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事业范文

2024-05-08

高校档案事业范文(精选9篇)

高校档案事业 第1篇

1 高校档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永恒载体

高校是育人的基地, 也是高素质人才比较集中的场所。高校的档案内容, 既蕴藏着许多积极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 又包含先进技术的科学论断、实验记录;既有优秀的历史文化, 又有鲜明的革命传统。高校档案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高校档案承载着高校师生的智力产品、精神产品, 走过并继续走过千秋万代, 肩负起精神文明永恒载体的重任。其永恒性, 表现在它延长了记忆、延续了历史, 它不随时代的变迁而消失, 它能够充分反映每一个历史“坐标”点上的政治、经济、道德规范、文化知识、科技水平等意识形态的真实情况, 是其它任何文明的载体不能替代的。

2 高校档案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 才能创造出崭新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校档案是精神文明反映最集中的实体, 没有高校的档案工作, 高校的档案内容既不能延续下来, 也不能丰富, 精神文明建设就失去了根基。只有不断地对高校档案进行齐全、完整地收集积累, 科学地整理, 切实地保管、保护好, 做好高校档案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物质基础。同时, 又要做好高校档案的利用工作, 即把高校档案中积极的思想、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格精神、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有效地传播, 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养料, 满足精神文明建设对高校档案的消费需求。精神文明建设, 离不开高校档案工作, 高校档案工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营养基础,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手段。

3 高校档案工作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

高校档案工作者不仅是档案干部队伍中的一员, 还是校园内的一名“准教师”。他们收集文明、积累文明, 为新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文明历史。他们虽然不上讲台, 终生扮演着“助教”的角色, 但他们热爱档案事业, 尊重历史, 尊重档案, 忠于职守, 严守机密, 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 甘为人梯;他们不断改进服务方式, 提供精神产品信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服务, 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俗话说:“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高校档案工作者, 以高尚的情操、优秀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文明的举止、优良的风范, 为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一道风景线。

4 高校档案馆 (室)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

高校档案馆 (室) 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和展示人类文明的窗口, 以其丰富的档案内容, 优秀的档案干部队伍以及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践形式, 使之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高校档案馆 (室) 不仅为利用者提供零散的档案信息、进行信息咨询, 还出版、公布系统的档案信息;同时, 还配合有关部门制作反映本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系统化的科教片、新闻片, 供课堂教学及思想教育使用。如果说, 高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那么高校档案部门是大本营, 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提供作战的武器装备、精神食粮等。因此, 高校档案部门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基地的基础, 或者说基地的基地, 担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

5 高校档案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既都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题中之义, 也都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社会可持续发展囊括了社会各项事业, 高校档案事业及精神文明建设自然也在其中。从高校档案事业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历史, 我们可以看到, 高校档案事业及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发展的持续性, 其自身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并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高校档案事业, 从它诞生那天起, 就持续不断地发展。可以说, 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高校档案工作者不断地把高校和科学、文化财富, 安全、永远地保存下去, 继承下来, 世代相传, 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当代人与后代人均有享有历史文明的权力, 保持社会各项事业在不断发展中有丰富的经验、理论, 促进高校档案事业自身能够持续不断地健康发展。

6 高校档案事业内涵的发展变化, 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体现, 同时又是形成精神文明新的高度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起点

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使高校档案内容逐步增加, 不断丰富;档案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明显提高;档案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些精神文明建设的闪光点, 正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体现。这些变化, 也是对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理论原则正确性的检验, 形成了精神文明的新高度, 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又确定了一个新起点。因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隔断历史, 相反必须以历史文明的高度为起点, 创造出新的增长点。

摘要:结合实际工作, 谈谈高校档案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电子档案管理 第2篇

【关键词】电子档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国家“互联网+”政策的推广,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开始有所转变,传统的纸质记录的模式已经逐渐转化为电子式的档案管理体系,并开始逐渐占据主要地位。

事业单位在对档案进行电子信息化管理后,档案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有所增加,事业单位的档案保管时间也有所增长,同时也减少了档案储存的空间占用量。

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仍要把握电子档案的优势也要注意规避其缺点,通过在电子档案的管理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实践探索,逐渐提升电子信息化的办公效率,进而发挥事业单位的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一、电子档案管理阐述

如今,我国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已经实现了电子信息化,带动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的提升。

在事业单位中,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只要录入相应的信息资料,电脑就会对数据进行处理,最终形成电子文本的形式,通过电脑的后台运行后,将电子文本中的一系列内容整理成数据。

不仅有利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档案进行系统化管理,同时也能够方便档案查询人员对于个人所需资料的查询工作。

也还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从而帮助事业单位的快速高效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事业单位使用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好处

