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范文

2023-09-19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介绍了有关数学和数学学习的观点,侧重于探讨数学学习障碍在心理表征及工作记忆上的认知特点,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数学教学策略和训练矫正提出建议。

〔关键词〕数学学习障碍;心理表征;工作记忆;教学策略

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更对提高国民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学龄儿童的数学能力的发展状况也日趋受到全世界决策者的关注,并将其作为社会资本的潜在来源和维持科技社会健康发展的途径。美国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nctm)出版的《学校数学的原理与标准》(2000)已经对数学课程进行了扩展,并提出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的解决,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景中去的过程。尽管美国已经竭力推动学龄儿童数学能力的提高,但最近国外的研究[1]表明,依然有5%~8%的学龄儿童不能达到nctm的标准,并且难以对这些儿童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原因作出很好的解释。虽然原因复杂,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这些儿童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特定的障碍,即数学学习障碍。在过去的几年中,发达国家已经对数学学习障碍在工作记忆、数概念与计数知识、算术策略以及干预策略方面有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数量尚少,因此对数学学习障碍的关注有助于促进我国在数学学习障碍领域研究的深入,也有助于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一、 数学学习障碍

二、数学学习的心理学内涵

数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谈到数学学习障碍,就不得不提及数学和数学学习的本质特点。理论上来说[3],数学是一系列概念性、程序性、陈述性知识的描述和关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理论。概念性知识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儿童运用数学进行推理的基础。与先前所学的概念的联系将帮助儿童获得对深层次的概念的理解。对儿童来说,最难理解的问题是那些难以与他们已有的心理表征建立联系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包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需要使用的一连串的自动化技能,例如,当某个数字与10相乘时,只需要在这个数字后面加上一个0就得到答案。陈述性知识是指那些人们能够不假思索地从记忆中提取的数学性的概念,例如,当呈现数字6,儿童会想起2+4或者3+3等。

数学学习的范畴不只局限于概念性、程序性、陈述性知识等领域,还包括理解和认知沟通的能力,如对数学的态度、准确计算的信心、数学学习的情绪等方面。数学是一个拥有它自己的一套符号和使用规则的语言,儿童要使用数学语言理解数学符号和工具的全部功能,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明确地使用这种数学语言。因此,尽管数学学习是基于儿童思维过程内的知识结构进行的,但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其他部分,如描述、提问、讨论、预测、与他人交流的活动对儿童的数学知识的增长也是十分必须的。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会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而不仅仅是学会数学知识。

三、数学学习障碍的认知特点

自认知心理学诞生以后,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数学学习障碍已成为一种主导性的范式,研究者开始对影响儿童数学发展的基本认知机制进行研究,当前对数学学习障碍的认知加工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表征和工作记忆领域。 1.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指客观事物在头脑中以某种方式显现。认知心理学认为,解决问题首先要理解问题,即以最佳的方式对问题加以表征。同一事物或问题的不同心理表征会产生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好的心理表征不仅能将数学问题组织成较少的组块,减少记忆的需要,还能让问题解决者组织起问题解决的策略并预期获得答案所遇到的阻碍。问题表征作为问题解决的中心环节,其质量影响到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是问题能否成功解决的关键[4]。数学心理表征包括符号建构、概念意义的确立、视觉空间图示和策略启发过程。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困难大多在于他们没有或者未能构建恰当的心理表征。相关研究也证实,数学障碍儿童在问题解决中表现出的困难与他们对问题的表征有关,数学学习障碍儿童问题解决的表征时间较短、类型单

一、缺乏有效性。

一些研究表明,在解决问题时,数学学习障碍儿童更多是注意问题的显著特征,而忽略问题条件中的隐含关系,他们的心理表征缺乏抽象的信息,难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已有图式中的知识组织,这样就影响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有效地搜索问题空间,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

2.工作记忆

数学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在这种认知活动中,中央执行系统涉及策略选择、任务转换等核心功能;语音回路主要参与计数和复杂计算的信息保持,同时也与问题解决有关;视空模板则负责多位数计算、图形图表的理解加工和空间信息的编码转化等。研究者认为,工作记忆存在缺陷可能是造成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大多存在视觉空间模板、语音回路以及中央执行器功能等方面的缺陷,虽然这些结构的功能各有侧重,但它们对数学学习障碍儿童数学能力的运用产生了综合影响。数学学习障碍与工作记忆广度有关,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不如正常儿童,工作记忆容量小的儿童没有足够的认知资源来提取和更新信息,这样也就导致问题解决中的知识储备不足。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可能存在从记忆中提取数学知识的困难,以及记忆提取的过程因不能有效抑制外界信息的干扰而受到影响。与数学优秀儿童相比,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语言加工速度、短时记忆、中央执行功能以及整体工作记忆能力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在问题解

中国决的准确性、语音加工、一般领域的工作记忆和言语工作记忆上也都低于同龄儿童。 篇二:第四章 数学学习障碍概述

第四章

数学学习障碍

第一节

数学学习障碍概述

一、数学学习与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

这种早期的能力可以理解为种系发展的结果。(生存能力——基因编码)

大量研究显示,一岁前的蹒跚学步的婴儿就已经有了数的概念(Didamond & Hopson,1998). 人们目前还不大清楚大脑从何时开始处理逻辑运算和算术问题的,更不清楚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许多年来,教育者已经认识到,有些儿童非常经精于计算,而另外一些儿童尽管本身非常努力,但数字计算能力却仍然比较差 。

在过去的30年间,学龄儿童中具有数学学习困难的比率在逐步增加。

二、案例

段同学,女,五年级学生,学习态度好,对人友善,尊敬老师,家庭环境良好,父母关心学习,智力活动表现一般,上课回答问题偶有出色表现,数学学习成绩不良,作业速度慢。

典型学习题目:一辆东风21型拖拉机5小时耕地4.8公顷,求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师:请你把这道题解出来。

(段同学呆了好大一会儿。)

师:别怕,你想怎样做就怎样做。

段:(列式)21÷5-4.8 师:为什么这样做?说说理由好吗? 段:(呆了一下,换了一个算式)21×5+4.8 师:别着急,想清楚再做。

段:(又换了一个算式)21÷4.8×5 师:出示题目:一辆拖拉机5小时耕地4.8公顷,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师:这体会做吗?

段:会做,除起来。

师:怎么除?

段:(列算式)5÷4.8 ?? 案例分析

段的数学障碍:基本成因在于“数学化”障碍。在她解题过程中,缺少一个数学化的基本过程,不能把一些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进行思维加工与判断。

三、数学学习障碍 的表现、定义和类型

(一)数学学习障碍的表现与症状

一般症状:

不能很正确地进行加、减、乘、除方面的运算;

记不住数学公式、规则或概念;

在理解时间和方向等抽象概念上有困难;

在移项、略项或逆算过程中总是出现提取数字的错误;

难以记住如何在游戏过程中保持得分

(《有特殊需要的脑与学习》)

钱志亮老师在《特殊需要儿童咨询与教育》中列举如下:

(1)数位困难——不能正确理解数位概念,不能理解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表示不同的值。

(2)计算方法不良——有些儿童在进行基本的算术计算(加、减、乘、除)时有困难。常见模式有:计算方法混淆;计算错误;没有掌握数学规则,包括仅用大数减小数、把进位与运算次序颠倒、从左到右计算进位、不需要时也借位、不会二次借位、省略运算步骤及其他障碍 ;

3.林美和(民78) 根据数学学习障碍儿童个案研究的结果指出,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具有注意力缺陷、冲动的认知方

