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控制BT项目投资论文范文

2023-11-26

投资控制BT项目投资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有资产;投资主体;投资风险控制

前言

政府资产投资风险的控制对政府资产的变现水平具有重大影响。在当前主权财富类型创新的关键时期,许多主权财富投资者注重结合主权财富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创新各自的投资风险控制策略。

一、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的主要投资风险

1、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缺乏对风险信息的有效收集评估

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有价值信息源的收集和评估。但是,一些现有的国有投资投资者在创新设计过程中没有注意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风险信息的评估没有分析必要的条件,导致主权财富投資者对风险状况的报告有限,这不利于全面有效地控制风险因素。一些国有企业的投资者没有意识到政策和监管的风险,没有认识到经济政策相对于国家宏观经济基本状况的价值,无法从市场的角度审视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这使其难以获得投资业绩未来变化价值的充分份额,特别是对市场竞争态势的分析不够详细,风险产生的原因没有充分结合市场供求特点,不利于制定投资风险防控计划。对一些风险信息的评估对主权投资者的投资标准化缺乏了解,不重视投资者的组织结构,不能通过分析产品研究、营销等各种客观因素对风险信息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不利于及时、有效地制定风险防控计划。

2、国有资产投资主体风险控制预案不够完善

在制定风险控制计划的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投资者缺乏对风险控制计划相关因素的准确分析,特别是缺乏对投资者责任的考虑,因此,他们无法在风险控制计划的制定中发挥理想的作用。此外,一些国有企业投资者缺乏对风险应对计划运作原则的分析,没有将保留机制的构建作为他们的主要活动,这导致在投资决策工作的组织中缺乏对建立风险意识的重视,这在投资决策的设计中很难取得积极的结果。一些国家投资风险控制措施缺乏对风险防范措施主要组成部分的必要分析,特别是对计划制定过程中法律和责任管理体系的价值以及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重视不够,这不能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对独立投资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无助于保持风险控制计划的客观性。

3、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相关项目的分析不够全面

由于缺乏对投资项目创新相关因素的关注和国有资产主营业务的淘汰,可行性分析无法结合投资项目的完成情况,达到项目投资的最优控制,最终导致重复施工,投资效果不理想,因此很难为优化投资项目的分析精度提供必要的保证。一些国有投资投资者不重视投资回报,投资手段创新进展不理想。因此,无法有效分析主权财富投资者的分析与技术因素之间的关系,也难以更有力地支持主权财富投资者投资制度的创新。在分析国有资产投资的一些主要项目时,没有注意产能过剩问题,在防止浪费方面也没有取得进展。

二、国有资产投资主体风险的优化控制策略

1、提高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的风险信息收集评估有效性

主权财富投资者必须总结投资风险造成的损失,以突出风险因素的预测和分析价值,并获得足够的外部支持以获取投资风险信息。主权财富投资者的风险评估应更加关注政策和监管变化,并充分关注相关变化可能产生的风险,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并应确保:在风险信息研究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投资者能够为成熟规避金融风险提供充分的保证。同时,还要充分捕捉投资过程中客观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和分析投资风险,规避重大投资风险。国有企业投资者的信息分析必须加强对市场环境的调查,特别是对市场竞争状况的详细检查,并预测与供求比相关的可能的竞争压力,使投资方向尽可能避开最具竞争力的领域,提高国有投资的稳定性。在设计主权财富投资者的投资战略时,应更多地考虑运营风险信息,特别是对实体战略目标的可行性分析,以确保:公司的投资活动能够通过准确的风险信息实现创新。国有投资投资者还必须对投融资过程进行创新分析,特别是对资金运用的重点进行科学分析,使投资风险信息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提高国有资产投资主体风险控制预案完整性

在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时,国有投资者需要更多地关注投资者的责任,并把建立遏制机制作为自己的第一项工作,为风险控制计划提供协助,以便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使国有资产投资风险控制机制更好地满足投资决策风险研究的实际需要;主权财富投资者必须更加关注风险回报,并制定反映投资决策成员在创新和激励机制结构方面的实际情况的战略,使政府资产投资管理体系在电力和负债制度有效完善的情况下,能够充分满足投资者的风险控制需求。风险控制计划的制定必须更加注重独立投资和运营的特点,充分避免人为因素对投资活动的负面影响,从而使风险管理机制的创新能够更好地满足风险控制计划价值明确时主权财富投资者价值提升的要求。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批准国有投资投资者的业务关系,特别是从机构风险防控的角度,制定适合国有投资环境的风险防控计划,使风险控制计划能够充分适应不同投资环境的特点,实现对投资风险的全面、完整控制。

3、提升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相关项目分析的全面性

国有投资投资者的风险控制必须确保充分了解投资项目的特点,特别是影响投资效率的因素,以便考虑到威胁经济发展质量的因素,充分定义并更好地满足产业结构创新和优化的要求。为了完善投资者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策略,有必要加强对投资项目相关性的研究,更系统地控制投资项目的价值,支持投资项目与国有资产价值的全面对接。主权财富投资者的风险研究还必须更多地关注该行业的特点,特别是分析金融风险投资过热造成的损害,从而避免和更合理地处置与国有投资投资者风险控制相关的重复建设问题,为投资项目风险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准确的支持。

结束语

一方面,主权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控制加强了投资者对内部机构风险的控制;另一方面,提高抵御外部市场环境风险的能力,制定投资防控机制,提高政府资产投资效率,以实现政府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颖.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的投资风险控制探究[J].财会学习,2019,(29).224,226.

