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2023-03-07

第一篇:美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在社会学课上,我们观看了两集《大国崛起》关于美国部分的纪录片。很早之前便听说过这部著名的纪录片,这次不仅见识到了美国迅速崛起的三百年历程,更加深刻地觉醒到美国崛起过程中政治经济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就像高中历史学的一样,影片介绍了五月花号上的英国人们踏上了美洲的土地,独立战争后,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他们带着从欧洲传来的先进科技,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虽经历了南北战争,但很快便迎接来了电气时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又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打下良好基础。之后由于自由竞争,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十分严重,罗斯福总统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经济危机大萧条时期,另一位罗斯福总统,他的罗斯福新政用著名的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再次拯救了美国经济。二战对美国的影响也不可忽略,使得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地位更加稳固。

美国的发展在于机遇,虽然美国有源自欧洲的工业基础,但是两次世界大战造就了美国的不菲的利益。而中国现在无疑是经济大国,却称不上是经济强国。中国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弱、金融体制还不健全。并且,中国国内存在着相当大部分的低收入人群,收入差距大而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而环境污染严重也是困扰着我国的一个重大问题。

这就使我们联想到美国历史上的经济危机,贫富差距极大,大批失业人口,胡福总统以为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政策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而使社会问题得以解决,但是这种放任政策却使问题更加严重。罗斯福总统的新政,用看不见的手进行了宏观调控,事实证明这种适当的调节比起放任不管政策有效。而对于我国存在的问题,政府加大宏观调控是必行之策。罗斯福新政从金融方面开始,挽救银行危机,改革与开始管理金融制度。我国国内如今的物价等问题都可以通过金融制度管理来得以控制,并且缩减政府开支,而不是在召开各种大会上肆意使用纸电等资源。其次对工业和农业进行调节,罗斯福进行了工业复兴法,而中国工业虽蒸蒸日上,但却面临着破坏环境等问题,这是需要发展工业的同时所注重的问题。至于农业,中国农业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出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不仅要注重农民工在城市的问题,也应该注意农民工外来务工而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问题。再次罗斯福对失业进行救济,建设公共工程,对安抚社会的稳定有着积极作用。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此举毫无疑问地缓解了失业问题对社会的压力,于国于民皆利。最后罗斯福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也行之有效,我国在此方面做的很好,社会保障体系在城乡都日渐完善,连我们大学生也参加了医疗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社会的平衡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虽然只有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但却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上占领者主导地位,中国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也迅速发展,在世界地位上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距离美国仍有遥不可及的距离。这与时间和机遇是分不开的,我们一定不要做不切实际的赶超行动,而是在借鉴美国经济发展的教训和经验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二篇:大国崛起对中国梦的启示

自15世纪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风波,相互推动着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当今,中国梦这一复兴中国的伟大梦想,不仅要依靠自身的努力,还要借鉴这些先进国家的经验和知识,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去实现。

《美国》

从1789年联邦宪法通过正式立国算起,美国至今只有225年的历史,是世界诸大国中最年轻的一个。但是,其发展和崛起的速度却令人诧异。 诚然,美国的成长史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最了不起的发展之一。从西方兴起的大背景而言,美国成功的思想根源无疑与所谓的自由主义思想有关。这种自由主义思想并非强调人类理性的力量能够根据人类的意志合理地设计和决定世界,而是突出人类理性的限度,强调人们在改变已经发展起来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时,要尽可能地创新而不是革命,这种自由主义的传统突出地表现在英美的经验主义。 在美国制宪立国时,正是在这样的经验主义指导下,英国的普通法,北美殖民地的自治经验和原有的基本法(特许状),才提炼并凝固为美国宪法。在以后的宪政实践,特别是最高法院对宪法的呵护和民众对宪法的尊重中,美国宪法逐渐发展为一种宪政制度,美国宪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应该被看作是美国贡献给现代世界政治的最大制度创新。今天世界上的200余个国家,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效仿美国制定了成文宪法就是一个明证。纽约大学讲座教授伯纳德·施瓦茨曾经指出:“美国对人类进步所作的真正贡献,不在于它在技术、经济或文化方面的成就,而在于发展了这样的思想:法律史制约权力的手段。”

