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装饰现代艺术论文范文

2024-02-03

传统装饰现代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秦汉时期室内界面装饰,是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室内装饰技法和内容题材上具有独特性,形成了自己的特有语言符号。本章分别以这时期地面、墙面、顶面和门窗作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装饰特征进行阐述,同时对当代社会研究秦汉时期室内装饰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秦汉;室内界面;装饰艺术

秦汉时期是我国早期封建社会,特定的社会历史形态深深影响了人们的艺术活动。当时最大的营造特征之一是表现在建筑方面:即木结构建筑体系开始建立并继续发展探索。[1]建筑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室内空间营造,室内界面装饰是作为建筑联系最紧密的一部分,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本章就是针对这时期的室内界面装饰做简单的分析。

1 秦汉时期室内界面装饰的概述

研究秦汉的室内应从两个不同功能的空间入手:一是人们居住建筑内部空间,另一个是人死后安放的墓室空间。由于秦汉时期距今以久远,保存下来的建筑几乎没有,现只能从相关文献和图案描述获得室内营造资料。墓室完全是按照人们生前的生活方式营造的,由于墓室空间长埋地下,破坏小,所以研究墓室空间对研究这一时期的室内有一定参考价值。秦汉时期室内界面装饰处理的主要思想是:“屋不呈材,墙不露形。”[3],这种思想的原因是出于两个方面考虑的:一是建筑构件以及界面保护功能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当时审美的需要。室内界面装饰的重点是放在了地面、墙面、顶棚上。涂绘、雕刻、织物是这一时期室内营造的主要装饰手段,其中雕刻技术最为突出,例如秦汉的墓室空间的画像石、画像砖、以及宫室建筑普遍使用了木雕、玉雕及石雕的装饰手法。

2 室内界面装饰分析

(1)地面装饰。这一时期地面装饰处理方式分为两种:铺砖和施色。秦汉时期建筑是建在夯土之上,室内地面为夯实的泥土,地面并不能做到很平整。宫殿、官府、庙宇等一些重要的机构为了地面达到平整、美化的效果,对地面进行了处理。这样做一方面使地面防潮耐磨,另一方面很好地达到了装饰美化的效果。当时普遍流行的普室内的地砖类型分为两种:一是方砖,另一种是条砖。方砖一般上面雕刻纹样,既可以起到装饰美化作用,又起到防滑的功能。方砖的正面常模印的细密的纹样,多为抽象的几何纹样。回纹、菱纹、平行纹、四瓣纹等。构图繁缛,大面积的重复铺在地面上,装饰效果强烈。[2]秦代时期铺砌地砖的方法比较单一,一般采用横竖通缝铺贴,到了汉代装饰方法多了起来,采用横排错缝的铺法,这样更加砖与砖连接更加牢固,且装饰效果也丰富。汉代还出现了一种形制与方砖类似的画像砖,多运用墓室中。其特征是正面雕刻凸起的浅浮雕,每一个砖上图案是不一样的,但装饰的题材大体相同,概括为有三类:第一,以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当时的社会风尚。第二,以宣扬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为题材的儒家伦理起着规范人们思想和行动的重要政治功用,深得统治阶级的宣扬和提倡;第三,神怪题材。秦汉人崇神仙、好方术、迷诚纬、求厚葬,其意识形态中包含着十分强烈的浪漫和幻想的成分,所以这类神怪题材也占有一定比重。[3]施色装饰是原夯土地面用黄土找平之后,再用细泥与河沙混合,抹在地面做面层,最后再涂抹一层有色矿物材料,工艺较为简单,但装饰效果明显。据西汉宫王莽辟雍遗址发掘报告中,提到其地面的做法“前堂为方砖铺饰地面,后室为谨涂地面,并饰以鲜艳的朱红色。”根据当时社会礼制,视红色为皇族权贵的象征。用红色进行装饰,显得隆重和气派。

(2)墙面的装饰处理。“白墙朱柱”,是这一时期室内环境空间的基本色调。墙壁的装饰较为简洁,多采用在细泥抹面的基础上涂抹白灰或白土粉的方式。基本上做到了:“墙不露形”的设计思想。秦汉时期对室内墙面装饰除上述一般性抹白外,对一些等级较高的建筑空间界面还采用重点装饰美化处理,其方法有壁画和雕刻。壁画是秦汉时期主要建筑室内墙面装饰的重点,也是营造室内空间意境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一时期室内壁画装饰的题材延续了先秦的题材,宗教画和人物肖像画。秦汉时期的室内壁画可以在墓室墙面装饰中证实到,这一时期出土的墓室多有壁画装饰。秦汉时期对于墙面的处理,还出现了使用条砖。秦始皇1号兵马俑中就出现了砖墙,但是为垂直通缝且无粘合剂,效果显得比较原始单一。到了汉代开始得到了全面的改进:内外砖相互联系,上下砖相互错缝,转交之处相互拉结,就加强了砖墙的整体性。[2]砖与砖的组合形成了几何纹样这种处理手法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雕刻装饰手法是以建筑构件为载体,或以刀代笔,刻画图像。画像石上的纹样主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其上面刻出纹饰。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画像砖、石上面还有彩色颜色。只不过现在发掘的画像石由于年代久远,颜色已不存在了。

