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与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2023-12-31

情景教学与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方案以及理念都得到了有效的优化,而互动情景教学是一种形式教学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引用获取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支持。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写作中互动情景的创造和设计。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活动情景;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写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意义的教学工作。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是实际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和研究的方向。随着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得到了创新。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结合互动情景有助于提升实际课堂教学效率。

一、互动情境教学分析

情景教学就是指教师将无形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情景。在设计的情境当中,学生可以自主掌控学习的知识,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情绪范围,让学生融入其中,彼此合作,先学会理解再去表达。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观点分析,互动情境教学是指最大化創造出丰富、新奇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和展现欲望,促使学生彼此合作,明确表达和理解的真正意义。同时,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整体情境教学中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写作中互动情境教学设计

(一)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构建写作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实施写作需要具备丰富的写作素材。由此,教师在实施写作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只约束在语文课堂中,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诗歌朗诵、体育活动、公益活动、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活动中,从而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构建写作情境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实施互动情境教学,需要为学生创造优质的写作情境。优质的创造环境、真实的写作环境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提升实际写作质量和效率。若是创造的情境过于虚假,会影响学生写作的情绪,出现焦虑、无法思考等问题,以此降低学生的写作质量。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需要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放哪,与学生、同学以及家长等构成共识,引导学生构建优质的写作情境。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书写以“植树”为中心的作文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植树活动,选择在植树节这一天,活动需要学生彼此合作才能完成,这样有助于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和方向,促使学生在写作中产生思绪,更好的书写作文。这种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写作需求,可以深入明确学生的兴趣点。通过构建优质的写作情境,有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

(三)实施游戏教学

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七岁到十二岁之间,正是喜爱玩耍的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小学生一般会出现“学习是压力”的观念。教师依据在课堂中实施游戏教学,还可以提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彼此互惠互利,以此依据学生的真实情感完成写作。并且,教师可以支持学生全面展现自己的观点,以此达到互动情境教学的目标。将互动情境教学引用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工作中,并且将游戏引用到教学工作中,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性,从而提升实际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文章《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文章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在写作教学中应用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学习文章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题目,如“我的童年时光”,促使学生结合文章简述一下自己的生活。

(四)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兴趣是引导学生实施写作的基础,由此教师在实施语文写作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引用活动情景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写作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可以结合欧多媒体技术实施互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语文作文互动情境教学工作中引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表格、影视作品、歌曲等形式,有助于学生亲身融入到写作设计的情境中, 全面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保障学生写作的质量。如,在书写“父亲”题材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筷子兄弟的《父亲》的沙画和歌曲MV,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与视频形成情感上的共识,以此保障学生写作内容包含了真实的情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作文互动情境教学的研究和引用得到了小学语文专业人士的支持和研究。由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实践案例不断创新方案,不断关注自己的生活,以此从中获取素材,并且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主研究、收集、创新,而教师要为学生的写作教学创造全面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周秀芳.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对策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0)

[2]关洪梅.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策略分析[J].才智,2016.(01)

情景教学与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

从情景教学的涵义不难看出,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体育情景教学法尤其适用于小学中低年级。 这是因为,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在意识水平的发展上还不够成熟,对“造境”造出的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区分不清,因此“心甘情愿”的“入境”。 另外,小学阶段对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没有分化,因为他们对各运动项目都会感兴趣, 而且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他们特别喜欢有情节的游戏和竞赛性练习。 所以说情景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情境,对学生产生的感情不同。 可见情景教学通过有针对性地创设各种生动、活泼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学习想象,牵引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2情景设置要紧扣主题,保证情景生活化

情景教学在进行情景设置的时候都需要一个相关的主题, 这样才能够让设置的情景紧紧地扣住主题。 主题有多种类型,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童趣型。 这种主题所选择的题材大都来自于各种学生们所喜欢的童话故事、 寓言故事等。 第二种是知识型。 这类主题情景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如 《篮球赛 》《跳绳王 》等。 第三种是时事教育型。 其题材来源主要是各种时事新闻以及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事件。 例如《抗洪救灾》《优秀小炮兵》等。

