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声乐教学论文范文

2024-03-18

独立学院声乐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课题以皖江学院为例,研究内容包括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钢琴基础课的课程设置、学生钢琴水平及音乐综合素质分析、钢琴基础课教材的选择搭配与编写、授课及考试模式和方法研究,与其他相关音乐学科的交叉教学研究等等。旨在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探索出一种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特点,适应学生实际水平的钢琴基础课教学形式,以达到学校“厚基础、重应用、强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音乐学;钢琴基础课;教学形式

一、国内相关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基础课设置和授课模式简况

目前,针对于国内普通本科高校(包括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的教学,已有不少相关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钢琴课的教学模式研究、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研究等等研究,然而针对于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的钢琴基础课研究是少之又少,很多研究成果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的钢琴基础教学实践。经过对几所高校的相关调研考察,我们发现多数高校音乐专业钢琴基础课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模式近乎相同,大多使用集体课授课的形式,而集体课又基本沿袭传统小课的授课模式,集体课的特点没有很好地被发挥出来,另外教材的使用也较为局限,很多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小课教材,其中高师类钢琴教程较为普遍。但不论使用什么教材,我们都应该以分析教学对象为先。

二、以皖江学院音乐系为例,音乐学专业学生钢琴水平及音乐综合素质分析

以皖江学院为例,其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音乐基本理论素养,熟练掌握至少一项音乐表演技能,熟悉音乐表演艺术实践相关环节,具备较强的音乐实践能力、能够在文艺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学或音乐活动组织策划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而从近几年皖江学院音乐系音乐学专业招收的学生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不是从小就接触音乐,而属于考前突击学习音乐,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有的甚至就两、三个月,音乐基础普遍较浅,钢琴基本处于《拜尔》、车尔尼《599》前半部分的演奏水平,技术规范性差,有些甚至为零基础;音乐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熟练,有关音乐知识的积累非常匮乏。

三、本专业钢琴基础课的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

(一)课程设置

在以往的教学大纲中,钢琴基础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被放在第一学年,分两个学期进行,但新的大纲有了变动:钢琴基础课从2个学期增加到4个学期,也就是说除了进校选择钢琴小课的学生,其他所有学生都要上满两学年的钢琴基础课,不难看出钢琴基础课的重要性,我们加大了钢琴基础课的教学力度,延长了学生学习钢琴的时间,目的是想让学生能打下更为扎实的钢琴基础。

(二)教材使用

在本项目进行之前,钢琴基础课的教材采用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全新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此套教程以键盘理论与技巧为主,每单元均设置视奏移调等键盘创造性练习,而突破了传统钢琴教材以钢琴基本技术为主线的教学,我们以本书为主要教材,并辅以传统的车尔尼系列练习曲,以及上海音乐出版社的《钢琴基础教程》1-2册,但近几年招收的音乐学专业学生钢琴程度普遍很浅,以键盘训练为主的教材就不太能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因此我们又寻找到另一套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数码钢琴教程》(张晓清、李未明),这套教材以钢琴基本技术为主,由浅入深进行教学,选曲大多来自传统练习曲或经典优秀简易作品,整体难度较小,并合理设置一些简单的键盘视奏移调及创造性练习,比较适合基础较浅的学生学习。

四、教材搭配方案实验

最优秀的教材未必是最适合学生的,最适合学生的才是优秀的教材。本项目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尝试选用多种教材的搭配,寻找最适合我们学生使用的优秀教材。通过前期的努力,我们搜集到了如下几套钢琴集体课教程:《钢琴集体课教程》(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现代钢琴集体课教程》(河南大学出版社/上音出版社)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初级钢琴教材。

我们在2013及2014级两个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了教材搭配的实验,周期为一学期,我们选取了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周为17周,我们分四个阶段进行试验,每四周为一个阶段。通过实验以及学生的学习反馈收效情况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

1.集体课必须选用专门的集体课教材,不适合用纯小课的教材进行教学;

2.对于基础较为薄弱,基本功欠规范的学生群体,适合选择以技术点为教学主线,选曲简易的教材,以键盘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教材会让学生感到比较吃力;

3.《哈农》等传统手指训练教材教师可以酌情使用,但不宜过多占用课堂时间,对于大课学生来说,枯燥无味的手指练习容易产生疲劳感,因此教师需要精简提炼里面的练习,以示范为主,将正确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留在课后让学生自己练习;

4.传统教材《拜尔》《车尔尼599》还是很好的搭配教材,因为足量的练习曲依然是我们的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5.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局限于课上的几本教材,而要善于搜罗和搭配其他多种教材,如《汤普森》、以及其他一些高校钢琴教程,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学习进度,教师在其中挑选一些经典、趣味性较强的小型乐曲或者四手联弹,重奏曲目等等,风格类型不限,因为主要教材里面所包含的曲目量有限,这时需要适当补充其他经典优秀的曲目,一来可以增加学生的曲目积累,二来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习兴趣。实验结果也表明多种教材的合理搭配教学效果最好。

五、授课内容板块的调整

很长一段时间,钢琴集体课的授课内容基本按照如下进行:1.回课(检查上周练习作业,包括单独抽查或齐奏);2.总结并讲解错误较多的问题加示范;3.讲解新课;4.课堂练习;5.布置作业。从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收到的反馈来看,大多数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技术要点,但是因为钢琴基础课只安排一学年,所以基本技术必须要在两个学期之内完成,每节课几乎都有新的知识点,大多学生感觉旧的技术点还未掌握,就要学习新的技术点,特别是进入到音阶和琶音的学习中,与之相关的曲目难度较大,加上消化时间短,学生明显感觉吃不消;其次,手指功夫跟不上,影响作业完成质量;另外,学生一学期下来只勉强会几首练习曲和乐曲,但键盘能力较弱,碰到新的曲子从读谱到完整弹出来非常吃力,并缺乏相应的音乐创造力。