(3)门窗的装饰。秦汉时期的建筑已较为完善,门窗的艺术装饰手法有呈现自己的特色。门多是版门,有双扇和单扇、还出现了带滚轮的滑动推拉门。[2]关于窗的形制以长方形为多,也有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秦汉时期的窗户功能比较单一,只是为了通风作用,当时还没发明糊纸窗,冬天只能御寒只能堵塞其他物品于窗户。普通的窗户多为直棂造型,讲究的窗户以斜方格贯穿小圆环的造型为最多。直棂、横棂、网纹、琐纹窗、十字交叉等也是常见的样式。这一时期的窗户装饰纹样已经具备了高度抽象装饰能力,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装饰语言。门窗的材质以木为主,墓室的门窗以石材居多。宫殿、官署及大宅第的门用双扇木制版门。宫殿建筑的门窗常用雕刻或图绘连琐纹饰,然后涂以青色。《后汉书·梁冀传》描述到:“冀乃大起第宅……壁柱雕镂。加以铜漆,窗腑皆有绮疏青琐。”

(4)顶面的装饰。秦汉时期室内装饰营造对顶部的处理有三种方式:1)彻上明造,2)张设承尘于房屋木结构之上,3)顶部施以藻井。[3]唐代以前顶棚是不做吊顶的,因为木结构建筑还是在一个探索过程中,并没达到最终的完善效果。这时顶棚的木结构装饰手法沿承地面、墙面的装饰手法:雕刻和髹漆彩绘。第二种装饰手法是设承尘。梁思成先生说过:承尘实为吊顶的最原始的形态方法。即用布、织物悬于顶棚木结构上。这种方法,第一可以起到美化顶棚空间造型的效果,是顶棚赋予另一视觉空间,还通过不同材质的对比,起到装饰效果。现代室内空间顶棚还常会借鉴这种装饰造型手法。承尘还有另一种实用功能是防屋顶灰层。关于藻井的运用,一般是运用在宫殿室内空间上部。多运用彩绘图案的装饰手法,其装饰题材多以水生植物为主,其意为厌压火祥,喻有防火灾的祈求。

3 总结

秦汉时期室内界面艺术装饰手法独特,总体特点表现为古朴大方、色彩强烈、多神话题材的特征。秦汉时期界面装饰纹样上多表现为“气运”,秦代的卷云纹、汉代的云气纹,这与当时人们信奉道家有着直接渊源。通过构图,使装饰图案内容充满流动的“气运”,画面生动富有韵味。

在装饰色彩上,秦代时期多以红黑搭配为主。以黑为低,用红色或赭石二色绘图。到了汉代用色比秦代丰富多了,如绿色、蓝色、粉绿色都出现了,装饰的技法也多样化了。

参考文献:

[1]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09).

[2] 孙机.汉代物质文化文化资料图说[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09).

[3] 翟睿.中国秦汉时期室内空间营造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2009(05).

传统装饰现代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传统民居装饰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适度性原则、适形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是设计者在对传统民居装饰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本篇文章主要对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价值、应用原则和应用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传统民居装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用价值;应用原则;应用措施

民居装饰是人物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的产物,实用性是人类原始民居装饰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性,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民居装饰性特征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传统的民居装饰就是在传统民居的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现代社会,对传统民居的有关问题的关注,成为了我们弘扬传统建筑文化的一种重要措施。

一、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一)传统民居装饰的人文价值

传统民居装饰是乡土回忆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了对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情感诉求进行充分的满足,刺绣、泥塑等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成为了提升民居艺术魅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从传统民居装饰的应用效果来看,传统民居装饰的应用对现代环境艺术作品的文化底蕴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应用形式的出现,也可以让人们在这一领域的视觉体验得到充满充分满足,从传统民居装饰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来看,二者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和谐统一,是传统前者的人文价值的一种表现。

(二)传统民居装饰的社会价值

传统民居装饰的背后代表的是一种质朴平和的社会生活,在对传统民居装饰进行应用以后,人们可以在一些传统元素中获得一种心灵的放松。

通过对我国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装饰文化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发现,传统装饰在不同的地区之间表现出了一种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对不用地区所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的融合,是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在尊重地域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对传统民族装饰元素进行应用,是对其自身的社会价值进行发挥的有效方式。

二、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对传统民居装饰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这一应用原则的影响下,设计人员需要对传统装饰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充分了解。也就是说,设计者在对传统民居装饰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不能为了其自身的地域性特征和民族性进行强化,而对其进行盲目的应用。

(二)适形性原则

适形性原则要求设计者在应用传统民居装饰的过程中,需要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主题入手,对传统的装饰元素进行应用。在对传统元素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设计者还需要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入手,对装饰元素进行适度的创新,进而让传统元素而对社会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合理性原则

在对传统元素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设计者也需要对从传统元素的应用合理性进行保障,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种合理化的应用原则。石雕技术、木雕技术等传统民居装饰元素中常用的技术手法需要在新时期得到传承和发展,传统民居装饰材料的选择问题也应该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得到合理化的权衡。

