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企业财务论文范文

2023-09-23

铁路企业财务论文范文第1篇

铁路企业的经济活动要想有序推进, 减少能耗, 就需要进一步完善铁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对铁路经营管理行为进行规范, 减少铁路企业风险。做好铁路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能够使铁路企业的舞弊行为进行纠正, 使企业经营业务达到较高的水平, 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准确, 促使铁路企业的战略性进步。

2 铁路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概述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就是要明确企业的分工, 完善责任制度, 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对于铁路企业而言,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以及措施的落实关系到铁路企业经营发展的成败, 能够防止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导致的会计造假问题[1]。铁路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强化内部控制, 使企业的经营效率得到提高, 维护企业的效益, 顺利实现铁路企业经营目标, 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能够顺利实现铁路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满足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3 铁路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当前电算化技术在铁路企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使得财务会计人员从传统的复杂的人工核算中解脱出来, 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核算问题逐渐减少, 核算结果能够更加精准。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依旧不能落实到位,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一些会计人员能力不强, 无法胜任工作岗位,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经常出现失误。此外企业缺少完善的安全系统, 信息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在核算和储存信息时一般都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的, 因此对系统、设备有很强的依赖性, 若系统崩溃、设备损坏, 或者网络被病毒等入侵[2], 数据资料就容易被盗、丢失,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安全。此外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理念相对滞后, 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内部控制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 不需要其他人员参与, 这使得财务人员得不到有效的管束, 常出现违反企业规定的操作, 并且比较随意, 篡改财务信息, 人员职责划分不清, 内部控制效果不佳, 铁路企业资源浪费。

4 铁路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策略

4.1 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标准

当前我国对于企业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有了很多的规定和标准, 铁路企业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依据国家相关的规范标准开展工作, 所以在铁路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需要严格遵循国家标准进行, 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法规, 使铁路企业的管理更加合法、规范, 实现铁路企业的高效管理。

4.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在铁路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 内部控制制度是极为重要的, 要明确职责权限, 结合工作岗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了解不同员工的职责与任务, 做到各司其职、相互监督, 完善管理制度。同时科学的管理实物资产, 保证所有的实物资产都能够被如实的登记, 结合实物资产设置信息库[3], 保证资产得到有效的管理。同时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 管理人员要做好登记工作。此外还需要强化财务会计信息的控制管理, 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有效的约束铁路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

4.3 严格执行工作规定

在铁路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中, 所有工作都需要按照规定进行, 在相关规定执行时, 核算、登记、操作等工作都需要满足规定制度, 工作人员要严格的落实。财务人员依据严格的标准以及工作规定开展工作, 进一步规范铁路企业的财务会计流程, 从而使铁路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有序开展。

4.4 维护系统数据安全

系统数据中涉及铁路企业的财务、经营数据以及未来数据等, 能够将科学准确的信息提供给铁路企业, 从而使其经营发展有科学的依据, 铁路企业也可以结合数据信息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 更好的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 有效的保护系统数据。若系统数据被病毒入侵或者篡改[4], 将给铁路企业带来极大的不利, 数据被竞争对手获得后严重的会导致企业破产, 所以铁路企业需要保护系统数据安全, 完善数据库的保护屏障, 有效保护企业数据安全。

4.5 强化财务会计人员教育

铁路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财务会计人员素质能力的影响。铁路企业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 需要强化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 优化财务会计人员的理念, 使其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知识更好的理解把握, 减少工作人员出现误差的概率, 强化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使其认识到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使其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标准开展工作。

5 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铁路企业经营管理而言,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能够很好地强化铁路企业管理进步。当前铁路企业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 强化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能够很好地促进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果, 强化铁路企业的竞争实力。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 铁路运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内部控制制度也日渐完善, 能够很好地强化铁路企业的风险防范以及经营管理水平, 实现铁路企业的持续进步。在企业内部控制中,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是重要工作, 将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决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就铁路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铁路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 李爱静.铁路财务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创新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 2017 (35) .

[2] 蒋玮.试论铁路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J].财会学习, 2017 (15) .

[3] 赵全保.铁路财务会计管理的内部控制对策探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7 (4) .

铁路企业财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速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研究;从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质量管理、设计阶段的工程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几个方面做了探讨;对我国高速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速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一、前期工作阶段的质量管理

我国高速铁路的工程项目意见书、可行性反馈评估和咨询评测等都是高速铁路的工程项目在质量管理工作环节里需要研究的方向,这些前期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是否能够顺利的完成实施、验收的环节。工程项目的规模、建设的规划、技术水平研究、财务分析、市场分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等内容的完整和探索的深度,能够帮助工程项目的规划更加贴近实际,使工程项目成功实现。

1.1 落实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制。高速铁路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全权责任人要切实落实项目各项建设进度完成情况和质量的优劣。项目质量管理经理要恪尽职守,严格按照时间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各质量工作的审核和督查,每个岗位的质量责任要落实到人,各专业的负责人和各部门的各个专业人员要充分了解自己在项目质量中的职责,努力的完成各自的项目计划,保障项目质量按照计划稳步前进。

