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后期的前景范文

2023-09-19

影视后期的前景范文第1篇

影视后期合成能做什么?制作软件有哪些

一个好的后期能解决影视动画一半的问题,有时候制作很一般的三维素材,经过后期的高水平调整,就会化腐朽为神奇,这样的描述绝对不是夸张,后期合成看到的是最注重的画面效果、构图、色彩、空间、画面的艺术性以及视觉中心等问题都在这个环节解决。所以,后期合成需要中和的艺术修养,任何一家影视制作公司,如果有

一个很好的后期人员,那一定是如获至宝,倍加爱护。另外,摄影、美术、影视语言、色彩美学都是后期人员艺术修养的源泉。

影视后期合成软件

后期合成使用的软件比较多,除了高端的inferno、flame之外,常用的主流合成软件有AE、PR、nuke等,属于节点式合成软件,可以生成较细致复杂的效果。两种软件功能都非常强大,在AAA数字艺术教育的后期合成培训课程中都有所教授,搭配使用以便发挥他们不同的优势。

影视后期合成学习

后期合成需要大量的时间练习,不断地总结经验。目前,国外的后期合成的水平比国内高出很多,很多经典影片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比如《哈利波特》《沉睡魔咒》《超凡蜘蛛侠》《变形金刚》等后期制作,很多巧妙的合成方法或者合成思路不是我们关在屋子里能想出来的,需要不断向优秀经验学习。

有梦想,一起实现! http://

影视后期的前景范文第2篇

影视后期培训课程有哪些?要想弄懂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影视后期,影视后期就是对拍摄完的影片利用后期制作软件进行后期处理,使其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加特效,加文字。并且为影片制作声音等等。

影视后期培训课程有哪些?影视后期培训课程主要包括理论知识的培训和软件操作的培训,理论知识又分为影视特效课程、影视动画课程、影视后期栏包课程,软件操作包括平面软件、合成软件、非线性编辑软件、三维软件等。

汇众教育的影视特效课程包括粒子技术,刚体技术,柔体技术,毛发技术,AfterEffects合成与特效技术。将知识点融入到实际项目当中,深入学习各种特效的制作与解决方案,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实际项目的制作要求。

汇众教育的影视动画课程包括从解放天性的表演课程到带入各种环境和情绪之中的动画表演,让学生学习如何在动画中表达情感和状态。在绑定环节中,让学生从复杂的生物绑定制作到生物肌肉系统的学习,逐渐让学生掌握高端生物绑定技术。

汇众教育的影视后期栏包课程掌握影片从创意到最终输出的全部技巧,最终独立完成栏包项目的制作,培养出能胜任多项工作的“全才”,满足企业需求。

汇众教育的影视后期软件培训主要培训AE、PS、Illustrator、3dmax、maya、nuke、houdini、vue、realflow、Premiere等,由于篇幅有限,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一下这些软件的具体介绍,或者留意我们的招生咨询的其他文章。

好的影视后期培训必须能够把软件操作与影视后期制作理论相结合,不能只重视后期制作理论的培训也不能只重视软件操作的培训,这两者必须同样看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影视后期制作人才。

影视后期的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影视后期合成;微电影;项目式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传统设计类课程偏重教师课堂理论讲授和学生个体创意的展现,课堂练习和课程作业大都围绕某单一知识点或某一门课程做有针对性的练习。加上教学场地、教学思维、教学手段的局限,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不熟悉市场、不了解综合性项目的整个制作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眼高手低”在工作后难以融入团队。为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创新改革,笔者尝试把企业微电影制作的实战项目导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以工作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带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微电影的拍摄与制作任务,并邀请企业项目负责人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对其作品给予意见和点评。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实战项目全面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市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可在较大程度上实现高校教育和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促进培养应用型人才。

1 项目式教学的实践目的

项目式教学是指将一个完整的设计项目导入教学过程中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相关信息、拟定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制作并最终评价制作效果及个人表现,学生通过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的亲力亲为,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1]

