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2023-12-22

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开展农民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本月中旬,市委组织专班对我市开展农民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位于——西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古有“——”、“——”之称,如今身负“——”之美誉。全市版图面积13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2万亩。共辖4乡5镇和1个办事处,127个村85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9.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04万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我市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精心编制农村人才开发规划,加强宏观管理,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及“手把手”村干技能培训工程,充分发挥教育在初级农村乡土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累计培训农民近15万人次。截止目前,我市共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3412人,占2010年规划5000人的68.2。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结构,切实加强领导

市里专门成立了市人才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市人事局、科技局、农业局、教育局、财政局、劳动就业局、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及各乡(镇、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各乡镇处也相应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的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各培训项目实施单位成立了专班,形成了全市上下管理协调有序、部门配合互动、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2005年11月,市委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意见,精心制定了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五年规划。去年至今,市领导小组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培养和农民培训问题、协调关系、制定推进措施,保证了我市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

(二)坚持多措并举,整体同步推进

1、实施“阳光工程”,提高农民转移就业本领。今年是“阳光工程”在我市实施的第四年,我们围绕提高技能、扩大就近转移的总体思路,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

一是认真落实年度计划。2008年省阳光办下达我市阳光工程技能培训计划2820人,经各基地申报,市阳光工程办公室审核批准,已全部分解到各培训机构。到目前为止,三个培训基地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期1013人(四年累计12946人),完成引导性培训1800人次(累计12890人次)。

二是充分整合培训资源。我们根据上年度全市转移培训的开展和任务完成情况,对档案台帐管理不够规范,培训任务未完成的培训机构进行了精减和淘汰,保留了3家具备资质且转移培训能力强、贴近农民的培训机构,择优认定市农广校、市职教中心和市人才交流中心为我市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三是牢牢把握培训关键。今年我市将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作为主要培训对象,将培训重点放在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上,将培训时间原来的15-90天调整到20-180天。科学选定电子电器、计算机应用、农产品加工、缝纫加工等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为重点,为受训农民提供了更充分的选择空间。同时还计划向培训人员讲授城市生活常识、基本权益保护、安全生产以及爱滋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四是创新转移机制。着力推行“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就近培训,就地转移”两大模式。如今年1月,市职教中心为万博电脑城培训计算机应用专业50人,目前已就业42人,培训转移率达到80以上。又如今年3月,市农广校第一期培训农村经纪人200人、第二期与市妇联在松木坪茶园寺村培训刺绣女工100人,就近转移率超过90;市人才交流中心培训计算机操作工176人,目前已全部在“东阳光”公司找到岗位。

2、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农民专业骨干。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和《湖北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责任状》的要求,我市于去年11月正式启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在具体操作实践中,我们主要抓了三个重点:

一是咬定目标保质量。即通过培训,使广大新型农民能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技能;使基本学员能成为当地科技示范户,成为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带头人,带动全村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生产的发展,辐射周边,带动一方农民科技致富。

二是明确对象保稳定。主要选定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农民,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热爱农业立志献身农业,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奋斗的优秀而不走的农民。

三是培训内容保实用。重点围绕我市柑桔、茶叶、畜牧、水产、桑蚕、蔬菜、优质粮油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向农民传授产前

、产中、产后的生产技能及相关知识,结构调整知识,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及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跟踪服务相结合,实现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

截止目前,我市以30个示范村为单位,共开办30个教学班,确定1200名基本学员。今年累计已开展培训8期10000余人次。

3、推进“科技入户”,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为切实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近几年来,我市科技入户力度逐年加大。

一是开展常规实用农业技术培训。去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市、乡两级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582场(次),培训农民12.3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3.4万份;编发《优势产业农民读本》8万册。

