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学校科研工作计划范文

2023-09-17

县域学校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坚持以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为主题,在“科研为先导”的旗帜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教学研究活动,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优化学生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本学期,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和课程理论,做好教师业务学习的改革工作。做到学习与讨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具体课题:如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引起课堂教学策略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角色的变化、课堂教学评价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专题讨论。为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我们要求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坚持天天看书学习,学校最大限度地为教师的理论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学校征订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刊物,要求教师做好读书摘记,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二、加强培养学校教科研骨干队伍,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本学期,为了提高教师教研理论素养,我们及时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分发给大家,积极组织校内课题研讨活动,指导教师精心选择适宜的科研方法,对教师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本学期我们根据中心校的安排,认真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听课学习活动,外出听课后,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写好一份听课心得记录,并在教研组内组织学习讨论,使每位教师都能在现行课程的教学中自觉渗透新的理念,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三、重视总结,提高科研水平。

为检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又促进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我们要求教师在观察、学习、实践和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能产生理性的升华,提炼出更具有普遍性和指导性的思想精华,积极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本学期我校参加了中心校组织的“新世纪园丁杯”、“五四杯”、“教海探航”及“教改实验通迅”等各级优秀论文评比活动,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组织带领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改革力度不够,还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特别是在课题研究方面,我校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兄弟学校,还须注重资料的收集与积累,对新课题的研究要及时做好前期工作,进一步规范研究的过程,认真进行学生研究,为下学期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从而为学校的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

县域学校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针对当前中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积极探索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律,开展四项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经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努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进一步落实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德育职能,初步形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工作局面,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营造积极、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把握学校整体规划,以人为本,构建德育框架。培养学生“礼仪、诚信、勤俭、学习、健体、卫生”等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为祖国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具体目标:

1、德育组织网络化。三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学校为主渠道,党政群齐抓共管、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营造全社会关心的育人氛围。

2、德育队伍专业化。至2007年,100%的班主任接受轮训,德育专职干部和德育管理教师接受专业培训;培养1——3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上岗。

3、德育评价科学化。力争在三年内,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教师绩效考核、德育学科评价和学校德育工作评估四项德育评价机制。

4、德育资源最优化。三年内,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校内德育阵地”三大基地横向沟通的德育基地网络。

5、德育效果最优化。创建市级以上文明校园、绿色学校验收,在各项质量评比和竞赛中继续保持全区第一地位。

三、主要措施

(一)丰富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贯彻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结合民族文化、历史名人、革命传统等教育,开展系列活动,学校要着重落实好“四个一”,常抓不懈:即每周一次开展班级主题教育活动,每周一次举行升降国旗仪式,每学期一次组织参观或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一次以上组织全校性主题教育活动。

2、以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六种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以诚信和亲情教育为切入口。要树立诚信立校、诚信立教、诚信育人的思想,通过“创诚信校园”、“当诚信少年”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立身之本,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形成以重信、守信为荣的良好校园氛围。大力开展以孝敬长辈、友爱同学、关心幼小、帮助弱势为基本内容的亲情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真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自觉养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行为习惯。

4、以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保障。今后法制教育着重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加强法律普及教育,针对性地加强法制教育,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参观、开设模拟法庭以及案例分析、法律宣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聘请的法制副校长能更好地指导学校法制教育。二是要加强学生不良行为的纠偏工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课,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经常性心理辅导活动,接受咨询,为学生个人和团体提供咨询、辅导服务,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节

5、以环保教育为底线。重点开展环境保护意识教育。通过加强环保教育,使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通过组织校园集体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增强劳动意识、锻炼劳动技能,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的能力。积极开展健康卫生教育、禁毒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二)拓宽育人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全员育人。德育工作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学校每位教师都应强化育人意识,自觉地承担起育人责任,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和人格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加强教职工师德建设,建立健全的师德考核制度,规范全体教师的育人行为,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组织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以正面激励为主的原则,大力开展榜样教育、先进教育,用身边的优秀人物和事迹教育学生。

