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英语文学论文范文

2024-02-09

文化差异英语文学论文范文第1篇

1 文化素养对英语教学的渗透

改革中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是语言知识的讲授者,既然教师在语言教学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那么要想在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教师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了解中西方文化在招呼语、称呼、谦虚、感谢、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熟悉中西方不同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标准和宗教信仰等。

1.1 教师的交际行为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特征,渗透着其背后的文化底蕴

首先,教师的仪表就是本国文化的潜在表现。中国女教师不能浓妆艳抹,不能穿超短裙,透明的罩衫之类的裸露服饰。男士不能穿休闲短裤,拖鞋等容易让人产生懒散、不正式的感觉的服装。[2]这跟我们中国人传统文化中的内敛性格、正统思想和保守观念有关。可是在西方传统中,女士化妆是对人的基本尊重,素面朝天则被认为是对别人的轻视。

1.2 文化教学的内容

对比文化差异。选择相关文化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比文化差异。这样做也就是要求同存异。通过对比文化差异,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到国外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还能磨砺学生的文化感觉,使他们能更好地观察模仿、更加得体地使用这门语言。

分析文化误读。教师们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错误、挖掘其背后的文化误读来教授相关文化知识。学生的文化误读大致有四种情形:社交语言不得体、文化不认同、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以及文化处理过繁或过简。通过分析文化误读的原因和形式,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更快速地了解不同文化。[3]

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两方面来挖掘材料信息,使学生在对比实践中快速找到文化差异的切入点,提高学习效率。

2 文学作品对英语教学的渗透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通过阅读与欣赏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学到规范的书面表达语,扩大词汇量,领略不同风格的文采,提高语言理解及应用能力,还有助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政治、经济、宗教等诸多方面。一言以蔽之,语言与文学不可分离。文学欣赏是学习英语的目的,也是学习英语的手段。然而,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语言点、词汇、语法以及应试技巧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主要对象,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却拒之门外。长此以往,文学就很难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发挥它的有利作用。原因主要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与日常交际语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作品中的语言晦涩难懂,学生认为学习文学素材对以后的语言实际运用起到的作用不大,从而对文学作品丧失了兴趣。虽然上述问题的确存在,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抹杀了文学欣赏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4]

2.1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教学策略

语言教师在讲授语法、语音或者词汇、句法时,还应该为学生打开一扇文学的窗户,让学生充分领略到一种语言的优美及其感染力。

(1)强调修辞(Rhetoric)的作用。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英文的经典著作运用多种修辞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感情。虽然修辞在我国的英语考试中不作为考点,但是英语教师依然可以在讲解阅读材料时通过揭示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念的系统,指导学生们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恰当地表达所要传递的信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逻辑顺序,把握全局。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仅仅顾及如何将文章的诸句肢解成若干单词、词组,只注重句子的字面上的理解,却忽略了文章的写作的逻辑框架和整体效果。

2.2 文学作品的课外延展阅读

有了课堂上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还不够,教师应在教学之外多引进一些好的文学作品,启迪学生的思维,熏陶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接触到大量优秀的语言材料。针对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引进的文学作品应该注意把握难度,以便于学生理解与欣赏。语言学家认为,只接触语言材料是不够的,学习者还需要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因此,对文学作品做精心的筛选使同学们便于理解,不仅可以扩展可理解性输入,促进学生的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3 结语

在知识更新、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兼顾文化、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正确认识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内、外的文化教学,并引进适合学生理解的文学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摘要: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决定了学习任何语言都离不开承载它的文化背景,文化、文学与英语学习密不可分。为此,本文着重分析了三者的关系,针对如何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提供了几点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文学

参考文献

[1]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什么是文化[C].台北:文化图书公司,1972.

[2] 张薇.从中西方教师的非言语交际比较看文化差异[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4).

[3] 王兆磊,石海滨,王倩.试析大学英语课堂的文化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

文化差异英语文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合理归化就是一种译者在译文语言表达上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与文化内涵的翻译原则。本文在概述英语文学翻译原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合理归化”原则,并具体分析了“合理归化”原则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英语文学 翻译原则 合理归化

一 英语文学翻译原则概述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外交流活动达到了空前频繁的盛况。英语文学是西方文化的瑰宝,而翻译在跨文化交际、向国人介绍英语文学这一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何谓翻译,翻译就是用一种等值的语言文本材料去代替另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由于中英文学在文化上的差异,使中西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形成一段障碍,而翻译可以为中西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架起一座有效沟通的桥梁,可以在原文和译文之间搭建一座有效的沟通途径。而翻译作为一种艺术,一种将原文翻译、表达出来的艺术,需要技巧的帮助,需要技巧对其的润饰,需要广大翻译工作者的不断尝试,需要广大翻译工作者的经验总结。翻译工作者所翻译的作品,不可以对原文进行随便地删减,而需将译作保持原意。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将英语复述出来,可以在变化词句的基础上改变原文的表达形式,但是不可以改变原英语文学作品的表达意义。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者,在语言把握的高度上,需要深入透彻地理解中英两种语言文字;在选词造句与措辞使用方面,需要绝对地遵循原作的意义,并且使译文高度地符合原文的语言形式。换言之,从英语文学作品中翻译过来的英文,不管在语言表达形式还是表达意义上,都必须使其与原文中的英语保持高度的相似,而不可看起来像中文式的英文。英语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如何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过程中,准确地传达其原文的意境和文化内涵,需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这是获得英语文学作品翻译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合理归化原则作为英语文学翻译的重要原则,在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合理归化”原则

