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

2023-09-22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1篇

一、延迟退休的概念与年龄截点

所谓延迟退休即延迟退休年龄, 指国家根据本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结合国外有些国家在讨论或者已经决定要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来延迟退休的制度。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 面对老龄化程度加深在给社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之后, 其国家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利用提高劳动者的法定退休年龄来提高个人的社会价值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通过美国日本对延迟退休年龄截点的规定不难看出, 对于以国家为主要的养老保障的支撑者的国家而言, 退休年龄的延迟不仅延长了公民个人缴纳养老保险金的时间, 而且缩短个人领取养老金的时间。

二、老年人才权益的整体状况

人口老龄化是由于生育政策的限制或国内结婚率总体偏低导致的国家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并伴随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增长的动态。1956年, 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将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达到7%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的标准。2000年, 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了总人口数量的10.33%, 这说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是在老年人力资源利用方面, 通过中国首部人力资源蓝皮书, 我们知道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呈现加快趋势, 中国低龄老年人力资源目前十分丰富, 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利用率与老龄化进程不相匹配。

(一) 理论铺垫、政策响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全党贯彻以人为本中关于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也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在立法方面, 通过增加老年人照顾与服务来完善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退休的医疗保障养老等方面。弱者权利的法治保障在于立法的优化, 在于用立法为弱者的平等权提供保障, 关系到社会法治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德国通过不断完善立法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依托保险机构为养老保险提供救济机制管理机制, 具有法律约束力也为我国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社会健全的老年人保障体系的责任是通过国家企业与公民个人共同承担的, 利用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对促进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有重要意义。理论政策的号召与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使老年人才权益保护工作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老年人才权益保护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二) 产业结构调整、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分布

经济领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企业对高能人才的需求高于对劳动者体力的需求, 所谓高能人才据调查存在于具有知识积累优势, 经验优势, 资深辈高优势的老年人力资源中。劳动年龄人口 (16-59岁) 不断下降。有学者提出, 从人员岗位匹配的视角出发, 以岗位所需求知识的来源和应用属性上将老年员工岗位分为4类 (工程师型岗位、教授型岗位、技工型岗位、互联网型岗位) 并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类岗位的知识需求与不同老年员工的知识能力进行匹配, 从而使每一个岗位类型上都有效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有效策略。低龄老年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新型劳动力人口是在我国现行退休政策下已经退出劳动力行列的但是又与一般视角下的人力资源在形式上存在明显不同, 当然其水平高低的衡量方法目前亦处在起步阶段。从地域分布角度分析, 各地区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一定差异, 具体表现为在数量上中西部人口大省和传统农业区在人力资源存在明显优势, 而在质量上东部沿海省区在人力资源则位居前列。

(三) 城镇、农村老年人权益保护

现实生活中,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情况与城镇老年人权益保障情况还有所差异。“空巢老人”一词越来越频繁的出现。近年来, 第二三产业的兴起对青壮年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吸引越来越到的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 中老年人作为家庭的“后备力量”更倾向在农村留守照顾。除此之外, 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原, 城镇生活开支较大, 居住收入不稳定, 进城务工的青壮年还过着城乡两地的迁移生活, 进城务工人员不得不将家中老年人留在农村减少家庭经济开支。虽然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镇人口的老龄化, 但农村空巢老人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使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日益严重。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城镇与农村的生活方式差异明显, 家庭中进城务工的子女有能力将老年人接进城镇一起生活时, 老年人大多也会主动要求与子女分开居住。如上文所述, 农村的空巢老人数量的日益增加受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影响, 更因家庭中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的履行不能, 造成的老年权益受损和保障问题从农村内部难以独自解决。

城镇中的老年人权益保障现况是目前的老年人尤其是刚退休还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低龄退休人员, 在帮助他们灵活参加就业和参与社会活动方面的政策和实践经验不足, 可借鉴的成功案例缺乏。老人退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足以支持退休后的基本生存状况和对于老年人力资源利用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状况。

