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ngo的启示范文

2023-10-08

国外对ngo的启示范文第1篇

国外经验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启示

一、 我国目前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 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问题。由于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体制的弊端导致医疗服务市场

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医疗服务缺乏需求弹性,具有垄断性和价格刚性。较高的专业性使医疗服务具有法律性垄断地位,且让医院具有卫生服务供给的排异特权。

2. 我国基层医疗资源匮乏,医疗资源分布结构性不合理。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设备

落后、人员素质较低, 服务态度差。而大医院不管是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人们不管大病小病大多直接选择去大医院,导致我国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医疗费用居高不下。

3. 我国医保个人账户对需方的约束作用不足。健康的年轻职工可能会为了花掉过多的

个人账户资金而增加了不必要的医疗消费。个人账户的管理混乱,医保卡变成购物卡、冒名看病等现象不时发生。医保机构却缺乏相应的监督、审核机制。

4. 药品费用的实际控制问题。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政府部门制定的最高限价远远比

市场成交价要高。部分降价药由于利润太低,医生又不开降价药等现实情况导致企业亏损严重而被迫停产,药品被淘汰出市场,老百姓并没有得到降价的好处。这些情况使得政府的药品费用控制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5. 起付线、封顶线的设定的合理性问题。限额设定不合理。我国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

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由于我国个人收入差距大,导致起付线对于不同的收入阶层意义不同。对于收入较高的阶层,起付线的设置太低,不足以起到控制医疗费用的作用;对于收入较低的阶层,可能超过其承受能力, 难以发挥正常医治小病的作用,导致小病变大病,最终增加了医疗费用。

二、国际经验对我国医疗保险机制的启示

1. 美国在解决医疗服务市场特殊性问题方面给我国的借鉴。美国的医疗保险从一开始就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各个医疗主体之间的竞争,工作效率高和成本低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将会被 保险机构优先选择,加强了医疗机构的激励机制。美国还有一套对供方的监督机制,那就是 在医疗服务提供前对医药服务的必须性和恰当性进行审核;建立了整套衡量医疗资源是否合理使用的评价标准;设立了具有法律地位的医生同行评议机构PROs和监控部门UR,一旦发现医疗机构有诱导患者需求或者提供过度医疗服务,医保机构有权不向医疗服务的供方提供病人的医疗费用。

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我们可以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医疗机构之间 的竞争,通过让医生或医生团体展开自由竞争的方式,使患者获得性价比较高的医疗服务。

2.英国建立的全科医生制度在合理利用基层医疗资源方面做得比较成功。通过合同管

理的方式,英国将全科医生融入国民医疗服务体系之中,并被纳入所在地区的初级医保团。全科医生决定患者能否去更高一级的医院去就诊,充当着医疗服务“守门人”的作用。英国还 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的投资力度。初级保健小组得到国家的直接拨款,并直接支配国家卫 生服务预算的75%。

3. 新加坡在解决个人账户对需方的约束作用不足问题方面给我国的启示。作为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新加坡,其医疗储蓄制度很符合我国的国民习惯,并且在医疗保 险费用控制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绩效,很有借鉴意义。在个人账户的约束机制方面,新加坡 主要做法是明确个人责任,政府鼓励公民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其个人储蓄账户包括医疗、住 房、养老和教育基金等。个人储蓄的来源主要来自个人和雇主,需方在医疗消费时主要是自己付费,如果个人在医疗费用上花费过多的资金,那么住房和教育方面的资金就少。

因此,我国的医疗保险要进一步的明确个人责任。政府设计合理的、综合性的个人

账户制度 ,使个人真正珍惜个人账户中的基金,例如可以加大个人筹资力度,统筹医疗、教育、住房 、养老等个人基金。

参考文献:

[1]徐伟《国际经验对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机制的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年第2期

[2]向往海瑞 《美国管理式医疗保险对中国医改的参考价值》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国外对ngo的启示范文第2篇

1.1 美国产学研结合型农业科技创新模式

美国是农业强国,是农产品出口率最高的国家,有着完善的农业科技技术体系以及强大的顶尖科技实力,农业科技进步率高达80%[1]。首先,美国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农产品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美国有着专业的农业科研机构,着重将农业企业、商业机构和农户紧密的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促进。一项新技术成功研发,就会有相关农业推广机构进行测试,然后转让给企业和农户进行使用。其次,美国有完善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合理分工及良好的体制机制促使美国农业快速发展,农业技术研发机构在美国农业科技研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美国加大了对农业科研创新的资金投入。最后,美国农业科研创新基金根据法律条例依法由联邦政府拨款,农业科研投入呈刚性增长,投入渠道明确科学[2]。

1.2 英国政府引导型农业科技创新模式

英国在发展现代农业中,从农业发展初期到成熟期,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根据国家农业战略和联邦政府制定的政策对农业进行深化改革,逐步建立了具有完善的科研系统和强大的科技研发队伍,从英国农业发展过程来看,其采用的是政府引导型科技创新模式[3]。

英国在2004年建立了农业科技质量保障体系,其中规定,农业科技研发经费必须是公开透明,做好各个机构的监督管理,并要接受外界的监督。一项科研技术的成功研发必须接受世界上最优秀农业科学家的评价意见,并组织英国国内相关学术界咨询委员进行讨论提出意见。最后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方面要具体明确。近年来,英国政府方面也在不断加大对农业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通过颁发一系列政策、组织专门的农业推广机构,对农业科技进行推广和应用。在推广应用方面,农业科技研发机构要完全按照农民需求进行科技研发,并在地方组建专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技咨询公司等农业中介机构,来帮助农业科研成果有效地推广和应用。此外,英国政府每年会对农民进行农业补贴,农民在自愿的前提下与政府签订合同,农民会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率,按照合同要达到的指标和各自的生产需求,而必须将部分资金投入农业生产的新设备和新技术上。