2、学科育人。高度重视学科德育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充分挖掘所教学科中的思想道德内涵,有机地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努力探索教书育人的内在规律,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现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学校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应把育人放在首位。一堂好课,首先要体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3、班级育人。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基层组织,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班级德育主阵地作用,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主题班会以及团队、劳动、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认识社会、锻炼能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创设和谐的学生关系,形成良好班风,以开展“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的创建为抓手,积极探索班集体建设的内在规律,使学校优秀班集体面不断扩大。

4、实践育人。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了解社会、拓展技能、培养意志品德的基本途径,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建立和完善学生社会实践制度,组织公益劳动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等活动内容,结合各种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让学生丰富生活体验,开拓视野,增进理解,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5、网络育人。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工具,以其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已经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不可分。因此要面对现实,充分认识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因势利导,挖掘网络信息资源,发挥网上德育阵地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正确的信息传播。学校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德育网站、德育网页,开展网上教育活动,同时要重视网络污染等消极因素产生的负面影响,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开展网络文明教育,重视对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拒绝网上不良内容等教育。

6、环境育人。学校要从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文明行为的角度出发,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达到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布置合适的目标。重视教室环境布置,学校做好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争创绿色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和文明校园。学校将更加主动的与社区及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密切配合,不断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7、家庭育人。家庭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学校将主动承担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通过设立家访记录卡、学生行为习惯记录卡、家校联系卡等,沟通情况、相互配合,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状况并及时教育。

(三)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1、德育科研机制。德育科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针对新时期教育规律和特点,加大德育科研力度。建立健全德育研究机构,配好专兼职德育科研教师,三年内,学校要将德育教研纳入教科研整体工作之中。成立德育研究会,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掌握教育工作动向,为德育工作决策服务。确立学校德育课题,激励学校所有教师参与德育课题的研讨。

2、德育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德育教师绩效考核、德育学科评价及学校德育工作评估四项德育评价机制。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师评、校评、家长评、社会评相结合,最终引导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3、德育激励机制。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出发,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各类先进集体评比的重要依据,把德育与教师的行政奖惩、职务晋级、职称评聘等挂钩,与学生的先进评比、素质评定等结合,建立一套有利于调动师生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师生素质、有利于促进德育工作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今后三年,建立和完善班主任奖励制度,着重开展德育先进集体、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优秀班主任、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先进集体、个人评选活动。

县域学校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1 学校领导重视教科研工作

1.1 组建科研机构, 完善各项科研制度

教师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 学校于1998年成立了科研室, 主要职责是: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开展教育研究校际合作, 组织国家、省、市、校级课题实施、评估与管理工作, 总结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编辑学校学术刊物等。

1.2 高度重视科研人才培养

为促使学校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 在学校实施的《教师进修培训管理条例》中, 对教师教研能力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发展“教育科研”等五项基本能力, 要求中老年教师跃出“高原平台”, 成为名师名家。学校每年订阅110多种科研类杂志, 方便教师从事教研工作。学校组织了800多人次参加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省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选派200多人次赴外地学习先进研究经验。在学校精心培养之下, 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研究经验丰富的教研队伍已基本形成。目前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在市属学校名列前茅, 90%以上的教师拥有本科学历, 8%的教师拥有硕士学历。学校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市“151工程”人才2人、省、市级骨干教师20人、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29人, 市、校级教学新秀20多人, 双师型教师36人。

1.3 加大投入, 改善课题研究条件

根据学校教科研工作发展的需要, 学校完善了一校区校园网, 建成二、三校区校园网, 实现了三个校区之间的互通与国家管理系统网络的连通, 上网速度达到10M~100M。建成二、三校区校园网计算机中控机房, 新建3个多媒体教室, 2个电子阅览室, 新增计算机300台, 使计算机数达800台以上, 生机比例6∶1。近年来, 学校用于信息技术工程和设备投资达到200多万元。学校还添置了数码教学系统、视频系统、空调电路模型、汽车透明整车模型、发动机综合检测仪模型等, “硬件”建设为实现教科研工作的现代化、网络化提供了前提保证。

2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向

2.1 国家省、市、课题研究工作

目前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已形成国家、省、市、校四个级别, 课题研究涉及教育教学研究、师资建设研究、中职生心理健康研究、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研究、教育技术研究等重要领域。

2003年至2006年, 学校承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JIP新阶段”甘肃省实验研究任务, 课题组按期完成了研究任务, 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 受到上级科研部门的好评。

