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论文范文

2023-05-20

美国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一、“无为而治”而又卓有成效的法律制度设计

美国政府长期遵循所谓的“无为而治”(non-activity,non- regulation)的文化管理政策,至今没有设立专门管理文化事务的机构。但是,却为文化产业发展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实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有力的文化扶持政策和宽松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即税收减免政策),为美国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首先,通过立法,实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美国是第一个进行文化立法的国家,也是较早实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国家之一。1790年美国颁布实施了第一部《版权法》,后又制定了《1976年版权法》。1982年通过了《反盗版和假冒修正法案》。为适应数字化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又先后通过了《反电子盗版法》(1997年)、《跨世纪数字版权法》(1998年)和《家庭娱乐和版权法》(2005年),以加强数字化知识产权保护。除了加强国内立法,美国还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进程。1988年美国通过了《伯尔尼公约实施法》,对《伯尔尼公约》的成员国提供高水平的版权保护。从1986年开始,利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机会,全力推动建立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版权保护体制和机制。

其次,设立国家艺术与人文基金会,对文化艺术事业进行资助和管理。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支持文化艺术事业的法规,并由总统签署成为法律,即《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此外,设立了联邦艺术人文委员会,由联邦政府中工作性质与文化发展有关的部门的首脑组成。联邦政府对艺术人文事业的资助采取“杠杆方式”,以“资金匹配”来要求和鼓励各州、各地方及企业拿出更多的资金来补助和支持文化艺术事业。

第三,通过税收减免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1917年,美国《联邦税法》明文规定,对非营利性文化团体、机构、公共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免征所得税,并减免资助者的税额,对非营利的、以促进文化、教育、科学、宗教、慈善事业为目的的团体免予征税,个人和企业对上述非营利团体的捐赠可享受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从而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二、基于自由市场经济的商业化运作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发达、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崇尚自由市场经济,其文化产业正是在这种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走向产业化之路的。

一是美国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已形成了一套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如美国的影视业、图书出版业、音乐唱片业等已在全球建立了庞大而稳定的销售网络,控制着许多国家的销售和众多的电影院、出版机构及连锁店。依靠这种全球销售网络,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市场份额。

二是美国文化产业的资金来源多样化,其对外传播主要基于跨国公司的运作。在资金来源方面,美国联邦政府鼓励多元投资机制和多种经营方式,吸引非文化企业和境外资金投资于美国文化产业。美国文化产业的商业神话,依靠的不仅是国内资金的投入,更有赖于外来投资的激活和推动。资金的充盈使美国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更多的有利资源,使美国的文化产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因此,可以说,基于自由市场经济的商业化运作,使美国的文化产业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助推美国成为超级文化大国。

三、盘踞全球文化制高点的开放战略

美国文化战略的实施,是建立在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发展、强大的基础上的。

首先,美国是世界文化产品出口大国。从全球新闻广播来看,美国和西方的通讯社垄断了世界大部分地区80%~90%的新闻,在世界舆论中有较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杂志如《读者文摘》、《人物》周刊和《时代》杂志对全球政界、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都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美国的音乐产品对全球的青少年受众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全球互联网服务器的内存中,美国提供的一般性网上消息占80%,服务信息占到94%。

其次,美国倡导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产业开放战略。自二战以来,美国就不遗余力地推行贸易自由主义,采用这种策略推动美式主导的全球化,以此不断推动美国物质文化的全球化。在推行文化产业开放战略的过程中,美国历届政府均竭力向他国施加压力,要求其他国家开放文化消费市场,包括出版物市场、视听产品市场、版权市场和相关服务市场。1970~2000年,美国对外贸易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其中包括文化产业和服务在内的版权贸易获得了持续增长,超过了作为硬件的文化娱乐器具的出口。

美国在文化产业领域所倡导的开放战略,是居于主导地位和强势文化位置的国家所奉行的一种战略理念,其目的是为了扩大美国的文化影响力,为美国价值观念和政治理念的传播开辟道路。这种伴随着政治和经济施压的开放战略,使其他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在文化领域更加难以抵挡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凸显了美国文化战略的进攻性特质。

