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核心范文

2023-09-20

老年医学核心范文第1篇

在参考多份问卷的基础上, 编制了《医学生核心价值观调查问卷》, 并以我校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90份, 回收282份, 回收率达97%,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统计分析, 状况如下:

(一) 对生命的认识理解

主要包括对生命的看法和生命的意义的理解两个方面。对于生命的看法:结果显示有39%学生将生死看做生命必须经历的过程, 有42.9%学生认为生命只有一次, 应该好好珍惜;有12.8%认为生命就应该及时行乐。说明多数同学能客观认识生命, 认真把握并积极对待生命;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受享乐主义影响, 追求感官享受。对是否想过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的问题选项中, 有6.3%学生显示有过想法, 有68%表示没有或从未有过, 有13.8%学生偶尔会有。说明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够严肃对待生命, 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 显示加强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对生命意义的调查中, 78%的学生认为衡量生命的价值在于人格是否高尚, 分别仅有5%和2%认为金钱的多少和权力的大小是判定生命价值的标准。说明绝大多数同学认识到精神价值的重要性, 而对物质和权力的追求则是次要的。

(二) 对待生命 (病人) 的态度

共设置三个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查学生是否尊重生命。调查表明, 当病人提出结束它生命要求时, 20.5%的学生选择遵从病人的权利, 41.8%选择安慰病人, 尽量与病人沟通, 仅仅有0.8%的学生选择忽视病人。二是调查学生是否关爱生命、同情病人。在对小白鼠作为试验品, 是否考虑打麻药的问答中, 7%学生选择没有打, 14.9%偶尔会考虑打, 74.8%学生会选择经常打。在对比对待病人开药的问题时, 82.7%学生选择不会考虑给病人多开药;为完成科室任务, 考虑选择开药的占11.3%;有5%学生选择一般性地会给病人多开药。说明绝大多数医学生能够尊重生命 (病人) , 具有同情和慈爱之心, 会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但也发现占一定比例同学缺少仁爱之情, 对病人关怀抚慰不够, 规避责任, 具有屈从心理, 违背医德。

(三) 对生命 (人生) 价值的实现理解

在对如何看待医生职业的调查中, 57.4%的学生认为很崇高, 受人尊敬, 16.3%感觉是高危行业, 不受人尊重, 还有超过14%部分学生表示困惑, 说不清。表明受到当前医患关系的影响, 一些学生对职业产生了心里动摇, 认为是一个有风险的行业;另一个相关的针对医生每天忙于工作的调查显示, 5.7%的学生认为累, 没有意义;67.7%的学生则感觉非常充实, 很有价值。说明多数学生对于医生价值具有正面的评价, 只是极少数的同学有着负面情绪。当问及发生重大危害公共安全的传染病时, 34.8%的学生认为是救死扶伤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会冲到第一线, 47.2%会听从组织安排, 8%学生考虑到自己及家人, 而9.6%选择不确定。表明有许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够强, 奉献精神和奉献意识尚待提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医学院校教育理念的偏差导致了医学生核心价观培养的尴尬处境。

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医学类人文课程的有着密切的联系。医学生对生命真知的认识、对生命之善德的培养、对人生价值的实现理解都是伴随着医学人文课程的教育逐步走向深入的。然而, 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的教育教学不尽人意。对医学人文课程不够重视甚至轻视的教育理念阻碍了医学人文教育的推进。根据多个学校的调查统计, 对医学类人文课程的设置带有明显的随意性, 并未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 而且多为选修课。在学时的设置上, 存在着占用挤压医学人文课程学时,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一些学校甚至选择晚上或周六上课, 使得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另外, 不少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实践走形式等也导致医学生价值观培养处境困难。改变僵化落后的教育理念,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 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医德高尚和专业素质良好、有使命有担当的新一代医学生的迫切任务, 也是走出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窘境的必由之路, 反映了马克思人的发展是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本质要求。

(二) 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医患关系影响了医学生价值取向认同。

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实践进程的推进而不断深化。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集中体现为一个国家、一种社会对不同文化、不同思想观念甚至观念形态的接纳和包容, 从而激发人们的思想活力, 促进政治更加清明、社会更具伸缩力、文化上的繁荣激荡。但文化价值观多元化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影响尤其值得重视。当前, 不同形态、不同民族的文化泛滥涌入呈现“入超”现象, 一些低俗的、颓废的、充满感官诱惑力文化日益侵蚀大学生健康心理, 不科学的信仰、庸俗的精神追求、歪曲的道德评判标准等严重扰乱着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正确确立。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中的特殊群体, 这些影响造成的负面杀伤同样明显。我们的调查显示, 许多医学生存在学医目的功利化、道德关怀打折、责任感下降等情况, 反映了医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操守等价值认同方面的问题。

(三) 医学生特殊的人生阶段, 制约着价值观的建立和完善

医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身体上日渐成熟与心理上不成熟形成反差, 自我概念得到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滞后构成不协调。心理学认为, 自我概念或自我意识, 主要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是个体对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医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与表现与其他大学生既具有同一性, 又因专业选择而具有特殊性。同一性表现在对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得的增强, 但与认知能力发展不足呈现出极为矛盾的一面, 比如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差距、积极的我与消极的我此消彼长、优越感与失落感的落差、自卑感和自豪的并存等等。特殊性则为学业任务繁重和作为一个医生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使这些矛盾在医学生身上表现的更加突出, 更容易引发医学生内心混乱、情绪不稳定等心理疾病。反过来, 内心与情绪的不和谐, 不仅会影响到医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与评价, 而且在对周围一些事物的看法上各执己见, 难以预制达成形统一的观点和认识, 制约其价值观的确立与完善。

三、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机制

(一) 制度上, 明确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理念与目标, 建立完善的核心价值观培养机制

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学校首先要注重顶层设计, 明确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理念与目标, 从根本上把握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和实现目标上的一致性, 认识理念导向的重要性。制度上作出明确规划, 逐步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体系, 完善培养过程。其次, 做好统筹规划, 固化运行模式。在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 学校应从整体上统筹安排,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要求诸如宣传部门、团委、各教学部门确立相应的核心价值观培养计划, 体现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组织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构建合理的培养运行模式, 使各部门能够相互配合, 互相促进。最后, 建立经费培养制度。学校要单独划拨经费, 保证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 教学上, 以医学人文类课程为重要抓手, 加强课程与师资队伍建设, 改革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

医学类人文课程是医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载体, 也是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学校要着力开展医学人文课程群的研究建设工作, 注重课程开设的整体性、科学性和连续性, 参照借鉴国内外具有实力和丰富经验的优秀高等医学院校的办学经验, 有步骤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并逐步推进课程建设, 促进医学与人文的渗透与融合。充实医学人文课程教师队伍, 鼓励教师实施跨学科的研究与教学, 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课程的培训与学习。在教学方法上,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大力改变单一的讲授法, 采用以讨论和问题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 把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启迪学生思考和探究, 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在学生获得整体认知的基础上, 通过诱导增强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三) 临床实践上, 加强校医合作, 强化医德培养, 特别增强医学生对生命的体验度和关怀度

加强医教协同, 规范临床实践, 将医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共同推进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加强医学人才的培养。在临床实践中, 学校要与附属医院加强合作, 把附属医院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明确附属医院的职能, 尤其要发挥附属医院在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医德示范与引领作用。带队医生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以身作则悉心教导, 积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与经验, 帮助学生了解病人的痛苦与需求, 加强与病人的沟通示范, 及时发现并纠正医学生在实践中不符合操作规范和有背医德的做法;学生在实践中应认真求教, 通过临床与病人的接触, 加强对生命的认知和体验, 逐步培养对生命的仁慈博爱之情, 从而深化医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感悟。

(四) 校园文化环境和社会活动上,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医学人文氛围;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增强社会责任感。

校园文化环境, 对医学生的学习成长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院校应根据自身特色, 以生命—医学—人文为主题, 以弘扬医学生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生命墙、杏林壁、名人画像等让学生在获得生命医学知识的同时, 感受医学文化的底蕴。学校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借助暑期实践、爱心帮扶、救助贫困、无偿献血、免费诊疗等活动, 焕发医学生的奉献精神, 增强奉献意识, 促进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相关链接】

