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探索——以湖北省麻城市为例

2022-09-12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 是对农村空间布局、产业结构、文化特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的统一安排、综合部署和建设。美丽乡村内涵体现在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特色鲜明、社会和谐[1]。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一、规划背景

(一) 、精准扶贫政策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时, 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提出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随即, 国务院机构出台《关于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 对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工作机制等方面都做了详尽规制, 推动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全面开展。“精准扶贫”是针对以往“粗放式扶贫”而提出的一种精准到人到户的新的扶贫模式, 充分体现了深刻的民生内涵[1]。

(二) 、乡村休闲旅游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 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为目标, 以农耕文化为魂, 以美丽田园为韵, 以生态农业为基, 以创新创造为径, 以古朴村落为形,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政策措施, 加大公共服务, 强化宣传引导, 推介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最美休闲乡村, 推动我国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麻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麻城市为湖北省黄冈市下辖的县级市, 位于湖北省东北部, 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中段南麓, 地处武汉、郑州、合肥三角经济区域中心, 紧邻省会武汉。下辖3个街道、15个镇、1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416个行政村, 版图面积约3747平方公里, 2016年底市域人口120余万, 中心城区人口约26万人。是一个山区县市, 整体经济欠发达, 农村地域非常广阔, 村落布局十分分散, 仍以传统低效农业为主要生存方式。

(一) 、分布特点

市域内的村庄沿道路和河流分布的特点很明显, 与城镇的空间分布类似, 村庄的分布也呈现出沿公路发展的特点;市域内的举水、巴水水系极其支流等主要河流沿线也聚集了大量的村庄。

图片来源: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二) 、存在问题

图片来源: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1、乡村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景观形象差

由于过去一段时期缺乏统一规划和监管, 农民建房基本处于自发状态, 导致布局混乱, 空间无序, 交通不畅, 立面装饰千奇百怪, 传统村庄格局和历史文化遗存不断被破坏, 地域特征逐步丧失。

2、乡村建设的理论研究落后, 特色不突出

对于乡村的建设, 没有进行较多的理论研究, 特别是建筑风格方面的研究, 与麻城市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联系较少, 大多乡村建设都以现代时尚为主, 很难与地域文化和生态自然环境相融合。

3、乡村建设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由于知识水平、思想观念的局限, 乡村经济的发展是粗放型、线型发展方式, 注重经济效益, 忽略了环境的保护, 大多数村庄看得见青山, 却望不见绿水。

4、乡村基础设施配套落后, 生活品质低

麻城市大部分村庄都位于山区, 由于地形条件、经济水平的限制, 农村的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 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环境卫生设施配套严重不足, 村民生活不便, 生活品质低。

5、乡村建设的自觉参与意识淡薄, 公共管理薄弱

村民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 改善人居环境十分期盼, 但自觉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存在障碍, 大部分人只是寄希望于政府, 需要不断地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公共管理十分薄弱, 乡村长效管理机制没有建立。

6、乡村建设的产业特色不明显, 缺乏规模效应

农村产业发展徘徊不前, 大部分家庭仍是以低效、粗放的传统农业作为主要的生存方式, 而且分散作业, 靠天吃饭, 经济效益十分低下。

三、麻城市美丽乡村规划的原则

(一) 、挖掘乡村特征——人文自然有机相生[2]

挖掘自然特征, 因地制宜、随山就势创造人与自然谐共生的美丽;挖掘人文特征, 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时, 对本地区的人文特征深入挖掘和细致的辨别, 并体现在规划设计中。

(二) 、相生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绵延传承[2]

延续乡村的“命脉”, 对地域文化做深入细致的研究, 并在设计中得以表现。

(三) 、良好景观生态——乡村生态景观融合[2]

关注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 依据景观生态学、生态保护理论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乡村景观塑造相融合。

(四) 、精准扶贫的政策支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

依托政策背景, 通过产业扶贫与旅游扶贫, 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依托麻城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要节点位置和国家赋予其在大别山国家连片扶贫开发片区重要战略地位, 在精准扶贫政策下推动美丽乡村建设[3]。

四、麻城市美丽乡村规划的策略

就我市实际情况而言, 建设好美丽乡村, 应以农村为载体, 农民为主体, 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农村产业, 发展集体经济。

(一) 、科学规划、重点突出

规划应尊重农村发展规律, 实现全域统筹, 因地制宜, 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农业和旅游业发展, 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

