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范文

2023-09-23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范文第1篇

(一)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必须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改革, 着力点是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它的政治功能要充分发挥。加强基层党的群众基础, 就是要保持党的先进性, 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根本途径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 大型国有企业必须肩负起实施国家治理和国家治理新理念, 新理念, 新战略的重要阵地。

(二) 要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就要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

基层党支部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任务的“毛细管”, 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这是党的全面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继续深化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建设一个能够团结带领职工群众推进企业转型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 解决党的建设的实际问题, 要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就是抓业务经营发展各项举措的具体落地, 工作成果反映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同时也是检验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依据。

基层党组织不是一般的社会组织, 而是政治组织, 政治属性是根本属性, 政治功能是基本功能。组织力强不强, 根本看政治功能发挥得好不好。近年来, 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 促进了党支部对每一个党支部和党员的严格要求。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 也暴露出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不适应、党支部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只有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才能逐一解决。

2 基层党支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弱化。

一是领导不够重视。少数党支部负责人对党支部工作不够重视, 存在抓生产经营工作多, 抓党建工作少的现象。党支部负责人组织党建工作薄弱, 有人甚至认为党支部的工作是可选的, 党支部的主导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其次, 很少有同志不愿做党的工作。他们认为做生意可以产生结果并展现个人能力, 只有应对和被动, 不能积极主动地围绕单位中心去找到党支部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三是个别单位党组织形同虚设。党支部参与重大问题的决定往往是形式上的。

2.2 组织教育活动不够。

面对当前新的经济形势, 一些基层党支部缺乏战略规划, 缺乏创造力, 缺乏组织教育活动的活力。具体表现为:一是制度执行不到位。部分单位未落实“三会一课”等政治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制度, 管理松懈。没有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 没有组织学习或组织学习, 或者干部员工活动取代了党支部活动。许多单位没有配备专门的党务工作者, 或者党员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 对党务知识不甚了解。二是内容缺乏创新。没有时代特征, 党支部通常会组织“传达文件、学习报纸、谈谈心得”, 而在党员先进性考评、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创先争优评选表彰、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党员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等制度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常态化机制。三是学习方法单一。学习和会议是党支部组织活动的旧形式, 这种党员形式是最不感兴趣的形式。

2.3 队伍凝聚力不够。

受市场经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些基层党支部党员整体素质不高, 理想信念不足, 理想信念不坚定。一些基层党支部不知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 个别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少数党员经历了信仰危机.鉴于党内腐败和不正之风, 一些党员对共产党的执政表现怀疑, 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减弱。一些基层党支部对群众反映等热点问题缺乏足够的关注, 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 团队整体凝聚力不强。只有增强整个团队的总体凝聚力才能够使得所有人员团结在一起, 朝着共同的奋斗目标而不断努力, 最后成功几率也将大大增强。

3 关于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思考分析

3.1 全面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让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 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要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 就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按照国企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 坚持围绕生产经营中心, 服务发展大局。强化职能, 扩大党支部工作覆盖面,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要把抓好国有企业基层党建与推动业务经营发展二者统一起来。

3.2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首先是思想观念创新。要坚持从基层实际出发, 认真抓好党的建设, 搞好党的建设, 促进经济发展。二是坚持工作内容的创新。坚持以人为本, 把党建与综合教育结合起来, 把生产经营与员工生活结合起来。结合严格管理和解决好员工实际困难, 党员管理, 文化活动, 教育培训, 思想工作, 职工家属, 互助互助。三是坚持工作方式方法有创新。在工作方法上创新。要牢牢把握生产经营中心, 着力抓好企业改革和发展, 积极开展党的活动, 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作用通过组织广大干部群众,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 基石才能打牢, 其他工作任务才能够以此开展。

