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内涵范文

2023-09-22

民俗文化的内涵范文第1篇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简单而言,就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各方各面。

企业文化的历史:

企业文化的提出源于日本经济发展奇迹而引起的美日比较管理学研究热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在 20世纪 50年代开始引进美国现代管理方法,60年代实现了经济起飞,70年代在平稳度过两次石油危机后再次创造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进入 80年代之后大有取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趋势。而对日本快速发展的经济奇迹,如何解决困扰美国企业界的各项难题,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些学者的研究汇合成了一股美日比较管理学的研究热潮,1981年 ~ 1984年,接连出现了 5本企业文化方面的专著,它们是《未来的企业》、《 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西方企业文化》等,它们奠定了企业文化学科体系的基础。

1985年至1986年,企业文化传入我国,并且陆续在我国传播媒介上出现各种介绍、研究企业文化的作品。从此我国出现了企业文化热,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生长点。其实,我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企业文化的源泉,而且早在 50年代和 60年代,中国同日本一样,在实践操作上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虽然未上升到理论和理性上来研究,但像举世闻名的“鞍钢宪法 ”、“铁人精神 ”、“孟泰精神 ”等,都是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方面的开创之作。当然也只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企业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有了自主经营权之后,企业文化才真正地作为科学的、系统的理论和操作系统在中国出现,并且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与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秉持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不管是什么企业都有它的责任和使命,企业使命感是全体员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是企业不断发展或前进的动力之源。

二.企业文化能凝聚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 三.企业文化能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企业要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件宣传员工责任感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给全体员工灌输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团队意识,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企业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企业。

四.企业文化能赋予员工的荣誉感。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领域,多做贡献,多出成绩,多追求荣誉感。

五.企业文化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一个企业的繁荣昌盛关系到每一个公司员工的生存,企业繁荣了,员工们就会引以为豪,会更积极努力的进取,荣耀越高,成就感就越大,越明显。

2018年5月15日

民俗文化的内涵范文第2篇

关键词:颜色 词语 中国传统文化 象征意义

颜色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颜色词在汉语中的使用为汉语词汇意义的丰富增添了色彩,各种颜色词意义不同,不同的颜色词可以代表不同的感情色彩,颜色词是使用颜色语言来说话或传递信息的一种符号。颜色有渲染视觉美感的能力,各种常用颜色词象征意义如下:

一、 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红色是中国文化中的基本色,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美好追求。它象征着喜庆和吉祥,红色是一种鲜艳的颜色,是喜庆的象征。自古以来,无论婚嫁喜事、逢年过节,从张灯结彩,装饰配备,服装用具,无不用大红的颜色来体现喜事的丰采,不仅表达了对节日的美好祝贺,内心的无比喜悦胡心情也从红红的喜气当中散发出来。这象征吉祥的红色,也绵延地传递了恒久的喜庆气息。红色是欢乐、健康、热情、朝气、活力、生命的象征。

二、 白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白色在汉民族文化中,白色与死亡、丧事相联系,如“红白喜事”中的“白”则指的是丧事。今天,在中国人的葬礼上,死者的亲属朋友通常还挽着黑纱,胸襟上别着白色的小花,以此来表达自己对逝世亲人的敬意和哀悼。 它同时也是愚蠢、失败的象征,我们通常称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比如在一场战争或决斗中,失败的一方总是用打着“白旗”的方式来表示投降;它还象征奸邪、阴险,如“白脸”奸雄。它也象征着人没有功名而且知识浅薄,“白”在封建社会常指平民,称平民百姓为“白丁”、“白身”、“白衣”。如果受到别人的冷落或讥讽则会说“遭到某人的白眼”;常会把阅历浅薄、缺乏锻炼的读书人称作“白面书生”。在传统戏剧当中,白脸表示奸诈、阴险及狡猾之人,将做得罪人的事比喻作“唱白脸”。白色也象征着纯洁与清高。

三、黑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黑色是一种庄重而严肃的色调,它一方面它象征着正义与严肃,如民间传说中的“黑脸”包公,传统京剧中的 李逵、张飞等人的脸谱就是黑色;另一方面它又由于其本身的黑暗无光给人以阴险、毒辣和恐怖的感觉。 黑色是一个很强大的色彩。它可以很庄重和很高雅,而且可以让其它颜色突显出来。在只使用黑色而不用其它颜色的时候,会给人一种沉重与深刻的感觉。

