一定消极的影响。

第三次任务

第一题:

1、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为哪位画家所作( B.顾闳中

)

2、《踏歌图》是哪位画家的得意之作( B、马远 )

3、青铜器中的“鼎”应归于哪一范畴之中( B礼器 )

4、在书法方面哪位各家的书法破称为“瘦金书”( C、赵佶 )

5、水墨山水画之祖指的是( B。王维 )

6、被美术史家称为“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杰作”指的是哪一幅作品(A 清明上河图 )

7、花鸟画作为一门独特的画科是在哪一时期形成的( C宋代 )

8、有关山水画的理论著作《笔法记》其作者是( A.荆浩 )

9、理论著作《林泉高致》为哪位画家的得意之作( A、郭熙 )

10、《五牛图》是下列哪位画家的作品( A、韩滉 )

第二题:名词解释50分

1、 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2004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 岭南画派以“二高一陈”,即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为代表。他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方技法,注重写生,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绘画风格。岭南画派的创作题材以花鸟和山水为主。其表现特点是写实性强,善用色彩和水墨渲染,将雄健泼辣的笔墨与水粉技法结合在一起,渲染出天光云影、月夜朦胧的气氛,画面真实而又诗意盎然。

2、 齐白石

齐白石(2004年 清华美院):

现代画家、书法篆刻家。主张绘画“妙哉似与不似之间”。题材充满民间情味,擅画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神态活泼,色彩鲜明强烈;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相结合。

3、 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是指自明代中叶以来,采榫卵结构结合方式的框架结构,能工巧匠用紫檀木、酸枝木、杞梓木、花梨木等进口木材制作的硬木家具,

4、 景泰蓝

景泰蓝: 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流行于明景泰年间。因以蓝釉最为出色,故名。集我国青铜器、陶瓷、金银错、织绣工艺之长,独树一帜。其重要工序是掐丝和点蓝。产品具有浑厚庄重、金碧辉煌、富丽华贵的艺术风格。是化洋中的一种创造。

5、 吴门四家

吴门四家:沈周与文征明同为吴门画派的开派大家,而唐寅、仇英是“吴派”的友军。在画史上一般把他们四人称为“吴门四家”或“明四家”。他们的出现,不仅打破了“院体”和“浙派”垄断画坛的局面,而且标志着明代绘画独立面貌的形成,进一步完善了文人画的艺术形式。

第三题:简述题20分

1、简述海派的形成及其艺术风格和代表画家。

“海派”又称“海上画派”,一般指的是发生于十九世纪中叶起,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海派画家一般具有三个特点:1.在上海居住或者客居过,2.作品属于海派的风格,雅俗共赏,色彩鲜明,绘画题材尤以花鸟为主(也有人物或者山水题材的,但海派国画题材的主体是以花鸟为主),3.画家籍贯与出生主要来源于浙江,此外就是江苏或者上海,除这三地以外,海派画家中只有极少数是来源于其他地方,这也是海派画家的血统与地域特色。

在海上画派中,代表画家首推任伯年和吴昌硕。

2、简述“岭南画派”的形成及其艺术风格和代表画家。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地域画派,这一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岭南画派”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代表画家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 第四题:论述题20分

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 (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

(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

中国工艺美术史元范文第6篇

一、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21人)

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21人)

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05人)

四、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13人)

五、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9人)

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51人)

七、农业学部(76人)

八、医药卫生学部(116人)

九、工程管理学部(55人,其中27 人为跨学部院士)

 陈学东  丁荣军  董春鹏  杜善义  樊会涛  冯培德  甘晓华  高金吉  关杰  郭东明  侯晓  黄瑞松  黄先祥  蒋庄德  金东寒  李椿萱  李德群  李鹤林  李鸿志