3.3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第一, 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作为共产主义者,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学习新技术, 树立终身学习和综合学习的理念。第二, 建立完善的学习体系。一是建立学习组织。从党支部, 努力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每个党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建立一个学习小组或协会沙龙, 如阅读, 修身, 文艺等。二是丰富学习内容。加强对新知识, 新技术, 新经济的学习, 同时注重专业专业知识的学习;三是创新学习形式。为巩固学习体系, 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深入学习。第三, 建立必要的保障体系。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相应的党支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明确工作职责;二是建立考核机制。从源头上, 要评估党员的学习态度, 回顾党员学习贯彻执行情况, 检查个别学习是否有计划安排, 并结合实际评估各个党员理论学习的程度。积极创造条件, 加强一线建设, 要着眼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学习效率。现代科学技术如此发达, 给我们的学习创造了很多便利条件, 所以各级党组织应该充分利用起这些便利资源, 树立互联网+思维, 加强智慧党建建设。只有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头脑才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同时也能够增强自己在工作上和生活中的自信心。

3.4 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要提高基层党支部党员的整体素质, 首先要重视培养和教育党员积极分子, 严格控制“入场”, 着力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坚持党支部积极分子入党培训教育, 落实重点问题。要按照严格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程序, 提高思想认识, 纠正入党动机, 强调工作负担, 发挥作用, 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 确保党员发展质量, 从源头上优化党员素质;二要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努力践行“五讲四有”的合格党员标准保持党的先进性。基层党支部要保持高度的发展。党员队伍是群众的核心部分, 只有党员的素质得以增强才能够更好的带领群众向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结束语:

基层党支部是党在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是思想上和政治上团结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核心。它是基层各项工作的组织者, 是落实党的政策方针的决定性力量。在当前形势下,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必须强调角色的弱化, 组织教育缺乏活力以及加强团队建设的必要性。总之, 要做好企业基层党支部工作, 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布局和中心任务, 有重点的加强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规范基层支部各项制度, 提高科学化水平, 切实增强基层支部的战斗力, 为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摘要:党的十九大指出, 基层党组织总的是战斗堡垒, 它的政治功能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的根基, 政治功能是其整体功能中最关键、最本质的部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是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 特别是国企一线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 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广大干部职工的最基层的基层组织, 是推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的一环, 更是全党工作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基层党支部,建设,研究与思考

参考文献

[1] 任永敏.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 2018 (03) :234-235.

[2] 李明星, 梁健洪.对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13 (06) :76-78.

[3] 刘兴鸿.对新常态下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5, 25 (04) :100-102.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范文第2篇

1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设置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

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和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等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整和改革作为人才培养模式重要标志和内容的专业设置, 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因此, 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7年4月以教高[1997]13号文发出《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 并开始第四次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全面的修订。历时一年零三个月, 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于1998年7月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1998版) 颁布后,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遍进行了本科专业整理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 取得了明显成效。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1998版) 中, 将1993版专业目录中的土壤农业化学专业090108 (部分) 、农业环境保护专业090305 (部分) 、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090604 (部分) 和农业气象专业070904 (部分) 合并设置了农业资源与环境090403, 该专业的设置体现了“拓宽专业口径, 增强适应性”的主导思想, 遵循了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进一步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于2001年又下发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 (教高[2001]5号) , 明确指出:鼓励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新机制。跨学科设置交叉学科专业, 是培育和发展新兴学科的重要途径, 也是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本科专业建设的共同趋势。

在深刻领会教育部精神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实力和办学条件, 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等高校先后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090403) 调整为资源环境科学专业 (071403W) , 或直接增设了资源环境科学专业 (071403W)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相对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来说, 由农学门类调整为理学门类, 进一步拓宽了专业口径, 专业基础进一步加强, 专业面向更加广阔, 专业提升的后劲更足了。

2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贯彻“宽口径、厚基础”培养理念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作为新的交叉性专业, 具有非常广阔的专业前景。在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国内外热点问题、国家对资源与环境领域的投入日益增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下, 掌握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新世纪有关资源与环境领域科研人员、行政及企事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的必备条件。

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各个学校都进行了明确定位。综合各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可以看出, 对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是一致的。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掌握较扎实的资源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 了解资源环境科学的基本特性与知识, 熟悉我国的水土资源与环境状况等基本国情;另一方面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具备环境资源分析与测试、环境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专业技能, 掌握提高水分、养分、生物等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与方法;同时, 又强调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及退化防治等宏观管理与决策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宽口径、厚基础”最终落脚在学生就业面向的广阔上, 学生毕业后能在资源、环境、土地、环保、化工、农资等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及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了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强劲优势。