四、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黄色是高贵的颜色,在中国古代,黄色却是极其高贵的色彩,是皇家御用的,平民百姓还不准用呢。黄色极易映入眼帘,通常用在小商品包装,职业服装上,如安全帽,养路工用的马甲上,有表示紧急和安全的意思。我们今天经常用“黄色”来指称带有明显色情意味的的东西。

五、蓝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蓝色是偏冷的色彩。蓝色非常纯净,通常让人联想到蔚蓝胡天空、广阔的海洋以及浩瀚的宇宙。干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理智、冷静与广阔。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备的意象,在企业或商业设计中,为了强调科技、效率的商品或企业形象,大多选用蓝色当标准色、企业色,如汽车、电脑、摄影器材、职工制服、影印机等等;另外蓝色也代表忧郁,源自于非洲胡一种叫blue的音乐,这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个意象也常被人们运用在文学作品或感性的商业设计中。

六、绿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绿色也常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和谐的象征。它象征着平衡、生命力和平和。作为一种中性颜色,绿色与复苏、生长、变化、天真、富足、平静等有关。当今社会一直在提倡绿色化学、绿色蔬菜、绿色食品等,绿色也是健康、环保的象征。具有关探究解释:绿色可以解除眼睛的疲劳,能够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绿色给人生机勃勃,铮铮日上的心理体验。

七、紫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里,紫色是王者的颜色,如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亦有所谓“紫气东来”。紫色代表高贵,常成为贵族所爱用的颜色。紫色也是梦幻的代言词,象征着浪漫,如梦如幻,也象征着美丽而高贵的爱情。

八、橙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橙色是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橙色是秋天的颜色和收获。它会让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作为柑橘色,橙色是相关的健康食品,可以刺激食欲。在纹章,橙色象征着力量和耐力。 橙色在现在也作为一种警示信号,来作为对雪、风、洪水、雾霾天气等的预警。

结论:颜色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颜色词意义丰富,内涵深厚,为中国传统文化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了解颜色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研究颜色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使用,才能真正使颜色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弘扬颜色词在传统文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更加色彩缤纷,绚烂多姿。

参考文献:

[1]骆峰,2004,《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审视》,上海辞书出版社

[2]王逢鑫,2001,《英汗比较语义学》,外文出版社

[3]蒋栋元,2002,《论颜色及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4]夏征龙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5]陈启英:《汉语色彩词与汉民族精神文化》,《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民俗文化的内涵范文第3篇

旅游影响理论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谢彦君在《旅游基础学》中认为旅游影响又称为旅游效应,有正负效应之分,旅游影响是指由于旅游活动包括(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中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对旅游活动主体本身的影响,也包括对其他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旅游影响的范围、波及面是十分广泛的。我们按照旅游影响的内容结构来划分,主要分为旅游经济影响、旅游环境影响和社会文化影响三个方面;按旅游影响的性质划分为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按旅游影响的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隐形影响和显露影响,隐形影响是由于旅游的发展而潜移默化地改变旅游地居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直接有旅游业发展而增加的就业机会、旅游服务设施;按照旅游效应产生的时间可分为即时效应和滞后效应,旅游者的进入直接向当地经济注入货币收入是一种即时影响;滞后效应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旅游带来的局部环境污染很有可能发展为全局性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始于1963年努涅斯(T·Nunez)发表题为《一个墨西哥山村开展周末旅游带来的影响》,分析居民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发生的变化,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旅游活动的开展之所以会对社会文化具有影响作用,主要因为:(1)旅游活动是一种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以及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人群之间相互往来和接触为根本特征的活动。--不经意的文化沟通和无意行为的“文化示范”影响当地社会。(2)旅游的发展已经历了个别偶然现象到大众经常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旅游活动发展的规模之大,已使其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单个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居民之间的接触是短暂的,不足以对当地社会和文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是,随着成千上万的旅游者的不断来访,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接触就会变成群体性的文化交往,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必然会对目的地社会文化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可以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对旅游者的积极影响

(1)旅游即生活,旅游是有别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特殊生活方式,通过旅游,人们陶怡了情操,舒展了身心,恢复了体力和精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入到工作当中,是一种很好的“充电”方式,维系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2)“走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活动有助于人们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突破惯常环境对思维的束缚。旅游活动中,与各种事物、各种各样的任务交际,开拓了视野,旅游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生物、考古、艺术、宗教、建筑、园林等众多学科知识。