传统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过用笔记录的方式进行,因此,在工作量比较大的时候就会出现浪费时间、效率低下等状况,此外,由于纸质的档案在管理过程中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如受潮等。

为了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内的工作效率,在互联网信息发展迅猛的条件下,事业单位也及时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将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从而形成了档案管理的自动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档案的利用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由此可以看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1.减少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时间。

在事业单位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电子档案的归档工作更加方便快捷,档案管理的繁荣的工作也变得轻松,即有所减少。

电子档案的随机管理也开始由立卷工作转变为随时整理,也实现了档案的及时归档。

2.提升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效率。

档案管理的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更方便资料查阅方式,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有效的实现了这点。

工作人员有闲暇时间处理其他的工作任务,而资料查阅人员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其是一种双赢的策略。

三、事业单位实施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保有的问题

1.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不能按照规范操作。

在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将一些重要的档案存贮解释随意存放,使之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极易发生重要资料泄密,甚至所保存的档案文件丢失的情况。

此外,信息的备份工作也存在疏漏。

备份管理工作中,一些数据和文档的备份存在不明确、不分类、难编排、轻介质的情况,备份工作中几个重要的点都缺乏统一的要求和规划,这对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电子化产生了巨大的阻碍。

2.电子档案管理实施时不能保证安全。

事业单位档案和备份的安全性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将对管理行为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尤其是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成为问题多发区。

产生此类情况主要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相关档案工作者安全意识不足,对于档案信息安全性是忽视的,而且有些单位对于此类工作不重视,不能为档案管理设置独立的办公区域,往往档案管理和其他工作处于开放工作环境下。

甚至有些单位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位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也是造成其工作疏忽的原因之一。

其二,相关硬件、软件未能及时进行更新与维护,而且有些单位受经费限制未能及时给系统更新换代。

3.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够。

和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相比较而言,电子档案管理对于档案管理者的操作素质和业务条件的要求更高。

要求这些管理者具备十分全面的档案学专业素养和较高的知识水平。

然而就当下的情况来看,由于相关人才的缺乏和培养方式的差异,使得多数事业单位出现了人才凋敝的现象,尤其缺乏能够同时胜任档案和信息处理两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这同样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电子化面临的一个门槛性问题。

四、事业单位实施电子档案管理可行性改进

1.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进行科学管理和规范操作。

2.提高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相关软硬件条件。

3.通过更高要求的测试和选拔,择优从事档案管理活动,并经常性组织学习培训,提高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卉,刘敏.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10(1):75~76.

[2]刘欣欣.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J].科技视野,,11(2):199.

[3]樊美丽.事业单位电子档案管理刍议[J].山西档案,,10(2):10~11.

[4]温丽丽.论新时期事业单位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23):72.

慈善事业档案管理初探 第3篇

1、文书档案面广

慈善事业的特殊性,使其在开展活动时,与社会各方面都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其档案来源非常广泛,上有党和政府领导、各党派领导、宗教界及群众团体,下有普通公众,涉及党政工团、民政、卫生、教育、社保等各部门及外资、民营、个体等企业。慈善活动形式很多,慈善对象直接面对的是社会大众,其产生和形成的档案都“个性”不一。

2、财务档案复杂

慈善机构及慈善活动的财务工作与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日常变化不大的财务运转不同,一是临时性、应急性财务事务多而繁杂,来自国内外社会各界、群众团体、个人的捐款、捐物随时发生,遇到突发事件时财务运转更加紧急、频繁;二是财务账目设霞比较复杂,各类性质的款项需要分类,捐助的资金要按捐款者意愿使用,用款方向很多;各类捐物类别较多,价值折算非常复杂,财务统计类别繁杂,工作量很大;三是保管和发放物资工作也比较复杂,要按捐物者的意愿,将各类衣物、生活用品分别保管运至救济人员手中,其中形成的财务手续繁复。这些都给慈善财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重大项目档案系统性强

一次重大的慈善活动项目,总是伴随着产生一系列的慈善档案。如“九八抗洪救灾捐赠”活动,是全国支援长江灾区的政治活动,新疆慈善总会全力组织募捐活动,形成大量慈善档案;又如今年喀什地区发生严重地震,新疆慈善总会利用善款给灾区援建9个学校、1个敬老院、1个慈善新村,这些重大捐助活动,需要有报灾报告、捐建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及初步没计协议书、捐赠情况汇报、捐资活动公證书、拟定捐赠仪式方案,还有审汁报告、捐助人员汇总表、活动概况等等。这些工作一环套一环,形成大量文字材料,这些文字材料档案保存要求完整、全面,随调随用。

