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

2024-05-06

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精选12篇)

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 第1篇

1 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根据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和功能需求,本系统主要实现七大模块功能,包括采访、编目、典藏、图书流通、读者管理、期刊管理和系统维护。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

采访:负责完成图书订单的录入、修改、编辑和打印等工作;将新到图书进行开包验收,核实到馆图书的种数、册数等相关数据,对新购书籍的帐务进行记账管理,并录进新书登记库,为下一步的图书编目工作做准备。

编目:对新购图书或现有图书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分类、编目,形成书目记录,并最终移交至中央馆藏库。

典藏:接收编目完的图书和数据,并进行验收及分配,可对馆藏数据信息进行查询和修改。

图书流通:主要实现图书借阅、归还以及超期罚款和流通查询包括获取馆藏信息和借阅情况等功能。

读者管理:实现读者信息的增添、删除和修改;对借书证进行挂失;实现人数统计等。

期刊管理:对期刊实现征订、登记验收、期刊分类和加工、期刊上架和期刊流通,对期刊借阅、归还和检索等进行管理。

系统维护:实现创建用户、更改权限、数据备份等。

鉴于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情况以及管理员和读者的实际需求,本系统采用的是以C/S为主、B/S为辅的混合体系架构。C/S结构下的信息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事务处理能力,可实现复杂的业务流程。为此,本系统内部采用C/S模式,用以实现各部门的信息录入、数据采集、数据维护、统计分析、账单打印等基本功能。对于读者而言,查询信息是他们的主要需求,利用B/S架构,可以在图书馆网页上发布图书相关信息,读者仅需在客户机上打开浏览器即可体验便捷准确的查询功能。在B/S模式下,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客户端无需安装软件系统,减轻了系统的维护工作。

2 系统体系结构

2.1 C/S模块开发

在C/S模式开发中,选用了VB6.0完成系统的设计。VB是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设计平台。VB软件提供了各种对象供用户使用,在这个可视化界面上通过使用这些对象并对对象事件进行驱动编程来实现整个程序的设计。同时通过使用ADO(数据访问接口)对象来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

2.2 B/S模块开发

在B/S模块开发中,系统采用ASP.net实现web服务器与数据库的连接。ASP是一种服务器端脚本编写环境,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可用于创建和运行动态网页或web应用程序,可以方便与数据库或其他程序进行交互。利用ASP开发的脚本程序,全部运行于服务器端。Web服务器即www服务器,主要提供网上信息浏览服务,将ASP开发的模块挂在WEB服务器上,用户通过使用客户端的浏览器即可访问web服务器,来实现信息查询、发布等功能。

2.3 后台数据库

鉴于高校图书馆藏书量的巨大且规模日益庞大,选择一个强大高效的数据库工具是非常有必要的。SQL Server2000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关系型数据库,不但拥有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支持超大型数据库,而且与Internet、操作系统WINDOWS 2000Server和开发软件VB6.0及asp.net之间具有很好的集成性,其开发的系统结构为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可靠地数据库平台。

3 系统安全机制

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连入因特网后,数据信息的安全及整个系统的安全必然会受到威胁,因此要充分考虑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采取多种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1)采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就是用来阻挡外部不安全因素影响的内部网络屏障,其目的就是防止外部网络用户未经授权的访问。它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Internet和Intranet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

2)对系统内部采用用户身份验证,并授予各个用户相应的权限。用户只要输入有效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系统完成她权限范围内的各项操作。

3)设置网站的目录访问权限,设定特定的IP地址能否对Web服务器进行访问。

4 结束语

本系统与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内容和特点相结合,既能准确实现图书馆内部繁冗的数据处理要求,又能方便满足读者网上查询信息的需求。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功能强大、通用性好等特点,非常适合于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吴大刚,肖荣荣.C/S结构与B/S结构的信息系统的比较分析[J].情报科学,2003.

[2]廖若雪.ASP.NET动态网站编程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论文 第2篇

一、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优化对策

1.强化行政管理专业性,吸纳高级行政管理人才

当前高校承担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不具备行政管理及相关的专业背景,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组织进行行政管理领域新方法、新知识、新理念的学习,在专业素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工作人员吸纳丰富的管理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套用,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学识与素养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水平。为更进一步地提高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水平,需要对行政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尝试将企业人才管理模式引入行政管理工作当中,培养或引入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行政管理人才,从企业的角度来审视行政管理工作的运行情况,梳理关键环节,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2.加强行政管理经济支持,合理利用管理经费

经费的支持是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有研究中将经费视作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命脉。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经费短缺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大对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力度,可通过设置专项经费的方式,将下拨经费直接作为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经费使用;另一方面则需要重视对经费的利用管理,即要求行政管理人员根据每年度高校图书馆经费的预算情况,对经费的使用及其比例进行合理安排,例如需要按照图书馆图书资源的采集原则,结合以往年度的订购数据以及需求数据,对本年度的图书资源采购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还可以在对本图书馆现有藏书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评估各个院系读者的需求,确定采购目标,减少采购中间环节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将运行经费更多地投入到读者服务、信息推送、信息挖掘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兼顾服务水平的发展。

3.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管理依据

建立系统、完备的行政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完善行政管理工作、推动业务工作的重要保证。健全的制度源于广泛的参与,管理者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广泛征询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力使工作流程符合工作实际,人员管理符合工作需要和人性诉求,这有利于规章制度的落实,有利于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4.转变行政管理工作模式,促进人员才能发挥

我国当前高校所处的基本体制环境是以政府为主导,以计划调节为手段的模式,指导性、计划性的管理模式对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服务作为工作的`核心与基础,将会直接受到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素养及其工作积极性的影响,而且,即使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较高,也不代表能够提供非常满意的读者服务。因此,需要积极转变行政管理的工作模式,参照企业管理模式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改变自上而下的指令模式,将主动权下放至基层,基层管理者作为服务对象,管理层则为政策层面的服务者,通过这种方式,使基层管理人员在业务工作上更具主动性,同时促进管理流程的优化。

二、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管理及服务 第3篇

1.高校图书馆管理及服务存在问题分析

高校图书馆建设不但能够更好地推动高校的学术发展,也能敷设周边区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知识应用、信息共享环境,对高校周边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知识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加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然而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具体如下:

图书馆硬件落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重要的物质载体就是硬件设备,而当前很多高校的图书馆硬件比较落后,这不但体现在图书馆舍的狭窄,还体现在图书馆现代设备的落后。由于缺乏现代化管理设备,某些图书馆设置还停留在手工管理阶段;有些图书馆虽然有计算机设备,但是更新速度过慢,计算机性能较差,大多停留于数据的录入、借书、还书等简单操作,上网服务难以对学校师生开放,一些更深层次的业务更是无从开展。

服务质量不高。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不高,这由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主要包括如下几点:其一,服务内容较为单一。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很多高校图书馆在服务设备的数量及质量都不是很到位,且没有足够的信息技术人才,这使得一些专业性、技术性的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图书流通、报刊服务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内容。在网上信息资源开发、检索服务等方面还不是很到位,难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其二,服务机制不完善。一些高校图书馆的领导本身并非本专业出身,缺乏相应的管理及服务知识,故而在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上不完善,致使工作人员的工作动机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其三,服务意识欠佳。相对于高校的其他部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是很多,主要的接触对象就是读者,往往有坐等上门的思想,被动地完成自身的工作,缺乏必要的引导、推荐、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内容,图书馆活动比较少,难以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的利用效率,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学习、信息共享的氛围。

