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疗法的临床效果

2022-10-13

脑卒中是当前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类型,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自身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者脑血管堵塞症状,导致患者大脑血液运行不通畅甚至完全堵塞而引发脑组织损伤,形成言语、思维、行动等多项神经功能障碍症状[1]。糖尿病是脑卒中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该次研究将以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为对象,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该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是否改成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70例)患者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50~80岁,平均(67.2±4.5)岁,患者空腹血糖平均(12.2±3.1)mmol/L,该组患者糖尿病病程<5年者21例、5-10年者33例、>10年者16例;对照组(70例)患者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50~82岁,平均(67.4±4.6)岁,患者空腹血糖平均(12.2±3.5)mmol/L,该组患者糖尿病病程<5年者20例、5~10年者28例、>10年者22例。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其在性别、年龄、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等资料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均符合以下抽选标准[2]:1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诊断标准;2病程小于14 d;3患者均无严重认知障碍、昏迷症状;(4)该次研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时排除下列标准患者:(1)携带有心脏、肺脏、肾脏等脏器功能障碍症状患者;(2)携带有免疫系统、精神机制等异常障碍患者;(3)不同意该研究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等常规治疗措施,同时对照组患者在确定其病情稳定持续48~72 h后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环境介绍、药物服用指导等措施。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康复:糖尿性脑卒中患者由于自身病情发展导致各种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其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相较病发之前均严重受损。同时患者由于治疗、康复要求需要听从医生嘱咐而完成各项康复措施,其内心必然会产生抑郁、焦虑、孤独等多种不良情绪,导致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较差[3]。护理人员应该全面评估患者当前不良情绪严重程度,同时联合患者家属探寻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给予患者生理、心理、症状、生活等多个方面的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当前病情发展,介绍患者已经康复结束的病友与其交流,使患者能够以理性、乐观的态度服从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康复治疗要求,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心,提高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2)运动康复:临床实践证实[5],脑卒中患者即使治愈后也有很大可能性出现偏瘫、无力等肢体功能障碍症状,而早期合理的肢体功能训练能够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及早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被动活活动和主动运动。被动活动包括:1良肢位摆放:卧位时在患肩、患侧髋部予枕头支撑,保持上肢腕关节处于轻微背屈位,下肢处于旋前位;2被动全范围关节活动:指导家属进行患侧各关节被动活动,维持关节正常活动度;3翻身:2 h定时翻身。主动运动包括:baba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坐位平衡训练、床边坐位平衡训练、各种转移(床椅转移、坐站转移)、站立平衡练习等。(3)其他治疗:如低频脉冲电刺激、电子生物反馈等、传统康复治疗。选取下肢患侧腕背伸、踝背伸肌肉,肌肉无主动收缩使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肌肉有肉眼可见主动收缩则采用电子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治疗[6]。传统康复治疗包括普通针刺、电针、推拿等治疗。(4)基础康复:针对患者的作息、饮食、饮水、锻炼、行走、心理、症状等多项内容进行护理,确保患者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做好患者的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工作,指导患者更好的将康复锻炼融入到基本的日常生活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患者均持续康复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使用简化FMA运动量表评估肢体运动功能,使用MBI(Modified Barthel index)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ADL)。简化FMA评分上肢共66分,下肢共34分,满分100分[7]。MBI指数具体包括10项内容:进食、转移、用厕、洗澡、行走、上下楼梯、穿衣、二便控制,每个项目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帮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总分100分[8]。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好。在治疗期、治疗后各评价一次。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后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上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根据我国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9],当前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约在125~180/10万人口左右,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数量>200万。而当前幸存的脑卒中患者至少有3/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位置的神经残疾症状,对患者、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造都造成了不利影响。提升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并促使其快速康复,对患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临床研究表明[10],90%以上的神经康复均会在脑卒中患者病发后3个月内完成,因此患者康复治疗时间越早,患者各项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预后效果提升的可能性也越高。其认为脑卒中患者一旦生命体征平稳,恢复清醒意识后就可以开始康复治疗。该次研究中给予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强化康复治疗,于患者清醒后48~72 h就开始实施心理康复、肢体康复等多项康复内容,同时积极坚持基础康复治疗措施,提升患者康复治疗的全面性以及持续性,积极关注患者生理、心理、症状、肢体、身体等多个方面的康复治疗进程,最终达到提升患者自我生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的康复目的。

综上所述,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康复治疗后的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该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护理,观察组(70例)患者则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早期强化康复治疗,使用FMA运动量表评估肢体运动功能,使用MBI(Modified Barthel index)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后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上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强化康复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康复治疗后的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 续新玉,李春丽.阶段性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21):160-161.

[2] 顾文钦,杨海玲,陆立威,等.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疗法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5):52-53.

[3] 王雷,刘志远.糖尿病性脑卒中88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9):59-60.

[4] 李荣源,王安利.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按摩配合运动疗法疗效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71-73.

[5] 程吉英,汪克丽.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1):6-8.

[6] 胡永善,朱玉连,杨培君.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3):145-147.

[7] 张通.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574-576.

[8] 张通.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657.

[9] 李军,宋波,段忠玉,等.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早期康复治疗[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1):6123-6126.

[10] 朱宝霞.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3例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0):50-5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建构PCKg模型的探索下一篇:UPS电源在发射机房的应用及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