加强慈善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慈善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慈善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理应加强自身建设,主动适应慈善事业新发展的需要,而且应当“抓早、抓好”,真正把慈善事业这个基础夯实。只要社会上存在弱势群体,就会产生各种救济行为,形成一定数量的特殊档案。不同时期对这些弱势群体的救济方式,内容不一样,这些档案会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慈善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特殊实践形式,慈善档案是这种特殊实践的历史记录。慈善事业倡导人们爱人、爱社会、爱自然、爱生命,培养人们的善良意识,提高人们道德水平,而这些有意义的组织宣传,离不开真实汜录典型慈善活动、献身慈善事业的先进人物及事迹等的文字材料。

档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以社会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慈善事业就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慈善档案是其产生、发展过程的有效记载。慈善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一个新“盲点”,应该也是档案工作拓展的新领域。

加强慈善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规范地开展好慈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慈善了作的特点,掌握慈善机构处理日常事务、开展慈善活动的规律性,弄清在这些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各类文件、文字材料等情况,为此应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制定一系列符合慈善档案工作的基本制度及管理措施,如《慈善档案管理办法》、《慈善档案归档制度》、《慈善档案查阅利用制度》等,建立具体的慈善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及收集、分类和保管期限表等,使慈善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照章办事”。

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对档案需求的认识,共同构成社会档案意识,它反映了整个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态度,进而表现小社会对档案的重视程度。慈善工作社会性强,在开展慈善活动、工作查考、宣传教育等过程中,都必然会涉及到档案的使用,因此慈善工作人员都应主动增强档案管理的意识,还要提高对慈善档案骨理在慈善事业基础性作用上的认识,提高慈善档案对全社会服务作用重要性的认识,这是保证能否加强慈善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高校档案事业 第4篇

一、档案法制化管理的作用

(一) 高校的档案法制化管理可以确保高校决策方向的正确性。

高校的正确决策对高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可以促进高校进行有序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只有加强对高校档案法制化管理, 才能够给高校的运行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确保政策的正确性。同时有利于高校领导对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准确地把握, 对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高校的档案法制化管理是实现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高校档案管理实现法制化, 为实现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校档案法制化管理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档案事业上的具体实施, 依法治档能够确保高校教学、管理等秩序的有序化, 确保高校的正常运行, 为高校档案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高校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 高校档案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

高校档案管理体系能确保档案管理的有效性, 但是现有很多高校没有设置独立的档案管理部门, 档案管理比较混乱, 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档案的分级化管理。档案管理体系不完善, 管理网络不健全, 管理制度没有落实, 同时没有建立有效的档案管理评价机制, 档案管理和控制具有不彻底性。

(二) 高校没有树立法制化的档案管理意识。

很多高校对档案的管理内容不重视, 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没有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档案管理, 没有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对档案进行跟踪, 缺乏法制化的管理理念。同时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高校也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制化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考核。

(三) 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 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更新档案管理的知识储备, 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改变档案管理的思想意识。档案管理人员仍保持着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 档案管理理念与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 档案管理呈现出一定的被动性。

(四)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有待于完善。目前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面窄, 仅仅是对档案管理知识略知一二, 在进行档案管理时, 没有融入其他学科知识, 尤其不能运用法律知识实现对档案的管理,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三、依法治档, 促进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措施

(一) 在高校内完善档案工作相关制度, 促进档案管理的监督与指导, 从而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

在高校档案管理中, 要充分落实十八大依法治国理念, 实现依法治档。高校应该运用和完善《档案法》等法律规章对档案管理工作加以约束, 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 将档案管理制度纳入到高校的管理制度中。

(二) 完善高校档案业务的规范化管理, 运用法律进行高标准的约束。

在高校档案管理中, 应该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规章中的相关规定, 结合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对档案的积累、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进行约束, 规范档案管理流程, 完善档案管理环境。

(三) 在高校档案管理中, 管理人员要依法治档, 转变工作作风。

档案管理人员在做好档案管理的同时, 要转变工作作风,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使档案能够在学校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从而能够为更多的师生提供服务, 提高学校的服务质量。

(四) 高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机构、人员和经费的落实情况, 从而为高校档案的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高校档案管理中, 一定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成立档案工作委员会, 监督指导高校档案工作。同时高校应在资金方面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 完善档案管理设备, 增加档案管理人员, 保障档案工作有序进行。

(五) 高校应定期召开档案工作会议, 增强法律意识, 提高档案的法制化管理水平。

高校在进行档案管理时, 既要充分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高校通过召开档案工作会议, 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促进档案法制化管理进程, 提高依法治档水平。

四、结语

高校档案管理要坚持依法治档, 使档案管理更加有序化。高校要通过完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 促进档案管理监督指导, 从而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运用法律进行高标准的约束。管理人员要依法治档, 转变工作作风。学校要高度重视机构、人员和经费的落实情况, 从而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支持。通过定期的法制培训等, 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实现法制化的档案管理, 从而推动高校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强化高校档案法制化建设, 坚持依法治档, 能够促进高校档案工作的高效进行, 同时也是推动高校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依法治档的主要措施, 以推动高校档案工作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档案法,依法治档,高校档案事业

参考文献

[1]蓝庆洪.依法治档推动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J].惠州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1:123-126.

