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范文

2023-09-20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范文第1篇

摘 要:虽然目前数字图书馆已经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纸质资源的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高职院校中,如果一直使用系统的方法对图书进行管理和储存,无法实现对图书馆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如何在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中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是高校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数据挖掘技术在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据挖掘技术;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应用分析

近年来,高职院校图书馆正在扩大规模,引进大量的图书。目前高职院校所使用的系统只能对图书进行一些统计管理,比如图书的借阅、读者借阅统计等,让管理者能够大概了解图书的情况。但是,所统计出来的数据并不能成为管理者以后改善工作的参考依据。而数据挖掘技术不仅可以对读者的借阅数据进行统计,还能从此看出读者的借阅方向,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本文分析了在高职院校中,数据挖掘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1 数据挖掘技术在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中的需求研究

目前,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基本上是为读者提供一些最根本的服务,主要包括借书、阅书、还书以及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不能为读者提供主动性的服务。要想使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者主动的为读者提供服务,必须要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而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就能对读者以往的阅读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为读者提供更加科学的、个性化的服务。

首先,要分析读者群与其借阅行为,用到的数据挖掘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叙述统计分析。就是说利用叙述统计的形式分析数据库里的数据,查找出借阅率最高的书籍和读者,并且对其所代表的意义进行分析。第二,孤立点分析。也就是说,通过分析读者的借阅信息,找出一些有特殊需要的读者,进而为他们提供特殊性的服务。也可以查阅图书借阅的历史信息,将最受欢迎的书籍和最不受欢迎的书籍挑选出来,从而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第三,聚类统计分析。通过查阅读者的借阅记录以及信息,对不同借阅群体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再利用聚类统计的方式分析读者的行为。

其次,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高职院校要想实现这个工作,用到的数据挖掘技术有:

第一,关联规则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读者借阅图书和借阅记录之间的关系,明确读者的读书需求,以便更好的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第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析读者借阅书籍的顺序和时间,了解读者的习惯,从而在适当的时候为读者提供适合的书籍。另外,时间分析法也能方便图书馆对书籍进行合理的安排。

最后,文献排架方面的管理。在高職院校图书管理中,使用数据挖掘技术不仅能够找出最受欢迎的书籍,还能对读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另外,还能通过对读者借阅行为和借阅书籍的分析,设立专门的书籍摆放处,以便读者的阅读,使每一位读者都能很方便的找到自己想阅读的书籍,这样,会吸引更多的读者。

2 数据挖掘技术在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1 关于图书管理

首先,各个高职院校可以分析读者群的阅读需求,明确读者对知识的需求程度,从而科学规划图书馆的图书以及文献资料。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增加资源的利用率,还能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它能够自动的记录读者借阅图书的情况,从而科学管理没有借出去的图书。另外,数据挖掘技术还能帮助采购人员进行图书的采购,并且合理安排最新的图书,供读者阅读。

其次,由于高职院校的图书内容非常丰富,所以,读者在阅读时,不可能每一本图书都使用到,不能保证高职院校图书馆当中的图书完全被利用,况且,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还要为不同的读者提供不同的服务。因此,不能对读者的需求做到充分的了解,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读者的历史借阅情况,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详细的研究,使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对图书进行科学的管理。

2.2 关于读者管理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原则是要正确服务好每一位读者,在工作时,要坚持读者至上的原则。所以,要想更好的服务每一位读者,就要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读者进行管理,并且进行分类。比如,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可以从职业的角度对读者进行分类,其主要对象是教师、职工以及学生。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创建一个长久的服务关系,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读者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最喜欢阅读的人群。另外,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读者的信息进行管理,要及时处理好应届毕业生的借阅证,例如,延长期限或者是注销。一旦注销毕业生的借阅证,毕业生毕业之后就不能再通过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进行阅读行为,与之相反,如果延长毕业生借阅证的期限,就算毕业生毕业,也同样可以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内进行阅读行为。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科学合理的管理读者的信息,并且及时的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升高职院校图书管理的水平,使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3 结束语

随着图书管理系统在高职院校的广泛应用,一些原本的数据越积越多,并且为高职院校的数据挖掘技术奠定了基础。通过对高职院校图书管理系统的分析,研究了数据挖掘技术当中关联规则和聚类算法在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中的应用。在原本一些传统借、还、新书上架以及库存管理的功能上添加了数据挖掘技术,通过抽样分析,从而使高职院校图书管理逐渐变得智能化,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会艳.数据挖掘技术在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03:65-68.