三、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一)传统民居装饰语言的直接应用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民居装饰可以被看作是多元化的历史文化的产物,由于一些傳统元素具有着一些较为美好的寓意与特征,因而,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一些设计者采用的是对传统装饰语言进行直接应用的方式。例如北京首都博物馆的建筑外形就是对传统装饰纹样中的雷电纹纹样进行了直接应用。在对传统装饰进行直接应用的过程中,设计者需要遵循一种简约化的原则,在陈设装饰、色彩装饰等环节,设计者不能对传统元素进行过度罗列。从装饰对象的主体来看,传统元素的应用要与艺术设计作品的文化寓意相吻合。

(二)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提取与重构

传统民居装饰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生活方式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分化,也为传统装饰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对民居装饰元素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对传统元素的提取与重构,是对传统元素的应用形式进行创新的一种表现。颜色的重组可以被看作是对传统民居装饰语言进行间接应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对颜色重组技巧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为了对传统元素所展示出的特定的地域风情和民俗文化进行充分展示,设计者需要在遵循传统色彩搭配方式的基础上,对部分颜色所占的比重进行调整,以便通过对传统装饰元素的色彩进行再造的方式,对人们的情感诉求进行满足。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材料的创新,也可以被看作是对传统民居装饰元素进行重构的表现。一些新型材料的出现,也可以为传统民居的再造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在对新材料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设计者还需要在对传统民居的特点进行突出的基础上,对人们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审美体验进行强化,曲阜孔子研究院辟雍广场的灯柱设计对我国传统民居中的玉琮造型的应用,就是遵循这一原则的。

(三)对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方式的拓展

通过对传统的民居装饰创作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后者是建立在以工业化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基础之上的一种创作模式,现代环境艺术的发展,在对装饰艺术带来一定冲击的同时,也可以让为传统的创作工艺提供一种新的发展契机。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对传统民居应用方式的拓展就可以被看作是对传统艺术进行继承发展的一种表现。随着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设计这可以从建筑、绘画和雕塑等多个领域入手,为人们提供一种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环境。在对传统元素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在对建筑、雕塑等不用领域的专业界限进行突破的基础上,对传统元素进行灵活运用。以城市建设工作为例,一些利用传统的庭院造型对路边的电话亭等公用建筑进行设计的方式,就是对传统民居元素进行应用的一种表现。在商业环境设计领域,一些地区在民族特色餐馆的门面设计中对不同民族的民族元素进行了应用,这就可以让消费者对不用民族特色餐馆的经营特色进行充分了解,例如一些大型的回族餐馆会将建筑物设计成与清真寺风格相仿的建筑形式,白族特色餐馆会对传统的白族民居大門装饰应用在饭店的外观设计之中。

四、结论

艺术性是传统民居装饰在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领域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性。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对艺术设计作品的文化底蕴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在遵循适度性原则、适形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的基础上,对传统民居装饰进行应用,才能让我国环境技术设计作品的民族性特征得到充分发挥。

传统装饰现代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追寻民族装饰元素在现代的新生,这是建筑装饰艺术中永恒的命题。我们应立足湘西本土,积极挖掘湘西侗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设计元素并应用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我对侗族文化特别是建筑文化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试图将有关侗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思考进一步深化,呼吁大家弘扬、保护和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湘西侗族传统建的木雕装饰、石雕装饰和砖雕装饰都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浓缩了数千年的创作理念。三种装饰艺术与建筑完美结合体现了“工”与“艺”高度统一。研究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挖掘传统建筑中内涵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对于湘西侗族传统建筑研究大多数还只是以呼吁传统建筑保护和旅游开发为主,停留在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旅游价值和建筑科学价值之上。对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进行研究,可以从立体层面上系统地揭示侗族传统建筑物质性、行为性和观念性特征;阐明侗族建筑装饰艺术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的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地位;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璀璨多姿的建筑文化添砖加瓦。

从地理位置上看,大湘西南接广西(桂林、柳州),西连贵州(铜仁、黔东南),与湖南的邵阳、娄底、益阳、常德、张家界等市接壤。怀化素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今有湖南“西大门”之美誉。

从周边资源来看,贵州省黎平县非常重视民族建筑的保护工作,天府洞侗族重点民族村寨保护区获“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古村落与传统民居保护奖”。如今的黎平县城是一座飞速发展的城市,一座座雄伟的民族特色与现代特点相融合的建筑拔地而起。黎平县肇兴纪堂鼓楼、从江县增冲鼓楼等清代中叶侗族建筑物,现今仍保存原貌。凯里民族建筑有金字塔式苗族吊脚楼、布依族石头屋、侗族鼓楼和风雨

桥等。

从人文情结看,湘西民族民俗风情浓郁,自然景观秀丽。著名的世界森林公园张家界、“天下第二名镇”凤凰、旅游胜地芙蓉镇,黔城芙蓉楼、洪江古商城、芷江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坊、会同高椅民居等以及以侗族、苗族、土家族为代表少数民族均以其独具艺术魅力的多民族文化、民族建筑和民族习俗风情吸引着芸芸众生。