[2]鲁旭红.国有投资公司如何做好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J].国际商务财会,2018,(9).29-31 .

[3]张小兵.浅析国有投资企业投资风险建设和对策[J].就业与保障2019,(20).30~32.

投资控制BT项目投资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成本管理、人员的安全、企业的经营效益。文章就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探讨,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有效措施

随着社会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抓住每一个契机,必须要通过技术创新,以质量赢得市场;向业主提供产品和服务,不断扩大市场的占有率,获得健康的发展。提高工程管理与控制对于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变得至关重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立足之本。

1.工程项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1质量原则

工程建设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息息相关,搞好工程质量管理,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繁荣富强,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第一”的思想。

1.2预防原则

在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中,应从过去消极防守的事后检验变为积极预防的事先管理。因为好的建筑产品是好的设计、好的施工所产生的。必须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事先采取各种措施,消灭种种不合质量要求的因素, 保证建筑产品质量。如果各质量因素预先得到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就有了可靠的前提条件。

1.3服务原则

建设工程项目,是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尤其要满足用户对质量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就是要把为用户服务的原则,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出发点,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同时,要在项目内部树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各个部门,各种工种、各种人员都有个前、后的工作顺序,在自己这道工序的工作一定要保证质量,凡达不到质量要求不能交给下道工序,一定要使 “下道工序” 这个用户感到满意。

1.4用数据说话原则

质量控制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数据基础上,必须依靠能够确切反映客观实际的数字和资料,否则就谈不上科学的管理。一切以数据说话,就需要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工程实体或工作对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整理,从积累的大量数据中,找出控制质量的规律性,从而研究工程质量的波动情况,寻求影响工程质量的主次原因,采取改进质量的有效措施,掌握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的客观规律,以保证工程项目的优质建设。

2.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2.1质量管理

2.1.1质量监管体系

工程质量的优劣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工程建设项目都应当同时接受企业自身监督,业主(监理)监督。

1)企业自身监督——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都应当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质检机制和质量监管体系,现行的机制主要是项目质检员长驻工地监督施工质量,分公司质检员巡查项目质量情况,公司质检部门组织定期或不定期质量检查验收(内部阶段性)。这样一个三级管理、层层负责的监督机制,也是企业对工程质量把关的主要途径。

2)业主(监理)监督——也称为第三方监督,是最权威性的监督 现行的管理机制赋予这种监督以权当天的管理权限,由业主委派或委托的质量监督小组长驻工地,对工程中尚未施工的、正施工的和已完成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及各道工序进行全面监督。

2.1.2监管方法和手段

作为管理人员,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是现场管理工作懒重中之重,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检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以及控制质量的方法和手段。一般有以下几种:

1)现场监督——对于施工作业中的每一道工序,做到现场检查发观问题,随时指出并纠正。检查手段采取实测实量和整体观感相结合的方式,已经形成的产品,有权责令施工人员推倒重来。

2)召集现场管理人员,对旅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明,严格对施工工人进行工序技术交底,纠正错误,限时改正。

3)编制质量控制书,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详细说明,指明对策,责成项目部限时整改。同时,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还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变化,但必须处处以国家规范和新的验评标准为依据。管理人员应当主动与业主(监理)部门、企业自检体系密切配合 ,共同管理。

2.2工程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的检查与进度计划的实施是融汇在一起的。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是计划执行情况的反馈和信息来源,是调整和分析施工进度的依据,是进度控制最重要的步骤。

进度计划的检查主要是通过把实际进度与进度计划进行比较,从中找出项目实际执行情况与进度计划的偏差,并对产生偏差的各种因素及影响工程目标的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估,以及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监理单位、承包商及相关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工程进度计划。

当工程进度出现大于十天以上的偏差时,一般要分析偏差的原因,分析偏差是否影响到后续工作和总工期,这种分析是通过时标网络计划进行的。在采取各种手段解决进度滞后问题后,一般还要调整工作顺序改变某些工作的逻辑关系、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等方法,用工期优化的方法对原网络计划进行调整、针对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及时调整好后续工作的进度计划安排;随时注意单元工程形象进度以及施工能力、设备、材料供应情况。

