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指导论文范文

2023-09-17

论文指导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笔者根据《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要求,反思我国各高校模拟法庭课程在案例选择、学生学习、教学体系方面的问题,理清教学改革思路,提出以指导程序的改造为基点,从学生和老师两个主体切入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模拟法庭;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0号)》(下称《若干意见》)提出“分类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意见,把“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作为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而高校中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法中,模拟法庭备受青睐,它已被看成是主要的提高学生法律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然而,模拟法庭课程在各高校开展以来,却没有收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凑课时,完成任务的情况比比皆是。模拟法庭课程的开设又备受质疑。到底模拟法庭课程在实践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一、模拟法庭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选择的困境

《若干意见》提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法律作为天生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在模拟法庭课堂采用更多典型的、有教学意义而且难易适中的案例。这是职业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下模拟法庭开课的基础。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模拟法庭课堂中可供选择的案例捉襟见肘,更别说有教学意义和难易适中的案例了。

目前,各高校开设的模拟法庭课程并无专门针对模拟审判的教学案例集(特别是难易适中的案例),实践中大多由任课老师从其他途径搜集一些案例。而大多数法学的任课老师案例多来源于一些教学案例,或从网络等途径进行下载。这带来的问题就是老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甄别有利于教学的案例,一方面教师在案例选择上本身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感性因素大于理性因素,缺乏规范性和系统化的梳理,因此,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要甄别出真正符合模拟法庭教学的案例,需要大量时间,甚至要占用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这也很可能影响到老师选择案例的积极性,最后是敷衍了事,随便选择。

(二)学生“表演”成分过重

模拟审判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通过让学生对案件程序的简单模拟,来领会整个庭审程序中各个参与者的作用,从而达到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的作用。所以,对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应只限于“表演”,而应加入更多的创作元素。但是,实际情况是,在角色的模拟过程中重注程序的流畅,轻实体法的应用分析;重程序操作而轻实体价值判断。例如,笔者在指导模拟审判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庭审中多追求各个审判程序环节的精确,模仿诉讼当事人的行为、语言,甚至是法警的步伐,不自然的因素充斥于整个庭审中,似乎是一种为了程序而学习程序的学习过程。模拟法庭课程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程序,而另一个是走在程序中的实体内容,程序应是为解决实体问题自然而然呈现出来,不应为了程序而去“表演”程序。这种过重的“表演审判”将导致庭审表演成分居多而“实质”性不足,丧失庭审应有的对抗性,失去了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模拟过程中自创元素太少,偏重“表演”的模拟法庭课程将最终偏离模拟审判课设置的初衷。

(三)教学系统的不规范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教学准备的缺乏,即教学过程、指导程序的规范化的缺乏;系统的模拟审判教材的缺乏;模拟法庭设置不规范,规范的法庭标志、服饰的缺乏。其次、在法学教师队伍中,大部分老师自身的实践知识仍有待提高;最后、对教学效果的总结不足。对模拟法庭教学缺少系统的研究与探讨,阻碍了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功效的发挥,从而严重制约了模拟法庭教学的发展。

二、研究思路:结合应用人才培养目标重塑模拟审判课程的教学体系

“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已经被公认为是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所以,对应用型、复合型的理解是我们理顺法学人才培养目标思路的前提。

何为复合型人才,国内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复合型的实质是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严格的界限,使学生能够接触和学习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及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强调专业知识的宽泛性和学科知识的多样性,主要着重于各类知识的交融和综合,具有更广泛、更丰富的内涵。[1]孟庆研认为,所谓复合型人才就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知识运用能力强、有科学创新精神、通晓国际惯例、具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语言文化交流能力的人,即一专多能的人。[2]魏斌认为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并且能融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人才。[3]可见,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复合型人才应具备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但需要补充的是,复合型人才不是一种简单的“1+1=2”,既然是复合,就是对已掌握的多门知识的融合,能灵活整合应用。

何为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工作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从人才类型结构上进行分类,我们可以将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显而易见,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已经从学术型转为应用型。从应用型人才的知识构成来看,其知识结构主要由应用科学的知识体系组成。从学理上说,应用科学是与基础科学(或理论科学)相对的一个词,指和人类生产生活直接联系的科学。[4]

