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毕业生论文范文

2023-03-20

护理毕业生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学习成绩;影响因素

考试成绩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量化指标,直接反映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积累了大量的学生考试成绩数据,这些数据中蕴涵了丰富的信息。通过对大量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合理地评价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制定,也能辅助管理者做出决策、优化教学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的生源状况也随之不断变化,入学新生高考成绩逐步下降已成为普遍现象。此外,随着相关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护理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我院自2005年起在护理专业实行了文理生兼招和男女生兼招。为探索生源类别、性别及入学成绩的变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同时从数据分析的角度进一步了解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笔者对本院2010、2011、2012三届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各门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招生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资料和方法

资料 选择我院护理专业2010届毕业生704人(其中文科生370人,理科生334人,男生40人,女生664人)、2011届毕业生875人(其中文科生450人,理科生425人,男生39人,女生836人)、2012届毕业生821人(其中文科生486人,理科生335人,男生,32人,女生789人)。毕业生均为文理混合编班,在相同条件下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考试。选取语文、英语、信息技术、护理应用解剖学、护理应用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护理心理学、护理基本理论与技术、健康评估、卫生保健、药物学、精神科护理、老年护理、母婴护理、中医护理、成人护理、儿童护理、现场急救及重症监护等20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为研究对象。考试各环节严格执行学院及国家考试管理的各项规则。

方法 (1)分别比较。分析文科和理科生源、男女毕业生的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用spssl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对两组均值作独立样本t检验。(2)比较。分析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用spssl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分别作双变量相关分析;分析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成绩,用spssl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成绩分别作双变量相关分析。(3)用spssl9.0 统计软件对2011届毕业生的20门课程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分析距离,在相似中选择余弦产生关系表格,再对其进行多维度展开分析,得到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图。

结论

文理科生源毕业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 文科和理科生源的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在文理科生源的两组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20门课程成绩中,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13门课程成绩三届毕业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5门课程成绩两届毕业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2门课程成绩一届毕业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英语、护理心理学、精神科护理、老年护理课程文科生源毕业生成绩好于理科生源学生,信息技术、生物化学、护理应用生理学课程理科生源毕业生成绩好于文科生源学生。

男女毕业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 不同性别毕业生的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比较如下页表2所示。由下页表2可见,三届毕业生中男女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20门课程成绩除2012届毕业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除2010届毕业生信息技术课程成绩男生好于女生外,其他所有的成绩皆为女生好于男生。

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双变量相关分析的相关系数如下页表3所示。由下页表3可见,入学高考成绩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显著相关,与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仅与语文、信息技术两门课程不相关。

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各门课程的相关性分析 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各门课程成绩的双变量相关分析的相关系数如下页表4所示。由下页表4可见,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的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仅与信息技术课程成绩不相关。

毕业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对毕业生在校学习的课程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和多维度展开分析后得到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讨论

文理科生源毕业生在高中阶段的课程学习侧重点不同,一般而言,文科学生对物理、化学类的知识相对欠缺,理科学生文史类和管理类的知识则不足。我院自2005年起在护理专业实行文理兼招,到目前为止,三届毕业生的在校学习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的结果表明,文理科生源毕业生大部分课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毕业前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仅在英语、信息技术、生物化学等早期课程及护理心理学、精神科护理、老年护理等少数课程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说明在总体上文理兼招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并无明显影响。

长期以来,女性在护理专业领域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男护士的需求不断增多,我院自2005年起在高职护理专业开始招收男生。三届毕业生中男女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的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在校学习课程成绩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上男女生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入学成绩、入校后的学习主动性、男生作为少数群体在班级中的性别压迫感等都有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可能因素。

一直以来,生源质量被认为是人才培养质量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的比较也印证了这一点。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显著相关,与在校学习的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但需要指出的是,我院三届毕业生都顺利通过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取得了执业资格,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都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

通过对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各门课程成绩的相关分析以及毕业生在校学习课程成绩之间的相关分析,可以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做出评估。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的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充分说明了现有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图也有助于我们理清课程之间关系的相对紧密程度,从而可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刚,薛彩霞.高职教育中成绩分析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1(15):434.