文献更新缓慢。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结构、内容、专业性等方面都有所加强,但是文献的更新速度还是其一个软肋。具体来说,这主要可以体现在如下几点:其一,书籍更新速度慢,出于升格的目的,很多高校采购专业书籍的往往采取“突击”的办法,采购书籍大多为过期图书,难以满足读者对图书的时效性要求,降低了读者的满意度。其二,数字型资源更新过慢,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资源的形式日益多样,而其中数字型信息资源对现代化图书馆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型资源更新过慢,这无疑限制了图书馆的发展。

1.4人员素质不高

虽然很多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有所提升,但是总的来看,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仍旧比较低,大部分都不是专业对口,而是从其他部门半道出家,缺乏基本的业务素养,缺乏工程热情。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时候,缺乏耐心,服务意识淡薄,职业道德修养有待提升。此外,专业人才在图书馆队伍建设上还不是很充足,高层次的信息技术人才还比较少,业务技能偏差,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地开展。

2.高校图书馆管理及服务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及服务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地了解,为此,就需要提出相应的管理及服务对策,以更好地推动高校图书馆管理及服务的发展。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加大经费投入。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还不是很到位,购书经费比较紧缺,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高校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大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具体来说,主要将其用于两个方面:其一,增强购书经费,图书馆最为重要的上就是藏书,为此,应该在购书经费上予以增强,结合高校自身的专业特点,明确主次、合理使用购书费用。及时与学校师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更好地购置他们真正需要的书籍。其二,提高硬件水平。很多高校的图书馆舍比较狭窄,限制了图书馆的发展;现代化设备比较落后,难以提高更高层次的网上服务,以更好地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鉴于此,学校应该在此方面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图书馆的硬件环境。

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服务部门,服务质量的高低对其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其一,坚持人性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尊重和关心读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读者。要倾听读者的意见,并作出及时的反馈;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把读者的需要放在首位,创设优雅的环境,为读者带来一场视野、心灵的双重震撼,使其从读书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其二,提供多种方式的服务,为了给读者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应该善用将信息转化为资源,开设展览厅、学术厅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沙龙活动;帮助读者解决疑难问题,为了更好地倾听读者的声音,高校图书馆应该设置读者意见箱、开辟网上回信栏、召开读者座谈会等;改变服务方式,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诸如课题跟踪服务、文献信息咨询服务等;满足多元化需求,读者有着不同的个性化追求,为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基于读者的差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推荐一些其可能感兴趣的图书。

开展导读服务。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高校图书馆应该联合学校其他主体开展导读服务,具体来说,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安排好新生首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校图书馆,学校应该在学生的第一课上,将图书馆的基本情况介绍给学生。其二,引导学生借书。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激发其阅读兴趣,高校图书馆应该定期举办讲座、读书会、文学欣赏会等形式的活动,以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其三,开展阅读活动,为了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高校应该加强将阅读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开展“阅读月”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来。

加强人才建设。优秀馆员是图书馆财富,尤其是学校图书馆馆员,能够引导那些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学会阅读,不但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还有耐心、爱心,让他们帮助学生阅读,能够使他们树立人生的目标,成为心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图书馆人才的培养和利用,对馆员实行业务培训,使他们不断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真正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老师。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及服务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及服务对策,以期更好地改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切实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研究 第4篇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 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目前, 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管理服务工作与图书馆资源相互脱节

随着我国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各高校的数字图书馆的各种学习资源不断丰富。各高校在数字资源方面的投入逐年递增甚至部分学校在数字资源的投入力度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对传统纸质资源的投入力度。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大力建设为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伴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也为图书馆服务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但是, 在现代高效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与图书馆传统的纸制资源以及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并没有形成以有机结合的网络体系。这严重的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一体化的进程, 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目前, 部分高校在建设的过程中引进了OPAC检索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者之间的独立的现状。但是,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二) 管理方向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由于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比较落后, 对数字图书馆的管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模式, 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相对滞后。目前,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发展明显落后于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进程。传统图书馆的管理系统针对的是传统图书馆, 面对数字化图书馆的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旧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呈现出了十分明显的弱点。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对象是纸制的各种图书馆资源, 而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数字资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 这就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急需根据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三) 信息孤岛现象越来越严重

随着我国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形式, 我国图书现有的管理系统已经不能够集成全部的业务工作, 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独立的系统不断增多, 信息孤岛现象向得越来越严重。众多的服务系统给读者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 独立的服务系统也严重地影响了数字图书馆的后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各项服务的整合。同时, 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的过程中, 由于各个高校采用的系统是不一致的, 导致了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出现严重的阻碍, 也导致了读者在使用的过程中, 不仅存在着重复登陆等问题, 也提高了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中的难度不断加大。

二、图书馆建设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大数据时代以及云时代的到来以及手机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建设工作带了极好的机遇, 同时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 高效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面临的机遇

进入新世纪以来,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只是新技术层出不穷, 目前大数据技术、云技术以及手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成熟, 给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历史性的绝好机遇。大数据技术以及云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将会为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更加广阔的为平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高校可以加快建设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中, 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充分的通过于多种之间的合作, 建立一个立体的管理系统网络。可以根据图书馆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需求, 建立一个全天候、多层次、立体化的高效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系统。从而真正的实现对高效数字化图书馆的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如此, 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图书馆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二) 高效数字化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

目前, 各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各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对传统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传统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在新的时代受到忽视, 传统图书馆在图书馆的建设的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遗忘。数着数字化图书馆进程的不断加快, 图书馆的资源逐渐呈现出数字化的特征, 同时, 各高校的服务模式以及管理模式也日渐趋向于数字化。但是, 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的处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与传统图书馆建设之间的冲突, 却一直以来被各高校所忽视。如何通过现代技术将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与传统图书馆的发展结合起来。在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发挥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 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建设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在对图书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只有将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与传统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的有时像花结合起来, 互相弥补, 次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但是, 在传统书馆的建设的过程中, 这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特别是在移动服务、云存储以及嵌入式学科服务方面还没有实现重大突破。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及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推进, 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在图书馆的建设的过程中转变管理理念, 将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果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系统的建设开辟了新的思路。

(一) 在图书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转变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 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图书馆管理理念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灵魂, 是推动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系统工作建设的前提条件。在传统的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 工作人员存在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对象, 是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虽然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难掩其片面性。当前大部分图书馆管理系统难以体现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仍然以图书期刊管理为中心而构建。因此, 在新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 要树立以服务用户为主的建设理念, 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重点也应该从传统的管理内容转变为管理工作要注重管理、服务、资源三大要素上来, 综合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服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资源管理能力上来。要认识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三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管理是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 图书馆管理系统建设要秉持开放性理念