四、融合了价值观输出的文化外交战略

二战后,美国的文化外交战略逐渐成型,美国的政治领袖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输出,并把它们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视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期间,美国政府意识到,“冷战是争夺头脑的斗争”,“若要在这场冷战中赢得胜利,除了武器和金钱外,还需要思想输出”,需要“美国的文化外交”。冷战后,美国政府更自觉地把文化视为影响和引导世界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手段。此后,无论是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克林顿政府的“参与与扩展战略”,还是小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文化外交和价值观输出的理念都更加强化了。

美国文化外交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确保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从历史上看,美国往往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文化权利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特殊工具加以利用,并通过制定和实施文化战略来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克林顿政府就宣称“在世界上保卫自由和促进民主并不仅仅是我们最深刻的价值观的反映,这些都对我们的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根本目标,而“文化统治是美国全球性力量的一个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方面”,“当对美国方式的模仿逐渐遍及全世界时,它为美国发挥行使间接的和似乎是经双方同意的霸权创造了一个更加适宜的环境”。显然,文化外交战略是更好地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的一种手段。

意在维护世界霸权并对全世界进行价值观输出的美国文化外交战略,已成为美国国家整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其对外政治战略相互结合,最终目的是向全球推广、普及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等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以及相应的(国际)社会制度安排,在他国接受和追随这些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的过程中,实现美国自身的全球霸权利益。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责编/彭澜)

美国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美国梦,是指只要个人努力、坚持、不懈奋斗便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作为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美国电影文学通过描述普通人经过奋斗而成功的故事,很好地展现了美国梦中自由与平等、锐意进取、自我依靠、艰苦奋斗的文化内涵和精髓。

关键词:美国梦 美国电影文学 文化内涵

引言

美国梦是美国电影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它指的是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奋斗和锐意进取实现自己的理想。美国梦很好地阐释了美国文化与价值观。美国电影文学是美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深刻地反映着社会现实,阐释着机会均等、锐意进取、自我依靠等美国梦的文化内涵。

一 美国梦的含义

仰的信念,它能深刻地体现美国人的价值观、文化和民族美国梦又称美国神话,是被众多美国人普遍信仰的精神。所谓“美国梦”,是指只要个人努力、不懈奋斗、锐意进取便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也就是说,人们的成功可以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和坚持不懈,而不依赖他人或特定阶级的援助。聪明、勤奋与坚忍不拔是“美国梦”的必要条件。美国梦就是美国人所追求的美好社会, 是美国文化的缩影。

二 美国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渊源

美国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 欧洲人就开始觊觎这块富饶的土地。英国清教徒为了躲避宗教迫害,来到这片土地,梦想着在这块土地上建立“圣地”,而当时土著印第安人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这块开放和自由开阔的土地给无数人提供了机会,实现了梦想。美国梦的形成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密不可分, 而《独立宣言》宣布“人生而平等”,还将“追求幸福”规定为天赋人权,不可剥夺,这使美国梦有了思想依据。

美国梦还依赖于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它是在北美“大觉醒”运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主思想。欧洲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宣扬人道主义,提倡个性解放并空前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与人们本着自己的欲望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美国的“大觉醒”运动受这些思想影响至深,最直接和显然的表現就是:美国产生了一种美国式民主精神,美国人个体意识开始觉醒,独立意识和民族意识也逐渐增强。“大觉醒”运动不仅为美国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也为美国梦的诞生提供了思想的土壤。其次,美国是移民国家,美国民族是世界各大陆各民族的结合,这种地域大迁移,造就了美国民族特有的开拓和冒险的精神。最初的移民来到美国,大多是因为生活艰辛,避免本国的压迫等。当他们来到这片新的土地,为了生存和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受尽了艰辛,在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奋斗创新和锐意进取的精神,这种优良的精神品质在美国文化中世代传承了下来,并成为美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这使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梦想成了可能。在美国,从赤贫到巨富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创立通用电气公司的爱迪生,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苹果总裁乔布斯,银行家摩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家境一般甚至贫寒,白手起家开始创业,通过个人的勤勉和不懈努力终于创造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数百亿美元的庞大资产,成为传奇人物和无数美国梦追寻者效仿的楷模。美国人相信,只要抓住机会,依靠自我奋斗,梦想终究就会实现。于是, 在美国电影文学中, 美国梦成为经久不衰的主题。

