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项目管理论文范文

2024-01-01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吉林省作为新中国美术片的发祥地,曾经取得过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在国家发展文化产业战略性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吉林省的动漫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无论是规模、产量还是产值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要看到,与我国动漫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吉林省动漫产业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应积极寻找适合吉林省动漫产业的发展路径:在动漫题材上结合地域特色和时代需求;继续弘扬传统绘画精髓,树立良好的地区品牌形象;产业运作上向成功案例学习,遵循动漫产业发展特点。本研究旨在为吉林省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动漫产业;地域特色;发展路径

建国初期,吉林省的动画片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了我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是中国动画片的摇篮。此后创作的《巧在七中》、《医生与皇帝》、《雁阵》等动画片也都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吉林省动漫产业依托良好的美术片制作传统,以吉林艺术学院丰富的人才为后盾,不断探索着发展之路。随着动漫产业的兴起,在国家发展文化产业战略性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之下,吉林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内容,以推动吉林省文化产业快速、有序、健康发展为目标,对文化部门进行战略性改组。在这种背景下,吉林省动漫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和实质性突破,构成了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与全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动漫产业发达的省份相比较而言,吉林省动漫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因此,公正、客观地认识吉林省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吉林省动漫产业的优势与局限,制定符合吉林省动漫产业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与对策,创建具有吉林特色的动漫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以确立吉林省动漫产业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吉林省动漫产业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吉林省十分重视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扶持的政策措施,使吉林省的动漫游戏产业呈现一种井喷式发展。全省共有200余家动漫公司、300多个动漫工作室、3万多名动漫从业人员,并于2009年组建了国有资本相对控股、16家民营动漫企业参与的吉林动漫集团,带动全省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建设了东北亚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吉林原创动漫游戏产业园、知合国际动漫产业园等3个产业园。在动漫项目投融资、影视动画创作、衍生品开发、游戏研发、动漫图书和音像制品出版发行、动漫舞台剧演出等相关产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文化价值。2009年全年吉林省动漫游戏产业收益高达7.53亿元,2010年吉林省动漫产业产值62亿元,较2009年度增长了30%左右,2011年上半年,吉林动漫产业的产值较上一年同比增长26%左右,发展势头良好。由吉林本土动漫公司创作的《少林海宝》、《和家有乐》、《蓝猫健康特攻队》、《长白精灵》、《铿锵猪十八》等动漫剧作在全国产生了良好反响。

与此同时,吉林省不断拓展动漫产业的发展途径,在优先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植和倾斜的同时,积极为动漫产业争取资金的注入,设立吉林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一方面采取贴息和专项补助的方式,另一方面,引进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延伸和完善动漫产业发展的资金链。尤其是建立相对合理的动漫产业投资发展渠道,鼓励动漫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内部融资、企业上市等不同方式获得资金支持,并引导资金流向前沿性、战略性、持续性动漫发展项目,从而使吉林省的动漫产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由小到精、由精到大、又由大到广的发展模式。毋庸置疑,吉林省动漫产业无论是在软实力还是在硬实力上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动漫产业势必跃升为支柱性产业,成为重塑吉林经济地位的关键性因素。

二、吉林省动漫产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吉林省动漫产业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但从总体上而言,吉林省的动漫产业在产业规模、产业管理体制、产业链条的完整、产业专业性人才培养、产业政策措施、文化创新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缺陷和不足。

(一)规模与总量较小

虽然吉林省不断增加对动漫产业的投入,但在动漫产业的资产总额、产业规模、产业增加值等方面与动漫产业发达的省相比较仍然具有十分明显的差距。以2006年动漫产业增加值的数据为例,2006年上海动漫产业实现增加值58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动漫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1%,经济贡献率达6%。而2006年吉林省动漫产业增加值不足上海市的30%,占吉林省GDP比重落后近两个百分点。这种相对落后的状况随着2008年《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和《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扶植动漫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转机,但发展速度仍然处于劣势地位,对全省GDP的拉动作用依然不够显著。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吉林省动漫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之间处于一种矛盾和失衡的状态,无法为动漫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合理的基础和保障。吉林省的影视传媒、歌舞演艺等传统文化产业在整体文化产业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动漫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少。同时,动漫产业市场中介相对落后,整体上缺乏中介机构的介入和运作。吉林省现存的职业化的动漫产业营销机构相对较少,以致动漫产品的供给和文化市场的需求之间不相匹配,一些极具发展前景的动漫产品寻找不到适合的市场。专业化的动漫产业中介的缺失,无法使战略合作者和大量的资金有效投入到动漫产业中,与动漫产业相关的人才、技术、信息、项目等资源也不能及时、畅通、有效地与动漫产业市场形成对接。

(三)管理体制行政化

吉林省动漫企业普遍存在管理体制行政化的缺陷,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缺乏管理的灵活性和生命力,深化动漫企业的体制改革没有取得根本性的进展,仍然不能以动漫产业市场的需求为基础,以动漫产业的政策为导向。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动漫体制的改革远远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政府仍旧以直接下达行政命令的方式介入到动漫产业的管理之中,形成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的文化管理弊端,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高、精、尖人才匮乏

首先是专业化的动漫产业管理人才的匮乏。吉林省动漫产业的发展缺少既具有专业化知识结构又精通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使大部分动漫企业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规律,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施行现代企业化的经营,只能在旧有的文化体制下因循守旧。其次是专业化的动漫产业中介人才的匮乏。中介人才的缺失和非职业化,使吉林省动漫产业无法与市场形成有效的对接,无法顺利协调动漫产业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不能把市场资本及时注入到动漫产业中。再次是吉林省动漫产业缺少一批标志性和领军式的人物和骨干企业。因此,吉林省动漫产业无法树立自己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形象,没能利用名人效应来开拓动漫产业市场。