1.2 细化项目质量计划。深入掌握高速铁路项目工程的质量要求,认真区分高速铁路项目与其他项目的不同之处,了解项目的特点,明确咨询成果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依据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情况,正确运行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按照质量任务的计划分布细化,根据进度层层落实下来每一步的质量成果,并且把质量完成情况安排到人。每一层次职责、权限、资源分配以及保证质量的措施都予以明确。质量管理计划尽量做到简明直接,方便实施,审核。

1.3 建立咨询工作成果的质量评审制度。对咨询工作的正确评审能够对咨询成果质量的完善提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结合各个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审意见,能够集众人的评价成果与一体,不断的发掘出项目质量计划中隐藏的问题,从而提高咨询成果质量。在项目咨询工作结束之后,高速铁路项目经理先组织本项目人员对项目咨询成果进行有效的总结,完成自我的评审,随后进行内部评审。根据内部评审的内容将咨询的结果反馈給业主,由业主自行来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完善咨询评审的结果。

二、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高速铁路工程设计阶段一般有两步,首先通过初步的设计,再进行施工图的设计。但是遇到较为复杂的工程项目可以按照先初步设计,加上对技术的设计,最后再完成施工图的设计。我国铁路工程设计的两个阶段设计和三个阶段设计是经过大量的研究摸索和丰富的实践得出来的基本的工作模式,各阶段的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得出图纸以及对项目工程的概预算,这样,通过不同阶段设计的方向来有效的控制设计质量安全和可靠性。

2.1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方法。在设计阶段,每一步的质量控制需要进行严格的跟踪督查,在设计阶段和阶段完成的时候,要根据设计的招标文件、咨询合同、政府有关批文、各项技术规范、气象、地区等自然因素和文件对设计文件的细节进行完善和补充。在审查过程中,防止发生设计过分的情况,过分的设计可能会导致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同时也要预防设计不足的情况发生,设计不足对项目工程实际的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和功能缺失带来风险。

2.2 明确设计各部室的质量职责。矩阵式的管理模式是设计部门在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专业部室采取的通用管理方法。每一个专业部室对所管辖的质量设计具有管理和调控的责任,根据设计的不同文件在实际操作中对项目组的成员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督查,控制项目每一步都在设计范围内高效进行,完成之前的设计目标。针对设计专业技术方案的先进性、可靠性、合理性的问题,各个部室有责任参加各阶段设计输入、输出、成品的评审或验证督促各级设计人员按照设计目标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3.1 施工前准备阶段质量管理。对于招投标的管理,施工前需要委托有资格的监理单位按照监理办法严格的审查中标的施工单位,保证施工单位具有对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有与之匹配的资质等级,审查项目施工人员的人员结构和普遍的素质,要求符合项目的需要和要求。同时对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进行审查;对进场的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监控;在选用施工的机械装备时,要根据施工环境条件和施工技术要求、工作质量、能源耗费等方面综合考虑。施工前组织由设计和施工单位参加的设计交底和设计会审会议,确保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建立一套符合要求的质量管理系统。

3.2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在高速铁路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委托项目监理单位按照要求实时的监控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系统是否正常的运作;全面的督查在工序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是否安全运作、施工人员是否按照质量规范操作等,对于施工进度中的质量检测验收程序要按时完成,对于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应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同时进行二次复审,直到工程工艺符合规范,产品合格。对于施工现场出现质量安全等工程问题,隐瞒不报,自行修改设计计划时,应对施工单位予以停工整改,直到符合要求。要对工程材料、混凝土试块、受力钢筋等实行取样送检制度,对于项目中现场计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规范和技术专业程度要进行严格的审核,正确的对其计量结果进行有效的评测和确认。

参考文献

[1]唐晖.QB高速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2]王孟钧,宇德明,张飞涟,王进.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模式研究[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0,01:19-24.

[3]王进,贾艳红,刘武成.浅谈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措施及制度[J]. 铁道建筑技术,2001,03:60-62.

铁路企业财务论文范文第3篇

【文章摘要】

随着GDP的快速增长,人们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有很大的转变,在满足温饱的同时,他们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满足。为此,铁路部门更加加快对铁路运输的变革以实现利民。我国的铁道部,通过优化财务会计部门的职能与管理,以实现对人民与物品的安全管理为目标,从而不断地改进内部调控体制。在这个过程之中,不断地增强内部管理与控制,并使其规范化而合乎流程,为财务会计合法化管理铺平道路。

【关键词】

铁路;内部控制;财务会计;合法化;管理;发展

1 铁路财务会计内部管理的概况

1.1 铁路财务会计内部管理的含义

依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由董事集团、管理者及相关的工作人员三方组成的团体来实现内部控制,是一种经过实验证明的最卓有成效的方式。企业的目的在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若想实现这一经营目标,不断地完善内部的管理控制是必要的。基于此,企业才可能会有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因此,企业只有做到合法的经营才能确保企业的资产的安全,通过财务会计人员仔细、认真负责的对待工作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持续不断地发展,不被不断进步的时代所淘汰。

建立一套较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首要步骤,并且要做到在实施这些制度的同时要对这些制度进行改善,使其不断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再者,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立好的关于内部控制管理的制度体系运用到的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同时在运营的过程中保持联系和实行监督管理。当然,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也要顺应潮流,跟上时代的脚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使其更加的完善。

