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范文

2023-10-04

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范文第1篇

1 首先, 大学生要培养勇于创新的人格品质

谈到创新, 多数大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或者是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 从而把创新看成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般人难以达到。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创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创造力不是少数天才的专长, 不是只有科学家和发明家才具备的特殊才能。只要具有创新性的思维, 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都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

创新过程的实施需要一定人格特质的支持,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人格特质。鼓励大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分析问题, 培养大学生的超然独立的人格特质, 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一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与生俱来, 而是在后天经历困难后磨练出来的, 引导大学生随时做好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培养大学生具备坚韧、不畏困难的人格特质。创新人格是由个体内在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构成的较为稳定、持久的一种精神状态。培养创新人格是开展创新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

中外的大量研究表明, 创新不仅是一个能力开发, 也是一个特质培养。这主要包括意志力、观察力、乐观、独立、幽默、有责任感等人格品质。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情况下, 人格因素可能成为创造力的关键因素。个性中的兴趣和动机是使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驱动力。兴趣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 兴趣和动机可以驱使个体集中注意于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完善的智力和人格结构是必要的素质特征, 这通常包括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极强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精湛的实验技巧等人格特质。兴趣和动机等因素是通过影响态度而最后影响创造性活动的。如果一个人从事他感兴趣的工作, 具有完成该工作的较高的动机, 那么他就会在这方面取得好的创造性成就。

2 其次, 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大学生的创新起积极地推动作用, 教师自身要努力提高创新意识, 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贯彻创新思想, 突出学生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教育是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贯彻以人为本思想, 就是要树立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和服务学生的思想。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即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其主体地位得到突出。要了解学生的创造个性敏锐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动, 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地张扬。要加强创新教育的针对性, 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使学生主动参与, 发挥能动性, 展现创造力, 把教育效果落到实处。

教师要善于吸收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和教研成果, 将其运用于教学中, 并且有独创的见解。教师应能创立民主、宽容、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我国高校现有的多数教师都是在传统教育制度中培养出来的,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承袭旧的教育思想观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在师资培养工作中, 要重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实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重视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 实现文理学科的融合;重视教师角色的变换, 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讲解员、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重视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社会实践, 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使之成为德智体美等协调发展的创新型教师。心理学研究证明, 每个人都有天生的创造的潜能, 赏识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与行为习惯。学生得到赏识, 其积极性和被肯定的方面会强化, 内心深处的潜能容易激发, 并产生持久的动力。

3 第三, 高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营造创新氛围

高校需要营造一种创新的文化氛围, 使大学生在一种创新竞争的环境中成长。鼓励大学生创新, 学校要扮演创新活动的推动者, 通过活动宣传展示评比, 让创新活动切实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高校创建改革开放、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育人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保证。实施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原则, 大力开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为大学生进行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及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同时, 积极在大学生中开展学术活动, 如讲座、科技展览、出版学生学术刊物等, 营造民主、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 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继续开展高品位层次的人文社科系列讲座, 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坚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科技下厂、下乡、技术推广活动, 为大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 激发大学生创新的热情。使学生根据个人的基础和兴趣爱好, 积极主动地构建个人的知识结构,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 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创新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国与国竞争的焦点,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开展新时期大学生创新教育,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制定系统的创新培养机制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有效的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调动社会、学校、教师等各方面力量, 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氛围, 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培养创新人才。

摘要:本文从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出发, 从大学生、教师和高校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强调大学生要培养勇于创新的人格品质, 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掘大学生的创造潜能;高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营造创新氛围, 激发大学生创新的热情。

关键词:创新能力,大学生,教师,高校

参考文献

[1] 陆先亮, 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 2009 (4) :22.

[2] 戴宁, 刘爱军.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 :131.

[3] 孙俊伟, 张清.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途径的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 (8) :110.

[4] 陈红.新时期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探微[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 (3) :157.

[5] 陈传锋, 阙云艳.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9) :5.