二是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去年至今,共引推各类农业良种24个38万公斤;选推高效种养模式27类、农机实用技术4项;创办油菜“一菜两用”基地1000亩、“无盘抛秧”核心基地2000亩,推广面积居宜昌市首位;引导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540吨、生物有机肥和BB肥2.5万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组织测土配方施肥专项培训39场次,培训农民8600人次,创办柑桔、水稻、油菜和茶叶“测土配方施肥”样板7.5万亩、推广面积60万亩,覆盖了全市123个村的9万个农户。

三是实施“百名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工程”。为进一步转变作风,切实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断层矛盾,真正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强化对农民的“一对一”培训,今年我市组织农业、农机、水产和能源等部门技术人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百名科技人员包村入户传科技活动,共有119名技术人员参加包村123个,做到了全市每个村有一名农技人员负责农技推广。对包村入户人员我们提出了“七有”要求,即有目标、有主导产业、有主推技术、有增收措施、有特色产品、有示范样板、有科技示范户;力争通过一年的,使所在村的农产品产量提高10-30;农产品均价每公斤提高0.1-0.5元;培训转移剩余劳力30-50人;农民人平纯收入增加600元以上。目前,119名农技人员已到所在村开展,帮助村支部一班人理思路,拟目标,定措施。讲技术课207场次,发技术资料6.5万份,修剪柑桔1.86万亩,发送配方施肥通知单6万份,人平入户现场培训农民4-5次以上。

4、实施“手把手”培训工程,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为加快建设“双带型”党组织,培养“双强型”村干部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和新农村建设水平,我市于2006年9月起动了全市第一期“手把手”村干技能培训。这项活动以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实地、动手培训为主要方式,立足我市农村产业实际,引导村干部改进农村方式,实现由动口指挥向动手示范转变,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第一期培训共开设了柑桔、茶叶、桑蚕3个产业技能培训科目,择优聘用8名教员承担教学任务,选训35岁以下村级后备干部60名。目前已按计划培训11期600余人次。培训合格后,这批学员将陆续走上村级领导岗位,成为带领当地农民创业致富的中坚力量。

5、实行优中选优,建设农村拔尖人才队伍。2006年至今,我市推荐产生湖北省农村乡土拔尖人才3人、宜昌市农村乡土拔尖人才7人,其中4名乡土拔尖人才被推荐为宜昌市高层次人才,产生乡镇级农村乡土拔尖人才341人。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荐村组后备干部参加农业专业大专学历教育,有18名农村优秀人才参加省级农村大学生培养学习,12人参加宜昌市学习。与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班,实现每村一名大学生,目前已培养85名学员。

(三)创新服务方式,放大培训效果

一是开展信息化服务。与移动公司联合,开通了“农信通”短信息服务。去年以来,农业部门结合农时季节共发送手机科技短信120万条(次)。开办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阳光工程在行动”两个电视专题栏目。2005年7月18日创办了《——农业》刊物,现已发行44期,每期1万份,均免费发至农户。

二是培育创建农业科技示范户。2006年,我市共创建科技示范户3000户、重点培育1500户,其中种植业1029户、畜牧业205户、农机业244户、水产业22户,选择培养农民致富带头人1000名;今年9月,我们结合实施“百名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工程”,在全市123个村又培养科技示范户1230个,为每个示范户印制了服务“名片”和“增收台帐”,并已纳入微机管理。

三是组建专业技术服务队开展培训。去年至今,全市共组建专业技术服务队和“植保机防队”53支,分布全市10个乡镇处。如陆城街道办事处于去年1月6日成立了9支柑桔服务队,将服务与科技入户紧密结合起来,讲课面对面,服务手把手,管理五统一,为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闯出了一条新路。9支队伍共计82名服务队员。每只队伍都通过评选产生了牵头负责人,并制定了章程,明确了职责,为广泛开展技术服务活动提供了组织保证。今年以来,办事处9支服务队已就柑桔肥水管理、春季定植、病虫综防、花期修剪及保花保果等技术组织开展了16场次较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发放《陆城农业》、《柑桔定植技术要点》、《柑桔病虫防治技术手册》等资料15000份。累计培训农民4500人(次),培植柑桔生产管理样板户385户。在去年水稻稻飞虱大发生时期,全市35支“植保机防队”全面投入使用,机防面积达到30万亩次以上,现场培训农民2.1万人次。

