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行政执法未来走向

2023-03-06

第一篇:林业行政执法未来走向

未来中国的走向

《未来中国的走向》-----温家宝

2011年6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题为《未来中国的走向》的演讲。演讲全文如下:今天,我应邀访问久负盛名的英国皇家学会,深感荣幸。刚才,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我“查理二世国王奖”。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中国科技进步的肯定,同时也是中英两国科技界友谊与合作的象征。对此,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英国皇家学会,是英国最高科学学术机构,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科学学会。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霍金等科学巨匠,为人类科技事业发展作出过划时代的贡献。在座的各位会员,同样以自己的杰出成就造福社会。我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担任中国总理以来,这是我第四次访问贵国。这一次和上一次时隔两年,感觉大不相同。2009年初,贵国遭受一场罕见的大雪,同时也经历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煎熬。我从达沃斯到伦敦一路走来,感受到一种忧郁不安的气氛。我当时说,“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宝贵”。如今仲夏的伦敦,人们又恢复了往日的从容和自信。我对贵国应对危机所作的努力和可喜进展,表示由衷的钦佩!

我要告诉朋友们的是,经过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前进的步伐更加稳健了。在这里,我想说一件事。

2008年5月12日,中国西南部发生毁灭性的特大地震。当时,我站在震中汶川的废墟上,对前来采访的中外记者说,“过三年再来,一个新的汶川会拔地而起”。三年过去了,我们一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一边举全国之力进行灾后重建。上个月,我第十次来到震区,欣喜地看到:灾区最漂亮的是住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居民。我邀请在座各位朋友,有机会到中国汶川走一走、看一看。如果你们身临其境,一定会为这里发生的奇迹感到震撼,也会从中真实地感受到中国的生机和活力。

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对未来中国的走向,人们也非常关注。我愿意借今天这个机会,谈谈我的看法。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提出我国现代化进程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第一步,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0年到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三步走”战略的核心和本质,都是坚持以人为本,增进全体中国人的福祉。沿着这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前进,中国必将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国家。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政府的第一要务。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们将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我们将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努力扩大就业,优先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中国经济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根本靠科技。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我们持续增加科技投入,近五年,中央财政共投入近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2.7%。从今年开始实施的“十二五”规划,我们力争把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现在的1.75%提高到2.2%。同时,我们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所有这些,都将促进当前发展并为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世界范围看,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保证经济的稳定、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根本也要靠科技。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初现端倪,诸多领域正酝酿着激动人心的重大突破。这场新科技革命,必将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宇宙自然和人类自身的

认识,必将开辟生产力发展的新空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必将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从根本上改变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科技无国界。让我们共同迎接这一伟大时代的到来!

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充分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国家。在人类历史上,在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中形成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只是不同社会、不同国家,实现的途径和形式有所不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真正的民主离不开自由。真正的自由离不开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的保障。坦率地说,目前中国社会还存在着贪污腐败、分配不公以及损害人民群众权益的种种弊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

我们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我们要健全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中国曾经是封建主义影响很深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历十年“文革”的浩劫,在开放的环境下又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和批评政府,使政府不敢懈怠、避免产生腐败。人民的责任感和民主精神,将带动社会的进步。人民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越多,推动社会进步的能量就越大。

近些年来,我们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强人民对政府的监督等方面,也有许多进步。例如,实行政务公开,政府预算公开,推行电子政务、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等。我已连续三年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之前,在网上同网民交流。今年春,我在新华网在线交流时,收到网民来贴40多万条,手机信息11万多条,页面访问量近3亿人次。同这些普通民众的交流,是心对心的交流,可以直接体察人民的喜怒哀乐和对政府的诉求,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

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文明和谐的国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开放包容,才能发展进步。唯有开放,先进和有用的东西才能进得来;唯有包容,吸收借鉴优秀文化,才能使自己充实和强大起来。

我们不仅要在经济领域、科技领域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而且在文化建设、社会管理等领域也要大胆博采众长。中国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司法公正问题和廉政问题等,许多发达国家都曾经遇到过。对各国的成功经验,我们要认真借鉴;对别人走过的弯路,我们不应重复;对世界面临的难题,我们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来破解。

我们要创造更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更加自由的学术氛围,让人民追求真理、崇尚理性、尊重科学,探索自然的奥秘、社会的法则和人生的真谛。做学问、搞科研,尤其需要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因为有了充分的学术自由,像牛顿这样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伟大影响的科学家,才能够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敢于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敢于踏进前人从未涉足的领域。不久前,我同中国科学家交流时提出,要大力营造敢于创造、敢冒风险、敢于批判和宽容失败的环境,鼓励自由探索,提倡学术争鸣。

我们历来主张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倡导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我国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上世纪30年代曾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获得博士学位,一生饱经沧桑。他在晚年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费老先生的这一人生感悟,生动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开放包容的胸怀。

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坚持和平发展、勇于担当的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潮流和自身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最终实现

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五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以上。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年均进口近7500亿美元商品,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未来5年,中国进口规模累计有望超过8万亿美元,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商机。21世纪应是合作的世纪,而不是冲突和争霸的世纪。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我们一贯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共担责任、共迎挑战,继续推动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包容的方向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13亿中国人民的庄严选择。中国30多年的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倒退没有出路,停滞也没有出路。只有坚定信心、继续前进,中国才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人民才能更加普遍和以更高水准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但这一历史进程不可逆转!

