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提升工作计划范文

2023-09-01

人才培养提升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公司是由一个个单位组成的,各单位是由一个个班组组成的。班组管理水平决定着单位的管理水平进而决定公司的管理水平。所以班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班组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企业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如何发挥班组在管理提升工作中的载体作用,是各级领导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班组是企业中的最小机构,承担着企业各项具体生产任务。如果说班组长的首要职责是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那么完成任务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建立班组团队合作精神,使所有成员齐心协力高效率完成工作。很大程度上,一个班组团队意思的有无,以及凝聚力的大小直接决定该班组是否有执行力、战斗力。俗话说:“火车跑的块,全靠车头带”。基层管理者自身执行力的强弱决定了所带领的班组执行力强弱。一个执行力很强的班组长可以通过自身示范来影响成员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激情。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基层管理者,必须身先士卒、百折不挠。由此产生巨大的示范和凝聚作用,将有效地激励和团结员工,形成很强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从而高效实现班组目标。人们常说:“领导主动,员工激动”,放在基层管理上最恰当不过。基层管理者与员工密切接触,基层管理者的一言一行员工都看在眼里。管理者积极主动,见了困难上,见了荣誉让,下属如何不激动,班组的凝聚力又如何能不高呢?作为基层领导,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必须下达,但也要考虑可能影响班组员工的切身利益的问题也要能传达并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员工对企业怀有感恩之心,这样班组成员的工作激情将不可斗量。总之,班组长等基层领导起到榜样的作用,并与员工形成一定的情感共鸣,团队执行力才能增强。

在一个班组中,班组成员可能来自全国各地,文化程度不尽相同,个性,兴趣,爱好互有差异,加上利益的不同,在企业所处位置及视角的不同,产生歧见和矛盾在所难免。在工作评比、业绩奖励等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往往会产生严重分歧甚至是冲突。面对这种情况,班组长应建立积极交流的平台疏通交流渠道,消除班组成员之间的成见与隔阂,减少分歧,消除矛盾。尤其是在利益上做到先人后己,不谋私利,处事上公正透明,才能创造良好的班组内人际氛围。交流,不仅体现着公正,而且让大家有种主人翁意识。领导在碰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时,可以跟大家商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算公司有很多臭皮匠,那也能顶很多诸葛亮。公司再小,也有不少人,也有不少有能力的人,相信聚集大家的力量,维护我们公司自己的利益,大家都愿助一臂之力的。

人才培养提升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在新经济形势下, 外贸市场的整体环境不容乐观, 企业的生存成本却呈上升趋势, 能够主动开发市场、联系客户、并且能够规避一定风险的外贸业务员是企业最亟须的。企业想发展, 必须要创新, 那么同时也需要外贸业务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 对国贸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能够使他们能够快速走上外贸岗位。

而丰富的实践创新活动是培养国贸学生创新能力的高效途径。因为实践教学的实施相比理论教学而言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实施创新空间。学生不再只是埋头学习理论知识, 而是在实践中把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从而使得学生的创新性、自主性、团队意识等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因此, 实践教学对于外贸创新人才的培养来说是最佳路径。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所以, 培养大学生学科交叉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但就如何形成“创新促进创业, 创业完善创新, 创业促进就业”的新模式, 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国贸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现状

(一) 国贸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国贸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通常以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为主, 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主要通过多媒体进行课堂授课, 重点是对创新创业理论的讲解, 但是具体实践操作环节的阐述及实验较少。国贸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要求配套的教学场地、教学软件和硬件等标准都很高, 国内很多学校受制于经费和其它条件因素, 导致许多实践内容不能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相比, 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培养提速缓慢。而校企合作的模式虽然近些年有些改变, 但整体上对于全部学生而言还略显不够灵活和多样化。对于主要以认识实习为主的实践教学的初级层面而言, 难以达到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的指导和培训, 所以校企之间的合作模式的多维度还有待发掘。

