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服务企业竞争论文范文

2024-03-15

物流服务企业竞争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方物流则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主流模式。面对竞争的挑战,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务之急。文章通过分析影响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核心竞争力

Key words: third party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re competitiveness

目前,我国大约有1.6万家第三方物流企业,行业产值超过390亿元。预测到20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产值将达到12 000亿元。中国巨大的物流市场已经吸引了国际上众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巨头的目光,外国物流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将以每年16%~25%的速度发展,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小、乱、杂的竞争环境,同时又要面对国外巨头大、精、专的竞争。我国物流企业要想掌握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就必须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指的是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是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它具有使企业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是指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过程中,有效地获取、协调和配置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源,为顾客提供高效服务和高附加价值,使顾客满意并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则是能力的竞争,任何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想在市场上顺利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组织能力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寻求资源配置与客户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对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整合成为一个高效的客户服务系统,实现企业各功能业务相互配合,各作业环节高效运转,达到低成本高水平服务的目的,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组织能力是物流企业最基本、不可或缺的能力,是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体现。

1.2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包括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其核心是信息技术能力。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物流交易费用、资源的整合成本,提高了服务的响应速度和运作效率。世界上领先的大型国际物流企业自身都拥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先进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

1.3快速反应能力

根据物流市场的变化、需求模式的改变和技术进步及时整合资源和调整企业的服务,不断满足市场及客户新的需要,开展增值服务,适应物流需求向“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发展的趋势。快速反应能力是物流企业在快速发展的竞争环境中得以取胜的关键。

1.4服务网络

网络化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之一,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服务网络是其从事物流活动的基础。如果不能形成大区域内的点、线结合,形成网络化的配送经营体系,就根本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因此,物流服务网络是物流企业的最大资本。

1.5品牌形象

物流服务具有无形性,用户对服务质量的判断,会更多地依赖于品牌。因此,服务品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

2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迅速。但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抑制其发展的问题。

2.1市场定位问题

我国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从运输公司或仓储公司改制而来,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来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像宝供、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这样功能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为数不多。许多物流企业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核心业务不突出,造成了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很高而服务水平却不高的局面。

2.2服务能力问题

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网络不合理,有点无网,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合作,货源不足,传统仓储业、运输业能力过剩,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落后,条形码、EDI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应用,物流企业和客户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物流企业的服务还处在非常低的顾客服务层次,忽视通过加强顾客管理、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值使顾客满意。

2.3企业素质问题

从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企业管理不是非常规范,管理水平还较低,管理机制不完善;物流人才缺乏,素质不高;物流设施设备落后、老化,机械化程度不高;市场营销能力也有待加强。

2.4学习能力问题

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学习先进物流理论、了解先进物流企业管理的动力,还停留在经验管理、粗放管理阶段,未能解决好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未能在真正意义上进行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3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项庞大的企业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3.1正确的市场定位

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及自身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定位,制定竞争战略。所有企业都必须思考以下三个基本战略问题:谁是我们的顾客?我们应为这些顾客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我们应如何有效地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使顾客满意?企业可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拓展业务范围,以客户增效为己任,发展增值物流服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尤其对中小型物流企业,自身拥有的物流资源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竞争力上,相对于大型物流企业都处在劣势,更应当重视市场定位。

3.2提高核心技术能力

第三方物流企业要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加大投入,通过联合或购并等方式来完善自己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整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实现其核心技术能力。现在世界上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定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广泛的服务网络,使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对于不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加入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

3.3完善企业的服务网络

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积极地通过联合、兼并和战略联盟等方式加速建立自己的跨地区、跨行业的服务网络,明确自己的核心服务行业及主导服务区域,针对现有目标客户,有的放矢地跟踪设点,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服务网络,避免盲目扩大经营规模,浪费企业有限的资源;在本企业核心服务行业和主导服务区域之外的业务可以利用管理信息平台与其他企业联合,做到信息与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还要建立信息网络,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EDI)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3.4提供个性化服务

要结合顾客的实际需要,改善物流服务链,健全企业的服务功能体系,重视客户关系管理,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和增值服务。目前我国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提供的服务有限,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不断扩大企业规模,通过合作、代理、联盟等多种手段,建立强势的战略合作联盟,构建物流运营网络,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使客户真正感受到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带来的方便、快捷、高效。通过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与客户加强业务联系,增强相互依赖性,发展战略伙伴关系,降低企业的经营费用和经营风险。

3.5加快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拥有综合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才,如物流工程师、优秀的营销人才、管理人才、熟悉物流相关法律法规人才等。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方面要吸引优秀的物流人才;另一方面可积极与高校开展合作与培训等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的现代物流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为每一位物流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实现同步。

3.6不断学习和创新

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建立与现代化物流企业相适应的企业制度,通过体制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把物流企业构建和发展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学习组织,在不断学习、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增加企业所特有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争能力,并不断地改进和发展这种竞争能力。

总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努力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并缩小与现代化物流先进企业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张亦驰.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 陈可.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及营销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06(19):127.

[3] 熊巍. 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存在问题与对策[J]. 市场周刊,2005(3):139-140.

