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艺术论文范文

2023-03-18

传统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泗州戏的常用音乐唱腔中,主要包括基本腔、花腔调门、专用小调这几种类别,而在花腔中,又可以详细划分为程式性花腔、色彩性花腔,在程式性花腔中,主要就是哈弦、慢板起唱、连板起和起腔等唱法;而在色彩性花腔中,则主要包括雷对调、立腔、扬腔、射腔、一呦调等唱腔。在泗州戏中,常用板式包括慢板、二行板这两个类别,在慢板类别中,又可以详细划分为慢板、幽板、慢二行等;在二行板中,又可以详细划分为二行、紧二行、紧板等。在泗州戏中常用是正把和反把,分别对应D调和G调,这些常用调式的形成,是将我国传统五声调作为基础,采用了其中的宫调式和徵调式。本文详细分析泗州戏传统音乐唱腔,主要对泗州戏的基本腔、花腔、专用小调等常用音乐唱腔进行阐述,同时详细介绍泗州戏的常用板式、板腔体所独有的“调门儿”、常用调性、泗州戏常用调式,基于这些内容对泗州戏传统音乐唱腔的艺术魅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泗州 传统音乐唱腔 艺术魅力

泗州戏是我国著名的民间戏曲类型之一,具有简单的曲调结构,同时也具有较为浓郁的乡土气息,旋律和曲调十分吸引人。在泗州戏传承发展过程中,主要的艺术来源就是民间小调和山歌号子等方面的素材,也因此形成了朴实、风趣的演出风格。泗州戏从最开始没有固定旋律的沿门乞讨小戏,经历200多年的时间逐渐发展,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我国在2006年还特别将泗州戏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中央电视台也对这一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了报道,而这些都与泗州戏艺术家、专家学者们长期以来的努力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泗州戏虽然是一个小的戏曲类别,但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底蕴主要源于我国皖北地区所具有的悠久文化传统,以及深厚的音乐、舞蹈发展历程,同时,泗州戏本身所具有的唱腔也是十分优美的。本文简单整理了一些泗州戏的常用传统音乐唱腔,希望可以将此提供给相关爱好者进行参考学习。

一、基本腔

泗州戏是一个小剧种,本质上属于板腔体,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三类腔调,分为基本腔、花腔调门、专用小调。在基本腔、花腔调门等曲调中,曲调并不是固定的,可以由表演者结合自身旋律规律进行自由发挥。而常用的板式则分为两个大类,分别是慢板和二行板,在泗州戏中具有递进的唱腔速度,由慢板作为开始,之后唱腔的速度会逐渐加快,在快到一定程度以后又转向一个掉板,将速度重新放缓,之后重新开始,由慢板逐渐开始加快。在掉板戏中,可以适用于男女腔。同时,在泗州戏表演中,具有较强的说唱性,从总体进行分析,具有朴实、委婉的特点,旋律上也十分优美动听,将淮北地区的韵味充分融入戏曲当中。

在基本腔发展过程中,主要使用源于清代乾隆年间产生的简单曲调,之后泗州戏艺人对这一曲调进行了加工和改良,最终形成了泗州戏自身的一种腔调。泗州戏基本腔可以在各种唱段中进行应用,并且同时适用于男女唱腔,通常都是以四到八句的唱段为主。在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泗州戏的基本腔也得到了不断發展,并在此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进。

二、花腔

泗州戏自身具有柔和的曲调,相比于其他剧种,少了一些粗犷和豪放,花腔正是这一特点的表现。所谓花腔,就是指插入性的旋律片段。在泗州戏表演过程中,为了将人物的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更加贴切地表现出来,并且展现更为丰富多彩的曲调,带来优美动听的旋律,在一些泗州戏表演艺术家进行努力研究以后,创作了许多插入性的旋律片段,主要是在唱腔的开头、结尾等部分进行使用,在基本腔的中间部分进行插入,从而发挥一定的渲染作用,而这些小片段也共同组成了花腔调门。在泗州戏唱腔中,花腔调门是一个重要的闪光点,主要分为程式性花腔、色彩性花腔这两个类别。

