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和教育的融合范文

2023-09-22

人工智能和教育的融合范文第1篇

一、高校茶文化背景下的体育文化发展

作为一种特定时代的文化产物, 中国茶道不仅具有浓厚的东方民族气息, 同时也在绵延留长中追求这一种“清雅、儒道与佛法”, 这种“无为”的理念更是与新时期下的健康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而作为高校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核心内容, “健康体育教育”更是一门完整的学科, 对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于高校的天之骄子而言, 他们必须要通过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来实现个人身心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目标, 在充分强化自身自我修养提升的同时也要养成“不吸烟、不喝酒”的良好生活习惯, 以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来保持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健康。

二、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和茶文化的共性

高校体育健康与茶文化一样, 都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 它们都能够对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和高度融合。下面就来结合实际高校教学经验, 对体育健康教育与茶文化的共性展开研究:

(一) 二者均能满足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体育学习作为引导学生拥有健康体魄的重要途径, 很多情况下一些热爱体育锻炼的学生不仅在自己积极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的同时, 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带动身边人投入其中,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满足了高校学生自身的健康需要, 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绪。而茶文化同样也是帮助学生拥有健康身体的重要平台, 在一定教学手段的激励与鼓励下, 每一名高校学生都能够通过对各种茶文化的了解和动手实践, 来提升个人以及团体的沟通能力, 在品味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身心发展需要。

(二) 二者多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休闲习惯与生活态度

健康体育与茶文化的学习都需要通过一种反复巩固来实现, 这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体育还是茶文化, 都需要借助这种长时间的训练和重复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在面对一些学习、人际交往、生活上遇到瓶颈与困惑时候, 一些高校学生往往会通过打麻将、打扑克、蹦迪跳舞、抽烟喝酒等进行压力的环节, 这些对压力的释放方式并不健康, 而体育运动和茶艺的开展, 则是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另一个侧面来将内心的暴躁、绝望甚至愤怒进行宣泄, 特别是茶文化下的情绪疏导更是可以帮助学生从“中庸”、“和谐”、“大同”的角度来进行一种生态文明思想, 在煎茶、品茶、饮茶过程中来不断反省自身、养成一种豁达恬静的情怀, 真正的能够以一种饱满而又健康的生活态度来面对繁荣的学习与进修压力。

(三) 二者有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

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主要以校园作为开展空间、时刻以学生的需求作为主体、通过灵活多元化的体育活动来开展的文化体系种类。可以说校园体育文化不仅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构成, 同时也反应了高校和社会共同认可的一种体育理念。在组织开展体育文化构建的过程中, 体育运动与茶文化同样都可以成为拉近校园与学生的桥梁, 在开展各项有效互动的同时也更加强调现代体育理念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理念交融, 为整个校园的体育文化构建添砖加瓦。

三、普通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和茶文化的融合路径

通过上文对于茶文化与体育健康教育的共同性研究不难发现, 茶文化与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对整个高校学生的人文关怀均起到了师父呢积极的作用。各大高校更是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通过将茶文化与体育健康教育进行高度融合, 以此来丰富传统体育文化内涵, 在增强人文色彩的同时也能够从本质上提升整体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 将地域特色的茶文化引入体育教学当中

将茶文化引入到高校的体育教学当中, 不仅能够有效的扩宽体育教学广度与宽度, 同时也能够借助这种方式提升整体的体育教学水平、更好的吸引广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关注力。在中国的茶文化中, 很多地域都有不同种类的茶道表演、茶诗朗诵、茶舞展示等, 这些内容不仅与体育活动紧密相连,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体育教学的融入提升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在高校健康体育教育的过程中, 各位体育教学从业者不妨通过将采茶戏与现代健身操进行融合, 通过具有节奏感、现代感的采茶有氧运动来将柔美与人体力量融为一体, 通过这种现代与传统的遥相呼应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 能够借助不同风格的背景音乐来感受到茶文化的内涵与体育互动的魅力与神奇。