物流服务企业竞争论文范文第2篇

一、构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营销策略现状

物流企业主要就是从以往的生产和销售中分离而出的服务供应商,利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开展物流服务工作,能够将产销供应链有机整合在一起,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目前在物流企业的营销工作中,所采用的措施如下:

(一)整合类型的营销措施

对于此类营销而言,就是企业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整合利益相关者的各种资源,然后将其转化成为企业的自身价值,并返给利益群体,以此更好地实现相关利益整合营销目的。

(二)关系类型的营销措施

对于此类措施而言,重视物流企业还有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立出较为长远的依存联系,重视营销网络的相关竞争,并非独立企业的竞争,要求营造良好的企业、消费者关系,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此类营销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强调消费者的需求还有利益,应该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重视消费者的价值取向,全面分析其消费偏好,调整服务形式,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三)电商类型的营销措施

如今,电商快速发展,已经为现代化物流企业提供先进营销模式,可以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互动性的营销,消费者可以在网络中沟通交流,使得消费者积极参与到相关的物流活动中,这样有助于满足其真实需求。

二、构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营销措施

(一)构建“客户+关联”相关市场开发体系

1.此类方式要求物流企业和客户之间构建出相互关联的体系,根据市场需求编制出完善的物流服务机制,全面了解用户的需求,并相互之间密切的联系,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增值服务,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信誉度。

2.将客户作为主体,建立相关的关联体系。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求将消费者作为导向,按照物流企业的服务特点,采用合理的方式建立物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联体系,不仅要合理的开展相关特殊服务工作,还需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甚至能够为高级用户提供良好的投资服务,这样有助于实现优势化的相关营销目的,将企业的服务有机融入到服务工作中,以此提升物流企业消费者的忠诚性。

3.按照具体的服务需求建立相关关联体系。在物流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消费者对物流企业的服务标准提出较高要求,建立良好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在此过程中,物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整合相关的产业、消费者还有竞争者的相关资源,深入的结合消费者需求,制定完善的营销计划方案、库存管理方案、订货和生产计划方案,全面提升整体经营工作效果。

与此同时,应合理使用先进的电商平台正确开展消费者的区分工作和管理工作,采用先进的平台开展定制化、跟踪式的服务工作,使得客户给予相关物流企业一定的信任,促使各方面之间良好合作,形成相应的工作模式。

(二)采用便利性反应的相关策略

在市场发展的进程中,快速市场反应机制十分重要,可以使得企业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市场需求,并针对自身的战略内容进行调整,在消费者为物流企业提供要求的时候,可以快速、便利的开展相关服务工作,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良好的位置,合理采用先进的策略开展工作。

1.建立出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快速并且准确进行数据传递,企业可以利用信息交换EDI技术、EFT技术、RFID技术和电商技术等进行处理,在物流环节中全面提升自动化水平,编制出完善的物流服务工作方案。

2.要求正确开发物流信息增值服务体系,开展相关的管理工作。物流企业应该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物流信息服务,在增值服务的支持下,将传统的物流服务作为基础,合理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安排专业化的技术人才和工作人才执行任务,全面增强整体的工作效果,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三)采用沟通类型的营销策略

物流企业在实际营销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先进的沟通策略开展工作。

1.重视相互之间情感的沟通,企业可以与消费者之间建立出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相互共同的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协调矛盾的良好作用,并使得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油融洽的感情,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2.要求进行信息之间的良好沟通,利用双向性的信息沟通方式,保证物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可以合理的沟通,全面了解其需求,并整合信息资源开展营销工作,将消费者作为主体,编制出完善的计划方案,增强整体的物流服务效果,满足当前的信息沟通交流要求,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依据。

结束语:

近年来,在物流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缺乏良好的营销模式,难以按照消费者需求、特点等正确开展相关的营销工作,严重影响其长远发展。因此,在物流企业的发展中应总结丰富经验,针对营销策略进行创新改革,遵循科学化的原则,打破传统工作的局限性。

摘要:近年来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营销受到广泛重视,面临需求多元化、发展速度加快的物流市场,应该寻找到维持相关市场竞争力的营销措施,加快物流企业的进步速度,使其可以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物流企业,核心竞争,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 蒋卫华,赖盛中.构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营销策略[J].中国市场,2016,22(19):24-25.

[2] 张启玲李璐.基于客户定制模式的现代物流企业营销渠道发展[J].物流技术,2014,33(1):79-198.

[3] 张启玲,李璐.基于客户定制模式的现代物流企业营销渠道发展[J].物流技术,2014,33(1):72-73,79.

[4] 李程.物流优先策略下企业生产系统优化技术方案的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7,24(46)166-233.

