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2024-05-02

老年病人骨科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创伤性疼痛:骨折后妥善保护患部,制动肢体,减轻疼痛。炎症性疼痛: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有脓肿时及时切开排脓并冲洗。急性缺血性疼痛:立即除去导致缺血的原因,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解除动脉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状况。恶性肿瘤性疼痛:行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神经性疼痛:针对不同病因行手术、牵引或按摩,并辅以应用消炎药物及理疗,以消除局部组织炎症、水肿,解除神经压迫。

2.对症护理

(1)药物镇痛。非阿片制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等。阿片制剂:吗啡、度冷丁、芬太尼等。采用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有效地缓解疼痛。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口服、肌注等。药物治疗新技术:椎管内注射镇痛药,硬膜外麻醉。

(2)技术性镇痛法。理疗:冷疗热疗冰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针刺疗法:中医针灸。神经外科手术止痛:植入给药泵,神经切除术,神经刺激术。

3.心理干预

使病人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了解患者的心态和疑虑,及时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热情主动地与病人交流,操作熟练,取得病人信任,同情病人,尊重病人。

老年病人骨科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2.清理呼吸道无效 3.营养失调 4.异常

5.引流异常的危险

6.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等。

护理措施

1.病室:安静舒适,据病情安排病室。

2.体位:病人在麻醉未清醒之前或血压降低时应采取平卧位;大肿瘤的切除不可采取患侧卧位。

3.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4.饮食:遵医嘱给予饮食种类。

5.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变化。

6.遵医嘱应用降颅压,及抗炎等药物,观察用药反应及效果。 7.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

8.做好皮肤护理、口腔、尿管护理。

9.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时应采取措施降低体温。 10.防止颅内压增高(1)抬高床头20-30度。(2)促进排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3)保持引流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性状、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观察敷料渗湿情形,若敷料有黄色渗液,应通知医生。引流管拔管前一天试行夹管,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变化,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时,应重新开放引流管。

11.检查指导:应有医护人员陪同检查,妥善固定引流管,勿使脱落,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待病人稳定后再开放引流管。

健康教育 1.保持情绪稳定。

2.高营养易消化饮食,高血压患者低盐低脂饮食。

3.监测血压变化,控制血压,按时服药,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定期复查。

昏迷病人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1.意识障碍

2.清理呼吸道无效 3.营养失调 4.有受伤的危险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6.自理能力下降

护理措施

1.病室:病人应安排在便于观察、抢救的房间,躁动的病人应实施保护措施。 2.卧位:病人取侧卧位或去枕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有假牙者应取下。

3.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协助病人翻身,叩击背部排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不易咳出时,及时吸痰,以防窒息。如有舌后坠宜用舌钳将舌拉出。缺氧时,及时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切开后按气管切开术护理。

4.饮食:昏迷病人72小时后给予鼻饲饮食,共给充足的能量,饮食种类遵医嘱。

5.密切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和和瞳孔的变化,有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并详细记录。 6.用药护理:遵医嘱及时用药,密切观察用药后的疗效、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并及时报告医生。 7.做好基础护理:每日口腔护理每日2次,对于张口呼吸的病人,应用双层湿纱布敷于口及鼻部,以湿润吸入的空气,对于口腔粘膜有破溃者,应涂以龙胆紫药液,口唇干裂时涂以甘油或石蜡油,每周做咽拭干培养一次。

8.加强皮肤护理,每日可用酒精、滑石粉按摩受压部位2-3次,尤其是骨骼突出部位,必要时可用棉垫或海绵垫保护。每隔2小时帮助病人翻身一次,病人穿衣时要柔软,保持三短六洁。

9.病人眼睑有分泌物或闭合不全者,可滴入0.25%氯霉素眼药水,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双眼。如分泌物时,则应以生理盐水冲冼干净,观察瞳孔变化时,动作要轻,防止擦伤角膜。 10.出现尿潴留者,可采取导尿术,留置尿管者,按留置尿管护理;严密观察尿量,详细记录,并做好预防便秘的护理。

11.保持各种导管通畅:留有导管时,按各种导管护理常规护理,保持引流通畅,位置固定。 12.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每日对肢体进行按摩,保持肢体功能位,防废用性萎缩。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1.疼痛

2.组织灌注量改变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4.有受伤的危险 5.潜在并发症:脑疝