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生活体育意识。 体育源于生活, 更服务于生活。 实施“生活体育”,最重要的就是创设生活情境, 把学生引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本领,在领悟生活与体育的关系中,培养体育锻炼的情趣。 在体育教学中, 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体育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得着、听得到的现实。 只要善于挖掘体育活动中的生活情境,让体育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体育,感受到体育的真谛和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学好体育的信心。

3把握运用的时机

情景教学法在运用时需要把握好时机,否则就起不到相应的效果,有的甚至会起反作用。

在准备时加以运用。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很好奇,当他们遇到各种新事物时,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出各种联想,有的甚至会进行模仿。 作为体育教师, 可以充分地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小学生在教师所设置的情景中进行锻炼。

在课的基本部分进行运用。 基本部分的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这个阶段情景教学法有以下作用。 第一,将情景设置作为一种对教材进行处理的手段。 第二,作为发展身体活动能力的手段。 第三,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

在结束课时进行运用。 通常来说在体育课结束后,很多学生都感到很疲倦,这对他们后面的课程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在结束的时候尽快消除这些运动所造成的疲劳。 所以在结课时可以采用一些能够让学生感到身心放松的环节。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 想象自己驾驶着一条大船进入了风平浪静的港湾,没有一丝风,也没有一点浪,一切是那么宁静祥和。

4情景教学应遵循教学规律

在从事体育教学中, 遵循体育教学原则, 严格按照教学规律办事, 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情景课创设中不能为了追求浓烈的课堂气氛而违背教学原则和规律, 特别是准备部分应遵循人体运动规律, 切莫过于激烈。 在运动量的安排上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5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

首先,情景的创设需要教师本身拥有较高的个人能力,同时需要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一是必须要注意对场地以及器材进行高效的利用,二是使用的语言必须要足够的简练,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情感。 例如在《有趣的滚动》教学中。 抓住动物的特征,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对每一种动物采用不同的方式描述。 如:用“腿像柱子、长长的鼻子”描述大象;模仿动物的叫声引导学生猜老虎; 用“酷酷的、戴着墨镜、爱吃竹子”来形容熊猫。

其次,认真钻研教材。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熟知最新的《标准》和《大纲》所作的新规定、新改革,以此为依据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要熟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才能有效地组织好每一堂课,才能为上好每一堂课作好充分的准备。

6结语

教师在创设情景教学时, 要善于把握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取向,并且要能寻找到情景事件与体育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点,这才是情景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关键。 让情景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更受欢迎,让笑容在师生之间回荡,让素质教育落在实处,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摘要:新课程下倡导的小学体育教学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一直关注的话题。实践证明,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小学体育课堂是提高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本文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体育课中生活化情景的创设,旨在为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

情景教学与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IT类专业学生普遍开设的核心课程, 但这是一门很难理解和掌握的技能课程。由于理论知识的枯燥难懂, 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在程序设计方面普遍存在“听起来清楚、看起来模糊、编起来糊涂”的问题,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职院校的生源大多数是高考成绩不太理想, 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 对压力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差有相当的自卑感, 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明确;多数学生之前未接触过一门程序语言, 对软件开发不感兴趣。

(2) 教学手段和方式单一, 教学效果不理想。很多院校仍然采取“教材+黑板”的理论课配合上机课的教学方式。理论课以教师讲为主, 学生听为辅, 上机课是学生照着教材“敲代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缺乏运用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碰到实际问题时, 常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却又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解决问题。

(3) 仅讲授书本上的知识, 很少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待人处事、沟通、协调、合作等综合性的职业素质进行培养。市场调研表明, 企业并不需要生涩的大学生, 而需要的是可以零距离上岗的职场人。因此, 在校期间结合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既必须又重要。

(4) 从以往的教学效果来看, 学生普遍觉得这门课程抽象, 枯燥无味, 缺乏实际用处。

国家非常注重高职高专的教育质量, 在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教育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 我们高职教师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 我们应该怎么做?如何才能达到文件要求?

