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品调查报告范文

2023-09-21

文化产品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 今天你是老板,你就要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因为你没有退路。 只要谈起老板的话题,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话语: “我们的老板真抠门。”

“我们的老板什么也不会,只是在那里瞎指挥。” “老板不过是在剥削我们。”

“没有我们,我们的老板喝西北风去。” 只要一谈起商人,人们常常说起的就是: 斤斤计较,狡猾,剥削别人,铜臭味。

确实,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不少充满铜臭味的商人,有不少抠门的老板。可是,有多少人去认真思考过,这些商人,这些老板,为社会贡献了多少? 

你知道中国的民营企业每年为国家纳多少税吗? 你知道中国的民营企业为多少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吗? 我们确实有必要反思一下我们对于老板的看法了。

我问过十几位在公司里面工作过的朋友,“你想当老板吗?”几乎每个人的回答都是:“有机会,我一定要当老板。”

甚至在很多公司职员中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不想当老板的员工不是好员工。”不过,当我们问起他们当老板的原因时,他们的回答都是这样的: “当老板不用受人管。” “当老板不用受人气。” “当老板更赚钱。”

“当老板可以开好的车子,买好的房子。”

是的,当老板有各种各样的好处,当老板是可以多赚一些钱,是可以开更好的车子,住更好的房子,可是,你知道当老板还意味着什么吗?

你要当老板,你将付出比员工多十倍、甚至几十倍的精力去工作。

你要当老板,你要冒巨大的风险,你要时刻为公司的成败负责和担心。

你要当老板,你不仅要为自己负责,还要为整个公司的人员负责。 你知道吗?当你下班后和朋友一起潇洒的时候,你的老板也许还在为公司的发展发愁,在你工作出错的时候,你觉得受了一肚子委屈,所有的责任却要由老板来承担。

很多人都认为当老板风光、自由,可是,当老板有多少无奈和痛苦你可知道?是的,他们是老板,是普通人眼中应该能够享受生活的一群人。他们不必担心没有房子、不必烦恼周一到周五的迟到记录;他们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他们奋斗的都是自己的事业,但为什么他们仍旧那么不快乐?甚至统计出来的选择自己结束生命的企业家的数字是那样令人触目惊心?

凭心而论,那些人人羡慕的老板,生活确实过得比我们普通员工要好一些,不过,老板得却要承受很多普通员工想都想不到的压力。生意场,人人想赢怕输。经商、经商、经常受伤;老板、老板、老板着脸;经理、经理、经常被人修理。商场如战场。所以,老板表面看上去风光,其实,内心却要承受你想象不到的痛苦。 很多老板奋斗了多年,公司有起色了,部下的日子也过得好了,但是,自己却来不及享受这一切。

2004年11月7日,被喻为“胆大包天”的上海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肠癌病逝。他才38岁,4个多月前,他知道自己病情严重便加快工作节奏,成立中共均瑶集团党委;拖着病体去欧洲考察;组织在上海的浙江企业家考察崇明岛。均瑶集团做大了,身为老板的王均瑶却匆匆地离开了。临走前还说:一定要把均瑶集团搞好,均瑶是国家的,是社会的。

有统计显示,自八十年代至今的24年中,中国大陆企业家中,仅有记录的、有名有姓的,至少还有点知名度的就有1200名因压力过大自杀身亡。 被誉为桑塔纳之心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宏,素来以廉洁著称,外人看他事事完美的企业灵魂人物,却在一个没有任何征兆没有任何遗言的情况下,从五楼办公室凌空一跃,他死于抑郁症。

47岁的贵州习酒股份有限公司老总陈星国,曾获中国五一劳动奖章、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举枪自杀而亡。

温州市浙江东方集团副总经理朱永龙,因长期精神抑郁自杀身亡。 曾被称为河南首富的黄河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乔金岭自杀身亡。 29岁的广东茂名永丰面粉厂厂长冯永明,面临经营走下坡而患重度抑郁症,割腕自杀,遗书上写到:现实太残酷,竞争和追逐永远没有尽头,我将到另一世界寻找我的安宁和幸福。

外人看企业家不管是董事长、总经理,还是总裁的名衔,响亮而威风,其实背后是日复一日的不眠之夜,年复一年的呕心沥血,精神之弦始终紧绷。他们为了企业,几乎付出了全部。

他们用智力、体能、勤劳、坚韧铸就了成功,成就了企业的辉煌,为员工、为社会、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有多少员工,把老板当成榨取员工汗水的资本家,把他们当成当今的黄世仁、周扒皮。小企业是自己的,大企业是国家的。我接触过很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他们说的最多的是,感觉自己的责任更大了。

 今天你是老板,你就要对你的每一个员工负责。  今天你是老板,你就要为企业的未来负责。

 今天你是老板,你就要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因为你没有退路。

文化产品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传统特色文化产品。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特色文化产品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产品销售方面的困境,以至于带来资金流动不畅、品牌形象模糊、产品创新度不够等问题,本文使用大数据技术原理和凯恩斯宏观经济中关于区域经济和区域品牌构建的相关理论,以消费者需求为起点,试图解决河南省特色文化产品的国内外销售问题,为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一、河南省特色文化产品发展现状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传统特色文化产业传承,表现了河南省不同区域的民族文化风貌。以河南省特色文化产品为依托的河南省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载体,推动中华文化、中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一)河南省特色文化产品生产、销售基本情况

在中原文化深厚的积淀中,河南省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然而,由于生产技术落后、经营理念落后、品牌形象模糊、资金匮乏等诸多原因,河南省特色文化产品并没有绽放出应有的光彩,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改革呼之欲出。

1.根据《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调查问卷》,河南省特色文化产品发展现状主要从产品生产情况、产品销售情况两个方面来考察。调查显示,祖传手工艺仍是河南特色文化产业的产品基础,具有厚重的历史传承性;利用近现代工艺技术生产的产品也占据着相当大比例,河南省特色文化产品开发技艺是在不断地更新和改造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文化企业不愿改进传统工艺,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特色文化企业的发展。