[2]李凯军,冯修猛,闫实.成绩分析及其对教学管理的指导作用[J].医学综述,2009(16):2552-2554.

[3]李琳,徐雨明,孙士兵.数据挖掘在教学质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86-88.

[4]罗添荣,顾江,杨棉华.汕大医学院新教学模式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62-64.

[5]苏银利,吴元清,张广宁,等.影响学生护士执业考试成绩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0(4):178-180.

[6]王娟,王心旺,雷毅雄.不同专业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2(7):503-505.

[7]孟丽,胡玲芳,张跃.SPSS在考试成绩分析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2):415-417.

(责任编辑:王恒)

护理毕业生论文范文第2篇

2、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临床运用

3、产科分娩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对其护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4、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慢阻肺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5、探究呼吸内科肺癌患者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护理效果

6、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结合研究

7、延续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

8、分析对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

9、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护理并发症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0、常规护理与临终关怀护理对提高晚期老年癌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分析

11、标准化护理与优质护理应用在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12、优质护理的基础上精细化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13、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对护理应用效果

14、精细化护理用于小儿肺炎护理中对护理效果及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15、优质护理理念对血透室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16、护理应急预案与精心护理在产后大出血产妇护理中临床价值分析

17、CICARE沟通模式的人性化护理在重症医学护理中对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

18、心理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9、整体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护理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20、临床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效果及护理质量观察

21、疼痛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尿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2、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管理中开展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护理风险的控制作用

23、叙事护理教育在老年护理教学中对学生护理情感的效果

24、Orem自理模式护理,常规护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对其负性情绪的改善探讨

25、呼吸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6、儿科护理-整体护理对小儿糖尿病血糖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7、康复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联合用于股骨干骨折护理中的价值体会

28、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结合心理护理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29、细致化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30、ICU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集束化护理联合安全护理在的应用研究

31、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

32、分析和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33、舒适护理在带状疱疹护理中的临床护理体会

34、呼吸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35、手术室麻醉护理与常规护理在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36、应用心理护理及舒适护理联合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37、探讨消化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其护理对策分析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

38、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在肺心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究

39、护理应急预案结合精心护理在产后大出血产妇护理中应用价值

40、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消化科有关内镜检查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观察

41、探索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进行脑出血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42、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分析

43、研究优质护理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的护理效果

44、新生儿肺炎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及评价

45、优质护理模式在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46、全程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47、手术室护理中无缝隙护理策略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48、心理护理在助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49、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食物中毒患者中的护理对比观察

护理毕业生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为了解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择业心态,以引导其成功就业,本文通过对我院2008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毕业生求职意向,找出毕业生求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就业 求职 毕业生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总量和增幅达到了历史新高。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比去年增长20.71%,2007年高校毕业生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长22.19%,2008年毕业生达到559万。据劳动部门的数据统计,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约900万,其中适合大学生的岗位远远不足毕业生的数量,社会整体就业压力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解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护理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我们于2008年6月,对我院护理专业255名学生进行了求职意向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针对2008届护理专业毕业生,采取问卷调查方式。问卷设计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的调查”为基础,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特点,进行增加、删减,共发出问卷255份,回收有效问卷255份,回收率100%.

二、结果与分析

1.毕业前的计划

调查显示,我院2008届毕业生在毕业去向的计划上主要集中在“直接就业”,占84.7%,少数人选择自己创业和考研。这说明,多数毕业生较为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求职择业的严峻形势,因此,希望较早地抓住机会实现就业,“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后发展”成为毕业生首选指导思想。

2.择业的考虑因素

从毕业生“择业首要考虑的因素”这一问题的回答来看,选择“收入与福利”的占38.4%,“社会需求与自我发展”的占18.31%,“就业城市与工作环境”的占17.7%,“个人兴趣爱好”的占10.7%,“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占8.1%,“职业优越与晋升机会”的占5%。由此可见,收入与福利是我院毕业生在寻找工作中最先考虑的,反映出毕业生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生存压力较大,内心有所惧怵,急切希望拥有一份稳定其收入较高的工作。而毕业生选择社会需求与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有潜在的就业激情和实现自我发展的意愿,希望将自身的发展与眼前的待遇有所兼顾,在二者的平衡中缺乏理性认识。