在程式性花腔中,通常会应用在一些特定的环境、情绪之下。哈弦:在泗州戏中,哈弦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调门,通常会采用散板和无节奏的吟唱方式,通常是对人物高兴、郁闷等情绪进行表现。在泗州戏表演过程中,旦角坐下以后,会先采用哈弦的唱腔,以此来了解自身的实际嗓音情况和身体情况,也正好亮亮嗓子,借着这个机会让配乐者对乐器进行调弦,对音高进行确定,在经过这一环节以后,正式开始起唱。在泗州戏中,慢板起唱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起唱样式,发声之后会逐渐递进加快唱腔的速度,并借助掉板将唱腔速度重新回到慢板。八头门,就是指通过延长过门,在演员从幕后走向台前过程中,为其留出足够的时间,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后进行动作和延长。连板起,这是起唱中的另一种样式,属于泗州戏中独有的板腔体。在连板起开始时,由散板进行吟唱,在吟唱快要结束时,在演员方面,会进行一个具有鲜明节奏的拉腔,乐器奏一过门然后开始连接自然紧凑的腔调。一些演员自身具有良好的唱功,借助连板起演唱,一下子就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起腔,也被称为撩也子,这种调门在程式性专用腔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在角色上场以后,这种腔可以起到导板作用,并且可以应用到舞台延长中,在行腔到达高潮部分以后,紧打节奏,慢慢唱词,并将锣鼓的伴奏加入其中,与表演进行配合,将承上启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起腔方面,分为单起腔和双起腔,同时也包括男女起腔两种形式。

色彩花腔作为泗州戏常见的唱腔形式,保证泗州戏色彩花腔规划和实际布置效果,突出色彩花腔在泗州戏延长和艺术韵律激发中的作用效果,避免泗州戏延长时出现问题,这对于彰显泗州戏的艺术魅力至关重要。雷对调,这种花腔是泗州戏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具有轻快、跳跃的旋律特点,可以将人物激动的心情表达出来,但在表演过程中需要表演者具备较强的延长技巧,并且需要清晰地进行吐字,并将花舌音加入唱腔中。在泗州戏唱腔中,雷对调属于较为欢快、活跃的一种花腔,同时也属于一种典型的大掉板。立腔,在一些泗州戏剧中,想对辽阔、舒展、高昂的情绪进行表现,就需要表演者是使用假嗓子进行演唱,可以在上场之前使用,同时可以借助伴唱方式进行处理。在演员方面,需要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对当前泗州戏具有的特点予以充分符合,在高音方面,通常会上升到D调的“A”,具有较高的演唱难度。以上所介绍的几种花腔调门,都是为泗州戏中的旦角所设计的,而扬腔则与上述几种花腔调门不同,是为了生角所设计的,也就是男腔演唱会用到这种调门,具有嘹亮、高昂的特点,与淮北的号子较为相似。

三、专用小调

通过探讨上述这些泗州戏,基本腔、花腔是其中最为常见的腔调,另外,专用小调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来源是当地的民歌,并不会广泛使用,通常在一些特定场合、情绪下才会使用这种腔调。当然还需要在调整泗州戏旋律的条件下强化专用小调与主体旋律之间的配合力度,赋予泗州戏独特的艺术内涵,以此满足泗州戏良性发展和艺术传承要求。此外,还应对泗州戏专有小调的旋律表现进行全面调整,保证泗州戏旋律和基础小调的特色内涵,借此赋予泗州戏一定独特魅力支持。

通过研究泗州戏唱腔的旋法,可知句尾的拖腔是主要的特点之一,我们也称其为拉腔。在表演者方面,可以要求其结合泗州戏节奏和旋律对实际唱法进行优化调整,避免演唱者在演奏泗州戏时出现旋律表达异常的现象,控制泗州戏音程变化幅度过大的现象,从而满足泗州戏旋律全面优化的目标。会落在宫音或者徽音上,并伴随着相应的衬词演唱,比如“呐啊咿”。在女声拖腔演唱中,则是在唱腔下句的句尾位置,会有一个上行小七度的跳进,在唱腔落音位置,会使用小嗓子将音调提高八度,停留在宫音、徽音上,具有明快的旋律节奏,也可以展现出一种风情万种的感觉。这种拖腔具有十分独特的风格,并且具有浓郁的韵味,欣赏者在欣赏戏剧以后,会产生心醉神迷的感觉,注意力也会充分为戏曲所吸引,因此,人们也称这种腔调为“拉魂腔”。

泗州戏表演者可以自由选用上述几种唱腔,尤其是女演员更是具有多样化的唱腔,可以自由选择各种不同的唱腔,将剧情作为依据将自身的歌唱能力和技巧充分发挥出来。这种歌唱方法具有一定的即兴特点,属于泗州戏一种独特的优点。在很多泗州戏表演中,很多优美、动听的腔调都是经过老艺术家们在自由选择唱腔的过程中,努力创新和积累所获得的。但是这种自由咏唱的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创造出来了很好的腔调,但是却难以进行定腔定谱,不便于记忆,表演者这一次演唱的戏曲,下一次可能就难以完全复原了。同一段唱词,演员可能今天的情绪状态非常好,表演出来的效果也非常理想,可以将戏曲中人物的情感、情绪充分表现出来,但是等下一次演唱时,演员可能由于自身原因找不到当时的情绪,同样的剧目也可能演唱的效果大不如前,剧种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四、泗州戏常用板式