医学生有两种意思:

1、医学院校学生;

2、正在学习医学知识的人员。

成为一名医生也许不是每个医学生最后的归宿;但是对于大部分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来说, 成为一名医生却是他们心中一直难以割舍的一个梦想。

医学生是指在医学院校学习各类医学知识的人员。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法医学、医学检验、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等方向。1、临床医学:

培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通科医师。

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技能;掌握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危、重症的初步处理;具备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课程设置分为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及临床专业课,

主要课程有:医用高等数学、医学物理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统计学、医学伦理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寄生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性病学、放射线学、核医学等。

2、麻醉学:

培养从事临床麻醉、危重病医学、疼痛治疗和急救工作的临床麻醉医师。

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麻醉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麻醉的操作技术;具备临床麻醉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麻醉、急危重病例的紧急处理、复苏、监测与生理机能调控等工作。

课程设置有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临床课及专业课,

主要课程有:医用高等数学、医学物理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统计学、医学伦理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寄生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性病学、放射线学、核医学等。

摘要: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 是引领医学人才成长的指针, 为医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医学院校应从制度、教学、临床实践、校园文化和社会活动上完善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机制。

关键词: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玖姬.论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J].西北医学教育, 2014, 22 (1) :24-27.

[2] 熊瑛.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三个维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15, 28 (9) :39-41.

[3] 于海燕.“人”的回归于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优化—以人本主义教育观为视角[J].医学伦理学, 2016, 28 (6) :873-875.

老年医学核心范文第2篇

一、海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背景

下面让我们来审视一下海尔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在许多业内人看来,海尔有许多可以受人称赞的优点:管理上的日清日高,“斜坡球止”理论张瑞敏本人的优秀,还有优质的服务等等。也有人认为,海尔的成功显示的是,它在服务模式上的先行与品牌操作系统上配合,使它能够获得超额利润。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它通过服务来支撑品牌的那些经验,是技能与知识的综合能力。就从其竞争发展的历程看,或许后一种表述更能支撑海尔的发展。从深层次看,这也是对海尔在技术、管理和企业文化上的综合描述。 探索海尔发展成功的轨迹,首先是其管理优势所在。青岛海尔公司建立22年来持续发展已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环境的企业管理模式。从84年开始的名牌战略阶段:中国冰箱第

一、多元化战略阶段:中国家电第

一、国际化战略阶段:美国建厂等一直到2006年的开始宣布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通过在战略、观念、人力资源、文化、技术、质量、市场、服务的创新,塑造了海尔今天的成就,使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得到成功,并创造用户的绝对忠诚度。在其辉煌发展过程中,海尔二十多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是海尔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从海尔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来看,其核心竞争力在产品方面,已经从单一的家电产品向多元化产品(计算机、手机、生物制药、家庭整体厨房)扩展,已进入了一个多元化产业经营的格局时代。主要经过了从寻找提供利润的核心业务(比如冰箱、电视、空调、洗衣机)、到充满机会的新兴业务(计算机、手机、家庭整体厨房),再到创造未来的名星项目(生物制药等)之间的一种协调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海尔不仅保持原有产品的发展,同时还加大对第

二、三类型业务的投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产品和技术层面上保持其核心竞争优势地位。 然而,海尔在产品多元化发展中承担了巨额损失。 海尔认为,全球化时代浪潮中,单一产业无法存活。因此,海尔进入医药领域,随后又进入了保健品、餐饮、电视、电脑、手机、软件、物流、金融等十多个领域。然而,海尔药业至今依然亏损;海尔投资的‘海尔大嫂子面馆“连锁店,目前大多数已经关门;海尔在电脑行业就栽了一个不小跟头,电脑行业是一个高科技的行业,明显与现在的海尔品牌营销运营的理念和模式不符,海尔电脑自上市以来就一直持续亏损。海尔手机在科键、波导、厦新等品牌面前也几乎一败涂地。可以说,海尔的多元化,把自己带入了一场迷失品牌的可怕危机当中,就像一场迷局,海尔陷入了困境。 在服务模式上海尔实现了先行与品牌操作系统,这种核心竞争能力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影响着海尔的持续发展、发展的方向和范围。这种延伸更多的是在面上的延伸,即与多元化经营战略相匹配的延伸。从海尔的企业理念来看,那种“对内实行以企业忠诚为中心的核心价值体系,对外实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的经营哲学更多的强化了其核心竞争力。同时,海尔将其“企业忠诚”的价值体系上升到“中国造”的位置,为其核心竞争能力的延伸架构了一个广阔的、高远的空间。

总之,海尔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过程中,以自身的企业文化为首,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多元化发展模式,以超前的服务理念赢得了自身的竞争优势,成为诸多企业学习的案例。

二、海尔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一)品牌核心竞争力 从1985年之后,海尔始终把名牌战略作为自己的基本战略之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中包含的内容。海尔通过品牌外延变化:冰箱名牌——家电名牌——中国名牌——世界名牌和内涵变化:质量高——服务好——个性化——速度快的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使其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级企业。

海尔的发展无疑是个奇迹,海尔的品牌建设之路对于所有想建立品牌战略的企业来讲都有学不完的东西,我们选择海尔,是因为海尔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摸索出提高品牌核心境争力的成功经验,并且在经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条件下实现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成功转换,对于此类经验的深入认识、总结无疑将提高我们对品牌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完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大有裨益。

纵观海尔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海尔的核心竞争力突出的表现为制度和企业文化,而这两点的核心是创新。这种创新实质是集体学习的能力。1995年海尔创造出了OEC管理模式,在实践的成功使其获得“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在2001年4月22日上海举行的“企业家活动日”上,中国企业联合会向海尔集团颁发第七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证书。海尔集团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获得特等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保障,以市场创新为目标,员工主动参与为主体的企业文化指引企业发展壮大。

海尔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集体学习能力而不是外在资源的强大;是人的能力不是物或可以继承资产;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不是相比对手的优势,海尔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

1程,所有相关要素以不同形式参与到学习之中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海尔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海尔品牌也因此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机制,使品牌的生命力得以连绵不断。

(二)战略创新核心竞争力

海尔今天能大步地迈向国际化之路,在于始终抓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的培育、构造、强化及其作用的发挥,战略创新是海尔核心竞争力机制之所以持续发展的主导性文化特质。何谓“战略创新”?实质上,所谓战略创新,亦就是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核心竞争力机制的创新。这种创新必能造成企业获得超越平均利率的利润,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

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理念的领先几乎决定企业的命运,可以这样讲,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事实正是这样,海尔核心竞争力每一步的强化,莫不是通过其实施重大的战略创新而实现的,而这一战略创新思路的萌生、创意、设计和实施、推出,都是基于某一理念的领先而实现的。

在海尔长期经营中形成的“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第一”理念;“创造市场”即创造一个专属于“我”(不属于“人”)的“创新”市场理念; “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的“信誉第一”理念;“用户总是对的”的用户需求为“ 真理唯一标准”的理念;“高质量的产品是由高质量的人造出来的”“先造人后造产品”的理念等等。这一系列的理念均为作为核心竞争力之理念形式————海尔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部分,或者说是它在各个不同领域,不同环节上的具体转化形式。以“产业报国,追求卓越”这一核心价值理念为导向的海尔核心竞争力的巨大威力发挥,使海尔的业绩一再辉煌。

(三)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海尔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一一核心竞争力。海尔的企业文化主导着海尔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挥。海尔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海尔文化中各个具有其特色文化的概念,如:“要么不干,要么就争第一”的“第一”理念,“创造市场”即创造一个专属于“我”的“创新”市场理念,“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的信誉第一“理念”:“用户总是对的”、以“客户需求为真理唯一标准”的理念;高质量产品是由高质量人造出来的“先选人后造产品”的理念:“精细化零缺陷”的只有一等品,没有