2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科研创新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它不断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近年来,农业科技在不断向前发展,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政府部门以及各个农业机构也对农业科技的发展重视起来,组织农业科技研究机构专门进行科技研发,并推广宣传农业科技。但由于农业的自然属性仍然影响着农业落后地区农业科技的发展、部分偏远地区农业投入不足、农业科技创新供给质量不高、政府对于偏远地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致使农业科技无法在整个农业大系统中施展,许多科研新项目并不是来源于农民的实际需要,而是从农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为专门的农业生产服务观念较差,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就会呈现出适应性差、不完善等特点。

2.2 农业科技创新供给结构不合理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应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农业科技也在不断创新发展。由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农业技术的发展已不再是单向发展,还需要多层次、多方面的农业科技创新综合使用技术。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逐渐呈现出结构上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农业科技创新供给结构不合理、技术不先进、配套设施不健全、农业科技的发展缺少综合配套农业科学技术,就会造成农业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利用水平较低,使大量农业技术储备不能形成现实生产力,大大制约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一直存在着机器设备不足、原材料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与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与配套设施仅占发达国家的5%~10%,农产品加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研究成果中对原材料和废弃物再加工的利用较少,造成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下。农产品加工业中的初级产品较多,精深加工的产品较少,产品质量较低,与国外科技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3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率较低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我国农业相关企业明显存在着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较差、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和农业技术推广不足等问题。截至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转化率不足50%,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推广率高达80%,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农业技术不断发展,但很多农业企业仍受科技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的困扰,我国只有很少的农业企业有专门的科研机构,这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只是农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虽然我国在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力度,改善了原有农业企业科技研发落后的现状,但与高速发展的农业经济相比,农业科技的资金支持力度还是不能满足人们对新技术的需求,中国用于农业科技创新费用不足国内生产总值的1%。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力度不够,仍导致我国农业科技落后地区不能更好发展农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

3 国外农业科技创新的经验借鉴和启示

3.1 科学规划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在农业科技迅速发展时期,美国采用的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研创新模式,将农业企业、商业机构和农户紧密的衔接起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我国而言,政府及农业相关部门也要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大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和农业新技术,不断加强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和经验学习,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建立布局合理明确的农业产业结构、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国家要有专门的科技研发中心,有专门的科技人才监督管理,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农业高新科技企业和集团,拓宽与国外交流合作领域,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

我国要在企业的管理体制方面不断调整,可以以现有的管理运行机制作为基础,通过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完善整体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和部分农业科研机构的布局结构。建立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的农业科技新体制,才能让农业科研机构布局合理化,农业资源充分利用,不断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4]。

3.2 准确把握农业科技创新方向

要想使农业稳定地向前发展,就要按照党中央出台的政策来准确把握农业科技的流行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认真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出台的关于农业的战略部署,不断进行实践和总结。

英国的农业科技创新经历了机械化农业、生物农业、化学农业、生态农业等几个阶段,在发展农业科技方面也不少走弯路。近年来,英国改善了以往的农业机制,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改善了农业环境,使农业能发展得更长远。对于我国而言,也要根据党中央出台的农业政策,把握好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总结国外农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改善原有农业过度使用土地资源,强调高投入高产出,对农业用地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现象。要总结国外农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不能走他们的老路,尊重土地、尊重自然,合理开发土地、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才能让农业科技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3.3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

美国、英国的农业科技创新经验充分表明,要发展农业科技,就要由国家出台相关农业政策,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并确保农业投入资金比例与国家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两会的一个热门话题,这关乎国计民生,政府部门以及各级农业机构要高度重视现代化农业建设,构建布局合理的农业科研机构,并有专门的技术人才进行管理,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一体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采用新的农业体制,要把政府、农业企业和农民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6]。

4 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

4.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也关乎国计民生。我国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建设,农业技术的研究、农业科研专项的实施、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都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政府部门、农业相关机构以及农业企业要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充分把握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广泛吸纳外资,社会资金,并鼓励农民积极投资,共建一体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4.2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市场机制

我国由传统农业不断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现有的农业体制已不适用于当前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改革方略,才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我国要深化改革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项目的资金拨款制度,专业化管理科技推广项目,通过各企业竞争、投资招标等有效措施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率[5]。构建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市场机制和农业科研项目研发机制,提升农产品的产出率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实现农产品的市场效益,更好地推动农业科技向前发展。

4.3 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业的发展是一个艰难又复杂的过程,农业作为一个特殊产业,其特殊性表现在周期长、推广难度大等方面。许多农业科技落后地区的农民,渴望学习新技术又害怕冒险,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原有的农业推广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农业科技的发展需要一体化的协调机制,要改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培养科技人才,并定期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知识和文化素质,由专门地农业技术专家进行科研项目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加强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要把农业研发机构、农业相关企业、农民充分结合起来,构建多元一体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农业。

摘要:科技创新是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农业进步的力量源泉。“十五”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迅速,创新驱动战略也初见成效,但在我国农业创新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农业发展,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新的形势。因此,要想更好地发展农业,就要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依靠科技、深化改革、加强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体系。基于此,阐述了国外农业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国外农业科技创新模式体系,分析了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推广

参考文献

[1] 管宏友.国外农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及其启示[J].商,2015(28):281.

