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范文

2023-10-01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范文第1篇

本文简述了食品溯源体系概念及国内外食品追溯系统现状,论述了食品安全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和几点相关建议。

吉林省作为中国农业大省,农业产品深加工企业众多,食品安全问题更是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看待。更为重要的是吉林特产的人参,鹿茸,林蛙油等作为出口创汇类商品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为符合欧盟等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此类生产加工企业在食品溯源体系建立更应与国际接轨在更多方面得到重视。由于本人以前在进出口公司工作,所以从食品类商品出口层面对食品溯源体系对企业发展做相应的阐述。

一、 概述

1.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最早是1997年欧盟为应对“疯牛病”问题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质量在消费者端出现问题,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上的溯源码进行联网查询,查出该食品的生产企业、食品的产地、具体农户等全部流通信息,明确事故方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是通过开发出食品溯源专用的各类硬件设备应用于参与市场的各方并且进行联网互动,对众多的异构信息进行转换、融合和挖掘,实现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完成食品供应、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信息采集、记录与交换。

一般来说,建立可追溯制度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即当对人类健康或环境构成危险时,可以及时有效的从市场上撤出有问题的产品;促进对危害环境和人类与动物健康的无意识的、长期的影响进行识别与监测;有助于对标识管理进行统一控制。可追溯制度与标识管理有着不同的目标,但二者又是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的关系。可追溯制度能够提供进行标识的信息,良好的标识管理有助于可追溯制度的实施。

建立和完善多级互联互通的可追溯网络,即通过建立国家、省、市、县、企业(包括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多级共享互联互通的可追溯网络,食品一旦出现问题,通过管理标识(如二维码)就会很快通过可追溯网络进行追踪,从而保证了食品安全。并可通过可追溯网络对原材料供应进行追溯,即使上市的食品出现问题,食品厂家也能快速找出原因,锁定食品消费者,快速采取补救措施。开发推广普及多样性食品可追溯终端。要大量开发可追溯终端,满足各种环境下的使用和应用,特别是要加快开发和推广便携性终端。基于当前手机用户的广泛性和普及性,利用3G网络和FRID技术,开发基于手机的可追溯终端,以满足各种环境下使用的便利性和灵活性,同时在出现问题时又能通过手机码进行及时的沟通和警示,从而体现可追溯系统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2.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必要性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食源性疾病危害越来越大。实施食品可追溯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虽然iso9000等多种有效的控制食品安全的管理办法纷纷被引入并在实践中运用,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上述的管理办法都主要是对加工环节进行控制,缺少将整个供应链连接起来的手段。追溯系统强调产品的惟一标识和全过程追踪,对实施可追溯系统的产品,在其各个生产环节,可以实行iso9001等质量控制方法对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产品信息进行跟踪与追溯,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有效地追踪到食品的源头,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 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应用

欧盟的食品可追溯系统应用最早,尤其是活牛和牛肉制品的可追溯系统。欧盟把食品可追溯系统纳入到法律框架下。2000年1月欧盟发表了《食品安全白皮书》,提出一个根本性改革,就是以控制“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为基础,明确所有相关生产经营者的责任。2002年1月欧盟颁布了178/2002号法令,规定每一个农产品企业必须对其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辅料及相关材料提供保证措施和数据,确保其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依据牛肉标签法,欧盟国家在生产环节要对活牛建立验证和注册体系,在销售环节要向消费者提供足够清晰的产品标识信息。欧盟《食品法》中规定,食品、饲料、供食品制造用的家畜,以及与食品、饲料制造相关的物品,其在生产、加工、流通的各个阶段必须确立这种可追踪系统。该系统对各个阶段的主体作了规定,以保证可以确认以上的各种提供物的来源与方向. 2000年7月17日,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共同制定了(EC)第1760/2000号法规,建立了对牛的验证和注册体系,并对牛肉和牛肉制品的标签标识作出了规定。根据法规,欧盟每一成员国都必须建立牛的验证和注册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以下因素:牛耳标签、电子数据库、动物护照、企业注册。根据该法规规定,凡在欧盟市场销售的牛肉,均必须执行强制性标签标识规定。 日本2003年5月获得国会通过《食品安全基本法》,将实施食品健康影响评价作为确保食品安全的实施政策的基本方针。2003年6月获得国会通过编列11亿日元预算执行,2003年12月1日开始实行《牛肉生产履历法》. 对牛出生以及进口的提出,耳标的装配,禁止取下耳标、转让和接受转让的提出、死亡、宰杀以及出口等方面作了详细说明。每头牛的个体识别号码,必须传达给生产农家、加工业者、流通业者、零售业、外食业者,消费者可以在家畜改良中心的首页中,用标明在牛肉包装上的个体识别号码,查到牛肉的8项基本资料,如性别、出生年月日、饲养地点、饲料等。法律规定每头牛从出生开始就要佩带耳标,耳标应注明牛的识别履历,包括出生报告(时间、地点、母体识别号)、农家条码、种别等。屠宰分解后的每一部分也必须加上标签方能出售,要让消费者从货架上拿到的每一小包装牛肉盒上都能查到上述信息,违者将处以30万日元的罚款。日本在全国建立了牛个体识别数据库,从2004年12月开始消费者将能直接从网上核对所买食品的各种信息。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食品可追溯系统主要是企业自愿建立,政府主要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2003年5月,美国公布了《食品安全跟踪条例》,要求所有涉及食品运输、配送和进口的企业要建立并保全相关食品流通的全过程记录。美国的行业协会和企业建立了自愿性可追溯系统。由70多个协会、组织和100余名畜牧兽医专业人员组成了家畜开发标识小组,共同参与制定并建立家畜标识与可追溯工作计划,其目的是在发现外来疫病的情况下,能够在48小时内确定所有涉及与其有直接接触的企业。