(二) 将茶文化引入到体育人文关怀教学中

高校的体育健康教育更加强调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授课理念, 在体育健康课堂上更是将传统教学手段中“师本文”的教学思想逐步转变为了“生本位”, 让广大的高校大学生成为了体育课堂的核心人物。这与茶文化中孔子所提出的“仁者爱人”、“大同”思想不谋而合, 作为大学生日常行为、人际交往中应当遵循的法则之一, 更是要事事都以“礼”为出发点来进行约束。无独有偶, 孟子的理念中同样也是以“民为贵”的理念作为倡导, 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同样也应该时刻遵循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高度统一。在这些理念的影响下茶文化鼓励人们能够在种茶、采茶、煮茶、饮茶、品茗的过程中, 通过对茶品色泽、香味、口味、形态的展示来引申到生活的美好认知当中, 通过这种高尚而又美好的精神享受来实现个人素质的综合提升。而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如果能够将这种茶文化的人文关怀理念进行充分的植入和应用, 那么“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理念便会成为每一名学生个性化发展、差异性发展的保障。在日常的体育健康教育过程中广大体育教师要引导每名高校学生都能够时刻结合自身的爱好、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体育项目, 在分班授课、分项目授课的环境中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个体差异, 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同时也能够有的放矢的实现整个高校体育教学与茶文化理念的融汇贯通。

(三) 展开多种形式的茶文化体育健康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 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状况并不是十分尽如人意, 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对二者的融合依旧感到茫然无措, 对于讲什么、如何讲、怎么讲等问题更是没有任何头绪。其实对于高校的体育健康教学而言, 茶文化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进行融入,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 来拉近学生理论实践的距离。在开设相关实践课堂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将茶文化与健康的密切联系进行研究, 通过对提升全体高校学生的自身文化修养来为后续的体育知识融入做好铺垫, 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定期、不定期的组织茶文化与保健领域的专家, 通过体育健康讲座、茶艺文化演示等方式来拓展学生的眼界与认知, 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确保学生的领会能力和认知水平提升, 在理解茶文化与体育健康二者关系的同时, 也能够将“要我健康”的理念转变为一种“我要健康”的信仰, 为今后终身健康、终身体育训练打下夯实基础。

(四) 推广各种渠道的茶文化与健康实践活动

普通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和茶文化的融合路径还更加应当强调茶与健康文化的实践, 高校体育课堂必须要充分的利用有限的体育课内实践打造浓郁的茶文化氛围, 充分调用校园网站、公告栏、体育场等学校现有资源来对茶文化与健康文化的发展、传播以及各个阶段的历史进行充分展示,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通过这种实践和操作来展开主动学习和认知。对于一些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通过建立茶文化培养基地的方式, 来将茶文化家健康理论教育与课外茶实践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通过在培养基地展开各种体育活动、趣味互动等方式来展开活动, 同时也鼓励学生们能够在制茶、体验茶、采茶的过程中体会到茶文化的独到媒体、也对竞争意识、团队意识以有所了解和深刻体验。相信这种教学手段不仅是对茶文化和体育健康理念的高度融合, 同时也是站在宏观角度上对广大高校体育理念的全新诠释。

四、结论

综上所述, 高校作为现阶段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摇篮, 想要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中培养出与时俱进的综合性人才必须要从体育健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角度进行渗透和培养。茶文化与体育健康教育下的高度融合不仅能够充分的满足这种人才建立需求体系, 同时也能够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同时, 有效的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与人文修养的提升, 这同样也是新时代下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

摘要:在繁忙而又高效的21世纪里, 人类的生活与工作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化, 与此同时很多人也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的阶段无法自拔。而体育和茶文化作为健康生活、工作体系中重要的构成部分, 每一名高校教师都应该做好二者的融合路径研究工作。下面就来结合高校体育教育与茶文化的发展背景, 对体育健康文化和茶文化的融合路径展开研究。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健康教育,茶文化,融合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文华.普通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和茶文化的融合路径研究[J].福建茶叶, 2018 (12) :287.

