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论文范文

2023-09-16

竞技体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采用了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的形成、内涵及实施进行探讨,并分析湖南省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实施所存在问题,旨在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

湖南省的竞技体育在悉尼奥运会上以8人出征获7金1银5铜的佳绩为中国竞技体育的辉煌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引发了“湖南体育现象”。在羊城第9届全运会上以19.5枚金牌位列全国第7,实现了湖南竞技体育的历史性跨越,打造了“体育湘军”的品牌。 “体育湘军”的崛起,“湖南体育现象”的出现,成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现象引发了中国体育界,尤其是中国体育理论界的思考与讨论。

1 湖南省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

1.1 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内涵 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是指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立足现实,因人、因地、因势制宜,确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竞技运动项目,将现有的优势项目精雕细刻,做强做大,争取在优势项目的小市场占有大份额,缩短战线,与奥运会项目接轨,尽快走向世界的竞技体育优势战略。确保重点就成为其战略核心,在重点之上出精品,精品之中出效应。因此,“精品工程\"战略的指导思想为:“确保重点项目、发挥重点优势、实现重点突破\"。这十八字方针一直伴随着“体育湘军\"的星路里程。

1.2 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目标 在特定战略环境下提出的“精品工程\"战略必然有其特定的战略目标,依据湖南省的实际情况确定的竞技体育目标为:第七届全运会,力争进入全国十强;第八届全运会,巩固全国十强地位,力争再创辉煌;第九届全运会,巩固十强,力争位置前移,第十届全运会,巩固十强地位,力争再创辉煌。

1.3 “精品工程”战略重点 竞技体育无疑受遗传学、地域学、生理学和心理特点的制约。根据南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湖南运动员在灵巧、轻级别、单项和女子项目中颇具优势。根据缩短战线,突出重点,压缩规模,提高效益,与奥运会项目接轨,尽快走向世界的战略思想,本着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和成本与效益的原则,湖南省提出了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五字方针”,即以“女、小、轻、巧、水”作为主攻方向。“女、小、轻、巧、水”也就成为“精品工程”战略的突破重点。“女”:在一定时期内重点发展女子项目,如女子举重,女子羽毛球,女子网球;“小”:即小型项目,如小球,田径和射击的部分单项等;“轻”:轻级别项目,如举重,摔跤,柔道等项目的轻级别;“巧”:灵巧型项目,如体操,跳水等;“水”:水上项目包括跳水,赛艇,皮划艇在内。这样体操羽毛球、举重、摔跤、柔道、射击、田径、跳水、赛艇、皮划艇、网球、武术(散手)等12个大项成为湖南竞技体育的重点发展项目和突破口。

总之,“精品工程\"战略的重点就是争取在小市场占有大份额,而不在大市场占有小份额;根据湖南实际情况,经费投入有限,而事业的发展却无限,要以有限的投入来支撑无限的事业发展,所以确保重点就成为其战略核心。所以在进行竞

技体育战略决策时,将那些就湖南人而言受地域、遗传影响发展受限,目前水平滞后,短期难以突破的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暂推向社会,以社会赞助的形式维系这些项目的生存和发展,考虑到与奥运会项目接轨,并配合国家竞技体育的奥运战略,将那些非奥运项目暂撤办,以减轻省体育局的负担,以实现“精品工程”战略的重点保证。

1.4 “精品工程”战略步骤 “精品工程”战略依据湖南竞技体育的分三步走。第一步:亚运会大练兵,通过亚运会锻炼队伍,培养后备力量,这个阶段也可以说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一个准备阶段,竞争实力的高速增长打下基础。第二步:力拼奥运会,力争在奥运会上有所收获,为全运会的熬战打下基础,这个时期可称为战略的发展阶段。也是战略计划的主要阶段,是在准备阶段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向战略目标大踏步前进。第三步:决战全运会,通过全运会实现湖南省体育的战略目标,这是实现战略目标,夺取胜利的最后阶段,由于发展阶段的竞争实力的发展速度较快,出现了一轮竞技状态的高峰,必然会出现很多矛盾,如运动员的体能、心态、斗志、伤病、社会环境条件的影响,商品经济、自我价值的认定等,需要进行新的平衡和协调。要使各种因素在比例、进度、目标等方面形成新的协调和平衡。在目标、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求得新的发展,从而保证全运会上的冲刺,以保证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2 湖南省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实施的保障

2.1 建立了适合“精品工程”战略实施的管理体制 原湖南省体委和现任体育局领导为了保证“精品工程”战略的实施,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改革。1984年就成立了“体操中心”,体操中心在行政职能上具有独立的人、财、物的管理权。2000年开始全面实行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制,湖南省体育局下属训练单位先后成立了“羽毛球管理中心”、“举重管理中心”“水上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跳水游泳管理中心”等。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管理权限和职能由过去的多头、分段管理转变为以纵向系统管理为主、纵横相互结合的强化业务管理的新形式,改变以往竞训两层皮的现象。通过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有效加强对各项目的直接统筹规划,实现训练、竞赛与科研及专业与业余训练的有机结合和一体化管理。

2.2 人力、物力的优化配置与管理 根据“精品工程”战略要求,原湖南省体委和现体育局在资源配置和人员编制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调整力度可以从以下这组数字中可让人一目了然。资金投入:奥运会项目、非奥运会项目的比例,由原来的6:4调整为7:3,后再调整为8.5:1.5;相关人员(运动员、教练员)编制的比例,由原来的8:2调整为9:1,后再调整为9.3:0.7,逐步形成了资源配置向重点项目倾斜,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集约式竞技体育发展格局。这种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集约式配置,为“精品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3 加强竞技体育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有一支强有力的戰斗队伍是保持竞技体育稳步、持续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竞技体育队伍建设的主体是运动员、教练员、体育队伍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现代竞技体育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教练员水平的竞争。湖南省高度重视教练员队伍的建设。首先,在教练员的聘任和使用上有严格的程序和管理评价制度。其次,在对教练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上,强调观念更新、技术创新、立足自我发展。“精品工程”战略的成功实施与培养和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练队伍是分不开的。

湖南省是内陆省份,运动员、教练员待遇与沿海省市、经济强省相比有一定差距,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首先,严格把好领队这一职位的人选关。通过领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运动队形成不畏强手、勇于拼搏、克服困难、勇攀高峰、团结战斗的思想氛围。其次,加强优秀运动队的党组织发展工作,尽可能培养优秀运动员入党。最后,努力为运动员排忧解难办实事,如:解决优秀运动员求学问题;在政治思想上重点培养,并依个人所具素质和表现,可破格安排一定的行政领导岗位等,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组织关爱暖到心坎,激励其奋斗和奉献精神。

