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答题技巧方法范文

2023-09-22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方法范文第1篇

散文的含义很广,凡是独立于小说,戏剧,诗歌等几大体裁之外的,都能归入散文范畴。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形式精粹亲切。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散文与记叙文的最大区别在于,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是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体现着作者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而记叙文是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从作者的感悟出发。

记叙文是在教学中为了区别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抒情、记叙、说明、描写)而约定俗成的一种文体。与之对应的还有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散文。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散文,记叙文都属于散文范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等又属于另外一种分类方式了,这其中有这分类交错的现象。譬如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都可以以散文的方式写,也可以以其他的体裁来写。记叙文以事件记叙为主,散文以叙事抒情为主。

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人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而这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作者的人生? 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表现手法上能出奇制胜,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选取上,一般运用联想手法。

4、.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5.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针对一节中的主题句应在这一节中找议论、抒情的语句,特别是结尾处最重要。

6.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叙述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7.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8.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9.叙述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10.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那个词或短语。

11、叙述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动作和感情,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如冰心的《谈生命〉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如:《皇帝的新装》

(4)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如《卖蟹》

(5)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白杨礼赞》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times;times;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下文作铺垫

16、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1)结构作用:在开头: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在中间,承上启下(过渡);在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2)在内容上的作用(结合具体内容)

17、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1)句子的特点(修辞、手法)

(2)位置结构上的作用;

(3)结合关键词语,指出其语境义。

18.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9、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0、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21、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22、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23、描写(或抒情)方式:直接、间接(间接抒情显得含蓄委婉深沉等)

24、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氛围,烘托心境;社会环境点示背景,衬托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提高效率

正文:

一、 更新历史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传统的高中教育模式,教师的教育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高考而进行的。那种教师单向传输,学生被动的接受,目的只有一个———考试。在如此教条僵化的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高中生,走上社会又能做些什么呢?新课程改革就关注到了这一点,使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成为适合每个学生的“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是影响人终身的教育。

面对新课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在教

学上,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是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首先从观念上、思想上进行更新,提高对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的认识,全力以赴做好历史新教材的教学工作。

二、 创设和谐民主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创设一个师生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教师作为教学的策划者,就要把三尺讲台变成平等交流对话的平台,鼓励师-生、生-生间互动,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敢于发言的勇气给予充分地肯定,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鼓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勇气和胆量。课堂上不怕学生的观点有错误,就怕学生没观点。并发动其他学生对他的观点进行讨论。此时教师可以紧密结合学生的观点,进行适当地归纳、点评与补充。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闻不问,或横加指责,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效率是可想而知的。

例如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

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如在讨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有学生将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与美国当年的经济危机等同起来,认为要照搬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此,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着力揭露美国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认清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接着,教师在实事求是地介绍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难之后,启发学生畅谈改革开放2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目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只不过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的阵痛,是局部的、暂时的,与美国当时的经济危机呈现的“大萧条”、“大恐慌”是根本不同的。只是某些现象有相似之外,况且在程度上也轻微得多。如我国目前下岗待业人员约为1100万人,这对一个拥有13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算不了什么,与美国当时约有占劳动人口1/4的1500万人失业更是不可比似的。从而正确理解党中央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倡导有中国特色的“罗斯福”措施,不失为借鉴国际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明智之举,这对克服暂时的经济困难,确保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很有积极意义。

三、

优化教学组织形式,适应学生学习需要。

所谓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就是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在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并及时调整教师的教,使之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突破过去的传统模式,可采用设计主题辩论、主题演讲、案例分析、自主探究、小论文撰写等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这样既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提高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学生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习的效率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

四、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激趣教学,提高效率。

作为历史教师不能满足于自己现有的知识与技能,要不断自觉加强学习,做到不仅通晓本学科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做到所谓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悉国内,了解世界”。开展教学工作时就能够做到得心应手,把课堂教学组织得丰富、生动、游刃有余,这样不仅可以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不是问题了。

五、

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有效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历史课堂上教师要抛弃一切不舒心的事情,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精神、生动幽默的语言,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以自己积极的精神状态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以生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六、