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范文第2篇

我国的国家基本制度从创立到重建, 再到巩固和完善历经六十多年。在这六十多年的实践中, 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 也因此跻身于世界大国之林,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减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说明共产党对长期以来的执政规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更高的要求。

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必然要适应该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治理体系, 但随着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过渡, 之前的体制设计已经不能够支撑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因此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也要加快向现代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简单说来就是国家执行已有的制度的能力, 实现国家在不同阶段制定的目标的能力。这两个方面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健全完备, 是否能够做到善治。目前,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阶段, 而且正加速向现代社会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 人们的思维观念、利益要求、教育程度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作为国家的主人, 人们更多的要求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 能够切身实地的去参与国家事务与社会事务的管理。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法治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中国作为总目标, 意味着我们当前的道路是走法治道路, 把我国建设成为法治强国, 这就要求把整个国家的所有领域都纳入法治轨道。国家治理体系的法治化要求首先要继续用法律的方式把国家治理体制的内容规定下来, 并不断地完善。而构建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也反作用于国家治理体系的规范化, 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共同致力于形成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体系。

我国的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是指三方面的能力: 国家机构履职能力, 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推进这三大能力的现代化即是要在现有的制度和体制平台下, 力求这三大能力得到更加良好、高效、充分地发挥。要求每个阶层、各类机构都必须在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 履行自己的职责、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因为只有通过法定的程序, 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和保障, 这三大能力才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发挥, 这也与我国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的要求相一致。

三、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 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推进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必须要以良法善治为导向, 强化法治的权威; 要加强贯彻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普及公民意识。从十八大以来历届党的全会的精神和所作的文件以及我国的法治实践中, 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开始致力于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和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以良法善治为导向, 树立和加强法治权威。

良法和善治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家治理法治化程度的重要标尺, 也是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的基本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 “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 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 就是强调良法的重要性。所谓良法, 就是要求国家制定出一套与自身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完备科学的法律制度体系。仅有良法当然是不够的, 在良法的前提下, 政府与人民进行积极而有效的合作与互动, 人们能够享有充分的自由并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才能实现善治。

以良法善治为导向, 在人民中树立和加强法治的权威, 有助于正确引导人们对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认识和理解, 提升人们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所谓法治权威, 是指法律制度及其实施在整个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 任何人都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 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只有弘扬法治精神、树立和强化法治的权威, 才能更好地引导人们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第二、从严治党, 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执政时期, 我们国家主要是通过党的政策、文件等对国家事务、人民事务和社会事务进行行政管理, 而不是主要通过法律和法令。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法律的作用。从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方略到治国理政总方针, 再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总目标, 可以清晰地看出法律的重要性在与日俱增。在我国, 共产党既是执政党, 又是领导党, 我国是一党制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因此执政党的依法执政、依法办事能力至关重要。前不久习近平又提出全面从严治党, 再一次申明了党员干部要遵守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意义。

做到全面从严治党, 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法治管党治党, 监督和保证执政党切实做到依法办事。一方面, 中国共产党要紧紧围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自觉以公民的身份遵守宪法和法律, 在人民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和表率作用。另一方面, 还要以身作则, 公事公办, 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办事, 使党的依法执政能力更上一个新台阶。近期一直强调的三严三实, 就是在强化从严治党。

第三、完善法治体系。

在国家治理制度和体系中, 法律就是规范、程序化的国家治理制度的载体, 涵盖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完善。法治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 因为从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的完善程度可以看出执政党是否以身作则、依法执政, 国家政权的实施和维护是否稳固。随着依法治国的逐步深化, 我国已经按计划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当下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转化, 这既涵盖了国家治理方面的法治化, 也预示着我国的法治建设将会更加完备, 能够更好地为国家治理法治化提供保障。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努力建设法治中国的新任务新目标下, 完善我国的法治体系, 要着重加强立法工作。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国的立法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法律没有正确反应出人民的意愿, 有些法律可操作性不强甚至是形同乌有的。因此, 完善我国的法治体系首先要解决立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要在与宪法精神一致的前提下, 坚持民主立法, 根据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实际需要, 制定出反映民意、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在立法技术方面, 一方面可以汲取我国的立法经验, 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立法技术, 以提高我国的立法质量。

第四、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坚持依法治理。

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下, 我们要更加注重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力争把制定好的法律条文能够在现实中得以运用, 从发挥法律的功能和作用的角度来提升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能力和水平。我国是从传统的人治逐渐走向法治, 法治的观念并没有根深蒂固, 因此要不断地激活宪法和法律的生命力, 这样才能使人们感知到法律的存在以及意识到可以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国家治理制度体系是否有效地贯彻执行也依赖于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情况, 在公民社会, 每一个人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公民身份。在我国, 人民既是国家的主人, 也是法治国的公民, 如果人们能够将这两种身份的使命和权利得以充分发挥, 那么以此就可以推断出我国的治理体系是良好有序的。因此提高国家的依法治理能力, 势必要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全面实施。为了确保宪法和法律能够良好的实施, 除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以外, 我们还要注重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的完善。有了完善的监督机制, 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才能够更加公开透明, 我们的社会也将更加公正民主有序。

