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范文

2023-10-14

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范文第1篇

摘要: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成为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成功之源、胜利之源。本文讨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气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 科学发展观 时代背景 实践基础 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背景之一,是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

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如何解决好城乡差别问题、区域发展差距问题,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提出,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2003年春发生的非典疫情以及抗击非典斗争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一个重要的、直接的因素,促使我们对发展问题给予认真的思考。

背景之二,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六大作出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科学发展观是对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经验全面、深入的总结。

背景之三,是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根据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特别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和领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的过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关键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在这个时候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树立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遇到的各种问题,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背景之四,是认真总结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实践证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时期,往往是“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期。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必须处理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观念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暴露,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并形成了一系列发展理论。我们党大胆地吸收其中有益的成果,运用到我们的实践中来。

(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

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全面贯彻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中,包含着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而科学发展观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因为,第一,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关键在发展,我们所说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也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突出问题和矛盾的现实要求。经过25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社会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人分配差距的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等。对这些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而不可回避,必须逐步解决而不可任其发展。而要处理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这些突出问题和矛盾,就必须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三)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时期,改革发展进程步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对于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文化建设。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我国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坚持科学发展观,还有利于开展思想教育、实现科学发展。首先需要引导人们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其次要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这也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范文第2篇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责使命

(一) 教育兴则国家兴, 教育强则国家强

在新时代社会发展下,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第一线的促进者和指路人, 是学生教育工作的先锋力量。在高校思想教育中, 辅导员要结合大学生的具体情况, 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离不开辅导员的有效指引, 尽心尽责的做好辅导学生工作在高校的发展任务中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二)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政治、思想、生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是实现教育目的,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骨干力量, 是联系家庭、学校、社会、教师等方面的纽带和桥梁是形成教育合力的中心。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如此重大, 所以学校要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 尽可能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给予较大的支持。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辅导员配备比数少, 日常工作繁琐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1:200的比例配备要求, 可是在很多高校之中, 辅导员的配备并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并且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的覆盖面比较广泛, 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中要开展的学生日常教育活动外, 还要兼任着教学工作、党建工作、综合工作、工会工作等。有些部门还认为只要涉及到学生参与的工作就是辅导员的工作, 并也有要求辅导员365天手机要呈开机状态, 随时处理学生发生的各类事件, 例如校园安全维稳工作、传染病的宣传和防治工作都成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 从而使得辅导员本身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再去进行个人专业提升和政治学习。

(二) 工作模式定势, 创新能力缺乏

当每位高校辅导员面临着几百号以上的学生需要进行辅导时, 各式各样的学生问题、难点、困难考验使得原本就任务量多的辅导员工作又增加了大量繁琐和和难度较大的问题。为了片面完成这些问题, 他们只能是为了任务而完成任务, 导致在工作过程中会迷失追求信念的方向, 违背入职前的初衷意愿, 进而采取随大流的教育办法。也有部分辅导员会在日常工作辅导工作呆板地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机械地处理问题, 认为只要学生安全不出问题就不是问题, 所以不太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没有进行分析, 没有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没有发现思想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高度重视, 思想认识不够, 一味的套用陈旧的工作方式, 未结合工作实际情况采取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 导致工作中存在严重的定位错误, 所取得的工作效果不佳, 甚至是做好无用功。

(三) 职业意识薄弱, 工作认可度低

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目前并没有具体的考核管理模式, 职业核心能力提高难以得到保障, 使得长期投身在辅导员岗位上的老师往往会感到职业前景迷茫、认同感低、自我定位差异, 导致部分辅导员只把辅导员工作作为其他岗位调动的踏板, 导致每年辅导员流动性大, 严重影响队伍建设发展。有调查表示, 从事5年以上辅导员岗位的教师极易出现工作单一化, 模式固定化, 职业倦怠感明显, 不愿意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在管理学生日常生活时, 一般是得过且过, 能够推脱绝不插入, 如果实在是无法推脱的, 通常也是阳奉阴违, 不能积极应对, 而是消极对待, 不到最后关头不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有些辅导员不积极主动的去关心关爱学生发展, 事业心不断减弱, 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辅导员工作方面已不可能有较大的发展前途了, 所以会把注意力不断向辅导员工作之外的领域偏移。职业意识薄弱和工作认可度低, 会导致辅导员向其他领域转移, 从而专业能力不断下降。

