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评教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高校学生评教范文

浅析“高校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措施。学生评教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环节,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高校应该增利去弊,扬长避短,切实发挥学生评教的积极作用,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学生评教则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高校学生评教的历史渊源

(一)学生评教的含义和内容。 学生评教指的是学生利用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质量和效果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艺术、教学效果、教书育人等。学生评教和专家评教、同行评教、自我评价共同组成了高等院校的教学评价体系。学生评教是多渠道收集评价信息、提高教师教学评价信度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个结果往往会被作为评估与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教师的评优、评职、晋级都有着直接关系。

(二)高校学生评教的历史沿革

国外第一份学生评估问卷始于1915年,由于种种原因此后进展缓慢。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高校开始尝试用学生评教的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学情况。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了专门研究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机构,伊利诺伊大学已经将学生评教结果广泛用于促进教师教学、教师激励和终身职称评定。[1]20世纪70年代,学生评教在世界发达国家受到重视,与其相关的研究也有了较好的发展,学生问卷体系的基本构架在美国一些高校已经基本定型。20世纪80、90年代,学生评教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大学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欧洲29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将“学生参与和同行小组评价”列入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系统的内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则认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第一位的。[2]2003年,挪威等国将“经常性的学生对教学评教”纳入了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系统标准中。近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教学评估的一种主要方法。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美国,学生评教几乎覆盖了所有高等院校,全美高校

中50%的评议会都有学生代表,近20所大学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几乎完全依靠学生评教方式,学生评教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形成了全面(所有学生参与、所有课程参评)、细致(组织管理、实施过程和评价问题)、重学(一切围绕学、支持学、促进学,学重于教)等突出特点。对美、英、德、日、韩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一项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的依次是学生、系主任和同事等,学生已经成为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国家中对学生评教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也有不同看法,但从总体上看,师生代表参与教学管理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运行机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教也已经成为一种国际上公认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在国内,20世纪70年代以前,受“师为尊师为上,生为卑生为下”等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公开评论被认为是不尊不敬的行为。长期以来,基本上都是教师对学生讲、对学生考、对学生评,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被动地考、被动地被评,师生之间既无平等也乏交流,更没有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活动的权力和机会。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内一些高校开始将学生评教作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引进、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以学生为本观念的增强,学生评教开始受到重视,学生评教工作在高校中陆续开展。20世纪90年代,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评价学校工作得到了国家的首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各界、家长和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对学校工作的评价”。联合国(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纪宣言》亦指出“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当将学生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和负责的参与者”,从而使学生评教具有了合法性。近几年来,学生评教的理论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无论从参研人数和研究范围,还是从研究深度和研究结果看,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二、关于高校学生评教的现状分析

学生评教使得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更具有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学生评教这种新的教学评价方式,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犹如在一潭死水里注入了新鲜活泼的流水,自然有许多值得提倡之处。但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院校的学生评教机制也开始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学生评教的积极影响

学生评教是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学生评教不仅有利于学校及时获得最真实的反馈信息,调整各方面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辨别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因此合理的开展学生评教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开展学生评教有助于强化教师的教学服务意识。一方面,学生评教对教师教学具有激励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自觉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它对教师教学具有鞭策和监督作用,有效防止教师教学中出现的“偷工减料”“应付差事”等消极情况。

2、学生评教有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直接受到教师教学效能因素的影响,他们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师生关系是否良好都有深刻的了解,开展学生评教是保障“消费者”权益,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最佳方式。

3、学生评教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评教工作搭建了学生和教师交流的平台,使教师主动去关心学生、关注学生,自觉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有利于营造一种良性的教学氛围。

4、学生评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学生评教可以提供相关教师的教学信息,如教学态度、教学风格,教学方式,教学水平,为人师表等,一方面可以为其他学生自由选课提供最直接的参考依据.同时还为学校对教师的认定、选调提供必要的依据。

总而言之,学生评教是教师评价体系中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评价,公平、客观、科学的学生评教结果将会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学生评教的局限性

在实际的评教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感知和评判,受到自身及外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评教结果偏离实际,可信度降低。所以学生评教结果只能做决策的参考。而不能是唯一的依据。影响学生评教的因素很多,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1)学生对评教意义认识的不足。学生评教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合理的评教可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但由于宣传引导不够,部分学生对评教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够,敷衍了事,使得评教流于形式,不能反映教师真正的教学水平。

(2)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个人情感和学习基础会影响教师的评价等级。不同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值不同,例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科目的教师评价较好,对不感兴趣科目教师评价较低;对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对严师的评价较高,学习动机不良的学生则更喜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活泼轻松、幽默风趣的教师。

(3)学生评教受知识水平的限制。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认识不够充分,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评教的准确性。此外,大学生的理智虽然比较成熟,但仍不够稳定,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比较评价能力与评教需要具备的能力有差距,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2、课程性质的影响

学生对不同性质课程的评价也缺乏可比性。抽象性很强的理论学科通常比应用性较强的经验学科教学难度更大,但收效往往不够明显。比如同一位学生,对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美术鉴赏课程教师的评价等级将依次提高。