二、三等品的“最佳产品理念”;“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用工制度,“计点到位,绩效联酬”的分配原则,“联合舰队的组织机构,以及大中心构筑产品平台的企业国际制度创新”等等。这-系列的理念,仍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形式一一追求卓越的组成部分。海尔核心价值观、核心理念在其核心竞争力机制战略创新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三个层次:产业报国、追求卓越一一这一核心价值观同核心企业竞争力是等价的,这是第一层次,在核心价值观理念主导下的第二层次便是“第一即“唯一”的理念、“创造”市场理念等等,这是总价值观理念体系的子项;而由体现着核心价值观的各子项理念,表现为作为核心竞争力发散终端的末稍竞争力,这是第三层次。

(四)服务核心竞争力

综观海尔20多年的服务发展史,无论是对内“找茬”也好、对外“找乐”也罢,都源自“真诚到永远”的那份真诚。海尔服务的规定之细甚至已经达到了怎么敲用户的门,管理之细从服务规范、服务礼仪、服务用语、岗位衔接、互动制约、动态考核、政策激励、等级排序、星级升降等等都一一规范清楚并严格执行。它的背后则是一套庞大而高效的信息化组织保障,有管理学家称之为“闭环式服务体系”。

服务是海尔的产品质量监测器。 海尔每台产品的重要零部件上都有各自身份证一样不同的喷码,服务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刻可以“一追到底”,详细的售后征求意见能及时把用户对质量的投诉传递到设计、生产环节等。

服务是海尔的市场需求感应器。 在海尔科研部门墙上始终贴着这样一句话:“用户的难题就是海尔的课题”。这实际上是海尔研发一直在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写照。而“从群众中来”靠的正是海尔庞大的市场服务体系,是其服务介入产前环节的秘笈。在海尔服务人员眼里,抱怨的背后是需求,通过信息化筛选出的数据足可以物化出最受欢迎的产品。因此,海尔人当然会理所当然地给最终催生出成产品的抱怨人“发奖金”。

服务是海尔的人际情感交换器。 再回到开头的那个“替居民看孩子”的故事,海尔的服务站不会势利到只为用户看孩子,因为只要创造了感动,今天的求助者就会变成明天的潜在用户。海尔服务最基层创新的小智慧其实也藏着朴素的大道理。因此,诟病海尔最终会被庞大的服务成本拖跨的人不会明白,服务其实也在赚,它赚取的是企业的未来。

服务是海尔的品牌传播助推器。 通过优秀的服务,卖一件产品可以感动一家人甚至足可以形成邻里间的民间舆论场,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其实正是努力做大做强舆论引导力,品牌会因此而声名远扬,并逐渐赋有传奇色彩,客户口中的传奇故事又为公司设立了新的服务标准、用不断创新的服务创造顾客忠诚度、最终将获得令人望尘莫及的竞争优势。

海尔核心竞争力对其他家电企业的启示

海尔的成功得益于其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正确理解。核心竞争力对于海尔来说即不是指单纯的技术、人才、资金,也不是指暂时拥有的市场份额的优势,而是指企业能抓住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最终能够获得

2用户对企业的忠诚度。目前虽然各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同,但要达到自己的目标或者至少要生存,就一定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每个企业的关注点会有所不同。但海尔的成功给了其它家电企业一个很好的启示:

(一)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大力开发核心产品1、加快技术创新,加大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 权威机构的统计显示,国际上家电行业的研究和开发密度一般在6%-7%之间,但是国内家用电器行业的研究和开发密度大约只是人家的一半,海尔的研发比例达到了3.8%,康佳只有2.17%。家电巨头尚且如此,其它中小型家电企业的低层次研发水平就可想而知。从资金的投入来看,国内家电企业的年销售额一般是10亿美元,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资金大约是3%左右;而外资企业的年销售额在百亿美元以上,其用于研发的资金投入大约是5%。

2、加快提升家电传统产线的技术改造,提升工艺技术创新能力。 随着国际家电产品新标准的出台,传统产线的升级换代是家电制造的必然趋势。因此,家电产业需要大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要加快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组织和促进重大技术成果和推广,使之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特别是共性技术的推广,如CAD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家电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3、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合研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尤其在目前家电企业的技术实力以及资本实力很难独自开展一些行业基础性的技术研究,而高校则拥有优秀的研究资源,和企业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可以和企业进行产学研联合研究。

4、中国家电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基础还比较薄弱,技术竞争力不高,单一的企业创新主体尚不能构成完整的创新体制。 同时,家电企业现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分散,不可能自发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体系完备、开放共享的基础公共平台。从国际普遍经验看,培育与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必须要企业之间实现互动。有必要通过行业协会引导,加强家电企业间的横向联合。此外,标准的竞争将成为家电企业未来技术竞争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单家企业是很难实施行业标准的制订。有必要通过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中国家电企业,共同参与行业标准的规范。推动家电标准的制定,并提供科技中介服务,引导和规范家电业的发展,逐步发展高端家电产品,使中国的家电企业具有强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 实施归核战略巩固发展核心竞争力

所谓归核战略,就是要求企业通过剥离非主营业务来强化主营业务的竞争力,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没有实现这个目标,万万不可轻举妄动。

内部归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认知挖掘阶段,即通过层层分析、归纳总结出企业现有的技术和非技术优势,将之培育核心竞争力。(2)开发运用阶段,积极利用现有的知识积累、人才资源、管理能力,将核心竞争力或其生长点运用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获得竞争优势。(3)保持创新阶段,充分利用已形成

(三) 创造满足顾客需求的独特的企业价值链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是通过对顾客价值链施加影响,并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形成的。在为顾客创造价值时,企业应做到:首先,企业与顾客之间应达成互利的共识。其次,为顾客创造价值,降低顾客的消费成本(包括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三是增加顾客利益,包括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四) 加强组织与管理能力, 培育适合自身的组织与管理模式, 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组织与管理能力,对于企业获取持久优势和较好的赢利都是必不可少的。家电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适应企业战略的组织架构。不但要加强组织内部由决策层到执行机构的纵向管理力度,更要解决部门之间信息不畅的横向管理问题,破除战略的神秘性,距离感,让员工理解战略目的,发挥集群力量,让“火车头”变为“联合舰队”。同时要 建立科学的员工考核激励机制等等。 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对企业的流程、组织结构文化进行重塑创新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与管理模式。(五) 文化创新发展持续核心竞争力围绕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家电企业必须客观科学地审视自己的企业文化, 用新的价值观,新的视野来谋划和构建新的企业文化, 为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服务.基于发展持续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在于:1、塑造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思维能力而建立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它由多个创造性团体组成,善于不断学习,强调终生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

将企业按学习型组织进行塑造,进行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一方面使得企业时时进行信息交流,不断增强危机感、凝聚力和创造力,可打破科层化结构形态,避免“温水效应”的发生,另一方面实现个人与工作的融合,促使人们树立共同的愿望,形成动力,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拓展自己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实现组织的目标。

2、培养团队精神。 工作团队是现代化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将技术和资源转化为核心竞争力,进而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基本运作单位,培养优秀的团队精神是调动每位成员的能动性,增加协调性,降低内耗,获得1+1> 2的团队竞争力,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总之, 良好的, 持续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成长和发展的基石. 家电企业必须建立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 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时俱进, 使企业永保竞争优势地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不断发展。 实践证明:不管家电产业的中心在何处,要想成为世界上有竞争力的产业,就不能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市场,失去的将是一系列的市场和商机;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任何优势都是暂时的,迟早会面临被模仿与被超赶的危险;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将意味着企业没有核心产品,只能在末端产品市场上竞争搏杀,拼得你死我活。面对当今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家电企业想拥有生存与持续发展的机会以及创造出世界一流品牌, 那么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可能避免恶性竞争,减少不正当降价的损失;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控制价值链,加强企业的品牌受益;也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家电行业的企业才能在整个行业内推行最优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使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达到最优化,并以此带来利润的大幅上升;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国际化的竞争能力;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中国的家电业才能真正称得上取得巨大的发展, 真正成为世界级的家电制造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平.培养核心竞争力:我国名牌企业迎接WTO的战略选择.决策借鉴,2000,13(5):14-16,.

2.周永亮.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0..

3.孙健.海尔的企业战略.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4.孙健.海尔的管理模式.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5.曹明新.学海尔该学什么?.中外管理,2001,(9):18-21,.

