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科技创新发展

2023-03-09

第一篇:民营经济科技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它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人类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效益。科技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样才能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服好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则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它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而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也证明,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效益。对于我国而言,科技创新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兴利除弊,更好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真正实现经济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一、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

在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不同的科技革命,但相同的是,每一次科技革命给人类所带来的都是经济发展的大步前进,而这种进步是其它任何革命所无法比拟的。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机车等发明使工场手工业大大发展,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使英国国外市场急剧扩大,成为世界上当时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力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得到创制、新通讯手段得以发明,使得世界市场出现,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了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这些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变化,推动国际经济格局大幅度调整,同时也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一)怎样理解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经济是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经济发展其实就是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二)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从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讲,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安德森·麦蒂森的研究显示:18世纪前,全世界最发达的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增长只

有0.05%,按此换算,1400年人均收入才能够增加1倍。可到了18世纪、19世纪,人均收入的增长增加了近1倍,从过去每年人均收入增长0.05%达到了1个百分点,按此换算,人均收入增加1倍所需要的时间从过去的1400年缩短为70年。进入到20世纪后,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又提高了1倍,从每年人均收入增长1%变成2%,而2%的人均收入增长只需要35年的时间就可以增加1倍。到了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以后,即进入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像欧洲、美国这些发达的国家、地区,人均收入的增长还是每年还是2%,但是一批新兴工业化城市的人均收入增长每年达到了7%、8%。如果是7%的增长,那么,只需10年的时间人均收入就可以增加1倍。跟18世纪以前相比,为什么人均收入增长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类所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所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可以清晰的看出,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无疑是科学技术的创新。

(三)科技创新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美国经济学家Ferguson Jr.和Wascher通过实证研究总结出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第一依赖因素就是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 “高能耗、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科技贡献率较低,发展经济过于依赖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以甘肃省为例,从经济增长方式来讲,甘肃省的经济增长表现为典型的投资驱动型,从1995年起算投资率呈持续走高趋势,“十五”时期年均投资率达47.59%,比“九五”时期年均投资率高6.26个百分点,2006年达到47.9%,至今维持在40%~50%区间内,始终大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消费来看,甘肃省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1999年跌破至60%以下,2006年恢复到61%;生产总值净出口率多年来一直为负数,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贸易呈现为逆差,表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因素在甘肃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较弱。

当前要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个重要的自变量就是科技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二、科技创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效益

科技创新的伦理道德问题一直与近代科技进步形影相随,人们简科其为科技伦理,指的是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科学伦理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前途,当然也事关经济发展的好坏。

(一)科技创新的伦理陷阱

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科学技术本是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有力工具,但同时它也是一把有着“自杀力”的“双刃剑”: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使人类文明大大地向前跨了一步,但也使得杀人的兵器得到升级;核能的开发利用可以造福四方,但同时也让人类面临原子弹的毁灭性威胁;克隆技术让人可以死而复生,但却对人类社会伦理造成巨大的冲击。这种相伴相生却又相反相成的困惑,可能是人类所面临的空前绝后的一种伦理陷阱。

科技创新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控制自然和自身的能力,但是,科学技术在实际运用中所产生的新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全球变暖、环境污染,比如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发展所引起的人类自身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平安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存在,一方面是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副作用,另一方面也必将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阻碍甚至是破坏。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在21世纪,科技伦理的新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核心新问题是,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学伦理,尊重并合理保护知识产权,对科学技术的探究和利用实行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政策引导,是21世纪人们应该注重解决的一个重大新问题。”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要求人类活动应当以不破坏生物物种的持续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持续生存为最低道德要求。

(二)科技创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影响经济发展的效益

科技创新有其本身的伦理困惑,这需要科技创新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同样,经济的发展也需要规则,这一方面是经济发展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对科技创新的伦理陷阱进行规避的需要。经济通常是以经济行为的主体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为客观目标,而不是以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利益最大化为客观目标,因此经济行为的价值效应通常具有局限性、短期性、低价值层次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如果与科技创新的伦理困惑相结合的话,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不可小觑的。虽然这种结合的负面效用更多的体现在社会问题层面,但是其对经济发展的间接破坏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比如国际恐怖分子、网络黑客等人员的高科技犯罪,其一方面破坏的是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则是对于地域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更为深远也更为巨大的破坏与阻碍。

