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校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2024-05-07

中等职校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探讨了中庸思想对职校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中庸思想在职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一是批评与表扬和鼓励相结合;二是严格要求与适当宽容相结合;三是教师角色与朋友角色相结合;四是教师管理与职校生自主管理相结合。

关键词:中庸思想 班主任工作 职校生 教育策略

一、中庸思想对职校班主任工作的指导

意义

中庸讲究适合事物实际情况的中正、适度,具体做法是中正不偏,不走极端,不要不及,也不要过头。朱熹给中庸加注说:“盖凡物皆有两端……于善之中执其两端,而度量以取中,然后用之”。这种尚中、讲究适度的原则,有益于克服思维片面性,体现出一种辩证的处世方法,有一定真理性、普遍性。所以中庸思想自诞生以来,一直就是中国人待人接物、保持事物平衡的最首要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管理难度要大于一般中学,学生由于缺少明确的目标指引,自制力不强,行为比较散漫,部分学生还染有恶习。要培养好这些职校生,单靠“爱”是不行的。“爱”之外必须要有“怕”,教育之中有管理,奖励同时有惩罚。一味的严格要求,让职校生怕得唯唯诺诺,是违背教育的初衷和职校生成长的规律的;但一味的爱与护,学生无所畏惧,对其成长也是非常不利的。班主任就是要找到一个平衡度,理智清醒地爱学生,真正为职校生长远发展着想,为职校生终生负责,这就是中庸思想。因此,中庸思想对做好中职校班级管理及教书育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中庸思想在职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1.批评与表扬和鼓励相结合

中等职校的生源多来自于初中阶段的中下等生,农村学生占大部分,还有部分中途辍学或成绩差不能继续升学、打工后重返校园的学生,他们心理、行为都存有一定的偏差和过失,给职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困难。

根据中庸思想,针对这些职校生,班主任工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批评与肯定、鼓励和表扬相结合,对他们的薄弱之处适时提醒、督促,让职校生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即使是适当的批评后也应给予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分析评价。如果不讲究工作艺术,不扬其长、避其短,批评多,肯定少,将会造成种种不良后果。久而久之,这类学生会丧失自尊、自信,扩大与老师、家长的心理距离,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形成心理上的恶性循环,继而进一步加剧学习上的恶性循环与行为上的不良表现。班主任应该不惜赞美之词寻找时机多给职校生以肯定、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在前进中不断地改正缺点。

2.严格要求与适当宽容相结合

班主任要有分寸地做到严格要求与适当宽容相结合,坚持正面引导,增加感情投入,给予学生信任,使他们体会到教师的关心、爱心、苦心,以免造成师生间情绪的对立。如果教师对职校生缺乏耐心,不分场合批评,当众揭短,会使他们感到失去尊严,受到伤害。有些过错只需自己反省或暗示点拨,不必进行求全责备。

实践证明,保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对学生适当宽容是教师的成功之道,班主任在严格要求的同时,要淡化权威意识,宽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以改正机会。当然,宽容要有尺度,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缺乏严格要求的盲目宽容、放任自流是教师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会造成人心涣散、班级毫无约束的局面。

3.教师角色与朋友角色相结合

职校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应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职校生之间心灵、情感的沟通,洞察职校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从而施以针对性的教育。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采用教师角色与朋友角色相结合的方法,既做职校生的师长,又做职校生的朋友。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要给予师长一般的引导和朋友一般的理解,付出我们的爱心与真诚,关心、帮助与支持他们的成长。一旦职校生把教师当朋友,就会有信任感,主动撤除心理防线,向教师吐露心声,使班主任工作能对症下药而获成效。但另一方面,如果过分强调跟职校生打成一片,模糊师生界限,也会弱化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

4.教师管理与职校生自主管理相结合

一个班级的学生很多,班主任不可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要提高管理效果,就要改变班级管理理念,培养职校生自主管理能力。

自主管理是一种以职校生为主体、师生合作为基础的民主型教育。在管理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发挥职校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创设民主管理氛围。但放手不等于放任,班主任的正确引导是不可或缺的。指导、帮助班委成员,点拨工作方法,解决疑难问题,总体把握班级工作重点和方向,是班主任职责之所在。在班级日常管理事务中,教师要鼓励职校生发表见解和想法,对好的想法、做法,应给予肯定。这有助于增强职校生民主、自律意识,培养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等专业学校)