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 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的转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比如, 在图书馆的建设的过程中, 哪些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急需的, 那些数字资源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学生的实际需要是比较少的。除此之外, 图书馆也可以根据本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合理的使用管理系统, 以杜绝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孤岛问题。要在图书馆的建设的过程中解决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资源整合问题和服务整合问题, 图书馆在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时刻与信息资源的供应商以及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商保持联系, 及时处理在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 发挥用户在图书馆系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中, 管理工作人员总是尽可能的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满足用户对图书馆资源的要求。但是, 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很难具体的感受到, 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的过程中, 要充分学校图书馆用户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要广泛的采纳意见, 明确图书馆管理系统存在的严重不足, 有针对的进行建设, 才能真正解决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 图书馆可以在网站开辟相关的留言献策专区, 广泛搜集用户对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此为指导进行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建设。也可以通过系统管理了解, 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图书馆的管理的过程中就会有针对性。

(四) 云计算在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的应用

云计算是随着信息时代发展出现的新技术, 云计算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高端系统由于价格昂贵, 由于高校资金有限, 云计算的使用, 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通过SAAS模式, 小型图书馆通过缴纳较少的费用就可以享受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各项专业服务。采用云计算架构的管理系统将为中小型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提供可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 为提升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目前, 随着我国高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传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不足, 限制了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正常发挥。在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科学的图书馆管理系系统, 对于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兰, 李红, 程丽萍.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相关工作规范研究[J].图书馆学刊, 2012.

[2]李书宁, 王涛.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热点与趋势研究[J].图书与情报, 2011.

[3]侯芳.基于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的信息共享策略研究[J].情报探索, 2013.

[4]朱本军, 聂华.下一代图书馆系统与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加强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 第5篇

加强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

文章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的问题,简述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的现状;提出用ISO9000的`理念来进行管理的必要性.其核心是以顾客为中心,关键是领导重视与全员参与.

作 者:张红琳 张聪 叶文伟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图书馆,重庆,400065刊 名: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英文刊名:WORLD CHINESE ENTREPRENEUR ECONOMIC YEARBOOK年,卷(期):2008“”(16)分类号:C42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服务质量管理 管理方法

试论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 第6篇

关键词:人本管理;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21世纪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人才的聚集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引入到图书馆管理当中。转变传统的“以物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人本管理的思想进行图书馆的管理创新,重视、强调人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调动图书馆馆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读者提倡人性化的服务,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一、人本管理的涵义及实质

人本管理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现代管理思想上的具体体现,是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思想之一,是区别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崭新的管理模式。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体现人文关怀,强调人在各项工作中主体地位,高度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谋求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高校图书馆中实行人本管理,这里的人,既包括图书馆服务主体的人——图书馆员,也包括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读者。

二、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传播知识,产生思想,培养人才的知识殿堂。自图书馆诞生之日起,图书馆事业就与人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始终关注的焦点是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延续,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图书馆“天生”就具有人文属性。以人为本的属性是图书馆的根本属性,图书馆人本管理是人类人文进化需要的产物,是社会需求的产物,以人为本属性是图书馆管理的根本依据。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开始从传统图书馆转型,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也应从以“物”为中的强制性管理模式向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模式过渡。因为图书馆的管理就是对所有资料、设备、人员等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使用,而“人”是构成图书馆构成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而掌握科学的恰恰是万物之灵“人”。在图书馆中,只有馆员才能利用图书馆现有的资源为读者服务,馆员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不仅是高校图书馆馆员,读者也呼唤人本管理。只有转变观念,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才是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三、高校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的有效途径

高校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图书馆服务主体——馆员和图书馆服务的对象——读者实行人本管理。

1对服务主体的图书馆馆员实行人本管理

(1)建立图书馆科学的管理制度,尊重馆员并提高馆员的素质。建立图书馆科学的管理制度,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本着公正公平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尊重馆虽的丰体地位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广大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真正实现对馆员的人文关怀。在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创立上,处处要把馆员的利益放在首位。高校图书馆还应重视馆员的整体素质培养,积极引进专业人才,给渴望提高的在职员工创造学习、教育、培训的机会,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2)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中,要进行人员的合理配置,合理地运用人才,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在管理中,应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按年龄、爱好、特长、性格等进行分类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岗位,真正做到扬长避短,量才为用,做到人员与工作的最佳匹配,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整体效益。并且尊重馆员的个人价值,充分信任馆员,在管理模式上,努力创造和谐的氛围,尽量少用强制性语言,多用宽容,理解的心情对待每一位馆员,使馆员体会到管理活动中蕴含的人文情愫,消除负面情绪,调动馆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图书馆要大力激发广大馆员的工作热情,调动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必须实行激励机制。高校图书馆的激励机制有物质激励、管理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等。由于图书馆员个体存在很大差异,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就是承认个体差异,通过激励机制来调整馆员之间的差异,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因为有差异,因此产生危机感,有竞争才有动力,竞争会使人产生拼搏向上的力量,促使馆员不断调整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己。

2对图书馆服务的对象——读者实行人本管理

(1)确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图书馆藏书的多少,是图书馆能否吸引更多读者的关键。藏书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开展工作的基础,图书馆藏书的范围、侧重点、多少应根据各学校的性质、任务、教学方向有所侧重,应遵循方便读者为原则,提高藏书的利用率。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和馆际耳借制度,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加强对改善与读者的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对读者实行人性化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我们一直都在提倡“读者是图书馆”的主人,图书馆要想“主人”所想,急“主人”所急。那么,在管理措施上,实行人性化管理,应该努力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图书馆必须从原来的以文献为中心向读者为中心转移,在图书馆开展以借阅为主,提供更多形式多样的服务。如主办知识讲座、报告会,放映人性化的电影、提供音像与光盘的复制、心理咨询站,甚至邮寄、上门服务等各种服务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管理刍议 第7篇

发挥作用

高校图书馆通过各种优秀读物可对广大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书是知识的重要载体,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广大师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通过阅读各类健康书籍可以使学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课堂教学可使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图书管理人员要利用图书馆所特有的方式方法, 例如各科图书宣传方式或组织阅读各种有教育意义的书刊, 向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高尚道德品质教育以及远大革命理想教育等, 把学生培养成新一代合格的接班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重要的教育机构, 它肩负着图书育人的作用, 是广大师生学习、生活的好去处。学校图书馆与其它一般的公共图书各有差异。学校图书馆藏书除一部分供给教师使用以外, 大部分藏书符合学生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 其书籍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 还有不少内容贴近学生教材。为此, 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加快图书馆建设, 加大管理力度, 发挥高校信息资源中心作用, 为师生提供优质良好的服务。

加强建设

重视图书馆建设是新时代学校整体建设的一个突出要求。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不断加快,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 一些学校图书馆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还较少, 一般总是停留在落后的手工收集, 检索和纸质载体, 实物存储之中。如此做法信息量小, 不利图书馆各种管理。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 根本无法满足广大读者通过多渠道获得学习材料的要求。所以学校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要采取得力措施解决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和潜能, 使图书管理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科学轨道。其次要加强图书管理人员自身建设, 一些图书管理人员由于思想认识不高, 总认为自己地位不高, 得不到社会的尊重, 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图书馆主要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 在日常工作中、在业务学习上, 要适当帮助, 消除其思想顾虑, 努力提高图书馆员的思想认识, 培养起他们的事业心和荣誉感。与此同时要努力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岗位意识, 图书馆员的辛勤劳动要得到领导的认可, 社会的尊重, 要帮助图书馆员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让他们以渊博的知识, 热情的服务为图书馆科学化知识传播, 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优质服务