著名美籍意大利学者韦努蒂于1995年发表的名著《译者的隐身》中,首次提出了归化的概念,他提出合理归化是英语文学翻译的一种极其重要的策略。归化是指在翻译中以目的语和目的语的文化作为依托,并以译文和译文读者为中心的一种翻译原则。在西方,归化的翻译传统,是自古代的西塞罗以及随后的贺拉斯、泰特勒等著名学者都比较认可的一翻译原则,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将其作为一种翻译原则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已。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合理归化”原则,就是在英语文学翻译中,把英语文化中让读者感到陌生的文化因素、成分转化为中文读者比较熟悉的中文文化内容,并始终着眼于中文文化,使广大中文读者也能够像英语读者一样能够全面、深入地感受到英语文学的文学艺术成就、感受到中文文化的妙趣,并使译文在中文表达上更为符合广大中文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当代翻译译学研究的集大成者、美国知名学者奈达,站在社会语言学一级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翻译,认为翻译必须多站在读者的角度,以读者为服务的中心。他认为,任何信息如果不能真正地起到交际、交流的作用,那么信息将会变得毫无价值。例如,“whit as snow”作为一个普通的英语成语,在翻译时应该如何处理?按着奈达的说法,世界上有不少地方的读者都没有见过雪,并且其源词中也没有雪这个词汇,如果把其强制性地翻译为“白如雪”,那么很容易形成翻译中的“零位信息”,使对这词汇的翻译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因而,在对其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中文的语言表达习惯,将“whit as snow”翻译为“白如霜”或者“白如蘑菇”,或者与此相似的引申义和喻义。照此类推,也可以将“spring up like mushrooms”翻译为中文的“雨后春笋”,将“make hay while it is sunshine”翻译为中文的“趁热打铁”。

从这个角度去考察英语文学中的信息,当对英语文学翻译时,如果译文中的信息不能够很好地起到跨文化的交际作用,那么对英语文化的译作,也就会是一次失败的翻译。因而,衡量英语文学翻译是否成功,其首要条件之一,就是深入考察当广大中文读者在面对英语文学译作时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反应,并对中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进行一番比较,如果中文读者的反应与英文读者的反应有很大的相似性,那么这会是一次成功的英语文学翻译。由此可见,合理归化翻译原则,在英语文学翻译中占有极其高的重要地位,对英语文学翻译的成功起着极其显著的作用。

要想深入地了解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合理归化”原则,我们还有必要共同探讨一下归化与异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理归化与异化的翻译原则就像是孪生兄弟,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合理归化与合理异化翻译原则的配合之下,可以使译文更为自然、透明、通畅,让读者感觉不到是在译作。合理归化与合理异化之间的区别可以追溯到更为遥远的过去,因为它们二者与早期的直译和意译有关。异化主要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去破除目的语的语言规范从而保留原发声语中的异域文化特色。由此可见,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合理异化翻译原则,主要着眼于原文的英语文化,把英语文化成分近似地转换为汉语的形式。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中,采取合理异化的翻译原则,它能够原原本本地反映原作、原原本本地反映原文中的表现形式,以及保留原文中所要持有的英语文化内涵,因而,在英语文学翻译中,通过合理异化翻译原则的积极应用,可以指引不懂英语的人去了解英语文化中的文学作品艺术形式和异域人们的情感体验。在英语文学翻译中,主要持合理异化翻译原则的是著名翻译理论家韦努蒂,他从解构主要是翻译思想出发,极力反对在英语文学作品仅仅关注译文通顺的翻译原则,极力要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语言上关注译语言以及文化上的差异。从这个角度去看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合理归化”原则与“合理异化”原则,貌似它们二者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合理归化原则,要求译文符合中文的语言表达习惯,以及中文的文化内涵,从而在行文流畅译文的帮助之下,读者能够尽量减少发声语中的文化色彩。从这个角度去看,合理归化翻译原则似乎与异化翻译原则的目的背道而驰。其实不然,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合理归化原则与异化原则,都处于殊途同归的境况之中。但是,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合理归化的翻译原则往往处于主导的地位,据有关翻译专家学者对傅东华先生《飘》译本中的翻译策略研究表明,傅东华先生在《飘》中,主要遵循了目的文化为归宿的原则,也就是主要地采取了合理归化的翻译原则,其中也少许遵守了合理异化的翻译原则、运用了合理异化的翻译策略,但是,在傅东华先生《飘》译作中,合理归化与异化翻译原则的遵守,其目的无非是译者傅东华先生为了实现翻译的最终目的而做出的最佳选择,合理归化与异化在英语文学翻译中并无孰优孰劣之别。

三 “合理归化”原则在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分析

“合理归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原则,往往为广大英语文学作品翻译工作者所采用,它反映出一种英语文化符合译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到译语文化中。在我国的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采取合理归化这一翻译原则的例子数不胜数。

例如,我国著名英语文学翻译家傅东华在翻译英语名著《飘》时,就严格而恰到好处地遵守了合理归化的翻译原则,使这一英语名著全面而深入到广大中文读者中,是一部典型的成功英语文学翻译代表作。在《飘》的傅译本中,傅东华先生把作品中的主人公加上了具有典型中国传统语言气息元素的姓,将主人公翻译为“郝思嘉”、“白瑞德”,并在傅译本《飘》的序言中,对合理归化这一翻译原则的目的做了具体的阐述: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合理归化翻译原则的目的,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趣味精神,而不仅仅追求于原文中的一枝一节。

与此同时,我国早期著名翻译理论与实践家钱钟书先生认为,英语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就是合理归化,将英语文学作品从英语文字转化为中文文字的过程中,在不因语言习惯上的差异而暴露出牵强附会的翻译痕迹的同时,还能够完全地保留原英语文学作品中的风味,这就可谓是达到了英语文化翻译的合理归化境界。让我们来看看钱钟书对合理归化翻译原则在其译文《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中的运用:

原文:“Fie wangling Queen——/Whom every thing becomes,to chide,to laugh,/To weep;who se every passion fully striver/To make itself,in thee,fair and admired!”