3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围绕培养目标落实“强技能、重实践”的方针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 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等绝大多数学校参考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1998版) 中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主干课程, 保留了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农化分析技术、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生态学等课程, 增加了资源环境系统分析、环境化学、资源环境调查与评价、环境分析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环境污染与修复技术、养分资源利用与管理等资源环境方面强化技能的主干课程。

实践教学方面也要求学生具有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专业技能, 特别是资源环境化学分析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两大基本技能;熟悉国家有关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资源与环境领域宏观和微观问题的能力。形成了既秉承传统的农业资源基本理论及技术, 又突出加强现代资源环境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

4 关于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方面的几点思考

4.1 专业口径应“宽而不散”, 基础应“厚而不泛”

绝大多数学校的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是由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调整而来的, 即便是新增设的资源环境科学专业, 也大多参考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进行定位和建设。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由土壤与农业化学、农业环境保护等四个专业合并设置的, 加上教育部在专业调整时非常强调“宽口径”, 因此,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宽口径”一方面是贯彻教育部的精神, 另一方面也是专业渊源的不可避免。如何使专业口径“宽而不散”, 基础“厚而不泛”, 应当是资源环境专业教育者首先面对的战略性问题。

4.2 如何解决课程较多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矛盾

机械地贯彻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的精神, 容易导致课程设置较多。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交叉性、新兴性客观上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如何解决课程较多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矛盾, 应当是资源环境专业教育者解决的具体问题。

4.3 各个学校是否应根据自身实际设置不同专业方向

教育部明确指出, 鼓励各高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设置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院校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 是否应根据自身实际设置不同专业方向, 使得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 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应当是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教育者值得探索的问题。

4.4 应尽快对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做出较详细的规定, 避免出现专业建设上的混乱

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1998版) 中所列目录内专业都进行了详细介绍, 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专业实验等。并且, 明确指出:专业目录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文件。它规定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 反映培养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工作方向, 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 授予学位、安排招生、指导毕业生就业, 以及进行教育统计、信息处理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而对目录外专业却没有说明, 这样势必造成专业建设上的混乱, 给用人单位进行人才选择和学生就业带来麻烦。因此, 应尽快对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做出较详细的规定或说明, 应当是资源环境专业教育者积极呼吁的问题。

摘要:本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多所高等院校的基础上, 结合河南科技大学的实践, 探讨了新建专业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产物, 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建设中应贯彻“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重实践”的专业建设理念和方针, 对专业建设中面临的课程较多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方向设置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等学校,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 王敬国, 毛达如.对办好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三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1 (4) :40~44.

[3] 霍新林.论我校资源环境学院的专业综合改革[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2) :158~160, 171.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范文第3篇

一、研究背景分析

1、将微课运用于导游专业技能提升是上一课题研究的延续

本人在2013-2014省职教学会课题的研究中,多次利用到微课实验。尤其在2014年面向省职教研究所一行专家,开展了一次题为《亭的审美》的微课课改实验,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在上一个课题研究中,我们利用微课也解决了不少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课题结题时,本人提出:特别希望针对学生的导游讲解技能不过关的现状,对《扬州实景导游》课程中的景点讲解中的重难点,进行微课研究探索,以提高学生的讲解水平。

本人在2015-2016江苏省职教学会《微课在中职导游专业技能大赛讲解项目中的运用研究》(编号:XHJY2015013)课题的研究之前,也做了一些调查,发现学生讲解技能不好,往往是因为他们对专业课程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不能内化而导致。所以我们拟将技能大赛景点讲解项目中常见的重点难点问题,制作成相应的微课,放在网上。学生遇到特别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在课前、课后就可以通过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重复或暂停播放。这样就能让更多的学生理解掌握相应的知识,进而内化并指导他们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这种资源可以用在日常教学中,使我们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也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2、学生技能大赛讲解水平亟需提升是研究的直接动因

导游专业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包括理论考试项目、风采展示项目、景点讲解项目和才艺展示项目,其中景点讲解项目占总分的65%,是整个比赛中最重要的环节。而在导游专业技能大赛中,学生景点讲解总是不到位,景点讲解失分率高;而在实际技能教学中,不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资源开发等方面,都比社会实践发展和应用滞后;在技能教学时间上,也不能满足技能型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学生知识量的需求。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讲解水平,也使得一些选手在技能大赛中难以获得佳绩。而国家教育部曾多次提出:当今的学生处于信息化时代,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较高,他们不仅要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更重要的是要将信息化的意识逐步在专业技能学习中培养起来,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升技能水平。所以,本人想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提升选手讲解水平的尝试。