三 美国电影文学中的美国梦

本文选择了四部以讲述美国“普通人”通过坚持不懈的自我奋斗而实现自己美国梦为题材的电影来分析电影中所体现的美国梦的文化内涵。这四部电影为:《永不妥协》(Erin Brockovich),《叫我第一名》(Front of the Class),《阿甘正传》(Forrest Gump)和《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1 个人主义——《永不妥协》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美国文化的核心和源泉,充分体现了美国的价值观和对个体发展的尊重和激励。个人主义高度重视个人自我追求和发展,鼓励和保护个人追求自由、权利和利益的正当要求。只有当个人主义被高度重视时,个体才有动力和保障去努力奋斗并最终取得成功。美国长久以来对个体都给予了充分重视,也出现了无数个下层阶级通过自我奋斗迈向上层阶级的事例。因此,可以说,个人主义是“美国梦”实现的动力。影片《永不妥协》就充分体现了美国文化对个人价值的重视。

女主人公艾琳,生活拮据,没有工作又被丈夫抛弃,遭遇车祸,身受重伤。肇事司机没有承担任何医疗费用,艾琳无钱治病,身体未复原就停止了治疗。带病照顾孩子,又没有经济来源,艾琳生活困窘,但是她却没有向命运妥协,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找工作,最终艾琳在埃德的律师事务所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工作中,艾琳无意间发现一个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一个大集团向一个地区排放污水,致使水中铬含量严重超标,六百多名居民都深受其害。艾琳不顾那个集团的电话威胁,积极搜集证据,并劝说居民和她一起团结起来对抗污染。在艾琳的积极努力下,官司终于打赢了,居民们得到了高额赔偿,她也得到了二百万美元的回报。她不向困难妥协,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美国, 有时候一个小人物可以同一个大人物、大公司甚至政府和总统对抗。”此影评的女主人公正是用坚持、毅力和勇气向世人证明了一个“弱女子”对抗大集团的成功, 她不顾大集团的威胁,置自己的安全于不顾,勇敢地和一个大集团抗衡并取得胜利,这充分展现了个人价值的追求与实现。她对成功的渴望以及对胜利的执着诠释了美国梦的真实含义。这是美国崇尚个人主义的必然产物,也为美国梦奠定了文化基础。

2 机会均等——《阿甘正传》

美国文化对机会平等和政治权利的平等极为重视。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正常人还是残疾人,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努力达到成功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正因为如此,普通人才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美国梦”。《阿甘正传》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阿甘是一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他必须佩戴一个表示低能的臂章,但是他却不为此而绝望或者自暴自弃,他一直记得妈妈的话:“自己绝不能认为自己笨。”阿甘善良、乐观、单纯、不为功力、执着追求,就在不经意之间,成功降临到了阿甘的身上。他获得了橄榄球明星、越战英雄等荣誉称号,还被授予国会勋章,最后还成为了百万富翁。同时,阿甘的积极向上、自我肯定和坚忍不拔也感染着他身边的人。当阿甘的钟爱珍妮堕落迷惘时,阿甘找到她,给予她鼓励和爱情。他信守对战场上牺牲的战友布巴的承诺,帮他实现遗愿,成为捕虾船船长,并成就了辉煌的事业。电影深刻反映了机会均等的思想,低能儿可以和常人一样有成功的机会。正像阿甘的妈妈告诉他的话:“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糖,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坚守信仰,奇迹和美好就会悄然降临。

正是由于阿甘坚信美国文化中的自由和平等观念,相信自己虽然低能但是一样有成功的机会,所以才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奋斗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阿甘神话般的美国梦的实现为每一个美国人追求美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