[2] 戴朝.“一带一路”背景下茶文化与体育休闲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福建茶叶, 2018, 40 (1) :230-231.

[3] 张瑜.“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茶文化及其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以汉中茶产业调研为例[J].山西农经, 2017 (1) :119-120.

[4] 周二强.传统茶文化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探讨[J].福建茶叶, 2017, 39 (1) :200-201.

[5] 肖琪.基于茶文化思想的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德育素质培养路径研究[J].福建茶叶, 2018 (5) :250-250.

[6] 郭晓妮, 顾炜.论优秀传统茶文化精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福建茶叶, 2018 (8) :307.

人工智能和教育的融合范文第2篇

一、双平台优势互补,推动智能快速发展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与产业园深度革新教产融合的双平台可以进行优势互补,为推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通过构建高职院校的产业学院与产业园教产融合的双平台,并努力实现推进研究成果“落地化”“生产化”“产业化”。依托高职院校产业园与产业园教产融合的双平台,探索实践“1(校)+1(园)+N(企)”全方面布局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融合,通过“双平台培养”方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产教融合到教产创新”提高创新型的技能人才培养。“双平台培养方式”平台与高职院校的精准度融合,一个产业园的“N(企)”如何从学院的合作培养人才来适合高新开发区的百上千家企业的精准需求,这样又得益于高职院校的产业学院与产业园教产融合的双平台,通过产业园的企业培养,“订单式”“独班开课式”“一对一班项目实践式”的定向培养,进而促进高职院校和产业园企业更深层次的,更广泛领域的合作,发挥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无边界”“无限可能”“无限融合”的精心搭台。产业园的企业项目研发、合作项目或是计划项目定向开发主要优先配置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以及在校全体师生,开展相应在岗职工培训提高技能的培训,开展“双平台培养方式”的教、产、训精准对接融合。

二、双平台的深度革新教产融合密集引入优质的资源结合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促进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与产业园深度革新教产融合的双平台密集引入优质的资源结合。着力打造高职院校的产业学院与产业园教产融合的双平台,密集优质的资源“结合”“共享”“互补”的教学资源。在产业园企业也可以担任接受一线教学教师培训任务,促使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拥有顶岗实习经历、科研技术更新、项目研发的经历。从而使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深度革新融合且认识,与此同时,既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的技术“更新”,也为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创新人才的质量提供了保障的基础。实现了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进车间、技术进课堂”这一种具备“双师型”教学团队革新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了高职院校的产业学院与产业园教产融合双平台密集优质的资源“整合”“共享”“互补”“跨界发展”。真正实现了在课堂上是“领路人”,在实训室里是“技能匠”,把真正适合高新开发区的企业技术需求带进高职院校里课堂里,培养了科技创新人才把技术传递到社会上“技术急需与求应”的企业里,从而共建“教、学、训、科、研、产”全方位与立体化“双平台培养方式”的培养模式。以高位视角、高质量、高速的状态欣然行进着深度的教产融合。

三、双平台的项目实训训练,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加强学习,实现创新人才培养

在教育实训技能的培养上,利用高职院校的产业学院与产业园教产融合双平台,通过企业计划项目实训训练、合理安排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对计划项目的内容进行加强学习。高职院校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完善教学理论质量和实训实践技能考核与监控体系,发挥考核与监督的有效积极的作用下,一来可以加强对理论知识教学质量监督、实践实训的检查等日常性教学管理工作;二来可以加强“高职院校与产业园”新模式,结合双平台联合培养,合力资源培养创新新型技术人才的优势,课程理论知识和教学内容、实训实践技能等教学任务管理。

对教学管理资源进行合力资源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安排、自我学习”的能力。为鼓励企业工程师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参加“双平台培养”的计划项目的积极性,应对企业工程师和教师指导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与奖励,考核结果与业绩登记入教师业务水平,作为年终考核与职称评选优先考核依据之一。对考核合格企业工程师和教师在教学任务、工资等级、年终评优等方方面面优先选拔,落实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计划,落实双向选择为基础,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与产业园”新模式,结合双平台联合培养,合力资源培养创新新型技术人才培养计划、考核办法、激励措施等教学培养制度。