1.2 进行铁路财务会计内部管理控制的原则

铁路部门要进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就要遵循以下的原则:第一、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铁路部门在进行内部管理时要注意全面性,即进行内部控制时要考虑到多方面,例如:一项决定不仅要考虑到财务部人员,而且还要考虑到行政人员、后勤人员、质检部人员、技术部人员等,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第二、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即要求铁路部门在进行全方位考虑的同时,还要注重次主次之间的区别,而且还要注意风险性较高的工作领域。第三、适应性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为适应企业的生产规模、企业文化、经济效益、经营目标等而需进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这就是适应性所要求企业所要遵循的。第四、成本效益原则,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对于企业家,经营企业无非就是要取得经济利益,所以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时要利用成本效益原则对成本进行调整,进而使成本与利益达到最优化。第五、制衡性原则,一个企业日常活动包含多种不同性质的活动,但不管日常生产还是销售,或者是其他方面的流程,都应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监督,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企业的效益。第六、及时性原则,企业在发生重大的事件之后,企业管理层要及时、准确地对内部进行调整,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内部人员第一时间知道企业相关资讯。

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人员越来越注意到了要想使企业稳定、进步地发展,就要在企业内部进行控制管理,进而让企业的经济利益达到最优化。而在当今社会,企业进行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水平已经达到了能使企业工作项目合法化的高度,从而减少了企业触及到的风险项目。

2 铁路财务会计管理内部控制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2.1 责任制落实到个人

企业只有把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人,才能更好的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因为只有企业内部的人员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才能让管理层更好地实行奖罚制度,否则当员工对某项事务做出贡献时,管理层因无法知道是哪位员工而错失人才。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的项目是需要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共同合作、相互监督,为此,只有确定每个部门的职责,甚至是每个部门下每个员工的工作,才能更好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的利益。

2.2 制定详细的企业资产记录表,对所有资产进行保管分配

企业若想确保资产的安全,只有通过对企业的所有物资、财产实时地进行保管分配,并且做到落实责任制到个人。比如:企业内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责任要落实:企业的出纳人员不能涉及档案保管和账目登记的工作,更加不能进行审核类的工作;必须要有两个人分别担任银行票据签发的工作和银行票据的印鉴的工作;若有企业负责管理账目和钱财的会计人员申请离岗,企业的领导层要委任人员担任临时工作岗位,而且人员要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规定,需进行正式的岗位接替,方可上岗。

2.3 财务会计人员要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谨慎对待每一笔账目

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形式五花八门,不同的企业都会采用自己一贯的财务报表的样式。尽管报表的形式层出不同,但是报表所表现出来的内容都应该有统一的格式,例如:报表的格式、份数、签章以及数字规格。当报表具有统一的格式时,还应该注意账目和会计凭证要相一致,否则会计账目无效。会计人员对会计账目进行审核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操作规范,必须按照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2.4 合法、适当地对企业内部资产进行定期的盘点

首先,在企业内部担任现金出纳的会计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其上级领导的监督和管理,使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顺利进行得到保障。此次,企业要制定内部控制的流程,制定适合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每一步骤都是规范、合法的,并且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资产盘点时要做到分类处理,以确保账目的准确性。当然,资金管理者在处理账目或者资金清算的时候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上级,从而减少企业的损失。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人们的创新技术能力越来越突出,人们已善于把计算机带到我们的工作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去。而随着计算机在现实生活的运用越来越多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越来越完善,铁路部门也加快了对铁路财务会计的管理,通过对铁路内部控制管理,制定适合企业的相关制度体系,使铁路部各部门相互合作、相互监督,让企业在不断进步的时代中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智博.浅谈铁路企业如何加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05)

[2]方桂英.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认识[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3]谢广茹.加强事业单位企业化财会管理工作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0(11)

铁路企业财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铁路财务系统自2006年底开始进行数据集中工作,到2008年底已逐步完成了运营、工会、建设和部分多经单位的路局级数据集中,为全面提升铁路行业竞争能力奠定了基础。数据集中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变革。如何发挥数据集中后的优势,实现FAMIS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是铁路财会信息化管理人员应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数据集中后系统安全建设、集中模式下财务软件升级、对数据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与分析、建立维护体系等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 铁路; 财务; 数据集中

铁路财务系统自2006年底开始进行数据集中工作,到2008年底已逐步完成了运营、工会、建设、收入和多经单位的路局级数据集中,实现了基层站段对铁路局、铁道部的信息透明,缓解了上下级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为提高财会信息质量、实现铁路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铁路财务数据集中是将财务基本数据进行集中存储与管理,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的一种运行模式。数据集中的概念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FAMIS)各子系统内部数据全部整合到一个账套内,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的冗余;另一方面是指取消站段服务器,将基层站段的财务账套集中开设在铁路局服务器上。

数据集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如何优化数据资源,充分发挥数据集中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数据安全以及集中后未来趋势等问题是各路局财会信息化管理人员关注的热点。

一、安全性方面

实行数据集中后,要处理好数据集中与风险集中的关系。系统与业务处理的集中将带来风险的高度集中。在系统管理上,要建立有效的应急流程和故障恢复机制,严格系统的操作与授权管理;加大FAMIS系统安全建设,使数据集中处理带来的优势不被集中风险所弱化。