总之,从《若干意见》提出的“分类培养卓越法律人才”意见看,对人才培养从深度广度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型要求更广的知识面,应用型要求更深、更专的知识量。既然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应打破以往纯理论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理顺思路,寻找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模拟法庭课程为例,应结合社会需求,将模拟法庭课程的开设紧紧围绕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要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法律实践中各类案件中多少要用到其他专业的知识,有的甚至要求更精细的掌握,循着这一思路,可以在理论课程设置上进行拓宽;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要求深化学生所学知识,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的培养,循着这一思路,可以在模拟法庭课程开设前后着重去寻找一些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如在模拟法庭开课前对案例的精选,在模拟法庭中学生主导性的加强,模拟法庭课后,老师对庭审过程的总结与建议。

三、模拟法庭仿真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模拟法庭教学指导程序的构建

1.模拟法庭教学资料的准备

收集整理各类司法文书范本。结合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和司法界出现的一些难点问题来收集典型案例,比如湖南“上访母亲”唐慧起诉永州市劳教委案、上海钓鱼执法案、中国最后一个“流氓”案等,并按照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编制难易适中的模拟法庭教学案例库(教学案例库资料应当包括案情简介、本案相关证据、本案在教学中的主要教学要点的讲解)。收集一些三大诉讼法的模拟法庭庭审录像光盘,在模拟审判活动之前让学生学习。

2.模拟法庭指导程序的构建

将指导程序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指导的内容是庭审程序的分组、角色安排,学生对案件内容和相应程序的熟悉。第二个阶段是正式开庭阶段,指导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开庭后学生的表现情况,如:法律文书的制作分析、庭审抗辩焦点的归纳与提炼、举证质证方面的对抗性分析。

(二)学生执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1.兴趣培养阶段:大一学生因其以前没有或者较少接触法学知识,没有基本的知识基础,针对这一特点,在模拟法庭课程准备的方向是兴趣培养。具体来说,可以做两个方面的准备,一是在一些理论课中穿插一些案例,这类案例应与所学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虽然重点是培养学生兴趣,但侧重点还是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二是专门开设模拟法庭的庭前准备课程,设置2~4个课时即可,重点挑选一些典型性、争议性、法院判决在定性和定量上有幅度空间的的案例如最近的李天一案,在老师的提示下,由学生讨论该案件的几种处理结果,有条件的,还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结合现有证据和案件事实进行辩论,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2.执业能力培养阶段:执业能力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执业能力就是培养将理论灵活的运用到实践的能力。经过一年或者一年半的法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积淀,可以有步骤的进入模拟法庭课程。在这个阶段应以学生自主参与为核心,具体表现在:一、角色选择的自主;二、各种文书写作的自主;三、法庭辩论的自主。

总之,这个阶段,老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提升学生的执业能力,而不应要求学生完全模仿原案件的庭审过程。

(三)师资力量的提升

1.师资队伍的扩大。

针对当前法学教学中实务能力师资力量缺乏的现状,引入公安、检察院、法院以及律师等实务界人员参与模拟法庭教学不失为一可行之法。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在模拟法庭开庭时,邀请实务界法律人作为点评老师。对整个庭审进行分角色指导,即检察官主要负责对模拟法庭中公诉人的程序性和实体性问题的指导,法官主要负责对模拟法庭中审判长、审判员的程序性和实体性问题的指导,律师可负责对模拟法庭中辩护人、代理人等的程序性和实体性问题的指导。这样能让学生尽可能多地通过有限的课堂学习获得更多的专业实践知识的积累,而且这样的指导对学生的影响深刻,效果明显。第二,在模拟法庭开庭之前和闭庭之后,建立“导师制”的指导机制。即通过对学生和实务界人士的双向选择,自行建立一种非规范性的导师关系,由“导师”对学生在模拟法庭中碰到的实践问题和以后可能会遇到的难题进行指导。