2.根据调查研究,河南省特色文化产品的销售情况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大多数的特色文化企业每年销售额很高,但是其利润却有限,真正能用于新产品开发和相关领域研发的资金就更少,这是制约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因素。比如淮阳泥泥狗的产品就缺乏层次性、缺乏精品,缺乏针对不同年龄段或者不同职业群体的消费者进行细分化开发,分销渠道不畅通等问题。第二,河南省特色文化产品的销售区域大多数限于河南省内各地区,国外和境外很少,缺乏品牌传播意识,导致资金不能很快回笼,也不能很快地打开销路。第三,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还没有真正融入新媒体经济,也没有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O2O等形式来拓展自己的销售,这也是品牌不能得到推广、销售额不高、知名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河南省特色文化产品品牌传播基本情况

相关调查显示,河南省大约有近1/3的特色文化企业无自主品牌,保守着传统的手工艺,大部分缺乏专业营销人才,品牌传播始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被调研企业大多已意识到品牌传播对于本公司市场拓展及产品销售的重要价值及影响,在现金流充裕的情况下,基本上都对自身的品牌传播及构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及关注力度,也开始重视使用新媒体传播,包括微商等自媒体的使用。以下是具体的相关情况:

1.河南省大部分特色文化企业经营已经转变了传统的销售思路,由传统的促销思想转化为营销思想,由“卖产品”转变为“营销品牌”,也逐步开始使用电子商务020、B2C、C2C等网络营销途径。

2.河南省大部分特色文化企业目前虽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线上线下的整合营销传播(线上传播营销企业占72.22%,线下整合公关营销占55.56%),但是传统的人际关系传播仍然占有较大比例(占61.11%),这也是河南省特色文化企业营销区域受限,产品销售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二、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品因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厚的产品营销积淀成为文化产业发展高端内容生产的重要源泉。但是,由于互联网经济及其技术发展速度远远超于河南文化产业实践的速度,由此带来的互联网金融经济发展模式与市场发展不匹配、生产销售脱节、资金链断裂、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也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想真正发挥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区域竞争优势,还必须依靠企业自身的经营、组织以及政府的积极干预以及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以此带动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有效、快速发展。
三、河南省特色文化产品大数据品牌营销提升对策研究

针对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目前发展的状况,可以判断出目前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是销售渠道不畅、品牌核心价值不明、广告传播资源有限、产品定位不明、资金流通不畅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一些对策。

(一)解决河南省特色文化产品的品牌定位问题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品拥有厚重的文化积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位潜在消费者都可以认知、理解和认同。因此,把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与产品定位紧密结合起来是开拓特色文化产品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由于特色文化產品以前的定位皆以欣赏、把玩、装饰为主,因此其销售途径非常有限,所以,重新定位可以拓展其使用空间,尤其要以文化品味为核心,以美观实用为品牌特色,引领特色文化产品消费的新时尚。

(二)以互联网技术移动营销为背景,解决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开创特色文化产品利基市场、创建行业壁垒的问题

利基市场,指向那些被市场中的统治者、有绝对优势的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或者小众市场,指企业选定一个很小的产品或服务领域,集中力量进入并成为领先者,从当地市场到全国再到全球,同时建立各种壁垒,逐渐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特色文化产品市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都不属于大众市场,只有在大众市场进行细分,才能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另外由于本身的独特性和制作工艺的保密性等因素,特色文化产品很容易建立市场壁垒,增强竞争优势,在目标消费群体的选择上也更容易达成特殊偏好的消费群体。要把网络社交平台打造成为主流营销手段,运用云数据计算技术,企业自身可以建立特色文化产品网站,根据页面二维码扫码、独立级域名的直接访问等统计出会员的各项消费行为数据,例如订单统计、年龄分布、区域分布、销量分布等,从而制定并执行切实有效的营销计划,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解决企业如何与消费者形成长期稳定互动关系的问题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由于特色文化产品市场的利基性特点,以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为消费动机的消费者居多,消费者的身份认同感也较强,成为品牌忠诚消费者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加强与消费者长期稳定的有效沟通与联系是十分必要的。借助“云媒”多媒体路由器,可以完成企业的自媒体营销和精准的手机广告投放,让消费者充分认知特色文化产品;通过实施竞价广告操作平台,不仅可以有效地分析消费者需求,精准投放互联网广告,还可以通过低成本的营销方式与消费者保持密切长期的线上线下互动,这正是河南省特色文化产品在目前的营销环境下需要不断补充和加强的。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文化产品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摘要:为贯彻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协同育人的教学改革方针,实现“教书”与“育人”隐性结合,文章以《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探究;结合“育才”“育德”及思政教学主阵地探讨了《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意义,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提出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并对实践成效予以简单阐述;对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不同阶段价值观引导并将红色内涵贯穿于产品创意表达,有利于学生内化红色精神,落实思政教学与《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融合的教学目标,实现专业成才与精神成人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3-0035-03

2017年5月,课程思政被纳入到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从地方实践探索转化为国家战略部署。2019年3月,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对此,“课程思政”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进一步强调其他课程必须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力的形势下提出来的。但事实并非所有课程环节都适合融入思政内容,需要把握客观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的平衡点,在不同阶段合理恰当地进行价值引导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专业实践与“课程思政”教学深度融合。

“红色文化”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其本身具有较强的“育德”价值。因此,推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是顺应教育理念的变化,也是新时期各高校产品设计专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1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教学是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辐射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提出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蕴含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与专业课程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将专业课打造成高校“立德树人”的载体。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或活动过程中,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其主要特点是隐性教育,即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

2《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概述

文化创意产品是近年来全球文化消费中的高增长点,随着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各高校也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引入了文化创意设计实践课程。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旨在教师通过组织基于行动或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不同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渗透到红色资源的知识架构中,感受红色人物的情感,进而影响自身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学生则通过实地考察、整理分析红色文化相关资料和文献,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感受红色革命精神,调动其内心情感变化,最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将红色历史情景与产品情景结合,使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契合时代发展的红色文化传播途径及用户与红色文化互动的媒介。