三、结语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直接影响了劳动力的供需结构, 加剧了人才资源结构的失衡, 老年人才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综合以上论述, 主观上, 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有再次就业的强烈意愿;客观上, 国家出台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举措离不开法制建设, 当前的退休政策对老年人才资源造成浪费, 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是必然产物。同时, 延迟退休背景下老年人才权益的保障任重道远。

摘要:1996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养老要主要发挥家庭功能。然而,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巅峰的逐步消失、高能人才结构失衡和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步削弱, 以人为本强调保障老年人权益应对农村空巢老人与城镇人口老龄化。关于延迟退休背景下老年人才权益保障的研究孕育而生。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延迟退休,老年人才权益,权益保障

参考文献

[1] 魏蒙, 孙裴佩, 姜向群.我国应谨慎出台延迟退休政策[J].西北人口, 2016 (3) :89-93.

[2] 丁一.小步渐进延长退休年龄适度开发高技能老年人才[J].广东商学院学报, 2013 (4) :73-81.

[3] 杨海坤.宪法平等权与弱者权利的立法保障——以老年人权益保护立法为例[J].法学杂志, 2013 (10) :44-52.

[4] 丁英顺.日本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经验及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 2015 (3) :27-38.

[5] 张连民.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日照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 2011 (3) :117-124.

[6] 汪沂.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之完善[J].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4) :122-127.

[7] 陈磊, 周丽苹, 班茂盛, 郑运鸿.基于聚类分析的中国低龄老年人力资源水平区域差异研究[J].人口学刊, 2015 (4) :55-65.

[8] 李祥姝, 王慧.人岗匹配视角下的老年员工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6 (8) :13-17.

[9] 赵莹, 吴长春.论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作用[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6) :258-260.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2篇

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带来了诸多问题, 对于低龄、健康、空巢老人而言, 精神文化生活的贫乏给老年群体带来了困扰。发展老年文化产业促进老年文化蓬勃发展, 对于增加老年群体获得感有重要的作用。对老年文化产业概念的阐释首先要界定清晰文化产业的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界定为, 按照工业的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具有经济属性, 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使文化价值转为经济价值。国内学者将文化产业定义为, 以文化为核心内容, 为直接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进行的创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的一种生产活动[1]。主要内容涉及文化遗产、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音乐表演艺术、互联网信息传播等文化产品。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能够不断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尤其是老年群体对退休后文化生活的需求。

老年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将养老服务领域与文化产业相结合, 寻求适合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追求。本文结合以往学者对老年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 将其阐释为以老年群体为服务对象, 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 向老年人提供包括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品鉴赏、娱乐休闲、体育健身、旅游教育等产品与服务的综合性老龄产业。

二、山东省老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全国老年人口最多的省份, 山东推动了“文化养老”工程在创新养老服务业的过程中加入文化的概念。目前山东省老年产业发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重视老年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氛围已经形成

山东省2013年就已制定《山东省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明确将积极推动老年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下一步老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推动老年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 把老年性质题材纳入到文学艺术、舞台艺术、电影、电视剧、图书音像的创作和生产中。探索建立老年文化体制, 注重开发老年文化消费市场, 加大老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应, 制定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十三五”山东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高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要从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等方面入手。2017年下发的《关于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老年大学艺术分校的通知》, 进一步将分级建设老年大学繁荣老年教育, 满足老年群体的文化需求。

(二) 老年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结合紧密

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单位, 在文化设施配置、文化资源提供、服务创新等方面将服务老年人作为重点内容。如省图书馆设有专门的老年人阅览室, 省艺术馆在省内各地市有30多个老年人文艺辅导点, 公益性文化服务单位定期为老年人举办辅导展览, 省文化厅针对老年人身心特点、兴趣爱好, 联合相关单位通过举办老年文化节、戏曲展演、京剧票友大赛等活动, 积极引导老年人亲身参与到文化活动之中。山东省在老年文化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大, 将老年文化产业领域与公共文化服务紧密结合。

(三) 老年文化品牌影响还需进一步加强

山东省老年文化产业大多是围绕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上, 形成产业集聚的企业或是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较为稀少。2016年公布的山东文化企业30强中, 位列前六位的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广电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鲁信文化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龙视天下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以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为主, 大多数私营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弱, 尤其是在老年文化品牌的打造上, 以老年群体为主要受众的文化产品更是屈指可数。