[2]樊英.依法治档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J].办公室业务, 2013, 21:49.

高校档案事业 第5篇

一.社会档案意识的概念

何谓“社会档案意识”?郑州大学陈忠海教授指出, “档案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 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是指档案客观现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是人们对那些具有考察利用价值的文件资料加以保护和开发的意识”。综合档案界前辈们的理论成果, 我认为, 档案意识不仅包括主体对档案的保存意识,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主体对档案的利用价值更不可忽视。

二.我国社会档案意识的现状

目前, 从整体上讲, 我国社会的档案意识还是相当淡薄。在这一方面, 郭奎生教授曾作了一次调查报告, 调查数据显示, 有26.5%的人没有接触过档案, 有57.1%的人还不知道有档案刊物, 有9.5%的人对档案开放有误解。在被调查的人员中, 不乏党政机关干部和档案专业人员。

三.我国社会档案意识薄弱的原因

为什么我国的社会档案意识如此薄弱?这一问题的产生, 既有深刻的社会根源, 又有着不可忽视的个人原因:

(一) 虽然我国有着悠久的档案和档案工作历史, 有关档案管理思想的孕育和萌芽同样历史悠久。但是这些思想缺乏完整性和较为系统过的理性思考, 而将有关档案现象作为一个独立性的专门问题进行研究, 则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由于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 导致档案学科的滞后, 这一学科的滞后制约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档案事业不发展, 社会档案意识又怎能不薄弱?

(二) 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状况所致。从我国档案工作的现实状况来看, 档案工作的水平还很低, 还处于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管理转变的起步阶段。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着档案部门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从而使档案工作长期处于管理提供者与利用者相隔绝的状态。

(三) 我国的国民文化素质还比较低,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意识的提高。近代以来, 由于我国的经济文化的落后, 国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限制了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和了解, 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误解和偏见普遍存在。

四.社会档案意识的重要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且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不仅对档案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 对档案工作的进步具有重大作用。档案意识的增强, 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不断加深, 从而使档案工作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地位心理, 这种心理的社会化改变了档案工作在社会各项工作中的地位, 得到社会重视。

(二) 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凭证价值的历史记录, 社会化的档案意识指导着人们利用档案这一工具, 研究经济形体, 进行社会经济建设。社会档案意识的这一作用, 是通过利用档案间接表现出来的。

(三) 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社会文化有重大作用。档案记录国家和党的史实, 记录了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充分利用档案, 从中汲取教训, 总结规律, 结合现实, 使得人民和代表人民意志的政权能够有效的管理国家事务, 能够有效的控制和协调社会发展。所以说, 社会要和谐, 文化要发展, 增强档案意识势在必行。

一方面, 社会档案意识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 我国的社会档案意识还很薄弱, 档案工作的新局面未能打开。怎样来均衡这两面的关系, 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发展档案事业, 开拓档案工作的新局面;增强社会的档案意识, 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安渝敏《浅议增强社会档案意识》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1 (3)

[2]陈忠海《试论档案意识·郑州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 (7)

[3]冯惠玲张辑哲主编《档案学概论·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

[4]郭奎生《社会档案意识的初步调查》

高校档案事业 第6篇

一、目前徽县档案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徽县档案网站共设11个栏目, 建成运行5年来共发表各类文章400余篇, 截止2010年1月底点击率为1571653次, 为社会各界查阅利用档案提供了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徽县档案网站的建成使全县档案事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走上了新的起点, 但是目前网站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 内容不够丰富, 技术含量不高, 网站质量还不能适应档案管理利用的需要, 网站建设还在低层次水平上徘徊。

㈠网站公布信息较少, 网络安全性较差政府文件不能被社会公开浏览, 达不到档案为社会共享利用的最佳效果。徽县档案网站自建设开通以来, 受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影响, 网站管理水平提升不快。现有的纸质档案不能直接上网, 要通过技术处理才能在网上公布利用, 缺乏档案编研。按照《档案法》规定, 满30年以上的档案才能对外开放, 从客观上限制了可供上网的档案信息。我县档案信息数字化工作虽然起步较早, 但发展速度不快, 好多工作还在探索中延伸, 在低层次条件下发展。截止2009年底共输入案卷级目录8万多条, 文件级目录12万多条, 全文扫描7.1万幅, 档案查阅只能停留在提供很少部分目录查询的水平上, 在网上进行档案查阅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并且档案输入都要在专用软件的环境下进行录入和扫描, 要在网上利用还需做技术处理, 工作量较大。