倡导趣味记忆方法,轻松自如牢记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很多都需要要记忆,但绝不能靠死记硬背。为此,我在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趣化历史知识,让学生在轻松自在中牢记历史。如记忆“隋唐时期的三省制的分工情况,可以联想到草拟的要在房子中间写政令所以叫中书省;审议的要在门口等着写完再审所以叫门下省;负责执行的权力最大,下辖六部想抓谁就抓谁,所以叫尚书省”。这样一来想忘都难,此外还有谐音法、联想法、字头法、歌谣法、列表法、运算法等。

七、

注重历史教学反思,不断探究课堂得失。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课堂是学生的,身为历史教师,只有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组织、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将历史知识恰当地表达出来,彻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这样的历史课堂当然鲜活,课堂效率自然倍增。 参考文献:

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改革

前言: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落实,传统的应试教育的高中历史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并且制约着人才的成长。而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要求对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并加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人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下,2001年,国家下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问题收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由此可见,比起死记硬背的机械训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才是正确的学习方式。

一、高中历史教学组织形式研究现状

1、教育现状

由于人们一直强调高考的神圣,对于高中的历史教育,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学生们对于课堂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同时教学方式也跟不上教学发展的步伐,所以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很低。这样就造成了课堂上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也慢慢的缺少了学习的乐趣,而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者,老师也忽略了学生的课堂感受,使学生渐渐的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学生现状

往往学生的自我控制力非常差,意志力薄弱,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与动力容易产生大的波动。社会上也常常以“十年寒窗苦读”、“没有苦中苦,难得甜上甜”为个人发展的荣光,但当今的青少年,不喜欢听这些,再加上由于是填鸭式的教育,很多学生不能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独特新颖的观点,只是人云亦云,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高中历史教学组织的改革趋势

1、历史课程将在高中教育发挥更大作用

二十一世纪的科技发展必将更加迅速,人民的生活质量将会有很大改善,科学类课程在新世纪学校中将占据重要地位,高中历史的课程还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当今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激发高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所以21世纪的历史课程将会在高中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2、历史课程将更加重视教育功能

例如英国1999年的历史课程标准就提出“高中学生应着重理解20世纪的历史对他们今天生活的世界有什么影响应增长学生的历史见识,帮助他们理解现代世界”。通过历史促进学生的精神、道德以及社会、文化观念的发展。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在文化和超时代文化之间的不同点和相似点。课程标准在历史的重要性阐述中认为学生学到的东西能影响他们的个人抉择、个人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以看出英国的历史课程目标十分注重课程的教育功能。虽说是英国国家的价值观在历史教育中的反映,但对我国21世纪的历史课程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历史课程的形式将更加灵活多样

21世纪的高中历史课程将随着国家对学校的投资加大和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普及,任何时候都可以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课程面貌,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更为有效。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讲为主必定会成为历史。今后的更多历史教学方式将会是观看影视资源、计算机软件的运用、网络查询等等。

4、历史课程将具有更多的人文色彩

尊重学生、尊重个性是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酥荆?更是衡量课程人文色彩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未来,我国高中历史课程追求的目标将会是人,而不是学科本身。其具体表现是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程设计由方便教师教授变为方便学生学习,使学习活动由单一变为多种多样,由被动变主动

三、高中历史教学组织新形式及实施策略

1、开展实践活动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单纯的文字教学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老师应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课,并让学生结合博物馆资源进行历史学习,使学习中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

2、进行小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在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尊重他人意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灵活掌握学习的合作探究方法。小组之间可以通过合作探究,发挥了每个成员的作用也让每位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小组每位成员在学习上都有一定的提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既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开阔了学生的历史见识,让学生灵活掌握合作探究的方法。

3、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活跃学生历史思维

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方法,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应想办法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活学活用。其次,鼓励学生们积极的发言不仅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活跃学生的历史思维。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还有助于锻炼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历史思维得以形成和发展。

四、结束语

国家的改革不是把原有的真理推倒重来,而是在借鉴传承中创新,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尊重教育,尊重改革,在借鉴历史的真理下进行改革创新,而不是一昧的、盲目的改革。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主体。把面对学生差异,满足学生差异,发展学生差异作为历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基本原则。通过历史必修课,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赵延宁,高中历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探究.[J].《鲁东大学》201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大2003年6

上一篇:暑假家访总结范文下一篇:校园植物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