(3)培养爱国情操。旅游活动能让人们领略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风土民情、建筑风貌中激起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珍视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人爱自己的国家和乡土。

2、促进地区间的友好往来,加强各民族相互了解

旅游是民间外交的一种重要形式。旅游活动的开展所涉及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之间的直接接触与交往,旅游交往方式更有助于不同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

接待入境旅游也是旅游目的地对外树立自身形象的有效手段。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所见所闻的可信度更胜于改过利用各种媒体所做的自我宣传,不仅如此,旅游者还会将亲身体会传递到更大的人群范围,是更加有效的宣传手段。

3、有助于促进目的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业发展,原本被人遗忘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有重新得到了开发和恢复,这些文化遗产不仅随着旅游的开展而获得了新生,而且成为旅游目的地独特的旅游吸引物。例如:丽江旅游业的发展重构重建了一系列纳西族传统文化,如东巴舞蹈、音乐、文字、民间银器制作工艺、纳西古乐;修复了木府、文峰寺、洛克故居等文物古迹,受到了旅游者的欢迎,也使当地居民对自己的文化增添了信心和自豪感。

4、促进了科技交流与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旅行和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旅游也是科学研究和技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手段,中国70年代末期发展旅游之初,非常看重的就是旅游业所带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信息。旅游活动的开展不断对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交通运输工具、通信技术以及旅游服务设施和设备方面,要求更加快速、便利、舒适和安全,从而也推动了这些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 此外,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保护也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因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加高,处在水库边缘的武当山遇真宫面临着被库区淹没的危险,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的旅游资源,遇真宫被72个千斤顶抬起,在原址上整体顶升抬高15米,顶升高度约为世界纪录的5倍。听说遇真宫顶升后,还将复原,有市民难掩兴奋:“以后这里会更好看,以前来武当山旅游,多数人都去紫霄宫,以后大家也会来遇真宫了。”

5、促进落后旅游目的地的现代化

旅游业发展可以促进接待地社会文化在物质层面上的现代化,为了吸引游客,契合游客的需求,接待地会出现新的文化设施,文化环境会不断的优化,方便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比如在发展较好的乡村旅游点,会拥有KTV、网络、博物馆、展览馆、传统工艺作坊等文化设施。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个体素质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旅游者带来的异族文化或异地文化的影响,促进了居民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更新,社会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人文素质不断提升,更趋于现代化、开放化。

在金竹壮寨长期坚持族内通婚,与汉族不通婚,20世纪80年代开展旅游业一开,当地的择偶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族内婚”已退居次要位置,逐渐与外界通婚,通婚范围甚至远达广东、香港,婚姻观念已经从过去的“金换不嫁外面人”转变为“不嫁本地人”。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旅游对社会文化方面产生的影响,又称为旅游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良的示范效应

示范效应是指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当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被称为示范效应,旅游的发展把先进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输入到旅游地的同时,也把都市观念和腐朽的东西传播开来。旅游者在旅游地的某些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当地居民。

2、影响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旅游者的道德弱化助长某些不良行为,处于“反结构”状态的旅游者摆脱“熟人社会约束”,具有明显的“责任约束松弛”等特征,随手丢弃生活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

随着外来旅游者的大量涌入和游客密度的增大,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致使交通、商店、公共娱乐场所变得拥挤不堪,从而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是他们产生厌恶情绪,甚至在某些国家,已出现了反旅游的浪潮。

3、冲击民族传统文化

(1)民族文化被同化,异质文化冲击与相互影响使民族传统文化日益趋同、弱化、扭曲,目的地居民纷纷效仿来自文化强势的旅游者,抛弃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独特性逐渐消失。

(2)民族文化庸俗化,受经济利益驱动,对民族文化嫁接、篡改、编造甚至误读,以低俗、噱头来迎合旅游市场,商品化、舞台化的处理使传统的民族文化丧失了真实性。如传统的民间习俗、节庆活动、宗教等,都是按照传统方式,在特定的意义下进行的,但是为了迎合旅游业的发展,可以随时进行,并被随意的改头换面,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3)“伪文化”充斥市场,大量粗制滥造的工艺品已失去了传统的风格和制作技艺,,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甚至出现赝品,起着传播“伪文化”的不良作用。

(4)历史文化遗产被破坏

不少地区把风景名胜当做摇钱树,超负荷接待游客;在风景区内乱箭滥造旅游设施,使得一些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遭到破坏。

