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控制者内部控制论文范文

2023-11-05

自由控制者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是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文化建设和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重点论述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文化建设和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如何进一步做好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内部控制

一、引言

企业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方面的无形存在,直接反映了一个企业在管理制度、经营理念和人文氛围等方面的价值观念,由企业中每一名员工参与构建而成,并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和共同遵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障会计信息质量、资产财产安全和决策制度的顺利实施而制定的一个综合性控制系统,其中包含了在各种情况下可以采取的具体执行措施和实施方法;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随时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发展和内部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或作出一定的调整。

总的来说,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良好的企业文化将使得内部控制得到更好地实施,企业文化是员工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在一种员工价值和企业目标都得到良好体现的文化氛围之下,内部控制就会很自然地得到支持、维护和落实;其次,内部控制虽然是企业正常运行层面上的行为标准,但是其底层支柱却是企业员工的个人行为规范,有了内部控制的强有力规范和约束,员工的个人价值理念必将自然而然地与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高度契合。

二、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文化建设和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主动创新意识,独特性不够

企业文化对内是企业员工的价值表象,对外是企业的形象体现。随着所处环境和经营理念的千差万别,每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也应该是特点鲜明、独树一帜的。但是当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和营造,但是最终企业文化的独特性表现得却不是很突出。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一些国有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往往是以社会文化来指导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不是从企业员工的实际需要和价值追求出发,就这使得很多企业的文化千篇一律,且缺乏实际的激励功效;二是一些国有企业对于构建自身企业文化品牌的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和企业形象价值体现的巨大作用,没能将企业文化当作一种软实力加以重视起来。

2.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监督体系不全,执行力不强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是由企业的内部人员直接广泛参与和实施的,为了确保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完善性和落实的规范性,必须要有相应的监督措施。从组成上来看,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主要包括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然而从目前调研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国有企业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有的企业即使有内部审计机构,由于种种原因,也未能发挥出应用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国有企业的内审部门往往不可能为企业创造直接的利益,在追求企业经营成本最小化的情况下,内审部门就会受到冷落或者是裁撤;其次是很多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都是由其他部门尤其是财务部门的人员兼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审工作的独立性,最终也就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监督职能。

3.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没有形成合力,协同性不足

应该说,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是实施企业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中企业文化是“德治”,而内部控制则可以看作是“法治”,只有将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破除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然而当前很多国有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这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要么偏废一方,要么二者皆弃。一方面,落后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将个人的价值追求同企业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缺乏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来促进企业各项制度和决策的有效落实,不仅影响了员工自身的成长进步,也使得国有企业本身发展受限;另一方面,不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得企业文化日渐衰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负能量,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标准得到有效地落实和监管,则员工的行为操守就得不到有效地监管,企业的形象难以有效地树立和维护,企业文化也就名存实亡了。

三、做好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措施

1.构建特色鲜明的先进文化体系

国有企业的各级管理者要将企业文化上升到管理方法的高度,将其作为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和精神支柱。与时俱进的先进企业文化具有辐射、守望、规范、融合、凝聚以及导向等重要功能,这些都对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和规范管理起着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有企业在构建先进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重视企业品牌价值的树立,充分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功能特色,突出独特性,在继承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以创新的眼光和姿态来勾画企业文化的总体轮廓;二是要强调企业员工在企业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和巨大作用,只有将企业文化建设成企业员工所认同的文化理念,才能充分发出其应有的价值导向作用,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尝试在公司内部成立企业文化建设小组,统筹本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各项工作,提高工作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可以创建企业内部刊物,一方面为企业文化的传播和维护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便于企业员工更好地参与到企业文化的构建中来,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以在办公场所、车间工厂等地方设置必要的宣传标志,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质量管理意识,增强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度,使企业员工随时随地都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一种文化氛围和人文关怀。

2.强化内部控制机制的监督过程

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方面,对于内部控制作用和效能的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建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并且要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各部门都要充分配合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工作,任何人都不能人为地干扰内部审计部门正常开展工作,以确保其具有充分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责任制,实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形成一种人人参与、人人落实和人人监督的良好局面,从根本上防止出现敷衍扯皮的现象。