湘西通道是一个以侗族聚居为主的山区县,侗民聚族而居。大寨数百户,小寨四、五十户。在民族建筑上,以鼓楼、寨门、风雨桥最为出色,逢寨必有鼓楼、寨门,逢水必有风雨桥,逢路必有凉亭。鼓楼、寨门、风雨桥是侗族地区民族建筑文化保存较多和较完好的县份之一,极具科学考察和开发价值。

在湘西本土现代建筑室内外空间中如何合理地运用湘西民族建筑元素,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湘西建筑文化和家居装饰文化,满足人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民族传统建筑优秀文化的继承、弘扬、保护以及在当代建筑中吸收和应用是非常必要的。研究湘西侗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可以为湘西本土城镇建设与室内外装饰设计提供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目前,国内外关于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已渐趋兴起。建筑界、艺术设计界、地理界、历史界、文化界、旅游界、社会学界等均很关注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对于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现代诠释也不乏成功的案例,但是对于湘西侗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颇少。

国内对侗族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始于90年代,1990年李长杰主编的《桂北民间建筑》;2001年余达忠的《侗族民居》,张泽忠的《侗族风雨桥》和石开忠的《侗族鼓楼》;2004年,张柏如的《侗族建筑艺术》等,这些著作探究了侗族建筑装饰艺术的起源历史与民俗风情的关系,以及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等。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蔡凌教授总结了侗族传统民居及村落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通过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整合来拓宽侗族传统村落及建筑的研究视野。他出版了《侗族聚居区的传统村落与建筑》一书,力图构建出从建筑、建筑装饰、村落到文化区域三个层次,自下而上的研究框架。贵州师范大学邓玲玲老师研究了侗族村寨传统建筑的形式、风格与文化蕴含,指出了侗族村寨建筑装饰风格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柳肃教授编辑的《湘西民居/千年家园》一书2007年面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述了湘西绚丽多彩的民居和民俗文化,介绍了美丽的村寨——南侗民居;特殊的居住方式——北侗民居。中南林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沈守云教授于2008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湖南地区传统村落建筑形态与文化研究,现正在积极研究当中。

在国外,涉及侗族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以日本学者为主,如20世纪80年代,京都大学田中淡先生组织了中国科技史共同研究班,对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开展研究,他的相关论文对我国的干栏文化史和少数民族特别是侗族的干栏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进行了研究。

2007年8月“中国景观村落”考评专家组到湘西通道侗族自治县芋头古村落、皇都侗文化村考察,他们认为这两个侗族古村落都达到了“中国景观村落”的评选标准,但在保护与开发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憾,特别是在古村落中乱建一些破坏古村落原有风貌的建筑,值得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去研究和探讨,并加以高度重视。

如上所述,国内外相关领域对于民族传统建筑的研究已展开,对于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挖掘与利用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对于湘西侗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白,值得我们探索与实践。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传统装饰现代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1) 保护作用。潮汕建筑彩绘艺术与其他地区的建筑彩绘作用相同, 保护建筑构件是其自身功能, 包含防蛀防污防腐、与空气和雨水隔离等。因潮汕地区是多雨地区, 潮湿的天气, 会有虫蛀等灾害的影响, 而彩画采用的颜料一般是矿物质颜料, 这些颜料或多或少均带有一定的毒素, 可以防止虫蚁对木材的啃噬。2) 审美作用。潮汕传统建筑彩绘的视觉性及审美观, 受潮汕文化的影响, 在装饰艺术上取得了富丽堂皇的成果。在这里, 人们运用与生俱来喜爱鲜亮明艳装饰的审美习惯, 用彩绘艺术手段来美化建筑, 使原本简朴的建筑焕发出雅致古朴或是金碧辉煌的艺术气息, 让丰富多彩的彩绘艺术赋予在建筑上, 增加了建筑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丰富性[2]。3) 心里满足作用。绚丽多彩的潮汕传统建筑彩绘艺术不仅给建筑本身起到了装饰作用, 使建筑更具有艺术性, 而且这些建筑在作为当地人的欣赏对象的同时, 满足了人们审美要求的需求。彩绘艺术是由人的心灵引导实现的, 它倾注了彩绘师傅们的精神意念, 彩绘不仅是建筑装饰的组成部分, 更是一个汇聚着人们内心情感、理想憧憬的载体[3]。4) 地域区分作用。通过不同的气候环境, 地理人文, 历史文化表现出来的相对独立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的彩绘纹样, 来区分不同的地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潮汕文化构成的复杂性、历史宗教信仰的多样化以及生产生活关系, 潮汕传统建筑彩绘装饰形成了意识形态的特定性, 积淀了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

二、潮汕彩绘艺术在潮汕传统建筑上的表现

深入潮汕传统建筑, 彩绘这细腻的建筑装饰艺术不在少数, 广泛用于建筑中木雕、石雕、灰塑、嵌瓷的表面彩绘和墙画, 其装饰范围也相当广, 门窗户扇、墙头屋脊、外墙檐下、梁架下、神器家具无所不有。彩绘有素色勾线、单色描绘、五彩描绘、金装五彩、金漆木雕、金漆画等等。笔者把彩绘表现的施彩部位分类为3种形式:2维形式表现、2.5维形式表现和3维形式表现[4]。