中等职校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帮助众多的学生获得实用性的技能,无论是在日后的生活当中还是在工作当中,都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来获得经济上的收益和生活上的便利。目前,职校化学教学引起了重视,因为化学不仅仅影响到学生的工作,同时对环保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今后的职校化学要在环保教育当中进行一定的努力。

【关键词】职校 化学教学 环保教育

随着污染的不断加重,很多的治理方式都需要长期的作用才能展现出一定的作用。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环保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落到了下一代的身上。我国的污染虽然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治理,但是仍然缺乏尖端的环保人才。职校在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够良好地渗透环保教育,并且使毕业的学生投入到环保事业当中,那么我国的污染治理时间就会缩短,从而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本文就职校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进行一定的探析。

一、提高认识,勇于承担环保教育责任

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教育,即是提高学生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其适应环境能力的有效方法。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仅会在专业知识的教育上努力,同时还会在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方面,对学生渗透一定的知识。在环保教育方面,由于化学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教学上的便利,充分提高学生对环保工作的认识,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当中,勇于承担环保责任。目前农药、化肥、杀虫剂等一系列的化学产品正在广泛的使用,对土地和各种再生资源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学习化学当中的环保知识,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些污染物的性质和危害,从而主动预防或者在客观上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二、挖掘和延伸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对于职校化学教育来说,不仅仅在化工材料的运用和配比上进行教学,同时很多的内容都可以延伸到环保教育方面。从主观的角度来说,目前很多教师对环保教育并不是特别在意,他们往往更加愿意在专业性的知识方面下功夫。我国的社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环保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的切身利益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直接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在化学教育方面,需要进行环保教育。比方说,在学习“非金属单质与化合物”后,应向学生介绍大气污染的主要“杀手”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除了给学生讲清它们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外,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的产生,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中毒后如何处理等等。从以上的阐述来看,环保教育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具有很多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环保教育。

三、规范实验操作,进行环保教育

职校化学教育与普通高校的化学教育具有很大的差别,职校主要是以实践技能为主,因此从职校走出的化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在把握试剂含量以及试验方式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职校化学教育在实验操作的时间上非常宽裕,因此,在日后的环保教育当中,必须规范实验操作,进行全面的环保教育:

(一)健全实验室各种环保设施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环保的意识固然很重要,但环保的方式才是最终决定结果的因素。在试验当中,如果操作方式或者设施不齐全,很有可能导致污染出现,为了保证在日后的试验当中,充分的减少污染,让学生从小事上树立环保意识,我们必须健全实验室各种环保设施,如在实验室设立台面通风口、通风橱、辅助通风扇;废液缸、沙箱、药品回收处,有条件的可建立废水、废气处理回收系统,以减少实验对环境危害。

(二)应用微型化学实验方法,尽量减少化学污染的产生

在过去的化学教育当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试验的过程和结果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因此在试剂的用量和试验的时间上,做出了很大的调整,这种方法固然让学生更加了解试验,同时在操作方面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负面影响在于环境污染较大。本文认为,在日后的教育当中,可以采用微型试验,减少化学污染。微型试验可以看作是正常试验的“迷你版”,这种实验方式所使用的仪器小巧,并且在试剂的用量上也很少,同时又可以使整体的化学反应变得更加鲜明,丝毫不会耽误学生的学习。另外,采用微型试验的好处还在于,非常安全、污染小、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比方说在演示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依照原教材规定每次需要0.3g~0.5g硫来反应生成0.6g~1g二氧化硫。但微型实验每次只需0.03g,完全反应只产生0.06g二氧化硫。由此可见,在采用微型试验以后,试验方式和试验结果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优化,今后可以大范围的推广。

四、总结

本文对职校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进行了一定的探析,从整体的教学情况来看,仍然有很多的教师在采用传统教育方式,不仅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同时没有对学生的实际学习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今后的工作重点在于,通过系统的方式进行环保教育,甚至可以成立专门的教课小组,帮助学生掌握好化学与环保的平衡点。相信在日后的教学当中,众多的学生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环保教育,并且在环保工作方面,做出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洪.试论化学教学中的学生环保教育 [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

[2]刘凌云.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

[3]项万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5).