3《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意义

3.1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是集创新、技术、思政、艺术为一体的交叉学习融合过程,从前期调研准备(红色革命精神熏陶、红色知识构建、独立思考、辩证思维能力等),到产品设计中期系统设计(提高团队意识、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三观等),再到产品设计后期制作(培养匠人精神、传承意识、制作能力等),均是在立体、仿真或真实的社会化环境中完成创造力向生产力的转化。这一过程通过价值观的引导,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文化认同,并转化为拥护党和国家、拥护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6],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实现产品设计人才专业成才,精神成人。

3.2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性价值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是红色文化传播的一重要途径,也是发挥红色文化教育意义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是将红色文化“育人性”特征融入高校产品设计教学实践当中,不仅顺应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对提升青年一代红色文化艺术修养,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具有重要意义。

3.3拓展专业思政教学主阵地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重在让学生实地亲身感受红色文化,通过收集、凝练红色文化资源等不同设计阶段内化红色精神,并借助产品、互联网等平台将红色文化“育人性”价值最大化,实现“育才”与“育德”有机融合。对此,专业思政教学主阵地从以传统课堂为中心延伸至各个红色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使学生思政课程教学从校内走向校外,实现学校、社会的协同育人,有力拓展了专业思政教学主阵地的广度和深度。

4《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思路

4.1明确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4.1.1 知识目标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旨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达到“转识成智”,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外化于形、思政教育内化于心的知识教育目的。其知识目标培养主要围绕产业政策、市场趋势、用户分析、内容生产等方向内容培养学生挖掘、提取、运用红色文化历史因子的能力,从中建立感恩、责任、传承的意识,并通过案例分析、产业调研、实地考察、实训落地等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红色文化产业化事业动态的横向铺陈,掌握红色文化创意设计的核心理念等。

4.1.2能力目标

新时期,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是让学生在知识习得的基础上掌握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此,笔者认为,清晰地思考和表述观点,应是一项最为基本的知识能力。因此,从清晰地思考视角考虑,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实地切身感受红色文化,通过“观、听、感”等方式,结合已有的文化知识对红色文化创意知识框架进行综合构建,培养自身红色资源库建立能力以及对红色精神的反思能力;从表述观点视角考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针对红色文化创意课题,参加创新设计大赛,从创意产生、设计、作品制作等环节进行元素凝练及转化的观点表述展示,并通过不同设计阶段的价值导向教育,培养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解决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2注重多维全面的教学内容

4.2.1适当扩展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結合学生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经验及红色文化知识认知,精简教学内容。同时,减少对同类型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市场调研的统计情况,加强对不同类型的文化创意产品(如:艺术衍生品、博物馆产品、旅游纪念品、特定主题纪念品等)的设计案例分析,拓宽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视角的广度,打开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及设计思路,提高学习兴趣。紧扣基础,适当扩展课程理论内容(如:红色故事、红色遗址等)增加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的深度认知,便于后期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素材的凝炼提取。

4.2.2引入项目实践

把握学科前沿,从交互与用户体验的视角完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从功能需求层向精神层的个性化需求转换,并通过引入真实项目,结合地域特点和具体产品需求,细化产品设计并调整外部设计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所占比例,将红色文化符号进行合理抽象加工,最终转译成具有现代审美、承载红色文化语言且兼具实用功能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

4.2.3不同设计阶段价值观导向教育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中每个环节都配有独特的教学内容且均蕴含着独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以及价值观。如在产品系统组成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产品功能、结构、形态、色彩、材料与环境等各要素设计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实践、联系与发展等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一定的价值导向[7]。因此,在教学的不同环节除了向学生传递客观专业知识,还需要根据不同设计阶段合理恰当地进行价值观导向的教育。

4.3多渠道融合的教学方法

4.3.1案例分析

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引入同类型红色产品创新设计案例、相似类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案例等,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和精髓,辨析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其他产品设计的异同。如从公众需求、文化创意、科学技术、工匠精神等视角分析故宫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成功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作品的元素提取、转化及应用;或从地域文化性(传承)、实用性(基础)、简约性(助力)、产品情感化(保障)等视角解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原则,锻炼学生对社会发展需求认知的敏锐度,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正确的三观(如图1)。

4.3.2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是让学生切身接触和感悟文化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对此,在进行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时,带领学生走访全国各大红色老区及革命类纪念馆,对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首都博物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八一南昌纪念馆、井冈山革命纪念馆、邓小平故居管理处等进行了深入内部的调查和研究。通过“观、听、感”等引导学生挖掘、整理每位革命人物的励志经历和每个感人故事背后的红色精神。借助物质(如革命时期遗物、历史建筑等红色遗迹等)和非物质(如半条被子红色故事、井冈山精神等)跨时空感受老一辈先驱为今天幸福生活做出的奉献。同时,以问卷调查、田野调查、图谱构建等多种方式,对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创意进行市场分析、制定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红色事迹的直接接触,其情感认知会有所变化,这也为产品设计课程思政隐性教学奠定了基础。当然,不仅仅是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任何产品设计学生只有深入考察,才能进入该产品文化的“磁场”,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发现“缺口”激发创造灵感。

4.3.3知识框架构建

这里所说的知识框架的构建旨在让学生把收集、整理的零散知识与已有的知识(不论是技能的训练、能力的提高还是素养的提升等都离不开丰厚的基础知识作为储备条件)形成可以灵活调动的知识体系。对产品设计而言,它是多层次、多元化的综合运用能力体现,只有了解需求趋势,具备清晰的专业知识架构体系,同时注重精神层面的训练与提升,才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

因此,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同类和相似文化创意案例分析,让学生建立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路框架;以实地考察、实训落地等训练引导学生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构建红色知识架构,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层面的体现(如图2)。