物流服务企业竞争论文范文第3篇

首先, 我们要自觉地树立提高服务质量的理念, 要自觉服务主动服务。国家在建筑质量上下重拳并推出强有力的措施, 各企业在产品质量把关比较严也都较为重视, 因此现在各混凝土企业在产品的质量上差异不大, 但在服务质量上参差不齐, 特别是凭人际关系中标项目或凭低价拿得中标项目, 在供货中往往只重视提高质量而忽略为客户提供产品服务, 如供货和泵送的不及时无计划, 各种技术文件的缺失, 供求双方缺乏有效沟通投诉难以解决, 主要信息的传递延时和错误等, 这些现象都是我们没有树立自觉服务和主动服务的理念。

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觉地树立为客户服好务, 主动地为客户服好务的意识, 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 凭关系靠低价不能长期维持客户和保留住客户。正象我们平时讲的:“顾客是上帝”, 这个理念不应该是一种虚而不实的, 而是具体实实在在的。

1 我们在与客户接触过程中, 要注意礼节,

说话要客气, 要有礼貌、诚恳, 特别在业务谈判时要让客户感觉我们是这方面专家能给客户当好参谋, 能给客户做好规划

说话实事求是, 可靠、实在、言必行, 行必果, 让客户感到我们讲话和气可信, 这是给客户第一印象。

我们对客户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 无论是在售前和售后, 我们都应该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 尤其客户提出问题, 提出要求和建议时, 我们要耐心听取, 并将该问题及时上报协调, 尽快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如果我们做的好解决的快, 我们可以在客户中获得良好的口碑效应, 收获比我们花重金做广告还要好的效果。我们还要让企业内各相关部门做定期的客户回访, 将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回来认真研究, 尽快解决和落实, 给客户留下好的深刻的印象。我们做好服务工作是企业的主要任务之一, 而多种多样的服务又常常与成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投入的多少和服务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 往往服务水平越好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可能就越大, 而我们用好的态度、言语和行动来对待客户应是最低的成本投入,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在提高产品的服务质量中我们与客户的沟通, 了解客户的需求十分重要

我们往往习惯于企业的内部管理, 如生产管理, 只要求生产者按照固定生产程序和固定的配方便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而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产品服务要因人而异, 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进行。例如, 客户原来熟悉道路施工, 而目前对施工的是处理污水的水池, 施工浇注工艺并不熟悉, 因此我们要相应提供技术服务和部分施工建议及施工后期保养的建议。再例如, 客户从南方过来到此地施工, 因对本地的气候、气温、湿度及本地技术监督部门的具体要求都不是很清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提供相应技术咨询服务, 让客户在我们帮助下用我们产品建成最优秀的工程。这种有效的沟通极其重要, 这不仅单单地从我们自身考虑, 而是通过这种有效的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 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服务方案, 真正为客户解决问题。

3 做好客户档案及时记录更新服务

我们每次合同如有新的客户应尽可能的详细记录好客户的全部资料, 即使是老客户有档案也要进一步完善, 这些客户通过与我们合作, 用我们最优质服务来赢得这些客户的信任, 保持长期合作的关系。这是本企业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客户档案的内容要全面, 如客户名称、地址、账号、客户目前施工的工程名称、地址、建筑是什么类型的、有多少层、目前是什么状况, 同时还应将这次合同中单位、数量、付款及信息的评估情况都如实记录下来备查。

混凝土生产企业的产品供应大多为多次供货,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我们也要做好跟踪服务特别是本企业对外部门与客户的沟通, 定期进行客户的回访, 这样客户了解到本企业非常重视它, 这不仅是对客户感情的投入, 也是与客户进行沟通的必要手段, 使客户感到本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可以依赖可以信任, 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4 及时做好客户的投诉

在本企业与客户合作的过程中, 时常会出现客户的投诉, 我们要做到及时分析, 尽快解决不要拖延。

首先, 要进行客户投诉原因的分析: (1) 对混凝土送到现场质量和数量的投诉。 (2) 对本企业对外部门人员态度不好, 工作准备不足的投诉。 (3) 对车辆和泵车到位不及时或出现故障解决不及时的投诉。 (4) 本企业人员没有遵守客户现场的安全规定的投诉等问题。

对于客户投诉, 我们调查要及时要认真, 不当回事的言行都会招来客户的反感, 在查出问题的情况下要及时拿出办法解决客户投诉。我们要注意自身保持平静心态, 要让客户发泄不满情绪, 了解问题的所在, 拿出解决方案, 解决客户的问题, 使客户真心满意。

公司内部虽然有许多规章制度, 为了提高公司的服务水平, 关键是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公司已出台的制度要严格落实, 避免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出现任何偏差, 我们应该注意: (1) 这些制度要简单、明确切实可行。 (2) 要便于检查, 结果可衡量和便于评估。 (3) 便于培训, 方便易懂, 好记, 便于执行。 (4) 对执行过程我们要进行全面的实时监控, 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我们更要重点强调提高产品服务质量, 避免投诉发生而不是如何解决投诉。让客户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将可能发生的问题不要发生, 真正实现企业的产品质量优质, 服务更优质。

5 提高员工自身素质, 对提高产品服务非常重要

企业中有许多对外的人员, 如果没有接受任何培训和指导那出现问题时他们不知如何应对不满客户, 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时不置可否, 缺乏信心, 因而对员工的定期培训提高素质非常重要, 如与客户沟通技巧。了解公司服务标准和目前差距, 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服务意识, 使员工牢固地树立起热情、周到、认真、仔细的服务态度。