中等职校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一、当前职校语文情感教育的问题和现状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情感性是其突出特征。尽管语文课程在职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尽管语文课程凭借学科本身的优势,成为情感教育的,主渠道,但职校语文情感教育往往成为一件很随意的事情,不管在教师中,还是在学生中,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在很多人的眼里,那只不过是一些花拳秀腿式的没有实用价值的花哨的东西。在这种情形下,职校语文情感教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分析当前职校语文情感教育的问题和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育目标中缺乏应有的地位

当前的职校教育对情感教育与情感目标也有所涉及,但与指导实际教育活动,与培养学生良好个性与情感的要求相距甚远。比如在表述上,注重对情感对象的内容分析,却不重视情感赖以实现的与个人生活相联系的情感内容,没有体现出情感培养应该按年龄特点作为一个有层次的连续体来进行的特征,内容抽象且缺乏具体操作和实施的指导,以至于最终只把情感教育作为促进智能发展的手段之一,情感目标只能通过智能训练而实现,沦为了教学过程的副产品,在教育目标中位于从属地位。

2 职校语文教学的突出问题在于重知识灌输轻情感教育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的语文教学重知识、轻体验,重技能训练、轻情感发展,关注语文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被肢解,变成机械地听、说、读、写训练的工具。在教学中,教师将字句串讲完,把文章含义解释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只需理解了文章的表层意思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忽视了文章自身的情感力量,只要求学生去玩弄文字游戏以应付考试,在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说教多于熏陶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日渐麻木、冷漠,他们的大脑神经系统得不到全面发展,生活实际经验减少,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感受能力、直觉把握能力反而下降,以为只要记住课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就已完事大吉,根本没有闲情逸致去仔细体会,去品味作者的感情,去体悟人生的真谛。情感教育的缺失,使职校生情感方面的发展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培养,势必给他们今后的社会就业及工作能力的形成造成障碍。这不能不说是职校语文教育的不足。

3 职校生的实际情况呼唤情感教育

中职生正处于16~19岁之间,这是一个敏感的年龄阶段。这段时期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和意志品质、审美情操和思想道德品质定型的时期。人的某些方面的素质,如文化素质、审美体验力、情感调整与理解力等,错过了这一时期的培养,出现了问题就很难挽回。在这个时期,就情感而言,中职生的情感体验越来越强烈,但不稳定,情绪和情感的波动起伏比较大,但正因为如此,其情感可塑性也更大。

目前“偏专业”的职教特色,已造成中职生的素质缺陷。即人文素养缺失。学以致用、学以谋生的现实目标致使中职生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对专业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学习不够重视,尤其是人文精神和情感素养的培养亟待改善。

因此,对中职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美好的情感,提高他们对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就成了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4 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呼唤情感教育

中职语文教育受“偏专业,轻文化”思想的影响,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合理发展。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教学脱离生活、教学效果差的现象十分突出。其教学目标的知识、能力、习惯、情趣、人格五个方面,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中职语文教育在原有的空间兜圈子,呈封闭化倾向,教学没有对生活的感悟,没有对观念的突破和超越,更缺乏职教特色的显现。近年来,还语文生活本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特色教育的呼唤此起彼伏,对中职语文教育应具备的职教特色已有所重视。但落实却不尽人意,理论探索也还薄弱。

二、职校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职校语文教材所选内容不仅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语言文化教育的同时。认识和理解教材中所包含的情感内涵和真正价值,从而让学生自觉地接受优秀的文化知识,自觉地接受情感教育。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中职语文教学的经验,结合教学实践着重谈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几种方法。

1 注重挖掘教学中的情感资源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只有在教学的同时充分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情感资源,给学生以各种积极的情绪体验的积累,陶冶学生的情操。才能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

中职语文教材中,诗情画意的散文、情景交融的诗歌、引人入胜的小说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课文除了丰富的知识因素外。还包含着浓烈的情感因素。不管是优美动人的自然景观,还是赏心悦目的花鸟鱼虫:也不管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是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都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把握教材,注重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并选好动情点,打开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2 结合专业课渗透情感

职校语文学习的定位毕竟与普通中学有区别,首先应该定位它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基础课程,其次是一门“培养职校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课程。基于这种认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着重突出为专业课服务的工具性的一面。即在完成本学科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应根据各专业特点。自然地结合专业,为共同的培养目标服务。所以,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情感资源。对学生进行服务于专业所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3 结合写作教学,提升情感教育的效果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担负着培养学生现代语文写作能力,以及在写作过程中提高知识、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园地和渠道。写作也是最能反映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语文能力的。它包含了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对事物的看法,对人的情感态度以及全部的语文素质。因而,写作教学不但要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而且更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首先,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既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关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又要引导学生面向社会关注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只有引起他们关注了,才能引起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情感,写起文章来才能表达出异于别人的独特感受。我尽量争取每天专门安排一些课余时间,让班里学生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学生眼界大开,通过鲜活的画面取得了真切的印象和情感,效果很好。