反观东半球的中国,虽然国情和群众基础,国家性质在很大部分上决定了我们要制定一部怎样的法律,对于美国的宪法不可能是依样画葫芦,但宪法涉及到的思想和精髓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德国》

从分裂走到统一,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走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它所经历的风霜雪雨,最终成就了这个民族的挺拔个性。一个曾经多次遭受分裂的国家,一个曾经给全世界带来灾难的国家,一个摆脱了全部历史的不幸重新进入欧洲,融入世界,并成为第三大经济强国的国家,这颗欧洲的后起之星,就是德国。

德国的教育制度在很多国家看来是很成功的,这源于二战之前“铁血宰相”俾斯麦对德国经济和教育制度的极大重视。在德国最穷的时期,教育的身影依旧看得见,政府愿意把宫殿改造成大学学堂,为研究人员无私的投入,也使科学家们无私的为德国服务,提供充分的资源让人民获取知识。也就是这样的对教育的重视,在诺贝尔获奖史上,德国的大学教授就占了29位。

中国梦的实现,不仅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培养同样重要,现今中国的教育体系还需要长期的完善和改进,尽可能让大多数人民享受受教育的权利,精心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二战期间,德意志分裂为两部分,德国人民几乎失去了理智,在历史上写下了最为黑暗的一页。1970年的一个萧瑟冬日,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他跪倒在地,诚恳地接受了自己历史上沉重的一面。他们讨论但是没有激烈争论,没有否定自己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推卸自己应该对犹太人大屠杀所负的责任,没有否认自己接受了12年的纳粹独裁统治。德国面对二中的态度与日本截然不同,没有回避,而是用于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这种态度让世界很快重新接受了德国,甚至对德国更加尊敬,让德国复兴了许多。反观中国,很多事情上中国人民都在推卸责任,掩埋事实并蓄意篡改,这种行为只会带来一时的利益而没有长远的好处。中国梦的书写,需要的是德国这样的诚恳态度和真实的做法,不加以回避,让世界以另一种眼光看待,才是中国梦的憧憬所在。

《日本》

一直以来,中国人对于日本这个民族有一种本能的抗拒,不愿意去了解他们的经济文化发展,却对过去的历史刻骨铭心。诚然,历史不能忘记,但是要有发展的眼光。作为一个二战后的战败国,日本能在短短的20余年间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创造世界经济史上医大奇迹,取决的因素很多,但纵观长期历史,日本的创新精神,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民族凝聚力是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胜宝典。当今世界,无论是科技还是企业公司都需要创新意识,知识的更新之快让许多旧事物遭到淘汰,日本国民支柱企业三菱公司、丰田公司、松下公司, 都是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管理理念,然后不断尝试和创新进而成为享誉世界的跨国公司。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人民的信仰和追求,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当今社会,这种民族凝聚力都推动着日本向前进步。明治维新时期,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进行革新,成为推进改革的骨干,对日本的发展有带领作用。涩泽荣一弃政从商,成为19世纪80年代最著名的企业家,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

对于新时期的中国梦,我们必须要用于创新,敢于拼搏,善于学习周边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知识,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方法,融入自己的传统名族文化精神,一步一步实现复兴中国的强国梦。

《英国》纵观英国的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日不落帝国”的崛起,与其制度的改革是分不开的。国王对英国人来说,只是一个管理者,而不是拥有者。英国封建主义是庄园制,各庄园之间的主人是独立的,谁也不干扰谁,皇室也不会去干涉贵族,这种规则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却已经是英国皇室约定俗成的规则,国王与贵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按照本分自己应该拥有什么,不应该拥有什么。伊丽莎白遵守了这一游戏规则,所以她带领英国走上了最辉煌的道路。 当约翰王以不断的提税和不断的战败惹怒了英国贵族时,只好妥协。于是《大宪章》出现了。《大宪章》的颁布给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宪章说明,君主的权利不是至高无上的,人民的权利才是至高无上的。这点,在当时的世界绝对是历史性的转变。