三、科技创新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就当代中国而言,经济发展至少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的适度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和服务的实际产量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实质是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和社会财富的增殖过程。测量指标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水平和速度。二是结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包括分配结构、职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等,以及各个层次上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三是福利的改善,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提高。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政府必须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使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益事业有基本的保障。四是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不能以危害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要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应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可持续性意味着维持本地、本国乃至全人类福利的自然资源基础,使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由此可见,对于我们国家而言,科技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服好务,进而实现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

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第二篇:以科技创新助推公安经济跨越发展

中共公安县委

公安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公安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深入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国家葡萄产业体系技术示范县”、 “2010年度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为全县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强化科技意识,以“第一生产力”支撑科学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的首要推动力。县委、县政府在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举措来抓,不断强化科技意识,营造创新氛围。一是坚持科技创新与工业强县相结合。工业是县域经济的脊梁,科技是工业腾飞的翅膀。县委、县政府在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同时,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工业经济的“灵魂”,充分发挥科技对工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大力倡导以先进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发利用知识产权,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不断提升县域工业实力。同时,我们着眼未来发展空间,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到2015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家,高新产业增加

1 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努力以科技创新加快工业强县步伐。二是坚持科技创新与农业增效相结合。农业增效是“三农”工作的基础,科技创新是农业增效的催化剂和助推器。针对我县农业资源丰富,但农业技术含金量不高的实际,我们把科技创新注入传统农业,以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为着力点,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学发展。三是坚持科技创新与节能环保相结合。节能环保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科技创新是节能环保的基本途径。在发展中,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坚决不搞边发展、边污染、边治理,坚决摒弃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坚决把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项目拒之门外。同时,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万华板业公司成功研发出利用农作物秸秆制造甲醛零释放的中高密度板材,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零甲醛秸秆板材制造企业,创造了企业发展、群众增收、减少污染的“三赢”局面。

二、致力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提升工业竞争力 近年来,我们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将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9.69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

2 到8.5亿元。一方面,外引活水,巧借攻玉之石。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密切产学研联系,不断提高企业研发能力。目前,全县77家规模企业中有28家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10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合作项目80多个。移栽灵公司与中国农大建立研发中心,开发出移栽灵、立丰灵、安栽灵等高新技术产品;与袁隆平院士的中国杂交水稻工程中心合作,将立丰灵应用于超级杂交稻和优质水稻上,已在全国推广使用。凯乐公司与北京邮电大学共同成立北邮-凯乐光通信研究院,成功开发出光缆、硅芯管、复合环保型材、土工格栅等五大类高新技术产品,公司成为中国四大电信主流运营商、亚洲通信硅芯管和土工合成材料生产基地;新生源公司与南京大学建立了研发合作关系,开发出氨基酸系列产品,成为亚洲最大的水解法氨基酸提取基地。另一方面,内挖潜力,狠抓自主创新。围绕我县汽车零部件、塑料新材、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支持重点企业进行技改,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目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家。以创建“湖北省知识产权试点县”为契机,对重点企业、优势产品,集中骨干力量,开展技术攻关。近三年,全县申请专利287件,企业自主研发新技术135项,开发新产品113个。自主创新为企业拓展了发展空间,带来

3 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索瑞电气公司近两年获专利权30项,企业销售收入由8000万元跃升至2.8亿元,税收由580万元增长到2140万元。

三、突出农技推广,以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 我县是传统农业大县,但农业大而不强,特而不优。为此,我们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培训、示范、推广和服务作用,有效提升了农业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736元,同比增长22.2%,增幅位居全省县市前列。一是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始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致富本领。近三年共举办农村科技培训班 750期,每年培训各类农民达25万人次,印发农业技术资料200万份。同时,开通“农技110”电话,及时为群众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邀请全国21名知名葡萄专家,连续两年在我县举办葡萄产业发展科技论坛。二是加强农技推广,调整产业结构。依托粮棉油、水产养殖、生猪、葡萄、食用菌等十大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创建农业特色科技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渗透”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目前,全县建立了35个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依托埠河镇金秋科技园,推广新技术20多项,促进葡萄产业的提升和规模化经营,我县成为江南最大的葡萄生产地,并被列入国家葡萄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示范