式、记忆缺陷以及认知缺陷等现象。

4.Johnson 和 Myklebust (1967)提出算术障碍(Arithmetic Disturbances)和运算能力障碍(dyscalculia)学障儿童的具体特征。

5.学前征兆:数学相关活动经验的缺失

不会一个接一个地数数字(十以内)

不会把玩具按某种规则进行分类

对摆弄石块、迷宫、模型或组合积木的活动兴趣和经验缺失

数量的概念:儿童对数量的概念从牙牙学语时就体现出来“所有的”、“全部”、“好多”、“很大”等 空间的认识:玩积木等,形状、排列、顺序等

1.算术障碍

缺乏建立一对一配对(one-to-one correspondence)观念的能力。例如,不知道四个人吃饭时要在餐桌上摆多少碗筷等。

缺乏有意义地接顺序数数的能力:虽然能依顺序念出数目字,但没有数字概念,或不懂得数字间的关系。 缺乏联合听觉与视觉符号的能力。例如,儿童也许会口语数数,但却无法认读数目字。

缺乏学习基数和序数数数的能力。

缺乏以视觉推估物体数量的能力。

缺乏理解数量守恒原则(the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 of quantify)的能力。例如,难于理解两张五十元的钞票和十张十元的钞票是一样多的钱。

缺乏数学运算的能力。

缺乏认识与使用四则运算符号的能力。

缺乏了解数字排列组合的数值意义的能力。例如,无法理解由

1、

2、3三个数字所排列组合而成的1

23、2

31、312,其数量是不一样的。

难于记忆和应用数学运算的步骤与原则。

难于理解测量的原则与方法。

难于阅读地图和图表。

难于解答数学推理的问题。亦即缺乏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2.运算能力障碍

算术运算能力障碍(Dyscalculia)是指能理解与使用说话(Spoken Language),能阅读和书写,但却无法了解数学的原则与过程,也学不会计算的儿童。算术计算能力障碍儿童在数学困难的特征如下:

(1)视觉—空间组织能力与非语文统整能力不足(Stuauss & Lehtinen,1947)。无法迅速分解形状、大小、数量、体积或长度的不同,无法推估距离,无法依据视觉—空间组织能力做判断(例如车速)。这类儿童在儿童早期显现非语文的问题,例如,不喜欢玩拼图、积木、模型或拼凑玩具。

(2)许多算术学习障碍儿童显示优异的听觉能力及早熟的说话能力。教师宜妥善设计多重感官的刺激学习以弥补其非语文视觉障碍。

(3)方向感障碍:无法分辨左右或欠缺方向感。无法掌握各种视觉非语文线索(例如,建筑物、地形、地物)来协助自我导向(例如,身在何处)。因此,他们利用语文线索,例如车牌号码、街道名称、商店招牌等。

(4)社会知觉与判断能力不足:距离和时间概念相当欠缺。其社会成熟度与非语文能力较低,由于自我协助、运动力(locomotion)和用具操作能力的不足,他们尚需依赖成人社会的协助。

(二)数学学习障碍的定义

就数学学习障碍的定义而言,意指个体智力正常,但于数学符号运用能力的学习上有困难,致使数学能力低下。(Russel ﹠Ginsberg,1984) ;

台湾林美和提及:数学学习障碍系指个体在数学语言发展过程中,于内在语言、接受能力、表达能力三个层面中,有任何一个层面的困扰,换言之,数学学障是指个体在运用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有困难。(资料来源:中国中小学学习困难网);

在算术加工过程中出现持久性问题的儿童通常被称为数学障碍。(《有特殊需要的脑与学习》)

朴永馨教授主编的《特殊教育辞典》:“失算症”

失算症 (dyscalculia) :学业性学习障碍的类型之一。由于大脑优势半球的顶枕区的神经中枢损伤而导致无法正确进行算术运算的症状。其原因可能是遗传因素,产前、产中、产后的脑损伤,早期的环境剥夺以及情绪因素等。主要表现类型有:(1)感知性失算,即缺乏辨别、认知、理解数学符号、术语及数字间关系的能力;(2)运

用性失算,即在书写数字、符号、进行基本数学运算,运用和表达符号和术语方面的能力缺失。又称“运算能力障碍”。

(三)类型(及其表现) 1.Kosc将数学学习障碍分两类:

其一是器质性学障,肇因于先天异常、遗传或出生后脑伤、肝功能异常所导致在学习数学概念、运算能力等的障碍; 其二为学习性数学障碍;由于后天不良的数学、情绪、疾病等问题所导致数学能力普遍低下或不足。(Reid,Hresko ﹠Swanson,1991) 2. Geary(2000):数学学习缺陷包括在掌握基本数学概念方面出现困难、计数困难、代数运算困难、提取困难及视空间缺陷等方面的困难。每种障碍的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 3. Blalock(1987),Rourke(1987),Kosc(1974)和Badian(1983)提出四种数学学障的类型:

视觉—空间能力不足的数学学障儿童:有适当的数的观念和数学基本知识。其数学上的错误是数目字书写不清楚,算术排列组合不正确,无法重组(regrouping),在除法计算时不会使用”零”当做借位用,数目序列颠倒(如38写成83),省略小数点或$等符号(由于注意力不足),计算方式错误(如该用×法时用+法),无法自发地核对与审查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答案,有些有视觉活动的困难,而难于在墙上挂图或挂时钟,其有适当的读写能力和良好的口语能力,但写字和拼字不佳,日常生活和书写方向有组织能力的问题。

逻辑数学能力不足的数学学障儿童:虽然他们的计算结果正确,但其计算能力是机械式的,他们不知要采用何种方法计算,要从哪里开始算起。他们对时间、金钱和测量的理解不足,由于他们难于理解算术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因此,计算对他们并无多大帮。他们的自估能力也不好。他们必须靠应用题中的提示字句来解题,没有提示字句就不会做应用题。应用题中若使用过多的数目字或信息,他们也就不会解题。本类型的数学学障儿童读字能力相当好,但理解能力则较差。

数学概念不足的数学学障儿童:他们因语文理解问题而形成数学学障。他们无法了解符号和数学术语(例如,百分比、小数、分数等)。他们不会做算术应用题,特别是应用题的文句中没有提示的字句时;他们的抽象能力有问题。

第四类数学学障儿童因其数学上的障碍(包括计算结果与过程的错误,九九表学习困难,阅读障碍(dyslexic)、视觉记忆问题,听知觉和记忆力缺陷)而有实际生活上的数学问题,诸如找零钱、开支票、计算小费等等。但理解力和数学概念不错。 (Blalock 1987;McLeod & Armstorng,1982)等。(资料来源:中国中小学学习困难网 )

(四)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

1.生理原因

数学任务完成中的大脑活动情况: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研究发现:顶叶和额叶是执行基本心理运算的主要脑区(比如计数、进行序列运算等)然而,在处理更复杂的运算时,其他脑区也会参与其中。(Rueckert,Lange,Partiot,Appollonio,Litvan,Grafman,1996)

顶叶损伤将会导致数学困难。对患有Gerstmann综合征患者的研究(顶叶受损引起)显示,这类患者出现严重计算问题,同时,左右定向问题也比较严重;但口头语言没有问题(Suresh& Sebastain,2000)。

视觉加工不良的个体常常表现出数学学习困难。 遗传因素也起着一定作用:同卵双生子的研究?? Johnson 和 Myklebust(1967)提出与数学学习障碍有关的四项学习因素,兹摘要如下:

听觉接收性语言障碍与数习学习障碍:听觉接收性语言障碍的儿童,在数学方面的问题通常是出现在单字意义上的无法理解,而非数学的思考能力。例如:三角形的底边,小孩子会误认一定在最下面 是底