1、2维形式表现

1) 墙壁彩绘。潮汕称为泥水墙画。在潮汕地区小至民居, 大至庙堂到处都能见到彩绘壁画。它们用当地丰富的海产贝壳煅烧成贝灰, 经反复锤炼后搅拌成灰泥, 做墙面批挡, 效果很好。壁画除了工笔彩绘外, 有些画师承了唐宋水墨浅绛、大青绿色的画风, 它的铁线描画法在今天已不多见。2) 栋楹彩绘。流金溢彩的潮汕传统建筑, 有一极具精妙之工艺奇葩, 就是画栋楹。栋楹彩绘俗称作锦, 彩绘师傅叫“包袱”。它的图案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 以四方连续居多, 作品如同丝绸编织的“锦缎”。其色彩鲜明, 图案工整、华丽, 在全国各地的建筑装饰中应用十分普遍, 但潮汕彩绘更显精致, 更接近宫廷和玺彩, 它用金量大, 色彩更为丰富。3) 门神彩绘。门神彩绘的目的是驱魔、辟邪、保平安、助功利、卫家宅、降吉祥等, 因此门神又有守户神之称。据老师傅讲述, 门神由来已久, 其设置形式由简而繁遂步演变。现今潮汕地区的门神画像, 都是推金重彩, 纷繁艳丽, 庄严威武, 都蔚然成风在中门页上绘上秦琼、尉迟恭, 受戏剧舞台影响演变的造型的影响常在二将的盔甲后背上各加插四面靠旗和附上神光彩带, 手上所执器械, 按各各地方的习俗和主神的官阶、身份而安排不同的器械。4) 漆画。漆画由金漆画、彩漆画、磨漆画、描金漆画等组成, 彩漆画和金漆画而是潮汕建筑彩绘艺术装饰的主要形式。经漆画师傅多年研究, 现能使所有的色料都入漆, 且不改色, 因此师傅在漆画的色彩运用上更能驾轻就熟, 泼天大胆, 咋一看大红大绿, 奇特无比, 细细品味, 你会发现师傅通过调动色彩不同色调、材质的精华, 营造一个美的意境, 画面搭配和谐自然、高尚雅致之感。

2、2.5维空间位置

1) 灰塑彩绘。灰塑与嵌瓷的孪生兄弟。常结合嵌瓷艺术使用, 以灰塑为底, 嵌瓷进行加工, 提高了室外装饰抗风化能力的同时更赋予其艳丽华美的装饰效果, 正因灰塑的风化明显, 所以潮汕地区的灰塑装饰以浅浮雕为主。2) 浮雕彩绘。浮雕彩绘涵盖木雕与石雕。在木雕与石雕上施彩, 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如同下文叙述的木构件彩绘与石雕彩绘, 之不过是材料上的区别。

3、3维空间位置

1) 木构件彩绘。在潮汕大木构架中, 对其进行加工和彩绘是十分引人注目的, 也使它成为区别其他建筑体系的重要标志性构件之一。在木构件上施彩, 各式花纹图案中间插着山水人物、花果虫草、鱼鸟走兽等图案, 使木构件增加美化的功用。施彩在木构件上主要由斗拱、梁式、桐柱、襻间、雀替、驼峰、水束和坯块等等。2) 石雕彩绘。石雕做为木材的替代物, 潮汕石雕的装饰竟发展到与木材一较高下的地步, 木雕能够达到的效果石雕也能做到。潮汕建筑石雕一般以打磨上光为主, 受潮汕木雕的影响, 也会施加彩绘, 特别是地方神庙的建筑石雕, 如使用海石或麻石等色泽较深颗粒较粗糙的石雕, 其效果不显着, 加以彩绘, 先用墨色勾勒线条, 然后敷色彩绘, 让人难辨是建筑石雕还是建筑木雕。

三、潮汕传统建筑彩绘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彩绘艺术是一种较为复杂艺种, 制作起来费时费工, 由于经济效益低, 致使许多从业者放弃这门专业, 而老师傅还对现代彩绘的精致度不如从前深有忧虑。随着现代化逐渐的深入, 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住上洋房, 使用西式家具的人越来越多, 作为传统工艺的彩绘艺术, 随着传统建筑减少, 其生存日益艰难, 据了解, 现在潮汕地区仍在从事彩绘艺术的人员寥寥无几, 目前传承人青黄不接, “传”与“承”都面临严重问题, 彩绘艺术正面临消失的危机, 需要政府的重视并及时加以保护。另一方面, 保护潮汕彩绘艺术也需要从艺人员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发展, 使这一珍贵的民间艺术代代传承下去。要充分考虑到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现代生活方式的特点, 对彩绘艺术进行必要的改良和创新, 使其为大众所接纳。除了继续在仿古建筑上使用彩绘艺术, 还可以考虑在现代建筑上介入彩绘, 让彩绘与现代建筑容为一体, 要注重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发掘彩绘艺术的深层魅力, 应与时俱进, 保持自身内核力, 顺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此外, 也可以考虑把做成适合陈列、收藏的艺术品, 使之进入高端艺术品的行列, 还可以做成当地特色纪念品。

摘要:潮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 传统建筑艺术是集潮汕民间美术成就的体现。彩绘作为潮汕民间艺术, 作为潮汕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它伴随着传统建筑的发展而发展。彩绘艺术不仅满足功能上的实用需求, 最重要的是使建筑装饰更加辉煌、气派, 并符合潮汕的人文历史, 具有保护传承性[1]。

关键词:潮汕传统建筑,彩绘工艺,装饰艺术

参考文献

[1] 林凯龙.潮汕老屋[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4.