3、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

据调查,教师的年龄、性别、职称,性格特点和交际能力等非教学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评价。职称高的教师,容易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推崇,评价较好,而对职称低但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评价较低;沟通能力强、亲和能力强、注重娱乐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评教过程中“以貌取人”现象仍很普遍,年轻漂亮、性格活泼的教师相对一般教师所获得评价较高。

4、学生评教体系的不完善

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某些学校的评教指标“千人一面”,“数年不变”,无视学科差异、年级差异和生源差异,用同一个标准去评测所有专业、所有年级的教师,违背了科学评教的原则,导致了评教的偏差。此外,对学生评教数据结果分析不当也会影响平角结果的可靠性。例如,有些学校使用最简单的取平均分法,显然评教结果有失公允;有些学校虽然采取了网络评教系统,但坚持自觉自愿评教的原则,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评教,例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对,同一位教师A,如果随机采用120名学生给他的评教信息,他的评价成绩 4

是82分,随机采用6O名学生给他的评教信息,他的评教成绩是77分,随机采用30名学生给他的评教信息,他的评教成绩是91分,显然参与评教的学生人数会对评教结果产生之际的影响。

三、关于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的思考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了解到学生评教中的缺陷之处与优点所在。在此简要提出几点对学生评教的改进措施:

(一)要确立进行学生评教的正确目的

学生评教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在开展学生评教过程中应首先明确其出发点和主要目的,让学生真正认识学生评教、了解学生评教。学生评教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让教师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学生在评教的过程中不应单单只根据教师的人为和表面现象来进行评价,不能出现只对人不对是的现象,而应主要从教师的教学水平出发,来进行学生评教活动。加强师生沟通,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并引导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的评价和意见。

(二) 加强对评教学生的指导与培训

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认真评价是评教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首先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树立客观、公正的态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认识不同班级或学科的特点,认识教师年龄、性别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认识教师教育教学风格的多样化,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学生因个人主观的好恶来评价教师,减少评教的随意性和误差。

(三)建立科学、合理和规范的学生评教体系

在建构评价体系时,要科学地设计调查问卷,充分听取教师乃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还应该注意针对不同学科或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客观、科学、系统的看法,形成一套有效的评教体系。

(四)要科学地分析评教结果

一方面要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并分析评教结果,注意具体而明确地分析结果。如,对同一教师任教的不同班级,在分析评教结果时要避免混杂在一起分析;对同一班级,也要注意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基础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要及时向有关教师反馈信息、提出建议,并督促教师接受学生的合理化建议。

(五)正确对待评价结果

就教学管理部门而言,不能以一次评价结果作为惟一依据来判断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应仔细分析评价结果,既要充分肯定被评教师的成绩,又要正视被评教师的不足,帮助分析不足之处,找出改进的办法。对于被评教师提出的争议、疑虑,要共同探讨解决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评价的目的。

(六)建立健全学生评教的制度规范

学生评教作为一项具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活动,不能没有规范的管理和制度的保障。明确学生评教活动的组织管理机制,确保评教活动定期、正常开展。

学生评教如果能合理地运用,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学生评教方式运用得当,可以有效地促使教师和教学管理单位积极改进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创新与进步。而高校管理部门在学生评教结果的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如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必将危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评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帮助老师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工作所需,而不是简单的得出谁好谁劣的结果。高校管理部门应该明确评教的目的,应该尊重每位老师的隐私,让老师带着自信走进自己的岗位,带着对自己的要求走上自己的岗位,让老师坦然、安然、欣然地工作。只有这样,才会让教师们越走越有劲,越走越自信的,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参考资料]:

[1] 刘洁,李蔚,段远源.美国大学学生评教工作及其启示.中国大学教学,2007,(8):87-89.

[2]冷革华.对学生评教若干问题的思考.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 张超.挪威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变革现状及经验.教育发展研究,2005,(10):97—101.

[4]刘杭玲.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及保障措施研究.江苏高教.2002.(6). [5]李建芬,饶国军.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及改进措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0). [6]陈国良,张萍.高校学生评教的可行性、局限性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 6

第二篇: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系统的设计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力已成为每一所高校的重要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首要处理的问题即对教学质量以及水平进行改进和提高,因此对高校进行客观、合理的评教,大大有助于及时改进教学,提高高校整体教学质量。传统的以“座谈会”和“问卷调查”为主进行的教学质量评价和分析其主要的弊端在于测评工作量大、费用高、耗时长,测评指标权重的确定缺实时调整与角度的可观性等等。目前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提出了“网上评教”的新的评教模式,渐渐地,学生网上评教成为当前高校学生评教活动的主流方式。

【关键词】高校评教 在线教学 质量管理 b/s模式

1 高校网上评教系统设计目标和原则

1.1 系统设计目标

网上评教系统的设计目标是设计一套符合高校需求的应用系统,满足需求分析的结果。从软硬件的架构、功能构成、实施方案等方面开展工作。

完成高校网上评教基础平台建设,分别对评教参数管理开发、评教方案管理开发、评教结果管理开发和系统管理开发,实现了高校内部教务管理尤其是教学质量评价管理的统一化、集成化、标准化。