㈡档案网站建设缺乏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 网站建设水平滞后, 档案信息不能及时传送徽县档案网站自2005年7月开通以来, 共发布各类信息文章300多篇, 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档案网站建设还不能满足群众利用的需要, 管理手段有待改进, 档案网站制作技术含量低, 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网页的制作、图片的处理、文章的撰写、信息的上传等都无专门工作人员, 更谈不上技术人员的参与指导, 缺乏技术支持, 无法实现高质量的服务。档案网站内容更新周期较长, 没有固定的、周期性的更新时间。网络档案信息媒体形式单一, 网站页面基本是静态的文字和图像, 大部分是文本信息, 只有少量照片、音频、视频。栏目比较单调, 缺乏可读性和趣味性的内容。

㈢县级档案局普遍经费紧张, 设备支持水平比较低, 相关的硬件配置不到位徽县档案网站由于经费不足, 没有专门的办公室及办公设备, 没有配置固定的计算机。徽县档案网站由于没有独立的服务器, 挂靠在其它公司的服务器上, 网络运行故障多, 处理速度慢, 工作被动。

㈣由于历史的原因, 人们对网站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存在一定的距离对档案管理神秘化, 过多地强调档案的保密性, 因噎废食, 忽视档案的实用性, 档案失去了应有的利用价值。档案工作是一项清贫的工作, 是一项高投入、低产出、见效慢、周期长的工作, 不容易引起人们和社会的关注, 大家对档案网站更是陌生, 档案网站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㈤县级档案网络建设还不平衡, 县直一些部门至今没有自己的网站无法用局域网给县上领导传送信息, 只能依附互联网, 有些涉密文件无法在网上传送。网站之间不能实现及时勾通或链接, 不利于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获取档案信息, 达不到档案资源共享的最佳效果。

二、搞好档案网站的几点想法和措施

㈠加强档案宣传工作, 强化广大群众档案意识, 创造良好的档案工作舆论环境一是要拓展档案的宣传渠道,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档案的宣传工作, 以多种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用档案构建方便、快捷的信息平台, 把档案网站作为档案工作宣传的重要途径和宣传方式。二是利用档案网络信息, 丰富档案宣传的内容, 将政策性的文件、国家法律法规、党的政策在网站上发布, 通过互联网的宣传作用, 介绍徽县悠久的文化历史, 档案馆藏内容、徽县重大活动及重大事件、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档案专题、老照片、各行各业在不同时期取得的光辉业绩和科技成果、档案查阅利用办法和服务方式等, 通过网站的宣传, 最大范围地提高公民的档案意识, 增强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同时公开现行文件目录, 提供信息服务和实现资源共享, 满足人民群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 使徽县档案网站更好地为徽县经济发展服务, 成为宣传徽县的经济文化的桥梁和窗口。三是树立宗旨意识, 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种信息,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把档案网站建设成为便民服务的“窗口”, 依托档案馆藏资源,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普法教育、公民道德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了解徽县风土人情、经济、历史、文化搭建平台, 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㈡丰富档案网站内容, 满足群众利用需求要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需要的热点问题及时在网上发布, 使网站内容丰富多彩。一是要加快档案数字化进度, 档案信息数字化是网站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对纸质档案要通过扫描、翻拍等技术手段实现电子化管理, 以便随时在网上发布各种信息。二是加强档案编研工作。网站对档案信息的发布必须制成电子档案, 同时要进行必要的整理和编撰, 要有针对性地对原始档案信息进行专题编研, 形成内容精练、主题鲜明的二次文献, 为网站提供富有趣味性的文章。网站要依托档案馆丰富的馆藏资源, 将档案馆具有史料性、文献性、专题性的馆藏经过数字化处理, 建立网上档案阅览中心, 展示珍贵档案、重大历史事件等图片, 可定期将徽县大事记在网上公布。提高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水平, 增强吸引力, 进一步充实网站的内容。三是网站内容应体现地方特色。要尽可能地将徽县政治、军事、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社会发展史等通过网络展示于公众。四是要应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动态信息, 要根据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形式, 把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活动记录制成滚动新闻、照片、视频等档案信息, 通过档案数字化将各种载体的档案信息制作成多媒体的各类档案数据库, 通过档案网站进行发布和利用。五是建立网站维护、更新制度。要及时更新网站内容, 充实档案信息, 使网站更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使网站内容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㈢加强网络技术支持, 提高管理水平徽县档案网站的建立是在依赖于临时聘请社会上技术人员的支持下才得以建立起来的, 网站的维护、技术的更新、栏目设计等要独立完成都存在很大的困难。在目前没有服务器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挂靠政府公众网, 从政府网工作人员中派业务骨干对县直机关网站统一进行技术指导, 网站内容的设计、栏目的安排、信息的组织、主页的制作应力求体现徽县地方风格。对网站分类、功能模块的制作以及网站的技术标准、数据格式、传输方式等进行系统的调整与完善,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的最大化。