4.4协同实战的教学实践

综合考虑教学实践的效益性及可行性[8],结合湖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域优势及产品设计专业学科发展、课程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进行《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笔者利用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平台,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中,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进行实地考察,强调学生亲自“观”、长辈“讲”等互动学习,使学生切身感受红色氛围,调动其情感变化;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感人故事、提炼当地红色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树立“做的不光是产品,更是传递一种情怀”的意识,于无形中塑造责任和担当的价值观;遵循功能最大化、定位精准化、目标一致性的设计原则[9];同时结合优质文化创意案例,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将红色文化载入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中,从了解公众需求到培养匠人精神,将红色育人意义贯穿于产品创意表达,让人们在接受文化创意产品的同时受到红色革命精神的熏陶(如图3)。

经多年教学实践,秉着“立德树人、红色育人”的理念,实践教学中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在不同赛事和活动中收获了一系列成果。如成果在意大利米兰第24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全体大会展出、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大赛中获国赛铜奖、2019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获银奖、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和红色旅游演艺创新成果征集及湖南省高校“十大”实践育人案例等。

5结语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知识及实践环节中,引导学生将所看、所听、所学知识转化为一种内在素养和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张学生实地感受红色文化,进行红色知识整合建构,强化学生的情感机制,使学生以一种敬畏红色历史的态度投入到产品设计创新实践过程中,同时对接企业或项目让产品落地,实现“育德”与“育才”的协同发展。未来,真正做到思政教学与《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的深度融合,仍需紧密结合地方高校文化,建立课程不同环节、不同设计阶段的价值观导向教育的完善思政体系,渗透隐性教育理论,这样才能发挥《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铸魂育人”的作用。

文化产品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环 学 院

老 师

2011162177 林

学科:云南民族旅游文化

美丽的雨林之地——西双版纳

引言:

早期人们对热带雨林的认识,来自于

15、16世纪欧洲的探险家和航海家们对热带雨林离奇古怪、玄妙莫测的描述。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里,到处是从未见过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巨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会运动的植物等各种奇花异果、自然奇观,应有尽有。数不胜数的珍禽猛兽、蚊虫蛭蛇,令人毛骨耸然的怪声和土人与野兽搏斗时的嚎叫,让欧洲探险家和航海家们不寒而栗,惊恐之觉油然而起。这些无法做出的解释,使得热带雨林被罩上了一层原古、神秘、令人着迷而又恐惧的面纱。

直到十九世纪,科学家才把这类生长在年平均温度24℃以上,年降雨量介于2 000mm至4 000mm之间,高温、高湿、多雨,没有明显季节变化的湿热气候区的常绿高大森林植被称为热带雨林。 您想了解雨林吗?您想体验雨林吗?

请跟我来,加入这新奇刺激的雨林之旅吧!

(一)地理位置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本区热量丰富,终年温暖,四季常青。一年分为雨季和旱季.距海洋较近,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常年湿润多雨,所以森林繁茂密集,植物盛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全州总面积19112.5平方公里,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这里居住著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瑶族等十几个民族,傣族是主体民族。

西双版纳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邻近,6条公路通向境外,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我国进 入东南亚各国最便捷的水陆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天,西双版纳正以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旖旎神奇的热带、亚热带自然景光、浓郁多彩的民俗风情、璀璨悠久的民族文化、便捷顺当的跨境出国通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二)历史文化

西双版纳,历史悠久,古时称勐泐,汉代时期属永昌郡(今保山)管辖,到三国时设置过南涪县,到唐宋时期分归"南诏国"统治,元朝于公元1296年设置彻里路军民总管府。1327年改置彻里军民宣抚司。随后又改成车里军民府,车里宣慰使司,直到民国初年(1912)改置普思沿边行政总局,隶属普洱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3年1月23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各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傣族的“泼水节”、哈尼族的“嘎汤帕”、拉祜族的“拉祜扩”、瑶族的“盘王节”、基诺族的“特懋克”等民族节日,以及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服饰和民居建筑,反映出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地区以傣族人为主要民族,所以西双版纳的文化受傣族文化的深深影

响。傣族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尤其是傣族文字、傣族年历以及与傣族有关的历史著作最为出名。一千多年前,傣族人把自己知道的一些历史传说、诗歌等艺术创作记录在树叶、石头上,一直流传到今天,这些历史遗迹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不可不说的还有一个就是傣族的音乐有人说,每一首傣族音乐都蕴藏着独特的神话传说以及美好祝愿,虽然我们听不懂音乐的内容,可是傣乐的曲调却是很迷人的。

西双版纳的民间艺术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木板画是选用上等木头,加上优质的板底,运用各种方法做成的一种木质艺术品,可以用来装饰家居,佩戴等。与木头有关的还有木雕和根雕,西双版纳的木雕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这里的木头是用热带雨林里面的木头,时间久远,木质细腻。此外,西双版纳还有黑陶、蝴蝶为主题的装饰品等。

西双版纳这里有很多历史传说,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说,最出名的应该就是泼水节的传说了,泼水节的由来是因为通过泼水来把鬼神赶走,以保平安。

竹楼,傣族姑娘,泼水节,是我对西双版纳的初印象。高大的芭蕉树,热带雨林的小气候,雨后有些潮湿,但是周围一直是一片新绿,有些温热,凤尾竹郁郁葱葱,我想这是个旅游的好地方。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双版纳传统文化,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的温度和气息。

(三)自然资源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横断山脉南端。受印度洋、太平洋季风气候影响,具有大陆性和海洋性兼优的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多雨,静风少寒,干湿季分明。年均气温18°C至21°C,降雨1100mm至1900mm,全年日照时数1700到2300小时。整个地势由北向南全倾斜迭降,两侧高,中间低,形成深度切割的高原地貌形态。州内最高海拔2429米,最低海拔477米,具有山区和坝区的明显区别。全州面积2868.7万亩,其中山地面积占95%,坝区面积占4%,水域面积占1%。万亩以上面积的坝区23个。有耕地163.4万亩,占总面积的5.7%。 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3.2%,有800多万亩热带雨林,其中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区402万亩,是地球上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片热带雨林。州内植物和动物种类分别占全国的1/5和1/4,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存”之美称,已列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圈。