3.重视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的协同

国有企业应该将企业文化建设和内部控制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来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一方面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优化国有企业的内部环境。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环境的加剧使得国有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国有企业应该充分重视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化,以便有效地破除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而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能够起到促进和强化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来维护和匡正企业文化的良性发展,内部控制实际上就是对企业内部的全部事务进行有效地管理,包括所有员工和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通过内部控制机制的强有力运行,可以有效地提升员工的行为标准,规范企业的经营过程,这些都对企业文化的建立和维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随着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国有企业必须要进一步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才能有效地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为此应该充分重视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在这方面,国有企业可以引进和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借鉴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

参考文献:

[1] 赵静,陈玲,薛澜.地方政府的角色原型、利益选择和行为差异——一项基于政策过程研究的地方政府理论[J]. 管理世界. 2013(02)

[2]刘婷,李瑶.社会资本对渠道关系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02)

[3]李文钊,蔡长昆.政治制度结构、社会资本与公共治理制度选择[J].管理世界. 2012(08)

作者简介:

程菁,女,汉族,现就读于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2011级工程硕士项目管理专业。

自由控制者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MATLAB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分析软件。它具有速度快、使用方法简便等优点,是控制工程设计中不可多得的工具,并且在科研、生产和教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本文简要地介绍了MATLAB在走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

自动控制;MATLAB;仿真

文献标识码:A

自由控制者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主要围绕我国服装生产企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展开研究,首先阐述服装生产企业当前行业发展情况,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国内服装生产企业在存货内部控制问题上,普遍存在对存货管理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对存货内部控制的有效评价机制等问题,笔者主要对上述三点问题展开研究,提出明确存货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不断完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环境、建立标准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评价机制等对策,以期能够经过笔者研究为国内服装生产企业在存货内部控制上更好地解决存在问题,提高存货管控制度,提高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词:服装生产企业;存货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国内服装生产行业紧跟发展步伐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着发展越演越烈。服装生产企业要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必须要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实力。除了投入开发,将自身生产线等硬件设施竞争力提高以外,企业软竞争力的提高也显得极为重要,存货内部控制作为软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重视,高效的存货内部控制能够促进生产与销售活动的持续高效运行,确保企业能够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本文主要在文献研究法并结合所在行业展开研究,经过调研得出我国大多数服装生产企业仍不重视存货内部控制,因而引发相关问题,希望能够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建议,为相关企业在处理具体问题上提供参考依据。

一、服装生产企业存货内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管理岗位职责不明确

在存货内部控制管理上,存货日常管理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但是目前很多服装生产企业都不重视仓库管理工作,在设置存货管理工作职责上也较为随意,导致存货管理工作人员不明确自身职责,没有建立合理的仓储保管计划,生产材料的储量也没有经过合理规划,最终导致大量生产资金被占用、存货堆积,导致资金的利用率不高,并且存在较高的贬值或损毁风险,影响企业发展。仓管人员日常管理上针对人员进入的授权比较随意、出入登记流于形式等,存货管理工作并没有发挥出实际效用。

(二)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存货日常管理是存货内部控制管理上极为既基础又重要的组成部分,若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缺失,必然会导致存货日常管理工作无依据可循。当前很多服装生产企业由于对存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对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也没有给予重视,即使建立了完善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也因疏于执行而没有贯彻到底、没有发挥应有效用。当存货管理问题出现时,存货管理人员仅仅只会对存在具体问题展开分析,真正引起存货管理问题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源头却没有得到重视。因为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的原因,很多服装生产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均存有一定问题,最终引致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出现,影响到服装生产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三)缺乏存货内部控制的有效评价机制