(四) 体制问题突出, 辅导员流动性大

目前高校配置的全职辅导员队伍中, 编制以外的辅导员配置占比过高。由于工作繁琐, 收入低, 学校认可度低, 导致归属感下降, 工作积极性较低, 人员流动性大。这很不利于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建设。

三、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发展途径

(一) 提高岗位竞聘门槛, 提升整体素养

高校想要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 最重要的就是在招聘教师源头工作抓实。在招聘高校辅导员的过程中应该提出相对严格的入门条件, 对于辅导员岗位应聘者的专业进行限定, 确保应聘者有对辅导员工作对口有专业性背景, 来作为从事该项工作的先提条件。党员身份也应作为符合高校辅导员要求之一, 尤其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全的心理、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力及相关专业知识。同时, 也要在具备管理协调能力、文体特长能力等中择优录取。并要对辅导员从业意愿进行详细了解, 将专业符合度高、政治觉悟高、工作心强等作为评选条件, 从源头出发建设一支综合素质优异的辅导员管理队伍。

(二) 强化辅导员培训力度, 完善辅导员技能培养

现高校辅导员所面对的都是一些95后甚至已经是00后大学生, 这代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新事物的接受面更广, 相比于新时代的青年学生, 辅导员的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提高越发显得重要, 只有指引者不断提升自我素养, 完善自身能力才能迎合好新青年的教育实践工作。在对于辅导员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 还要对于加强实践学习、专业能力培训、网络学习, 鼓励高校辅导员在职进修、提高自身的受教育度及学历水平。针对不同学术背景的辅导员制定相对应的培养计划, 可分批组织去大学生科教研机构进行学习, 或参观其他省市高校思政工作模式的创新实践基地。当高校辅导员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时或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时, 他们才会有动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提高教学方面的创新能力。使用多元化的工作模式, 促进高校辅导工作的全面化, 有效化。

(三) 加强辅导员职业归属感, 确保队伍建设稳定性

高校辅导员身份的特定化, 使得强化其队伍稳定性建设来的尤为重要。大学生在校内学习时间短则3年—4年, 长则至研究生等毕业, 在这期间面对最多的教育人员即是辅导员。为促使学生能够健康的发展, 必须稳定辅导员队伍建设, 彰显其专业性及能力水平。第一, 在上岗前进行专业化、系统性的岗位培训, 从基础点到深化点明确工作性质, 强调工作任务。第二, 便是完善对辅导员的自我提升教育, 加强辅导员的综合能力, 全面强化专业性, 要求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进行考核, 如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证等。第三, 学校方应提升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注度, 为高校辅导员提供有利的政策帮助、营造良好的工作场所, 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很多高校辅导员不但做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生活管理者等, 还有一大部分肩负着授课任务, 作为辅导员为授课教师。所以在职称评聘和行政职务的晋升上, 高校应该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认可他们所做的工作, 进而使辅导员群体对自我的认同度加深, 也提高其他教师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认可, 以便工作的正常开展。第四, 提升辅导员待遇福利, 特别是编制外的, 只要他们的业务能力很强, 有较超前的业务意识, 就应该给予较大的关注, 在福利待遇等方面尽可能做到一视同仁, 同工同酬。