影视后期合成是我校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影像合成的技术原理,在前期和中期制作的基础上,合成最终的影片及润色画面表现。对应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理论,影视后期合成课程的项目式教学是达成高层次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的制作掌握综合技能,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图1)。[2]

2 项目式教学的工作方法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国内大多数设计专业都通过设置连续性、渐进性的实践环节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将项目制作融入课堂则是能兼顾理论与实践的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的项目通常有企业实战项目、学科竞赛项目和教师自命题项目。[1]其中,前两者由第三方提出具体制作要求,而后者则通常是由教师综合教学难点和设计的需求设置的虚拟设计项目。笔者在本文中探讨的影视后期合成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属于企业实战项目,是针对甲方的具体要求去完成制作,属于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完整实践工作的项目教学模式。[1]

2.1 课堂教学设计

影视后期合成课程重点强调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的技能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扎实的理论学习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保证。为了保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该课程采用“先理论,后实践;先虚拟项目,后实战项目;先机房教学,后实地拍摄与制作”的教学方式。[3]

我校影视后期合成课程总计64学时,共8周。其中,前6周的教学设计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根据影视合成的关键技术将课程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如“alpha通道与遮罩”“轨道蒙版”“混合模式”“动画控制”“抠像”“调色”“稳定与追踪”等。在每个子课题的教学中,以讲练结合的方式着重练习2~3个重要知识点。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点评。

2.2 实践任务制定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笔者尝试导入了与中山市公诚咨询有限公司联合设定的商业计划项目“微电影《蜕变》的拍摄与制作”,在课程后2周的时间集中带领学生完成微电影拍摄与制作的实战项目。微电影的主题是:反映公司深化改革的情况,传递正能量。中心思想是:以微电影的形式侧面反映分公司深化改革的举措、基层在深化改革过程中的状态及深化改革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整体风格:诙谐幽默、积极向上、振奋人心。制作技术要求是:a.结合公司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定制微电影剧本,展现设计的原创性;b.微电影要求时长8~10分钟,画面高清,画幅统一为16:9。在整个影片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均有机会与企业的项目负责人面对面地探讨项目制作的各项细节问题,并就制作中的技术问题与指导教师们共同研究和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影片最终完成之后再综合教师和企业意见,从微电影的剧本创意、视听效果、拍摄与后期处理技巧来对影片的效果进行综合判定。[4]

由于此次项目完成的时间紧迫(实际制作周期为23天),故笔者作为项目负责人在与企业签订项目合同后的第一时间,就根据企业的要求和微电影创作的一般方法,列出三个阶段的工作计划,并逐一实施:第一阶段是项目前期制作(计划10天内完成)――教师带领学生根据甲方提出的剧本初步设想,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供剧本方案,根据甲方反馈的情况修改并确定最终剧本;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到甲方公司实地考察,落实拍摄场地取景安排,并制定出详细的拍摄计划。第二阶段是项目中期制作(计划2~3天完成)――学生分组按照第一阶段设定好的拍摄计划及分镜头到实地拍摄画面素材,同时采集影视同期声以备后期剪辑合成使用。第三阶段是项目后期制作,即微电影的剪辑合成阶段(计划10天内完成)――每个小组根据剧本设定对采集到的素材进行粗剪,集合各小组的粗剪段落,加上片头片尾及影片配乐,形成完整的影片,经教师和学生共同统一修改后,提交粗剪影片给甲方,待甲方反馈修改意见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精剪过程,将最终完成的微电影成片提交给甲方。至此实践项目圆满完成。

2.3 实践团队构架

在微电影拍摄与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和全体学生构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制作团队。指导教师按照微电影拍摄制作的需要分出4个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愿加入不同的小组,并由学生自定小组负责人,每组人数根据实践任务工作量不同而有差异。小组各成员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完成微电影相应场景的剧本修改、分镜头设定、实地拍摄、剪辑合成的全过程。小组负责人一边负责各自小组的工作进展和各项拍摄与制作的具体事务,一边直接与指导教师沟通。这样的团队构架保证了整个制作过程中高效率的沟通与制作,是项目最终按时保质完成的关键保障。 2.4 课程考核评价