(四)美食文化

首先要介绍的是一种水果,芒果,大家都很熟悉吧。你肯定知道芒果无非就是成熟后十分甜美,殊不知当地人还有另一种吃法。就是在芒果还十分青瑟的时候,大约拳头大小,把把皮剥掉,切成条状,蘸着调制的佐料吃,酸酸的芒果味加上辣椒的辣味,十分香脆,让人吃后觉得非常过瘾。除此之外,西双版纳的酸笋煮鱼也很地道。嫩笋腌制后,炒一会儿,加水,水开后放入鱼,再煮鱼,一道酸笋煮鱼就做好了。笋的清香味加上鱼的鲜香味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人回味无穷。香竹饭也极具傣族特色,以糯香出名。强烈推荐一下香茅草烤鱼,操的芬芳味以及烤制的鱼香味,都让人垂涎欲滴。

菠萝饭、香竹饭、炸青苔、炸牛皮、香茅草烤鱼、烤鸡等都是地道的美味,不仅飘香诱人,而且菜的颜色也很养眼—菠萝饭由紫色的黑糯米加金黄的菠萝做成,牛皮是浅黄色的,晶莹剔透。至于烤鱼和烤鸡,那外酥里嫩的外观仅用眼睛就“品

尝”得到了。

傣味菜肴味道以酸、辣、香为特色,也许这里常年湿气重吧,辣椒的特殊驱寒除湿功效就成了消除湿气的好办法。不过傣菜里的辣味并不浓烈,没有辣到举不起筷子的地步,而是作为交响乐里的一个小章节,既配合了主题又不喧宾夺主。

傣家人做菜的原料主要来自热带丛林,树叶、花朵、根茎提供了必要的维生素,麂子、竹鼠等野味则可补充蛋白质。如果抱着吃稀奇、吃古怪的心理,不妨试试藏在竹节中的虫子、野生蜂的幼虫。这不仅是对胃口的考验,更是对胆量的锻炼,估计这以后就没有你不敢吃的昆虫了。它制作的过程非常方便,主要分为烤、蒸、剁、腌四大类,辅以香茅草、野芫荽等本地才有的作料,产生的特殊香气非同寻常。

傣家人做菜可谓不拘一格,煮饭用香竹筒来煮,煮熟的饭带着竹筒特殊的香气。需要烧烤的菜肴也不一定用锅具,而可以用芭蕉叶包好,直接放到火上去烤。在别的民族那里可能是边角废料的动物血液、内脏等,傣家人却可以把它加工得有滋有味。

(五)景点

西双版纳的著名景点: 野象谷 曼飞龙佛塔 橄榄坝 独树成林 热带植物园 曼典瀑布 打洛江风光 春欢公园 易武古镇 周总理纪念碑 孔雀湖 水井塔 茶树王 曼斗民俗活动村 泼水节观礼台 曼飞龙水库 空中走廊 白象湖 勐养象形树 民族风情园 曼景兰旅游一条街 允景洪 曼阁佛寺 景真八角亭 澜沧江风光 茶马古道风景区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 漫湾——哀劳山风景区 沧源佤山 沧源崖画 广允缅寺 基诺山 景谷勐卧佛寺双塔

参考文献:

西双版纳温湿状况及其舒适性评价--《山地学报》1998年04期; 《西双版纳发展论》,黄映玲,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5-1;

西双版纳.勐巴拉娜市民族文化丛书(全套14册)_蓝岭香柏网; 西双版纳旅游线路导游/袁杰/云南人民出版社/图书音像,图书;

社区旅游与边境旅游:社区旅游与边境旅游国际研讨会西双版纳会议论文集;

征鹏,杨能胜. 新编西双版纳风物志.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6;

关传友. 论云南地区的民族竹文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4);

文化产品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摘 要】 出版社借力新媒体开展图书营销,可以运用其交互性与及时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征,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不同的平台,发挥互联网巨大的优势,覆盖更多的潜在用户群体。在未来的畅销书营销中,新媒体将扮演重要角色。文章根据新媒体营销发展中不同阶段畅销书的营销模式,探索其新媒体营销的新路径。

【关 键 词】畅销书;新媒体营销;读者;跨界营销;社群营销;网络直播

【作者单位】杜沛,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在传统媒体时代,暢销书的营销往往通过出版社对作家的经营得以实现。在新媒体时代,随着阅读环境、媒体环境以及社交环境的不断变换,出版社在畅销书的营销上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接受新媒体带来的变化,才有可能赢取市场。新媒体的普及不仅改变了营销的环境,也加剧了营销模式和传播规律的复合演化。出版社借力新媒体图书营销,可以运用其交互性与及时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征,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不同的平台,发挥互联网巨大的优势,覆盖更多的潜在用户群体。在未来的畅销书营销中,新媒体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下文将根据新媒体营销发展中不同阶段畅销书的营销模式,探索其新媒体营销的新路径。
一、新媒体1.0时代:病毒传播式的双微营销

早在2009年微博刚刚兴起之际,新媒体平台便成为众多出版社抢占的营销高地。出版社通过微博进行图书宣传,具有实时更新、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优势,而且借助用户转发形式,可让图书在短时间内曝光,让更多读者拥有对该书的浅层次认知。这种认知会对读者产生初级的心理影响,一旦读者再次接触到该书的信息,就很有可能购买。