㈣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规范网站管理档案网站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需要具有信息化水平的人才。一是要通过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进修、引进人才等方式培养一批系统开发与维护、档案数字化加工与管理、标准规范建设与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人才。二是造就一支既懂档案又懂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 胜任本职工作, 富有创新精神、热爱档案事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立和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培养的用人机制, 充分发挥人才在档案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档案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不断提高网站建设水平。

㈤创新服务方式, 优化服务质量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 网站建设必须以服务为宗旨, 以服务社会为目的, 使档案信息得到极大的发挥和利用。一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为政府决策服务, 建立档案公共服务体系, 实现档案工作从机关向社会化服务的根本转变, 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与网上档案信息服务的联动效应, 把徽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档案通过网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实现在线查档服务, 将开放档案目录数据上网, 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政策性文件和法律、法规在网上发布, 为社会提供快捷的档案查阅利用服务, 实现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三是继续实行和完善档案查阅“约档服务”, 在档案网站设立服务窗口, 建立专门的邮箱, 指定专人负责, 按照档案利用者的需求, 继续实行免费查阅档案, 在线回复利用档案机制, 为社会各界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四是创建网站分层管理制度, 按照不同需求, 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 按照档案的密级控制档案信息利用的程度, 按照工作需要把访问权分为系统管理用户、档案管理人员用户、公众查阅用户、领导查阅用户等四个层次, 使档案信息得到方便、快捷的利用, 同时又维护档案的安全与保密。

高校档案事业 第7篇

1.1 档案具有不同于其他信息资源的“惟一性”及由此产生的法律证据价值。

档案文件的“惟一性”着重复本上的“稀缺性”和效用上的“不可替代性”。受制于保管条件, 归档文件的复本数量极其有限, 多数情况下是孤本保存, 这些馆藏文件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 在保管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老化、破损, 甚至被破坏、损失, 从而使得老龄档案犹如文物那样变得稀缺而珍贵。因此, 鉴定真伪, 剔除芜杂, 防止篡改, 采取一切措施保护档案内容的原始真实性, 维护历史的本来面目, 成为档案工作者最重要的职守。档案文件的“惟一性”还体现在其内容上的“排它”。档案内容上的这种“排他性”, 源自其所记录事实的客观性, 发生过的历史不可能再改变, 作为其某一时刻、某一方面真实记录的原始文件, 在内容上只能是惟一的。一份档案如果存在两件内容不一, 记录事实相左的版本, 那么只有一件是真实的, 另一件必然存在差谬。其而档案原件在证史上的权威性, 作为法律证据无可替代的证明力, 每份档案记录内容上的独特性, 以及其利用价值的长久性, 迫使档案工作者必须竭尽全力地维护档案的寿命, 控制其利用, 以确保馆藏档案的安全。

1.2 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是推进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料。

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淡化, 很多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工作中存在失位现象, 工作责任心不强, 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 档案管理无用论在本部门滋生蔓延到整个企业。再加上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良好的职业道德, 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 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 又没有积累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 因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档案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这种现象不利于形成企业管理层关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 整个企业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弱化。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新旧更替的历史进程遇到新的障碍, 在整个企业发展进程中有边缘化危险。

1.3 档案是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

近年来, 我国档案事业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各级档案部门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逐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档案的利用服务上来,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实施, 我国档案工作重新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档案事业的宏观管理得到全面加强;各机关、各单位档案室, 各级各类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工作扎实推进, 档案在为社会各方面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4 档案信息具有很强的主体关联性。

作为社会活动的伴生物, 档案由形成者制作, 为利用者使用, 在其生命周期中始终与特定的主体相关联。因而, 不同主体之间复杂的权益关系必然影响到对档案文件的保管和利用。例如, 每份档案文件都有其所有权属, 在特定的时期只能限于确定的用户范围。所有权或著作权人失去对其权属档案的控制和利用, 档案文件被超范围的主体所利用, 都可能造成利益上的冲突, 带来社会混乱和法律诉讼。因此, 因此通过准确的档案划控和严格的用户管理来避免档案利用中的安全风险, 防止敏感档案信息的泄密, 保守专业机要和个人隐私, 实现档案的安全利用。