图书馆的作用和意义是为广大读者提供服务, 让读者尽可能得到自己所需的“美餐”。一本好书能够影响人的一生, “读好书, 塑灵魂”是学校图书馆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 为此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让他们多读书, 读好书, 会读书,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这对他们的终身学习会有极大的益处和帮助。

图书管理人员要为读者提供优质良好的服务, 本身应先业务精通。从大多数图书馆来看, 目前图书管理人员都是学校照顾出来的教师, 有一些图书管理员对图书馆的业务知识不熟悉, 其次图书馆人员流动大, 变化快, 严重影响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上述情况, 高校图书馆要严格把关, 做好稳定队伍工作, 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杜绝那些老、弱、病、残不能授课的教师都往图书馆安置的倾向, 特别是要求图书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此外还要做好工作人员业务培训, 制订出周密培训计划, 要不定期地举办各类型培训班、学习班, 对层次不同人员加强岗位训练。现代图书馆工作的对象是各种学科的文献和具有各种学科知识的读者, 服务内容则从供应转向选择, 加上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其管理手段比传统图书管理复杂多。为此, 图书馆员应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 能够处理各种信息资料。当今世界, 由于科学技术更新加快, 图书馆的设备和管理应适应于图书馆功能的要求, 根据不同类型的读者, 各种载体的文献和不同的工种工艺流程, 处理好读者活动场所、书库、加工用房和附属设备三者之间的关系, 精心安排, 布局合理。

提高服务质量, 进行服务创新, 是新形势下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传承和发展。图书馆员为读者提供服务一般体现在语言和行动上。为此, 工作人员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去, 对待读者要真情与微笑, 要做到着装整齐、谈吐文雅, 彬彬有礼, 把读者当作自己的亲朋好友一样, 用火一样的热情去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 让读者感到图书馆里有着春天般的温暖。

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内部控制探究 第8篇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承载着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责任, 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必然会影响其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向用户提供服务的质量。但是受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思想和服务理念的影响, 当前的高校图书馆管理还存在滞后性, 尤其是在内部控制方面尚未形成应有的意识和制度, 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职能的充分发挥。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的研究, 旨在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内部控制现状

(一) 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内涵

内部控制是由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组成的严密的体系, 目的是为了保证组织运行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从而实现组织目标。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分类, 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图书馆内部控制是通过建立和执行一整套的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方法和程序, 在确保图书馆资产的安全、完整的条件下来协调图书馆各部门、各业务之间的行为, 以提高服务质量, 促进高校教学、学术研究及相关工作的有序运行, 降低各类风险。

建立图书馆内部控制机制, 首先要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包括图书馆的组织结构设计、岗位分工、岗位职责、授权批准、目标任务、工作流程、控制措施等, 第二就是要对控制环节建立风险识别机制, 以防止各项业务的遗漏、重复造成图书馆工作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 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遵循原则

主要包括:

(1) 全覆盖原则:内部控制应覆盖图书馆行政系统、业务系统、技术系统和读者服务系统。贯穿各项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

(2) 制衡性原则:图书馆内部机构设置方面, 应根据各项管理目标的需要, 优化组织结构, 加强内部考核机制, 通过相互制衡的内控机制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各项职能。

(3) 相匹配原则。高校图书馆的内部控制应当与管理模式、规模、复杂程度、等相适应, 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三) 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现状

我国高校图书馆通常是由分管教学科研工作的副校长负责, 图书馆馆长则负责图书馆日常运行, 实行馆长负责制, 直接向分管图书馆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在馆长领导下的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图书馆日常运行中各项工作, 包括制定全馆的工作计划、预算、工作总结、馆员聘用等。

当前大学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基本上采取的是行政管理模式, 僵化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对于现代图书馆的管理造成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管理层次多, 信息传递渠道不畅, 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差;缺少灵活性, 服务模式滞后于用户需求;业务流程不科学, 造成用户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决策机制落后, 资料的采买与用户需求不一致, 导致资源浪费等。

(四) 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问题原因分析

主要表现在:

(1) 内控环境较弱。长期以来, 无论是图书馆管理实务工作还是图书馆管理理论的研究工作, 大多将关注点放在图书馆的具体业务方面,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图书馆实务共总者和理论工作者缺乏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和内控相关的知识;二是相关人员不了解内部控制对图书馆职能发挥所起到的重要保障作用, 三是对内部控制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会计控制, 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因此, 图书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缺位、不科学, 忽视图书馆全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内控工作的实施。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中, 有些图书馆建立了内控制度, 但是内控制度建立的初衷并非是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出发, 而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 实际工作中并未认真执行, 因此内部控制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2) 缺乏科学决策机制。在信息社会, 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等特点, 图书馆的服务应该适应这一趋势, 在制定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进行创新, 尤其是在资料的采买方面应采取科学的决策机制, 这样才会保证图书馆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长期以来, 图书馆的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 未能建立相应的科学决策机制, 导致大量信息资源的闲置浪费。

(3) 系统化管理层次低。信息的及时、准确的传递是组织有效管理的重要条件, 图书馆管理同样如此。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 我国高校图书馆和财务部门都使用了相关的管理软件, 资产管理和业务管理实现了自动化。但是由于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各个业务流程没有及时梳理, 没有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 不能适应信息技术的要求, 信息技术的效能无法发挥, 图书馆的管理仍停留在零散化、片面化的层次, 尚未进入系统化管理的层面。

(4) 高层次管理人才的缺乏。长期以来, 高校的图书馆馆员大多是高校引进人才随迁配偶的首选岗位, 而随迁配偶的文化层次和专业背景都与图书馆管理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 受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影响, 图书馆馆员缺少进修的机会, 不能提高业务水平。高层次的研究型、知识型、应用型、复合型、创造型的人才队伍是决定高校图书馆持续、科学、高效、健康发展运作的核心价值动力。低端劣势态势的生存环境决定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内部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改革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过程。高校图书馆内部缺乏高层次尖端人才的巨大的、潜在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越的、人文的、先进的服务环境。

(5) 监督体系不完善。从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来看,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差, 审计署在对71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审查发现, 有超过一半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适合其财务处或者纪检部门合署办公;从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来看, 大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还停留在“经济警察”的角色定位上, 没有起到促进高校的现代化管理的作用;从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来看, 专业局限性较大, 内审人员大多是会计、教师或者其他政工干部, 职称也不高, 年龄层次趋于老龄化, 队伍的梯队建设跟不上。在高校内部审计薄弱的大环境下, 高校图书馆内部监督体系更是不可能形成体系, 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三、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 实现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从而有效防范风险, 保障系统安全稳健运行。具体到图书馆内部控制是要在控制成本、确保信息系统安全、梳理业务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达成目标。

(一) 控制目标

控制成本, 表现在对现有图书的管理和计划采购图书的审核批准。现有图书如果保管不当, 造成资产流失。新图书的采购要遵循一定的授权审批流程, 确保采购的合理性、计划性, 以免造成形成所购图书质量低劣, 无法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图书馆每年都要投入庞大的经费购买大量的电子资源、软/硬件支持系统, 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

