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服务健康管理学论文范文

2024-02-04

护理服务健康管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骨折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在疾病认知、饮食规划、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上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6%)低于对照组(2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折;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

随着我国工业社会的发展,外界因素导致的骨折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1]。研究证实,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和预后。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56例,纳入时间段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在21—65岁之间,平均(43.2±1.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7例,高空坠落6例,物体打击15例,其它2例。试验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在20—68岁之间,平均(45.0±2.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9例,高空坠落7例,物体打击12例,其它3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知识宣教、心理疏导、基础护理操作。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3.1 入院指导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讲解相关知识和日常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规划科学的饮食方案,确保营养搭配合理[2]。同时倾听患者的意见,尽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使患者保持放松、积极、乐观的心态。

1.3.2 术前教育 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操作的流程,以及常见的并发症类型,能够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积极应对。对于存在不良心理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采用音乐疗法、注意力转移法等缓解负性心理的影响,使其达到最佳身心状态。

1.3.3 术后教育 术后帮助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指导自主排尿、排痰的方法,提醒患者饮食和进水时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饮食上以蛋白含量高、热量高的食物为主,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另外,密切观察切口的变化,预防红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3]。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开展功能恢复锻炼。

1.3.4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日常生活中的危险因素,能够预防并发症的發生。做好随访工作,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和家庭随访,了解患者的生活状态,督促坚持运动和营养饮食规划,提醒复查时间,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及时回院复诊。

1.3 观察项目和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别从疾病认知、饮食规划、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四个方面进行评定,满分100分。(2)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软件,其中并发症作为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和χ2检验;生活质量评分作为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和t检验。P<0.05说明对照组和试验组之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在疾病认知、饮食规划、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上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并发症情况比较 经比较可知,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6%)明显低于对照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对于骨折患者而言,具有发病急、治疗恢复时间长的特点,不仅造成躯体上的伤害,还会导致形成心理压力。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能够增加患者的疾病认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有效减轻心理压力。教育活动分别从入院、术前、术后、出院进行开展,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关注到患者的治疗、生活、饮食、运动各方面。在陈少琴的研究中称[4],健康教育的应用,一方面能够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提高治疗舒适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拉近医患距离,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纠纷的发生,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8例试验组患者在并发症上仅有1例固定松动发生,占比3.6%,低于对照组的25.0%,和张英姬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5]。患者疾病认知评分为82.4分,饮食规划为95.1分,躯体功能为92.6分,心理功能为83.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6.7分、80.4分、87.3分、7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骨折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莹莹. 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4,08(33):206-207.

[2] 黄亚芬. 健康教育管理单在骨折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广西医学,2012,12(08):1094-1095.

[3] 孔祥粉. 骨折护理中健康教育管理单的临床应用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2014,21(36):90.

[4] 陈少琴. 探讨健康教育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04(12):603-604.

[5] 张英姬. 浅谈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5(09):294-295.

护理服务健康管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整体护理在普通外科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0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普通外科进行治疗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健康教育整体护理组)66例和B组(传统教育法整体护理组)66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术后恢复时间、对疾病的认知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A组患者的满意度、术后恢复时间、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整体护理在普通外科的护理效果良好,值得在普通外科的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 健康教育;整体护理;普通外科

在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患者综合护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1-3]。健康教育是指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患者树立健康意识并且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保护个人以及群体的健康[4]。本研究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整体护理在普通外科的实践效果进行探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0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普通外科进行治疗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健康教育整体护理组)66例和B组(传统教育法整体护理组)66例。A组(健康教育整体护理组)的66例患者中,男37例,女29例;年龄17~72岁,平均(36.1±2.8)岁。B组(传统教育法整体护理组)的66例患者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18~74岁,平均(37.2±3.1)岁。两组患者在各项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入院时由护士进行护士、医生、环境、病区的规章制度介绍,术前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健康教育,并且根据患者文化、性格、生活背景等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且对患者关于此疾病的健康知识进行强化,以便患者达到掌握的程度。术后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护理的健康教育,以及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出院前由责任护士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饮食、康复练习、注意事项、服药的注意事项、复查的时间等。B组则进行传统的教育法对患者进行教育。后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术后恢复时间,对疾病的认知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