[2] 蔡海松.潮汕民居[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2.

[3] 庄裕光、胡石.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彩画[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9.

传统装饰现代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一、传统植物纹样的特征

从室内软装饰角度来看, 很多类型的传统纹样都可以运用于软装饰, 其中的典型为植物纹样。针对不同类型的软装饰而言, 与之相应的植物纹样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可以得知, 传统植物纹样体现为多样化的特征, 在这其中蕴含了多层次的室内软装饰特性及其内容[2]。具体来讲, 传统植物纹样与室内软装饰的相互结合体现为如下特征:

首先, 植物纹样与等级观念具有内在的联系。在传统装饰与植物纹饰的具体设计中, 通常都要遵照从上到下的基本次序来实现设计。一般来讲, 如果植物纹饰本身具有较高的层次与等级, 那么其中蕴含的内涵也是更深的。早在西周时, 民众把神权看成最高等级, 因此在涉及到神权的室内设计中较多运用了宗教气息或者祭祀风格的手法。在早期的室内设计中, 植物纹饰都对应着各不相同的层次与等级, 而不允许跨越特定的等级或者层次。经过较长时期的演进, 植物纹饰的具体类型也变得更加多样。因此可见, 传统植物纹样本身蕴含了浓厚的神权理念, 而与之有关的纹饰类型也体现为多样化的特征, 传统纹样代表着特定的等级理念。

其次, 植物纹样也蕴含了教化的理念。从本质来讲, 传统植物纹样很多都来源于风尚与教化的传统理念[3]。实质上, 教化风尚不仅体现于传统社会, 同时也蕴含于现代社会。这是由于, 传统文化本身具备很明显的延续性与传承性特征, 因而传统植物纹样仍然蕴含了风尚与礼教等独特的内涵。自从诞生以来, 室内软装饰涉及到的纹样装饰基本上都蕴含了独特的礼教内容, 进而追溯至各个时间段的道德文化与社会风尚。针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植物纹样进行搭配, 在此前提下体现了浓厚的传统文明气息。

二、传统纹样运用于室内软装饰的具体表现

进入新时期后, 室内软装饰的相关理念以及设计思路都在逐步获得更新。传统植物纹样如果能够运用于新形势下的室内软装饰, 那么就能体现更高层次的审美水准。同时, 室内软装饰与植物纹样的相互结合也有助于突显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从而构建了独特的家居风格[4]。具体而言, 传统植物纹样与室内软装饰的具体运用涉及到如下:

1、运用多样化的设计方式

设计者如果要把多种多样的植物纹样运用于软装饰设计, 那么有必要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与设计手段。从目前的现状来看, 针对室内软装饰具体可以运用对称性分解、二等形分解以及组合设计等手段。在这其中, 组合设计又可以划分为覆盖法、重组法、组合法、减缺法及其他多样化的设计方法。具体在设计时, 设计人员还需密切结合室内的真实环境, 进而完成全过程的室内装饰与室内设计。

2、因地制宜运用植物纹样

传统植物纹样蕴含了浓厚的古典氛围, 对此如果要加以全面的利用, 那么有必要将其融入独特的地方文化。具体在进行创新设计时, 应当遵照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来完成全过程的室内设计, 在此基础上融入独特的民俗文化以及地域文明。只有经过了上述的设计改进, 室内软装饰才会具备可辨识性并且富含地方特色。相比于传统模式的室内设计, 现代室内的软装饰更加关注各种要素的重组与分解, 进而实现了传统纹样的改造与变更[5]。

3、体现浓厚的文化氛围

近些年以来, 城乡民众的日常生活水准都获得了全方位的提高;面对新的形势, 更多居民转而关注了传统文化与室内装饰的内在联系。作为室内设计者而言, 如果能够在整个居室中融入浓厚的传统气息, 那么室内软装饰就会具备更强的吸引力, 进而让居民感受到了厚重的文化氛围。具体而言, 设计者可以把植物纹样布置在居室中合适的位置上, 以此来体现视觉冲击与震撼效应, 让身处居室中的居民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6]。

三、应用中的要点

1、“天花”植物纹样的运用

传统纹样中的典型就是“天花”纹样, 运用此类植物纹样可以装点房梁及其他的上部房屋结构。具体在设计时, “天花”对于房梁及其构筑物可以形成有效遮挡, 进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吉祥图案。例如近些年以来, 很多设计者尝试将雕刻或者彩画的植物装饰用来制成室内软装饰, 此类植物纹样集中体现为连续性的装饰纹样, 同时也覆盖了较大的建筑物面积。此外, 如果把吉祥图案布置在特定的室内位置上, 那么有必要体现简约的木质本色。从目前的现状来看, 很多室内软装饰都运用了植物纹样作为点缀。