摘要: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之势,把高职院校与产业园深度革新的教产融合发展作为强大动力。教产融合的目的为了学校与企业深度革新融合,将为教产育人模式打下基础。同时强调了学校和企业为其中主体,学校“创新育人培养模式”的深度革新教产融合,拓宽了企业的有效的“嫁入”,是实现了高职院校产业园和产业学院深度革新教产融合的双平台。

关键词:人工智能,产教融合,产业园,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新常态下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动两化深度融合[EB/OL].2015-03-31.

[2] 郑舟.高科技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青岛信息谷为例[D].苏州科技学院,2014.

[3] 赵作文.科技园区开发与建设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

人工智能和教育的融合范文第3篇

(一) 农户分散, 互联网知识贫乏

目前, 尽管一些地方实行了农村土地流转, 仍有一些农户生产经营比较分散, 再加上农业生产的天然周期性, 农户的信息和市场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 农户对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行情很难准确地做出判断。一些地区, 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 留守在农村的是五六十岁的老年人种植庄稼, 他们不会使用智能手机, 更不会浏览互联网, 对种植信息和价格信息往往是凭经验和邻居指导帮助, 难免会出现盲目跟风种植, 这导致了农产品产量与价格的波动。例如, 豫北地区今年的大蒜生产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说明。农户根据去年大蒜的价格, 种植大量的大蒜, 渴望着今年也能卖上个好价钱, 结果导致今年大蒜丰收, 滞销, 最后, 每斤大蒜只卖0.38元, 还不够本钱。如果农户利用互联网汇集出来的大数据指导生产、安排生产, 避免盲目跟风, 可能会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 农业商业模式单一

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 主要是分散的农户将农产品生产出来, 批发商进田间、入农家收购汇总, 零售商从批发商那里批发, 最后到消费者手中, 即农业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模式。由于这种商业模式, 生产者与消费者处于产业链条的两端, 相互之间的信息并不对称。

(三) 生产过程信息不透明

农户在种植的过程中, 由于投入、气候、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优劣不等, 消费者无法获得农产品质量的准确信息。由于农业生产信息化、数据化、互联网化程度较低, 致使生产出来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商和质量相匹配的优价, 农户从经济价值考虑, 自然会放弃生产成本较高的优质农产品, 那么, 最终会导致市场上农产品质量普遍下降。由于生产过程的信息没办法传递给消费者, 就算你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质优, 消费者也无从知晓, 导致质优无法实现价优。

二、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经济融合的对策

(一) 进一步实行农村土地流转, 加大宣传力度

从调查数据看, 现在仍有部分地块由于不整齐或者没有合适的种植项目而没有参与土地流转, 针对这种情况, 村委要想办法尽可能地让其土地参与流转, 这样可以形成规模化种植, 便于施行机械化。另一方面, 农业生产者对于互联网的认知主要还局限在网络销售, 网络查询, 在生产领域如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 没有足够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 要加大互联网的宣传力度, 让农民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作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另外, 可以定期聘请专家开展互联网知识讲座, 培训一些精干人员, 让这些人员在邻居中间再次宣传。从基础设施看来, 数据收集设备不足甚至落后, 农民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缺乏自信。针对这种情况, 主要是加强资金扶持, 配备相应的设备。

(二) 创新农业商业模式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带来技术创新的同时, 也会催生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这些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 对传统的监管模式与机构是一种新的挑战。鉴于此, 国家在鼓励创新的同时, 也要包容创新。比如, 产品众筹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可以采用先发展后监管的措施。又如, 社区支持农业模式, 把农民的信息集中在互联网城市社区里, 在社区里找到遵循生态原则生产的农民, 和他们签订协议。再比如, 创新农业与三次产业融合模式, 在互联网条件下, 通过网络订购, 将和农业相关的旅游、餐饮等产品营销出去, 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很好地融合起来。