二、微课在中职导游专业技能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1、微课有利于解决讲解技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学生的导游讲解技能不过关,往往是因为他们对专业课程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不能内化,所以我们将技能大赛景点讲解项目中常见的重点难点问题,制作成相应的微课放在网上。学生遇到特别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在课前、课后就可以通过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重复或暂停播放。这样就能让更多的学生理解掌握相应的知识,进而指导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这种资源可以用在日常教学中,使我们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也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2、微课有利于促进专业教师的研究水平和业务成长

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教师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把实际技能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制作成微课,无论是从题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思考、教学过程的安排等,都体现了他们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和研究。同时,教师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录制的微课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促使教师研究水平的提升。

3、微课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的建设

微课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能有效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开展教师自主开发微课视频,推进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加快学校教学资源的建设;也可以有效促进、完善学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支持平台、校园网络环境、及存储中介、学习平台及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从而推进学校信息化系统建设。

三、微课在中职导游专业技能教学中的研究策略

1、基于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规格,提高学生讲解技能水平

中职导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必需的专业文化知识,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信息化处理能力,能适应导游服务一线岗位需要的,并具有本专业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我们经过大量行业人才需求信息的采集与能力分析,已基本明确了我校导游专业适应职场需求的人才总体培养目标,这就是“一条主线,六大素质”: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业务素质、信息技术素质、应变素质及综合素质,而又紧紧围绕“导游人员的基本素养”这一主线,培养适合职场需求的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这也为我们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基于这样人才培养规格,的本人在2015-2016江苏省职教学会《微课在中职导游专业技能大赛讲解项目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教学实验发现:微课对解决专业技能课程中的重难点,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为了更好的将研究成果在技能大赛中进行转化,本课题我们拟运用信息化的手段,以“教学平台”为载体,以“微课”教学为手段,对扬州实景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让学生能够对景观进行导游讲解。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考取导游证,从事导游服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基于微课的特性和教学特点,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

技能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项主要教学内容,起到了引领职业学校教学方向的作用,学生技能成绩的好坏,已经成为各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为提高我校导游专业技能水平,笔者在课题小组的研究实施过程中,发现技能教学的项目相对比较复杂,训练时根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将每一个技能点分割成比较细小的内容并制作成微课,这样不仅可以辅助课堂,把课堂内容微细化,精深化,利用微课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技能训练的成绩,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与实践操作的参考。

我们拟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课前,可以通过微课完成师生资源互动,达到翻转课堂的效果;课中,借助“微课”教学,把知识掌握、赏析技巧、讲解练习进行了有机融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论和讲解能力;课后,通过微课回顾,再一次让学生自主训练,对学生的讲解技能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在教学过程中,信息化平台可以通过模拟情境、自主探究、亲身实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适应导游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从而促进了技能水平的提升。

3、基于学情教情的实际情况,将微课与技能教学相结合

制作微课中需要的注意的问题是:“微课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同样,在微课的设计中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对于学情的考虑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来说,容易遗忘、难度较高的知识点是否可以使用微课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因为同一个知识点对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其难度是不同的。而对教师自身教学风格的考虑就是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与特点,适合用微课的时候就用微课,不适合运用微课的时候就不用。因为对于不同的教师来说,同一个知识点、同一个单元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是多样的,只有运用最符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才能够实现教育效益和质量的最大化。

微课与技能教学相结合体现在:一线技能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如何应用微课进行教学。如可以在课前的知识回顾阶段,运用微课来回顾上一次、或上几次课所学知识的重点、核心概念,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为课堂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或者是将课堂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把课堂作为答疑解惑与讨论的场所。当课程进行到课中时,可以利用微课程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提炼,梳理出课堂学习知识的核心概念。而当课堂教学处于尾声时,可以制作交互式的微课程(在该微课程中有核心概念的知识内容,也有针对核心概念的少数但经典的练习)实现巩固学习知识之目的。