新的大纲中钢琴基础课延长到两学年,这样我们的教学进度就可以放缓,经过我们的反复权衡,对于基础十分薄弱的学生来说,以弹奏技术为主线的教学依然是我们的首选,但弹奏技术不应成为我们唯一的授课内容,而是要对他们进行弹奏能力、正确读谱、键盘快速反应能力、音乐感以及音乐创造力的全面培养,因此我们的授课内容进行了如下调整:

1.增加单独的视奏板块,包括练习曲及简易乐曲,进行课堂视奏练习,规定练习时间结束后可随机抽查学生检查视奏完成情况;

2.增加基本技术训练板块,以手指训练为主,比如高抬指、低指快触键训练,或者弱指专项训练,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计不同的组合,由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在课堂上将基本功练习系统化、精炼化,一来可以活动手指,锻炼基本功,二来学生可以在课下按照课上的训练内容自行练习,减少盲目性,节约时间;

3.增加键盘训练板块,主要为各个调的正三和弦、属七和弦以及琶音等。通过长期的键盘训练,在一些常用的调上能够很快找到正确的和弦,有效增强学生对钢琴键盘的熟悉度;

4.增加移调及编创训练板块,挑选各种简单的旋律在常用的大小调上自由移调,练习加抽查;根据简单音乐材料自行编写旋律并为指定旋律配伴奏;

5.加大合奏和重奏练习比例,如果学生短时间内对两手协调感到比较困难,可以酌情再细化声部,把两声部分成四声部单手演奏;并进行分组搭配、比赛,增加评价机制,让学生相互评比。在这里我们的目标不是训练两手协调得有多么好,而是共同演绎美妙的音乐,让学生学会倾听自己的演奏与他人的演奏,并学会与他人配合,在各个声部中学会协调,明确音乐层次,在合作中修炼耳朵,充分发挥钢琴集体课的优势。

6.增加两部分课后作业练习时间:一是上节课的旧作业复习时间。每节课经过教师检查之后会存在一些共同的和个别的问题,教师在讲解这些问题之后有必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加以改正和巩固练习;二是新作业预习时间,对于布置的新曲子,教师在点出一些重要的技术要点以及常见易犯的错误之后,应给予一点时间让学生尝试练习,同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的个别指导。

其中,在视奏以及编创训练中,要求学生大声唱谱,并打拍,再上琴弹奏,这样就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的视唱能力;在弹奏各个调的和弦以及配伴奏训练中,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和讲解和声曲式等,既能有效训练学生听辨的能力,又能加固学习和声理论知识,而键盘的训练则为第二学年的钢琴伴奏学习打下了基础。另外,教师有目标地挑选一些国内外经典的优秀作品当做练习内容,顺便可以介绍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相关知识点,把钢琴课变为音乐综合课堂,突破了单一的钢琴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

六、考试模式的调整

按照以往的模式,考试两周前一般由老师挑选若干曲目,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1-2首,单独背谱弹奏。而根据课堂授课内容板块的调整,我们的考试模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除弹奏的练习曲乐曲之外,我们增加简易的视奏和旋律编配,考察学生学习钢琴的灵活度;另外,选择重奏或者四手联弹等合作型曲目,按2人或4人一组进行考试,考察学生的弹奏以及合作能力。

总而言之,教学的形式方法无论怎么变化,都必须要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量身定制教学方法。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不应该囿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积极探索、发掘开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和平.现代钢琴集体课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6).

[2]薛庆.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11).

独立学院声乐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当代大学生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潮流中产生了与之前大学生不同的思想和性格特征。独立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独立学院 班级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人才培养

“90后”大学生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潮流中产生了与之前大学生不同的思想和性格特征,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思维活跃,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更多,信息量更大,自我意识更强。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具备以上特征的同时,有一些更为突出的特征和问题。例如政治观念模糊,价值观念偏向自我;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动力不足,方法不当,自觉性差;约束力差,集体观念薄弱;生活自理能力差;团队精神欠缺等等。因此,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意见》,切实有效地构建和谐、进取、向上的班级文化,能促进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再上新的台阶。

一 班级文化建设主题

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如何让班级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2)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建立健全机制促进安全稳定;(4)加强对基层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充分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在处理学生突发事件上从基层就做好快速反应,加强信息沟通,能让辅导员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材料。

二 班級文化建设前期出现的问题

刚刚踏入大学的殿堂,大一新生不仅存在上述的各种问题和特征,而且外部环境的变化——自由宽松的大学氛围,致使新生们大多目标不明确,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茫然若失和对未来的发展目标不明确,模糊的集体观念,甚至是对自己生活的班集体也无动于衷。长此以往,对班集体的凝聚力、班级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对班集体的稳定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 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表现在三多:城市家庭多、独生子女多、家庭条件优越多。群体优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创新能力强,知识更新快。(2)爱好广泛,综合素质较高。(3)生活要求高,学习机会比较多,善于利用社会资源。班级整体特点:(1)凝聚型班级,主要特征是班级学生大多活跃好动,热心参加班级活动;(2)中庸型班级,此特点的班级所占比例最高,班中学生对班级活动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3)落后型班级,存在一两个这样的班级,班级学生整体懒散,不关心任何事情。

