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交流材料范文

2023-09-21

人才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基本情况:

常树青,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北省献县人。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办公室主任,首届河北省历史学科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担任高中历史课。1963年6月5日出生。1984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论文和实习均为全系第一名,四年全日制本科,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在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分配到沧州市一中任教至今。199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3年来,一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担任10年班主任,13年办公室副主任、主任。2002年7月任我校下基层工作队队长(新华区鞠官屯中学,支教一年)。2001年6月被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2002年6月被聘为陕西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报》特约编辑、驻沧州市记者站站长,2003年被聘为北京《发现杂志社》理事。

二、学历情况:

常树青老师1984年7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全日制,学制四年,本科学历,历史学学士学位。

三、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及评审时间:

常树青老师现任中学历史高级教师,评审时间为2000年。

四、

历年进修学习和培训情况:

1、1998年8月——2000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生班结业,被评为优秀学员。

2、1999年——2002年参加了“跨世纪园丁工程”首批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005年被河北省教育厅命名为首届河北省历史学科骨干教师。

3、2004年参加河北省新教材培训,被河北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北省历史新教材培训高级专家。

4、2005年12月,在中共沧州市委党校参加中共沧州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县级后备干部培训,成绩优秀。

5、一直坚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成绩优秀。

五、工作经历:

1、1984年7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分配到沧州市一中任教至今(共23年)。

2、23年来,一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担任10年班主任。

3、1990年和1991年担任两届学校教工团支部书记。

4、1991年暑假受学校指派参加了市委组织部举办的“沧州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培训班”。

5、1994年2月至今担任13年办公室副主任、主任。1999年至今兼任学校行政党支部组织委员、纪检委员。

6、1998年12月任沧州市青年历史教师教学研究会理事长。2006年3月任沧州市历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7、2000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生班结业,被评为优秀学员。

8、2003年任沧州市政府督学。

9、2004年2月被聘为沧州市教研室兼职教研员。

10、2004年7月被省教育厅聘为河北省历史新教材培训高级专家。

11、2005年12月被聘为首届沧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12、2002年7月至2003年9月任我校下基层工作队队长(新华区鞠官屯中学支教一年)。

六、2002年以来完成教学情况:

2002年初至同年7月,常树青老师担任高一3班、4班、9班、10班历史教学。主要进行,主要学习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周学时数12节,学年总学时数近450节,学生数240人

2002年7月至2003年9月任我校下基层工作队队长(新华区鞠官屯中学支教一年)。常树青老师作为下乡支教队长,带领支教队员一道帮助该校进行教学业务指导与培训,并亲自授课,举办教学讲座,组织课堂教学比赛,并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该校在当年的中高考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因效果显著,2003年7月,常树青被沧州市委评为干部下基层工作先进工作队员,职称考核优秀并荣立三等功。

2003年9月至2004年6月,常树青老师担任高三3班历史教学。主要高考复习,周学时数6节,学年总学时数140多节,学生数60人。高考平均分为沧州市第一名。

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常树青老师担任高一7班、8班、13班、18班历史教学。主要学习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周学时数12节,学年总学时数近450节,学生数240人。

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常树青老师担任高二文科班3班的历史教学。主要学习高中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周学时数6节,学年总学时数140多节,学生数60人。

常树青老师在教学中注意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成绩都有不同的进步和提高,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授课很受学生欢迎,取得突出教学效果。

七、获奖情况:

1、2001年2月《中学开设历史选修课、活动课的基本构想》获中国教育创新论坛征文评比二等奖。

2、2001年7月沧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3、2001年5月首届“沧州市十佳(杰出)青年教师”并记三等功。

4、2002年职称考核优秀,记三等功。

5、2003年职称考核优秀,记三等功。

6、2002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市教委系统教育法制工作先进个人。

7、2003年6月被沧州市委命名为沧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8、2003年7月被沧州市委评为干部下基层工作先进工作队员。

9、2005年12月被河北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北省首届高中历史学科骨干教师。

八、公开教学情况:

常树青老师自1993年开始执教市级大型观摩课(原高中历史世界史《美国内战》)以来,除每学期为本校青年教师上示范课外,多次执教省市级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为来自天津、张家口等地和沧州各县市的听课教师做观摩课。近几年来几乎每年都应《沧州晚报》邀请,为沧州的高三学生、学生家长现场答疑,解决孩子复习时在学习、心态方面及高考报志愿遇到的各种问题。