参考文献: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范文第4篇

2008年, 美国教育学家戴维彭罗斯率先提出微课, 此后微课在全世界范围蓬勃发展, 受到教育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应用。美国可汗学院推出的微型网路教育是第一个将微课应用于教学中的实践。从产生之初至今十年时间内, 微课的理念逐渐被教育界认识接受并广泛运用。综观世界范围内教学方式的发展历程, 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教育方式以课堂教学为特征, 教师讲授知识, 学生被动接受为通常模式;第二个阶段是在第一个阶段课堂教学基础上加入幻灯片放映的元素, 这个阶段的教学方式在内容与形式上与第一阶段并无本质区别;第三个阶段的教育方式则是基于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建立的教育方式, 微课就是在由第二阶段教育方式向第三阶段教育方式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互联网时代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 教育方法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也需要顺应时代变革需要, 做出一些积极应对。高职英语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将微课与高职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二、微课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职院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许多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 为我国对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但我们不得不承认,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高职英语教学中无法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 基础好的学生觉得课堂教学内容过于浅显, 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感觉学习比较吃力。此外, 高职英语教学在教学模式上较为单一, 在教学内容上也过于陈旧。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在此背景下, 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不但能够弥补当前教学当中的不足, 还可以为高职英语教学注入新的元素。

(一) 微课教学能够实现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当中, 课堂集中教学是最为普遍的教学途径。这种教学方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关键和核心是课堂, 而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 期间安排了各种实习和课程实训。因此, 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 尤其是课堂学习时间非常有限。众所周知,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记忆、背诵、朗读并且要通过各种情景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加以转化、输出。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这是制约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在高职英语教学当中运用微课教学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实现学生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在课堂上,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集中地对课本的知识加以学习;课后学生则可以利用老师录制好的微课程视频进行有选择性地、反复地学习。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集中学习环节掌握知识的情况选择性地学习教师录制的微视频, 既避免了集中教学授课无法兼顾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问题, 又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

(二) 微课教学能够减轻教师工作量, 提高教学效率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人民教师是是我国人民教育事业的主力军, 他们肩负着教书育人,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接班人,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建设者的重任。当前, 高职英语教师工作量较大, 教师需要为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备课, 此外还需要参与各种学术课题的研究。素质教育下, 我们一直在强调要为学生减负, 其实不但学生需要减负, 我们的教师同样需要。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减轻教师工作量, 提高教学效率效。以往的课堂教学, 以教师讲授, 学生听讲为主。课后, 学生还会有大量的疑难问题需要教师解决。使用微课教学之后, 教师可以将提前录制的微视频反复播放, 学生在课后也可以针对自己的薄弱点有选择性查漏补缺。可见, 微课教学的运用, 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 英语微课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

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下, 社会发展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国教育部颁发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规划。教学要求中指出相关职业院校应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推进教学改革, 探索出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 对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显著成效应予肯定。

三、微课与高职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知道微课教学是符合当下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的, 是适应社会发展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微课教学如何能够与当前高职英语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最大化地发挥其积极作用?笔者认为,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以实现微课与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

(一)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微课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 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微课教学则传达的是一种学习理念——自主学习。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 各种资讯、信息遍布网络。我们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元, 我们能够获得的学习资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富。但问题在于, 面对如此大量的学习资源, 我们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二十一世纪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时代, 知识的传播不再仅仅依赖于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微课教学首先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实现微课与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 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具体到高职英语教学当中,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尽量采取形式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 避免灌输式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定开放性的问题供学生探讨、辩论、分析, 让学生真正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此外, 教师使用微课教学要充分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因此施教, 切不可一套教材、一个视频反复使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素材进行适时更新, 并且不断完善, 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二) 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从技术层面来讲, 微课教学涉及到音频、视频的制作、剪辑, PPT的制作等等, 微课是“互联网+”的产物, 要将微课有效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就必须要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素养。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师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 尤其是一些中年教师并未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 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力和意识也不高, 这就严重制约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微课的应用。首先, 高职院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要提高对微课教学的重视程度, 加大对高职院校微课教学的投入, 尤其是微课教学人才的培养以及教学软硬件设备的更新和采购。