通过网上评教系统的实施带动高校教学质量意识的提高,重视教学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挖掘,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保证该局域网与将来建成的全国高校网络之间的联接和信息交换。

1.2 系统设计原则

本系统的设计原则如下:

1.2.1 实用性原则

系统的实用性是一个系统能推广应用的前提,为了保证系统的实用性的要求,需要在系统的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规范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软件测试要贯穿系统开发始终,测试用例的选择要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实用性还体现在系统设计界面的人性化,界面要友好,用户的使用体验佳。

总之实用性是一个信息系统能够成功上线运行并最终通过验收的重要前提,本系统的设计严格遵守了这一原则。

1.2.2 安全性原则

高校网上评教系统不但关系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评价而且还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该系统属于高校核心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内容会涉及高校的重要信息,为此系统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安全方面的需求,主要需要注意系统的账户安全、外部访问安全、系统防入侵、数据安全、系统安全审计等方面的因素。

1.2.3 稳定性原则

一个好的信息系统必须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在用户操作错误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不能因为偶然的事件导致系统的崩溃,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

1.2.4 规范性原则

任何系统的开发都要遵循一定的行业规范,对于高校网上评教系统来说要遵循高校的信息系统的统一要求,统一风格。规范性的原则还包括在系统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进行分阶段设计开发,阶段交付物也要按照标准的要求完整提供。规范性还要求系统开发过程要团队开发,分工清晰、任务明确,文档规范。

1.2.5 先进性原则

高校网上评教系统在国外已经运行多年,因此本系统在开发时要充分考虑系统设计的整体先进性,发挥系统的后发优势。系统的先进性硬件方面的服务器的选型、存储系统的配置,软件方面主要考虑采用稳定性更好有众多应用业绩的主流技术的采用。

1.2.6 易操作性原则

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达到对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要想用的好,就必须在易操作方面多加考虑。易操作性说的简单点就是能一步完成的工作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两步完成。系统开发多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用户测试过程要及早安排,用户体验反馈要认真对待,制定系统的解决方案。

1.2.7 可维护性原则

系统设计不但要考虑到正常运行的需求,还要考虑系统在各种极端情况下系统的运行。针对系统可能会出现的数据丢失、进程死掉等问题,逐一制定完整的可维护方案。最大程度的保证系统的可维护性。

2 高校网上评教系统数据访问架构设计

2.1 系统总体框架

考虑在我国高校内部多建成了自己的校园局域网,校园局域网络已经覆盖至每个学生寝室和每个学院办公室,因此本高校评教系统建议采用浏览器/服务器即b/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免去了客户机/服务器这种传统实施在客户端部署程序的过程,用户只需要借助本机的浏览器既可以访问和操作管理系统。在设计时考虑到信息的共享以及扩大系统的可访问覆盖范围,可以在服务器端设置防火墙与外网隔离,外部用户通过vpn的以授权专用数据隧道的方式与服务器交换数据。浏览器/服务器这样的模式是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上的扩展和优化,该模式的采用使得设计者只需要关注服务器端业务逻辑的分析和开发,这样大大节省了系统的开发和测试的时间,用户使用通用浏览器就可进行操作和访问系统,不仅快速还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真正做到终端系统的免安装;另外这种基于浏览器客户端的系统可以更好的支持跨平台提供的服务,不同的平台对于用户来说体验是一样的。

2.2 系统数据访问架构

结合诸多的安全机制策略采用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方案,拥有最高管理权限的角色只能为一小部分,一个用户的角色权限可以进行叠加。这种安全机制提供了比前两者更加丰富的保护内容,这种采用了自主访问控制型、强制访问控制模型和基于角色访问控制模型三种模式相融合的方式进行的模式更具有优越性和灵活性。

2.3 软件功能架构

高校网上教评系统的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高校网上教评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系统管理模块、评教参数管理模块、评教方案管理模块和评分结果管理四大管理功能模块。其中系统管理功能模块又包括角色权限管理子功能、用户账户管理子功能、数据维护管理子功能等。系统管理的权限分配给具有系统管理权限的系统管理员,本系统所有基础数据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工作,如此的设计保证系统正常的运行。评教参数管理功能涵盖了评教项管理子功能、评教表管理子功能和评教标准管理子功能。在该功能模块中同时需要系统管理员对期初的评教标准进行相应的上传添加功能,同时需要对基本的评教项和评教表进行相应的设置界定。评教方案管理子功能涵盖了教师评教管理子功能、课程评教管理子功能和院系评教管理子功能。该模块是本高校网上评教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之一。评分结果管理包括评教结果统计子功能、教师评教统计子功能、学期教师评教汇总子功能,单项评估统计查询,评教总分统计查询子功能。

“网上评教”形式的运用,使高校管理人员和老师能够及时地收集和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能够更好地满足客观、公正、透明、民主以及实现督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三方及时沟通的要求,提高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闫枫.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职业教育,2008,5:166.

[2]谢谷萍.高校学生网上评教探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8:129.