例如:具体在设计门窗结构时, 可以把风水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现阶段的室内设计, 在此基础上密切结合“天花”的设计方式。在风水学中, 门窗的朝向以及位置都是必须予以关注的。如果要运用植物纹样来点缀整个的室内空间, 那么可以选择在漆艺或者木刻的窗体上面附着植物纹样, 进而体现了独特的内涵。在必要的时候, 设计人员还可以选择在窗玻璃上粘贴植物纹样。

2、融入自然的植物纹样

对于城市居民来讲, 平日生活充满着紧张以及压力。这种状态下, 居民如果要实现全身心的放松, 那么不能够缺少室内软装饰的点缀。如果能够运用贴近自然的室内软装饰, 就能致力于营造愉悦、舒畅与清新的室内氛围;身处这种居室中, 也可以让人真正体会到身心愉悦, 有助于开阔视野并且放松心态[7]。因此, 很多植物都适合用来点缀居室并且构成了贴近自然的软装饰, 此类植物纹样整体上具备优美造型与高雅格调, 有助于陶冶情操并且让人感受到身心愉悦。

例如:设计者可以把白色芦花、干麦穗、黄色玉米串或者火红的辣椒串悬挂于室内的特定位置上;对于花布如果能够予以适当的点缀, 也可以制成独特的手工蜡染软装饰。在某些情况下, 还可以把图片悬挂于居室墙边, 然后为其搭配相应的盆景与植被等。经过虚实结合的渲染, 就能营造优美与高雅的室内造型。因此可以得知, 某些植物纹样一旦用来点缀室内环境, 那么植物纹样就已经超越了自身的表面形象, 进而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3、提升审美层次

在传统文化中, 民众对于自然界持有景仰与崇拜的心态。由此可见, 现代室内的软装饰如果要蕴含更多的传统风格, 那么需要借助贴近自然并且具备亲和力的植物纹样来提升审美层次。植物纹样用来点缀整个居室环境, 关键就在于体现自然情怀, 并且将其融入室内的各种陈设中。设计者如果要构建完整的室内景观体系, 则有必要将其融入居室的整体氛围中。

通常来讲, 居室环境都会涉及到半开敞或者完全开敞的空间, 对此应当体现各种景物之间的相容性, 可以把花窗或者其他装饰挂件运用于软装饰的设计。通过运用上述的设计改进方式, 就能把更多的自然元素融入整个的室内空间。同时, 上述的设计思路也体现了更高层次的审美水准, 针对室内软装饰具体在设计与布置时都要借鉴此类思路, 确保室内软装饰具备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四、结语

经过综合分析可知, 富于传统特色的植物纹样可以用来设计室内的软装饰, 以此来营造古朴并且贴近自然的独特室内风格。具体而言, 植物纹样与室内软装饰的紧密结合有利于优化设计思路, 进而体现了厚重的民俗气息与个性风格。同时, 在室内进行的软装饰设计也应当突显个性, 遵照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来实现全过程的室内设计。未来在实践中, 设计人员还需不断的摸索, 通过运用传统的植物纹样来表述独特的审美意蕴, 进而起到美化整个居室的良好效果。

摘要:传统植物纹样如果能够融入现代的居室软装饰中, 就可以为居民带来全新的审美体会, 在此基础上也体现了浓厚的审美情趣。从个性化角度来讲, 室内软装饰应当蕴含个性与特色, 而传统植物纹样恰好符合了上述的设计宗旨。从现状来看, 很多设计者都在致力于探求传统植物纹样与室内设计相互结合的具体思路, 力求在植物纹样中体现软装饰的审美内容。近些年以来, 与室内软装饰有关的各项技术手段以及设计风格都在产生转变, 对于传统植物纹样也进行了全方位的利用。通过运用传统的植物纹样来实现美化居室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探求可行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现代室内软装饰,中国传统植物纹样,具体应用

参考文献

[1] 黎丽.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 2012 (02) :95-96.

[2] 马瑶.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 2013 (17) :237.

[3] 汤颖.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品牌 (下半月) , 2014 (12) :161.

[4] 王永芬, 陈俊如.探析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6 (06) :43.

[5] 李妍.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旅游纵览 (下半月) , 2014 (04) :351.

[6] 周丹.浅谈中国传统植物吉祥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才智, 2014 (18) :292.