2006年到目前, 学校正在实施中央电教馆“十一五”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已取得丰硕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3篇, 编写了《3ds Max9案例标准教程》1部, 21篇论文获国家、省、市科研评奖一、二、三等奖, 21位教师的课例、课件获国家、省、市一、二、三等奖, 课题组建立了《丝绸之路陇上行》、《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专题学习网站》等。

2005年至2008年, 学校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研究》、《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等8个省级“十五”课题研究工作。各课题组依据研究计划, 选择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 认真开展各项研究工作, 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2.2 校本课题研究工作

学校积极探求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模式, 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学校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 形成了《学生四期素质教育纲要》, 即始业期教育、学业期教育、歇业期教育、结业期教育。四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 不同的教育内容, 实现了德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四期素质教育不仅符合职业学校学生教育规律, 而且在德育工作实践中显示出超前的理论指导意义, 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性纲要。学校被团中央确定为全省三个试点学校之一。

学校全面推行教科研工作“三个延伸”。“三个延伸”, 即文化基础课向第二课堂延伸、专业理论课向实践性教学延伸、专业技术课向特长生培养延伸。这是我校经近十年的探索、试验、总结、完善而形成的具有职教特点和文科特色的教学工作新模式。“三个延伸”因其实践性、理论性及创新性, 于2008年获兰州市基础教育研究一等奖及甘肃省课题研究二等奖。近年来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级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奖400多项, 1000多人次。计算机专业、财经专业、幼师专业以及英语学科的尖子生, 先后参加了兰州市第一届至第七届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甘肃省第一届至第三届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 累计获奖160人次。

3 课题研究的成果

学校顺应“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潮流, 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系列研究。围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整合研究”、“信息技术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理念整合研究”三个模块展开了系列研究。学校7次获“兰州市教育质量优秀奖”, 在全国、省、市专业比赛中37人次获团体奖, 教师发表论文157篇, 出版专著10本, 合编、自编教材45本, 获“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65项, 2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中获奖, 教师获各科研成果奖293人次。省内外20多个学校来校考察, 国家、省、市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中央综治委、团中央领导和中央记者团、教育部心理专家组等团体来校视察调研。学校先后受省教育厅、省扶贫办委托, 代表我省参加了长春全国职教成果展、北京全国教育扶贫成果展, 学校办学经验在全国省市各类会议上交流。

摘要:兰州文科中专依托国家、省、市课题研究, 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 积极探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 先后提出了“三个延伸”、“四期素质教育”、“民主管理与分层管理”、“一元制师资培训”等特色理念与模式, 有力的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县域学校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1、各课题组(教研组)组长要按照申报办法及程序,组织好课题组(教研组)成员的教师个人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对所申报的课题进行设计和论证方面的指导、咨询服务。教师的研究课题申报学校教科室备案后应及时督促课题承担者落实研究实施计划,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2、关注过程管理。学校教科室实行联系课题制度、动态服务制度。教科室对一些有研究基础、有可能出优秀成果的课题进行重点跟踪管理,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至少有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教科室要对部分重点课题进行中期评估。

3、课题研究任务完成后,由课题承担者将有关结题成果资料送学校教科室。结题材料主要是课题研究报告1份或者3000字以上的研究论文1篇和与课题紧密相关的教学设计和教后感各1份。学校教科室组织有关科研骨干集中审阅各课题的结题材料,组织评审。

4、学校对教师课题研究有成效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并将优秀成果(论文、案例、随笔、叙事……)推荐到全国、省、市、区参加评奖或推荐投稿给杂志社。

课题组长职责

课题组长是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是课题研究的直接组织者、管理者,是课题研究的带头人。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课题组成员设计实验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并组织开题会。

二、组织带领实验教师一起参与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的进程了如指掌。并和实验教师一起总结、反思研究过程中的得失,调整研究的策略,和实验教师一起共同努力,不断将课题研究引向深层次。

三、课题组长应密切配合学校主管科研领导的工作。如为学校组织召开开题会、阶段总结会、制定学校科研工作计划等献计献策。

四、每学期期末要组织实验教师对半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总结并形成报告。

五、对实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及时向学校主管科研工 作的领导汇报,以利于解决。