1.3 评价标准

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进行统计,满意度问卷采用100道题-百分制,9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超过90分为满意,低于90分为不满意,小于60分为分非常不满意。对疾病的认知情况也采用百分问卷,85分以上为优,60~85分为良,60分以下为差。然后将资料进行整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术后恢复时间,对疾病的认知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A组患者的满意度、术后恢复时间、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工作中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性的健康教育[5],能够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其疾病的认知水平得到明显地提高,能够帮助他们及时的对有关健康知识进行详细的了解,使其保持健康状态的需要得到极大的满足,也使护患关系更加密切,能够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极大的提高。笔者通过对患者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整体护理,使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得到提高,有问题能经常向护士求教,为了能给患者一个满意合理的答复,护士常常能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资料查找,并且还参加病例讨论以及护理查房等,不断的使自己的知识得到更新,使护士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大家工作热情得到提高,護理差错得到减少,护理质量也得到提高。本研究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整体护理在普通外科的实践效果进行探究,A组患者的满意度、术后恢复时间、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因此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整体护理在普通外科的护理效果良好,值得在普通外科的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得霞. 应用临床路径对首次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55.

[2] 杨友群. 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整体护理方法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5):133.

[3]刘冬霞.整体护理在普通外科的实施[J].甘肃中医,2009,22(5):49-50.

[4] 李宁, 刘淑娴. 医院门诊部健康教育现状的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2(17): 189- 191.

[5] 李小曲. 普通外科患者健康教育实施探讨[J].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78-79.

(收稿日期:2011-11-14)

护理服务健康管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岗位评价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薪酬分配的基础与关键,建立公平、合理、科学、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稳定人才队伍、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评价体系与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岗位评价体系实施薪酬激励的实践策略,希望为广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启示及帮助。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评价;薪酬激励;实践策略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岗位价值定位偏低,薪酬待遇水平背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市场价值,个人劳动价值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与效率。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岗位评价工作,可以明确各类岗位本身的相对价值、重要程度以及贡献大小,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提供客观依据。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评价体系与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岗位评价工作不重视

因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岗位评价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起步较晚,相关应用与研究尚处于初步摸索阶段,仍未引起有关管理者的足够重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者大多未正式接受过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化培训与学习,对岗位评价的重要意义不明确,未意识到岗位评价工作是实施薪酬激励的重要基础。

(二)岗位评价工作不够科学

岗位价值评估又称为岗位评价、岗位测评、职务评价、职位评估等,是指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岗位在组织中的影响范围、职责大小、工作强度、工作难度、任职条件、岗位工作条件等特性进行评价,以确定岗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并据此建立岗位价值序列的过程。岗位评价是介于工作分析与薪酬体系设计之间的重要环节,因人力资源有限,大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成立专业的岗位评价委员会或岗位评价小组。岗位评价人员对评价流程与方法不熟悉,没有针对医生、护理、医技、检验、药剂、行政、收费、后勤等不同岗位,分类应用因素比较法、要素计点法、分类法、排序法等岗位评价常用方法设计出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过程中也未能做到公开、公正、准确、客观,导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对岗位评价结果认同度低下。

(三)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偏低

近年来,我国各地一直在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薪酬激励模式,普遍面临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偏低、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薪酬结构设计不合理、编内外员工同工不同酬、员工满意度低下等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公立医院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其劳动价值仍未得到足够的关注与重视,不利于薪酬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因不少地区财政经费保障能力有限,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整体偏低,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薪酬差距较小,人才与专业优势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岗位评价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 岗位评价与薪酬激励联系不密切

(1)重形式,轻应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工作分析通常形式化、笼统化,导致岗位评价工作未真正结合机构不同时期的管理目标与激励方向全面铺开,也未合理应用于日常的绩效考核之中,影响了薪酬激励的公平性与公正性。

(2)重指标,轻评估

岗位评价工作往往局限于如何建立岗位评价模型或如何构建指标体系,后续对于确定岗位价值、设置岗位等级与工资、实施绩效分配、薪酬激励效果评估、员工认可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缺乏深入的探讨与实践。