三、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关于食品溯源体系的研究始于2002年,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逐步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2002年,北京市商委制定了食品信息可追踪制度,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购进和销售食品要有明细账,即对购进食品按产地、供应商、购进日期和批次建立档案。同时,批发企业建立主要销售对象档案,便于经营企业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后追查供货源头。全国所有龙头食品企业从2005年开始建立食品原料可溯源制度,根据这项制度的要求,国家和地方食品龙头企业将通过“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形式,从原料选种环节推行标准化操作,种植、加工和流通环节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同时在产品包装上张贴食品原料信息标志。消费者可以通过信息码查到蔬菜的药物残留、生产基地的质量认证情况,甚至还可以查到具体生产责任人的姓名。福建省首个肉品质量查询系统于2005年8月在厦门市正式开通,这种系统可让消费者获知肉品生产经营的所有信息,从而将肉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置于肉品质量安全规范制度之下。济南市从2005年9月起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市场准入制、食品安全事故可溯源制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等。

由此可见我国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不仅能为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提供优质安全的食品,同时也是打破国外因食品安全追溯而设置的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国务院2010年发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建立统一规范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食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按照《商务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商秩字[2010]279号)精神,为进一步明确试点工作任务与要求,特制定了相关规范。规定了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的建设目标、基本原则、总体框架、追溯流程、追溯实现方式及信息采集、传输、应用等内容,明确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基本准则和要求。适用于中央、省级追溯管理平台和试点城市流通追溯体系的建设和验收。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法规标准为依据,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为基础,建设以中央、省、市三级追溯管理平台为核心,以生猪屠宰环节、批发环节、零售环节、消费环节及“产销对接”核心企业追溯子系统为支撑,以追溯信息链条完整性管理为重点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实现肉类蔬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行业自律和消费者监督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提升流通行业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各试点城市按照商务部制定的统一标准,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统一采集指标、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传输格式、统一接口规范、统一追溯规程“五统一”,确保不同城市、不同追溯技术模式信息互联互通。

四、 食品溯源体系对于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1. 食品安全问题对企业毁灭性的打击

近年来发生最著名的食品安全事故就是在2008年发生的三鹿“毒牛奶事件”。三鹿集团曾是中国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中国三大乳业集团之一。发生了“毒牛奶事件”以后,给企业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2011年11月28日,坊间流传着长春可口可乐公司产品喝死 人事件,从11月28日事件发生到12月6日国家食品质 检验中心发布了对相关批次产品的检测报告,结果显示未检 出有害成分为止,可口可乐公司在短短几天内将国内产品下架 并发表各种声明应对事态发展。

还有双汇火腿肠事件、麻辣火锅调料事件……都给生产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极大的冲击。

由此可见食品安全对食品企业生存是多么的重要。 2.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为食品企业出口带来的作用

自1995年中国进入WTO以来,WTO成员国对食品类商品安全立法逐年增加,我国的食品行业对此应对不及,被禁事件屡见不鲜,严格的技术标准直接限制了我国食品类商品的出口。下面以日本为例说明食品溯源对出口带来的重要作用。

食品溯源制度是日本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推广的一项安全新制度,目的是利用当今发达的信息技术,对每一件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所有环节监控,将其产地、农药使用情况、 生产 者、加工者、销售者等通过电子信息进行记录,一旦出现问题,通过记录能够快速的找出原因,并已将此制度立法。这些产品安全体系的标准未来势必成为进口商品准入的标准,从而提高了进口食品类商品的门槛。

吉林省作为中国农业大省,玉米、大豆等深加工企业都以出口创汇作为企业发展的大方向。而作为世界独有的养生佳品,吉林特产的人参、鹿茸、林蛙油等产品更是以出口世界各国的特种食品为全世界各国追捧,如何保证此类商品的食品安全性已经成为此类商品出口的重点考察项目,被各国商人作为重点。而现在世界各国进口类商品除ISO9000ISO9002 Organic Product(有机产品)等认证以外对食品溯源类认证也做了详细的规定,并在进口入关检验资格上面做了细化的规定。发展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必然 要成为此类生产加工出口型企业的重点工作。对于企业来说,早改革早发展,其拓展的空间就越大越有竞争力。

3. 食品溯源体系为企业带来的效益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对于食品安全管理非常重要,这是缩小、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影响的最后防线,追溯就是追到根源。它主要作用就是在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发现问题后,能够通过分析、追踪找到引起问题的根源,并能够较为准确的将可能存有隐患的产品、半成品、原材料进行区分、隔离、处理,避免问题的继续扩大。

如果企业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平台,会大大的提高食品生产者的安全责任意识,强化防范措施;打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顾虑,促进消费,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消费者查询和维权;有利于增强政府部门对问题食品的发现和处理能力,避免因个别产品的问题,波及全部产品的信誉;有利于促进食品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利于促使生产者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加工,从源头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下面以武夷岩茶生产企业建立溯源平台的必要性举例说明:

中国作为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茶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中国这样的茶叶消费与出口大国来 说,茶叶的质量安全更显得尤为重要。而武夷岩茶作为中国乌龙茶类的代表茶类,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半天腰等品种饮后齿颊留香、喉底回甘、汤色澄黄、叶底明亮、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因而令人倾倒,畅销海内外。近年来发现武夷岩茶还有神奇的保健功能,可以防治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可以防癌,降低血脂、胆固醇,还可以抗辐射、搞损伤、搞衰老,减肥、消食、健身、美容等,更成为世界茶市场的抢手货。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对于茶制品生产企业发展会带来以下优势:

一、 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

今年上半年最为引起社会关注的茶叶农药残留事件,将茶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

食品溯源平台建立了普通消费者、食品生产企业、相关监督职能部门之间的桥梁,真正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以信息化的手段加以管理、监督和展现,第三方平台的建立较之食品行业自建追溯系统,具有公正、安全、快捷、完整、覆盖面广的特点,真正把食品安全监管从口号提升到行动上来,全力促进食品行业的安全生产。通过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的建设政府监管部门通过此平台可及时对企业生产的食品进行跟踪、抽检,并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实现健康安全消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食品信息查询的完整性

食品溯源平台通过对茶叶的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录入,建立起了全套信息数据系统。消费者对所购买产品的信息进行查询后,可通过解码软件获取该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原材料采购信息、生产加工环节的各工序信息、仓储信息、物流信息等,通过对各个环节信息的了解,获取所购买产品的完整信息。 2.实现食品信息的真实性

通过二维码的形式能够唯一定位到一个(批次)包装产品。 3.食品信息查询的准确性

消费者查询到的食品安全信息应与企业食品实际生产过程相一致,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同时应对数据传输各环节进行监控,防止数据篡改和前后不一。

4.食品信息查询方便性 消费者可通过手机、PC、超市扫描设备等终端随时随地对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查询。可实时了解所购买产品的详细信息,令消费者对所购买的产品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提高产品的可信度。 5.食品安全可监控追溯性

政府部门可根据平台对应相关产品进行时时跟踪、监管,当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时,相关部门可根据商品信息条码找出出现问题的环节,追究其责任人员法律责任。

由此可见,如果企业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平台,会大大的提高食品生产者的安全责任意识,强化防范措施;打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顾虑。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消费者查询和维权,促进消费;有利于增强政府部门对问题食品的发现和处理能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促进食品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利于促使生产者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加工,从源头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 追溯平台对茶产品出口的必要性

2005年8月欧盟开始实施新的茶叶检测标准。2006年1月1日,欧盟开始实施新的食品卫生法规,认为食品要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管理,食品生产企业要确保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所有阶段满足规章所规定的相关食品卫生要求。2006年5月日本正式实行《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其中涉及茶叶的检测标准由89项增加到276项。茶叶产品的品质卫生成为困扰茶叶出口的重要问题。因此,只有从源头抓起,对茶叶生产实施可追溯管理,做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实现对茶叶卫生品质的有效监督,并通过与相应的食品卫生体系相结合,提高茶叶的卫生品质,才有利于打破出口壁垒,实现福建茶叶出口的稳定和持久增长。因此建立食品追溯平台具有以下必要性:

1.通过茶叶可追溯管理可以实现每批茶叶产品的差异性,减少茶叶出口中的风险。在茶叶出口的过程中,时常遇到一批茶叶有问题,所有茶叶均遭拒,部分的茶叶品质问题影响到茶叶的整体出口,进而影响到出口竞争力。而实施可追溯性管理,向进口方提供每批次茶叶产品的可追溯信息,通过标签代码的识别,可以有效的区分不同批次的茶叶产品,加大茶叶产品间的差异性,从而保证大部分茶叶产品的顺利出口,减少出口风险。

2.通过茶叶可追溯管理有利于开拓出口市场,提高茶叶产品知名度。随着日本、欧盟等茶叶进口国家和地区纷纷采用更为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要求茶叶出口方提供有效的可供追踪的信息,以保证茶叶产品质量的做法将被更多的国家所效仿。及早的实施茶叶可追溯性管理,满足茶叶进口国的需求,有利于福建省在茶叶出口方面确立先发优势,提升武夷岩茶的知名度,同时茶叶可追溯管理也能够体现武夷岩茶茶叶卫生品质管理的高标准,成为武夷岩茶开辟新的茶叶出口市场的重要武器。

3.通过茶叶可追溯管理有利于推动茶叶产业链各环节积极合作,监督茶叶产品的质量。茶叶出口受阻的问题,既有技术壁垒的约束,同时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质量问题,如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这主要源于生产、加工各个环节间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实施茶叶可追溯性管理,通过对重要信息的记录和依次传递,可以促使茶叶产业链上的各方互相积极监督,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动机制,提升茶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4.通过茶叶可追溯管理有利于更好的实现茶叶生产。由于可追溯性体系的建立,对于茶叶产品出现的任何品质问题都能够及时追查到源头,从而有利于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和方法,在问题发生后实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减少问题的发生。

三、提升企业形象

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在提供食品基本安全信息的同时,对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又是一个挑战,所以能够进入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的企业,在生产和管理上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并且企业通过产品信息的展示,让消费者了解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真正让消费者做到明白消费,物有所值,这无疑对企业形象的树立和企业产品的宣传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食品生产企业使用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后,所生产的产品包装上均打印有二维码,消费者在购买此商品或者同类产品时,可通过二维码,直观的获取到食品生产各环节的详细信息,在购买前即可对该食品安全性有一个整体了解从而指导消费者进行安全消费,同时通过对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横向对比后,可指导消费者进行理性消费。

四、总结

作为茶叶生产企业来说,要想在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巩固住自身的优势,就必须要解决茶叶品质卫生的问题。茶叶食品追溯平台提供了这样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对茶叶中主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采取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的双向追溯,从而确定问题的关键并加以改善,实现武夷岩茶的整体竞争力的稳步提升。