2.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知识的时滞性要求及时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内容、提升教师队伍的知识水平。在模拟法庭课程中,教师应该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知识的积累。而实践知识不是通过简单的课堂学习能够获取的。所以,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模拟法庭课程的教学改革还有待于教师多积累法律实践知识,促进师资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第一,理论知识方面,以传统的进修、学习等方式进行。第二,实践知识方面,应多开展一些教、学活动、让教师走出去。如法庭观摩、挂职锻炼、还可以建立司法系统具体职位和高校具体老师之间的互换锻炼机制,不仅可以让教师积累更多的法学实践知识,还可以提高司法系统的理论水平。第三、师德建设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

四、结语

庞德曾经说过, 法律人才“仅有高尚品格以及对于正义的热诚态度还是不够的。学识必须具备, 这要从教育中来, 从适用和解释法律的技术而来, 并从裁判技术的经验中来。品格、教育与经验是三项重要条件”。[5]在实践性越来越强的现代社会,人才判断的标准不再是单一的理论知识水平。而以往的教学体制已不适应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

实践性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就模拟法庭课程而言,以指导程序的改革为基点,从学生和老师两个主体切入的创新办法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白童.高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黑龙江教育.2008:11:33.

[2]孟庆研.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1):60- 61.

[3]魏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复合型教师素质特征[J].商业经济.2012:(3):94.

[4]刘维俭,王传金.从人才类型的划分论应用型人才的内涵[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6月第24卷(3):98.

[5]王健编.西法东渐——外国人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曾冰(1981—),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讲师;欧阳爱辉(1979—)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副教授。

[基金项目]南华大学教研教改课题成果之一(编号:2013XJG33)仿真教学在大学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成果之一(编号:225)基于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法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论文指导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引言

课程设计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在专业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相关教学工作。然而,当前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得教学效果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思路。通过实施提出的建议能很大程度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可行性。

1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选题不合理

选题陈旧、单一,学生彼此之间抄袭现象严重,最终的设计成果几近相同,难以做到因材施教;题目范围窄且多为教师杜撰,没有实际的工程背景,使得学生很难通过课程设计的完成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题目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影响制约了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2教学方式单向输送,缺乏主动性

目前的课堂教学主要以单向输送为主,即老师通过在课堂上讲课的方式被动地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仅适合普遍性的知识传授,讲究知识的层层拓展深入,学习的台阶式提升。“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也是其缺点,因为在这样教学环境下,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其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现代的学生更加追求个性,追求自我,其洞察力和创新力的提高使得其有越来越多的个人看法,获取知识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

2网络环境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的教学

2.1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内容主要根据相关课程设置,内容较为单一独立,与其他课程间的联系较少,课程设计题目也多是任课教师虚拟的项目,没有与实际工程建立有效的连接。由于任课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实际工程参与不足,缺乏工程经验,从而造成所拟课程设计题目理论性较强,缺乏实际意义,导致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实践相脱离,无法很好地达到课程设计的目标要求(如钢结构屋架设计、土木梁板设计、砌体结构墙体设计等)。对于学生来说,虚拟的课程设计内容较来源于实际工程的项目缺少吸引力,较为片面,很难让学生形成一个严谨的工程责任的态度,因而,当设计不够合理的情况出现时,学生多以“虚拟”为借口,不对设计加以调整。

2.2课程设计的组织

根据学科不同专业课课程之间知识的相关性,打通相关课程设计的内容,明确课程设计的先后衔接顺序,最初由给定的原始设计资料完成第一门课程设计,之后,前导课程设计的设计结果作为后续课程设计的设计资料,一步步完成整个课程群相关的课程设计。

2.3教学方式的改革

(1)引入微课模式,教学形式多元化。微教学概念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怀特·艾伦等提出的微型教学概念(microteaching),是将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中复杂的教学技能予以分解和简化为各个单一的教学技能,使初学者更容易掌握,并达到规范化的目的。引入微课堂的教学理念,针对课程设计的核心知识点,如基础选型、荷载计算、桩型选择、沉降验算、地基承载力;学生在设计者遇到的常见问题,如基础选型单一、荷载计算模糊、场地持力层确定模糊。根据这些知识点及问题,授课老师制作相关微课视频或课件,在视频或课件中详细阐述其要点、计算环节关键问题的处理,并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学习,这样能有效地解决课程中的共性问题,提高了指导效率,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2)采用网络交流,教学时间碎片化。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学方式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采用协作研讨教学模式,即指借助QQ、微信等交流工具,在网络平台上建立教学小组,实现互动教学的自由性与及时性。教师收到教学任务后可结合自己负责的小组设置一个交流群,在群里学生可随时向老师提问,而教师也能在群里给学生布置任务,总结每堂课的重点。