护理措施

1.病室:环境安静的病室。

2.卧位: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约束病人,以免病人挣扎而致脑压增高。抬高头部30—45度,即使病人有休克也万不可采头仰卧式;头、颈安排呈一直线,不要压迫颈静脉。 3.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4.饮食:进易消化流食,勿食刺激性食物。

5.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变化。 6.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降颅压及退热药物。 7.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紧张及烦躁情绪。 8.做好基础护理,预防护理合并症的发生。

9.避免胸内压或腹压上升:应保持大便通畅;起床时可协助病人坐起;教导病人起床时行呼气动作;避免髋关节长期屈曲;禁止大量灌肠。

10.预防血压突然变化过大:吸痰时动作轻柔,吸痰、翻身后应测量血压变化情况;按医嘱给予止痛剂或局部麻醉以缓解病人因疼痛不适造成血压上升。

11.预防全身性感染:体温若高于38℃须通知医生;更换病人敷料、引流管时应使用无菌技术。

12.降低体温:定时测量体温;减少被盖;按医嘱给予解热剂;在腋下使用冰囊;使用低温毯。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 2.清理呼吸道无效 3.语言沟通障碍 4.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

1.病室要保持温暖、清洁、湿润。

2.卧位:去枕平卧或半卧位,使颈部舒展,并应经常更换体位,以防肺部合并症,儿童应固定双手,以防抓脱套管。

3.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并鼓励病人咳嗽,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按时雾化吸入。

4.饮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注意观察有无创口出血、皮下气肿及感染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伤口敷料应保持干燥、如浸血或为分泌物浸透,则应更换;经常检查病人套管系带的松紧,过松易于脱管,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 6.做好心理护理。

7.病人术后丧失讲话能力,需由专人守护,做好基础护理。

8.拔管前应先试行堵管,堵管后要注意观察病人呼吸及发声情况,如一切正常且睡眼安静,可于24-48小时后再拔管,拔管后应继续观察1-2天,伤口处以蝶形胶布拉紧皮肤,盖以无菌敷料即可,一般不需缝合。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1.意识障碍 2.气体交换受损 3.营养失调 4.有感染的危险 5.自理能力下降

护理措施

1.病室:病人安置在监护室或安静,便于抢救的房间。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卧位:根据病情采取合理体位,各种导管清洁通畅,位置正确,定期冲洗,消毒及更换。 3.吸氧:视病情或医嘱给予吸氧。

4.饮食:遵医嘱给予合理饮食并进行记录。

5.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2小时监测生命体征或遵医嘱,有病情变化需要增加测量次数,并做好记录。

6.备齐急救药品及器材,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7.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

8.基础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做到三短六洁,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注意病人安全。及时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张口呼吸时用纱布盖住口唇,用药水、药膏或油纱布保护眼部。

9.24小时内根据病情完成制定护理计划。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护理过程、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应用的各种药物及特殊检查治疗情况。

10.检查指导:医务人员陪同,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勿脱落,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待病人稳定后再开放引流管,保持液路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备好急救用品。

头部外伤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 2.脑组织灌注异常 3.知识缺乏

4.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

护理措施

1.病室: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 2.卧位:根据病情采取合理卧位。

3.吸氧:遵医嘱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4.饮食:遵医嘱给予合理饮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

5.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遵医嘱应用止血、抗炎、降颅压等药物,预防休克及其他合并症。 7.给予心理护理。 8.做好基础护理。

9.维持肢体关节功能位,教导病人使用辅助的运动器材来增加自我照顾能力。

10.出院指导: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颅内压升高,高营养易消化饮食,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讲解运动计划的重要性,教导家属适时给予病人协助及心理支持,定期复查,保持大便通畅。

颅底骨折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 2.知识缺乏

3.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颅内低压综合征

护理措施

1.病室: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 2.卧位:患侧卧位。 3.遵医嘱吸氧。

4.饮食:遵医嘱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及意识变化。观察及瞳孔大小、眼球转动情况、病人嗅觉及听力、是否有面瘫的表现等,应早期发现予以处理。 6.用药护理:一般应用抗菌药物1—2周控制感染。 7.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8.做好基础护理。

9.对症护理:出现耳鼻漏者保持鼻腔外耳道的清洁和通畅,鼻腔用无菌盐水棉球擦拭,外耳道用酒精棉球擦拭,切勿堵塞及冲洗耳道和鼻腔,保持口腔清洁,勿用力擤鼻和挖耳,禁止做腰穿。