从上述讨论和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

1、强势文化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强于当地弱势文化对旅游者的影响

2、旅游地受游客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而旅游者所受的影响是短暂而浮现的。

三、正确认识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赞歌论”经济收益与“告诫论”,着重强调旅游业发展对社会文化和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对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积极影响则不予重视,以上观点显然是两种极端的认识。

旅游对文化的影响,无论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都不是无条件存在或必然产生的。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方面,同样也并非是发展旅游业的必然结果。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一般应是指潜在性和可能性而言,促使旅游消极影响转化为现实问题的条件可能会有很多。

旅游的文化影响是自然而有限的(大旅游)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并非必然

如何规避消极影响:

1、做好旅游规划和分流措施,防止和控制旅游饱和或接待量超负荷。

2、有意识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原因在于旅游对经济和社会文化

民俗文化的内涵范文第4篇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民俗文化的内涵范文第5篇

Abstract: Man has a common feeling about colors, because color words can not only express the natural gorgeous colors, but also reflect the view of value and the aesthetic standard of a people. To this point, color words have more than their literal meanings. They also have rich associative meanings. This article firstly analyz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color words from the national psychology, historical tradition, religious beliefs, habits and customs, emotion of the color. And then it probes into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language with detailed discussion, pointing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hich exist in the language performance. Becaus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has brought barriers on trans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how to deal with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proposes some processing ways as well as some translation method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hrough analyzing and understanding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nations, we are trying to avoid the communication barrier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o that we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color word; cultural differenc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ve meaning

二、颜色词分类的不同

颜色词可以大略分为基本颜色词和实物颜色词,前者是本来就描写事物颜色的词,后者则起先是某种实物的名称,由于这种实物本身具有强烈而突出的颜色,因而它们逐渐形成了一种附加功能:不仅可以表示实物,还用来描述具有相同颜色的一类事物。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都可以划分为基本颜色词和实物颜色词,但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数量和划分并不相同。语言学家Berlin和Kay在考察了98种语言,并详细研究了其中的20种以后,认为英语中有11个基本颜色词,包括:red, yellow,white, black, green, blue, purple, brown, pink, orange,和gray。这些词在汉语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词:红、黄、白、黑、绿、蓝、紫、棕、粉、橙和灰。但汉语中的基本颜色词与英语中的却不尽相同。例如,我们经常提到的七色彩虹———赤(红)、橙、黄、绿、青、蓝、紫;《简明类语词典》中列出了6个基本颜色词:白、黑、红、绿、黄和蓝;《同义词词林》虽也列出了11个基本颜色词,但与英语中的有所不同,分别是:白、黑、红、绿、黄、蓝、褐、赭、青、紫和灰。而王逢鑫教授在《英汉比较语义学》一书中提出汉语有白、黑、红、绿、黄、蓝、褐、紫和灰等9个基本颜色词。这与英语中的基本颜色词数量上存在差异,并不一一对应,例如汉语中的“青”有时是“绿”,而有时是“黑”,在英语中要用两个词来对应,还要注意语言环境才不会张冠李戴.英语中pink是“粉”,或“粉红”,在汉语中归入“红”。基本颜色词以下再划分时,有时汉语划得较粗,有时英语划得较细。如红色再向下划分,汉语中有四十多个,如水红、肉红、大红、鲜红、绯红、桃红、洋红、金红、火红、血红、玫瑰红、嫣红、猩红、枣红等等,而英语中表示红的

词却有一百多个,表示粉红的也有三十多个,仅以字母c开头的表示红色的词就有二十一个之多:cardinal, carmine, carmine lake, car-minette,carnation,carnelian,casino pink,Chinesered,chromered,chromescarlet,cinnabar,claret,cochineal,congorubine,copper red, coquelicot, cordovan, cresol red, cramoisie, crimson,crimson madder.由此可见,文化传统、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造成了不同语言对颜色词的认知和划分的不同。