(1) 确保信息系统安全, 对于电子数据库的使用要设定安全防护程序。必须在纸本文献、数字资源开发中实现并提高网络化集成管理系统的水平;梳理借用管还流程, 一方面可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水平, 另一方面有利于纸质图书资产的保管。

(2)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主要表现在现有图书馆资源的推介工作, 让相关读者了解到该资源的存在, 以及使用方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现代图书馆管理从一个单一的文化功能向文化、教育、情报等多功能全方位的发展, 信息成为社会的重要资源。图书馆要形成资源找人的服务方式, 以免造成用户不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优质资源。

(3) 提高服务质量。大学图书馆使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 其服务水平影响到教学和科研的水平。建立服务绩效考核制度, 满足用户知识需求的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动态化和集成化的趋势。同时, 提高图书馆员服务的主动性。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 我国图书馆界和各类情报所收藏的中文文献七成以上长期未被利用, 而外文文献更是高达九成以上在很长时间内未被利用。而重点学科研究人员在进行该研究过程中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检索获取相关的文献。

(二) 控制措施

(1) 加强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内部控制环境是图书馆内部控制的氛围, 是整个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首先要提高内部控制的意识, 从思想上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形成控制意识和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其次要在组织结构上进行创新和变革, 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 权利适度下放, 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 保证高校图书馆高效健康运作, 第三就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对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制定全面、系统、规范的业务制度和管理制度, 并定期进行评估, 不断促使馆内机构高效、科学、持续、健康、稳妥运转。

(2) 梳理业务流程。图书馆内部控制内容包括图书馆的经费来源、员工的编制及录用等人事安排、机构设置、审核经费预算、监督资本运营、服务质量考核等。

图书馆的业务部门的工作包括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参考咨询、情报研究、系统维护、软件开发、硬件维护等。在实践中, 有将这些业务部门重组与优化组合, 构建三部门, 四部门或者五部门。但是如果不进行流程再造, 仍然存在各业务之间的分割, 造成一个部门只能为读者提供一方面的信息, 无法提供完整、系统的资料, 也影响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对于图书馆的资产安全也存在很大的隐患。因此, 图书馆应通过内部控制流程与业务操作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结合, 加强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系统自动控制。

(3) 建立监督机制。高校图书馆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 加大内外监督力度, 在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帮助下, 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活动, 至少安排一年评估一次。同时高校图书馆应当建立完善读者投诉处理机制, 制定投诉处理工作流程, 定期汇总分析投诉反映事项, 查找问题, 有效改进服务和管理。通过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无缝连接, 可以对内控体系运行的效果进行测试、评价,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措施、消除图书馆经济活动中的不安全隐患, 维护资金安全, 促进图书馆科学管理。

四、结论

人类进入新世纪的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 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人是信息和知识的重要载体, 人力资源是人类社会各种资源中最有效、最革命、最活跃的资源, 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核心动力, 也是公共图书馆持续、科学、高效、健康运行的第一价值核心因素。我国公共图书馆只有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 不断探索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内控考量体系的前沿理论并指导图书馆业态运作实践, 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特色明显、优势高端的业态发展新路,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而使我国图书馆业态真正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由于高校图书馆存在委托代理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 因此, 高校图书馆如同企业一样应该实施并强化其内部控制。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本质上是一个风险控制过程。由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层风险意识比较淡薄, 因此, 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控制问题。高校图书馆需要确立内部控制理念, 建立规范的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对图书编目业务外包等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以逐步建立与完善其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孙逸玲、莫霄:《图书馆采访的风险管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3期。

[2]张妤、张岩、刘秀艳、卢兵兵:《我国图书在版编目存在问题分析》,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0年第2期。

[3]何小萍:《民办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思考》,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年第2期。

[4]陈莉:《公共图书馆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对策建议》, 《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2002年。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及应用研究 第9篇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型组织, 是高校的文献信息知识中心, 其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 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 能够为高校师生提供全面的知识服务, 为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知识和文献信息的保证, 是学校知识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在知识网络化的时代,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 合理开发网络知识管理系统, 才能进一步发挥高校图书馆知识中介的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

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是一种对知识进行的软件建设, 既是一个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的实现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和应用的综合系统, 又是一个通过文件管理系统、群件技术、搜索引擎、专家系统和知识库等技术工具, 使高校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得到相互转化的多功能、多领域交叉系统;既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平台, 全方位开发、获取和应用知识的决策系统, 又是一个将信息资源进行智能化服务管理, 实现信息远程交流的智能服务系统。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包括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两个方面, 软件建设是指以科学的知识观念形成独有特色的高校知识管理制度和文化环境;硬件建设是指建立知识库系统并配备其他必备的支持技术, 从而建构一个既系统又灵活、开放又安全的管理系统, 馆藏知识在合理流动的模式下被高校师生充分利用。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要想实现对信息的有效管理, 对人的管理是前提和基础, 所以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还是一个集成的综合系统。管理集成是借鉴美国学者约瑟夫?哈林顿的计算机集成概念并结合管理理论与实践而来:管理集成是管理领域的一种理念, 是构成复杂管理系统的一种方式, 也是解决动态管理系统的一种综合方法。基于此,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作为管理集成要实现两个基本点:知识和职能, 前者强调图书馆要促进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后者强调图书馆要实现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那么, 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就要从以下两个重要原则出发:

1. 整体优化原则。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一个管理集成综合系统, 那么就要符合系统论的要求, 对构成图书馆的各要素权衡、调整、搭配, 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 形成最佳整体优势, 最大限度的发挥效应。

2. 连锁互动高效原则。

老子曰:“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较,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这句话精妙地道出了事物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也是对这一原则的诠注。传统的图书管理只是一种对文献信息管理, 从接收、输送到处理, 随着知识管理集成面对的信息增多, 只有打造高效、快捷的信息网络平台, 才能优化知识的存储和师生的利用, 从而保证图书馆正常、高效运转, 推动知识创新和社会化。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成

知识管理系统是以人和信息为基点构建起来的网络系统, 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 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集体文化的丰富和业务处理完善过程融合, 伸向并覆盖整个系统, 使知识在知识工作者之间共享, 加强图书馆成长的驱动力, 使图书馆从一个服务场所一跃成为一个知识的加工厂, 知识在图书馆创新、加工, 最终实现知识的有序化输出和高效利用。图书馆通过对知识采集、转化和创新三个阶段的管理后, 实现图书馆知识的逐步增值。知识管理系统则通常由以下两方面构成。

1. 内部网络。

在网络技术支持下, 一方面, 图书馆通过门户网站把知识资源传递到终端用户, 高校师生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所提供的知识服务进行新的价值创造, 实现知识增值;另一方面, 图书馆知识管理完成任务、实现功能的过程, 既是一种信息的交流、传递, 也是整个系统的一种协作。

2. 知识管理。

包括知识资产管理、动态知识管理和知识转化管理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所拥有的专利权和版权等知识资产的管理, 对数据库的数据管理和分析, 提供方便灵活的知识资源的调用服务, 图书馆内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最大限度的融合, 然后形成一种新的顺序, 一种新的关联, 促进图书馆的知识不断更新。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也为师生提供知识采集、转化和创新三个阶段的服务, 这一系统由于集知识信息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于一体, 所以能够综合实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三、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特点