教师研究课题申报办法 (试行)

花溪区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研究课题是由教务处审定批准、备案的教师研究课题。

1、对象:我校所有在编专任教师。

2、课题申报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课题申报者即为课题研究者,课题申报者是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利益主体。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也可以适当吸收部分教师参与协作研究。

3、申报者申报承担研究课题的内容可以是参与学校总课题的三级子课题研究,可以是市级教师个人专项课题的研究,也可以是校级教师本人所从事的专业学科范畴的小课题、小问题的研究。因此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①全局性。符合学校总课题的研究要求和方向。②学科性。符合自己专业发展的趋向。③针对性。就是指关注当前新课改中的学科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和热点,选题小,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学生,一种方法,一次活动均可以作为针对性研究的内容。④创新性。能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用新的视野、新的思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找到新的研究切入口、突破口,进行创新的探索实践。⑤实践性。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在教育教学实践层面上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4、课题研究时限一般为一年。教师研究课题是每学期申报的教务处备案课题,充分体现了它的“短、平、快”特色。每学期第一个月申报立项,最后一个月结题。

5、申报程序按照个人——课题组(教研组)——学校三级逐级向上申报,按照下列程序进行:①教师首先确定本人的研究内容(课题题目),填写《花溪区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研究课题申报书》报所在课题组(教研组)。②各课题组(教研组)汇总、审阅,报学校教务处备案。③部分优秀课题将送贵阳市教科所,申报贵阳市市教师专项课题。

花溪区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条例 (试行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质量,鼓励多出人才,推动学校走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有关奖项按学期进行评奖,所奖励的范围适用于本校全体教师。

第三条:本条例所奖励的资金从绩效考核教育教学成果奖中支出,约占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的5%左右。

第二章 奖励条件和标准

第四条:教师个人荣誉奖 教师个人或所带班级、处室在教育、德育、管理工作中获得显著成绩,受到表彰,获得荣誉,按以下标准奖励。

荣誉类别

省级 、

市级

区级

校级 综合性荣誉

700元

500元

300元

200元

条线荣誉

500元

300元

200元

100元

注:①综合性荣誉指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条线荣誉指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优秀德 育工作者、师德高尚好园丁等;②如上级已有相关奖励,则不再重复,如上级奖励不足本校 规定的标准,则按标准补足。

第五条:教改科研奖

一、论文评比发表奖

1、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获奖后按以下标准奖励;由教育学会、研会等 组织的论文评比,奖励标准下调一个档次。

等次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区级

一等奖

250元

180元

120元

100元

二等奖

180元

150元

100元

80元

三等奖

150元

120元

80元

50元

注:论文参评费由教师个人承担,非经学校相关部门推荐而由教师个人参加评奖的论文 不予奖励。

2、在正式出版的教育类期刊上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按以下标准奖励:

级别

省级

市级

区级

奖金

500元

300元

200元

注:①同一篇论文既获奖又发表的不重复计奖;②因学校科研需要,由学校同意推荐的 发表论文,相关费用由学校承担,不再享受奖励;非正规途径发表的论文,一般参照省级三等奖计奖;④合作发表的论文,第一第二作者各按0.5篇计奖,后面的不再计奖。

二、新秀、能手、带头人奖

级别

新秀

能手

带头人

校级级

100元

200元

300元

区级

500元

1000元

2000元

市级

1000元

2000元

4000元

注:参评费由学校承担。

三、课堂教学比赛奖

等次

省级

市级

区级

校级

一等奖

800元

500元

300元

100元

二等奖

500元

300元

200元

80元

三等奖

300元

200元

100元

50元

注:①教师参加综合性业务比赛,按上述标准奖励,各单项奖不再计奖;②教师参加各 类单项性业务比赛,如教学设计比赛、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基本功比赛等,按课堂教 学比赛奖励标准的50%奖励;③教师公开教学、德育展示活动按同级二等奖标准奖励;④递交课件参赛的课堂教学按同级获奖论文计奖。