2 有效保护利用档案, 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2.1 稳定档案队伍, 提高业务素质。

档案馆的利用服务人员是整个利用过程的引导者, 也是确保档案安全利用的督导者。因此, 档案人员必须从杂业型转向专业型。保证档案系统现代化管理工作有序、正常、持续的发展, 人的因素是主要的。档案管理领域缺乏懂软件开发又精通档案专业知识的复合人才;提高整支队伍素质, 创造条件有针对性适合不同工作岗位的学习进行知识更新, 适应对外指导工作和内部基础管理工作;工作科学量化, 体现一个单位内工作量大与小不一样、专与不专不一样, 有利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另外, 要建立竞争机制, 克服人的惰性, 充分发挥入的主观能动性, 有他们的用武之地和舒展才能的场所;建立激励机制, 合理设置岗位, 从而提高档案人员素质。

2.2 要持续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 加大宣传力度。

要把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纳入普法教育规划和公务员培训内容, 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建档的观念。各级档案部门要积极主动地采取有特色、有新意、有效果的宣传形式, 让更多的人了解档案工作, 为档案工作争取更多的支持, 为档案事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档案法制观念, 切实依法管理档案。

2.3 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 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如何确保不同生成环境下档案信息的可读、可用, 尤其是在不同技术平台上生成的数字档案的“透明”共享, 是当下档案保护的一大难题。因此, 我们必须要搞好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 加快推进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各级政府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经费列入当地信息化建设经费预算, 配备必要的现代化管理设备设施。要按照国家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信息化建设规划, 并与政务信息化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建立馆藏全部档案的案卷级机读目录数据库和文件级机读目录数据库, 我们要不断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机制, 完善服务手段, 提高服务水平。各级档案部门要从档案工作实际出发, 积极研究档案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拓展服务的新领域, 寻找新的切入点。同时, 要把为领导科学决策、为经济建设和各部门工作提供服务, 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作为主要内容, 由一般服务向深层次服务的转变, 做到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到哪里, 档案工作就服务到哪里。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机制, 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 由单一服务方式向全方位服务方式的转变。

2.4 做好利用场所的安全防护工作。

档案利用过程中意外性的火灾等灾害也直接对档案的安全产生着威胁。实验中通过对干热环境的模拟, 测试了高温条件对三种档案载体的损伤情况。从测试数据看, 纸张和光盘受高温影响较大, 胶片相对较小。纸张由于失水量逐渐增加, 质量、耐折度、抗张强度和白度等指标均有显著的下降, 其中打印纸的降低幅度最大。光盘在干热2小时后也出现盘面破裂、弯曲、不能读盘等现象。应做好对利用场所二次灾害的防护工作, 火灾发生后容易引发水灾、泥石流和坍塌等二次灾害。实验中通过高低温交变环境模拟了二次水灾的状况, 结果表明, 其危害程度要略高于干热环境, 即二次灾害的危害要大于火灾本身对档案载体造成的损害。由此可见, 高温环境对档案载体的影响相对较大。在平时, 重在防火防灾, 而灾害发生后, 还为此, 在一次灾害发生后对档案进行及时的隔离抢救也是档案利用场所安全防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3 结束语

总之, 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护利用的档案安全体系, 全面提升档案部门的安全保障能力是新时期历史发展必然要求。因此, 不断加强档案有效保护利用是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摘要:《档案法》是我国档案事业的准绳, 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档案事业的基本依据, 又是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做好档案工作的有力武器。本文就有效保护利用档案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具体的途径, 以此加强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保证档案能及时、完整地归档。

高校档案事业 第8篇

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需要科学调研、精心组织、统一领导, 方能完成具体工作任务。需要从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任务落实、操作方法和步骤上加以认真组织策划, 具体方案建议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指导思想

切实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指导思想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 围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决策部署, 强化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 建立与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适应的、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农村档案管理和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总体要求

目前, 农村改革发展正处在十分关键的时期, 扎实做好档案工作,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做好档案工作,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 以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为导向, 以街道、社区档案管理为重点, 以社区档案业务规范化建设为基础, 以向农民群众提供优质档案服务为主要内容, 稳步推进我街道农业和农村档案资源信息化积累与收集力度、完善好街道及村级综合档案室的规范化建设和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主要工作任务完成全街道的农业和农村档案的规范化建档工作, 基本建立起档案资源丰富、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利用高效,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农业和农村档案事业发展体系, 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目标任务