中国科学院院士 数学物理学部(147人) 化学部(128人)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2人) 地学部(125人) 信息技术科学部(88人) 技术科学部(134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骏 李魁武 李明 李培根 李钊 林忠钦 刘大响 刘人怀 刘怡昕 刘永才 刘友梅 龙乐豪 卢秉恒 路甬祥 马伟明 邱志明 孙聪 谭建荣 唐长红 田红旗(女) 王华明 王玉明 吴有生 徐德民 杨德森 杨凤田 杨华勇 杨绍卿 尹泽勇 尤政 张金麟          张军 张立同(女) 张彦仲 赵煦 钟掘(女) 钟志华 周济 朱能鸿 朱英富

                     资深院士:

艾兴 陈懋章 陈一坚 陈予恕 崔国良 丁衡高 段正澄 朵英贤 范本尧 高伯龙 顾国彪 顾诵芬 管德 关桥 郭重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孔辉 何友声 胡正寰 黄崇祺 黄文虎 黄旭华 乐嘉陵 梁晋才 林尚扬 林宗虎 柳百成 陆元九 孟执中 闵桂荣 潘健生 潘镜芙 戚发轫 钱清泉 饶芳权 阮雪榆 沈闻孙 沈志云 苏哲子 孙敬良 唐任远 涂铭旌 屠善澄 王浚 汪顺亭 王兴治 王永志                 汪槱生 王哲荣 温俊峰 谢友柏 徐滨士 徐芑南 徐志磊 杨士莪 于本水 臧克茂 曾广商 张福泽 张贵田 钟群鹏 周勤之 朱英浩

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21人)             贲德 柴天佑 陈纯 陈鲸 陈良惠 陈志杰 陈左宁(女) 戴浩 邓中翰 丁文华 段宝岩 樊邦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范滇元 方滨兴 方家熊 费爱国 封锡盛 高洁 高文 龚惠兴 宫先仪 桂卫华 郭桂蓉 何新贵 何友 姜会林 李伯虎 李德仁 李德毅 李国杰 李天初 李同保 廖湘科 凌永顺 刘玠 刘尚合 刘永坦 刘韵洁 卢锡城 吕跃广 马远良 倪光南 牛憨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潘云鹤 沈昌祥 苏君红 孙家广 孙优贤 孙忠良 王恩东 王天然 王小谟 韦钰(女) 魏子卿 吴澄 邬贺铨 邬江兴 吴建平 吴曼青 吴伟仁 吾守尔.斯拉木 徐扬生 许祖彦 杨士中 杨小牛 叶尚福 于全 余少华 张广军 张明高 张尧学 张钟华 赵沁平 郑南宁   周寿桓 庄松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资深院士:

蔡鹤皋 蔡吉人 陈敬熊 陈俊亮 龚知本 何德全 胡光镇 胡启恒(女) 黄培康 姜景山 姜文汉 金国藩 金怡濂 李乐民 李三立 李幼平 梁骏吾 林祥棣 林永年 陆建勋 毛二可 潘君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宋健 孙玉 童志鹏 汪成为 王任享 王越 王子才 魏正耀 许居衍 姚骏恩 叶铭汉 叶声华 俞大光 张光义 张履谦 张乃通 张锡祥 赵伊君 赵梓森 钟山 周立伟 周仲义 朱高峰

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05人)      才鸿年 曹湘洪 陈芬儿 陈建峰 陈立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陈祥宝 丁文江 付贤智 干勇 高从堦 顾真安 何季麟 胡永康 黄伯云 蹇锡高 姜德生 江东亮 李大东 李冠兴 李卫 李言荣 李元元 李仲平 刘炯天 刘中民 毛新平 欧阳平凯 钱锋 钱旭红 邱定蕃 邱冠周 桑凤亭 沈寅初 舒兴田 孙传尧 谭天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屠海令 王国栋 王海舟 王静康(女) 汪旭光 王一德 王迎军(女) 王玉忠 王震西 翁宇庆 吴以成 谢建新 徐德龙 徐惠彬 徐匡迪 徐南平 薛群基 袁晴棠(女) 张生勇 张文海 张兴栋 张耀明 赵连城 赵振业 周克崧 周廉 周玉 左铁镛