此外,我还经常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社会热点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将它适当引入作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责任感,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针对“感动中国人物”、“打工潮”、“追星族”、“网恋”、“希望工程”等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畅所欲言的讨论,常常收到很好的效果。

再则,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随笔训练如学生的周记,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人格情感的重要途径。如今的学生情感冷漠已成普遍现象,诉说自己寂寞时没有朋友(也不会交朋友)的中职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随笔本、周记应该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语文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要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笔墨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这样既能沟通师生情感,又能把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健康情感,还能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语文教师批改作文一定要认真仔细,要克服那些千篇一律的“中心突出,选材典型”之类笼统的评语模式,作文批改要反映出学生作文的个性。尤其是针对学生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特征,是积极向上的,还是悲观消沉的,教师一定要明察,从而因势利导地进行情感教育。作文评讲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情文并茂、给人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的作文去评讲,通过作文评讲弘扬一种积极向上的文气和人气,

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而情感教育作为完整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教育中却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中职语文教育无论是从社会大环境变迁的要求,还是从解决中职生就业的实际问题出发,都到了与时俱进、彰显职教特色、寻找新的发展途径和契机的时候了。笔者认为:加强中职生的情感教育而使中职语文教育本身具有经济价值。正是中职语文教育职教特色的体现。而这也是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你和我必须共同努力的。

中等职校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校企合作是一种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现在,这种模式正逐渐被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广泛推广。校企合作,就是让学生通过工作实现综合学习,是学生就业之前的重要环节。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要把学生塑造成家长满意的、学校合格的、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德育教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校企合作;生产实习;职业指导;德育教育

一、必须首先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校企合作过程,是一次实实在在的专业技能全接触,学生对所接触到的东西感不感兴趣,愿不愿继续学习,能不能够有效学习,必须首先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有的学生认为校企合作是在帮企业挣钱,而自己就是最廉价的劳动力。有的学生认为专业实习也就这个样子,自己不感兴趣,以后不在这个方面发展了。有的学生出现了操作上的失误甚至安全方面的问题,缺乏恒心坚持性差,遇到这些困难就退缩,以致学习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越学不好越没毅力去学,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对专业失去信心甚至放弃专业。因此,给这样的学生正确的职业引导非常重要。

在校企合作单位A公司实习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些学生,他们刚进企业就被安排了一周的搬运任务,同学们都很有情绪,觉得自己是来学习的,而不是来当搬运工的,回来之后诸多抱怨。还有的学生,被安排在特殊岗位,用煤油清洗零件,几天下来,手都变成红色的了。还有一个学生,属于既聪明动手能力又强的人,但他只坚持了一个月,就觉得自己对油腻的金属不感兴趣,决定放弃专业。企业老总找他谈话,班主任找他谈话都无济于事,到最后该生不得不以退学告终。

出现上述几类情况,学生的思想工作是比较难做的,往往在这个时候,学生开始不信任学校,不相信企业。所以他们不太容易接受企业和班主任老师的劝导。这时,我们通常邀请学生家长出面引导学生,毕竟家长是学生最亲密、最应该信任和值得信任的长辈,有家长的协助,学生的工作相对来说就容易做的多了。最终,在学校、企业和家长的综合教育下,使学生把生产实习当成一种自觉行动。

二、参加校企合作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

到企业参加校企结合的培训,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参加校企合作的学生必须首先掌握《机械制图》、《公差》、《数控编程》、《机械制造工艺》等专业基础知识。上班的时候,跟着企业的师傅学习,仔细的记录师傅操作的每个细节,熟悉机床构造、操作系统、工件类型、制作流程、加工工艺、检测工艺、过程控制等。学会解决加工中出现的问题,在机床操作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偶然情况发生。比如乱刀、气压低换不起刀、机床报警、刀具磨损使加工孔变小、工件装夹不平使加工孔变大等等。

三、必须有规范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

目前,机械加工行业真正参与校企合作的以缺乏完善设备和缺乏技术工人的中小企业居多,这些企业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不够,管理落后。他们制定规章简单草率,管理员工各凭喜好,容易使学生对企业的管理制度产生误解。