四是分产业建立了一批高产高效生产基地和示范园区。2006年,——蜜柑“百千万”基地全面建成,百亩精品园产品开园上市信息发布会成功召开,精品蜜柑每市斤售价达到5元,得到省地市各级专家、领导和广大农民的充分肯定,这些基地和园区已成为农民学习、交流农业先进科技的最佳实习场所。今年3月,我市围绕“精品果园、高效茶园和安全菜园”建设,又开始实施“15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四)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培训体系

近年来,为确保农民培训扎实推进,我市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及技术支持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农民培训和农村适用人才培养的投入。

一是加强培训阵地建设。近几年来,我市改造市委党校、职业学校、农广校等市级培训培训机构5个、各乡镇党成校及村级培训网点68个,累计投入资金317万元。如2006年,市农广校共计投入资金56万元,新增教室5间,教学用电脑31套,新建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2个,乒乓球台4个;新购电视机5台,DVD机2台。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今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市先后组织人事、教育、农业等部门科技人员参加农业部、省人事厅、省农业厅等上级部门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8批154人(次);组织市级培训11批440人次;组织外出学习考察7批次;2006年,农业部门先后有70人参加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专科学历教育,目前已有48人顺利领取毕业证书。市农广校、市职教中心等培训机构在确定教师人选时,一律采用公开招聘、竞争择优的办法,各项培训和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三是着力加强“三大体系”建设。乡镇处农技、农机、畜牧等服务中心承担乡镇公益性服务的重任,是最贴近农民、最有利于培养农村适用人才的培训基地。2004年,我市在全省率先进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同年12月底基本结束,全市10个乡镇站、所全部转制为服务性经济实体(服务中心),人员身份由事业人员转为企业职工,中心既承担政府委托的公益性职能,又从事经营性服务。政府对公益性服务项目实行“财政出钱,购买服务,合同管理,农民签单,考核兑现”,全市乡镇公益性服务基本实现了从“以钱养人”到“以钱养事”的转变。近年来,政府对乡镇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经费投入逐渐增加。今年初,我市针对乡镇农技人员知识老化的问题制定了业务知识更新计划,拟定从今年起分步实施,每人每年投入培训资金500-1000元。

(五)搭建创业平台,发挥人才作用

一是抓人才引进。2006年我市共引进外地管理、技术人才40多名,主要在我市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开发及农产品经营,还有一部分受聘为本地业主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顾问。二是抓人才输出。2006年向外地共输出各类农村人才200多名。近年来,我市柑桔洗果打蜡加工企业迅速发展,一些加工设备处于“半闲置”状态,于是我们在组织考察的基础上,鼓励一部分农民业主到外地办场经营,谋求发展。据统计,去年我市有10家企业在湖南、江西、松滋、枝江、宜昌等外省市投资建场,利用资金、技术优势,辐射带动了省内外果品加工业的发展。三是抓协会组建。目前为止,我市已登记注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41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专业经济协会39家,注册社(会)员3378人,其中吸纳了一大批农村能人、农村经济人,带动农业产业化基地45万亩,网络农户41500个。

(六)实行规范管理,保证人才质量

一是实行项目合同管理。市领导小组与成员单位、成员单位与培训机构、培训机构与教员、教员与学员之间,根据培训项目的具体要求,层层签定培训、培养目标合同,坚持定期检查项目运作情况,及时纠正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确保培训按计划实施。

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您好!本次调查是我们学习安排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我们抽中您的家庭为调查对象,本调查问卷表所填报的资料仅作为我们撰写调研报告参考使用,无对错之分,也不作为任何考评依据,我们将严格保密不向外泄露,诚恳的希望您或您的家人在百忙之中协助我们完成这项调查。

谢谢您的合作!