(五)创新能力不足

吉林省动漫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自主创新的市场主体,普遍缺乏创新意识,所生产的动漫产品缺乏创新因素,在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动漫企业的创意、研发、制作水平较低,知识产权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不能突破现有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无法有效拓展动漫产业发展的市场和空间,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吉林动漫节等文化产业项目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但这些项目一方面仍旧延续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多年没有创新性的变革,另一方面缺乏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没有完全展现出来,没有产生国际性的关注和反响。没有打造出具有吉林特色的动漫精品,没有树立起能够影响全国和全世界的动漫品牌,这也在一个侧面反映了吉林省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吉林省深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形成鲜明的反差。

三、吉林省动漫产业发展路径

(一)以市场为导向,深化动漫产业体制改革

吉林省动漫产业要取得突破性和实质性的进展,必须冲破传统动漫体制的障碍,以市场经济的需求为导向,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构建富有吉林特色的动漫产业体制。

首先,确立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界与事业单位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对吉林省的动漫企业进行统一规划,对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动漫企业,政府施行政策性的保护和扶植;对于营利性的动漫企业,政府以引导和管理为主,而不参与到具体的业务之中,将其推向市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其次,要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符合吉林省动漫产业实际情况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动漫企业,重点扶持效益好、有竞争力、创意新颖独特的动漫产业单位及项目。

再次,动漫企业要尊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将竞争机制和优胜劣汰法则引入到动漫产业的发展之中,淘汰一批丧失竞争能力的企业,扶持树立一批极具国际发展力的企业品牌,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动漫企业品牌和形象。

(二)深化整合动漫产业优势资源,形成规模化、组织化、集团化经营,提高动漫产业集群化发展速度

进行行业内部资源整合,既避免行业内无序竞争,又取长补短提高产业效率;与行业外资源整合,在迅速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减少因介入不擅长领域而产生的损耗;与吉林省富有地域特色和地缘优势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相互宣传、互利互惠。围绕优势资源,建立现代企业集团,建构规模化、组织化、集团化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只有走规模化的发展道路,才能够优化文化资源配置,优化动漫产业结构,确立发展重点和支柱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完善文化产业专业性人才培养,留住人才

动漫产业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应该以培养既通晓动漫业务,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核心,以建立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保证,将动漫人才激励制度引入到人才竞争之中;完善动漫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机制;培养动漫从业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使其能够适应动漫产业市场的发展动态。目前,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吉林省有一定的优势,全省已有近20所院校开设了动漫专业,每年近万名毕业生,其中吉林动画学院已被批准为“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可以说吉林省已经成为全国动漫人才“输送基地”。在这庞大的毕业生队伍中,要甄选人才,更要留住人才。企业应该用事业用感情留人,找出相对于北京、上海的优势,比如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发展前景、重要的工作机会、家人的幸福感等。

(四)增强品牌意识,注重动漫与吉林省品牌的相互宣传

吉林省地区特色资源十分丰富,“中国二人转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马头琴之乡”、“中国人参之乡”、“中国琵琶之乡”、“中国松花砚之乡”、“中国梅花鹿之乡”等地域品牌和长白山、高句丽、伪满、萨满文化等自然历史资源是动漫取之不尽的宝库。

“地域动漫”在日本流行已久,是指将现实城镇作为动漫作品舞台,在吸引观众观看作品的同时,鼓励观看的人们到当地旅游,振兴文化和产业。著名的动画片《蜡笔小新》的舞台是埼玉县春日部市,蜡笔小新作为吉祥物登载当地宣传册子已经有10年历史。研发文化与动漫结合的创意项目将实现吉林省经济与文化的双赢。

(五)加强动漫产业发展的前沿性、科技性和应用性

科技含量高、创新意识强、商业化运作模式是动漫产业的独特性所在。因此,吉林省动漫产业要想取得开拓性的进展,必须强化科技含量、文化创新意识和市场应用性等关键性因素。同时,要对动漫企业进行彻底的技术改革,将国内外先进的科技力量和技术因素注入到动漫产业的发展中,提升动漫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文化企业要积极走出去,与相关的科研部门建立相互支持的机制,将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转换成文化产品,以便在科技开发、应用方面争取主动权,重点建设好吉林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和网络游戏品牌。

(六)为动漫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吉林省动漫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保障和支持,要在工商管理、资产和土地处置、财政税收、社会保障、资本投入、产业孵化等方面提供合理、持久的政策保障。吉林省已经连续推出了《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和《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62条扶持政策,同时,还研究制定动漫文化产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专项扶持政策,为动漫产业发展和体制改革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在解决动漫产业资本配置和优化方面,应制定鼓励吸收外资和民营资本投资兴办动漫项目的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适时开展知识产权权利质押业务试点。鼓励动漫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投资开发战略性、先导性文化产业项目。

(七)重视动漫作品的故事性和文学性

一方面,故事性是创作的基础。动漫产业作为创意产业,影响产品价值的因素众多,不确定性很大,这就要求企业在故事情节上下功夫。符合目标受众的年龄、性别特征和文化审美心理是动画片选题首先要考虑的要素。2006年动画大片《魔比斯环》以投资1.3亿元,几百万的票房收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部与世界一流制作团队合作的成果,由于内容的空洞、老套没能打动中国观众的内心。之后的国产大制作《秦时明月》《超蛙战士》也同样票房惨败而归。如何平衡受众的猎奇心理与认同感;如何避免老套又把握好颠覆、重塑的尺度都是需要反复斟酌商定的重要事项。