[2]丁丽,詹林,孙高峰,马健.数据挖掘技术在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中的应用[J].绥化学院学报,2013,06:121-125.

[3]杨睿娜.数据挖掘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6:242.

[4]许建林,毛烨.数据挖掘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7:319-320.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范文第2篇

摘 要: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体现工科结合特色的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提出既保持高职课程的相对独立与完整,强化高职段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又深化课程改革,增强课程的衔接性、实践性和职业性。整个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共计64个课时。

关键词: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人才培养

一、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项目背景

为推动海南省职业教育的的发展,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校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做课系统的课程设置,制定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业已经成为海南省的重要产业,建筑业要实施向科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方向的转变,关键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其中建筑企业中经济技术管理人员比例的提高是重中之重。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丰富海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对建筑业从业人员职业化、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高职院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法的现状分析

根据课程设置的要求,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不仅要系统的掌握招标、投标及合同管理基础知识,还要能将这些知识灵活的运用于建筑行业的实践。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工程造价专业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自身特点鲜明,学习积极性较差,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机 他们有认真学习、提高水平的愿望,但上不能集中精神学习,听课,爱玩手机和同学说话等现象严重。 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快,但混个文凭镀个“金”的想法占很大比重,很多学生明确说明就是为了要个毕业证。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入学成绩也呈下降趋势,如何提高学生对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学习兴趣,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建筑行业急需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更好的掌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知识,并能灵活的运用到具体的案例中去。

2、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结合

在高职院校中较为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但对于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而言,内容过于枯燥,抽象。因此,要将课本知识转换为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多数老师的课堂教学也还是多以传统的理论灌输为主,课堂趣味性不强,上实践课时,老师引进的案例不具有时效性,加之实训条件有待加强,所以老师只能通过多媒体教学客观的带学生参与实践。

3、教学设备缺失与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一个完成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能够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方法上,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方法过于简单,正如前文所述那样,理论与实际脱离的结果教学方法多为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都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难以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从考核方式上来看,单一的试卷考核就把课程学习不自觉地转换成了简单的应试教育。善于思考,喜欢探索的学生在成绩上不一定能有优势,平时不学习,记忆力稍好的学生就能取得好成绩。

三、突破现有模式的高职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困境的对策

高职院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的现状有待改进。 在这样的困境里,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 针对“现状的高职高专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的实际现状,我们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探索突破困境的改革发展之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1、增强学生的信息,激發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顺应环境,消除焦虑,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学生的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有“自卑心理”。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激发起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应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和自学能力,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的乐园里,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理论性很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一方面要抓住社会热点问题涉及的招标投标合同管理问题拿到课堂做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引起学生关注国家、社会大事;另一方面,学校应当更多的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更多实训场地和机会,最好能涉及到实际的工程项目。

3、增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任何职业能力都需要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养成,学生要有一定的时间直接参与实训、生产实习等。一方面,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依靠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 让学生教师都得到实践技能锻炼。 目前我校的实训场地正在积极筹备,希望进度及内容更快,更完善。

4、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应当加快建设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把课程开设、 教材的编制开发、教学质量的监控都必须通过与产业、行业企业的良性互动来实现。

四、结语

高职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我们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鲍洁.高职专升本课程衔接的分析与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13(31).

[2] 严雪怡.人才类型结构的发展变化和职业技术教育结构的发展变化[J].职教通讯,2014(9).