五、我国的食品溯源平台建设

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办发〔2012〕36号)其中建设目标中提到: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预防为主、全程覆盖、责任明晰、协同高效、保障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米、面、油、蔬菜、肉、乳品、蛋、水产品等重点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持续稳定良好,食品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居民饮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乳品电子追溯系统覆盖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生产经营单位。肉类蔬菜电子追溯系统覆盖全国城区人口100万以上以及西部城区人口50万以上城市。酒类产品电子追溯系统覆盖试点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保健食品电子追溯系统覆盖所有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商务部市场秩序司的相关人士介绍,为建设追溯系统,每批试点城市将有4亿元的专项补贴,而按照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1:1的补贴比例,约有16亿元的财政资金用于城市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和批发、屠宰、零售、团体采购等流通节点进行相应的信息化改造,为各流通“节点”统一开发相关软件,配备必要的电子结算、电子秤、信息采集及传输等硬件设备。

吉林省长春市是作为省会城市已于2012年6月20日,成为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第三批试点城市。

六、我们的优势

吉林省食品溯源有限公司拥有一支成熟的科技信息服务团队,并与吉林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发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六合码”商品双重防伪溯源专利技术,是吉林省内专注于食品——农产品溯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开发与应用、防伪保真技术服务,食品——农产品科技信息咨询和产品整合营销策划服务的科技型文化创意企业。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范文第2篇

一、市场状况

《中国消费品市场监测与分析报告2006》指出,中国玩具市场上约有产品3万多种,按大类分主要有电子类、机械模型类、塑胶玩具、木制玩具等。除传统的玩具之外,模型玩具、专利授权玩具(电影玩具、卡通玩具等)、玩偶、高科技玩具、益智玩具、互联网相容玩具以及适合成年人休闲娱乐的成人玩具也不断推出。

内地玩具市场规模庞大、发展迅速。以儿童玩具市场为例,年销售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玩具销售额从2001年的21.3亿元升至2006年的44.4亿元,增幅达108%,年均增长率为15.8%。

中国儿童玩具年销售额 (单位:亿元

)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只包括年销售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

内地玩具市场上升空间巨大。来自玩具联合网的行业报告显示,中国14岁以下的儿童人均年玩具消费仅20-30元人民币(2.4-3.6美元),远低于亚洲儿童人均年玩具消费13美元和全世界儿童人均年玩具消费34美元的水准。若达到亚洲平均水准,儿童玩具市场规模预计就将突破300亿元人民币。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内地居民对玩具的需求已开始从传统的、中低档次的电动型、拼装型、装饰型玩具转向新颖的电子型、智慧型玩具及高档的毛绒、布制类装饰型玩具。

儿童玩具市场中,DIY玩具成新宠。随着中国的幼稚教育从传统的知识教育转向智力开发,使得DIY玩具成为市场新卖点,并由原来的个别玩具发展到一系列的玩具。目前的DIY玩具主要以动手为主,旨在提高孩子们的手指灵活能力,锻炼他们的小肌肉,并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创造力等综合能力。在幼儿早期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教育背景下,DIY玩具的开发前景很可观。在价格上,由于这种DIY玩具还属于一种相对比较新型的产业,并且在开发的过程中含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因此价格也较高。

成人玩具:市场需求大,供给小,品种单一,亟待开发。市场调查显示,64%的消费者表示如有条件,会考虑购买适合自己的玩具,其中33%的成人认为自己喜欢并愿意购买玩具。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成人玩具市场尚未真正形成,所以现阶段成人玩具行业利润较高。成人玩具的特点是制作精巧、朴实、大方,靠益智性、创造性吸引消费者。

不同类别的成人消费者对成人玩具的需求各异。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显示:39%的被访青年人认为,他们需要智力参与和自己动手的复杂的智力玩具及适于摆设的观赏类玩具;31%的被访中年人则钟情于消遣型、轻度运动型玩具,因为这一年龄阶段的人生活负担最重,最需要适度的放松与运动;与成年男性相比,33%的被访成年女性则更喜爱一些能拿在手里把玩,摆在家里又起装饰作用的玩具;16%的被访老年人表示,他们喜欢极具温情的小动物玩具、娃娃玩具。

电子玩具:近年来高科技电子玩具受到更多的欢迎。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互动式玩具成为市场主流,培养儿童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益智玩具成为发展趋势,寓教于乐型玩具受到孩子和家长们的喜爱。

毛绒玩具:近来的毛绒玩具市场出现以下新特点:(1)造型新颖、奇特,尤其和流行电视剧、动漫等结合是近几年毛绒玩具比较流行的趋势。(2)将电子和毛绒玩具结合成为潮流。(3)毛绒玩具与家居饰品相结合成为居家选择。

传统玩具:在沉寂了一段时期后,近年又开始复苏。铁皮、木制等传统玩具开始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具有怀旧感是传统玩具最有力的武器。设计者们将传统玩具加上一些现代元素,也使传统玩具焕发

出了别样的魅力。

动漫及衍生玩具:玩具是动漫形象最好的终端载体之一,玩具业与卡通业在内地的融合已经显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日本玩具制造商Takara Tomy日前宣布,从2009年开始将把动漫人物模型和卡片游戏等产品陆续投放中国市场,计画三年内使在华销售的产品种类翻一番。

自制玩具手工艺:自制手工艺品除了简单、便宜外,还可以让人静下心来享受生活。现在的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比较快,闲暇时做做自制手工艺品,能放松自己的身心,有利于缓解压力,排解情绪,所以才广受人们的欢迎。现在十字绣无疑成为最流行的自制手工艺,甚至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各地都可以找到专卖十字绣的商店甚至市场。