常树青老师年多次为沧州市高中历史教师举办大型公开课、讲座、新教材培训,并多次担任河北省、沧州市评优课、说课比赛评委,为省市历史学科教学的改革、发展、创新和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九、组织指导课外活动情况:

多年来,常树青老师经常带领历史组老师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辩论会、故事会、撰写历史小论文、沧州地方史研究等。让学生开拓视野,得到锻炼。作为河北省新教材培训专家,对8个县市试验区初中历史教师进行培训,并结合实际在高一年级进行教研实验,编辑出版了学生个人成长史专辑《追寻梦中的太阳》一书。 200

5、2006年,在沧州师范专科学校组织的沧州市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高中骨干教师市级培训中,为受训教师上专题课和公开课,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广大教师好评。

十、论文论著:

(一)论著:

1、2003年6月,《当代教育教学论坛》(副主编),中国文学艺术出版社,国家级。

2、2004年3月,《名人名文名诗精粹》(主要撰稿人),新华出版社,国家级。

(二)论文:

1、2001年1月5日,《教师应该偏爱后进生》,《河北科技报》,省级。

2、2001年2月16日,《怎样制作和使用学习卡片》,《河北科技报》,省级。

3、2001年3月5日,《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中学历史报》,省级。

4、2001年3月16日,《关于2001年历史高考命题趋势的几点思考》,《河北科技报》,省级。

5、2001年3月20日,《学雷锋关键是抓住实质》,《北京青年报》,省级。

6、2001年4月25日,《五四巾帼英雄邓颖超》,《中学历史报》,省级。

7、2001年4月,《中学开设历史选修课、活动课的基本构想》,《中国教育创新论坛》第二卷,新华出版社,国家级。

8、2001年6月12日,《2001年历史高考复习应对策略》,《沧州晚报》,市级。

9、2001年7月,《开展社区教育,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河北教育管理》第二期,省级。

10、2001年9月7日,《注重历史教学评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河北科技报》,省级。

11、2002年1月,《关于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的思考》,《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第一期,省教育厅、河北师大学报,省级。

12、2003年6日,《拓宽教育途径,提高创新意识深化研究,(探究)性学习模式改革》,《当代教育教学论坛》,中国文学艺术出版社,国家级。

13、2005年1月25日,《寒假,我们如何学习》,《沧州晚报》,市级。

14、2005年2月27日, 《给高

三、初三同学的几点建议》,《沧州日报》,市级。

15、2005年3月15日,《研读考纲, 夯实基础, 适量做题,查漏补缺——给2005年高考考生的几点建议》,《沧州晚报》,市级。

16、2005年4月14日,《高三“模考”后如何做好试卷分析》,《沧州晚报》,市级。

17、2006年2月19日,《立足学科 ,适当综合, 梯度训练, 培养能力——2006年高考文综复习技巧》, 《中学历史报 》,陕西师范大学,省级。

18、2006年3月9日,《文综复习:梯度训练, 培养能力》,《沧州日报》,市级。

十一、承担研究课题情况:

常树青老师在参与高中历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同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意培养和带动本组的青年教师,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取得很大进步,近几年,历史组有他指导的多名教师在省市级各种评优课中获奖。

1、“九五”期间参与了学校教科室主持的中央教科所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中学生学习策略分析”(已结题)。

2、“十五”期间,参加了河北省重点科研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本课题2006年已结题。

3、1996年3月份,成为“中学历史思维方法指导与训练”沧州市市级科研课题主持人,培养同学们的抽象思维和高度概括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反应这种方法较好。

4、自选教改课题——历史列表与专题归纳法。在20多年探索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5、自选教改课题——中学历史结构教改实验。这种方法主要是从宏观上让同学们掌握教材的结构网络,把教材内容纳入教材结构体系,指导原则是“宏观把握、微观入手”,使同学们所学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既扩大了同学们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6、自选教改课题——中学历史选修课、活动课、研究性课程及校本课程的探索。