(三) 设立专门的机构, 负责融合发展

由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实际应用等不是一个部门负责, 目前涉及工信部、商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诸多部门, “多管齐下”。每个部门也仅对数字经济的某个环节进行管理, 容易使这些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形成碎片化, 各部门之间数据缺乏共享机制。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 统管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经济的深度融合, 就会为这些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结语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经济的深度融合, 是新时期两化融合的新使命。通过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使农民的土地能够形成规模化种植, 农民通过接受培训和学习, 提高对数字经济的认识;创新农业商业模式, 探索产品众筹, 社区支持农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等模式;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这些措施对于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具有积极的作用。

摘要:现阶段, 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 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互联网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为新时代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赋予了新使命, 标志着两化融合进入了新阶段。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经济融合的现状及问题, 提出了解决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经济融合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农业经济,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闫树.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J].现代电信科技, 2017 (6) .

[2] 王世民.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 2013 (8) .

人工智能和教育的融合范文第4篇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均为会计系统下属两个重要分支, 集中了监督、反映、决策支持、管理控制等多种服务职能, 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 企业在经济下行背景下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自然而然会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影响。针对上述严峻经济发展形式, 部分企业开始寻求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渠道并作为基础性依托, 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目的。

2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可行性

2.1 理论基础

管理会计可以能为企业内部高层决策提供有效帮助, 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可以获得多样化资料信息, 会计核算资料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资料, 即财务会计通过程序记录和固定方法的账簿、凭证以及报表等。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会计学科重要组成, 其最为基本的信息来源是可以直接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 因而需要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基本信息来源处于一致。

2.2 价值基础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安全性和可靠性, 使用财务会计者也可称为外部利益相关者, 而企业内部高管决策者是应用管理会计信息主体, 从信息使用者角度, 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融合有利于提升财务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可靠性。

2.3 技术基础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普及和迅猛发展, 以大数据为技术核心已从IT界发展到产业界, 原先难以收集和利用的信息数据均被有效利用, 上述数据在合理时间内收取、管理和处理并逐渐整理成帮助公司管理决策信息。毫无疑问, 数据资产利润之源在于会计大数据, 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无疑为大数据整合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也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3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措施

3.1 完善企业会计制度优化财务人员转型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并非单纯地只有工作机制就可实现, 还需要制定单独的制度为会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和约束, 保证企业会计工作可以顺利且有效推进。虽然目前我国企业已制定相关会计制度, 目的在于可以促使会计信息核算以及信息公开等各个环节均能根据预期规定实施, 但管理会计制定在企业运行当中还存有些许不足, 没有及时确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过程中涉及制度, 无疑为企业会计制度埋下经济安全隐患。对此企业应根据国家已有法律法规以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企业自身会计制度进行完善, 与此同时也要规范会计人员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 从而能充分利用资源。根据制定制度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调整, 为企业提供客观且准确的数据信息。除此之外企业也应在管理制度方面做出调整, 我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单独设置管理会计部门, 财务会计工作中混合管理会计工作, 不可避免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业务范围造成模糊, 影响企业财务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所以企业应不断细化管理制度并逐步建立管理会计部门, 独立其功能, 促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可以有机地融合到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当中。此外还需要优化财务人员转型, 定期对财务人员开展业务工作培训, 促使其树立良好工作态度, 以严谨的要求对待自身工作, 还要努力熟悉和学习规章制度, 充分认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重要性, 从而达到高水平业务团队。

3.2 构建二者相融体系强化会计理论研究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可以进一步突破和完善会计理论, 通过构建二者相融合体系可以促使企业财务会计活动能较好地符合企业经营活动目标, 满足企业利益以及管理人员等多方面信息使用者需求, 大幅度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效率。在体系构建方面要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从观念上重视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和发展过程中重要性, 促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快速且高效地收集经济信息, 进一步归纳和整合会计信息。与此同时还要强化会计理论研究,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均是现代化会计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 两项工作开展在实际工作中都需要依赖工作人员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 所以可以将会计理论看作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二者融合的基础。尤其随着快速发展的经济也需要改善会计职能与体系, 使企业会计工作和社会发展步伐相一致并在激烈的市场当中获取一席之地。