2007

年内地主要玩具产品进口量

二、竞争状况

中国是一个玩具生产大国:据估计中国玩具规模以上企业数6000多家,全球约75%的玩具在中国生产。最重要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是"五省一市":广东、江苏、上海、山东、浙江和福建。其中,广东、福建以电动和塑胶玩具为主;江苏、上海以毛绒玩具为主;浙江以木制玩具为主。广东又是我国的玩具大省,占全国玩具生产的70%以上,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广州、汕头澄海、佛山南海、揭阳揭西等地。中国玩具业长期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状态,80%以上的出口是为国外品牌加工生产,仅仅是"中国制造",自主研发设计的产品和自主品牌缺乏。

内地玩具消费市场上,外国产品、中外合资产品占了近八成的市场。国外各大知名玩具厂商在占据了国内玩具的高端市场后,加快了对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扩张。市场扩张的脚步正随着外资超市的扩张向二线市场逼近。

中国自行生产的玩具大多停留在中低档水准,品种单调,主要以长毛绒和木制材料为主。但是,内地本土的玩具与国际品牌相比有较大的价格差距,因此在中低档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基本垄断了一般的批发市场和小商小贩等销售管道。

玩具生产企业将加大内销比例。由于能源、原材料紧缺,成本压力增大;劳动力、土地等商务成本不断攀升;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面临国外越来越严格的技术标准、产品品质、环保和企业社会责任等要求,近年来,中国玩具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缩小。为了分散风险,各企业纷纷转向开拓内地市场,这将进一步增加中国玩具市场的竞争。

迅速壮大的中国玩具市场正引起越来越多海外厂商关注,据调查,目前世界著名的玩具企业都在内地设有分厂或与国内厂家合作生产玩具。世界玩具销售排名前10名的公司大多已通过销售代理或设立中国市场部进入我国市场,如美国的美泰集团、孩之宝集团以及日本的世嘉公司等。

虽然中国的玩具制造业是典型的传统OEM经营模式,但中国玩具制造业的模式已经开始发生一定变化。中国玩具业一些企业开始重视自主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品牌的行业骨干企业正在成长起来,涌现出一批国内著名玩具品牌,如"北京蓝猫"、"澄海奥迪"、"江苏好孩子"、"福建好易达"、"广州星月"。在珠三角的东莞、深圳等的一些劳动密集型OEM玩具企业,也开始尝试转型,有意识的把自己的经营策略逐步转移到价值链的其他环节,比如市场行销、产品研发等。

三、销售管道

内地的玩具零售管道主要有百货商场、货仓式商场、专门店、个体零售,以及儿童用品专卖店。其中百货商场和货仓式商场是消费者购买玩具的主要地点,一般经营综合类玩具产品。生产商可以通过产品代理商向零售商供货,或透过玩具批发市场批货。

外来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通过代理机构渗透,或者像伟易达一样直接进军中国市场。这些外国公司的产品主要以电子玩具、益智型玩具及游戏机等具有高科技含量玩具为主,直接冲击着内地传统的玩具市场。

动物园、博物馆和科技馆等等也是玩具销售的管道之一,但与百货商场式的销售有很大区别,各有自身的侧重点。如动物园中动物类造型的玩具较多,博物馆则经营各种各样的恐龙玩具,科技馆则以形形式式的智力玩具为主。

内地大部份玩具专业/批发市场都以销售中低价玩具为主,但部份近年亦已升格,例如广州一德路玩具批发市场,近年便吸引了不少玩具品牌在那里设立展销厅。目前内地主要的玩具专业市场如下:

玩具连锁经营成为一些大品牌所选用,其中又以特许经营或称连锁加盟最受欢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有关人士认为,特许经营在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环境日趋完善、规范。

儿童玩具市场中电子商务方兴未艾,面向低龄儿童网上玩具商店还不多见。3-8岁的孩子是儿童玩具最大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父母是最终消费的决策人。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妇认识并接受网上购物,如果能够凭借高质低价的玩具产品树立值得信任的形象,儿童玩具网上商店有可能取得如母婴服务类网站一样的成功。目前已有一些创业者加入这一领域进行开拓,有望成长为新的玩具主要销售管道。

2008年下半年到2009

年上半年内地将举行的部分玩具展会如下:

四、进口及贸易法规

《进出口玩具检验管理规定》规定:进口布绒玩具、机械玩具、电动玩具、塑胶玩具、充气玩具、木制玩具、童车以及列入《种类表》内的其他进口玩具必须逐批实施检验,未经检验合格的,不准销售、使用。(详情可参见:http://.cn/html/200704/07/78567.htm)

从2004年10月1日起,中国新的《儿童玩具国家强制性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更加关注于玩具潜在的危险性,尽可能降低对儿童的伤害。新旧标准最大的不同是对有害重金属元素限量,增加了对"硒"元素的检验,而且大部分指标比旧指标严格。新版玩具强制性标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对玩具标识有了严格要求;

玩具划分年龄等级;

试用品赠品玩具同样实行新标准;

玩具测试安全双保险;

全部材料都要检测。

玩具根据制作材料和功能的不同,有不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另外,政府还制定了玩具使用说明标

准,其中对标准和警示作了强制性规定。与玩具有关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如下:

内地对玩具还有第三方安全认证,即CCTP(Conformity Certification of Toy Products)标志,该认证证书由中国玩具产品认证委员会(CCTP)颁发,实行自愿性产品认证。该认证委员会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成立的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玩具产品认证委员会,成立于1992年8月,2002年改名为"北京中轻联认证中心"。(详情可参见:http:///)

从2006年3月1日起,中国对童车、电动玩具、弹射玩具、娃娃玩具、塑胶玩具、金属玩具6类玩具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即3C认证)。3C玩具标准主要是从玩具的使用原料、结构设计、电路设计等几方面对儿童在使用中的安全性进行保障;自2007年6月1日起,上述产品凡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和未加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详情可参见:http:///)