钱译:嗔骂,嘻笑,啼泣,各态咸宜,七情能生百媚。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钱钟书先生的译文中采取了中文传统的古体语言表达形式,巧妙地彰显出了英语原文的神韵。因而,在英语文学翻译中,合理归化原则的遵循与运用,可以有效地彰显译者的再创造之美,给广大中文读者阅读英语文学大餐时带来理解上的便利,以及文学艺术上的审美享受,更有利于中文与英文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此外,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大师老舍,在精通英语的基础上成功地翻译了萧伯纳的后期作品《苹果车》。老舍在该翻译作品中,对于称谓的处理,坚持了合理归化的翻译原则,并巧妙地使用了合理归化的翻译策略,使原文中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你死我活的勾心斗角的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广大中文读者。例如,《苹果车》中的这句:“Has he an audience?/No,maam…”老舍先生将其翻译为:

王后:(有点不悦)“他有正式接见的通知吗?”

庞菲理亚斯:“没有,姑娘……”

让我们来分析此例中老舍先生对合理归化翻译原则的运用策略。在西方的人本主义传统文化中,“Maam”这一称谓一般是用于对女王、贵妇人、高级女军官等的尊称,如果翻译为夫人或者女士,这对于王后的称呼都显得不够贴切,而老舍先生将其翻译为“姑娘”却恰当好处地与原文中的意思等值。因为,与英国传统平等的基督教文化不同,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姑娘是皇帝老婆的最高尊称,在宫廷女人中具有绝对的最高地位,并且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素来都强调“仁”、“礼”,要求称谓能准确地表达出人的辈分、尊卑、贵贱等,因而,老舍先生将“Maam”翻译为“姑娘”,“姑娘”一词巧妙地表达出了王后的尊贵地位,很好地遵守了合理归化的翻译原则,很好地忠实于原文的思想。

四 结语

在对英语文学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遵守一定的翻译原则,可以较为有效地达到中文与英文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合理归化就是译者在译文语言表达上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与文化内涵,是一种在英语文学翻译中运用最为广泛、十分重要的翻译原则。因而,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英语文学翻译的合理归化原则,使其在英语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使广大读者更便捷地享受英语文学大餐,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之用。

参考文献:

[1] 邓伟:《归化与欧化——试析清末民初翻译文学语言的建构倾向》,《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3期。

[2] 骆贤凤:《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论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3期。

[3] 宋秀芝:《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商业广告和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6期。

[4] 李丽华、严峻:《政治立场与民族认同的选择——文学翻译归化与异化之争的本质》,《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5] 徐泉、王婷:《析傅东华译〈飘〉中的归化翻译》,《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6] 姚丹丹:《从双性同体角度重新诠释〈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中的克里奥佩特拉形象》,《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9期。

[7] 张艳萍:《浅析〈苹果车〉中老舍对称谓的归化翻译处理》,《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第6期。

作者简介:李嘉贤,男,1976—,内蒙古乌兰察布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工作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差异英语文学论文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文化差异对文学评论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及其相关问题,既是我们普通读者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前提,也是文学评论研究者推进英美文学评论发展的关键。所以,本文在详细解析英美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探讨了文化差异给予文学评论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文化差异给予内容理解的影响、文化差异给予文学价值挖掘的影响、文化差异给予审美实践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 英美文学评论 影响分析

文化差异对文学评论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英美文化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还是中英文化差异对中英文学评论的影响都值得研究关注。尤其是对于前者而言,由于英语使用的广泛性,由于文化交流的全球化,英美文化差异给予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更值得研究者给予特别的关注。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及其相关问题,既是我们普通读者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前提,也是文学评论研究者推进英美文学评论发展的关键。

一、英美文化差异与英美文学评论

探讨英美文化差异给予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其前提是对英美文化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的探究。有且只有明确了英美文化的差异及产生原因,才能深入地理解英美文学的实质与审美特征。

1、英美文化差异及原因

英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上:首先,语言使用层面上的差异。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而文学又是语言的艺术。因此,只有明确了英美语言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才能准确地理解英美文学的核心内容。英美语言层面上的这些差异,既有语音层面上的差异,也有语义、语法规则上的不同。然而,在语法与语音的层面上,这些看似与语义无关的差异,实则对语义都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词汇的拼写上,英语与美语这种差异更应该引起文学评论者的注意。同样是表达“航线”的意义,英语用air-route 而美国英语则用air-line. 再如,俗语里的chap、 fellow和 guy之间的不同。造成这些语言层面上的差异主要是英美语言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其次,文化差异造成的观点差异。由于英美文化具有不同的本质,因此,使用英美语言的各评论者之间会具有不同的评论观点。对此,有研究者进行过如下的论述:英国人本身性格的保守性和不张扬,这使得他们在文学创作及文学评论中使用英语会较为客观、有所保留……再次,文学发展历程的影响。众所周知,文学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文学评论则是针对这种特定现象进行客观评析的一种实践活动。因此,英美两国文学的不同发展历程也会对其相关的评论实践产生必然的影响。对于英国文学而言,它经历如下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出现了许多的文学家,如莎士比亚、海明威等。英国文学先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的文学发展时期,最后实现了浪漫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的文学发展。而美国文学与此不同,美国由于其建国较晚,在其建国初期,其文学的发展主要以模仿英国的文学为主。后来,随着美国经历了著名的南北战争。这场战争虽然残酷,但它却为美国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多样化的主题。这也就是说,英美两国文学发展的不同经历决定了两国文学之间存在的差异。最后,文学的多样性决定了英美两国文学彼此之间的差异。众所周知,文学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文学之间的差异就意味着两种文化的不同,而两种文化的差异也是两种文学差异的核心表现。即,文化之间的差异与文学之间的差异具有相互影响的特点。尽管文化与文学之间差异的影响不是对等,但这种不对等的影响却不能使研究者产生任何的忽略。否则,其相关的研究结论就不能正确地反映出文化差异给予文学差异的影响。

2、英美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评论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同时它也会使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逐渐加深的客观现实。这也就是说,英美文学评论之间的差异及其成因与文学评论这种现象本身密切相关。例如,对于英国文学名著《哈姆雷特》的评论就是如此因为面对其主人公哈姆雷特性格的评论就很好地体现了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无论是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评论,还是女权主义视域下的评论,都使其主人公哈姆雷特变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而这正如那句“一千个读者的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基于不同的文化差异对同一个人物形象进行评论,其结论往往会有所差异。