3 永不言败——《叫我第一名》

有人曾说过,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轻易放弃。面对失败,我们需要一次次的重新来过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美国梦的实现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通常是漫长而又备受煎熬的,这需要追梦者坚定信心,永不放弃。美国梦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接纳自我、坚持目标、永不言败、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叫我第一名》讲述了一个残疾人经过顽强的自我努力实现人生理想的故事。主人公布拉德从小患有妥瑞症,无论在任何场合,他都无法控制自己发出“Bi”、“Bo”的怪声,并做出抽动脖子的怪动作。这种病无法控制、无法遮掩,老师以为他是故意发出怪声,让他罚站,所有的孩子都嘲笑他是怪胎,连亲生父亲都无法容忍他。然而,尽管饱受嘲笑和欺侮,布拉德没有自暴自弃,始终积极乐观。布拉德立志要做一个爱护学生的好老师,这对于患有妥瑞症的布拉德,是相当不容易的。然而,布拉德坚定自己的信仰:“我可以教书,我永远不会放弃,我不会让妥瑞氏症把我打败。”布拉德不辞辛苦、不怕打击地面试了24所学校都遭到拒绝,终于被第25所学校接纳。在工作中,他独特的教育教学法赢得了学生的赞扬,并获得了学生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布拉德被评为年度最佳教师并和自己的仰慕者——年轻漂亮的姑娘南希——组成了幸福的家庭。影片中,布拉德的经典台词“不要让任何东西阻止你追逐梦想的脚步,无论是工作,人生,还是爱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肯定自己,挑战自己,不让自己的弱点把自己打败,在失败中成长,永不言败,这是布拉德成功的关键。布拉德自强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这个故事完美地诠释了美国梦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文化内涵,同时也给了我们无尽的激励和遐想。

4 自我依靠与奋斗——《当幸福来敲门》

美国文化鼓励个人奋斗和发展,强调自我依靠在梦想实现中的关键作用。“在美国人眼中, 惟有不懈的自我奋斗才有可能获得自我的实现, 体现出人生存于世的意义和价值。”《当幸福来敲门》是通过自我依靠与自我奋斗实现美国梦的典型例证。

该电影取材于美国著名黑人投资专家加德纳的真实经历。加德纳和妻子开办了一家公司,推销骨质密度检测仪,但是业绩惨淡,最后他们的生活难以为继:房租没钱交而流浪街头,停车罚单交不起而被拘留,妻子琳达受不了这种看不到希望的日子而决意离他而去。加德纳与儿子相依为命,基本的吃住都得不到保障,他不得不和儿子借宿在地铁站的卫生间或者教堂收容所,为了生活他甚至去卖血,但在工作上他从不懈怠,尽职尽责,每天早早上班。为了多点儿时间工作,他不喝水来减少去厕所的时间。尽管生活如此落魄和艰难,他却带着儿子不懈奋斗,去寻找想要的幸福生活。在最艰难的时刻他对儿子说:“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去捍卫!永远都不要让别人说你不行!”凭借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奋斗,加德纳赢得了唯一一个被录用的名额,拥有了全新的事业和美好的生活。

电影中的很多台词都很好地诠释加德纳自我依靠和对梦想的坚持与不懈追求,如“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守护它”,“有了目标就要全力以赴”。电影题目中的Happyness是故意拼错的,加德纳对Happyness的解释是:幸福里面没有为什么,只有我(Happiness is spelled with an “I” instead of a “Y”)。

電影讲述了加德纳自我依靠和奋斗,追求幸福的事迹,实际上也是对美国梦的诠释:相信自己、超越自己、永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对失败和困难说“NO”,这也是无数拥有美国梦的人实现其美国梦的必要条件和必经之路。

结语

美国梦在以上这些电影中体现各不相同:有的实现了个人价值,有的实现了财富积累,有的实现了幸福梦想,有的实现了事业成就,然而,所有这些人的美国梦都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不管我们健康与否、任何肤色、何种性别、多么贫困和潦倒,我们都有追求自由、成功、幸福生活的权利和机会,只要相信自己、坚持自我、依靠自我、超越自己、不断奋斗、锐意进取、永不言败,总有一天幸福会降临,梦想会实现,这就是美国梦的文化内涵和精髓。

参考文献:

[1] 艾琦、杨昕:《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梦的文化内涵》,《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 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 高小康:《好莱坞与当代文化中的美国偶像》,《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4] 杜钢:《张会兰美国文化传统浅探》,《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

作者简介:冯亚娜,女,1980—,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工作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美国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公共文化人才是指为社会发展、群众娱乐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创作人才、文化成果传播人才、文化事业服务及文化服务志愿者等。公共文化人才主要承担着群众娱乐、文化思想宣传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社会职能。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优秀的公共文化人才。目前,很多基层公共文化单位,人员老化,人才短缺,存在着明显的“三低一少”现象(文化程度低、技术等级低、管理水平低、专业人员少),公共文化人才能力的高低,实实在在影响着群众文化活动的完成质量,公共文化人才素养的高低也实实在在影响着社会公共文化的呈现水准。