通过以上原因分析,了解学生特点,充分发挥、挖掘群体优势,树立典型班级,以优秀带后进。因势利导,通过各种渠道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四 采取措施和指导方法

第一,班级整体带动学生个体,鼓励各班集体深入学习,互帮互助,用班集体的温暖感化本班学生,尤其是不关心班级活动和平时缺乏与人交流的学生。第二,典型班级带动一般班级,树立典型的代表班级,引导其他班级进行学习。第三,整理零散,形成独特文化。虽然独立学院的班级中有个别突出的典型班级,但是这些班级还存在班级文化零散、班级文化不规范、班级文化模糊等特点。

五 班级文化建设实例和效果评估

开展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形成鲜明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加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提出“全民动员,积极参与”的宣传口号,学生全员参与,举行班级文化设计展,各班自行设计班级logo、班训、班呼和班歌并进行比赛。以真诚和恰当的激励,有效地调动学生们实践和学习的兴趣,更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强班级凝聚力,共同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

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与以往学工办主办、学生会承办、学生自主报名的方式不同,学工办和辅导员老师只是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具体的组织由各个班级的班委协商开展活动,这样活动的开展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班级的整体也能在文化展竞赛中确立自我的组织文化和组织纪律,这种潜移默化的班集体观念对以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班级内部的和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六 班级文化建设推进过程的总结与反思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经常的表现是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好的班级越来越好,差的班级通过衡量比较反而更差,觉得参与活动就是凑数,导致班级文化建设的范围越来越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不能一味地搞活动,应该开动脑筋、开拓思路,对班级文化建设要常抓不懈,巩固成果,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深远影响。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使学生学会沟通协调,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具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柯小君.关于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理论,2009(10):172

〔责任编辑:庞远燕〕

独立学院声乐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品牌及影响力已成为其发展的关键要素。文章以独立学院品牌内涵、构成要素为出发点,进行现状和竞争分析,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例进行了品牌建设路径的探讨。

【关键词】独立学院;品牌;品牌建设

独立学院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它是一种新模式、新机制的本科院校,是人们经常说的“三本”,因原录取批次为“第三批次本科”而得名。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办学条件及硬件设施已经不是它们的竞争优势了,品牌及影响力才是学院发展的关键。独立学院只有把资源优势转换到教育服务和质量优势上来,才能在社会中持续、稳定地发展。独立学院伴随着新机遇在改革转型的进程中不断发展,截至2017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已有260所。因此,在竞争逐渐加剧的教育市场里,如何实施独立学院的品牌战略,使其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立学院品牌院校,这已是独立学院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1 独立学院品牌内涵和构成要素

1.1 独立学院品牌的内涵

独立学院是采用非国家财政资金,由实施本科教育以上的普通高等学校与社会组织或个人共同举办的具备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因其具有独立性,即独立办学、独立招生、独立财务核算、独立颁发文凭等,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众化发展进程中的新型教育企业办学形式,势必要通过市场竞争的检验。独立学院品牌是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逐步积淀下来的凝结在其名称中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社会认可程度。独立学院为了自身的发展,势必要进行特色办学,显示自身的优势而进行品牌建设,维护品牌的形象,以增强竞争能力。在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市场化的大环境下,独立学院品牌的发展正逐步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对于独立学院品牌发展的探索研究,不仅是我国进行高等教育创新制度、提高高等教育全面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还有利于独立学院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及自我完善。独立学院品牌的发展将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制度的巨大财富。

1.2 独立学院品牌构成要素

在独立学院的创建、发展过程中,独立学院品牌主要包含师资队伍、专业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办学水平、教师的教学质量等相关问题。如果这些方面在社会上认可的程度越高,则独立学院在社会上的名声就越好,它的社会地位相对来说也会越高。独立学院举办方高校的品牌知名度和学校目前所在地的社会地位也是一种无形资产。

2 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现状

伴随我国大学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各类型、各层次之间大学均存在着相互竞争。在竞争市场中,独立学院有必要向外界社会展现出自身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把比较优势转换成为竞争特色和整体特色,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掌握发展的话语权。虽说独立学院在创建、发展过程中有我国政策、举办方高校资源、资金投资保障等方面的优势,但与其他大学本科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比如,刚刚获得“2017年度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称号的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等5所独立学院,它们之所以能成为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和借鉴的典范,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它们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都已打造出了特色化。2017年度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排名见表1。

此次,我们也注意到在上述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的排行榜数据中,备受关注的院校基本都是重点大学创建的,他们的举办方高校本身就具有较好社会名声。国内大多数的独立学院因其社会的认可度相对偏低,它们基本还是在就如何生存、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不断探索着。所以,独立学院想要在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市场中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获取更多对自身发展有利的资源,就必须创建学院自身的品牌,在大学教育市场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3 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路径——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创办于2001年,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经教育部审核、批准而设立的独立学院。目前,广西有9所独立学院,主要是由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不断发展而创建的,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外,还有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及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广西区2016—2018年独立學院综合实力排行榜见表2。

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2016—2018年广西区独立学院的总体排名都在第90名以后,综合实力在全国260所独立学院中属于中等至中等偏下水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的排名3年保持稳定不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排名有逐年提升的趋势,剩余6所独立学院的排名均较上一年有所下滑。由此可见,独立学院的竞争还是十分激烈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应利用现阶段的上升发展契机,乘胜追击,找准自身的优势特色,加大学院品牌建设、发展的力度,创办高质量、高水平的独立学院品牌。