6.苏文.向国际化迈进的海尔.中国乡镇企业,2000,(10):45-47,.

7.蒋运通 韩荑.

企业竞争战略优势的创建及评价.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4(3):3-6,.

8.胡斌 李旭红.[N].市场报,2002-01-17.

老年医学核心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核心文化;核心素养;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在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附海初中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学校实际,总结多年以来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征询多方意见,集思广益,精心制定了《附海初中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校情简介与分析

(一)学校概况

我校办学已有近60年历史,最初由山海民办中学、附海公社“五七”中学和东海公社“五七”中学发展而来,几经周折、演变,最终于1997年8月由附海镇海晏庙初中和附海镇中心初级中学两校合并而成现在的附海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20个,学生749名,教职工57人。学校占地近70亩,建筑面积4320平方米,是一所视野开阔、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学校。

学校大力弘扬“海纳百川 容则极远”的校风,形成了不断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打造了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学校专任教师合格学历达标率达100%,有本科学历教师54人,研究生学历教师2人,高级教师12人,一级教师21人,市级以上教坛新秀13名,学科骨干教师10名,宁波市名教师1名。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浙江省健康促进铜牌学校、浙江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学校、宁波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宁波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宁波市环保模范(绿色)学校、宁波市数字化校园达标学校、慈溪市文明单位、慈溪市首届“清风校园”、慈溪市师德师风示范学校、慈溪市“平安校园”(5A级)等,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二)学校发展优势分析

1.学校有较为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制度健全,管理规范;领导班子团结,工作合力较强。

2.有一批经验丰富、业务精湛、敬业奉献的教师,他们能吃苦、肯吃苦,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3.德育工作扎实、规范,尤其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校风正、学风浓,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4. 学校已逐渐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坿”文化。我校根据教育部“立德树人”的要求,结合我校近60年的办学历史及当地近千年的地域文化(慈孝文化、移民文化、围垦文化)特点,提炼出“感恩、包容、进取”作为学校的核心文化,并以此引领学校的各项工作。

(三)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校是一所偏僻的农村初中,受教育大环境的影响,近十几年来尖子生流失比较严重,现有学生基础薄弱,能力较差。

2.我校目前的生源一部分来自附海中心小学(有一大部分是外地民工子女),另一部分来自东海民工子弟学校,因此现有学生中外地民工子女占比较大,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学生的学科基础、生活经验、个性特点等差异很大。

3.教师勤于埋头教学,教科研的意识不强,教学改革的理念相对滞后,措施、方法、手段不多。

(四)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为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更好地满足社会、家长的需求,是学校在管理方面面临的一大挑战。

3.文化育人的功效如何进一步体现,如何让学校文化来引领德育工作、教学工作、课程改革等,是学校在内涵建设方面面临的一大挑战。

4.在新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还要进一步学习,特別是需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评价方法。

二、办学理念与目标

学校根据教育部“立德树人”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我校办学特点和学校实际,确定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如下:

(一)办学理念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

(二)办学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根本,创建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优质农村初中。

(三)培养目标

培养知恩明理、善于包容、敢于进取的附中人。

三、课程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宁波市教育局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慈溪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制订本校课程建设推进方案。

2.基本原则

(1)全面均衡原则。切实落实各级文件精神的要求,开齐、开足课程,均衡设置课程,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2)以校为本原则。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立足学校已有的课改经验、师资力量,构建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课程体系。

(3)自主选择原则。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差异,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满足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特点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4)循序渐进原则。对课程的开发、开设进行三年一个周期的探索,逐步推进,每个学年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既要长期规划、統筹安排、提前准备,又要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5)科研引领原则。注重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推进学校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加强对课程实施效果的监控,形成科学化的课程管理机制。

(6)统筹合作原则。课程改革既关系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又关系到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及时地做好统筹安排,整合校内外资源,并加强合作。

(二)课程理念

学校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校根据教育部“立德树人”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学校核心文化,提出了如下课程理念:

1.培养感恩意识,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通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学校对自己的栽培之恩、社会对自己的关怀之恩,领悟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激发努力学习、回报父母、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2.塑造包容情怀,提升学生人文底蕴

通过引导学生接触、理解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文化,在竞技比赛或日常生活中尊重对手、欣赏别人,来加深学生的人文积淀,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社会责任感与跨文化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和担当能力。

3.培养进取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通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拼搏的精神,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事实上,“懂感恩、善包容、敢进取”首先是一种品德,是“明事理、讲奉献、宽待人、严律己、肯负责、敢担当”的良好品性;其次“善包容、敢进取” 反映了一定的文化水平,其中“善包容”需要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开放的国际视野,而“敢进取”又包含了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最后“敢进取”又是自主发展的前提,是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的必备条件。

(三)课程结构

根据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和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和办学实情,确定学校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如下:

1.课程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社会品行、扎实文化基础、能够自主发展的健全的人。

上述课程目标中,“良好品行”是“健全的人”的前提,它的核心是感恩和责任,“文化”是基础,它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是最终目的,它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同时又促进良好品行的形成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三者相辅相成。

2.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为“一点三层四维”的金字塔结构(如下图)。“一点”是指以“健全的人”为顶点的课程终极目标。“三层”即把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整合为感恩课程、包容课程、进取课程三个层面,每个层面又分别包含两个领域。其中感恩课程包含道德与行为两个领域,具体包括基础性课程中的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和部分拓展性课程,它重在养“德”,即培养以感恩和责任为核心的良好品行,是培养“健全的人”的前提;包容课程从狭义上说,主要包含语言与艺术两个领域,具体包括基础性课程中的语文、英语、音乐、美术和部分拓展性课程,从广义上说又涵盖全部三类课程,它重在育“文”,即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底蕴,提高文化水平,是培养“健全的人”的基础;进取课程包含科技与健康两个领域,具体包括基础性课程中的数学、科学、体育与健康和部分拓展性课程,它重在“促发展”,即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同时又促进良好品行的形成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培养“健全的人”的有效途径。“四维”即基础性课程、知识拓展类课程、兴趣拓展类课程和实践活动类拓展课程四个维度,它们涵盖在感恩课程、包容课程和进取课程中,是课程结构的骨架,和以培养“健全的人”为顶点的课程终极目标一起构成附海初中“一点三层四维”的课程结构。

(四)课程内容

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结合课程特点和学校实际,我校着重加强三个层面六个领域的课程群建设。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三类课程中,感恩课程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重在引导学生知恩明理、诚信友善、勇于承担、乐于奉献,培养学生以责任和感恩为核心的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包容课程在提高学生文化水平的同时,一方面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进取课程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能力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最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依托校外培训机构,充分挖掘学校资源,积极开发、实施了极限飞盘学校特色课程。该课程与拓展课、体育与健康课相结合,鼓励师生全员参与。它一方面旨在培养全校师生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另一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对手的包容情怀。同时,它还可发展学生尊重规则、管理自我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课程设置

学校严格遵从国家课程标准和《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15年修订)要求,设置学校课程,每课时45分钟。具体如下:

2.信息技术、劳动技术7-9年级每周各1课时;

3.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艺节等举办时间机动,包括拓展性实践活动,每学年安排2周;

4.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实践活动主要安排在双休日和寒暑假。 历史与社会 7-9 3/3/3 包容课程 语文 7-9 5/5/5 经典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

为了有效落實学校课程目标,推动三类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学校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从组织形式、教学方式、评价体系上进行改革,探索研究有效的策略办法,以保障学校课程整体有序推进。

(一)课程实施

1.在组织形式上,实施分层选课走班教学

(1)基础性课程实施分层走班教学

考虑到我校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经验上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从2017年初开始,对七年级部分学科实施分层走班教学。我校分层走班教改路径是:①由点到面:即部分学科→全部学科;②课程设计:从几门差异较大的学科(数学、科学、英语)和容易产生分化的不同年段(八、九年级)着手;③教学组合:在考虑师资等因素情况下暂定AB型,即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个人意愿等因素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具体实施中,我校将行政班与教学班分离,学生按正常课表上课,遇到分层科目时,自然分成AB两个层次,进两个分层班上课。