二、文化差异给予文学评论的影响

1、文化差异给予内容理解的影响

英美文化差异给予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评论者对于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上。众所周知,对于特定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决定着评论者后续的评论。而文化的差异又影响着评论者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因此,文化差异给予文学评论的影响就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了。在文学评论实践中,文化差异给予评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即对评论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传统评论的理解。从事文学评论研究的人都知道一个这样的评论事实,任何一次的文学评论都是基于作品文本和传统评论基础上。从另一个层面分析,文学评论具有继承性。因此说,文化差异对内容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2、文化差异给予作品价值的影响

文学评论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原作品文本所蕴含价值的一种挖掘和再现。例如,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是一部英国文学名著。在这部小说里作者精心塑造了“傲慢”与“偏见”的代表人物。如何理解这两位人物形象所蕴含的价值,不仅事关评论者挖掘小说现代主义创作原则及其价值,而且也事关读者理解这部小说作品如何体现女权主义特征的。特别是对于后者而言,虽然同为女性,伊丽莎白与其三位姐妹之间不仅具有对立的性格,而且还与自己的母亲在择偶标准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对立。评论者应该如何解释这种对立呢?这既需要评论者对女权主义的审视,又需要评论者对小说故事情节及故事意蕴的挖掘。

3、文化差异影响审美评论

文化差异决定了评论者在文本内容理解上的差异,决定了评论者在作品价值挖掘上的差异,那么它也一定会影响作品的审美评论。换而言之,审美评论作为文学评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它必然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例如,对于《红字》而言就是如此。有评论者从语言的层面上,对那个象征着通奸标志的红字“A”进行着多维的解读;有的评论者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意蕴进行着相关的解读;而还有的研究者从小说的主题对其审美意蕴进行评说。对于前者而言,海斯特﹒白兰佩戴的那个红字“A”,有的人认为是“通奸”之义,有的人认为它是英语“羡慕”一词的暗示,还有的人认为,这个红红的“A”是对海斯特﹒白兰与世俗抗争能力的一种肯定。因为“able”与“admire”两个词汇的前边都有一个“A”字母。而这种语言层面上的文化差异却使读者对其小说中的审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虽然在小说中,众人都把海斯特﹒白兰当作一个“坏女人”,但随着文学评论的发展,众人在逐渐改变着自己对海斯特﹒白兰的态度。

总之,文化差异影响文学评论。文化差异不仅影响评论者对于文学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制约着评论者的评论标准和所持观点。所以说,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值得研究者给予特别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姚济国.论述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造成的影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2)

[2]张景伟.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探微.芒种.2015

[3]高丽.浅析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作家.2012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化差异英语文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通过研究唐代的散文、诗歌等文学与体育文化领域相关的内容,分析唐代文学对体育文化的影响,可以得知唐代文学涉及的很多运动,如围棋、竞渡、球类运动以及荡秋千等,至今仍有继承和发展,对我国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唐代文学 散文 诗歌 体育文化

引言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典型的多元文化的朝代,其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特点较为突出,以致唐朝文化的多元化在体育活动方面,展现出更为活跃的特点。体育领域中很多活动自然而然成为唐代散文、诗歌等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和资源。唐代文学和唐代体育文化因此也有了渊源,并彼此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发展[1]。唐代体育领域的诸多活动对唐代的文学艺术创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秀素材,同时唐代文化较为开放,很多文人墨客不论是文笔还是思想高度方面都在历史上有着出类拔萃的自由态势,因此,优秀的素材,加上优秀的“加工者”,体育文化自然蔚然成风。唐代的很多文学作品,都与唐代体育活动息息相关。据不完全统计,唐诗中将近有400 多首与体育活动相关的诗歌,不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而且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寻常百姓的体育活动,都有相关文学作品的描述。

一、唐代的散文文化

唐代散文的成就在唐代历史上公认不如唐代诗歌。其实,这只是同一时期不同类别的文学作品的比较,从唐代散文在历史上的成就来说,还是不可小觑的。尤其是柳宗元和韩愈两位大文豪推行“古文运动”,唐代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的文学精髓之后,继续演变和发展,取得了较为卓越的成就。唐代散文在具体变革中讲求六朝骈文的格式,六朝骈文又讲求排偶、辞藻的妙用。唐代散文自此也就打开了宋代散文的先河。尤其是唐代永贞至长庆年间,“古文运动”极为盛行。一批文人墨客满怀兴利除弊之心,积极主动参与,进一步掀起了“古文运动”的高潮。上有韩愈、柳宗元等大文豪作领袖,下有刘禹锡、白居易等另外一批文人参与。他们互相交流,深入研究。在理论层面上提出了“文以明道”的理论,阐发文道相辅相承,进一步突破各种散文体裁的创作并积极创新,形成了各自鲜明的文学风格,如韩文雄浑奇特,柳文精深秀洁,其特点一直为后世所推崇。因为“古文运动”的愈演愈烈和体育活动的盛行,在唐代散文中,体育运动的描写(如球类运动、围棋、射击等)都有文学作品的影子。对古文运动的发起者韩愈来说,他创作的散文《上张仆射第二书》,关于马球的弊端直接对张仆射进行劝谏,通过“五脏之系络甚微”的观点,把打马球的坏处说得合情合理,恰到好处,通过散文作品,以“马球”运动作为载体,向领导者进行劝谏,可见唐代散文文学作品的盛行之极。其后,柳宗元的《序棋》、刘禹锡的《观博》等也是对围棋进行描绘的散文作品,尤其柳宗元的《序棋》,它里面对围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唐代散文就其具体体裁而言,能够用大量的篇幅、大量的具体细节来描述体育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唐代文学中的散文文化已经对体育文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上至最高领导阶层下至贫民百姓,都有深远的影响。但是,具体的一些散文作品对体育文化的影响,以及其他散文对体育文化的间接影响,还需要读者今后进行较为深入和细致的研究。