3.就业地区选择

毕业生在就业地域选择时,首选成都市的占63.7%,外省11.2%,西部及边远地区10.1%,上海、深圳等国际化城市的占7.9%,沿海的占6.8%。说明我院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单一,主动到外省及边远地区的人数偏少,原因是我院学生大部分来自四川及云南、贵州、西藏,成都是四川的省会城市,近几年发展迅猛,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大,适合于工作和居住,因此,选择留在成都工作的毕业生占绝大多数。但毕业生却忽略了机会越多竞争越激烈,缺少对自我的认真评估,会失去一些好的就业机会。

4.到西部、基层就业的态度

就毕业生在选择到西部、基层工作的态度时,有32.5%的毕业生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愿意到西部去,这说明大学生开始认识到西部和基层将是实现自我发展和奉献社会的广阔舞台,有更多的就业岗位。有56.6%的毕业生认为到西部和基层去很有意义,有很大的挑战性,在没有其他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说明仍有绝大多数毕业生将西部和基层作为无可奈何的选择。有6.5%和4.2%的毕业生认为不想考虑和不愿意去,原因是条件太艰苦,工作环境太差,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仍然很高,以追求大城市、高收入、名企业为目标,而对国家到西部、基层工作的就业政策了解不够,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应加大西部、基层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锻炼自己、服务社会,实现自我发展。

5.求职途径选择

在调查中显示,有83.4%的毕业生认为应该积极主动寻求机会求职择业,大部分毕业生认识到求职是属于自己的事情,依靠自己,不放过一切求职机会。认为应该由学校推荐帮助的占6.3%.认为应该依靠家人、亲朋介绍的占7.1%。选择其它途径的占8%,由此可见,虽然大部分毕业生认识到求职是属于自己的事情,但真正依靠自己积极主动求职的毕业生较少,表现出依赖心理,“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说明毕业生对国家的政策导向和社会需求的认识不到位。

6.就业单位选择

调查显示,选择国家党政机关占8.5%,选择卫生事业单位的占63%,国有企业的占10.8%,部队占4%,外资企业占5.7%,高新技术企业占2.7%,私营卫生单位占2.3%,自由职业占2.7%。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大部分毕业生把专业对口看作很重要的参考值,对三级甲等医院的就业期望值较高,他们向往的单位人满为患,而有需求的单位他们不愿去。在1993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明确了护士考试、注册、执业等方面规定,《护士管理条例》正在酝酿之中,对促进护理毕业生积极就业起到极大的作用。大部分毕业生树立了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使需求旺盛的护理专业就业率接近100%.

7.求职困境与求助对象选择

在求职困难中,有28.4%的毕业生认为得不到有效的需求信息;其次是社会关系不足,占23.3%;缺乏求职技巧锻炼的占19.7%;认为社会不公平的占13.7%;感觉自身能力不足的占7.3%;还有4.3%的认为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这说明,提供有效的需求信息和加强就业能力训练对毕业生来说至关重要,这提示我们在就业指导方面应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加强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识的教育及就业技巧的指导。

8.就业指导与服务

据调查,每天都浏览就业网站的占6.1%,每周浏览两三次的占18.7%,经常参加学校的就业指导活动的占13%,偶尔参加的占41.3%,从不参加的占20.6%。这说明,毕业生一方面,知道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不愿意主动去学习和参加,毕业生不经常关注和不参加就业指导活动势必影响信息传达,使毕业生失去良好的就业机会。这提示我们应该进一步引导毕业生参与就业指导活动,通过就业咨询、就业讲座、求职技巧和岗前培训等方式对毕业生进行宣教和个别指导。

我们认为:护理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不能单靠学校的引导和毕业生思想的转变。首先,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基础的服务体系、竞争机制、调控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健全的就业市场;其次,用人单位应树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观念,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人才;第三,在就业竞争中,提倡“人才竞争”,反对“关系竞争”,毕业生自己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为择业竞争创造条件。这样,才能保证护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备。护理专业毕业生,只要打开眼界,就会有更广阔的就业市场。

参考文献:

[1]蒋毅芳.浅谈学分制下新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6(53).