[2] 胡志丹,王奎武,柏鑫,等.国外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典型做法及借鉴[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84-86.

[3] 张爱媛.国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经验借鉴及启示[J].山西农经,2014(4):124-125.

[4] 郑珂,刘菊华,冯东岳.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对策建议[J].农村工作通讯,2016(22):56-57.

[5] 邵永发,熊桉,夏娟.农业新常态下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新模式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14(6):28-35.

国外对ngo的启示范文第3篇

1 以德、美、英、法为代表的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支持体系

世界各国的城市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不尽相同,但主要发达国家在此方面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主要发达国家政府都非常重视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尤其是生态体系的建设,以期为创业者提供完善的综合服务。他们大都是基于创新推动创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共同理念,其建设举措存在很大的共性,主要包括:

1.1 政府主导

中央政府的宏观管理占据重要地位,其主导着建设举措的制定、执行、监督和协调,政府以财政、基金、优惠政策等各种形式推动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政府调动并保障多方资源(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到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建设中。

1.2 企业孵化器的建立

主要发达国家建设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企业孵化器的建立。其实质是一种服务机构,以期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支持。企业孵化器能够为企业提供全面、综合的支持(商业服务、孵化场所、集群和网络化机会等)。企业孵化器承担创新项目的管理、项目的产业化、项目的推广等诸多职责,能够积极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

1.3 融资渠道的建立

良好的融资环境是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建立基础,所以主要发达国家都十分注重对资金的支持,并且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为这些创新型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资金的保障,从而推动其持续成长。

1.4 完备的科研体系

创新的首要来源是先进、完备的科研体系。主要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备的科研体系来促进新型科学技术向产品的转化,以实现真正的经济价值。科研体系包括了高校、公立科研机构以及社会非官方科研机构等。

1.5 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永葆活力的关键因素是源源不断的创新型知识人才,而创新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这些主要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高校采取以创新为主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级创新人才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表1以英、美、德、法四个主要发达国家为例,对他们在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方面的举措进行了分类。

2 对我国构建“互联网+”创新创业网络体系的启示

经对国内外先进创新创业服务建设举措的分析发现,为创业者提供的现有服务体系大体是一个围绕创业过程所涉及的各项要素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的综合体。因此,结合我国情况下的创新创业服务内容供给应包括8个方面。

2.1 公共基础服务

a)提供工商、税务等一站式政务服务;b)提供创业苗圃、孵化基地、产业园等公共工作空间服务;c)提供公共会议室、产品展示厅、商务接待厅等资源空间服务;d)提供面向主营业务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平台等网络空间服务;e)提供安防、绿化、住宿、餐饮、交通等生活配套服务。

2.2 信息服务

a)提供产业公共服务平台;b)提供政策支持范围、申报条件、扶持力度政策申报、受理、优惠内容等创业扶持政策信息推送与宣讲;c))提供与项目投资平台、项目推广平台、企业家协会、技术联盟、专家顾问等开展的交流服务。

2.3 技术创新支持服务

a)提供公共实验室、大型实验设备、检测设备共享应用等公共研发服务;b)提供科技研究计划基金项目支持;c)提供专利认证、科技成果转化、技术项目交易服务、校企合作、科技中介等技术中介服务。

2.4 技术创新支持服务

a)提供公共实验室、大型实验设备、检测设备共享应用等公共研发服务;b)提供科技研究计划基金项目支持;c)提供专利认证、科技成果转化、技术项目交易服务、校企合作、科技中介等技术中介服务。

2.5 融资服务

a)提供创业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知识产权质押等贷款服务;b)提供财务咨询、评估、担保等金融中介服务;c)提供众筹、风险投资等创业投资服务。

2.6 人才服务

a)提供档案托管、代办用退工、专业技术职称材料申报等人事代理服务;b)提供员工培训服务;c)提供猎头、人才招聘、劳务派遣等用工服务。

2.7 市场拓展

a)提供政府采购机会;b)提供企业采访、媒体宣传、公共展示、活动推广等宣传推广服务;c)提供大企业协作配套业务对接、小企业出口支持、参展支持等市场开拓支持服务。

2.8 创业辅导

a)提供创业课程、创业讲堂、网络课堂等创业培训;b)提供专门人群的法律、政策咨询服务;c)提供创业导师、创业项目论证、管理咨询等创业成长辅导;d提供反映政策诉求、提出并争取针对性政策支持等政策协调服务。

2.9 创新创业环境营造服务

a)提供资金、税收减免、流程优化等政策支持;b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沙龙等创业文化环境营造活动;c)组建行业协会、青商会等社会组织;d)提供QQ群、微信群、微博等创业群体间交流互动平台服务。

同时,在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的引导下,政府服务与市场化服务机构协作为创业者提供服务的网络化服务体系,以满足创业成长链各环节需求。借助“互联网+”,该网络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既能及时为能准确快速地为创业者提供其创新创业各阶段的关键资源,又能让市场化服务机构高效服务获得收益,同时也能满足政府促进创新创业活动健康、快速发展、搞活区域经济的目的。可以说,这是一个能为政府、专业化服务机构、创业者三者都能带来收益的共赢型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如表2所示,共赢型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是以公共服务部门和市场化服务机构为主体,围绕创新创业活动必须的“人、财、信息、技术、场地、市场”六大关键要素的提供而运作一个开放式服务系统。对接创新创业活动链中各环节对六大关键要素的不同服务需求,可分别构建“人才服务链”、“信息服务链”、“技术服务链”、“场地服务链”、“资金服务链”、“市场服务链”。