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课堂表现、影片效果评价、小组自评和组内互评,它们分别占总评分的20%、30%、20%和30%。其中,课堂表现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考勤及课堂学习情况给出评分;短片效果评价主要由教师结合企业意见以及最终成片的展示效果为每组评分;小组自评主要由组长根据每组工作量的多少和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对自己小组的表现给出自评分;而组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则是每个组员参考工作量、对小组的贡献程度以及责任心为组内其他成员打分。实践证明,这样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兼顾考评学生课内学习和实践表现,还能发挥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初期培育。[4]

3 项目式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与教学成果

微电影《蜕变》的拍摄与制作项目从签约到提交成片,总共经过23天的制作时间,参与学生共计27人。除了按时保质地提交项目成果获得了甲方的好评外,此次项目式实践在教学研究中也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3.1 项目教学驱动穿越课程的边界

微电影制作项目涵盖从前期剧本创意到后期剪辑合成的整个制作过程,将这种实战型、综合性项目引入课堂,彻底打破了专业课程各自为阵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多门课程的知识融汇起来,不仅有助于解决实际制作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技术水平,还能将僵化的知识传递转变为灵活的运用从而促进对知识本身的掌握转化为对创意思维的引导和启发。

(1)项目前期制作。这一阶段的制作重点是确定文字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以及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实地考察,以确定拍摄与制作的详细计划。期间不仅需要动画剧作、动画台本、视听语言等多门课程的理论支撑,还能培养学生的剧本创作能力与项目策划及实践操作能力。

(2)项目中期制作。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遵循“多角度、多景别”的指导原则,完成影像及声音素材的现场采集工作,需要利用专业课摄影与摄像、影视广告等课程中学习到的影像拍摄技巧,在视听语言、影视后期合成、剪辑技巧、音乐制作等课程的理论指导下,采集到丰富多变的画面素材。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主要需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画面的呈现方式,即如何组合多角度拍摄的影像素材使得同一场戏的画面表现更加丰富,避免刻板单一的画面效果;二是画面组接技巧,即每一个镜头、每一场戏之间如何无缝衔接、过渡自然,最终能够一气呵成地表达出既定的影片主题;三是拍摄技巧,即通过现场测光、监控等方法尽可能地保证拍摄到的素材可用,另外尽量使用同品牌、同型号的设备拍摄,以减少不同设备采集到的素材存在较大色差的问题,增加后期处理的难度和工作量。

(3)项目后期制作。在采集到大量画面和声音素材的基础上,参考前期剧本和分镜头的设定,依靠影视后期合成、剪辑技巧、片头设计与特效、声音制作等专业课程的方法支撑,完成微电影的初剪,并根据企业项目负责人的意见反馈完成影片的精剪、合成与特效制作、片头片尾制作、全片调色以及影片配乐的全部工作。

3.2 项目教学促进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项目实践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由之前的孤立学习转变为工作小组的模式,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小组中担任起导演、编剧、摄影、监制、剪辑、配音、合成、特效制作等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负责的工作任务,并且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通过完善自己和协助他人来发挥自己能量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得以增强,个人与集体得以共同成长。特别是学生在与企业负责人、与指导教师一对一的不断探讨中,掌握了综合性项目的整个制作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5]

3.3 项目教学促进师生专业能力的共同提升

在整个微电影制作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环节决定了影片质量的高低,即剧本的创意与写作、素材的拍摄与采集以及后期的剪辑与合成。特别是影片后期合成与剪辑工作,是项目实现的重要阶段,包含技术含量最高和难度最大的知识点,是决定最终影片效果的核心部分。师生共同努力,经过不断的实验和尝试,最终通过影片节奏的把握、片头片尾的制作和影片配乐的出色制作达成了影片理想的视听效果,而师生影视后期制作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直接的锻炼和显著的提升(如图2)。

4 结语

首先,在影视后期合成课程的课堂讲授与实践的基础之上,引入微电影制作实战项目,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热情,使师生在积极主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最大的提升与成长。其次,这种教学方法更强调知识的多元性、跨学科性、教学体系的完整性,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最后,在项目实践教学中,教学模式由单向传授式转变为互动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都被有机地联系起来,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也丰富了教师的实战经验。

总而言之,在后期合成课程教学中使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初步打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障碍,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蔡玉硕.包装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j].装饰,2014(09):129-130.