2.4学生的自主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能够据此目标来管控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有的放矢地自主进行学习。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自主探研、自主解悟。这个过程强调学生应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才是知识的建构者。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设计进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网络上畅所欲言;教师应将自己置于辅助地位,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而不是直接提供问题答案,是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回答学生的问题。网络环境下课程设计指导教师有深入思考学生所提问题的时间,能够将正确的答案或引导思路告诉学生;学生的提问,可以让指导教师顾及到学生个体接受能力的差异,帮助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

2.5课程设计成果及评价

课程设计提交成果主要是设计计算说明书和图纸。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大多数课程的计算书往往要求学生提交打印稿件,而对手工计算和制图不做要求。手工计算和绘图是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如果省去了手算和手工制图的过程,那么课程设计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但是难免部分同学存在侥幸心理,以复制抄袭来敷衍,致使课程设计的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失去了锻炼计算和绘图技能的机会。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计算准确度都很低,甚至出现考试过程中一旦有计算题就是空白的情况。课程设计以最终提交计算书为评价依据,这些成果并不能全面反映每位同学的实际水平,忽略了过程评价,以及对学生相关理论的熟练应用能力的考查,因此仅以最后提交成果为评价依据过于单一且不够客观全面。另外,各科教师课程设计成果评价标准不同,要求程度存在差别,缺少规范的管理。

2.6课程设计的考核

不同与以往的考核方式,指导教师在对每个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考核时,在注重学生对本阶段、本课程知识掌握、运用的能力时,还需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及设计成果质量加以考核,另外,教师还需对学生前导课程设计的成果进行复查,对后续课程设计所涉及的设计所需条件做充分准备,以保持前后课程的课程设计之间的关联性。在课程设计完成之后,指导教师酌情给出评阅成绩或要求学生进行答辩,综合课程设计完成情况和答辩情况给出最终成绩。

结语

土木结构课程设计是培养、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指导土木结构课程设计需求相匹配,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与网络指导时间,有效进行土木课程设计指导与学习引导工作,创新指导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查阅规范资料、浏览类似工程图纸、网络上的互动问答、同学间的讨论、师生间的互动答疑等多种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传授知识、保护学生个性、培训学生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既授学生以鱼,又授学生以渔。

参考文献:

[1]王章豹.试论大工程时代卓越工程师大工程素质的培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5):48-54.

[2]刘岩,谭宇胜.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8,(4):44-47.

[3]蔣永生,邱洪兴,陈以一.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高等建筑教育[J],2018(02):14~16.

[4]李伟,王晓初.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9,11(2):63-65.

[5]甘亚南,苗兰亭.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4(4):117-118.

(郑州工商学院河南省郑州市450000;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郑州市450000)

论文指导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爱因斯坦说:“用数学可以证明一切。”数学学不好,其他学科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正是因为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所以指导中学生如何学习数学,成了数学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兴趣”和信心是学好数学最好的老师。这里说的“兴趣”没有将来去研究数学,做数学家的意思,而主要指的是不厌学,不要当做负担。只要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你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并逐步对数学感到兴趣。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你的信心就会不断地增强,你也就会越来越认识到“兴趣”和信心是你学习中最好的老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就必须提供好的学习方法,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达到新课程要求标准。

一、数学学法指导的意义

1.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

2.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经验新体系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3. 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需要。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专家学者强调了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

二、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1. 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2. 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3. 学习能力的指导。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4. 应试方法的指导。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5. 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三、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