[2]贾长宽,黄晓燕.238名护理毕业生择业心态[J].护理研究,2002,16(10):574-576.

护理毕业生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对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毕业实习管理工作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提升学校和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的带教水平,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形成学校、学生、医院“三方共赢”的局面。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培养从事临床、社区和健康保健等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实习是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占总教学时数(或学分)的20%,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地位,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对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对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因而,对医务人员的从业条件将越来越严格,对护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学校毕业实习教学和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如何适应护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必须切实解决毕业实习教学面临的新问题。在实习管理中引入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即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以提高实习教学质量。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具有严谨性、连续性和标准化的特点①。利用PDCA循环可以将实习管理各阶段的工作具体化、过程化、标准化、原则化,为高绩效的实习管理创造条件②。护理专业毕业实习管理具体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包括实习前的计划、实习的具体实施、实习过程检查评定、实习结果处理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不断循环并持续提高。

1 计划阶段

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计划阶段是实习前的准备阶段,包括构建实习管理体系,进行实习前系列教育,开展上岗前技能培训,通过计划阶段让学生明确实习目标,正确理解毕业实习的重要意义。

1.1 构建实习管理体系

实习管理体系由学校与医院共同组成。学校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系主任、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组成,医院由分管护理工作副院长、护理部主任、兼职班主任、兼职带教老师组成。实习管理体系中每个成员做到各负其职,严格管理。学校与医院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实习目标的实现。

1.2 进行实习前系列教育

实习前系列教育由学校负责实习的职能部门负责人、专业课教师、实习医院临床一线的护理管理人员和优秀实习生共同承担,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习目的和要求教育。负责实习的职能部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毕业实习手册》,明确实习目的,熟悉每个实习科室的实习内容,正确理解学生和实习生的双重身份,知道自己在实习期间应该怎样学,学什么。(2)实习纪律教育。严申实习请假制度,让每个实习生明了在实习期间必须自觉遵守学校与实习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坚决服从医院安排,尊重带教老师,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能正确处理实习和就业的关系,具备虚心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吃苦的精神。(3)卫生法规宣传教育。实习前请医院护理部领导结合专业特点,结合实际案例有目的地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操作规范和医疗风险防范等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4)实习方法教育。请上一届优秀实习生结合自身的实习体会现身说法,介绍实习时的注意事项,如何进行有效的实习,使学生少走弯路,及早适应临床实习工作。

1.3 开展上岗前技能培训

毕业实习前根据实习要求制订翔实的技能培训计划 (包括培训目的、内容、实施办法、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等),根据培训计划安排1-2周时间让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心反复练习,经过严格考核合格后再安排学生到医院急诊室、注射室、输液室等科室进行实际操作训练。通过上岗前技能培训,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执行制度的能力,锻炼学生自信、稳重的心理素质,使之能较快熟悉临床工作流程,缩短毕业实习的适应期。同时,通过开展上岗前技能培训能将临床各科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有机地结合,将孤立的各学科操作技能融为一体,增强整体观。

1.4 精心挑选实习医院

实习医院的管理质量对护生掌握专业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计划阶段学校应狠抓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必须精心选择操作规范、带教能力强的三级以上医院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能圆满完成毕业实习要求的各项内容。

2 执行阶段

学校护理系主任全面负责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定实习计划,人员落实,与实习医院保持经常的联系,随时了解護生的实习情况;学校为每个实习点配备一名专业教师作为联络员,定期检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并给学生以专业上的指导;每个实习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的实习情况进行监控和协调,让学生自己形成PDCA小循环,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发挥学生间的团队效应,促进小组成员共同进步;聘请医院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护士作为兼职班主任,全面负责护生在实习期间的业务学习、思想工作和生活管理等工作;聘请具有丰富带教经验的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师作为兼职带教老师,加强对护生实习期间的业务指导与管理。

3 检查阶段

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小组长随时对本组成员的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实习点联络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抽查;护理系通过电话、网络与实习医院与学生保持联系,定期巡视检查,每年在“五·一二”国际护士节前后定期召开实习医院带教老师会议,交流临床带教经验,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每三个月组织一次学生实习期间的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评定实习成效;实习医院护理部主要负责学生劳动纪律考核,并为学生定期举办专题学术讲座,提高学生的专业学识水平;兼职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检查;兼职指导老师主要是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专业技能掌握和职业素质养成方面进行检查,并根据实习手册要求对学生进行出科考核和综合评价。通过层层检查,及时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有效的措施、存在的问题记录备案,为最后处理阶段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提供第一手原始资料。