1. 同步性。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能提供同步性的知识管理和信息服务。知识管理系统是动态更新的, 所以不能照抄照搬, 必须构建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业务流程, 这样才能通过集成的知识仓库、更新的数据流、先进的分析工具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运用, 实现对知识管理系统即时的动态调整, 以求与科学、经济及学术的发展趋势保持最佳的同步状态。

2. 人本性。

当前的知识管理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这种管理以发挥人的创造性为中心。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以知识信息和人为基点, 所以既是以知识信息为中心的机械性管理, 更是以人为核心的知识化管理, 使知识服务与创新成为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 通过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生产出新的知识去满足需要。

3. 方便性。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为师生提供快捷的信息知识服务, 那么就要重视对图书馆显性知识的管理, 从选择、整理、组织到加工, 建构一个系统的知识仓库, 还要重视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发挥, 只有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才更有利于师生的吸收和利用。建立资源库, 最大限度的达到资源共享与再创造, 知识管理系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共享。

四、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

l.发现和管理知识。

发现和管理知识就是找出相似知识群体的存在并加以管理, 即知识管理系统利用自身的软件功能和其他技术工具的支持, 实时对输入的知识、信息和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信息处理技术有低级和高级之分, 低级信息处理技术支持那些简单地知识获取和在线存储, 例如建立数据库和完善图像系统等;高级的信息处理技术支持那些搜索工具和文档管理系统, 对存储的知识信息不仅进行分类, 而且形成相似知识群体。这一群集式方法还被用于识别不同信息群体之间的隐性关系或联系, 促进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

2. 显性知识交流。

显性知识交流就是在自身软件和相关技术的帮助下, 知识管理系统能够通过知识群实现使用者的特定指向需求。显性知识交流, 外部的信息源是提取知识的平台, 经过选择性的过滤后找到与知识搜索者相关的知识, 实现显性知识之间的有效交流。如何将显性知识内化呢?试着提供给研究者一个交流的平台, 让他们对共同感兴趣问题进行探讨, 并通过已获得的外部知识信息加以勾勒和描述。

3. 隐性知识转化。

隐性知识的转化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互为转化的两个过程。知识管理系统“业务流程管理→办公自动化→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学习与创新”的流程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在交流中互为转化提供可能。隐性知识之间的交流实质就是扮演了默认知识间的中介代理, 达到知识寻找者与最佳的知识源匹配, 再将隐性知识给予显性化, 管理和利用中实现知识信息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共享。

4. 知识应用。

学以致用。前面三种知识交流转化都会形成创新性知识, 对这样的知识加以应用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知识应用过程的自动化技术是少见的, 这需要利用知识管理系统来提高用户知识应用的经验和能力, 从而实现知识服务价值。

五、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

知识管理重在“管理”, 而核心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 不论人们对知识经济持怎样的态度, 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资源。依靠知识、应用知识才能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1. 知识采集的管理。

知识采集管理就是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有针对性地对某一知识资源进行收集、加工和整理。高校图书馆所采集知识的来源广泛, 包括传统馆藏、数字馆藏、网络资源等。通过确定应用领域、建立目标数据库、信息清理、预处理和知识引标, 就实现了知识采集的管理, 使有序化知识信息资源处于随时可用状态。

2. 知识转化的管理。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转化管理实质就是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互相转化的管理。知识搜集, 在知识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上, 进行知识信息资源的搜集, 以基本框架和分类标准建立知识仓库或相似知识群体。知识挖掘, 按照一定要求, 从知识仓库或相似知识群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 提炼加工, 使之成为人们能改变对事物认识的知识。知识重组, 需求就是方向, 这一环节就是针对具体的用户需求, 形成特定系统化的知识, 满足用户所需, 使之成为用户知识补充和知识更新的重要途径。

3. 知识创新的管理。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创新的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识资源的理论创新, 即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不再是简单的资料收集、贮存和传递, 而是经过全面分析、筛选、集约、升华的知识信息, 以能够满足师生的需求为宗旨;二是技术创新, 即图书馆的管理能够为师生提供诸如参考咨询、个性化信息服务知识导航、知识检索、远程教育、网上阅读等技术服务。三是组织创新, 即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资源由相关的部门和机构所构建的网络系统实施专门管理, 促进知识成果直接向现实生产力转换。

总之,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不仅是一种管理文化变革, 而且也是一门正在成长的学科, 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关心。管理首先就是服务, 高校图书馆在推广和应用知识管理方面走在前沿, 管理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必然产生巨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顾洁.基于知识网格的图书馆知识管理[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7 (6) .

[2]王莲.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初探[J].图书与情报, 2009 (6) .

[3]黄权才.图书馆知识载体多元化及其管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2 (3) .

高校图书馆“一卡通”管理系统分析 第10篇

一、应用“一卡通”管理系统的目标与条件

图书馆应用“一卡通”目标体现为减少卡的数量, 方便用户;统一规划用户服务与管理项目、统一管理用户收费;减少现金收支 (通过转账和扣款方式) ;减化操作;减少设备投资, 降低成本;数据共享;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带动相关部门的自动化进程, 提高整个系统的现代化水平。

图书馆应用“一卡通”的基础条件是:首先, “一卡通”管理系统要建立在网络自动化的基础上;其次, “一卡通”系统应建立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网络的配置、运行是否良好, 对“一卡通”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前期要做好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该系统应用以前, 必须统一软硬件标准, 实施统一的网络技术环境, 统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配置标准和各项技术要求, 图书馆网络系统选用的软件, 必须是开放系统, 要求支持各种网络协议标准, 特别是系统要有接收、转换数据源的功能, 要有可扩充和连接上网的功能, 有自动验证规范文档的功能, 从而保证标准数据进入数据库为网络化、数据共享提供保证。

通过网上资料查询、查新、查全, 基本掌握了国内外图书馆采用“一卡通”情况, 为北华图书馆的实际应用详细了解和掌握设计“一卡通”管理系统的技术, 为“一卡通”管理系统在北华大学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书目信息资源的共享是“一卡通”管理系统应用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北华大学图书馆分为四个校区, 以馆藏书目数据库较丰富的新建图书馆为基础建立书目信息中心, 实现联机、联合编目。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编目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使大量高水平的人才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开展新的高层次的服务。

二、“一卡通”管理系统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一卡通”管理系统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指在一个图书馆内部的外借、阅览、上网等服务项目上实施一卡管理。这些服务项目都是以部门或阅览室为单位针对读者进行的个性化服务。传统的图书馆读者服务主要是普通的借阅服务。认为读者证就是借书证。实际上, 随着图书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深入, 各式各样的专题阅览室, 包括电子阅览室纷纷涌现出来, 参考咨询、网上电子服务工作也陆续展开。如何统一规划与管理图书馆各部室的服务规则和收费问题, 使读者“一卡通用”是每个图书馆都要面临的问题。馆内“一卡通”就是要利用一个卡, 使读者有选择地享受图书馆开展的各项服务。一方面满足不断增长的图书馆各部室服务的管理需要, 另一方面切实做到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个性化”。