(二) 国贸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经验不足

国贸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目前国内众多应用型高校都缺少同时掌握深厚的创新创业原理和有效地创业实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这也导致一些高校在创新创业能力体系的培养过程中略显底气不足。目前许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师资团队采用校内校外双管齐下的方式, 以弥补现有师资的不足, 但两者之间的有效教学没能无缝衔接。

(三) 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略显滞后

当前国际贸易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各种实践教学软件进行实战模拟。大多都是先由教师讲解实战模拟的原理及任务要求, 随后学生在实训软件平台上来进行实践操作。这类实训软件的教学效果虽然较以前的纯理论教学有所提升。但是此类实训仍存在问题:

1. 实训项目设计模拟风险实操性略差

实训模块的设计通常都还存有理论的痕迹较深,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只能了解外贸流程下的基本变化内容。而在外贸的实际业务中, 外贸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时刻充满变数, 由于外贸市场的风险的瞬息万变, 企业在整个的外贸交易中也会经常遇到各式各样的突发风险。此外, 课堂实训中时间的控制往往难以与实际外贸业务流程匹配, 所以学生在实训时的往往很难体会到贸易交易环节中各流程的时间对于业务的重要性。

2. 实训方案实施多样化不足

学生在实验室实训, 一般采用两类实训方案。一是单个实训项目由每个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身兼多个贸易角色;二是由每个实训小组完成单个实训项目, 组内成员分别体会贸易流程中的各种贸易身份。虽然第二个方案略优化于第一个方案, 对于团体协作意识的培养有提升, 但是由于实训实验室实施条件中空间范围的问题, 整个贸易谈判过程仍然达不到实际的谈判效果。

3. 实训项目进出口流程设计分配不均

就我国目前整体进出口形势而言, 进出口大幅度贸易顺差的状态在逐步改变, 这也与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的条件改变有关。之前我国的外贸企业大多以出口贸易为主, 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大额顺差。因此对于很多外贸企业来说, 出口贸易要远远多于进口贸易。因此, 之前设计的国际贸易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训项目也往往把出口项目的训练作为重点的实训模拟。但是,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 欧美市场需求的降低, 国内原材料成本的上涨, 人民币汇率的升值等等一系列内外因素使外贸行业举步维艰, 外贸出口形式如履薄冰。相反, 跨境电商的实施使得进口贸易近年来大幅度攀升。因此, 应改变原先只注重出口的设计模式, 应进出口流程并重, 与时俱进的跟上现实贸易的发展需要。

4. 实训项目对于新型贸易形式的设计跟进不足

在以信息经济、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当前时期, 跨境电子商务在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已经成为整个国际贸易的新方式和新手段。而跨境电商和传统贸易相比较, 无论是在业务初期的洽谈、货款结算、物流运输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 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训类课程也应快速跟进, 以期适应跨境电商等新外贸模式的需求。

二、国贸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 教学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的嵌入

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在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创新创业课程教学, 但是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嵌入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所欠缺, 应有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目前, 国贸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从专业知识和技能入手授课, 而对于创新创业中不可或缺的例如:冒险精神、职业道德、事业心、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基本能力所需素质却涉及较少, 应在专业教育过程中适当融入这些素质的培训。

(二) 教学体系中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国贸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途径进行。而学科竞赛的注入是最快捷高效的途径之一。专业学科竞赛在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考量可以在规定的同时间内要求反映出学生是否掌握了实践技能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此外, 通过学科竞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能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而通过“以赛促学”的这种实践教学模式, 可以使教师对于教学目标和过程进行反思修订, 从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培养。

(三) 教学体系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在教师的规定下, 按照要求被动地完成实践学习任务。在整个实践过程中,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 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只是对理论知识的梳理巩固。

为了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实践教学中应该化被动为主动, 转变施教主体和受教主体的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自发性的研究完成实践任务。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而言, 主动性思维的强弱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 而学科竞赛则可作为提升该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 教学体系中高校教师实践经验短板的补齐

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总是“重理论、轻实践”, 虽然大家早已认识到这一点, 也想解决这一现状, 但是都到企业去实践也不现实。学科竞赛的高仿真性却能快速的拉近教师与企业之间的距离, 快速的了解目前企业的实际运营需求。努力构建适应新经济形势发展的高效“双师型”教学团队。

摘要:对于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学生而言, 本科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实践教学的创新在新型国贸人才的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就如何形成“创新促进创业, 创业完善创新, 创业促进就业”的新模式, 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辽宁老工业基地,创新驱动,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 杨建成.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以地方高校国贸专业为例[J].时代农机, 2017, 44 (11) :199.