[3]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工程造价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法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大纲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项目基金:海南科技职业学院2018年度校级教改项目:工程造价核心课程产教融合设计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范文第3篇

一、转变观念,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业人才为目标,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学生基础差,课程难度大是目前职业类院校教学质量差的一个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进一步转变观念,以适应生源质量的变化,按照“宽基础、活模块”、“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教学思想,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减理论,强专业,重实训”为指导思想,精选教材与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像对某些教学内容在不同课程中交叉重复存在,某些内容难度过大,但又对专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等等问题,这就需要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删除重复内容,简化难度过大的内容,优化重组知识结构,构成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系统知识框架。

二、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根据职业教育学科内容抽像,实践性强,学生基础差,课程难度大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研究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建造多媒体电化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教室。在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上,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①改"满堂灌"为"启发式"。②改单纯传授知识为重视能力培养。③改以教师为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④改单一课堂教学为课内外结合。⑤改单学科教学为多科综合教学,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⑥改单一笔试考核为笔试、口试、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按课题、按知识点进行考核。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为了提高就业率,以就业推动教学、以教学推动招生,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可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改革:①把建立符合专业设置标准的校内实验实习基地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此外,与社会企事业等单位挂钩签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实习的需要。②切实加强实验实习的管理,从严要求,严格考核和检查。对学生实行学历毕业证和专业技术等级证“双证制”,要求全体毕业班学生必须参加由市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等级考核。③实行产教结合,建立校办的酒店、旅行社等企业,从而把教学实习延伸到社会,也可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

以上几点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粗略想法,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今后,必须进一步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事求是,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健康蓬勃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在天津举办的“2011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四周年成果展示”令人振奋。但纵观中国高职教育近几年的发展,仍然存在不足:发展良莠不齐,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滞后于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培养的人才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办出高水平、职业特色明显的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当前社会所需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以求

有针对性地提高我国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中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1 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分析

1.1 创办基础薄弱,办学时间较短,办学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出现在2000年以后,且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改建而来的。学校升格后虽然继承和发扬了原中职教育的优势,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职教育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层次,无论在培养方式上还是在培养目标上都有着显著的区别。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如何办好高职教育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少,对办好高职教育的规律性研究和认识不够。因此,原有中职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手段、教育意识深刻地制约着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体现在办学过程中表现为办学理念缺乏超前意识,办学水平没有同学校的升格而发生质的变化。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师资配备、基础教学设备建设及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都没有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应有的水平。

1.2 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于高职教育教学需要

师资队伍不能满足高职教育教学需要,首先表现在教师数量严重短缺,与迅速增长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相比,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已成为极其突出的矛盾。截至2011年5月23日,普通公办高职高专院校1 281所,民办307所,这些高职高专院校生师比很高,与评估要求的生师比相距甚远。其次表现在师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较多,老年教师少,全国高职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中35岁以下比例较大,占52%;高校毕业生多,有实际工作经历的少,高职院校教师来源有一半以上是从其他高校毕业直接任教,从企业或科研机构调入的只占18%;高水平的教师引进的难度大,引进的少。

1.3 教学基础设施资源不足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原来的教学基础设施越来越不足。虽然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投入明显不足,没有与招生规模的扩张保持同速度的增加,实验实训设备、图书等硬件设施等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1.4 教育教学改革滞后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为此,各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仍存在一些不足:以就业岗位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为主线等这些职教特色不突出;没有深层次考虑就业岗位对高职人才各种能力的要求,使培养的学生没有达到岗位的要求;在专业设置方面,没有紧跟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设置;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等各部分的比例、结构不尽合理;教学过程中仍然书本教学多、实践教学少,教师讲得多、启发学生参与讨论得少,传授知识的多、传授学习方法的少,对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

1.5 教育教学评价、监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教育教学评价是学校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主动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措施,其评价体系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校内评价;二是社会评价。校内评价一般由督导、教务部门牵头,从督导、学生评教两个角度进行。社会评价一方面是由上级主管教育机构定期对学院的办学条件、教学水平、办学成果等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企事业单位在接受毕业生后,通过评价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来衡量学校教学工作质量。

2 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高职教育必须办成职业教育特色鲜明、适合当前经济发展的最新需要、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的高等教育。因此,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永无止境的,要在发展中不断地研究、探索、提高。就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思路