;可是,如果底向上尖向下就不会算了。所以,听觉接收性语言障碍儿童在一般的计算能力方面有良好的表现,但在推理和数学学障测验上表现较差。

听觉记忆与数学学习障碍:学生听得懂数目字,但却无法正确说出他想要表达的数目字。也就是当口头问答时,无法将计算结果说出。另一种是听不懂题目,却是可以用阅题方式来解题。 阅读障碍与数学学习障碍:本型儿童在接收视觉讯息时,可能就是产生了对字的反转(inversion)、旋转(rotation),及扭曲变形(distortion)的现象。如把3看成8,把6看成9等等。

书写障碍与数学障碍:此类儿童无法学习单字或数学的书写。

2.环境原因

学习环境

数学恐惧:有些儿童由于本身具有失败经历或仅仅对数学缺乏自信心而导致了对数学的恐惧。

教学质量:有研究表明,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比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在学业成绩测验的得分高40%. 教学策略:学生学习存在多种风格,如偏向定量学习或定向学习。教师应采取多种指导策略,以某种策略单独教学的话,就会对习惯另一种策略的学生产生不利影响,许多学生因此而导致数学学习成绩很差。更有甚者,有些会出现数学障碍的症状。

语言环境及文化差异:如在第二语言环境中学习数学;在另一文化氛围中学习;

3.行为模式方面

冲动、粗心?? 4.推理问题

如果儿童推理困难,他们就不能看出事物的不协调,如10+9=109,不能从已知技能中概括出一个新的、略有不同的技能

5.数学准备技能不足

大小辨别困难、形状辨别困难、一一对应困难、排序困难?? 第二节 数学能力的评估

一、数学学习的准备工作

1.分类:大多数5-7岁的儿童能够按颜色、形状、大小、材质及作用等属性来判断物体是否相似。

2.排序:排序对于掌握数字的顺序非常重要,许多儿童到六七岁才理解排序的概念。

3.一一对应:学习数数的基础,是掌握计算技能的必要条件。包括理解统一物体在不同序列中仍是它本身,无论该序列的特征与另一序列是否相似。

4.守恒:学习数字推理的基础。守恒意味着无论物体的空间顺序如何改变,该物体的数量保持恒定。

二、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

A.认知意识水平

与学生进行单独的交流,并观察每个学生是采用何种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的。

问问学生“你是如何思考的?”,“你使用了哪些常规或特殊的策略”

确定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技能,哪些方面还不足,忽略了那些方面。

判定数学答案的正误,让学生解释他们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

B.数学学习方法

加工数学任务时采取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来自于所采用的风格是偏向于定性还是定量(Sharma,1989;Marolda&Davidson,1994) 定量学习者

喜欢处理实体。这些实体有确定值,比如长度、时间、体积和大小等

喜欢使用程序的方法解决问题,倾向于使用固定方法或步骤,通过机械式的方式完成数学任务。

喜欢把问题分解为不同的部分进行解决,然后将部分整合起来,解决整个问题。

善于演绎推理,即将一般原理运用到具体问题中。 当以高度结构化的组织呈现数学问题时,学习效果比较好。

常常坚持用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当使用其他方法时通常会感到不习惯或不能集中注意

定性学习者

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完成数学任务

以定性的而不是分解部分的方式描述数学问题的各个要素。

属于社会学习者,他们通过讨论、质疑、举例等方式进行推理。

通过寻求概念和流程之间的关系的方式学习的。

善于发现熟悉的情境和当前任务的联系和相似性。

主要关注数学问题中视空间方面的信息。

在顺序、运算法则、初等数学和精确计算方面有困难。

在完成任务时,倾向于采用捷径的方法,出现多余的步骤,以及基于直觉推理的固定程序等。

常常没有经过足够的练习达到自动化水平。

C.诊断学生的错误类型

常见的一些错误: D.数学语言

E.必备的技能

Mahesh Sharma(1989)

1、按照由步骤地指导进行学习的能力

2、识别模式的能力

3、通过合理的猜测估计质量、大小、范围和数量等的能力

4、在头脑中产生视觉图像,并进行操作的能力

5、有良好的空间位置和空间组织感,如对左右、东南西北、上下等方位的判断

6、演绎推理,将一般原则应用到具体事例的推理能力,由前提条件到逻辑结论的推断

7、归纳推理是自然理解的过程,并非有意注意和推理的结果,运用归纳推理很容易觉察不同情境下的类型以及程序和概念间的关系。 篇三: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对策[1] 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增城市实验中学陈国辉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对基础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但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在教学中却深让人担忧。据调查显示:在初中阶段,数学问题生所占的比例县城为:22%,乡镇为29.7%[1]。而在2012年广州市中考数学中,30分以下的考生为9442人,不合格的人数为22562人占的比例为19.3% [2]。可见如此高比例的数学学习障碍生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我们的教育。那么他们又是怎样形成?作为教育工作者又如何有效地减少这种情况呢?

[关健词] 数学学习障碍

培养 健康数学学习心态

终身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又指出“义务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可见《纲要》既要我们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又要我们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精神”。但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却出现了如此大比例的数学学习障碍生,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则对纲要的执行只能是一句空话。那么我们又如何才能够将这一部分的数学学习障碍生转变过来呢?又如何防止好数学学习障碍生的出现呢?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要做的是:将学生健康的数学学习心态培养起来,先从思想上着手,从主观上将他们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转变过来,才能有效地防止数学学习障碍生的出现。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就要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他们在学习数学中心理障碍的成因。

一、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形成

1、从客观上来分析。从小学进入到初中以后,数学的抽象思维进一步加强,并且更涉及到了严密的逻辑推理。因而有的同学便不能很好地理解概念的本质,从而死记硬背;抓不住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对数学推理便一窍不通。从而在学习数学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是可想而之的。这时便会使每个学生都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并把这种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归之于外部的,不可变的,无法自我控制的因素。这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和归因便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数学行为的坚持,以及对未来学习数学活动结局的期望,使学习数学的内在 动力减弱,当减弱的内在动力累积到一定时,数学的思维能力便远跟不上数学科学习目的的要求,导致产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便不可避免了。所以《纲要》便着重强调:“改革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从主观因素的角度来考虑。由于数学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培养中的特殊作用,使到世界各国的教育,无一不把数学摆在重要的核心位置,在我国也是如此。可惜的是我们在长期的数学教育中,却用了一把扭曲的尺——“应试教育”来衡量我们的数学教育水平。使数学在教育的逐级选拨中,其作用只是充当“筛子”。虽然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的课多,投入的精力大,负担重,但其指导方向是应试,是为了高分。严重忽视了数学素质方面的要求,使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被机械的解题训练所取代。使本来威力很大,应用很广,兴趣很浓的数学,变得干巴巴,成了死套公式枯燥训练,不受欢迎并且颇感恐惧的学科。人为地造出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和障碍。因此《纲要》也着重地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二、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1、过分依赖教师。学生对老师普遍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期望教师把数学问题进行归纳并分门加别类的一一讲述,突出重点和难点,最好是教师点明哪些是易考题型。还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的模仿硬套。解题过程中常忽视严密的推理过程,导至一种题型要反复操练几次。此类现象最终导致离开老师的辅导就茫然不知所措。这也是造成机械式训练的一个重要的诱因。经常听到不少同学考完试后便讲:“:这道题做过的了,但考试时还是不会做”。便是这种心态的集中表现。