3.1 夯实专业学科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品牌特色

按照广西区域经济“14+10”千亿元产业链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和国家职业资格要求设置、归并专业,主动融入、适应、支撑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需求。以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整合学院内在联系紧密、发展方向一致的专业形成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机械设计制造与装备三大工科专业群。同时,建设一批符合产业链需求、具有学院特色的服务型文科专业,提高办学效益。

使用已建成的2 800 m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为广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并成立中心管理委员会,为学生提供全程创新创业服务。在管理过程中,认真组织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检验实战,并通过专家提出的建议进行项目完善,推动成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生根,发展与壮大。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深化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完善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开展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和校企联合培养研讨等途径,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行业服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及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3.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教学品牌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对其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建设独立学院品牌可行的、有效的措施。因此,独立学院树立品牌非常重要的工作应是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彰显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

科学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通识、公共、学科和专业基础”为平台,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模块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打造“专业基础和工程应用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特色。多途径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与实践。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将“逆向工程”思维应用到课程体系构建中,结合学院定位、行业(企业)对学生的能力、技能需求倒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更加专注学生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

3.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师资品牌

大学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就是师资,担负着培养社会人才之重担,老师的综合素质关系着大学在社会的名声及社会地位的提升,反映和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过分地依赖举办方高校,对独立学院形成教学特色、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特色均不利,并且不利于独立学院在未来的独立发展。所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强化自身的办学定位及特色,最终建立一支教学质量保证、发展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学院发展的必经之路。

强化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大力培养和引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实施“创新团队培养计划”,着力推进队伍创新发展。实施“优秀人才引进享受优惠待遇计划”,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实施“骨干教师培育计划”,精心培育第二梯队人才。实施“教师培训计划”,提高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计划”,培育后备人才。实施“教师国际化计划”,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能力。同时,积极挖掘人才资源潜力,提高人才使用效益。

3.4 以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品牌内涵,体现品牌价值

当学院在进行品牌建设时,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院的品牌内涵,还能推动独立学院办学特色不断形成。伴随校园文化的不断积累进而提高学院品牌自身的价值。

构建“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体系,根据学院的校训“博文约礼、敬事益谦”,在知识学习方面进行文化体系建设。深化第一课堂学风建设协同推进工程,强基固本;打造融入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的系列品牌职业人文素质活动,引入校企合作方式,强化企业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以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工程应用思维、社会认知素质为主要内容,逐步建立以课程拉动创新创业知识普及、以竞赛带动创新创业知识应用、以实践推动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培养模式;在行为实践方面推进文化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宿舍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完善学生德育分制度,逐步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整合优化校园文体活动,提升校园文体活动内涵,加强各类学生社团管理,建立学生艺术团、运动队和社团导师制度;以培养学生社会认知素质基础为中心,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强化社会实践人文素质课程群、社会实践团队、校内外社会实践基地的培育和建设。

3.5 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树立服务品牌

针对学生即消费者关心的校园环境、后勤服务方面,学院十分重视校园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建设,促进品牌建设。先后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先进单位”。学生公寓和食堂也获评“广西高校示范性标准化学生公寓”和“广西高校示范性标准化学生食堂”称号。现阶段,按在校生12 000人规模建设二期工程,满足学院发展需要,本着“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布局科学合理、功能完备适用,功能分区相对集中、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的原则,将自然环境融入校园景观中,保质保量加快二期用地工程项目建设,更好地满足老师工作和學生学习、生活需要。实现校园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和谐、设施条件良好的建设目标。进一步深化后勤服务改革,优化后勤服务成本,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学院和师生创造更便利和优质的服务。

综上所述,高校的品牌建设是一个持续性、长期性的过程。独立学院在品牌建设中更要注重自己的特色、教学质量是否能够满足学生乃至教育市场的要求、校园文化建设是否形成。用专业特色、创新人才模式树立品牌,用优秀的教学质量和师资来维护品牌,用校园文化丰富品牌内涵,完善的校园基础建设和服务提升品牌,最终达到品牌增值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张宗伟.地方高校品牌的创建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8).

[2]王永周,邓燕,李颖.独立学院品牌建设探析——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5):1-3.

[3]田雨,林洁.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对策[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4):57-60.

[4]覃柳云.独立学院的品牌塑造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5]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学院概况[EB/OL].http://i.guet.edu.cn,2018-04-02.

[6]陈丽君.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29(2):188-190.

[责任编辑:高海明]

独立学院声乐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独立学院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已成为其面临的一项难题。毕业生就业状况不仅反映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效果及社会效益,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可以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影响其就业的各种因素,细化主体指标,有针对性地强化其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文献标志码:A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具有的在就业市场上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发挥自身才能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就业竞争力实际上是毕业生把握比较优势、获取就业机会、赢得用人单位欣赏的一种能力,是比竞争对手更具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就业竞争力一方面反映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及用人单位在聘用人才上的价值观。如今用人单位看重短期内人才培养和使用之间的效益差异,甚至强调毕业生的生源、性别、社会关系等外部因素,这不仅加剧了目前的就业压力,而且影响了毕业生的长期发展。因此,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认清努力的方向,促进毕业生全面发展。