2.4 实施后援战略工程 为保证湖南竞技体育的稳步、持续发展,湖南省体育局提出了“突出重点、调整结构、培养精品、形成优势” 的业余训练指导思想,贯彻实施了“以县为重点,体教结合及实施‘0714’工程”的后援战略工程的业余训练方针。即:重点提高县、市级业余体校和学校体育的训练水平;充分发挥体教两个体系的优势实施“体教结合”,加强业余体校的吸引力和生命力;重点抓7~14岁年龄的学生选材和训练,即“0714”工程。

“体教结合”的实施,使湖南省出现了一批富有特色的业余体校,如长沙体操学校、安化羽毛球学校等,这些学校为“精品工程”战略的实施输送了一批批的体育苗子。“0714”工程方案的实施,增加了训练人口,发现了体育苗子,在参加悉尼奥运会的8名运动员中有7位是通过当时实施“0714”工程选拔和培养出来的。陆莉、熊倪、李小鹏、刘璇、杨霞、龚智超等一大批尖子运动员,正是这一战略成功实施的产物。后援战略工程为“精品工程”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推波助澜。

2.5 提高竞技体育训练的科技含量 金牌后面是科技大战。科技已成为运动场外重要的“金牌增长渠道”。湖南省竞技体育的发展,科研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湖南省体委(局)对科技攻关类的项目在后勤上予以重点保证。多年来,湖南省体科所在运动实践中,主要承担:围绕全运会、亚运会和奥运会等重大比赛的重点项目及重点运动员的多学科联合攻关研究。湖南省体科所建立了重点运动员恢复室、研究室,并进行医务监督和科研跟踪,保证营养和恢复措施,定期进行机能测试,从而为教练员及时提供科学的训练依据。建立了全国最齐全的世界优秀运动员和国内全运会项目前8名选手的成绩档案,为各运动队提供咨询服务。并与湖南中医药研究院进行合作攻关研究,其研究成果在保证运动员进行高强度、大运动量训练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省运动员在训练后的疲劳恢复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湖南省体科所对每一优秀运动队派一名科研人员,实施“科技副教练”制,把科研从实验室中请到运动场,科技人员亲临训练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运动队解决一些训练的实际问题,参与训练计划的制定。加强了科技的针对性,扩大了科研的服务面。“科技副教练”制的实施促进了科研、训练一体化,为“精品工程”战略的实施作出了贡献。

3 湖南省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特征

湖南省竞技体育的“精品工程”战略可以说是湖南省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标志,这一标志充分显示了其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3.1 因地制宜,优势定位 湖南是个农业大省,在全国尚属经济不发达地区(表1)。经济是湖南竞技体育发展的劣势。在这种背景下突出重点,优势定位,走集约化的道路是湖南省竞技体育发展的正确选择。

3.2 地域特色,湖湘文化 不同地区由于气候环境、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异同,形成了人在形态、、生理、心理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决定了人在竞技体育能力方面的差异。湖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带,是内陆省份,内陆省多山的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理环境造就了湖南人的生物特征——“小、巧、灵”。精品工程战略可以说充分把握住了这一生物特征。

湖南甚称“唯楚有材\"、“人杰地灵\"的地方。 “如果人们理性地翻开中国的近代史,就会发现湖南人就像夜空下最亮的那些星星点缀着中国的近代史,近百余年来湖南豪杰的翻覆巨掌兴云为雨的能耐确实远远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力。”[2]湖湘文化造就了一代一代的英雄豪杰——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蔡锷、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 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化、艺术、宗教等诸方面,对近代、现代中国产生了强有力的辐射波,豪不夸张地说,国家之兴衰和民族之存亡曾系于他们一身。“霸蛮”、敢为天下先、实事求是湖南人的特性。文化是基础,精神是表现,是一种文化的高级形态,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文化的状态决定了人的精神特性,而人的精神状态如何,则直接決定着事业的兴衰。因此,湖南人的生物特征和湖湘文化直接影响着湖南竞技体育的发展。

3.3 管理科学,人才优化 当今社会,竞技体育领域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谁就必须拥有人才的优势。人才是关键,体制是保障。“精品工程\"战略的体制优化和科学管理,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思想先进、素质过硬、本领超群、结构优化的优秀人才群体。 “精品工程\"战略中形成的人才群体可以说是结构最优化的人才群体。这种结构优化的人才群体既能为每个人才的顺利成长和能力的有效发挥创造良好条件,还能产生一种新的、单个人才所不具有的力量,因而使单个或局部人才的能力得到放大、强化和延伸。

4 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的缺损

“精品工程”战略的实施为湖南省竞技体育快速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然而,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它既有了借鉴的地方,也有缺损的地方。

4.1 具有地域性 湖南省竞技体育的“精品工程”战略是在其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中产生而形成的,具有地域性。地域性意味着受限性。因此,湖南省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模式值得推广,但具有地域受限性,要创造性推广。

4.2 运动项目发展的局限性 “精品工程”战略强调的是个“精”字。“精”一方面突出自身优势,保证优势项目,另一方面“精”也意味着少。这就导致竞技体育在项目布局上有偏项现象,只能发展少数,影响整体提高,具有项目受限性。湖南省在“精品工程”战略中,为保重点,突出重点,不得已将水平较低,财力投入过多,发展受限的篮球、排球、足球予以放弃。在以奥运为中心的战略影响下舍弃了一些非奥运会项目,这就使得运动项目的发展出现失衡性现象。

4.3 战略实施的风险性 战略计划本身就具有自身资源和技术与外界机会相结合以及现实机会与潜在的冒险相结合的特性。战略可以说具有一定冒险性,而“精品工程”战略更是如此。“精”意味着高水平,少而精的高水平运动项目的发展的目标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此,具有风险性。这就要求战略计划中的所有突破点实力雄厚,含金量高,如果一旦某一点失利,就有可能无法实现战略目标,导致整个战略计划的失败。因此,“精品工程”具有风险性。

5 结论与建议

1) 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是指,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立足现实,因人、因地、因势制宜,确定适合自身特点的运动项目,将现有的优势项目精雕细刻,做强做大,争取在优势项目的小市场占有大份额,缩短战线,与奥运会项目接轨,尽快走向 世界的地方性竞技体育的优势战略。

2) “女、小、轻、巧、水”运动项目的合理布局是湖南省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的核心内容;正确的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实施是“精品工程”战略实现的保证。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是“精品工程”实施的保障。

3) 湖南省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模式具有推广价值,但它具有地域性、项目发展不平衡性和风险性,要创造性地推广。

参考文献:

[1] 强国论坛:www.people.com.con 1999年、2002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实力比较.

[2] 周兴旺,著.湖南人凭什么[M].北京:新华社出版社,2002,10.