3.加强成本管理

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建立质量管理的重奖重罚制度,确保施工质量。发挥质检部门和质检人员的监察作用,提高质检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强成本管理,对于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成本降低了,企业可以用同样的钱力做更多的事,以同样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使有限的物资发挥更大的作用。事关企业的发展。成本低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企业其他方面的工作,是企业各项工作质量和经济效果情况的综合反映。降低成本主要是指减少材料的消耗,减少施工中水、电和机械设备等方面的费用。

4.结束语

工程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到竣工的各个阶段,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对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活动和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运用管理的职能,促进工程技术工作的开展,正确地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上级有关技术工作的指示与决定,科学地组织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施工过程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规程和技术规律,以保证高质量地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达到统一。

【参考文献】

[1]杨杜.现代管理理论[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

[2]陈健.试论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建筑管理现代化,2002(1).

[3]谢国龙.大型施工企业多维集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投资控制BT项目投资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工程投资者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施工目标、工期目标、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本文首先阐述了工期风险管理的理念,并陈列出了建筑工程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论述了工程风险要素预判的重要性,分析了不确定风险要素对工程工期造成的影响,最终阐明了工期风险管理控制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投资;工期;风险;控制;管理

0引言

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项目工期、工程资金、特定对象等。工程建设过程具有很强的复杂性、系统性,每一个投资工程都具有综合性特征,投资工程受很多风险因素的影响,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难以提前预知的风险因素普遍存在,这些因素带来的工程风险也是难以估量的,如果在建设项目的初始阶段没有考虑到项目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而直接导致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的降低。所以,建筑投资公司在工程建设投资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工程质量要求、进度控制以及成本管理目标,进而高效避免投资风险,确保项目施工质量,实现投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工期风险管理理念分析

工期风险管理指的是在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对工程工期实行严格的风险管理控制,对市场状况的预判是投资工程经济效益分析的基础。投资工程的建设过程能细化成一个一个具体的项目,建设过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资源因素、技术因素等。未来市场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是无法预知的,加之判断分析手段的制约以及工作环境的局限等,投资工程工期中各种活动的预算及预测结果也会存在难以避免的偏差,工程工期的预期效益和真实效益之间会有一定的差距,进而给业主方、施工方造成了不小的投资风险。

2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举例来说,某项建筑项目投资工程建设面积很大,工程工期建设时间比较长,预判大概需要两年半的时间,所以,工程建设过程中充满着不确定要素,这些要素有:工程建设量的增多、工程设计变更;意外情况导致的项目停工;自然灾害对项目施工造成的影响;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遭到难以预知的障碍物的侵害;建设过程中,甲方建材供给不足的时候,甲方没有及时拨付项目款,并有代表允许项目工期延长的状况,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不可预知因素对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了确保投资效益的实现,投资者更重视的是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而不是工程进度管理,然而,真实情况是:建筑项目的施工工期对工程建设的费用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工期的无限延长会让建筑项目的投资成本显著提升,进而直接导致整个项目建设成本的增加,会影响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

3工程风险要素的预判

建筑项目投资过程本身就具有非常明显的复杂性、综合性,所以,对投资效益造成影响的要素普遍存在,不确定要素对工程项目建设效益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工程风险要素的预判就是站在整个工程建设的角度,综合考虑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最大限度地将不确定要素细分成可以被预知的、非常简单的单元,紧抓主要影响要素,研究其可能会造成的重大影响,比较常用的手段包括:专家调查法、故障判断法、德尔菲法等。

4不确定风险要素对工程工期造成的影响

对工程工期造成影响的不确定风险要素包括:气候环境要素。工程施工现场一般都是在露天、高空、地下操作,环境、气候要素对工程施工工期造成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譬如: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超标准洪水、暴风雨、地震、飓风等;设计图纸不得不做出变更。使用最新的施工工艺导致设计图纸变更,设施出现比较明显的缺陷;设施失去效用,建筑物有着比较明显的个性特点,建筑设计也常常会修改,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这样一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使用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劳动生产效率。首先是施工团队的职业素养,然后是劳动用工的配套设施、人员配置是否科学:无论工程性质如何,每一个项目的最终建设完成都需要多种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虽然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配置工作人员的时候,采取的一般都是城市建筑式的配套招聘,但是因为建筑项目的建设面积广、施工工序多,因此就必须建立多个施工团队,这样一来,工程工种在配备层面的合理性就难以判断了。最后是劳动用工的动态性:施工操作是不是可以根据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方案所制定的施工操作时间进场操作,是不是可以确保施工方案规定的操作效率,在方案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和施工质量要求相协调的施工操作过程,是不是可以在工序操作完工、交接之后第一时间离开工程施工现场;建材供给出现延误。首先可能是由于建材质量不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其次是设施供给流程本身存在的不稳定性:建筑项目所常用的建材一般包括钢材、水泥、木材、砂石等。建材的质量差异比较大,建筑企业一旦错误使用,就很容易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投资工程经济效益的实现。最后是建材价位的不稳定性:建筑工程总承包的中标价格,一般已经包括了建材的价格,因为建筑工程施工时间很长,建材的价格很容易上下浮动,一旦建材价格上涨,就会直接降低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地基情况。调查资料没有全方位地体现建设项目的地质特征,然而地质特征带来的影响却是难以估量的。投资风险因素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都是存在的,它影响着整个工程的顺利施工,不确定要素对工程工期造成的影响让一般的工程工期管理措施无法起效。