[2] 李文嘉,张毓云.协同教学模式下的家具设计课程实践研究――以校园家具设计专题为例[j].装饰,2014(06):107-109.

[3] 刘瑞兵.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高专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07):150-151+160.

[4] 单文霞.服装专业设计实践教学过程化形态的探索与研究[j].装饰,2015(08):113-115.

[5] 路明.解析平面设计教学实训项目《又见》[j].装饰,2016(01):92-93.

作者简介:赵竞(1982―),女,湖北松滋人,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图形与动画设计,数字艺术设计。

郭磊(1978―),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工业设计与虚拟设计。

影视后期的前景范文第4篇

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很详细,在这里我知道了影视后期制作可以分为前期制作、实景拍摄和后期制作三个主要阶段。而且各个阶段都很复杂,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还知道了什么是非线性编辑什么是线性编辑以及它们各有的特别和局限性。这是我以前一点都不了解的。

在老师的详细讲解中我还懂得了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四个要素和三大关系。 四个要素分别是: (1)色彩与光线的校正 (2)动画 (3)合成 (4)喷绘 三大关系:

(1) 处理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关系 (2) 处理声音与画面至今的关系 (3) 处理电视字幕与画面之间的关系

影视后期的前景范文第5篇

一、影视后期制作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研究逐渐深入, 其具体使用方法也向着多种多样的方向发展。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中不仅扩大了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空间, 而且在多媒体技术应用过程中影视作品多种多样的要求也得到了实现, 推动着影视作品的质量不断提升。在影视后期制作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第一方面, 对于影视节目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不仅能够提升影视节目后期制作质量, 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影视节目视听效果[1]。第二方面, 多媒体技术本身特征能够有效提升影视节目具体后期编辑的灵活性, 并提高传统影片作品后期制作的速度与效率。第三方面,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我国影视后期制作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并创新影视作品中的组成元素, 提高影视作品的具体表现力以及视觉效果。

二、影视后期制作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一) 动态影像处理技术

动态影像处理技术是影视后期制作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能够提升影视作品本身的创新性, 而且能够塑造出质量更佳的影视作品。在动态影像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之前, 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不仅可操作性较差, 而且具体影视作品的画面表现力提升作用也较小, 并不能够提升具体影视作品的视听感受。而随着动态影像处理技术的出现, 影视作品视觉感受也逐渐提升, 动态影像处理技术能够对影视作品的具体画面风格进行调整, 并对实际效果进行提升。在具体应用中动态影像处理技术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应用。第一方面, 该种技术能够提升对影视作品的图像视感质量。例如:影视视频中的图像亮度、影片整体彩色变换, 影片色彩饱和度情况调节、抑制影响视觉感受的图像成分等[2]。第二方面, 该种技术能够提取影视作品中的图像特征以及信息, 并对于影视作品图像信息进行分析, 对具体的图像信息特征进行调整, 进而提升影视作品本身的质量。例如:在科幻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中, 动态影像的处理能够通过调整影视画面的色调、风格等信息, 对其神秘的、科幻的影视作品画面、风格进行塑造[3]。

(二) 影像数字制作技术

影像数字制作技术在影视作品的处理中主要应用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 能够对影视作品中的所有画面进行重新编辑, 例如:对影视作品画面的全部长度进行变更, 对影视作品位置进行变更, 对影视作品整体画面的色调进行更改, 进而保障不同影视作品具有不同的画面意境, 提升影视作品本身的视听感受。第二方面, 第二方面, 影像数字制作技术能够对影视作品的具体操作动态影像对象进行移除或跟踪动, 对传统影视作品后期制作中的影视作品动态抠像问题进行解决, 保障影视作品后期制作后的成片具有良好的特效质量, 并具有良好的感染力以及吸引力。