就软件开发教学而言, 既要注重学生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又要通过软件开发教学使学生真正具有软件开发的能力。为此, 在高职软件开发教学中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激发学生的情感, 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二是提高编程能力, 真正让学生学而会用, 学而有用。基于这一目的, 我们应用“情景教学”方法在软件开发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 使课堂气氛和谐、愉快, 以期改进教学效果。

2 情景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情景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需要出发, 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相关的、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或氛围, 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 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情绪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 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个方面的功能。情景教学法就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 使学生身临其境, 感受直观真实的印象, 激发学生愉快积极的情绪, 从而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2.1 情景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 是最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兴趣和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

2.2 情景教学使抽象理论具体化,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只有通过应用联想、创设的情景具体化、简单化, 才能使学生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记忆效率, 而且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

2.3 情景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 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

总之, 如果在教学中大量地应用情景教学的方法, 能使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具体化, 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把书本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从而为培养出创造型、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奠定基础。

3 情景教学法在软件开发教学中应用

既然情景教学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 使他们乐于学, 那么该运用什么样的手法创设情景呢?在软件开发课程中开展情景教学方法, 关键是根据软件开发课程的特点和教材的具体内容, 积极创建有利于学生轻松学习的环境和场景。以下是在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法采用的几种具体实施方法:

3.1 探究-问题情景

“探究-问题情景法”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来驱动教学, 提出问题, 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再是解决问题, 即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上机实践、探索,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从而达到对新老知识的构建。

在软件开发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根据教材的内容创建问题的情景, 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和讨论。例如, 在讲解任务实现时, 要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这样编写程序, 换种方式行不行?对学生提出的新的想法, 鼓励学生在教师机上当场实现自己的想法, 如果学生在调试过程中出现问题, 也先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 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 解决问题的喜悦。通过这种方式, 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建性, 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提高了编程能力,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3.2 角色扮演情景

在项目驱动教学中, 教师描述项目要求, 并发放项目任务书, 分学习小组, 每个团队由3~5人组成, 选出项目组长, 分别“扮演”虚拟客户、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程序员、测试员、文档编写员等角色, 一般每位同学都要担当程序员的角色, 其他角色由每次开始做项目前抽签决定或由教师指定, 确保每位同学在不同的项目中担任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任务实施过程,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各司其责”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执行任务中, 学生参与角色扮演, 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使学习内容迅速形成表象, 很快地就理解了。角色扮演情景法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因为他们自己也成了整个情景的一部分, 既是情景的感受者, 又是情景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角色扮演法中所展示的情景贴近学生的知识、思想、情感和实践生活, 有利于情景中蕴含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切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最佳点, 从而使软件开发教学富有感染力和时效性。

3.3 多媒体情景

多媒体系统可以将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以声音、图像的方式生动地呈现于学生面前, 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绘声绘色、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用音乐、影视片或幻灯片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 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 复杂事物简单化, 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比如:在讲授Java输入输出流时, 教师可事先演示一张图片, 图片上有一条河, 两岸是美好的风景, 问学生如何从河的这一岸走向彼岸?可以有很多种方式, 可以采取空中索道, 使用地下管道, 使用桥, 等等。如果有可能也可以使用船, 这是在现实世界中的方式。在程序设计中实际上采用一种类似于桥的方式, 使用的是管道, 这个管道将程序和数据源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 这就是流。对于流的分类按照功能来讲, 有节点流和处理流。节点流的理解是一根插到数据源上的管道, 而处理流则可形象地比喻为原来的一根管子 (指的节点流) 有点细, 或者是管子不是很好用, 在原来的管子上套上一层或者是很多层。这些内容如果单靠课堂讲评来完成, 很难使学生理解流的概念, 而多媒体技术使抽象概念情景化、形象化, 使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氛围中思维得到了拓展, 情感得到了激发, 学生容易理解, 记忆深刻,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4 实物演示情景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 运用实物演示情景, 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本中涉及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 实物一出示, 以实物展现、演示某种特定情景, 学生便豁然领悟。实物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认识客观事物, 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比如在讲到“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即把子类当成父类用”时, 可以拿一大一小的两个水杯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现场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先将装满水的小杯子中的水全部倒入大杯子中, 水能装下, 即大杯当小杯用;然后将装满水的大杯子中的水全部倒入小杯子中, 发现水装不完, 即小杯不能当大杯用。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如果将父类和子类看做是两个杯子的话, 子类可以容纳的细节更多数据更多, 相当于一个大杯子, 而父类是个小杯子。我们可以将大杯子装小杯子的水也就是当成小杯子用, 但是不可能小杯子装大杯子的水当大杯子用。这样可以使抽象的内容更易理解, 更具有直观性, 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课堂气氛更活跃。如果在课堂上仅仅只是语言描述, 就难以达到掌握知识的要求。