人才培养提升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军校文化生活概念内涵概述

军校文化生活是指在军校内开展的, 具有精神熏陶、审美学习、沟通交流、欢庆联谊等功能的文体艺术活动, 是军校生活要素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中寄托着特定的价值观念, 在一切社会组织形态中, 都会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文化, 并成为协调成员人际关系、推进日常事务的桥梁。开展军校文化生活根源于军校学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在实践中常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展开。第一, 展演欣赏式的活动, 如聆听音乐会、观看重要展览等, 可扩大学员的认知视界。第二, 学员亲身参与的活动, 如军歌合唱、体育比赛等, 此类活动由学员组成各个不同的团队展开竞争, 由院校制定评价标准选出先进, 在军校中有较高参与度。第三, 部分活动由教员与生员一起参与, 常见的包括节日文艺晚会等, 此类活动中, 教员与生员共同体验文化生活, 可产生更为深远的教育效果。

二、军校文化生活对于提升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

(一) 培养军人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是文化认同的前提, 军校文化生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军人身份认同培植于学员的心灵深处, 为学员提供精神支柱。军校文化生活常常以歌唱、舞蹈等形式展开, 选取军事相关主题实施活动, 可以艺术的独有魅力激发学员情感, 在艺术鉴赏或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完成自我认同。可于无正课时间抽出一定时段, 集中学员开展音乐与舞蹈艺术鉴赏活动, 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剧《一个士兵的日记》《骄子从军》等。艺术实践方面, 可从学员必会的歌单中自选一首曲目参加合唱比赛, 要求形式多样新颖, 突出特色, 演唱出歌曲的气概与内涵。这类活动集艺术性与教育性于一体, 一切细节都为突出军人的理念, 学员在活动中会受到强烈精神力量的感染。剧中的军人形象经过典型化、艺术化的处理, 可让学员在舞台上找到自我的投射, 为自身作为军人的一分子而感到自豪。

(二) 发展核心价值观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事业进入第五个十年, 社会整体环境中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多元化、复杂化, 对军人的价值观念构成了冲击。价值观念对于军人而言是一面旗帜, 提示身为军人应当追求的目标, 使军人懂得奋斗的价值所在。军人的主要价值观念包括爱国、服从、责任、荣誉、奉献等, 在文化生活中可融入这些观念, 以起到“以文化人、以文感人”的作用。

例如, 在欣赏爱国主义文艺演出后, 学员每人提交一份观后感, 能够将感性上升为理性, 将情感上的触动上升为对抽象价值观念的认知。可开展创作军歌的比赛活动, 对学员进行一定培训, 鼓励学员自己创作词曲, 选取其中优秀作品进行编排演出。虽然学员作品水平未必尽善尽美, 但是可借活动培养学员的爱国主义情操, 弘扬我军的优良思想作风传统。军校学员吸收了核心价值观念, 便可以此为出发点认识丰富多样的实践现象。学员受到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影响, 可做到立场坚定、方向明确, 在思想上与行动上都与党对军队的要求保持一致, 成为新时代下祖国需要的高素质军人。

(三) 发展集体主义情感

集体主义情感对于军校学员培养至关重要。军人在作战技术上与战友相互配合、集体行动, 拥有集体主义情感的军人才能够与战友合作无间。从军事目标上看, 军人的一切行动无不是出于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军人心怀集体利益, 方可超越一己之安危, 表现出强大的意志力。因此, 集体主义情感是高素质军人的必备素养。只有拥有集体主义情感的军人才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