摘要:现代中国的基本制度的创立、形成和完善历经了几代领导人的艰苦探索和努力, 从毛泽东时代的确立到邓小平时代对党和国家制度的重建, 再经过江泽民和胡锦涛时代的发展和完善, 我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建成法治中国的总目标下,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法治化。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法治化是国家治理法治化实现的两个重要方面, 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走法治道路, 要以良法善治为导向, 强化法治的权威, 尽快完善我国的法治体系, 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使法治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关键词:国家治理,法治化,法治中国

参考文献

[1] 俞可平.论国家治理现代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社, 2014.6.

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范文第3篇

一、明确定位、主动作为, 打造一流办公室

传统意义上的服务、辅助功能和以重复性、事务性为主的工作性质使得办公室工作长期以来处于“忙而无功”的状态, 也造成了办公室工作主动性不强、业绩评估难以体现, 管理创新也面临更大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明确定位, 主动作为, 摆脱重复、低效的工作常态。所谓“有为才有位”, 一流办公室不仅仅是一个辅助性部门, 而是企业重要的神经中枢, 是对内对外的重要窗口、上传下达的重要桥梁, 具备服务、参谋、桥梁、协调等功能, 对于领导者快速准确决策、上下沟通衔接、业务高效运转具有关键的推动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办公室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迫切需要持续提升办公室人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大力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 加大内培外送力度, 强化到政府办公厅等办公系统先进单位去调研学习, 打造专业化、精英化的办公室业务团队, 实现从企业低端行政服务型职员向不可或缺的综合型智囊团队的角色转换。

二、横向协同、纵向贯通, 推进集团化运作

对于拥有众多子公司、分公司的大型企业, 各自为政、相对独立的办公室运行模式将导致企业内部各单位目标方向偏差、信息沟通不畅、资源共享困难、运转效率低下, 直接影响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通过行政办公中枢上下联动、并驾齐驱来形成合力, 带动兄弟单位间互通有无, 形成良性互动, 推进集团化运作和资源共享, 才能实现整个集团质量、效益的最大化。同样, 在同一个单位内部而言, 办公室不应是孤立运行的, 需要与领导、员工、其他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 重视工作协调配合, 实现横向协同、纵向贯通, 提高工作质效。

三、统一标准、完善制度, 实现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是现代企业走向规范化、精益化、高效化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对于业务分类较细、重复性较高、精准程度要求高的办公室工作, 要想忙而不乱、精益求精、高效有序, 就不能停留于经验主义, 而应从办公室办文、办会、办事各项业务中提炼总结出内在规律和方法, 梳理、优化业务流程, 统一标准规范, 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做到办公室每项业务“有章可循”, 每个岗位都职责清晰, 才不会因标准不统一出现“因人而异”的偏差情况, 从而减少工作疏漏, 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行政办公业务由粗放化、经验化向精细化、科学化转变,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固化流程、全程管控, 推广信息化应用

以网络和信息系统应用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颠覆了传统的管理和运作模式, 为各行各业的提质增效注入了新鲜的动力。通过打造信息平台, 集成业务功能, 固化工作流程, 实现无纸化办公、信息共享、全程管控和高效运转, 为办公室业务创新指明了新的方向。如国家电网公司全面推广应用协同办公系统, 融合文件管理、会议管理、督察督办、值班安排、接待管理等办公室各项业务功能, 实现了行政办公的标准化、精细化, 不但大大节约了时间、空间成本, 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且借助全程跟踪和统计分析功能, 实现行政办公业务的全过程闭环管控。除了业务集成信息系统以外, 办公室也应熟练掌握各类办公应用软件, 密切关注和充分利用新兴的网络工具提高工作质效。如具有短信群发和反馈功能的“协同通信”, 具有内外网邮件大容量储存、分类检索和统计功能的Foxmail软件, 网络订票系统、日程管理软件、以及手机APP、微信、视频会议等新媒体, 可大大提升日常事务的办理效率。