高职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人力资源的开发、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都离不开职业教育和培训。因此,必须明确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首先,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落到实处,从舆论导向、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面具体入手,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其次,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和民办学校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形成职业院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良好运行机制;再次,适应社会和市场要求,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推进和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2.2 树立全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价值观

一是树立持续、协调发展高职教育的价值观,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高职教育,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优化整体结构,加强内涵建设。当前应把重点放在将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的发展观念转变为数量与质量并重,规模、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价值观。

二是树立“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学校发展观,提高质量,形成特色,这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规划,保持适度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同时,根据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3 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教学目标完成的促进者,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教师资队伍的特色和创新,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一是吸引名牌本科院校高质量生源进入职教师资培养行列,培养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职教师资。

二是安排教师到企业或实验室进行专业实践,促使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化实验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三是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既要结合专业进行科学研究,又要加强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教学方法的研究。

四是多渠道选聘教师,既要从生产第一线的中高级技术人才选聘,又要从教育部门、劳动部门、科研院所等行政、业务部门选聘。

2.4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和质量监控力度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职业培训性质。

一是在认真研究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寻求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内容的同质性,将高职教育的专业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调整教学计划,整合课程内容,实现“双证”融通。

二是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仅要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实施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还要将课堂搬进车间、实训基地,将设备、仪器搬进课堂,实现讲练一体,使实习训练与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相结合。

三是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考试观念,考试方法不能只限于笔试,还应采取口试、试验、参与科研、实地调查等形式,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四是建立并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质量监控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也应该是全过程的,包括招生、就业等各个环节。3 小结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单一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影响了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学校对高职生的不满情绪没有解决方案;不同价值观念的差异对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产生影响。广西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机制的策略是建立网络化的学生间接参与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学生会组织参与机制,建立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

[关键词]学生 参与 教学管理 机制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和样本数量

本次调查主要是以广西区内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为探讨广西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管理问题提供实证研究数据。

根据调查统计分析的需要,本研究调查数量计划为350人,共发放问卷350份,实际回收问卷338份,其中无效问卷10份,不具有统计意义而被剔除,实际有效问卷为328份,问卷回收率为93.7%。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构成

本调查问卷采取了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即按照广西高职院校的总体特征,选择了学校类型、学生学历层次和专业等具有影响力的几项主要指标,分别在每部分中抽取一部分在校学生,由此构成了能够体现调查对象整体特征的调查样本。本次调查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 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实证分析

(一)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

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应该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决策过程。这说明高职生的权利意识很强,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是,同时也只有5.5%的学生有比较多地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经历,表明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愿望和实际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机会还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机会相对较少。

(二)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满意程度

调查显示,学生感到满意的只占5.5%,感到比较满意的占10.1%,感到一般的占51.5%,感到不太满意的占26.5,感到不满意的占6.4%。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对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满意度感到很一般,反应比较冷淡,再加上不怎么满意的学生,有超过80%的学生对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满意度评价不高。这说明目前广西高职院校高职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地位和他们真正的想法相差甚远,这与当前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不相适应。学生总体认为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弱势地位。

(三)高职生希望参与教学管理的程度

学生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参与程度,是指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所产生影响的状况和表达自己意愿的水平。调查发现,学生实际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程度与学生希望参与教学管理的程度有差距。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管理。广西高职生除了自身学习之外,对教学管理还是很关心的,愿意投入教学管理中,维护学校发展和自身的利益。

经过调查统计发现,35.1%的学生“希望有权决定”,所占比例最高。这表明广西高职生主体意识强烈,有自主管理的倾向,学校领导所起的作用只是引导和协调。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很大部分学生对学校领导忽视学生、采取直线式不对等管理是持反对意见的。学生处于弱势地位,但是心里却渴望真正的民主化管理。