3.3 加强信息技术建设提高会计管理效果

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方式在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发生较大改变, 无疑加大管理者对企业经营信息管理难度, 对此可采取信息化建设方式才能有效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借助云服务、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互联网技术构建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远程监控和实施监测在线管理会计信息。合理归纳会计信息可以有效整合企业内部各项经济信息, 以全面预算流程方式对财务会计和各项业务实施电子管控和自动对接, 保证财务预算、报销、业务、标准控制可以实现同步化、透明化和实时化, 有利于展现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等一体化融合, 完成上述步骤后就能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共享程度。统一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同时兼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核算方法、过程、结构等方面多样性, 由此更需要全面兼顾和统筹内外部利益者不同需求, 涵盖内容的复杂性和广度以及运行准确性、高效性等均可为企业价值创造重要基础平台。

4 结语

综上所述,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在快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已成必然, 也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促使二者融合, 需要企业不断完善会计制度, 引导财务人员转型, 同时也应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构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体系, 强化会计理论研究和信息技术建设, 从而更好地实现两大财务系统相融合, 达到无缝衔接目的, 真正推动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和社会快速发展, 会计工作作为企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而然需要提升自身要求, 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会计职能中心也在企业发展历程中不断变化, 以往会计职能注重反映服务和管理效果, 但传统财务会计已不符合企业发展需求, 因而就凸显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重要性, 从而更好地促使会计发挥自身管理和经济作用, 进一步推动企业快速稳定发展。对此, 本文则从完善企业会计制度, 构建管理和财务会计融合体系以及加强信息技术建设等分析其具体融合措施, 望给予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措施

参考文献

[1] 吴涵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探讨[J].中国商论, 2017 (23) .

[2] 欧阳玲.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6 (28) .

[3] 谭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 2016 (14) .

人工智能和教育的融合范文第5篇

(一) 做好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各种所有制企业齐头并进, 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 一些企业由于对党建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认识不清, 而且缺乏具体的经验, 在深化改革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企业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党的指导思想下, 加强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 我们说一个企业的灵魂在于其企业内部文化, 失去了企业文化, 企业就很难将员工凝聚到一起, 很难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1]。

(二) 做好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具有哪些价值意义

企业党建与企业的文化建设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紧密关系。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是以党建工作的方向为指导的, 企业党建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正确地建设方向;想要做好企业的党建工作必须要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有效。

从一方面来说, 企业的党建工作实际上是一个基础性的保障工作, 党的性质决定了其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也就是说, 企业的党建工作是为企业内部的广大基层人员谋利益的, 这有利于凝聚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心, 促使群众推动企业发展。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 企业的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党建工作也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文化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的, 文化的创新往往又会催生新思想的产生, 这实际上有利于更新党建理念和领导层观念, 进而才能够更好地保证上层建筑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配合,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在实际开展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进之中存在的缺陷

(一) 没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企业的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

企业想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获得更好地发展空间和基础, 就要做好党的组织建设以及体系制度的完善, 并做好企业的文化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就目前企业的党建工作以及文化建设工作的形势来看, 我们不难发现, 部分企业的领导班子对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的认识不够准确, 没有深刻地理解其内涵, 这就导致党建工作在企业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和功能, 从而使得党建工作与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很难很好地融合到一起, 更不用说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了[2]。除此之外, 由于固有的陈腐思想的束缚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和组织模式的僵化, 领导班子的思想呆板守旧, 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勇于开拓、积极创新, 以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应对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党建工作和文化建设工作, 这在本质上就是行不通的, 而且对于党建工作以及文化建设的融合来说也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二) 没有形成健全的组织体系, 规章制度不明确