(一)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迫在眉睫

在基层站段数据向路局集中的同时,原来分散的风险也随之集中,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容灾观念,提前做好面对信息灾难的准备。如何在灾难发生情况下保持业务的持续性和业务数据的安全性成为摆在各局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数据集中后加紧建立铁道部的FAMIS容灾备份中心,以防范和抵御灾难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显得至关重要。部级灾难备份中心应该是将各铁路局的FAMIS业务数据同步传到铁道部,作为各局本地备份的补充,当数据发生破坏时,可通过部中心的备份数据进行恢复,避免灾难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二)安全生产问题更为突出

在数据集中前,服务器设在基层单位,FAMIS系统架构相对简单,路局财务系统计算机维护队员负责辖内各基层单位的FAMIS系统维护工作。由于他们对FAMIS涉及的各个环节均比较熟悉,处理问题和协调能力较强,因此便于及时调动力量、高效率地解决基层单位出现的问题。而数据集中后,随着数据中心的上移,虽然在服务器端管理上便于维护、升级,但系统的架构变得更加复杂,牵扯的各方面因素也比原来大大增加。而且很多问题由于权限问题在客户端无法得到解决,需要向路局系统管理员反映,应变能力就相对削弱了,因此迫切需要提高数据集中管理模式下的应急抗灾能力和应变管理能力。

(三)应对集中后的风险

在数据集中前的FAMIS分布式应用模式下,安全风险可能带来的只是局部的损失,但在数据集中后,安全风险则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是一种系统性风险。在体验集中后便利性的同时,要全方位布局,以应对数据集中后的风险,防范系统风险。

1.强化财会信息化系统风险控制。建立科学的财会信息化风险控制制度,对FAMIS系统实行严格管理,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以便能够对各种不同的权限进行用户识别和远程请求识别。严格划分系统管理员和操作员的权限,同时各操作员的口令密码必须不定期地更换,特别是系统管理员必须有强烈的保密意识,权限一定要保密。对数据库系统管理员(SYSTEM)用户、FAMIS账套管理用户(CWSYS)以及基层单位集中后的账套口令进行统一修改,并由各路局集中管理,定期更换FAMIS系统操作密码。

2.建立FAMIS网络纵深防御体系。聘请专业公司对网络安全现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对FAMIS网络实行加密传输;采用防火墙、VLAN等技术实施FAMIS网络的隔离和保护;采用病毒防护、入侵监测、内容过滤和审计跟踪日志等多种技术手段,确保FAMIS的安全。

3.大力发展先进的会计行为风险预警系统。随着会计行为风险的日益增加,应大力发展预警系统软件。将预警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建立在一个平台上,在会计核算系统数据录入的同时,预警系统能够及时进行会计操作信息跟踪分析,并对重要日志进行必要的记载与备份,通过会计分析自动拟合预测模型和方法,对会计核算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研究分析,对带苗头性有疑点的问题实时报警,实施有效监测。

(四)应急预案

业务持续性是完成数据集中后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面对集中后出现计算机软硬件、网络故障时,有些系统管理员束手无策,有的则直接中断业务,造成了一定损失。因此做好业务持续的应急预案迫在眉睫。

1.对基层单位的财会信息化兼职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发生故障时,要迅速诊出病因,如:目前涉及ADSL、硬件防火墙、数字证书、应用程序的故障要学会判断。

2.网络发生故障,修复是有一定时限的,应制定一个短期修复时限,如在30分钟内若不能恢复网络,那么应该立即启动第二套方案,迅速缓解因网络故障给基层站段带来的不便。

3.数据讲究集中但也要适当分散。数据集中后,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将数据“下放”或向下“拷贝”,既是数据集中需要探索的问题,也是应急预案的一项内容。

应急预案是确保FAMIS安全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进行日常演练和响应启动,发现影响FAMIS安全隐患时及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二、设备及人员问题

实行数据大集中后,如何保护各局在财会信息化技术设备上的原有投资?财会信息化维护体系如何建立?这些都是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原有技术设备的合理利用

实行数据大集中后,原来分散在各基层站段的服务器被闲置,如何处理这些设备是各局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目前的途径大概有三种:一是由于多经单位已全部使用铁道部统一的V4.2CA版会计核算系统,而且大部分多经单位尚未进行数据集中,可将部分性能较好、有较高再利用价值的服务器租赁给多经单位,收取租金;二是在保证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在铁路行业其他业务系统的设备选型中考虑使用现有设备。

(二)原有维护工作的重新定位问题

数据集中后,对数据库服务器、网络管理运行维护等的要求更加专业化。数据库、操作系统、网络维护等工作应交由各路局信息技术处完成。这是否意味着财会信息化的维护队伍可以解散了?答案是否定的,数据集中后,各局财会信息化维护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应对原有工作职能进行重新分配,要继续按照集中支持、分级维护的原则,建立覆盖全路、分级负责、反应快速的财会信息化维护支持体系。

1.铁道部的财会信息化技术支持部,对全路FAMIS系统应用进行集中技术支持。

2.各铁路局本级目前都配备了财会信息化专职人员,应侧重于总体规划、实施组织、建立健全各项信息化管理和安全制度以及信息化资源调配。

3.各铁路局下一步应配备多名系统管理员,负责辖内财会信息化工作的具体落实以及FAMIS系统的日常和现场维护与管理工作。虽然集中核算模式下,对数据库、操作系统及网络管理的运维工作交给专业部门完成,但财务系统应该有培养高素质财会信息化系统管理员的意识,系统管理员必须经过铁路财会信息化系统管理员资格认证,他们不但应具备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优化、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财务会计制度准则,具备能够深度利用集中后数据的能力,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管理好数据。