共赢型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形成了对接不同阶段需求重点的创新创业服务链。从表格横向来看,处在同一创新创业阶段的青年创业者,只有得到这些横向服务链的联合服务才能满足阶段性需求。从表格纵向来看,共赢型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形成了对同一类创业要素的链式供给。

公共服务部门和市场化服务机构分别从自己的优势出发,从上向下沿箭头方向,逐渐减轻服务重点。无论最终成功与否,所有的创业活动都会经历创业活动链前端,但处于此时期的创业者人群数量庞大、支付能力较弱,服务机构从中获取直接利润的可能性较小,此时迫切需要公共服务部门来承担这一时期服务的供给。随着创业活动链的向下延伸,需要服务的对象逐渐减少、服务需求的专业化以及可盈利性在不断提升,这些服务可逐渐转移到专业的市场化服务机构的手中。由此形成共赢型创新创业生态服务体系。

摘要:英、美、德、法等发达国家政府重视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尤其是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建设,从而为创业者提供更全面、良好的综合服务。通过借鉴这些发达国家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形式,能够对构建我国“互联网+”创新创业网络体系带来有益启示,形成我国自己特色的共赢型创新创业生态服务体系。即,以公共服务部门和市场化服务机构为主体,对接创新创业活动链中各环节对六大关键要素(“人、财、信息、技术、场地、市场”)的不同服务需求,分别构建与之对应的六大服务链(“人才服务链”、“资金服务链”、“信息服务链”、“技术服务链”、“场地服务链”、“市场服务链”)。

关键词:创新创业,“互联网+”,网络体系,生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明杰.主要发达国家城市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比较研究—以德国、美国、英国、法国为例[J].行政论坛,2016,02.

[2] 刘霞,赵宇萱.区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6,01.

[3] 加鹏飞,尹立君.“互联网+”下的大学生创业生态体系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

[4] 钟晓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构建与对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1.

国外对ngo的启示范文第4篇

作者简介:李艳(1970.8-),女,天津人,现任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国外高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起步较早,有许多成熟的理论和经验。这些经验和做法启示我们:高校要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整合各门课程资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程体系;开着多种形式的隐性教育,建立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体系;整合社会资源、重视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264-03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凝练,是国民共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它对国家和社会的维系、发展和繁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在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外一些国家很早就开始研究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教育的开展,并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我国高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一、国外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点与经验

很多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根据自己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的特点,凝练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如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个性自由、自力更生、机会平等、竞争意识、追求财富、敬业进取”;欧盟国家共同的价值观“尊重人的尊严、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及人权”;英国强调共同的的核心价值观是:言论自由的传统、自由、民主;新加坡的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日本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其爱国、合作、感恩、秩序、法治、尊重、友谊等价值观念。在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方面,高校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核心价值观灌输和渗透的主要阵地。总的来说,国外高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虽然各有其特色,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共同特点:

(一)高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纳入国家战略和规划。

政府是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推动者。西方国家认为,教育不仅要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引导他们了解国家历史与传统,接受与认同国家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因此,西方国家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和主题非常鲜明,各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并给予各种形式的大力支持。例如,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其核心价值观研究与教育在塑造合格的美国公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以“公民教育”作为其常抓不懈的重要内容,公民教育受到政府、社会的普遍重视,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与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并与高校的教育体制、管理体制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新加坡在高校开展国民教育计划,推广“共同价值观”,灌输国家意识形态与责任感,在国家层面确立了“共同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方案。法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由国家统一制定价值观教育方案,拟定教育目标。因此,国外很多国家都把价值观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高校进行直接的监督和指导。

(二)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创新助推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的迅速发展。

在国外推进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产生了“美德袋”教育模式、价值澄清模式、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品格教育模式、体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等多种道德教育模式。各种教育模式各有其特色和优缺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研究人的价值观形成发展的规律与过程,有的强调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的关注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发展,有的主张加强青少年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的认为个体经验是价值观教育的主脉。这些教育理论的创新和实践推动了国外价值观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全方位灌输渗透核心价值观。 国外高校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既重视通过课堂教育进行理论灌输的显性教育,也辅之以通过校风熏陶、校园活动等渗透的其他隐性教育方法,注重多种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 一方面,课堂教育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新加坡高校的“共同价值观”教育是以“国民教育”课程为主要载体的渗透性教育,“国民教育”包含着若干门理论课程,如伦理道德、法律意识教育等。除国民教育课程外,其他很多社科人文类课程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承担着“共同价值观”教育的任务。新加坡高校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项目,例如,社会实践项目、人文素养专题讲座项目、纪念日项目等,这些教育教学项目有的是总体服务于“共同价值观”的教育,有的是侧重于“共同价值观”某一方面的教育,这些实践型的教育教学项目的开展为不同种族、不同语言背景的学生培养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各种隐性教育的渗透、引导作用也非常重要。西方国家认为,校风、学校规章制度、教师榜样作用、校园活动、校园环境等都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作用,价值观教育目标应渗透和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美国的核心价值理念会体现在高校所制定和实施的规章制度中,也会利用全国性的节日、纪念日和入学、毕业仪式性活动等开展价值观教育。例如,美国高校的规章制度在制定、实施等方面都包含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核心价值理念。利用全国性的节日、纪念日和入学、毕业仪式性活动等开展价值观教育。欧美高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涉及文化、科学、艺术、政治、体育等各方面,通过活动深化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