女士们、先生们: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高等教育、金融服务、医疗卫生、低碳经济等领域,都具有中国所需要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广阔的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为英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大型企业、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同英国的合作,鼓励双方高端人才的交流和合作研究。

英国伟大思想家培根说过,“智者创造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富有思想和智慧的中英两国人民,一定能创造更多的机会,推动两国合作迈上新的台阶!我对中英关系的明天充满信心,更充满期待!

第二篇:如何分析中国未来政治走向

有一句话我始终是拍相信的,几乎当成真理:只有深刻了解历史的人,方能了解现在,只有了解历史和现在的人,才能准确判断未来。我们不妨按此思路,分析一下中国未来政治走向。先说中国政治史大的方面,大的朝代变化如夏、商、周、秦、汉、三国、晋、五代十国、南北朝、隋、唐、元、明、清、民国等,我们从中能看出什么呢?原来所谓发展规律、生产力决定论等成了胡说八道,王朝的兴衰跟生产力、发展规律并无多大关系,主要看政治是否腐败。历史不单发展,也可倒退,一场战争下来,人口锐减,耕地荒废,工商凋零,吃穿住困难,就是证明。历史不是生产力发达、社会富足文明就战无不胜,决定胜负的是织织程度、武装程度、领导水平。如宋、明两朝灭亡,不是亡于生产力低下,而是内亡于腐败,重商重文、轻武力、轻组织;外亡于有组织严密、武装牙齿的蒙古、八旗民族国家。再如现代国、共两党逐鹿天下,国民党拥有的生产力和经济武器层面无不超过*,而*靠的是组织严密、纪律严明、领导廉洁、政策得当、 路线正确,领袖英明得了天下。事实上是一心发财致富而不思看守,最终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罢了,中国正在走这条路而不知。朝代历史有长有短,朝代有

长如周八百年,有短如隋二十几年。朝代长短未见是因为生产力、经济文化是否发达,实为政治是否腐败所致。隋朝生产力、经济、文化远胜过周朝,然而成短命鬼,实为扬广昏庸无道所致。国家、民族分裂、灭亡是屡见不鲜的,并非中华民族将永远如日中天、兴旺下去。南北朝、五代十国一分裂就是几百年,蒙古族、满族一统治就是几百年,中国的被殖民化、亡国灭种危险是始终存在的。中国政治史小的方面,就是王位的更替。当皇帝时间有长短,政绩有优劣,喜恶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统一的,无一例外,就是谁当皇帝都要重新洗牌,重认敌我友,扬长避短。中国历史上的新皇帝一登基,往往出一着重拳,叫大赦天下。何谓大赦天下?说穿了主要就是解放政敌;因何要解放政敌?为的是缓和矛盾,培育新朝政治基础。凡不懂大赦天下类手段的,决非一流政治家。邓小平在这方面堪称高手,上任伊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解放政敌,最大限度建立统一战线,解放老干部,给权、给钱、给房、给正名;解放地富反坏右,摘帽、平反、落实政策;把知识分子拉过来,诱以官、名、利、禄;利用农民小生产习惯,给农民分地;给工人长工资,等等,结果是举国上下欢呼叫好,有几个人知道邓小平是用毛泽东的家底送人情呢!月圆而亏、

物极必反的道理,也是一流政治家都明白的道理。事物都有生死过程,有生死条件。聪明政治家都知道顺势而为,力求政治生命长一些,凡逆潮流而动的必然灭亡。什么千秋万代不变色,什么一百年不动摇,都是伪理论,世界上没那回事!始皇帝想建万世基业,结果如何?二十几年就垮了。毛泽东英明神武,红色江山并没保住。有人老想不动摇,结果一定会动摇,这才是规律!那朝那代政治家是不变的?一个没有。穿衣服老穿一样,再好,

也有烦的时候,所以要换新的,没新的换旧的心里也舒服;天天吃龙虾是不行的,要吃土豆、白菜,否则不舒服;天天住大都市,也六神无主,到农村草房休息片刻也能放松一下。至于那些天天穿破衣服,天天吃土豆、白菜,天天住草房的人更想变一下,那有不变的道理?顺民心、得民心也是历代政治家要长久生存必须做到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以为历史反复证明。问题是中国老祖宗的民字老被强奸,真假难辩了。民的本意就是指靠出卖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无权力又无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包括当官的和拥有生产资料的地主、资本家一类。可有些政治白痴了解民意把民的内含扩大了,把靠权力为生的官和靠生产资料为生的富人也当成民,结果一调查民

意,往往问当官的和有钱的感觉如何,结果是当官的一定喊首长好,有钱的一定说舒服极了,这种大好形势的民意一定是假的、靠不住的。政策好不好,要调查劳动者才能真正知道。当然,懂辩证法的政治家也可做反向推定,当官喊万岁,富人喊好得很,结果一定是人民群众骂娘,说遭得很,那一天当官的和有钱的叫苦,倒可印证百姓可能日子不错。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主流最差劲,国家和人民花钱供他们上学,结果全无真知实见,一齐和外国人攻击自己的老祖宗,其实老祖宗并不像他们指责的那样一无是处。就政治制度来说也并非无制约制度,设左右承相制、谏官制等就是例子。谏官魏征死了,唐太宗李世民痛哭自已失去一面镜子,李世民是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现代许多当家人连祖宗都不如,喜阳不喜阴,喜拍不喜批,搞个表什么的自吹自擂,完全是在演戏。中国古代政治家很多人还知道文治和武治相结合的,一味迷信镇压的是少数。孔夫子地位被抬得那么高,为什么?为的是以德治天下,为的是精神文明。中国古代社会的产权也是明析的,天下一切都是皇家的,所以对敢于贪污受贿的官吏处理是极其残酷的,不像现在,财产不明,大家都可做窃贼。次说一下外国。外国的月亮,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月亮是否一直圆呢?答案是