如我校的合作企业B公司,属于小作坊式生产,借助学校的场地和设备,接手一些中小批量的零件,规章制度很不健全。上班时间随意性很大,如果前一天加班加多了,第二天员工可能很晚才上班;有的时候为了赶着交货,连上两个通宵也有可能。批量生产也没有规范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想到哪做到哪,做一步算一步。没有规范的考勤制度,员工想请假就请假,想休息就休息。没有严格的产品交接记录,经常出了废品找不到谁干的。企业员工在实习期间,工作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不强,没有战斗力。

四、必须坚持严格按照企业的员工管理制度来要求学生

刚开始到企业的时候,学生会感到新鲜,自觉性还算好。大家地皮没踩熟,师傅脾气没摸透,勉强不出问题。时间一长,新鲜劲一过,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开始放松自己。因此,长期管理这些学生,光靠自觉性是不够的,制度管理尤其重要,并且要把工学结合中的学生当作企业员工一样看待。严格执行这些制度,而如果光有制度,没有很好的执行力,也是不行的。

如我校的合作企业C公司,他们也有自己不尽完善的制度。但是对学生的工作要求就没有像对员工那么严。学生经常没到下班时间学生就早早的洗手,等着准備收工,企业不管不问,任由发展;学生作废了工件,不按规定着装,不按规范操作,企业宽大处理,也不寻根究底。因为面对的是参加学习的学生,所以就一而再,再而三的给机会。最后,学生对企业的制度视若无睹,出了废品都没有羞愧之心,反而心安理得。甚至有的同学将废品隐瞒不报,道德缺失。问题出多了,企业才开始严格起来。但是学生已经形成了习惯,改起来困难多了。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都会给学生灌输一些正规企业、优秀企业对员工要求很严之类的思想,并据此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行为准则要求,但是如果企业具体实施过程与老师讲的对不上,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就会缺乏公信力,学生会觉得平时老师教的是夸大其词,以后老师再说什么他们也不会完全相信。没有按照严格的制度来要求学生,也必然导致实习过程中多出废品、战斗力低、组织纪律性差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管理起来也相当麻烦。所以坚持严格按照企业的员工管理制度来要求学生是工学结合取得实际效果的重要保障。

五、参加校企合作的学校必须安排老师给学生上课

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技术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技术或工艺难题,使我们学院对高技能人才的高目标要求。在企业,学生得到的更多的是操作上的熟练和宽广专业领域相关知识的认识。知识的深度和关联性不够,而企业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指导师傅或者忽略对学生持续性发展的教育,因此安排学校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必须配备一定量的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指导,使他们能够对知识迅速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苏荟,谢秀梅.工作场所学习视域下中职学校深化校企合作的策略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0,30(01):39-43.

[2]李秀敏,陶俪蓓.中职学生生产实习问题的分析[J].中国培训,2010(04):54-55.

中等职校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当前严峻的社会形式下,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就业型教育,同时也是一种创业型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人才的使命。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内涵;创业能力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带来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巨大的就业压力就是其中的一个颇为头疼的问题。而每年中职学校都有大量的毕业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这在这种强大的就业压力下,能顺利地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职业教育,应该把职业教育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就业型的教育,更应该是一种创业型的教育。

什么是创业教育呢?它是培养被教育者的创业意识、思维以及技能等各种创业所要求具有的综合素质,并最后让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对于中职学校来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强化他们的专业实践教学,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基础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的自觉创新创业者。

中职学校如何能在这么短的三年时间之内就培养出学生各方面的创业基本素质呢?

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个关键的问题: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中考的失败者,在初中时常常是被别人嘲笑轻视的对象,所以必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意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们也是可以通过创业获得成功的。

曾经有调查称,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来自“三无”家庭,所谓“三无”就是指既无钱、也没权、更无势,所以在创业时他们不会有太多的强有力的后盾去支持他们,所有的困难都要靠他们自己去解决。

正因为以上的一些因素,作为职业学校更应该注重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去弥补他们“先天的不足”。如何做呢?我们应该根据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以加快以下四个方面为抓手,来不断地向目标靠近。

一、加快教学与课程内容的更新

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和手段是课程,而处于教育教学改革核心地位的就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所以我们开展创业教育设置教学与课程内容时应该以“加厚基础、掌握技能”为主要原则。对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要详细研究,例如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如何联系,实训课与专业理论课之间怎样结合等。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和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有机的创造性的组合,加强教材中对于创造力培养的课程内容的积极地开发,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思维或能力的环节,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创新思维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合理设置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二、注重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