三、颜色词构成方法的差异

中西文化中,颜色词有时是可以对应的,特别是基本颜色词,但实物颜色次就不同了。实物颜色词的构成差异之所以更加明显,是由于中西实物不尽相同,西方有的事物中国可能没有,反之亦然,因此它们所代表的颜色在另一种文化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如汉语中的“米色”、“荔枝色”、“鹤顶红”、“姜黄”、“墨绿”、“藕荷色”等,都是中国人熟悉的,而英语中的“oysterwhite”“avocado”“mistletoe”“Black currant”“Victoria”等词却是西方人熟悉的。当表示颜色的程度差异时,英语中常常在该颜色词前加上dark, pale, rich, dull, bright, light等来区分颜色的深浅、浓淡、 鲜明、暗淡,这一点上中西颜色词是可以对应的,如dark blue“深蓝”,bright yellow“明黄”,light green“淡绿”,dull white“惨白”等等。但汉语中有一种ABB式的颜色词,构成与英语不同,是将修饰成分放在表颜色的词后面,并且重复,来加强颜色的程度,例如:“黄橙橙”、“红艳艳”、“黑漆漆”、“白花花”、“蓝汪汪”、“红彤彤”、“黑压压”、“绿油油”等等,在英语中只能用前面提到的方法来翻译这些颜色词,相比之下,汉语中这种ABB式的颜色词更加生动活泼,使人印象深刻。

四、中英颜色词联想意义的差异

颜色能使人产生联想,例如,当提到“红色”,人们常常会联想到“火”、“鲜血”,提到“白色”,则会联想到“冰雪”、“蓝色”会想到“大海”、“天空”。但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不同的民族对颜色词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同时通过这种联想又赋予颜色词固定的文化内涵,这种民族文化内涵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这种由民族的特定文化内涵而引起的文化差异,比比皆是,给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造成很大障碍。了解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主要是深入研究它的联想意义的不同,下面就对几种常用的颜色词———红、黄、白、黑、蓝、绿的中西联想意义的差异进行探讨。

1.红色

中国人对红色是最有感情的。中国古代有阴阳五行之说,即:金、木、水、火、土;同时配以五色,即:白、青、黑、赤、黄。五行学说的创始人邹衍认为,南朱雀,属火,色赤,因此红色与火相配。在中国,红色是喜庆、吉祥、胜利、好运、受欢迎的象征。“红色”在汉语中总是同嫁娶相联系,新娘子要穿红衣,戴红盖头,坐红轿子,新郎也要披红;新房则更是红色的海洋:红喜字、红幔帐、红被子、红箱笼„„亲友送的礼金要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连媒人都被叫做“红娘”。生小孩儿或过生日时有的地方要吃红鸡蛋。春节要挂红灯笼,贴的春联也是红地儿,甚至包裹鞭炮也要用红纸。到了本命年,为了辟邪,要穿红袜子,系红腰带。“走红运”是说走好运,“事业红火”指事业兴旺,某人事业发达,就说他“红起来了”,称为“大红人”,现在的歌星、影星受到欢迎,知名度高就可以说他(她)“走红”、“红了”。“红色”还可以使人联想到革命,如“红军”、“红旗”、“红色政权”、“又红又专”。文学作品中把容颜姣好,举止端庄的女子称为“红颜”或“红粉”,遂有“红颜知己”,

“红粉佳人”之谓,又将“红闺”、“红楼”指称富贵人家女儿的闺房。戏剧中“红脸”代表的是忠心耿耿、义薄云天的关二爷式的英雄好汉。 英语中的red也可以表示神圣,如天主教中的“红衣大主教”,但西方文化对“红”的好感远不如中国文化。西方人从斗牛文化中联想到红色为不祥之兆,所派生的意义大都不佳,如:危险、警告、恐怖、流血、愤怒、困境等等。用red组成的短语也往往含有贬义:in the red(亏损), red alert(紧急警报),, red-light district(妓女出没的红灯区), red tape(官僚作风), red rag/flag(令人愤怒、仇恨的事), see red(勃然大怒), red-handed(残忍的), red ruin(战祸), red revenge(血腥复仇)。文学作品中,大 家都很熟悉的《红字》,女主人公胸前佩戴的就是红色的字母A(adultory,通奸的开头字母)。

2.黄色

黄,在五行中是土的颜色。中国古代有“黄帝”,中国人是地道的“黄种人”并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汉代班固的《白虎通义》对黄色的解释是“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因此,黄色在中国古代是帝王之色,象征着吉祥、神圣、富贵和权势,如皇帝穿的是绣有金龙的黄袍,并有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典故;住的是金碧辉煌的皇宫,升坐“金銮宝殿”;发的是“黄榜”;出行要选“黄道吉日”。总之,黄色在中国封建社会是法定的尊贵的特权颜色,不能僭越使用。它对中华民族来说具有崇高、尊严、辉煌的独特的联想意义,因此被推崇备至,几乎成了中华民族的代表色。但是黄色在西方则引起腐败堕落、卑怯、懦弱和病态的联想,如:yellow dog(胆小鬼;卑鄙的家伙),yellow looks(阴沉多疑的神色),yellow press(低级报刊)等等。Yellow journalism是指以低级趣味的文字或耸人听闻的报道吸引读者的办报作风。最初,黄色的含义起源于1895年《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黄色印刷的连环画《黄孩儿》(Yellow Kid),其中夹杂着色情内容,后来成为低级趣味的代名词。