否定的。外国改朝换代、亡国灭种的事比中国不差。中国的政治特点外国也有,只不过表现形式有别罢了。就拿近代最令中国右派倾心的美国来说,所谓两党制、轮流坐庄,都是随民意变化的。你掌权往东走,我上来往西走,反反复复,起了很好的平衡作用。他们的政策经常变,没什么不动摇之说,既使宪法,也可用修正案方式增加、改动。美国类民主制国家社会制度不怎么样,但政治制度是较完善的,可以避免摔大跟头。不像专制国家,为了张王李赵面子,高举这高举那,一条道走到黑,到了悬崖边了还不停步,叫人民当陪葬品。有许多人,特别是右派,总以为西方强大是因为搞资本主义和民主制,表现得很无知。拿英国为例,能有今天的富,靠的是武力掠夺。小小英国殖民地有多少?小的不算,光算大的就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多厉害!自由贸易赚钱,哄傻子罢了。英国为何要发动鸦片战争?是因为和大清国贸易逆差赔惨了!英国是用武力解决的亏空。现在许多中国人做梦,想走资本主义致富强国,你那里有殖民地?除非你走新帝国主义道路,步希特勒后尘,试一下运气,不上天堂,就下地狱。现在的中国如何呢?新中国成立后,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东与邓小平分别领导了世界新社会主义

和新资本主义的两大潮流。文化革 命领导了整个世界左翼潮流? 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的中国,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我看来,是一次新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斗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中,谁胜谁负问题远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复辟是随时可能的。无产阶级只有通过不断的斗争,不但要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摧毁资产阶级经济基础,摧毁资产阶级上层建筑,摧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而且要彻底建立完善无产阶级专政,彻底建立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彻底建立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彻底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句话,就是要彻底向旧世界告别,向新世界前进。文化革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高峰,又仅深刻影响了中国,而且深刻影响了全世界,领导了整个世界的左翼思潮。同样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右派政变等多方面的原因,文化大革命历史进程中断,事物向相反方面转化,中国从左翼顶峰向右翼顶峰冲刺。改革开放领导了整个世界右翼潮流。 一九七八年发生在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次世界性的新资本主义运动。这个运动,在思想上公开宣布剥削、压迫有理,利已主义光荣,发财光荣,......;在政治上信奉......主义,无情清洗反对派,剥夺......,实行高度集权,......;在经济上极力削弱国有制,取消各种福利,反对计划经济,强行市场经济,实行最不人道的劳动制度,强行私有制,利润高于一切。改革开放后的政策完全逆文化革命而动,逆.....而动,给国际共产主义以最深刻的冲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归根到底,是受到了中国新资本主义的鼓舞。中国新资本主义的野蛮竞争力,还给了欧美发达国家中的社会主义政党以沉重打击,相反,欧美发达国家的右翼政党却从中受益,欧美国家纷纷倒退,非国有化、非福利化政策有增无减。在中国新资本主义和美国新帝国主义共同影响下,整个世界重新陷入资本主义的泥潭。因此,可以说是中国右倾影响了整个世界。通过前述,我们可以断言,自新中国成立后,的确领导了世界进步与反动的左右两大潮流。中国新社会主义和新资本主义思潮的出现,说明了中国正在快速崛起。无论将来世界走向光明还是走向黑暗,中国注定成为决定世界历史命运的主角,成为世界的中心。当前中国的左翼和右翼的斗争命运,必将决定全人类的命运;而左派重新回到历史的潮头,

才是整个世界的光明所在。毛泽东苦心经营的光明的新中国,正在迅速退化成.....中国,组织严密、朝气蓬勃、廉洁自律、政令畅通的执政集团正在向......转化,政治、经济、文化一边倒,与人民的鱼水之情正在......,整个社会健康状况严重......,各种矛盾正在激化,整个中国面临......的选择,这就是当前中国的真实现状。事实正在雄辩地证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路线给中国带来的是光明,...的资本主义路线给中国带来的是.....。那么,对中国的未来政治走向还有什么难以判断的呢?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家来说,面临三种选择三种命运。

第一种是死亡选择。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视改革开放以走完历史周期,问题成堆,以成强弓之未,不顾全国多数人的强烈反对,硬着头皮将改革开放路线走下去,自取灭亡,成他人恂葬品。 第二种是保守疗法。

放慢或叫停改革开放,维持现状,寻求平衡,放慢死亡速度,在任期内不出大乱,安全退出政坛,浪费了千载难逢的英雄用武机遇。第三种是积极进取方略。

必须明白,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奋斗、失败,再奋斗,再失败,不断探索的历史,是看到了光明的历史。中国新社会主义和新资本主义思潮的出现,