(四) 对省内的文化资源认识和挖掘利用不够

山东省文化资源深厚, 历史文化资源、思想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地理文化资源、民间文化资源等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开发结合不够, 齐鲁文化对老年文化产业的渗透力和辐射力不强。目前山东省缺少齐鲁特色老年文化产业, 在文化产品服务和品种的开发与推广中, 未能将老年群体与特色文化资源融合。

三、推进山东省老年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分析

山东省作为老年人口大省, 在推动老年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既有积极方面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对进一步促进山东老年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 整合文化资源, 加强对山东省内老年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对省内可利用的文化资源进行详细挖掘整理归类, 并作出详细规划, 对一些文化资源进行整合[2]。如充分挖掘齐长城等历史资源、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临沂革命老区红色资源,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 打造特色颐养小镇、疗养康养民宿区, 整合现有资源, 打造适合老年人的文化产品与服务。

(二) 培养和引进老年文化产业相关人才

目前老年服务方向的人才大多是养老机构护理员、养老机构管理人员以及老年社会工作人员, 而从事老年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相对缺少。下一步应培养老年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从业人员, 依托省内职业学院、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专业培训机构, 将老年服务管理知识体系、文化产业专业知识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 提升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为发展老年文化产业提供人才保障。

(三) 精准分析老年群体文化需求

山东省不同阶层的老人千差万别, 文化、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以及健康程度是影响老年群体差异化文化需求的不同因素。积极进行老年群体文化需求调研, 建立完善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信息网络, 实时了解社区和机构中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根据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身心特点围绕老年报刊杂志、图书音像、老年艺术品、老年影视作品、老年教育旅游、老年健身文化设施等开展文化供给服务, 利用互联网搭建的适合老年群体接受的网络文化活动, 形成“互联网+”的文化创新模式, [3]做到精准化文化供给。

四、总结

随着人口寿命的增加和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 老年人退休后的闲暇时间逐渐增长, 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后, 老年人对社会参与、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旅游等文化需求不断增加。山东省作为老年人人口大省, 在探索实践文化养老发展之路上将文化产业与老年事业有机结合, 用老年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 对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应对老龄化严峻形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数据显示, 截至2016年底,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3亿, 占总人口数的16.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5亿, 占总人口的10.8%。预计到2020年, 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 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 而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预计达到3067万人。山东作为老年人口大省, 2017年,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就已达到2137.3万人, 占总人口的21.4%, 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399.8万人, 占总人口的14.0%, 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 山东已全面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 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 养老服务多样化需求也日渐明显, 养老不仅包括物质上的保障还应有对老年人晚年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山东省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了文化养老的概念, 将文化与老年群体融合发展老年文化产业,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浪潮。

关键词:山东省,老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路径分析

参考文献

[1] 唐晶董.福建省老年文化产业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13.

[2] 常凌翀.文化产业的概念与分类[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3 (12) :30-34.

[3] 顾迎新.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及推进路径[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4 (2) :115-118.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3篇

1 老年人抑郁症的病因分析

1.1 躯体疾病因素

老年人的机体功能减退, 出现诸如一些慢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冠心病、糖尿病及癌症等, 从而造成了躯体功能障碍和因病致残导致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此时, 便会出现无望无助, 焦虑, 孤独, 寡言以及面对死亡的恐惧感。一些植物神经紊乱所表现的头痛头晕, 尿频尿急和内脏功能下降所产生的周身乏力, 性欲减退等也都是抑郁产生的原因。

1.2 生物节律变化

人类的体温、睡眠-觉醒、内分泌、消化、代谢和排泄都有接近24h的生理节律, 即昼夜节律[2]。老年人的抑郁现象和老年人的昼夜节律存在很大关系, 抑郁症患者常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或早醒。长期节律紊乱会引起机体功能代谢紊乱, 免疫力下降。此时老人的情绪也会有很大的波动, 出现焦虑, 记忆力下降, 对生活的热情骤减的症状。有些老年人具有季节性情感障碍, 常发于冬季, 夏季则是轻度的狂躁, 每年的同一时间反复发作, 与白天的长短和环境的光亮程度相关。