很多服装生产企业由于对存货内部控制制度重视程度偏低,存货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机制也基本没有得到运用,评价机制在存货管理上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到实质性作用。对存货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监督与控制。目前服装生产企业在存货内部控制方面有不相容岗位分离、业务授权审批等控制方法,但内部控制流程与体系大多数都不健全。而企业领导层也大多数没有亲临现场展开监督、对存货管理工作的检查也没有固定流程,很多时候都是根据存货管理人员上交的书面报告进行了解,此种监督根本不存在任何效用。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与存货内部控制评价机制缺失存有直接联系,存货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机制的缺乏导致即使内部控制存在缺失也没有完善依据。

二、我国企业存货内控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明确存货管理岗位职责

服装生产企业为了控制内部经营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存货内部控制管理,针对存货管理岗位职责不明确情况,具体应做到:第一,建立仓储保管计划,建立完善的存货日常管理制度,以更好地展开存货管理工作。第二,由于服装生产企业的仓库内存放各种不同材料的布料与皮料,这些材料易燃、易潮湿,倉库应定期检测存货现状,对问题存货进行翻新与维修,并制定防火防潮等措施,确保库存材料与产品的保管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企业必须要严格遵守存货管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仓库货物进出存管理等工作应有不同工作人员负责,避免出现舞弊行为,对规范仓库管理、发挥存货内部控制应有效用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二)完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服装生产企业而言,存货管理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成本、营业收入,是极为重要的管理部分。然而很多服装生产企业都没有重视存货管理,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也有待完善,直接影响到企业存货管理、生产管理以及销售管理等多个方面。唯有服装生产企业通过完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够解决存货管理上的问题,此时生产管理与销售管理工作的开展才不会深受影响。对于服装生产企业而言,完善的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应涉及对存货管理风险防控、制度、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内容,以确保企业存货管理上出现各种问题时均能够有效防控。完善的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还需要严格实施,才能够确保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效用得到发挥,避免服装生产企业面临重大经营事故,提高存货管理风险管控能力。

(三)建立标准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逐步完善存货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与流程,设置存货内部控制岗位职责,并将评价机制与绩效考核相挂钩。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存货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定期展开内部控制制度检查与评价,评估内部控制是否完善、是否有效执行,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绩效考核,确保内部控制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得到增强。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确保服装生产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上更具风险防控能力、持续经营能力、参与竞争能力。

三、结论

服装生产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存货内部控制工作越来越被重视。目前我国服装生产企业在存货内部控制发展上仍存有很多问题,企业不重视存货管理岗位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素质培养,导致存货内部控制制度难以推行、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完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机制不健全,文章主要对三方面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具体解决建议,以期能够帮助我国服装生产企业更好地推行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改善存货管理质量,避免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车笑缘.服装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6):49-50.

[2]李珂,杨守杰.浅析中小型服装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7(18):10-12.

[3]曹玉婷,魏敏.企业存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90.

[4]张凯.我国服装企业存货管理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6):138-140.

作者简介:李海航,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87-04.28,籍贯(精确到市):宁省海城市,学历(精确到具体学历):会计学本科,毕业院校: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职称(详细职称):中级会计师.

自由控制者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以安徽省2013—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迪博内控指数作为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总资产收益率来表示公司绩效,利用Eviews 70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来描述两者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此同时,研究还发现,公司规模、资产周转速度、董事会会议次数也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财务杠杆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最后,针对安徽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设计水平不高、经营效率效果一般等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公司绩效;实证研究

Key words:Listed companies in Anhui Province; Internal control; Company performance; Empirical research