说明了中国正在快速崛起。放眼全世界,只有中国经历了高山与低谷,白天与黑夜的完整过程,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经验教训。无论将来世界走向光明还是走向黑暗,中国注定成为决定世界历史命运的主角,成为世界的中心。天降大任安有不取之理?欲达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首先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重新认识建国后的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政治遗产,实事求事地进行扬弃,为我所用。中国历史证明,朝代兴亡是随时可能的,做为一国领袖要格外慎重,懂得民心向背才是真正的势,顺势而为就是顺民心而为。要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阴阳平衡的道理,要有谏官制、副报告制;要懂大赦天下之必要,要懂调整政策是常态,不调整是办不到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其次,认真决策道路、路线问题。改革开放无疑是破产了,不能再走下去,这是一定的。问题是下一步朝哪里去?一步回到毛泽东路线上?不现实,那只是个方向;搞颜色革命,更不行,那是改革开放的目标,是亡国灭种的极右之路;剩下的就是先废除新自由主义政策,搞节制资本、扶助农工,古今结合、中外结合的社会资本主义了,经过一定阶段,最后目标是逐步消灭资本,建立全新的民主社会主义中国,回到毛泽东追求的道路上来。中国势必将走上短暂的社会资本主义道

路,然后朝着民主社会主义目标前进,这就是末来中国的政治走向。

第三篇:中国利用外资的未来走向

2006-02-17

“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作为“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已经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中国政府发出的一个重要信息,表明中国将继续保持吸收外资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欢迎外商来华投资,同时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外国投资者应把握住中国利用外资的这一基本取向,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切入点,积极寻求投资合作机会。对此,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特别关注。第一,服务业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

目前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仅占GDP的30%,因此,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根据我国“入世”承诺,2005年开始允许外资在批发和零售企业控股,允许外资银行向本地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允许外商设立独资建筑公司;2005年底,将允许外商设立独资速递、公路货运和货代企业;2006年底,将允许外资银行提供全面的银行服务,允许设立独资铁路货运企业。相信,随着中国服务领域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国将是未来世界服务贸易增长最大、最快的市场,外商在该领域有很多合作机会。

第二,高新技术领域是利用外资着力推进的重点

高新技术是提升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关键,因此中国欢迎拥有先进技术的投资项目,尤其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这也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要求所在。目前,中国正在制定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的政策。但是,对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投资项目将予以限制或禁止。目前已取消一些高能耗、高污染加工贸易的出口退税。

第三,我国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将成为新一轮投资的热土

一是这些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有所改善,科技教育有相当的实力,经济发展深具潜力;二是我国实施的“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正在大力推进,国家已出台并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支持其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进来的政策措施,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包括商务部)为外商投资企业到这些区域去发展提供必要帮助。

第四,国企改革步伐加快,外资参与机会难得

“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深化垄断性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鼓励和支持非公所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

基础设施等领域。这为外商提供了难得的投资机遇。希望有实力的跨国公司不要错失良机,在中国经济

发展中获得共赢。

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利用外资工作到达一个新起点。为了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未来5年利用外资的目标与外资工作的方式面临新的调整。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中,温家宝总理指出,“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都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是沟通和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重要桥梁,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汇集国内外要素和资源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在今年两会前,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主办的“2010(第八届)跨国公司中国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这个主题为“跨越危机 聚焦中国——后危机时代跨国公司的战略机遇与合规管理”的论坛上,官员、专家、跨国公司高管,均从各自的角度,围绕如何发挥外资企业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积极作用,如何推进和完善我们利用外资的环境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 改革30年,跨国公司的作用不容抹煞

在2010年(第八届)跨国公司中国论坛上,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坚定不移的,跨国公司还要在中国进一步发展,这是所有人期待的。

吴建民表示,在其外交生涯当中第一次跟跨国公司有所接触是在1974年纽约举行的第六届特别联大上,邓小平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特别联大,他作为一个年轻的外交官,第一次接触了“跨国公司”这个概念。

第一点,观念上的变化。当时中国对跨国公司的认识,跟许多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的看法一样,是新殖民主义的工具,是敌人。在中国代表团的发言以及参加的各种讨论当中,都批判跨国公司。代表团认为应当对跨国公司进行约束,把它当成一个敌人一样要制服他,这是我们当年的认识。

吴建民感叹道:“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国与跨国公司论坛,多大的变化呀!”他在另外一个会议上注意到,一位北京市领导非常自豪地表示“现在世界500强已经有二十几家公司进入了北京”。“这位领导已经把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作为他一个重要的成就,作为城市开放度的标志,你说这是多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千真万确。”

这次金融危机,胡锦涛主席讲了八个字“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全世界广为流传。“我们在一条船上”,这就是中国人对今天中国同世界关系的认识,这样一个认识使得中国同世界的合作大大加深了。

第二点,中国30多年当中,同跨国公司的合作是我们利用外资的一个主要力量,这个话讲得很贴切。1994年吴建民赴任荷兰大使,行前拜访了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陈锦华同志,请教到荷兰能做什么事。陈锦华建议他可以抓南海石化这个项目。南海石化是中海油(占股40%)和壳牌公司(占股60%)的合作公司。吴建民到了荷兰以后,当成重要的事情去抓,积极推动。

今年吴建民到大亚湾一看,南海石化已然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石化项目。投资43亿美元,中海油和壳牌各占50%,跨国公司把最先进的理念,最先进的技术引进来了。这样一来,惠州大亚湾工业园变成了一个非常繁荣的景象,一旁中海油所建的1200万吨的炼油厂,很快发展成4000万吨。因为南海石化是制造石化的上游产品,很多下游产业也被带动起来,整个工业园区发展起来了。吴建民在惠州见到了陈锦华,后者告诉他,没有南海石化,这个大发展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跨国公司的作用。”