5工期风险管理控制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投资方能对施工操作过程中的影响要素进行严格的管理,进而确保工程工期风险得到高效控制,如有必要,可以运用下列抵抗风险的措施:首先,投资者应该尽可能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在施工组织结构层次满足相关建设要求,当然,更重要的是在软件设计层次必须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具体包括如下几点:首先,具备满足项目建设所必需的人力资源,具备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极高的设计水平,健全的工程管理机制,强大的技术水平支撑,在国内、国外市场中采买器械设施、系统性的设施物资采购水平,很高的项目建设协调水平,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提升投资公司控制项目风险的水平,构筑先进的企业竞争文化。其次,投资单位必须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执行签约及索赔程序,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做好项目运营工作,抵抗工程建设风险,综合各种建设手段合理融资、科学结算。再次,投资者必须落实人才战略,不断地开展学习活动,向公司员工传输项目管理建设常识、风险控制常识、必要的经济常识、运营管理知识等,让投资公司具有强大的技术、法律、运营水平、管理能力支持。然后,投资者应该及时制定项目风险控制规章制度,编订项目建设管理規章,制订工程管理小册子,构建投资公司风险控制机制。最后,项目投资者必须及时运用技术策略,尽可能地规避、降低、预防、分担并自留一部分工程风险,首先是工程规避风险的政策,在项目建设开展之前,如果已经预判到工程建设风险较大、风险量较多、发生的概率也非常高,投资者很难承受项目建设带来的风险,那就必须在项目承包条款落实之前,果断放弃工程建设权,防止过高风险的产生。同时建立并严格执行企业管理制度,对某些不法活动严格制止,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风险的产生,这也不失为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其次就是工程减少风险的措施,这些措施的高效落实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的发生率,或者降低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已经预测到的风险,可以充分发挥工程资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风险损失,至于难以预知的风险,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假设模拟,让不可预知的风险变成可以预知的风险,然后运用有效方法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然后是预防工程风险的措施。运用可靠的技术措施、组织手段防止工程风险的发生。最后是分散工程风险。分散风险就是把工程风险分散给其他参与方,具体包括:业主、分包人、合伙人、投资者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实施自留风险措施,将某些危害不大的风险自己承受起来,同时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

6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投资者必须运用科学高效的风险管理控制方法,在工程建设的审批、设计、规划、施工、验收的过程中,把握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将项目风险控制到最低,确保整个项目施工质量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阎炯智,周义荣,王小生,陈江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研究[J].建筑经济.2007(03)

[2]张斌菊,王大芬,李欣新.浅谈建筑工程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及其风险控制的对策[J].工程管理学报.2010

[3]应金妲.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因素及其防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5)

[4]门小静,周官民,李健国余健.浅议建筑工程工期投资风险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02)

投资控制BT项目投资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投资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生产水平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政府投资项目更是投资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规范、高效的内部管理是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质量、发挥项目功能效益的关键。文章从工作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出发,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提出一系列解决的方法,以期对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内部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内部控制;完善

政府投资项目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利用财政性资金或者其他政府性资金进行投资的行为和过程。政府投资项目具有社会公共性、非盈利性、投资规模大、影响面广、风险大、投资管理涉及部门多、项目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政府投资项目顺利开展,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促使项目资金安全高效使用,防范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类风险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长期工作实践,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探讨。

一、政府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

(一)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项目决策机制有待优化

1. 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1)调查研究不够充分,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要掌握不足,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估计不足,对项目实施对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评估不足,不能对项目设计和实施形成有效支撑;(2)项目宣传不够,对项目实施的好处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没有通过合适的途径对群众做充分的宣传,不能完全获得群众的支持。

2. 项目设计存在问题

具体表现在:(1)缺乏前瞻性,项目设计论证不到位,设计过分迎合建设单位主观要求,为设计而设计,没有进行充分论证就进入实施阶段,对项目长期的效能发挥考虑不足,项目建成之日就是项目报废之时的现象屡见不鲜。(2)设计科学规范性不够,设计存在漏洞,按原设计方案,项目无法顺利展开,必须进一步完善,造成项目设计变更频繁,甚至存在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

3. 项目决策机制不科学

政府投资项目由于其特有的关于决策机制,长官意识比较浓厚,拍脑袋现象屡见不鲜。项目决策不从实际出发,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仍有出现。