(四) 拓宽辅导员工作局面, 强化奖励机制

全方面的提升辅导员个人能力, 不仅是对自身的一个严格要求, 对于培养学生而言也是重要环节, 只有教育者自身强大了才能更多更好地授教于学生。勿将辅导员的工作只局限于管理与服务, 更多的给予机会参与教科研、创新创强工作等学术事务, 提高辅导员专业发展能力的同时, 也在教师和学生心中提升专业水平感。形成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培养提升, 并加强辅导员科研项目支持, 结合工作特质, 增加项目立项, 推进相关领域的学科辅佐, 完善辅导员科研能力培养, 提升综合业务能力水平。重视辅导员考核机制, 强化奖励内容, 在考核辅导员的工作时, 不能只重视“量”, 同时也要重视“质”。在考核辅导员的“质”时, 也不能只评价管理学生的水平, 同时还应该对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进行评价, 把它作为衡量优秀工作标准, 建立考核小组针对性对辅导员工作能力、教科研水平、获奖情况等进行客观比较。对优秀工作者给予相应表彰奖励, 更好地激发基层辅导员的工作干劲, 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去。

综上所探析, 笔者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逐步推进, 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虽然近年来,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新时代高校本文意在通过剖析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历史使命, 剖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展开探讨, 旨在为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在新时代建设的大背景之下, 高校辅导员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科考核等具有关键的教育任务, 提高辅导员自身水平, 稳定工作性质, 加强全面综合能力, 深化队伍发展也是为推进高校教书育人水平建设起到关键作用, 同时也为社会培养出优质人才做好坚实基础。

摘要:改革开放40年以来, 我国社会经济稳步提高, 高等教育不断推进展开, 新时代下, 高校发展面临创新与改革, 与时俱进的同时, 对于高校辅导员的综合业务水平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本文意在通过剖析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历史使命, 深刻分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为高校全面建设及辅导员自身发展提供一些实际性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发展

参考文献

[1] 氐鹏.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决策探索, 2018 (12) .

[2] 陈莹.关于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探讨[J].大众文艺, 2019 (1) :215.

[3] 黄达海.问题与路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 11 (2) :1-6.

[4] 胡剑慧, 陈晓静.珍视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生长——基于几个价值观认同度的调查分析[J].理论研究, 2018 (7) :91-95+108.

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范文第3篇

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定义

通过研究发现:新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就是指把计算机和通信两者技术结合在一起, 利用两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传递的特点来进行信号数据传递的这样一种技术, 这样的技术一般是通过多台计算机组合在一起形成的, 它能最大化计算机的功能价值[1]。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 我们可以将计算机通信技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类型, 也可以分为局域式、城域式和广域式三种类型的通信覆盖地域的广度。

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征

(一) 范围广

这里的范围是指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适用范围, 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是以二值信号为主要传输信号的类型, 这种信号在实际生活中有较为广泛的使用[2]。生活中许多实际交流和使用的方面都能看见这种信号的使用痕迹, 比如:人们在使用文字和图片进行交流的时候可以通过这种信号, 人们也可以通过这种信号从网络云端上下载各种资料, 人们还可以通过通信技术进行全球范围的视频通话。通过种种的实际现象, 我们知道计算机通信技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适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二) 效率高

通过研究证明: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传输效率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这是模拟信息所不能企及的高度, 通过比较模拟信息和数字信息的在一分钟内所能够输入的字符数量, 我们能够得出数字信息能够在一分钟的时间内达到四十八万个字符的效率, 这就能够充分看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效率, 在新时代背景下,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传输效率要高于模拟信息的传输效率。

(三) 能力强

由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用来表示数据信号的方式就是二进制, 这除了能拓宽通信技术的使用范围, 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除此之外, 对其他物品的干扰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因此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非常强的抗干扰能力, 这对计算机的体验感和使用感有了进一步优化[3]。

(四) 时间短

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指传输或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使用计算机通信技术, 能够保证在计算机传输过程中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等待他的传输完成, 这对使用计算机的人们, 特别是办公人员来说, 节省了非常多的时间, 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三、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