3.白色

中国古代的平民衣服不能施彩,所以称其为“白衣”、“白丁”,而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则称为“白身”。汉语中对白色的印象不太好,例如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白色为丧葬之色,即所谓披麻戴孝是也。从这个意义上说,白色在中国代表悲伤、悼念、不吉、恐怖等,如“白事”、“白色恐怖”。而西方恰恰相反,认为白色代表纯洁、光明、善良、和平、正派、诚实、可靠、吉利和幸运。英美国家婚礼的传统之一,就是新娘要穿白色的结婚礼服,戴白色的婚纱,手捧白色的鲜花,因为白色象征着新娘的童贞和纯洁以及新婚夫妇忠贞不渝的爱情。再如a white day是“吉日”,a white war是“不流血的战争”,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是“幸福的日子”,a white witch是“做善事的女巫”。而汉语里“白”还可以引申为空白,徒然,无代价,轻视等等,如“白搭”、“白费”、“一穷二白”、“白眼”、“不白之冤”、“白卷”等等。

4.黑色

黑色在中国古代口碑不错,特别是用于服饰,《诗经》中就有“淄衣篇”,对其大加赞美。当时,淄衣是士大夫的朝服。黑色还是夏和秦代所崇尚的正色。可以说,黑色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尊贵和庄重的颜色。在戏曲中,黑脸代表刚正不阿或者是憨厚耿直,如李逵、张飞、包公等都是黑脸。但黑色还是较多地引起不好的联想,如恐怖、黑暗、阴险等,汉语中有“黑手”、“黑幕”、“黑帮”、“黑心”、“黑店”等词语,都是用的黑色的这种引申意义。黑色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表示深谋远虑、智慧和坚定,如:Jack knew black from white.(杰克精明老练。)。黑色还表示哀悼、

绝望和死亡,如参加丧礼的人都穿黑色的丧服;法官判处某人死刑时要在头上蒙上黑纱;死神在西方的形象是身穿黑袍,手执镰刀的骷髅;就连黑猫都是不吉利的象征。此外,英语中black主要的联想意义是“阴郁”(be in a black mood情绪低落、“愤怒”(black in the face脸色铁青)、“不妙”(black sheep害群之马,败家子)和“非法”(black market黑市)。

5.绿色

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因此也是生命的颜色。但汉语对绿色也不青睐,很多带“绿”的词语都含有贬义,如:“脸都绿了”意思是脸色难看,“眼睛都绿了”也是贬义。中国古代认为绿色不是正色,因而赋予它“低微”、“不名誉”、“下贱”等含义,如白居易在《忆微之》中有“折腰俱老绿衫中”一句,意思是说到了弯腰驼背的老年,仍屈身于低微的“绿衫”行列,官运并不亨通。这是因为唐代规定官位七品以下的穿绿服。在之后的宋元时期,绿衣、绿帽也是身份低微的服装。中国还有一种很难听的说法,就是“绿帽子”,其意为自己的妻子与别的男人私通。在中国人看来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因此,商店中从来都没有绿色的帽子出售。英语中的green给人以新鲜、新近、精力旺盛的印象,如:fresh green memory(清新而栩栩如生的回忆);a green old age(老当益壮)等。在西方,green还常常带有贬义,表示“幼稚无知”、“没有经验”、“容易上当受骗”、“缺乏训练”、“嫉妒”、“眼红”的意思,如:green hand(新手);green as grass(无生活经验);greenwith envy(十分妒忌);green-eyed(妒忌的);greenhorn(涉世不深)等等。