新时代呼唤办公室管理创新, 办公室的工作质效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的质效, 传统的以辅助性、重复性、低端行政服务为主的办公室定位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办公室必须打破常规, 创新思考, 主动作为, 树立创一流的远大目标, 通过集团化、标准化、信息化等创新管理手段, 充分发挥行政办公中枢的服务、参谋、桥梁、协调等重要作用, 助推企业各项业务高效有序运转。

摘要:针对办公室系统长期以来存在的管理创新乏力、功能作用未充分发挥的通病, 结合国家电网公司“一流三化”办公室建设, 从创一流、集团化、标准化、信息化4个方面对办公室管理创新进行了分析思考和初步探索。

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范文第4篇

一、硅谷创新创业成功的渐层次分析

硅谷故事一个地理概念, 它不是一个地市区县, 实际上, 硅谷是外界对旧金山湾区的另一种称谓, 过去这个区域有很多半导体公司, 而半导体的主要材料是硅, 硅谷因此得名。硅谷了不起的地方, 不在于给美国提供了多少GDP, 也不在于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而在在于硅谷孕育了很多伟大的公司, 比如仙童、英特尔、基因泰克、思科、谷歌和特斯拉。在信息化产业革命的

(一) 硅谷有宜人的气候

很多人, 包括谷歌的前CEO施密特博士和许多风险投资人, 都把硅谷的成功归功于他独特的气候, 施密特甚至认为气候是, 硅谷成功的原因。硅谷是地中海气候, 他不同于世界的绝大多数城市四季分明, 它仅有旱季和雨季, 全年气温维持在14°到28°, 四季如春, 是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地方。不可否认, 好的天气会让人有好的工作动力, 但是地中海气候的起源地、希腊、意大利等区域的经济却是欧洲地区最差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硅谷的气候或许与他的繁荣并没有太大关系。

(二) 硅谷靠近名校

有人认为硅谷之所以能够常盛不衰, 是由于它旁边有斯坦福大学可以源源不断的供给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 甚至直接孕育出新技术浪潮的公司。参观斯坦福的招生讲座可以发现, 他们不会介绍斯坦福有多少诺贝尔奖得主, 不会介绍改变世界的发明, 而是会介绍斯坦福孕育出来的公司。但是, 斯坦福对早起的硅谷或许有帮助, 但是世界上能提供土地的地方比比皆是, 例如波士顿周边区域, 波士顿有哈佛等名校, 但是并未孕育出像硅谷如此多的成功企业

(三) 硅谷成功在于风险投资的成功

风险投资已经成为中国各级政府设置创业基金的理论基础, 很多国内的工业园、科技园或孵化器均把风险投资作为必要的配套服务, 但是硅谷的经过长期的仔细研究发现, 风险投资对是必要的, 对一个地区的长期繁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但是从今天的视角去观察, 仅仅提供资金并不能保证新公司在竞争中胜出, 也不能保证该地区有更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 硅谷的成功在于政府的扶持

二战后, 由美国政府出资, 后面转换为民用产品的重大发明, 包括核能技术、计算机和互联网三项。应该给美国政府加分, 但是美国政府是同时, 把技术开放给全美国, 甚至全世界, 并没有特意帮助硅谷。美国政府将绝大多数资助的科研成功, 直接给社会使用, 它的政府是鼓励科技科产业进步和产业升级, 但是硅谷从兴起到巅峰的整个过程, 美国政府并没有特殊照顾硅谷地区, 因此可以说硅谷的兴起与美国政府没有直接关系

(五) 硅谷的成功源自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硅谷真正在专利保护上, 做的远不如美国的平均水平, 在硅谷, 除了乔布斯时代的苹果挑起对安卓的专利官司外, 大部分不会主动充当原告, 很多公司申请专利主要是出于防御的目的。专利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能保护发明者的权益, 也能阻碍科技的进步。例如在美国就有这样一类律师公司, 他们通过低价收购一批专利, 然后专门纠缠那些产品可能与专利有关的公司, 意图需求高额的专利使用费。还有像美国的微软,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微软的发展停滞, 它基本上被边缘化, 但是, 微软从别的公司收购了大量的与移动通信相关的专利, 微软的目的不是为了研制更好的产品, 微软通过这些专利至少可以每年活的10亿美元的专利费用, 微软的手机部门几乎没有市场份额, 但是微软买了这么多专利并没有带来任何科技进步, 反而是在阻碍整个手机圈的科技进步。因此, 硅谷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美国的特征, 并非硅谷的特质, 也不是让硅谷常盛不衰的决定性因素。