4 点;依托80万亩优质稻示范区的示范带动,我县粮食产量稳居全国前50位,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大力实施并推广生猪养殖“150”模式,实现了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加快水产特色养殖基地建设,全县特色养殖水面超过10万亩,被评为全省水产大县。三是加强“研”“产”结合,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不断做大做强。双港公司在省农科院的指导下,研究出鸡粪转换有机生物肥技术,并建成有机生物肥场,不仅解决了养鸡场粪便污染问题,同时创造了经济效益,企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四、健全工作机制,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把科技工作与经济发展一同安排、一同部署,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努力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健全领导体系。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县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县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乡镇和部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每个乡镇配备一名科技专干。建立了定期会商制度,每季度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办公会,研究部署科技工作,每年召开一次全县科技工作大会。先后出台《关于创新科技投入机制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通知》等文件,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二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

5 我们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县财政每年用于科技的投入不断增加。积极加强对上科技计划项目的衔接和申报,近三年来申报立项15项,争取上级科技项目经费400多万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对新投产科技型企业采取减税让利、土地优惠等政策,近三年引导全县企业投入研发资金2.7亿元。通过召开银企对接会等形式,以企业开展科技研发为准入条件,帮助县内企业获取银行贷款,助推企业提高科技竞争力。三是健全人才发展机制。强化人才是科技进步第一资源的理念,努力在培养和引进人才上下功夫。近三年全县共引进各类人才近800人,培养乡土人才近5000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良好的人才发展机制,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第三篇:创新经济“村发展”攻略

与官员于军不同,作为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他首次把手机号印在名片上。他身上有那种对集团发展的热切渴望。

在中关村发展集团媒体见面会结束后,他热情地与各路记者交谈,并坦言,“要发信息,电话可是接不过来哦。”

半小时前,他刚刚完成了示范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股权投资和创新合作的签约仪式。沉甸甸的果实,传递着他的快乐。萦绕于心的喜悦爬上他的眉梢。

而坐在于军身旁的最亲密无间的搭档――集团总经理许强介绍说,此次签约举足轻重:是践行“三个北京”和建设世界城市的大战略;是建立目标清晰、有制度安排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路线图的大转化;是建立从要素聚集、聚合到聚变的创新资源统筹运作平台的大整合;是开创以“四个一批”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的大发展。

与此同时,记者还细心地发现此次中关村发展集团的简称也由此前的“中发展”演变成“村发展”。中关村管委会李石柱副主任亲切地把其唤作“村发展”,“中发展”似乎易让人误以为是中国发展集团,而村发展似乎更加顺理成章,贴近中关村人感情。

值得一提的是“村发展”将代表政府,5年安排300亿进行重大产业化项目股权投资,支持重大产业化项目、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成长性的企业。

以往,中关村的一系列重大活动都会放在核心区举行,而此次移师京西无疑增加石景山园的曝光率。这从主管石景山园工作的石景山区李艳副区长从容走进会场的喜悦神情中得到验证。

作为东道主,匆忙而过的她不失时机地和记者握手言欢。

“村发展”转化路线图

渐渐地, “村发展”在中关村呈现出她的无穷生命力。引项目,促产业,抓金融则是其三大拿手好戏。

在于军看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就是要建立目标清晰、有制度安排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路线图。

为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着力抓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工作要求,中关村管委会将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工作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主要抓手。大力推进重大成果产业化工作平台体系建设。

而中关村发展集团则成为了加快重大成果产业化的一套工作机制的有力抓手,引进和转化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规模化前景的成果,促成了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当记者尝试理解“村发展”集团对中关村所能产生的影响时,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无疑是最好的向导。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为此建立了四项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挖掘重大科技成果的六大渠道。

在他看来,应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举办中关村科技沙龙、发挥中国技术交易所作用等,建立了高校院所、海外高端领军人才、中央在京企业和军工集团、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跨国公司和境内领军企业、国际一流实验室等六大渠道,深入挖掘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建立备选项目库。

在完善项目评价筛选机制方面,郭洪倡议建立专家库,由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

3、97

3、科技支撑计划等专家。以及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成员等对备选项目,进行技术、市场、团队、管理等综合评价,筛选出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作用强的项目。

“市级财政5年统筹安排300亿元,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资金支持,带动中央和市属企业、战略投资者、创业投资机构等社会资本投入则旨在建立项目落地机制。”在财政支持下,郭洪提出了充分发挥北京市重大项目联席会集中决策、统筹支持的作用。组建项目联合工作组,指派专人全程跟踪协调,加快推进项目落地的举措。