[3]张祥瑛.我校“学生网上评教”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55.

作者简介

李群英(1972-),女,四川省乐山市人。现供职于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应用。

第三篇:高校学生评教座谈会总结

学生座谈会总结

任课教师:***** 时间:

2014.11.1日 地点:计算机中心实验室

学生代表:2012级资源、工管等专业学生。

方式:选派学生代表座谈,并让学生填写《学生评教表》 主要内容:

为听取和了解学生对本人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同时也为了更好的执行我校期中教学检查工作,在实验课休息期间,我将事先设计好《学生评教表》,交由四个班级的学委,随机发给他们所在班级的同学进行填写。现把学生反应的几个主要方面总结如下:

1.教学方法、手段方面

大多数同学认为我在教学中是认真负责的,对我的教学态度持肯定态度。但是部分学生反应,我的语速有点快,学生没有反应的时间;还有部分学生建议应多举实例,来加深理解。

2.教学环境方面

大多学生认为大班上课,人多,上课效果较差。至于实验环境,部分学生认为,电脑容易出现死机,可能是由于电脑老化的原因。

3.学习方法与如何自学方面

大部分学生认为《VFP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且需要多上机练习,不容易入门。因此好多学生建议,多增加实践,有的甚至提出全部在实验室进行教学。虽然多数同学认为该门课程较难,但学习兴趣较浓,表现出后课后认真学习的态度。

4.其他方面

大部分学生在其他方面没有提出很好的建议或意见。只有个别同学认为一天上四节VFP课程,有点无法消化吸收。

学生在教学方法、手段还有教学态度方面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意见,特别是一些同学提出:上课语速有点快,特别是程序设计那部分内容,重点不够突出,例题讲解不够广泛,我会认真的进行总结并改进,以此更好的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总结人:***

2014.11.5 附:《学生评教表》12份。

第四篇:多元·科学·规范美国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管窥

摘要: 美国高校学生评教已有90余年历史,评教目的由单一走向多元,评教工具形式多样、内容渐成共识,评价体系实施有序,评教数据处理规范、结果反馈合理等特点已成为学生评教工作有效实施的基石。美国高校学生评教经验启示我们:提高参与者对学生评教活动的认识;鼓励评估专家建立评教指标数据库,设计科学的学生评教量表;恰当处理造成评教偏差的潜在因素,提升评教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度;构建高效反馈系统,建立“以评促教”的效能跟踪机制。

关键词:美国高校;学生评教;评教制度;评教流程;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6)03-0102-06

收稿日期:2016-04-10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基金项目“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就读经验现状调查”(XJK012CGD001);湖南省社科基金2012年项目“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就读经验比较”(12YBA063) 。

作者简介: 徐丹(1977-),女,湖南汉寿人,教育学博士,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熊艳青,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高校学生评教是指高校在一定评教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一系列的工具与方法,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如教学能力、教学组织安排、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然后由评价专家对数据进行解释分析,最终形成评教报告的过程。学生评教作为教师教学评价和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担负着改进教学、维护和实现学生利益、保证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职责。我国高校学生评教从20世纪80年代陆续开展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一些显著进展。但是我国高校学生评教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面临着评教功能与目的不明确、工具与结果的使用不当等问题。为解决目前国内学生评教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学习与借鉴美国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先进经验十分必要。

一、评教目的由单一走向多元

美国高校学生评教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学生评教工作只是零星地在高校开展。直到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学生运动在全球迅速展开,顺应时代潮流,美国大学生也参与到了学生权利运动中来。具体到校园中,由于对教学质量、课程设置、考试方法等强烈不满,美国大学生要求高校给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为了回应学生的要求,各高校纷纷开始收集学生评估教学的信息,目的是帮助教师改进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学生评教的初始目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资助不断下降以及“学生消费者第一”思潮兴起,管理者不得不依靠更多的评价信息来进行课程设置和艰难的人事决策,管理者成为了这一时期推动学生评教工作的主要力量,学生评教目的相应地演化成为上述事务服务。进入到90年代,高等教育质量滑坡,为了应对更广泛的社会(包括政府、管理者、学生、家长、纳税人等)对高校问责的公共需求,学生评教目的走向多元化,主要包括: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选择课程及教师时做出合理的选择;帮助管理者在教师选聘、教师薪水、晋升与任期、课程的设置与发展等方面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二、评教工具形式多样,内容渐成共识

1.多元混合的量表形式

美国高校的学生评教工具通常采用专家设计的量表。由于每个专家的设计理念存在差异,因此,评教工具并未达成共识。20世纪70年代专家设计推荐的量表有四种,分别是整体评教量表(Overall Instructor Rating)、总体或高推断评定量表(Global or High Inference Rating Scales)、低推断量表(Low Inference Scales),以及围绕学生对课程学习中能力增长的感受的测量而展开的量表。