[3] 张智光,主编.管理学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 韩岫岚.MBA管理学(上、中、下册)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5] (美)托马斯·S,贝特曼等.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 李艳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竞技体育运行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课题组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8] 傅国良.丰碑—奥运湘军纪实[M].长沙:湖南省体育局.

[9] 孔庆鹏.同心园构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10] 杨文义,罗兴国,易芷媛,等.湖南体育年鉴[M].长沙:湖南体育运动委员会,1990-1998.

竞技体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对运动竞赛管理的历史发展作了相应的考察,并提出在信息化社会运动竞赛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发展趋势,认为:在体育信息化与运动竞赛管理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体育信息化可使运动竞赛管理更加系统化、精确化、简单化、人性化,达到体育信息化推动运动竞赛管理的发展;另外体育信息化又可使运动竞赛管理内容更加复杂化、范围更加扩大化、过程更加程序化,给运动竞赛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呼唤体育信息化技术的升级换代迎接新的挑战,最终从客观上带动体育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信息化;运动竞赛;竞赛管理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sports informatization and sports competition management reform

WANG Ruo-guang,SUN Qing-zhu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

Key words: sports informatization;sports management;competition management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全面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方式与生活方式。信息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必然促使社会具体行业的信息化变革。体育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不得不“利用信息技术对体育信息资源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开发利用,从而对体育实现有效的管理和监控”[1]。体育信息化的发展可推动运动竞赛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体育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可带动体育信息化的升级换代。

1运动竞赛管理的发展

“从应用学的角度来看,体育管理自古时期就已经存在了”[2]。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赛会的延续,“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存在的体育管理”主要的内容便是运动竞赛了。“帕克斯(Parks)和奥格夫森(Olafson,1987)认为,考虑到运动员庞大的规模,当时一定曾有食品和饮料的专门承包商、推销商、采购商、市场营销人员,以及经营管理的决策人员”[2]。可想而知那时运动竞赛管理范围已经从赛场内扩展到赛场外,涉及到营销、广告等内容。可惜公元394年侵占了希腊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皈依基督将中世纪黑暗的纱幕掩盖了古代奥运,形成了由文化绝灭造成的文化断层[3]。待到现代奥运会等一系列现代赛事兴起时运动竞赛管理才随之发展,并没有将上古时期运动竞赛管理的成果保留传承。

就目前来看,现代体育赛事中最古老并延续至今且波及世界的主要有以下7项赛事: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1877年)、美国网球公开赛(188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1891年)、奥林匹克运动会(1896年)、环法自行车公路赛(1903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1905年)、世界杯足球赛(1930年)。这7项世界性体育赛事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运动竞赛管理思想、体制、方法与手段,并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冲突与融合。但对于这些赛事发展壮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便是合理的运用、发展信息技术,因为在竞赛管理中合理运用并发展信息技术,才使得这些体育赛事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迈进。现代体育赛事中运动竞赛管理的发展可以说是信息技术、手段与思想的历史发展。

2运动竞赛信息化

2.1运动竞赛信息化的来临

体育信息化的萌芽始于运动竞赛,运动竞赛信息化的前期始于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首次使用了田径电子计时器和重点摄影装置[4],这些技术的应用目的在于减少运动竞赛中的不确定性,提高比赛过程中的公平性,因为信息可以定义为减少不确定性的值,即熵值的减少[5]。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是以电子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标志的。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运动竞赛信息化也悄然而至,“1964年在东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美国发射了‘辛科姆’通讯卫星,首次实现了向全世界转播奥运会,从此世界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翻开了新的篇章。东京奥运会可以说是一届高科技的盛会。这次转播实际上已种下信息技术在体育中应用的种子”[6]。

1964年东京奥运会信息技术的成功应用使运动竞赛的组织、管理、裁判、宣传等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如竞赛办公自动化、竞赛资料整理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图像指挥视频系统中的宽带数字化通信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电子身份鉴别技术等逐步运用到各大体育运动竞赛中,无论是运动竞赛管理、竞赛裁判水平、体育电子商务发展,还是更加准确的运动技术统计等都需要有高科技的信息化技术。

2.2信息化对运动竞赛诸要素的影响

信息化的影响渗透到运动竞赛的各要素之中,无论是对运动员、场馆、裁判员,还是观众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设备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技能状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提高运动员或团队的竞赛能力,例如在环法自行车大赛上,运动员就可以通过自行车上安装的信息设备及时了解当前骑行的速度、自己心率水平从而可对体能做出合理的分配。运动竞赛所要使用的体育场馆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如游泳比赛中水下安装的摄影系统可清晰地判定比赛选手的犯规情况,出发台与池壁上安装的计时感应装置能更加准确地记录运动员比赛成绩并可迅速地传输到馆内大屏幕上,可使观众和运动员即刻知道比赛成绩、名次与破记录情况,使比赛结果更加真实与公正。

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裁判的工作不再像以前那么复杂,信息技术的发展确实解决了不少以前具有争议的比赛问题,减少了裁判工作中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在目前的比赛中裁判仍需高深的业务水平,并具有决定比赛胜负的权力,信息技术是一种辅助性手段,也是一个对裁判具有约束力的监督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裁判员的执法行为,可以减少执法过程中的不公正现象和违规行为。

运动竞赛信息化的直接受益者应当是观众,奥运会通过卫星转播使数十亿人及时观看到比赛,互连网的广泛应用增加了观众对体育赛事信息获取的渠道,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使观众与体育赛事产生互动影响,如足球先生、十佳运动员等各奖项荣誉称号的产生都是观众借助信息技术与体育比赛互动而产生的。

2.3运动竞赛管理的信息化

运动竞赛管理信息化是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广泛运用信息化技术,使管理过程更加的科学、合理、有效地支配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以便更好达到运动竞赛的目标。

首先,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运动竞赛的管理当中,提高了整个比赛的效率。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信息、通讯、系统工程技术在体育竞赛活动中, 如在竞赛的组织编排、运动员资格注册、视觉或指纹检测、登记、刷卡,电子计时,成绩处理和公布,文档查询,通信联络,安全检查,兴奋剂检测等方面的大量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体育竞赛的效率和效果,为成功举办各级各类体育竞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体育走向世界,国内举办的全国性体育竞赛广泛地采用了先进的自动控制、电子计时计分、信息传播和统计以及光电计时测距技术,并已经发展成为由计算机联结在一起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可满足一切项目的计时测速和计分需要。