我校分层走班教改推进时间表如下:

在分层走班教改过程中,我校遵循“三到位”原则(宣传到位、指导到位、意愿到位)和“三规范”原则(教学规范、管理规范、评价规范),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个人意愿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对于A班和B班学生,在教学策略上,具体包括目标制定、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作业布置、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从而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校建立了分层走班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分层教学评价体系,以保证分层走班教改工作有序、高效地推进。

(2)拓展性课程实施选课走班教学

为充分发展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选择,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从2016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我校全面实施拓展性课程选课走班教学,每周6课时。我校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在拓展性课程中,确定感恩课程主要为感恩教育、规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课程(实践活动类),与日常的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的融合;包容课程主要为七、八、九年级的经典歌曲、经典电影、世界文化(均为英语知识拓展类)鉴赏,每周1课时;进取课程主要为七年级的科学探究,八、九年级的数学探索,七、八、九年级的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课程,每周3课时;同时,融感恩、包容、进取为一体的12门兴趣拓展类课程,每周2课时,统一安排在每周四下午。通过选课走班教学,把课程体系有选择地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落实到每一个学习过程和每一个时间点上,给每一位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另外每学年中的2周机动时间以及双休日和寒暑假,分别安排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和体育节以及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和拓展性实践等活动。

选课走班教学的课程开设流程如下:

①申报。学期末教师申报下学期拟开设课程名称,教研组长协调后填写本组所有课程汇总表,上报教务处。

②初审汇总。教务处初审课程申报资料,汇总制作下学期拟开设课程目录,并确定各门课的课时、人数限定、上课地点、任课教师。

③审核。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讨论确定下学期拟开设课程目录。

④公布。教务处在开学前3天,公布课程目录及课程的详细介绍信息,供学生预选。

⑤指导选课。开学后一周内,由教务处牵头,年级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安排专门时间指导学生选课,学生填写统一的选课单,签名确认,上报教务处。

⑥确认。教务处汇总选课单,符合开课条件的(规定开课人数不低于应报人数的50%)确认开课,并进行相关安排,编制学生花名册,通知任课教师。

⑦开课。一般从每一学期第2周起正式开课。

在选课走班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校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第一,优化课时安排。即根据课程类型与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课程教学时间,从而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深挖课程资源。包括多方整合课程辅导力量,积极拓展课程辅导场地,借助现代网络资源等,从而保障课程改革顺利推进。

第三,做足整合工作。比如把地方课程与历史与社会课相整合,把德育课程同其他课程、活动有机结合,把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和地方课程中的社会实践要求和专题学习内容加以整合等,进一步推动课改工作的高效进行。

2.在教学方式上,探索自本导向课堂教学策略

为切实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我校努力探索自本导向的课堂教学策略。自本课堂,是继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为主的传统的师本课堂向以学为主、关注教学意义的生本课堂转变之后的又一次“华丽转身”或“痛苦蜕变”。因为我们认为,生本课堂中的“生”,大多指的是班级学生这个群体,即生本课堂是以群体学生为本,以假想化、符号化的抽象学生为本,对每一个性格迥异的鲜活生命的关注不够。而自本课堂,是从以教为中心、以学为中心进入教中有学、学中有教、不分彼此的“第三种教学关系”,它是一种能真正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混合式教学关系。这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以每一个学生为本,重心更加明确。目前,我校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基础、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学习兴趣等方面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鼓励学校教师积极探索实施差异教学。我校通过差异教学,满足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校实施差异教学的步骤如下:

(1)进行差异评估。即根据初中学科的特点,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方式、生活经验乃至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等进行考察评估。

(2)实施动态分层。即在差异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同质分层、异质分组、动态管理等方式,使学生充分适应分层分类教学活动。

(3)开展差异教学。即通过制定个性化目标、设置多元化任务、开展合作性学习、进行差异化指导,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

(4)实施多元评价。即通过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与发展功能。

在实施差异教学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1)要转变教学理念,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教育机会,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甚至将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利用。

(2)要重视认知基础和情感态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帮助学生做好必要的课前铺垫。

(3)开放与可选择的学习内容,分层与分类的学习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教师协作与学生合作,大面积的及时反馈与多元评价,多种学习机会与平等和谐环境,可选择的多种类型的作业,都是差异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课程评价

1.对分层走班教学的课程评价

对分层走班教学的课程评价,我们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教师方面

①教学过程的评价。通过听课评课、查阅资料、学生反馈等方式,评价教师是否按要求制定教學计划、编写教案,其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

②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随堂听课、对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及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

(2)学生方面

①学习过程评价。主要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否有所提升,参与度是否有所提高,在学习中是否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②学习结果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考查、作业观察、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习成绩和相关的核心素养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掌握了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对选课走班教学的课程评价

对选课走班教学的课程评价,我们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课程方面

①课程实施方案的评价。主要通过结合课改领导小组与学生、家长、教师等的反馈进行,评估课程目标是否科学、合理,课程规划是否符合国家课程的要求,课程结构和门类是否合理,课程资源与条件是否充分,课程组织与实施是否合理有效等。

②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通过认真检查、随堂听课、巡课记载等方式进行,关注教师是否按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巡课记载等方式,关注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课堂参与是否充分,学习效果是否满意等。

(2)学生方面

①学习过程评价。主要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问卷调查、巡课记载等方式,评价学生是否对该课程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参与是否充分,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表现出坚持不懈的精神、团结合作的意识等。

②学习结果评价。主要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关注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相关的核心素养是否得到了提升,学生和家长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是否满意等。

3.需要说明的情况

(1)对其他课程的评价主要参照国家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进行。

(2)为与感恩课程、包容课程、进取课程相协配,我校同时建立了“感恩”“包容”“进取”系列评比机制,比如“感恩”系列,在班级层面评比“感恩标兵”,在学校层面评比“感恩之星”,再推荐到市级层面评比“十佳慈孝好少年”等。

(3)学校目前正积极探索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五、保障机制

(一)组织机构

为适应课程改革的管理工作,学校成立深化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建江

副组长:王仲仪 岑立军 陆孟乔

组 员:徐利波 章建平 蔡炉杰 刘建设 郁燕旦 胡威聪 张 鑫 张赞赞 孙福来 刘煜华 毛国永

课改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由其他校级领导担任副组长。教学副校长任执行组长,负责课改领导小组的具体运作。课改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组成。课改领导小组常务工作由教导处负责,包括召集、协调、保障等工作。除共同进行商议、评审、决策外,分工如下:

[成员 分工 组长、副组长 把握方向,负责决策。 执行组长 负责课改领导小组的具体运作。 教导主任 负责课改领导小组的常务工作。主管二类课程的组织及管理工作,包括课程申报、学生选课、教师管理、课程实施过程监督、资料收集等具体事务。 政教主任 负责学校德育类校本课程的申报工作,提供相关课程需求。 教科室主任 负责学生、家长课程需求调查,以及学生课程评价的调查工作,负责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问卷分析情报。 教研组长 负责本组教师的课程开发、实施等的组织和辅导。 年级组长 负责本年级课程实施的管理,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参与相关年级的课程评价及审核工作。 ]

(二)制度管理

制定并完善课程改革相关的配套制度,如课程申报审核制度、三类课程的管理办法、课程实施评价制度与奖励制度、学生课程选修管理制度等,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保障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课程保障

学校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各方条件保障和专业指导。

1.改革学校管理,为课程实施提供组织与管理保障。

2.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课程实施提供后勤保障。

3.重视师资培训,加强智力支持和专业指导,为课程实施提供业务保障。

(责任编辑 农越华)

老年医学核心范文第4篇

投资银行作为西方的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在发达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要从事证券承销与咨询、企业兼并重组、风险投资业务和金融创新业务。它是集人才、信息、融资技术优势于一体的智力高度密集型产业,也是金融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如果说证券交易所是资本市场的外形的话,投资银行则是资本市场的灵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与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已成加速趋势,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投资银行所面临的规模偏小、自有资本少、业务偏窄、客户基础差、能力偏弱、功能不全、效益不佳等问题。但严格地说,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投资银行,现有的证券公司只是它的雏形,在规模、业务、管理以及功能与作用等方面与真正的投资银行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与发达国家成熟的投资银行相比,竞争;勺还十分脆弱。而投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又在于不断创新,因此对我国投资银行进行金融业务创新,培育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是迎接人世挑战,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极为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一、金融创新是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和精髓