常树青老师对历史目标教学法、历史列表与专题归纳法、历史知识结构教学法、历史思维方法进行长期研究与探索,并取得重要成果。撰写了5部国家级专著:任副主编编写《高中历史知识结构》(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高中历史分类复习与测试》(海洋出版社出版);编著《五四爱国运动》(入编《爱国主义教育文库·近代风云卷》,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编著《当代教育教学论坛》(任副主编,中国文学艺术出版社);编著《名人名文名诗精粹》(主要撰稿人,新华出版社)。发表《提高科研意识,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等50多篇论文2000年7月撰写的《中学开设历史选修课、活动课的基本构想》获河北省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该文2001年2月获《人民教育编辑部》举办的中国教育创新论坛征文评比二等奖。2000年9月撰写的《提高教育科研意识,推进素质教育——关于中小学教研工作的研究与思考》获河北省第七届优秀教育、教学科研论文三等奖; 2003年6月撰写的《拓宽教育途径,提高创新意识 , 深化研究(探究)性学习模式改革》发表在《当代教育教学论坛》(中国文学艺术出版社)。科研成果有创新,有深度,有推广价值,取得显著成效。

十二、指导培养教师情况:

1、在担任年级备课组长期间,为提高年级整体教学水平、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2、在学校以培养青年教师为主题的“青蓝工程”活动中,先后与李琪等青年教师结成师徒,进行一帮一培养。

3、2004年2月,被沧州市教研室聘为首批历史兼职教研员。在市教育局主管局长、主任的鼎立支持下,任劳任怨,不计报酬,比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主要工作:一是改选了沧州市历史专业委员会,经民主选举常树青老师担任理事长。二是组织沧州市首届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并推荐指导两名青年教师(沧州市第一中学的张泽玲老师、孟村中学的常虹老师)于2004年6月参加河北省同类比赛双双获得一等奖;2005年推荐的沧州市第三中学的陈环老师参加河北省评优课比赛,获得河北省第一名,为沧州市争得了荣誉。三是组织沧州市初高中各类考试出题工作。包括各年级统考、会考、中高考模拟题。考试类型多,工作量大,对教材把握程度高要求高,从考试情况看,效果比较好,领导和老师们都比较满意。

4、近五年来,除本校青年教师外,对学校重点帮扶的沧州市新华区鞠官屯中学,常树青老师作为下乡支教队长,带领支教队员一道帮助该校进行教学业务指导与培训,使该校在当年的中高考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总之,23年来,常树青老师作为沧州市首届历史学科带头人,首届河北省历史学科骨干教师,河北省历史新教材培训高级专家,沧州市历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沧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历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在沧州地区及河北省中学历史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逐步成长为一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着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较强科研能力,教学效果显著,有着较大影响的优秀教师。

沧州市第一中学

人才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极采取各项鼓励措施,先后在组织领导、人才工作发展规划、干部管理和林业科技队伍管理、林业工程系列职称评聘、林业教育培训工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高度重视,精心规划,建立林业人才工作领导机构。

为了从根本上保障林业人才工作的正常开展,局成立了由局长(党组书记)为组长,分管人事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政工股、局办公室、林业技术业务股室(营林股长、科技推广站、资源林政股林调队)等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局政工股具体负责林业人才规划的各项日常工作。局还专门制定了试行的林业人才工作具体制度和规定。就如何在开发林业人才资源、吸引和留住人才,深入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促进我县林业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提出中长期目标要求,制定了具体的人才战略实施规划。

二、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努力抓好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的重要环节

几年来,全县人才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围绕“兴林富民、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以人为本,突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充分发挥林业各类人才在林业经济建设和林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为推进我县林业健康发展,实现林业长远目标规划的实现提供了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1、进一步壮大了林业人才队伍规模,完善合理布局。随着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在我县的全面实施,我县人员结构比列有了大的变化,全县人才总量比2000年有所增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包括行政管理)人才56人,事业单位其他人才(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等)385人,企业人才322人,占人才总数的比例分别由2000年以来

11、

35、54调整为

7、50、43,党政人才呈减少趋势,事业单位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呈上升趋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向专业技术人才拓展。