(3)重职称,轻岗位

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管理重点基于职务级别和职称等级来进行。具有同类职称的医务人员,其薪酬差距主要体现在奖励性绩效工资方面,没有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明确区分固定薪酬的发放标准,进一步弱化了岗位评价在薪酬激励方面的关键性作用,薪酬分配与岗位价值不成正相关,不能充分体现“以岗付薪、同岗同酬、岗变薪变”的薪酬激励原则。

二、基于岗位评价体系实施薪酬激励的实践策略

(一) 完善以岗定薪的薪酬激励制度

1、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资格以及绩效标准

结合机构自身发展定位,对不同工作岗位进行岗位价值评估。依据每个岗位的岗位性质、职责范围、贡献大小、工作强度、责任风险、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建立起合理的岗位等级薪酬制度,体现出不同岗位之间的差异性,对于不同岗位类别的员工设定不同的薪酬待遇标准,以更好地体现各类员工的劳动价值,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岗位管理目标,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评价工作与薪酬激励机制的科学合理性。

2、对现行不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岗位设置应遵循“按需设岗、以岗定薪”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员工的知识、技能、经验等生产要素,在充分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织结构及岗位在组织中的具体位置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岗位分析得到各种信息后,编写包括职位职责、任职资格等信息在内的岗位说明书。同时,根据岗位评价结果,按照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形成合理的薪资等级结构,建立起公平、科学、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

3、合理设置固定薪酬比例

岗位评价可能会导致各岗位的最终薪酬差距进一步拉大,会对部分员工造成较大的心理落差。为顺利推动薪酬激励机制的有效改革,减少改革阻力,实现新旧薪酬分配制度的平稳过渡,可在改革初期设定合适比例的固定薪酬,与学历、职称、服务年限等进行挂钩;浮动薪酬由岗位价值与工作绩效决定。随着员工对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认可度的提高,可动态调整各类薪酬项目比例,逐步下调固定薪酬占比。

4、发挥好绩效指挥棒作用

在岗位评价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动态的绩效管理体系,根据岗位价值、工作数量、服务质量、满意度等要素综合确定绩效薪酬分配制度,并向工作强度高、责任风险高、技术难度大的岗位进行倾斜,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優酬”的薪酬分配原则,引导医务人员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积极改进工作绩效,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合理体现个人劳动价值。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薪酬激励体系设计方法

1、薪酬设计原则

在合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前提下,全面构建薪酬激励体系与岗位评价体系、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联动。首先,薪酬激励体系设计应与组织战略目标充分匹配。薪酬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组织承诺度及归属感,从而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良好的薪酬激励机制能够引导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工作,提高服务意识,朝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期望的方向发展。其次,薪酬激励体系应达到以下4方面公平性要求:外部竞争性(市场调查)、内部一致性(岗位评价)、绩效报酬的公平性(绩效加薪)、薪酬管理过程的公平性(公开透明)。最后,薪酬激励体系应采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同类别岗位价值大小与工作绩效作为主要衡量指标,在岗位、绩效与奖励之间建立紧密联系,从而达到薪酬激励实效最大化。

2、薪酬水平决策

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实际,灵活选择应用市场领先策略、市场跟随策略、市场滞后策略与混合策略等四种薪酬策略。在薪酬策略选择上,对于高技术价值岗位(如:全科医生、影像医生)应采用市场领先策略;对于低技术价值岗位(如:收费员、后勤人员)应采用市场跟随策略。

3、薪酬动态调整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薪资项目主要由基本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和津贴补贴组成。在薪酬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不同时期的管理目标、上级政策要求及医务人员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情况作出动态调整,注重合理调整固定工资部分与浮动工资部分的比例关系,并体现不同岗位与职级之间的薪酬差距。如遇岗位或职级发生变动的情况,应严格按照“一岗一薪、岗变薪变”的基本原则,在开展岗位价值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对员工的薪酬标准作出动态调整,实施差异化薪酬制度。

三、结束语

基于岗位评价的薪酬激励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工同酬,有利于增强医务人员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的意识,进一步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效益。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后,人自然会寻找更高层次的需求,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因此,除了基于崗位评价的薪酬激励以外,尊重医务人员的个人职业发展,增加培训学习机会,优化工作环境与条件、灵活地满足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的弹性需求、提升医务人员获得感,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可以激励他们主动、积极、高效地开展工作,做好广大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参考文献:

[1]胡顺荣.宽带薪酬管理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2(6):128-129.