4.保留各地区维护队伍。站段服务器取消后,各路局应注意保护区域性维护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帮助他们进行角色转换,把精力集中于FAMIS系统运行的保障工作上。在路局财会信息化专职人员指导协调下,分工负责各地区系统运用的日常维护支持工作。数据集中后,由于数据库服务器与基层单位客户端的物理距离拉长了,尤其是出现故障需要协调网络、硬件防火墙、应用服务器的多方厂商共同配合时,系统管理员无法亲临现场,故障的应急反应能力大大降低。一旦出现此种现象,如果有各地区维护队员的配合,就能有效地帮助系统管理员缩短故障时间、降低现场维护成本。

三、数据的深度利用

数据集中后,能够对数据资源进行有效的集成管理和深度的挖掘与分析,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信息沟通和集成,发挥数据的最大价值。

(一)数据积累问题

没有数据积累,就谈不上数据的深度利用。而数据集中后,最终体现为数据库的建设。为此既要积累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数据,也要建立与人力资源、统计分析、审计管理、物资管理、专业运输等信息系统的良好的外部信息交换系统;既要完善集中前财务历史数据,也要对集中后的账套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规整,确保集中后数据的准确、一致、完整和连续。

(二)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问题

管理决策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铁路财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成为全面提升铁路行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数据集中后,如何充分利用数据集中的优势,提取有用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有效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构筑新的运行模式下的经营管理体系,更好地服务于铁路安全运输生产,将是铁路财务数据集中工作之后又一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财务软件的升级

(一)适应集中管理的要求,进行FAMIS的升级,从三层C/S结构转换到B/S结构

数据集中后,为适应集中管理的要求,需要将基于C/S结构的V4.2CA版财务软件升级到B/S结构的V5.0版本。基于B/S结构的新FAMIS系统应是浏览器运行方式,在这种应用模式下,客户端无需进行任何应用程序的安装,只需要根据权限即可进行相关的访问,并且B/S架构使得程序更容易维护与管理,其应用都集中在路局级服务器上,基层各应用结点并没有任何程序,只要路局服务器端更新程序后则全局所有接入点应用程序即可更新,可以做到快速服务响应,为基层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

(二)提高FAMIS系统集成化程度

数据集中后对财务会计管理的要求更加专业化、精细化,FAMIS各子系统应用的集成应该提到日程上来,因此迫切需要研发适用于集中财务管理模式下的新的FAMIS系统,以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沟通问题。1.在系统开发技术平台上,新的FAMIS应充分考虑铁路企业现在的管理模式与整个铁路行业的计算机硬件、网络环境情况,采用适合于目前铁路行业环境的开发工具、通信机制、后台数据库、运行平台。2.新的FAMIS不仅要强化账务、报表、工资、固定资产、存货和应收/应付等每个子系统本身的功能,更多的应从底层的技术、物理的数据库、基础数据到上层的业务应用进行有效的集成,即:各系统之间不仅仅提供目前已有的从工资管理、固定资产、材料核算凭证自动生成并转入账务处理的应用集成,更多的应实现在每项业务发生时可能影响到的其他业务数据及相关子系统的自动处理,提高财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自动化处理能力和及时性。

五、网络建设及管理

数据的集中处理对通讯网络系统的依赖性更强,对带宽的要求更高。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基层站段客户端的响应速度呢?这对数据集中后网络建设和网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网络的备份线路建设问题

备份线路建设在技术上不存在问题,但应考虑风险分散,避免全部线路选择同一家网络运营商,可考虑主、备份线路选择不同的运营商。

(二)网络管理问题

1.带宽的优化管理。数据集中后对网络的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又不能通过无节制地扩充带宽来保证FAMIS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对带宽进行切实有效的优化管理,优先保证业务流带宽,确保正常业务不被非重要的数据访问干扰。如对部分网络流量较大而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业务可通过错时、分时的方式予以解决。

2.运用网络管理新技术。根据统计分析,数据集中后账务管理系统科目审核的正常响应时间是3-4分钟(以1 600条科目为例),一旦延迟到7-8分钟,基层单位就会抱怨。网络上任何一种微小的流量变化,都会影响到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网络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因此采用最新的网络管理工具及安全技术,提前预防网络故障的发生,对数据集中后网络管理都是新的课题,也是各路局财会信息化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

六、结束语

当前,铁路财务系统的数据集中还是新生事物,可能在实施、应用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要看到铁路已完成的路局级数据集中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的效益正逐步显现。继续对数据集中模式进行研究、实施、完善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铁路财会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铁道部财务司,铁道部资金清算中心,铁道部信息办.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专项规划[Z].2005(12).

[2] 赵秀云,杨周南.财务信息化禁忌40例[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第一版.