(一)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通信技术最早开始应用于实践就是在微电子技术方面, 所以在这一方面通信技术的发展时间较长, 取得的成果也是最为显著的, 因此在应用于多媒体技术方面也比较成熟。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微电子技术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简单的通信程序以及在速率方面也比较高的分组交换设备实现的。在应用中的异步传送模式是我国网络传输中最普遍的传输方式, 它能够传输兼质量和速度为一体的多媒体数据信息[4]。在微电子技术方面的许多应用和发展, 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改变, 促进了微电子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二)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光纤通信技术方面的发展应用, 使得信息的传送性能和效率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这对计算机相关的其他发展有相应的促进作用。在新时代网络发展的背景下, 计算机通信技术中出现了新型的分布式数据接口, 这样的接口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具备了其原型所不能企及的优势, 在速率、可信度以及宽带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提升, 这样的提升是在传统局域网传输上的一种优化, 能够进一步实现信息的远距离输送, 这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等方方面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四、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

(一) 在多媒体技术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的普及化,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在我们生活中使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也是在新时代网络发展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因此, 将计算机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 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通信技术在计算机中的特点, 同时起作用, 这样能实现多种方式在一起的一体式技术处理的方式。在计算机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对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以前在教学方面, 我们只能坐在教室里上课, 但是随着将计算机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以后, 我们可以通过远程教学的方式来上课和学习, 这在某些方面打破了地域的局限性,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对将来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 在远程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远程通信技术上, 我们感受最明显的就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的方式和效率有了很大的改变。在网络和通信技术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 人们交流只能通过纸质材料, 这样的方式即耗费物力财力, 同时也浪费了人们许多时间。但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 人们可以实现远程通信, 这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改变。比如:QQ和微信这样的通信工具的活跃, 也进一步证明了计算机通信技术在远程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它让我们交流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也更加便捷和简单。

(三) 在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无线通信方面也有许多体现, 在这一方面的运用, 能让人们生活中许多东西不再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比如:最近非常流行的美团外卖、共享单车、滴滴打车以及网上购物等等这些都是无线通信技术的体现, 它们都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化。

虽然现在的社会已经迈入新时代网络普及化的背景之中,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 和发达国家的计算机通信技术相比较, 中国的通信技术还处于落后阶段, 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不断地进行探索, 结合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 以及在各个方面的应用, 找到每个应用中的优缺点, 结合这些, 多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以及技术, 对我国的计算机通信技术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为便利人类生活做进一步的贡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水平在不断提高, 计算机通信技术也在不停地向前进, 每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也都开始加入和通信技术有关的印记, 并学会用通信技术去辅助各个行业创造出属于自己行业的产品和成果。所谓的通讯也不再是传统的概念了, 在技术的帮助下, 通讯技术有了更广的范畴, 给人们的交流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所以, 我们需要了解通讯技术在当今新时代背景下到底有怎样的变化和实际运用。本文主要结合计算机通讯技术的特点, 对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行探索, 并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计算机,通讯技术,发展,应用

参考文献

[1] 范才元.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通信技术发展与应用探析[J].信息通信, 2014 (1) :131-132.

[2] 张涛.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通信技术发展与应用探析[J].信息系统工程, 2016 (11) :28.

[3] 吴靖, 劳志强.浅论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通信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 (9) :26.

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范文第4篇

台湾与福建隔海相望, 两者的影视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合作关系之后, 一直共同发展, 互惠互利。闽台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迅速, 两岸利用这种经济优势进一步合作, 实现共赢的局面。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闽台影视产业合作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需要对两地的合作关系进行重新审视, 以期闽台影视产业发展的更好。