[2]贺伟,龙立荣.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薪酬分类与员工偏好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 (5):40-48.

护理服务健康管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探究并分析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政策。公共卫生服务是使我国每位公民均可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包括社会救助、公共卫生及公益性文化宣传,是服务于民生的公共卫生事业。基本公共卫生服均等化目前受到客观因素、经济投入及个人素质影响。可从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及能力建设、加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疾病服务项目实施、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化管理及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政策方面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发展。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经济投入;项目化管理

Policy analysis to promote the gradual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

Guo Xiaohong1, Zhang Wenjuan2(corresponding author)

1.Fugu Coun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Yulin, Shaanxi 719400, China 2.Fugu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ulin, Shaanxi 719400, China

【Key?Words】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 gradual equalization; economic investment; project management

近年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蒸蒸日上,逐渐走向了商业化、市场化的道路,同时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广,而随着其他非公有化及私营资本介入,给更多患者提供了医疗保障及治疗条件[1]。同时医护水平及个人素质也较之前有明显提高,表明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得到了蓬勃发展,而其发展中也存在一定弊端,例如移交卫生服务公平性降低、医疗卫生服务事业投入效率降低、城乡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等,因此必须将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改善公共卫生发展不均衡的情况[2]。本文分析公共卫生服务定义、均等化问题及现实情况,并针对以上问题给出相应解决措施,以解决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中的问题。
一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含义及意义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含义:2006年我国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中,首次提出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问题,包括公共财政制度的完善化,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还需将教育、卫生、文化等纳入至公共卫生服务中,我国开始重视公共卫生服务且将其作为一项政策;此外国务院也成立了公共卫生服务小组,指明了公共卫生服务是让我国每位公民均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包括社会救助、公共卫生及公益性文化宣传,是服务于民生的公共卫生事业。基本公共卫生包括公民行使健康权及公共卫生服务两方面,其中公民行使健康权可保证公民的健康,也表明公民享受公共卫生服务的平等性;其次公共卫生服务基础为政府财政能承受的最大能力,服务于公民健康需求,其服务对象为群体及个体。公共卫生服务的起点为公民健康需求,而不是使用相同的健康服务用于所有人。国务院医疗卫生服务小组划分了基本公共卫生目标,包括近期目标(通过制定、实施政策缩小城乡间卫生服务差距)及中长期目标(通过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来丰富公共卫生服务,从而有效控制重大传染疾病及公共卫生安全事件)[3]。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意义:首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改善我国民生,从而保障我国居民的基本健康;其次其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目前我国城乡贫富差距较大,也影响了社会稳定发展,因此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可缩小我国城乡的贫富差距,调节我国城乡人均的收入分配,提高我国社会平等性;再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降低我国城乡居民的疾病负担,优质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


二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存在问题

客观因素影响较大,我国人口众多且为多民族国家,人口分布不均,从而影响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其次经济可带动科教文卫视野,而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不足,因此经济投入成为了公共卫生均等化是否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受个人素质影响,因公共卫生服务个人素质有一定差异,因此相关政策滞后会影响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进程。
三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

为保证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施,国务院给予了相关规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进一步制定及落实相关项目,从而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此外还需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政策及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可从服务项目、能力建设、服务项目化管理、经费保证、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开展[4]。

(1)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及能力建设。目前因为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成熟,与国际差距较大,服务水平弱,基础设施较差,因此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需改善服务能力水平及基础设施;此外需加强疾病保健与预防常识推广,从而提高我国人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的认识,并给予高风险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政策鼓励及优待,加强突发事件的预测、处置能力[5];

(2)加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疾病服务项目,从而减少城乡居民疾病治疗压力,包括对艾滋病关怀、儿童疫苗接种、孕妇叶酸补充、传染性疾病宣传、白内障患者复明等,从而给居民提供方便,减少城乡居民的经济负担。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其包括逐步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对精神病、糖尿病、艾滋病等人群进行社区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检查,孕妇行产前检查,婴幼儿行生长发育监测[6]。