其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使运动竞赛管理更加便捷,减少了人们繁重重复的劳动。对于大型赛事的举行,人们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管理系统,包括人员信息统计管理、成绩分析管理、比赛日程管理等。在雅典奥运会上,专门为雅典奥运会设计了许多IT系统。IDS(Information Diffusion Systems)信息传播系统和GMS(Games Management Systems)赛会管理系统是该次奥运会网络上运行的两个重要软件,也是雅典奥运会IT系统的支撑。IDS系统主要用于管理比分和其他信息的实时传输过程,并将这些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官员、赞助商以及21 500名媒体工作人员,当然还有多达10 500名的运动员。若想在观众听到现场欢呼声之前了解到比赛信息,所有的36个大项目中的每一项都必须配备一套与之关联的IDS应用。GMS系统则包括了诸如资格鉴定、赛事注册、食宿、运输、保健甚至VIP礼宾事宜等诸多子系统。

可见,信息化已经是当今运动竞赛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运动竞赛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说明体育信息化对运动竞赛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产生于管理应用层面,并解决了不少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但对于运动竞赛管理的真正变革与发展主要还是从管理思想、管理体制上发生变革,信息技术在运动竞赛管理中的运用不只是解决具体操作问题,还在于解放思想,转变管理体制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信息化的发展。体育信息化与运动竞赛管理变革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研究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我国体育信息化的发展及运动竞赛管理水平的整体飞跃。

3体育信息化与运动竞赛管理变革的互动

3.1体育信息化推动运动竞赛管理发展

体育信息化对运动竞赛管理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于可使运动竞赛管理更加系统化、精确化、简单化。

首先,体育信息化可使运动竞赛管理更加系统化。运动竞赛的组织管理实际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奥运会组织管理工作从任务上讲涉及接待、交通、食宿、安全、仲裁、比赛安排、信息处理、场馆建设、市场开发、宣传、颁奖、开幕式、闭幕式等;从部门上讲涉及交通、环保、安全、财政、人事、建筑、海关等部门。从这个意义上讲,奥运会组织管理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7]因此借助社会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比如在巴赛罗那奥运会、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期间,社会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显示出了强大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其中系统管理主要包括:程序指挥、计划网络技术、层次管理、目标管理、矩阵结构、流程图、热运行、倒计时统一步调和C3I等方面内容。随着体育信息化的深入,计算机系统软件的不断发展,网络通讯技术的升级促使C3I系统发展升级为C4I,计划网络图也从人工绘制实现了自动化制作,“劳民伤财”的“热运行”也被现代系统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代替。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系统工程方法的升级,提高了大型运动竞赛管理的系统性。

其次,体育信息化可以使运动竞赛管理更加精确化。目前大型比赛的运动场馆都有一套计算机控制系统,分别对水温(游泳项目)、室内温度、风速、空气湿度、气压值、冰面硬度(滑冰等项目)等比赛场馆环境实施监控,为场馆管理提供了精确的数据。另外,在比赛组织安排上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组织管理系统,建立功能强大的信息网络系统,为运动竞赛相关人员提供诸如比赛结果、时间表、统计数据、运动简介、天气信息、交通状况等广泛信息,并可实现对比赛空间的计算机控制,如运动竞赛所需要的器材、饮食点直至床位和盥洗室的安排等。还有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的安全保障系统可以精确地发现安全问题发生的位置,并可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再次,体育信息化可以使运动竞赛管理简单化,这种影响最为明显地体现在小型运动竞赛的组织管理上,如学校、社区、企业等单位组织的小型运动竞赛,由于系统简单,运用计算机运动竞赛管理系统即可合理准确地安排比赛,按照竞赛管理系统软件编排组织小型运动竞赛,可减少人力、物力、财力,还可以避免一些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

最后,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使体育竞赛组织管理过程更加人性化,比如奥运会举办期间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运动员、裁判员、官员、游客必然会集中在主办城市。在这种情况下语言障碍是最关键的问题,通常我们可以为参与比赛的外国运动员、官员等直接提供翻译人员,但由于翻译人员的缺乏等原因不可能始终都会有翻译跟随在外国人的身边,而现代的通讯技术就可以为外国人提供一个在线翻译平台,解决了运动竞赛管理过程中的语言障碍问题。如前不久,由于考虑到北京奥运会期间外国人员在乘坐出租车时的交流问题,北京市开始在40部试点出租车上安装一种翻译系统,出租车翻译系统通过普通的手机就可以拨通(出租车翻译在线)号码打到呼叫中心而实现在线翻译,语言不通的难题迎刃而解,除了英语,在线翻译还可以提供日语、韩语等翻译。

3.2运动竞赛管理的发展带动体育信息化的升级

通过对体育信息化推动运动竞赛管理的研究,我们发现体育信息化的发展促使运动竞赛管理越来越趋向系统化、精确化、简单化、人性化方向发展,是有利于运动竞赛管理变革的。然而,随着竞赛管理向积极方向的发展也会相应的出现更为难解的问题。比如,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运动竞赛管理变得更加复杂、管理的范围更加扩大化、管理的过程更加程序化。我们无法清晰地判断这3种发展特征能否有利于运动竞赛管理的发展,但很明显,为了在运动竞赛管理中应对这些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呼唤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更加深化到竞赛管理的各个环节、领域之中。比如在1952年环法自行车大赛首次实现了电视转播,这也是信息技术在环法大赛中的最初应用[8]。环法大赛的比赛过程要比一般的场馆内比赛复杂得多,当增加了电视转播后,在比赛骑行的队伍中又增加了拍摄人员,无疑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拍摄人员既要平稳地捕捉骑行选手的每个精彩镜头,还要紧紧跟随骑行选手不停地“流动”,后来随着直升飞机及空中拍摄技术的发展,整个比赛过程中又增加了直升飞机的高空拍摄,提高了比赛转播的质量与效果。另外,由于直升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一般不能连续超过4 h,而比赛通常会达到6 h之久,当飞机落地加油后再次上升到2 000英尺(约610 m)的高空时很难用肉眼寻找到骑行的队伍,仅这一问题就使整个管理工作复杂难解。信息技术的使用增加了竞赛管理的复杂性,出现了新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还需要靠信息技术来解决。当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环法自行车赛中应用时,便解决了飞行员难以找到骑行队伍所在位置的难题[9]。

自1896年雅典奥运会至今,奥运会的壮大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奥运会的管理范围也不断扩大,从一开始的场内竞赛管理逐步发展、扩大,涉及到营销、交通、安全、志愿者等众多管理领域,运动竞赛管理系统变得愈加庞大,愈需要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持,还需要有功能更加强大的信息系统(如比赛信息、媒体信息、办公信息及商务信息)辅助。运动竞赛管理的范围扩大必然要带动体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在大型运动竞赛中,特别是奥运会、世界杯这样的世界顶级比赛中安全问题非常的突出,而传统意义上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球场暴力、恐怖组织活动、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但目前信息化社会中还存在着另一种形式的安全问题,就是黑客通过制作非法软件,编制病毒程序来攻击运动竞赛管理的信息系统。由于目前的大型运动竞赛管理在体育信息化的影响下逐渐体现出竞赛管理程序化,任何管理工作都必须通过各个信息系统完成,如果这些信息系统遭到黑客的攻击或病毒的感染就会导致整个运动竞赛管理系统瘫痪,影响整个比赛的正常运行。基于运动竞赛管理程序化问题,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我们还应提高信息系统的应变能力、安全性与保密性,使体育信息化建设更加注重安全保障功能。

总之,体育信息化推动运动竞赛管理变革的同时又会使运动竞赛管理向体育信息化提出新的要求,这样就使得体育信息化推动运动竞赛管理发展的关系转变为运动竞赛管理带动体育信息化升级、更新、换代的一种关系,这两种关系在某些条件下相互转换,即形成了体育信息化与运动竞赛管理变革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孙庆祝,刘逢翔.体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1):7-12.