3.5 课外学习情景

利用校园活动鼓励创建良好外部教学情景。在不少高校中, 都有定期举办的大学生软件开发竞赛, 参加软件作品展示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实践的机会, 因此在开展软件开发正常教学活动的同时, 鼓励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园软件作品展示大赛, 可以创建一种良好的外部学习情景气氛。在参赛过程中, 学生首先要选题, 然后围绕选题调研并搜集资料, 做相关的技术准备,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 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 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学习的动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事实表明, 利用这种比赛活动的氛围, 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兴趣,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开发目标的实现, 对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树立自信的良好品质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将来走向社会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论

经过教学实践表明, 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创设情景, 让学生参与到情景交流中, 完成自己的情景角色任务, 在不知不觉中构建自己的知识树。“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情景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 要优化课堂教学, 应是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每个教师都应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巧妙运用情景教学法, 同时配合其它的教学法进行软件开发类课程的施教, 可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软件开发课程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生源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综合素质偏低和厌学的现象, 以及高职软件开发课堂教学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和创新意识缺乏等问题, 提出了采用情景化教学法, 创设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活跃和谐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软件开发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从而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情景教学,高职教育,软件开发

参考文献

[1] 文嘉玲.情景教学法探源[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23) .

[2] 郭永洪.情景教学法在软件开发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08, (34) .

[3] 张洪胜.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情景教学方法探索[J].学理论, 2009, (31) .

情景教学与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实施情景表演教学手段的意义与原则

(1) 本人所说的情景表演并非指现在常用的影像手段。情景表演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创设出形象鲜明的动作, 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 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 组织学生表演。使学生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仿佛置身其间, 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 “情景表演”对培养学生情感, 启迪思维, 发展想象, 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在儿童文学教学中运用情景表演, 可以培养学生伦理素养、人文智慧、人文情怀、文化能力道德信念等。是教师在掌握了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后, 为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儿童文学的知识内容。根据情景教学的特点大致分为:分角色朗诵、分角色对白、分角色表演、以音乐剧的形式表演等类型。

(2) 运用情景表演教学的目的意义:儿童文学的理念应该是“唤醒”。唤醒文章中的生命内涵;唤醒文字蕴含的作者思想与情感;唤醒教学中潜在的情操与人格魅力;唤醒学生的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实施原则:

(1) 主动性原则:即通过情景表演,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 面向全体的原则:即全体学生参与。

(3) 协同性原则:即以文学教育为主, 与其他学科如:音乐、美术、舞蹈等教学形式相结合, 力求产生协同效益。

(4) 合作性原则:课程教学中除了传统的师生间接受、交流外, 还应有学习者之间的联系。有差异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合作。这是全方位的活动没有一点心理障碍, 学生可以发挥自如。

2 儿童文学中情景表演教学实施的效果

情景表演教学手段采用的是有趣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突破了旧的单纯的说教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探索;注重了对学生兴趣、情感的激发和诱导以及他们对文学艺术的感受。表现能力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培养, 具体表现如下。

2.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主动达成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凡是人们感兴趣的事物, 在学习中都易于被接受和吸收。“情景”教学手段有效地打破了有限的空间, 将道理、知识在愉快的活动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了学生, 正所谓“寓教于乐”。例如:在学习儿童诗《坐火车》中, 我根据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将学生按诗的情节分成角色, 进行简单的化妆, 布置好表演场景。摆起小板凳做火车, 诗中“我当司机”让角色模仿车轮的轰隆声和车笛的鸣叫;“抱娃娃的靠窗坐”使他们仿佛真的置身于火车上;“牵小狗的往后挪”车声安排得井然有序;“皮球积木都摆好, 大家坐稳就开车”全诗的情景都是儿童式的幻想。通过学生的亲身表演, 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和品尝全诗的意境。对学前教育学生来说, 情景表演是轻车熟路, 比较容易掌握。因为他们有着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技能。