(4)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化管理。项目流程管理包括目标确定、方案制定、措施实施及考核评估,从而将绩效管理与工作实效结合起来。

(5)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政策。财政支持是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物质保证及经济来源,因此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需政府财政支持,因我国政府财政、城乡居民对健康需求使服务重要内容,因此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完善,政府需对医疗机构人员、业务、公用、发展建设经费进行预算及管理,其次由医有政府举办乡镇卫生院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定、审核医疗设备购置经费、基本建设经费、医疗卫生服务业务经费、医务人员经费,从而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的正常开展及运行;之后建立、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最后根据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给居民提供服务,对于偏远地区居民给予财政补助[7-8]。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发展中,政府也逐渐重视公共卫生服务事业,从而缩小了我国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提升乡镇居民公共卫生服务,使其得到了医疗保障。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任重道远,需所有人坚定信念,通过政府领导、支持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参考文献

[1] 李晓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市场,2019,1026(35):122-123.

[2] 隋宏勋.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9,17(12):56-58.

[3] 何碧玉,郭海健,王建明.江苏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9,36(2):79-82.

[4] 赵红梅.提高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服务质量的做法与效果[J].医药前沿,2019,9(14):242-243.

[5] Wolfenden L,Williams CM,Kingsland M,et al.Improving the impact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 delivery and research:a decision tree to aid evidence-based public health practice and research[J].Aust N Z J Public Health,2020,44(5):331-332.

[6] Sumter JL,Roberts J,Goodrich-Doctor A,et al.Ebola Response: A study of the Psychosocial Factors of Preparedness Among Commissioned Corps Offic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J].Mil Med,2019,184(9-10):e502-e508.

[7] 高妍.疾病預防控制系统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6):154-155.

[8] 潘毅慧,姚有华,熊建菁,等.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现状与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525-1527.

护理服务健康管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借助上海市建立徐汇区-中山医院医联体的契机,上海徐汇云医院创建了“互联网+分级诊疗”的医疗服务模式。云医院提供以“视频看医生”为核心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建立了全-专云平台,实现了云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登录全-专云平台后,可向上级医院的专科专家进行实时咨询或请求其会诊,也可为患者预约到上级医院就诊、检查或住院等。云医院亦向医联体外的医疗或医疗相关机构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如养老院、社会药店等,以协助解决日常的医疗问题。云医院今后将整合终端智能医疗健康监测技术与服务,大力发展可穿戴设备和机器人系统的应用,开创慢性病管理新模式,建立区域性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中心,促进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大融合,为分级诊疗的实施提供物质基础和保证。

关键词 上海徐汇云医院 分级诊疗 互联网医疗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Shanghai Xuhui Cloud Hospital for hospital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ZHOU Zhiwen1, 2**, HU Jun1, 2, ZHANG Xiong1, 2, ZHU Fu1, 2***

(1.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031, China; 2. Zhongshan Xuhu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1, China)

ABSTRACT A mode of “internet+ hospital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as created in Shanghai Xuhui Cloud Hospital (SXCH)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edical union of Xuhui District-Zhongshan Hospital. The internet medical services centered on “seeing a doctor by video” could be provided in SXCH by establishing a general-specialist doctor cloud-work-platform, by which the interconnection of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between SXCH a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could be achieved. General practitioners can consult a specialist in a higher level hospital for real-time consultation or request a consultation and can also make an appointments for a patient to go to a higher level hospital for treatment, examination or hospitalization and so on. SXCH can also extend their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to medical or not-medical institutions outside the medical union, such as nursing homes, social pharmacies, to help solve daily medical problems. SXCH will integrate terminal intelligent medical health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services, develop wearable equipment and intelligent robot systems, innovate a mode of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nd establish reg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sistant diagnosis center in the future. By these initiatives, SXCH will als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and provide material basis and guarante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hospital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Shanghai Xuhui Cloud Hospital; hospital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ternet medical