[2] 帕克豪斯[美].体育管理学—基础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

[3] 孙关龙.文化断层论[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3):7-12.

[4] 李凤华.竞技体育与信息技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4):21-24.

[5] 邬焜.信息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5.

[6] 白洁.体育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6(9):48-50.

[7] 王秋华,孙晋海.奥运会组织管理的特点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7):25-26.

[8] 言言.数字环法(二)[J].中国自行车,2003(10):25.

[9] 纪宁,巫宁.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15.

[编辑:周威]

竞技体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全民健身这一科学理念已经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成功融入到家家户户中。从政策层面而言,国家大力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积极推广大众体育。较之于大众体育舞蹈,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较为完善,体育内容也较为多元化,因此,有必要全面实现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以此来更好的提升二者的发展成效,充分发挥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竞技体育舞蹈;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

体育舞蹈正式传入我国已有30多年历程,它是汇集健身、娱乐、社交、审美、表达与交流于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我国从引入发展至今,在国际舞台上已崭露头角,但是我国竞技体育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过分注重专业技术,缺乏娱乐内容的问题。通俗理解,竞技体育舞蹈的参与者以及受众群体都是较为狭隘的。为推动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应该积极实现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一系列发展实践表明,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走向大众化,既是国家战略、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民众个体及舞蹈本身发展所需。

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重要价值

竞技体育舞蹈是一种以专业技术为载体的舞蹈形式,它的受众群体相对狭隘,同时在呈现方式上,更多以竞技的方式来表现,这表明竞技体育舞蹈在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的同时,更多的是竞争力。大众体育舞蹈则更多是以社区居民为参与主体的全民娱乐的舞蹈形式,它属于广场舞的一种类型。从性质层面来而言,两种舞蹈分属于不同的体系,竞技体育舞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舞蹈形式,通过专业院校的培养以及教学等,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体系等,促使参与者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更好的提升舞蹈的表现力;大众体育舞蹈则更多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舞蹈形式,它更多起源于民间,是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形式。在全面健身热潮的推动下,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大众体育舞蹈的覆盖面也是非常广的。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全面的推动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舞蹈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舞蹈内容,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促进二者的融合与创新发展。对于竞技体育舞蹈而言,充分全面的借鉴大众体育舞蹈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能够更好的提升它的娱乐性,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良好的社会推广以及应用的作用。对于大众体育舞蹈而言,积极借鉴和学习竞技体育舞蹈中的优秀内容以及表现形态,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发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与推广,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更好的形成全民健身的热潮。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实现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深入融合以及协同发展,更好的推动它们的长效快速发展。

二、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机制

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全民健身的科学浪潮下,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既能够促进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完善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梳理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科学机制,更好的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以及全面进步。

(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内涵

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是指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两个系统之间在一定范围内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调整系统结构以使系统结构不断优化、不断走向有序化结构发展的动态发展过程。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系统协同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子系统之间产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来促使体育系统中一个子系统试图完成却无法完成的目标并使其得以实现。协同过程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虽然从性质层面而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分别属于不同的两个子系统,但从它们内在的关联性来看,二者之间具有非常多元的关联性。首先,无论是竞技体育舞蹈,还是大众体育舞蹈,它们都是体育项目同舞蹈艺术的结合,都需要辅之以科学的配乐。因此,在競技体育舞蹈以及大众体育舞蹈的表演以及展现的过程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参与者只有在音乐节奏的感召下,在音乐节拍的启发下,才能够更好的表现自身的魅力,也才能够更好的舒展自身的肢体动作,继而获得美好的享受。其次,竞技体育舞蹈以及大众体育舞蹈都属于全民健身的范畴,在全民健身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社会氛围等,都为二者协同发展创设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伴随着人们对健身塑形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的体育舞蹈中。当然,在选择的过程中,偏技能型的可以选择竞技体育舞蹈,以此来表现体育舞蹈的专业性,偏文艺型的可以选择大众体育舞蹈,以此来凸显体育舞蹈的艺术性。

(二)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动力

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分别属于不同的舞蹈体系,同时也具备不同的表现“舞台”,前者更多在赛场上来予以表现,后者则更多以居民便捷参与的广场、街道等。实践证明,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作用。但充分全面的分析与把关它们的发展动力,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这种协同发展的成效与水平,也才能够更好的把握两者的协同发展力度。第一,参与主体对体育资源的追求。无论是竞技体育的参与主体,还是大众体育舞蹈的参与主体,他们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体育资源追求。同时,他们也寄希望通过体育舞蹈的形式来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目标。因此,从参与主体的目标感来看,两种体育舞蹈形式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同时,在体育舞蹈的开展过程中,需要相关的设施设备以及场地环境等支持。特别是在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改善竞赛环境,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它同大众体育舞蹈的联系,也推动了后者的发展。比如竞技体育舞蹈对于场地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但鉴于竞技体育舞蹈开展的周期性,在它的间歇期间,为充分发挥这些基础设施的作用,地方政府往往鼓励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并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大众体育活动。因此,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它们的整体发展质量。第二,政策环境的科学优化。在竞技体育舞蹈以及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始终发挥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从这一调控主体而言,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竞技体育舞蹈的开展过程中,还是在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过程中,政府部门都具有强有力的引导作用。正因为如此,受政策环境的激励,受政府协同发展目标的指引,两种舞蹈形态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融合发展以及共生共荣。

(三)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阻力

一系列发展实践证明,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深入融合,能够充分全面的发挥二者的比较优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它们的发展质量,同时也能够全面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但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毕竟分属于不同的领域,无论是从自身的发展性质、发展内容以及组织体系等层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和差异。为此,有必要充分全面的梳理它们协同发展的阻力,继而积极优化协同发展的方向及目标,更好的推动协同发展的整体成效。