其次, 高职院校应当组织英语教师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微课制作培训, 邀请校外人员或者校内优秀教师对英语教师进行全面培训, 切实加强英语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提高他们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能力。最后, 教师要注重自我提升和学习。除了高职院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 高职英语教师也应当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 利用互联网、购买专业书籍等, 系统地学习与微课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 从而不断提高将微课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

(三)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我国教育界人士普遍认可的教育理念,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 确定教学思路和方法。微课教学要实现与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同样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首先, 教师在开展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关照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 从而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素材和方案。其次, 教师开展微课教学之后要注重学生的反馈, 通过学生的反馈, 进一步改善和调整微课教学的内容, 使得教学活动取得最优化的效果。最后, 教师应当完善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 摒弃以往以分数论成败的固有做法和观念, 通过对学生全方位的考察从而给予客观、真实、科学的评价。

摘要:微课是当前教育领域受到普遍关注的教学方法, 相对于我国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具有显著优势。微课能够实现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 能够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 推进微课教学更是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应当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以及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等措施以实现微课与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微课,高职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康涛.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英语广场, 2018 (04) :95-96.

[2] 杨阳.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 2018, 4 (05) :115+124.

[3] 冯莹莹.微课与高职英语教学结合方式与教学设计[J].教育现代化, 2017, 4 (31) :167-168.

[4] 甘萍, 洪旺元.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教论坛, 2017 (11) :71-75.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范文第5篇

一、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课前在网络学习平台学习微课, 在线作业、在线测评、社区讨论等教学环节, 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微课学习发现的问题, 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师生之间展开讨论与研究, 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从而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征:1) 核心是微课, 微课先行。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前提, 学生是通过微课课前自主学习, 从而构建知识。2) 教学流程颠倒。翻转课堂教学是学生先学教师后教, 颠倒传统课堂教学流程, 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 让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的方式学习知识, 而把使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交给教师, 从而使教师与学习者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与沟通。3) 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从新定位。教师负责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场景, 引导启发学生, 进行个性化得指导。而学生角色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了知识的主动学习者, 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 并就课前微课学习发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讨论与研究, 积极参与到教学的过程当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本质是调整了课堂与课外的时间,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把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起来, 通过在线的自主学习, 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更高、学习真实性更强、更主动更灵活、提高学习效果更好。从而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MOOC (慕课) 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探索

MOOC教学模式由课前引导教学, 课中翻转教学, 和课后分析与评价等三大部分组成。

1、课前引导教学

课前引导教学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 教师在MOOC教师端创建虚拟班级, 发布学习任务, 课程知识点, 讲稿教案以及微课讲解视频等教学资料。学生通过MOOC学习端根据教师发布的教学资料进行在线学习, 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与作业。对于学习的难点与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或课堂笔记进行求解。教师除了发布教学资料与学习要求外, 还有通过MOOC学习平台督促和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按时发布学生的学习进度情况, 从而让学生全面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

2、课中翻转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课前MOOC学习发现的问题, 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师生之间展开讨论与研究, 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从而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导学的内容制定的方案, 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同时教师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并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课堂是学生内化所学知识的场所,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关键问题, 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讲解与答疑。对于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重点关注, 从而确保每位学生都掌握所学内容。

3、课后分析与评价

课后分析与评价是对学生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检测, 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MOOC后台的云计算、大数据为课程分析评价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教师可以通过MOOC后台, 清晰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学习进度、知识点学习情况、学习时间、知识点关注情况等。通过课后分析可以方便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 修改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MOOC教育模式对高职院校教学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第一, 为学校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 (如学院精品课程建设) 提供了抓手。同时MOOC的教学内容也为学校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了多样化得教学资源。学生通过网上学习的方式, 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另外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教学资源库进行增补与修改, 从而促进了教学资源库的更新与完善。第二, 为学生高效自主地学习提供了平台。通过MOOC在线教学的形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生意愿与特点, 自己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 高效利用课后时间,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学习知识与内容, 从而实现学生高效自主地学习。

三、基于微课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设计

1、设计原则

为了改变传统教学现状, 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和课堂的生动性, 基于微课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设计应遵循以下四方面原则。