老年病人骨科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 加强老年患者骨科护理,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通过对2012年我科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在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用药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分析其特殊性。结果 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通过加强护理干预,更多地保证了老年患者能够顺利康复出院,既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满意度,也提升了我们的护理服务水平。

【关键词】 骨科老年患者;护理;效果分析

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1.9亿,到2013年底达2.0亿,所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已超过国际标准的7%,达到了14%,说明我国已经快速步入了老龄化社会。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住院人数14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36人,约占总住院人数三分之一。随着老年人住院人数的增多,凸显出在骨科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合并其他老年性疾病的护理问题和老年人自身的护理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本文对骨科老年患者进行加强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住院人数中选取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60人,每组男性36人,女性24人,年龄60—91岁,其中每组合并脑梗塞、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胃溃疡等基础疾病均等。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用药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

1.2.1 病情观察

1.2.1.1 随时提醒:

从入院开始热情接待患者,一边陪送患者移到病床,一边简单询问患者或家属有关病情和有无其他合并病史,如有无中风、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或其它基础疾病等。搬运时动作必须专业、规范、轻柔,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血糖。有些老年患者疾病发作时病情隐匿,阳性体征不明显,因此注意询问和观察病情,同时做好住院解释和宣教工作,提醒患者和家屬有关疾病的注意事项。

1.2.1.2 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不宜手术者,可转入相关科室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原有基础疾病的发作或加重,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1.2.2 心理护理:

由于退休、丧偶、独居等原因,大多老年人常感孤单寂寞,并且多疑、固执,甚至挑剔。住院治疗后,环境的改变和探视者少,原有的社交活动中断,加上疾病的痛苦和生活无法自理,容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的情绪,易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感,影响了治疗和康复。因此,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我们护理人员主动热情问候他们,态度和蔼可亲;平时不怕麻烦,耐心听取他们的倾诉,多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多说一些宽心、鼓励的或幽默的话语,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给患者亲人般的关怀,让患者随时感受护理人员的关爱,进一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从中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如有的因经济原因或自认为治疗无希望而不配合治疗的,我们通过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介绍成功个案,安慰患者,赢得患者家属的支持,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心情愉悦地接受治疗。

1.2.3 基础护理: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老年人的体温调节能力降低,视力听力下降,动作灵敏度下降,并且大多数老年人喜欢安静、简洁、舒适的环境,因此,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安全、舒适、整洁的环境,才有利患者的身心健康,更有利疾病的康复。如环境吵闹,环境卫生脏、乱、差,房间空气混浊、光线太暗等,这些不利因素往往引起患者不良情绪,甚至刺激原有基础疾病的发作或加重。因此病房适宜的温度以22~24℃、湿度以50%~60%为宜,并保持适当的灯光或采光。病室每天定时通风,经常打扫,物品摆放固定整齐,护理操作相对集中,动作轻巧。在每天的治疗和护理中,时常提醒患者预防跌倒、坠床的注意事项,床头设置“小心坠床、跌倒”的警示牌,卫生间粘贴“小心防滑”的温馨提示。不能自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帮助他们修剪指趾甲、梳头、洗头、口腔护理、喂饭、服药、擦浴和二便护理等,让他们倍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般的关怀。`

1.2.4 饮食护理:

老年人患病后,大多体质虚弱,抵抗力低下,加上老年人的生理因素,味觉嗅觉功能下降、牙齿缺失、吞咽反射能力下降、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而导致食欲不佳,并进一步影响对食物的摄取。“药补不如食补”,因此,做好科学的饮食护理,对疾病的顺利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病情和老年人饮食的需求,指导他们多食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食物应细、软、松,温度宜温,并且饮食要多样化,少食多餐,同时戒烟戒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食用瘦肉、鱼类、奶制品和豆制品等,并适量补充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保证骨折后的营养需求。如高血压病、心脏病和脑梗塞患者的饮食宜少盐、低脂、低糖。糖尿病患者禁食含糖食物,每曰定时定量定餐,并注意定期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反应。

1.2.5 康复护理:

做好康复护理,对于老年患者恢复自理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训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从而进一步促进疾病的康复。因老年人动作迟缓,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护理人员必须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科学的功能训练。根据各人病情和身体情况,在保证安全前提下,从被动到主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开始动作要轻慢,幅度宜小。如床上运动包括扩胸运动、上肢运动、正确翻身、腰背肌训练、下肢运动等。下床活动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或拐杖。下床行走时,需要护理人员或家属陪同,练习过程注意倾听患者的感受。指导老年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一定要有耐心,反复示范及纠正,并经常鼓励和督促。