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堪称国内出版社微博营销的先行者,其出版的《我们台湾这些年》被国内称为“微博图书营销第一案例”的畅销书。在营销前期,出版社便通过微博平台设置热议话题的方式,将全平台用户聚焦到图书内容的核心——消除大陆人对台湾的集体误会。在拥有了全平台用户对《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的关注之后,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采用了赠阅式的营销策略,通过用户微博转发的形式实现两个目标:一方面让参与活动的用户有机会获取签名图书,以此增加用户参与活动的踊跃性;另一方面推动图书宣传信息不断地向外扩散。在这种微博营销策略的影响下,《我们台湾这些年》在微博上的轮番宣传,使得图书未上市就已经锁定超过50万名用户,平均每条微博话题的转发量都超过1万次。《我们台湾这些年》从2009年10月28日在微博宣布于当当网预售后,每日预订量都超过了5000册;11月6日至30日期间,图书位居当当网24小时图书排行榜第一位和新书热卖排行榜第一位。上市不到一个月,首印30万册图书已经售完,连续4周每周加印10万册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台湾这些年》销售的成功,让更多的出版人认识到微博的传播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大不相同,前者是通过裂变传播的方式完成信息传递的,每一个传播者都是信息生产者,传播的内容根据传播者“被关注”的数量不同而形成不一样的传播圈。在《我们台湾这些年》热卖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用同样的营销手段将《藏地密码》《卑鄙的圣人:曹操》等图书推向畅销书宝座。

2012年微信的崛起,再一次将出版业的新媒体营销推向新的高峰。微信营销较之微博营销,更具读者针对性,不仅可以让出版社实现图书点对点的定向投放推送,还凸显出版社和读者之间互动性更强的特点。微信营销的到来,甚至让出版业提出图书精准化营销的口号。双微营销的出现让出版社改变了传统畅销书营销的模式,让出版社不仅是一个信息发布者,而是可以参与到读者互动交流的圈子,实现与读者的双向交流。除此之外,出版社内部还可以通过双微完成营销沟通,时刻保持与读者的接触,消除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障碍,全面、及时地收集读者的反馈信息。
二、新媒体2.0时代:精准覆盖式的社群营销

在传统媒体时代,畅销书营销主要围绕书店卖场推广、纸媒连载宣传和线下活动三种方式进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涌现出许多不一样的营销方式,社群营销的兴起便得益于社交软件的应用。出版社借助新媒体社交平台通过个人或群体(包括企业)群聚网友,与目标顾客群建立长期沟通渠道,最终使其形成消费行为。图书销售登上社群营销的舞台,在业内形成巨大影响力。

2012年,罗振宇打造了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主要分享他个人读书的经验和思考。同时,同名微信公众号开通运营,每日推送罗振宇本人的60秒语音,分享其生活感悟和读书文章。《罗辑思维》2012年12月开播,8个月内在微信上吸引了50万名听众,视频播出量3000万次。2013年8月,《罗辑思维》通过付费会员制的销售方式,在4个小时内售罄5500个会员名额,并创下入账160万元的壮举。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罗振宇成为当红一时的自媒体人,拥有上百万粉丝。许多粉丝因为佩服罗振宇广博的知识面、耳目一新的思考方式而喜欢他,对他推荐的图书也大力追捧。中信出版社瞄准了罗振宇受众粉丝众多的影响力,在与罗振宇的合作中,不仅推出了罗振宇个人创作的《罗辑思维》一书,还打包其在节目中推荐的图书,并形成营销产业链。在《罗辑思维》新书发布之前,罗振宇会在每期节目前做大量的宣传工作,使图书未上市就已在社群中火了一把。借助罗振宇在网络社群中强大的号召力,《罗辑思维》热卖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图书上市不到20天就卖出10万册。

《罗辑思维》的畅销,让社群营销的方式在出版营销中得以浮现,少儿图书、文化图书、女性图书成为社群营销的重要方向。例如,“十点读书”“年糕妈妈”“凯叔讲故事”“小小包麻麻”“童书妈妈三川玲”“Michael钱儿频道”等自媒体平台都与出版社开展销售运营合作,由这些自媒体平台的具体运营管理者从上至下地传输相关信息,读者通过逆向单线反馈信息进行购买。出版社通过与这些颇具规模的自媒体社群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更为精准的图书营销,更有利于打造现象级畅销书。

在201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中,中信出版集团的童书品牌“小中信”在微信生态社群端实现近亿元的销售量;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在社群电商实现销售7000万元码洋;东方出版社依靠社群渠道创造了6000万码洋的销售成绩。对出版机构来说,社群营销的强势地位愈发凸显。与传统营销信息灌输的方式不同,社群营销利用社群关系迅速寻找到读者的关注点,将营销理念快速传播出来,并通过用户之间的互动实现快速爆发。所以,社群营销的核心,就是有效、精准的传播,这恰恰是畅销书营销必备的关键要素。
三、新媒体3.0时代:互动体验式的网络直播营销

2016年号称“网络直播元年”,这个与出版业毫不相干的行业,却与出版业实现了跨界融合,成为图书营销的新模式。有别于以往自上而下、逐层推进的传统营销模式,出版业网络直播营销通过直播平台,避开诸多中间环节,有效地将營销方和消费者进行垂直对接,颠覆了传统的图书营销模式。畅销书通过网络直播营销,为文化产品生产者和受众在同一时空、同一场域内进行平等对话和情感交流提供了平台。

人民文学出版社在网络直播营销的实践比较有代表性,其制定了以内容为核心的营销策略,以图书内容作为驱动力,赋予目标用户阅读场景。这种营销策略主要是突出图书的优质内容,将这些内容更好地传递给读者。人民文学出版社在网络直播营销方面的策略主要采取了“直播+出版”的运作模式,将新书发布会、作家讲座、读书沙龙等活动进行系列网络直播。在直播前,出版社通过网络等各大平台分散式宣传,吸引兴趣爱好一致的读者,让读者聚焦即将直播的一场场文化活动。如贾平凹的小说《极花》、方方的小说《软埋》、张悦然的小说《茧》等图书,都是通过网络直播方式成功打造成年度畅销书的。其中,在《茧》的新书发布会前,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了“开往童年的火车”网络直播活动,《茧》的作者张悦然通过4个小时火车体验网络直播的方式,在网络直播平台分享创作经历、互动问答、沿途风光等内容。这种耳目一新的新书发布会,吸引了在线读者25万,为图书上市造势。前期的网络直播宣传,使得读者对张悦然的新书有了深层次认识,进而与出版社建立“连接—交互”的沟通链条,最终产生购买的意愿。同时,人民文学出版社通过与消费群体的互动,激发他们的分享意愿,最终形成口碑传播。《茧》一书上市之后,两个月的销量就达到了30万册,足以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案例。