吴建民也在法国担任过五年大使,中法之间核电站的合作是很重要的项目。现在的大亚湾的核电站,正在运行的装机容量是400万千瓦,二期很快要运行,加起来大概是800万千瓦。在2020年的时候,装机容量会达到5000万千瓦。“大亚湾核电站运营非常好,很经济,到2014年以后,一度电才一毛多钱,具有强大竞争力。”吴建民表示,如果没有当年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很难有核电大发展的局面,“中国和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在这个过程当中,跨国公司的作用是不容抹煞的。”

第三点,关于这次危机,和1929-1933年经济危机比较,反映了世界的变化。这包括三个共同点和三个不同点。

三个共同点:

1、两次危机都是从美国爆发向世界蔓延;

2、危机都是全球性的,不是地区性的;

3、危机都会改变世界的格局。这次危机正在改变世界的面貌,完全走出危机之后,我们将会面临着一个新的、很大的变化,我们正处于这个变化正在发生的时候。

三个不同点:

1、1929-1933年危机爆发的时候,没有任何国际合作,大家各顾各的;

2、各国之间是相互排斥,贸易保护主义膨胀,导致了大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3、这一次的国际合作很好,大家都承认这次金融危机没有演变成大萧条。1929-1933年大危机导致了世界战争,这一次打不起来了,这就是不同。这两个危机比较,看出世界的变化,这就是国际合作的结果,没有国际合作不可能的。

西方舆论指责中国人到非洲去掠夺资源。吴建民认为,“中国出口60%是来自跨国公司,可能是美国的、德国的、法国的、日本的,全世界都有,中国的生产是为了世界,这种情况下,指责中国需要资源是没有道理的,中国需要资源是非常正当的。”

吴建民最后说,“中国的公司正在走向世界。今后20年,大家可以看到中国有很多的公司走向世界,中国会逐渐出现一批跨国公司,之间能不能进行一定的合作,这是我觉得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也需要探索。”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我国仍需要进一步利用外资

2010年将是中国经济完全走出危机的一年,也是中国确定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发展蓝图的关键一年。“十二·五”规划将在30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的背景下制定。这个规划将指引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金融危机后以及未来的“十二·五”规划期间,如何发挥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在此次论坛发言中指出,相比较欧美发达国家利用外资的比例,中国利用外资的比例远远落后。因此,中国仍需要进一步引进外资,这样才能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我国需要进一步利用外资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吸引跨国公司一个重要目标是获取资金,现在我国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许多企业拥有充裕的自有资金,银行则拥有大量的贷款能力。我们还需要通过同跨国公司合作而引进资金吗?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引进跨国公司目的之一是为了引进先进技术,现在我们不少工厂已经有了先进的技术设备,我们正在致力于“自主创新”,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建立自己的标准。我们还需要同跨国公司合作引进他们的技术吗?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与跨国公司合作目的之一是为了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现在我们的银行市值超过所有世界著名跨国银行,我们已经有36家大企业进入全球500大排名,我们许多公司都已经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集团管理结构。我们还需要向跨国公司学习企业管理吗?

一个流行的观点是“引进外资不是越多越好”。那么,究竟引进多少外资为好呢?2007年,美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2712亿美元,2008年为3161亿美元。我国2008年吸纳外商直接投资达到30多年来的高峰,是1083亿美元,也只是美国当年吸纳外资的1/3。美国经济实力最强,为什么还在如此大规模吸引外资?应当看到,通过大规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美国实现了在开放中与全球经济的互动,实现了经济资源的优化,保持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我国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引进外资来引进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即使将来我国成为经济发达国家,也还需要像美国等发达国家那样继续大规模利用外资,通过引进外资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引 进外资与全球经济互动发展(见表1)。

二、调整利用外资的方式

近年来,许多地方在招商引资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新经验。王志乐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引资方式调整值

得关注。

引资对象——从主要是产业投资者到多种投资者

过去来华投资的外商多数是产业投资者。近年来,投资的外商类型呈现出多样化。新加坡、纽约、东京以及伦敦证券市场来吸引中国企业上市。海外上市成为不少企业吸引外资的途径。这是通过海外公众投资者吸引外资。近年来,凯雷等世界著名私募股权基金纷纷进入中国。这是与产业投资者不同的财务投资者。财务投资者、产业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在华投资各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吸引产业投资者投资的经验比较多,但是对吸引财务投资者或公众投资的经验还不足。

引资主体——从政府为主引资到企业为主引资

过去由于掌握土地以及其他政策资源,政府部门往往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今后由于招商引资目标以及其他引资方式的变化,政府为主的引资将转变为企业为主的引资。尤其是并购方式投资以及私募基金的股权投资和海外上市的公众投资方式的发展,企业将越来越成为引资的主体。

引资方式——从主要绿地引资到多种方式引资

过去我们对绿地引资,即新建企业的引资方式比较熟悉。随着我国企业和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出现了众多有价值的企业。跨国公司现在有可能通过兼并和收购当地企业进入中国或进入中国某个行业。与此同时,中国许多产业都出现了产能巨大而集中度高度分散的状况。中国这些产业面临通过重组做强的任务。这就为通过并购吸引外资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引资手段——从主要靠政策引导到主要靠市场引导