泗州戏的常用板式包括慢板、二行板和二紧板这三种,要保证这三种板式在泗州戏演奏中的配合力度,从而营造良好的戏曲氛围,以此将泗州戏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表现出来。同时不同泗州戏板式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和情感表现情况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从泗州戏内容和情感表达方面入手,对原有板式进行优化更新,将各种泗州戏板式的抒情特点和艺术传承效果表现出来。在演奏泗州戏时,需要保证可以引导表演者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数板,并按照最终数板结果和相关信息对泗州戏旋律进行优化调整,逐步提升观众对泗州戏的鉴赏力,使得泗州戏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充分表现出来。同时还应结合拖腔将泗州戏板式潜藏的问题进行有效调整,突出泗州戏演奏时各种艺术方法的表现情况,优化泗州戏各个表演时期旋律变化特点和实际管理模式,以克服泗州戏传统音乐唱腔表现时面临的阻碍,将泗州戏浓郁的唱腔韵味表现出来,进而充分发挥泗州戏的艺术特色。

五、结语

在当前,泗州戏由于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对这一剧种传统唱腔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学习,并在实践中传承创新,为泗州戏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善虎.泗州戲声腔构成特点研究[J].戏曲艺术,2018,39(01):130-134+129.

[2]方园,牛丽敏,赵倩.探究网络时代泗州戏的传承与发展[J].黄河之声,2018(18):66-67+71.

[3]石磊.泗州戏音乐的创新及思考[J].中国艺术时空,2019(04):118-123.

[4]丁志刚.泗州戏拉魂腔艺术特色剖析[J].宿州学院学报,2020,35(01):1-5+28.

(作者简介:戴艳,女,大专,江苏泗洪界集镇人民服务宣传办,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刘冬杨)

传统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安徽花鼓灯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集歌谣、舞蹈、乐器于一体,广泛流传于我国淮河流域。青少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人才基础,他们正处于思想、形体以及价值观塑造的黄金时期。花鼓灯民俗艺术所隐含的价值观念以及运动形式,对培养我国青少年思想、价值观念以及身体素质具有深远意义。文章就如何更好地根据花鼓灯的价值特点,有针对性地普及与发展芜湖市青少年花鼓灯舞蹈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花鼓灯;青少年;舞蹈教学

一、引言

当前,文化生态保护以及传统文化传承已成为我国关注的热点。在青少年教育当中,传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的传承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当中的重要课题。在我国淮河流域,安徽花鼓灯文化是传承最久、保留最为全面的集舞蹈、灯歌以及乐器为一体的重要舞蹈形式之一,并与安徽省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密切相关,带有浓郁的淮南流域民俗特点。每年安徽花鼓灯节都会聚集众多的表演者、参与者以及观看者,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安徽花鼓灯的熏陶。而教育是人类文化进程中的重要载体,不仅肩负着人类文明传承的使命,还肩负着国家兴衰的重任。我国青少年正处于思想、身体塑造时期,学习民俗文化能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让安徽花鼓灯课程进入青少年学习的课堂,对保护安徽花鼓灯、传承发展花鼓灯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二、安徽花鼓灯的文化价值

(一)历史文化价值

安徽花鼓灯文化是从西汉开始到宋代发展成熟的古老文化形式之一,其经过多年发展蕴含了我国六朝十代的文化基因。我国舞蹈大多数兴盛于唐朝,在唐朝进入艺术的高峰期,安徽花鼓灯同样也在唐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从唐朝的尚武文化到宋朝的重文轻武,社会风气以及社会习惯剧烈变革。安徽花鼓灯继承了唐朝的舞蹈美感,融入了宋朝宫廷队舞,引进其他民俗舞蹈中的竹竿,变通为岔伞灯,对花鼓灯舞蹈起着舞队以及念白、领舞的作用。宋代的宫廷队舞与民间的花鼓灯舞有着密切的联系,汴梁的豫南文化受江淮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到了明清,安徽花鼓灯同其他民间歌舞转变相同。当时众多的民间歌舞都引入了戏剧、戏曲成分,安徽花鼓灯同样在这个时期引入了戏曲成分。在这个时期,一人的击唱舞蹈逐渐转变为放溜子、打五件的舞蹈形式,再从该形式进一步转变为二至三人的灯歌舞,最终演变为如今的花鼓灯歌舞、戏曲的形式。安徽花鼓灯在历代文化的积淀中逐渐演变并在六朝十代的更替中保存下来,成为安徽当地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