可见,网络直播的营销方式是出版社在转型发展中的营销新方式,其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融合,为出版社、作者和读者提供交互平台,重构了出版生态圈,实现了多方共赢。对出版社来说,其借助网络直播可以省去中间营销环节,能够更为精准地面向用户;对作者来说,其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活动深度挖掘选题内容,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对读者来说,网络直播的出现使“出版机构—中间商—读者”的单向销售关系开始向“出版机构—读者—出版机构”的闭环互动关系转变,读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通过网络直播获得更多信息的产销者。
四、新媒体4.0时代:短视频流量式的跨界营销

短视频毫无疑问成为2017年最为现象级的新媒体产品,其凭借轻巧、缺位且易传播的特性,不仅引导年轻人的娱乐潮流,也成了当下火热的营销手段。短视频不仅具有感染力强、内容形式多的特征,还具有互联网营销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成本低廉等优势。“图书+短视频”的跨界营销方式俨然成为图书营销的新理念,这似乎也预示着出版社的新媒体营销将再次走上新高峰。

其实,早在2011年湛庐文化图书公司推广《看不见的大猩猩》一书时,就制作了一段名为《传说中心理学史上最强大的实验,曾获搞笑诺贝尔奖噢》的视频。这段视频内容是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受众数一数穿白色运动服的人一共传了多少次球。但实验的真正目的并不在此,而是考验被试者是否看到视频正中央出现了一只捶胸顿足的大猩猩。这段心理学实验视频在优酷网等视频网站发布后,总点击量超过200万次。出版社抓住视频受用户追捧转发的热潮,同步在线上和线下推出《看不见的大猩猩》一书,并通过与当当网、亚马逊等电商平台的合作,让图书在视频之后再火了一把,创造了上市两个月突破20万册销量的佳绩。《看不见的大猩猩》借力视频传播有效推广图书的方式,成为当年跨界营销的经典案例。

时隔6年之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视频APP的增多,以及短视频流量时代的到来,出版业将与短视频跨界重逢。以中信出版社的营销为例,该社在2016年的多本畅销书运作中,借助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线自主策划的短视频,并实现了与神州专车、搜狗输入法、美丽说等平台的跨界合作推广,在不同领域及渠道增加新书宣传到达率,尽可能多维度地辐射潜在受众。如《海上牧云记》的营销团队就为图书主人公苏芒定制拍摄了图书宣传片,宣传片的征集活动一方面鼓励参与录制的网友转发抢红包,另一方面为宣传片积累大量的用户素材。宣传短视频上线后,中信出版社与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上百个APP合作,将宣传海报与宣传片段投放到合作APP的启动屏幕,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中信出版社借助短视频的互动营销,创造了《海上牧云记》首发当月销售20万的佳绩。

在传统的图书营销中,作者的影响力往往是一本图书热卖的关键,然而在读者选择权利越来越多的当下,新媒体渠道可以更好地实现出版社、作者、读者之间的沟通,形成出版营销闭环,推动图书的宣传。
五、对畅销书新媒体营销的展望

在新媒体时代,面对更趋白热化的竞争和愈发理性的消费者,营销更需要脑洞大开的策划案,走心走脑将成为标配。新媒体图书营销与传统图书营销相比,更符合读者多元化的需求,不仅能够覆盖传统营销中书讯信息、样章试读、新书评论、图书广告等销售手段,还能形成出版融合圈。笔者认为在未来的畅销书新媒体营销中,有两个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

第一,策划线上与线下无缝对接的营销方案。新媒体的出现,让出版社在打造畅销书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式,既可以通过跨界资源的融合,多维度覆盖不同的读者群,也可以让读者成为消费的核心动力,让他们主导图书营销的风向。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在畅销书营销中制订一种或多种新媒体营销策略,并且将线上与线下的推广相互结合,使其营销覆盖面更为广泛,传播形态也更为多样。值得关注的是,新媒体营销还能为出版社解决很多传统营销中遇到的问题。如因为信息不对称盲目生产、图书库存积压、销售渠道单一、销售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第二,通过大数据指导畅销书营销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畅销书的营销理念不断发生变化,符合读者群体个性化需求的作品更容易走红。因此,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十分重要。畅销书的策划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依托读者的“用户画像”,针对读者的阅读偏好,策划出读者喜爱的图书,并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精准营销。诸如亚马逊等图书销售终端,通过用户留下的海量数据,找到读者阅读的兴趣点,并通过与出版社合作,有效地将重点畅销书精准推送给用户。

|参考文献|

[1]万丽慧. 新媒体在图书营销的运用[J]. 出版广角,2014(23).

[2]纪庆芳. 畅销书营销新模式探析[J]. 出版发行研究,2013(3).

[3]刘影,娄美玉. 书业的互联网思维:《罗辑思维》的启示[J]. 编辑学刊,2015(1).

[4]周凯. 传统图书的新媒体营销渠道及策略研究[J]. 出版科学,2012(5).