1.2.6 用药的安全和护理:

老年人因各脏器的组織结构和生理功能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而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此外,老年患者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治疗中也应用多种药物,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相应增高。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做好老年患者用药安全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入院后注意询问患者用药史、过敏史等,在治疗和护理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知晓药物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做好用药的解释工作,语言通俗易懂,反复强调正确用药的方法和意义,并注意观察有无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皮疹和皮肤搔痒等,或用药后的症状加重,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停止用药和对症处理。对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差的患者,口服药必须做到按时发到手、服到口;如应用外用药,护理人员应反复说明不可口服,指导并协助他们应用。

1.2.7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交接班制度,严防并发症的发生。⑴有些老年患者因骨科手术的刺激而引起原有基础疾病的发作,如出现烦躁、神志不清、瞳孔发生变化等,须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或咳嗽、咳痰加重等,提示肺部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平时指导患者深呼吸运动,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预防坠积性肺炎。如患者诉头晕伴面色苍白和解黑便,提示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发生。⑵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定时协助翻身、叩背,每天帮助擦浴1—2次,保持床铺和衣服的整洁,注意观察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如枕骨、骶尾部、踝关节、脚跟部等骨突处有无发红或水泡,并给予按摩。⑶需行石膏或夹板固定的患者,多检查和询问患者石膏或夹板的边缘有无疼痛和不适,或固定处有无持续性疼痛等,预防石膏压疮发生。有些行皮肤牵引的患者,皮套内垫上毛巾,并定时检查皮套的松紧度和皮肤受压情况。⑷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天消毒两次会阴,定时更换导尿管和引流袋,教会患者行膀胱训练,适当多饮水,预防尿路结石和尿路感染。⑸据资料统计,老年人的便秘发生率为5%~30%,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可高达80%,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排便情况,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排便,训练床上使用便器,如无限制可多饮水,酌情多食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玉米、芹菜、韭菜等,以及促进肠蠕动的食物,如红薯、香蕉、木耳等,同时可配合腹部按摩:用手掌从右下腹开始沿顺时针向上、向左、再向下至左下腹,按摩至左下腹时应加强力度,每天2~3次,每次5~15回。必要时按医嘱应用缓泻剂。

2 结果

通过以上几方面细致、耐心的护理,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缩短了,平均10~14天,伤口愈合率99%,治愈率为99%,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经我院服务部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达100%,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我院社会满意度和声誉。

3 讨论

“关心老年人,也是关心我们自己”。老年人患病后大多病程长,合并症、并发症多,后遗症多,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这对我们护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与日俱增和医疗需求日益凸显,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安全、舒适、规范的护理服务,是我们护理人员应尽的职责,也真正体现“老有所医”。骨科老年患者既有老年人的特殊性,也有骨病专科的不同点,亦有老年人基础疾病的不同点,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有娴熟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为老年患者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在整个住院过程中,既要充分了解老年患者的病情、心理、护理重点和难点,也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健康教育程度、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因病而护,因人而护。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尽心、尽责的护理,既降低了护理风险,又改善了护患关系,并且提高了患者治愈率和满意度,为老年患者顺利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化前珍主编.老年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老年病人骨科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我科收治的骨科卧床患者150例, 其中男64例, 女86例, 年龄55~92岁, 平均70岁。脊柱骨折的58例, 骨盆骨折的26例, 下肢骨折的52例, 全身多处复合骨折的32例。手术治疗的128例, 保守治疗的22例。骨折前有便秘史的14例, 骨折后3d发生便秘的有72例, 骨折后7d发生便秘的有15例, 手术后发生便秘的有21例。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 心理干预, 腹部按摩, 排便的方式及用药指导后, 3d解除便秘的82例, 约占76%, 其佘26例在7d内有不同程度缓解。

2 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

2.1 疾病因素

因疾病卧床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 骨科患者特别是下肢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 由于创伤和手术, 卧床的时间长, 活动受限, 致使肠蠕动缓慢, 引起便秘。有调查资料[2]表明, 创伤、术后1~5d便秘的发生率最高。