6.蓝色

中国人不太在意蓝色,汉语中常用它来描绘海洋和天空,很少用于带有文化内涵的语境。英文中,blue代表悲伤、忧郁、沮丧或皮肤发青,如the blues(布鲁斯音乐),指源于美国南方黑人中情调忧郁的慢速爵士乐,又称为“蓝调”;to have the blues(觉得伤心);to look blue(愁眉苦脸);to be blue about the pros-pects(对前景悲观)等。蓝色还可以表示社会地位高或者是荣誉,例如:blue blood(贵族出身);blue ensign(英国政府部门的旗子);Blue Book(蓝皮书);blue book(名人录);blue ribbon(授予竞赛优胜者的蓝绶带);blue stocking(女才子)等等。但blue coat和blue-collar则与上述意思相反,前者指穿蓝制服的人,后者则是蓝领阶层,即体力劳动者,社会地位都不高。此外,英文中blue还有色情的意思,汉语中的“色情电影”,英文要说blue film,“猥亵的笑话”是blue jokes,这种意思的来源可能是过去表演脱衣舞时常打蓝色灯光的缘故。

五、中西颜色词语言色彩的差异

语言色彩是指语言意义的褒贬和中性。颜色词也有语言色彩,也有褒义、贬义和中性之分。中西颜色词的语言色彩并不对应,汉语是褒义的颜色词,英文中却是贬义,反之亦然。如前文所述的“红色”,汉语中大部分都是褒义,而英文中的red却偏重贬义;汉语中的“黄色”尊贵,英语里的yellow却懦弱;汉语中的“蓝色”呈中性,而英语中的blue却时而高贵时而低贱。由于民族心理、民族感情、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各个民族的审美观也不尽相同,对同一种颜色的态度有时可谓天壤之别,各个民族都有颜色禁忌,在跨文化交流中这一点必须重视,否则,交流活动就会受到影响,不但达不到本来的目的,还会适得其反。

六、中西颜色词的政治色彩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颜色词很早就与政治联系在一起。中国古代对颜色的尊卑贵贱

都有明确的规定,其依据主要是各朝各代对官服颜色的规定,如红色和紫色为高官的服色,因此象征高贵、权威、势力和吉祥如意;黄色为帝王所专有,是至高无上的象征;白色是平民百姓的服色,地位也不高;绿色为下级官员的服色,因此不被视为正色,并有“戴绿帽子”之说。又如红色象征着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文化大革命时期有“红宝书”、“红卫兵”等。西方的颜色词却大都没有什么政治色彩,除了表示尊贵的红色与紫色,但他们更多的是与宗教有关,而不像中国,将颜色都划分成三六九等,有严格的等级,泾渭分明,不能随便地僭越。可见颜色词的政治色彩中西存在较大差异。

七、中西颜色词文化差异的融合

随着中西交流的不断扩大,中西文化也开始出现了融合的现象。颜色词为人类语言所共有,本来就存在相似的成分,跨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使彼此之间的差异慢慢缩小,融合开始慢慢扩大。颜色词在一个民族中的联想意义也渐渐出现了转变,如白色,在中国并不看好,受到西方的影响后,也具有了纯洁、忠贞的褒义,现在中国的新娘也时兴穿白色的婚纱了;再如蓝色,中国对它的联想意义并不丰富,近几年却受到西方的潜移默化,也渐渐赋予它忧郁、沮丧的含义了。

八、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颜色词在分类、构成、联想意义、使用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同时这种差异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广泛和深入也在逐渐地融合。但应该清楚地看到,差异是主要的,只要存在地理环境、民族心理、民族感情和风俗习惯的不同,颜色词的差异就不会消失,在特定的环境中还会相当重要。颜色词是各民族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掌握了中西颜色词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西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差异,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民俗文化的内涵范文第6篇

(一) 校园足球文化的涵义

校园足够文化是校园足球运动不断发展所形成的文化活动。校园足球文化是校园文化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校园足球文化是在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基础上, 在足球运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校园足球文化, 使得校园文化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校园足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为校园足球教学及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营造了良好的氛围[1]。

(二) 强化高校足球文化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1. 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足球运动是一项团队运动, 在足球运动中要求运动员必须要通过团队合作来开展足球活动。在足球运动中, 团队成员需要通过灵活的战术, 通过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来展现出较高的技战术水平。高校通过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有利于足球运动的开展, 通过足球运动的开展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可以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

足球运动需要发挥学不屈不挠的精神。作为一项对抗性很强的体育运动, 学生通过参与激烈的运动和对抗, 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 对于学生未来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二、校园足球改革背景下高校足球文化的内涵