1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闽台影视产业发展现状

1.1 合作空间不足

闽台两地的影视产业合作由来已久, 合作经验非常丰富, 但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两地合作问题越来越凸出。闽台影视产业合作过程中, 以制作为主, 很多合作都是一次性的, 即合作完一次之后不再进行第二次合作, 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产业链, 延伸产业工作做得不足, 涉及到新媒体领域的内容也很少, 如:微电影、公益影视等。闽台影视产业合作的电视剧多数是以“五缘”文化为主题, 纪录片的拍摄主要是文化艺术和自然景观之类的, 同时两者合作的视角过于片面, 这种的合作方式使闽台影视产业的发展不能占据市场且发展思路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1.2 影视资源不能有效整合

闽台两地的影视产业资源过于分散, 整合力度不足。影视资源主要有受众、人才、文化等, 这些影视资源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分布, 而且在影视平台上没有建立资料库, 严重影响了闽台影视产业的发展。同时在闽台影视作品的制作人、参演的明星以及剧本的写作中, 需要进行多次的协调才能够完全确定下来, 过程太过繁琐且不自由。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两岸的经济发展的非常迅猛, 影视产业中所需的信息数据量更加庞大, 影视资源不能及时的收缩, 导致闽台影视产业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2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闽台影视产业发展新思路

2.1 开拓闽台影视产业的合作空间

闽台影视产业在结合经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留出足够的政治空间, 寻求新的合作方式, 才能使闽台影视产业发展的更好。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新媒体对闽台影视产业文化的影响, 会使两者的文化向更深层次延伸。闽台影视产业合作的前期包括剧本的交易、剧本的编写以及节目的制作, 两者之间的合作类型更是多种多样, 不在受限于专题片、影视剧、纪录片等, 而是向着新媒体领域转变, 如:3D电影、微电影等;闽台影视产业合作的中期, 可以让两者进行院线投资, 交换节目, 有利于传递两岸信息;合作的后期是非常关键的, 在合作完之后, 闽台影视产业在向新媒体转化的同时, 要注重与其他产业进行合作如:图书出版、游戏等。因此, 开拓闽台影视产业的合作空间, 能使闽台影视产业发展的更好。

2.2 挖掘闽台影视资源

福建和台湾的文化资源是非常多的, 比如:朱子文化、妈祖文化等, 闽台影视产业负责人可以充分挖掘这些文化资源, 使资源能够自由流动, 利用双方的资源开发能力, 加速各类资源在影视产业市场中流动。

第一, 闽台影视产业双方可以建立产业交流协会、产业促进会, 将双方的力量整合起来, 与社会各阶级机构进行联合, 挖掘闽台影视资源;第二, 闽台影视产业的各个管理机构必须相互配合, 相互协作, 梳理闽台的各个影视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多元化数据库, 将闽台影视产业的整体规划做好, 为实现运用新媒体奠定基础。第三, 闽台影视传媒产业所覆盖的范围不仅仅是企业的工作人员, 还有各种广告公司, 这些固有的企业资源在闽台影视产业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外部资源样式非常多,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闽台影视产业发展过程中, 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效用, 能够使闽台影视产业发展的更好。

2.3 完善闽台影视产业合作的机制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我国文化体制会给闽台影视产业的合作提供新的途径, 促进闽台影视产业的发展。随着新媒体的到来, 要求闽台影视产业要不断的健全合作机制。

第一, 闽台影视产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展开定期的交流会议, 解决在合作中出现的不和谐问题;第二, 闽台影视产业合作拍摄的作品从合作到播放, 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需要闽台双方进行及时沟通, 所以要完善合作机制;第三, 能够使双方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就是建立交流机制, 闽台影视产业双方给出都满意的合作方案。现阶段, 闽台影视产业双方的合作方式仍然是签订意向书, 这种方式缺乏长效性, 对此, 闽台双方的相关部门可以创建专门的管理措施, 使制作审批程序减少, 在争取到政府支持, 放宽对节目播出的限制。

结论:

综上所述,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闽台影视产业的发展需要两者进一步合作, 才能促进两者共同发展。经过上文分析可得, 开拓闽台影视产业的合作空间, 使闽台影视产业发展的更好;挖掘闽台影视资源, 加速各类资源在影视产业市场中的流动;完善闽台影视产业合作的机制, 促进闽台影视产业的发展。因此, 只有闽台影视产业两者进行深化合作, 才能实现共赢。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福建和台湾的影视产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于两岸的发展来说, 两者之间的合作需要重新审视。基于此, 本文通过研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闽台影视产业发展的现状, 从开拓闽台影视产业的合作空间、挖掘闽台影视资源、完善闽台影视产业合作的机制等方面阐述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闽台影视产业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闽台影视产业,影视合作

参考文献

[1] 徐智琴.我国影视产业服务外包发展及策略研究[D].浙江传媒学院, 2017.

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范文第5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互联网技术也不断发展创新。如今, “互联网+”时代也已经到来, “互联网+”旨在利用先进信息技术, 打破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 将服务、制造、销售等有机的联合在一起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促进企业转型。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 收集企业数据, 进行分析, 掌握企业的发展状态, 找到企业发展有优势的一方面, 促进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长足发展。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门店经营模式, 提供线上销售平台, 在提供用户方便的同时给予更多的选择。电子商务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资源, 大大降低成本, 这无疑是对传统线下经营模式的巨大的打击。电子商务以一个前所未有的姿态成为新的生产力, 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的极速发展极大地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中小型电商企业面临的问题

(一) 专业人才有限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有专业人才, 在计算机, 网络安全, 网页排版, 宣传营销等方面。中小心型电商企业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 中小型电商企业在这方面有所缺失, 专业人才不足。2018年5月25日, 由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主办, 中国经济网、中国中小企业首选服务商项目办公室、中小微联盟经济信息中心承办的“中国中小企业好服务发布会”举办。图为阿里巴巴1688商学院院长赵晶做“好服务”发布经济日“企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最终要靠人解决, 而中小型企业老板面临的痛点是, 自己在电商方面不会操作, 也不知道去哪里学习, 而如今国内的电商专业人才和能够提供专业人才的机构都非常缺失。”

(二) 中小企业内部信息技术尚不完备

电子商务相对传统模式效率较高, 电子商务要达到高效率就要求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相对完善。许多中小企业信息系统不完善导致企业效率低下。一些企业人才用传统的方式, 采用人工对产品数量、存货数量、物流数量的统计。这极大限制企业效率, 使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缺乏竞争力。

(三) 电商交易过程中有关诚信的问题

电子商务在交易过程中双方是不能面对面接触交流的, 消费者是通过网络联系客服或卖家。在此过程中, 双方中有一方不诚信都会导致交易失败。如果是企业间的交易这就会导致巨大的损失。例如微商, 并无实际的保障, 只凭借消费者与卖家之间的互相信任支持, 其风险较大。所以, 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应该在消费者与卖家双方的诚信下功夫, 利用线上平台进行管制, 比如, 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既不损害消费者利益, 也不让自身利益受损。

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分析

(一) 增加对互联网的了解, 拥有互联网思维

在互联网背景下, 社会日新月异, 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在此变化下了解消费者的动向, 这就要求电商企业拥有互联网思维。中小电商企业应该适应互联网时代, 拥有互联网思维, 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互联网思维, 就是在 (移动)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的六大特征:大数据、零距离、趋透明、慧分享、便操作、惠众生。淘宝、京东可以说是电商企业的领头羊, 他们用互联网思维, 在使用大数据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 利用互联网营销, 并创新APP内部, 方便用户操作, 惠及大众等, 以此成为行业领头人。这是最值得中小电商学习的地方。

(二) 提高自身竞争力

了解自己企业的不足之处, 广泛吸收互联网人才, 创新营销手段, 并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中小型企业应该发掘自身优势, 若创新能力不足, 应从改变传统商业模式入手, 创新商业模式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方法之一。可以从企业产品的广告宣传入手, 比如公众号推广, 营销号推广, 线下推广等等。但是提高中小型电商企业竞争力的方法还是在用户方面下功夫。互联网时代, 粉丝经济为中小电商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从消费者的使用感方面入手, 处理好细节问题, 提升服务质量, 捉住消费者的心, 拥有粉丝, 创建形成品牌效应。