2.2 排便方式的改变

因疾病致排便方式改变也是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常人排便时采取蹲位能造成腹腔的最大压力, 并可利用重力排便。而床上排便只能依靠深吸气增加腹压, 且骨科的卧床患者多因急诊入院, 未能做床上排便训练, 使多数人不习惯, 有意抑制正常便意, 久之引起排便反射的刺激减弱或消失而导致便秘。

2.3 精神、心理因素

骨折病人多属意外伤害, 发病突然、损伤疼痛和对预后担心, 使病人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这些应激反应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出现胃肠蠕动减弱。这种情况发生的便秘称为紧张性便秘。

2.4 饮食不合理

骨折卧床患者, 摄取过量的高营养食物, 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使消化功能减弱:或由于肠蠕动减少, 食欲下降, 进食量少, 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的肠蠕动, 或由于饮食过于精细少渣, 缺乏食物纤维, 使粪便体积减小, 在肠内运动缓慢, 在结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等处停留过长, 水分被过多吸收, 使大便干燥而发生便秘。

2.5 疾病治疗因素

骨折的辅助治疗用药 (如补钙剂、补铁剂) 不当会引起便秘, 加上由于疼痛时使用止痛剂特别是使用镇痛泵, 使患者肠黏膜应激性减退, 肠蠕动反射功能障碍等, 导致张力减退性便秘。长期使用缓泻剂可使肠道失去自行排便的功能, 加重便秘。

3 护理方法

3.1 加强健康教育与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利用生物钟、生物反馈, 建立良好排便习惯。训练患者床上排便的方法, 可每天早餐后给予以便盆, 按摩肛门括约肌模拟排便过程, 以建立患者与进餐相联系的刺激排便反射[3]。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 给予足量的粗纤维饮食, 如水果、蔬菜、蜂蜜。避免进食大量牛奶、豆制品、甜品等产气食品, 忌刺激性饮食。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2000m L。因水是润滑剂, 纤维素在肠内吸取水份, 从而膨胀软化粪便, 增加粪便的量和体积, 刺激肠蠕动, 利于排便。

3.2 排便训练

鼓励患者多做床上运动, 不要忽视便意, 定时排便。对排便动力减弱患者, 教会每天练习腹部肌肉的紧张力, 或屏气以增加腹压, 增强腹肌、盆底肌的张力, 有助于排便通畅。指导按摩腹部方法, 依结肠走行的方向, 由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做环行按摩[4], 起到刺激肠蠕动的作用,

3.3 心理护理和优化环境

便秘不仅与紧张、焦虑、失眠等心理因素有关, 也与排便的环境有关。因此要做好心理护理, 使患者放松思想, 消除顾虑, 在排便时, 暂时疏导陪护人员并拉上屏风, 为患者提供隐蔽的环境, 便后及时的通风换气。

3.4 合理使用药物

合理使用补钙剂、补铁剂、止痛药。选择吸收率较高的钙片如氨基酸螯合钙, 同时补充维生素 (特别是维生素D) , 提高钙的吸收率。服用钙片时嚼碎后用清水送服, 增加钙的溶解度, 提高钙的吸收率。减少止痛药特别是镇痛泵的使用。对3d以上未解大便者及时采取措施, 如服用胃肠动力药或缓泻剂等, 排便前1d睡前服用适量的缓泻剂, 排便当日清晨空腹饮热茶300m L, 以刺激肠蠕动, 有助于排便, 但也要克服长期使用泻剂或灌肠排便的习惯。

4 结语

对骨科卧床并发便秘的患者, 应加强护理, 早期评估, 拟定计划, 早期干预, 及时解除患者的痛苦, 才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 寻求解决病人便秘的措施。方法 对108例骨科卧床并发生便秘的病人进行前瞻分析, 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结果 对骨科病人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可减少便秘的发生。结论 找出原因, 采取措施加强护理, 预防便秘。

关键词:骨科,卧床,便秘,护理

参考文献

[1] 沙丽文, 苏敏.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及中医护理进展[J].医学发展, 2009, 8.

[2] 丁俊琴, 赵莉, 高彦华, 等.骨折患者便秘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4) :354.

[3] 陈胜琼, 全小冬, 邓若.清理骨科卧床患者便秘预防及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医学, 2009, 1 (4) :3.