1.3 社会心理因素

老年人在退休离休后, 突然间社会角色的转变, 因自身的交际相对减少, 与朋友交心以及社会活动的减少而出现不同的情绪低落, 常出现孤独感, 无助无望, 失落, 甚至有被抛弃的感觉。整天无所事事, 更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失去了社会价值, 从而产生自我贬低评价, 认为活在世上是多余的异常心理。

1.4 突发事件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对于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 负性生活事件往往会使之产生极大的波动, 如丧偶, 重伤, 家庭矛盾等精神创伤性较大的事件。生活事件是抑郁症的重要诱因, 老年期恰恰是严重生活事件的多发年龄。陈氏等研究结果表明, 男女老年性抑郁症患者在病前生活事件的发生率都显著增高 (81.13%和84.12%) [3]。

1.5 家庭环境因素

老人退休后或者离休后, 由于子女都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 工作繁忙的自然对老人的关心程度不够, 使老年人独自在家, 似有被孤立的感觉。此时他们的心理便会出现多疑, 抑郁, 觉得自己对于家人而言是个包袱, 继而出现妄想, 精神恍惚。这些心理常不容易被发觉, 较为隐秘。

2 老年人抑郁症的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的目的是减少预防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促进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降低医疗费用和死亡率。

2.1 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人抑郁心理问题比较难以察觉, 就要求家属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老人身心的变化。家人不论多忙, 最好抽出时间多关心和照顾老人, 避免他们产生孤独感。尊重和理解体贴他们, 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 耐心倾听。遇到分歧, 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和他们进行沟通, 避免争吵。对于他们较难处理的问题进行耐心解说, 帮助想出处理方法恢复他们的信心, 缓解不良情绪。

2.2 饮食护理

针对老年人抑郁症者的一些临床表现, 做出一些健康的饮食食谱。尽量不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忌烟忌酒, 宜进食一些粗纤维食物, 新鲜水果。或者晨起服用些蜂蜜, 促进胃肠道的蠕动, 以利于排泄, 缓解便秘的症状。对维生素、矿物质等摄取要均衡。有时要顾虑老年人的口味, 做一些色香味俱全的清淡食物激起他们的食欲, 少量多餐。如果有条件, 可以在饮食当中放一些宁心静气的材料如莲子, 木耳, 酸枣等。日本东北大学研究人员发现, 每天喝数杯绿茶有助于老年人缓解抑郁症。7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喝4杯绿茶, 出现抑郁症状的几率可减少44%[4]。

2.3 用药护理

用药要注意过敏史和用药史, 督促坚持合理服药, 不滥用非处方药。针对药物作用出现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家属要格外注意, 要每日监测老年人的血压脉搏, 如果发现有头晕、面色苍白, 嘱患者平卧, 头低脚高位, 以增加回心血量, 必要时就医处理。为预防用药引起的视物模糊可将日常生活用品放于易取的地方, 避免摔伤跌伤。晚上入睡前可用温牛奶或者遵医嘱服用少量安眠药保证睡眠质量。

2.4 休息与活动

老年人要注意睡眠质量, 规律睡眠时间, 改正一些不良睡眠习惯。可以在户外进行一些活动, 如健身操, 太极拳, 慢跑。当然, 运动要适量, 规律。若运动时出现头昏, 胸闷, 心悸, 运动后食欲出现减退, 疲劳, 说明运动量过大, 需要注意调整运动量。也可进行一些修养身心的活动, 如书法、绘画、下棋、养花、钓鱼等, 尽量让自己的生活充实, 保持愉快的心情。

摘要:老年期抑郁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严重疾病。本文就老年人抑郁症的病因和家庭护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老年人,抑郁,家庭护理

参考文献

[1] 陆勤.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对策[J].中国民学, 2009, 21 (18) :2278.

[2] 吴瑞枝.老年抑郁症病因及临床表现[J].实用老年医学, 2001, (1) :7.