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学习经验对学生数学学习提出的基本法则。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质量的准则。有以下几条原则:1. 系统化原则: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和学中要把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系统化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各部分学习基础知识内部和相互之间以及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从宏观到微观揭示其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在平时就要十分重视和做好从已知到未知新旧联系的系统化工作使所学知识先成为小系统、大结构达到系统化的要求。2. 针对性原则:就是针对数学学科的特征及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原则。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初中生的指导要具体、生动、形象多举典型事例,借助新技术去学习侧重于具体学习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针对学生的类型差异进行指导。学生的类型大致有四种:第一种优秀型。双基扎实学习有法智力较高成绩稳定在优秀水平。第二种松散型。学习能力强但不能主动发挥学习不够踏实双基不够扎实学习成绩不稳定。第三种认真型。学习很刻苦认真但方法较死能力较差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上不去。第四种低劣型。学无兴趣不下功夫底子差方法死能力弱学习成绩差处于“学习脱截”和“恶性循环”状态。对第一种帮助优生进行总结并创造性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第二种主要解决学习态度问题,明确目标,不给自己找借口,要让自己与众不同,就反其道而行之,坚持不懈,不断进取,才能在每一次的竞争中拔得胜利这面旗帜;对第三种主要解决方法问题;对第四种主要解决兴趣、自信心和具体方法问题。3. 实践性原则:学习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就必须进行方法训练使之达到自动化、技巧化的程度。指导中切忌单纯传授知识满堂灌学而不用。4. 实用性原则: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是用较少的时间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改正不良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应以常规方法为重点指导时多讲怎么做少讲为什么力求理论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可读性便于学生接受。注意穿插某些重要的单项学习法如怎样记笔记怎样积累资料怎样使用工具书怎样阅读等等。5. 自主性原则: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6. 及时巩固原则:是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四、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

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为其内容及范围。

其一,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非智力因素是学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动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锻炼学习意志。(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其二,数学学习方法由外化向内化的指导:(1)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①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②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③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④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1. 让学生明确学好数学需要抓好的学习环节

(1)制订计划,(2)课前预习,(3)认真听讲,(4)及时复习,(5)独立作业,(6)解决疑难,(7)系统小结,(8)课外学习。

2. 让学生明确学习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1)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下面我们归纳出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阅读概论,记住名称或符号;背诵定义,掌握特性;举出正反实例,体会概念反映的范围;进行练习,准确地判断;与其他概念进行比较,弄清概念间的关系。

(2)数学公式的学习方法。

我们介绍的数学公式的学习方法是:书写公式,记住公式中字母间的关系;懂得公式的来龙去脉,掌握推导过程。如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用数字验算公式,在公式具体化过程中体会公式中反映的规律;将公式进行各种变换,了解其不同的变化形式;将公式中的字母想象成抽象的框架,达到自如地运用公式。

3.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认真预习。对有疑难预习不懂的地方,可先做上记号,作为听课重点。预习时将作业试做一遍。(2)专心听课。这一点很重要,不专心听课,课后自己看,效果总不如认真听课好。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成绩差的同学大都是在听课时打了马虎。(3)做好笔记。笔者要求学生用自己所能承担最好的一本笔记本,因为天天用,看着奢华的封面,细滑的纸张,自然用心对待,不容易中途辍学。创造性地记好笔记,既有教师的思维,又有自己思想。(4)先复习后做作业。先分析后解题。课后要将书看一遍,把教师讲的东西想一想,然后再做作业,且应想到做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不能是为做作业而做作业。(5)弄清基本概念。(6)做适量的习题。“精、准、活”,选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且注意在解题中总结规律。首先,精是要求题量少,做典型题常规题,有了基础就能找到题眼。其次,准是在熟练的基础上力争做到准确无误,做到熟能生巧,有“题感”。第三,活是知识的迁移,能活学活用,能找到规律。如拼图数火柴棍,数桌子凳子,日历中规律。

总之,考试有技巧,掌握规律并且要有圣人思想,超然于教材之上,能以俯视的眼观看待,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汉营中学 678013)