再比如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中, 我采用分角色朗诵, 教师旁白的形式让学生扮老头、老太婆、小金鱼等, 不同身份用不同的声音朗诵。通过这样的朗诵和对白, 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诗中人物的心理特征, 为理解记忆全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情景表演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而且使学生在扮演角色的同时表演能力, 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童话剧《小熊请客》教学中, 我采用了音乐剧的表演形式, 分别组织学生做了小熊、小鸡、小猫、小狗和狐狸的头饰, 让学生穿上服装边唱边表演。把诗文编成歌词, 再加上生动有趣的表演, 诗歌的内容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地进入了创造和想象的创编过程, 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表演水平,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这种快乐又将推进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从此教育学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 教学目标就自然而然在这种学习中达成。

2.2 促进了学生文学和艺术方面整体素质的提高

情景表演手段的运用, 要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把文学与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甚至自然等方面有关学科的知识技都运用到表演中来。比如童话音乐剧《小熊请客》, 表演前要设计简单的服装及道具, 绘制简单的布景, 设计编排模仿动作等。这样就要求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技能都要广搏, 同时对学生的组织能力、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也提出了相应要求。通过情景表演, 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协调自然发展。既加深了学生对文学艺术美、形式美的印象, 更促进了学生对文学内在美的领悟。通过情感的共鸣和对文学欣赏的完成, 使文学作品深入学生心灵, 即陶冶了情操, 又提高了审美情趣, 更有助于完美人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

实践证明, 学前教育儿童文学情景表演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素质培养和情感体验的特点, 大大丰富了教学形式和内容, 提高了教学效果。

摘要:教育理论认为, 教育源于人类的交往, 而教学实有交往演变而来的, 是以特殊的交往形态存在的。儿童文学教学中, 涉及到对文学本质的理解、感受、鉴赏创造表现等。这种复杂的教学如果只用生硬的讲授手段进行, 效果可想而知。

关键词:儿童文学,情景表演,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 朱永红.什么是情景教学[Z].2006, 2, 3.

[2] 闫晓丽.立体型儿童文学初探[J].教学交 (理论版) , 2008 (7) .

[3] 齐艾娜.情景教学法之我见[Z].2008, 7, 19.

情景教学与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我校在本科新生中开设了《心理学与我的生活》课程, 此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是利用幻灯片进行, 整堂课就是老师在讲, 学生在听, 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心理健康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若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 可使学生对教学激发共鸣。对于尚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生, 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教、学双方均有裨益。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把教学方法提高到战略层次上, 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2]。

一、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网络时代, 价值取向多样化和文化内容多元化的社会中长大, 他们在人生态度、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显现出个性化和特殊性, 快速发展的社会给大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冲击, 同时也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心理健康课程可以激发学生自省的主观能动性, 多采用案例教学法, 在学生中接受度较高, 所以学生对该课程寄予很高的期望;比如, 有些学生将课外影视作品中的情境带入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 他们希望在课程中出现“感觉剥夺”、“视崖实验”、“催眠”等场景和心理实验, 当事实并非如此时, 他们就会对该课程表现出失望情绪[3]。

(二) 忽视实践环节

心理健康课程具有课堂活动和技能学习的特点, 但在教学中教师仍以理论讲授为主, 学生几乎没有实践和体验的机会。我校的一项调查表明, 大部分学生觉得课程的开设是有意义的, 对心理学的学习抱有期望, 但对课程的最大意见就是“辐射面广、渗透度深、参入度低、操作性差”, 这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甚至危及到了课程本身的价值[4]。

(三) 课程内容体系有待商榷

目前我校心理健康教材引用国外翻译版本, 课程体系基本与普通心理学框架一致。此教材缺乏针对性, 没有结合我国时代的发展来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任务出发;且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部分内容重复;学会共处、学习心理与其他课程内容也有重复, 这些重复学习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二、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概念

所谓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实验操作、实物演示等多种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以学生为主体, 基于情景学习, 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教学情景中, 让学生通过对各类活动过程的虚拟再现, 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 从所处情景扮演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理解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5]。

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教学开辟了一条从课堂走向现实社会的途径, 增加学生对社会大量感性体验的实践教学, 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被动教育局面, 为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6]。