铁路企业财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保铁路安全稳定,本文基于针对铁路企业管理特点,从三个维度提出提高铁路企业应急管理能力对策建议,确保铁路安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力量。

关键词:铁路;安全管理;十四五;安全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列专章对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突出了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铁路安全作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在统筹发展与安全中肩负着重大责任。本文旨在分析进入“十四五”时期,为适应铁路高质量发展需求,提出提升铁路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铁路当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系统性开展铁路安全运营风险的基础排查类自评估和重难点专业风险评估。

从铁路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威胁铁路实际运营安全的四类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建议系统性开展铁路安全运营风险的基础排查类自评估和重难点专业风险评估。其中,基础排查类自评估建议由各路局的车间、工务段、机务段等具体实施,评估方法力求简单易操作,以反映现场实际情况为目标,以排查评估无遗漏为实施原则,客观评价不同路局不同线路不同工点在不同时间节点条件下的四类安全事故风险等级,明确高风险工点并作为下一步重难点专业风险评估的对象;重难点专业风险评估建议由国铁集团下属综合性研究机构牵头实施,充分挖掘高铁运营十年和普速铁路历年来运营的大数据,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入手,客观评估铁路企业当前铁路安全运营风险。

2.全面推广新建铁路线的全过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目前,对新建铁路线建设安全构成最大威胁即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四)川(西)藏铁路、西(宁)成(都)铁路等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建设中尤为明显。对地质灾害的防控,应从可研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工后残余风险四个阶段入手开展评估工作,方可确保风险防控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大力提倡基层职工和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准确细致无遗漏地把握各级铁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科学认知各级铁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除了做好顶层设计,更应坚持群众路线,多倾听来自基层职工的实践经验和人民群众的科学建议,全面准确地把握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所在。

二、坚持“目标导向”——科学制定铁路安全管理行动目标

1.以“因症施治”为原则,通过对铁路安全运营风险评估和新建铁路线的全过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明确各铁路企业当前面临的实际风险特征;以“因症施治”为原则,科学制定各铁路企业、各线路、各工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安全管理行动目标;在此基础上,统筹推进“因局施策、因段施策、因线施策、因点施策”的差异化安全管理对策组织与实施。

2.重点推进安全管理方向的降本增效类科技攻关和信息化项目组织与实施,进一步释放科技进步的“红利”。安全管理方向的降本增效类科技攻关项目,可重点聚焦加快推进铁路从“周期修”到“状态修”的发展和过渡,具体实施方案可考虑为以铁路历年运维大数据为研究样本,综合考虑不同路局不同线路在不同时期的外部环境特征(汛期、春融期等地质灾害高发期)和客货运需求特征(暑运、春运等运营高峰期),开展围绕R(可靠性)A(可用性)M(可维修性)S(安全性)的运维策略系统性实用性研究,在满足不同运输需求和保障足够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降低运维成本。安全管理方向的信息化项目,可重点关注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调图与组织实施,具体实施方案可考虑以铁路近年来客票销售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人工智能的快速预测与分析研判,科学评估每一列客车的开行成本和调整成本,灵活调图,尽可能避免“空车拉客”现象的产生,提高运营效益。

3.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要求,坚决守住铁路安全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注重堵漏洞、强弱项,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就铁路而言,当前,随着路网规模的持续扩大和高铁运营周期的不断延长,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外部和内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隐患复杂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确保铁路安全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要统筹铁路改革发展和安全关系,站在大安全观的视角认识和把握铁路安全工作,不断夯实铁路安全基础,坚决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坚决守住铁路安全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力量。

三、坚持“结果导向”——确保铁路安全持续稳定

1.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铁路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是公共安全的重点领域,铁路要时刻秉承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安全工作的首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此要严格落实铁路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危及旅客安全的问题和隐患,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统筹加强铁路安全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坚持强基达标、体质增效,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完善铁路基础设施和装备安全技术标准规范,依法治理铁路安全环境,全方位加强铁路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铁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预案体系,提高铁路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加强铁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3.深化安全保障技术攻关,强化技防服务铁路安全能力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关键要靠科技创新”。铁路企业要深化安全保障技术攻关,强化技防服务铁路安全能力,比如深入研究高铁运营安全规律、深化设备设施检测监测技术研究、深化养护维修关键技术研究、深化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技术攻关等方面,全面提升铁路自主创新能力。

4.持续推进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看,安全文化对铁路安全的促进保障作用深远,短期安全靠措施、长期安全靠管理和文化。铁路不同站段大都有其自己不同的业务性质和地域性文化背景,安全文化的建设应结合自身特点来开展,并不断探索创新。一是要对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文化建设要有切合实际的思路。既要有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又要有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切实做到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相统一,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相统一,企业追求与职工追求相统一。二是开展坚持不懈的安全培训工作,培训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通过培训,可以增强职工的文化认同、安全自觉和技能提高。三是营造亲情嘱托氛围,让每位职工的亲人给上岗作业人员写嘱咐语或录亲情嘱托视频,让职工班前会上念一念,上岗之前看一看,作业间隙想一想,安全警钟长鸣。

总之,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已经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时期,铁路企业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坚决守住铁路安全整治红线和职业底线,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力量。

四、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http://www.gov.cn/zhengce /2020- 11/03/content_5556991.htm,2020-11-03

铁路企业财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工资分配制度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可以说有效的工资分配策略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强化职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工作成就感,使得职工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因此务必要加强企业工资分配机制的完善性,充分发挥工资分配在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本篇文章从我国铁路企业工资分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开展企业工资分配的有效策略,不断提升铁路企业职工薪酬待遇和工作满意度,促使我国铁路企业更加高速、平稳地发展。