(四)道德认知选择能力培养与道德实践能力提高并重。

在价值观教育中,西方国家重视学生道德认知和选择能力的培养,认为只有注重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才能让他们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明辨是非,判断真伪,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因此,美国在教育方法上注重价值灌输、价值澄清、价值推理和价值分析等方法的综合运用。他们认为价值观教育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一种价值判断选择方法的训练和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因此,他们注重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来引导学生认知和认同美国的核心价值观。

同时,国外高校非常重视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七十年代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和八九十年代利库纳等所提倡的“品格教育策略”都形成了将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实践课程的范例,因此美国高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一直重视实践体验教学,是以实践体验为主导的,而且活动的形式与方式不断变化,例如“民主教室计划”、“服务教育”等实践活动,都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感受、体验美国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价值实践能力。美国学生经常参加募集资金、竞选宣传、环境治理、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慈善工作等多种社会服务活动。

(五)形成政府引导、学校教育、家庭渗透的多渠道教育模式。

国外核心价值观教育从青少年开始,通过家庭启蒙、学校教育、社会引导的途径全面展开,是家庭、学校、社会联手开展的。托马斯.里克纳认为“新式价值观教育要取得长久成功,必须依赖学校之外的力量。学校和社区必须共同努力,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①。”品格教育联盟提出,家庭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因素,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必须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应开展与家长的积极有效的联系,帮助家长了解学校开展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策略与方法,并尽可能取得家长的认同与合作。学校还应当广泛争取政府、新闻媒体、民间组织等社会各界的帮助。为充分发挥家庭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新加坡政府专门成立了家庭教育民众委员会,专门负责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了解家庭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并促进家长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美国非常注重营造宏观教育环境,国家不惜大量投资建设各类博物馆、纪念堂等教育场所,这些场所成为美国向国民和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基地。美国还建立了社区“服务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参加各种社区服务活动中提高其公民参与意识和责任感。西班牙、比利时的很多大学专门开设社工课,学生通过参加社区服务工作获得学分。

二、国外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校必须把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和责任,认真借鉴国外价值观教育的经验与做法,积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整合各门课程资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程体系。

学校的课程教育是培养公民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我国历来重视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也确实在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国外经验来看,价值观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专门课程来实施,还应该发挥其他专业课程以及人文素质课程的作用,共同开展价值观教育。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内容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重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我们进一步梳理和重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供了新的思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社会和个体的价值观取向的内在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角度,重新梳理教学内容,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尽可能从理论说教、政策宣讲向价值观教育和引导转化。在方法上,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国外的社会教育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都主张要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道德认知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个体对各种道德理论和矛盾冲突主动学习、思考、澄清、选择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一定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感悟和体会,最终认同和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只有经过这个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才能被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理想信仰,并最终落实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

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要把价值观教育作为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重视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价值观教育。任课教师要认真梳理与挖掘专业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将其有机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和人文素养培养有机结合。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讲座、报告等多种方式开展价值观教育。这些课内与课外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最终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程体系,各门课程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补充,共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隐性教育,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体系。

美国高校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很少讲授抽象的、空洞的大道理,而是把这些大道理都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问题,把学习变为一种感悟,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具体的实践体验中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应停留在纯理论说教的层面,而是应与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要努力摆脱那种学生被动接受教育或者听而不信的尴尬局面,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理论的探索和实践的体验中,在生活中感悟理论的真谛,促进价值观的养成。

隐性教育是指教育者隐藏教育目的,通过一定的载体和途径,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各类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都是隐性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国外高校非常注重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潜移默化渗透价值观教育。我国高校开展价值观教育要认真研究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价值追求的特点,确定不同阶段的教育重点,建立科学系统的实践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稳定的实践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践教育活动的具体形式包括实习实训、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学雷锋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能够亲身感受和体验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理念,培养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整合社会资源、重视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国外高校开展价值观教育都得到了社会和家庭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因此,我国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家庭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社会教育资源具有开放性、群众性、补偿性、融合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而且教育方式灵活多样,教育资源丰富。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积极在行业和社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依托基地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国外对ngo的启示范文第5篇

一、国外房地产税收调控的经验

(一) 美国的房地产税收调控

对于当代全球影响力最强的发达国家, 美国着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税法规范系统, 特别是在房地产税上更为完善, 其对于美国的房地产产业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价值。

房地产税。在房地产公司方面的征税主体核心为相关的有限公司, 征收的基础内容核心为利润、投资收益、以房产为基础而获得的租金和利息等。而参照联邦的房地产税制, 地产企业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制。

财产税。其作为美国公民纳税金额相对较高的税种, 不动产税是此类税目的关键构成, 实际的缴纳金额参照各州的具体规范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尽管财产税的覆盖范围较为广阔, 但政府出台了较为丰富的优惠措施, 针对一些特殊身份的纳税人提供配套的减免优惠, 例如退伍、残疾和老年人等群体。除此之外, 针对非商业用途的相关资产, 政府也会提供一定的税率优惠。

房地产收益税。其核心为超额累进税制, 参照个人或是企业获得的收入来采取配套的规定。美国使用的该税种根本上是一种增值税, 所以在美国采取的税制体系中, 并未进行增值税的重复收取。