三、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健康课程在我校作为一门通识课程, 其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这就确定了心理健康课程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适应社会能力的基本体现是能够协调和处理社会问题和人际矛盾, 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法对于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具有明显的优势[7]。笔者以本校心理健康课程为例, 来具体分析此方法的运用。

第一个专题“悦纳自我”开展了互动游戏“天生我才”, 将全班分为5-8人一组, 每位同学写出未完成的语句;“我最欣赏自己的外表是……”, “我最欣赏自己对朋友的态度是……”, “我最欣赏自己的性格是……”等等, 每人在小组中分享自己所写的内容和原因。如果同学之间相互熟悉, 通过角色互换, 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和纠正。通过自我欣赏和聆听他人的自我欣赏, 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优点, 增强自信和对他人的信任。第二个专题“情绪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个经典的社会情景, 将班级同学因为个人价值理念不同而产生误解和矛盾, 进而发生冲突的情景再现, 让学生回到了自己曾经遇到过的类似的情景中, 很快引起大家的共鸣与反馈;再通过第二轮的角色互换表演, 让学生站在另一个角度来面对冲突, 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 从而交流感想, 学会情绪管理中的重要原则——善解他人, 换位思考。第三个专题“恋爱及性心理”, 将全班分为男生和女生两小组, 发给女生一张黄色纸条 (写给男生的问题) , 发给男生一张绿色纸条 (写给女生的问题) , 每个同学分别在自己的纸条上匿名写下你想问异性有关性的问题;然后将全部纸条收上来, 按颜色分开, 每个女生抽取一张绿色纸条, 每个男生抽取一张黄色纸条, 分别匿名回答纸条上的问题, 最后课堂讨论, 得出合理的立场与观念。这个内容的角色扮演可以让同学们意识到性别差异所导致的立场与观念的差异, 尝试站在异性伴侣的立场处理所遇到的问题[3]。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的过程, 有利于构建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创造集中的情景实践的场地和机会,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使每个学生感受到个体差异与优势互补的重要性, 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同时, 促进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具有操作性和适用性的实践技能, 通过课堂角色表演与感情的参与, 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差异, 缩短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的距离, 以便提升课堂教学效果[8]。

四、结语

总之,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法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更直观、更具体、更贴近实际, 使理论教学变为一个活动过程, 较之社会实践更简洁、更灵活、更有针对性。通过具体生动的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能使学生身临其境,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进取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

对教师而言, 也能够促进教师发现了解学生, 能够知晓学生不足和需求, 设计和开发符合自身实践教学需求的实践教学内容, 通过学以致用, 以用促学, 学用结合, 更有利于教师“成才”与“成人”, 这种以体验、思考、行动为逻辑顺序的问题解决过程和教学方法铺设了一条教、学、用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的通道。

摘要: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在现代通识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以“用”为本, 实行“换位思考”。本文以心理健康课程为例, 首先提出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而后解读了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的基本内涵, 在此基础上提出该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从而促进我校心理健康课程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心理健康课程

参考文献

[1] 夏翠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

[2] 徐会利, 贺佳丽, 周庆逸.多种教学方法在临床精神病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 (11) .

[3] 石羽.“角色扮演”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 (01) .

[4] 胡燕.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J].课程与教学, 2013 (35) .

[5] 刘文波, 刘楠.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教育科学, 2014 (03) .

[6] 厉瑛, 张静.情景教学法在眼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3 (04) .

[7] 张国玉, 王珍, 王俊峰.角色扮演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兵团教育教学学报, 2010 (06) .