户主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总人口:劳动力人数:外出务工人数:耕地面积:养殖水面面积:林地面积:

1、您家里主要种植的作物是:()

A水稻B玉米C棉花D小麦E蔬菜F其它(请注明)

2、您家庭每年总收入是:

A7000元以下B7000-15000 元C15000-25000元D25000元以上

3、您家庭收入来源的渠道和比重:

A经商B打工农业种植业D林业畜牧养殖业FGH

4、您家庭生产性支出的总费用是(),各项目的比重:

ABCDE渔用饲料()F

二、三产业()G其他()

5.您的家庭外出务工人员月工资收入是(无外出务工人员不填):

A1000元以下B1000-1500C1500-2000D2000-2500E2500元以上

6.您的家庭收入主要用于:()

A家庭生活开支B子女教育C储蓄D 农业生产E医疗F其他

7.您家近几年的收支情况:()

A入不敷出B持平C略有积蓄D结余较多

8.您目前提高家庭收入的困难是(多选题):():

A缺乏投资资金B缺乏劳动力C外出打工等增加收入的机会少D农产品价格低

E缺乏科技技术F农资价格上涨G其他(请注明)

9.您认为当地政府关心农民收入问题吗?()

A非常关心B比较关心C一般D不关心E不了解或不知道

10.您对目前你们村增加农民收入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

村干部座谈内容: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农用生产性基础设施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经济发展的支撑依赖与项目建设,群众增加收入依赖项目建设。大盂镇一手抓现有项目的发展壮大,一手抓新项目的引进落户。全镇的两个支柱企业喜跃发公司、百城钢铁成为全县的亮点企业,喜跃发公司承揽县首邑西路等多项县级重点工程,承揽太佳线等多项省级重点项目,公司业务迈出国门,群众务工到了非洲。百城钢铁成为全县的税收支柱企业,全年上缴税金2000万元,但目前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影响,面临效益下滑的不利局面。与此同时,经过积极协商联系,投资在千万元以上水泥粉磨站项目即将投产,将成为全镇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几年随着小城镇建设力度的逐渐加大,交通、通讯、医疗、教育、水利、电力等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镇容镇貌得到很大改变。

(二)人口不断聚集,就业结构不断完善。小城镇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小城镇人口就业结构呈多元化,主要以商业、服务业为主。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三)集镇建设对产业化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民营经济发展和集贸市场扩大提供了平台,

二、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大,一改过去冷清、沉闷的景象。

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一、农民工来源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农村出现了大量富余的劳动力,自2000年以来,大量农民拥入城市,在不同行业干着最苦最累最脏的活,但工资却最低,同时分布在建筑业,工厂,一些服务业当中,从此,农民工遍布了大江南北。建筑工地的工人、宾馆的服务员,小区的保洁员、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农村,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据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外来人口都是从事建筑、美发、保洁、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5.7%,未婚青年占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到达城市打工的37%的民工中,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过职介所介绍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过亲朋好友来打工的。

二、农民工在城市中生活状况

1、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75%,其中8%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低于50元以下,来外地找工作期间身上带够一个月花费的仅占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生活就将陷入极困难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们还要将收入的一大部分用来支持家里。

2、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龄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较大差距,他们缺乏务工青年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据我们了解到的务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其余的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他们一般不关心时事新闻。虽然很多人都想去看些文学、技能介绍等方面的书,但苦于没钱或没时间,只得去买些地摊上的书,或者干脆趁休息时间跑到书店看免费的书。

3、民工中,绝大多数没签用工合同。一项调查中,当被问及"您希望组织对你提供哪些帮助"时,有30.1%的务工青年希望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据了解,外来务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稳定,56%的人未签劳动合同,52%的人加班后没劳动报酬。