房地产税收入分配。在分析相关税法的基础上可得出, 并不需要将所有的地产税收上交到联邦, 而完全由地方进行分配, 其也属于地方政府财政收益的关键渠道。美国的征税目的属于针对收入分配开展控制, 以此来避免出现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二) 日本的房地产税收调控实践

日本的房产税收核心为不动产取得类、保有类以及转让所得税三大类, 覆盖了获取、保有以及转让的全部流程。日本的不动产税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即房地产以及地产税的有效整合, 缴税过程中要求一并开展缴纳, 详细而言可界定为三类:

(1) 固定资产税。缴税人为房屋的产权人, 征税为住房、商铺、库房以及厂房, 依据为地产的具体价值, 日本为有效处理房地产存在的波动问题, 控制相关的行政资源开支, 实现处理程序的精简化, 三年进行一次价值评估。税率并非全国相同的固定标准, 而是综合地方的实际状况进行拟定, 基本的税率区间为1.4%到2.1%不等。实际的缴纳日期主要为每年的1、4、7、12月。科研、高校、公共福利以及政府所有的房产都属于免税的范畴。

(2) 城市规划税。其作为针对城市规划以及区划调整的特殊税种。详细来说, 其实际的缴纳主体、具体规范和相关的资产税有较高的相似度。除此之外, 其实际的征收对象主要为城市中的房屋以及土地。征收的基础也和固定资产税较为接近, 也就是以房屋或者是土地的增加值作为基础, 采用的税率也参照各个区域的经济成长状况来综合确定。

(3) 营业场所税。在70年代的时候, 日本政府就进行了营业场所税的推行工作, 其构建的核心目的为高效的管理城市, 以此来解决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一税种的覆盖范围偏小, 集中于日本的各大重要城市中, 例如东京、福冈以及大阪等城市。

(三) 英国的房地产税收调控

市政税主要针对十八周岁以上的产权人或利用人, 核心目的为保障政府得到开展各项行政活动的财政支持。学生、外交、军人和残疾等群体免税, 无人居住又或是无人租用的房产, 可以享有半年的免税期。在具体的征收环节中, 各个区域的税收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变动, 会参照实际状况来开展调整。除此之外, 针对满足该税种的房屋, 还有必要观察纳税主体的资格, 判断其可否符合前述基础的主体条件, 若是其中仅有一人符合条件, 则要求降低1/4的税额;针对空置的住房或是二套房, 可以享有减免一半的优惠。

保有税还存在另外一项重要构成, 也就是营业税。其中的基础征收对象属于存在营业属性的基础房产, 例如厂房、仓库以及店铺等。和市政税存在一定的区别, 营业税的全体收益都归属中央所享有, 中央对其开展分配以及利用活动, 地方并不享有使用权。尽管该资金归入到中央财政的范畴, 但是其依旧需要使用到普通公民身上, 采用较为特殊的方式来反馈到地方政府, 例如使用转移支付以及拨款等形式, 同时其也属于地方收入的重要构成之一, 对于地方经济的建设存在显著的影响。

二、对我国房地产税收调控的启示

房地产和土地属于无法分割的重要事物, 是房地产体系的基础, 而在实践活动中, 征税和土地规范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 目前全球的各个国家以及区域;实际采取的土地制度都存在一定的区别, 有着以国家实际情况为基础的特殊之处, 从而导致房地产税收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探究其中的本质, 可发现其中有着较多的共通之处。以当代中国有关房产税收的法律体系来分析, 并未演变为标准化以及完善的税收系统, 同时其对于国家以及社会经济的积极效应并未实现有效的开发。依靠前文针对美国、日本和英国制度的探讨, 能够得出下述启示:

其一, 房地产税需要归类为地方税种。当前, 以世界范围内的房地产税情形来分析, 多数国家将其归入到地方税种的领域, 同时以此来充当收入来源的重要渠道。例如, 德国的房地产税在整体财政收入中的占比约为68%。日本的该税种占比约为45%;法国该税种的规模也达到了地方财政的40%, 而在此基础上的税收制度能够有效开发政府工作的主动性, 进而为地方政府带来良好的资金基础, 进而更加高效的加速区域经济的成长。同时可给予地方良好的自主收税权, 政府能够参照区域的具体状况而拟定科学的税收策略, 确保整体市场的稳定成长, 发展综合的税收体系。

其二, 完善、科学以及高效的税制系统, 存在着“重存轻流”的基础特性。依靠针对前述国家税制系统的探讨, 可以得出其中有着基础的共通之处, 也就是流转程序中的税种相对偏少, 同时要求缴纳的金额也相对偏少。与之不同的是, 保有阶段的税种较为复杂, 涉及的款项也相对较多。例如, 2015年美国的税收体系中, 保有税占比约为35%, 比如不动产以及相关的经营税等。流转环节中的税收的比例不足2%。可以发现美国的税制体系为“高保有税、低流转税”的基础策略。该制度的优势为, 可以加速房地产的交易活动, 进而发展整体的资源配置, 实现更为理想的经济活力。