论文指导论文范文第4篇

做好角色游戏准备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提出,“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角色游戏的开展,教师要结合学情,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一,拓展游戏主题。教师要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地域文化等特点,尽可能拓展不同的游戏主題。幼儿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的差异性,导致游戏内容的偏好与选择存在差异。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满足幼儿游戏需求。

第二,构建游戏场景。从环境布置上,教师可以利用材料、玩具等,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参与游戏场景的构建,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幼儿自己动手,找到所需的材料或相似的替代品。如“超市购物”主题下,幼儿可提前准备各类商品,如“钱”的准备,可以将小玩具、卡片等应用到游戏中,增强幼儿的快乐体验。

第三,设定适宜的游戏时长。根据幼儿年龄差异,在角色游戏活动设置中,游戏时间也要有所变化。通常大班幼儿以25~30分钟为宜,中班幼儿20分钟为宜,小班幼儿以10~15分钟为宜,避免游戏时间过长或过短。时间过长,游戏体验差,幼儿容易丧失角色游戏的兴趣;时间太短,幼儿无法深入体会游戏角色,理解游戏主题,参与角色游戏积极性下降。

做好师生游戏共建

角色游戏主角是幼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参与体验。教师作为观察者、引领者,要尊重幼儿的选择、想法,给予幼儿必要的自由。通常,在设置角色游戏主题后,教师可以听取幼儿的建议,或者与幼儿一起商讨游戏的内容和规则,包括游戏角色的分配、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环境的布置等。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时,要多听取幼儿的意见,多与幼儿商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要适度引领游戏,不能强迫幼儿接纳自己的观点。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观察,正所谓“实施教育,观察先行”,通过观察,捕捉幼儿的思想、情感、态度变化,了解幼儿的想法、意愿,根据幼儿的言行分析、判断幼儿的心理,适时给予介入指导。

以“娃娃家”游戏为例,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幼儿对生活用品的认识,停留于“购买”体验,忽视不同物品的具体功能和作用。如在“娃娃家”的桌子上,摆放了太阳帽、太阳镜、太阳伞等,这些是夏天必备用品,但其作用很多幼儿不了解。这时,教师提出,以“客人”到访的方式,招呼“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一起陪着客人去逛动物园教师在出门前提醒道,外面很热,别忘了带好防护用具啊。很多幼儿听到防晒用具,想到了太阳镜、太阳伞、太阳帽,于是纷纷拿起并戴在身上。由此,教师借助观察、指导,让角色游戏顺利进行。

重视角色游戏体验

与其他游戏活动相比,角色游戏更加关注幼儿的体验。人物角色的扮演,不但可以开发幼儿想象力和思维力,而且通过言语、行为、规则、情感等方式,在幼儿交往中促进协作品质的养成。而教师则要在此过程中发挥好导向作用,给予正向疏导,促进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如在“商店”情境角色游戏中,有“售货员”“顾客”等角色。“售货员”的角色是推销不同的商品,以挣得更多的“钱”;“顾客”以购物为目的,追求物美价廉的购物体验。教师要从幼儿角色游戏扮演中,引导他们获得情感体验,并树立自信。

同时,角色游戏中,幼儿从不同人物角色扮演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泄内在冲动,减轻焦虑。如在“打针不哭”角色游戏中,幼儿争当“医生”,因为医生可以为病人打针,边打针边说:“打针不疼,不要哭”。教师则引导幼儿当个勇敢的小病人,告诉幼儿打针就像小蚊子咬了一下,一点也不疼,以此减轻幼儿对打针的害怕情绪,消除幼儿打针时的紧张。教师要引导幼儿与其他同伴交往,相互学习和借鉴,促进幼儿经验的习得。

教师要善用角色游戏,引领幼儿从角色体验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帮助幼儿养成优良学习品质。

总之,在幼儿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应积极建立游戏指导者身份的角色规范,树立教师是角色游戏的创设者、引领者的意识,尊重幼儿个性实际,充分准备,共同搭建,合理引导,提升角色游戏教育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车逻中心幼儿园)

论文指导论文范文第5篇

在新改课背景下,加强对中学生的作文指导十分重要,因为其不但和学生的语文成绩密切相关,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也非常重要。为此,教师要加大作文指导力度,通过多方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下面谈谈中学生作文指导的方向和策略,供同仁参考。