二、对比美国波士顿区域, 分析美国硅谷的特质

美国的波士顿地区, 无论从土地面积、人口数量到GDP都与硅谷相当, 在很多方面都超过硅谷。收钱, 波士顿地区濒临大西洋, 有天然还搞, 是美国最早开发的地区, 波士顿地处传统工业区, 南边有美国最大的城市纽约, 西边有北美五大湖工业区。其次, 教育方面波士顿地区是美国大学和人才最集中的区域, 有著名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 有4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 波士顿地区人均教育水平均高于硅谷。最后在文化上, 硅谷只能算文化沙漠。波士顿地区更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 美国最少的风险投资公司, 美国研究与开放公司就在波士顿。但是, 从20世纪80年代后, 该区域没有诞生一家美国财富500强企业。

三、美国硅谷在信息时代创新创业成功的深度分析

(一) 叛逆精神和对叛逆的宽容与支持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 一个人如果拿着原公司的成果去创办公司, 为自己牟利都被看成是违法。在硅谷, 严格意义上, 这样的事情也是不允许的。但是, 事实上, 公司的员工拿着原来公司的成果创办公司的情况是司空见惯的, 而原来的公司似乎也不是很在意这件事情。外界总会以车库危害来概括硅谷创业, 但是, 除了苹果之外, 硅谷很多伟大的公司均不是这样, 他们成功的均是在原公司或者高校孕育出来的新公司。谷歌、思科、英特尔和太阳公司均是这样, 英特尔是从原来的仙童公司派生出来的, 做的业务也是仙童公司的业务。谷歌、思科、太阳和雅虎则均是从斯坦福大学直接走出的公司。至于谷歌公司当年最厉害的PageRank是佩奇和布林在斯坦福大学利用学校的资源发明的, 并且PageRank的专利技术是属于斯坦福大学, 后来斯坦福大学以很小的占股比例让佩奇和布林出来创业。

思科公司的创始人原本就是斯坦福的雇员, 思科的核心技术多网络路由器均是两人在斯坦福的职务发明的, 斯坦福甚至没有占股。太阳公司英文SUN, 本意是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s斯坦福大学校园网的建成。宽容叛逆的做法, 虽然对原大公司很不利, 但是对新公司的壮大, 对整个硅谷地区的成长非常有利。

(二) 多元文化

硅谷地区有大量的新移民涌入, 不同于全美国亚裔人口只占4%, 在硅谷地区亚裔所占的比例超过30%。在苹果的总部, 亚裔更是占到了总人数的60%以上, 从某种意义上硅谷地区是全世界哪些想从信息技术产业中创业的人提供一个居住、工作的场所。多元的文化给硅谷带来了无数的好处, 首先几乎所有优秀的公司都是面向全球市场, 开放的产品是全世界人们使用的产品, 并且汇聚了全球的精英, 靠着这样多元的文化, 硅谷就像一个黑洞, 不断的从全世界吸引优秀的人才。

(三) 拒绝平庸最求卓越

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 IT行业非常容易做到赢家通吃, 一个行业的领头羊要吃掉70%以上的市场份额, 比如PC时代, 微软几乎垄断了桌面操作系统, 英特尔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

硅谷地区和世界上的很多地区不同, 很多传统的工业中心, 通常是早进驻的公司占据着最好的位置, 新公司只能到稍微偏远的地区, 但是随着产业的变迁, 占据最好位置的公司, 通常并不是发展最快的公司。

从资源的合理配置的角度来看, 他们应该让出来, 但是现实情况通常是, 这类发展很慢的公司通常又赖着不走, 但是硅谷地区不是这样, 它靠市场陪陪资源, 随着硅谷的生活成本和商业成本的不断升高, 只有少数利润够高、发展足够快的公司才能生产, 如果做不到, 只能被淘汰。这种高成本的正向讨人爱, 让硅谷始终属于最高利润公司的聚集地。