公共文化工作需要深入群众,落地性很强,服务场所多为地方文化馆站、社区服务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开展活动广泛,如文艺演出、各种赛事、社会辅导与培训、广场文化活动等,工作时间常常为公众休闲时间,工作任务和压力也往往繁重,从事公共文化工作不仅需要公共文化人才“一专多长”的业务能力,更需要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有神圣使命感和热情,有强烈责任心和自豪感。

高校是公共文化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一直以来,职业院校在技能培养方面颇为重视,强调工匠精神,周建松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中说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充满“工具主义”的价值而缺少对职业教育人本价值的关怀。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由于所从事工作的文艺性,不仅需要工匠精神,更需要人文精神。艺术职业院校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面对当前职业教育现状,面对文化知识相对薄弱的高职生源,该如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公共文化人才来支撑地区公共文化的发展,响应新时代全国人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向往呢?

习近平指出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职业教育承载着广大青年“成才”“成功”“出彩”的重要责任。黄炎培早期职业教育思想提出的职业教育的三个要旨也体现出人本价值关怀:“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重递进式目标将个人谋生和服务社会结合,将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将一技之长和全面发展结合。中国职业教育实践在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12年以来体现出逐渐增强的人本主义意涵。人本主义宣称对“个体、人类内在尊严、人性权利和价值……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在新时代的中国,职业教育更应吸收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职业教育在传授给学生生存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教会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和回报社会,懂得如何运用技术改善我们的生活和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为例,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自2012年(2015年之前,该专业名称为文化事业管理)成立以来,一直积极探索高职艺术院校公共文化人才的培养模式。

本文针对目前公共文化人才培养的供需问题和高职学生未来发展问题,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社会文化系在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上的人才培养探索为例,基于“人本价值”理论,提出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凸显人本关怀,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我国公共文化输出高质量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一、培养公民意识,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公共文化人才进行文化艺术创作和传播,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力量,因此,公共文化人才的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在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每年召开德育研讨会、开展开学思政第一课,平日也举办丰富的培训与教育活动,为未来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把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使命和目标。

二、以生为本,反馈式培养

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坚持从岗位出发,到岗位中去。首先,从岗位出发,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严格遵循社会和岗位需求。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地处珠三角广佛地区,在划归广东省教育厅之前属于广东省文化厅唯一一所直属艺术职业院校,有比较充足的公共文化环境和文化艺术资源。学科带头人来自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工作的一线岗位,多次带领学生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实地走访与调研,与珠海文化馆、中山文化馆、佛山文化馆、花都区文化馆、三水文化站等广东省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政府机构交流并签署实习基地。文化馆、文化站现场教学,学生目睹真实工作场景,直观认知将来的工作岗位,清晰用人单位需求,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目标性更强,在职业规划中有更清晰的定位。学生聆听文化工作者分享工作经验,感知到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必须深入基层,走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创作出人民群众真正需要和呼唤的文化艺术,前辈们对公共文化活动的热情和热爱也让学生们受到人格感染和鼓舞。然后,到岗位中去,给每位学生安排实习就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团队持续跟踪学生实习与就业,定期去做岗位回访,一方面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习生的满意度和对岗位人才的需求,一方面了解毕业生实习生的工作进度、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实习收获、工作感受等情况,为课程修订与优化提供参考,做到以生为本,反馈式教学。

三、依托学院特色,服务地方区域文化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组织,肩负着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责任。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依托强大的音乐、舞蹈、粤剧等艺术优势资源开设艺术通识课,培养出的学生“一专多能”,能说会唱,能演会跳,多次为社会提供公益演出、文化交流、文化志愿等服务。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与政府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联合,开展共建与合作,为一线公共文化服务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在职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亦可开展小规模定向委培,为基层公共文化机构定向培养和输送人才。

四、因材施教,细分培养

文化志愿者、业余文化骨干、文化专业技术人才是基层公共文化队伍的主要构成。程莹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研究》中提到针对生源特点进行学生分层。也就是对所有学生进行思想和艺术通识教育,使他们毕业后能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成为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和艺术常识的文化志愿者。对艺术类生源开展文化理论教育和艺术技能培训,这类学生毕业后可进入企事业单位开展文艺活动,进入地方文化馆、社区文化站等基层公共文化场所成为业余文化骨干。为优秀艺术特长生开展更加专业系统的艺术训练,在能跳会唱方面凸显职业性和专业性,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成为艺术活动的引导者,成为文化和艺术的继承人。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因材施教,学生可扬长避短,学其所乐;根据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人才的构成进行细分培养,人才培养更有指向性。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目前有两个细分方向:艺术培训和文化管理,在专业设置上凸显人性化,有效解决了学生通而不专、就业与个人兴趣不和谐的问题。