2、过分焦虑。从小学升到初中,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导致不少的同学适应不过来。特别是不少的女同学一遇上几何题时便茫然不知所措。并且一遇到挫折、落后时便焦虑紧张,并没有很好地去分析出现挫折和落后的根本原因,没有认识到现在的失败和落后是暂时。而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没有很好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和不足时,就急于证明自己。但结果往往是可想而之的,久而久之,这种焦虑的心理便最终导致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上进的动力,形成学习上的障碍。

3、过分的自谅。这些同学通常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老用马虎、粗心替自己的错误解释。认为小小的一个错误没什么重要的,一次一次地原谅自己,把努力的期限一天天往后移,导致成绩老在原地踏步,造成障碍。

三、数学学习障碍的对策

要克服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数学学习心态,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具体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水平低下,又与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有关。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首要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在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展开教学,其中的一个功能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可以学好数学的信心;另外,强调从生产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最后又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一方面是让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另一方面又让学生理解数学是很有用的科学,生活中处处都要用数学,进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好玩”、“数学有用”,才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些教师,只强调数学学科的基础地位,从应试必须要考数学这角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样则很容易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例如,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挫折,他们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我的数学是学不好了,升学考我是没有希望的了,因此也就没有再努力学好数学的必要了。为此我们要学生意识到,不管准不准备升学,都必须学好数学,因为学好数学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必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的态度。

2、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失败归因分析,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可以这么说,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遭遇失败是常有的事情。如果这时,教师、家长能及时帮助他们排除学习障碍,减少挫折和失败的机率,使他们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同时对他们的情感体验予以调适并进行正确归因的指导,则可以使他们摆脱情绪困扰,改善学习心态,反之,如果他们的学习因难逐步加大,学业屡遭失败,则会产生畏学、厌学情绪、丧失学习内在动力,对学习抱着自暴自弃的态度,不作任何努力。所以说,“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失败归因分析,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是排除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重要策略。

3、因材施教,进行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和训练。作为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肯定是存在着差异。作为教师应正视这种情况,采用多样的,灵活教学手段。(1)在教学内容上,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以新的《纲要》的精神而编写的新课程,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作为教师一定要很好地把握好这一尺度,不能够一视同仁,否则后果适得其反。不少的教师在新课程实施后,数学学习障碍生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便很好地说明这一点。(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以采用弹性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为了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有时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和合作性来分组。有时可以根据学生是否有相同的教学需要来分组。切忌固定的分组形式,若这样的分组,时间一长很容易严重地打击中下层生的积极性,造成更多的数学学习障碍生。

总的来看,学生健康的数学学习心理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与其它的学科也有密切的联系.我们不仅从数学方面,还应拓展到其它学科,而且还要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才能很好地将学生健康的数学学习心理培养起来,才能克服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张奠宙 李士琦 主编《数学差生问题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3年5月

[2]、2012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年报》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2012年12月

[3]、彭钢 张晓东 编著《课程理念的更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本组32例老年患者, 男23例, 女9例, 年龄68~91岁, 平均72岁。卧床时间最长达12年, 最短1年。所患疾病中脑血管病16例, 心脏病10例, 股骨头坏死3例, 恶性肿瘤3例, 32例患者均因老年体弱, 病情较重长期卧床。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 减少了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多数患者常有犹豫、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 再加上疾病的痛苦更加剧了这些不稳定情绪。为此, 应当针对每位老年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 因人施护。首先, 护士应尊重患者,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仪表端庄, 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称呼时要使用尊称和敬语, 做事要用建议商量的口吻,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满意答复。其次, 要及时给予情感的疏导, 护士要用热情的态度, 亲切的言语, 多与他们交谈, 同情、理解、安慰他们。对易激动的老年患者, 要因势利导, 做适时的安慰与同情, 或转移话题交谈。对一些较固执和情绪暴躁的老年患者不要过分计较, 也不要强行制止, 护士要设身处地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 多给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 以增强他们战胜疾病和愉快生活的信心。

2.2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 容易产生褥疮, 应当予以特别注意。 (1) 要经常变换体位, 翻身1次/1~2h, 因老年人皮肤弹性差, 特别是长期疾病消耗, 病人消瘦, 皮下脂肪少, 肌肉萎缩, 翻身时应特别小心, 宜2个人合作, 动作轻柔、准确, 避免拖、拉、推, 减少皮肤摩擦, 同时应保持床铺清洁、平整、无碎屑, 避免皮肤与碎屑及床单褶皱产生摩擦。 (2) 经济条件允许者, 长期卧床病人应睡按摩式气垫床, 使受压部位气血运行通畅, 但是仍需要定时翻身。 (3) 每周更换衣服, 贴身衣服应穿柔软吸汗性强、接口处平展的棉织品, 如有大小便、呕吐、汗液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新衣服, 每次更换衣服要用热毛巾擦洗全身, 擦洗时注意水温、室温, 关闭好门窗, 避免着凉。 (4) 使用便盆时应协助患者抬高臀部, 不可硬塞, 硬拉, 并可在便盆上垫软纸或布垫, 不可使用掉瓷或裂损的便器, 以防擦伤皮肤。

2.3 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1) 保持病房环境清洁, 每天早、晚开窗通风30min, 室内温度应保持22~24℃, 湿度应50%~60%为宜, 每周紫外线灯消毒1次, 每次1h。 (2) 长期卧床老年人, 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 因此, 应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痰, 每次翻身时叩背促进痰液排出, 叩背时手呈背隆掌空状, 从肺底向气管方向逐渐叩, 自下而上, 从外向内, 每次10余下。叩背的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心率, 如有异常, 立即通知医生, 判断引起异常的原因, 配合医生进行救治。 (3) 病情严重需要吸引器吸痰时, 应选择多测孔透明硅胶吸痰管,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 吸痰时动作轻柔敏捷, 自下而上, 左右转动, 每次吸痰不超过15s。 (4) 对于张口呼吸的病人, 因呼吸道干燥, 在吸氧的同时, 可使用超声雾化吸入, 每日2次, 以湿化气道预防呼吸道感染。

3 体会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与普通病人的护理存在很大的差异, 要注意心理护理, 也要重视各方面的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总之, 应特别重视对长期卧床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的痛苦、使他们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安度晚年。6年来, 由于我们坚持做好了卧床患者的各项护理, 使32例老年卧床患者都保持了良好的心理状态, 无一例发生褥疮和肺部感染, 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称赞。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及经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因患某种疾病被迫长期卧床, 这些老人无论是心理上或是生活上更需要社会关注和家人的照顾, 做好他们的心理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将我科2007年至2010年收治的32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关键词:老年护理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本科生毕业综述论文

题目:老年患者跌倒的特点与预防策略

姓 名:刘晶晶 指导老师:宋桂云

2017.2.10

老年患者跌倒的特点与预防策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刘晶晶

【摘要】:跌倒是指人体平衡丧失引发意外的体位改变,导致人体倾倒着地的突发事件,跌倒受个体健康#疾病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尤以老年人发生率高,跌倒轻者可引发身体不适,重者可产生各种损伤,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等灾难性后果,老年跌倒常表现为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残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而且显著增加医疗卫生保健成本和大量的社会资源,已成为当今各国政要不得不面对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预防跌倒,减少老年跌倒危害不仅在政治和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具有重 要。

【关键词】 老年,跌倒,预防

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意外事故,衰老和疾病增加了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1],据文献报道住院期间的跌倒事件中,环境因素占50%,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及老年人不易适应新环境,环境的改变加重了其跌倒的风险[2-3]。