4、务工青年法制观念和知识也很薄弱。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务工青年通常与用工单位口头协商工资待遇,只有不到44%的人签订了用工合同。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33.2%的人感到孤立无助,只有13.3%的人想到去找工、青、妇、组织。

5、由于工作不稳定,外来务工青年的子女上学也成了大问题,他们的孩子不得不打游击,很多务工青年子女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既无法跟城市学校相比,又无法跟他们家乡的学校相比。

三、农民工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待遇问题

(一)从失业保障方面看,城市居民在失业期间有失业补助,而农民工却没有。

农民工靠的是熟人"拉线",为他们提供岗位;靠运气,不要因生大病、受重伤而失去工作。他们在失业期间多是靠积蓄,或向他人借钱,或是贷款、卖血,也有一部分人不得不回农村老家,重操旧业。从医疗方面看,很多农民工失业以后仗着年轻,身体好,硬挺着而不去医院看病,遇到重病、大病,绝大部分是自费,用工单位通常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只垫付很小一部分费用。从住房方面看,农民工是无法享受福利分房或在政府提供补贴的情形下买商品经济房的。有些农民工合伙租住于城乡结合部的农居点,一间房住二三十人,房租每人每月平摊几块钱,铺地铺,雇佣某家属做饭,在公共食堂吃饭;有些建筑工人住在工地附近的工棚里,拥挤不堪,采光和通风条件差,卫生情况不言而论。在保险方面,据了解,很多工厂对农民工只有工伤保险,但有年龄限制,如18岁以下50岁以上的农民工没有工伤保险,即指童工和超龄老龄农民工不在保险范围内。童工和超龄工的工资比其他农民工工资低,而他们却干着同样的活,建筑承包公司等以更廉价的方式剥取他们的劳动力。这使得农民工也分了层次,童工与超龄工的处境更是困难,他们属于非法用工,更不在法律的保护之内,但他们又不得不在外打工维持家里的生活。特别是50岁以上的农民工,从50年代经历过来的人,家里几乎有两三个孩子,至少有一个孩子在上学,上有老,下有小,只有在外打工钱来得快,像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就更不必提及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目前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近乎缺失的。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原因。

据了解是多方面的,通过对社会保障部相关人士的访谈以及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1、社会保障严重滞后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工在城镇的边缘性这个特殊社会地位,户口是关键。虽然政府已经取消了原来旧的户籍制度,但太多利益户口仍在发挥着作用。没有城镇户口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不是正式城镇职工只是临时的工人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待遇。这种过渡性的结构状态还没有相应的保障制度实施保障,这便使得农民工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没有相应明文规定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条例的出现,农民工就难以享受社会保障权益。

2、社会保障立法不健全。许多对农民工的优惠政策和社会保障基金没有得到落实。通过我对市人才市场的调查与观察,没有一家专门为农民工服务的人才市场,严格地说,是没有一个为农民工提供合法程序,签署正式雇佣关系的契约机构。只有农民工自发形成的"农民工市场"在公路旁边,在小卖摊旁边等待雇主,随时还要遭受城管的驱赶,据说是因为他们影响了市容,给争创文明城市抹黑。同时,部分用人单位对法律保障缺乏正确的认识,隐瞒企业受保人员的真实情况,更有甚者拖欠农民工工资,强行对农民工实施暴力,危害他们的人身与财产安全。

3、农民工自身社会保障意识较差,增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我曾问过一位农民工,为什么不去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他说大学生太天真,太学生气了,社会很复杂,能有工作已经很不错了。他们农民工团体意识较差,带有浓厚的小农意识色彩,怕"闹事",眼光短浅,只要用人单位给某些领头农民工一点好处,利益诱惑,其他人便不了了之。

四、调查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任重而道远,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意义非常重大。十七大的召开,将给我们更高的启示,为解决这个问题指明方向。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更应该多参与社会实践,关注农民工的疾苦,为解决他们的问题献言献策。