而如何做好项目落地后的持续服务,也成为郭洪关心的一个问题。“支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采用担保融资、信用贷款、引入创业投资和战略投资者、到代办系统挂牌和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等方式,持续融资和发展。”

在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廖国华看来,实施对核心人才的股权激励、加大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力度、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承担单位享受“十百千工程”企业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则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村发展”运作大平台

记者了解到,引进重大项目和统筹产业布局是中关村发展集团首要任务。

“以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区域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建立起创新成果的主动发现机制;以政策集成为优势,以平抑产业化成本为突破口,建立起高效率、低成本的新型产业培育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本纽带为调控手段,建立起规划布局合理的产业化机制。”

董事长于军强调,中关村发展集团将以政、产、学、研、用、金高度互动为着力点,通过三大转化机制的创新,为国内外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北京提供全方位服务。

“大力支持以需求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资源效率,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生增长能力,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为实现大整合, “村发展”将建立从要素聚集、聚合到聚变的创新资源统筹运作大平台。

总经理许强告诉记者。集团将充分利用好政府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股权投资资金等手段,积极服务于各区县、各园区的产业发展,重点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重大成果产业化,推动重大项目在京落地。

据了解,中关村发展集团将力争实现对中央、北京市和各区县三级资源的整合;实现从创新成果到创新产业集群的产业化链条各环节资源的整合;实现政、产、学、研、用、金各类型创新主体资源的整合,形成创新资源统筹运作的大平台,服务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

“在政、产、学、研、用、金各创新相关主体中,科技金融是最关键的环节。”于军告诉《中关村》记者,为此,中关村发展集团第二项任务就是统筹融资,探索建立起与创新相匹配的金融支撑体系,解决科技与资本结合的问题。

“集团将代表政府,进行重大产业化项目股权投资,支持重大产业化项目、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成长性的企业。”

在会议现场。许强表示,集团将把国有资产资本整合起来,并通过引进战略投资、发行中期票据及企业债、信托计划。上市等方式增强集团融资功能,与政府、银行等机构一起建立多渠道、多层次、以风险投资为主的投融资体系,将社会流动资金转化为风险基金,用于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使其真正以资本的面貌与高新技术相结合。

通过政府资金整合,社会资本的进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都将从中受益。通过对目前已经成功落地的典型项目进行剖析,中关村发展集团还初步总结出了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

业化的几种有效方式。

于军说,发挥政府股权投资的引导作用,促进国家战略核心技术产业化、政府股权投资与国企战略投资相结合。依托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化组织能力优势、政府股权投资发挥天使投资人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化投资平台作用,做好保障和服务,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重大项目落地为安

记者了解到,此次首批签约的股权投资项目,都是自主创新、在国内外具有领先优势、具备产业化条件的重点项目。其中,中科院光电院和中视中科公司的激光显示大屏项目,是继黑白显示、标准彩色显示和数字显示后的第四代显示技术,是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关键战略,是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高技术基础产业,它将为显示行业带来一场革命。

北京中视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贾中达接受《中关村》采访时表示,中关村发展集团通过对中视中科的支持。会在北京形成激光产业基地,会提升国内激光显示产业的总体水平,对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另外,京联云公司手机中间件项目、国智恒北斗电力全网时间同步项目和清华大学新型镁离子抗衰老药物项目也都属于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领域,具有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具备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和条件,符合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具有良好的成长潜力和市场预期,同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京联云先期目标是联合国内知名手机硬件设计公司开发低成本智能手机终端。

京联云软件首席执行官庞宇征向《中关村》杂志介绍了京联云与“村发展”合作的初衷。他说公司后期将长期捕捉运营商和用户的移动互联需求,结合技术进步和最新的市场理念,致力于成为最大的个性化定制移动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和中间件供应商。

“国能风力发电公司的兆瓦级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参加了上海世博会。据我们测算,国能风电公司有望在五年内发展成为产值过500亿、利润过百亿的大型企业。”

国能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大龙告诉《中关村》杂志,目前公司兆瓦级垂直轴风力发电样机已正式下线,首批将运往张家口张北县风力发电厂进行发电运行试验,后续也将在北京选择适合的风场进行有关试验,该产品未来两年的订单已被国家电网公司和欧盟有关国家全部订购。