四、学术讲座

省级

市级

区级

校级

800元

500元

300元

100元

五、课题研究开题立项奖、结题鉴定奖

课题性质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区级

校级

备注

学校科研课题

800元

600元

400元

200元

100元

开题立项奖 教师专项课题

400元

300元

200元

100元

50元

学校科研课题

2000元

1500元

1000元

500元

100元

结题鉴定奖

教师专项课题

800元

600元

400元

200元 50元

第六条:教师指导学生个体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获得优秀成绩,给予指导奖。指导 学生作品发表,指导奖按同级一等奖标准奖励。

等次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区级

校级

一等奖

150元

100元

80元

50元

30元

二等奖

100元

80元

50元

30元

20元

三等奖

80元

50元

30元

20元

10元

第七条:教师指导学生团体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获得优秀成绩,根据参赛学生人数 及实际情况给予指导奖。

1、市级以上航模、科模等比赛

等次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区级

一等奖

1200元

800元

300元

200元

二等奖

800元

500元

200元

100元

三等奖

500元

300元

100元

50元

注:获得组织奖另外奖励100元,计奖时以发奖单位的级别为准。

2、市级文艺会演(舞蹈、合唱等比赛)

等次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奖金

900元

600元

300元

3、市级小球、棋类等比赛

名次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第五名

第六名

奖金

600元

400元

300元

200元 1

00元

50元

4、区级以上大球比赛

级别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第五名

第六名

市级 1500元

1200元

800元

600元

500元

400元

区级 2500元

1800元 1200元

800元

700元 600元

5、市级田径比赛

比赛得分 每分奖励金额

30分以内

1 5元

31分-40分

25元

41分-50分

40元

51分-60分

50元

61分以上

60元

第三章

附则

第八条:奖项设置特等奖奖励参照相同类别一等奖奖金120%执行,优秀奖奖励参照相 同类别三等奖奖金80%执行。奖项设置为金、银、铜奖的参照相同类别

一、

二、三等奖执 行。

第九条:设立贡献奖。学校或其他科室、团队工作成绩显著,获得荣誉,由校长室视情 况给予特别奖励。

第十条:本条例的宗旨是表彰先进,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是一项严肃的激励机制, 各教师必须认真对待,严禁弄虚作假。期末时由年级组长或分管行政根据教师本人申报初审, 教导处复审,报校长室核准发奖。

第十一条:本条例自2010年9月起试行,凡与本条例抵触的,一律以本条例为准。

第十二条:本条例的解释权属花溪区职教中心校长室。

“教科研标兵”评选办法(讨论稿)

一、指导思想:

以“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名师战略为目标,广泛发动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有力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

二、评选对象:学校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

三、评选条件:

(一)基本素质

1、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适时的现代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或者教育管理能力和较突出的工作实绩。

(二)学术水准

1、近四年里,实际承担或参与了市级以上(含教师专项个人课题)各类研究课题,取得了较突出的研究成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近五年里,有一项教育科研成果(含课题立项成果、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案例)在正式刊物上发表或者获市级、市级以上奖励。

3、能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且表现突出(如课题研究活动、专题性研究活动、反思性研究活动)。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主动参与教学业务管理或教科研管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且取得明显成效。

4、在某一学术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知名度,在校内被公认处于先进水平。

三、操作办法:

1、一学年评定一次。

2、教研组标兵共评选出6名老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每组按积分的高低推荐两名候选人。语文组3名;数学、英语组2名;综合组1名。

县域学校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成果奖励

(一)自然科学成果奖励

1.获国家自然科学

一、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

一、二等奖,学校按所获奖金的1﹕2配套奖励,另予以1:3配套资助研究经费。

2.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

一、二等奖,学校按所获奖金的1﹕2配套奖励,另予以1:2.5配套资助研究经费。

3.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一、二等奖,学校分别按所获奖金的1﹕1和1﹕0.5配套奖励。

4.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国防科学技术奖

一、二等奖,按浙江省科学技术奖相应奖励等级奖金标准予以奖励。

(二)人文社科成果奖励

1.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

一、

二、三等奖,学校按所获奖金的1:2配套奖励,另分别予以1:3,1:2.5,1:2配套资助研究经费。

2.获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类

一、

二、三等奖,学校分别按所获奖金的1﹕

2、1﹕1和1﹕0.5配套奖励。

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类奖项包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3.美术学、新闻传播学、文艺体育等特殊学科领域成果奖