二、唐代的诗歌文化

1.初唐的诗歌文化。初唐年间,射猎活动在宫廷活动中非常盛行。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做过诗词《出猎》描绘出猎的场景[2]:“雕戈夏服箭,羽骑绿沉弓。”由此皇室出猎的盛况可见一斑。初唐时期场面也颇为盛大,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拔河活动,拔河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之为“牵钩”,在以往的传统意义中,“牵钩”在寻常百姓的眼中是保障丰收的意思。其中的初唐诗歌《奉和圣制观拔河俗戏应制》也曾记录了当时拔河的宏伟场面。总之,概括来说,从初唐时期的诗歌文学作品来看,宫廷体育活动占据了大多数,主要涉及皇室射猎、拔河运动等比赛。从中我们不难窥探到:在社会稳定初期,社会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当时的体育活动主要集中在上层阶级,贫民百姓无法接触上层的体育活动。另外,唐代的开国统一主要凭借武力,各位贵族大多善于狩猎和骑射,这样也间接促进了当时体育运动的发展,加上唐代初期领导阶层对诗歌文化的推崇,也直接促进了初唐时期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另外,当时领导阶层展现大国实力的心态日趋明显,体育项目的盛大场面本身就能展现出国家实力,所以当时的体育场面极为宏大。

2.盛唐诗歌文化。盛唐中期诗作创造之风极为盛行,出现了很多激情洋溢与奔放豪迈的诗作,首推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诗人,他们描绘的具有体育色彩的诗歌主要集中在特定的时节,例如端午、登高等时令节日,当时也极盛行侠士之风,例如张九龄的《三月三日登龙山》、王昌龄的《九日登高》、储光義的《官庄池观竞渡》、蔡孚的《打球篇》等等,都与特定时节的体育活动有关。边塞诗的风格自成一派,游侠诗歌在这段特殊时期也得以出现,中国古代的传统体育项目得到继承和发展。由于盛唐时期,盛行侠士之风,一些反映边塞游侠等不同的体育运动场景也在诗歌文化中得到促进与发展。另外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盛唐时期较为完善的科举制度的确立,各个阶层“学则优而仕”的观点浓厚,自此,大量文人不再因循守旧,而是锐意进取,积极入世。

3.中唐、晚唐诗歌文化。安史之乱给整个唐代带来了致命的冲击,唐代社会发生了剧变,繁荣景象一去不返,文学作品中展现宫廷体育运动的数量大为减少。中唐时还有马球、棋类等运动的描述,到了晚唐,一方面由于战乱,不利于文学作品的创作,另一方面,适逢战乱,祥和的体育活动的描述少之甚少,取而代之的是以武艺和兵器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活动,例如杜牧的《赠猎骑》、姚合的《腊日猎》、马戴的《校猎曲》、李商隐的《日射》等。

三、唐代文学对体育文化的作用

唐代文学作品是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具体体现,唐代的散文、诗歌文学对体育文化的一些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以及今后的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唐代文学中对体育文化的涉及,有助于整个文化史的研究

唐代文学是唐代文化重要的一支,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管是初唐、盛唐还是中、后唐,都有不可小觑的历史作用。唐代文学在体育文化中的深入,能够间接还原出历史上罕有的体育繁荣局面。体育文化也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文化,体育文化的研究也有助于对整个唐朝文化的研究,因此以唐代文学与唐代体育的结合为切入点,通过唐代文学研究唐代体育,进而促进整个唐代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代的体育文学正是唐代文学与体育相结合的产物,它一方面记录了唐代的体育活动,另外一方面又展现了唐代人的精神面貌,其锐意进取、积极入世的态度最终以体育文学的形式得以还原,成为研究唐代文化的一种很好的素材。

(二)唐代文学对体育史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对于体育史的专业研究而言,史料尤为重要,但是也很难搜集,如果对古代体育史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必须有丰富的史料作为基础。这一点,唐代文学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史料资源,唐代文学留下许多关于体育活动的资料,生动又形象,有些体育活动还通过文学的传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唐代体育的研究史料。从《全唐文》、《全唐诗》等历史资料来看,唐代文学作品,尤其诗歌中,留下了很多质量和数量可观的描写体育活动的篇章,有的诗歌甚至还记录描述了女子体育项目,这在研究体育史的过程中,显得弥足珍贵。历史资料与这些文学体育资料相互参考,对研究唐代体育史意义重大。

(三)唐代文学对体育文化的后续开展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唐代的许多体育项目经过演变至今仍在流行,有的只是形式稍微改进,有的只是赛制略有变化,可见,唐代文学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后续体育事业的发展,依旧需要对以往体育文化进行总结吸收,继承优良传统,所以,还要归功于以往唐代文学的影响,毕竟无论怎么变更,唐代文学在我国整个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4]。

结语

在对体育文化的影响途径中,唐代散文和唐代诗歌表现积极,唐代文学无论是对唐代体育史的研究还是整个文化史的研究,都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会起着积极推动作用。语

参考文献

[1]陈科.唐代文学对体育文化的反映[J].体育文化导刊,2013(04):140-142.

[2]张宝强,陈小龙.唐代体育诗略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8(06):110-112.

[3]蒋寅.20世纪后期唐代文学研究述评[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04):55-64.

[4]张宇飞.唐代休闲体育文化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2):415-416.