从2007年6月1日起,新版《玩具使用说明国家标准》(GB5296.5─2006)正式实施。本版标准修改了1996版标准关于"年龄范围"、"安全警示"、"主要成分和材质"、"使用方法"、"维护和保养"等方面的标注要求,增加了"耐久性标签"和"安放位置"的规定,并删除了1996版标准的附录A"玩具使用说明有关内容的表述"。

2007年9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并施行《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该规定将进一步规范儿童玩具召回活动,这给国内的玩具生产商和进口商在品质管制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8年9月1日起,中国将执行依照1993年《毛绒、布制玩具安全与品质》标准修订的推荐性新标准。新标准中要求玩具中的填塞物要均匀、软硬适中且无硬块并体现必要的造型等。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范文第3篇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 要:本文从中小学信息教育与高校信息教育衔接的新视角出发,通过对目前中国高校信息教育中存在的若干突出的问题及对现代大学生特点的分析,给出了问题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字:高校信息教育;创新能力;课程改革;信息素养

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无限丰富的信息,人们再也无法按照传统的处理信息的方式去记忆它们,而要学会如何有效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和运用信息,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未来社会中每个公民必备的素养。

体现在人才培养策略上,就是要从传统的培养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培养创造型人才,教育观念也应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向“培养能力”的轨道上来。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信息教育,而发展中国家更要迎头赶上,否则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中产生的“数字鸿沟”将更进一步加剧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也充分意识到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在高校乃至中小学纷纷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

根据教育部的规划,2001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综合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新思想,它们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涉猎信息技术和其他多门学科的知识,这给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如果从2001年在高中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算起,部分高中学生将于2002年将升入大学,初中学生也会相继步入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必推动高校也要相应地进行信息教育课程的改革,从而与中小学信息教育有很好地衔接,而笔者经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的信息教育中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

一、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课程低水平重复建设。高校信息课程设置上仍然是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并且假设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为“零起点”。高校与中小学所教的知识点重复,并且有些内容到毕业时已经淘汰了。这种状况使得高校和中小学这两个本来应该承上启下、不断拓宽加深的两个学习阶段变得壁垒分明,如同“井水不犯河水”,课程设置缺乏统一规划,严重阻碍了学生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目前在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里普遍开设的都是《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内容上和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存在很多低水平重复的地方。另外,大多数大学还没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学生名义上有按自己的学习进度、兴趣选课的权利,但事实上只有很有限的课给学生选,为了凑满学分学生还得上那些课,即使他们早已掌握了内容、哪怕他们完全可以自己自学达到要求,这与学分制的可选择性的本意背道而驰。

(二)信息化条件不高、学习资源缺乏。 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网络中心,都很重视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图书馆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但落实到学生课余使用和课堂教学还是很难让人满意,几乎完全靠国家投入的高校信息化水平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加上近几年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多而相应的教育经费的投入跟不上教育规模的发展,很多学生感叹高校的

信息化条件甚至不如中学。

学校机房紧张,也不可能对所有学生全天开放,很多学生只能在外面网吧上网,网吧的经营者本着利益驱使,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反而用一些手段吸引学生玩游戏聊天,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沉迷于游戏、聊天与虚拟网络生活,结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另外,网络上可用的教育资源缺乏也是导致学生容易沉迷于网上娱乐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的教育网站的功能往往侧重在“行政管理、对外宣传、新闻传送”方面,不可能也做不到用学习资源和研究信息来吸引学生,忽视学生学习功能的开发。

(三)学科性倾向替代了工具性和综合性。 高校开设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为中心,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基本生存技能[2]。

然而目前高校的信息教育学科性倾向严重,片面追求学科系统化、教育内容偏深而不实用。学生往往为了通过等级考试而去学一些计算机理论、概念、编程等,参加各种辅导班、费了很大精力通过考试后才发现学的东西没有实用价值。

学生没有把信息技术看成是用于解决问题的工具,没有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中,信息技术对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改变和帮助远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

(四)教师缺乏教学策略和方法。 大部分大学教师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和缺乏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上课时仍沿袭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些学生逃课、找人代听课现象的一部分原因,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更是无益。

而信息教育实质上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而且是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率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树立起终生教育的观念。信息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素质,它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创造型人才培养的任务。

二、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分析

如何针对以上问题给出对策要考虑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课程设置的调整、国家政策的支持,但考虑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对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展开研究。

在对江苏地区高校的学生状况展开调研后,笔者总结出现代大学生的几个特点:

[3]

(一)现代大学生平民意识较浓,但社会危机感欠缺。近几年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教育由

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大学生由原来的“天之娇子”变为“大众学子”,在思想上由贵族意识转为平民意识,认为大学时光人人有,不值得珍惜,导致思想放松、纪律涣散、学习懒惰、不求上进。而他们因为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接触少,还未体会到将来就业的压力与挑战,缺乏危机感 。

(二)过于自我,价值取向多元。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在父母长辈的过分关注中长大,自我意识较浓、团队协作意识较淡。在生活中追求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群体,在学习上追求实用性知识和技能、功利性强,在目标上追求自我发展、自我成才,价值取向多元化

(三)学习态度和计划性有待提高 。大多数同学能完成学习任务,认为自己“能主动学习,力求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不断扩展新知识”,但部分同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做笔记、复习和总结等 。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能自觉地学习、看报纸杂志、学习实用技术、上网学习的人占多数,但也有部分学生缺乏计划性,课余时间主要是休息、聊天。