军校文化生活大多以集体参与的形式展开, 无论是合唱、舞蹈等艺术性质活动, 还是拔河、划龙舟等体育性质活动, 都需要学员与学员之间密切合作。在集体中, 学员的情感互相激发, 可促成宝贵的情感体验。例如, 可开展改编创作《士兵健身操》的活动。为完成本活动, 学员首先要统一思想完成动作创编, 其次在动作上要达到协调一致。合作度越高的团队, 表现也就越为优秀。在共同锻炼的过程中, 学员又可提高体育素质。学校多安排此类活动, 可以引导学员以集体的荣誉为荣、以集体的耻辱为耻, 形成非常有利于作战的集体主义情感。竞赛活动也具备一定的娱乐性, 可使学员体会到身为集体一分子的快乐, 让集体主义成为学员发自内心的道德追求。

(四) 丰富校内精神生活

军校内资源丰富, 可开展丰富的业余文化活动, 丰富学员的精神生活。与普通院校相比, 军校内的训练与生活都较为枯燥, 许多学员倍感生活单调。文化是直抵心灵的生命力量, 学员的精神生活得到丰富后, 可起到调剂和放松精神的作用, 从而有效提高军事训练的效率。校内举办的文体活动、社交活动、体育活动, 可让学员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依托于相应的活动形式, 学校可举办有声有色的竞技比赛, 以突出具有特长的个人, 使个人得到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

在常规化的训练制度下, 学员大多在自己的班级或专业内进行人际交往。在军校专门设计的文化活动中, 学员跨学科、跨专业与他人进行交往, 也可为学员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完整的人需要多方面的精神刺激, 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员的精神状态始终处于开放的状态中, 帮助学员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日常的训练中。

(五) 促进学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水平是衡量军校学员素质的重要标准。健康包括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 在战场上, 常常是战士心理上的不健康抑制了部队水平的发挥。因此, 提高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势在必行。军校文化生活满足了学员的文化需求, 填补了学员的精神空间, 对于培养健康人格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例如军校中的书报阅读、电影放映等活动, 让学员接受审美的熏陶。审美对象的无功利性可提升学员的道德情操, 审美中产生的高峰体验可以净化学员的思想状态, 使学员摆脱不良情绪的干扰。球类比赛等体育活动可平衡人体机能, 让学员能够从繁重的学习与训练压力中走出来, 以运动创造积极的心理情绪, 恢复到最佳训练状态。军校文化生活所提供的丰富的交际平台, 可加固学员的精神支持网络, 让学员与学员之间互相鼓励和激发, 起到同伴教育的效应。总而言之, 军校文化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寄托, 是帮助学员实现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

三、结语

军事人才教育, 是实现强军梦的基本保障。文化是集体目标形成的基础, 也是个体心灵力量的来源, 对于军事人才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 文化的作用不会立竿见影、即刻显现, 却会渗入军事学员的精神根基中, 使学员的心态更加积极向上, 进入更佳的心理准备状态。鉴于此, 军校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当在思想上重视, 在方法上优化, 以更为丰富的文化生活为军事学员提供更为优良的成长环境, 为新一代军事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摘要:军校文化生活是学员在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本文分析了军校文化生活概念的内涵, 探讨了军校文化生活对于提升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 认为军校文化生活可培养军人身份认同, 发展核心价值观念, 培养集体主义情感, 丰富校内精神生活以及促进学员心理健康。

关键词:军校,文化生活,军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6:251.

[2] 徐厚礼, 马俊明, 许萍.外军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与启示[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6, 18 (1) :74-77.

[3] 徐宇.新形势下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北方文学 (下旬) , 2017 (5) :181-182.

[4] 张子轩, 刁亮.军校文化传播路径探析[J].军事记者, 2017 (11) :30-31.