总经理许强是怎么想的呢?他表示,集团拟就对国能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投资启动尽职调查工作,对其所提供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核实,并对公司的历史、技术、产品、市场和经营等方面做全方位的调研和评估。作为“村发展”集团总经理,他以令人愉悦的谦逊展示他对工作令人印象深刻的负责态度。

记者了解到,签约战略投资合作意向的1 0家企业,均注册在中关村示范区内,其中有8家是深交所“三板”企业,分布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国家大力支持的新兴行业及公共管理服务领域,在行业细分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主营业务清楚、发展战略明确,具有较高收益率和成长性。

“2009年9月,国家正式确立天地互备、以北斗为主的电力授时体系。随着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实施及电信等其他行业的授时需求,初步估算北斗授时体系产值规模近千亿元。”

北京国智恒电力管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吕建光接受《中关村》采访时强调,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战略投资人进入公司这些企业,将对我们公司完善治理结构、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和服务产生影响。

许强告诉记者,对上述公司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符合北京市产业发展政策要求;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对鼓励中小高成长性企业的发展能够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

中关村发展集团高度重视与在京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清华、北大、中科院、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重大项目筛选和落地服务上进行全面合作。

北京大学资产经营公司副总裁韦俊民告诉《中关村》杂志。通过合作,科研院所将能够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改制、上市、重大项目落地以及国家级创新基地的建设等方面为获得中关村发展集团的支持,以促进首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四篇:创新服务强化龙头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省人大代表视察城区工作座谈会汇报材料

创新服务 强化龙头

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城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简析

晋城市城区中小企业局 民营经济管理局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全区民营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发展速度加快,占比重提高,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一、城区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1、民营经济在我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经济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提供的就业人数占全区就业人数的88%;二是民营经济成为税收的重要来源,提供的税收占全区财政收入的76.8%;三是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区投资需求的主要推动力。

2、民营经济内部产业结构逐步转化,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经过多年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到2009年底,我区的

一、

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25:71,逐步趋于合理。特别是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加

- 1

1、融资难仍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009年,国家实行了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金融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倾向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使部分优质民营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得到了改善,但绝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仍然存在着严重的资金缺口。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程序复杂,而民营中小企业所需的资金量相对少、频率高、时间紧,导致单位资金借贷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大量民营企业的企业制度不成熟规范,信息不透明,国有商业银行很难解决二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银行不愿也不敢提供融资服务。

2、技术创新投入不足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逐步树立起自主创新的意识,但大都苦于人才、技术、资金等条件的缺乏,没能力进行创新。虽然各级政府对科技投入日益增加,但用于民营企业的科技资金可以说微乎其微。同时,科技创新投入大、风险却不可控,已成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重大制约因素。

3、产业层次低,结构性市场突出,市场竞争力弱。

目前,全区民营企业主要集聚在传统的制造业,为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公路运输业等一般性竞争领域,农业主要集中在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畜牧业等。经营型多、生产型小;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多,科技型、外向型少;管理水平低,产品单一,自主品牌少;个体经济占比重较大,适应市

- 3

(一)对策建议

1、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民营经济综合实力。

一是在继续抓好总量扩张的同时,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向工业资本流动,向生产领域发展,向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和新产品开发方向发展,向生产型服务业发展,促进民营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二是指导民营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进内部经营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三是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选择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项目和产品,引导民营企业实行规模经营,尽快改变民营经济“低、小、散”的状况。

2、畅通融资渠道,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发展力度。 一是各类银行应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完善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和办法,扩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二是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由政府牵头,金融、司法、工商、税务等部门加强对个人、企业进行信用记录,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三是保障民营企业依法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编制中统筹考虑民营企业发展用地的需求。

3、加快企业创新力度,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 一是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管理机制,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水平和方法,整合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建立与市场相适

- 5心、恒光热力有限公司的年产3万吨汽车配件消失模铸造、健牛工贸有限公司的年产10万吨球墨铸管二期工程、金凤南工贸有限公司年入洗60万吨洗煤厂、博宇链传动有限公司年产10万条链轮、三鑫祥达现代后勤服务有限公司的社区后勤综合服务基地等续建项目。三是适时推进项目储备,增强发展后劲。通过组织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参加各种洽谈会、博览会和招商引资活动,把适合城区的、带动性强、产业链长、有潜力的项目引进来,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重点做好新型工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的项目引进。