另一方面,文学性是提升动漫创作水平的保障。吉林动漫应该从吉林文学中汲取养分。从宏观角度看,吉林文学是吉林历史文化资源赐予我们的珍贵遗产,是不同群体特有的语汇和文化的传承。吉林文学在表达民众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能够给当代人一定的启示和精神体验,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吉林文学中反映的人间百态、社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不同时间、空间中的民众眼里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的内心生活,了解到他们关于社会、人生、自然各方面的认识。

从微观角度看,吉林传统母题和语言也同样会为动漫增色。文学的母题风格与吉林省的历史和风土人情有紧密的联系。母题是文学作品中的基本叙事单位,它在一定的文化传统中不断复制、反复出现,便形成了能够影响人类社会行为的文化因子。吉林省虽然在先秦就有行政管辖,但是到了清朝还是封闭管制,而吉林省的近代历史非常苍凉,几乎全都是在战争中度过,所以,吉林省能够保留下来的历史性片断非常少,反而更多的是注重自由和战争的胜利。

嚼冰饮雪、林走川行的生活,使吉林人有了大刀阔斧的豪迈和义无反顾的性格,吉林文学也就多了一些豪迈悲壮的风格,而吉林省内又有蒙古族、满族、回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是极少受束缚、向往自由的民族,封建意识相对来说较为单薄,所以母题的风格畅达自由。同时,吉林文学的语言风格夸张生动,在表达的时候有很多歇后语、俗语等,显得俏皮活泼幽默,地方方言纯正,贴合东北社会。

吉林动漫文学以东北官话为主,这也是与豫地、西北、江南、闽粤等地不同的最直观信号,东北官话是非常有辨识度的,诙谐、幽默、讽刺辛辣,东北人的那种泼辣、直爽的性格也在各种动漫文学中表露无疑。因此,吉林省动漫产业的发展应该凸显吉林文学的优势和独特性。

(八)为动漫产业注入吉林地域文化因素

吉林省动漫产业是吉林地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合体,这其中渗入了吉林地域的生活、思想、感情、观点,经过演化,这些吉林地域文化在吉林动漫产业中形成一种传承性和口头传播性。

传承性是指地域文化在流传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稳定物质外壳,即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都可以通用,并继续沿袭存活下去。传承性是针对传统特色和伦理观念、审美情趣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呈现出来的稳定性,这一点在吉林动漫文学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经过不断洗礼和沉淀,吉林动漫文学形成了各异的风格,例如蒙古族的歌谣气势雄伟、热情奔放、彪悍爽朗;满族和朝鲜族的民间故事描绘细腻、质朴率直……这些颇具感染力但风格各异的吉林动漫文学完成了各自的个性传承。

吉林动漫文学还具有口头传播的特点。口头语言是一种最灵便的交流工具,便于传播又便于记忆,所以,民众很乐意用口头语言反映生活事实。由于吉林动漫文学大多数都是反映人们的生活,创作自然在生活中就完成了,包括交流、模仿、表演等等,我们现在所看到和研究的吉林动漫文学都是由口头语言转换的文字形式书面语言,因此,吉林动漫文学的真正魅力还是口头语言。

传承体现了吉林动漫文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口头的传播也自然为吉林动漫文学带来一种不稳定性,没有严格的审查制度,也没有筛选,所以变异性是很容易存在的。每个人对语言捕捉的重点是不同的,有的人偏重人物,有的人偏重习俗,因此,呈现出来的故事内核就有所不同。除此之外,吉林动漫文学的产生环境并不是稳定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每一个吉林动漫文学作品也不是一次性建构出来的,而是经过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和修改才能成熟完整,这其中就存在时代的变迁和世界观的转变。

(九)建立良好的宣传环境,注重运用传统和新兴媒体,加大动漫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

当前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发展迅速,已成为产品推广不可小视的途径。同时,传统宣传途径依然要往广度、精细方向发展。首先,利用传统媒体宣传。吉林省内的电视台应该保证动画栏目及少儿节目的播放时间和长度,让本省原创动漫有良好的宣传机会。其次,还可以利用特有的途径长期宣传,如长影世纪城、长春动漫节、展览会等。长影世纪城是我国首家电影制片工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电影主题公园,在这里特设景点来宣传展示吉林省出品的动漫形象、互动游戏势必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最后,研发与动漫相关的衍生品,如趣味玩具、书籍、服装、音像制品、漫画杂志、主题公园、日用品等,达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让动漫形象通过走进人们的生活来增加亲切感和认同度都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责任编辑:李小玉]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在对国内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依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理论,分析了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依据,从培养方向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三方面提出思考。

[关 键 词] 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教育部于2004年增设的试办专业,是我国目前最年轻的本科专业之一。面对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和人才需求日渐迫切的现状,迫切需要我国建立合理完善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目前已有130多所高校开办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咸阳师范学院为西北地区第一所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已经招收了7届学生,走过了7年的办学之路。与全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一样存在一系列共性问题,基于自己的校情,也存在一些特殊的个性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从理论上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在实践教学中去不断摸索完善。课题组在对国内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调研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需求,对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展开深入思考,以期强化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这门新兴学科的理论研究。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其依据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义及形式

人才培养是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科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训练,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优秀的科学品质。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各行各业都有所不同,但总的目标是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人才的形式有多种,除了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行系统教育的进修外,还可采取业余教育,脱产或不脱产的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电化教育等条件,提倡并鼓励自学成材。

(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

1.理论依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教育和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企业部门及相关院校,从事管理、经营、销售、教育与教学等科研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

人才。

2.实践依据。借鉴国内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经验。2004年,教育部首次在高校设立“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回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十年之路,都希望把学生培养成能够在文化产业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产业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级人才。但事与愿违,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学科背景单一、知识面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缺乏等问题。无论是211重点院校,地方二本院校,还是三本院校培养的人才类型都是一样的,没有依据各自学科优势培养出有侧重点且差异化的人才。此外,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文化企业人才需求是厚基础、重能力的特点不相符。都想尽力把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学科都包含进来,文化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管、传播学、法学、社会学、艺术学等等,表面上看学生一天从早到晚上不完的课,结果培养成四不像!