国家、省部级主管部委按主办或评选的美术学的科研成果如作品、展品,新闻学的科研成果如报道、评论,传播学的科研成果如电视节目、广告等的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公开奖励,分别按国家级、省部级人文科学成果奖给予奖励。

4.人文社会科学应用对策性研究成果奖

(1)咨询报告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并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的(有领导人批示并采用证明)奖励1万元。

(2)咨询报告被省委和省政府主要领导人批示并被省级有关部门采用的奖励0.5万元。

二、论文奖励

(一)自然科学论文奖励

1.凡在《SCIENCE》或《NATURE》期刊上发的科技论文,每篇给予10万元的奖励。

2.以浙江工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检索到的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每篇给予0.5万元(SCI)或0.4万元(SCIE、EI)或0.3万元(ISTP)的奖励,如一篇论文同时被SCI(SCIE)、EI、ISTP收录,可重复获得奖励,因SCIE是SCI的扩展版,两者重复收录时按SCI奖励。

3.鼓励校外学者与我校教师开展合作研究,并以浙江工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科技论文,奖励办法同校内教师。

(二)人文社科论文奖励

1.SSCI(社会科学论文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索引)、ISSHP(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会议录索引)收录并被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浙江大学)检索的论文参照SCI、EI、ISTP论文奖励,即分别给予0.5万元、0.4万元、0.3万元的奖励。

2.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论文每篇奖励0.5万元;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论文,每篇奖励0.4万元。

3.在以下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每篇奖励0.3万元。刊物包含:《哲学研究》、《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心理学报》、《体育科学》、《文学评论》、《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历史研究》。

4.在以下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每篇奖励0.2万元。刊物包含:《民族研究》、《新美术》、《中国音乐学》、《舞蹈》、《装饰》。

三、以上成果第一获奖单位、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均应为浙江工业大学。

四、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有奖励办法同时废止。

县域学校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积极推动科研工作,整体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引领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托全体教师,立足教科研组,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以普及性研究为主,加强有推广性的问题研究,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素质,锻炼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为师生成长服务,为学校教改与发展服务。

二、现状分析

(一)目前工作上的优势

我校现有高级教师2名,占教师比例的10.5%,一级教师9名,占教师比例的47.4%,小学一级教师8名,占教师比例的42.1%,50岁以上教职工5人,占总人数比例的26.3%,40岁以下青年教工7人,占总人数比例的36.8%。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10人具有本科学历,5人具有大专学历,获得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比例的78.9%(其中本科率为52.6%)。目前,学校利用经典诵读主题式校本研修,推动教师展开师生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教师研究意识的综合有了明显提高,教师研究能力情况总体呈上升趋势,教师的学习研究习惯已基本形成,培训需求趋向于校本化科研培训,并与学校师训工作紧密结合,扎实开展着各项与教师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典型问题的排解研究。

(二)目前工作上的问题

目前科研工作上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获取优秀成果的比例偏低,优秀的文章太少;

2、校内还没有形成一批教育教学研究骨干,学校骨干教师大部分没有自己主持的研究课题,立项课题太少;

3、各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开展有目的教育教学研究意识还不够强烈,还没有意识集合组内群体的智慧去有计划地深入排解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呈现出来的课型单一;

4、科研活动、奖励经费偏低,工作展开困难。

另外,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和成果的整理与提炼等这些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此,设想在推广原有好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突出教师研究前立项工作和研究过程管理的指导,积极引导教师将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数据积累、整理及提炼,强化教师的身边问题研究意识,鼓励一些有思想、敢创新、讲奉献的优秀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队伍,从而进一步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工作总目标

着眼于成就孩子的未来,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以教育科研引领校本研修,让每位教师在学校经典诵读课题的引领下,通过优化培训教师教育科研方法,指导教研组开展各项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更新育人观念,积极倡导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特色,营造健康快乐的教科研氛围,使大部分教师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升学校科研知名度,学校在区里的科研综合实力有所上升。