四、信息时代对于中国创业园建设的启示

工业时代的科学基础是牛顿力学, 它强调面对未来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而经典的泰勒科学管理方法就是根据牛顿力学的基础上的方法论。但到了信息时代, 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成了社会商业活动的主流特征。因此工业化时代中, 基于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管理方法已经不在适合新时代的要求了。新时代的科学基础是三论, 即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工业时代人们所热衷的顶层设计思路和层次分明的管理结构, 不再适合信息时代的产业发展, 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 自底向上的做法才会更有效,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本质也在于此。对于区域创业园管理者, 支持和宽容叛逆, 倡导兼容并包的躲远文化, 是一个区域能够不断创新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摘要: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下, 了解和学习全球的创新创业中心硅谷是如何成功的, 深入分析硅谷的成功原因, 并对比美国波士顿地区与硅谷的创新创业的差别, 最终总结出IT产业的特点, 为IT类创业园的建立提出意见。

关键词:硅谷,创新创业,IT创业园

参考文献

[1] 尚晓燕, 王丽, 李慧巍.硅谷“生态系统”式创新集群:“天然”还是“人造”?[J].经营与管理, 2016 (5) .

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范文第5篇

(一)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实现机制,国家的繁荣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创新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机制,它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的动力。

(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创新能力在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中占有突出的位置。今天竞争优势必须来自于创新并迅速将它们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商品化、产业化,以使其竞争对手的技术改造难以跟上它们的创新。

(三)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按照以往的发展方式,现代化建设向纵深阶段推进遇到新的“瓶颈”。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投资驱动,随着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上升,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失去。中国单位资源的产出率比较低,供需结构存在问题。环境状况难以持续。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内涵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我国在战略上逐步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十七大报告强调,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方略

(一)把创新战略作为中国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经济增长的要素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创新。自主创新的战略投资需要超前部署。关键领域的技术跨越,是后进国家或地区赶超先进国家和地区的重要途径。

(二)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互补,在国家战略层面上要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争取竞争优势,抢占高技术产业链中的某些制高点。

(三)经济转型期可投入主体形成三级布局。国家在战略层面上选择重大方向如生物技术、军事航空、引领未来的基础研究等进行投入;行业和区域选择对行业和区域战略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行重点投入;企业特别是大中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战略发展进行研发投入。

(四)实行行政与研究系统双轨制,加快制度供给,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体制和机制具有特殊意义。加快创新要素市场的建设,如人才市场、经理人市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建立有利于创新的风险投入机制。

(五)政府发挥战略导向、服务和协调功能,抓紧完善政策体系。我们在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符合的综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对有关创新的指标进行专门性研究。我国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文化与教育政策、人才政策都要根据创新战略的要求完善和创新。

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范文第6篇

附件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书

编 写 提 纲

说明: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形成本《编写提纲》,供构建联盟时参考。

目 录

一、标题部分

二、序文部分

1.缔约方基本信息 2.鉴于条款

三、定义部分(视联盟具体情况制定,可省略)

四、主文部分

1.联盟名称、组织原则和组建宗旨

2.联盟的技术创新目标、任务和联盟成员的任务分工 3.联盟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4.联盟成员 5.联盟的经费管理 6.联盟的项目管理

7.联盟收益分配原则和知识产权管理 8.联盟的解散和清算 9.违约责任 10.一般格式内容

11.联盟成员认为应当在协议中约定的其他事项

五、附件部分(视联盟具体情况制定,可省略)

六、结尾部分

一、标题部分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书

二、序文部分

1.缔约方基本信息

分别列明联盟成员各方的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等基本信息。 协议缔结方应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独立法人,具备法人主体资格。

协议缔结方的名称应是其营业执照或法人机构代码证上的名称全称,并与协议结尾部分加盖印章一致。

协议缔结方的住所地一般为实际住所地,协议中无特别规定的,该地址通常视为协议各方的通讯地址,即相关文件的送达地址。

协议缔结方的法定代表人应为企业工商登记或其他机构在登记机关登记备案的现任法定代表人。 2.鉴于条款

由一个或数个“鉴于”字样开头的句子组合而成,表明协议缔结各方系基于对各方主体资格、资质、订约目的、订约背景等事实的共同认识或特定认可,方签署此协议,鉴于条款一般不具体规定各方权利义务关系。

参考条款如: 鉴于:

1. 本协议缔约各方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签订本协议的合法主体资格,且各方相互确认彼此履行本协议的资格和能力。