三、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单一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影响了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管理强调政府行为,高职院校的多项权利都由国家教育部门主管,广西也不例外。本次调查中有高达43.9%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教育环境没有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机制保障;1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管理制度不承认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权利;6.4%的学生认为其他原因制约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可见,大部分学生并不认为自己本身不具备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能力,也不是没有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没有为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广西高职院校的制度设计远离制度实施的现场,缺乏对高职院校具体运行情况的真实了解,有关制度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

(二)学校对高职生的不满情绪没有解决方案

高达50.6%的学生对学校政策表达不满时,所采取的态度只是与同学讨论,表达心中的不满;26.2%的学生表示会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情况;13.1%的学生表达不满的方式就是沉默,在心里不满却不表达出来;只有2.7%的学生通过学生组织向学校反映情况。这表明很少有学生愿意通过学生组织来反映自己的意见,由于学生组织的功利化导致了部分同学对学生会有诸多不信任。有7.3%的人表达不满用其他方式,与同学议论和保持沉默的学生共占63.7%,这种表达不满的方式并没有反馈到学校,说明学校没有相应的途径和完善的制度让学生反映情况,同时也说明高职生遇到事情比较冷静,学生信任学校,但是反过来学校并不信任学生,这是长期的计划管理体制造成的影响,这样加剧了学生与学校管理层之间的疏远。

(三)不同价值观念的差异对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影响

高职生与学校之间价值观念的不同也是影响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因素之一。严格意义上来讲,对高职生的管理侧重点不是思想管理,而是行为管理。空洞的说教式教学与管理难以被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的高职生所接受,高职生们倾向于独立自主,实现自我价值。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如果肯定学生的意见,愿意倾听学生的声音,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到参与教学管理的自身价值,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平衡学生与学校的利益的很好的方式。

四、 广西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机制的策略

(一)建立网络化的学生间接参与教学管理机制

网络工具具有便捷性,可以获得学生更广泛的参与,有利于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大家的意见和分歧,为整体决策提供基础。校长电子信箱是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一种便捷方式,就是让学生利用网络与校长直接沟通,使学生的意见可直达上方,减少中间环节。这种参与机制的优点在于学生参与的范围更宽广和便捷,从而增加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二)建立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学生会组织参与机制

学生会组织带有官方的身份,代表学生和学校管理层沟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加强学生组织参与学校管理,将学生会建设成具有参与管理功能的一种群众组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机制。广西高职院校要弱化对学生会组织的行政管理,加强学生会组织的自身建设。同时,学生会也要转变工作思路,完善自身建设的功能。

(三)建立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

实行学生代表会议制度对学校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可以体现学校民主、平等的发展要求,其次可以使得学生的实际才能得到锻炼,再次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对参与机制也有自己的看法,调查中有22.3%的广西高职院校学生认为在学校实行学生代表会议制度非常适合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笔者提出的机制建设顺应了学生的心意,在现实中执行是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恬.欧美发达国家高职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N].华南师范大学.2003.

[3]张向东.高职生参与高职院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N].江西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钟岚]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范文第5篇

摘 要:高职教育自2010年受到社会各界重视,但是随着高职院校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对郑州市2所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详细调研,并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使中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1],2010-2016年6年的时间里,我国高职院校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生源上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在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国家一直把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各高职院校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如“工学结合”“生本管理”等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但这些方法在指导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找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本课题组以郑州市2所高职院校为例,对其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详细调研,以期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研样本特征

本课题组以郑州市2所高职院校为例,自2016年9-11月对2所院校教师、学生进行了调研。为了能够对郑州市2所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现状有真实、全面、深入的了解,本课题组随机选取了2所职业学院各自2个系,各系大一、大二、大三随机抽取20名学生,共24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232份,剔除不合格问卷11份,采用有效问卷221份。

为了进一步了解2所高职院校教师现状,本课题组还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调研,每所院校随机选取20位教师,共40位教师。共发放调研问卷40份,回收38份,剔除不合格1份,采用有效问卷37份。

二、调查部分内容与数据

郑州市2所职业院校,221份学生学习现状有效调研问卷部分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

为了对该校课堂教学管理进行深入分析,2016秋季,本课题组对郑州市2所职业院校8个系部学生的到课率进行了统计,具体统计结果如表2:

郑州市2所职业院校40位教师,37份有效教师调研问卷部分调研结果如表3所示:

三、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现状原因分析

(一)部分教师无心课堂

高职院校部分教师无心课堂一方面是由于职称晋级的压力,表3中数据显示了这一问题,我国高校职称晋级一直以来都是重科研轻教学,这部分教师迫于职称的压力,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关注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工薪不公或者工薪较低,编制内外工薪不同,是很多高校的潜规则。在很多高职院校出现这样的怪现象,编制内的老师不上课,但是工资很高,编制外的老师辛苦上课,但是工资却很低,迫于生活的压力,部分教师开始从事其他副业,无心课堂教学管理。

(二)学生整体素质下降且层次不一

自2007年高职院校开始单独招生和扩大招生以来,“学校少、学生多”的局面一去不复返[2],当前,出现了“只要想上学就有学校上”的局面[3]。但是,一方面受到本科院校以及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的冲击,在学生生源不断减少,生源市场又被不断被分流的情况下,高职院校面临的境况更加严酷;另一方面高职招生又是在高招末批,导致其生源质量整体下降。同时,在高职院校单招、普招的影响下,导致同一年级学生能力层次不一,表1数据体现了这种情况,这些因素使得高职课堂上学生逃课、旷课、迟到现象不断,玩手机、聊天、睡觉屡禁不止,表2数据反映了这一现象,这些因素使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的无法顺利进行。

(三)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

自2010年高职院校开始改革以来,校企合作一直是很多院校采用的办学模式。随着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发展,这种模式也体现了它的优越性。如为校企合作的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所需的对口人才,而对于学生来说,毕业之后就可以进入这种企业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这种模式也在逐渐显现它的弊端,校企合作导致很多学生滋生功利思想,如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对将来进入的企业有用就关注,否则,漠不关心,这种功利思想使得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难上加难。

四、完善高职院校課堂教学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变革教师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教师管理模式不应照抄照搬本科院校的职称晋级模式,高职院校主要职责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而不是学术型教师,因此,对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的评定,应向双师倾斜,向课堂教学倾斜,不应过多关注科研与论文发表。除此之外,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工薪待遇,不管编制内外,实行同工同酬,提高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课堂管理的关注度。

(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自我管理能力差,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是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建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除此之外,要让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管理,如有的高职教师让学生自己制定课堂赏罚规则,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在学校、教师、家长的各方压力下的屈服。让学生从课堂教学管理中体会到自信、自豪、受尊重,这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途径,最终达到有效管理课堂的目的。

(三)校企合作企业参与课堂教学管理

此次调研发现,部分校企合作企业也很关心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管理情况,对于校企合作所引起的不良影响他们也深感担忧,因为,在校学生的素质将来就是他们企业员工的素质。为了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部分企业表示要参与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如企业每学期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额外奖励,其目的都是为了使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也为高校院校课堂教学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D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薛心华.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中西融合[J].教育时空,2012(07).

[3]刑林.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探索[J].科技教育,2013(09).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范文第6篇

1.1 管理目标的缺位

高职科技的团队主要是进行相关的技术研究和、使用性研究成果的推广等活动当成是主要的工作内容, 通过专业的和跨专业的知识以及技术进行补充、并且还是为了一致的科研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群体。在很多人的心中觉得高职院校当前已经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了, 其能够按照一般高校在科技团队管理上的管理方式。但是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 它会为高职院校的团队建设造成误差。其主要是因为在团队进行内部管理的过程中, 缺少内部的沟通与团队文化建设的思想, 团队之间的分工合作并不是十分的合理, 也别是一些有着比较大难度的技术使用开发项目无法被突破。同时团队的研究成果和市场的需要相背离。却乏相关的企业调研, 经常出现对企业的需求不是很清楚, 虽然进行了不少的理论研究、但是其能够真正进入市场的科研成果却并不多, 这种情况不但影响团队的发展, 同时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再有就是这些团队没有合理的计划性以及条理性, 团队的成员之间对于发展的目标都不是十分的明确。