(三) 三维影像处理技术

在三维影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不仅能够提升影视作品本身的视觉体验, 而且还能够对观众的听觉体验质量进行提升。在三维影像处理技术的具体应用中, 该种技术主要使用立体声构建的方式提升观众的观影听觉体验, 并且从多角度、多方位对影视作品中的场景、人物进行3D立体的塑造, 进而保障影视作品本身的三维视觉体验质量。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影视后期制作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概述, 进而分别从三方面动态影像处理技术、影像数字制作技术、三维影像处理技术这三方面对影视后期制作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经过本文对课题内容的详细研究, 得出结果表明在影视后期制作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过程中, 依旧存在着较多问题。因此, 在未来的研究生活中还应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希望本文能够为影视后期制作中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提供几点可行性建议, 为我国影视制作水平的整体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并推动我国影视行业的整体进步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研究深入程度逐渐提升, 我国影视行业的后期处理质量也不断加强, 推动影视行业呈现出繁荣的发展趋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我国影视后期制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关系着影视后期制作的具体效果与水平, 而且对于我国影视剧的观看舒适度以及影视行业的后续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 本文将影视后期制作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为主要的课题内容, 通过对影视后期制作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概述, 进而分别从三方面对影视后期制作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本文旨在为影视后期制作中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提供几点参考性建议, 并为我国影视制作水平的整体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影视后期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 安远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8, 17 (07) :154-155.

[2] 汪赟, 傅志华.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编辑中的应用探析[J].电脑迷, 2016, 17 (09) :195-199.

影视后期的前景范文第6篇

胡元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髙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无论从内容还是影响看都是很复杂的,加之学生对“八股文”缺乏感性认识,更不易理解。需要教师设计直观、通俗、有效并带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明朝疆域图、“锦衣卫”印、反映明朝厂卫制度的资料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元末农民起义的背景故事,引出“明朝的建立”这一内容。

三、讲授新课: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末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先是消灭了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2.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3.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4.【提出问题】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5.【提出问题】“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后,一般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通过学生回忆,引出“朱元璋强化皇权”这一内容。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改革行政机构:取消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还分散兵权,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1)在学习“设三司,废丞相”这一措施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明朝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有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分散兵权。”并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 ”或先引导学生回忆元朝行省的特点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曾出现的相权威胁君权的史实,再总结得出“这些措施意在防止大权旁落(地方威胁中央、相权威胁君权)加强君主权力”的结论。 (2)【提出问题】明朝初年对地方和中央机构的改革有何利弊?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明朝政治制度的改革有利于皇帝权力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简化办事流程,提髙行政效率的作用,但是造成皇帝权力过大,一旦失误,无人敢问责的现象。

2.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厂卫特务机构。

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1)多媒体展示: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出了一身冷汗。

(2)【提出问题】结合材料,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命题特点: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答题观点: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文体特点:只能分为八个部分。

1.在学习“科举考试的变化”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必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用尽量通俗的语言解释“四书” “五经”“八股文”等概念,例如可摘录一篇典型的八股文请学生阅读,使其对“八股文”有相应的感性认识。对于“八股取士”造成的影响,教师可组织课堂讨论,并利用教材“动脑筋”思考题,力争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八股文的作用。

2.【提出问题】实行“八股取士”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做法有何危害?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八股取士”造成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 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四)经济的发展

1.明朝从国外引进农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 【思考】为什么要引进这些作物品种?

因为它们的成熟周期短、产量高,解决了粮食紧张的问题。 2.手工业的发展: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丝织业(苏州是明代丝织业的中心)、制瓷业(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3.商品经济活跃:①北京、南京成为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另有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②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其中徽商、晋商最为著名。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上一篇:电商市场开发范文下一篇:灯笼怎么制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