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论文题目范文

2023-09-23

中国现代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三条基本思路

3、海德格尔《尼采》中对“尼采的形而上学基本立场”的阐释

4、崛起中的西方数码修辞学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观比较分析

6、浅析西方哲学及其历史于现代人及社会的启示

7、以消除误解为目的推进宗教文化研究

8、论哲学的语言转向与实践转向

9、过程哲学的硬核学说及其神学旨趣

10、知性思维的美学意义探析

11、论社会发展中的教育主体观演变

12、“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课程的教育价值

13、从技术的含义和本质看技术的价值负荷性

14、升格作文有技巧,看透因果明文理

15、在现实的面前,文学化的抒情是无能的

16、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作用

17、论理性悖论的嬗递及其流变

18、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质培养的思考

19、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哲学思想

20、亲近哲学与走近马克思

21、“重新理解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

22、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思潮及其影响研究

23、基于人本思想的高职学生管理对策研究

24、挑商学院也要门当户对

25、有一种乡愁是美丽的乡愁

26、试析杜威的实用主义职业教育观

27、自由的现代本体论追寻与自由教育的现实困境考问

28、叶圣陶“人己一体”伦理思想的主体间性意蕴

29、王斐南 醒着“做梦”

30、陈炎先生的学术次第与学术贡献

31、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精神实质及其当代意义

32、现代哲学中的主体间性理论

33、关于《帝国的话语政治》的讨论

34、试析维特根斯坦哲学神秘性的意义

35、论迦达默尔哲学中的语言问题

36、关于现代西方哲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37、“人本管理”思想在组织活动中的运用分析

38、弗罗姆权威主义学说解读

39、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体系的构建

40、“哲学在中国”与“中国底哲学”

41、“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42、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辩证批判的内在张力

43、对以人为本的“人”考量

44、全国党校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理论研讨会综述

45、现代西方哲学的非理性主义理欲观研究

46、浅析杜威的自然主义艺术观

47、“泰勒公式”的导入与剖析

48、浅谈西方哲学史的产生发展及特点

49、实践范畴的语言哲学分析

中国现代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人力资源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应用探究

3、浅析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与应用

4、云计算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5、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应用与实践探析

6、试论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7、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结构分析

8、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9、高中《网络技术应用》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探究

10、试论有线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运用

11、PLC技术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1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节能技术与运用

14、试探计算机通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

15、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16、云计算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作用

17、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18、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BIM技术的融合与应用

19、现代交换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20、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介绍

21、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规范、关键技术及应用创新的研究

22、区块链技术及其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

23、《现代交换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探讨

24、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

25、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26、信息化视角下的高职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27、大数据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有效应用

28、广播电视系统中4K超高清技术的应用研究

29、电气自动化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30、试论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实施

31、图书馆未来的技术应用与发展

32、网络技术在门禁系统中的实现与应用

33、建筑设计项目应用BIM技术的风险研究

34、简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

35、电气自动化在机电工程中应用的探究

36、探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37、分析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38、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分析

39、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40、区块链创新技术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41、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分析与研究

42、基于智能研修平台的教师知识共享研修模型建构与实践

43、智能化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现状

44、铁路通信工程光纤接入网技术的应用研究

45、信息技术在英语创设情境教学的应用与研究

46、探讨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47、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在西药制取过程中的应用

48、浅议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49、GPS技术在水利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古典管理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启示

3、基于系统学的军事交通运输管理浅析

4、透视管理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发展推动

5、现代管理理论与工会工作相结合

6、量子管理理论研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7、环境生态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8、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9、浅析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0、现代西方组织管理理论综述

11、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提升高校科研管理质量对策

12、现代管理学理论发展及其研究方法综述

13、银行风险管理的演进趋势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14、分析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

15、浅谈西方管理思想与理论脉络

16、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浅析

17、企业管理理论发展趋势浅析

18、战略管理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研究

19、从还原论、整体论到系统论:环境法学方法立场的省思

20、心本管理理念下的领导力提升研究

21、宝供物流:以适用的系统提供优质服务

22、项目管理理论在市政工程管理中的运用

23、浅议西方管理理论与超越文化差异的管理创新

24、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25、论行政伦理的价值生成

26、学习型组织的智慧来源与基本模型

27、西蒙决策管理理论范式及思想价值

28、管理学理论发展及其研究方法综述

29、管理理论的价值在哪儿

30、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集成成本管理研究

31、构建现代管理学领域的“中国理论”

32、“四个全面”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3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34、基于管理学理论的认识和思考