文化差异英语文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文化作为新时代彰显国家社会发展实力与相貌的重要形式,各个国家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均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特色,也正是这些特殊的文化元素共同铸就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化世界,潜移默化地推动着社会进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以英美两国为例,两个国家存在极大的历史属性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虽然两国在语言上稍有类似,母语均为英语,但在实际发音上却有极大区别,这与其本国的历史发展路径息息相关。也正是由于这些外部因素使然,使得我们在解读英美文学评论时,务必要充分参考英美文化上的具体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于英美文化评论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从而有效提高读者对于英美文化作品的赏读能力,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英美文化;文学评论;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李瑛(1981.11-),女,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外语教学法。

英美两国作为当下国际社会中最为典型的老牌发达国家,其文化底蕴及文明积累自是极为丰厚,也共同推动了世界文化繁荣发展,铸就了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基本特征。但是英美两国文化却是截然不同,以其语言风格为例,英式英语中的表达结构多注重其正规性,这种语言风格会赋予英国文学更为浓厚且庄重的文学氛围感,然而美式英语却在原有的英式英语基础上做出了诸多创新,表达结构也更趋灵活化与丰富化,因此美国文学在创作上也就更具随和性与开放性,个人主观意识较为突出。就英美文学发展史来讲,繁杂的外界因素对英美文学评论造成了极大影响,这些作用力不仅来自于其知识结构、文化内涵、语言风格上的渗透性影响,更取决于其社会环境的有效推动,加之文学评论家在评论策略上的选择差异,使得评论结果产生极大区别。因此,全面剖析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作用,可以使我们更深入的认识并理解英美文学中的文字概念,从而进一步促进英美文学的深化建设与持久发展。

一、英美文学发展历史与特点分析

英国文化可以说是支撑英国发展的重要源动力,由最开始的文学萌芽,发展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再到英国近代改革最终过渡到当下的现代化主义,这一切都离不开英国文化的卓越贡献。从某种程度来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英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其文化由最开始的写实风格,逐步演变为二战后满怀憧憬的现代化格调,与英国历史特征紧密呼应。因此,大多英国文学作用的创作都是顺着英国历史的发展线索来展开铺叙与描绘的。而美国文化则前后历经了三次变革,第一阶段为19世纪初的民族文化运动,第二阶段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催生的文化改革浪潮,第三阶段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衍生的文字结构变革。在持续的革新历程中,美国文化逐渐形成了一种“有效、有用,并且有利就是真理”的国民理念,其后续的文学作品也深受此理念影响。就总体而言,美国文学是对英国文学基础的再延续,它的发展是随着美国自身国家实力的壮大而不断开辟与创新的,也形成其文学作品的独特风格。

二、评论视角选择策略

(一)时效性策略

所谓时效性策略,即评论家在评论与研究英美文学作品时,要实现把握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风格以及作品本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深入分析文学作品特色点,归纳其艺术属性,从而带动英美文学的有效发展。时效性可以说是文学评论家选取评论视角时运用最多且置于首位的选择策略,这主要是由于英美文学本身附带有深厚的现实意义影响力,对后世文学研究具有极大参考价值。因此,评论家在评论英美文学时,需要事先通过时效性策略,深度剖析英美文學作品的特点所在,借此有效挖掘自身文学创作灵感,拓展英美文化丰富性。

(二)差异化策略

在实际的文学艺术创作历程中,受到文学作品题材类型区别化影响,促使文学作品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当文学作品类型存在差异时,其所表现出的属性更是纷乱不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采取差异化的文学评论策略。而当在实际应用差异性策略分析文学作品差异时,评论者应准确掌握好该策略的应用原理,从而有效提高文学评论的质量与水准,确保差异性策略顺利执行。

三、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一)英美语言文化差异

正如上文表述到的,风格迥异的发展史造就了英美两国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英美文学风格,而这种影响最大的特征体现就是语言文化上的区别,进而使得英美文学在文学评论上呈现出千秋各色。语言作为一个民族与国家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也不不可少的沟通桥梁,虽然英美两国母语均为英语,然而受到各自历史背景及民族构成等重大因素的综合作用,两国文化开辟出了两条各不相同的发展道路,英国采用的依旧是英式英语,而美国则在英式英语基础上进行延伸发展,形成了美式英语,两种语言既有相似,又存在极大差异。英式英语讲究严谨及沉稳,但美式英语崇尚创新、开放以及个性化风格,这种语言文化上的不同作用到英美文学评论时,就产生了极为奇妙的化学反应,形成了两种风格独特的英美文学评论模式,例如对于部分言语或是典故的运用,其认知标准极难形成统一化的定论,这就使得文学评论在准确度上不确定性,读者难以对文学作品做出深入了解。

(二)文化内涵差异

区别于美国文学评论,英国文学评论家在开展文学评论时,多秉承着继承英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然而当代新派英国文学评论家却又号召并主张自由开放、文化创新的文学观念,这就使得整体的评价体系形成了严重的对立矛盾。在这种英国文化评价体系持续变革的背景下,英国文学在创作手法上也开始出现变化,形成了一种以传统文化内涵为基底,充分融合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文学思想的创作风格。而对于美国文化,其深受传统英国文学思想中解构主义的影响,对美国整体思想体系的构建具有极为关键的引导之效。文学评论某种程度上正是对文学基础的有效延伸,英美文学评论体系和结构体系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就文学价值而言,英美文学评论的文学价值表现极尽相同,共同搭建了一个崇尚独立自由态度的文学评论价值体系。

(三)人道主义差异

所谓人道主义,就是人类在自我权利的维系过程中所要保障的基本效益。人道主义产生于资产阶级意图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背景下,而随着后世的不断推进与发展,整体的人道主义体系框架更为完善与立体。英国文化对于人道主义的解读往往更具保守性、隐晦性,并未在认识创新上作出较大改变,因此多事英国文学评论家在评论文学评论时,大多采取保守的态度来开展,然而对于美国文学评论,其对于人道主义的解读可谓更加开放与鲜明,在美国文学评论体系中,其往往更关注于自我认知理论的有效体现,透过人道主义,递进为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学态度。

四、结语

就英美文学发展史来讲,繁杂的外界因素对英美文学评论造成了极大影响,这些作用力不仅来自于其知识结构、文化内涵、语言风格上的渗透性影响,更取决于其社会环境的有效推动,加之文学评论家在评论策略上的选择差异,使得评论结果产生极大区别。文化作为新时代彰显国家社会发展实力与相貌的重要形式,各个国家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均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特色,也正是这些特殊的文化元素共同铸就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化世界,潜移默化地推动着社会进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英美两国间极大的历史属性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虽然两国在语言上稍有类似,母语均为英语,但在实际发音上却有极大区别,这与其本国的历史发展路径息息相关。因此,全面剖析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作用,可以使我们更深入的认识并理解英美文学中的文字概念,从而进一步促进英美文学的深化建设与持久发展。

參考文献

[1]王颖.基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探讨[J].语文建设,2016(9X):31-32.