1、改善农村组织、生产结构。要投入农业结构改革,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增加其他副业或手工业,使农民可以有多方的出路。加强农民工教育,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大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力度。切实去了解农民工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扶植他们去就业,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创造学习的条件,是任重道远的,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总之,提高基层人员的素质是重点,提高农民的文化、认识是主要工作。

2、政府应该从各部门抽调人员,专门成立一个组织,专门针对农民工身上所发生的问题。

3、完善法律制度,但同时加强宣传效率,让农民工也能明白其简易程序,用法律维护自己什么权益。

4、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城乡居民的相互了解,可以考虑也让城区居民"下下乡"了解农民的生活,体验一下农民的感受,将心比心,切实到实际行动,完善两者之间的关系。

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一、社会的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乡镇企业就业,这部分人称之为“农民工”。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主要力量,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朋友的学历、知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工因长期缺少学习,难以满足岗位的要求。通过选择合适农民工作为调查对象,了解其学习需求,从而探索电大开展为农民工服务的新途径,使农民工朋友们能够快速提高自我,熟练掌握工作技巧并能达到专业水平,从而更快更好更轻松的适应城市生活。

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社会调查的过程

(一)调查题目: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二)调查时间:2012年6月

(三)调查地点:

(四)调查方式:个人问卷调查

(五)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调查了从农村来打工的青年。从中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三、社会调查的结果

(一)调查统计: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男性60%,女性40%;年龄以青壮年为主;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文化水平集中在初中、中专,大专及以上学历只占到10%;收入一般在1500到2500之间。

(二)发现的问题:他们在都年富力强,但学历相对较低,缺乏一技之长,就业的基本技能相对较低,月收入也不高,家庭负担比较重,所以大多是希望能多挣点钱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改善子女就读的条件,同时希望今后的生活更有保障,这一现状在农民工当中非常普遍。

(三)农民工参加学习障碍:

1、劳动时间长

“没有时间”成为首位原因。因为现在大部分工厂上班时间名义上8小时制,但是实际上班时间往往12小时左右,平常周六周日也加班,几乎很少有人能得到国家规定的每周2日休息日的,农民工的休息权益基本上没有得到保障。但是农民工为了能有工作,就算很想学习技能、学习知识,也很难有时间去学习。

2、培训的费用高

因为参加培训,除培训费外,书本费、考试费、职业技能鉴定费等费用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这让农民工挣扎需不需要参加这些培训。另外国家政府虽然明确提出农民工就业专项资金补贴,让其使用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上,但由于使用范围狭窄,审批却很严格,往往资金很难到位。而造成农民工一面继续帮助,另一面资金却又不到位的现象。

3、制度有局限 有一些短期培训,像厨师、缝纫、车工、焊工这类专业,两三月短暂培训时间很难让农民工得以纯熟把握,而且由于教学的地点和教学道具的缺少导致农民工只有少量的操作经验,所以农民工在学习后更加难以熟练,导致部分农民工不愿意参加此类培训。另一方面有的培训时间有过长,农民工也难以协调时间与工作时间。教育体制中对待农民工的培训场所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中央拨款给地方政府关于农民工培训学习的经费,只是把培训费往下拨付,并没有专人跟中调查培训效果或考核培训工作进展成效等。由于这一方面的监管不力,有的培训学校就会存在学时不充足、学员自动流失、冒名顶替等异常的现象。更甚者,一些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和人员会钻政策的空子,挪用资金,搞假培训,编造名册,骗取国家的补助金以谋私利的情况产生。

4、培训观念落后

在部分地方对农民工工作培训的重要性熟悉不够。往往只落实在口号上,没有实际的进行开展。而大多数农民工也没有意识到培训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就业培训的意识淡薄,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而另一方面农民工大多文化底子不高、学习起来费力,很多人就因为这样经常没有信心,从而半途而废。