高校图书馆“一卡通”管理系统建设, 具体到北华大学图书馆说来, 即是指在北华大学新建图书馆实现“一卡通用, 一卡多用”, 用智能卡代替馆内目前使用的阅览证、借书证及其他现金消费, 从而实现读者只要带一张卡即可在各系统图书馆的各个窗口接受各种服务, 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一卡通”系统根据不同的需要, 可以由不同的子系统组成。根据北华大学的实际, 图书馆“一卡通”系统应由数据库子系统、通讯子系统、证卡管理子系统、图书借阅子系统、消费子系统和门禁子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从而实现图书馆对读者的统一管理和文献资源的通借通还。整个系统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发卡子系统 (简单的读者档案管理、发卡、挂失、补卡) 、计时上网收费子系统、消费管理子系统、门禁系统和图书信息管理子系统组成, 各子系统分布在不同的职能部门, 通过485屏蔽双绞线组成间域网与中心服务器相连, 各子系统实行严格的权限控制, 管理员用管理卡进行身份认证登陆。

1.证卡制作读者管理

系统组成:主要由非接触式IC发卡器及发卡软件、彩色图像识别证卡系统 (包括人像摄像机、印卡机等及其软件) 、计算机及图书流通管理软件子系统组成;主要功能:读者填写完登记卡信息后, 交由管理员进行录入, 并利用彩色图像识别证卡系统, 将持卡人的人像、姓名等个人特征打印在卡表面;读者卡信息的维护、发放、挂失、续卡、补卡、数据查询和黑名单管理等功能;新读者在办理完感应式IC卡借阅证验证后即可进入馆内借阅图书。卡内可存储包括借书日期、书名、还书日期等资料记录, 在相应的钱包文件中扣钱 (假如书籍损坏、丢失或超期, 按照馆内规定进行处罚) 。

2.计时上网消费系统

系统组成:由消费Dos机、互联网终端计算机及管理软件组成, Dos机同时还可以进行身份认证。系统工作时自动相互认证数据密码和信息识别码, 保护系统免受任何诈骗。现代化智能图书馆均配有先进的高速宽带网络交换设备, 可以支持国内外网络互联, 可使读者获得信息数字化服务、声像多媒体资料的视听服务。

3.门禁控制系统

系统为非接触式IC卡门禁管理系统由感应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门禁机、电磁门锁和非接触式IC卡、门禁管理主机及管理软件组成。可实现读者进入情况的数据采集、数据统计和信息查询过程的自动化;方便管理部门查询客人出入情况, 有效地掌握读者群分类统计。

4.复印、餐厅、小卖部自动收费管理系统

系统由消费Dos机、充值机、管理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组成, 主要安装在小卖部、复印室、小餐厅中。凡持有本馆借阅证的读者, 均可持卡在馆内餐厅、小卖部、复印室进行消费, 其消费金额, Dos终端机自动扣除, 当卡上存钱不多时, 售饭终端能发出告警, 通知持卡人及时往卡上续钱。续钱时, 只需给出钱款, 管理人员即可通过已授权的读写器在卡内写入金额并记录下来。

5.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采用专用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北华大学新馆采用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 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共有七大模块, 包括采访、编目、典藏、流通、期刊、系统、OPAC查询。本系统直接面对读者, 读者可通过网络自行处理续借、预约, 并可查询书刊状态、去向, 以及读者的借书、预约及其他流通的情况, 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依托校园网, 实现实时查阅。

三、图书馆实施“一卡通”系统的实际效用

1.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应和资源利用率

“一卡通”系统的应用, 可以使图书馆精确掌握读者数量、文献流通频率、预约和拒借情况, 从而更合理地配置文献, 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有效地降低信息服务成本, 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应和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2.有利于摆脱条块分割, 避免重复浪费, 发展馆藏特色

“一卡通”系统的应用, 可以有效避免资源的重复购置, 避免馆藏文献数据库的重复开发和引进, 各馆可以携起手来, 互通有无, 共建共享各种文献信息资源, 有效地建设特色馆藏, 建立高质量的数据库体系, 形成地区较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3.有利于加快图书馆自动化进程, 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

“一卡通”系统的应用, 推进了图书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网络服务系统和数据库建设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加速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进程, 从而为实现共建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

4.有利于加强管理, 提升图书馆的整体形象

“一卡通”系统的应用, 一方面可以加强图书馆的管理, 减少管理人员和管理成本, 降低管理强度和难度;另一方面, 图书馆自动化进程的加快, 各馆间的通借通还、资源共享, 给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这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图书馆, 使图书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整体形象得以提升, 对加速北华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进程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摘要:在人类已迈入信息社会的今天, 建立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高校的共识。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 是构建校园统一的信息平台, 推进高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举措。“一卡通”管理系统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服务效应和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摆脱条块分割, 避免重复浪费, 发展馆藏特色;有利于加快图书馆自动化进程, 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有利于加强管理, 提升图书馆的整体形象。

关键词:商校图书馆,一卡通,管理系统,数字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刘荣.我国的图书馆自动化技术体系[J].中国图书馆子报, 2003, (4) .

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管理初探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管理;初探

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窗口,一直以来被广大读者所喜爱。而采编工作却是提供高效图书馆的重要基础,图书馆的正常运作离不开采编人员的辛勤工作。可是眼下图书馆采编工作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来对图书进行校对、分类和编排管理,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就很难提高采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文献信息量不断增大,使得手工采编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因此,如何改变传统的采编工作管理手段,来提高采编工作效果也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从探讨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开始,来寻找采取的相应解决办法。

一、图书馆采编工作管理中应遵守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管理的重要基础。在具体的工作管理中,要遵守科学性的原则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科学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采编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技术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管理在遵守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还要重视技术性原则,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手工采编模式上,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多种现代技术来为采编工作服务。例如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和自动化管理系统构建属于数字图书馆采编管理系统,使高校图书馆更加智能化。

(三)高效性原则

高效性是高校圖书馆采编管理工作要遵守的主要原则,也是最终原则,目的就是要通过一切科学技术的管理手段来提高采编工作效率,使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实现采编管理工作的高效和便捷。除此之外,还要遵守服务性的原则,高校图书馆作为服务读者的唯一窗口,在具体的采编工作中就一定要采用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模式,给读者朋友提供高效的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采编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读者需求

读者是图书馆生存的根本,它的发展更离不开广大读者,特别是高校图书馆所面对的读者大多数是高校教师和广大学生,可想而知,一个高校里的学生数量之大,可见对图书的需求量也就越大。可是,现阶段很多高校图书馆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坐无虚席,究其原因,采编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读者想看的书很难找到,或者是大家都爱看同一本书,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图书馆的正常发展。

(二)资源分配不科学

目前在图书馆的采编工作管理中,分工过于明细,在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人员来工作,而且每个人员只负责自己所处的位置,换句话说就是在采编工作中对图书进行分类的只负责并且只熟悉自己的分类领域,而不懂得编排或别的领域,这样长此以往,大家就会形成自我照顾的状态,别人的即不想顾及,从根本和能力上也照顾不过来,因此很影响图书馆整个数据库的和谐稳定,一旦出现某一特殊情况,就容易造成图书馆工作很难开展下去。