1.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层面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和认知,这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众体育的发展。积极实现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有必要充分提升它们的发展质量,同时还应该维持良好的发展平衡。但从总体上而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是极度不平衡的。虽然全民健身的热潮不断兴起,但在资源分配、财政投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倾向于竞技体育舞蹈,留给大众体育舞蹈的“蛋糕”并不多。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大众体育舞蹈的整体开展情况并不优良。比如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支持,更多依赖于社区的自觉性。通过社区人员临摹学习相關的网络视频来推动社区局面练习大众体育舞蹈。再比如在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中缺乏完善的资源配置,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缺乏专业化的场地等,经常出现参与者抢占停车站、篮球场的新闻,这也从侧面表明,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撑。

2.战略意识差

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过程中,应该从战略层面来进行谋篇布局,只有这样才能够综合全面的提升二者的协同发展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这种协同发展的战略意识相对比较差。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在发展和协调战略上存在布局不合理与现实脱轨的情况, 协同战略意识薄弱,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缺乏合理的战略配合。地方性战略布局少,因此灵活性 差,目前不能满足地区特色战略发展需要。

三、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措施

积极全面的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应该充分践行科学的发展措施,更好的提升二者的整体发展质量与成效。

(一)充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大人才交流与合作

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过程中,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是非常关键的立足点,是非常关键的发力点,只有充分全面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全方位加强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协同发展成效。一方面,要充分依托于竞技体育舞蹈来吸引更多的健身人群。竞技体育舞蹈具有技术性、艺术性等多元化的特点,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竞技体育舞蹈,能够有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继而吸引更多健身人群参与到体育舞蹈中来。另一方面,大众体育舞蹈的覆盖面相对比较广,尤其是以社区作为开展单位,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它的覆盖面。为此,可以通过大众体育舞蹈来加强人才储备,培养对体育舞蹈具有较强兴趣且具备较高天赋的年轻后备人才,为我国竞技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同时,竞技体育舞蹈的教练、运动员等,同样应该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于社区大众体育舞蹈的建设以及推广过程中。

(二)完善培训基地建设,加大社会宣传推广力度

积极全面的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融合发展,离不开科学系统的培训基地建设。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构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应该积极构建不同形式的培训载体,积极依托于专业化的培训场地以及社会大众化的培训举措等,切实提升培训工作的整体成效。通过基地建设,能够实现人才的互通有无。同时,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全面的创新宣传推广的工作方式,还应该全面优化宣传推广的工作力度,依托于社会大众媒体以及多元化的社交平台等,更好的提升宣传推广的整体成效,全面提升人们的参与意识以及参与积极性。

四、结语

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在社会作用方面,属于不同的舞蹈类型,为更好的推动二者的高效融合以及全面发展,应该充分把握它们各自的舞蹈特点、受众人群及发展方向,充分明确二者协同发展的机制、动力以及阻力,依托于科学的协同发展措施,更好的促进协同发展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清江.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8.

[2]刘小静,姚万祥.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同治理的路径研究[C].第四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8.

[3]邱秋,于殿卿.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研究[C].第四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8.

竞技体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文化和体育文化的涵义

一般认为,文化是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的体系,它使组织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如果自己观察,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实际上是组织所重视的一系列关键特征。而体育文化就是文化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映射,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共同追求的信念,是一种影响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心理发展的范畴。笔者认为,体育文化应该包含下面六个方面的特征。

1 创新与冒险。应该鼓励成员创新和冒险,这是一个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的核心,有了成员的创新与冒险精神,文化才可以紧跟时代,不断适应新的形式。

2 注意细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期望学生做事缜密、善于分析、注意小节。这种文化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有重要作用,我们知道有些体育活动需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否则有可能会出现身体受伤。

3 人际导向。结果对学生的人际影响,即一旦学生参与某项体育项目或者竞赛活动,其取得的结果,对学生和其他同学的人际关系有无影响,和教师的关系有无影响。因为,如果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便会得到周围同学的更加亲密的人际关系;但是怕的就是一旦学生在体育项目和竞赛中表现欠佳,是否周围的同学会疏远,轻视他,教师是否会不再那么尽心地指导。

4 团队定向。要让学生养成在体育活动中以团队为第一位置,而个人则放在次要位置。体育教学活动和其他的诸如语文、数学、历史等常规学科不同,体育教学很多时候更加侧重团队的合作精神,就好像奥林匹克的体育精神一样,寻求的是一种融合的境界。

5 进取心。学生的进取心和竞争性的培养也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进取心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体育教学活动是培养一个学生进取心的最好历练场所。汗水的洗涤、筋骨的劳累、意志的磨练,都会让学生逐渐地坚定自己的进取心。而体育文化应该包含这种让学生有增强进取心的氛围,身处其中,自然想和其他同学竞争,通过竞争逐步的增强进取心,在困境中磨练自己的进取心,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6 稳定性。以维持组织成员的稳定现状为基础,在稳定性的基础上提倡学生的个性发展。稳定性是组织体育文化的基础,体育文化—方面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激烈的体育活动会逐渐抹掉学生太多的棱角,使他们变得更加稳定、稳重。

二、体育文化的功能

体育文化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多种功能,具有分界作用、让学生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加强、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感等。

1 分界线的作用。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它会赋予一个组织群体一种价值观和文化氛围,它使不同的组织相互区别开来。体育文化也同样如此,不同的体育文化也会把不同的体育群体区分开来。底蕴沉稳型的体育文化风格会造就组织的沉稳干练;开拓创新型的体育文化意味着这个体育组织的意气风发的冲劲。因此,体育教学活动中,对于体育文化的培养就非常重要,它是整个学生群体的导航标,引导这个学生群体朝着一定的目标奋斗。

2 成员的认同感。体育文化的形成,对于凝聚整个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成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会让不同的学生个体逐渐地对组织产生一种认同感,让自己慢慢地变成这个组织的一份子,同时,这个认同的过程也包含对其他成员的认同,我们都知道每个成员个体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体育特长,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更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让这些学生之间产生认同感,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显著的正面意义。当然,认同感最关键的还是学生对于这个体育集体的认同感,让每个成员都对集体的形象、文化、风格产生了趋同作用,这样更加有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 增强了组织的稳定性。稳定性无疑是开展正常体育教学活动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才能保证教师可以安心地教授体育技能和技巧,学生才能更加认真地去学习。无论是哪个体育教师,恐怕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每次上体育课,学生迟到或者缺席,这样会让教师有产生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为何这些学生会在体育课时经常性的迟到和缺席呢?笔者认为这和体育教学集体的不稳定有一定的关系,就是由于不稳定的缘故,从开始零星的几个学生迟到、缺席,到后来其他学生效仿,最终使组织的稳定性受到严重挑战,而体育文化恰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健康、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会让学生非常乐于参与体育活动,而不会把上体育课当成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负担,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迟到和缺席率,维护了组织的稳定性。