[3] 陈耀银, 高之旭.老年男女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对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 1995, 15.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63例, 均为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男29例, 女34例, 年龄65~82岁, 平均是 (71.1±3.7) 岁, 糖尿病跌倒患者空腹的血糖是8.61mmol/L, 进餐后血糖是13.99mmol/L, 并且患者神志清晰, 能够回答相关的跌倒问题。

1.2 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是63例糖尿病跌倒病例, 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分析资料时对病人的年龄、患糖尿病时间、职业、婚姻状况、体重、跌倒原因、治疗等多方收集。通过各方面因素的排查, 找出引起跌倒的相关因素, 从而为病人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 结果

导致老年糖尿病跌倒的原因主要有身体原因、环境原因、体位原因、用药原因, 见表1。

3 老年糖尿病跌倒的护理策略

3.1 身体原因跌倒的护理

老年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身体免疫力下降且对外抗病毒能力减弱, 这些都是许多疾病发生的潜在因素。身体因素欠缺不仅制约了病人的健康恢复, 对后期的护理工作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而, 在老年的病人身体机能有显著降低的状况时, 则医院和家属应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通常要避免患者一个人独自活动或者单独生活。严格防范瞬间晕厥、头晕目眩等现象的发生, 以免造成跌倒问题[1]。对于身体因素的护理则需要医护管理的全面性和家人照顾的细致性, 为患者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医疗环境。

3.2 环境原因跌倒的护理

医院的环境好坏也是造成跌倒的一大因素。由于老年病人对所在医院的环境不够熟悉, 因而对环境因素的警惕性过高, 精神上的紧张也是造成跌倒的原因。环境因素一般表现在:昏暗的光线, 湿滑的路面, 道路的不平整等等, 对于环境引起的跌倒, 医务人员要及时避让老人, 对医院内的环境及时改善调整。在看护患者时护士或家属应搀扶病人活动, 对于复杂的活动范围则尽量少让病人接触。

3.3 体位原因跌倒的护理

体位因素是人体结构所处的具体状态, 体位持续时间过久或突然变化等都会造成跌倒, 如:体位突变、站立过久、持物上下楼等。若老年的糖尿病患者站立时间过久会出现脚部麻木或者感觉大脑缺氧, 若此时不及时调整体位则会引起跌倒情况。对于体位因素造成的跌倒, 护士要引导病人保持正确的姿势, 不要保持同样一个姿势过久, 防止短时间内剧烈的运动[2]。日常行走时要正确引导病人, 遇到楼梯或不平的路面时应搀扶行走。

3.4 用药原因跌倒的护理

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是通过药物保守治疗维持健康, 但用药不当也会带来身体功能上的不便。糖尿病属于综合性的代谢疾病, 老年病人的身体机能会受到多方面的损伤, 药物治疗是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而药物使用过久或不当同样会造成糖尿病病人跌倒, 如:很多降压药的服用, 一些降血糖、利尿药物的服用, 有的甚至是安眠药等等, 这些药物使用量过大会给跌倒埋下隐患[3]。护理人员在看护病人时需引导其正常用药, 严格按照医疗标准安排用药计划, 以免神经系统功能受到损伤。

综上所言, 导致老年患者跌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对病人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医护人员在治疗期间要为其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 从而保证后期的治疗更加顺利的进行。编制护理方案时应紧密联系导致跌倒的因素, 以保证护理方案的针对性要求。另外, 护理工作的开展需要融合患者、医生、护士、家属等各个方面的力量, 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跌倒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导致老年糖尿病跌倒的原因主要有身体原因、环境原因、体位原因、用药原因。结论 导致老年患者跌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对病人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医护人员在治疗期间要为其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 从而保证后期的治疗更加顺利的进行。编制护理方案时应紧密联系导致跌倒的因素, 以保证护理方案的针对性要求。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跌倒原因,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覃朝晖, 于普林, 乌正赉.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5, 9.