(三)图书馆采编人员职业素养差。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更是一个传授知识文明的地方。但是就目前各高校图书馆中的采编人员来看,大多数人员不具备专业素养和技能,多数是从教学岗位上退下来的教职员工,有些甚至是随便聘请的普通人员,只能做到很机械的给图书上架下架,不具有专业采编技能,很难及时捕捉相关信息,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从而无法高效地完成图书的采编工作。

(四)采编业务外包存在漏洞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为了减轻采编人工作人员的负担,大多采用采编业务外包的办法,就是由图书供应商承包相应的业务。这种特具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为图书馆节约了成本,也能满足读者们的需求,但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没有通过采编工作人员亲自管理,很多图书信息量对应不上,从而影响图书的使用。再有就是长期采用采编业务外包,会使采编工作人员产生惰性,失去对本职工作的热情,从而影响整个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三、具体解决措施

(一)做到以读者为中心

图书馆生存的根基是读者,做为采编工作管理人员更应了解这点,只有做到定期与读者交流,从读者的反馈意见上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并及及给读者采编一些读者实用又新颖的图书,这样在以读者优先的前提下,还能合理分配图书馆的资源,会图书馆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二)合理利用有限资源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是很繁琐的,需要很大的人力和网络平台来完成,而目前图书馆中的各种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要想提高图书管理效率,就一定要懂得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和馆藏资源来改变一下传统的管理机制,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采编工作,促使图书馆能正常有效的开展。

(三)提高图书馆采编人员职业素养。

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会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同样,高校图书馆采编人员职业素养也会影响着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要聘请高素质的专业采编人员来进行工作,同时也要定期给采编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不断加强采编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自身的技术才能,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编目工作规范化

图书馆采编工作管理中的编目工作是最基础的,一定要讲究规范和标准的原则,这样就一定要规范化编目工作。尽管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相关法律文件来管理文献的编目工作,使得编目工作不标准,从而增加采编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由于没有做到规范化,导致编目工作中各数据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降低了整个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因此,就目前情况,规范最基本的编目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采编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基础,可它是确保图书馆能正常运作的重要前提,虽然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图书馆中的采编管理工作有太多的不尽人意,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的探究,但只要我们能做到以读者为中心,并坚持规范化的管理手段,不断去改进和完善现有的采编工作,就会不断优化和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东平.浅谈编目工作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4):46一47.

[2]樊谕.21世纪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扩展和变革[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2(4):19一20.

[3]蓝建强.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分析[J].广东科技,2013.Z1.8.

[4]陈伟,汪琼.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编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4(2):117.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一、管理创新是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必然选择

(一)管理创新是高校图书馆适应外部生存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的获取的内容与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来源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扩大到门户网站、微博等新媒体。而作为信息来源重要媒介——实体图书馆的信息中枢地位,开始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数字化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的出现,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发生了重大转移,特别是高校的学生、教学科研人员对信息的获取方式从传统的纸质媒体书籍、报刊向数字化方向转变。高校图书馆如何提高自身的存在价值,如何发挥自己的信息存储、整理、开发的优势为广大师生、教学科研人员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必须认真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面对挑战,高校图书馆必须做出应对,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是所有组织面对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高校图书馆只有通过自身的变革,通过管理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才会在变化的环境中求得自己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管理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印刷型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对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借阅服务,特别重视馆舍、馆藏、馆员的建设。随着网络的全面普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了新的考验。信息的存放与获取方式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移动终端从网络获取各种信息,虚拟图书馆的出现对传统图书馆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传统图书馆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必须做出正确的应对,因为当前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学生对信息获取的质量、速度、成本的要求较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信息处理的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信息需求者主要是通过信息的获取来进行相关的科研活动,这就要求信息的准确度要高,并且需要得到最新的最权威的数据信息,最重要的是信息获得后易于保存、加工以及查找。图书馆的馆藏形式应该实现载体多元化,服务开放化,资源共享化,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健康发展与环境一样,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图书馆自身的价值必须通过对信息获取者的高效服务获得体现,传统的官僚控制管理模式不利于信息的高效传播、扩散。面对广大读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高校图书馆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才能够成为合格的信息支持者。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管理理念创新

高校图书馆应该树立为读者创造最佳服务价值的新型理念,高校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思维是通过建立庞大的实体馆藏书库,强化对馆员的日常服务管理来满足高校师生的各种需求。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读者的需求的内容和读取的手段发生了变化,读者希望随时随地地获取各种数据和信息,并且希望数据的提供要有效率并且希望能够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应该走出独立封闭办馆的固有路径,要将图书馆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数据平台来考量,要认识到资源、知识、数据共享的开放的服务模式是满足读者个性化需要的有效模式,图书馆的管理者应该创造一种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让全体馆员参与到创新管理、创新服务的活动中,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员工的创新性的想法给予支持和鼓励,通过一系列手段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增强高校图书馆的活力。

(二)实现管理手段创新

高校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措施主要是通过手工管理实现信息服务,网络时代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集成数据管理,并且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帮助读者访问各种远程数据平台、各种数字虚拟图书馆,利用校际合作以及同各种数据平台的合作,帮助读者进行各种查询、检索服务,对读者各种学术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和管理,将校内各资料室的图书资料整合到校图书馆的数据平台,并且尝试建立一种开发性的数据平台,读者可以上传下载各种数字信息,将图书馆的数据平台功充分地发挥出来,真正做到信息服务的开放性、及时性、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三)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

要想实现对读者的有效服务,满足读者的各种个性化需求,建立一种有利于创新的组织环境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建立有利于推行管理创新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图书馆内部各部门的联系,也要加强图书馆同外部之间的联系,变传统的机械式组织结构为分散的机械式结构,将权力适当分配给个人,通过建立一定的共同标准进行调和。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潜能,特别是那些具有专业技能和较高专业水平的员工,可以在工作中享受自己的专业兴趣,增强员工对工作的认同感,降低员工的流动性,使那些有才能的员工热爱和愿意从事本职工作。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若要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有效运转,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使付出努力的员工能够得到相应的奖励,让那些消极工作的员工受到批评和惩罚。为了实现有效激励,图书馆应该建立一套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的简单、单调,不易记录,很难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工作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工作成果可以追溯和评价。图书馆应该建立定期培训以及轮训制度、岗位轮换制度,让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并且可以通过培训发现和培养人才,建立图书馆优秀人才的储备库,使优秀员工能够通过努力工作得到重视、培养和使用。

(五)建设学习型组织

21世纪人们将知识看作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如何有效利用和管理知识资源成为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应该推行知识管理,促进知识学习,建立组织学习的制度和氛围,组织本身并不能学习,而是组织中的人在学习,因此,组织的规则要能够为组织成员的学习活动创造平台,通过促进员工的个人学习,实现组织的学习目标,让员工认识到个人学习目标的实现应该寄托在组织目标实现的基础之上。通过激励个人学习来促进图书馆整个组织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员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员工的知识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使组织保持一种趋向稳定创新状态的单环的学习过程,使员工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适应环境并且能够迎接工作中的各种挑战。让每个员工都成为知识型员工,用知识观念去指导图书馆的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彭文梅.基于BPR理念的地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J].肇庆学院学报,2009,(1):96-99.

[2]刘益星,朱景晖.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46-47.

上一篇:校园安全建设下一篇:协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