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其实都离不开过硬的专业技能,职业学校的中心任务就是专业技能水平培养,专业技能更是学生参与激烈社会竞争的根本。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学校应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方式,转变原先的重视理论知识传授为重视培养专业技能水平。在培养的过程中应努力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及反复现场操作、揣摩技能的机会,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创业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职校生除了具有基础理论知识之外,更掌握了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在顶岗实习时也练就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能够自我创业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三、营造创业教育的氛围

比如说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一些跳蚤市场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加,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创业的艰辛;也可以请已毕业学生中的创业者来为学生做讲座,介绍他们创业成功的过程、体会,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知道创业是艰苦的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为学生树立走创业道路的信心;还可以开展一些系列就业指导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看到,就业形势严峻,竞争越来越激烈,激发一些具备创业能力的学生敢于走创业道路。也可以开展一些主题为创业的活动,结合各个专业不同的特点,确定一些创业特色内容,给学生营造出特有的创业教育的氛围,形成颇具特色的学校校园文化。

四、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虽然职校生在某些方面比普高类的学生要落后一些,但我们应该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无限的潜力,职校生也不例外,他们也具有创造的能力。职业学校只要能够对学生内在潜力进行充分的挖掘,对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进行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就能被充分的激发,从而实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当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就是创业教育,它是伴随着知识经济的降临而萌发的。同时它也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因为它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更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当职业学校面对挑战时,想要扩大创新创业意识在学生中的影响,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积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努力营造人人思创新、个个能创造的良好氛围,这样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志刚.网上创业理论与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3.

[2]姜国荣.创业导论-创业意识与企业家精神.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04.

[3]侯慧君.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1.

作者简介:朱荣娟,女,1981年12月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中等职校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劳动技能的培养过程中,也要进行历史、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的教育,本文首先从人文教育与国民素质的关系、从中职教育过程中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之间的关系,深层分析学校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然后从中职生的成长特点、中职教育的特点、中职图书馆如何得到更有效利用的现实诉求、中职学校人文教育实际推行者等方面详尽论述了人文教育功能在图书馆发挥的诸多可行性。

中等职业学校(包括各类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中等技术学校等,以下简称“中职”)的教育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些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活动。简单来说,中职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专业与技能的劳动者。据我国教育部2009年6月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这些类型的学校已经超过1.5万间[1],是所有大专院校(包括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独立学院、军队院校、民办其他高校共计3600间左右)总量的4倍多;2007年至2011年,共有3000万中职毕业生进入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显然,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已成为就业主体中越来越庞大的群体,成为国家与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

1 国民素质与中职人文教育的关系分析

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民的整体素质密不可分,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对这些即将成为国民最重要的群体的中职生不能忽视人文知识的教育,不能漠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培养的核心是健全、完善人的价值观念与精神内涵,强调人是独立的个体,并给予充分尊重与培养,使其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个过程,单靠中职教育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劳动技能的培训是不够的,还要切实地重视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人文知识的教育才能实现。人类的知识(或经验)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物质层面的,如适用于生产经营等人类生存和发展等活动的科技知识、用于生活消遣等活动的日常规律等;另一类是精神层面的,如人类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特有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这两类知识缺一不可,第二类的甚至比第一类的更为重要,因为它起码具有对人性的保留与传承意义。富含精神内涵的人文知识就属于第二类,文学教人如何去感受,历史教人如何去分辨,哲学教人如何去思考,宗教教人如何去感恩,艺术教人如何去守序,这些能真正让学生思考“人是什么?为什么活着?如何活着?”等一系列生命智慧重大课题的教育,是对学生真正进行心灵灌溉及人格塑造的教育,没有来自“心”的教育,国民素质的提高将是一句空话[2]。已故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先生多年以来一直坚持他的说法:“文史哲没有创造物质财富、上交利润的性质,它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国民素质,表现一个民族在历史上的地位、责任。” 因此,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在中职教育过程中,人文教育严重缺失的问题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

2 中职专业技能培养与中职人文教育的关系分析

2.1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教育的主体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劳动技能的培养,但作为教育本身来说,不能藉此淡化甚至丢弃人文教育,因为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中职教育仍不能摆脱教育的本质。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因此,教育最根本的前提是要让学生首先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即把学到的知识与经验转化为人类精神与人生智慧,最终成为有自己思想、判断、价值体系的独立且完整人格的个体。没有这个前提,不论专业知识多么深厚,技能多么高超,教育始终都是跛脚的,是失败的。