2、努力改善人才结构,进一步提高人才素质。最近几年来,我县紧机能抓住人才素质教育这个重点不放,大力实施人才学历教育培训工作,先后启动开办了中南林学院生态环境管理专业自学考试大专班、园林绿化专业自学考试本科班及函授班本科班。另外还鼓励更多的干部职工积极参加省农广校和省委党校的函授学习。迅速提升了我局广大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整体学识水平。全局系统干部职工中专(不含初中)以上学历人才127人,占人才总数的16.6,比2000年减少8.7,大专以上学历134人,占人才总数的19.9,比2000年增加了9.5,本科以上学历28人,占人才总数的3.6;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235人,占人才总数的30.7,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3人初级的135人;市管拔尖人才2人,县管拔尖人才24人。先后开展林业各类专业技能培训50余次,培训人数达到4000余人次。组织各类人才认真了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市场经济知识、林业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以及与本职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3、合理配置使用人才,有效发挥林业人才在我县林业事业建设中的作用。注重积极引导我局各类人才立足本职岗位,多出成果,多出效益,鼓励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到偏远林场、条件艰苦的一线林业生产单位工作,磨炼意志,增长才干,逐步培养出更多的技术骨干和中层骨干。先后组织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中的科技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全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改、林产品开发、世界银行贷款造林和退耕还林等重大林业工程项目建设,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林业产业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积极开展学法守法,加快人才保障工作的法制化进程。积极组织开展学法守法活动,认真执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2002—2005全县林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三支队伍”开发、建设、管理方面的有关法规。积极推进林业人才职称聘评、成果评选、职务升降及工作、生活等各项优惠措施的落实,增强了人才工作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立足县情,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切实抓好林业人才工作

1.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营造有利于发挥人才作用的工作环境。

树立人才资源是

第一资源的意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局党组统一领导,政工人事牵头抓总,局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全局职工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党组书记和局长对于做好人才工作担负了重要责任,自己带头树立了强烈的人才意识,在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集聚人才、服务人才,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广纳群贤的用人机制上坚持了科学领导观。推动了全局上下重视人

才、大胆使用人才的新风尚的形成。通过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科技兴林”宣传月和专业岗位技能比武等活动,树立了一批林业科技标兵和先进典型,积极倡导全局干部职工向优秀人才学习,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把人才的聪明和智慧聚集到林业建设各项工作中来,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和力量。

2.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了人才的培养工作。

一是强化林业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按照创建学习型机关的要求,努力加强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鼓励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学习和培训,先后在职工学历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技术工人岗位技能培训、领导干部业务素质培训和开展服务林农技能培训等方面做出了突出业绩:投入各类经费100多万元,全局共有150多人通过参加学历教育培训取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1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了晋升职称饿资格,200多名工人参加了技术岗位培训,3万多林农参加了林业业务技术培训。数名局领导参加里国家林业局、省厅,州林业局举办的各类短期培训和林业项目考察。通过这些学习和培训工作,切实引导了全局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和诚实守信的精神,增强林业各类人才投身全面建设林业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加强实践锻炼。继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通过开展写一篇好论文或一份专业调查报告,培养一名学科骨干,研制一项新产品或培育推广一个好品种,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参与一项有社会实践意义的活动,教育引导林业各类人才立足本职岗位,努力提高岗位技能水平。采取林业科技人才与林业项目实施单位“双向选择”的形式,组织对口专业的技术人员积极参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林产品开发等林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提高林业科技人员科研攻关的能力。在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中积极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制度,加大事业单位管理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岗位目标考核。

3、积极改善待遇,改善环境,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针对林业各类人才的特点,建立健全了与现阶段人事工作规律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积极为人才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对人才工作所需的资金、场地、设备要优先考虑,推行“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机制。坚持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局领导经常下到基层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着力解决人才在住房、子女上学、就医、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人才办好事、办实事。几年来,先后为全局的干部职工解决住房70多套,开展林业科技培训(电脑培训)费用、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各类培训费用共50多万。积极为边远基层的林业干部职工、林业科技人才改善住房待遇,先后完成了20多个乡镇林业站、国有林场,林业科研机构的站房修缮和重建工作。

人才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扎实开展知识分子稳步推进卫生事业发展

面向21世纪,卫生事业要快速发展,关键是要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科技人才;事业的承前启后,更要培养选拔一批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2016年以来,医院加强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在人才工程建设方面加大了力度,人才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制度健全

我院现有在职职工人,卫技人员人,占,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余人,占。近两年来,我院始终将知识分子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切实履行人才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健全了人才制度,建立了由院党政领导组成的我院人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党办、人事科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为我院人才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二、大力弘扬先进,营造氛围