过去引资主要的促进措施是优惠政策。近年来,专门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随着内外资政策统一的推进越来越少。实际上来华投资的外商越来越看重的是我国迅速扩容的庞大市场以及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今后应当把完善市场管理体系和形成内外资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机制作为吸引外资的主要着力点。

三、外资企业是中国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王志乐认为,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的关键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不是如何收缩外资规模,如何限制跨国公司的作用,而是如何进一步发挥跨国公司积极作用,使跨国公司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

四、把握机遇融入中国可持续发展

要进一步发挥外资特别是著名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王志乐认为,除了政府部门需要调整引资的目标和方式,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外,外资企业也需要调整自己在华战略,强化在华责任。

1.研究在华经营存在的问题2.准确把握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变化趋势3.调整在中国的经营发展战略4.强化在中国的责任

第四篇:“80后”青春电影的特征及未来走向

[摘 要]近年来,“80后”青春电影逐渐占领电影市场并成为主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区别于其他年代的青春电影,“80后”青春电影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本特征和影视特征。在内涵、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80后”青春电影呈现出丰富多元的走向。本文将界定“80后”青春电影的概念,并主要结合《后会无期》,完成对“80后”青春电影文本和影视特征的解构。最后,对“80后”青春电影的未来走向进行把握和前瞻。

[关键词]“80后”青春电影;特征;未来走向;《后会无期》

一、青春电影与“80后”青春电影

2014年夏天,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共赢。继《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之后,《后会无期》再度引发社会对青春话题的热切关注和讨论。

青春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每个年代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无论哪个年代的青春都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不同年代的青春电影都有自己年代的专属印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表现的是青春的革命与理想。青年一代背负着挽救国家危亡的历史使命。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关、共同进退。代表影片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确立了“文艺为工农兵创作,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受此影响, “十七年”电影中对青春的表现围绕政治展开,内容以政治为中心并服务于政治,代表影片有《青春之歌》《董存瑞》《红色娘子军》《战火中的青春》。“文革”结束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对“文革”的反思和批判。七八十年代,中国第四代导演在电影中展现的是布满伤痕的青春和对人性的反思,代表影片有《小街》《青春祭》《庐山恋》等。以上不同年代的电影中,青年更多的是被放置在时代洪流中,他们的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青年作为个体的存在价值在有意无意中被忽略了。① 90年代,中国青春电影有了很大的发展,第六代导演登上历史舞台。第六代导演摒弃了群体意识视角中的青春表现,强调个人化的青春表达,真正站在青春的立场上描写青春、反思青春,代表影片有《北京杂种》《小武》《十七岁的单车》。严格意义上讲,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青春电影。何谓青春电影?顾名思义,青春电影就是讲述与青春有关的故事,反映青少年及青年特有的生活状态、心理特征和精神世界的影片。青春电影的题材和风格多样,目标受众也不局限于青少年和青年。②

近年来,“80后”青春电影逐渐占领电影市场并成为主流。“80后”是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成长的一代。他们在获得优越的物质生活和自由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受到社会家庭的规范。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缺乏兄弟姐妹的分享和倾听。相比于“60后”和“70后”,“80后”多是通过书本和网络了解世界,缺少直接的体验、感受。此外,“80后”在现实生活中还要承受高考和求职的压力。“80后”的青春充满了叛逆、孤独、忧伤和对自由的渴望。“80后”青春电影是以“80后”为对象,表现成长过程中的叛逆、孤独、忧伤,追求自由与理想,怀念青春,同时具有鲜明青年文化性的青春电影。多元文化语境中诞生的“80后”青春电影风格题材多样,目标受众也不是单独指向“80后”群体。“80后”青春电影不同于其他年代的青春电影,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征。

二、“80后”青春电影的文本特征

电影集文学、商业、媒介和娱乐于一身,是文学和市场联姻的“时代奇迹”。 “80后”青春文学为“80后”青春电影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最佳的“土壤”。“80后”青春文学是“80后”青春电影文本产生的母体。“80后”青春电影的文本在主题、叙事策略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承续和发展了“80后”青春文学的艺术特征。

(一)主题

文学和电影都是对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的反映。“80后”从小被社会和家庭束缚,内心和精神世界缺少关怀。他们用叛逆对抗束缚,渴望冲出“牢笼”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在孤独中自说自话,在网络中宣泄情绪。成人之后,“80后”在冷酷的社会现实中继续追寻自己残存的梦想。孤独、对自由的渴望和怀念青春成为“80后”青春电影表现的主题。

《后会无期》完美地表现了孤独、追求自由的主题。浩汉在父亲离开以后内心充满孤独,刘莺莺的出现使他暂时摆脱了孤独并重拾对爱情和生活的信心。当浩汉鼓足勇气准备向刘莺莺当面表白时,“现实”狠狠地抽了他一个耳光。他心目中充满冒险精神的父亲抛弃了他,喜欢的人与自己是同父异母的兄妹。知道真相以后,他故作坚强,隐藏在笑容背后的却是一颗流血的心。浩汉再一次陷入孤独。“摩托骑士”阿吕为了自由地骑行选择放弃城市生活,他在旅途中继续着自己对自由的追求和 向往。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同桌的你》则充分表达了怀念青春的主题。两部电影追忆了似曾相识的场景,懵懂与纯真年代才有的情怀,是由逃课、社团、英语