(一) 坚持“育人为本”的中心思想

在终身体育发展的背景下, 体育课程需要贯穿到整个大学生学习生涯中, 要将体育课程设置为必须课, 同时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也必须要体现出体育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2]。随着我国对于足球运动的不断重视, 我国在相关文件中也针对高校足球教育和高校足球运动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明确了高校作为我国足球运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足球运动在我国高校的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在我国高校足球运动和足球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必须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 坚持“育人为本”的中心思想, 确保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与教学改革相吻合, 全面提升高校足球运动的质量和水平。

(二) 坚持“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基本点

1. 物质文化是校园足球文化的基础

足球场地和相关设备的建设是高校足球运动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是足球教学必不可少的要素。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积极根据我国相关政策和文件加大了足球场地建设的力度, 使得我国高校的足球文化的物质文化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在师资力量方面通过各种途径也提升了足球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

2. 制度文化是校园足球文化的保障

制度文化为校园足球运动和足球教学提供了保障, 是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制度文化主要体现在高校足球制度体系和制度的运行模式两个方面。在高校足球制度的建设方面需要以国家相关文件和制度为基础, 结合高校足球的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校园足球发展的制度体系[3]。同时为了确保制度能够顺利得到贯彻和执行, 必须要制定保障性的措施, 建立合理的组织模式。

3. 精神文化是校园足球文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精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同时也反映出了我国高校及我国社会对足球运动的期望和发展目标, 同时也是进一步促进和推动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需要通过教师展现平台、高校形象窗口等来构建精神文化, 为高校足球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三、校园足球改革背景下高校足球文化构建的有效对策分析

(一) 进一步丰富高校足球精神文化

为了建立与校园足球发展相适应的足球文化, 需要在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校园足球精神文化, 为校园足球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1. 提高领导的支持力度

高校领导的支持力度对于校园足球的发展至关重要, 高校领导的支持有利于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对于高校来讲, 培养综合性的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不但要提升学生的理论素质和理论技能, 同时还必须要大力发展体育运动, 而足球运动则是高校体育运动中最为组要的组成部分, 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喜爱。在高校足球精神文化的建设中, 高校相关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足球运动和足球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 为高校足球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2. 及时改变错误的观念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而这些因素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理和学生情绪的变化, 进而会导致出现部分错误的观念。如果教师无法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 则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心理层面的内容, 积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 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足球运动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同时也是学生释放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而高校足球文化的建设必须要帮助学生及时改变错误的观念和不良的情绪,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对高校足球的制度文化进行不断的充实

制度文化为校园足球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保障。在校园足球改革的过程中要求必须要积极构建高校足球制度文化, 在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和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完善和充实校园足球制度文化, 确保高校足球文化的不断发展。

1. 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观念的改革是高校足球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过程中, 教师不断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得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巧, 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 通过实践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爱好程度。在高校校园足球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推动和促进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 提升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时效性。

2. 积极的开展高校足球联赛活动

足球文化是在足球运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的, 因此高校在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足球实践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开展足球联赛, 通过足球联赛为学生参与足球活动提供平台和机会, 通过竞赛活动来提升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效果。

(三) 加大校园足球物质文化的建设

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基础部分, 为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提供基本的保障。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在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大投资力度, 为校园足球的发展提供各种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如果缺乏必须要物质基础和条件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积极性和热情。要求高校要根据相关政策文件制定相关的标准。高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为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提供物质保障, 构建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推动和促进我国高校校园足球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校园足够是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的基础, 同时也是培养健全人才的重要途径。各大高校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展校园足够运动, 对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精神以及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足球运动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 高校在体育课程改革以及校园足球的发展过程需要积极构建足球文化, 通过足球文化的构建为需求运动在高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进而提升高校足球的教学水平, 推动和促进我国社会足球运动水平的提升。

摘要:足球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学生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 同时在校园足够的发展过程中, 各种类型的比赛为足球在高校内部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随着我国社会对足球运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 校园足球的发展的重要性也不断得到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构建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成为提升校园足球水平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分析和研究中针对高校足球文化的内涵与构建等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促进高校足球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校园足球改革背景下,高校足球文化,内涵,构建

参考文献

[1] 姜付高.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内涵化”建设实证研究——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J].四川体育科学, 2016 (04) .

[2] 张卫东, 邬凤.校园足球文化类型及其建设方式[J].体育文化导刊, 2016 (05) .

上一篇:推广普通话黑板报范文下一篇:个人招商引资工作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