4 处理阶段

学校针对检查阶段发现的情况对实习工作进行梳理,去粗存精,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如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薄弱,是否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不当有关;学生的操作流程与临床实际操作有所出入,是否与学校开设的操作课程时效性滞后,未能及时调整到与江苏省卫生厅统一制定的操作规范相一致有关;学生进入医院后沟通能力相对较差,不善于与病人、老师沟通,是否与学校在人际沟通方面的训练不到位有关。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请学校有关职能科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加强教学方法、技能训练的研讨,使之成为下一个循环的动力和依据。同时,在学生实习返校后,通过毕业考试、专项技能考核评估学生实习情况,根据考核成绩、学生反馈意见逐一进行分析处理,为下一轮学生实习管理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PDCA循环为护理专业毕业实习管理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通过PDCA循环管理可以使护理专业的实习管理更科学、合理,在管理中做到有理有据,责任到人。通过PDCA循环管理亦可促进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联系,形成学校教学与临床工作的零距离。通过PDCA循环管理并能帮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适应实习环境,提高实习质量,将学生培养成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注释

①苏志平,顾平.基于PDCA的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7(23):76-78.

②韩敏.对高校运用PDCA原理实施绩效考核管理的探讨[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5.26(3):74-76.

护理毕业生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护理本科;毕业生;压力分析

前言

压力是人们对周围事物刺激所产生的生理应激反应,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潜能,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过度的压力则会使人身心疲惫,丧失工作及生活热情,甚至出现心理疾病[1]。毕业生处于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处于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2]时期,其焦虑、抑郁水平明显上升。护理专业以女生为主,是频繁出现心理压力状况的特殊群体。本文拟通过对护理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的分析,开展大学生心理干预,帮助护理专业毕业生更好的完成学业,尽快适应社会。

1毕业考试及毕业论文压力

在毕业阶段,护理本科专业毕业生面临最终考核及评价,包括通过学校组织的毕业考试、完成毕业论文等重要环节。对正在医院实习的护理毕业生而言,准备和复习时间相对较少。相比于平时的阶段考试,毕业前考试难度更大,对毕业生的专业及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在对护理本科毕业生毕业前产生的压力源研究中,首位压力源为“准备及参加考试”,说明考试对毕业生压力的产生影响重大,是护理本科毕业生毕业前压力的重要压力源之一。

撰写论文并完成答辩是毕业生毕业前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撰写论文方面,由于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临床实习任务较重,工作环境限制,缺少乏科研实践条件,缺乏论文写作经验,撰写毕业论文难度相应增加,论文答辩能力相对欠缺。虽然有的院校实施了导师制,但护生大部分时间在医院实习,和学校指导教师交流相对较少。因此,对于护理本科毕业生而言,撰写论文并完成答辩存在一定困难。

2执考与应聘考试压力

护理毕业生只有通过护士资格证考试,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护士,获取护士资格证对于就业而言意义重大。有研究表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综合、规范、统一、严格的大型考试,对参加考试的护理毕业生造成了一定心理负担。其主要原因包括:考试范围较广、难度较大,复习时间相对较少。

护理本科毕业生了解招聘信息的重要途经为学校每年组织的双选会,通过招聘单位和应聘者的双向选择解决就业问题。招聘单位普遍重视毕业生的身高、容貌、年龄,对于外表形象较好者优先录用倾向性一致。民营性质的医院,由于自身发展的瓶颈和不稳定性,受到护理本科毕业生的排斥。导致了医院招聘和护理本科毕业生求职双方选择范围相对减小,就业协议签订成功率相对降低。调查发现护理本科毕业生毕业前压力影响最严重的压力源即“就业情况”。

3择业心理壓力与毕业前焦虑

通过临床实习,护理本科毕业生从学习护理理论知识过渡到护理操作实践,逐

上一篇:护理研究生论文下一篇:系护理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