[2] 周君桂, 李亚洁, 钟小红.老年病专科护士预防患者跌倒的工作模式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3.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5篇

1 临床资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我科收治老年肺部感染病人100例, 住院时间均为半年以上, 男性69例, 女性31例, 年龄64~98岁, 平均79.6岁, 诊断均为老年肺部感染。对肺部感染的100例患者,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检查及影像学资料诊断肺部感染, 其中支气管肺炎47例,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急性感染24例, 大叶性肺炎15例, 急性支气管炎14例。

2 预防与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老年人由于鼻黏膜萎缩, 鼻毛减少, 气管、支气管内膜纤毛细胞的化生纤毛减少, 杯状细胞增多, 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而黏稠;再者胸廓硬度增加, 呼吸肌力量逐渐减弱, 咳嗽排痰效果变差, 因此, 护士应鼓励和指导患者咳嗽排痰, 无力咳出时给予吸引器吸痰, 吸痰管每日消毒更换1次, 长期卧床者经营翻身拍背, 痰黏稠不易咳出者可行超声雾化吸入, 每次15~20min, 每日2~3次, 使痰液稀释以利吸出, 每日雾化后将雾化罐和口含嘴或面罩浸泡于0.3%的84消毒液内30min, 以免发生院内感染。

2.2 排痰护理

老年人因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 肺功能低下, 咳痰无力, 痰液难以排出。作者采用雾化吸入、翻身拍背、指导咳痰的护理, 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在雾化器中加生理盐水10mL, 遵医嘱加入抗生素或支气管解痉剂, 嘱患者戴面罩深吸气, 直至雾化液吸完, 2~3次/d, 起到局部治疗作用。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嘱其经常翻身, 神志不清或被动体位的患者要帮助其翻身, 1次/2h, 并用空心掌适度拍打、振动患者背部, 由下至上, 由外侧至中央, 反复进行>5min, 力量的强弱、频率以使痰液排顺利, 患者能承受为宜。此时鼓励患者深呼吸, 在吸气2/3时咳嗽, 反复数次, 使痰液咳出。注意雾化吸入面罩必须每日严格消毒, 避免院内感染。

2.3 吸氧护理

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病变广泛, 存在慢性肺部疾病等多种基础疾病, 容易引起低氧血症, 吸氧是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段。一般应在动脉血气的监护下进行氧疗以纠正缺氧, 对单纯缺氧者, 可适当加大氧浓度、氧流量, 而对于合并有COPD的患者或感染后出现Ⅱ型呼吸衰竭者, 宜给予持续低流量 (1~2L/min) 、低浓度 (24%~25%) 吸氧, 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吸氧的原因、目的及注意事项, 不要擅自调节氧流量, 应经常清除患者鼻咽分泌物, 防止导管阻塞而失去吸氧作用, 吸入的氧气应注意维持在与空气的湿度接近, 以防止上呼吸道干燥, 痰液黏稠, 引流障碍。如吸机的理由, 鼓励其克服恐惧, 积极配合治疗, 并教会正确的呼吸方式, 即鼻吸口呼, 深而慢的呼吸。保证患者持续低氧血症需要用呼吸机治疗,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呼机械管道通畅和密闭, 使呼吸机处于有效的工作状态, 如发现人机呼吸不同步时, 应指导患者随机送气而吸气。

2.4 做好高热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老年患者肺部感染高热更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心力衰竭、休克、意识障碍, 甚至脑卒中的发生。因此, 对高热老年患者, 应每4小时监测1次体温, 或随时监测体温, 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血压、脉搏、意识状态的变化, 如有异常应及时和医生联系。发热时必须尽快给予解热镇痛药或物理降温, 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 并注意静脉补液, 维持水电解平衡及保证营养。

2.5 积极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而在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中, 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均与护理密切相关, 临床需从以下方面加以注意。 (1) 合理使用抗生素, 护士应掌握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方面的知识, 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 配伍禁忌、配制要求, 准确执行医嘱, 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要配合好医生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工作; (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特别要注意吸氧装置、超声雾化装置的消毒更换; (3) 注射、吸痰、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 鼓励或帮助患者排痰, 使分泌物及时排除而不沉积到下呼吸道; (5) 做好口腔护理, 防止口咽部微生物的侵入; (6) 保持病区、病室内的环境清洁和空气新鲜; (7) 加强科学管理, 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 减少患者之间的接触和交叉感染, 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 缩短住院时间。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