  资深院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陈丙珍(女) 陈景 陈清如 陈蕴博 崔崑 戴永年 丁传贤 傅恒志 关兴亚 侯芙生 胡壮麒 金涌 柯伟 李东英 李恒德 李俊贤 李龙土 李正邦 李正名 刘伯里 刘业翔 陆钟武 毛炳权 唐明述 王淀佐 汪燮卿 王泽山               武胜 吴慰祖 徐承恩 严东生 杨启业 殷国茂 殷瑞钰 余永富 袁渭康 张国成 张寿荣 周光耀 朱永濬 邹竞(女)

四、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13人)               安继刚 陈清泉 蔡美峰 陈念念 陈森玉 陈勇 邓运华 杜祥琬 多吉 樊明武 范维澄 顾大钊 古德生 顾金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顾心怿 郭剑波 韩英铎 何多慧 黄其励 蒋洪德 康红普 雷清泉 李根生 李建刚 李立浧 李晓红 李阳 李焯芬 刘吉臻 罗安 罗平亚 马永生 欧阳晓平 彭苏萍 彭先觉 邱爱慈(女) 沈国荣 苏万华 苏义脑 孙承纬 孙龙德 孙玉发 唐西生 万元熙 王德民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闻雪友 武强 夏佳文 谢和平 谢克昌 徐銤 薛禹胜 杨奇逊 衣宝廉 于俊崇 余贻鑫 袁亮 袁士义 岳光溪 曾恒一 张铁岗 张信威 张玉卓 赵文智 赵宪庚 郑健超 周守为

        资深院士:

岑可法 常印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陈毓川 范维唐 傅依备 韩大匡 何继善 洪伯潜 胡见义 胡思得 金庆焕 康玉柱 李庆忠 梁维燕 刘宝琛 毛用泽 倪维斗 潘垣 潘自强 裴荣富 彭士禄 钱皋韵 钱鸣高 钱绍钧 秦裕琨 邱中建 阮可强 沈忠厚 汤中立 童晓光 王思敬 王仲奇 翁史烈              鲜学福 徐大懋 许绍燮 杨裕生 叶奇蓁 于润沧 翟光明 张勇传 赵文津 郑绵平 周邦新 周世宁 周永茂

五、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9人)                陈政清 崔俊芝 崔愷 杜彦良 龚晓南 郭仁忠 何华武 何镜堂 胡春宏 黄卫 江欢成 江亿 李建成 梁文灏 廖振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刘加平 刘经南 刘先林 吕志涛 马国馨 马洪琪 孟建民 缪昌文 聂建国 钮新强 欧进萍 彭永臻 钱七虎 秦顺全 任辉启 任南琪 谭述森 王超 王复明 王浩 王建国 王景全 王梦恕 王瑞珠 王小东 吴中如 肖绪文 谢礼立 杨秀敏 杨永斌 叶可明             张超然 张建云 张杰 张锦秋(女) 张祖勋 郑健龙 郑皆连 郑守仁 钟登华 周丰峻 周福霖 周绪红

                  资深院士:

曹楚生 陈厚群 陈吉余 陈肇元 程泰宁 戴复东 董石麟 冯叔瑜 傅熹年 葛修润 关肇邺 韩其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黄熙龄 李道增 李圭白 李玶 李猷嘉 梁应辰 林元培 刘建航 龙驭球 卢耀如 罗绍基 马克俭 茆智 孟兆祯 宁津生 钱正英(女) 容柏生 沙庆林 沈世钊 沈祖炎 施仲衡 孙伟(女) 谭靖夷 王光远 王家耀 魏敦山 文伏波 吴良镛 项海帆 谢世楞 许其凤         赵国藩 郑颖人 郑哲敏 钟训正 周镜 周君亮 朱伯芳 邹德慈

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51人)                     陈克复 丁德文 丁一汇 段宁 方国洪 郝吉明 贺克斌 侯保荣 侯立安 李家彪 刘文清 孟伟 潘德炉 庞国芳 瞿金平 曲久辉 石碧 宋君强 孙宝国 孙晋良               魏复盛 吴清平 谢剑平 许健民 徐祥德 杨志峰 俞建勇 袁业立 岳国君 张全兴 张偲 张懿(女) 张远航 朱蓓薇(女)