关键词:铁路企业;工资分配;策略分析

0 引言

伴随着我国铁路企业机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对于铁路企业内部工资分配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改变,可以说传统的铁路企业分配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按劳分配”的发展要求。而工资分配方式的不适应直接影响了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价值。

下面就从自身的实践出发,对铁路企业当前工资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策略,使得铁路企业工资分配方式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真正在企业内部实现“按劳分配”,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力,为铁路企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1 完善铁路企业工资合理分配的设想

铁路企业工资分配方式是将企业的工资总额和自身经济效益进行挂钩,将企业内部职工工作水平、能力贡献与其收入进行挂钩,从而极大地提高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促使员工不断地拓展自身的知识与工作技能,从而充分发挥了工资分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实际上铁路企业工资分配工作所关系的方面较多,政策性极强,其方式受到企业和职工的重要关注。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铁路企业内部开始实行了岗位技能工资制度,该制度的实施打破了工资分配中存在的平均主义。然而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特别是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内部的分配方式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如何更好地完善铁路企业工资的合理分配,不断地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效果,从而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企业内部的人才,是铁路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铁路企业务必要重审自身现有的工资分配方式,不断地完善工资分配体系,对完善铁路企业工资合理分配的方式进行设想,从而增强工资分配的作用。

铁路企业工资分配方式已经经历过多次的改革和创新,然而基本上都在旧的企业体制中进行的,并没有从当前现代企业机制的标准与需求出发进行根本性的改革,相关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全部引入到铁路企业的分配范围中,实际的分配模式和结构仍然不够合理,缺乏系统、完整的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这就要求务必要坚持铁路企业工资分配的总体思路,即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并且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断的实行市场经济调节、站段自主分配、企业职工民主参与等,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企业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地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与价值,使得铁路企业整体生产水平得到提升。

2 当前铁路企业工资分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分析

2.1 “工效挂钩”存在弊端

首先,工效挂钩与宏观调控之间存在着矛盾,根据工效挂钩所计算出来的工资来源与宏观调控所确定的工资总额之间存在矛盾。而且在企业职工工资调控制度上,相关的工资计划之后,与铁路企业经济效益之间脱钩。

其次,站段挂钩的基数存在不公平的现象。铁路企业现行的工效挂钩基数都是按照各个站段实际完成量作为依据,这样一来企业的效益增长已经处于高峰期,难以有更大的增长。

最后,铁路企业核定人数都是以定员为前提的,依据铁路企业实际超缺员的情况来进一步确定,这样一来,铁路企业为了能够在工资总额基数核定方面取得优势,便会进行“讨价还价”,那些本应该提高效率、减少岗位需求的,站段仍然会要求增加定员。而且当工作量有所减少时,并没有提出减员,而是想方设法地保住现有的定员,造成人浮于事的现象。

2.2 分配平均主义仍较严重

在铁路企业工资分配中,仍然存在分配行为不规范、工资分配形式单一等现象,而且工资分配平均主义仍然比较严重。在实际的企业内部分配结构中,并没有依据类型、生产经营特点等情况来确定工资分配方式。而且不同的职位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具备知识、技能的人才价值没办法得到完全承认。虽然企业内部各种劳动的报酬都有在整个工资构成中有所反应,但是这种差别的岗位工资所占的比例却非常低。铁路企业内部搞平均主义分配趋于制度化,甚至一些津贴补贴也采取平均分配方式,使得整个收入分配与岗位劳动之间严重分离。

2.3 缺乏激励性与竞争性

一方面铁路企业对内缺乏激励性,现行的工资分配方式属于静态的工资方式与标准,并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当前,虽然不少铁路企业内部不同岗位之间的岗位技能工资拉开了距离,但是对于相同岗位却没有进行相应的细分,不管是责任、技术能力都是同一种标准,无法很好地将职工的实际收入进行动态化的考核支付,从而出现相同岗位之间即使劳动量、态度等不同,拿到的岗位工资却是相同的。

另一方面,铁路企业对外缺乏竞争性,一些关键的、管理、技术岗位工资水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而一些替代性较高的岗位,收入水平却接近甚至高于市场水平,这样一来,铁路企业内部一些优秀的科技及管理人才便会流失,没办法形成科学的市场淘汰机制。

2.4 缺少完善的考评体系

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中,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由于我国铁路企业在管理模式方面的转变比较慢,虽然已经由原先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企业管理模式,但是很多具体的管理方式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模式,缺少完善的考评体系,导致企业职工的岗位工资没办法依据相关的绩效考核指标来进行合理的分配。加上一些重要的技术岗位与管理岗位工作考核指标的缺失,使得铁路企业工资计算仍然以职务和工种为主,没办法充分反映企业职工劳动之间的差异性。

3 完善铁路企业工资合理分配的策略探析

铁路企业当前工资分配方式主要采取了“工效挂钩”的

模式,企业依据相关的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制定相应的工资总额。采取“工效挂钩”的方式是为了更好地提高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合理地调控工资总额。对于铁路企业现行分配方式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结合目前铁路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方式,笔者就完善铁路企业工资合理分配的策略进行探析。