四、预期效果

总体上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再上一个台阶。能较好地结合自己教育教学问题展开个性化的实践研究,大部分教师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研究成果,且课例撰写和经验总结或论文撰写的质量有所提高。每年都有优秀文章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学校“经典诵读”课题研究能取得好成果,提升学校科研知名度,学校在区里的科研综合实力有所上升。

五、阶段目标及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2013年3月-2014年2月

(一)年度目标

1、狠抓教研组及教师的课题立项工作,继续强化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意识,规范教研组课题立项工作,实行立项课题中期汇报制。

2、在“经典诵读”课题的引领下,优化教研组培训与指导方式,进一步完善教师课题引领下的“教学研究札记”,初步形成科研日常研究管理模式。

3、协商、制定学校骨干教师课题研究培训办法,规范骨干教师的课题立项和研究过程中数据整理与提炼,形成学校骨干教师经验集。

4、继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在课题引领下创新课例研究活动模式,积累成功经验。

5、在完善和推广“经典诵读”课题的初步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落实《小学生经典诵读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提炼并形成由其引发的学法指导及管理策略。

6、申报市级一般课题的研究成果,并有新立项市级课题,《烟台教育》杂志上有文章被选登。

(二)达成标志

1、能开展各项日常研究活动,执行 “教学研究札记”,初步形成科研日常研究管理模式。

2、协商并制定学校骨干教师课题研究培训办法及操作流程。

3、积累“经典诵读”行动研究案例,形成优秀案例集。

4、建立“经典诵读”行动研究的学法指导及管理策略,推行经典诵读课题的研究工作。

5、有新的课题被市立项,有老师被评为科研先进个人。

(三)具体措施

1、抓课题常规管理,确保教科研例会质量,强化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数据积累,实行立项课题中期汇报制。尝试实行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上建了课题记录电子袋管理。档案袋中上传的是教师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开题报告,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策略,研究分工,研究计划,研究总结,调查报告、研究论文、汇报课材料,音像资料,研究成果等等,

2、组织教研组长科研技能培训,继续执行教研组主题式校本教研日志和教师课题研究札记工作,积极推动教研组课题引领下的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营造健康快乐的教科研氛围。

3、积极开展多层次的课堂教学研究实践活动,创新课题引领下的“经典诵读”课例研究活动模式,尝试开展“同课异上”课堂教学研究模式,组织相关培训,凝聚教师集体智慧,实事求是、探索创新课堂教学质量,让教师们在教学探讨中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自我改进。

4、利用教师业务学习的时间,在经典诵读课题的引领下,发掘校内外优质资源,培训教师教育科研方法与技能,让每位教师清楚地了解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积极尝试研究自己身边的教学问题,完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5、重点抓好学校市级重点课题的实施工作,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继续完善准备阶段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推广并实施成功经验。 (2)依托《小学生经典诵读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形成师生经典诵读具体的操作办法。

(3)诊断和积累各年级各层典型学生的经典诵读的个案,形成其相应的个案集。

6、围绕新课程改革,参考校级获奖论文,创造机会,确保学校每年至少有1项课题被立为市级课题。

7、搭建并创设科研交流平台,积极评价和推荐科研优秀成果,同时积极鼓励5%的科研新人发表其研究成果,申报市级一般课题的研究成果。

第二阶段:2014年3月-2015年2月

(一)年度目标

1、在实施 “教学研究札记”的基础上,提炼学校科研日常管理工作的特色经验。

2、继续推进课题引领下的“经典诵读”和“同课异上”两种课例研究活动模式,宣传成功经验,形成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典型个案集,并积极推广成功经验。

2、继续狠抓教研组及骨干教师的课题立项工作的基础上,深化立项课题的研究过程管理意识,形成学校骨干教师经验集。

3、确保学校市级重点课题正常开展研究活动,整理及提炼《小学生经典诵读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相关研究数据,撰写经典诵读课题中期研究成果,确保研究质量。

4、继续寻找学校课题的研究点,组织教师申报多项市级课题。

5、《坍台教育》杂志上有文章被选登,积极准备申报市“十二五”教科研先进集体和个人资料。

(二)达成标志

1、初步形成“同课异构”研究活动模式,积累成功研究案例。

2、形成骨干教师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整理骨干教师经验集。

3、撰写学校经典诵读课题中期报告,形成《小学生经典诵读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管理策略的相关研究数据。