临床疗效评定按4级评定:痊愈: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显效: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症状略有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或进展。并观察患者胸部X线片或CT片改变, 读片由CT室专业医师进行。

3.2 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 痊愈68例, 显效14例, 有效4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86%。出院时复查76例 (76%) 患者有影像学上的改善, 见表1。

4 讨论

肺部感染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发病率是年轻人2倍[1]。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呼吸道局部免疫球蛋白分泌减少,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 呼吸道纤毛运动能力减低, 消除呼吸道分泌物能力下降, 造成呼吸道分泌物聚集, 老年人局部喉反射降低, 容易发生误吸, 以及合并基础疾病多等因素是造成老年人肺部感染发病率高的原因。

老年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在入院后应做评估。有学者指出老年患者给予早期评估, 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 可以防止病情的进展和恶化[2]。由于老年人反应力差, 咳痰的功能弱, 所以帮助患者排痰十分重要。有研究对50例老年人肺部感染患者采取有效翻身, 拍背促使咳嗽, 排痰后血氧饱和度提高5%[3]。本研究中采用雾化吸入、翻身拍背、指导咳痰的护理, 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吸氧护理也十分重要。本研究中有32例患者有COPD病史, 对COPD患者及心功能不全、循环障碍的老年患者, 吸氧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4]。在吸氧和辅助排痰时还需注意无菌操作和器具消毒。排痰、吸氧等管理、防治院内感染, 护理等综合护理手段有利于老年人肺部感染的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100例老年人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分析。方法 对100例老年人肺部感染采用预防与护理。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 痊愈68例, 显效14例, 有效4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86%。出院时复查76例 (76%) 患者有影像学上的改善。结论 排痰、吸氧等管理、防治院内感染, 护理等综合护理手段有利于老年人肺部感染的康复。

关键词:100例,老年人,肺部感染,护理

参考文献

[1] 徐辉文, 余桂香, 仇艳莉.老年感染性肺炎289例首选抗生素经验性应用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 2005, 17 (5) :269.

[2] 吴克琴.老年肺部感染的早期评估与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 2009, 8 (1) :56.

[3] 杨素珍, 张扬云.老年人肺部感染拍背排痰的技巧及护理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2 (2) :67.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 年3 月—2015 年4 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病例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原则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55 例。 观察组中, 男性糖尿病患者18 例, 女性糖尿病患者37 例;患者在年龄34~73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53.1 岁;患病时间在1~11 年之间, 平均为4.5 年;对照组中, 男性患者19 例, 女性患者36 例;患者的年龄在36~71 岁之间, 平均51.7 岁;患病时间1~13 年, 平均4.2 年。 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等临床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饮食护理, 对于观察组, 则采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1.2.1 让患者及时了解营养保健饮食的重要性 向患者告知进行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以及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之间的关系, 同时详细向患者介绍饮食治疗对于血糖控制以及糖尿病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保证患者能够真正认识到如不对饮食进行控制, 餐后血糖水平就会出现严重的变化。 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 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都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3,4], 患者要想切实控制病况, 必须终身认真执行相应的治疗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长期控制血糖,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2 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方案制定的时候, 要严格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以及身体状况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 准确计算出三大营养素的重量。

1.2.3 根据不同的血糖水平配备合理餐饮方案 为患者进行配餐的时候, 要先进行主餐的的搭配, 主餐应包括精粮和粗粮[5], 因为米面以及粗粮都属于粮食, 所以在人体内产生的热量是相同的, 仅仅将精粮作为主食是错误的, 主餐搭配之后在进行蔬菜的搭配, 接着是荤菜, 也包括豆制品, 最后在进行烹调油以及调味品的计算[6]。 患者一天的饮食按照1/5、2/5、2/5 的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 在每一餐中, 只进食2/3 的量, 剩余的1/3作为加餐, 一定爆保证患者在饮食的时候少食多餐。 让患者明白三餐的不同搭配是根据事物的不同血糖指数进行确定的, 这样对血糖保持平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