其三, 贯彻“宽税基、少税种、低税率”的基础准则。以各个国家具体的税制来分析, 该原则获得了有效的体现。贯彻该原则的核心原因为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具体来说, 其中的宽税基代表大范围的征税, 但针对集体、宗教、慈善等领域提供对应的优惠政策。例如, 英国针对税基就并未进行详细的论述, 而是采用概括性的规定方式。而少税种, 即代表税种的范围存在显著的限制, 拟定详细的税收种类, 从而避免或防止相关税收内容的重复以及叠加等问题, 不仅可以让税收功能充分发挥, 同时也可以提升纳税人对于政府的信赖和信任。低税率, 即应当采用相对偏低的税率来开展征收, 以美国市场作为基础案例, 当前的税率均值参数为1-3%。较低的税率可以保障市场的活力, 实现更好的发展效果。而确保该原则的贯彻, 属于税制改革工作的重点要素。

其四, 有必要主动推进立法的优化, 同时贯彻“明确税、少收费”的基础制度。通过分析美国、日本和相关国家的税制可以发现, 从而明确界定税和费的具体定义以及功能, 同时以征税作为核心、收费作为辅助。能够发现, 相关国家你定的收费种类相对偏少, 同时严格遵照获得利益者付费的基础准则。房地产税和各个程序负担的开支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关资金的收取存在严格的法律限制, 费用也压缩到较低的程度。通常征收的款项需要使用到规定的用途, 例如加拿大, 房地产所有者需要对政府提供物业费, 其中的基础目的为建设相关的公共事业以及服务业等。除此之外, 较为完善的税收法律体系的构建, 属于各个国家以及区域都极为关注的问题, 确保税收程序的合法性属于征税活动的基础。

依法治税以及征税, 是当代发达国家税法体系的重要准则。界定税率以及税基, 针对各个种类的税种开展具体的论证, 相关税收最终的使用都要以法律的规制作为基础。日本当前有关不动产的法律制度超过50余个, 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为日本房地产系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推动力, 同时也可以强化税收对于经济体系的促进效应。

其五, 构建更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实现征缴以及管理的规范化。征收工作的基础以及根据为价值的衡量, 良好的价值衡量系统是各个国家推进房地产体系成长的基础要求。而以实践的视角来分析, 实际的缴税金额、缴纳程序的合规与否等, 都会对于最终的征收效果构成显著的影响, 所以规范相关的征缴以及管理制度演变为较为迫切的问题, 要求中国更加关注该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分析美国的有关制度, 依靠构建相关的对口评估机构, 针对房屋以及不动产开展价值评估工作, 从而确保估值具备良好的权威性以及合法性, 为税款征收的最终实现提供一定的助力。除此之外, 日本针对房地产的评估核心参考相关的公告文件。以政府公示的方式, 能够较为高效的针对土地的各方面权利强化管理, 进而实现房地产系统更加高效的控制。

各个国家都对于房地产税的管理持有高度的关注, 其作为影响财政的重要命脉, 强化征管领域的相关措施, 一方面属于国家的客观需求, 同时也属于社会建设的基础需求。美国为确保该税种的有效征收, 不仅构建了严格的强制措施, 同时也构建了相关的追踪惩罚制度, 针对存在逃税以及漏税的主体进行严格的惩处, 以此来避免税收的流失问题。

三、结语

综合前文的论述, 当前世界中的多数国家以及区域都强调稳定、高效的财税系统, 同时向着更为规范、严格以及明确的方向而发展。详细到中国的房地产税收体系, 在参考国际经验的基础上, 还需要以本国的具体状况为基础, 进而构建以及完善国内的房地产税制体系, 进一步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摘要:房地产税收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 通过对美国、日本及英国房地产税收制度和调控实践的探讨, 结合当前我国房地产税收政策实际, 得到了把房地产税纳入地方税体系、“重存轻流”, “宽税基、少税种、低税率”、“明确税、少收费”、实现征缴以及管理的规范化等启示

关键词:房地产税,税收调控,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 迟丽华, 王晓文.美国房地产税制对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借鉴[J].中国房地产, 2014 (20) .

[2] 康海洁.房地产税制国际比较研究[J].华北金融, 2014 (12) .

[3] 董裕平, 宣晓影.日本的房地产税收制度与调控效应及其启示[J].金融评论, 2011 (3) .

[4] 路冬玲.日本房地产税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 .

[5] 马剑铠.英国房地产税制的制定环境及其启示[J].商, 2016 (5) .

[6] 张琪, 张丽华.国外房地产税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影响与启示[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3 (12) .

国外对ngo的启示范文第6篇

一、任职标准

在国外高校中, 大多数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师的基本任职标准是具备学士及以上学历, 至少要有1年以上的相关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实践, 满足两方面标准才能任职, 这样的任职标准虽然实践工作年限要求较短但是强调教师必须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工作经验, 而且要具有良好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意识。一些技术强国则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博士学位, 且至少有五年的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实践。这样的任职标准源自对技术标准的执行重视, 所以, 对于应用技术型教师的要求明显较高。

还有一些对于应用技术型教师的任职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 但是实行任期制, 其中在企业或科研机构从事专业实践的技术人员为主体, 兼职应用技术型教师的比例较高, 从而避免教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 但是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的问题。

教育界普遍的共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建设”。从上述任职标准看高校教师不但专业理论知识扎实, 普遍具有工程实践背景, 能完全胜任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活动。大多数外国高校积极吸纳企业和社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端管理人员来充实教师队伍, 解决实践中经验不足的问题;高校教育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状况不同其培养模式不同。