[2]刘伟.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及相关问题阐述[J].芒种,2016(1):27-28.

[3]李新.谈英美文化差异和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2):186-187.

[4]王平.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2):144-146.

[5]路洁.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分析[J].芒种,2017(6):22-23.

[6]刘剑钊,李俊梅.基于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之影响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0):65-67.

[7]张莹.论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71.

文化差异英语文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西方典故是英语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西方典故文学的理解更是重中之重,这有助于我们对于西方文学作品能有更好的理解。因此,本文以“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西方典故文学的研究”为题,从典故是什么、西方典故的来源、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翻译时应该考虑的因素、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方法四个方面出发进行研究,以便对于英语文学作品的精髓能有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西方典故文学;典故来源;典故翻译

在许多英语文学作品中,包含着大量的西方典故。无论是基于能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学作品,还是想要了解西方典故独有的文化特征及魅力,对于英语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典故都必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有利于扫除我们在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时的障碍,也有利于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文学作品的精髓所在,进而更好地体会英语文学作品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情感及含义。否则,如果对于西方典故不熟悉,就很容易使我们闹笑话。

一、 典故是什么

典故是指旧例,是关于历史人物、故事情节、典章制度等故事或传说的再次利用,与其他文学语言相比较,典故具有特定的、鲜明的、独有的意义。而西方典故主要是指人们在口语或者英语文学作品引用的一些寓言或者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或事件,以此来增加英语文学作品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而典故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使作品的表达更加生动活泼、易于理解,还能形成虽然语言精炼简洁,但是内容却丰富多彩的现象。

二、 典故的来源

英语的发展过程是非常久远的,因此,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西方典故来源也是非常广泛的。

(一) 《圣经》

在西方国家,宗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们信仰的寄托。早期的基督教文学更是西方古代文学的来源之一,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新约全书》(简称《新约》),它是基督教的正典,基督教将希伯来犹太教的经典《旧约全书》(简称《旧约》)全部继承下来,并把《新约》《旧约》合称为《圣经》(又称《新旧约全书》)。而《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教义,也为后世文学提供了数不尽的故事和经典。英语文学作品中许多都与《圣经》有关,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伊甸园”“禁果”“诺亚方舟”等。

在圣经当中,亚当是人类的始祖,而苹果的历史却比人类的历史还要悠久。在各国的神话传说或者民间故事中,苹果都是非常受人喜爱的一种水果。但是,根据圣经上的故事记载,苹果也是给人类带来麻烦的一种水果,男人的喉结就是因为吃苹果而引起的。Adams Apple(喉结),这个故事就出自《旧约》,《旧约·创世纪》中讲到了人类的起源,传说上帝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又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让他们结为夫妻,并在东方的伊甸建立了一个园子给他们居住。伊甸园里繁花似锦、树木茂盛、果实丰盛,伊甸园简直就是一个世间乐园。上帝告诉亚当:你可以随意吃园子中的各种果子,但是不能吃那棵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实,吃了一定会死。这种“禁果”就是apple。但是后来,夏娃受到了蛇的诱惑,吃了善恶树上的禁果,还把这种果子给它丈夫亚当吃。亚当因心怀恐惧,吃时仓促,有一片果肉哽在喉中,不上不下,因此留下了一个结块,这就是“亚当的苹果”。两人吃了这果子之后心明眼亮,能知善恶美丑。但是由于他们违背了上帝的告诫因而被逐出了伊甸园。从此,亚当就永远在脖子前端留下了“喉结”,作为偷吃禁果的“罪证”。

(二) 古希腊神话故事

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希腊艺术的前提,不懂得希腊神话,就无法理解希臘文学,也就无法理解西方文学。希腊神话是古代希腊人民留给后世的一份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遗产。同其他民族的神话故事一样,都是在人民与自然的斗争之中,凭借想象征服自然并把自然想象化。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现在文学作品中的热爱现实生活、积极追求自然美和人性美以及不断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都能在希腊神话中找到源头。现在,希腊神话中的许多人物形象和故事传说都已经成为典故,扎根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在现在的英语文学作品中我们常见Achilles Heel(阿喀琉斯之踵)这样的表述,如果不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典故,根本就无法很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而这则典故就出自希腊神话:阿喀琉斯是凡人珀琉斯和仙女忒提斯的儿子。忒提斯为了能让儿子拥有长生不老之躯,在阿喀琉斯刚出生时就将其倒提着浸进冥河接受洗礼,可遗憾的是,阿喀琉斯被母亲捏住的脚后跟却不慎露在水外,因此全身留下了唯一一处“死穴”。后来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被一箭射中了脚后跟而死去。因此Achilles Heel一般是指致命的弱点或要害。后人也常以“阿喀琉斯之踵”譬喻这样一个道理:即使是再强大的英雄,也有致命的死穴。

(三) 寓言

寓言是指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借此给人以启示的一种文学体裁,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或者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的事物,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是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因此在文学作品中有广泛的运用。

著名的《伊索寓言》可谓是家喻户晓了,被翻译成多个版本流行于世界。它文字凝练,想象丰富,故事生动,饱含哲理,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人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是披着羊皮的狼的意思,但是如果你知道《伊索寓言》的话,就能明白这句话可以引申为伪装善良的人。同理,sour grapes也不仅仅是酸葡萄的意思了,它可以表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这正是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挫折感时的一种自我心理安慰。

The Farmer and His Sons一般我们会认为是农夫和他的儿子们,但是在英语文学作品中却有勤奋是宝的意思。这个典故也出自《伊索寓言》:“有个农夫感觉自己就要不久于人世了,于是他把儿子们叫到床边,想要把自己的耕作经验传给儿子们,他说:‘孩子们,我将要不久于人世了,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卖掉我们祖辈传下来的房产,因为在这下面埋藏着宝藏。虽然我不知道它的具体位置,但是我肯定它就在这下面,你们一定会找到它的。为了找到宝藏,你们要仔细搜索,不要放过任何一寸土地。’儿子们以为那里埋藏的是金银财宝。在父亲去世之后,他们把那葡萄园的地全都翻了一遍,什么宝物都没找到,但是秋收过后,他们发现当年他们赚得比任何一个邻居都要多。现在他们终于明白,父亲口中所说的宝藏是什么了,而这个宝藏也早已被他们找到了,那就是勤劳是宝啊!