2.2 中职专业技能培养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我们可以这样做,既要通过历史、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知识的渗透,让中职生幼嫩的心灵接受充分的滋润与灌溉,精神得到启迪,思想得到丰厚,使学生成为有文化的人,在此基础上,又要进行生存、生活、生产方面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人”“才”俱备,教育目的才能得到良好的实现[3]。

目前,在中职教育中,能把人文教育真正贯彻到日常教学的学校少之又少。这种现象,可以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一棵树成长几年便见绿荫,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劳动技能的培养一般可以在短期内实现;而一个人的成长则要几十年才得以见证,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种“虚幻缥缈”的精神沉淀的漫长过程,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精确评估,所以难出成绩,于是这些学校的办学思路越来越只倾向于看重学生专业知识及劳动技能的储备与发展方面,评价体系也只局限于学生的实操表现及技能比赛的获奖环节。在这种片面教育思想的带动下,中职教育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全面淡忘了人文教育的必要性,摆脱了艰难而又繁复的育人本质环节,误入职业培训的轨道越行越偏,越行越远[4-6]。

3中职图书馆发挥人文教育的可行性

图书馆是对图书、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保存,并免费提供给公众使用的公共场所,人文思想与人类精神借助图书资料这种物质载体在图书馆里得以沉淀、保护、传承及发扬,这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学校图书馆更是出于这个职能而设立的,所以往往被认为是绝好的读书育人的文化圣地、精神殿堂[7]。能否发挥中职图书馆的人文教育功能以辅助学校进行必要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就要分析并探讨是否具有这方面的可行性元素。

3.1 中职生的成长特点

大多数中职生年龄在14~18岁的青春成长期,他们的内心不够稳定,感觉敏感细腻,脑海中充满各种矛盾与不确定的想法,对世界、对社会正在形成自己的认知及秩序感。在这个时候,图书馆若是结合他们的生理与心理特点适时推行各种人文教育活动,潜移默化、指点迷津、激扬生命、开启智慧,让图书馆最终成为学生无形的思想导师,成为学生安宁的精神家园,学生的困惑与问题都可以在图书馆找到答案,这无疑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3.2 中职教育的特点

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第一,最大的优势是没有高考的压力,学生藉此可以进行更广泛、更深入、更专注的课外活动,学生个体的自由、自主、充分发展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机会,这为图书馆发挥人文教育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第二,在中职学分制的管理体系下,除专业必修课外,限选课与任选课的开设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学校客观为人文知识的渗透让出了较大的空间,这也正好为图书馆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提供契机。第三,中职教育过程中培养的学生素质不同于普通中学,中职生大多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喜欢交际,喜欢表现,动手与表达能力强,图书馆的许多对外活动都需要具备这种素质的学生进行协助才能得以开展,当然,在这些活动的组织与举办过程中,图书馆顺理成章为人文教育的渗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中职教育的这些特点,会使学校图书馆各种活动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的限制,只要安排妥当,计划周全,完全可以充分发挥人文教育的功能。

3.3 中职图书馆资源有效利用的现实诉求

从中职图书馆的服务角度来看,对以学生终极成长与发展为目标的管理与服务的模式的探索已成为图书馆最有效利用的现实诉求。目前国内的中职学校(特别是各地区的市重点职中)在自动化管理与信息化服务等硬件方面基本上已经达标,有的省或国家级重点职中的配置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如果不积极开拓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新模式,而是固守旧有成规,对于学校资源是一笔巨大的浪费,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也无法较好地彰显自身价值。所以,中职图书馆应当积极进取,不断学习,吸取国内外图书馆先进的管理经验,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为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积极进行尝试。现在,能够充分发挥中职图书馆效用的最重要、最直接、最现实的方式正是各种人文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且这些活动操作起来只需较低的成本就可实现。