根据组织核心竞争力理论,结合投资银行的特点,一般认为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应遵循以下原则:(1)资源与能力兼顾、能力比资源重要原则;(2)内外能力并重原则;(3)金融创新原则;(4)内部关联评价原则。而其中金融创新能转化为新的利润来源,能巩固和发展投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为建立持续竞争优势提供支持。由此得出结论:金融创新是增强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和精髓,这可以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说明。

一方面,核心竞争力本身是创新的结果。事实上,在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各个企业获得的不是均衡利润,一部分企业可以通过创新获得超额利润。按照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是企业利润的来源。创新就是通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系统。通过引进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实现新组织等,产生新的组合,新的组合会给企业带来利润。这必然会引起其他企业模仿,使新组合带来的企业利润减少。新的挑战促使企业开始新一轮的创新。这种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化为企业组织里的共同性知识,这种知识通过整合协调企业中的关键性资源,形成别的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复制、模仿,并对顾客具有很高价值的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产生了。

另一方面,创新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持久性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内在性和隐蔽性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形成模仿障碍和隔绝机制,但这种核心竞争力的先进性会慢慢丧失,此时也就不是核心竞争力了。创新使核心竞争力能不断打破并超越已有的竞争优势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是竞争对手真正难以模仿的。创新赋予了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延续了核心竞争力的先进性,保证了核心竞争力获得持久性的竞争优势。

投资银行作为赢利性的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创新的关系也同样适用于投资银行。投资银行是经营货币及其他金融产品的企业,除了有一般企业的共性外,还有自己的特殊性。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集中表现在业务、服务竞争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金融市场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市场,但金融产品本身极易被模仿。如何形成产品竞争力呢?这就需要不断的创新。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迫使投资银行不断地创新,在创新中形成了投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在投资银行体现得尤为明显。由创新而增强的银行抗风险能力赋予了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稳定性,为其取得持久竞争优势打下了基础。

二、立足传统业务。力求金融业务创新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投资银行是从事金融服务的知识经济型企业,在券商各类投资银行业务中,这种知识经济特性和智力资源的共享性,要求券商要不断地进行业务创新,开拓业务的多元化和国际化,以实现投资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强调业务创新。当今国际大券商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证券、承销、并购、私募发行、风险投资、衍生产品、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租赁、证券抵押融资、咨询服务等。而国内券商的主要业务仍集中于三大传统项目,其他业务则近乎一片空白。面对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率先进行创新业务对投资银行部门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我国投资银行应瞄准以下业务方向加快创新步伐:

(一)积极创新传统业务

在承销业务方面,要注重创新。首先是发行方式的创新,这是市场化过程中供求关系决定的。要求券商在注重培养战略性投资伙伴群的基础上,对发行方案、路演、询价、承销和超额配售均须有所创新。其次是服务内容的创新,要推广保荐人制度,延伸券商的承销服务期限。最后是业务品种的创新,主要是资产重组、收购兼并、财务顾问、一揽子金融产品等策略性服务的开展。在业务品种创新方面,要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走向以及全球证券市场的发展大趋势,以创新去展示投资银行的生命力,以创新去提高投资银行的竞争力。

在经纪业务方面,要重点发展在线经纪。在不断开拓网络空间在营销策略的基础上,创造经纪服务的差别化,提供特色化服务。随着投资者队伍的不断成熟,需求偏好层次的不断提高,差异营销已是大势所趋,应对措施是:一方面,要稳定推进营业部和服务点的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要注重利用网it_3_纪业务的发展契机,通过加强银证合作,大力推进虚拟营业部建设。在证券经纪业务营销中应更多地考虑需求差异,突出服务特色,提高吸引力;要树立品牌形象,促进服务的有形化;要不断进行业务创新,构造差别化优势。

(二)积极拓展新型业务的品种和范围

提升核心竞争力要依托金融创新,要广开业务领域,不固守于原有的业务范围,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注重金融业务的创新。我国投资银行应摆脱业务仅限于证券承销和充当经纪人这一狭窄的范围,尽快改变商业银行代办大部分企业并购业务的状况,政府应在政策上、法律上保证证券公司参与国企兼并、重组的权利,让证券公司积极参与到这项投资银行的新兴业务中去,鼓励证券公司为企业的资本运营提供高智慧的服务。应跟随国际金融发展的潮流,积极开拓公司理财、资产管理、项目融资等项目,促进业务范围的广泛化和多元化。

从全球角度上看,资产管理行业是所有金融服务行业中规模最大和发展最快的。发达国家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实践表明,随着证券市场的走向成熟,资产管理业务在投资银行业务中的地位也得以不断提升。我国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与美国的资产管理业务相比,其实际服务内容要狭隘得多。无论是结构还是规模,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与国外均存在很大差异。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金融工具缺乏导致的金融市场有效容量不足,影响了资产管理行业规模的扩大;而缺乏对冲风险的市场缺陷,影响了资产管理行业资产配置的效率。所以我国投资银行可以尝试着从以下途径开展良性循环的资产管理业务:(1)逐渐以费率型资产管理业务替代不收取费率、仅对超额收益进行提成的资产管理业务。(2)以资产管理部门为结构核心整合公司内部金融研究、组合管理、投资渠道等能力,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整合公司外部客户、资金资源。

另外,在广泛学习研究国外先进经验与方法的基础上,投资银行还可以从境外筹资业务、创业投资业务、债务重组业务、企业托管业务等各种业务品种范围着手金融创新,强化金融产品的差异化,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三)通过业务创新创建优质业务品牌

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并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拥有核心业务,即品牌优势,而且要不断对其品牌赋予新的内容。投资银行的发展壮大,亦要走品牌之路。世界著名的券商,尽管经营广泛,但都有一项或几项独具特色的业务,在业内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他们靠自己的品牌赢得客户的信赖,获得良好的经营效益。大量事例显示,很多西方投资银行的80%利润来自其客户群中的20%,因此国外投资银行十分重视同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美林证券将“以客户为中心”作为公司成功的关键,一直致力于提高对私人、机构、政府等各种客户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根据客户需要制定投资策略、按类别(股票、债券、基金)及地区分配资产。正因为这样,美林才有它在国际投行领域内的地位。因此我国的投资银行也必须及时了解、并充分理解客户的需求,在领会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只有这样我们的证券公司才能树立自己的品牌优势,获得更快的发展。

老年医学核心范文第5篇

无论是国家债务危机还是人民币汇率问题都是今年G20峰会或中国战略与经济对话中重点被讨论的话题,但不管讨论的过程怎样,中国都要坚持自己的底线一中国金融的核心利益,警惕这一利益被损害。

中国金融危机的潜在因素——第二次国际金融危机

以2009年底迪拜债务危机为先导,2010年春季希腊危机为标志;从美国次贷危机演化为欧洲国家债务危机,欧盟和北约的过度扩张,金融投机高杠杆、高福利、高消费,人口老化,已造成社会严重的腐朽和停滞。可以预见,欧洲国家债务危机将会继续扩散,影响到英国和美国。

国际金融危机已发生过多次,至今中国没有被卷入,其基本原因是中国金融体系开放程度较低,货币没有完全自由兑换。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得益于提前进行“软着陆”,坚决打击北海房地产泡沫,控制通货膨胀,经济已提前达到平衡,因此有能力保持人民币稳定。1998年在投机资本集中冲击香港联系汇率,我国断然在香港实行强硬干预手段,切断投机资本自由进出。后来,索罗斯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是“没有想到中国政府不守规矩”。

1998年以后,国际资本认识到中国的稳定能力,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大举进入中国,换取人民币进入股票房地产市场,购买国企产权,至今已有11年,进入的国际资本估计有数万亿美元,超过中国国家外汇储备。这样的一个国际收支结构,反映的基本格局是:

第一,国际私人资本,包括直接投资和货币资本流入,中国的国家资本流出,对于中国而言,总资本是净流出的,这与储蓄大于投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是一致的。

第二,国内资本和国际投机资本对流,国内腐败资本流出“洗钱”,然后再作为国际资本流回。在国家资本项目严格管制的条件下,大部分国内腐败资本还没有来得及把自己洗干净。只要放弃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制,就意味着公开放纵腐败资本出境洗钱。

第三,长期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以静态比较利益理论为指导,实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导向,依赖发达国家市场,把产业链定位在国际低端,延误了科技发展与产业升级。

第四,人口年轻和教育成功,造成货币财富大爆炸,自2000年以来连续11年经济高速增长,平均速度超过10%。在市场经济利润导向下,过剩资本难以流向实体经济,而是进入股市房地产,造成资产泡沫化。

从当前的状况来看,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危险性要比1998年大得多。

首先,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中国与美国联手抵御的,而2007年是美国爆发危机并且向世界转嫁,其压力对中国而言要比1998年大得多,中国无力独自抵御危机。

其次,美国向中国转嫁危机不仅是收缩国内市场打击中国出口,更加严重的是,迫使中国把自己的国家外汇储备大量购买美国国库券。美国政府借新债还旧债等于不还,中国并不能无限制地在国库券市场上抛售。如果外资集中撤资,中国无法抽回这笔巨额债。

第三,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开放程度比13年前要高得多,国内经济已丧失均衡,通货膨胀尤其是房地产泡沫的危险性相当高。

第四,启动内部需求所必须的国内利益格局调整,国内政治与社会改革,市场经济的完善,由于国内利益集团的阻挠,难以真正启动。

第五,“精英层”包括决策层、理论界、媒体界等,所受到的新自由主义影响也要比13年前要大得多,他们把对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报道控制在技术层面,拒绝反思。不排斥国内特殊利益集团与国际投机资本相配合,利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失衡,制造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中国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将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逐步降温。金融的“超前过度反映”将会在某个时点出现,这就是说,中国经济与社会结构的一系列调整势在必行,自身就孕育着金融危机的因素,而一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是宏观与结构失衡难以主动调整,最后被迫强制调整的一种形式。金融危机强制性地将经济增长打断,迫使社会进行利益结构的调整,如再不成功,中国就难免走上长期衰退的道路。

汇率之争的实质不是贸易顺差,而是制造人民币升值预期

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公开理由是中国贸易顺差太大,贸易顺差不是中国压低币值造成的,而是30年来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如果依靠升值来平衡中美贸易顺差,就是升到1:4,也还是解决不了。

随着中国进口结构的调整,人民币不用升值,贸易顺差也会减少。去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下降了4个百分点,未来,还会下降直至消失,只要国内经济继续高速度增长,这就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喧嚣一时的“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问题似乎因欧洲危机的爆发而告一段落,但实质不然,因为美国的政客与经济学家们都明白,贸易顺差只是一个借口,真正的目的已达到,即制造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升值预期诱发、利益集团垄断、房地产泡沫是中国最大危险。

不可不防的是,那些专门以“新自由主义”药方搞垮他人的政客和理论家们,制造“汇率操纵国”的目的,不在于纠正贸易顺差和转移国内危机,而是蓄意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逼中国走当年日本的泡沫经济之路。

一场泡沫过去,日本经济停滞20年,人口平均寿命达到83岁,就难以恢复。其实中国人口老化速度极快,现在已经开始,我们还有10年宝贵的时间。目前爆发的货币财富有两条出路,一是纳入国家战略发展实体经济,二是以“市场导向”,实际是利益集团垄断和投机资本误导下造成经济泡沫,在崩溃中烟消云散。

在当前经济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由于担心出口滑坡,今年初中国政府未让人民币升值,但其实真正的危险不在于人民币小幅度升值,而在于美国已经成功地制造了升值预期,越不升值,升值预期越强,而升值预期是引起房地产泡沫的重要经济根源。

货币升值预期可直接引起资产泡沫,并不一定需要国际资本进出和套利套汇。这就必须深入理解实际汇率理论。

名义上汇率扣掉货币因素,称为实际汇率。人民币中期升值趋势是非货币因素决定的,就是实际汇率20年以来升值大约40%。

实际汇率,又表示为可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之比。可贸易品即可以移动并参加国际贸易的商品,其价格不断下降,非贸易品即房地产、旅游、医疗等不可移动的商品与服务,其价格不断上升。决定价格涨跌的非货币因素,称为“生产率比工资弹性”。在可贸易品部门,由于引进外国先进设备,生产率提高速度非常快,而工资基

本不涨,所以可贸易品价格年年下降。在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难以提高,但工资却在提高,非贸易品价格年年上升。这样,用可贸易品价格去除以非贸易品价格,分子越来越小,分母越来越大,实际汇率的值就越来越小;人民币是采用直接标价的,1美圆所兑换的人民币越来越少,就说明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在升值。

具体地说,在可贸易品价格中间,出口品价格不断降低数量扩张,进口品价格不断提高数量萎缩,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贸易顺差增加,就要求名义汇率升值。

名义汇率如果不跟随实际汇率升值,称为“汇率错位”,就会产生升值预期,引导国际投机资本进入,国家被迫收购外汇使外汇储备剧增,造成人民币基础货币过度发行,再使用货币政策予以冲销,这就是10年以来中国发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金融超调”规律,如果政府不控制,人民币名义汇率会超额升值,以后升值预期变为贬值预期。如果政府控制名义汇率,就长期存在升值预期。

就是说,实际汇率升值引起名义汇率升值预期,长期存在的名义汇率升值预期引起股市房地产价格的升值预期,并且在“超前过度调整”规律的作用下,加速上升,即使严格控制外部资金流入也不能避免。只要国内储蓄大于投资,国家追求经济高速增长,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有充足的货币供给,政府又不控制资金流向,资产泡沫就会发生。

有专家总结日本的历史教训,泡沫经济发生的深层次根源,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惯性阻碍了经济转型。在外部压力下宣布日圆升值,即产生严重的升值预期,国际投机资本大量涌入,促使日圆升值过快,造成两个弊端:盲目投资海外造成严重亏损,国内资产泡沫形成。此时政府仍追求经济高速增长,采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使资产泡沫更加严重。最终,在“日本买下美国,日本第一”的喝彩声中轰然塌陷,萧条长达30年。

有人说中国不会走日本的老路,因为我们有国内需求。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潜力不等于现实。启动内需,特别是提高人民群众消费,需要社会与政治改革。必然遇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抗,如不能进行有效的利益格局调整,过剩资本会流向房地产和国外,而不会启动内部需求。

要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维护中国的核心金融利益

维护国家核心金融利益主要包括:

第一,全面认识美国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危害性。人民币不升值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不能升值过快。

第二,人民币不能公开宣布自由兑换,也不能私下里放弃对于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

第三,限制外资控制我国战略产业的股份,如已经被控制的,国家应以外汇的形式回购回来。

第四,金融机构与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必须在国家战略指导下进行,主要是控制资源,收购竞争对手,切不可进入房地产和金融投机。

第五,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坚决打击房地产泡沫。目前政策力度不够,应该宣布对不动产征税。税率不能高,其关键作用,是实行不动产实名制,暴露并清查腐败性房地产投资。所担心的,这样的政策很难推行,恐将会受到既得利益集团反对,但是一般的经济政策又难以奏效,正如许多“经济学家”断言的那样,房价小降大升,最终在中国酿成大患。

第六,严防国际投机资本兴风作浪。索罗斯对于投资理论有重要发展,他认为,均衡市场虽然到处存在,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有意义,因为他只能得到平均利润,只有非均衡的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才可能带来超额利润。他坚信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质,就是垄断和预期能够改变供求关系,从而使股票房地产暴涨暴跌。他的投资理念是寻找宏观经济的不均衡。进一步讲,如果资金量足够大,就可以在不均衡的经济中进一步制造新的不均衡,利用经济的不均衡赚大钱。这不是阴谋论,而是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的资本运作,而美国国家政策和主流经济理论,又往往与投机资本形成巧妙的配合。