老年病人骨科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老年病人护理管理的要点,以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专业工作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易导致安全隐患的行为及老年病患者存在安全隐患的特征,结合专科特点制定单病种护理流程和相关管理措施和制度。结果:实施前后科内护理差错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各项护理指标达标率100%。结论:神经内科应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能显著提高老年病患者安全管理成效,确保老年病患者住院安全。

【关键词】老年病人;神经内科;安全管理;护理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公民对健康需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因此,减少医疗不安全因素,加强护理管理,已成为当前各医院关注的重点。其中神经内科收治病种以老年、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为特点,容易发生病情变化和意外,因此识别和预防安全隐患尤为重要。现将我科在两年来对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加强防范措施管理方法阐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神經内科65岁以上住院老年病人225例,其中男175例,女50例,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7例、走失2例、褥疮3例、烫伤2例、投诉1例、其他差错2例,护理问题共17例,发生率为7.5%。通过改进单病种护理流程和相关管理措施及制度,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实施后65岁以上住院老年病人275例,其中男193例,女82例,住院中发生跌倒3例、投诉1例、其他1例,护理问题共5例,发生率为1.8%

1.2 护理管理

1.2.1 环境管理

加强环境、物品管理 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布局合理,病区内地面每日湿式清扫2次或3次,保持清洁,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定期对空气、物品进行监控培养;当有血迹、体液及排泄物等污染时,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不同的区域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先后存放于无菌柜内,非治疗室用物不准进入治疗室,一切用物定位放置,专人管理,安尔碘、酒精使用小包装,在规定时间(72小时)内使用完,氧气湿化瓶、吸痰器瓶、压脉带、每日与供应室交换干燥保存备用;护士在操作前要认真检查各种医疗器具的质量,及时发现不合格的医疗用品,防止因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医院感染。

1.2.2 基础护理管理

对长期卧床病人进行压疮动态评估,根据评估分值由护士或护理员予每2-4 h翻身、叩背1次,必要时用振动排痰机、防褥气垫床或减压泡沫贴保护骨突出处。叩背应遵循从下到上、由外到内的原则,每次10 min-15 min,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发热、昏迷者每日做口腔护理1次或2次,预防口腔感染。 对吞咽功能障碍、饮水呛咳者,不能由口腔进食,以免发生误吸引起吸人性肺炎,甚至窒息,应予鼻饲流质饮食。保存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吸痰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吸痰管每次更换,遵循先气道后口腔、鼻腔的原则,如病人咳嗽反射好,可鼓励病人自行咳出痰液。体位才去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咳出的痰液堵塞呼吸道而出现窒息。

1.2.3 制度管理

护士长莹督促和教育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尤其是医院制定的核心制度要认真落实。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等都是保证患者医疗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严格执行各种护理操作规程,护士长利用业务学习、晨间提问、理论及操作技能的定期考试等形式,督促护理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及临床综合能力,使护士在工作中能熟练和规范地为患者服务,尽最大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件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护理人员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遵循“写你所做,做你所写”的原则,如实填写患者的各种病情变化以及所采取的措施。要求书写要清楚、严谨,不留任何隐患。

1.2.4 健康教育管理

有坠床危险的高危人群,如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精神异常、高龄老年、痴呆患者,建立警示牌和温馨提示卡,鼓励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反复向家属强调陪护的重要性及床栏防护、肢体约束的重要性。不得擅自取下床栏、松开约束带,并教会家属正确使用床栏、约束带。对于感觉障碍患者,护士应反复向家属交待进食、饮水时温度在40℃左右适宜;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热水温度不超50℃,袋外加布套,不宜直接接触皮肤,有空调设施的病房尽量不用热水袋。认知、记忆力障碍、精神异常、老年痴呆患者应24 h不间断看护。有肢体功能障碍者,在下床、入厕时必须有家属保护,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穿防滑鞋,防止坠床、跌倒。

1.2.5 意外事件管理

在医院护理中,夜间护理力量相对不足,陪护人员疲惫入睡,意外事件更易发生。护士长采取弹性排班,合理搭配夜间护理力量,尽可能安排双班制,新老护士搭配,保证人力资源配备。同时,告知家属注意看护,加强责任心。鼓励积极发现安全隐患,并定期检查,及时向护士长汇报。对发生的不良事件组织学习、开展讨论,并进行持续整改。

1.2.6 人力资源管理

护士长在平时工作中,加强督察力度,采取扁平化排班及病房护士三级管控。开展病房优质护理,每个护士管床≤8张病床。让高年资护士参与病房管理和质量控制。指导和协助低年资护士完成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培养护士树立患者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同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护理部将法律法规纳入继续教育中,定期进行学习和考核,用法律来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同时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生活上关心她们,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使她们以充沛的精力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