                资深院士:

蔡道基 陈联寿 季国标 蒋士成 金鉴明 金翔龙 李泽椿 刘鸿亮 伦世仪 钱易(女)        任阵海 汤鸿霄 唐孝炎(女) 王文兴 姚穆 郁铭芳 周翔(女)

七、农业学部(76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福亮 陈焕春 陈剑平 陈温福 陈学庚 程顺和 邓秀新 方智远 傅廷栋 官春云 管华诗 金宁一 康绍忠 李德发 李坚 李天来 李玉 刘兴土 刘秀梵 刘旭 罗锡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马建章 麦康森 南志标 沈建忠 宋宝安 宋湛谦 孙九林 唐华俊 唐启升 万建民 吴孔明 夏咸柱 向仲怀 辛世文 颜龙安 尹伟伦 印遇龙 喻树迅 于振文 张改平 张洪程 张齐生 张新友 赵振东 朱英国 朱有勇

    资深院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陈宗懋 戴景瑞 范云六(女) 冯宗炜 盖钧镒 郭予元 侯锋 蒋亦元 李佩成 李文华 林浩然 刘大钧 刘守仁 卢良恕 任继周 荣廷昭 山仑 沈国舫 石元春 石玉林 束怀瑞 汪懋华 王明庥 吴明珠(女) 熊远著 徐洵(女) 袁隆平 张子仪 赵法箴

八、医药卫生学部(116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巴德年 曹雪涛 陈赛娟(女) 陈香美(女) 陈亚珠(女) 陈肇隆 陈志南 程京 程书钧 丛斌 丁健 樊代明 范上达 付小兵 高长青 高润霖 顾晓松 顾玉东 韩德民 韩雅玲(女) 郝希山 侯惠民 胡盛寿 黄璐琦 郎景和 李春岩 李大鹏 李兰娟(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松 廖万清 林东昕 刘昌孝 刘德培 刘耀 刘志红(女) 宁光 邱贵兴 阮长耿 桑国卫 沈倍奋(女) 沈祖尧 石学敏 孙颖浩 王辰 王广基 王红阳(女) 王威琪 王学浩 王永炎 吴以岭 夏家辉 夏照帆(女) 谢立信 徐建国 杨宝峰 杨胜利 于金明 袁国勇 曾溢滔          詹启敏 张伯礼 张心湜 张运 张志愿 郑树森 钟南山 周宏灏 周良辅

                     资深院士:

陈灏珠 陈洪铎 陈冀胜 陈君石 程天民 池志强 戴尅戎 顾健人 郭应禄 洪涛 侯云德 胡亚美(女) 胡之璧(女) 黎介寿 李连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载平 刘彤华(女) 刘玉清 陆道培 卢世璧 彭司勋 秦伯益 邱蔚六 沈渔邨(女) 盛志勇 孙燕 唐希灿 汤钊猷 王琳芳(女) 王正国 王振义 闻玉梅(女) 吴德昌 吴天一 吴咸中 项坤三 肖碧莲(女) 肖培根 姚新生 于德泉 俞梦孙 俞永新 张金哲 赵铠 甄永苏 钟世镇   朱晓东 庄辉

九、工程管理学部(55人,其中27 人为跨学部院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巴德年 陈清泉 曹耀峰 柴洪峰 丁烈云 杜祥琬 傅志寰 郭桂蓉 胡文瑞 黄维和 金智新 凌文 刘德培 刘玠 刘人怀 栾恩杰 钱七虎 邵安林 沈荣骏 孙永福 王安 王基铭 王礼恒 王陇德 王玉普 向巧(女)         徐匡迪 杨善林 叶可明 袁晴棠(女) 赵晓哲 郑静晨 郑南宁 周建平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资深院士:

上一篇:作风纪律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中华成语千字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