1.2 管理评价的缺位

在对于团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还会沿用以往的思维模式。基本上还是将教师进行论文的发表和编写教材的数量以及等级当成是基本的评价指标, 却经常对科技创新团队需要在技术使用上多做研究加以重视;并且对于科技创新团队的考核意识也比较单一, 过分的对有形的成果考核加以重视, 经常忽略团队合作的创新能力的考评, 其结果使得很多团队以个人的研究成果去替代了团队的研究成果。

1.3 管理制度的缺位

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从中职学校进行发展形成里的, 所以其中的相关人员比较缺乏, 同时进行科研的人员也不多、基础设施比较弱, 很多教师不愿进行相关的科研活动, 他们觉得高职院校的人才进行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对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进行培养, 教师需要授课、使学生掌握书本里的知识就可以了。还有就是在团队建设的时候, 缺乏学术交流的机会, 只是在申报项目或者是为了应对检查的时候才把团队的研究成果临时的凑在一起。这种情况也使得团队缺少合作的精神, 研究力量也比较分散。

2 高职团队的管理的优化

2.1 合作优势互补

高职院校的团队的成员主要是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和系部的, 特别是企业的技术人员积极的参与, 技术多元化的互补特别比较突出。其互补性主要显示在:团队成员可以在专业进行互补。不同专业的教师使用本身的技术优势去对企业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加以处理, 为企业项目开发以及技术改造的服务。同时校企双方也能够进行技术的互补。校企可以建立相关的技术与研发机构, 其可以是企业进行委托的研究项目, 同时也能是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并且进行开发的项目, 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在技术研发的时候可以形成技术上的互补, 研发项目速度也不断的提升、实用性不断增强。

2.2 校企合作研究

高职院校团队的主要是在企业的生产改造进行参与, 其能够给企业的技术改造进行研发服务。所以, 科技创新团队的管理重心应该放在对校企合作上去进行研究。并且可以积极的寻找能够进行合作研究的项目。引导科技团队主动寻找和地方企业去进行合作, 经常去企业进行调查和研究, 真正的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并且还能够引导教师按照自己的团队管理能力, 管理好和企业服务的项目。鼓励团队和企业之间进行技术上的改造。院校的科技团队有具体的性研究力, 这样才能够对企业生产一线出现的难题加以处理, 其研究的成果也能够更加的实用。

2.3 技术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所担负担的任务和内容, 以及其进行服务的范围等特点。一是研究的重心偏低, 主要是面对企业生产和建设以及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处理具体的问题, 攻克的技术难关;二是研究的成果并不大, 很多是团队的研究成果都不是很重要, 同时也没有创新点。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为了对产品的质量加以提升, 扩充市场的份额, 每年都会进行一些技术上的革新, 或者是把新的材料和品种以及产品和技术去大范围的投入到生产中, 这些企业的需求量都比较大。所以, 能够按照其本身专业的特点和技术上的优势, 按照当地经济的发展方向和产业调整的方向去积极的寻找研究的项目和课题, 主动的请求与相关的企业进行技术上的共同开发和完成相关的研究任务, 以此促进产业技术的创新以及企业的产业升级。

3 结语

创新团队的建设以及管理可以说是高职院校团队管理上的非常关键的工作。进行好高职院校团队创新的管理工作, 应该由相关的职能部门与系部的研究所的教授和副教授等相关的专家, 积极的把院和系两级科技管理进行到位, 对科技创新的团队进行科学和高效并且精细化的管理, 以此去将高职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到位。

摘要:高职院校建立科技的团队管理, 能够很好的对学院优势专业的建立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使团队的领军人物快速的成长;能够对院校应用性科研的实力加以强化, 使其能够研究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提升院校在社会上的服务力, 拓宽院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所以, 本文基于这些因素对高职原因科技团队的管理机制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管理机制,管理特点

参考文献

[1] 黄政艳.高职院校跨专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创新, 2011 (4) :126.

[2] 卢绍华.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5 (2) :51.

上一篇:护士个人履职总结范文下一篇:八上英语知识点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