(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制力。大学生大都在20岁左右,生理、心理正逐渐走向成熟,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制力,具有强烈的想独立的愿望,但对未来、对社会很迷茫,缺乏职业规划和对社会的关注。

三、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精选教材、采用学分制。首先,鉴于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非“零起点”的状况,选择或编写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材。

将学分制落实到实处,将选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按照难度和内容进行模块教学,例如分成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多媒体技术模块、网络技术模块、数据管理技术模块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对教师和课程进行选择,进行符合个别需要的学习。实施的困难在于选课学生数少的教师会很有很大压力。在教学进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自学部分课程,只要通过考试就可以拿学分、申请免修,达到一定学分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缩短培养周期、减少培养费用、提高办学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学能力。

(二)引资办学,开发学习资源。 在硬件上,建议国家增加教育经费拨款,改善信息化环境,国家应当按照扩招后的规模核拨经费,减轻高校创收压力;也可吸引社会力量和学生自己投入的方式改善硬件环境,例如学生自己购买电脑,学校提供网络支持和机房,进行统一的管理等;在软件上,开展一些关于信息及其使用的研究和实践项目,开发符合高校教育规律、符合教学特点和能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探索性学习的教育软件,建设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的工具型、资料型、平台型辅助教学软件与素材、资料库。

(三)整合多科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针对目前高校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学科性倾向,提倡教师在教学时应按照ACM/IEEE-CS提出的“广度优先原则”对信息技术课程作粗线条、全景式的介绍,引导学生从应试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确立学以致用的观念。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工具性的特点使之跨学科,培养综合课程的意识,提高对知识的整合创造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同时,高校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国家目前的就业、经济、政治形势,体会到一定的社会危机感,从而珍惜大学时光,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尤其是课余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以成为“复合型人才”为自己的目标,对自己的职业做出规划。

(四)改革机制,促进教学。采用学生选教师、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质量评定的制度,鞭策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鼓励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研究,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合作式、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定期召开小组教学研讨会进行研究和讨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4]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国家教育部,2000 .

[2] 祝智庭 钟启泉 .信息教育展望[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肖育亮 .对大学新生导向教育的思考.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3(5).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1 Problems and Solution to college Informational Instruction

CAI Xiaoli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angsu, Changzhou, 213000)

Abstract : this essay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 in college informational instruc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new perspective of the cohesion betwee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al instruction and college informational instruction. And a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isproposed.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范文第4篇

一是强化学习领会,确保认识到位。集中一段时间系统、全面地学习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座谈会精神,准确把握报告的精神实质,把思想统一到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座谈会精神上来,把力量集中到推进下半年各项工作上来,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确保职责到位。认真履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确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要求,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更加务实的作风,积极作为,奋发进取。三是强化监管网络,确保组织到位。全面落实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无缝隙的监管责任网络;加大政府及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协调力度,促进新增监管机构设置、人员尽快到位。四是强化监督执法,确保监管到位。结合新形势下的食品药品违法违规案件特点,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监管举措。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市场监管频次,开展暗查暗访,实施重点抽检,采取重典治乱,加大查处力度,对在食品药品监管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按“五不放过”原则,一查到底。五是强化工作投入,确保保障到位。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把个人价值追求与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融为一体,振奋精神,团结鼓劲,全身心投入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来;加大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的落实力度,确保检验检测经费落实到位,促进全年检测任务的完成。六是强化宣传培训,确保舆论到位。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力度,坚持开展好“食品药品安全进万家”活动,进一步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诚信道德意识教育,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两支队伍的素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围绕食品药品监管中心工作,全面、及时、准确、真实地反映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动态、重要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扩大宣传面。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范文第5篇

我国为了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国家也相应的开设了碳交易平台。2008年8月5日,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北京环境交易在一天同时成立了;同年的9月25日天津碳排放交易市场也成立起来了。七个碳交易平台也都开始运营起来了, 至2017年12月31日, 全国碳配额累计交易额109.94亿元。从价格上来分析的话, 成交的总交易额度为109.94亿元。以价格这方面展开讨论的话, 2017年12月, 北京地区的试点价格稳定在55-60元/t, 几大碳试点中属于最高的。

上海和深圳处在25-35元/t区间。虽然我国碳市场交易市场相比较上千亿美金的欧洲, 碳市场规模还小, 但是我国碳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7年12月18日, 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 (发电行业) 》, , 在本次方案中明确的指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的工具, 电力行业的相关企业作为破局的突破点。交易的交易体系率先启动, 多个阶段的对碳交易市场进行建设, 不断地增加和进阶碳排放的交易方式和交易的类型。

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带动了全球交易市场的热度, 2005年碳市场就表现出巨大的活力来, 2011年交易额创新高1760亿美元, 2013年交易量也创出新高104亿t。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碳交易市场突然遇冷, 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 2015年碳交易量跌至60亿t, 交易额也降到了500亿美元。2016年虽然想比较前年交易量相差很小, 2017年虽然涨幅一点, 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是65亿多吨、520多亿美元, 但整体仍处于平衡。

二、碳排放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

碳排放交易市场当前的情况下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我们要对此付出更多精力和智慧。总体分析来讲, 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权存在着六大问题:

(1) 碳排放权具有金融属性、政府创设性和生态属性, 因其本身的属性, 导致无法将其法律的属性进行界定。我国现阶段还没有统一的明确的法律来对碳交易市场进行规范。清晰界定产权属性是碳市场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而法律依据的缺失使其产权边界难以界定, 碳排放交易也就被限制。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处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主要依据国家发改委的部门规章, 但是很多部门层级比较低, 没法处理碳排量交易的问题, 导致部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难以建立, 碳排放体系的权威地位无法得到保证, 缺乏维护体系安全运行的保障。因此交易体系的法律基础需要进行补充, 逐渐健全碳排放涉及到方方面面, 用以保证交易的顺利实现。