1.2.4 指导患者控制主食和食用油的摄入量 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指导时, 尽可能的不要把主食做成稀饭, 因为这和食物的消化速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对餐后的血糖水平也有很大的影响[7]。 不食用油炸食品, 尽可能的少油炒多蒸煮或者凉拌, 这对患者食用油的摄入具有非常积极明显的作用。

1.3 血糖和尿糖控制效果评价

1显效:血糖和尿糖指数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有效:血糖水平超过8.0 mmol/L, 血尿糖指数得到有效控制,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血糖超过8.0 mmol/L, 尿糖超过 (2+) [8]。

1.4 统计方法

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形式表示, 进行t检验, 所有计数资料用 (%) 表示, 并使用 χ2检验, 如若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尿糖控制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 血尿糖控制显著的23 例, 效果明显的28 例, 没有效果的4 例, 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患者中, 效果明显的17 例, 效果明显的23 例, 没有效果的15 例, 总有效率为72.7%。 两组患者血尿糖控制效果总有效率比较,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112, P<0.05) , 具体数据见表1 所示。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的人数分别为3 例和14 例, 发生率分别为5.4%和25.4%,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57, P<0.05) ;观察组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为96.3% (53/55) ;对照组满意度为78.2% (43/55) ,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95, P<005) 。

3 体会

饮食治疗在临床上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9]。 但很多糖尿病患者, 在饮食方面的认识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饮食不加控制, 认为多吃饭就不需要再进行药物治疗;2只有在来院就诊的前几天能够对饮食进行控制, 日常生活中做不到对饮食的持续严格控制;3片面地认为对饮食进行控制就是少吃饭, 没有对荤蔬菜以及豆制品进行有效控制;4能够对米面进行控制, 但是不重视粗粮的控制;5没有对食用油以及相应的油类作物如花生等进行有效控制;6日常进餐经常食用稀饭;7只有中餐能够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 早餐晚餐仍以碳水化合物为主;8在特殊情况下对饮食不加控制。

该研究针对收治的糖尿病患者, 进行健康教育、合理配餐等科学的营养保健护理干预,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观察组患者中, 血尿糖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幅降低, 此外, 观察组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为96.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78.2% ) , 这和Vollmer WM、 陈伟等研究[10,11]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 采用综合营养保健饮食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促使病情的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糖尿病患者在营养保健饮食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和具体措施的使用。方法 随机选择自2014年3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病例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5例。观察组的患者采取综合的营养保健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饮食护理, 1个月后,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 血尿糖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两组患者血尿糖控制效果总有效率比较,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112, P<0.05) ,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4%和25.4%, 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57, P<0.05) ;观察组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为96.3% (53/55) ;对照组满意度为78.2% (43/55) ,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95, P<0.05) 。结论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 采用综合营养保健饮食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促使病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糖尿病,营养保健,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李雪琴.糖尿病营养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18 (2) :283.

[2] 张片红, 何晓雯, 张爱珍.营养教育对糖尿病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 2013, 12 (10) :194-195.

[3] 陈晖, 侯梅萍, 魏先.2型糖尿病患者医学营养治疗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护理学报, 2013, 11 (5) :170.

[4] Padgett D, Mumford E, Hyness M, et al.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educational and psychosocial intetventions on diabetes mellitus[J].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2014, 11 (2) :462.

[5] 沈彩红, 施香颖, 李倩.两种食物交换份法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比较[J].上海护理, 2013, 29 (2) :133.

[6] 张琳, 姚丽, 宁艳花.PCPA饮食干预模式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知识知晓及依从性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 17 (1) :259.

[7] 陶静, 徐蓉, 张静.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在2型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9, 10 (23) :187-188.

[8] Sacks FM, Svetkey LP, et al.Effects on blood pressure of reduced dietary sodium and the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 diet.DASH-Sodium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3, 17 (5) :371-372.

[9] 程志群.185例糖尿病患者营养知识和健康教育需求的相关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9 (3) :165.

[10] Vollmer WM.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 Trial Research Group.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term complication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The New England Quarterly, 2013, 19 (2) :584.

上一篇:联网核查范文下一篇:教师主要先进事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