3.4 中职人文教育的实际推行者

我们认为能否在中职学校充分推行图书馆人文教育功能,关键在于两个关键人物:一是校长,二是馆长。

1)中职人文教育实际推行者之一——中职校长。当前形势下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这些1.5万名中职校长的教育观念与办学思想是分不开的。不少校长们与其说是教育家,倒不如说更像实业家。过多地只是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与生产劳动技能的成绩,而对人文教育的则长期漠视。“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之父,他提倡“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的五育教育方针,是“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他还认为的“教育是培养健康人格的事业”等教育思想都饱含着丰厚的人文教育。在这些教育理念的支撑下,他对图书馆的深刻理解与高度重视也促使他以实际行动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纪元。第一,蔡元培准确定位图书馆,他认为,“图书馆是一个对国民进行终身教育和普及教育的最佳基地”,只有有效利用图书馆,才能较好地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进而增强国家实力。第二,在他担任各种公职期间,无论是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北平大学校长、大学院院长,还是中央研究院院长、北平市图书馆馆长,最不敢忽视的恰恰是图书馆的规划与发展,曾先后颁布了《通俗图书馆规程》《图书馆规程》《图书馆条例》等重要文件,也曾为北平图书馆与北大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三,在近代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人才择取方面,他知人善任,招贤纳士,对思想兼容并包。1912年在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时,先生举荐鲁迅担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图书馆等文化艺术事业,长达14年之久。第四,积极与孙毓修、江瀚、袁同礼等图书馆界、学术界的专家保持紧密联系,既积极引进西学科技,又不忘人格教育在图书馆的实现,为近代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绩[8-9]。

所以,一个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的图书馆主管领导,往往对中职学校人文教育的落实起着决定与推动作用,没有这样的校长的重视、关怀、赏识与激励,图书馆馆长很难施展自己的才能,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2)中职人文教育实际推行者之一——图书馆馆长。纵观历史上的图书馆馆长,大多数首先在人文领域内具有相当的专长。他们在著述立说、宣传思想、启发智慧的过程中为图书馆人文知识的积聚、保存和传播做出了不灭功勋,不少图书馆更是因为这一批批饱含人文精神的大师才大放异彩。康有为、梁启超、张元济、蔡元培、杜定友、王云五、刘国钧、陶行知、鲁迅、李大钊、胡适,这一批批中国近现代图书馆界的泰斗几乎都是文学、历史、哲学、宗教及艺术等领域内的著名专家。西方社会也不例外,两千年来,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私人藏书馆到中世纪修道院图书馆以及从修道院图书馆发展而来的大学图书馆、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图书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响彻全球的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始终是由各类具有丰厚人文知识、富有浓郁人文情怀的学者、专家作为图书馆的实际建设者与直接管理者[10]。没有这些开端于人文领域内专家进行管理的图书馆,就不会有高度专业化的现代图书馆。到了近、现代,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工种,部分大学开设的图书馆专业更偏向理工类学生的招录与培养,这种趋向也许对现代图书馆在技术等“物质”层面的建设有所裨益,但对图书馆思想与精神方面的功能发挥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日益缤纷繁复的技术已彻底淹没了图书馆人文教育的本色,图书馆工作已进入了重“术”轻“道”的时期。

图书馆既要对人类知识与经验进行收集、分类、保存,又要对人类的思想及精神进行吸纳与传承。图书馆功能与效用的终极发挥,要看有没帮助读者把知识和经验转化为人类的文化与智慧,也就是说有没有培养出真正具有人文精神与素养的人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一个图书馆,不管建筑多么巍峨,装饰多么华美,配置多么完善,技术多么先进,如果没有让人文精神成功转化给读者,充其量也只能是个知识的大仓库、人文精神的荒漠地。

在中职学校的图书馆里,馆长是最重要的人文教育的执行者与贯彻者,一位饱读人文知识、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馆长会对人文教育在图书馆的实施起保障与巩固作用,所以图书馆的馆长应该在人文知识领域内有相当的把握,特别是对历史、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知识要有比较全面甚至深透的了解。

4 结束语

总之,在中职教育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图书馆的功能与价值,技能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中职校的领导层要增强对于图书馆全面育人功能的认识,图书馆要注重自身建设,积极开拓创新,合力使图书馆人文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网.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中国家级重点学校有多少所?[EB/OL].[2009-06-12].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10/info1244789794138110.htm.

[2]陈思和.让人文教育走进日常生活[J].世界教育信息,2005(11):49-51.

[3]曹兴戈.回到“健康的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2009(6):2-5.

[4]伍育琦,陈国生,向阳.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5]金慧峰.国外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及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7(2):174-175.

[6]王晓东,许宪国.论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之关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7(3):23-24.

[7]孙启存.探索图书馆里的思想:讲述图书馆的重要作用[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9:1-2.

[8]初红霞,朱丽娜.蔡元培先生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卓越贡献[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24(3):85-86.

[9]赵达雄.蔡元培先生与中国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杂志,2000(12):48-54.

[10]中国百科网.西方图书馆史[EB/OL].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baike/1049/2008/200808021570629_8.html.

(作者单位: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图书馆)

上一篇:报告体系管理会计论文范文下一篇:铁塔企业成本控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