医院对取得成绩的优秀人才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奖励,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对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优秀知识分子,如“全国卫生系统先进者、江苏省特殊贡献中青年专家”王启斌同志、“泰兴市‘十五’科技创新型专家”顾继礼同志,“泰州市名中医”陈齐鸣等同志,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报道,在全院营造了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三、重视人才培养,提高核心质量

医院领导班子认识到,医疗市场竞争的实质上就是人才竞争,而我院只有培养出大批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大的“学科带头人”,才能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医院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设立了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对特贡专家、省“333”、泰州市“311”工程培养对象进行了认真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加快外出进修培训速度,选派各科优秀医务人员外出进修深造,有效提高了各专科的诊治水平;另外,医院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广大青年医务人员积极报考研究生,欢迎他们回院;并鼓励知识分子积极开展科研,努力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经验,撰写学术论文;通过扎实有效的,我院上下形成一股在医疗技术、学术水平上“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四、坚持唯才是举,发挥聪明才智 对知识分子的使用,党委、院部始终坚持两条原则:一是按专业对口,二是坚持量“才”使用。学什么干什么是我院多年来的一贯做法。对于一些由于需要和历史原因而造成改行做其他的,也在征得本人自愿的基础上逐步进行了调整。多年来我院一直不唯文凭、年龄所限,注重选拔有才能的知识分子担任各级领导。实践也证明了,对知识分子的合理使用,其其所长,是充分挖掘其知识才能和潜力的关键。我院许多知识分子在党的政策的鼓舞下,坚持走又红又专的道路,自觉把自己的知识才能用于医院现代化建设,为医院三个文明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五、关心成长进步,广交知心朋友

我院一贯在政治、思想上关心知识分子的成长进步,我院党组织都把吸收优秀知识分子入党列为重要,并采取多种形式推荐和培养优秀知识分子,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另外,能结合我院实际,不断加强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力度,注重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上下功夫。我院党政领导坚持正面教育方法,及时地向知识分子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有关文件,使广大知识分子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还经常就如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事关本院建设、发展等重大问题,召开党外知识分子座谈会,主动征求和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同时注意把思想政治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近年来,遇到涉及院内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如调整工资、评定职称、奖金分配、住房调整等,院领导都把知识分子切身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逢年过节,或遇知识分子生病、家中遇事等,党委、院部领导都亲自到知识分子家中或医院进行慰问、探望,对其中确有实际困难的,及时给予适当的补助。

六、生活关心照顾,主动排忧解难

我院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在临床医疗一线。医院领导十分注意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尽可能帮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1、效益分配倾斜:为了更好地调动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两年来我院坚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效益分配向一线倾斜力度加大,而行政后勤人员,最高时也只有一线人员的55。

2、关心身心健康:院领导十分注意关心知识分子的身心健康,每年医院都组织体检;在抓文化技术学习、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同时,利用现有的职工之家、多功能厅等娱乐场所,组织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经常进行扑克牌比赛、联欢会、舞会等活动。

3、解决后顾之忧:院领导关心职工生活,在这方面,只要有可能,总是想尽办法努力去做。如对于我院引进的人才,医院着手解决他们

的住房问题,集中为他们安装有线电视、办理保险、解决子女入托、入学问题,为他们解决两地分居问题。

由于我们全院上下重视,积极,我院的人才扎实并富有成效,通过我们的努力,赢得了广大知识分子的信任,增强了他们对医院的感情,他们兢兢业业的、无私的奉献,为我院三个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后,我院会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一如既往将知识分子当成关系到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来抓,继续把关心、爱护、尊重知识分子贯穿于医院的全过程,通过扎实有效的,努力将我院人才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建设一个技术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医院而努力奋斗!

人才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一、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他思想解放,超前意识和改革意识强,积

。为渤海镇江西村引进了日本水稻品种超稀植绿色生产技术, 2002 年被国家外专局挂牌命名为“全国农业引智成果无公害优质米生产基地”,成为全国仅有的 40 个农业引智项目之一,提升了稻米品牌,为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打下了良好基础。四是,他着眼于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建立了市、乡、村三级集教学、培训、示范一体的培训体系,开创了“五抓”的乡土人才工作经验,乡土人才开发工作扎实,培育了一支雄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全市拥有各类乡土人才 4,889 人。牡丹江市人事局在宁安召开了乡土人才开发现场会,推广交流了宁安市的经验和做法。