跌倒是指人体平衡丧失引发意外的体位改变,导致人体倾倒着地的突发事件。跌倒受个体健康、疾病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尤以老年人发生率高。跌倒轻者可引发身体不适,重者可产生各种损伤,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等灾难性后果。同时也给心理上带来负面影响,并导致医疗费用大大增加,给家 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如何防范老年人跌倒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问题。护理人员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对其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估,消除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防止意外跌倒事件的发生,确保老年人住院期间的安全。 1 老年跌倒的特点

老年跌倒受老年生理特点、疾病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具有自身的特点,呈现一定的发生规律。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65 ~ 69 岁的老年人中,女性的跌倒发生率约为30%,男性约为13%; 而80岁女性的跌倒发生率约为50%,男性约为31%[1]。”在美国,28% ~ 35%的社区老年人和30% ~ 50% 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每年至少发生1 次跌倒[2] 。

1.1我国老年跌倒的发生率及其危害与美国基本相当,每年至少有2 500 万60 岁以上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75 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与损伤的发生率则成倍增加[2]。跌倒是导致老年人损伤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跌倒损伤主要包括: 软组织损伤、关节脱位、骨折和颅脑损伤等。老年骨质疏松和功能退变可能是跌倒后骨折的疾病基础。在65 ~ 75 岁

的老年人中,腕骨骨折比髋骨骨折更为常见,而75 岁以上老年人主要以髋骨骨折为主,这种差异可能反映75 岁以上老年人反应迟钝对髋关节的保护能力显著受损[3]。骨折和颅脑损伤是老年跌倒后致残的重要疾病[4]。老年意外伤害以跌倒为主,是位列心血管疾病,癌症,脑卒中及肺部疾病之后的老年人第五大死亡原因,其中约1 /5 的老年跌倒损伤是致命性的[5]。在跌倒住院的老年病人中,一年后大约仅半数患者存活。因此,老年跌倒在流行病学上表现为发病率高、病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征。

1.2跌倒是人体平衡丧失的结果。正常人体平衡功能的维持有赖于中枢神经控制下的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功能的共同参与和相互作用。正确的姿势感觉信息输入、正常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与整合功能,以及正确而快速的运动系统反应是维持人体平衡的三个必备条件,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会导致跌倒的发生。 2.影响老年跌倒的因素包括内在危险因素和外在危险因素。

前者以个体/病人为主体,后者以环境要素为客体。老年人的生理功能衰退,常表现为多病共存、并发症多和恢复慢的疾病特点,人体平衡功能减退,这是影响老年跌倒的内在因素。环境因素不仅包括老年人生活和活动场所的情况,还包括患者的穿着及辅具等因素,如道路障碍、光线不足、不良的卫浴设施、鞋帽与衣着不合、拐杖或支具使用不当、老年人监护与家庭护理不当等,以及不良的社区环境等,这些都是引发老年跌倒的重要的外在条件因素。

老年人感觉系统功能退变,尤其是本体感觉功能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弱,视觉不同程度受损,这无疑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戴尅戎[6]等研究显示,在明亮环境睁眼单肢站立时,老年人和青年人的平衡能力没有显著差异,而在闭眼单肢站立时,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则显著低于青年人,这说明视觉和本体感觉在维持老年人平衡功能中重要性,也说明视觉环境的重要性。老年人视力和前庭功能减退,影响涉及患者的步态、平衡和协调等运动功能,而视力双盲的后果则异常严重。运动系统的协同活动也是维持平衡的重要因素。老年人肌肉退变导致患者肌力减退与流失,骨的退变导致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2.1 生理因素高龄是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退化,存在骨质疏松、心肺功能不良、行动迟缓、认知功能减退以及感觉反应能力差等情况,易导致老年人跌倒事件发生。机体的衰老、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可造成生理性姿势控制能力下降,各种感觉、运动、定向力、听力下降,易发生绊倒或滑倒[7]。

2.2 心理因素老年人比较固执,不服老,不重视跌倒的防范,生活上不想麻烦别人,过高估计自己的体能,而采取单独活动,导致跌倒发生。此外,害怕跌倒的心理可以限制老年人的活动,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险性随之升高[8]。有学者调查了9096 名美国老年人,其中有50%的老年人承认害怕跌倒会影响其日常的活动能力,这种对自身平衡能力信心下降的心理反过来会促使功能的下降与自我行动能力受限,从而导致跌倒的危险增加是另一个潜在的因素[9]。 2.3 疾病因素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小脑病变、前庭疾病、外周神经病变;心血管疾病,如体位性低血压、椎动脉供血不足;其他包括认知障碍、痴呆、风湿关节炎病、甲状腺病、虚弱、眩晕、视觉损害、骨质疏松、运动损伤等。据调查,约83.12%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急慢性疾病的病理改变均能影响感觉的输入、中枢系统功能和骨骼肌力量与协调,如关节炎、脑卒中、老年痴呆、贫血、体位性低血压等都与跌倒相关联[10]。

2.4 药物因素在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中,药物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老年患者常并发多种疾病,用药种类繁多。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降糖药、安眠药等可通过影响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增加跌倒风险。有研究发现,4 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会显著增加跌倒风险。安定、抗惊厥药、抗抑郁药等精神类药物主要通过影响平衡功能、认知功能、锥体外系作用引起头晕、反应迟缓和体位性低血压。与不服用这些药物的个体相比,服用精神类药物者的跌倒和骨折风险增加了2倍[11]。大量或多种药物混杂作用可增加跌倒的危险性,并随服药的种类呈指数增长。

2.5 跌倒史有文献报道,曾经发生跌倒的患者再次跌倒的概率增加16%~52%[12]。有跌倒史已被证明是跌倒的风险因素。另外,跌倒患者其跌倒方式与场所也惊人的相似。有学者发现,58%的多次跌倒患者重复了其跌倒的方式,64%的多次跌倒患者是在同样的场所再次跌倒。有过1次或多次跌倒史将会大大增加跌倒概率[13]。

2.6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亦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跌倒51%与环境因素有关,老年人的生活安全由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因素所决定。住院后不熟悉新的环境,地面潮湿,地面水迹未干,室内光线不足,地面不平坦,过道有障碍物,不适宜的家具及卫生间设施,室内家具摆放不当,鞋子、衣裤过长或过大等均易引起跌倒。

2.7 照顾者因素子女因为工作繁忙,无法长期照顾老年人而雇佣陪护或由家里保姆照顾。而这些照护者未经过医院统一进行专业的培训,不能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对老年人缺乏细心、耐心、责任心,有时不服从病区管理,家属监管不[14]力。虽有24h陪护,但在老年人病情稳定时,陪护人员放松了对患者照顾,放任患者单独活动,导致了跌倒的发生。 3.老年跌倒的预防策略

老年跌倒的发生率高、病残率高、死亡率高,后果严重,涉及患者个体、家庭和社会众多方面,因此,应充分认识老年跌倒的危害,树立预防第一的思想,实施必要的跌倒预防与干预策略。这些预防策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3. 1 加强卫生宣教,政府参与,社会支持,多部门协作老年跌倒原因错综复杂,危害严重,因此应充分认识老年跌倒的特点与发生规律,尽可能全面考量影响老年跌倒的内在危险因素和外在环境条件,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实施政府参与,社会支持,多部门协作的预防策略。WHO 跌倒预防策略建议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制定相关政策,协调各方,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15]。在WHO 跌倒预防模式中,政府部门负责制定政策,发挥领导和协调功能作用,医疗与科研单位负责制定符合患者个体特点的切实可行的跌倒预防方案,这些方法 在医院、社区和养老院中付诸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健康教育是跌倒预防策略中基本而重要的环节。健康教育对象不仅包括老年人,而且还包括医护人员、家庭成员、社区工作人员、老年照顾与陪护人员等。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改善社区、养老院和家庭环境,为老年人配置安全的卫浴设施和楼梯护栏,加强老年人监护与家庭护理等,这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预防老年跌倒,减少跌倒危害。