当今时代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崭新的阶段, 我国从此迈入了信息化与大数据时代, 在大数据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大环境之中, 我国企业现行的组织结构主要有合并模式以及建设子部门等两种方式。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上虽然有着诸多密不可分的联系, 但是在某种层面上来讲, 他们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无论是将党建部门与文化建设部门相合并, 还是在党建部门下设立文化建设部门, 都会导致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在实际进行过程中出现混乱, 对于企业党建工程和文化建设工作的科学合理进行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不仅如此, 企业内部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完善, 也是造成企业的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难以高效融合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如何更好地做好企业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高效融合

(一) 准确把握党建工作的重要思想, 积极树立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都是根植于中国实际的每一个阶段而总结出来的智慧的结晶。它指导着中国最为先进的前进方向, 也是新时代背景之下产生的最新的理论成果。企业要想在经济新常态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拥有立足之地, 就要准确把握党建工作的思想核心, 并且以最新的理论成果指导企业内的文化建设工作[3]。不仅如此, 企业还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之下不要故步自封, 积极地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成果, 并且结合本企业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更好地保证企业党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有效建设。

(二) 保证企业内部组织体系的完善和健全, 做好基础的规章制度构建

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健康的发展, 就必须要有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和明确的奖惩机制, 企业的党建工作与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需要融合, 也需要共生, 这就要求企业要在党建部门和文化建设部门的组织结构和方式上多下功夫。

企业要明确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各自的特性, 不能够一以贯之的将二者强行混为一谈, 而且也要保证两者之间的有效关联, 加大党建工作以及文化建设的力度。企业要建立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 保障企业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的正常进行;还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保证责任落实到个人, 以促进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相互促进和相互作用的最大化。

四、总结

总而言之, 在经济新常态下, 企业要想全面深化改革,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 就必须高效融合企业的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 以提升企业的软实力, 增强竞争力;并且企业的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最广大的基层工作人员为本, 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促进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的真正融合和落实。除此之外, 企业还要坚持不懈的、积极地探索和创新, 促进企业党建工作和文化建设工作的高效结合。

摘要: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与大环境的要求之下, 如何把企业的党建工作与企业的文化建设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是当代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 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新时期指导思想的指挥下, 探索企业党建与文化建设的融合之路, 对新常态下我国企业的可持续、良好、健康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党政建设,文化建设,高效融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387-388.

[2] 陈忠卫.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国有企业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253-254.

人工智能和教育的融合范文第6篇

2、企业人工智能时代下对会计行业的思考

3、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4、浅议人工智能对会计专业教学的影响

5、人工智能背景下财务发展路径分析

6、浅谈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7、人工智能技术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8、基于“会计信息化+人工智能”的企业内部控制重构研究

9、人工智能环境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转型探析

10、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会计学科发展的影响

11、人工智能背景下对会计行业发展的分析和建议

12、人工智能背景下“技能大赛”引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策略

13、会计人工智能的风险研究

14、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研究述评与展望

15、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16、人工智能为财会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17、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会计信息化管理变革

18、人工智能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究

19、基于AHP的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研究

20、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研究

21、人工智能时代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2、浅谈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23、人工智能时代对会计人员的新要求和新作为

24、人工智能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影响-以义乌工商为例

25、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6、浅析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必要性及实施路径

27、人工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28、人工智能对会计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29、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会计核算发展思路探讨

30、人工智能技术冲击下的会计稳定与发展

31、浅谈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及会计人员的新机遇

32、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思考分析

33、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34、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探讨

35、人工智能时代的会计研究综述

36、会计信息系统 “MOOC+翻转课堂+校企共建实训”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37、人工智能对会计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38、人工智能化对企业会计人才培养的影响

39、浅析人工智能下医院会计人员的职业危机

40、智能财务七大理论问题论

41、人工智能时代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

42、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会计人员发展前瞻

43、浅析人工智能对会计人员的影响与对策

44、论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45、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46、人工智能背景下\"技能大赛\"引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策略

47、“互联网+职业”模式研究

48、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员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49、浅谈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上一篇:诚信感恩主题班会总结范文下一篇:超市考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