二、培养方式

在国外的任何培养方式中应用技术型教师的培训与任职资格密切联系。一种应用技术型教师的培养, 以任期制为基础, 逐步减少专职教师的数量, 是明显增加了以社会技术工作岗位为主的兼职教师制度。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应用技术型教师, 都制定了严格的培训标准。在应用技术型教师的职业资格认定中, 教师必须取得教授学科的学士学位, 并且有国家级教育部门组织系统的培训。培训方式以定期培训为主, 定期对应用技术型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集体培训, 并且明确规定教师技术实践中要有技术创新成果。在应用技术型教师培训的基础上, 根据教研经费情况及高校的实际需求, 采取良好考核的方式, 与应用技术型教师签订短期合同。程序极为严格的“双元制”, 则是在应用技术型教师培训中, 学位的基本标准是博士, 应用技术理论教师在正式从教前, 要深入企业的相关部门接受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培训, 主要是了解相关企业的组织管理机构、经营管理模式、技术应用实践水平等。在此基础上, 德国应用技术型教师还要定期接受补充教育与培训, 通过多种附加培训方式提高专业技能应用水平。

具有“三段融合”“三方参与”特点的应用技术型教师培训, 则是培训效果和实际教学质量直接挂钩, 教学成果与教师绩效考评关系较大, 积极通过企业开展专项技能培训, 保证应用技术型教师始终具有较高的时间水准。所以“三段融合”是指在教师职前、入职、职后都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三方参与”则是指大学、职业学校、企业的三方参与。

三、国外应用技术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 明确应用技术型教师的任职标准

在目前国内高校的应用技术型教师队伍建设中, 对于任职标准缺乏明确的要求, 多数教师具备较高的学历和理论水平, 但是技术实践水平却是不容忽视的“短板”, 严重阻碍了整体应用技术型专业的实际教学水平提升。在国内应用技术型师资队伍建设中, 首先要严把招聘关, 即在招聘环节要明确教师的学历水平、实践经验、创新成果、技术研发能力等, 并且通过细节规定对应聘教师进行综合性考核。其次在应用技术教师实践工作年限的要求中, 要对其作出具体的规定, 并且作为教师入职的“硬性”标准, 达不到这个标准坚决不允许录用。最后要坚持因专业制宜的原则, 根据不同技术专业的实际教学目标和教师素质要求, 明确专业的应用型技术教师任职标准, 这个标准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要结合长期教学实践分析进行有效的总结。

(二) 强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中,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关键的教育目标, 各高校也在积极开展与之相关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但是应用技术型师资队伍建设却始终未取得理想的成果。在上文中提到的任职标准、培养方法均对应用技术型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做出明确要求, 而我国教师则普遍缺乏工作实践背景, 虽然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效果较为理想, 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则无法开展具体的实验课程, 直接影响了应用技术教学的效果。我国高校在应用技术型师资队伍建设中, 要注重专业学历人才、社会工程技术人员、企业高端管理人员的合理吸纳, 构建理论与实践能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并且逐步改善传统的以理论人才为主的师资队伍模式, 这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

(三) 政府主导, 有效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国外应用技术人型教师的培养中, 政府都充分发挥了对于技术教育的主导智能, 积极搭建高校与企业有效融合的平台, 为应用技术型教师的培养与实践水平提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中, 更加关注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缺少与教师相关的实践培养目标和具体方案。在技术较强的国家, 严格的高等职业教育中, 以汽车产业为基础的校企合作较为成功, 某知名汽车公司与多所高校构建了战略合作关系, 企业为技术进行专业师资力量培训, 而学校则为企业输送更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我国的校企合作中, 应建立以应用技术型教师为基础的合作模式, 政府作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纽带”, 积极调动行业协会或知名企业的参与积极性, 组织高校选派专业教师进入企业接受实践能力培训, 而应用技术型教师将所学到的先进技术应用与管理经验应用于教学工作中, 提高实践教学的实际能力, 最终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共赢。

(四) 构建面向产业发展的师资培养体系

国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经验而言, 以产业发展为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有些国家立足于科技创新产业, 技术大国则是依托强大的制造技术产业, 对于应用技术型教师的培训都是将促进产业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我国当前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则多是着眼于高校专业教学工作, 对于产业发展的关注度较低。比如:AI智能技术在我国今年快速发展, 多数高校也开展了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相关专业的教师多为硕士及以上学历, 他们的技术理论水平是毋庸置疑的, 且多数教师有过在智能研发企业工作经验, 基本可以实现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可是世界AI智能产业的发展形势变化较大, 在应用技术型教师的培养中必须面向产业发展的需求, 教师既要掌握先进的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 还要根据产业发展态势逐步强化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另外, 推动产业发展是高校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师是某一专业技术的主要教育工作者, 更是进行相关技术科研与学术发展的引领者。因此, 在应用技术型师资培养中必须紧密结合产业发展的新动态。

四、结束语

总之, 我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师队伍建设中, 要积极借鉴国外的任职标准, 与培养方法等优秀成果经验, 但是也要注重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和前景, 学习和借鉴经验时要坚持合理、客观的原则, 切莫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我国应用技术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任职标准与培养方式, 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进而实现教学、实践、科研等工作的协调推进。

摘要:从目前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 国外在应用技术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本文选取国外具有代表性的任职标准、培训方式两方面对其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 并且提出推进国内高校发展的具体启示。

关键词:国外,应用技术型,师资队伍,经验,启示

参考文献

[1] 杨波, 林磊.浅论肯尼迪大学的师资建设对我国大学的启示[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0 (9) :10+14.

[2] 张洁.国际一流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 2010 (5) :38-43.

上一篇:icu重症监护系统范文下一篇:贫困大学生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