(三) 招贤纳士, 广泛吸收互联网人才

在互联网背景下想要提高小中小型电商企业的竞争力, 需从技术层面入手, 而有关电子商务, 互联网, 都需要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支撑。中小电商企业技术人员, 优质互联网人才缺失。为解决此烦恼, 企业在招聘技术人员是应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相关考核, 对优秀技术人员给予高薪资诱惑。企业内部给予技术人员广阔的晋升空间, 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

结语

综上所述,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小型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 电子商务企业应从增加对互联网的了解, 拥有互联网思维;提高自身竞争力;招贤纳士, 广泛吸收互联网人才等方面入手, 解决企业疑惑。此外, 除外部条件的约束, 中小电商企业应该从自身出发, 提高产品质量, 打造良好口碑, 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并且处于不断创新的状态中。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电子商务等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的影响下, 淘宝、京东、唯品会等大型电商都想捉住由互联网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扩大企业。电商的成交额一年比一年高, 电商企业也不断地增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电商企业, 特别是中小型电商企业如何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又应该如何发展呢?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给予一定的解决方案, 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中小企业,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世军, 郝少盼.互联网时代下中小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中外企业家, 2017 (34) :73+166.

[2] 卜义.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8 (10) :51.

[3] 张妙玲.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竞争力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16.

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范文第6篇

1919年5月4日,北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呼声,划破长空,震撼中国大地,中国历史又翻开了新在一页。

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全国各地新出版在进步刊物如雨后春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达到400多种。比较出名的除《新青年》、《每周评论》外,还有《少年中国》、《觉醒》、《湘江评论》等。1918年4月,毛泽东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1919年7月,李大钊组织了“少年中国学会”。不久,周恩来和郭隆真等人组织了“觉悟社”。当时,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他们编辑的《新青年》,成为宣传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在他们的推动下,许多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逐步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金斯基等来华,先后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成立共产党。之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于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十二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制订了我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支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达到共产主义”。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年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便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同时,建立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核心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是,在这次大革命的过程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犯了“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错误,对统一战线内部的地主、资产阶级分子的妥协性、反动性认识不足。因此,没有及时有效地组织革命力量同他们作坚决的斗争。结果,当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先后叛变的时候,我们党不能组织有效的反击,导致了第大革命的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国民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支持下,建立了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实行极其残酷的镇压。仅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就屠杀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3.7万多人。但是,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揩干身上的血迹,掩

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9月,毛泽东同湖南省委领导了湖南、江西边界的秋收起义。随后,湘鄂赣粤各地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先后爆发。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党在全国各地领导武装起义100多次,开始进入创建红军和发动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组织了中国式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并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1927年10月,秋收起义的部队转入井冈山。1928年,朱德带领起义的部队到井冈山会师,创立了红军第四军,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3年,全国红军发展到33万人,共产党员也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1万人发展到30多万人。

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党内的“左”倾错误,几乎使城市中有组织的革命力量损失殆尽。党中央在城市站不住脚,1933年,被迫撤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在1934年10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了党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王明冒险主义造成的这次严重失败,使全国红军由30万人减少到3万人左右,共产党员由30万人减少到4万人左右。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针对当时实际情况,毛泽东同志多次重申党的二大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规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思想,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并着重总结了建军党以来,在统一战线方面的经验教训,制订了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以及同顽固派斗争的方针,建立了国民党在内的包括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将我党工作的重点放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和政权。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执行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致使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人民军队的主力,由抗战开始的3万多人,发展到120多万人,共产党员由抗战开始的4万多人,发展到121万人,使我们党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领导力量。

上一篇:康复医学科科室简介范文下一篇:科研实验室安全指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