(二)区域文化价值

花鼓灯是淮河流域广为流传的综合性艺术,主要以舞蹈为代表。由于生活在不同地区,人们的环境和习惯不同,花鼓灯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安徽花鼓灯文化具有浓郁的江淮文化特征,经历了长久的历史沉淀与转变,现已成为当地综合性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之一。当前安徽花鼓灯的舞蹈部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男性的架鼓舞蹈,二是女性的兰花舞蹈。安徽花鼓灯的表现形式主要为花鼓灯歌、灯鼓灯舞蹈以及花鼓灯,而花鼓灯舞蹈是安徽花鼓灯的主要表现。安徽花鼓灯舞蹈主要部分包括盘鼓、大花场和小花场三种艺术形式。大花场是指情绪舞蹈,是由多人集体表演;小花场是指抒情舞,由男性的鼓架子和双人或三人女性的兰花表演;盘鼓是指由舞蹈、武术以及杂技结合的表演。

(三)民俗文化价值

民俗舞蹈是表现民俗特征的重要媒介之一,被我国民俗学者们誉为民俗界的活化石。特别是民间的传统舞蹈,蕴含着浓郁的民族风俗,与民族文化、民间习俗相互融合,是民间风俗的重要表现。安徽花鼓灯民间舞蹈蕴含了“安徽人将伞喻为天,将灯喻为人,将鼓喻为神”思想观念,这体现了安徽人民对天、地以及人文独有的认识,这种认识体现了安徽人民对向往美好生活的祈福。

三、安徽花鼓灯在芜湖市青少年舞蹈教学中的

普及程度调研

(一)安徽花鼓灯在芜湖市青少年舞蹈教学中的普及程度较低

在对芜湖市学习舞蹈的青少年进行调研后发现,许多孩子表示对安徽花鼓灯并不了解,有的表示从未听说过安徽花鼓灯。由于花鼓灯发源在淮河以北,而芜湖地处淮河以南,所以对于花鼓灯的学习与普及方面力度较弱,并且花鼓灯采风活动、相关讲座与花鼓灯继承人教学等交流活动也开展得较少,所以导致了花鼓灯在芜湖市青少年舞蹈教学中的普及程度较低的状况。

(二)安徽花鼓灯在芜湖市青少年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程度较低

通过对芜湖舞蹈大众教育(培训机构、少年宫等)调研,笔者发现,安徽花鼓灯在芜湖市青少年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程度较低。在中国舞的学习中,绝大部分是学习舞蹈考级教材,采用的教材基本为中国舞蹈家协会考级教材、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教材、华彩中国舞考级教材三种,在这些教材中并未涉及到安徽花鼓灯相关的学习,因此导致了芜湖青少年在学习舞蹈中很难接触到安徽花鼓灯。舞蹈老师也并未将安徽花鼓灯应用在教学课堂中。

(三)安徽花鼓灯在芜湖市青少年舞蹈中发展前景强,学生兴趣高涨

在芜湖市各类舞蹈比赛中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安徽花鼓灯作品出现在舞台上。安徽花鼓灯是安徽地区特有的民间文化,许多舞蹈老师也越来越重视安徽花鼓灯的教学,并进行作品编创,学生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认真学习安徽花鼓灯,力求传承与延续这一宝贵的民间文化。

四、安徽花鼓灯在芜湖市青少年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安徽花鼓灯作为安徽省独特的艺术种类,应当融入于青少年的舞蹈教学当中,根据安徽花鼓灯独具风格的艺术特点与青少年身体发展特点,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结合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在日常的青少年舞蹈教学中,有一点常常被老师们忽略,那就是理论知识的传导。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学习完舞蹈后,并不清楚这个舞蹈的风格特点与其中蕴含的精神含义,导致学生在跳舞时无法做到传情达意。因此,老师可以先通过文献等理论进行教学,让青少年能够更好地了解安徽花鼓灯的起源、背景以及风格特征等内容,并了解花鼓灯舞蹈中所蕴含的历史价值以及民族文化价值,再以放映安徽花鼓灯作品、讲述安徽花鼓灯历史、描述安徽花鼓灯风格特点等为引导,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展开后面花鼓灯舞蹈的教学。

(二)丰富教学内容,加强节奏引导

安徽花鼓灯的民俗风格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花鼓灯舞蹈风格是由独有的节奏与独特的动作结合而成。不同的民族舞蹈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如果该舞蹈要通过独有的特点广为流传,那么就必须要重视该舞蹈的节奏性。安徽花鼓灯舞蹈的教学当中,首先要重视花鼓灯舞蹈的节奏。在花鼓灯舞蹈教学中,教授舞蹈动作练习的教师以及进行锣鼓点教学的老师要在教学当中,根据鼓点节奏融入感情教学,让青少年在学习花鼓灯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带上感情。在进行锣鼓点教学时,老师在讲解过程中要着重讲解锣鼓点节奏的强弱、快慢,解释为什么进行到该步骤时锣鼓点要放缓或放慢节奏。在进行动作舞蹈教学时,老师要着重讲解动作、脚步的内容,通过节奏感染学生,通过感情式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表演花鼓灯舞时所表达的情感。