(二)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1. 项目建设责任主体不明确,牵涉部门多

项目建设单位虽然只有一个,但建设单位有主管部门,资金监管有财政部门,项目立项、审批有发改部门,纪律检查有纪检部门。各部门多从各部门本身职能出发,在项目管理中难以形成合力。

2. 建设单位自身机构设置不科学

建设单位既是项目的具体管理者,又是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招投标的组织者,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没有做到不相容职能的完全分离。

3. 岗位设置不合理

项目管理人员多为临时抽调组成,专业性不够,存在一人多岗,甚至不相容职能由同一人担任,容易出现违法乱纪现象。

(三)项目资金管理有待加强

1. 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

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主要本级财政筹集,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利用相关政策法规,向上级和国家相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更多情况是,本级财政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向银行借款或者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缺少其他性质资金进入,地方债务压力逐年增加。

2. 项目预算编制不科学

简单按照费用项目比例进行编制,与项目设计和工程造价结合程度不够,对工程成本结构掌握不完整,各项费用定额设置不合理。

3. 项目预算支出进度与工程实际进度不匹配

项目预算执行混乱,资金拨付随意性较大,项目资金预算进度与工程形象进度步调不一致,项目预算得不到很好的执行,预算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工程资金管理存在失控的危险。

4. 项目决算编制不及时

项目竣工决算报告是项目建设成果和资金资产状况的总结性文件,但项目建设单位对项目决算重视不够。部门间缺乏协调,财务部门不能完全掌握项目信息,项目实体完成以后,甚至存在资金拨付不到位、债权债务清算不彻底的现象,项目决算无法按时完成,项目资产无法及时办理交付手续。

(四)项目专业化管理水平不高

1. 缺乏项目人才培养机制

项目管理需要通晓工程管理、招投标制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政府投资项目受制于项目组织形式和日常工作岗位限制,项目管理人员得不到锻炼,知识无法拓展。对于大部分建设单位来说,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取决于政策导向和社会需求,一个项目完成后,很可能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有类似项目,机构和人员的任务也就结束,不利于项目管理经验和知识的积累。

2. 缺乏人才吸引机制

项目管理人才,属于高端管理人才,市场需求较大,整体薪资水平较高,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人员多为政府工作人员,薪酬完全按照国家公务人员标准,与市场差距较大,对高层次的项目管理人才没有吸引力,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到项目管理的难度较大。

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内部控制应当采取的措施

(一)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1. 采取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群众对公共设施和服务的需求

项目设计要侧重解决迫切需要的领域,充分征询相关领域的专家意见,采用论证会等形式,从功能设计、环境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等角度,多方面的考虑项目实施,动态的考虑项目设计。

2. 确保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具体做到:(1)严格按照程序选定具有设计能力和经验的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招投标程序要全程公开,从拟发招标通知开始到签订施工合同,监督人员要主动介入、全程监督,实行阳光操作。(2)要选择切合实际、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在满足建设项目功能要求的同时,要贯彻好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正确处理产业之间、长期和短期、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 进一步明确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权限和程序

当前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权限划分不合理,部门、人员之间权责交叉、管理空白等现象依然存在,应加快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统一协调机制,明晰各部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拥有的决策权限,各决策主体必须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决策权力,不得擅自越位行使权利。

(二)强化项目组织机构建设,优化项目管理岗位设置

1. 建立职能部门权力责任匹配机制

部门之间既能够相互制约,又能够互相协调,建立统一的工作目标。明确建设单位、发改部门、财政部门以及纪检监察部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职责,各部门要根据其法定职责,在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领域发挥其作用。

2. 进一步规范建设单位自身组织机构建设

当前政府投资领域主要存在项目法人制、工程指挥部、城投公司等组织形式,不管采用何种组织形式,都应设置完善的内部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对工程设计、招投标、合同管理、施工、财务、档案等都应有专门的部门和岗位负责。由于组织机构的差异和职责分工的不同,带来的绩效截然不同,建设单位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要做到协同办公、齐心协力,对机构职能和岗位安排要做到尽量细化,同时又要相互牵制,打造高质量项目管理组织。

(三)进一步规范项目资金管理

1.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改变以往单一依靠举债弥补政府投资资金缺口的局面。在一些纯粹公共领域,如涉及国家安全的投资项目,要坚持政府单一投资;在竞争性领域,可以适当引入社会资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市场化运作,全面提高政府投资效率。

2. 规范投资项目概预算管理

概预算编制部门要与项目设计人员充分沟通,吃透项目设计,完善工程造价流程,明确各种材料、设备、人工、拆迁等费用定额,必要时可以根据项目情况进行限额设计。要严格控制项目变更,防止建设单位随意修改设计方案或者投资规模,最终导致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失控。