2 结果

通过以上系统的护理管理措施,神经内科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各项护理指标达标率100%,老年病患者容易发生的护理问题和缺陷明显减少,科内无一例差错、事故发生,取得零纠纷、零投诉的成效,科内护理工作的进步获得医院及护理部普遍认可。实施前的225例住院老年病人中,发生护理问题17例,实施后的275例住院老年病人中,发生护理问题5例,实施前后指标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加强风险意识,以预防为主,充分认识医疗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意识,采取风险管理的综合措施,才能有效规避和预防各种风险,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在本组资料中,我们将人性化护理运用于病人,使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主导,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尊严、权利,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与愿望,使其生理、心理、精神上处于一种满意状态,使其自身有一种温馨感、亲情感、家庭感,从而体现病人的知情、同意、诊疗服务权。促进了疾病的早日康复。同时提高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率,也对医院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老年病人骨科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目的 探討手术室整体护理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6月在我院手术室行妇科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干预组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及手术后SAS、SDS评分,入手术室后心理反应情况,术前1d以及入手术室后5min心率及血压水平。结果 两组术后SAS评分以及SDS平均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入手术室后心理反应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手术室后5min,两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术前1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缓解术中心理反应,平缓术中心率及血压波动。

[关键词] 手术室整体护理;妇科手术;焦虑;抑郁;血压波动

Application effect of holistic nursing care in operation room for gynecological surgery

HUO Fuying1 LIU Shuyu2 LI Liandi3 CHAI Fangyuan1

1.Operation Room,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157000, China; 2.Imaging Department, Hongq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157000, China; 3.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157000, China

[

[Key words] Holistic nursing care in operation room; gynecological surgery; Anxiety; Depression; Blood pressure fluctuation

妇科常见的手术根据手术途径可分为腹部手术以及阴式手术。腹部手术包括剖腹探查术、全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加附件切除术等。患者在术前可能因担心手术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手术效果等而

产生焦虑情绪,也会因缺乏对生殖器功能正确的认知、缺乏术前配合等有关知识而觉得忐忑不安、焦虑、抑郁[1-3]。这些不良情绪均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影响术中患者的生命体征[4]。我们将整体护理引入到手术室护理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6月在我院手术室行妇科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60岁,均為子宫切除术或者附件切除术;未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系统疾病,认知能力正常,理解能力正常,有正常的读写能力;患者手术方法及本次研究知情同意。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年龄23~60岁,平均(46.8±12.1)岁;对照组年龄22~58岁,平均(46.1±11.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手术室护理 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术前病房护士给予常规护理,术前准备,由巡回护士接入手术室,减少不必要的刺激,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情绪,开通静脉通道,链接监护仪,协助麻醉师完成麻醉,密切观察患者一般情况,熟练积极配合好手术完成,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与麻醉师一起将患者送回病房。

1.2.2 干预组手术室护理 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1)手术室巡回护士参与术前访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化验单结果、是否有过敏史、手术方式等,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工作;访视患者时要先做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的内容,态度亲切,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向患者简单讲解手术名称,手术过程需要患者进行的配合,麻醉方法,手术体位等,消除患者对手术以及麻醉的恐惧感;在介绍过程中,可通过介绍既往成功的手术病例、医生的熟练技术等调节患者的负性情绪;向患者讲解手术室位置、环境,进入手术室需要哪些准备;倾听患者的想法,并耐心给予解释;告诉患者禁食水时间,次日术前巡回护士接患者的大概时间等。(2)手术当天手术室进行早晨晨会搅拌后,访视护士接患者入手术室,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睡眠情况,通过交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接入手术室后,在进行每次护理操作时都应告知患者,舒缓患者不良情绪。手术时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会觉得说那个是尊严,羞耻等,因此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尽量减少身体不必要的暴露;麻醉后插尿管以缓解插尿管时的不适;术中除了积极熟练配合手术外,还应关注患者的诉求,关注患者情绪,给患者创造舒适的条件,可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嘱患者及时告诉巡回护士。(3)手术结束后,患者清醒后,告知患者手术顺利,清洁血迹,帮患者穿好衣物,与麻醉师一同将患者送回病房。并指导患者家属将患者转移到病房床上,再次指导术后注意事项,例如术后平卧等。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注意手术切口渗血情况,保持引流管道通畅。术后2~3d到病房回访,并进行术后指导,了解患者伤口情况,解答患者关于手术的相关问题,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