一、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独立学院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其办学规模日益扩大,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善,但总体上独立学院仍处于弱势地位,其社会地位与人才培养水平难以与公办高校相提并论。独立学院与公办高校相比,无论在办学条件、软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培养体系、教学质量等方面,还是在社会认可度或用人单位接受度等方面均处于劣势,而办学时间短、学科建设缓慢、校园文化基础薄弱,又使得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显著改变。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1 独立学院毕业生处于不利的就业环境。使得高等教育的普及应届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面对大量涌入的毕业生,一些用人单位提高准入门槛,在招聘中设置诸多应聘条件,如高学历、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学生干部、实践经历等,提高了就业条件。国企、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各研招单位是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市场,在这里公办高校毕业生较之独立学院毕业生有更多的比较优势,独立学院毕业生很难进入这些主要劳动力市场,甚至被一些招聘单位拒绝。

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长期存在的“公办”和“私立”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无形中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处于不利的竞争环境。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对独立学院缺乏认同感,这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认识。

2 独立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小。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越来越倾向于名牌院校。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社会影响力不足,致使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就业市场认可度偏低。很多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持观望态度,甚至零准入。这种消极态度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无形中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施加了不小的压力。

独立学院独立办学,自负盈亏,其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持和发展全部依靠学生学费,这决定了生源对独立学院的重要性,生源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了保证生源,独立学院从领导到普通教职员工均非常重视招生工作,甚至出现抢生源的现象。生源良莠不齐,有损独立学院的形象。

3 独立学院毕业生文化素质偏低。首先,绝大部分独立学院在高考录取时处于本科第三批次,录取分数线较普通一本、二本高校低很多。高考成绩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考生的文化基础。独立学院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偏低,与一二本高校学生相比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其次,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刚入学时学习态度不端正。对独立学院和公办高校学生的价值观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独立学院学生不能很好地投入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态度”指标方面,公办高校高出独立学院14个百分点。由于中学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依然保持中学时的状态,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从而为其就业带来障碍。

4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名义上高校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互相选择,但实际上在这一过程中毕业生处于被动地位。这就要求毕业生具备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准备充分、准确定位、主动出击。很多独立学院学生忽视生涯发展规划,不能正确地自我评估,部分学生职业意识模糊、自我定位不准,在求职过程中无的放矢。有学者认为,没有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是就业困难的根本所在。在双向选择的环境下,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涯发展规划不利于学生准确进行职业定位、合理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实现大学生个体与社会需求的合理匹配,进而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一个完整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两部分组成,即毕业生主体方面和非毕业生主体方面,各分指标的选取以各高校之间的可比较的相对指标为主。由于这些指标均属于影响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结果性指标,因此,评价指标体系既简化,又不失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下设两大一级指标,即毕业生主体指标和非毕业生主体指标。一级指标下又划分多个二级指标,其中毕业生主体指标包括智商(学业成绩、资格证书)、情商(自我认知、人际交往)、个人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求职能力)等三个二级指标;非毕业生主体指标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发展速度、社会需求、机会竞争公平性、用人单位倾向)、学校因素(学校品牌、学科设置、师资力量、校企合作、生源质量、就业指导)和家庭因素(家庭经济能力、家庭社会关系)等三个二级指标。

1 毕业生主体指标是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智商、情商、个人能力等三项分指标。智商指标,是指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力,包括学业成绩和资格证书两方面。学业成绩是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技能和课程成绩,是用人单位衡量毕业生的重要指标;资格证书(外语、计算机、专业资格证等)是也毕业进入某个企业和某个行业的通行证。情商指标,是指毕业生在情绪、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品质,包括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两方面。人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优劣,它更多与后天的培养相关,是一种能证明和让对方发现毕业生具有社会工作能力的能力。个人能力是反映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个人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就业成败。第一,创新能力是用人单位衡量毕业生的重要标准之一,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还非常缺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增加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砝码。第二,科研能力是毕业生的在校期间锻炼自我的反映,通过这些锻炼能够丰富毕业生的创新能力。第三,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个人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等方面,是可以反映毕业生个人素质的指标。第四,实践能力是可以反映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指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五,求职能力指标是毕业生在就业市场谋得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的能力,此指标综合反映了毕业生的硬件条件和个人能力。

2 非毕业生主体指标是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等三大指标。社会因素指标是指大的社会环境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产生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是背景,社会需求是前提,机会竞争公平是平台,用人单位倾向是条件。学校因素指标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对于独立学院这一层次的学校,此指标更为重要。第一,学校品牌是毕业生打开就业之门的敲门砖,用人单位通常会更中意于一二本高校的毕业生。第二,学科设置指标直接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升独立学院的名气、发挥其学科优势并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第三,师资力量指标。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较一二本高校有较大的差距,这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第四,校企合作指标。校企合作模式是目前独立学院开辟毕业生就业市场、提升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且有效的手段。第五,生源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生是否具备就业竞争力的优势。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总体水平偏低,是不利于其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第六,就业指导指标。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也是独立学院极其重视的一项日常工作。第七,家庭因素指标。家庭因素在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家庭的经济能力以及家庭所能动用的社会资源均能影响毕业生就业。一些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经济能力较强,社会关系广泛,有助于其就业。

三、提升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首先,提供就业激励,消除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障碍。由于独立学院特殊的性质,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认可度水平偏低。在就业市场上,一些用人单位往往另眼看待独立院校毕业生,甚至一些研招单位拒绝独立学院毕业生报考或参加调剂。这种消极的就业环境极大地降低了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也有损于这些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因此,社会应从政策层面为独立学院毕业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其次,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扶持毕业生就业。目前,民营企业和外企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为保证就业市场的稳定性,应对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强行政干预,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和外企接收高校毕业生,运用政策手段促进就业。最后,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建设。目前,网络已成为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平台。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等均已建成成熟的专业化就业信息平台。在全国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初步建成当地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接下来需要完善信息网络的模块化功能,实现各地、各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毕业生合理、有序、有效地流动。