分級诊疗是解决我国就医难、就医贵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医改的重点和难点[1]。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指导意见》)是建立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总纲领,此后国家又在此基础上连续发布了家庭医生签约、医联体建设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讲话,强调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是我国今后医改中最重要的工作。医改“十三五”规划将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置于5项医改重点任务之首,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成为医改中的重中之重[2]。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是当前我国推进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以及缓解医患矛盾的有效途径[3-4]。

虽然多年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探索,但从实效上看,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距离国家期待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离《指导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的目标也有不小的距离[4-5]。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仍很不平衡,患者选择到高层次医院诊疗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变。究其原因,区域医联体内信息化滞后是重要原因之一。缺乏医联体的信息化,就无法实现区域内的医疗信息共享,医联体内的分级诊疗缺乏操作的可行性[5-6]。而应用“互联网+”技术,有希望解决分级诊疗中的这一难题[6-7]。

1 上海徐汇云医院的创建

为配合国家倡导的医改和“互联网+行动计划”,落实《“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要求[8],结合上海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徐汇区内的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了上海首家互联网智慧医疗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即上海徐汇云医院(以下简称为“云医院”),并于2015年9月正式开始运营。云医院创建了以“视频看医生”为核心的互联网医疗新模式,通过建立完善的区域性智慧医疗信息平台,推出了网上就医、网上预约及付费、送药到家、网上随防与健康管理等全新的医疗服务项目,实现了院前院后、线上线下的闭环式管理。云医院云集了徐汇区-中山医院医联体内的三级医疗机构及职业注册医护团队,包括内、外、妇、儿等各科的专业医生以及护理、影像学检查等专业团队,为患者提供长年无休假的健康服务。云医院以上海市徐汇区-中山医院医联体为纽带,在以徐汇区内三级医院为主体的实体医疗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医疗服务,将之網络延伸至药店、养老院等多种机构,并进入家庭。任何人下载云医院的手机应用程序并实名注册,就可成为云医院的服务对象,随时接受医疗健康服务。通过为患者提供视频看医生等多种形式的健康管理和随访服务,云医院将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延伸至居民个人、家庭、社区、养老机构、工作单位和社会药房等,辐射至包括边远地区的每一位患者和百姓。

目前,云医院采用会员制、实名制服务模式,以徐汇区及上海市为服务重点,线下合作机构达800余家,服务延伸至徐汇区及上海市的药店、养老院等多类机构和个人,并已辐射至云南、甘肃等10省(市)的边远地区。经过3年多的投入与运营,云医院成效初显,基本建立了具有一定规范性的“云医院”诊疗和健康管理模式与服务流程,形成了基于会员制的商业运营服务模式及其规范,将对未来“云医院”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2 云医院在分级诊疗实践中的探索与创新

云医院借助上海市建立徐汇区-中山医院紧密型医联体的契机,对“互联网+分级诊疗”的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索。云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可相互传送电子病历、健康档案,改善了医联体内的信息化通路。让患者的医疗信息在医联体内“流动”,让相关医务人员在线上交流,患者就诊、转诊时就能少走路,从而使分级诊疗得以畅通运行。云医院线下专门设有云医院平台服务中心,还设有医联体转诊办公室。对通过云医院转诊的患者,线下实施3个优先,即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实现了患者的任何预约、检查或住院需求“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借助云医院搭建的分级诊疗协作平台,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下沉。经过3年多的发展,云医院在分级诊疗实践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并获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2.1 建立全-专云平台

在上海市徐汇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云医院于2018年6月建立了全-专云平台,实现了云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也专门成立了29个专家团队,随时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的专业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在为患者看病时,如需要预约专家、预约到上级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和预约住院等,可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录云医院的社区全-专工作平台,实时完成上述预约。全科医生也可随时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专云平台上预约咨询或多人会诊。二、三级医院的专家亦可以通过云医院的全-专云平台阅读患者的医疗记录,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并通过此平台给出会诊建议,实时帮助全科医生解决在患者诊疗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云医院还可预约医联体内的中山医院专家,大大方便了患者就医。与此同时,云医院也实现了线上预约,并在线下设专人专窗接待,协助解决各种问题,包括转诊、检查预约以及后续服务。云医院实现了医联体内“无缝对接”和“绿色通道”样的“零等待”式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实现了医联体内医疗机构线上和线下的闭环运行。云医院全-专云平台的建立真正实现了“1+N+N”的医疗服务模式,即一个全科医生或患者可得到N个二级医院专科专家和N个三级医院专科专家的帮助或医疗健康服务。