传统装饰现代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建筑作为凝固的艺术, 代表了当地文化的时间凝聚, 是艺术的精髓。而在传统的民居建筑中, 装饰和造型必不可少, 空间形态的表现。所谓的建筑装饰目的是用来美化民居建筑, 是对建筑做艺术的处理。很多时候, 民居建筑中的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观, 还蕴含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宗教、习俗等特色。在一座民居建筑中, 装饰和造型, 可以算得上是房屋的精髓所在。在传统的民居建筑中, 包含了民俗文化, 民间特色, 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反应人们了精神向往。我们可以了解到, 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意义。本文以关中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为例, 对于装饰艺术和造型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当地的民风民俗, 了解其中的文化特色, 以及包含了怎样的文化历史背景, 代表了当时人们的怎样想法。并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让我们进行探索研究并总结分析出来。

1) 对于装饰艺术的形态分析

传统的民居建筑并不仅仅是一个房屋住所, 也代表了一种艺术, 可以算得上是用石头累积的历史。建筑内的装饰和造型, 集合了当地人民的文明成果。房屋的造型从简陋, 到精致, 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这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用了很长的时间。但是, 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 那就是解决人类的居住问题。其次才是满足人们对精神的需求, 人们把自己的期望, 精神, 依附在建筑造型中, 通过装饰艺术表达出来。这种现象早在人们居住简陋房屋甚至是山洞时就已经表达出来了。

2) 对于传统的民居建筑, 我们把装饰和造型从功能形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可以得到两种结果。第一, 把文化物化作为装饰, 文化依附在装饰中, 表现文化。在传统的民居中, 主要体现了礼仪。也就是礼仪来表达维护封建的伦理道德, 封建的等级制度。这些都能从传统的民居建筑中表达出来。我们可以从建筑物的方位布局, 形态结构看出。第二, 用装饰有功能的作用, 这些装饰造型都有实用性, 是以是否实用来定位的, 例如, 房屋的门窗, 高高的屋脊, 房檐等, 虽然都有装饰的作用, 但有其实用性。关中地区的这些民居装饰可以代表中国传统的民居建筑中装饰和造型的共同体现。

例如, 门窗, 屋脊, 房檐, 等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关中地区的文化特色, 和自然环境, 都在这些建筑物中体现出来, 代表了当地的民间特色。我们举一些例子来看。第一, 墙面的装饰, 作为传统的民居建筑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 墙。墙和屋顶地面, 三者组合在一起, 成为一个建筑物, 供人类栖身。可以让人们避免风吹日晒, 狂风暴雨严寒的侵袭。还可以防止一些猛兽昆虫的侵害, 保护人们得以生存繁衍下去。传统的民居建筑中, 墙体被称为花墙。这种装饰过的墙, 大都是用瓦片拼接起来的, 主要的目的不在于承重, 而是为了装饰美观。花墙上很多几何图形装饰, 这样不仅美观, 还可以节省一些建筑材料。把单调的墙体, 变得更加美。[1]

二、装饰艺术和造型在传统民居建筑的意义

1) 我们中国人对于居住的建筑物环境选择, 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 受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天人合一的影响。要求中国的传统古建筑要和自然相和谐, 表现出劳动人民尊重大自然, 热爱自然的特点。因为如果把居住地建筑在大自然中, 就好像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 是受到儒家的礼仪制度思想的影响。以江浙地区为例, 江浙地区的传统民居中, 我们能够看到墙体色彩多是白色黛色这两种颜色。虽然很单一但是非常和谐, 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的宁静淡泊, 以及诗情画意。这里的建筑能够让人感受到宁静淡泊悠闲的人生态度, 这也是江浙地区居民的人生态度。从建筑物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回归自然, 和自然对话。江浙地区的水乡古镇, 就像一本历史书, 记录的当地人们的生活, 用它独特的建筑造型, 以及装饰艺术, 展示劳动人民的期望。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感受江浙地区的宁静致远生活。[2]

2) 我们从这些人居住的传统民居建筑中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人和自然要相协调。这些民居在选择建筑地, 进行布置, 对整个居住地的设计都体现了天人合一, 要求人和自然香和谐。从物质的层面体现精神, 提升居住环境, 提高居住品质。我们从江浙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当中的装饰和造型可以看出, 装饰和造型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价值, 可以作为文化的符号。[3]

三、总结

这些民居都体现了当时的时代国情, 又自己民族的特色, 体现了人们的思想, 宗教信仰, 期望。这些古建筑的装饰造型, 并非是仅仅为了构图结构完美, 也体现了构图设计者的社会责任感。弘扬的是整体思维, 要在不断的社会变化中, 保持自己。要不断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把它延续发扬下去, 让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能够传承。

摘要: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悠久, 很多传统的民居建筑中的装饰艺术和造型历史悠久, 其中蕴含了劳动人民的殷切希望。在传统的民居建筑中, 装饰艺术和造型是十分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装饰艺术的背后, 蕴含着民俗民风, 社会各个阶层的文化底蕴。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 有不同的装饰和造型, 都代表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是我们研究当地民风民俗文化特色的考古依据。传统的民居建筑外在的装饰和造型体现了当地的民族特色, 包含了多种文化。并随着时间的改变, 有所变化。本文以关中地区和江浙地区为例, 研究传统民居建筑中装饰艺术和造型的意义, 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装饰艺术和造型,传统民居建筑,蕴含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王颂、冯波:《河南民居地域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延续――以刘青霞故居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第33期.

[2] 周海萍、谷言:《苏州古民居生态价值浅析》, 《山西建筑》, 2010年第33期.

上一篇:高等会计教育改革论文范文下一篇:石窟观音造型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