1) 微课在内容上应该遵循短小精悍的设计原则。因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随着时间而降低, 所以微课时间一般5-10分钟左右, 最好不超过20分钟。且一个微课一般都在几十兆左右, 方便存储, 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特别适合于现代高职院校90后00后学生的学习习惯特点。2) 微课形式上遵循务实高效原则。微课不是复杂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 微课的设计只需要借助常用的软件制作即可, 如PPT、Flash等。从而体现微课设计成本低的特点, 从而达到务实高效原则。3) 微课资源上遵循开放共享原则。微课视频可以实现网络共享,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的学习。通过微课资源网络的共享, 从而达到课后自主学习的目的。4) 对象上遵循求同存异原则。微课教学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要求。微课可以反复播放,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视频片段学习。由于高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微课可以满足学生差异性的需求。

2、基于微课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设计

构建“以职业教育为背景, 以问题为核心、以任务为驱动”的微课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一共分为, 课前学习、课堂教学、课后补充三个阶段。1) 课前学习。教师可以把微课上传至网络公众学习平台, 通过这种学习平台, 不仅学生可以进行网上学习, 而且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从而进行有的放矢地展开课堂教学, 进而从而使学生形成了直观的感受, 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产生了上课的期待, 从而达到了课前学习的目的。2) 课堂教学。在课堂微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制作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视频, 作为课程导入的资料,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过程中不乏会出现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 由于高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 因此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教学难点, 因此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 通过微课这种图文并茂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对教学难点有了一个很直观与深刻得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来结合微课教学, 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比如案例教学法, 就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可以应用到微课的教学过程中。下面是教学的一个简单案例, 以此来说明案例教学法结合微课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对象是高职学院大学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为房屋构造课程中“楼梯施工图的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1) 知识点复习:教师简单复习楼梯相关的构造知识与设计步骤。 (2) 新课导入:教师播放楼梯设计方面的微课视频, 以便展开教学。 (3) 教师用提出问题:如何进行楼梯施工图的设计? (4) 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一般6-7人左右) , 进行分组讨论。 (5) 教师指导:教师参加与小组讨论过程, 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6) 学生讨论结果展示: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其讨论结果。 (7) 相互评价:各小组对其他小组的成果进行互相评价。 (8) 教师评价:教师以微课视频的形式给出楼梯的设计过程, 并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3) 课后补充。课堂教学在时间上毕竟是有限的, 学生也往往很难深入的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 因此必须通过课后的学习来巩固消化。课后, 教师可以上传微课视频至公共学习平台, 方便学生课后的学习,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另外, 教师亦可以上传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拓展性的视频给学生观看, 以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更加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从而提升实践应用的能力。

四、结语

微课教学顺应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改革了传统教学模式, 我们在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的基础上, 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努力探索适应微课教学的模式, 推动了高职教育的深入改革。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与手段, 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分析研究了基于微课的一般教学模式, 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MOOC (慕课) 教学模式的特点。并在结合高职院校教育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设计了基于微课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为今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微课,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

[2] 边琪, 宋彬, 孙婧, 徐晓璐, 郭志勇.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内科临床轮转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6, (5) .

[3] 曹英.基于微课的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 高教学刊, 2015, (12) .

[4] 林胜.基于“微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高教论坛, 2014, (10) .

[5] 赵亮, 王德才, 沈滔.高职院校MOOC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探索, 江苏职业建筑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 .

[6] 雷中浩.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鄂州大学学报, 2016, (3) .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范文第6篇

当前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多以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当堂学习为主, 学生课下复习常常无从参考, 有时会出现对课堂内容的回忆模棱两可的状态。虽然有教科书, 但是教科书文字表述不能给学生呈现出直观的动作影像。对于实践类课程来说, 微课教学模式的开发, 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类课程的具体感官性教材, 对比纸质版教材更加直观。

高校实践类课程多数的课堂形式是一对多, 所以教师在课堂中所讲解的技术要点不可能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能当堂全部吸收消化。随着体育舞蹈专业近年来在国内迅速发展, 高校体育舞蹈专业学生数量逐年递增, 教师更是无法保证对全班学生面面俱到。

二、微课教学的优势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 (课例片段) , 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性教学资源, 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微课”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利用微课教学, 有利于学生自主安排课余学习时间, 帮助学生记忆和回顾课堂教学内容,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1]