我们还要要求每位企业的员工尽职尽责的完成本职工作, 学习各项专业知识, 提高服务率, 要热情地为客户服务, 让客户感到与本公司合作我们的员工非常专业, 非常职业, 企业的工作流程非常规范, 使我们的客户既有好的印象又有好的礼遇, 使我们与客户长期有的合作下去。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情况, 结合混凝土生产企业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 除了靠市场不断地增长、需求外, 更重要的是要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情况惊醒了简要的论述。

物流服务企业竞争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通过简要分析新疆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新疆的实际提出了物流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新疆物流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物流业 现状 对策

新疆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物流业的发展对新疆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空间也非常广阔,物流业的前景将是新疆一个很看好的行业之一。

一、新疆物流业发展现状

1、发展势头良好

国际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开始关注新疆,由“中国物流百强企业”南方物流投资4亿元、占地500亩的南方物流新疆综合物流园项目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加紧建设;澳大利亚孚克斯物流国际集团投资5000万元,收购新疆金豹运输公司,在新疆开展矿山物流服务;投资2亿元的亚中机电物流中心、投资3亿元的新疆百商五交化物流配送中心等逐渐聚集人气,同时在米东区将建一个200亩的仓储基地、在阿克苏将建一个全疆最大的棉纺物流基地。

2、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截至2007年底,自治区公路通车里程14.5万公里(含兵团),其中:高速公路1009公里,一级公路1474公里、二级公路8444公里、三级公路及以下23461公里;全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95万辆,其中民用汽车保有量82万辆,营业性客车达4.4万辆,货车达20.6万辆。

3、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发展前景良好

“十一五”期间,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逐步建立乌鲁木齐北站生产资料加工配送园区和若干个工业消费品配送中心、农副产品和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在奎屯、阿克苏、库尔勒各建一个地区性综合物流配送中心,形成社会化、高效运转的物流配送网络。

4、总体物流成本仍然较高

由于目前物流作业的分散性及物流服务的各个环节的相互脱离,导致在物流生产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管理成本较高,从而影响了我区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5、与现代物流业相距较远

相当数量的企业还没有现代物流观念,对物流业的认识还仅仅局限在运输、仓储、搬运等范畴。一些物流企业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习惯“大而全”、“小而全”,没有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对企业内部物流进行整合和重组。

二、新疆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疆虽然地处西北五省,属于偏远地区,地域的限制使得新疆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沿海城市,但是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出台为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契机,但从整个物流行业来看,新疆物流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管理体制

目前新疆物流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分成铁道、交通、民航、经贸等若干个不同的部门,没有一个部门或机构能够统筹协调管理。开展跨区域、行业、多式联运的社会化物流困难重重。地方及兵团的物流主管部门相互割裂,自行规划,缺乏沟通,重复建设严重,无法发挥物流的综合效益。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返空率多年保持在50%-70%左右。在各货场随处可见大量的货车处于闲置,等待装货的状态,运力过剩,造成极大的浪费。

2、物流企业竞争力不强

物流企业大多是由传统的运输公司或储运公司改名而来的,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专业化程度低。在服务内容上局限于一般的运输、仓储和搬运,无法提供综合的物流服务。在经营方式上多是采用单车承包,个体挂靠,融资租赁等分散经营形式,运输一些附加值较低的散货。就业务辐射范围而言,新疆的物流企业多为地区性物流企业,辐射到全国的物流企业不足15%,延伸到国外的物流企业不足2%,缺乏参与国内、国际物流市场竞争能力。

3、现代综合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交通货运业发展相对落后

目前,交通运输工具还比较落后,交通运输工具的增长与运输路线的增长不协调,城市交通不顺畅,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网络的运作效率。

4、物流中心建设仍然滞后

口岸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城市化建设严重不足,缺乏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中心需要的社会经济环境,使物流中心没有按照社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导致城市物流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缺少规模化和社会化。

5、物流管理技术水平低

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水平总体偏低,绝大部分的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使用专业物流管理软件的物流企业寥寥无几,尚未有效地整合物流信息。

三、新疆物流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针对目前新疆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笔者提供以下建议和对策。

1、建立权威的领导协调机构,统一管理,规范物流市场

促进新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应加强政府对物流工作的领导,建立具有统一协调职能的专门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制定新疆物流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各项扶持政策,协调好地方、兵团的关系,有效制止有碍公平竞争的不良行为。

2、强化增值服务,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新疆物流企业在提供基本的物流服务的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拓展业务范围,以客户增效为己任,发展物流增值服务,广泛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甚至还提供包括物流策略和流程解决方案、搭建信息平台等服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求效益;要通过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方式,与客户加强业务联系,增强相互依赖性,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3、加强物流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大力发展交通事业

一是坚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物流成本和提供社会化服务为根本目的,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二是应当根据新疆的地域特点、生产与贸易流通格局,规划新疆物流系统的合理布局,三是新疆交通运输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发展时期,具有后发优势,应充分借鉴东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的经验和最新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区的地域特点,在大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和完善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