3. 2 疾病防治与环境改善相结合衰老和老年相关疾病是导致老年跌倒的内在危险因素,不良的环境是导致老年跌倒的外在条件因素。临床研究与实践证明,对于患有白内障、青光眼或视网膜疾病的老年人,及时有效的临床医学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减少跌倒的发生; 同时,通过改善老年人生活和居住环境的照明,提高视觉输入质量,有助于更好的发挥视觉在维持人体姿势和平衡功能中的作用,预防跌倒。对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适当补充钙和给予维生素D3 治疗,有助于减少跌倒骨折的发生 [16]。适当合理的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原发病的治愈,改善功能,这可以减少老年跌倒的风险。如血管扩张剂有助于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供血供氧功能,这对于预防跌倒有益; 合理使用降糖药是维持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关键要素,也有利于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 对于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予以合理的镇痛药物或手术治疗,不仅有助于减轻患者病痛,而且可以减少跌倒发生,直接发挥预防作用。 3.3提供安全、合理的病区环境(1)病区地面保持清洁、干燥、

平坦无障碍物;(2)病室光线充足,物品放置规范有序;(3)病床高度合适,配有床栏,呼叫器置于患者易拿处;(4)卫生间、淋浴房增设防滑垫,配有呼叫器及扶手;(5)过道、楼梯设有扶手,高度适宜,放置防跌倒标识;(6)保洁人员做卫生时设置好醒目的“小心跌倒”标志,以提高患者警惕;(7)定期对病房设施及环境进行及时检查、维修与改进。

3.4治疗原发病合理安全用药、减轻疾病所致症状是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重要基础。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直立性低血压的老年人,应了解其晕厥史,定期监测血压,帮助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时做好预防措施。指导患者按医嘱正确服药,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不良反应,服药后注意事项。 3.5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其了解如何防止跌倒,克服惧怕心理,摆脱跌倒的阴影。对于高估自己体能的老年人给予耐心解释自身生理和病理变化,使其意识到跌倒的危险性,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3.6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降低跌倒发生率的最有效措施。入院时评估或住院期间评估为跌倒高危患者,均应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并根据原因宣教预防跌倒的措施,帮助患者正确评估自理能力。平坦无障碍物;(2)病室光线充足,物品放置规范有序;(3)病床高度合适,配有床栏,呼叫器置于患者易拿处;(4)卫生间、淋浴房增设防滑垫,配有呼叫器及扶手;(5)过道、楼梯设有扶手,高度适宜,放置防跌倒标识;(6)保洁人员做卫生时设置好醒目的“小心跌倒”标志,以提高患者警惕;(7)定期对病房设施及环境进行及时检查、维修与改进。

3.3 治疗原发病合理安全用药、减轻疾病所致症状是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重要基础。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直立性低血压的老年人,应了解其晕厥史,定期监测血压,帮助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时做好预防措施。指导患者按医嘱正确服药,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不良反应,服药后注意事项。 3.4 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其了解如何防止跌倒,克服惧怕心理,摆脱跌倒的阴影。对于高估自己体能的老年人给予耐心解释自身生理和病理变化,使其意识到跌倒的危险性,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3.5 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降低跌倒发生率的最有效措施。入院时评估或住院期间评估为跌倒高危患者,均应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并根据原因宣教预防跌倒的措施,帮助患者正确评估自理能力。 3.6 建立建全规章制度

3.6.1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安全管理手册》、《跌倒应急预案、处理流程及报告制度》等相关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增加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护理人员主动进行防跌倒相关知识宣教,经常提醒老年人注意预防跌倒,对减少老年人跌倒有实际意义[17]。

3.6.2 防范住院患者跌倒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成立病区跌倒监管小组,根据老年人病房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和质量考核标准:(1)各级护理人员必须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度,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责任心;(2)患者入院时必须做好入院告知安全相关注意事项;(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护理分级管理制度,确保护理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3.6.3 建立跌倒报告登记制度、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可以有效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包括全面评估、高危跌倒标识醒目、对高危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等。患者发生跌倒应及时填写“跌倒患者登记报告表”,并及时组织讨论,采取措施改进。

3.7 强化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本科采用以下措施培训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1)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老年专科知识培训和跌倒风险知识教育,根据老年人生理和疾病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安全护理;(2)定期学习跌倒应急预案及流程,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及责任心;(3)每月组织与患者、家属及陪护座谈会,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提高预防跌倒意识,使其主动配合。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住院患者日益增多,跌倒是老年人常见问题。影响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跌倒不仅使患者感到恐惧和焦虑,跌倒后出现的骨折等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本科为老年人内科病房,收治老年人均为高龄,出现跌倒的风 险高,帮助老年患者完善功能、消除现存和潜在的危险因素、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减少意外发生、保证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维护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少住院并发症及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的医术,而且需要一颗 父母心 ,确立起 “ ”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服务亲切,加 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法制与 4. 4 社会层面: 客观报道与促[2] 廖静茹.医务人员休息权研究[J]进和谐

社会媒体应当基于客观角度社会,2014,(14) : 176-177. 对医生

[1]周绿林,张婷婷,王森.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关系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 1) : 14-17.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 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7. [2] 覃朝晖,于普林,乌正赉. 老年跌倒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 中 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9):711-714. [3] 董一璇. 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应对措施[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0(6):1360. [4] 杨丽,朱国珍,刘后玲. 循证护理理念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 的应用[J]. 护理学报,2010,17(19):47-50. [5] 赵慧华. 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与预防[J]. 临床护理杂志, 2005,4(3):43-44. [6] 苏海丹,黄春燕,成翠珍,等. 对老年患者防跌倒的认知行为 干预[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6,22(2):6-7. [7] 张莉,瓮长水,王秋华. 老年人得到的评估与干预策略研究进 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11-13. [8] 王翠霞,王玉军,胡可纯,等.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 护理对策[J]. 空军总医院学报,2010,26(1):12-13. [9] 蔡芳,黄艳华. 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病人跌倒的应用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4):93-95. [10] 齐爱娇.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J].全科护理,2011,9 (34):3146. [11] 刘护云.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 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77-78. [1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report on falls prevention in olderage. http: / /www. who. int /entity /ageing /publications /Falls _ prevention7March. pdf. [13]Kannus P,Sievnen H,Palvanen M,et al. Prevention of falls and consequentinjuries in elderly people〔J〕. Lancet,2005; 366: 1885-93. [14]Rubenstein LZ. Falls in older people: epidemiology,risk factors and strat-·460·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年1 月第33 卷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1 临床资料

100例中男62例,女38例;其中66~70岁51例,71~75岁32例,76岁以上17例。患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29例;患脑出血、脑梗塞等脑血管患者21例;患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7例;糖尿病患者8例;其他5例。

2 内科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2.1 生理特点

听力下降是老年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部分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下降造成听觉系统退化往往与人沟通困难,不能清楚的理解说话人的语言,这给临床上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有的患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意识不清、健忘、反应迟钝,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语言、阅读、书写能力,严重的还会影响患者的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不能正确的表达出自身的意愿。

2.2 心理特点

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以及自身生理机能的衰退,老年人容易产生不安、焦虑、恐惧、急躁等负面情绪,这样造成老年患者长时间处于心理压力极大的状态,长此以往会对老年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失眠、多梦、厌食、易怒等,严重的会造成自理能力降低甚至丧生。有的患者固执己见,不听医护人员或者家属的劝说,遇到刺激反应强烈。有的患者则情绪低落对病情的治愈缺乏信心,甚至认为自己年龄大了,觉得根本没有康复的可能。