2 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就业指导体系。首先,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因地制宜安排就业指导课课程内容。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课应紧跟市场,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邀请就业相关行政部门人员和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走进课堂,详细讲解就业政策和企业的用人标准等。通过模拟面试、制作简历比赛等形式,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实践锻炼弥补独立学院毕业生理论功底不足的弱点,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其次,有效组织校园招聘会,与相关企业形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校园招聘会是毕业生求职的主要载体。目前,独立学院举办的招聘会与公办一二本院校相比在用人单位数量和层次上尚有一定差距,这需要独立学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相关用人单位参加毕业生遴选,并与其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最后,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毕业生可以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或顶岗实习,企业的管理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可以走进学校参与教学组织,校企双方还可以共同组建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实行订单式培养或定向委托培养。

3 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第一,准确定位突出其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在专业发展上,独立学院应明确建设规划,充分利用母体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专业建设基础,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设置,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发展品牌专业,作为学校的优势专业。在灵活的办学机制下,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培养计划,并充分利用独立学院所处的地域优势优先发展社会急需、缺口较大的新兴专业,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融合。第二,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当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毕业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差。教育的载体是专业课程,专业课程设置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独立学院应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完善专业培养计划。第三,积极引导,严格要求,加强学生个人能力与道德修养的培养。个性散漫、自制能力弱、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是独立学院学生留给社会的普遍印象。应在日常教育中加大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人文素质教育,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品德修养、礼仪礼节修养、责任心等。第四,加强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增强毕业生的自我认知水平,提高使毕业生与职业的匹配度。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升就业竞争力。为每个毕业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生涯规划,形成从大一到大四的一体化的就业指导方案,促进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王瑞萍,楼旭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及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师,2007,(S1):160

[2]阎程,提升民办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3]张建军,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市场透析大学生就业市场[J],思想理论教育,2007,(5):72-74

[4]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9-105

[5]张新冀,提升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47-148

[6]王福恒,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比较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98-100

[7]赵志川,陈香兰,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其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60-63

[8]冯菊香,高延春,基于就业竞争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职业时空:研究版,2010,(5):46-47

独立学院声乐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 满足学生需要, 提高参与兴趣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是一个不错的判断。但我们忽视了兴趣发生的关键, 即学生在教学中的需要, 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他们就不可能在教学中产生兴趣。

因此, 声乐教师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了解他们需要的教学类型, 这是设计与组织教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在声乐教学中, 一方面要满足学生现实的教学需要, 对于学生在智力、个性、生理、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客观差异, 要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促进每个人潜能的充分释放, 以确保学生参与教学相对较高的主体性;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核心之处, 逐步提升学生学习需要的层次, 引导学生不断体验认知的需要与自我发展的需要, 确保学生参与教学绝对较高的主体性。

合理的学习需要是动态的、具有层次性的。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有所侧重又循序渐进。例如曲目的选择是声乐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与学生演唱是否匹配, 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演唱状态、参与兴趣, 与之相应的学习动机及创造性动机也会因此受到积极或消极的制约。在大学一、二年级, 可以从学生比较熟知的和能够胜任的曲目范围中进行选择, 因为声乐学习活动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呈现交互式紧张—放松状态的过程。大致说来, 学生情绪投入的程度、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协作意向等等, 都属于可控性因素。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帮助, 使学生建立起稳定的学习需求, 并不断提高已拥有的学习需求的自觉性, 就他们已经了解和具备的相关知识背景、歌曲中的技术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充分做到游刃有余、有的放矢。对于已经具有较广知识面和较独立自主学习意识的三、四年级学生来说,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所谓“知之不如好之, 好之不如乐之”, 当所学曲目处于教学进度的大范围之内,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作性意愿和创造性潜能时, 教师可以尽量选用学生喜爱的曲目来进行声乐训练, 如当代新创作声乐作品就很受学生欢迎, 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他们的生活比较贴近, 容易产生共鸣, 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2 明确参与目的, 从源头触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主体参与目的是对主体参与的定向, 是对主体参与行为进行适时调整的基本依据。没有目的的参与就不是主体参与, 确定明确的目的是主体参与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在主体参与前, 师生都应明确主体参与所要达到的目的, 盲目的参与无法达到参与的效果。随着声乐教育和声乐表演专业的分野, 学习声乐的目标和结果也有了明显不同。对于将从事职业声乐教育的学生来说, 他们的目标不是成为专业的歌唱家, 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着重于声音表现效果而不是发声原理与从教学法研究出发的训练理念, 这样的教学参与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是违背参与主体意愿的。

在声乐教学中, 主体性较强的学生会对自己行为的目的做出明确规划, 他们会表现出较强的方向发展意识和侧重倾向。通常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可能更为关注演艺界的动态, 热衷于参与社会艺术实践活动, 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最新的音乐发展潮流和声乐艺术观念, 从声音训练机制到音乐审美潮流, 莫不如此。

3 赋予声乐教学之美

我们把富有审美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的教学称为教学美。声乐教学应成为立美与审美的统一, 通过艺术化的手段、方法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体验自然美、社会美和科学美的场所。声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饱含情感的过程, 教师要做到“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以发声练习和歌曲演唱作为师生情感交流的结合点, 用合乎情理的想象力来寻求作品的内涵和保持作品生动的音乐形象, 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对声音技术的表现手段。