3.地域特色。各高校所在的地域不同,文化资源类型有差异,所以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上要与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相结合,培养相应的文化产业人才。如咸阳师范学院地处古都咸阳,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故其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应是文化遗产保护或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4.专业设置背景制约人才培养目标。调研所知,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各高校开设差别较大。有设置在历史学科之下、管理学科之下、文学之下,艺术学之下(分美术、设计、音乐)、体育学之下、中国传媒大学则设置在传媒学院等等,这是由于文化产业类型多样所致。但在人才培养方面当然要结合专业背景和师资力量来确定培养目标。

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思考

依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理论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年),分析市场对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总结目前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经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目标方向定位

目前的高校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延续旧的文化事业管理教学体系,偏重文化、艺术学科的基本教学,而忽视了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造成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严重。文化产业类型多,范围广,一个学校一个专业不可能培养出满足文化产业十大类的各类通才。学校应在充分把握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制订合理科学的培养目标。咸阳师范学院地处帝都咸阳,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开发就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华中政法大学根据自己的学校特色和师资力量,其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文化产业政策法规方向。艺术类院校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方向应为影视产业、动漫产业、会展产业等。

(二)专业课程设置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更为具体而切合实际,划分为不同模块——通识教育模块(专业英语、基础的应用数学、政治理论课、大学语文)、基础知识模块(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中国文化简史、西方文化简史、文化资源概论)、管理技能模块(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项目管理、文化企业投融资及资本运作、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专业基础知识(文化创意与策划、文化产业学、创意与城市建设、文化资源检索、区域历史文化研究、民俗学、国际文化贸易)、行业知识模块(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旅游创意策划、旅游项目开发与规划、文化产业案例分析、文化市场经营管理)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完成必要的基础理论课的基础上自由选择。

(三)实践教学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意义重大。教师首先要积极参与政府文化产业项目的制定,甚至深入文化企业参与其管理,这样不仅增强课堂教学案例,而且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南昌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其文化产业管理老师参与策划江西省多届春节晚会,为学生创造实践学习机会,而且增加就业机会。池州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每一个假期都安排学生在相关媒体、文化产业公司、大中型文化企业实习,通过每个假期的实践活动,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期教学和假期实践相结合。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求更多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与定位。加之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互联网、新媒体等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步伐加快,对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也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应该构建以高等院校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把培养目标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做到供需相匹配,以培养出具备创新理念、创新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方彦富.新时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思考[J].东南学术,2010(5):162-176.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凸显出它与众不同的特殊地位,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转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逐渐显示出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同样制约着它的发展。为此,我们应该从研究方面着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文化产业的管理机制,优化文化产业管理的路径,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管理;路线;模式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发生了巨大转变,而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逐渐被摆到台面上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另一大强力推动力。我国的文化建设的发展可以说是遵循了市场积极的要求,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发展的“新常态”,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变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部分,成为支柱性的发展产业‘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同样也要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所以,我们要本着发展的念头,对于出现的问题做出我们的解决方案,催动文化产业持续向前发展。

一、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初始于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期,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进展速度不快,发展时间较短,并且在当前态势来看,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文化产业已经变成了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同时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花费时间慢慢改进的。目前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产业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却并没有像其他一样建立起来一套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完整的管理体制,大部分的文化企业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也缺乏市场积极的要求。我国在文化产业方面支持政策方面也有所欠缺,政企重叠严重,政府有关部门的职位发挥不了切实有用的功效;并且,政府的干预过多,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文化企业的自由发展.

(二)、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

众所周知,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创新能力。没有创新,文化产业就像无水之源,人类灵感的迸发可以说是是世间万物的开山只石,我们不能够一味的进行模仿,只有创新,才是我们的引领之火。

(三)、欠缺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人才管理欠缺合理结构

文化产业离不开创新,同时创新也是由人脑的形式而呈现出来的,现在各个国家的竞争已经由单纯的经济、军事方面的竞争转化为文化的竞争,所以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人才吸引更多人才,实现在人才方面的有效循环。

(四)、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机制不完善,对文化成果缺乏有效保护

有力的政策法律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文化产业的有关成果也需要去进行有效保护。试问,如果连文化成果的专利权都不能保证,何谈进行文化产业的持久发展。

二、发达国家借鉴模式的相关经验

我们可以通过借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较好的几个国家的现有发展模式来通过分析得出我们想要的专属于我们国家的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是必不可少的。从现有的发展模式来看,现在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市场导向型”、即以市场为主体,一切听从市场的安排而出发“政府导向型”、即政府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权力主要集中在政府的管理模式。

(一)、以市场为导向的美国模式

美国的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分上心,但是政府并不是主导力量,政府只设立一个文化管理机构,主要服务于市场的是非政府的文化组织和非赢利的文化组织。市场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一切的发展以及资金的各种问题,都听从于市场的调动。开放市场是美国向其他国家输出文化的主要方式,美国的文化遍布于世界的各個角落,这无疑是美国采取文化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时,政府虽然不进行直接管理,但是同时为文化产业发展制定了有效的法律法规,帮助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以政府为导向的日韩模式