2. 本协议缔约各方签订本协议旨在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规范联盟运作。 ……

三、定义部分(视联盟具体情况制定,可省略)

约定将协议文本中反复多次出现的特定概念用简单的词组代替,以提升协议文本语言的精确性,避免重复冗长的叙述占去不必要的篇幅。

四、主文部分

1.联盟名称、组织原则和组建宗旨

列明各方商定的联盟名称。写明联盟的组织原则和联盟的组建宗旨。视联盟组建的实际情况,写明联盟与有关社会组织的关系等。

2.联盟的技术创新目标、任务和联盟成员的任务分工

技术创新目标部分根据联盟的实际情况,明确联盟技术创新的近期、远期目标。 联盟的任务及分工部分根据联盟的实际情况,明确为实现联盟技术创新目标而开展的具体任务,以及联盟成员的任务分工。对尚无法明确任务分工或将来开展的联盟项目的任务分工,应约定由相应各方另行协商签订有关协议。 3.联盟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联盟对外承担责任的主体。对外承担责任的主体由缔约各方共同指定,可代表联盟签署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等文件。协议中需要规定对该责任主体的授权范围和授权程序,约定内部责任分担方式。

明确设立决策机构,如理事会。明确决策机构人员产生办法、人员组成、职责、工作制度和决策程序等。

设立咨询机构(视联盟具体情况,非必设机构),如专家咨询委员会。明确咨询机构人员组成、职责、工作制度等。

明确设立执行机构,如秘书处或办公室等。明确执行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责、主要负责人产生办法和工作制度。明确执行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可约定专职人员通过理事长单位或联盟常设机构依托单位委派、联盟成员委派、社会招聘等方式聘用。

可视情况明确联盟执行机构的人事管理制度。

参考条款如:

1.本协议各方共同约定**单位(一般可以是联盟理事长单位),作为联盟对外承担责任的主体,代表联盟与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签订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等文件;联盟对外签署的其他文件可由相关联盟成员就具体事项,共同出具授权委托书,委托联盟理事长单位签署。

4 2. 设立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理事会为联盟决策机构;专家委员会为理事会咨询机构;秘书处为联盟常设执行机构。

3.理事会的组成、职责和议事规则。 3.1理事会的组成。 3.2理事会的职责。 3.3理事会议事规则。

4.专家委员会的组成、职责和议事规则。 5.秘书处的组成、职责和管理机制。 ……

4.联盟成员

明确联盟成员的基本资格条件,联盟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新成员加入、联盟成员退出和除名的程序和方式。可对新加入、退出和被除名的联盟成员约定有针对性的权利和义务。

明确新加入联盟成员与联盟原有成员之间契约关系的建立方式。例如可约定委托联盟理事长单位或联盟常设机构依托单位代表联盟与新加入成员签订加入联盟的协议,视同新加入成员与联盟所有成员建立了契约关系;或约定以其他方式建立新成员与联盟所有成员之间的契约关系。

参考条款如:

1.联盟成员的基本条件。 2.联盟成员的权利。 3.联盟成员的义务。 4.联盟新成员的加入。 5.联盟成员的退出。 6.联盟成员的除名。 ……

5.联盟的经费管理

明确联盟经费的来源,如联盟成员投入、政府财政资助、银行贷款及其他渠道等。对联盟成员投入部分,需约定投入的方式和比例。

明确联盟经费用途,如用于公用办公、项目研发等。

5 明确联盟经费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机构及其责任。如可约定由理事会委托理事长单位或联盟常设机构依托单位管理联盟经费,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

明确联盟经费的使用规则。联盟若设立研发基金的,应约定其来源和使用规则。 明确联盟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内部监督机制。经费来源属于政府财政资助的,应明确执行国家有关经费管理监督规定。可约定接受经理事会确认的会计事务所审计并报理事会审查。

联盟可就具体的联盟经费管理事项,制定《联盟经费管理办法》作为联盟协议的附件,或在联盟协议中约定联盟经费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审批生效的程序。

参考条款如: 1.联盟经费来源。 2.联盟经费用途。

3.联盟经费由理事会委托理事长单位或联盟常设机构依托单位设立独立帐目进行管理,接受理事会的监督和联盟成员共同认可的第三方的审计。

4.公用办公经费的来源及管理和使用。 5.项目研发经费的来源及管理和使用。 6.政府资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