四、社会调查的建议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世界,没有科技进步我国是很难立足于世界之林,而科技的进步是需要靠教育,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大批高科技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农民工是当前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今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对当前农民工的政策来分析,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很多农民工在现实生活中,采取一切机会去培训,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但这仅只是一少部分,如果离开了社会的支持,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扶持,大多数农民工是难以实现培训和就业的,就我国目前的国力而言,无法一下子来解决农民工的问题,无法做到来支持每一个农民工去搞创业,搞科研,但我们可以整合社会资源为那些都为学习,需要技术的农民工提供优惠的条件和扶持政策,下面我想结合调查的情况和我国当前的实际,就如何加强农民工的学习和创业等方面提出以下观点和看法:

1、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教育强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针,但还不能落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增加教育和投入比例,特别是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改善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教育工作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能让教育人才安心在农村工作,从而让农村的孩子受到良好的学习教育,有较好的素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长远的解决农民工的问题。

2、整合资源,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我国现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1.5万所,高等院校1100余所,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基地,我们只要整合资源,加以利用就是农民工继续学习的非常好的载体。当前就是如何制定好政策,并给了一定的经费支持,引导这些职业技术学校加入学习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中来,如在开设班级时,加强与用工单位的联系,有针对性开设现实工作中需要的工种、课程,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又可解决用工单位缺人的问题,在资金支持方面可通过以政府投入的方式来解决,如职业技术学校每培训1名农民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多与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如果充分调动了职业技术学校的积极性,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问题就会得到有效解决。

3、教育资源实现重心下移,开设乡镇农业学校。我国的教育资源公布是及不均衡的,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县城,乡镇一级的教育资源非常匮乏,大多数镇没有开设农业学校,开设了的也没有充分利用,成为一种摆设,只有把重心下移到基层,并真正组织利用好,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特别是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生生源减少,很多校舍被闲置,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种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在城市,要以各街道为单位,成立农民工之家,利用社区大讲堂等形式,让农民工有活动和学习的场所和机会。

4、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政府不但要以生活上给予关照,更要从政策的制定上给予其优惠政策,鼓励其自主创业,变农民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是要落实其子女就读的政策,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实地妥善解决农民工的子女就读的问题,各地也出台了有关政策,但在现实生活中,在落实的过程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没有使农民工从心里上融入到城市中来。二是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城市中,为解决下岗职工的培训问题,有关培训单位每培训1名下岗职工,可以享受国家一定的补助,在一些技能培训方面,只是象征性的收点费,而农民工不能享受这一优惠政策,另外,下岗职工创业方面可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小额担保贷款,而农民工则不能享受,要充分调动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和参照下岗职工这方面的优惠政策。

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1、每个月的工资在何水平?(800元以下)10%在、(800-1500元)85%、(1500-3000元)5%,

2、每个月的消费多少?(300元以下)40%、(300-500元)40%、(500-800元)20%、(800元)以上0%,

4、有无劳动保险?(有)30%、(无)70%,

5、有没有被拖欠过工资?(有)60%、(无)40%,

7、是否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有)50%、(无)50%,

8法定假日是否有休息?(有)45%、(无)55%,

9、是否有加班?(有)10%、(无)90%,

10、对现在生活状况的看法,(很好)0%、(一般)50%、(差)5%、(很差)45%。

结果显示大部分工资在800元到1500元之间,这相对过去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仍有部分工资在800元以下,在这个物价上涨,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的时代这800元是否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更何况大部分农民工担负着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这800元又能否满足一个家庭的需要?

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高消费的地方仍要省吃俭用,尽量节省,把大部分工资留给家庭其他开支。不管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这300多元的生活费又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善,况且大部分都是50多岁,更需要得到生活改善和营养的补充,这样的工作条件的给他们身体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责任编辑:范文之家)

上一篇:农民工工资分账管理范文下一篇: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