(三)创新教学方法,多方位辅助教学

在传统的花鼓灯教学当中,花鼓灯的传承与教学通常以口传身授的方式进行。然而在现在网络及多媒体发达的今天,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应着重考虑多媒体等网络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现在社會当中优势的硬软件资源,如通过录像、小视频、网络直播等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刻录光盘或者网盘存储等方式将花鼓灯优秀教学内容进行资料存储,在进行花鼓灯教学之前向青少年播放。在教学当中,通过动作分解录入幻灯片等方式进行步骤拆分教学,以帮助青少年学习花鼓灯舞蹈的各个动作要领。充分利用多媒体、小视频等方式加深青少年群体对花鼓灯舞蹈的印象。通过小视频、网络直播等方式加强花鼓灯教学的力度、拓展花鼓灯教学的教学渠道,以期更好地调动青少年花鼓灯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安徽省花鼓灯文化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江淮地区文化,蕴含着独有的历史价值、区域价值以及民俗文化价值。青少年是我国未来的传承者与发展者,注重安徽省芜湖市青少年对安徽花鼓灯舞蹈的学习,对传承本土文化以及发扬本土特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徽花鼓灯的教学是一种摸索式的教学,要注意普及花鼓灯知识,根据花鼓灯的特色节奏进行教学,通过引入多媒体、互联网以及云视频等方式拓宽学习渠道,增强学习兴趣。通过对安徽花鼓灯教学,培养青少年尊重民俗文化、热爱民俗文化的民族情感,使花鼓灯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

参考文献:

[1]万哲旭.数据分析与比较:赣南采茶舞蹈发展现状研究[D].南昌大学,2017.

[2]钮瑞.在实践教学中探析幼师花鼓灯舞蹈教学的创新[J].家教世界,2015(22):55-56.

[3]杨浩.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之多维度延伸——谈安徽花鼓灯网络资源库建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4):118-120.

[4]高莎.“三道弯”体态形成的文化背景与地域特征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3.

[5]李岩.安徽花鼓灯教学中鼓架子的训练价值[J].辽宁高职学报,2009(9):71-72,80.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传统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本文从参与模式、创作人员与受众面、科技应用、创作方式等方面,来比较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本文特指绘画、雕塑、摄影等)的异同性。指出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对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样对传统艺术的发展也是一个促进。科技的艺术化表现和艺术的科技化表达,缩短了艺术、科技与观众的距离,成为每个观众都能看懂,都能有新鲜感官感受的艺术,让大众更能无人为障碍地去体验。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传统艺术;互动性;科技

曾看过一场以“混响”作为主题的影像展览。不仅仅是因为影像艺术展播过程中,“混响”是声响效果必然产生的物理现象,更在于它是当代影像艺术的—种存在状态,影像艺术基于新的媒介和技术手段,带给我们全新的呈现和观看方式,但同时它在艺术观念和创作形式上,并没有完全割裂与传统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所以,这是一种艺术形式上的“混响”,它本身就包含着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延承和变革。

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对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样对传统艺术的发展也是一个促进。看完展览我对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碰撞产生了兴趣,想将它们作一比较,目的是为了区分出新旧艺术形态的诸多特征差异,更重要的是为了发现技术的演变对艺术发展的推进和艺术形态嬗变的影响。

1 参与模式

“互动性”作为新媒体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他传统艺术形式中并不存在,其存在意义无可非议。从传统的观众“观看”到观众“参与”,互动性的达成成为新媒体艺术形式的标志性特点之一,甚至成为是否是新媒体艺术形式的判断标准。

而作为人类的一种新型的虚拟性的审美体验。互动性的核心包括:参与性、交互性、凸显个体的特殊存在方式。高度系统化的各种复合电子技术和与人类感官相近的各种传感装置,帮助人类获取大脑无法感知的外界信息,观众可以利用温度、湿度、力度、红外线等方式与作品进行交互。利用数据头盔、手套等设备与虚拟世界进行实时交互的虚拟现实艺术,在突破技术局限性的同时,更是将人类的艺术体验从视觉扩展到了全身心。

“真实”在传统艺术中常表现为“写实”的技术以及艺术家创作时的真情实感;诞生在科技发展之下的新媒体艺术,则是利用“虚拟现实”和由各种综合媒体构成的“现场”来表现这份“真实”,以史无前例的有机整合的思维与展示方式,将观众直接引入到对艺术的体验中,它的“真实”是一种作品与观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一份只有通过直接民主交流才能获得的心灵触动。

2 创作人员与受众面

首先是新媒体艺术创作的群众基础比传统艺术要广泛得多,只要有电脑、手机,理论上都可以加入创作过程。而传统艺术需要创作者有很深的艺术功底与造诣。新媒体艺术打破了持续了几千年的艺术只存在于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历史。摄影技术的发明改变了传统艺术中只有贵族、特权人士才能享用艺术的特权,将欣赏和创造艺术的权利赋予了每一个人。新媒体艺术为每一位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普通人提供了一个成为艺术家的机会,这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也是未曾有过的事情。