35、文化管理的控制方式与特点

36、财务管理理论创新原则的研究

37、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

38、管理学存在状态的再思考

39、产业生态系统构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40、煤矿井下通风安全管理与信息系统分析

41、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创新

42、《管理学原理》的基本问题与教学策略研究

43、国内外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启示

44、我国商业银行应用CKM系统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浅议

45、浅谈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46、教师管理:呼唤人性的回归

47、中国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研究的历史沿革与创新趋势

48、我国管理思想文献综述

49、治理理论:本质是复杂科学范式

中国现代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阅读课堂环境下英语词汇能力发展的认知模式

3、高中学生英语词汇能力的培养

4、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探究

5、简述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6、词汇学理论和认知规律与英语单词的记忆探究

7、掌握新课程理念,搞好英语词汇教学

8、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9、小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10、浅析小学生在记忆英语单词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1、英语习语及其语体色彩

12、浅论并置理论对大学生词汇记忆之启示

13、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

14、英语数字习语背后的文化

15、小议英语词汇的开放性

16、大学英语的实用化教学

17、汉语国际教育课堂中词汇的背景教学法

18、职高英语课堂中词汇教学的方法探究

19、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探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

20、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初探

21、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22、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

23、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大学英语教学的趋向

24、浅析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25、浅谈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26、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27、原型理论对发展二语词汇习得策略的启发

28、英语习语教学及课堂活动设计

29、高职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的几种方法

30、词汇能力理论指导下的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词汇教学探析

31、认知图式与英语词汇习得探究

32、初中英语阅读课中词汇教学策略探究

3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34、浅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35、Chinese Loan Words in English

36、汉语历史词汇学的回顾与展望

37、四川地方高校日语本科教育现状观察

38、高校英语语言文化特点探究

39、识解操作对英语词汇学中词义关系教学的一些启发

40、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究

41、利用语料库认识《农业科技英语》的词汇特点

42、新媒体时代英语缩略语的认知程度和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43、如何做好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44、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45、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文化语义学视角

46、小议传统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7、英美英语词汇差异刍议

48、名词动用的认知思维及分类

49、浅谈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

中国现代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 要:直觉和理智是表现梁漱溟文化哲学的重要概念。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梁漱溟以直觉和理智为基本概念构建起了自己的中西文化观,为现代新儒家奠定了文化哲学基础。直觉和理智概念地体现了梁漱溟对中国文化的深入认识与思考,因此在梁漱溟的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本文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为文本基础,以概念分析为基本方法,对直觉和理智概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图以此展现梁漱溟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和对中国文化问题与出路的思考。

关键词:直觉;理智;文化观;梁漱溟

梁漱溟(1893—1988)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在五四时期全盘西化思潮席卷中国思想界的文化背景下,梁漱溟于1921年发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肯定以儒家哲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价值,认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一样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引发了思想界的“东西文化论战”,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直觉和理智——梁漱溟构建中西文化观的基础概念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代表了梁漱溟早期的哲学思想。梁漱溟在书中使用直觉概念来诠释和表征儒家哲学以及中国文化,使用理智概念来诠释和表征西方文化,直觉和理智概念成为梁漱溟诠释中西文化的基础概念。

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直觉和理智概念是梁漱溟诠释中西文化、构建中西文化观的重要基础概念。他使用理智、直觉和现量三个基础概念来诠释西方、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并以此提出了人类文化的三步骤发展说(亦即中西印文化的三期复兴说)。他阐述说:“照我的意思人类文化有三步骤,人类两眼视线所集而致其研究者也有三层次:先着眼研究者在外界物质,其所用的是理智;次则着眼研究者在内界生命,其所用的是直觉;再其次则着眼研究者将在无生本体,其所用的是现量;初指古代的西洋及在近世之复兴,次指古代的中国及其将在最近未来之复兴,再次指古代的印度及其将在较远未来之复兴”[1]167。在这里,梁漱溟首先提出了人类文化所面临的三个层次即外界物质、内界生命和无生本体,指出与之对应的方法分别是理智、直觉和现量,三个层次和与之对应的方法结合便构成了人类文化及其三个步骤,即作为第一步骤的西方文化(“古代的西洋及在近世之复兴”)、作为第二步骤的中国文化(“古代的中国及其将在最近未来之复兴”)和作为第三步骤的印度文化(“古代的印度及其将在较远未来之复兴”)。在这里,直觉和理智作为梁漱溟构建其文化观的基础概念首先是指方法,即人类研究“外界物质”和“内界生命”所用之方法。其次,直觉和理智作为人类文化不同发展步骤的方法指向的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这样,梁漱溟就从直觉和理智出发,从人类文化的层次和高度对中西文化进行了考察,认为中西文化分别代表了人类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而直觉和理智则是其方法,直觉和理智就和中西文化内在地同一起来了。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观也就以直觉和理智概念为基础构建了起来,直觉和理智概念也就成为理解梁漱溟中西文化观的关键。

二、理智与西方文化

理智作为人类文化第一步骤研究“外界物质”所用之方法,与西方文化对应。这样,理智与西方文化就内在地联系和同一起来了。要理解梁漱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与思考,就要首先弄清楚理智这一概念。理智的内涵是什么呢?