3 护理措施

老年患者的生理机能也不同程度的下降,常常造成老人不能与他人共享各种信息。在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非常重要。

3.1 心理护理

(1)做好心理疏导与心理支持,避免不良刺激。老年病人在住院期间会考虑很多问题,自己的疾病能否治愈是老年病人最担心的问题,医务人员与家属对其疾病的态度也比较关注,担心医务人员能否精心治疗或者怀疑隐瞒疾病的严重程度等,针对这类病人一定要注意有问必答,态度和蔼,耐心地解释和安慰,使患者消除顾虑配合治疗。有一些老年病人由于病情较重而情绪低落甚至拒绝治疗产生轻生的念头,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做好心理疏导与心理支持,避免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影响,帮助患者克服困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化疑心为舒心、安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消极因素,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2)有效沟通。内科老年患者心理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是有效沟通。在护理过程中要通过交心谈心接近患者,聊天、拉家常、闲谈,这样能够对患者患病的根本原因、患者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状态、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详细了解,特别是疾病发生后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并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性格特征、知识基础及对疾病的认识,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没有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同时还可以了解病人家属的思想状况、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实际困难。

3.2 饮食护理

一部分老年人由于消化系统退化,会出现咀嚼困难和消化不良的情况,因此对于老年患者的饮食应该尽量的选择软烂易消化的食物,进食量应减少同时增加进食次数,做到少吃多餐。另外水的摄取量应该予以重视,正常情况下老年人每天的饮水量在2 000 m L左右,不建议喝饮料、咖啡等饮品,最好是白开水或者茶饮品,每次摄取量不超过300 m L。建议清晨起床后和一杯温开水,这样有益于身体健康。夜间也应该适量饮水,为防止老年人因饮水过多造成的夜间排尿频繁而造成影响睡眠,故夜间的饮水量不宜过多,可以在睡觉前准备一杯温水,在晚上排尿后饮用,摄取量控制在150 m L以内,这样既能保证休息,又能保证充足的饮水量,能有效避免患者清晨血液过于黏稠。同时注意饮食的营养,对于身体瘦弱的老年人应该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促进身体的恢复。

3.3 药物护理

对于药物的使用,严格按照“三查七对”的制度执行,做到用药准确,时间、剂量严格按医嘱执行。同时给药期间对患者要细心观察,对药物效果做出正确判断。对于静脉输液的患者,根据患者病情以及身体情况合理控制滴素,对有不良反应的患者立即停药,并第一时间通知当班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

4 结果

对该组100例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笔者认真分析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并根据这些制定出适合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药物护理和心理护理的方案,实施后对老年患者的康复以及临床表现有明显的效果,根据问卷调查的方式,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方法感到满意,总满意率为95%。

5 讨论

对于内科老年患者这的护理不是同一的模式,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该组采取认真观察和询问患者以及家属的方法,收集患者信息和需求,有计划着作出调整,以满足每一个患者的需求。老年人的饮食应强调定时定量,保证足够的营养,正确的饮食方式可以调节脂肪代谢、减少血液中的脂类物质、促进胆固醇转化并使其通过胆汁排出体外、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要高于年轻人,因此用药时要特别注意,护理人员也应该对所用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类型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能够及时的作出判断和相应的措施。通过合理的临床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等,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有好的印象,能够充分的信任和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内科老年患者在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在该院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100例,结合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药物护理、临床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方案并实施,期间对护理效果做出评价。结果 对患者及家属问卷调查,护理满意率为95%。结论 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法,可使护理效果更佳,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恢复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内科,老年患者,护理,探讨

参考文献

[1] 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7(S1):177.

[2] 邵永春.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1999,16(3):47-48.

[3] 张梅钦.浅谈内科疾病社区护理实践[J].福建医药杂志,2002,24(1):111.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1 家庭护理的概念

国内外对于家庭护理的概念很多, 尚未统一。有的指到服务对象的家中进行保健指导和实施护理的过程, 包括家庭健康护理和居家护理;有的是运用护理程序对整个家庭及其系统中处于不同健康水平的成员提供专业性护理服务, 以促进家庭系统及其成员达到最佳的健康水平;部分同行认为家庭护理有专业与非专业之分:专业的家庭护理是社区服务机构医护、保健人员为处于健康或疾病状态的家庭及其成员提供包括护理程序在内的一系列服务;非专业的家庭护理是家人或朋友的照护或帮助行为, 其方法主要来源于他人指导或是科普书籍。即国内对家庭护理的理解更偏重专业的家庭卫生保健服务, 而对于非专业的家庭护理多理解为如家政服务等[2]。国际而言, 美国家庭护理、临终关怀协会和疾病防治中心定义家庭护理是指一系列健康保健和社会服务, 即在被服务人家中为其提供其所需的医疗护理服务、社会帮助、专业治疗以及必要的日常生活协助, 以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2 我国家庭护理的现状

2.1 服务内容方面

家庭护理的工作范围广、内容多样化:一是提供康复保健和家庭健康指导;二是提供基础护理技术指导。据悉, 山西省人民医院家庭护理服务包括13项, 主要侧重于对疾病处理过程中各种操作的护理。据个别研究认为, 家庭护理服务的内容包括家庭健康护理和家庭病床护理。更有人认为, 家庭护理服务内容包括康复、药物、营养、心理护理以及护理咨询、传染病的消毒隔离、自我保健护理、送医送药等[3]。实际上, 促进社区老人健康, 家庭护理的开展确实深受群众欢迎, 起着巨大的作用[4]。而目前实际:家庭护理开展项目局限, 主要还是提供护理技术支持为主, 某些护理项目无法充分落实, 如康复保健、残疾人护理、心理护理等其工作量较少, 家庭护理综合保健服务的功能也无法完全落实。总之, 家庭护理服务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 不仅要提供基本的护理技术支持, 还要具备康复护理、健康指导、保健咨询等专业化的健康保健服务能力。

2.2 服务对象方面

我国对老年家庭护理的服务对象目前没有公认的统一纳入标准, 收录标准不同地区、社区或开展老年家庭护理的医院各有不同。康丹等认为目前国内的老年家庭护理以家庭病床为主, 其护理的对象仍以病人为主, 较少涉及到老年人的健康促进、健康维护以及疾病的预防[5]。

2.3 服务形式方面

根据护士实施服务的参与程度将家庭护理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技术指导与监督护理, 二是直接上门实际操作。根据服务的连续程度又可分为两种形式:家庭病床护理和临时出诊家庭护理, 家庭病床护理就是社区护士根据诊疗护理计划定期上门为家庭病床的患者提供连续性、综合性的专业健康照护服务;而临时出诊家庭护理是社区护士应家庭病床以外的患者的需求提供的临时而急需的护理服务。目前部分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的家庭病床即是开展家庭护理的主要阵地。在香港, 老年护理的形式也很多, 其中老年人服务社区是把经过医院老年专科病房治疗或日间中心康复后的老年人转入其中。承担对他们护理服务的主要是社康护士和社会工作者。

3 国外现状

国外家庭护理机构形式多样, 运作方式正规有序, 团队成员种类较多, 分工明确, 医疗制度较为完善, 老年人医疗负担轻, 保证了老年家庭护理服务的可及性。澳大利亚老年卫生保健的服务机构有社区服务、医院服务、护理之家和老年公寓。欧洲的丹麦、瑞典等国政府和卫生行政机构投入大量的经费, 建立了完善的老年家庭护理服务网络。