整体评教量表通常采用李克特五点计量法,邀请学生对授课教师的全面或者一般性教学技能进行评价。此量表的优点是有助于开展总结性评价,进行人事决策,不足是无法反馈给教师详细的教学信息。典型的代表是佛罗里达大学教育学院使用的评教量表。总体或高推断评定量表同样通常采用五点计量法,通过测量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感受间接评价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此类量表的特点是有助于教师获取学生详细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典型代表有普渡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使用的量表。与高推断评定量表相对应的另外一种量表是低推断评定量表,它直接测量教师行为,而不是通过学生感受推断教师表现。这类量表的功能与高推断量表类似,即有利于获取详细的教学行为,而且相对于高推断量表而言,评价结果更容易解释。第四类量表测量学生对课程学习中能力增长的感受,间接测量教师教学有效性[1]。

随着专家学者对评教工具的探究走向深入,目前美国高校的学生评教工具绝大多数都具备了以上两种或者多种类型量表的特征。比如Buskist与他的同事2002年设计的教师行为量表(Teacher Behavior Checklist)集聚了低推断量表与整体评教量表的特征[2]。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设计与发展的“教学发展与效果评价”量表(Instruction 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 IDEA)是总体评教量表、高推断量表、第四类量表结合的典型代表[3]。这类综合型量表往往是由大学或者是公司研发设计,并且形成了一个评教系统。除了刚提到的IDEA系统以外,大型的评教系统还包括普渡大学的PICES系统(Purdue Instructor Course Evaluation Service System)、华盛顿大学的IAS系统(Instructional Assessment System)、密歇根州立大学的ICES 系统(Instructor and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等。这些评教系统具有一些共同特点:通常会有一个大型的评教指标库,指标库中包括学校核心指标及与课程(内容、目的、材料等)、教师(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学生(参与度、学习成就等)相关的指标。相关人员可以根据特定的评教目的按照一定原则在指标库中选取适宜的指标组合成量表,不同大学采用的原则有别。以华盛顿大学为例,该系统按照教学的组织形式将量表细分为15类,这15类量表的结构相似,均由三部分共31个评教指标组成:第一部分是4个整体评价指标;第二部分是若干个解释性指标(比如学生期望获得的成绩);第三部分是一系列诊断性指标(关于课程的具体信息);最后一部分的诊断性指标可以由教师自由选择[4]。

2.日渐达成共识的评教内容

尽管评教工具风格各异、形式多样,但是,学生评教的本质是一致的,即对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那么,什么能够体现教学的有效性?事实上,美国学者对教学有效性特征的理解是存在争议的。目前能够达成统一观点的是,从教师行为、学生成就、课程要素三个侧面去反映教师教学有效性,每个侧面又表现出各种具体特征[5](见表1)。在实际的评教量表中,有效教学被视为是以上三种特征的混合体,是多维的。在此基础上,各量表的设计者依据各自的理论模型挑选有效教学特征,并通过因子分析等数据统计方法确定维度,形成多维度评定量表。比如Frey(1978)在西北大学选用教学技能因素(如课程计划、表述清晰能力等)与师生关系因素(比如教师热情)两维度来测量教学有效性[6]。Marsh(1984)在南加州大学则提出了9大维度[7]。目前,Centra[8]和Braskamp and Ory[9]的研究发现学生评教量表的六个核心维度是:(1)课程组织与设计;(2)清晰明确的沟通技能;(3)师生互动;(4)课程负担与难度;(5)测试与评分;(6)学生认知学习。

表 1 有效教学特征分类[5]

教师行为 学生成就 课程要素

学科知识 知识与技能 课程的适应性

热情与活力 兴趣和好奇心 书面作业

沟通技能 自我概念 阅读作业

难度、负担 社交技能和态度 教材

节奏 职业技能与态度 考试

组织、明晰 评分

反馈 媒介使用

师生互动 助教

师生关系密切 实验室作业

课堂组织灵活 复习专题

在评教量表中,各维度下面又会有3~4个体现维度特征的子项目。这些子项目的描述具体、易懂、与学生密切相关、在评价时易于把控;每一个项目只测量一种特征,而且测量对象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现象或行为。例如:“本课程增加了我对该领域的学习兴趣”、“教师鼓励我提问和评论”等。

三、评价活动组织实施有序

美国大学的学生评教工作不是由学校行政管理部门而是由类似教学指导中心的机构实施。如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科斯大学由院校规划与分析办公室(The Office of Institutional Planning & Analysis)、普渡大学由教学卓越中心(Center For Instructional Excellence)组织实施。

一般来说,这类机构首先就学生评教量表征求教师的意见,针对教师所提的合理建议,完善量表;量表最终确定后,选取一部分学生进行预评价以检验量表可行性;最后,预评价阶段顺利通过以后,根据评教场地的不同分别发放纸质版本与在线版本量表给学生。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评教实施时间段的不同,可以将学生评教方式分为三种:一是随堂评价,如教师经常通过课堂评价的方式征询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一般不需要正规量表。二是期中评价,既可以是教师向教学指导中心索要问卷进行调查,也可以由教师自发组织比较开放的讨论和问答,还可以是对某一专题或某一方面的反馈。这种评价也称为形成性反馈,该评价目的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帮助教师提高期末评价成绩。Centra曾对400名教师的学生评教成绩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学生在期中时的评教的反馈意见被教师采纳后,在后续的评价中,该教师的成绩会有一个显著的提升[10]。三是期末评价,期末教学评价又称为总结性教学评价,一般在课程结束的前两周进行,由教学指导中心或相应的机构发放量表。此阶段评价强调全面性,主要表现在:全体学生都参与评价,所有课程都需进行评价,所有上课的教师都要接受学生的评价。此外,为了消除学生的后顾之忧,评教均采用匿名形式,不允许教师在场,而且教师必须在学生的课程成绩出来以后才能获得评教结果。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学生畅所欲言,保证了评教的真实性。