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兴趣与教师的教学艺术有很大关系。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我国著名钢琴家鲍蕙荞在采访李云迪时曾这样问到“天才、勤奋、机遇和老师这四个成功的要素中, 哪一个更重要?”李云迪毫不迟疑地答道:“当然是老师最重要!”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教授黎信昌的声乐教学艺术, 就如他的自然清新、优美抒情的演唱风格一样充满了美的感召力。他的声乐课绝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 将歌唱的形式与表达的内容统一, 技术与艺术和谐, 要求学生在艺术素质、音乐修养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他通常用最朴实、最浅显的语言来揭示声乐技巧本身的特殊性、模糊性和抽象性, 特别强调作品风格、语言和音乐三者完美和谐的体现, 不孤立地讨论局部及单个问题。在唱作品时他常说:“你唱什么?怎样唱?”一位学生在唱“今夜无人入睡”时, 音乐的表现显得力不从心。

可以说, 创造性的教学之美对学生极富吸引力并能使其保持长久稳定的参与兴趣。

声乐学习的动机具有启动性, 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活动激起学习动机, 学习的动机一旦激起, 学生的行为就表现出对声乐艺术的追求、从事声乐活动的浓厚兴趣、主动积极的态度以及强烈的专著精神、顽强持久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力量。动机的强弱与主体参与行为的强度成正比, 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声乐学习的进程和效果。“兴趣”是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 是引发学习动机的重要一环, 教师要通过有效方法激起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将兴趣有机地转化成参与动机, 使之真正成为实际的、来自心理的参与力。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潜在的灵感, 教师要给予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和灵感施展的空间;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所产生的个性感悟, 是一种真正的音乐创作, 是学生主体参与动机的艺术表现形式, 当学生对作品处理的方式与教师发生分歧的时候, 在学生认为这种处理不是他自己处理之前, 他的演唱必定缺少必要的稳定性和把握性, 就不会那么自信, 也不那么感人。显然, 如果教师抑制了学生的这种参与热情, 学生就有可能失去参与的兴趣。

摘要:本文研究了在声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的问题。分别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的重要性, 并研究了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问题。

关键词:声乐教学,主体性,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母晓蓉.声乐教学中表象及表象能力培养探析[J].昌吉学院学报, 2008 (6) :104~106.

[2] 廖宁杰.试论声乐教学中内心想象的培养[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S2) :183~184.

[3] 王跃荣.浅谈声乐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艺境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08 (2) :51~55.

独立学院声乐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独立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以专业实践能力为主体,是其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广东省的独立学院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其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企合作、创新教育等多维实践平台来开展实践教学。但是由于资金、管理以及师资水平的差异,17所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在实践教学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得参差不齐。实践教学水平较高的院校已经建立起多维的实践教学平台,而实践教学发展相对落后的独立学院还需加大资金的投入并提高相应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实践教学 经济类专业 现状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 of Guangdong Province

——Taking Economic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CAO Yunxin, LV Bingmei

(Guangzhou University Sontan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70)

近年來,中央和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双能力)的培养,教育部也把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这促使各高等学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从早期的增加课堂实践教学课时,加大实验室、实训室的投入,到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的建设,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作为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而出现的办学形式——独立学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定位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渐在实践教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 广东省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发展现状

广东省目前已有17所独立学院。从第一所独立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现广州商学院)1998年建立以来,广东省的独立学院已经具有了十多年的办学历史。这些学校大多集中在广州和珠海,中山、东莞和湛江也各有一所独立学院。根据2016年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300强,广东省大部分独立学院都进入了榜单的前60,其中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更是高居榜首,有四所独立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进入了排名的前14位,成为中国一流独立学院。按照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所发布的排行榜,广东省的17所独立学院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在16所独立学院中,有4所独立学院成为中国一流独立学院,4所中国高水平独立学院,5所中国知名独立学院以及3所区域知名独立学院。除了3所区域知名独立学院在全国排名居与中间位置外,其余13所院校在榜单上都排名靠前。在排名前40位的独立学院中(即一流独立学院和高水平独立学院),广东省有8所学院入围,而其他省市一般仅有3~4家学院入围。总体来说,广东省的独立学院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这些处于不同办学层次的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如何?以下以经济类专业为例,探讨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

1.1 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从17所独立学院官方网站的院系设置上可以看到基本都包含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或金融工程这样传统的经济类专业。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匹配的电子商务和物流专业也逐渐在独立学院发展起来。其中有五所院校(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州商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同时开设了这两个专业,其他院校也开设了其中之一,只有少数三个院校没有开设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专业。除此之外,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和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设立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这与广东省经常举办各类展览会紧密相关。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还设置了房地产系,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准备在2016年申請全国首例碳金融专业,这与其正在进行的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研究息息相关。

1.2 积极构建多维实践平台

独立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以专业实践能力为主体,是其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从目前情况来看,广东省的独立学院均力图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企合作、创新教育等多维实践平台来开展实践教学,但在具体实施上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的院校已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多维实践平台。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物流学院为例。从其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到,该专业分为采购、国际物流和物流管理三个方向。在专业实践课中,三个专业方向均需开设物流综合实验、仓储管理实操训练,配送中心实训课程,其中采购方向还需开设物流系统仿真,物流管理沙盘推演,国际物流方向则需有境外实习,物流管理方向则需修习物流系统模拟仿真,物流中心经营模拟课程。除此之外,学生还需完成一些小学期选修课程,与实践相关的课程包括了港澳参访、企业参访、国外实习、专业学术讲堂、企业家论坛、科研项目(参与教师科研或是参加全国物流涉及大赛、广东省创业大赛),国际证书培训和认证,物流考察等。以上每项内容都有相应的学分,学生为了完成相应的学分可以在这些内容中加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为了配合上述实践课程的开展,物流学院也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帮助学生完成实践课程。