梁漱溟认为,理智表现为简综两种作用即分析与综合两种作用,是构成知识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理智的内涵实际上是指人类的理性思维能力。这是梁漱溟对理智概念的理解。梁漱溟从理智概念出发从成就与弊病两个方面对西方文化进行了考察和阐释。

梁漱溟认为,文化的精神生活方面包括宗教、哲学、科学和艺术等,其中“哲学、科学是偏于理智的”[1]18,而科学就产生于理智。科学是西方文化的显著特征和重要成就,说科学产生于理智就是说西方文化产生于理智。这是理智给西方文化所带来的成就。梁漱溟指出理智在给西方文化带来科学、哲学、知识和思想等文明成就的同时,也给西方文化带来了精神创伤的弊病。梁漱溟指出,西方文化“个体要自顾自己,重于理性的分别计算”[1]165,“才有其社会上种种罪恶痛苦,才有此次大战的创害,把个体的生存竞争真演的烈!”[1]165

梁漱溟认为理智给西方文化带来了科学等成就,也造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和精神创伤。这说明,梁漱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是以理智概念为基础的。而且梁漱溟把西方文化的成就和弊病放在一起进行考察和分析,使人们对以理智为核心的西方文化的认识更加系统和全面。

三、直觉与中国文化

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梁漱溟用直觉概念来诠释和表征中国文化。直觉概念集中体现了梁漱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根据梁漱溟的论述,中国文化代表了人类文化发展的第二个步骤,与之对应的研究层次是“内界生命”,而直觉即研究“内界生命”之方法。这样,直觉与中国文化就内在地联系和同一起来了。直觉也就成为理解梁漱溟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关键。那么,直觉的内涵是什么呢?

梁漱溟认为直觉的作用在于体认认识对象难以表达的意味和精神,并支配我们的行为。他将直觉分为两种:附于感觉的直觉和附于理智的直觉,并认为附于理智的直觉才能认识“生活”和“我”,较之附于感觉的直觉更为重要。

梁漱溟认为,是直觉而不是感觉和理智关照着我们内里的生命。他说:“要晓得感觉与我们内里的生命是无干的,相干的是附于感觉的直觉;理智与我们内里的生命是无干的,相干的是附于理智的直觉。我们内里的生命与外面通气的,只是这直觉的窗户。”[1]135这里,直觉较之感觉和理智更为重要。由于直觉和中国文化具有内在的同一性,认为直觉关照著人们的内在生命,就不仅是对直觉价值的肯定,实际上也是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肯定。这是梁漱溟对直觉概念的认识。

梁漱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集中体现在其用直觉对中国哲学所做的现代诠释上。梁漱溟认为,直觉是中国哲学的认识方法。他进一步使用直觉这一概念来解释孔子的“仁”、孟子的“良知良能”和王阳明的“良知”概念,认为直觉就是孔子所说的“仁”、孟子所说的“良知良能”、王阳明所说的“良知”。这实际上是用直觉概念对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进行了现代诠释。

梁漱溟用直觉对中国哲学所做的现代诠释集中体现了梁漱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是梁漱溟对中国现代哲学的贡献所在。尤其在传统与现代激荡的五四时期,梁漱溟对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诠释在一定程度上为现代新儒家奠定了文化哲学基础,现代新儒家由此拉开帷幕,作为颇具理论建树的一大学派和思潮开始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诠释也为研究中国传统哲学指出了研究思路和方向,对我们在现代条件下审视和认识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四、中国文化的问题与出路

梁漱溟以直觉和理智概念构建了自己的中西文化观,同时对中国文化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针对问题对中国文化的出路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梁漱溟在从理智的角度分析和阐释西方文化的成就与弊病时,反观和分析了中国文化在理智方面存在的问题。梁漱溟肯定理智给西方文化带来了科学民主等文明成就,与此相对应,他认为中国人在理智方面很少创造,中国文化自身产生不出科学和民主。为什么中国文化产生不出科学和民主呢?梁漱溟认为这是因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走的不是同一条路。简单地说,就是西方文化走的是理智之路,产生了科学;而中国文化走的是直觉而非理智之路,产生不出科学。