具体的操作流程各校会有所差异,以加利福尼亚州立圣马科斯大学为例:首先,院校规划与分析办公室(IP&A)会根据课程的类型或者特定的评教目的选择评教量表,将之放置在一个特定的信封中,该信封上面有标注教师的姓名、课程编码、名称,以及开课的学期年份;然后,该办公室委派一名工作人员去往教室,在班级随机选取2名同学作为助手,指导评教流程(带领学生读导语、结束后收发问卷等)。所有同学完成答题后,由前面指定的两名学生将答卷统一收好,装在信封中,交给IP&A中心的工作人员,送至专门的统计评价部门。如果实行的是网上评价,那么评教系统会自动发送邮件给学生,学生根据提示进入评教界面,按程序和要求填充评价量表即可[11]。

四、评教数据处理规范,结果反馈合理

学生评教的数据处理与结果使用是整个学生评教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美国高校中,学生评教的结果必须公开,但不是简单地公布评价排序或是打分,而是通过学校评价统计中心的运算和适当的处理后,按一定模式或要求进行计算和比较,得出综合评价结果。如对于选择题的处理,选择题的统计结果一般会包括分布频次、平均数、标准差、班级规模与回复率四类信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在对2001年学生评教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如果某题项数据的标准差大于1.2,学生评教分数可能在高低分数间离散分布,或者均匀分布在不同的反应区间[?12];一定的班级规模会要求相应的回收率,低于该回收率,则该调查结果无效。此外,专家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影响学生评教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被评教师的职称、表达能力、学生的学习动机、期望获得的成绩、课程的水平、难度等等。这些因素中,有些是教师可控的,有些则是教师不可控的(比如学生的学习动机、期望获得的成绩)。因此,为了缓解这些因素的影响,统计部门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会适当控制一些变量,以保证结果的可比性。

学生评教的结果一般反馈给三类群体,即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反馈给每类群体的评教结果侧重点不一。每所高校在这个问题上的规定不一样。以华盛顿大学为例,统计部门处理数据后,会呈递三个报告,分别是课程总结报告(Course Summary Reports)、定制的汇总报告(Custom Summary Reports)、高低分报告(High-low Reports)。课程总结报告主要提供教师在各个课程环节的优势与弱势的信息,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反馈对象是教师;教师委员会一般会收到定制的汇总报告,该报告对所有的课程评分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教师委员会可以参考各课程的评分来识别课程的受欢迎程度,调整院校的课程设置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高低分报告主要列出了每学年在总结性评教中的最高分与最低分教师,该报告主要用于识别优秀教师以及需要提供额外支持的教师。高低分报告往往与其它两类报告一起反馈给管理部门,作为进行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学生也可以通过开通的网址浏览部分评教结果(如定制的汇总报告)用于课程与任课教师的选择[4]。

当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后,为保障教师有便利的解决问题的渠道,学校教学服务指导中心或类似机构会针对教师关心的问题或者在此次评教中表现不佳的教师给予支持与帮助。当然,如果教师对评教结果存在异议,可以通过高校教师申述机制进行申述,具体流程如上图所示:

五、启示与借鉴

1.提高参与者对学生评教活动的认识

虽然我国高校开展学生评教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首先,学生与教师的评教态度都有待端正。有学者对湖南某三所高校的学生评教活动调查发现:36.7%的学生表示在评教中没有仔细阅读评教指标,34.6%的学生表示在评教中会参考其他同学的答案;36.9%的教师和42.1%的学生表示教师会因为学生评分高低而“迎合”学生[14]。其次,管理者对学生评教目的与功能定位不明确,往往无法在人事决策与改进教学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这一系列的问题与评价的主客体、实施者对学生评教工作的认识度不够有密切的关联。

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渠道宣传,让参与评教的主客体及实施者明白,学生评教工作不仅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师的理解与支持,也需要管理者的合理引导。具体而言:针对学生,可以通过讲座、小型座谈等方式让学生明确评教活动的目的、作用及其实施过程,唤起学生的权利与责任意识;针对教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如介绍国内外成功的学生评教案例,用事实证明学生具有评教的能力、评教结果的合理使用能提高教学等,引导教师调整态度,提高认识;针对管理者,可以通过与评估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培训等方式,提高他们对评教工作的认识,使其意识到期末终结性评价的作用是有限的,应以发展的眼光,激发教师自我发展和改进教学的内在动力,引导督促教师自身对课堂进行评价,获取有助于改进教学的学生反馈意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评教的作用。