日本是产官学一体的模式,这种模式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以及相关学术界的支持,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众向所趋,政府出资更是在一定方面减少了文化产业的压力,使得文化产业能够进行更好的发展。韩国同样也是以政府为导向的机构,方式是提供政策和法律以及资金的强力支持,韩国最出名的文化产业---电竞业同样也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路线模式

想要让文化产业发展得更好,必须制定出属于我们国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我们需要深入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制定出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够实现文化产业的发扬光大。

(一)、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政府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应该处于保护者的位置,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这是政府能够有效的对文化产业减少交易成本的直接方式,从行政手段到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这是政府的转型跨越升级,同时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向前一个大迈步。

(二)、出台相关政策,制定更多的法律法规来支持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减少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不必要消耗,降低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本,为文化产业的安扎提供更加舒适易生的环境,使得文化产业的成果能够更加顺利的孵化成功。

(三)、加大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他人的劳动果实

文化产业实际上就是创意的发展,创意变成实际就是我们需要保护的知识产权,如果没有保护的温床,我们也不会有其他的创意的萌芽,首先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在人们心目中的意识,做到能够自觉保护知识产权。

(四)、加强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笼络更多创意细胞

人才的争夺实际上就是文化产业的你争我抢,文化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才,我们就无法拿出更多的文化创意方案,更别说让文化产业发扬光大了。人实际上就是文化产业的载体,所以我们要加强笼络更多人才,才能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谋求发展的,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我们集合各种有利的资源条件,最终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6-03-17)

[2]孙萍.文化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74.

[3]詹一虹,周雨诚中国文化产业的管理问题及优化路径[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2017:01.137

[4]徐补生. 以品牌建设引领文化产业发展[N]. 山西日报,2020-09-10(006).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业升级 财会专业 就业问题

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校财会毕业生就业影响

1.产业转型升级为高校财会专业毕业生提供多元的就业选择。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首先,随着我国落后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换,要求相关专业人员需要具备高素质、高文化、高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高校财会毕业生要全面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水平。其次,我国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若要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展中高端服务业,同时也增加了财会毕业生就业机会;再者,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实施,为推进中西部经济的平衡与发展,从而使得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逐步流向中西部地区,扩宽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财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更广。

2.产业转型升级为高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产业转型升级理论上要求推进产业技术的创新,为科学技术型企业尤其是是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而高校毕业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科学素养,品德素质,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因此,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随着科学技术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的到来和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人数逐年增加。同时,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也增多。

3.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慢、结构不协调。按理来说,产业转型升级总的来说是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但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慢并且结构不协调,这就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表现在于:第一,当前我国总体产业结构布局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竞争格局。技术创新远远不足于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仍有很多东西靠外国引进。一些地区适应能力弱,转型升级的速度较为缓慢,在一定时期内无法提供足够多的适合高校毕业生预期的工作岗位。第二,高校毕业生所学的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当前的产业升级的需求。一些用人单位直接到学校挑“好的”学生,这就增加了这些专业的其他学生求职的困难。第三,一些已经实现转型升级的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拔方面更加严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为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些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

二、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下高校财会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1.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当前,很多用人单位任用的财会人员相对来说他们的知识结构较为薄弱,已经无法满足单位自身升级发展的要求,这也就使得市场对高级财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加。 但目前独立院校财会专业学生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毕业生工作能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高要求,造成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人才,而高校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种两难的局面。

2.傳统思想观念的消极影响。往往有些同学认为,财会专业以后毕业出来就是会计,专门记账的!大学刚毕业,没有关系,没有人脉,没有金钱,只能给别人当会计。并没有深刻的意识到本专业的重要性和看重将来的发展前景。使得财会专业学生没有充分地精通地搞好本专业知识,导致毕业时不能顺利地进入正常的工作中,这就影响了财会毕业生的就业。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财会专业人员越来越重要,因为财务管理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财会专业人才在企业中的管理中非常重要。有关数据显示,在各大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的财会人才占30%,从事财务管理及资本运作工作的财会人才占70%,而公司领导者有70%是财经方面的专家。由此可以看出,财会专业很重要,一个懂财会的领导者能带好一个企业。这也就要求财会专业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

3.高校财会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比较低。高校财会毕业生就业率相对其他专业来说还算是比较高的,但高校财会毕业生的就业的满意度比较低,就业的稳定性较差,离职率比较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4届高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就有超过1/3曾经有过离职,并且大多数都是主动离职。此外,高校财会专业毕业生还频繁地跳槽。而高校财会毕业生对就业不满意最主要的原因是收入低并且很辛苦。

三、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下要求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转型

1.培养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的必要性。根据近几年财会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如今,我国中、高层及应用型的财会专业人才在人才市场的需求量很大,很多用人单位已经不再凭学历来招聘财会专业人才了,而是凭财会专业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任用财会人才。因此,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出符合市场环境发展变化的新型的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

2.培养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升级变化,财务会计人员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和会计日常工作是财会人员的主要工作,而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的出现,大大减少了财务人员的记账和核算工作量。当今信息时代,会计职能作用的范围应予以转变。单位的财务部门应从成本控制、业务处理和会计报告等传统工作向高级管理活动转变。因此,社会对财会行业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要提升,对会计人才专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