3.1 完善工效挂钩指标体系,保证工资分配公平效率

3.1.1 建立站段的自我约束机制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务必要将工效挂钩办法落实到位,适当给予站段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使其能够不断地完善自身内部的管理,实现“挖潜提效”、“自负盈亏”与自我约束,从而建立和完善站段的自我约束机制,保证管理工作更加有序、高效。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静态工资标准与动态管理分配之间的关系,促使工资总额的支出与基金收入之间同步、工资分配与运输成果直接之间同向发展、基金审批与拨付之间同量,从而在铁路企业内部形成工资分配的一种良性循环。

3.1.2 合理设置“工效挂钩”指标

在设置工效挂钩指标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指标的代表性,还要考虑该指标的全面性,同时还要兼顾工效挂钩指标在铁路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可行性。

因此在设置工效挂钩指标时,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具有典型性,所设置的指标最能够反映本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突出工作效益;

二是做到“少而精”,找出重点,一个部门所选择的指标不要多于三个;

三是要便于操作与使用,透明程度较高,其中基层部门可以按照季度分月来计算。

3.1.3 科学核定效益与工资基数

制定工效挂钩办法的关键是要对效益基数、工资基数进行合理、科学的核定,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横向对的先进水平,也要兼顾企业自身的纵向发展。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不断突破过去核定基数过程中出现的“讨价还价”问题。在核定效益基数时,要以上一年的实际完成为基础,以及考虑本年计划安排以及历年增长状况等方面;在核定工资基数时,要在科学合理的定员前提下,充分考虑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人员现状的总体要求。在工资基数确定下来之后,增加人数不增加工资,减少人数不减少工资,从而极大地保障了职工的利益。另外,对于工效挂钩中不可避免和预测的影响因素,需要铁路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于那些不合理的因素要及时剔除。

总之,铁路企业要充分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方式,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兼顾公平与效率,坚持分类调控与有效激励的结合,修正与完善工效挂钩制度,从而不断优化和提高工资总额与铁路企业的经济价值。在这个过程中,铁路企业务必要贯彻和落实工效挂钩办法,保证工资分配的合理到位。将职工的“岗位工资”作为工资分配的重要根据,并且制定出更加明确、完善的工资计算细则,使得企业职工的实际劳动、工作任务、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都能够涉及到,让企业职工能够对影响工资数额的每一个细节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与效果,为铁路企业争取更多的经济价值。另外,铁路企业还要建立起科学、合理、高效的工资制度落实监督体系,在部门内部之间实现自管、领导审查、职工相互监督等多种方式的监督体系,促使铁路企业工资分配方式的合理转变,保证铁路企业现代化的良性发展。

3.2 建立健全工资分配体系,实现公开公平透明

铁路企业务必要依据目前我国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并且从自身行业与企业发展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出符合企业特点与发展、切实可行的工资分配制度。在保证铁路企业完成对我国铁路行业工资总额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任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适应目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按劳分配”方式,通过铁路企业自身的经营模式来管理企业内部职工的薪资水平,进一步突出工资分配方式中的公开性、公平性与透明性,将企业生产经营对的各个方面与职工的工资进行紧密的联系,实现工效合一的薪资管理目标,从根本上防止工资分配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

3.3 增强工资分配的激励性与竞争性,提高职工工作效率与热情

在当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中,竞争性已经成为了一种客观存在的工作行为和规范,良性的工作竞争能够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使得工作氛围更加融洽,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借助工资激励来控制和管理企业员工之间的竞争是一项相当关键、有效的管理方式。具体来说,铁路企业想要进一步增强工资分配的激励性与竞争性,就要贯彻落实工资奖惩机制,对于工作表现佳、工作业绩优秀、创造价值高的企业职工来说可以进行相应薪资奖励,并且使其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不同的贡献度所能够得到的薪资数额,从而更好地激励职工,不断优化铁路企业内部的竞争环境,增强职工内心对的工作成就感、归属感,真正地为企业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铁路企业的专业性与稳定性,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工资分配的作用和价值。

3.4 加强岗位劳动绩效管理,完善岗位劳动考评机制

铁路企业务必要从自身发展的情况出发,制定和落实到位岗位劳动考评机制。针对不同的岗位类型,依据其工作环境、工作职能、工作任务等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标准对企业职工进行绩效考评,并且将所考评的结果结合到企业职工的最终工资中,使得铁路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岗位能力、操作效率、工资数额、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铁路企业岗位职工工资与绩效情况的挂钩,在这种岗位劳动考评模式下,职工工资的内容应当包括了技术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作、奖金福利等。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铁路企业工资分配方式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务必要从铁路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出发,不断地调整现有的工资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兼顾效益与公平,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为铁路企业的发展增添活力,真正地提高了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刘常辉.有关铁路企业工资分配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外资,2012,08:262+264.

[2] 毛玉芝.关于完善铁路企业工资分配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06:37-38.

[3] 杜桂娟.现阶段铁路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5,12:172-173.

[4] 王安.铁路企业内部工资分配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5,10:98-100.

[5] 卢颖谦.关于完善铁路企业工资分配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07:161.

[6] 张桂华.浅谈铁路企业岗薪绩效工资分配[J].现代商业,2011,14:205.

[7] 朱金彪.浅谈铁路企业职员工资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24:77.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列车通信网络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