4 增强了学生的集体精神。这里的集体精神和认同感有相似之处,但是比之认同感又更进了一层,强大的体育文化能够起到凝结剂的作用,把学生紧紧地团结起来,让一些散漫的学生产生了集体精神,让集体精神不够强的学生增强了集体精神,集体有了强大的源动力,才会朝着更远的方向发展,学生有了集体的荣誉感,才会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让对集体的凝聚产生更多的贡献。

5 引导和塑造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引导和塑造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这是从虚幻到实质的转变。体育文化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东西,如何能把无形的精神动力转变到学生的实际行为上来,才是体育文化功能的最实际的表现。让本来不喜欢体育或者对体育课产生胆怯心理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且愿意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让本来体育动作不规范的学生,逐渐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让一些依靠体育能力’强而骄傲自满或者欺负其他学生的学生变得谦虚和愿意帮助他人,这些才是体育文化的积极表现。

三、关于体育文化的几点建议

1 强文化与弱文化。体育文化的强弱关系到文化氛围对学生行为影响的大小和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稳定性情况。在较强的体育文化中,体育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得到学生强烈的认可和广泛的认同。接受这种核心价值观的学生越多,他们对这种价值观的信仰越坚定,体育组织文化就越强。相应地,体育文化越强,就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越大的影响,因为高度的共享和强度在学生群体内部创造了一种很强的行为控制氛围。例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文化氛围浓的学生群体,学生的耐力和集体价值观都更强,无论是日常的教学训练还是体育技能的练习,都要比那些体育文化氛围不浓的学生群体更加刻苦和勤奋,且良好的体育文化对于学生建立集体观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一些需要群体配合才能完成的体育活动,譬如篮球、足球、团体操等,更加能够直观地体会到体育文化的强大作用。

较强的体育文化的一个特定效果就是降低学生的缺席率和迟到率。在较强的体育文化中,学生群体成员对于组织的立场有着高度一致的看法。这种目标的一致性导致了内聚力、忠诚感和组织承诺。而这些特征反过来又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的缺勤率和迟到率大大降低。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有的班集体体

育活动很轻松,学生不会有压力,只是把体育课当成是第二个课余活动场所,避免了学生由于担心完成不了特定的体育项目而产生的焦虑感和恐慌,那么,在这样的轻松愉快的体育文化氛围中,学生当然乐意参与体育活动,不仅没有压力反而可以很好地放松,那肯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然而,大多数的体育课堂充满了竞争、压力、嘲讽甚至是训斥,学生看到体育老师好像老鼠见到猫一样,胆怯得很。倘若体育能力较弱的学生就更怕上体育课了,因为生,怕在其他同学面前出丑,成为别人讽刺的笑柄,甚至会被体育教师训斥。这样的体育文化氛围中,学生当然是能迟到就迟到,能早退就想方设法早退,甚至是干脆体育课时直接逃课。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对体育文化的培育,尤其是积极、乐观、向上的体育文化,将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2 文化与正规化。这里是谈较强的体育文化会促使体育教学活动沿着正规化的方向前进。现在体育教学活动虽然也有教学计划,但是多数都是体育老师一人说的算,可以说金口玉言。一个人的决策很容易受到个人的情绪、性格、受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难免会使体育课偏离正规化的道路,走向偏颇。而如果有了较强的体育文化,则会引导整个班集体,包括教师和学生,走向正规的方向。

强劲的体育文化会提高学生的行为一致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较强的体育文化是正规化的触发剂和替代物。而体育文化较强的班集体可以带来预测性、秩序性和行为的一致性,当体育文化越强时,班集体学生的行为会逐渐地正规化,因为无形的体育文化会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在内心形成一种约束机制,是一种随时可以提醒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该怎样做的规范机制。这将会给体育教师管理学生群体带来很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文显新,人本管理,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1999

[2]蒋家平,论文化创新与大学管理,清华管理评论,2001(6)

[3]冯旭,浅谈体育教学的教书育人,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4)

[4]王庆龙,高校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5]张宏,赵洪生,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科技信息,2008(3)

(责任编辑 陈国庆)

竞技体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教学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126

长期以来,从小学到高中,我们的教育无不是围绕着考试进行,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从上往下,一直渗透到小学阶段的所有学科教学上,使得小学体育教学备受冲击,限于尴尬的境地。体育教学的滞后带来一系列问题,导致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以及精神品质的孱弱。无论从长远来看,还是从少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样的近期目标来看,都很有必要抓好小学体育教学。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如何搞好体育教学,如何让小学生喜欢上运动,喜欢上体育?体育游戏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首先,体育游戏是体育课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不是玩。在许多学生和家长的眼中,似乎游戏就是玩,而玩往往是有违学习的。这是很偏颇的观点。人类的学习首先从游戏开始,少儿游戏是对成人社会无意识的模仿,是最生动的学习。所以,体育游戏首先是课程教学不可分割的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玩,它对学习起到了正迁移的作用,而不是相反。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游戏就是玩,就可以撒手不管,这也是不正确的,没有摆正对体育游戏的态度,也没有能准确理解体育游戏的内涵。

其次,体育游戏具有娱乐的特点。它避免了教学的功利性,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全面地锻炼和开发,成为提升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的重要手段。体育游戏与其他游戏相比,具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它仍然以体育锻炼为目的,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能够培养小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体育特长,让他们在运动中感到快乐。体育游戏能够丰富体育课的内容,变化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到各种成功的喜悦,学习到许多体育运动和训练的必备技巧。

二、体育游戏对于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首先,培养锻炼习惯。对于许多国人来说,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健康的作息规律,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健康的作息规律,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没有习惯就没有坚持,就不能持续地让身体得到良好的锻炼。而习惯的养成往往从小时候开始培养。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相比,体育游戏显得轻松而有趣味性,对小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让他们开始喜欢运动,而喜欢运动则是坚持运动的前提,坚持长久才能形成习惯,以至于产生终身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是激发学生爱好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能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自己的意义,并始终保持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其次,体育游戏能有效提高小学生运动水平。有趣的体育游戏调动了学生的运动热情,充分发掘了学生的运动潜能,让他们乐此不疲。这一点大大区别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单调乏味枯燥的重复训练,很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厌倦心理,从主观情绪上开始退缩。凡是有过体育锻炼的人都有体验,当你全身心投入、充分调动内心情绪去锻炼的时候,不仅能发挥出超越之前的水平,还能让身心更加愉悦。相反,如果情绪低落,不想动而强迫自己运动的话,不仅不能发挥水平,反而会增加厌倦情绪,这样的训练毫无效果。体育游戏的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能,从而提高训练效果,提升运动水平。