通过领导包干,跟综服务,使项目尽快落地,达产达效。

2、抓龙头企业建设,培大扶强,形成产业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一是坚持龙头带动,形成产业优势。重点抓以恒光精密铸造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以九州玻璃为龙头的轻工业、以盛博工贸为龙头的煤炭深加工业、以中瑞地产为龙头的房地产业、以三鑫祥达为龙头的现代社区后勤服务业、以金和餐饮为龙头的餐饮服务业、以柏基菌业为龙头的种殖业、以强民乳业为龙头的养殖业等。对这些重点龙头企业,加大政策、金融等扶持力度,积极支持企业进行技改扩能。二是加大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扶持。重点抓天利达电子、海容达工贸、博宇链传动、中晋药业等一批企业有潜力、产品有市场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通过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研发等环节的扶持,使之尽快做精、做大、做强,成为城区经济发展可持续发

- 78 -

第五篇:创新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摘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也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精髓,只有不断地创新,系统地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适应,不断发展和壮大,对民营企业来讲,创新是不断进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要着力在产权体制、管理机制、产品体系、人才、品牌、环境创新六方面下功夫,共同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产权体制管理机制产品体系人才品牌环境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同样也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精髓,只有不断地创新,系统地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适应,不断发展和壮大,对民营企业来讲,创新是不断进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是产权体制创新。民营企业大都是靠家庭合伙制形式,靠着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率先致富,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规模扩张和发展,必须在产权体制上不断创新,走出家庭单一筹资模式,严格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股份制改造,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实行量化和人格化,明晰产权,并积极吸纳新股,引进外部资金入围,推进企业股份化的战略改组,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 - 1 -

上实现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然后再向企业集团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使产权体制在内涵上发生质的变化,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要立足市场,不等不靠,主动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二是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创新是民营企业适应新的产权体制的必然产物,要组织更大规模的产业化运作,必须突破传统的管理观念,要从粗放型的家长式管理向集约型的理性化管理转变,要从单一的家庭工厂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集团式管理转变,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要充分利用各种管理资源,按照市场法则实行管理创新,首先是加强信息管理,立足网络信息的优势,建立自己的网站,快速搜集本行业信息,构建新的信息平台,其次是加强战略管理,根据管理信息,立足国际、国内市场,重新调整战略方向和目标;再次是加强竞争性的应变能力,采取新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机构方面,要突破单一的垂直管理模式,推出事业部制的扁平管理模式,企业内部实行“适度集权,充分授权,有效监控,良性互动”的原则,减少管理层次,缩短管理半径,提高管理效率;人力资源方面,要定编、定岗、定责、定人,整治人浮于事、因人设岗现象,对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可从社会上聘请一些专业人才担任独立的董事、监事,有效地帮助企业克服长期家庭式管理带来的

弊端。

三是产品体系的创新。产品是企业的载体,产品创新是企业整个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要逐步摆脱“仿制”产品,自我研制,自我开发,逐步加大技改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建立起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形成自己专门的研发中心,逐步加大科研经费,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证,条件具备时,要及时进行产品质量体系认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体系认证,这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也是企业产品和管理达到一定阶段的标志。

四是人才的创新。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人才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改变传统的人才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组织任命”向“市场配置”的跨越,让优秀的管理和经营人才脱颖而出,企业经营者是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调整分配关系,敢于让有能力、有贡献的经营者成为先富起来的阶层,并通过配股赠股、设立期股等方式,提高经营者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关切度,逐步形成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职业化经营者队伍。

五是品牌的创新。民营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除产权体制、管理机制和产品体系不断创新外,还要在品牌经营上不断创新,品牌创新不是不断地更换品牌,而是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宣传,

不断地提升品牌形象,创新品牌的内容,丰富品牌内涵,把品牌经营与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协调起来,共同促进企业发展。

六是环境创新。党政机构改革中,各职能部门的职能和行为有相当大的调整和变化,在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换过程中,政府要下大力气给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政府要对不同股权结构的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对民营及其它企业主要是做好规范和引导,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排除阻力,要制定和落实好《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减少行政审批环节,规范清理文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当好企业的坚强后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政个人履职能力报告下一篇:民主管理大会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