目前,全-专云平台已经成为徐汇区-中山医院医联体的常规工作部分,每日解决数十例患者的疾病诊疗相关问题。全-专云平台的运行在帮助全科医生提高医疗与健康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居民参加了“1+1+1”(居民根据自愿,在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1家区级和1家市级医院作为自己的医疗服务机构)医疗服务签约,提高了家庭医生的医疗服务签约覆盖率。

2.2 提供泛分级诊疗服务,拓展医疗服务范围

云医院在创建之初就规划对徐汇区-中山医院医联体外的医疗和非医疗机构进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特别是在本地区内的机构,以拓展医疗行业的商业服务模式。云医院与这些医疗和非医疗机构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包括养老院、社会药店、体检机构和单位内设医疗部门等,协助它们解决日常医疗相关问题。这些机构如有患者需要转诊到医院,可通过云医院直接转诊到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这类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价值,一方面可拓展云医院的医疗服务范围,另一方面可解决一些医疗和非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短缺或实际的医疗问题。相比由传统的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组成的三级诊疗体系,我们将包含这种医疗合作服务在内的诊疗体系称之为“四级诊疗”体系。目前,云医院的合作机构或单位已达800多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形成了“医院无围墙”的医疗服务新模式。

2.3 直接服务于家庭及个人

任何个人及家庭,只要下载云医院的手机应用程序并实名注册,就能成为云医院的会员,随时接受云医院的医疗健康服务。患者在任何地方,哪怕在旅途中,也可直接登录云医院,寻求线上医护人员的服务或预约服务。对于医联体内的医生,除可通过云医院平台与会员或患者交流外,全科医生还可与专科专家进行直接的交流,这亦能起到实际帮助分级诊疗实施的效果。

3 云医院在分级诊疗实践中的新发展方向

依托上海市徐汇区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方面的特出优势[9],云医院将大力发展与引进相关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最新智能信息技术,进一步整合徐汇区-中山医院医联体外的实体医院、保健机构、医疗机构、医疗保险公司、医药企业、医疗器械供应商、医学人工智能研发公司等的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打造上海市徐汇区智慧医疗与健康服务有机融合的创新性应用平台。主要的工作路径如下:

①创新个人及养老健康服务模式。整合终端智能医疗健康监测技术与服务,云医院将大力发展可穿戴设备和机器人系统的应用,推行并实现个人健康管理的智能化。云医院也将探索智慧医疗和机器人系统用于健康养老的有效途径,助推“居家养老、社区与机构帮老、科技助老”的养老模式的顺利实施。

②开创慢性病管理新模式。云医院将致力于慢性病管理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医疗用于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开发慢性病智能管理系统,即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具体场景中,包括风险识别、健康干预、智能随防以及基于精准医学的健康管理。

③建立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中心。建立智能影像识别系统,即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医学影像学中,实现医学影像的智能分析。继续引进及开发人工智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系统,如心电图、眼底检查、病理学诊断等,促进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大融合,为分级诊疗的实施提供物质基础和保证。目前,云医院与奕能(上海)医疗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已推出了“人工智能+慢性病管理”“人工智能+全科医生”等服务项目。

4 展望

“互联网+医疗”突破了传统的就医模式,有利于提高医疗效率。将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于医疗服务行业,建立医疗信息化系统云平台,可以促进供给侧改革下的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消除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种种弊端,提高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运行效率[10]。

云医院建立了区域性的医疗服务大平台,成为“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医疗”的探索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进一步巩固、完善上述成果的基础上,云医院将继续开创“互联网+分级诊疗”新模式,推出“互联网+慢性病管理”“互联网+医养融合”“互联网+家庭医生”等服务项目,促进“人工智能+分级诊疗”的进一步落实和实施。云医院也将协助家庭医生为居民建立完善的电子健康档案,实时监测居民的健康状况并为之提供有效的健康服务。云医院将持续完善人工智能平台,对其线上服务、数据中心和线下管理三大核心模块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实现医疗资源和需求的精准匹配,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与效率。云医院将以“大健康”目标为主线,不断创新、开拓和完善自身建设,为广大百姓提供智慧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德圣, 潘小妹. 醫院分级诊疗的现状及对策[J]. 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34): 4727-4729.