再次,体育游戏对文化课有促进作用。体育游戏对于文化课的促进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一个是间接的。俗话说,眼疾手快、眼明脑亮,这话是有道理的,肢体动作反应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力,因为头脑转得快的人,往往手脚也快;思维迟钝,反应不够敏捷的人,在肢体的运动上也相对迟缓。反过来,如果增强运动,加强锻炼,通过提高肢体的灵敏度和运动协调能力,也能够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文化课的水平。另一个方面则是直接的。在体育游戏中可以将语文或者是数学上面的一些知识融入进来,将体育游戏和文化课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运动,能够让他们比较轻松地掌握文化课的知识。

最后,体育游戏可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游戏的鲜活形式、多样内容有利于学生性格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内心充满阳光,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心理调节的方法,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在开展体育游戏时,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有效夯实,并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有了初步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些基本素质的确定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三、如何恰当运用体育游戏

首先要合理运用。体育游戏的运用要恰当,对教学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而不可为了运用而运用。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不能一味地求娱乐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以为上体育课就是为了玩。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设置,根据班级整体的水平预设难度,针对学生的性格确定具体的方案。合理的课程安排应该包含准备、开始、进行、结束几个部分,在准备阶段要向学生强调准备动作的重要性,要成运动前科学活动有关部位的习惯,避免运动发生意外扭伤。

比如,在进行快速跑这一体育学习中,为了增加体育游戏趣味性,可以设计接力赛。但在此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跑步技巧。在活动开始前给学生讲明白要注意的事项,让所有停留在跑道上的同学都退到场内去,以免在活动中碰伤。讲明运动规则,提出具体要求,教会活动方法,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游戏的顺利、安全、有效进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不能保证安全或者是存在安全隐患的体育游戏应该是体育教学坚决避免的。

除了合理运用外,教师还要善于用心营造和谐舒适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进行的节奏,也要把握好宽严程度和娱乐的深浅。太过严肃没有必要,但也要避免嘻嘻哈哈所带给学生的不严肃感。教师要宽窄有度,奖罚有章,进退自如。同时,还要在游戏中留心观察,要及时发现和把握学生的不良情绪,避免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影响了自己或他人的运动。

参考文献:

[1] 谢健,沈雪江.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2] 孙寅超.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价值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

[责任编辑 齐真]

竞技体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体育绘图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以其特有的魅力,深受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喜爱。田径运动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跑跳投都是人的基本运动技能,并在此上演化了众多的运动项目。体育绘图与田径相结合,对于提高田径教学及训练的质量,开展科研创新,有一定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把田径教学与体育绘图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关键词:体育绘图;田径教学

体育绘图即古老又现代,我国的体育绘图最早可以追溯至《八段锦》等,而它在现代的运用的也很多。田径是在各个学校开展最多的体育活动,而随着“全民健身”的口号而来的是小升初,初升高的压力,田径活动也是最便捷有效的检测学生身体素质的手段,而学生往往很难掌握动作的难点,这时我们就把体育绘图引入到田径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掌握田径动作,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思考能力。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成都体育学院2014级,体育教育学生。成都体育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田径专选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学校图书馆以及中国知网上查阅图书资料,收集、整理、筛选与该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设计《体育绘图在田径教学中的辅助研究问卷》,该问卷共发放200份学生调查问卷,回收172份。回收率86%其中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95%。

3.数据统计法。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常规的归类统计和分析处理,得出相应的数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体育绘图在田径教学中的必要程度调查分析。

总体说来大部分学生体育绘图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还是认为很有必要的,仅仅一小部分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二)学生对体育绘图在田径教学中开展的喜爱程度。

据表二的数据显示,体育系学生对体育绘图在田径教学中开展的喜爱程度还是很高的,也就说明他们对于体育绘图的接受程度还是很高,并且认为体育绘图对于他们的田径动作的掌握还是有帮助。

三、体育绘图在田径教学中的辅助研究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兴趣的主要功能就是引起思维的活动性和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们对于感兴趣的活动都是积极主动的,而田径运动作为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正确掌握运动技术,但反复大量的练习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而体育绘图里面流畅的线条;优美的绘图;完整的构图,在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就很能激发他们对田径技术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动作在跃然于纸上,他们就会感到很有趣,从而积极的加入到技术练习之中,量的积累最终都会导致质的变化,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提升自己的技术动作的水平。

(二)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掌握的动作要领不正确时,一般都是采用讲解法以及示范法来纠正。但这讲解法不够直观,需要学生在文字和具体的动作之间转换,且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精炼的话往往会给学生错误的指导。示范法观察细节,教师做示范的时候不可能就某一个细节停在哪儿演示,往往技术动作的难点都并不是由一个难得技术动作构成的,需要很多之前和之后的细节才能把动作做好。这时教师就可以画出正确的动作图来与之错误的来做对比,加之以教师的讲解法辅助给予学生视觉以及听觉上的冲击,通过两种图的对比能够找出自己的错误并给与修正。体育绘图能够给学生直观,全面的动作要领,帮组他们正确的掌握一些技术动作。

(三)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田径教学中中,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手段,但往往受到示范场地,天气和示范者的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有些田径动作转瞬即逝也不好专门示范中间的某一环节。这样就可能使学生对动作的概念模糊,难以体会动作中的细节。而体育绘图并配合讲解,就可以弥补示范讲解的不足,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要点和掌握技术难点。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及体会内化为自己的动作定型。

(四)帮助学生对体育美学的理解。

体育绘图构图简洁明了,线条优美流畅,是人体美和运动美的结合。首先田径运动优美的动作作为体育绘图的素材很广泛,既有相对静止的姿态,如起跑的技术,又有腾空翻越的空中造型,如跳高及撑杆跳;其次通过美妙的绘图技术,让学生感觉到形态美、运动美、姿态美的熏陶,让学生体会“力”与“美”中的和谐;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最后通过自己绘图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更使学生不拘泥于田径方面的美的追求,对以后的生活工作也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五)便于教师编写教案。

教案对于教师是备课环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一份成功的教案应简明扼要。而体育教案因其特殊的性质而应该减少繁杂的文字叙述来表述动作。同样的动作文字要写一大段,这就导致教师不容易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而且容易看花,这就让学生难以在理解与熟记。绘图就是简单的图形就勾画出来一个或几个;分解或完整;集体或个人;技术动作或动作轨迹。这即减少了教师编写的时间,并且让重难点一目了然,也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六)有助于个别辅导。

“对的动作都是一样的,而错的确有各自错的不同”人是具有差异性的,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标准动作的时候会犯不一样的错误,以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为例:一是要犯含胸错误;二是没有挺髋,三是收腿迟缓。这三个错误最常见,但是每个学生的具体错误总也有各自的特征,比如含胸的程度,挺髋的幅度,收腿的快慢等都是具体的错误,而体育绘图就可以在一个大图上找出各自的不足的点,每个人在给予单独的讲解,或者是单独给学生绘制一幅他们各自的技术动作图,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上一篇:林业硕士论文范文下一篇:英语本科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