数字技术异军突起,广泛地进入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大大降低了艺术创作所需要的成本与技术难度。艺术创作开始从一种专业人士手中的特权,变成一种大众自发的集体狂欢。

3 科技应用

新媒体艺术,是当代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就像传统艺术会使用笔墨纸砚等工具,新媒体艺术的实现形式或者说实现载体,则是计算机、电子器件、摄像机、网络等。技术上包括了计算机、电子、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仿真等等。新媒体艺术是完全自发形成的,所以吸引人的手段就是创意。创意是新媒体艺术的生命和动力所在。这和传统艺术是不一样的,传统艺术在技术层面已经发展到很纯熟的地步,技术方面拓展的空间已经不大。

目前的新媒体艺术,大多数重在用新的技术手段去表现传统艺术,而这个表现的过程本身,其实也是新媒体艺术的一部分。当人们对新技术的使用像使用画笔、照相机等一样熟练时,也许会产生真正属于新媒体特有的艺术内容。科技的艺术化表现和艺术的科技化表达,缩短了艺术、科技与观众的距离,成为每个观众都能看懂,都能有新鲜感官感受的艺术,让大众更能无人为障碍地去体验。

新媒体艺术中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科学是艺术的技术基础。两者的关系,应是基础与本体的关系。基础与本体有一个结合的问题,技术基础与审美表现的结合,是艺术创作得以成功的先决条件。但是强调艺术中的技术基础,并不等于混淆彼此的关系,或模糊彼此的差别。特定的技术作为中介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4 创作方式

与传统艺术相比较,新媒体艺术在创作方式上也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点突显在艺术家与技术人员的合作关系上。新媒体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人小组或多人合作的创作方式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在以小组形式开展的艺术活动中,不同学科人员之间的合作尤为显著。

还原到艺术形态自身来看,新媒体艺术对应的是由成像技术所主控、以传播图像文化为主要社会语境的艺术样式,它更多地聚焦了激浪艺术、前卫电影、视频艺术、数码艺术、网络艺术等艺术形式。我们发现这些新型的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是它们不像传统艺术那样表现一些深刻的宗教主题或历史故事和事件,而是借助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在扩展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方面发挥了史无前例的作用,这些艺术作品在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与观众的新关系。

5 结束语

新媒体艺术是伴随着新媒体技术从传统艺术中发展而来的,故其在自身品质和表现形态上与传统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十分自然的。新媒体艺术不是取代传统艺术的位置,他们之间可以结合,可以互相促进。新媒体艺术有时也需要借鉴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如图案、如雕塑……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借鉴构图、图形和形象等。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而言的,电视在刚产生时,相对于收音机,就是新媒体,电视艺术就是新媒体艺术。而互联网上的艺术形式和手机网络上的艺术形式,也就是这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是如今的新媒体艺术。说不定过了十几年之后,现在的新媒体艺术就又变成传统艺术了。

参考文献:

[1]童 芳.新媒体艺术[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许 江 吴美纯.非线性叙事[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3]劉 斌.图像时空论[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4]布鲁墨.视觉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豪厄尔斯.视觉文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董天策.传播学导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传统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中国风的流行,传统民间艺术元素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我国,一些优秀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都对传统民间艺术非常重视。如今,人们接触包装十分频繁。包装的设计中加入传统民间艺术元素不仅能传递传统民间艺术文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感受到民族情。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包装设计,阐述了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并对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包装设计;中国风

包装体现了社会文化现象,而每种文化现象都属于它特有的时代和民族。如今优秀的包装设计过程中,时代元素和民族元素都是较好的设计选材,因其体现了时代感,可以作为一个文化的代表符号,体现了民族感,印证了“越是民族才越是世界的”那句话。当下的世界主流是对健康和环保的追求。本文对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进行相关研究,现详述如下。

1 包装材料中所体现的传统民间艺术元素

中国具有长久且丰富的人文历史。古往今来,一些传承下来的文化符号被一代又一代的人纪念,它们不仅代表了当时的文化背景,还承载了深厚的感情。古时候所运用的包装材料多为自然原生材料和自然再生材料,使用这些材料对售卖的产品进行包装,在一些传统符号较为明显商品中可经常见到。例如,古时候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使用植物叶子将有着各种口味和色调馅心的雪白糯米团包裹起来,使用不同类型的捆扎方法进行包装,多包装为三角形或多角形。如此包装是我国人民在悠久的历史中结合自然美所创作的艺术结晶。这种包装材料的选用不仅使叶子的清香得以散发,还十分美观。古时候的人喜爱饮酒,创造了丰富的酒文化。酒最早是使用坛子盛酒,用草纸作为酒坛封口,并在草纸上加盖印章,这种包装形式深入人心,成为我国酒文化的经典符号。如今,这些取材于自然的原生材料和自然再生材料常运用与包装设计中,给人以丰富传统情感。常见的自然原生材材料有如木、竹、稻草、泥土等,再生材料有陶瓷、纸张、编织物等。这种包装的设计来源于人们生活经验的累积和质朴的审美观念,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已经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在文化建设中,现代包装设计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2 包装外观中所体现的传统民间艺术元素