2.建立评教指标数据库,设计科学的评教量表

学生评教量表的科学性是保证评教工作是否有效的重要一环。美国高校评教量表的设计有两点基本原则值得借鉴:

首先,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设计弹性化量表。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评教量表指标体系过于统一,不能满足不同性质、学科课程的评定需求。即使有个别院校意识到了该现状,并尝试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设计不同的评教量表,但又出现了各量表之间缺乏共性的问题。如何兼顾评价标准的普遍性与针对性,美国部分高校的做法有一定借鉴价值:先根据有效教学的特征设计评价指标,形成一个庞大的评教指标数据库;然后,按照评教量表结构选择院校指标、个性化指标,形成评教量表。这里的院级指标是标准指标,每个量表共有,具有标准化、可比性特点,它一般是对教师或者是课程的整体评价;个性化指标是各教师根据课程实际情况(教授方式、课程特点等)在评教指标数据库中自由选择的指标,当然也可以是教师自行设计的指标,它们具有个性化的特点[15]。二者结合于量表中,即保证了共性也兼顾了个性。

其次,设置有关学生学习体验和教师行为表现等学生可以形成直观判断且易于评价的指标。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学生一般可对下述方面做出较好的判断:第一,教师的教学技能;第二,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伦理规范;第三,学生参与;第四,师生关系;第五,课堂的组织与管理;第六,教学的明晰性、系统性;第七,考试公正性;第八,学生学习收获[16]。

3.考虑造成评教偏差的潜在因素,提升评教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度

即便在学生评教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也设计了科学合理的评教量表,在实际的评教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影响学生评教结果的因素,如学生因素(如选课理由)、教师因素(如教龄)、课程的因素(如课程难度)等。恰当处理这些潜在的因素,才能生成公正科学的评价结果报告。对学校而言,首先需要加大对影响学生评教因素的实证研究,了解各类因素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实际影响程度。比如:Marsh(1980)曾检验了16项“潜在偏差”(学生、课程、教师背景特征)和SEEQ量表之间的多重关系,发现了学科兴趣最能影响评价的好坏这一重要结论[17];其次,了解掌控了这些因素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数据时,采用较高级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适当控制一些变量来解释数据。

4.构建高效反馈系统,建立“以评促教”的效能跟踪机制

为了方便教师、学生及管理者获取学生评教的结果,构建一个具备如下特征的高效反馈系统十分必要:首先,反馈面广,凡与学生评教结果有关的个体、团体、部门都能依据需要获得反馈信息;其次,反馈信息充分,即学生评教反馈的信息应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第三,反馈及时;第四,反馈方式适宜,即学生评教信息反馈的方式能被大家普遍接受,尽量减少学生评教的负面效应[18]。

为了提高学生评教的实效性,除了建立高效的反馈机制外,还需要建立一套“以评促教”的效能跟踪机制,使优秀者得到褒奖,有问题者得到帮助。例如建立教师评价档案,记录并跟踪教师的成长;建立教师奖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成立教师教学指导中心,对评教中表现不佳的教师给予帮助,等等。

参考文献

[1]Greenwood,G.E.et al.(1976).A study of the validity of four types of student ratings of college teaching:Assessed on a criterion of student achievement gains.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5:171-178.

[2]Buskist,W.,Sikorski,J.,Buckley,T.,& Saville,B.K.(2002).Elements of master teaching.The teaching of psychology:Essays in honor of Wilbert J.McKeachie and Charles L.Brewer.Mahwah,NJ:Erlbaum:27-33.

[3]Instruction 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 Center[EB/OL] http://ideaedu.org/

[4]Office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in Washington University [EB/OL]http://www.washington.edu/oea/services/course_eval/about.html.

[5]Richard A.Schwier.(1982).Design and use of student evaluation instruments in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5,28-34.

[6]Frey,P.W.(1978).A two-dimensional analysis of student ratings of instruction.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9:69-91.

[7]Marsh,H.W.(1984).Students’evaluations of university teaching:Dimensionality reliability,validity,potential biases,and utility.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76,707-754.

[8]Centra,J.A.(1993).Reflective faculty evaluation:Enhancing teaching and determining faculty effectiveness.San Francisco:Jossey-Bass.

[9]Braskamp,L.A.,& Ory,J.C.(1994).Assessing faculty work:Enhancing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performance.San Francisco:Jossey-Bass.

[10]Centra,J.A.(1979).self-rating of college teachers:a comparison with student ratings.Journal of education measurement 10(4):287-295.

[11]Course Evaluations in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San Marcos [EB/OL]http://www.csusm.edu/ipa/course-evals/ce-forms.html.

[12]University of Arizona,Assessment and Enrollment Research(2001).Guide to student ratings at university of Arizona.

[13]欧阳鲁鹃.我国高校教师校内申诉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5:26.

[14]何云辉.秦国柱.高校学生评教结果影响因素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8(01):67.

[15]Center For Instructional Excellence in Purdue University [EB/OL]http://www.purdue.edu/cie/Website%20CoursEval/courseeval/.

[16]雷敏.论提高高校学生评教质量的方法和策略[J].高教探索,2005(01):52.