人才培养提升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摘 要] 首先分析了内涵式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时代背景。通过调查分析会计职业能力的社会认可度,重点阐述了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要点,旨在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顺利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继而在工作岗位上体现出学校专业教育教学的巨大“蓄电池”作用。

[关 键 词] 内涵式;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措施

当前,社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国家正大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为内涵式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高职会计教学应及时转变观念,创造条件,积极进行内涵式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深入实践探索,以全面提高会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内涵式会计人才。

一、内涵式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时代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财务相关工作岗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较大,会计专业成为学生较为喜欢的热门专业,学校招生形势也比较乐观。但是,会计是一种专业性非常强的职业,企业都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比较灵活的专业技巧,缺乏实际经验是学生毕业后遇到的最大障碍。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大多数企业都需要对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不能马上顶岗工作。而且,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时间较长,还需要师傅带,短期内不能给企业创造任何价值,甚至还给企业正常的工作添不少麻烦。因此,要使学生实现良好的职业发展,必须注重学生培养质量,让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巧,培养良好的会计职业能力。成功的高职会计教育应该是培养的学生能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现成的人才,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二、会计职业能力的社会认可度评价

为了了解和掌握内涵式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在对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部门负责人)的调查中发现,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和在职会计人员的评价不尽如人意,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会计岗位和会计毕业生素质总体评价

企业管理层普遍认为,会计岗位在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非常重要。会计岗位与其他普通管理岗位在知识结构方面的要求是不一致的,需要会计人员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工作后要能直接“顶岗”。因此,高职会计教育首先应该夯实学生的会计基本职业技能,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奠定扎实的职业基础。但是,企业的用人目标一直很高,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一毕业就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现实是残酷的,现实与企业目标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会计岗位的重要性与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不相协调。企业要求高职会计教育尽可能缩小这种距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输送合格、适用的会计人才。

(二)会计人员专业技能需求及满意度评价

会计人员只需要按照财经制度、法规踏踏实实地、机械地进行算账、记账、报账等,这样的观念早已成为历史,时代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形势下,伴随着快速发展变化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会计工作赖以生存的财务环境也因之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赋予了会计工作更多、更深的时代内容。在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当今,会计人员将面临很多从未碰到过、在学校教育中老师没有教过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必须结合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及时对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这个时候,会计人员具有牢固的专业功底、敏锐的专业敏感性、娴熟的专业技能、高超的专业素养等显得非常重要,成功的关键可能就在一瞬间,需要会计人员创造性地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刚从高职院校毕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甚至在会计工作岗位上工作若干年的老会计,普遍缺乏一种持續学习的能力,对持续变化的财务环境缺乏必要的敏感性。企业管理层普遍反映会计人员基本技能、基本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创新性工作欠缺,有些员工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工作效率低下。企业要求会计人员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内涵式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要点

从众多调查案例中发现,企业管理者都要求普通会计人员专注于本职工作,这也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形象要求。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而言,这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问题,应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各个方面。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应培养自身的管理意识、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等,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人格修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外,主要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有意识地提升职业能力。

(一)工作过程讲究效率

一方面,会计工作要有条理,目的明确。如果会计工作无序,没有条理,那么肯定浪费工作时间,而且效率低下。工作的有序性,体现在对时间的支配上,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才能全面了解自己的工作,把握全局,很好地掂量不同工作的重要性,而不至于被整天繁杂的会计工作所拖累。同时,会计人员应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权限范围,才能摆脱工作上互相扯皮和打乱仗的现象。此外,在此基础上要明确在每个时段(包括短期的和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及其进度安排,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另一方面,必须合理组织会计工作,化繁为简。在会计实务中,工作头绪多,复杂程度不一,会计人员要善于选择和区分各项工作,可以考虑从工作的紧迫性、工作的价值高低、工作的排他性等角度,优先选择完成时间紧迫、价值大、本身也必须由自己完成的工作,这样办事效率就会提高。否则,会计人员只能深陷其中,工作忙乱被动,效率低。会计人员可以自问自答三个“可否”的方式化繁为简,提高工作效率,即可否取消这项工作?可否把这项工作与其他工作一起开展?可否有更简便的方法来完成这项工作?