2.1 装饰图形艺术元素

经过人对图形认知的相关科学研究,发现人们欣赏图形多靠的是直觉。科学研究表明人使用眼睛观看图形的过程中大脑整体处于放松状态,因此,图形具有使人愉悦的功能。在包装设计中使用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可以直接使人们感受到生活中美好的愿望,主观地在受众意识中给予了商品生命力。

如今常用于商品设计的传统民间艺术元素中,装饰图形不可或缺。当下深受人们喜爱的装饰图形是福禄寿喜的文字装饰图形。福禄寿喜字样在商品包装中字样图案花式繁多,有加入龙凤、仙人、松鹤等传统吉祥文化符合的组合字样的体现形式,还有年画、剪纸、对联等传统艺术体现形式;还用于酒的包装,如金六福、泸州老窖、小角楼等酒类的包装。金六福在包装设计中选用年画和大面积的红色,使其充满了民间艺术感。这些运用了传统民间艺术元素的包装很好地迎合了中国人的消费心理,以人们对美好寓意的喜爱为基础对包装进行设计。[1]

使用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图形的包装设计手法运用广泛,无论是作为包装的主体图形还是底纹,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和浓烈的情感,使人过目不忘。

2.2 书法艺术元素

中国华夏文化代表最为常见的符号即为汉字,汉字的发明凝结了华夏民族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华夏民族将其特有的文化理念和特有的文化视觉图形相结合,创造了汉字文化艺术。汉字具有独特视觉造型艺术感,内含了心理写实感和抽象感。与其他民族的文字相比,汉字要更加深刻和完美,因为汉字不仅体现华夏人民所特有的形象思维和审美,还具有其他艺术类别中所讲究的“形神兼备”和“意向表现”特征。当下所常见的书法艺术元素包装为中国风味立顿红茶。在立顿所推出中国风味的茶包系列中,包装最为醒目的部分为毛笔书写的汉字“茗闲情”。“茗闲情”三字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茶文化内涵,其毛笔字的传统艺术体现形式使中国茶文化情感扑面而来,这款具有东方情调的立顿茶包装系列得到了东西方人士的一致赞赏。庐山茶包装使用国画中的写意体现手法,将庐山地区的茶山简略的一笔带过,十分生动自然富有灵气。泸州老窖的包装商品名使用毛笔书写,其笔风有一种老而劲的感觉,加之使用中国画图形予以装饰,整体包装设计非常和谐。如不识得汉字,一望其包装图形也能知酒是中国传统地方民族特色口味,这归功于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力。[2]

3 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

中国古时候推崇以含蓄的方式表达情感。以儒家思想为代表,注重德治和人性,几千年来的潜移默化,华夏民族有了一套影响十分深远的人性化理论和观念。人们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论和观念。在包装设计中使用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则能强烈地体现这种理念。

包装是商品的衍生产品,一般情况下包装传达的信息主要是为了使消费者以最高的效率对商品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快,包装设计更趋向于与其他同种类不同风格商品区别开,能瞬间吸引消费者,使消费者能迅速地进行判断和识别。包装设计的关键在于色彩、文字、图形等,直接对商品内容和理念进行表达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包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层次需求受众的心理。包装的价值依附于商品,包装的设计和理念的体现可以对商品起到升值作用,直接目的在于吸引潜在的消费者,使之喜欢且认同商品,再进一步产生购买欲望,最后达到购买行为,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包装所在实际价值。消费者在选购商品的过程中,除了对商品物质有需求,还在心理上有一系列的需求,如自信、心情、满足、愿望等。优秀的包装设计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让心理需求附加值成为卖点。

4 结语

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如今人们追求高生活质量,对所接触到的商品包装也有了更多的要求。优秀的包装设计中往往富有时代元素,在商品包装设计中经常体现的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如包装材料和包装外观:取材于自然的原生材料和自然再生材料常运用与包装设计中,给人以丰富传统情感,常见的自然原生材材料有如木、竹、稻草、泥土等,再生材料有陶瓷、纸张、编织物等。这种包装的设计来源于人们生活经验的累积和质朴的审美观念,是传统体文化的体现;包装外观体现的传统民间艺术元素主要分为装饰图形和书法。装饰图形,无论是作为包装的主体图形还是底纹,都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和浓烈的情感,而汉字则具有丰富的民族特征和情感。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物质的了解需求,还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因此,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是十分值得被推崇的。

参考文献:

[1] 李逸.黎锦图案艺术在海南本土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界,2014(12):93-93.