我们必须警惕,国际投机资本利用经济不均衡,在中国制造金融危机。其方法可能是制造和利用人民币升值预期,鼓励房地产泡沫,也可能在适当时机,转而制造人民币贬值预期,使已经出现严重泡沫的房地产崩盘。这样的事件,如果在人民币宣布自由兑换,或者中国政府在实际上放弃了资本项目外汇管制,同时某个国际著名投资银行发表报告:中国人口老化,经济高速增长即将终结,或者说房地产泡沫过大等等,此时如果美国宣布加息,等于一个动员令,号召投机资本和腐败资本外逃。金融危机的发生,关键就是预期的改变,而预期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人为操纵的。

如果某些重要的预期改变,外资集中撤资可能引起国内居民挤兑人民币而兑换外汇,连带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破裂。一次泡沫经济破裂,只要耽误我们10年时间,中国就成为世界上人口最老化的国家。

我们要警惕中国金融的核心利益被损害,要把货币财富引向实体经济,包括基础设施,技术升级,国防与环保,和谐社会建设上来,不能放纵其到处炒作投机。

老年医学核心范文第6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体育;分层教学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之下,体育教师应响应新时代下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格外重视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实施分层教学已经受到体育教育行业众多教师的重视,有效运用分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的课堂效果。体育教师应该探索分层教学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策略,革新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方式,深层次挖掘体育课堂的潜能,在锻炼学生体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启迪学生的体育智慧,真正实现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质的飞跃。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将分层教学有机运用到体育教学中需要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多次探索和尝试。首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和体育综合水平,然后再科学、系统地进行分层教学。然后教师应该转变课堂教育理念,构建平等和谐的体育课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并在课堂中起到主导作用。教师可结合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分层教学,师生相互配合,共同进步。

二、核心素养下的体育分层教学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体育素质特点划分层次,科学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

初中体育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通过实际接触和观察,以及体育课堂上的简单体能测试,根据学生的体育素质、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体育教师将学生分好层次后,应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课程目标和体育活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开展健康运动,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尤其注重低层次学生的心理感受,避免其产生心理不平衡。教师要利用教学分层引导学生不断自主学习体育项目,提高自身体能,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运动能力采取合理分层的体育活动锻炼。

例如,初中生在毕业时会进行体育成绩的考核,考试中包含长跑运动,在长跑考试的过程当中,由于男女生之间的差异,长跑的距离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高考对长跑的实际要求将学生分层。首先,教师要把男女生分开,根据男女生的体质来进行层次划分,并对男女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划分层次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体质基础,对于一些身体上有残疾,或者一些患有不能剧烈运动疾病的学生,教师要对其开展康复活动。然后对剩下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在分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时刻监测学生的分层练习成果,根据成果再次进行层次分配。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层训练,帮助每一个学生提高长跑水平。

(二)根据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划分层次,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要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课程时间的安排,分层次制定体育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在体育课堂上充满活力和热情,努力实现教师安排的学习目标,取得相应的进步,然后再向更高的目标递进。通过这样的形式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轻松愉快的精神体验,并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众持续性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的体育学习础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来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形式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不会因教学目标过高感到学习压力过大,而打消学习积极性,也不会是使学生有过多的畏难情绪。也不会因教学目标过低而使学生缺乏学习欲望和挑战欲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就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学习人教版初中体育教材内容的“花样跳绳”时,教师应该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跳绳基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跳绳内涵,设计由浅入深的教学目标。可以先设置简单的“跳绳单摇”学习任务,然后可以在第二节课安排“开合跳”“单腿跳”“弹腿跳”等较为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学习完每项单独的跳绳技能,体育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综合的教学目标,将所有跳绳单项编排成一套跳绳操,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完成一套跳绳操。

(三)教学过程分层,锻炼學生的运动能力

分层教学需要先设计分层目标,之后最重要的环节是设计分层的教学活动。分层教学活动是教学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并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分层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促进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能顺利达成。实现分层教学的最优状态需要教师融入创造性思维,同时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活动,碰撞出更有新意的体育活动。分层教学还强调教师充分利用优等生资源,充分发挥班干部、小组长和体育优等生的学生资源。在分层教学指导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各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和练习方法,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才能符合不同发展状况的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分层才有课堂实践意义。

例如,教师训练学生进行50米快速跑项目时,可以设计项目分层教学,通过课前测试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50米测试,在测试完成后根据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梯队,然后在相同的梯队中进行50米跑测试。教师可将短跑测试成绩相近的学生分为以一组,这样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性,更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再如,在练习篮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下投篮的技术要领,然后通过定点投篮对学生的篮球能力进行初步测试。以球篮为圆心,教师可以在每一次的投篮练习中选择更长的投篮半径,直到所有学生的水平得到测试和区分,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分组,为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训练内容。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也不会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因为同组的学生水平一致,大家可以共同进步。这样的方式能使教师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差异,可实现教学效果质的飞跃。

(四)在分层教学中进行科学评价,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

评价是为了促进更好地教学,评价可以分为教师评价、组内评价及组间评价。教师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各个组的表现,以及个别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组内评价主要是学生对自己所在小组的成员所进行的评价,包括存在哪些优缺点,以及提出一些建议;组间评价,主要是各个小组互相评价,评价小组是否团结一致,分工协调配合是否合理等。分层教学是近年来教育行业提出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运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加入科学的评价环节,完善教学模式。在科学评价这个环节,教师不仅要注重结果,更需要注重过程。及时、客观、公正、科学是分层评价的原则。只有遵循这些原则,分层教学才能更加高效地开展,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跳高训练时,一些身体发育较快、个子较高的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跳过1.5m的高度,而一些身体发育较慢、身高较小的女同学只能跳过1米左右的高度。对于以上的情况,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评价的激励性,应该科学合理地分配批评和表扬的比例,这才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和激励的有效性。评价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心理调控,考虑学生的体能基础,适时利用激励机制调控学生的体育热情。

(五)分层教学,合作学习,锻炼学生探究能力

初中生的体育素质有很大的差异,每个人擅长的方面也不一样,在一个班级中,既有运动能力稍微强的学生,也有运动能力稍微差的学生,采用分组教学,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全班学生共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也一直是我们学校所推崇的体育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几个人聚在一起,而是需要进行运动思维的碰撞。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我们无法顾及所有学生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学校推崇小组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实现共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有时还会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在一个小组中,既有运动能力强的学生,也有运动能力稍微差一点的学生,让优等生带领学困生一起学习,能让优等生又练习一遍动作,加深记忆,体会更深刻,学困生也能学习到一些基本的体育动作技巧,也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也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在一旁指导,学生如果有不会的问题或者感到疑惑,应先进行独立思考,寻找解决办法,若自己无法解决再询问教师,教师不用急于告诉学生该怎么做,教师应该学会引导学生自行寻找解决的办法,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進行跳远训练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分组,然后教师加以调整,组织学生对跳远动作及跳远技巧进行分组讨论,边训练边讨论,这样能使学生快速掌握跳远技巧。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对一些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提高全班的跳远成绩。当然,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地巡视,询问学生进行到什么程度,以防学生偷懒,如果遇到瓶颈,小组应当齐心协力,共同探索答案,如到底哪个动作跳远最为舒适,落脚点应该怎么选择,重心在哪里等。面对这些问题,一个学生可能难以解决,甚至可能会放弃,而通过小组合作,集思广益,便有可能顺利解决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必须响应时代号召,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好地开展体育分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水平、体育能力。体育教师要克服场地、器材、时间的困难,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革新体育教学理念,基于核心素养的育人理念,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体育分层教学方法,努力找到体育分层教学的有效方案,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增强体质、锻炼精神。

【参考文献】

[1]李云忠.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分层教学探究[J].世家学苑.学术,2020(03).

[2]赵海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德育教学探究[J].速读,2018(11).

[3]董秸.浅谈核心素养下的体育分层教学[J].丝路视野,2019(18).

[4]赵海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德育教学探究[J].速读,2018(11).

[5]谢志刚.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德育教学研究[J].神州,2020(04).

[6]吴庆波.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以分层教学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9):107-108.

上一篇:空气污染的解决方法范文下一篇:电力环保施工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