后来,当查理一世强制解散议会,打破了“王在议会王在法下”的规则时,引发了光荣革命,被送上断头台,从此开始了英国进入现代科技的道路。由此可见,专制统治必将磨尽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英国较早受到文艺复兴思潮影响并在这场伟大而辉煌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先驱者,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民族之魂,是发展进步的保证。莎士比亚是英国的伟大天才,其本身的才华固然重要,但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样重要。即使他的作品里含有对女王的蔑视,但是女王仍然能坐在舞台对面观看他的戏剧,或许这就是他的戏剧吸引人的地方。 人类文明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推动作用。英国的快速崛起,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业革命。那时的英国人民,眼界是很开阔的,他们反对专制与愚昧,积极追求个人民主与自由,执著地探索大自然的规律,到处是充满生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自然地诞生出了像牛顿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引导着人们以更加科学和理性的眼光来认识这个神秘的世界。经典力学的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大大增强了人们探索自然的信心。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此外,还有专利保护的实行,很大程度的鼓励了英国人民的创造。随后各个国家都开始追随英国展开工业革命,转眼全世界都开始朝工业化转变。

我们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接班人,应该要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英国的成功崛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位未知的未来,抓住机遇,适时的改革,开辟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任务。

第三篇:大国崛起原因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 葡萄牙和西班牙:十

五、六世纪的欧洲,见证了两个超级大国的诞生,它们就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通过跨海航行,葡萄牙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线,哥伦布从西班牙抵达了美洲,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随着新航线的不断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也不断通过一路的殖民掠夺,瓜分着世界,分别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殖民帝国。然而,这两个在十六世纪上半叶发展至鼎盛的超级大国却没能得以长久地繁荣与兴盛,由于他们没有对工商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快走向了落末。由此可见工商业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对于我国同样适用,始终不要忽视工商业的重要性。

2、 荷兰:通过设计制造造价低廉的船只进行跨海贸易,并因为有利的地理位置,迅速占据了市场,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一半的贸易,并且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成为十七世纪的佼佼者。直至今天,他们开创的商业规则仍然产生着影响。由于我国在国土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的自然条件优于荷兰,如果能再加以对商业的发展,也许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3、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对航海探险与贸易的支持、开明的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工业革命做好了准备。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鼓励发明创造,牛顿、瓦特的重大发现与发明,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但到后来,繁多的殖民地渐渐成为了英国的负担,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听党指挥,作风优良,我国通过采用适合的政治制度,开明开放,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作用。不盲目肆意扩张领土范围,不断调整,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市场制度。

4、 法国:由于路易十四对文化艺术的喜爱,使启蒙思想在整个法国得以传播,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理性的大门。随后,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与公民权宣言》颁布。拿破仑的出现,使法国走向强大。但由武力取得的大势并不能得以长久地维持。二战后,在戴高乐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引导下,再次走向辉煌。我国应重视思想教育,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养,贯彻落实扫盲政策,坚持走独立和谐自主发展道路。

5、 德国:由于长期对统一的渴望,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带领下,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由于长期对教育与科技的重视,使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站稳了脚跟。二战后,最终和平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对于我国的启示:保证领土统一与完整这一经济发展重要前提,并时刻将对教育与科技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6、 日本:随着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展,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并开始了工业化发展,大久保利通的拿来主义,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弃官经商。二战后,在美国的帮扶下,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并在明治维新运动百年之际,成为仅次于美国与苏联的经济强国。我国应以工业发展为基础,开展对经济的发展。应视日本帝国殖民侵略为警钟,不迷信动用军事力量进行侵略占有,始终将互利共赢作为国际合作发展方针。

7、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使其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但因农奴制,逐渐落后于完成工业化的英法等国。随着列夫·托尔斯泰等一批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出现,俄国逐渐发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走向了繁荣与辉煌。发现并始终贯彻落实适合自身的发展政策制度,不使其成为禁锢我国经济发展的枷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