3. 建立完善的项目资金申报审核和拨付程序

项目立项批复以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将项目立项、工程初步设计和概算批复文件等相关材料报送财政部门,以便财政部门全面掌握项目情况。项目资金拨付时,建设单位应当填制用款计划申请表,财政部门根据监理单位出具的建设进度证明,对照预算安排、投资计划,按照工作流程审核并下达用款计划。对于材料、设备等采购资金,财政部门必须依据相关的验收证明进行资金拨付。

4. 高度重视项目决算编制工作

要坚决改变只重视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陈旧观念,将项目竣工决算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财务决算正式确定前要进行严格的项目评审,重点核实项目设计落实情况,全面审查招投标程序,认真梳理资金拨付流程和依据,彻底清理债权债务。对一些政府投入大、社会关注度高、建设周期长的项目要注重跟踪审查,对已经完工的单体工程,应及时进行单体审查,单独编制财务竣工决算,待工程项目全面完工后,再编制项目整体财务决算。

(四)着力提升项目专业化管理水平

1. 政府要积极探索建立专业化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机构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组织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外出调研,使项目管理人员掌握先进的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理念,具备开阔的项目管理视野。将项目管理机构由临时性的管理机构转变为专业化的投资项目管理队伍,不光从知识上具备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积累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全面提升新时期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

2. 适当引进社会上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机构,作为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补充

将一些专业化要求较高,政府相关部门不具备相应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的领域,通过招投标等形式,外包给社会专业机构,以提升项目实施的效率与水平。

3. 创设人才引进机制,解决项目管理人才不足的局面

尽力提供与市场接轨的人才待遇,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来,全面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人才素质。

总之,只要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政府公共投资就不会停止,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努力建立规范有效的政府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率、效益。

参考文献:

[1]徐海燕.浅析政府投资项目的特点及问题[J].中国工程咨询,2014(04).

[2]王英姿.浅谈政府投资项目的内部控制[J],金融经济,2009(16).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财政局)

投资控制BT项目投资论文范文第5篇

任何一项市政工程的建设都需要经过可行性的研究, 然后是项目立项、设计、施工、工程验收等多个环节, 它们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衔接。而工程造价管理同样需要经过从规划、项目投资的估算、工程概算、施工预算、工程结算、再到竣工决算, 横贯于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因为工程项目的合同价格主要在施工招投标阶段形成。因此人们会经常忽视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其实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 才是建设项目价值实现的主要环节。据统计数据显示, 在实施阶段的工程施工费用基本上占据整个工程造价的60%, 所以工程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管理的直接影响很大。在施工阶段进行投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做好市政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投资控制工作, 需要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建设项目的主要投资集中施工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投资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 投资分解也已经比较清晰, 虽然节约投资成本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 但浪费投资成本的可能性却非常大, 所以要对投资控制进行足够的重视。对于实现工程投资的有效控制需要重点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2.1 熟悉施工合同中与造价相关的条款内容

施工合同是拨付工程款、办理工程结算以及处理索赔的直接依据, 而且在合同中的不少条款都涉及到造价。因此, 监理人员在工程开始前, 就应该充分了解施工合同中与造价有关的内容, 做好投资前控制。重点应该关注以下合同内容:合同价、工期、承包范围以及调整的方式和条件、工程款拨付、结算方式、材料供应情况和违约处理等方面。熟悉了以上合同内容后, 对于控制投资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2.2 严格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优化施工方案

(1) 加强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 对于施工图纸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求设计单位进行及时解决, 不要因为图纸或技术上的问题延误工期,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损失。

(2) 在编制与费用相关的技术方案或编制重大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时, 要有现场实践经验和懂技术的专业工程师编制, 施工方案不可生搬硬套, 要有针对性。

(3) 由于施工方案的不同, 就是造成工期的不同, 因而产生的费用也会不同。因此严格审核各阶段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单位报送的设计, 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方法。

2.3 加强对设备价格和工程材料价格的控制

设备费用和材料费用在建设工程的总投资中占据比较大的比例, 据统计数据显示, 在安装工程过程中, 设备费、材料费占总投资的比例高达70%。在建筑工程过程中, 材料费用占总投资的比例约50%;因此设备费用和材料价格的控制, 对于控制整个建设项目的投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对设备价格和工程材料价格的控制应该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1) 协助业主选择设备和材料, 或审核施工单位报送的设备和材料价格的合理性。 (2) 对设备和材料价格实行动态管理方面, 建立设备、材料价格数据库。 (3) 引入材料供应商的竞争机制, 开展设备和材料的招投标工作,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2.4 加强对于工程计量的控制

对于以单价承包的工程, 其工程款通常是以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作为结算依据。工程量核算是否准确, 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因此, 作为监理人员必须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作风, 认真做好工程计量以及复核的工作。