美国的安然事件、我国的银广夏、三鹿氰胺、假疫苗等事件,给股东、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2015年7月30日,证监会对皖江物流财务舞弊案件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再次引起学者对内部控制与财务危机关系的关注。截止2017年12月31日,安徽辖区共有102家A股上市公司,受到内部控制相关数据可获得性的限制,深圳迪博公司风险管理公司只对其中93家A股上市公司测算并公布了内控指数,有8家公司内控指数为0,无效内部控制率达到了86%。2017年年度迪博内部指数前100中仅有3家上市公司来自安徽辖区,此外安徽省上市公司平均内控指数略低于全国平均内控指数,两者相差694,表明安徽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在全国范围内中等偏下。邓英飞(2018)对安徽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体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当前安徽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设计水平不高、经营效率效果一般[1],进一步说明安徽省上市公司总体内部控制质量不高。对2018年安徽省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分析可知:安徽上市公司中有9家公司在2017年是亏损的,亏损率达到9%,平均总资产收益率仅为538%,说明当前安徽省上市公司对总资产的利用效率不高,这可能和安徽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不高有关,这就需要对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国外关于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相关研究比较早,取得的成果比较多,Beneish et a1(2006)的研究表明有效的內部控制有利于公司资本成本的降低,从而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2];Jaya Kumar Shanmugam(2012)对马来西亚中小公司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出现商业失败的可能性更大[3]。Doyle et a1(2013)通过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内部控制质量低的公司会因为盈余管理成本的增加而引起企业价值的降低[4]。但是有些学者认为两者不相关,如Dana R  Hermanson,Daniel M  Ivancevich 和 Susan H Ivancevich(2008)通过对137家上市公司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的盈余收益不相关[5]。

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联合颁布了《公司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此后学者开始重视对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李国盛、杜岩(2015)利用面板数据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迪博内控指数与权益净利率、每股收益显著正相关,与托宾 Q 值没有显著相关关系[6];田利军、罗锐章和朱瑞(2015)利用问卷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7];汪戴芳(2018)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研究结果显示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正相关[8];陈绍彬(2018)通过对通用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绩效正相关的结论[9]。还有一些学者,如叶梓(2011) 、李豫湘(2013)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显著[10-11]。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可知,当前关于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的主流观点是“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但大多集中在对制造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等特定行业的研究,对个别省份上市公司的研究比较少。安徽省近年来公司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公司业绩处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在中部六省中处于重要地位,此外安徽省靠近发达的沿岸城市,研究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对其他省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安徽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从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选取安徽辖区2013—2017年的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在模型构建及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剔除了ST公司、金融行业、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选择了安徽辖区内74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本文的迪博内控指数来自深圳迪博公司风险管理公司数据库,其他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和讯财经网、巨潮财经网,数据处理和实证分析过程中主要利用了Excel 2010和Eviews 70。

(二)变量定义

1.解释变量的选取。本文选取迪博内控指数(IC)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迪博内控指数是深圳迪博公司风险管理公司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合规、报告、资产安全、经营、战略五目标为基础设计的,在测算过程中对五目标完成情况不断进行打分、赋值,对内部控制缺陷不断进行修正调整,最终形成的综合性指标。该指标不仅反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同时也反映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控制能力。该指标越高,表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该指标的设计、衡量标准统一,利用该指标衡量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更科学合理、可比性更高。

2.被解释变量的选取。公司绩效是指公司在一定生产经营期间利用现有资源所实现的经营效率及效果。西方国家多采用托宾Q值反映公司绩效,托宾Q值适用于强有效资本市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尚未达到这一条件,显然该指标在我国是不适用的。我国学者对公司绩效的描述多用每股收益(EPS)、权益净利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每股收益和权益净利率都只能反映股东所对应的经营效率和经营成果,无法反映公司所有资产的经营效率和经营成果。故本研究选取总资产收益率(ROA)衡量公司绩效。