微课的言外之意就是微型课堂, “微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时间短。微课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 微课堂重点突出, 针对性强, 学生或教师观看微课不容易感到疲劳; (2) 内容少。主题突出, 针对性强, 内容精简; (3) 容量小。由于微课时间短, 内容精简, 视频总容量相对较小, 方便师生下载浏览, 反复观看。微课有很多种设计方式, 微信平台是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设计, 可以将微信平台和微课教学相结合。 (本次实验用微信平台设计微课教学) 。[2]

三、实验研究

本文通过实践教学探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加入微课教学是否有利于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 并构思在传统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加入的具体设计和规划。本次的实验操作中, 微课的加入利用微信平台作为辅助, 将微信平台和微课教学相结合。

(一) 研究对象

选取郑州工商学院体育舞蹈专业本科班1801班A组同学 (16人) 和1802班A组同学 (16人) , 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以本科1801班为实验班, 进行为期14周的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本科1802班为对照班, 进行为期14周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入学的体育舞蹈专业成绩和体育舞蹈基本功没有明显差异。在实验的14周内, 没有对1801班和1802班进行课下特殊训练。

(二) 研究方法

1. 授课内容和方法

实验班授课: (1) 专业教师设计为期14周的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规定为:一个恰恰恰舞的单人组合, 一个伦巴舞的单人组合, 一个华尔兹舞的双人组合, 一个探戈舞的双人组合。 (2) 本文实验研究的微课以微信为主要载体, 实验班除了按照传统方式正常授课以外, 再额外配合微课教学视频, 微课的教学模式分为课前和课后, 课前由授课教师提前录制好当堂课讲授的内容, 课前的微课呈现内容为教师单人示范教学内容, 并加上语言的声音文字讲解, 在上课前一天发送至班级微信群;课后的微课内容为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的重点内容片段。课前和课后的微课以小视频形式发送至微信班级群。 (3) 选拔得力学生参与班级微信群和微信平台管理, 分配好虚拟课堂的学习和实践课堂的教学[3]。

对照班授课: (1) 专业教师设计为期14周的教学计划 (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实验教学时间同步) , 教学内容和实验班教学内容相同。 (2) 对照班采用单纯的传统教学, 课堂当堂授课。 (3) 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课下练习课堂教学内容, 没有辅助视频帮助回顾课堂内容。

2. 评分方法

在实验教学周的第14周, 请体育舞蹈专业组的三位专业教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技术技能的测试, 分别对四支舞进行测评和打分。

3. 数据统计

应用SPSS21.0对学生的分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 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中位数 (四分位数) 进行表示,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三) 研究结果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不同舞种, 实验组成绩整体高于对照组成绩;通过表2可以看出:不同教师打分, 实验组成绩依然高于对照组成绩。

四、分析与讨论

为了降低专业教师的个人主观意见导致的评分误差, 本次实验教学的最终测评结果邀请三位专业教师进行评分, 分别对为期14周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评分;为了降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舞蹈基础不能保持高度一致的误差, 本次实验教学教授了四支不同种类的舞蹈。最终的测评结果依然显示实验组分数整体高于对照组。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微课教学模式的加入有助于提高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 其次间接说明了微课的加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五、结论与建议

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教学研究工作中的重点, 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微课的出现, 让移动学习成为了未来重要的学习方式。微课对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地辅助作用[4]。突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 高校体育舞蹈专业的教学模式有待改革, 把微课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 积极响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号召, 用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更加有效提升高校体育舞蹈专业的学习效率。

摘要:本文阐述了当前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并对微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通过两个班级的教学对比试验, 实验班在加入微课教学模式之后, 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观能动性明显优于对照班, 在为期14周的实验教学中, 两个班级的学生由同一位教师教授相同的四支舞蹈, 最终的学习成果由三位专业教师进行现场测评打分,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 最终得出结论, 微课教学模式的加入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技术技能水平。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微课,对比,提高

参考文献

[1] 范家佳.微课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3) :61.

[2] 张颖.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 (4) :39.

[3] 杨小燕, 李云霄, 陈炜.基于微课支持的高校公共体育舞蹈教学的实验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18, 39 (5) :83.

上一篇:发生在身边的事作文范文下一篇:露天矿安全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