二、脚踏实地,求真务实

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重调查研究工作,力求工作切实可行。为推进农村税费配套改革,抢前抓早启动完成了乡镇机构改革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是突出一个实字。他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在详细掌握本市各种情况基础上,先后到试点县、市学习经验,制定了切合本市的改革方案和配套政策,精心操作,稳妥实施,精简乡镇行政编制 25% , 127 名;精简乡镇事业编制 30% , 100 名;压缩乡镇领导职数, 12 个乡镇都按 5 职配备领导职数,全市乡镇党政领导职数由 122 人,精简到 60 职,精简 51% ,减少 62 职。为突出一个实字,他协同教育局认真研究制定改革政策,严格把关,全面实行岗位竞聘,组织申请病退人员,进行封闭式异地体检,组织专家鉴定委员会集体鉴定,并请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把结果公示,使人心信服,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由 4078 人,精简至 3388 人,精简 690 人,精简比例 17% ,精简彻底,运行平稳,效果好。二是积极主动,超前工作。在 2001 年党政机构改革后,积极探索了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他采用“系统推进,行业突破”的办法,选取建设系统、宁安宾馆等不同的事业单位类型,探索不同事业单位改革办法,对市政工程处、拆迁安置办;小区供热站,房产处等单位,分流安置 91 名富余人员;为全面开展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积累了经验。三是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努力规范行政行为。通过两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全市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 1211 项减到 268 项,减少了 77.8% ,超过了省市要求 50% 的近 28 个百分点。采取公示、文件规范、成立专门监督机构,有效防止了反弹。

三、强化服务,从严治局

人才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同志1952年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市东**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市日光温室经济协会会长。***同志曾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县的表彰奖励:获全国农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先进个人,连续三届黑龙江省优秀党员,黑龙江省农村优秀乡土人才,牡丹江市致富带头人,牡丹江市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牡丹江市优秀乡土人才,牡丹江市科技进

步四等奖,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三等奖,牡丹江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市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劳动模范等。***同志1991年担任振兴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带领振兴村父老乡亲把一个人均土地不足一亩、收入不足千元的振兴村发展成为有日光温室大棚500栋、人均收入7200元的富裕村。振兴村是一个人员居住分散,自有土地679亩,206户612人的村庄,坐落在东**镇镇郊。1997年开始,在***同志的带领下,先后租用解放军部队的600亩土地,借地生财,发展设施农业。97年建设高效日光节能温室70栋,以美国公司的西红柿为主要产品对俄罗斯生产出口西红柿,当年投入,当年见效,每栋温室平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98年又建设温室138栋,总体规模达到208栋,初步形成了较有规模的对俄生产基地。2001年又建设54栋。2003年振兴村在***同志的带领下,通过各级领导的支持争取农业开发贷款300万元建温室大棚300栋,从而形成了省内村级规模较大的对俄绿色蔬菜出口基地。主要生产西红柿、油桃、葡萄、食用菌。***同志从品种引进、试种、示范到推广全部自己去做,自己每年都拿出2栋棚来搞试验,待自己种一茬或一年后再给大家推广,几年来先后引进美国、荷兰、以色列、西班牙、韩国等国家的优良品种上百个,目前已有十几个品种成为振兴村的当家品种。产品在俄罗斯市场上供不应求。先后引进新技术十几种:生态病虫害防治、人工补充二氧化碳、聚脂镀铝膜增光补光、生物菌肥利用、静止法无土栽培、西红柿分段整枝、换头生产等先进技术非常实用。2005年***同志又开始食用菌棚室栽培、立体栽培试验,先后进行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棚室白灵菇生产。2005年全村食用菌栽培超过100万袋。今年,***同志又从上海三义食品有限公司引进80万袋的香菇生产加工销售技术和销售合同,5月份自己带头生产香菇26万袋。到2007年振兴村完全可以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发展棚室对俄生产绿色果菜和利用冷棚生产食用菌两大产业.2005年振兴村农业生产总收入934万元,人均纯收入7200元;建有720平方米的青年农民培训中心;有藏书万册的奔小康科普图书室;有综合活动室和水泥篮球场;有先进的电教设施和网络系统。目前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同志正在带领振兴村搞基础建设。三公里的村内白色路面正在施工;投入70万元改善饮水条件,让村民吃上洁净水的自来水工程将于7月份完成;还投入10万元对村内进行了美化绿化。在发展生产上,振兴村根据自身实际加快发展两大产业,规划到2008年完成对俄绿色蔬菜生产的扩大规模建设,温室大棚达到1000栋,形成温室以生产果、菜为主的产业链条;冷棚生产食用菌,主要以香菇为主达到500万袋,同时带动周边乡镇村屯生产香菇1500万袋,从而达到2000万袋的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完成蔬菜瓜果食用菌的鲜干品批发大市场建设;组建成立振兴绿色农业开发公司;成立振兴菌业公司,农产品销售公司。目前振兴村有经纪人17人,全村有从事二三产业人员110户343人,到2008年振兴村的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5000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同志将带领振兴村利用三年时间来打造一个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人均收入稳步增加、村风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村容村貌象花园一样美丽整洁、管理更加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人才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6篇