第二层次的院校已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实践平台。广州商学院的前身是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作为广东省最早建立的本科独立学院,也是最早脱离母校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校。广州商学院正在深入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深度融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其与企业、政府机构均开展了合作,包括:与广州市开发区国税局合作,共建法治税务实践基地等,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与广东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合作,共建广东省中小微企网络创业孵化基地;与阿里集团旗下菜鸟网络合作,共建菜鸟驿站;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共建校园e银行;与京东公司合作,共建校园实训中心等等。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可以说,转型后的广州商学院无论是在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还是与企业合作方面都做得踏实而富有成效,基本形成了以专业实践能力为主体,以信息化和国际化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层次的院校实践平台较为单一。这一类独立学院在课程体系中已经初步确立了实践课程,与课程配套的实训设备或实验室也已建立。但是与前面两个层次的学校比较,人培方案在实践课程方面的设置还不够完善,不够系统,与实习基地的合作也停留在参观访问的阶段,没有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

1.3 积极推进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特色

目前,广东省的17所独立学院均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国际合作办学。从区位选择来看,周边的港澳台地区以及欧美主要国家(英、美、加、澳、德)的院校,成为了其合作办学的主要对象。从合作形式来看,有短期的交流访问、交换生项目、本科学生联合培养等。

办学处于第一层次的四所院校在教育国际化上比其他独立学院开展得更早、体系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以北师大珠海分校为例,该校设置了国际商学部,金融学专业就隶属该学部。目前其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5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了“2+2”(在国内学习2年,在国外学习2年)和“3+1”(在国内学习3年,在国外学习1年)两种学制。国际商学部多数专业实行英文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保持与国外优秀大学商科构架的一致性;在教材使用上,优先选择国外优秀大学的最新原版教材;在师资方面,主要选聘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尤其是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优秀教师。与此类似,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设置有国际学院,其项目包括了与日、台、英、美部分大学的联合培养和暑期游学计划。其商学院也与英美等7所欧美名校建立合作关系,力图实现国际化办学特色。而在上述排行榜居于首位的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不仅有联合培养项目,交换生项目,研究生项目,甚至还包括了来华留学生项目。相较其他独立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不仅让国内学生“走出去”,甚至可以做到将国外学生“引进来”。

其他办学层次的独立学院,在教育国际化方面也逐步发展壮大。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与港澳台学校建立了互访关系,与英美加澳韩的大学实现了本科联合培养和硕士保荐。广州大学华软学院也有不少留学项目,例如“3+1+1”的双本科+硕士、本硕连读项目,其与英国和澳大利亚的12所学校建立了联合培养的项目。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与澳门科技大学达成了硕士生保荐项目,与英国BPP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总体来说,一流独立学院由于其母体学校知名度较高,能够共享的资源较多,其在教育国际化方面的能力更强。但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其合作办学的国外院校知名度相对较低,主要选择具有某些较高知名度专业的一般院校进行合作。

2 广东省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发展前景

从广东省独立学院现状来看,大部分独立学院都在实践教学的平台构建上有了自己的特点。部分独立学院不断加深与本地企业的经济合作,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的资源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也有部分独立学院不断扩展国际教育资源,不仅与本地企业紧密联系,在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也具备了相当的水平。展望广东省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未来的发展,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加强:

第一,从总体实践教学发展情况来看,各院校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实践教学发展上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对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二是办学者的管理水平。经费投入是实践教学能够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对于实践教学发展相对落后的独立学院来说,可充分利用“民营机制”的有利条件,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多渠道筹措资金。办学者的管理水平是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其包括了实践教学开展的计划、运行、考核等各方面的政策制度。各独立学院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合作,互相取长补短,逐步完善自己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二,从细节方面来看,独立学院应建立多维的实践教学平台。“多维实践平台”是有机整合校内实践环节(实训课程设计)、校外实踐环节(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校企联合、社会活动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等实践环节,形成由校内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校企联合中心、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共同组成的、面向经济类专业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学生实践学习平台,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和地方经济多赢的局面,切实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三,深入和细化实践教学内容。这样的细化表现在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对于专业实践内容不能抽象带过,要周密地设置课程、活动及其学分,对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活动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细化还表现在实践课程的内容与本地经济紧密联系时应有一定的针对性,例如地处增城区的学校可以考虑把当地的农产品、纺织品出口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的一个重点。此外,细化还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能力问题,例如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其在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时就设置了三个层次,有中文教学、双语教学和国际班教学,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广东省独立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无论是实践课时的设立、实习基地的建设、还是与企业的密切合作,都能够说明现在的实践教学不再是纸上谈兵,能够很好地与本地经济结合并服务于本地经济。但是由于各所院校在资金、管理、师资等水平上的差异,各独立学院还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展实践教学,力求突出自己的特色。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课题批准号:2012JK17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冯明,冯剑桥.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内涵及培养途径[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9):271-272.

[2] 李文莉.凸显独立学院特性构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1(12):58-59.

上一篇:安全施工电力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专业教学旅游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