(四) 童话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植物等物体以人的感情。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可以使童话形象生动活泼、故事情节离奇美妙,借此来帮人们理解人生、认识社会,并且引导人们明辨是非、通达事理。因此,童话故事也是许多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重要来源之一。例如我们最常见的uglyduckling(丑小鸭)的故事,这则故事就出自《安徒生童话》:“一只天鹅因为长相与其他鸭子不同而被其他鸭子当成丑小鸭。因此,它经常挨打,被排挤、讥笑,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于是他只好连夜飞过篱笆逃走了。当他看到美丽的天鹅展翅飞向湖面时,丑小鸭不禁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于是他来到天鹅群,被大家看出是一只最美丽的天鹅而不再是一只丑小鸭,他感到幸福极了。”因此,在文学作品中,uglyduckling(丑小鸭)变成了小时候不漂亮、遭受侮辱,但长大后美丽动人、受人尊敬的人物代表,俨然已经变成一个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三、 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翻译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它的《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信”指意義不与原文相悖,即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原文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要通顺明白;“雅”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因此,我们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时,也要遵循这三个原则。那我们就不得不考虑一些因素的影响了。

(一) 文化差异

任何一个国家,由于其历史发展的不同和身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就会使其宗教信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产生不同,也就是民族文化存在着差异。因此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文化的差异,我们不能从中国人的习惯出发想当然的理解英语文学作品,而应该了解作品来源国的文化,从作品来源国的历史渊源、人文情怀出发,结合汉语习惯有根据地进行翻译。

(二) 英文典故与中文典故的对应情况

作者有国界,而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一些英文中的典故往往能在我国的文化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内容,例如:helen of troy(特洛伊的海伦),这个典故出自荷马史诗中的希腊神话故事:“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奉命出使希腊,在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那里做客,他在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的帮助下,趁着墨涅拉俄斯外出之际,诱走其妻海伦。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发兵攻打特洛伊。双方大战10年,众神各助一方,胜负一直未决,最后奥德修斯巧设木马,一举攻陷特洛伊城。而海伦也成为战争的导火索,给特洛伊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而在中国历史上,“红颜祸水”的事情也不在少数,“妲己亡商”“褒姒亡周”以及唐明皇因宠爱杨贵妃而招致“安史之乱”,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等故事中都把责任归咎于“红颜”身上,因而“倾国倾城”“红颜祸水”等成语与Helen of troy十分近似。因此在翻译英文作品时,考虑对应典故,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

(三) 作品的整体性

典故是英语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典故的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情感和表达。但是,典故毕竟是存在于作品整体之中,因此,在翻译时还必须要考虑作品的整体性。从作品的整体内容出发,灵活地翻译典故,使其翻译后能有助于作品情感的表达,而不应该为了翻译而翻译,这样就会造成作品情感和表达的断裂,破坏其整体性,实在不可取。

四、 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方法

(一) 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不需要变通,即按照原文的意思翻译即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直译法并不是生搬硬套的逐个翻译单词,而是在尊重作品原创性的基础上,翻译典故的直接意思,这样不仅能使读者方便理解作品,还能保留作品的原创特色。例如《圣经》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Love your neighbor as yourself”,我们就可以运用直译法将其翻译为“爱邻如爱己”;另外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句话:“One swallow doesnt make a summer”我们也可以运用直译法将其翻译为“一燕不成夏”。

(二) 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翻译时不受原文词语表面语义的限制,不拘泥于原文句子的结构,用区别于原文的表达方法,把原文的意思翻译出来。这是因为在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不可能与我国的典故能够一一对应,因此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而采用的一种翻译方法。这样,既保留了原典故的含义,又能翻译成我们熟悉的表达方式,更方便读者的理解。

(三) 套译法

套译法,是指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典故,和我们中文的典故意思相近,但是又不能一一对应,如果使用直译法就会显得语言表达太过苍白,采用意译法也会使典故失去原有的意思,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套译法,把它翻译成与我国典故相近的意思。例如:birds of a feature flocks together,这句话如果直译成“有特征的鸟成群在一起”的话,就会失去作品的文学色彩,所以我们采用套译法,将其翻译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既表达了作品的原来意思,又不失其文学色彩,一举两得。

(四) 直译加注释法

直译加注释法就是直译法加注释的意思,在英语文学作品中,有一些句子用直译法翻译之后,还是不能使人明白其意思,这个时候,就需要在直译后面加一个注释,这样就能使人瞬间明白了,例如:“See Naples and die”,我们将其直译为“看了那不勒斯,就可以死了”,但是如果只是采用直译法将其如此翻译出来,还是使人觉得云里雾里,不能理解其意思。但是如果在直译后加一个注释:“那不勒斯为意大利南部港市,因为风景奇美而闻名于世”,这样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读者就会一目了然了。

五、 结语

典故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文化,很好地运用典故,不仅能显示作者渊博的知识储备,更能使作品表达深刻到位,对于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西方典故,这就需要人们能了解其典故来源,掌握其翻译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张慧艳.浅谈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2):91-92.

[2]刘颖.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研究[J].中国培训,2016(7下):275.

[3]杨艺欣.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西方典故文学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7):32-33.

[4]张洁茹.西方文学典故浅谈[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2-23.

作者简介:

陈莹,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电子商务物流现状论文范文下一篇:学生宿舍管理制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