梁漱溟进一步分析指出,理智不发达给中国文化所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我们不待抵抗得天行,就不去走征服自然的路,所以至今还每要见厄于自然。我们不待有我就去讲无我。不待个性伸展就去讲屈己让人,所以至今也未曾得从种种权威底下解放出来。我们不待理智条达,就去崇尚那非论理的精神,就专好用直觉,所以至今思想也不得清明,学术也都无眉目。并且从这种态度就根本停顿了进步,自其文化开发之初到他数千年之后,也没有什么两样。”[1]190

梁漱溟指出了中国文化面临的问题,对中国文化的出路或者说这些问题的解决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再也不能回头补走第一路,也不能往下去走第三路”[1]190,就是说中国文化不能回头补走西方文化之路,也不能往下走印度文化之路。认为中国文化“不能回头补走第一路”,是对全盘西化主张的否定,是梁漱溟对全盘西化的理论回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出路,梁漱溟认为“我们现在应持的态度”是:“第一,要排斥印度的态度,丝毫不能容留”,即“不能往下去走第三路”;“第二,對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就是对其态度要改一改”,以避免西方文化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立所造成的弊病,从而使理智在根本改过的态度之下发挥好的作用;“第三,批评地把中国原来态度重新拿出来”,用中国的态度受容西方文化的科学和民主精神[1]189-190。梁漱溟的这种“变化过的第一态度”和“适宜的第二态度”实际上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融通。这种对中西文化的融通可以说颇具理论建树,一方面有力地回应了反传统的全盘西化派,另一方面又与固守传统拒绝西方文化的东方文化派划清了界限,同时立足传统对如何向西方文化学习的问题做出了尝试性的思考并提出了理论上的解决方案,因此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一个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并存的时代,梁漱溟的思考对于中华民族理性精神的觉醒和成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着进步的历史意义。梁漱溟对中国文化问题与出路的思考其意义并不局限于当时所处的时代,即使是在今天,在当代中国,中国文化的问题与出路或者说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依然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梁漱溟的思考对我们今天研究和解决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景海峰.新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4]李军,曹跃明.中国现代哲学新论[M].济南:齐鲁书社,2007.

[5]乔清举.梁漱溟文化思想通论[J].孔子研究,1995(1).

[6]李景林.直觉与理性——梁漱溟对儒家理性概念的新诠[J].人文杂志,2005(2).

中国现代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2、现代史上的个人主义思想谱系

3、高中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八章的教学

4、《山西近现代史写真》序

5、逃逸与救世的现代史难题

6、澳大利亚高中探究性学习的运用和启示

7、二轮复习卷(三)现代史部分

8、一本引起争论的历史教学参考书

9、探索新媒体在高校中国近现代史中的教学路径

10、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批女兵

11、斯塔布斯与英国现代史学之建立

12、运用归纳法学习《世界近代现代史》

13、历史编纂学近代转型概说

14、高校地方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15、运用现代史观 “给力”中考复习

16、以生活化教学培养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能力

17、世界近现代史(上)创新习题及解析

18、《现代史密斯-蒙特法》与美国国际广播走向

19、《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复习指导

20、《中国近代现代史》(上)知识易错点讲解

21、现代史诗与异托邦想象:魔幻小说改编电影中的时空建构

22、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中国现代史教学中的学科素养培养

23、世界近现代史材料题专练

24、试论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当代意蕴

25、从梁漱溟的视角看现代中国革命

26、体验式教学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 教学中的应用观察

27、初中近现代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分析

28、“问题史学”视域下国际长安学的产生和理论建构

29、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30、中国现代史应从1953年开始

31、《世界近代现代史》易错选择题解析

32、用“大历史”观看国共两党在现代史中的三个关键政策

33、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的新变化

34、世界近现代史(下)创新习题及解析

35、对世界近现代史几个重大问题的认识(上)

36、“游弋”在世界近现代史长河中的市场

37、“日记”中的近现代史

38、捷克总统米洛什·泽曼:“一带一路”是现代史上最重要倡议

39、浅析中国现代史土地革命到改革开放的发展规律

40、在中国现代史的转折点上

41、韩中日近现代共同教科书《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42、现代化史观与世界近现代史教学

43、世界近现代史课程双语教学探析

44、当代中国史研究的理论范畴与方法论

45、《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46、中国现代史教学之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47、世界近现代史新旧课程异同及复习对策(下)

48、全球史观下的民族院校世界现代史教学实践及思考

49、浅谈高中历史中的世界现代史

上一篇:商学院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美国文学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