4、大力发展对内、对外贸易和口岸物流,促进物流发展

一是新疆的物流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新疆已成为向西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和物流业的重要通道,形成以乌鲁木齐为商贸中心,以7条国道干线为主骨架,东联甘肃、青海,通往内地各省区,南联西藏,西出中亚、西亚各国,并对区内众多县市形成辐射的物流网络。二是大力发展口岸物流。物流功能是口岸的重要功能之一。依托各类口岸建设物流中心在我区物流业的发展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大都处于边境地区,有利于借助地缘优势开展边境贸易,具备建设以国际物流服务为主的物流中心的有利条件,具有东联西出的独特地缘优势,发展口岸物流极为便利。

5、加快物流企业重组,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应结合自身经济、技术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调整,优化物流企业结构,通过对现有众多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实施联合、重组、破产、收购等措施,组建跨地区、国界经营,竞争实力很强的专业化协作的物流企业。新疆的第三方物流经营主体,应努力吸引各种社会资金,进行融资,加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投入,合理有效地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和货物跟踪系统,不断延伸服务领域和水平。

6、重视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新疆物流企业员工中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整体素质偏低,影响物流企业对新思想、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应充分重视和发展培养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

总之,新疆物流和国内发达省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但是新疆的物流行业是一支后起之秀,只要高度的重视这个新兴行业,大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企业宽松合适的政策和合理的引导,加上各企业自身的积极努力,我相信,新疆的物流产业一定能够带来一次质和量的飞跃,为新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2] 张周堂:现代物流与道路货物运输[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物流服务企业竞争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以人为本,提升企业执行力是当前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文章结合企业工作实践,对企业执行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就全面推动企业执行力建设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以人为本 执行力 建设

当前,执行力缺失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影响到企业安全生产,妨碍了企业内部管理,威胁到企业和谐稳定,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企业执行力建设,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日益深入的新形势下,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从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作风建设、形象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才能增强企业执行能力,确保企业政令畅通,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深刻认识以人为本,推动企业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符合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企业领导人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加强企业执行力建设的关键是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企业所有发展战略、工作规划、工作思路、奋斗目标、工作计划等都要靠人制定并通过人的劳动去实现。为此,企业必须依靠职工,鼓励职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献计献策、尽心尽力,恪尽职守。同时应让职工真正感觉到为企业奉献是有价值的,是有成就的,是劳有所得的。这样,职工才能把对企业的奉献变为自觉行动,不遗余力地努力工作,用心做事。

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我们经常遇到以下问题:当初雄心勃勃、精心编制的工作计划在落实中总是大打折扣,某项工作任务尽管交待得清清楚楚,完成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要求,一些明文规定总有部分人反其道而行之。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执行力的缺失。执行力缺失是企业管理的大敌,它对企业管理秩序和发展目标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经理人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一位经理人是这样,一个企业更是如此。因此,加强执行力建设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

二、当前企业执行力建设的现状

客观地讲,近年来企业的执行力建设已经有了好的开端。一是各级领导已经逐步意识到加强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性,把执行力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二是各企业均制定了执行力建设的计划和措施,并在逐步实施。三是执行力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制度建设,逐步由“人治”向“法治”过度。

但目前的执行力建设与企业现实需要尚有较大差距。一是广大员工对执行力建设的内涵在理解上还存在偏差,上级认为“执行力就是我的指示你照办”,中层认为“执行力等于上传下达”,群众认为“执行力就是听领导的话”。二是提高执行力的自觉性不强,主要靠制度约束和监督管理。三是有执行力的人没有真正感受到执行的成果。

三、企业执行力不佳的种种表现及原因分析

1.缺乏会执行的人。部分管理者在执行方面不能持之以恒,工作前紧后松,虎头蛇尾;有的怕承担责任,揽功诿过,推诿扯皮;有的对执行中发生的偏差不敏感、不重视,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对下级的意见不能认真对待;有的不注重细节,在做事时不追求完美;有的在接受工作任务后应付支差,不思考如何把事情办好,考虑的是如何给上级有个交代;有的在上级面前报喜不报忧,影响了上级的正确决策,等等。

2.规章制度不完善。规章制度是执行的重要依据。但是,有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执行起来难度大;有的制定时没有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导致执行过程中被迫修改;还有的制度过于繁琐,削弱了职工执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此外,企业缺乏对规章制度的培训,职工不能真正理解制度的目的和意义等。

3.方法落实不到位。为了提高执行力,近年来,企业进行了多种尝试,但由于方法不当,效果较差。比如:目标管理差距大,一些目标定的太高,不切合实际,一些目标定的过低,使执行者唾手可得;目标责任书执行的刚性不够,中期调整幅度大,末期兑现率较低;激励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有些激励手段没有真正考虑职工的需求、待遇、情感和事业等综合因素,职工的认同感较低。