[2] 杨钢,贾婷婷.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价值体现[J].艺术科技,2014,27(2):365,396.

[3] 陈涛.中原民间美术在河南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中的传承应用研究[J].艺术百家,2013(z2):113-116.

传统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影视艺术的发展,充分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特点。社会新形势下,全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有效促进了影视业的发展。但是,就目前影视艺术的发展与影视作品的创作现状来看,两者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冲突,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与方法有效促进两者的融合,实现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的发展共赢。基于此,本文对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的冲突与交融展开探讨。

一、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的区别

传统影视艺术是将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镜头捕捉真实场景,以较为夸张的表现方法与处理办法呈现在观众面前,具有一定的叙事性与直观性,极易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因此,传统影视艺术的宣传教育意义与传播效果极佳。全新数字媒体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基础,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将文化、艺术、技术等多方面的资源融合交汇,借助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实现文化的全面性拓展与传播,为人们带来更加多元化的体验。

影视艺术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影视艺术的发展也是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一种表现形式。当前,我国影视艺术逐渐将全新的数字媒体融入其发展路径中,视觉、听觉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新数字媒体的融入使传统影视的艺术效果得到了优化与升级,以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这对传统影视艺术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在本质上存在着巨大的区别。传统影视艺术是以客观、真实的物质世界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创作的作品必然拥有直观的情感表达、鲜明的故事情节,可以带給观众听觉与视觉上的震撼,引起观众的共鸣。因此,影视艺术创作中需要将生活中的真实物质与场景通过镜头捕捉的形式进行处理与还原,以获得最佳的宣传与传播效果。全新数字媒体则是通过信息科学与数字技术实现大众文化的最大化传播与表达,在此基础上实现大众传播领域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与传统影视艺术相比,全新数字媒体在影视作品应用表达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能够为观众带来具有独特性与虚拟性的听觉、视觉效果,让观众在虚拟世界中感受到真实。

二、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之间的冲突

首先,全新数字媒体在影视作品中的广泛应用为传统影视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阶段,过度运用数字媒体的现象频频发生,过度运用数字媒体创作的作品将无法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进而导致作品内涵不够深刻,这样一来,影视作品就会逐渐失去原有的审美意义与欣赏价值。现阶段,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博取观众的眼球,影视公司创作的影视作品大多偏离了观众的本质需求,过于重视表面的视觉效果,无法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缺失艺术灵性。

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全新数字媒体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全新数字媒体在传统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过度应用会对其人文内涵的展现带来强大的冲击。影视艺术的数字化发展让虚拟世界成为现实,操作比较便利,全新数字媒体巧妙地运用这种便利,通过一些特效替代真人实物表演,让人们沉浸在虚拟的想象空间里。这种影视表现手法虽然先进,但缺乏真实感与人文内涵,使得影视作品过于空洞与肤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影视艺术的感染力。

再次,过度运用全新数字媒体将会削弱传统影视艺术的道德功能。传统影视作品大多展现的是真实的生活,不仅能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冲击,还具有强大的引导教育作用和价值,可以使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尤其是对处在迷途与困境中的人们,能够给予明确的帮助与指引。然而,如今的影视作品为了博取观众的眼球、获取更大的利益,过度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并包含诸多不健康的思想、刺激的画面,比如校园暴力、色情、犯罪等,这会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不仅缺乏对观众道德层面的教育,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文明进步。

三、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的交融

(一)实现人文内涵与人文价值的交融

精神层面的高度决定了影视艺术作品的魅力。全新数字媒体的应用对传统影视艺术中的人文价值与人文内涵展现起到了一定的协调作用,让观众产生共鸣,进而对生命与人生产生新的思考。当前时代背景下,将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融合是影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是传统影视艺术发展的基础,有了全新数字媒体技术作支撑可以使影视作品的人文内涵更好地呈现。

(二)实现审美意义与本质价值的交融

传统影视艺术具有特殊性,其艺术表现形式缺乏虚拟性,比如在拍摄科幻类作品的过程中,传统影视艺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全新数字媒体技术能够依靠先进技术手段展现特效画面,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冲击。将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技术有机融合到一起,既可以带给观众精神层面的感受,让观众投入真实情感,产生情感共鸣,又能够将虚拟变成现实,体现艺术价值,让观众享受到传统影视作品中体验不到的乐趣,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全新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可以使影视作品的题材范围更加宽广,场景更加多元化。

四、结语

传统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与全新数字媒体技术的有效融合能够促进影视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与冲突,要运用合理的方法与形式将两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推动艺术的进步、发展与创新,使影视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实现两者的发展共赢。

(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简介:郝峥嵘(1990-),男,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职,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影视、教育学。

上一篇:中国艺术作品论文下一篇:中国绘画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