3.培养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新理念。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产业转型升级阶段,知识的更新换代很快,任何人不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而需要终身不断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财务专业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这也使得财会专业人员不得不加快步伐终身学习。创新能力是信息时代对财会人员的客观要求,因此,财会人员还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四、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阶段。产业转型升级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多元的就业选择和更多的创业机会,但是由于转型速度缓慢、结构不协调,在一定层度上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尤其是近几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特为明显,同时影响着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因此,财会毕业生应树立新理念,学习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更好地满足当今产业转型升级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作者简介:符连妍(1995—),女,汉族,海南儋州人,本科在读,武汉东湖学院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4级本科生。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当前,我国文创产业获得了巨大发展,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拉动了经济的巨大增长,并且已经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部分,但同时也面临着知识产权、人才竞争、经济收益等多重风险,为了能够保障文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加强项目策划和管理风险控制,避免各类经济风险的发生。因此,本文对文创产业项目策划及管理风险控制进行分析,希望为文创产业风险控制提供参考,推动我国文创产业良性持久发展。

关键词:文创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风险;控制策略

引言

现如今,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文化的多元化、创新型趋势日益明显,人们对文创产品需求不断增长,文创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拉动经济增长,缓解就业矛盾,越来越多城市逐渐重视文创产业建设,为文创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但是也存在诸如政策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等不可控的因素,如何很好地规避风险,找到属于自身长期发展的支撑点与实现途径,并注意于文化建设项目的投资规划与风险管理,是文创产业唅代解决的问题。

一、文创产业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

近几年,我国文创产业获得迅猛发展,涵盖了影视、传媒、文化艺术品、旅游等诸多领域,文创产品,顾名思义是指文化创意产品,是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而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文创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背景下诞生的以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通过科技、创造和产业性的方式开发、对知识产权进行营销行业。在此前,有学者提出说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风险比较高的行业,这种充满了不确定性的风险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只有对各种不确定的因素进行管控,那么市场主体的相关效益才能获得保证[1]。

(二)特征

第一,高风险和高收益共同存在。目前,由于文化创意产品存在很强的创意性和较强的模仿性,导致技术风险、外籍风险、政策风险等为文化产业发展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同时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引发了文化产业需求的不稳定性,因此,文化产业市场发展风险较大,具有不确定性的收益风险,可见文化产业是一个收益高和风险高并行的发展项目产业。

第二,较高的初始成本和很低的复制成本是文化产品的一个主要特点。文化创意产品具有较好的创意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展现在众人面前,所以,在文化作品开创阶段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和人力,这也造就了文化产品较高的初始成本。然而在文化产品完成后,在市场流通期间由于文化产品很容易被模仿,而且复制成本比较低。

第三,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为精神属性。结合文化产业衍生出的附属品,同样也是具有相同价值的商品。但实质上商品和文化产品具有较大的差距,文化产品会借助精神属性和要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比如说,对优秀人物事迹通过电视媒体传播时,人们通过媒体渠道深入了解到各种无形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并对受众者的思想和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有利于人们心灵的升华。

二、文创产业项目策划及管理风险控制策略

(一)文创产业项目策划风险控制策略

文创产业策划期间很容发生由于各种因素出现偏差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信用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文创产业策划期间实施经济交易和履行经济义务时,由于一方出现违约行为或违法行为,同时导致合作方经济发生损失的情况属于信用风险。另外,如果自然环境问题对文化产业造成是一定的损失的情况为非系统性风险,也就是自然风险。想要有效控制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方面的风险,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重视对文创产业项目策划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与强化。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人员是项目策划的直接实施者,所以,其风险防范意识会直接影响策划结果。因此,文化产业管理者需要重视对项目策划人员风险意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能力的培养,还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追踪机制,确保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项目策划风险的发生。第二,文创产业项目策划人员要全面了解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项目策划,以便于避免风险的发生。同时,文化产业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及交流,促使其重视并支持项目策划及后期实施。第三,文化产业需要以优良的项目策划来降低项目成本,降低经济风险的发生。还可以通过投资、融资,购买保险等方法来规避策划风险[2]。

(二)文创产业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策略

针对文化项目中包含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资源进行组织、计划、控制的过程为文化项目管理。通常会引发管理风险的因素主要有管理者素质水平、文化项目组织情况、企业管理机制建设情况等,这使得文化项目管理风险形成人力管理风险、财务管理风险和国际化管理风险三种,而这些因素都存在不确定性。为了有效控制这些风险发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对文化项目管理风险进行控制。首先,建立健全的文化项目风险机制。文化公司应积极构建自己的风险管理组织,并专门对文化项目中可能出现的管理风险加以评估与防范,从而减少了管理风险出现的概率。同时,文化产业企业还应建设完善的风险信息系统,对文化产业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收集与分析,以此确保各种信息的准确度。要全面监测与文化工程项目及其他活动有关的风险因素,从而及时地发现并化解文化经营风险。其次,针对财务经营风险可通过风险转移的方式避免。一般来说,最常见的风险转移方式主要有个人投保、财务型的非保险转移、控制型的非保险转移三个形态。不过,因为文化项目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是动态风险,所以,文化公司就应该结合实际具体情况选用财务型的非保险转移、控制型的非保险转移中的最适当的一种方式,这样才能有效防控文化产业项目管理财务风险的发生。最后,以产品销售地文化为主导,合理消除国际化文化产品中存在的文化冲突。针对国际化的文化产品在管理期间,需要根据销售地对文化产业项目进行管理。如果文化项目的销售地以母国文化占主导时,应在项目管理中延续母国文化管理模式。一旦项目销售地文化占据主导地位,那么需要对文创产业项目管理方案进行调整,使得文化项目与消费市场需求相符,从而实现规避国际文化冲突的风险的发生[3]。

结束语

国内外经验证明,任何文创产业繁荣的背后都有一套良好的风险控制机制,我国文创产业在文化项目策划及管理方面建设不完善,很容易引发各种风险发生,因此,不能忽视风险管理环节,需要加强项目策划风险控制和管理风险控制,促进我国文创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碧昱.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的流程以及实践——评《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4):后插6.