(2) 气体排放权初始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导致的:第一, 企业间不愿过早承担过多的减排工作, 因此在规定碳排放总量的时候以租赁的形式向其他有关企业借用碳排放权, 这样就造成了大企业可以按质按量完成碳排放量, 而有一些小企业仅仅是空壳, 仅仅负责向大企业匹配碳排放权, 市场的“手”在这里没有得到作用, 无法对市场进行调节。

(3) 通过碳排放权产生的过程可知, 国家碳排放量标准先设定下来, 然后国家对配额进行分配, 相关的企业超过了分配的配额, 就需要在市场上购买额外的配额, 企业未使用的配额可以放到市场上进行交易, 碳市场从而形成了。政府作为监督者和分配者, 这期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容易受到操控, 很多的企业的热情被这些出格的行为打消了。即使, 我国已经启动了7个碳交易试点, 有一点非常不好, 那就是碳交易试点, 流动性低是当前最为明显的特征。每年履约之前, 交易额都会获得飞速的成长。这也是市场有效性不足的一个重要的体现。我国排放的主要力量参与碳交易的活动, 主要是受到政府和相关法定措施的要求, 并非主动性的进行投资。因此, 企业的评估中对碳配额的占比也是很低的。例如:天津碳市场近几年的数据显示, 碳交易活动机制并未正常的运行。

三、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对策与启示

加大CDM项目的技术投入外国买家与我国进行CDM项目合作时, 大多数情况是资金替代技术输出为主, 我们在碳交易方面有一点非常关心, 以防生产技术被窃取, 即使是技术合作, 也是引进一些国外淘汰的生产技术。因此, 我国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 只有对知识的尊重, 才可以激活经济效益。当然, 远水解不了近渴, 我国应该在技术援助时, 对自我的技术不断地革新, 加之与国外先进的技术相融合, 逐渐缩减与国外技术的差距, 逐渐创造出一套中国的清洁生产技术。现阶段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量国家之一, 而我国所处的碳交易产业链是最大的CDM碳排放权供给方, 我国在国际上的碳排放市场话语权很微弱, 也很长一段时间处在碳排放产业链的最低处。发达国家经常会低价买入我国的CER, 低买高卖, 谋取利益, 在这个过程中, 我国损失了很多经济利益。我们要加大对碳交易市场相关的人才的培养, 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改造, 将清洁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 逐步将我国在碳交易市场的地位提上来, 使自己摆脱交易产业链最低的位置。完善碳交易市场的法律体系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平稳发展碳交易市场的重要手段。然后, 我国将碳排放相关法律进一步的分析和制定, 完善当下有些缺漏的法律方面, 加快建设我国碳交易市场交易过程中问题的法律条文, 制定出碳交易过程中的制定、分配、交易、惩罚规则等等, 使国内企业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通过上述的一系列措施, 提高我国碳交易市场在国际上的地位, 提高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经济效益。

本文通过对中国碳排放在国际交易中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展开讨论, 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一些问题, 并且针对这些对策,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可以给教师一些指导和帮助。

摘要:1990年, 联合国的气候变化委员会发表了第一份评估报告, 确认了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这之后, 各国不断谈判, 达成了几个关于碳减排的国际公约。1998年的《京都议定书》进一步确定了一个原则, 叫作“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就是说, 所有人都得面临碳排放导致的后果, 所以各国就都有减排的责任。

关键词:碳排放,国际交易,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何少琛.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发展现状、改革方法及前景[D].吉林大学, 2016.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范文第6篇

2、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新趋势

3、中国新外交:国内变迁、外部环境与国际秩序

4、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

5、以科学和发展的视角理性看待中国印染业的发展现状(三)

6、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城镇化与都市化抉择

7、试论中国外交新政的国际战略环境

8、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浅析

9、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新生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10、陆上油田油气集输站场安全现状评价

11、中美环境正义问题及实践差异的比较研究

12、三十年中国环境法治的理论与实践

13、输配电线路外力破坏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

14、社会主义现代化视域下中国生态安全的建构逻辑与实现路径

15、包容性发展视角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治理与完善

16、社会矛盾视角下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17、世界大变局下的中国周边外交

18、农业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治理

19、《极地规则》对当代国际法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

20、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隐私风险感知与保护策略

21、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周边安全战略评析

22、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分析

23、甘肃庆阳南佐遗址保护规划探索

24、我国湖泊环境司法之检视与完善

25、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6、中国参与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和战略选择

27、中国外交现状与发展战略

28、当前基层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29、国际水资源开发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构建

30、中国的深海战略与海洋强国建设

31、关于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相关问题探讨

32、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的经济关系:内容、特征和启示

33、新时代环境资源审判的基本制度与实践发展

34、基于DSR模型的中国海洋战略资源安全评估和预测

35、环境可持续在中国对外援助中的主流化

36、“水边的城市:未来视域下的环境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37、中国FTA战略中的国际环境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38、非传统安全与中国在湄公河国家的海外利益保护

39、浅析工民建施工安全管理

40、中国经济发展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意义

41、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制度设计

42、南海问题与中国南部地缘安全

43、从高校校园安全现状调查谈大学生保险问题

44、习近平民族复兴大战略

45、从供给侧观察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提升对策

46、陕甘宁蒙晋交界地区的生态建设和治理探索

47、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培养战略的思考

48、中国领土主权安全的战略再审视

49、浅议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策略

上一篇:中国移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职工食堂管理服务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