(二) 、尊重自然, 绿色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在逐步渗入现代文明元素的同时, 要通过生态修复、改良和保护等措施,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秉承天人合一、绿色发展的理念, 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村庄与自然更和谐。

(三) 、以人为本, 突出特质

以居民感受为向导, 突出村民的主体地位, 重视村民的全面发展, 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景观环境建设保持“乡土化”, 避免城市化的“大而高。

(四) 、传承文化, 塑造特色

传统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 代表着一个乡村及历代居民的记忆, 是乡村的精神象征和骄傲, 规划应结合结合湖北省的荆楚文化的大背景, 同时置入本地文化元素, 充分彰显麻城市乡村的特色和韵味。

图片来源:麻城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五) 、培育产业, 宜居宜业

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发展的生命线, 没有产业, 就可能“空壳化”。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是推进产业发展, 要整合产业资源、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激发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利用产业带动美丽乡村的建设[4]。

(六) 、完善功能,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美丽乡村建设要结合村庄区位、资源条件、发展规模等, 制定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要求, 探索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模式及管理制度。

(七) 、构建长效机制, 确保美丽长留

建设美丽乡村, 彻底改变农村面貌, 靠的是长效, 靠的是持久, 不能出现“一阵风”的形式化改造, 而应该创新乡村发展模式, 保证乡村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案例分析—以麻城市纯阳山美丽乡村概念性规划设计为例

图片来源:自绘

麻城市福田河镇三节街位于麻城市正北部、与河南省新县接壤, 106国道贯穿全村, 距麻城市50公里, 四面环山, 村中部平坦开阔, 辖区面积23平方公里, 绿化覆盖率为92%。三节街村下辖1个村委会, 13个村民小组, 共有553户, 农村总人口2169人。其中纯阳山美丽乡村位于三节街村中部, 106国道两侧, 西侧为著名的旅游景点纯阳大峡谷, 纯阳山是地理标志产品麻城福白菊的原种基地。

(一) 、在规划构思上传承文化

1、空间规划结合了景观生态学原理

空间规划设计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考虑, 形成斑块-廊道=基质的经典景观模式, 形成丰富的、层次分明的景观风貌, 符合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

2、从区域旅游角度进行规划设计

本次规划将规划区纳入到三节街村整个大的行政区域考虑, 将规划融入三节街村旅游体系规划中, 完善深化了大景区, 有利于区域旅游发展。

图片来源:麻城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形象定位

依据景观生态学理念, 以菊文化为魂, 自然山体为本底, 水体道路为结构景观廊道, 逐步发展成集菊文化展示、养生体验和乡村度假为一体的“千年福白菊, 美丽纯阳山”菊主题文化乡村和旅游度假区。

(二) 、在空间布局上突出重点

规划依托现有水系空间、道路交通结构、产业发展要求、景观要求及周边区域环境特色, 规划形成“一轴三区”的功能结构, 即沿现有水系的主要发展轴和游客服务区、菊花种植观赏种植区、居民点集中区。

(三) 、在产业发展上培育特色

以福白菊规模种植为基础, 同时结合纯阳大峡谷的旅游资源及周自然生态资源, 打造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 形成以旅游休闲观光、种植体验为主的综合产业发展带。在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指引上以土地经营权、扶贫到户资金等参股到新型经营主体或产业项目, 抱团入股参与经营决策, 最大限度保障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 实现脱贫目标。

六、结语

建设美丽乡村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实事, 是利在当代、功在后代的好事。麻城市要建设成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 省级重要增长点, 美丽乡村的建设有利于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因此要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 自觉地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主旋律。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造福农民的最大民生工程。该文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角下以精准扶贫、乡村旅游为背景, 深入剖析了麻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的探讨, 并以麻城市纯阳山美丽乡村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规划策略

参考文献

[1] 宋京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J].小城镇建设, 2013年, 02期:57.

[2] 彭丰.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域规划研究——以四川省马桑村为例[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2016年, 31-34.

[3] 杨凯丁伟.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路径探究——以大别山扶贫开发片区麻城市为例[J].《甘肃农业》, 2014年, 24期:5-7.

[4] 李佳阳孙薇王柄荃申振。“新常态”背景下宜居村庄规划探索——以沈北新区吴家村为例[C].城市规划年会, 2015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试析在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下一篇:中职教师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