4.监督机制不健全。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或出现管理重叠,或出现管理真空;监督部门的监督形式固化,监督手段单一,监督过程流于形式;部分监督部门对监督结果处理不公,看人、看部门行事,对好的结果不表彰,对坏的结果不追究,对执行过程不跟踪,对完成的时限心中无数,对完成的结果好坏不过问。还有的监督无重点,把监督当作全程指导,造成下级工作不主动。

5.没有形成提倡执行力的企业文化。部分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本身重视不够,忽视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潜在力量,不学习、不研究、不投入;考虑物的因素多,考虑人的因素少,考虑视觉效果多,考虑心理感受少;对执行好的典型事例,没有认真提炼和研究,没有使其真正成为营造执行氛围的样板。

四、以人为本,全面推动企业执行力建设

1.企业要努力营造执行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努力提高员工的士气。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士气等于三倍的生产率”。企业要坚持理念教育,让职工了解企业的社会价值和个人的劳动价值;坚持岗位教育,让职工觉得自己的岗位对企业举足轻重,自己对企业的成败负有相当大的责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并保证措施的执行刚性,真正让员工从工资收入、岗位升迁、福利待遇等方面劳有所得;形成融洽的上下级关系,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让员工工作时觉得心情舒畅。二是要建立有执行力的管理团队。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团队精神发挥的好,将产生1加1大于2的效果。团队的组织者应积极鼓励团队成员为团队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应努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培育队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应鼓励团队成员自由发展主动工作;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三是要培育有执行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和员工的精神支柱,培育执行文化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石。企业应努力构造鼓励执行的共同词汇,营造鼓励执行的舆论氛围;塑造先进典型,完善视觉标识,提高员工崇尚执行的感知度,努力把执行力烙进员工的思想意识中去,把执行转化成一种素养;应逐步培育“企业上下一个声音”“做事注重细节”“只有执行才有收获”“诚实守信敢说真话”等良好习惯,不断丰富执行力文化。

2.上级要选好有执行力的下级。一是要选择为人诚信、敢于负责的人。诚信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重要标准,一个人只有诚信才会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而积极肯干,才能对自己不能履约的行为负责,并努力采取弥补措施和纠正行动。二是要选择富有激情、不畏艰难的人。对工作有激情、有韧性是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管理者获得成功的要素。对工作没有激情,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工作中没有韧性,就不可能在艰苦复杂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有激情的执行者会不懈追求,不断进取。不畏艰难的执行者在较大压力下决不会半途而废,而会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三是要选择乐于学习、善于创新的人。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具备其它各种能力的基础,是每个职工都应具备的。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不可能正确领会上级的意图,就没有能力去策划整个操作过程,也难以保证工作的高质量。四是要选择善于分析、具有应变能力的人。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分析判断和快速应变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已成为有效执行的必要条件。一个管理者,只有对客观环境和市场形势可能出现的变化,提前分析判断,作出正确预测,并备有应付各种变化的预案,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五是要选择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人。“差距源自细节,细节创造完美。”对细节的准确把握,可以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对细节的疏忽大意,足以毁坏一项宏伟的规划。一个注重细节,将小事做细的人,对工作总是从严要求,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工作当作乐趣,并在细节中寻找机会,拓宽自己的成功之路。六是要选择争强好胜、有强烈求胜欲望的人。欲望是一切行动的源泉。没有欲望,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坚持和成功。只有那些以积极的、有益的欲望对事业不懈追求的人,才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从而使事业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七是要选择能团结协作、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团结协作对每个人做事的成功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团结协作、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才能充分利用和珍惜身边的一切资源,认同别人做的事,主动帮助别人做事,毫无私心地做事,对自己做的事感到自豪。

3.领导者要做执行的表率。一要注意作风形象。领导班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领导者是旗帜,是形象,是表率。领导者特别是一把手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员工的行为规范,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形成。因此,一个领导者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注重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赢得职工信赖。二要对事客观评价。实事求是,对事情客观评价是执行文化的基础。领导者必须实事求是地评价企业现状,客观分析问题的症结,正确对待下属的汇报,始终以一种客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企业、团队和自己的职工。三要主动承担责任。敢于承担责任,是一个领导者管理是否到位的重要体现。当工作出现问题时,不推卸、指责和埋怨,而应主动承担责任,这样不仅可以给员工一种积极的力量,也有利于自己管理水平的提高。如果在问题面前不愿承担责任,久而久之,必然造成企业借口泛滥,挫伤员工的士气。四要充分信任下属。“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一个领导必须掌握的原则。如果一个下属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具备条件,可以等到条件成熟后再用。但一旦把某件事情交给他,就要充分信任他,相信他对企业的忠诚,相信他的工作能力,包容他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他战胜困难的勇气。五要公平任用人才。任人唯贤是选用人才的基本原则。但现实中依然存在着任人唯亲、唯资历、凭感觉、讲交情等现象,给决策执行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领导者必须杜绝这些恶习,给每个下属提供公平的进步环境,真正做到任人唯贤,保证任用的人才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