6.联盟的项目管理

约定项目立项、实施、验收,以及相应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机制等事项。

明确承担政府计划项目须执行相应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可视具体情况制定《联盟项目管理办法》作为联盟协议的附件,或在联盟协议中约定联盟项目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审批生效的程序。

参考条款如:

1.联盟项目申请和立项程序 1.1联盟项目的来源

1.2联盟项目的申请和立项程序

6 2.联盟项目的实施 3.联盟项目的验收 ……

7.联盟收益分配原则和知识产权管理

界定联盟收益的范围,约定联盟收益的归属、使用和分配原则。

明确约定联盟成员原有知识产权投入和共享规则,新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使用原则,以及许可使用、转让和转化产生的利益分配办法,联盟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等事项。

可视具体情况制定《联盟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作为联盟协议的附件,或在联盟协议中约定联盟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审批生效的程序。

参考条款如:

1. 现有知识产权的投入和共享

1.1 联盟成员在加入联盟前和在联盟组织的项目以外、未利用联盟资源和条件自行研发的现有技术成果,知识产权仍归其享有。

1.2 在联盟组织的项目中,项目合作方应签订协议,明确各自投入的现有知识产权及其权利共享的范围和方式。

1.2.1 在联盟组织项目的研发阶段,如项目合作一方在项目合作中需要使用联盟其他成员的专利技术,可不经授权无偿合理使用;如需使用联盟其他成员的现有的非专利技术(如非公知技术信息、技术秘密等),项目合作方之间根据现有知识产权投入的约定范围和方式使用,项目合作方和非项目合作方的联盟其他成员之间可通过协商,签订技术许可或转让协议。

1.2.2在联盟组织项目的产业化阶段,如项目合作一方因项目研发成果的应用而需要使用联盟其他成员的现有知识产权,项目合作方之间根据现有知识产权投入的约定范围和方式,在公平合理条件下使用;项目合作方和非项目合作方的联盟其他成员之间可通过协商,签订技术许可或转让协议。

1.3 联盟组织项目的合作方,未经许可不得将他人投入的知识产权用于联盟项目之外的其他用途。

2. 新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使用和利益分配

7 ……

3.联盟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 ……

8.联盟的解散和清算

约定联盟解散的情形、解散程序和清算办法。 9.违约责任

明确联盟成员违反协议规定义务应当承担的相应违约责任,如追回联盟拨付的项目经费、赔偿给其他联盟成员造成的经济损失、予以除名等。

参考条款如:

1.任何协议方违反本协议约定的义务,经联盟理事会决定,可从联盟中除名,并由联盟理事长单位或联盟理事会指定的其他联盟成员代表联盟追回其承担联盟研发项目中政府资助资金和联盟配套资金,给其他联盟成员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2. 联盟成员被除名时,其不再享受本协议约定的联盟成员权利,但仍应承担保守联盟及联盟成员技术秘密的义务;对已经许可联盟其他成员在联盟项目中使用的知识产权,相应联盟成员仍有权按原有条件继续使用;对其已投入联盟的各类资金不予退还。

……

10.一般格式内容

不可抗力、争议解决、法律适用、协议生效和变更、文件送达等条款。这些条款在各种协议中的格式一般相近,编制时可视具体情形作相应取舍和调整。争议解决条款中可约定通过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争议,但不能同时约定仲裁和诉讼两种方式。

参考条款如:

争议解决:因履行本协议而引起的任何纠纷应通过相关各方友好协商解决,或通过联盟理事会调解解决;协商或调解不成的,向联盟常设机构所在地(如联盟秘书处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约定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法律适用:本协议及其解释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协议的生效和变更:本协议经协议各方法定代表人签署并加盖公章后生效,

8 协议各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对本协议的任何变更须经协议各方一致同意,并以书面形式作出。

……

11.联盟成员认为应当在协议中约定的其他事项

根据联盟的实际情况,明确联盟成员认为除上述内容之外,还应当约定的事项。

五、附件部分(视联盟具体情况制定,可省略)

列明附件清单及附件内容等。

各附件应具备生效的形式要件,即由相关方签署生效或按联盟协议规定的相应生效程序执行(如附关于通过该附件的理事会决议)。

六、结尾部分

联盟成员单位签章、签署日期等。

上一篇: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范文下一篇:中国近代史人物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