总资产收益率是指公司利用资产的效率,能够综合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状况。

计算公式:总资产收益=净利润(年初总资产+年末总资产)/2

该指标越高,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表明公司利用现有资产为公司创造的利润更多。

3.控制变量的选取。

公司规模(SIZE)、财务杠杆(LEV)、流动性(IRR)、成长能力(GROWTH)、资产周转速度(TURN)、股权集中度(SHARE)、董事会次数(TIME)、高管薪酬(WAGE)都会对上市公司绩效产生影响[12-14],为了更好的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将上述八种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其中公司规模(SIZE)用公司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财务杠杆(LEV)用资产负债率表示,流动性(IRR)用流动比率表示,成长能力(GROWTH)用营业收入增长率表示,资产周转速度(TURN)用总资产周转率表示,股权集中度(SHARE)用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表示,董事会次数(TIME)用上市公司每年召开董事会会议的次数表示,高管薪酬(WAGE)用前十名高管薪酬总额的自然对数表示。各种变量的具体衡量指标如表1所示。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在对数据进行模型构建前,首先对各个变量的从表5 看出:固定效应模型的R2为0677 008,调整后的R2为0584 724,F的统计值为7336 174,对应的P概率值为0000 000,说明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通过对多元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可知:迪博内控指数与总资产收益率在001上显著正相关,表明样本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证明假设H是成立的;对迪博内控指数与公司绩效关系式分析可得,迪博内控指数每增加1,总资产收益率提高0000 06,因而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将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通过表5进一步分析可知:ln总资产、资产周转次数、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公司绩效在001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增大公司规模、提高公司资产周转速度,合理增加董事会会议次数,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资产负债率与总资产收益率在001上显著负相关,公司应在确定适当的财务杠杆基础上,进行外部借款,否则过高的借款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提升;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流动比率、ln前十名高管薪酬、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总资产收益率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以2013—2017年安徽省A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指数与总资产收益率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公司绩效将会因此显著性的提高;此外,公司也可以通过增大公司规模、提高资产周转速度、增加董事会会议次数、降低财务杠杆水平等提高公司绩效。

为了充分利用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在提高公司绩效方面,针对内部控制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上市公司应根据本公司所处行业特征、结合自身生产经营情况,不断优化组织结构,明確各方责任;其次健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适当提高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从而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控制力度,合理安排董事会会议次数,促使董事会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完善管理人员的考核、奖惩、晋升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积极向上的公司文化,提高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最后从本公司实际生产经营水平出发,以控制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为导向,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公司各个循环业务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职责分离,避免权利的授予者与任务的执行者为同一人,因而减少以公谋私的行为。

(二)提高五要素的设计水平

以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为基础,权衡五要素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完善内部控制,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整体设计水平。在优化控制环境的同时,健全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优化沟通环境;风险评估方面,加强风险评估管理意识,合理利用监督制度和沟通渠道,提高风险评估和风险披露的效率;控制活动方面,完善控制流程和控制方法,确保控制目标更好的实现;信息与沟通方面,鼓励员工参与沟通,健全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渠道;监督方面,完善监督制度,在确保董事会的核心地位的前提下,加强监事会、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发挥。

(三)提高内部控制经营效率效果

上市公司在优化控制环境、提高内部控制设计水平的同时,要考虑内部控制建设成本与收益的大小、内部控制建设与经营效率的关系,只有内部控制建设带来的边际收益大于0,相关的措施方是有效的,否则是无效的。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减少不利行为的扩散,完善内部控制活动,提高内部控制经营效率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英飞. 安徽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J]. 铜陵学院学报,2018,17(1): 54-58.

[2] Beneish  M  D, Billings  M  B,Hodder  L  D. Intemal Control Weaklnesses and Infornlation Uncertainty [J]. The Accounting Re View, 2006(83): 665-673.

[3] Jaya Kumar Shanmugam,Mohd Hassan Che Haat. The Impact of Internal Control on the Performance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Malaysian Evidence[EB/OL].(2012-06-09)[2016-06-02].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81478933.

[4] Doyle J G, Giunta A, Madjarska M S, et al. Diagnosing transient ionization in dynamic  events[J].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2013, 557(1): 906-908.

[5] Dana R Hermanson, Daniel M  Ivancevich,Susan H  Ivancevich. SOX Section 404 Material Weakness related to Revenue Recognition[J].The CPAJournal, 2008(10):40-45.

[6] 李国盛,杜岩. 基于面板数据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与内部控制指数实证研究[J]. 公司经济,2015,34(7): 74-78.

[7] 田利军,罗锐章,朱瑞. 公司文化、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基于航空公司问卷调查数据分析[J]. 财会通讯,2015(12): 68-70.

[8] 汪戴芳. 公司内部控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J]. 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2): 89-90.