4.注重把握执行过程中的几个重点问题。一是要全面落实责任。执行力是每个环节、每个层级、每个阶段都应重视的问题,企业所有职工都应共同担负起责任。每个职工不论处在什么岗位,都应“在其位谋其政”,这是执行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管理者,要经常思考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做的怎么样。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执行力建设走向良性循环。二要健全有关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对规范和约束职工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合理、严谨的制度体系,建立简单明了的执行程序,以保证规章制度的高效执行。三要坚持责权利统一。责、权、利是否明晰对执行力影响较大,不同层次的管理者享有的权力、利益,应与其承担的责任相匹配。“只让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不符合客观规律,更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每个企业和每个管理者,在要求职工主动执行的同时,应认真考虑如何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待遇,为员工做好前程设计等等,真正让执行者享受到执行的成果。四要发挥监督作用。监督是执行力的灵魂。缺乏监督的执行力是不完整的。为尽力减小执行的偏差,必须建立必要的监督反馈机制,对执行的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总之,加强企业执行力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以人为本,多管齐下,持续改进,就一定能够使企业状况得到根本改善,推动企业内部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山西临汾热电有限公司 山西临汾 041000)

(责编:贾伟)

物流服务企业竞争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了中日韩三国在旅游服务贸易领域有更广阔的合作,从国际竞争力角度分析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以发现相互间竞争优劣势与合作基础。

关键词: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一、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现状

1.中国。近年来,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旅游贸易呈现更快的发展趋势。据WTO统计,2002年中国旅游出口仅为203.85亿美元,到2008年出口到达408.43亿美元,较2002年增长了1倍。旅游进口市场同样发展迅速,进口额从1998年的92.05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361.57亿美元,十年间增长了近3倍。据统计,2007 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为10 957 亿元。其中,中国入境旅游人数达13 187.33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19.19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旅游服务贸易为中国的创汇增收作出了很大贡献。此外,中国的旅游贸易一直呈现顺差,且顺差额逐渐增大。这些数据表明,近年来中国的旅游贸易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旅游服务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点。

2.日本。近十年来日本旅游服务贸易总额除2008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增长较稳定但增长速度缓慢。1997—2007年十年间,日本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97.87亿美元增加到358.56亿美元,仅提高约20%。作为服务贸易比较发达的国家,与其货物贸易大量顺差的状况刚好相反,日本旅游服务贸易始终处于大幅逆差状态。从2005—2008年,旅游逆差额分别达到207.07亿美元、184.06亿美元、171.66亿美元和128.16亿美元,较大的逆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本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比较劣势水平。

3.韩国。韩国的旅游发展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旅游产业独具特色。与其他国家相比,韩国天然旅游资源略显不足。但韩政府对旅游产业赋予文化内涵,利用本土和外来文化资源,并结合“韩流”等时尚元素,与旅游产业形成共栖、融合和衍生的良性互动关系,助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韩国旅游服务贸易总额稳步增长,2003—2008年间,旅游贸易总额从154.6亿美元上升到288.4亿美元,五年间增长了86.5%。但随着海外旅游供应链的进一步完善,旅游要素的越发充裕,使得以海外留学、境外旅游为代表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旅游业仍是韩国服务贸易第一大逆差来源。2005—2007年,旅游业逆差占韩国服务贸易逆差比重分别为70.3%、68.9%和73.4%。逆差呈现阶梯式上涨,增速波浪式下降的特征。2004—2007年旅游业逆差额分别为62.81亿美元、96亿美元、130.6亿美元和158.4亿美元。逆差增速由2004年32.4%,2005年达到52.84%的峰值后,2006年回落到36.04%,2007年进一步降至21.3%。面对旅游贸易持续逆差韩国政府先后出台修订法律,减免税收、打造国际品牌、提升竞争软实力的一揽子促进措施,使旅游业在政府主导下长足发展。

二、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1.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是一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反映一国出口的整体竞争力或竞争地位变化。一国特定产业的出口总额与世界同类产业的出口总额的比值,可以反映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或国际地位。用公式表示为:Aik=Eik/Ewk

Aik表示i国k商品出口市场占有率,Eik为i国k商品的出口额,Ewk是全世界k商品的出口额。

表1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WTO网站statistics database 计算得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日本和韩国的旅游出口市场占有率都从1998年开始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下降,而中国的旅游出口市场率则在同时期保持稳步增长,这表明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日本和韩国的旅游贸易的发展受到了危机的影响,而中国由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树立了市场信心,一定程度避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使旅游出口市场占有率稳步增长。2003年,三国的出口市场占有率都有较大幅度下降。与2002年相比,中国的出口市场占有率下降约1%,日本下降0.08%,韩国下降近0.2%.这与2003年亚洲爆发的非典疫情有很大关系,出于对健康安全的考虑,以及疫情期间出入境的严格管理,许多海外游客都减少了到亚洲国家的旅行。从总体趋势看,中国的出口市场占有率除2003年外总体趋势是逐年上升,在十三年间平均市场占有率达到近3.8%,尤其是在2009年市场占有率达到4.56%,这也是中国后奥运经济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体现。而日本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后,旅游出口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直至2004年才开始回升。韩国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则出现不规则状态,有升有降,直至2009年市场占有率也没有恢复到1998年的水平,这与周边国家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争夺游客资源有关。