一、中学生作文指导的方向

1.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

中学阶段需要学习的文体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是议论文、记叙文以及说明文,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特点与写作技巧。写作其实是自由表达的过程,但在语文考试中不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学生必须明确文章的写作要求,做到准确表达。基于此,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每一种文体,带领他们开展写作训练并给予具体指导,使他们知道其中的奥妙,为自由表达做铺垫。此外,不同文体的写作需要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学生只有系统地掌握这些技巧,才能准确地表达自我,阐述观点,写出让自己满意、让读者眼前一亮的佳作。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详细介绍并带领学生进行文体赏析,以便于学生在日后的写作中可以有效运用这些表达手法和写作技巧。

2.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有些教师认为写作和阅读毫无关系,所以只重视写作训练不重视阅读。事实并非如此,阅读和写作密切相关,阅读能力不强,作文水平肯定不会很高。阅读与写作不可分割,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若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日常的阅读和积累不可或缺。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接受文学的熏陶,如此学生才能写出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情感饱满的佳作。

二、中学阶段的写作指导策略

1.写作前指导

写作前有三个方面要注意,即审题、选材、构思。一些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可能不知所措,原因是他们不会审题。审题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写作要求,特别是材料作文,一定要详细阅读提供的材料和写作要求,找出材料的重心,确定主题,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写作。在教会学生审题后,还要引导他们列提纲。列提纲可以在头脑中进行,也可以在草纸上简单勾勒。列提纲是在写作前确定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方便筛选写作素材。而且列提纲还能对行文结构进行设计,方便安排材料,让材料按照或从弱至强,或从古至今,或从里到外等顺序呈现,使文章更有逻辑性,也能更好地表现主题。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在写作前认真审题的习惯,让学生快速构思,为写出佳作做好铺垫。

2.写作中指导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学生多半在课堂上完成初稿,然后交给教师批阅,再发回学生手中自主修改。這种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认为批改作文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性。而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者是最了解自己文章的人,在反复修改中,写作思路会越发明晰,素材也会在不断的加工中越发贴合中心,如此文章会越来越好。基于此,在写作课上,教师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文章进行点拨,给出修改建议,还要组织学生自评与互评,让他们在互批互改中实现自我提升,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

3.写作后指导

写作的最后一步是点评和批改,由于学生比较多,对于教师来说,精批细改,每篇文章都给出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建议是不现实的,所以只能粗略地浏览,写几句简单的批语,或者干脆写个阅字。这样的批改多数情况下是没有意义的,学生得不到有效指导。为了提升批改和评价的有效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把作文上交给教师批改,教师统一批阅后找出写作难点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选出佳作;在作文课上,带领学生一同分析共性问题与典型问题,探讨如何解决和避免这类问题;然后一起赏析佳作,积累写作经验;最后让学生写读后感,和对自己文章的反思,把所学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试着运用到文章中。

中学生的作文质量关乎着中考成绩,为了让他们写出优质文章,教师应加强作文指导,结合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学情开展写作训练活动,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论文指导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整体护理观 提高 护理质量

落实整体护理观,建设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整体护理观是与新的医学模式相适应的护理模式,需要高素质的护理队伍。为此,多年来,我们坚持把建设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放在首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护士长队伍素质:实行了护士长竞聘上岗,通过竞聘让一批年轻有为的业务骨干走上了护士长岗位,使我院护士长的平均年龄达到了34岁,大专学历占98%以上。

强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我们制定护理人员培训方案,一是将护士长有计划地送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或参加各级各类护理管理学习班;二是护理部利用院内现有的护理资源,采取了院内进修轮训等方式,让普通科室护理人员从服务理念上,新技术、新业务的学习上、重患病情观察与护理上,不出院也能得到学习与提高;三是护理部把强化护理人员的“三基”训练考核,一直是当作落实整体护理观的重要内容来抓,从岗前教育培训直至上岗后的继续教育都始终长抓不懈。