[9] 陈绍彬.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分析——以我国沪深A股通用制造类公司为例 [J]. 纳税,2018(8): 130-132.

[10] 叶梓.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内部审计视角[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1] 李豫湘,李阳阳. 内部控制水平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J]. 商业会计,2013(15):45-47.

[12] 刘申涵,王习习. 内部控制、員工质量与公司绩效[J]. 中国市场,2018(21): 102-104.

[13] 王依然,刘旭英. 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J]. 山西农经,2018(12): 80.

[14] 夏盼. 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 会计师,2016(5): 16-18.

[责任编辑:范 君,李 丽]

自由控制者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内部控制管理作为企业自律和自我约束的一种管理手段和技术,已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认识、制度、程序、执行四个层面,对如何通过建立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来提高物资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进行了论述,并着重对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程序进行了说明,以供大家研讨。

关键词:物资采购;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由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而物资采购环节又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采购直接关系到生产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呢?

笔者认为,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要遵循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正确认识是前提、制度保障是基础、程序合理是重点、执行有效是关键。只有做到这些,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予以适当的完善和补充,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正确认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前提。

从企业管理层到具体的采购业务部门每一名工作人员对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前提。管理层要着眼于企业的科学发展,善于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纳入重要的企业议事日程。采购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服从服务于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企业的一切决策,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之外。这既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二、制度保障,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既是满足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并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必将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抵御和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是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采购工作的规范运转。

三、程序合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实质是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因此制定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就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包括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审定、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合同签订与管理、物资验收入库、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采购业务的分析与考核等管控节点。

(一)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与审定环节。这一环节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采购预算,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提出物资采购的申请,仓储或有关部门平衡库存后由物资管理部门编制采购计划,经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后报采购主管领导审定。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方案,采购方案应明确采购的原则、采购的渠道、供应商的选择方式和范围等内容。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采购方案是否经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核,是否明确采购物资的具体数量、质量要求、交货期、采购方式等,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二)供應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环节。这一环节是采购管理控制工作的重点,可以使企业的采购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使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应根据审定的采购方案,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采购或询价采购等方式确定供应商与采购价格。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为采购是否经过询比价、有无询比价记录,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的是否符合招标管理规定,对大宗、批量、重要及特殊物资的采购是否采取招标方式,应集中采购的是否有违规自行采购的现象,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三)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采购风险,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主要通过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同签订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体系,降低了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会签管理,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细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提高公司经营决策自我分析能力。这一环节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是检查相关部门是否对合同进行审核,签订的合同是否送交财会、法律等相关监管部门。

(四)物资验收入库环节。采购物资到货后,物资管理部门应组织采购、质检、仓储等部门对到货物资进行检验清点,质检部门出具检验报告,仓储部门依据检验合格的报告办理入库手续,编制入库单,登记库存明细帐。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物资入库验收资料是否齐全,验收入库是否符合不相容要求,库存明细账登记是否及时。

(五)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环节。财会部门应依据采购合同、入库单、发票等及时作账务处理。采购款的支付应由采购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及到货情况提出申请,填制付款申请单,附齐相关单据,经采购等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送财会部门审核,财会部门根据资金安排、使用计划、预付情况及合同约定办理款项支付手续,采购款支付应经相关领导审批后办理。这一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重点是检查财务入账手续是否齐全,暂估入账是否及时合理;检查采购款支付的依据是否齐全,与合同约定是否相符,相关审批是否符合权限。

(六)分析与考核环节。在“分析”环节上,企业采购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计划准确率、保证供应率、质量合格率、厂家直供率以及采购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向企业有关会议报告;在“考核”环节上,企业应建立与采购相关的考核办法,定期对采购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四、执行有效,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关键。

在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严密合理的采购程序的基础上,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就是关键。一是可以通过拓宽监督管理渠道,来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企业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发挥监督的职能作用,对采购业务要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的监督进行转变,并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监督的作用,督促和约束采购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运行。另外,还可以通过制定内部控制管理考核及其责任追究制度来强化执行力,明确相关部门及员工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加大员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完成不力,以致造成后果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并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警告处分或给予必要的处罚来增强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以此来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履行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是企业提升综合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科学运用,不断完善和提升。