总的来说,1997—2009年间中国的出口市场占有率明显高于日本和韩国,中国在旅游资源吸引力方面优于日本和韩国,这与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知名度提高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密切相关。而日本和韩国的变化不规则,出口市场占有率波动较频繁,两者之间的差距在波动中逐渐缩小。

2.TC指数。TC 指数(Trade Special Coefficient ),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总体上能够反映出计算对象的比较优势状况。因为它剔除了各国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也排除了因国家大小不同而使得国际间数据的不可比性,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TC指数具有相当的可比性。其计算公式为:TCik=(Eik-Iik)/(Eik+Iik)

其中,TC 为净出口比率指数,Eik为i国家第k种商品的出口,Iik为i国家第k种商品的进口。通常净出口比率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净出口比率指数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进出口基本平衡;当净出口比率取值大于0时,说明具有比较优势,而且越接近1越大,行业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弱,行业竞争力也小。如果TC=-1,意味着该国第k种商品只有进口没有出口;如果TC=1,意味着该国第k种商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国际上一般认为,TC大于0.6为高竞争优势,处于0.3~0.6之间为中等竞争优势,处于0~0.3之间为低竞争优势,处于-0.3~0之间为低竞争劣势,处于-0.6~-0.3之间为中等竞争劣势,小于-0.6为高竞争劣势。

表2 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净出口比率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WTO网站statistics database 计算得出。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的TC指数在2000—2009年间基本呈下降趋势,处于0~0.3之间,表明中国旅游服务具有低竞争优势且竞争优势越来越小。分析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的优化,中国吸引了大量国外游客来中国游览观光,同时伴随中国居民收入增加,加上出境旅行社推出的各类吸引游客的境外旅游路线,使得中国居民的境外游需求大大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旅游出口量,使得竞争优势逐渐减小。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TC指数一度跌至-0.048,中国的旅游竞争优势由低竞争优势转变为低竞争劣势,这一定程度上是由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旅游出口市场萎缩造成的。相比之下,日本的TC指数在1997—2005年期间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0.65左右,日本的旅游服务显示出低竞争劣势,但从2006年开始,TC指数开始回升,进入中等竞争劣势范围。韩国的TC指数变化波动较大,除了1998年、1999年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外,其余年份都表现出竞争劣势,尤其在2003—2008年期间,竞争劣势进一步恶化。出现此类情况,一方面是日本、韩国的旅游贸易常年呈现逆差,主要由两国旅游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结构所致,另一方面日韩国国民人均收入水平高,出国旅行和旅游费用支出较高。

总的来看,就旅游服务TC指数而言,中国具有竞争优势,日本和韩国均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但韩国的旅游竞争力略优于日本。

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是一个可用来衡量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该类产品出口量的比重的竞争力测度指标,其计算公式是:RCAik=(Eik/Ei)/(Ewk/Ew)

其中,Eik表示i国k类产品出口额;Ei表示i国全部产品出口额,即包括商品出口额和服务贸易出口额;Eik 表示世界k类产品出口额;Ewk 表示世界全部产品出口额。

这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相比较的优势,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指数较好地反映了该产业的相对优势。通常情况下RCA值都是大于0的。若该国该产业具有显性比较优势,RCA范围为[1,+∞];若该国该产业具有比较弱势,RCA范围则为[0,1]。

表3 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WTO网站statistics database 计算得出。

从1997—2009年各国的RCA指数来看,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均小于1且呈递减规律,表明中国虽然是旅游大国,但远不是旅游强国。日本的RCA指数平均保持在0.18左右,旅游竞争力呈现出比较弱势,在经历了下降之后又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其比较弱势得到相对改善。韩国的RCA指数变化不规律,在上升之后又经历了下降,从2007年起开始回升,RCA指数平均保持在0.45左右,较之日本的比较劣势有所改善。尽管中日韩三国旅游贸易的比较优势都处于劣势地位,中国的竞争优势在三国中相对较强,日本相对较弱,但中日韩三国间的比较优势差距逐步缩小,中国要想保持绝对的优势,在提高旅游国际竞争力方面还必须作出积极的努力。

三、结论

通过以上三个国际竞争力指数的分析比较,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优势略强于日本和韩国。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和日本、韩国在旅游贸易方面的合作,一方面,中国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力度,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培育服务市场,利用地缘优势,加强与周遍国家交流,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建立共同的旅游服务市场,扩大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另一方面,三国要积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吸取对方发展优势和先进的发展模式,谋求更广泛的合作。

参考文献:

[1]胡蕲.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特区经济,2009,(12):161-163.

[2]王继庆.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合作发展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08,(14):36-37.

[3]贾燕霞,胡丹婷.中日韩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9,(2):74-77.

[4]沈束.中国新加坡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1995—2004)[J].网络经济,2009,(3):181-182.

[5]徐军.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其对策[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2-44.

[责任编辑 安世友]

上一篇:我国艺术哲学问题论文范文下一篇:汽车企业客户关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