(二)业务处理展现灵活

会计人员在进行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因为各种原因,会计人员对经办人员的业务婉言拒付,但是经办人员非常不理解,觉得你是故意为难他,“这是我的钱,为什么不给我报销呢?这么不灵活,这么死板呀”。有时候,会计人员甚至还会受到单位负责人的不理解和质疑,“给你发了工资怎么还这不行、那不行的呢”?众所周知,会计人员的工作始终要求以各项会计法律法规作为准绳和基本要求,要受到国家、行业及单位内部各种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行为约束,这是会计职业的特殊性。会计人员必须守住底线,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处理经济业务,为企业单位把关,当家理财。这当然非常重要,也是必须的。但是,对同一会计事项,可供选择的业务处理方法往往有多种,业务处理中还有很多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地方。由于职业判断、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会计人员所做出的会计处理差异往往也比较大。有些会计事项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是可以与经办人员或者外部单位、国家相关政策机构等做进一步的咨询、沟通、商榷、探讨的。会计的很多政策法规也不是很死板的条文,只要在合法、合理、合规地处理经济业务的前提下,真实反映经济业务的本来面貌,这些业务其实都是可以说得通,也是允许处理的。会计人员不应该浮在面上,而应该潜下心去处理好每一笔业务。

(三)专业功底夯筑扎实

会计基础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如果没有会计人员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付出,没有对会计基础工作踏实勤勉、日积月累的实践与沉淀,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说完成就能完成、说做好就能做好的。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和基本职业技能是对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首要要求,更是衡量会计人员职业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因此,作为企業会计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扎实的会计专业功底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政治等外部财务环境的变化,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已经凸显出严重的缺陷与不足。会计人员必须审时度势,及时转变财务管理观念,适应新的业务环境,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完善原有的会计规章制度,及时加强与前端业务部门和后端监督检查机关的沟通,这些就显得越来越必要。当然,这里扎实的专业功底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范围也是比较广的,既包括了会计专业本身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内容,还包含了与会计人员业务处理所需要的、相关的其他专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使会计人员自身成为一个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的、全面的知识统一体。万丈高楼,平地起,扎实的专业功底是做好财务工作的根本,更是做好财务集约化工作的迫切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展现出灵活性的一面,因为“心中有货”。

(四)动手能力体现优势

会计是一个实践操作性极强的职业。特别是对一线普通会计人员来讲,更是强调其动手操作能力。正因为此,在市场化用人机制下,企业选择的是有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他们对会计岗位的用人态度是“实用、务实、上手”。当前,企业已经慢慢形成了“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求职遭遇用人单位经验重于学历的苛求,必须面对严峻考验做出应对,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求生存, 谋发展。当然,这种动手操作能力的优势仅仅体现在基础会计实务的基本操作这一领域中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包括全面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能力、对财务数据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等。这一点也是与扎实的专业功底的要求相辅相成的。从高职教育教学的内容而言,培养的学生必须充分彰显其动手能力和专业职业技能,这样的教育才是合格的素质教育,毕业生才适合市场的需求。

综上,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是企业未来会计人员的主要来源。高职院校在明确内涵式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要点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重视考虑如何结合教育教学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一步体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思想,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深入推广“做中学”的育人模式。高职院校可以探索“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策划课程和教材开发,共同协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共同组织考核评价,努力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无缝对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技能突出、素质良好的会计专业后备人才,全面提升未来会计从业队伍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军,黄骥.会计职业能力调查分析报告[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0).

[2]崔丽霞.联系职业发展 改革会计课程[J].青年文学家·教育论丛,2013(35).

人才培养提升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当然,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质疑精神, 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它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那么,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 应该怎么做呢?