4 老年家庭护理存在的问题

4.1 家庭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在我国, 目前从事老年人家庭护理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就目前本地区的调查显示, 一般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2~3位护理人员, 没有完全参加社区护士规范培训。部分研究表明, 目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人员, 大多数是从临床护理岗位调整而来的, 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现象, 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知识与技能的需求, 尤其缺乏家庭访视护理的相关知识, 对需要照顾的老年病人实施全面护理比较困难, 只能针对病人个体提供某些单纯的治疗性护理服务, 对于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健康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开展较少, 经验匮乏, 对于整个家庭系统的护理则更是缺乏[6]。

4.2 护理人员知识缺乏

目前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都没有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 只是在临床护理专业中开设几十个学时的“老年护理学”课程, 绝大多数护理人员未经过老年家庭护理的正规培训, 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和需求认识不足, 了解甚少。从长远来看, 这一课程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老年护理人员工作技能的要求[7]。

4.3 家庭护理政策支持不到位

家庭护理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虽然国家行政部门提倡开展社区、家庭护理, 但相关的配套政策并不完善, 政府也没有这方面的专项投资。家庭护理只提供服务、不谋盈利, 会受到广大家庭的欢迎;如涉及到收费问题, 许多家庭会拒之于门外。国家没有好的政策, 家庭护理又不能创收, 没有经济效益, 家庭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人才流失, 家庭护理的发展必然受到一定的制约。

5 老年家庭护理的必要性

5.1 技术支撑方面

我国家庭结构正由主干家庭向核心家庭改变, 老年人独居增多, 其子女对老年人的照顾减少, 需要外力支持。加上现阶段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和“未富先老”的三大特点。家庭护理服务将是老年人得以安全、健康的享受晚年的重要保证。

5.2 家庭护理是老年人健康需求的重要途径

从家庭护理的服务内容不难看出它能为老年病人提供专业的生理和心理护理、为其照料者提供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 能满足老年人居家享受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 能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2013年本中心调查发现老年人普遍存在家庭护理需求, 其中50%~70%的老年人都希望得到居家生活照顾、家庭访视、专业的保健指导等, 且老年人自理能力与需求程度是成正比的。

5.3 家庭护理是医疗改革发展的必然需求

当今老龄化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有限的医疗资源、无限扩展的医疗费用。家庭式养老模式日渐萎缩, 医院的临床医疗难以满足社会医疗需要, 家庭护理因社会需要而产生并且逐步发展, 以满足基本的卫生服务, 目前形势来看开展社区家庭护理服务将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顺应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5.4 家庭护理是老龄化社会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

据人口普查, 200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 占中国总人口的10.9%, 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推测, 2025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0%, 2050年将达到25.5%。中国人口结构由成年型迈向老年型。《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10年) 》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立足于社区和家庭的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护理服务,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家庭护理是护理工作走出医院、迈向社区、进入家庭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是护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适应老龄化社会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

结论

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与目前家庭结构的特点均需要发展家庭护理。但到目前为止, 我国家庭护理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均不健全, 卫生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专业的老年家庭护理人员不足。此外, 家庭护理人员的待遇较低, 且人们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 致使家庭护理人员缺乏, 家庭护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因此, 对于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我国来说, 应借鉴国外家庭护理发展的成功经验, 完善各项政策和制度, 加大培养家庭护理人才, 改善目前老年家庭护理的现状, 促进我国家庭护理稳步发展, 以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需要, 提高家庭护理服务质量,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摘要:社会的进步、现代医学的空前发展, 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家庭, 作为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单位, 对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无疑将成为当前护理的难题。本文在分析家庭护理概念的基础上, 探讨家庭护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进而指出当前开展老年人家庭护理的必要性。

关键词:老年人,家庭护理,现状

参考文献

[1] 松涛.居家养老能否破解老龄化难题[J].社区, 2007 (7) :44.

[2] 孙菲, 徐燕.我国家庭护理发展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 (1) :42-3.

[3] 李艳菊, 杨帆, 等.我国家庭护理实施状况[J].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5, 14 (5) :424-425.

[4] 菊芳, 孙伟芳, 等.对上海社区护理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21 (1) :66-8.

[5] 康丹, 李敏.我国老年家庭护理发展现状与启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 (13) :122-124.

[6] 覃惠英, 尤黎明, 等.家庭护理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3, 17 (9A) :1009-1010.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范文第6篇

1 调理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 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 人体消化和吸收食物的重要器官。脾胃正常才能化生精微、气血和津液, 防止痰饮、水湿等病因的发生。老年慢性病患者因, 正气亏虚, 抵抗力下降, 强调保护和促进脾胃的功能就尤为重要。保护和促进脾胃的功能, 可以从调配患者的饮食着手, 充分发挥脾胃在恢复正气的功能[1]。我们应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对脾胃运行功能差的患者, 不能强迫进食;对病后胃气初复的病人应宜于咀嚼消化的食物并要少食多餐;对多病、久病的患者不易食用肥甘厚味, 过硬、过冷和过热的食物;阴虚的病人, 宜选清淡食物, 同时配以青菜、水果。就是说在饮食上达到保护和促进脾胃的功能, 恢复正气, 治愈疾病的功能。四君子汤, 有调理脾胃虚弱和益气健脾的功能。

2 疏肝理气

疏肝理气, 即疏肝, 疏散肝气郁结的治法。按五行而论, 肝属木而性喜条达, 主疏泄, 为藏血之脏。设若情志不遂, 肝木失于条达, 肝体失于柔和, 以致肝气横逆、郁结, 呈现种种病变。疏肝理气具有疏理肝脏气机, 恢复肝脏功能的作用。肝气郁结表现为两胁胀痛, 胸闷不舒或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 脘腹胀满, 肠鸣腹痛;妇女可见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 痛经等。代表方剂如胡疏肝散、逍遥散等。

3 固护卫气

气是生命的本源;“肺主气”, 主呼吸之气, 主一身之气, 为气之本[2]。宗气通过肺而布散全身, 以维持脏腑功能活动。说明卫气有固护肌表, 抵御外邪, 调节汗液, 维持体温的生理功能, 是人体第一道防御机制。老年慢性病患者, 久病体虚, 气血受损, 卫气也会不足, 容易感受外邪, 使宿疾复发或加重, 或并发新病乃至影响整个治疗计划实施, 延误病情, 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 对老年人慢性病的护理, 其中特别是对兼有阳气虚损或气血两虚, 证见形寒肢冷, 自汗出, 易患感冒的人, 不论患何种疾病, 在护理中都要注意调摄卫气, 固护卫气, 故治疗时慎用辛温走表剂, 禁用重剂发汗之品, 即使是感受了外邪, 也只宜轻清宣透, 微发其汗, 或者是配用益气固表的药, 避免直接损伤卫气。护理时宜给予温热而又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 禁食生冷和寒性食物;谨慎风寒, 协助病人加强室外活动, 适当地进行阳光沐浴, 借以滋助卫气, 充实肌表。

4 体会

老年慢性病具有病情缠绵、正气虚损、邪气有余、气机不畅、累及脏腑的病变特点。因此, 对老年慢性病的护理, 必须针对其特点, 进行辨证施护, 这样就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摘要:探讨老年慢性病的中医调理的途径、方法, 采用现代中医养生理论进行调理与护理相结合的方法, 对治疗老年慢性病方面有明显效果, 中医在调理老年慢性病方面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护理

参考文献

[1] 沈军, 刘福仙, 杨文丰.浅谈老年慢性病的中医药调理[J].中国中医药咨询, 2010, 28.

上一篇:廉政约谈个人汇报材料范文下一篇:那一刻我流泪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