[17]Marsh,H.W.(1980).Students’Evaluation of Instruction: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ir stability.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8]陈晓玲.普通高校学生评教质量控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32.

Pluralism, Scientificity, and Normalization: An Insight into the System of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n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U Dan XIONG Yan-qing

Abstract: The SET(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system in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more than 90 years. As basis of an effective system, it is characterized by plural purposes, multiple tools with different focus, controlled data analysis, and relevant feedback. For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SET by stakeholders, encourage experts in evaluation to establish database of indicators, design a scientific and relevant scales for different purposes, and deal with the potential factors out of faculty control which might effect results, so as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and last but not least, construct feedback system to trace the effectiveness of faculty development in teaching.

Key words: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procedure of teaching evaluati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责任编辑 黄建新)

第五篇:合水县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高校学生评教教学质量论文选题题目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合水县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高校|学生评教|教学质量论文选题题目

合水县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高校|学生评教|教学质量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搜索对比精心整理而成,各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为近年来所发表论文题目,可供高校|学生评教|教学质量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也可以作为高校|学生评教|教学质量毕业论文撰写选题参考。

更多论文选题,论文发表题目可登陆“云发表”网站自主选择!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论文,代发表医学论文,小区规划设计论文

1……哈佛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析——基于学生评教的视角 2……高校学生评教结果信度实证研究 3……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再评价机制探索 4……教育信息场域下高校学生评教指标的发展趋向 5……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6……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重构

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评价研究的新突破——评张耀灿教授等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研究》

1/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8……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与建议 9……试论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重构

10……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11……企业参与民办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探析 12……评价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四个维度

13……高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研究——评《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景观设计》 14……高等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基于同济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15……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学科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新原则的深化研究 16……难解的谜题: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研究的几种新视角 17……基于SPSS软件的教学效果评价分析

18……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学生素质评估体系构建要素探索

19……高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基础教学研究——评《软件技术基础教程》 20……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概化理论运用 21……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满意度评价研究

22……现代实习论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策略——评《体育教学策略与设计》 23……现代学习论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策略——评《体育教学策略与设计》 24……高校文言文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刍议

25……高校音乐专业专科教师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评《音乐教育》 26……我校在读成人高等教育药学专业学生对专业课教师授课的满意度调查 27……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翻译理论教学质量——评《英汉翻译教程》 28……多媒体促进高校英语教学最优化策略研究——评《英语教学策略论》

2/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29……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理论与学习方法研究——评《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第二卷)》 30……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方法——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31……会计人才培养未来发展模式初探——评《会计教学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 32……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展望 33……高校信息公开与办学水平社会评估

34……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评《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35……利用拓展训练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运动训练学》 36……国外高校教学评价组织建构的经验与启示 37……探索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同行评议”模式 38……高校体育的身体危机与课堂危机

39……以教育教学为核心的高校教师质量研究——基于上海高校师生的调查 40……高校新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分析与发展对策

41……高校基于学生学习成果的专业评估——以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为例

4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实践——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43……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调查与对策建议——以浙江省1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

44……“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

45……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校本混合课程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

46……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与对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关系分析 47……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比较——以同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为例 48……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模型研究

3/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49……我国高校统计类教材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0……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评《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

51……基于学生体验的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全国大学生调查”的形成、体系与问题解析

52……高等院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评《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5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关系研究——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时代化研究》

54……云计算在医学类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究——评《云计算(第三版)》 55……文献检索课SPOC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56……对中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

57……音乐类课程教育范式的跨学科转型架构构建研究——兼评《高校音乐课程跨学科教育研究》

58……英语教学中的学生研究价值探究——评《以提升能力为本——基于学生研究的英语教学》简

59……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初讨

60……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 61……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率的十大策略 62……福柯微观权力观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63……教育改革环境下的PLC教学方法创新分析

64……对当前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探讨——评《大学教学改革研究》简 65……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商科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4/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66……探析高中物理教学

67……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68……高校合唱教学现状与创新发展 69……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浅析

70……作家“高校造”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以牡丹江师范学院“乃寅写作班”为中心 71……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评《任务型语言教学》 72……浅析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高效联动机制的建立 73……中职院校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74……重视初始阅读体验 提升课堂对话质量——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75……农村寄宿制办学模式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研究的思考 76……参与科研有助于提高医学生批判性思维

77……开展好作文教学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初中作文教学研究 78……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新课改理念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79……地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与思考 80……试论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要素 81……鼓励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82……小学高段语文课内拓展性阅读教学探析

83……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英语课教学质量——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84……浅析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策略

85……健美操训练效果的系统分析——评《美学渗透视野下的健美操教学与训练分析》 86……中学信息技术实践教学论文

87……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5/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88……对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89……谈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90……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91……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92……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业评价的重要性

93……简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与方法 94……翻转课堂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意义与实现途径 95……试论如何提高高中美术课的教学质量 96……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97……浅析初中数学教学发展性评价做法与尝试 98……浅析如何有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99……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100……关于大学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6/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作辞职报告范文下一篇:关于竹的成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