1 创造和谐教学环境, 让学生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是没有疑问, 而是不敢提问。大部分学生都担心自己的提的问题不正确或者过于简单而遭到老师和同学的耻笑或者批评。因此, 即使有问题也会埋在心里, 闭口不说。要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就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敢于质疑[2]。

1.1 教师要放下姿态, 鼓励学生质疑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 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确保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提出新的问题, 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学生提出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恰当地引导, 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者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 共同研究。尤其是当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也无法当堂回答的时候, 教师要勇于承认, 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对提出高水平问题的学生, 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 这样就可以在班级中树立质疑的典型和榜样, 让更多的学生积极提问。对那么质疑水平较低的学生, 教师千万不能讽刺挖苦, 及时有时提出的问题非常幼稚可笑, 也要予以鼓励, 要采取温和地态度来对待这些学生。这样才可以增强他们质疑的信心, 学生的质疑精神才可以逐渐培养起来。

1.2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 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 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 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可是, 仅仅做到这个还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教师还必须能够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新知识[3]。

要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语文教师就必须摒弃传统陈旧的教法, 而选用具有启发效用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发现并解决问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备课是必须下足功夫, 既要编排一些问题, 更要设置一些悬念, 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主动质疑, 这样整个课堂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相当活跃,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2 设置情景, 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积极性

2.1 用课堂提问诱导学生思考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我们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首先必须有问题, 才能引发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巧妙设置疑问, 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

如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 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亲情在金钱面前一文不名, 教师在讲到结尾菲利普夫妇像逃避瘟疫一样躲避于勒时, 就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果菲利普夫妇正处在惊喜之时, 突然遇见了衣衫褴褛的于勒, 他们的神情、动作、语言又该是什么样子呢?这样一个问题的提出, 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 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学生说:“克拉丽丝一定是面色苍白, 目瞪口呆, 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有的学生说:“菲利普一定会后退几步, 结结巴巴地说, ‘你, 你, 你是于勒?’然后浑身哆嗦起来。”还有的学生说:“菲利普夫妇一定都被吓傻了, 或者还会破口大骂, 逼于勒还钱。”……这些都是小说中没有的, 正是这样一个问题的启发,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这才绽放出这么多的火花。

2.2 主动犯错, 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在学生心目中, 老师是神圣的, 甚至就是权威的代言。虽然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 可是在某种程度上却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是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被动者, 只是一味地讲解, 让学生接受, 这样的教学效果通常都不会太好。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有时可以故意犯一些错误, 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思维, 激发他们的好胜心学习主动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在讲九年级上册《出师表》一课时, 笔者就故意犯了一个错误。在分析“刘皇叔三顾茅庐”一段时, 在翻译“先帝不以臣卑鄙,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时, 笔者故意翻译成了”先帝不因为我品行恶劣, 而委屈自己三次来草屋子拜访我……”讲到这里, 笔者不动声色继续往下讲, 这时就有几个同学开始皱眉, 其中一个同学就站了起来说道:“老师, ‘卑鄙’这个词不应该这么解释吧?诸葛亮前面还说自己在乱世中苟全性命, 不求在诸侯中显名, 不追求功名利禄, 这些都说明他品行高洁、志向远大呀, 怎么可能品行恶劣呢?”这个同学一番话, 有理有据, 立刻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共鸣,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就“卑鄙”一词的古今异义进行了讨论。这样, 笔者的一个小错误, 就启发了学生主动思考, 提高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判断能力。

此外, 学生能够大胆提问之后, 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必须注意。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这就使得很多同学在提问质疑时不能抓住重点, 提问质量不高, 有时甚至是为了提问而提问, 甚至出现和学习一点儿关系都没有的问题, 这就会浪费课堂教学实践, 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 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同时, 还要教会学生质疑。

总之, 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并教会学生大胆质疑、善于质疑, 在质疑中学习、进步, 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摘要:实践证明, 带着质疑精神去学习, 可以让学生收获更多。本文从若干个方面出发, 结合实例, 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生,质疑精神,语文,教学质量,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高然.质疑,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石钟山记》教学案例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 (5) :102.[1]高然.质疑,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石钟山记》教学案例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 (5) :102.

[2] 白秋红.质疑法教学——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J].中华少年:教学版, 2012, (13) :388.[2]白秋红.质疑法教学——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J].中华少年:教学版, 2012, (13) :388.

上一篇:人才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下一篇: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