8、 苏联:诞生于十月革命,在列宁的引导下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并吸引了外国的投资者。斯大林将国家重心放在工业化上,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其成为工业强国,并经受住了二战的考验。对于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我们,应在多学习借鉴苏联的发展道路与策略,给予工业发展足够大的重视的同时,充分利用发挥我国自有优势,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9、 美国:最早由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开始自制管理生活,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使其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解决奴隶制,林肯总统带领北方赢得了内战的胜利。西进运动之后,在爱迪生的带领下,美国进入电气时代,不断的发明创新使美国不断发展。随着自由竞争,第一家托拉斯集团-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诞生,使社会两极化严重,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通过反垄断和立法保障工人权益等方式,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将美国带出经济危机的困境。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契机,美国逐渐走上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我们应注重发明与创造,并对于社会上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地解决。不断通过政府干预的手段,及时调整经济发展进程,发挥政府的作用。

通过对以上九个国家崛起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或方式。我们要在借鉴他们兴盛经验的同时,找到属于我国自身的发展道路,扬长避短,综合发展,则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之日可计日而待也。

第四篇:大国崛起对中国启示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与“中国梦”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以什么样的胸怀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又该如何的和平发展?

回首近代以来,国家面临瓜分割据的危险,帝国主义的阴霾挥之不去,国家失去尊严,民族饱受屈辱,何言“中国梦”? 当英国的蒸汽机发出声响进行工业革命时,当法国的大革命传播的自由民主思潮席卷欧洲时,当美国完成南北统一高速发展工业时,欧洲的强国逐渐登场,引领了欧洲翘楚全球的新时代。此时我们的大清王朝在做什么?正沉浸在天朝大国中固步自封,只有小农经济下的自欺欺人。“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只有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才会避免走错路、弯路。只有中华民族的复兴,才会有国家的繁荣昌盛,个人的全面发展。

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庆祝美国诞辰100周年,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而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经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曾经的学生俨然成为了我们的老师。我们应该怀着虚心严谨的态度,向他国家学习,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9世纪中期,正当西方国家在工业文明之路上快速前进时,日本在幕府闭关锁国政策的主导下,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缓慢。1853年“黑船来航”事件后,日本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市场,在此情况下,日本有志之士意识到只有推翻幕府政权,发展经济,才能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于是日益壮大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以“还政天皇”为旗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倒幕运动,广大农民也进行反抗斗争。随后日本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这就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推翻了幕府统治,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日常生活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并逐步废除了与欧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一、日本的崛起,得益于日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日本是善于学习的民族,从中国的唐朝开始,日本就开始到中国来学习儒学,佛学等等,吸收了中国的大量文化成果,从而走上了以中国为师,仿效中国发展的道路。在中国的鸦片战争失败和日本被美国的黑船打开国门以后,日本就意识到只有敞开国门,才能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走上强国之路。敞开国门,使日本能够和当时西方先进的国家有了充分的接触和交流,也使日本深切懂得只有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才能救国的道理,于是就派遣了一批有志青年到欧洲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随后爆发了明治维新运动。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划时代的资阶改革运动,它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现在,日本已然一个世界强国,但它的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却从未停止过,众所周知日本的丰田汽车是世界第一大生产商,“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丰田公司不仅有先进的技术,更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还有不断地尝试和创新的进取精神。 如今,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深。作为千年文明古国,我们在保留自身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更应当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积极汲取现代文明精华,“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 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所以在日本二战结束后,尽管战后满目疮痍、复员军人人满为患,日本依旧可以在六十年代进入经济的高速发展时代,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就是凭借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的政策。

三、日本崛起,得益于自下而上的社会改革。

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不成熟的条件下,能否实现近代的社会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旧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破除旧的政治体制、废藩置县、改革封建身份、废除封建俸禄、地税改革、教育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修改不平等条约,最后制定宪法、召开国会,使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决定一个民族的因素有经济、军事、人民信仰,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国家便会像苏联一样四分五裂,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会像近代中国一样被分得千疮百孔,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团结全国各地人民的信仰,就会像早期德国一样先后出现若干个独立政权。今天的中国正在一天天走向崛起,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应汲取他人的长处,帮助自己更加快速、高效的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引领新航程,中国梦饱含民族魂。从中华民族独立梦到两弹一星梦,从奥运世博梦到飞天遨游,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是自强之梦。在和平发展的新时期,中国正以高速稳定的经济增长姿态来迎接新的挑战,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将一步步的走向繁荣与昌盛。

第五篇:美国小班化对中国的启示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就开始探索小班化教学,是最早提出小班化改革的国家之一。1996年,上海开始探索小班化改革,1997年,北京开始了相应探索。杭州、南京等地也进行了小班化教学实验。美国小班化对我国教育有哪些启示?我国小班化有哪些特点?推行小班化需要得到哪些方面支持?