4、提炼学校科研日常管理工作的特色,形成相关管理工作经验。

(三)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全体教师教育科研研究意识和方法的培训,让每位教师在案例和论文的整理、提炼上有明显提高。

2、继续抓课题常规管理,确保教科研例会质量,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通过抓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教学研究工作的定期经验交流,提升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科研素养。

3、积极发挥教研组的科研职能作用,继续执行教研组主题式校本教研日志和教师课题研究札记工作,积极调动教研组成员的群体力量,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4、积极开展多层次的教科研活动,在课题引领下继续开展“同课异上”课例研究活动,同时规范“同课异上”课例研究活动,宣传成功经验,形成不同层次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典型个案集。

5、创设各种交流互动平台,分析并尝试解决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所形成的心理困惑,积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学习心理疏导等方面所形成的学生教育教学个案。整理并分析在运行“分层跟进式”学习平台过程中所采用的学法指导办法,分析分层跟进训练和学生学习心理跟进疏导的“双跟进”管理策略。

6、重点抓好学校经典诵读课题中期研究成果的整理及提炼工作,撰写课题研究中期成果,确保研究质量。

7、以教育科研引领校本研究,围绕新课程改革,带动学校科研骨干,发掘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筹划并撰写多项市级课题申报意向。确保学校每年至少有1项课题被立为市级课题。

8、搭建科研交流平台,积极评价和推广科研优秀成果。同时积极鼓励5%的科研新人发表其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15年3月-2016年2月

(一)年度目标

1、在完善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落实并积累学校运行调控的有效机制,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申报课题研究成果。

2、在继续狠抓教研组及骨干教师课题立项工作的基础上,每学期重点改进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项具体问题。

3、反思与完善教科研管理制,总结研究工作中的问题现象,提出改进办法,从而有力的保障学校教科研运行工作环境。

4、分析教育教学现状,筹划新的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方案,初步展开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5、《烟台教育》杂志上有文章被选登,积极申报市教科研先进集体和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成果。

(二)达成标志

1、运行《小学生经典诵读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调控策略,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申报课题研究成果。

2、改进教研组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项具体问题。

3、完成新的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方案。

4、经典诵读课题研究被评为区二等奖以上成果奖。

5、形成成熟的学校科研日常管理工作特色,初步形成科研管理工作的新特色方案。

(三)具体措施

1、在继续认真实施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和研究成果申报工作。做要落实完成以下工作:

(1)调研实施后研究数据的变化,分析课题研究效果。

(2)在《小学生经典诵读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指导过程中,研制并整理各阶段关于推进、管理和保障的实施方案。

(3)分析和总结学校在管理层面上运行和形成的有效调控机制,整理并形成有效经验文章。

(4)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并申报研究成果。

2、抓课题常规管理,在继续狠抓教研组及骨干教师的课题立项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争取每学期重点改进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项具体问题。

3、继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研组的科研职能作用,丰富教研组活动形式,积极调动教研组成员的群体力量,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4、回顾三年教科研工作,反思与完善教科研管理制,总结研究工作中的问题现象,提出改进办法,并展开积极尝试。

5、分析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发掘学校品牌文化,筹划新的学校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方案,初步展开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6、以改善学校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方向,利用一年一度的市级课题申报机会,确保学校有课题被立为市级一般课题。

9、搭建科研交流平台,积极评价和推广科研优秀成果。同时积极鼓励5%的科研新人发表其研究成果。

五、保障机制

1、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每学年的科研工作依据学校发展规划,以服务教师教育教学发展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2、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原则。引领并倡导校本教研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题研究的问题为主题,大力开展以课题引领下的主题式校本研究和学习培训活动。

3、课题研究与教研组教育教学典型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培训教研组长,让他们能确立组内课题研究内容,指导课题研究一定是当前教研组课堂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典型问题。

4、课题研究与教师成长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课题研究,结合教师成长的规律,个性化地组织本校教师参加培训与实践研究,加快推进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工程。

5、调整教师科研奖励措施,明确每位教师必须有自己课题的实研究义务,并增加教师研究过程管理与考核的制度保障。

上一篇:镇卫生院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会计专业实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