四、六级考试、图书馆串起来的大学时光。大学中的爱情和友情是青春画卷中最美好的一笔。郑薇与陈孝正温暖又略带感伤的爱情,与阮莞、老张的真挚友情;还有林一和周小栀的青梅竹马引起了“80后”对逝去爱情、友情的集体怀念。 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

(二)叙事策略

第六代导演的青春电影过度凸显导演个人特色,对市场关注不足。“80后”青春电影采用线性叙述结构和开放性结局的叙事策略迎合了市场与观众。线性叙述和开放的结局有助于观众理解并融入电影。

《后会无期》的叙事结构借鉴了西方流浪汉小说的模式,采用在路上的旅程化结构。影片中四段在旅途中的故事完全按照时间的先后展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样以传统的线性结构展开剧情。影片以时代变迁为线索,叙事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描绘了美好的大学生活,后半部分讲述了工作以后的无奈与心酸。

《后会无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同桌的你》都设置了开放性的结局,给观众留足了想象空间。《后会无期》在结局中对一心想成就一番事业的浩汉的命运没有做任何交代。《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结尾,陈孝正和郑薇回到了初恋的地方,至于两人能否在一起,影片也没有说明。对于观众的迎合,《同桌的你》做到了极致,影片同时存在两个截然相反的结局。不同的结局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同时也引发了观众热烈的讨论。

(三)语言风格

语言是思想的表现形式。 “80后”青春电影的语言风格是对“80后”一代人思想轨迹和生活方式的体现。“80后”怀揣率真和美好的想象进入社会,发现社会并非充满善良和正义,内心满是失落和迷茫。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又使他们对生活保持乐观态度。“80后”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为“80后”阅读世界的主要方式。“80后”青春电影经常采用幽默中带有忧伤的语言和网络语言表达“80后”全新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表达他们对世界的思考和理解,表达他们的另类、叛逆和青春的疼痛。

《后会无期》中令人捧腹却又饱含深意的对白是“80后”对忧伤的幽默诉说。浩汉从小就梦想振兴家乡经济,长大后外出闯荡,回到家乡之后无奈地发现阳光沙滩(“sun of beach”)是现实的“son of bitch”,繁华落尽只留下一片凄凉;“只要把门窗关紧,风雨就不会进来”这一自己从小坚信的人生道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不堪一击。秋意太浓容易导致颓废和绝望。“80后”青春电影用幽默很好地规避了绝望。此外,片中“粉转路人”和 “知道你不是个好人,没想到你连个坏人都不是”的经典对白是对当下网络流行语的引用。

三、“80后”青春电影的影视特征

“80后”青春电影具备影视艺术的基本属性特征。本文研究的是其影视特征的独特性。全面的商业营销和青春的视听表达构成了“80后”青春电影独特的影视特征。

(一)商业营销

电影是商业活动的衍生物,是特殊的艺术商品。电影离开商业将寸步难行。商业可以推动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商业化的宣传、营销是“80后”青春电影的标签。

成功的营销始于产品的设计阶段。“80后”青春电影观众定位精准。无论是《后会无期》还是《小时代3》都将目标锁定为“粉丝群体”。从市场角度考虑,粉丝是最好的受众选择。影片演员和制作团队的选择同样是营销策略之一。《后会无期》的主演冯绍峰、陈柏霖、王珞丹;《小时代3》的主演杨幂、郭采洁、陈学冬,都是优质偶像。偶像演员的选择扩大了影片的影响力和受众的范围。两部影片都拥有一流的制作团队。《后会无期》的出品人是投资李玉导演的《观音山》《二次曝光》的方励,配乐是日本著名的流行音乐制作人小林武史。《小时代3》的监制则是曾经推出《流星花园》的台湾“青春教主”柴智屏。一流的制作团队为影片的品质提供了可靠保障。网络成为“80后”青春电影宣传、营销的重要平台。《后会无期》和《小时代3》都成功地运用“微博”进行宣传。“微博”在传播广度上明显优于其他媒体。韩寒和郭敬明“微博”的众多关注者使两部影片在宣传方面占尽先机,宣传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80后”青春电影对宣传和营销的重视与以往青春题材影片对市场的忽视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青春的视听表达

“80后”的青春不只停留在故事和文本中,在视觉和听觉表达中也有所体现。《后会无期》中的音乐带有“80后”叛逆、忧伤的青春色彩和回归平凡的人生态度。影片中出现的第一首歌《东极岛之歌》改编自“恶搞喜剧”《波拉特》中的《哈萨克斯坦国歌》。歌词的揭露性和曲风的幽默性在听觉上表达了“80后”青春的叛逆。电影《海盗电台》中的老歌《世界尽头》经韩寒重新填词变成了《后会无期》。人们在邓紫棋深情的歌声里能够感受到“80后”的忧伤。伴随“80后”成长的《西游记》中的插曲《女儿情》引发了“80后”对青春的回想。片尾曲《平凡之路》由韩寒、朴树联合创作并由朴树演唱。朴树用低沉而略带沧桑的嗓音唱出了“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的“80后”人生观。在文本之外,“80后”青春电影用听觉艺术表达着自己的青春。