一、美国小班化是什么情况?

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1999年,美国政府开始实施缩小班级规模计划,这是1999年教育部拨款法案的一个内容。从已知的研究,如:对田纳西州、威斯康星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相关项目的评估发现,合格教师指导下的小班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增强了学生个体关注,减少了课堂干扰。低年级小班教学使学生的基础数学和阅读技能得到了加强。从长期效果来看,学生的留级率低,重新进入大班教学后学业成就仍然逐年进步,学生的大学升学水平也提高了。

二、美国小班化和中国小班化有什么区别?

美国推行小班化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美国研究证明,小班教学对大部分处境不利的学生产生的影响最大,最贫困的社区需求最强烈。所以,美国小班化项目的经费重点拨给贫困社区,每个州把经费的80%根据每个区内贫困学生人数拨给学区。剩余的20%的经费,可以根据招生人数进行分配。

我国小班化的提出是在适龄入学儿童数量减少背景下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适龄入学儿童数量有所减少,教育资源相对充裕,而另一方面,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提出了更高期望。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大中城市开始了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从教育改革本身来说,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也是从批量生产的大班教学向个性教育、因材施教方面转变。对改进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三、美国小班化教学引起了哪些争议?

美国一些教育和研究部门对小班教学持不同意见,绝大多数的态度是支持和肯定的。世界最大的独立测试机构“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的一位研究人员发现,小班教学确实有助于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一些州的教育决策者,认为低年级学生人数较少的班级学习成效较好。小班教学对那些在高消费地区的贫困学生的益处特别明显。研究还发现小班教学对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的影响方式不同。前者主要效果表现在师生比提高,直接刺激学生的学业表现。而后者则是对教学环境改善,减少缺课和学习中断等学习障碍。

规模也带来不少非议和反面意见。批评者的主要理由是:1.实施小班教学的代价太高。若全国平均每班减少10名学生,估计需多支付教师费用85亿美元,这完全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2.合格师资紧缺。一些学区,特别是偏远和市区的贫困学区,本来就已经出现班级超额和经费短缺,许多教师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教学质量堪忧,更何况没有多少教师愿意到贫困地方教书;3.教育设施不足。新班级增加,但没有足够的教室供新班级使用,导致学校纷纷设置临时教室,不能满足学生长期稳定的学习需要。

四、美国小班化对我国有哪些启示?

1.在财政投入上保证项目的实施。首先,政府可以顺应人口发展趋势,在有条件的时候推动小班化教学改革。在鼓励各级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积极吸收民间资金,多渠道筹集小班化改革经费。如美国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支持美国高中教育重建,在过去的5年中,已为约1500所高中(占全美国公立高中的8%)进行的改革支付了7.33亿美元,支持高中缩小学校规模,采用小班授课制,提高教育质量。2.加强教师职业培训,这是保证小班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小班化教师的培训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视小班化教学和教师专业素养的特殊性。美国也遇到过此类问题,如1999年启动的联邦小班化教学改革中,许多学校将学科培训作为对小班化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这不利于小班化教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分析小班化教师的专业发展,设计适合的教师培训的目标与内容,并建立与小班化教师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保障,提高教师在小班化教育教学中的专业素质和能力。3.追求效益的同时,注重教育的公平。对最需要小班教学的贫困学区给予特殊投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安排了700多亿元,绝大部分将投入基础教育。因此,包括小班化改革等在内的教改项目有了财政保障,特别应注意向弱势群体和贫困学生倾斜,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4.政府采取灵活政策,使项目经费充分发挥效益,提高教学水平,并灵活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题。美国在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不少人抱怨投入多实效少。我国对教育投入还无法与美国相比,因此必须注重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减少经费和资源的浪费,切实提高小班化教学的效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免费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下一篇:某酒店保安部奖惩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