[2]江东东.浅谈文化产业项目策划风险控制[J].商讯,2020(28):140-141.

[3]刘洁,王广振.地方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思路探析[J].人文天下,2020(18):40-43.

作者简介:宋艺菲,1998年12月出生,女,汉族,山东德州人,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历: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是广播电视领域文化项目策划方向。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电影营销能够造就出其不意的娱乐体验效果和巨大的市场价值,整合营销在中国电影市场中显示出日趋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电影业的现状,借鉴美国电影市场的整合营销手段,对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些营销手段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影营销 整合营销品牌衍生产品

引言

作为创意文化产业首要的载体,电影总是成为占据媒体最新最快的话题,它甚至可以比一部成功的电视连续剧创造更广更长的社会效应。比如《十面埋伏》从投拍、选演员开始,已经被媒体和大众关注。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到,电影作为一种“时尚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它不仅能够创造娱乐新闻的话题,同时也可能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成为一种“社会事件”。当电影制造的话题、电影制造的体验,成为一种特殊的市场驱动力并成功地被企业拿捏、运作,那么通过搭载电影而采取的整合营销手段,将会造就出其不意的娱乐体验效果和巨大的市场价值,因此整合营销在中国电影市场中也显示出日趋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电影业的营销现状,借鉴美国电影市场的整合营销手段,对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些营销手段进行探讨。

中国电影营销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影业基本上是国营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这种状况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如鱼得水,在商品经济时代却是步履维艰。体制因素捆绑了营销人员的手脚,而且压抑着营销人员的智慧,使得一些最基本的、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则的营销理念、方法和技巧等,无法激发、挖掘和运用开来,它直接导致中国电影营销的“有场无市”。在20世纪90年代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国产电影的生产、发行与放映等各个环节均遭受到巨大的冲击,使得中国电影一度跌入低谷。从电影理念层面意义上讲,历史的积淀、文化的影响和操作的固步自封等作用,电影人更多地重视电影产品开发和制作,对电影营销和电影产品开发则相对弱视甚至漠不关心。随着电影产业的日益规模化、集约化和精细化,这种电影理念必将严重制约电影市场的巩固和发展。陈旧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成为阻碍中国电影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必须大刀阔斧地加以改革。

加入WTO以后的几年来,随着我国电影产业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国电影产业正在出现新的面貌。首先,中国电影的投资已经显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形成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境外资本三足鼎立的态势,尤其是民营影视公司和其他社会力量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一支主力军,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进程。其次,从中国电影的发行与放映来看,近几年来也正悄然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民营公司依托在运作上的灵活优势,大力推进了国产电影的发行与营销。在放映方面,外资对于投资中国电影院的兴趣越来越大,看中了这个拥有13亿人口巨大数量的潜在观众市场,甚至在先进的数字化影院建设方面,中国也已成为全球第二位,在数量上仅次于美国。但是中国电影在整体的营销手段上并没有突破,仍处于初级阶段,我们还是迫切需要学习国外电影先进的营销理念和方法,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给中国电影营销输入新理念、新思维。以下我们简单阐述美国好莱坞电影营销的一些方法。

美国电影产业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理论产生和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是由美国西北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唐·舒尔茨(Don Schultz)提出的。传媒整合营销作为“整合营销”的分支应用理论,是近年兴起的。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模式的战略转移,整合营销倡导更加明确的消费者导向理念。

2001年,美国整个电影工业的年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一跃成为仅次于航空、汽车和计算机的第四大产业。美国电影挺身第四产业,源于采用了崭新的营销理念,通过整合营销做大了市场。

电影整合营销的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拍消费者所喜爱的电影。为了了解观众的喜好,好莱坞各大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很重视市场调查,市场调查包括三方面:一是调查观众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影片,在不同时期推出不同类型的影片。二是调查在一定时期的大众社会思潮是什么,从而确立影片拍摄的主题。三是调查观众品位,通过调查发现影片的四大卖座元素:好故事、好演员、好场面、好音乐。

电影整合营销的主要手段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手机短信等多种媒体,通过新闻发布会、制作专题等方式进行多侧面、全方位的立体传播,并与企业合作进行联合营销,达到双赢结果。好莱坞的电影营销是银幕营销和非银幕营销齐头并进、互为支持的连锁式营销方法,具体表现为银幕营销、电视营销、家庭影院、网络营销和相关商品开发这“五位一体”的营销构架。当一部电影拍完后,不是立即放映,而是先预映,放给不同年龄层次和心智水平的观众及影评人看,根据他们的反应进行修改或增补,把营销和摄制整合在一起。其次与企业进行捆绑销售,不仅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同时为影片赢得赞助和宣传。比如,在007影片中,米高梅让邦德驾驶福特公司的“阿斯顿·乌侗”牌跑车,邦德女郎坐福特公司的“齐鸟”跑车,而把德国宝马系列挤出银幕。为此,福特公司回报了3500万美元资助。据悉,该片为20家公司的品牌做了广告,赚进1.2亿美元,而米高梅公司的投资不过1.1亿美元。换而言之,该片不需上映就已收回了成本。

另外,有资料表明非银幕营销所得占美国电影业总投入80%。非银幕营销的范围包括电影本身的衍生产品,例如录像带、DVD、原声大碟及磁带等,还包括与电影相关的周边产品,如电子游戏、玩具、服装等。创下4亿美元票房的《蜘蛛人》,仅在沃尔玛超市卖掉的DVD就达1900万部,按每部19美元计算,销售总额3.6亿美元。动画片《怪兽公司》的DVD也卖了近4亿美元。