1.3 评价方法

分别于干预前以及手术后采用SAS以及SDS评价量表对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评价[5-6],量表共有20个条目,20个项目得分相加为初分,×1.25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患者入手术室后评价患者心理反应:正常、担心、焦虑、恐惧。记录比较患者术前1天以及入手术室后5min的心率及血压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以及手术后两组SAS以及SDS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SAS评分以及SDS平均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入手术室后心理反应评价比较

干预组入手术室后心理反应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两组不同时间点心率及血压比较

入手术室后5min,两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术前1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手术作为应激源可导致患者情绪波动,尤其是妇科手术中的子宫切除术、附件切除术,患者担心的问题更多[7-8]。术前患者可能会考虑手术切除什么,留下什么,对身体一般功能有什么影响,是否会影响性生活,有生育要求者还会考虑是否会影响生育,是否会留瘢痕,手术是否会顺利,术前、术中以及术后要注意什么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加重患者的负性情绪,甚至引起心率血压的波动,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既往术前的护理以及准备主要由病房的护士进行,虽然对手术给予了简单的介绍,但手术室护士并未参与其中。我们在手术室整体护理方案中,将术前访视纳入手术室护士的职责范围。一方面能够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临床资料,为更加优质的术中护理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在术前访视时手术室护士直接与患者交流,增进了相互的熟悉度以及患者的手术室护士的信任,对患者关于手术相关问题给予及时的解答及指导,讲明手术利弊,选择手术的必要性,缓解患者的焦虑感;在术前访视中还会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医生以及麻醉医生的技术水平,打消患者的困扰;术前访视中向家属及患者讲解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配合工作,并发症的预防等,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异常情况的发生,减少术后手术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0-11]。通过术前访视,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了解,提高了其对手术成功的信心,从而大大缓解了其紧张、焦虑情绪[12-13]。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分别采用入手术室时的心理反应程度以及心率血压水平评价患者经过术前访视后情绪改善,结果显示,干预组在入手术时候心理反应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在入手术室5min时心率血压均有显著地上升,但干预组上升的幅度要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个结果提示,经过手术室巡回护士的术前访视,显著缓解了患者手术前的紧张焦虑情绪。

患者入手术室后,帮助患者熟悉手术室环境,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轻声告诉患者,并注意患者隐私,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暴露,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患者不适,及时处理[14]。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用温和的语气与患者交谈,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给患者创造舒适轻松的环境,通过神经、人体内脏以及躯体机能发挥调节作用,从而达到镇静、调节血压及心率、改善肌肉紧张程度的作用[15]。术后患者清醒后告知患者手术效果,打消患者疑虑。患者术后可能仍会担心手术影响生活、夫妻感情等,护理人员术后2~3d到病房回访,了解患者术后情况,并再次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改善其焦虑抑郁情况。在本次研究中,干预组在进行手术室整体护理后,在手术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这提示通过手术室整体护理,显著改善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缓解术中心理反应,平缓术中心率及血压波动。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参考文献]

[1] 李琼.111例老年妇科手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7,10(1):41-42.

[2] 徐冬梅.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围手术期病人心身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6):16-18.

[3] 左青娜,王晓晶.合并内科疾病妇科高龄手术病人的预见性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11):3801-3802.

[4] 蔡宇辉,黄玉香,阳伟华.影响门诊妇产科手术体位舒适度相关因素与对策[J].全科护理,2011,9(13):1142-1143.

[5] Zung WW.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J].Psychosomatics,1971,12(6):371-379.

[6] Zung WW.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65, 6(12):63-70.

[7] 陳松漪.手术室优质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及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7(23):3228-3231.

[8] 杨美好,洪思友,黄桂华,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8):1238-1239.

[9] 王妙玲.生活照料性护理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4,33(32):169-171.

[10] 王香枝.妇科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2):99-100.

[11] 张铁英.阶段个性化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干预作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6,37(2):79-81.

[12] 谢玫玲,翁惠兰,吴佩.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特点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8):64-65..

[13] 张玲.人性化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897-899.

[14] 揭英.人性化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0):2843-2844.

[15] 潘昊,谢锡驹.术前护理干预在择期妇科手术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59-60.

(收稿日期:2017-02-11)

上一篇:课外阅读误区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癌症病人疼痛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