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曾说:“一部好的电影其实中间是有空洞的,这个空洞是让观众把自身的情感投入其中。”“80后”青春电影在讲述青春故事的同时营造了青春的氛围和意境。观众可以走进这种意境氛围,在那里回忆和演绎自己的青春故事。“80后”青春电影非常注重镜头语言的运用,强调对青春的视觉表达。《后会无期》的镜头里出现了大量的空镜头或长镜头,镜头里满是荒凉和粗犷。影片中的沙滩、海平面、落日、荒漠、孤独的车是对“80后”内心孤独的视觉表现。韩寒在影片中刻意弱化色彩表现,多采用黑白色调。影片中昏暗简陋的台球室、破烂陈旧的宾馆、黄浦江大桥都是“80后”成长的青春印记。不同于《后会无期》,《小时代3》多用近景且镜头的焦点是浮华的奢侈品牌,光彩亮丽的豪华场面。郭敬明用虚拟的繁华、浮夸反衬了“80后”成长中经历的友情、爱情的背叛,人情的冷漠,梦想的破碎。不同的画面表达了相同的青春。

四、“80后”青春电影的未来走向

“80后”青春电影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呈现出丰富多元的发展趋向。笔者将从批评、跨界发展、艺术与商业三个角度对“80后”青春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向进行把握和前瞻。

首先是批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批评家,年轻的电影需要年轻的批评。相应批评理论体系的构建是“80后”青春电影未来发展的走向之一。批评理论的滞后导致“80后”青春电影只能接受“异元批评”。与“80后”青春电影相契合的批评理论体系一旦被建立,“80后”青春电影的价值必然会被重新审视和估定,在电影史中的地位也会发生变化。相应批评理论体系的构建需要“80后”批评家的努力和成长。

其次是“跨界”发展。这里的“跨界”是指电影与其他不同艺术的融合。融合只针对那些与电影特性相适宜、有共同性的方面,并非对其他各门艺术毫无分离地兼收并蓄。韩寒的《后会无期》就是电影与文学“跨界”合作的成果。在世界范围内,电影与文学、音乐的“跨界”合作已经非常普遍。电影《同桌的你》创作来源是高晓松的歌曲《同桌的你》。歌舞类电影如《歌舞青春》系列就是电影与舞蹈、音乐的“跨界”合作。未来更多的艺术形式如网络游戏、传统曲艺,甚至是行为艺术,都会在“80后”青春电影中出现。电影与科技的“跨界”极有可能使未来的“80后”青春电影主要通过电视台和网站甚至手机放映发行。跨界合作中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正是中国电影所缺乏的。“80后”青春电影的跨界合作前景值得期待。

最后是艺术与商业。电影诞生之初仅被作为一项科技发明或者技艺。乔治?梅里爱将电影技艺变成电影艺术。从此,艺术与商业之间的矛盾纠葛开始存在于电影之中。电影市场环境的丰富,大众商品意识的发达,票房评价体系的存在会使“80后”青春电影的商业色彩更加浓厚。未来“80后”青春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将充满商业元素。过度的商业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抹杀电影的艺术价值。对票房的过度关注也会对创作者产生干扰,他们会想方设法地迎合市场潮流和观众口味。一味地迎合会让“80后”青春电影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被消解。过度的商业化和票房至上的评价体系会成为“80后”青春电影未来发展的陷阱。而健康的电影制作和消费环境是躲避陷阱的有效保障。

电影是一门艺术,艺术价值和艺术表现是衡量电影的根本标准。“青春电影”不仅是一种文化消费,也是一种有价值的青春影像记忆,它承载着不同年代人有关青春的一切。③ 无论何时,艺术性决不能被商业性压倒。寻找艺术与商业的平衡,实现“票房价值论”向“艺术价值论”的回归,是未来“80”后青春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向。电影创作者一定要警惕、规避市场的不利影响,在创作中要保持平常心态和冷静姿态排除干扰。这对“80后”青春电影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注释:

① 关静:《对青春电影中80后形象的分析》,《电影评介》,2014年第 11期。

② 厉震林:《导演的律动:华语电影、实验电影和作者电影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146页。

③ 王秀杰:《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多元走向及文化缺失》,《当代文坛》,2013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 聂楠.新世纪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主题与表达[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2] 白烨.崛起之后――关于“80后”的答问[J].南方文坛,2004(06).

[3] 伍丹,彭明月.80后作家的青春文学创作主题分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4(06).

[作者简介] 刘宝杰(1989― ),男,山东潍坊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于博(1991― ),女,吉林通化人,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本科辅导员。主要研究方

向:传播心理学。

第五篇:创造,走向未来-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创造,走向未来 2018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我深受感触,只要启发创造、助力创造、实践创造、期待创造,就可以更快地冲向未来。

今年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创造向未来,通过“梦想、奋斗、探索、未来”四个篇章,整片充满了未来感,让大家感悟到了创造精神的魅力和重要意义。

在这四个篇章中,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第四个篇章,这一篇章中,中国首只“无壳蛋生鸡”养成记现场揭秘;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与青少年代表王源携手演讲,呼唤美好未来。我们也要好好学习,争做祖国的未来!

可爱的“小茶缸”来到现场引起了不小的被动。王源代表和大学老师芮磊一起在现场孵化了“无壳小鸡”小幸运。这真是一个科学奇迹呀!

随后,王源和薛其坤院士的演讲更是激愤人心。通过他们的演讲,我知道我要永不言弃,坚持奋斗,勇于探索。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自由则国自由。是啊,发展青少年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才是一个国家走向未来不竭的动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六一文艺汇演园长致词下一篇:廉政警示教育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