情景教学与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体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我们看到,在体育新课程实施中人们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理解,并没有因为自上而下的培训塑造而达成一致,而仍然处在模糊甚至混乱之中。因此,进一步理清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不仅对体育教育的理论建设有价值,而且对体育教育实践也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对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重构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关系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课程体育教学课程改革

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指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统一形式。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是指“学校根据社会的教育目的要求,为学生提供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规定的,或可由学生选择的,被规范了的体育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内容、学习操作程序和方法,在不同的学段所要达到的体育基本素质、能力、体质健康教育标准的总体设计”。它的特点是“具有计划性和方案性,它对体育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锻炼形式提供方案”。在学校体育教育实践中,体育课程是学生所要获得的体育技术技能和体育知识等比较稳定的静态形式。而体育教学是指按照体育课程计划和课程目标要求,以特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为依据,以一定的体育课程内容为中介,师生双方以课堂为主渠道相互交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教与学和谐统一的身体教育活动过程,它是对体育课程特定内容进行具体实施的过程。可见,体育教学是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获得课程计划中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但是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提出了一些重构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关系的对策。

一、加强体育课程编制者与体育教师的相互适应与沟通

依据美国课程学者辛德尔、波琳和扎姆沃特的理论,“课程实施有3种不同的取向,即忠实取向、互相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在新课程实施以前,我国体育课程以《体育教学大纲》形式出现,在《体育教学大纲》执行过程中是忠实课程实施取向,全国“一盘棋”。而新课程的理论和理念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课程设计者与教学主体之间应该是相互适应、不断沟通的新型关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既是教师,又是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甚至是课程的编织者。因此,体育教师不但要有体育教学的专业能力,还要有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的能力,这也是教师专业化所必备的能力。同时,为了使课程编制者所设计的课程更适合教师和学生特点,课程专家也应该十分了解体育教学及其规律。这样,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教学型课程编织者”和“专家型体育教师”是我们对体育课程改革所寄予的希望结果之一。教学型课程编制者是指体育课程编制者不仅具备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技能,还应该十分了解体育学科的特点以及体育教学的规律,最好有体育教学实践的经历,并能在体育新课程推广中进行示范性教学。而专家型的教师就是体育教师不但具有教学专长,还必须具备体育课程的基本理论,具有体育课程开发、设计能力。从而形成课程和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关系,二者便于更好沟通和相互渗透。以促使体育新课程顺利实施。

二、建立地方性体育课程咨询机构,使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课程标准具有同质性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出现两种倾向:一是课程标准的领域目标代替教学目标;二是教学目标完全“创生”,与课程目标毫不相干。国家的课程标准是地方进行课程编制的依据,各地应该在这个“标准”的约束下建立体育课程体系。因此,省、地,甚至县都应建立起长期的课程咨询机构和课程实施的检测机构,为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使用课程标准时所产生的疑难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通过检测以发现和解决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使用者出现的问题。使这种机构成为一线体育教师和体育课程编制者之间的“桥梁”。课程咨询机构可以帮助教师全面深入地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设计各水平的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开发为教学内容帮助教师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进行单元体育课程设计。各级体育课程咨询的常设机构,成员可包括: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深刻理解的体育教研人员、课程和体育课程专家、教学专家、主管体育教育的行政人员和所在地区优秀的一线体育教师。地、县一级可以聘用高校体育课程和教学理论专家长期合作,使这一机构成为一种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学术研究机构。这样才能使体育课程的改革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通过课程论的普及,使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把握课程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教学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细究造成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混淆的局面,与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体育课程理论不甚了解有直接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学习前苏联的教育体系,采用体育教学大纲的课程形式,几十年来我们更多研究教学理论,而课程理论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在近10年新课程改革中才被人们重视,其研究的时间很短,还没被广大的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更多地认识和熟练掌握。因此,我们认为要使广大的学校体育工作者更好的理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使体育课程改革更富有成效:一是在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开设《体育课程论》及相关课程,这是正确认识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关系的长久之计;二是在各级、各地的体育教师培训过程中增加体育课程理论的内容。这是因为,在课程改革进入反思阶段的今天,其重点不应再是课程标准的解读或只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而进行体育课程理论的学习和培训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这样才能使在职的体育教师在中观和操作层面更好的理解新课程和使用新课程。

四、小结

体育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教学的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研究教学,一定是在课程意识和课程思想的约束下的教学,相反,研究体育课程也一定是考虑到如何进行教学的课程。我们应该客观、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搭建二者之间沟通和相互适应的桥梁,使课程与教学“各尽其责”又相互联系,实现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水乳交融”,以指导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改革中正确使用课程和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内容,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学忠,郝招,石高慧.试论体育课程的本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6.

上一篇:分配资源获取投资回报论文范文下一篇:农业现代化发展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