**同志先进事迹

**是永乐乡互助村农民。2001年入党,作为普通的农民党员,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靠刻苦钻研,掌握了葡萄栽培技术,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带领群众致富,在他的带领下,永乐乡发展大棚葡萄1万多亩,成为全省大棚葡萄专业户,被誉为“葡萄大王”。

从1984年

起,他在自家的园田地栽起了葡萄,得到了比种植粮食高几倍的收益。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他研究错季栽培,错季上市的措施。在园田里建了两栋40米长的温室,栽植了一般市场常见的品种。他经常到省农科院请教老师,克服种种困难,解决了许多难题,终于获得了温室栽植的成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年收入一万余元。致富后**向农户传授建棚技术,手把手交他们的管理技术。**为了使温室葡萄这个产业做大作强,在更新品种上下了功夫,到科研院所探讨世界先进品种,最后选定从美国引进无核白鸡心进行试验。他花费五年功夫,投资3万余元,在自已的温室里搞栽培试验,解决了栽植、掐尖、留蔓、剪枝、沾花、疏果、整形、温度控制、防病治病逐多技术问题,终获成功,可与美国“青提”品种相媲美,销售价格也比较可观,到目前国内农业科技部门及院校还没能完成温室栽植无核白鸡心葡萄技术问题的试验。

1998年正值年村里搞产业结构调整之机,**向村委会建议,要大面积发展温室葡萄,村委会采纳了他的意见,抽出60亩地让王世洪等七户典型建起了32栋温室,他本人带头建了5栋,当年亩产就达到2,500斤以上,每栋棚获利1.5万元,效益是种水稻的37倍。2000年村里宣传了**带领7户农户栽植温室白鸡心葡萄的成功做法,引导农民在种植结构调整中向他们学习,走这一条致富之路。

**还担任葡萄协会主席,义务负责起技术指导,从建棚、定植、管理、防病等各环节,无偿的对农户进行指导。2006年全乡14个村建了温室葡萄小区。建温室4,300栋,占地8,600亩。今年销售额6,690万元,利润5400万元,全乡人均收入7366元,这一项占人均总收入的47。明年计划增加2,000栋,扩大面积4,000亩。永乐乡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温室葡萄第一乡。

近年来,他先后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哈尔滨、佳木斯等大中城市,把外地的经纪人引进来,做到地头收购、地头交易。他还主动培养和传、帮、带本地的经纪人队伍,使本地销售队伍逐年扩大。为促进当地温室葡萄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拉动作用。

3月4日,在遭受百年不遇的暴风雪袭击后,**同志立即组织农户进行除雪。采取了温室一律不揭草帘,进行保温的措施,但由于风大雪大,有的大棚被刮塌,压塌,**同志顶风冒雪,到农户家出抗灾主意,想自救办法,做到受灾不减志,千方百计通过自救尽快恢复农户的生产,把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在灾难来临后,**同志引导群众,不怨天,不忧人,不等不靠,发扬了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抗灾自救的精神,赢得了抗击暴风雪斗争的胜利。

**带头致富不忘乡亲的精神,无偿的技术指导,自费跑销售的无私奉献精神;带领农户发展一个新产业的创业精神,受到了大家的好评。他先后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市劳动模范等称号;基地2006年被国家农学会葡萄分会授予“无核白鸡心葡萄设施栽培示范区”称号。

苏家屯区永乐乡人民政府

2007年3月25日

上一篇:超市实训报告范文下一篇:祝福老师教师节的句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