落实整体护理观,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规范临床护理交班,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为此,护理部对这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了全院规范,一是晨会背诵式站立交班,体现出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大家集中精力进行交班,使在岗护理人员都能了解病区病人情况;同时背诵式口语化的交班,又增加了护理人员夜间巡视病房的次数,提高了夜间护理质量。 二是床前交班,护理人员列队入病室,夜班护士向病人问好,交接班护士认真交接夜间病人情况,护士长进行补充指导。这一日常护理工作的规范,保证了整体护理的工作质量。

规范晨间处置时间,体现人文关怀:为了确保病人的休息,体现人文关怀,我们在充分摸底调研的情况下,规范了全院各疗区晨间护理的时间范围,保证在不干扰病人休息的前提下,完成晨间处置工作。

规范住院病人第1瓶用药时间,解决病人最关心的问题:我们要求科室結合本科实际,调整不同岗位护理人员的上岗时间,保证长期医嘱的第一瓶液体在上午9点30分之前静点。

规范病房管理,给病人创造温馨舒适的休养环境:护理部制定病房管理规定要求护理人员在病人午休时、21点熄灯时,打地灯拉窗帘,让病人从细微之处感受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

规范服务行为:医院为护理人员配备了上岗必备的化妆盒、头饰、要求护理人员施淡妆上岗;同时还请专业礼仪老师进行礼仪知识讲座,根据护士职业特点,实地示范、演示常用姿势、礼节、语言,增加感性认识,促进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落实整体护理观,不断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实施整体护理查房,重护理程序的运用:护理部对整体护理查房进行了规范,多次举行观摩查房,既提高护理人员应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的能力,促进护理人员从心理、社会、精神等全方位的角度去实施护理照顾;另一方面也通过护理查房床边指导,让病人了解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自我康复、保健的知识。

实施健康教育,为整体护理提供支持:护理部积极争取,院里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各科室配备了《病人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并利用床头交班、整体护理查房等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床边指导培训,使护理人员担当起健康照顾者、教育者、管理者、咨询者等角色。

开展专病专护,提高护理工作的技术含量:我们有选择地在重点科室的业务骨干中开展了专病专护工作,从专病的定向到资料积累及临床实践,促进了临床专科领域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护士在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技术性护理的能力和相应经验的积累,以及提供更为连续化、个体化的护理服务等方面,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护理服务能力:护理工作是一门集专业技术和服务艺术为一体的工作,护理学研究的领域涉及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多年来,护理部注重引导临床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新技术的研究,增强了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每年都有十几项护理科研项目获省市局奖励。同时完成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重症监护、介入治疗、干细胞移植、肾移植等项目护理,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使护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整体护理的观念,多年来已逐步成为护理人员自觉的行为方式,重视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已蔚然成风。到目前为止,我院具备专科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已达到了30%。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人员逐年增多。在重视提高护理技能的同时,不可忽视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因为疾病谱在改变,护士要用新医学观去指导实践,才能真正提高护理质量,把整体护理落到实处。观念的更新,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护理人员把整体护理的服务理念落实在为病人服务的自觉活动中。比如我院血液肿瘤科,根据化疗病人恶心、呕吐、影响正常进食时间的情况,大家集资为患者买了微波炉,解决了病人随时热饭的难题。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在坚持做好术前术后访视的前题下,又提出了术中“手拉手”服务,消除了患者术中恐惧的心理,使手术病人顺利完成了手术治疗。仅这一爱心活动的开展,就使术前因恐惧而导致血压升高影响手术的病人大大减少。干部内部的护理人员把整体护理服务延伸到了家庭社区,她们坚持3年为老红军送医送药。人工肾室的护理人员用真挚的爱心、精湛的专业技术、整体化的护理观,赢得两个效益的不断提高,服务半径已经辐射到周边很多地区,不少患者慕名而来,打造了人工肾室特色的护理服务品牌,2004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巾帼文明岗先进集体,受到卫生部、全国妇联的嘉奖。

近年来以人工肾室为代表的全院5个护理单元都先后获得省级、市级巾帼文明岗的光荣称号,整体护理的理念不断得到健康的推进。

上一篇:专科论文范文下一篇:科研思维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