[2]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N]. 人民日报, 2016-08-21(01).

[3] 饶克勤. 健康中国战略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J]. 卫生经济研究, 2018(1): 4-6, 9.

[4] 张嘉佳, 张伟. 影响医院分级诊疗进程的医改相关政策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8, 38(7): 890-893.

[5] 刘庆, 王清亮, 费剑春, 等. 我国医疗联合体主要运行模式及存在的问题[J]. 中国医院管理, 2017, 37(9): 33-35.

[6] 衡敬之, 梅达成. “互联网+”分级诊疗的定位及与“医联体”的关系——以《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九至第二十一条为视角[J]. 医学与法学, 2018, 10(3): 40-44.

[7] 孙璐. 分级诊疗制度下的互联网+医疗模式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17): 69-71.

[8] 郑杨, 王春芳, 吴春晓, 等. 《“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三项主要指标解读[J]. 上海预防医学, 2018, 30(1): 11-14, 20.

[9] 舒抒, 黄尖尖. 徐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地新地标[N]. 解放日报, 2017-08-31(006).

[10] 张南, 周言, 唐月红, 等. 互联网+医联体平台助推分级诊疗思考[J]. 中国医院, 2018, 22(11): 42-43.

护理服务健康管理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探讨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用于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门诊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和满意度,改善预后效果。

关键词:慢性宫颈炎;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门诊护理

慢性宫颈炎为女性常见慢性病,白带增多、灼热感及下腹痛是主要症状。因其易反复发作,常常影响女性患者生活,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困扰,需要及时治疗[1]。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息息相关。本研究将探讨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对于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门诊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其中对照组平均年龄(32.51±2.65)岁,平均病程(5.32±2.25)年;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32.23±3.16)岁,平均病程(5.47±2.3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1)患者就诊时询问患者年龄、月经史、孕产史和避孕措施,询问患者有无阴道、妇科手术造成的宫颈损伤。注意了解有无急性宫颈炎的病史、发生时间、病程及治疗情况等。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2)检查前为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及步骤,征得患者同意后行检查,并為患者说明检查可能会有不适感,让患者有心理准备。注意观察患者阴道分泌物的颜色,分泌物的量、气味及性质,发现有异常出血或感染时,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及时处理。(3)心理护理:以和善的态度耐心为患者解释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临床症状防治措施等,并向患者解释该疾病的治疗疗程长,需要一定的耐心,使患者对于疾病有基础了解,有助于减轻患者思想负担,缓和患者的焦虑情绪。(4)健康宣教:加强卫生宣教,避免不洁性生活,指导女性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孕产期及产褥期卫生。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指导育龄妇女选择合理的避孕措施,避免手术造成宫颈损伤。加强疾病知识的普及,促进妇科疾病普查普治的宣传,提高育龄女性对于防治宫颈炎的重视程度,鼓励育龄期女性定期做妇科检查,便于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治疗。(5)随访:患者门诊就诊后,嘱咐患者定期随访,复查炎症治疗情况,护士作详细记录,以便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患者的满意度、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临床护理效果。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按调查问卷里的得分计算,此处统计的数据是得分合格人数。临床护理效果根据患者的康复程度来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版本)分析,计量资料用(±s)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对疾病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慢性宫颈炎,患者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白带呈乳白色黏液状,有的可为脓性或血性。轻者大多无自觉不适,重者可有腰骶部疼痛及下腹坠胀痛等。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从疾病的预防、发生及预后3个阶段干预疾病的发生发展,在临床施行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对于积极治疗宫颈炎,对保障妇女健康及防治宫颈癌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效果进行比较,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的观察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葛春玲.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在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216-217.

上一篇:回归人性的语文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WTO证券法制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