参考资料

1、《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上海三联书店楼德华 傅黎瑛/编著

2、《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操作手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自由控制者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信息质量

会计作为企业经济和财政的把关人和财政信息的负责人,在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和国内商业竞争不断加强,企业内部优化和人员精进化的形势越来越明显,对于会计的总体控制和信息把控也越来越严格。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是多方面的,因而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角度也是多方面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企业自上而下的执行链条和整体的平稳运行。

一、概述

众所周知,会计内部控制是是企业在企业会计工作中为了维护会计信息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有效而实行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内部要求的总称。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之一就是为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和市场信息,从而帮助领导者进行管理和经营。然而,近年来我国会计行业的信息质量不断下降,甚至出现数据造假的现象,为企业管理制造了许多本可规避的风险,由此,企业完善会计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便是刻不容缓的了。

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和信息质量的关系

1.内部控制之于信息质量

要提高企业会计的信息质量,内部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策略,纵观国家大政方针在各个企业的贯彻执行,无不是受益于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也离不开内部控制机制。投资者和经营者二者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同时投资者不定期地向经营者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和财务状况进行核实和参考。在经营和生产过程中对每一个会计信息环节进行细化监控,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确保信息正确,数据可靠,这也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任务之一。

2.信息质量之于内部控制

与此同时,会计信息质量也反作用于会计内部控制。如果说会计信息反映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综合经济实况和财务现况,那么会计内部控制就是保证这一数据信息提供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而这在企业领导者决策和分析经营状况时所起到的参考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内部控制是一个庞大的范畴,而其中会计信息内部控制是一个关键的部分。其本质上就是对于信息进行可靠和核实化处理,从而使其转换成为可供经营者参考和分析使用的有效信息。倘若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混乱或是不完善 ,势必会导致会计部门所提供的数据信息未能及时处理而影响了决策的及时性。因此,信息质量需要经过内部控制的加工之后才能发挥其本质的作用,信息质量是材料,内部控制是流水线,二者缺一不可。

三、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若干建议

1.重视企业会计人员道德规范

现代企业经营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因而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员工的支持,为此,企业有必要建立相关的人力资源政策以保证企业会计人员诚实、公正、自律地进行会计工作和信息反馈。自上而下建立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每一个执行环节都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在会计部门内部保证员工的道德规范标准化,由此才能遏制信息失真,保证领导者决策的有效和及时。

2.实事求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机制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岗位和机构部门的相关职权而设置相应的权限,并在部门和部门之间实行相互监督的机制,让秘书和财政部门在监督机制下安全高效地运行,杜绝作假舞弊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根据企业经营的现状和内部管理的惯性模式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让每一位员工都自觉遵守,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制造更多的财富。

3.健全披露机制

有目前所呈现的企业经营现状和会计信息质量现状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急需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强制性披露机制,必要情况下可借鉴美国一些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制度模式,由政府公信力和政府权威进行法律性规整。由此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内部财务报告都可在信息控制和内部强制性披露机制的双重端正下保证可靠性和标准化。同时,企业还可通过高阶会计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核实和审计,根据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程度确定审计范围和性质,从而由内部人员担任首要监督作用,在可控性披露前提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结语

在现代新型的企业制度下,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对于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企业内部信息的安全有效和完整正确,从而推进各部门工作的平稳运行,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无误。尽管在现实生活中,部分企业的内部会计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内部控制尚不完整,但随着市场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化,总体经济能力的不断增强,企业内部人员能力的不断精进,会计信息质量会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秦娜. 内部控制、会计舞弊与审计意见[D]. 安徽工业大学2011.

[2] 陈高硕.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14.

[3] 孙浩然. 内部控制环境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 2014.

[4] 朱先琳. 内部控制水平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 重庆理工大学 2014.

上一篇: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范文下一篇: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