一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中, 首要任务就要是规范和建设好街道机关和村级的综合档案室。二是工作重点, 要突出强化街道机关和村级档案的收集和规范化管理工作, 清理积存的零散文件, 确保归档的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准确, 符合档案永久保管的要求, 并具有法律效用。第三, 目标任务是:1. 街道机关档案室要按档案管理部门的“星级”标准要求创建, 按《街道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考核验收。2. 村级档案室建档工作要求达到“五有一实现”目标, 即村级单位必须要设有综合档案室用于保管本村的档案, 要有分管领导分管本村档案工作、要有专兼职档案员负责档案日常业务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工作、要有切实可行或可操作的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要有能满足存放15年内档案资料的档案箱柜装具和设施;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全村所有档案, 提高村级档案管理水平。

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组织领导

为切实强化我街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需要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分管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担任, 在新农办下设办公室, 安排专人开展工作, 各有关单位要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做好此项工作, 要进一步明确相关工作职责为:一是新农办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重点为行政组织协调与经费安排保障工作;请区档案局指导工作, 负责好具体的档案业务指导, 日常事务工作。二是各街道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要以红头文件形式, 建立健全好本街道的新农村建设档案领导机构, 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切实将村级建档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明确分管领导, 落实考核目标和岗位职责, 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三是对于村级的档案建档工作, 各村都要成立档案清理小组、组建成立档案室。驻村的挂职人员是新农村建设档案的指导员、大学生村官要协同村两委班子, 收集好本行政村 ( 社区 ) 的全部文书文件和相关的档案资料, 进行集中统一的规范化整理, 建立健全好村级档案管理制度, 同时要协助做好本村农户家庭建档的引导和推广。

五、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实施步骤

宣传发动阶段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要从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实际出发, 摸清情况, 制定工作方案, 各行政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第二步, 转发上级文件, 成立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导小组, 由分管领导任组长, 新农办主任任副组长, 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导小组。

开展试点工作, 各试点村要按照时间要求做好对村级档案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档案宣传工作, 组织专人负责完成好村级档案的征收集、规范整理工作。

整理规范阶段, 各村要针对所收集的文件材料, 按照不同门类档案的整理规范进行科学整理、编目等工作, 编写有关参考资料, 有条件的村要积极开展数字化转换工作。

高校档案事业 第9篇

1.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不足

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大多数都存在思想传统、思维保守等情况,同时也由于档案工作的工作性质,也使得工作人员疏于思考,只是循规蹈矩的做好本职工作,固步自封,对新思想、新思维充耳不闻,服务意识更不足,一直处于一种被动服务的局面当中。同时,大众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也不足,没有意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阻碍档案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1.2技术手段落后

档案工作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投入较少,计算机等硬件设施配套不齐全,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获取档案方式、利用档案的方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完善管理手段,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起信息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电子化。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也可以方便群众了解、利用档案。

2.做好档案工作的有效措施

2.1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

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要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对工作的认识,通过培训、交流访问等方式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认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身的工作责任感及服务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思维,为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二是要提高群众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了解档案工作,进一步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营造一个全民重视档案工作的氛围,这是推动档案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

2.2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

档案工作要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首先要做到与时俱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也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档案工作要想得到长足发展,也需要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帮助其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档案工作实现电子化后,会更利于管理和利用,能够更加有效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3制定和完善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对纸质文件的管理模式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中,一惊完全不适合目前发展的需要。对于文件资料的管理与归档没有完善的制度规则进行规范,这些当然不利于档案的管理。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已经成为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之一,从而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标准,使档案信息更加安全,更利于档案工作的发展。

2.4建立稳定、素质高的人才队伍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工作责任感和业务能力。因此,要有严格的人才引进制度,保证引进的人才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好的工作责任感,

同时也要有合理的培训制度,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并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档案工作人员不仅对业务非常了解,同时也要具有创新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2.5提高管理水平

很多发达国家在档案管理方面做得都比较突出,而我国在档案工作方面起步较晚,导致与一些先进国家存在差距,因此,我们应该多研究国外的先进经验,多与先进的国家交流,在借鉴他们先进经验的同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发展,从而缩小差距,更加快速的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

2.6做好监督和检查工作

由于档案工作具有一些特殊性,因此,我们一定要管理好档案,文件档案管理需要做好监督和检查工作,要每隔一段时间检查档案的管理工作,检查是否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如果存在应立即进行整改。对于日常的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好登记记录,任何人都不得违规进行档案的查阅和调取,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工作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也就需要更加规范和标准,需要补充进更多的人才,同时也要多与先进的地方交流经验,借鉴先进的做法,不断完善制度,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为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荣梅.实现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2]刘艳红.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J].山西档案,2011年S1期.

上一篇:水土联合堆载预压技术下一篇:设计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