建立中国电影整合营销传播新体系

通过以上对现状分析和美国成熟模式的借鉴,我认为,我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中国电影营销体系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对电影的重新认识和定位,还原其本性,按规律办事。不可否认,电影是有别于其它商品的特殊商品,它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是能影响人们意识形态的产品,但它归根结底是商品,是一个产业,必然要遵循市场的运作规律。有了这种认识和定位,才能建立电影健康发展的体制和法规,理顺政企职能和行业管理的关系,摒弃传统的保守的落后的思想观念,为电影营销体系建立良好基础。

其次,抓住电影整合营销的关键,即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对于电影而言,买票到电影院观看电影只是消费者的需求之一,消费者还有对与电影相关的书籍、DVD、服装、道具等多方面需求。如何分析观众,挖掘电影受众深层次、多方面的需要,第一步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和

推广策划,第二步要剖析受众心理。这就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关键之一一受众需要什么,我再生产什么。

再次,逐步建立电影品牌营销理念。中国电影市场从2002年的《英雄》、《十面埋伏》、《天下无贼》开始到2005年《无极》,国内知名投资人、导演对电影新营销都进行了大胆且颇有收获的尝试,但还只是一些雏形,远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在电影的后续产品开发处于尝试阶段。我们仔细研究美国电影收入的构成就会发现,美国电影总收入约20%是票房收入,80%是影片后续产品营销。好莱坞模式的电影营销,是以电影这一高质量的产品为核心载体,熟练地运用明星品牌、电影和导演品牌及开发相关商品品牌,最终形成好莱坞的品牌生产、营销、经营管理三位一体的电影终极生产销售方式,最大限度获取品牌带来的巨额利润。国内电影营销人应该正视这种差距,迎头赶上,创造中国自己的电影品牌。

最后,采用专业化的手段进行营销传播的整合。电影的营销整合传播系统是庞大复杂的,市场调研、电影制作、广告策略、宣传炒作、公共活动、产品开发、促销手段等,要在统一有序的经营运作下,形成一种营销传播的合力,才可取得一定的营销效果。电影产品营销的这种整合,将其现有产品的风险性和后续产品的占有性矛盾缓解统一起来,整合的力量在此表现无遗,并能创造巨大的屏幕价值和非屏幕价值。

1.前期的宣传和推广。例如《十面埋伏》在制作过程中利用媒体宣传其庞大的创作阵容、离奇的故事情节、精美的画面处理、诱人的明星阵容,极大地吸引观众的眼球,制作完成后至放映前又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电视、DVD、户外等媒介进行轮番渲染,首映礼前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搞了一场耗资逾20007元的大型晚会,两岸三地当红明星纷纷献艺,把上映前的推广促销活动“烧”到极至。电影《无极》制作开篇即以“东方、魔幻、史诗、动作”为定位,并极力渲染其四地当红演员阵容和国际业绩显赫的幕后团队,运用纸质、电子、户外等媒体进行访谈、广告、公关、联合推广、事件营销等手段的宣传,为票房提供有力的保证。

2.广告与赞助。如前所述,电影总是能够占领媒体最新最快且相对持久的话题,因此电影是广大传统厂商甚至新兴行业进行宣传青睐的载体,广告与赞助仍然是好的电影保证前期投资回收的手段,电影营销人能够熟练地运用电影贴片广告、植入式广告、电影素材拍摄广告、主人公代言等手段来宣传产品、回收成本;企业也通过赞助电影中的道具、产品(如汽车、手机),赞助电影的发布会、首映式等来提高自身的品牌和知名度,形成双赢的局面。

3.捆绑推广与联合促销。捆绑销售和联合促销是电影营销的新型合作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商家所采用。从严格意义上,这两种手段仍属于广告范畴,但他们结合捆绑或联合双方的优势,网聚消费者的“眼球”,使一个企业或产品的营销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可以帮助产品实现接触更多消费者的目标。而对电影企业来说,捆绑推广则意味着获得更多额外(免费)的电视与平面广告宣传,以及出现在全国各个大型超级商店和公共场所的广告机会,扩大了电影本身的广告宣传效果,增加票房。联合促销则在一定意义上保证票房。例如,《英雄》与多普达,《十面埋伏》与正电脑,《手机》与Motorala,实际上是在相互借势,共同造势,共占鳌头,以求双赢。

4.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目前,中国电影衍生产品开发主要集中在VCD、DVD发行上,但其生产和销售远未达规模,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其一是利用版权经营,除了VCD、DVD,还包括书籍、CD、电视播映权、版权出让、特许经营等,其二是品牌经营方式,主要是指旅游开发、日用消费品生产和玩具产品开发等方式。1999年《星球大战首部曲》玩具产品有六大系列,其中包括机器人、战机、战舰、镭射枪等,共200余款,价格在10—60美元不等,据测算其相关产品的收入将突破50亿美元大关,实为衍生产品开发的成功典范。国产电影中的《英雄》、《手机》也在这方面作了很多策划和尝试,获得丰厚的回报。除了借鉴好莱坞成功的思路和模式,中国电影也应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消费者需求,想方设法开拓具有盈利前景的衍生产品,为高质量的电影创作提供足够的保证。

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而努力

中国电影的繁荣,需要电影人的共同努力,包括编剧、导演、演员,更需要具有先进市场观点的发行人、制片人和专业的营销人才。只要还电影其商品本身的特性,逐步建立以品牌为核心的整合营销体系,重点进行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我们有理由乐观地期待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期待更多更高质量更具国际竞争力国产电影的问世。

上一篇:监狱企业财务制度论文范文下一篇:地方高校财务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