文化产品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摘要: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分析——以杨柳青年画为例,是一种全新的文化旅行体验,更有利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入全球化的大潮之中,它的优势是立足于我国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并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使人们更多的了解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人们旅行更加轻松,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非遗。

关键词:天津,杨柳青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津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也遭受到了快节奏的时代的冲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无心沉浸下去了解学习天津非遗,而年轻的天津孩子也都不爱过多了解这种“不够时尚的”文化,同时,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的冲击对杨柳青年画的传统风格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所以, 我们以旅游产品开发的角度,对杨柳青年画传承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项目介绍

1.行业背景

(1)依托方式: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过程中,互联网为主要的宣传媒介。在大数据的时代,互联网将大大提高天津非遗的知名度,使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这片从古至今生长的土地。

(2)竞争优势: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交往日益频繁,外国人更加渴望了解中国。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六百多年的文化积淀,代表性突出,得到大多数外国人的青睐。

2.产品或服务特色

由于受众群体比较广泛,所以对外向外国旅客宣传并展示天津的非遗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同时也为学习小语种的本科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线上系统化服务,通过国内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国外平台:YouTube、Ins等平台向外国人推广天津的非遗文化,随之附有图片与视频。通过城市探索的方式,而且对外展示了天津非遗的独特魅力,为天津非遗传承者提供了一个专属推广平台。

3.线下无缝对接

在线上,根据客户要求提供全方位的私人定制服务,同时可根据不同国家的游客配备导游和翻译。

二.杨柳青年画自身具有的价值研究

杨柳青年画历史悠久,兼收并蓄,杨柳青年画将兼具各类会绘画的技法,并从中取其精华,做到融会贯通,使得其艺术特色不同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

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明快活泼,欢快祥和,题材充满情感。绘画材料广泛,包括风俗、历史故事、戏曲人物、美人、花、山水、神话等,尤擅长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和历史故事。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艺术欣赏价值,对史学研究也极具价值。这些优秀作品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形成了杨柳青年画的主流。

三.将杨柳青年画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

将杨柳青年画作为旅游产品进行开发的内容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杨柳青年画展现的天津本土的内在文化;装饰性强,以及美丽的外观,这都为旅游产品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其内在优势:

(1)艺术性强

杨柳青年画是一种传承了的千年的绘画工艺,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是我国年画的“活化石”。 杨柳青年画是世代相传的过程,杨柳青年画是天津人民生活的一项重要文化载体,其也成为了天津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标志,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2)装饰性强

杨柳青年画不仅是装饰,更是人们风俗信仰的反映,也是对未来的憧憬。 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节日装饰艺术。 近几年我国的旅游开发,年画文创在天津地区的古文化街多有销售, 寿桃、等多种不同的年华的图案绣在包、衣服上或者以经典的年画图案制成冰箱贴、表情包等,不仅能够起到装饰作用,而且可以起到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作用。

2.其外在优势 :

(1)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为旅杨柳青年画的开发营造了基础条件,将杨柳青年画作为旅游产品开展,需要旅游业支持。杨柳青年画在发展与传承过程中面临消亡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现代人们的生 活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们观念的转变,以及市场环境的改变,都对杨柳青年画的传承造成一定冲击,作为直接的体现,就是杨柳青年画在现代人们生活成为了一种“可有可无”的产品。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我国行业的热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 的高度,这对于杨柳青年画的发展与传承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可以使已经濒临灭绝,被人们“遗忘”的杨柳青年画重新获取生机。开发天津杨柳青年画期间,应适当迎合城市人们的好奇心理, 使杨柳青年画在旅游行业快速发展当中获得展现,使其能够具有更 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旅游行业为杨柳青年画的发展提供立体平台,天津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天津市具有特色的还和文化,以及著名的津门故里古文化街每年都吸引的大量的游客。因此,天津政府应当对天津市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应用,结合天津市的独特文化,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提高对天津杨柳青年画的开展,这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对游客到天津旅游,为当地的人们创造良好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传承杨柳青年画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例如,在天津市成立以杨柳青年画为主题的经营公司,形成了对出文创产品加工、手工、 开发的等产业链,商业开发可以使杨柳青年画的知名度得到提升, 使外界对杨柳青年画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使人们意识到杨柳青年画 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随着其知名度的提升,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的提高,使社会各界人士都提高对杨柳青年画的保护 和传承的重视。

四.开发需要遵守的原则

通过开发旅游产品的方式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年画是一种可行的方式,但是,在该过程中也会产生消极影响,该项内容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为了迎合适当需求,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产品开发商在產品开发期间可能会出现忙奴性, 这会对年画自身蕴含的天津码头文化的技术性、完整性、艺术性等各项内容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将年画作为旅游产品开发时,应当把握深度原则,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过度开发,同时,也不能害怕开发带来的消极影响而停步不前。在对年画进行开发时,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两者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年画在天津的大环境中快速的发展,并且能够为当地人们带来良好经济效益,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质量。

五.研究意义

首先,传媒业的发展,传播渠道很多,但传播力度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其次,因为疫情的原因国外旅游业受到重创,国内虽然不比前两年,但至少在逐渐恢复,这个时候我们要关注人们内心需求,在疫情过后,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城市定制)来吸引顾客。另外也是因为文旅行业不断发展,竞争定会日趋激烈,所以必须找到新的新的出路,就是“旅游+文化”的方式。

盈利途径多样化,城市短途探索为主线,周期短,资金回笼比较快。以高品质,零售为主。从主线分出树状图,涵盖标准旅行社,机票、酒店等等,根据顾客需求为他们定制专属旅行计划,例如,定制计划或是地陪游玩。

根据以上几点,我们的机会应运而生。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旅游出行人数逐年上升(查找今年国庆出行人数,以及前两年国庆假期到北京的游客人数),后疫情时代,应该之后会有一波爆发期。

结语:

此项目是一种全新的文化旅行体验,运营模式与传统旅行社是完全不同的,线上线下结合更有利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入全球化的大潮之中,它的优势是立足于我国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顺应传媒业的发展,传播渠道增多的互联网大潮为旅行者提供有当地文化感和深度探索的旅行住宿体验,让旅行生活充满更多可能性。并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愿景使人们更多的了解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人们旅行更加轻松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系天津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市级)《“探秘天津卫”天津非遗文化沉浸之旅一站式定制服务》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10065143)

参考文献:

[1] 满珂,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传承·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12).

[2] 沈泓,杨柳青年画之旅[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01).

上一篇:简单租赁合同范文下一篇: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