2.5 工程施工阶段要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工程变更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部分, 因为工程变更会增加或减少工程量, 引起工程价格的变化, 影响工期, 甚至质量,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图施工, 严禁随意提出工程变更。如果遇到因为不能预见的因素造成工程变更, 监理人员需及时处理并且确认变更的工程是否合理。对于控制工程变更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 加强施工图的会审工作, 及时发现问题, 避免因为设计不当而造成资金的浪费。

(2) 监理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变化, 对于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及时提出建议, 以减少工程投资。

(3) 对于因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要求, 监理人员应考虑变更是否合理。并且划分好责任, 如果是因为施工方的原因造成的损失, 产生的费用应该由施工方承担。

(4) 完善工程变更的现场签证手续, 在工程变前须经监理人员、施工放和业主三方会签, 使所签证工程量和内容与现场变更情况相符合, 避免工程竣工结算时产生纠纷。

2.6 合理处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索赔

索赔的控制也是工程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重要手段。监理人员必须注意资料的积累, 做到处理索赔时有案可查、有据可依。在实际的索赔过程都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 加强索赔的前瞻性。工程的实施过程中, 对于可能引起的索赔进行预估, 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避免过多索赔事件发生。

(2) 索赔一旦发生后, 必须根据合同准则及时地对索赔进行处理, 尽量将单项索赔在执行过程中加以解决。

(3) 平时注意资料的积累。积累所有可能涉及索赔的论证资料, 处理索赔时才能够做到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

(4) 索赔必须以合同为依据。当索赔事件发生时, 监理人员必须以独立的身份, 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审查索赔要求的合法性以合同、以及各种原始凭证、报告等作为为依据来公平处理合同双方发生的利益纠纷, 做到切实维护各访的权益。

2.7 认真审核竣工结算

竣工结算是指一个建设项目施工已完工并经有关部门及发包人验收点交后, 按照合同的约定, 在合同价格的基础上编制调整价格, 由承包人提出, 并经发包人审核签认的, 以表达该工程造价为主要内容, 并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经济文件的行为。竣工结算必须以竣工图纸、签证变更、索赔报告、认价通知书等为依据, 以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逐项审查。审查决算的过程既要求监督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 又要求有过硬的业务素质, 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3 结语

市政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工程。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也是为国家、为人民节约资源, 更广泛的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实践证明, 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一项全体工作人员通力合作的工作, 只有加强每个环节的控制, 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 不断地发现问题, 改善问题, 就能更好地控制市政工程造价, 做到资金的有效合理运用,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市政项目在施工阶段是项目经济效益尚未得以实现但又需大量投入建设资金的阶段, 在这阶段中由于资金投入大、设计变更多、工期长、影响造价的因素比较繁杂, 造成浪费资金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因此, 如何做好施工阶段建设项目投资控制, 是目前监理工作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 重点对如何在市政项目施工阶段进行有效的造价管理控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市政项目,施工,造价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丽红.浅谈监理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J].科技资讯, 2010 (19) .

投资控制BT项目投资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增大,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企业经营风险的内部控制的意义入手,重点分析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加强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希望同行有所借鉴。

关键词: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

一、引言

在经济社会水平不断提高的环境下,企业经营发展环境的变化,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为企业经营发展提出新的考验。为了保证企业长效发展,减少经营风险出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经营管理对策,能够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面临的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将会出现经营管理风险。为了避免经营风险出现,需要从内部控制角度入手,为企业经营管理创建良好环境。企业通过加强会计体系建设,规范内部控制管理行为,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出现,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从目前情况来看,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想实施战略部署,要求企业做好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工作,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支持。受到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要求企业加强风险防范,把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实施战略部署,整合企业各项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此外,企业受到市场、成本等因素影响,通过加强经营风险内部控制,能够实现企业战略部署,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快速完成战略目标。

(三)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首先,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经济效益将会受多重因素影响,通过加强经营风险内部控制,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经济水平。其次,风险通常以客观形式出现,一旦发生风险必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但风险也会给企业提供一定附加值。企业需要依据自身运营发展要求,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对内部控制加强管理,将内部控制和经营风险管理互相结合,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因此,内部控制能够给经营管理提供条件,可以从经营发展战略部署角度出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更好发展。

三、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大部分企业缺少对经营风险内部控制作用的了解,在某种程度上削减内部控制管理职能。首先,企业自身具有趋利性特点,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没有从内部控制导向入手经营发展,给经营风险出现提供了可能。其次,企业对经营风险内部控制价值认识不全面,对会计职责和内部控制缺乏深入了解,削减其内部控制的地位,影响内部控制的工作成效。最后,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环境缺失,内部人员综合水平有待提高,不利于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

(二)资金管理不合理

资金高效使用,是盘活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保障及健康经营的关键。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在开展经营风险内部控制活动时,因为资金回流周期偏长,并且资金在使用上存在不合理状况,使得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容易面临各种困境问题,不利于企业更好发展。首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资金分配不规范,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制约企业更好发展。其次,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管理问题频繁出现,尤其是在资金管理上,将会出现会计核算不精准、手续办理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企业资金管理效率。最后,对投资项目缺少科学评估,投资决策制定过于随意,加上受到资金回流慢影响,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阻碍企业正常经营发展。

(三)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

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能够实现经营风险防范和处理。在企业构建内部控制机制时,由于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在经营风险防范中的作用,相应的机制建设缺少完善性,不利于风险防范和处理。首先,内部控制体系不全面,没有形成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削减企业经营风险管理能力。其次,对应的内部控制机制不规范,缺乏体系保证,影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最后,没有建设风险预警体系,经营风险防范能力低下,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所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水平,减少经营风险出现。

四、加强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强化经营风险管理意识

要想控制经营风险,需要强化各级人员风险意识,做好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工作。对于企业领导人员及基层人员,需要学习内部控制经营理念,各尽其职,严格按照经营要求,将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位。并且,企业应该组织开展各种培训工作,加强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对各个部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及职工进行再教育,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将经营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内。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活动时,需要加强评价及奖罚机制建设,让每个人员都能意识到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在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需要对内部控制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监管,评估内部控制执行状况,提高各级人员对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的意识,通过工作评价保证内部控制工作效果,在对内部控制执行情況进行检查时,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工作表现差的员工给予惩罚,从根源上规范各级人员工作行为,减少违规行为出现,保证每个人员都能做到各尽职责,减少经营风险。

(二)做好经营风险评估工作

风险评估作为开展内部控制活动中重要内容,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要求进行企业治理,建设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定期对经营风险进行评估,编制完整的风险评估报告,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在企业中,需要根据企业风险评估要求,制定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风险预警指标库建设。并且,结合企业战略发展要求,从管理、技术等方面入手,做好风险信息采集工作,细化风险内控报表,明确各个部门工作职责,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险信息库,给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活动开展提供方向。

(三)加强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当前,企业需要审视当前所处的市场环境,加强经营风险防范和控制,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提高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水平。首先,企业需要明确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加大组织领导,引导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推进。其次,企业需要从风险防范角度入手,在企业内部成立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加强风险管理人才培养,制订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提高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水平。再次,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机制,可以结合市场发展变化,对经营风险综合评估,实现经营风险的科学防范。例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方法,对企业各项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如果发生财务数据异常状况,及时报警,实现风险评估。最后,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对经营风险科学把控。

(四)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企业通过构架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创建良好的经营风险管理环境,能够将经营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内,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首先,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体系建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企业通过在内部成立专业的审计机构,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监督管理职责,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及时找出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把绩效考核和审计管理相结合,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优化经营风险内部控制模式。最后,加强外部监管。例如,在政府部门科学指导下,通过加强税务管理、审计监管等,形成一套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五)强化内部控制执行评价

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提高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因素。针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做好内部绩效考核工作,通过形成完整的奖罚制度,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首先,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评估体系建设,通过规范评价体系,统一评价标准,将内部控制落实到位,获取理想的工作效果。其次,提高评价考核使用效率,将其和职工基本工薪、职务晋升等相结合,提升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最后,完善奖罚制度。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绩效考核,对各部门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深入了解,配合奖罚制度,促使内部控制工作有序进行,提高内部控制执行水平。

(六)加强企业资金财务管理

为了实现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做好资金预算管理工作。企业应该从资金流动管理、投资管理等方面入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资金使用安全。预算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的体现,通过预算管理,能够把内部控制战略渗透到企业各个层级。企业预算管理执行需要得到完善保障体系的支持,将预算管理价值全面发挥。在加强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同时,还要采取资金集中管理方法,在企业内部成立资金结算中心,整合企业各项资金资源,实现统筹调配。资金集中管理便于调节企业资金各个区域不均衡分配的状况,促进资金周转,避免资金闲置。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成立监督管理部门,对资金活动进行管理,保证资金高效使用。如果发生资金随意使用的状况,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从而降低资金风险。

五、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经营风险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经营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途径,更是企业长效发展的关键。在企业经营发展中,一旦发生经营风险,必然会制约企业发展,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甚至面临倒闭。固此,企业需要从内部控制角度入手,做好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工作,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把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内,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琳.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的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24):99-100.

[2]黄莉,许冠斌.战略偏离度、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基于经营风险的中介效应研究[J].财会月刊,2019(24):111-118.

[3]何建兵.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全国流通经济,2019(18):63-64.

[4]張长海,李开庆,曾春华.异质性机构投资者、企业政策与企业风险[J].商业研究,2019(04):116-126.

[5]赵洁玮.基于有效内部控制视角的强化外贸企业风险管理措施[J].财会学习,2019(06):4-6.

[6]陈彬.装饰装修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02):43-44.

(作者单位: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活后勤服务分公司)

上一篇: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刍议论文范文下一篇: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