五、终身教育,出彩人生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首先要培养合格劳动者,实现零距离就业,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让每个人收获更好的人生。零距离就业是基本目标,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拥有提升和晋升能力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不应止步于专科教育,应有更高发展,可通过专插本、专升本选择继续提升,解决就业时一些公共文化岗位学历门槛高的问题,满足社会公共文化工作对文化程度高的公共文化人才的需求,满足学生对提升职业技能和获得理想岗位的渴求,成就出彩人生。

以文化感化人,以艺术熏陶人,服务就业,服务社会,服务人生。基于人本主义探索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之路会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程莹.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课题“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研究——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成果[J].传播力研究,2018(18):199-200.

[2]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4(10).

[3]习近平: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EB/OL].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23/c_1111276223.htm.2014-06-23.

[4]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集(1-4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美国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以往在应用研究中很少系统地从文化产业的终端——文化消费上进行研究,本论文通过分析2010-2013年广西文化消费现状,指出文化消费不足成为制约广西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以文化消费主线,将产品、消费市场和消费主体作为战略思考基点,提出了广西文化产业走消费拉动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与战略对策。

关键词:文化消费;广西文化产业;战略思考

引言:2010年国家提出把文化产业地位上升为国家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提出实现文化产业国家支柱产业目标。文化产业成为引领经济增长方式由出口拉动向扩大内需倾斜的战略基点。而文化消费需求状况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文化产业提高竞争优势的原动力,把握文化消费需求就抓住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当前广西文化消费能力如何,如何提高广西文化消费能力,实现文化生产供给与文化消费需求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进行战略上的思考。

一、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

(一)文化消费的内涵。文化消费的概念是在1985年全国消费经济研讨会上被首次提出。研究学者对文化消费的内涵认识基本趋向一致,只是定义的视角有所差别,当然也带来了对文化消费外延的不同认识。施涛(1993)认为,文化消费指以文学艺术为主体,包括对音像、出版和与此相适应的文化艺术服务。此定义可以看作狭义定义的典型。而曹俊文(2002)则从广义角度认为文化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消费精神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服务的行为。胡秀丽(2008)从文化消费的目的性角度认为“文化消费主要是指居民在教育学习、享受艺术、休闲娱乐等活动中为获得知识、艺术熏陶、精神享受与满足而实施的消费行为,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体的生活质量”。 唐秀丽(2006)是从文化消費的对象及其范围来界定文化消费的,认为文化消费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包括人类社会的活动及其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文化消费从地域范围讲既包括本地、本民族、本文化体系(如东方文化)的文化产品和劳务,又包括世界范围的、外民族的、其他文化体系(如西方文化)的文化产品及劳务。

(二)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的内在关系。(1)文化产业以文化消费为目的。文化消费需求对文化产业起着巨大的拉动作用。以视听感受、情感满足、精神愉悦为特征的文化消费需求决定文化生产,成为产业形成发展的源泉。根据恩格尔原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收入的提高、收入结构的改变带来需求结构的变化,物质需求让渡于精神需求,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将不断上升,此外文化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休闲时间弹性高于一般物品,伴随着文化消费能力提高,文化消费规模将不断扩大,拉动文化产业增长。(2)文化消费能力是文化产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文化消费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它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文化素质、闲暇时间、文化价格、文化基础设施等因素。文化消费能力与收入、消费者文化涵养、闲暇时间、文化基础设施具有正向关系,与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呈反向关系。上述因素将直接影响文化消费的走势。所以,提高文化消费能力是扩大文化消费、发展文化生产的前提条件。发展文化产业应提高文化消费能力,实现文化生产供给与文化消费需求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广西文化消费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广西文化消费潜力巨大。居民收入是消费支出的基础,消费的提升依赖收入的提高。“十二五”期末2013年,广西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为23305.4,较“十一五”期末

2009年的15451.5元提高了7853.9元,增幅为50%。但与横向全国平均水平的26955.1元比较,差距分别为3649.7元。

(二)广西文化消费总体增长速度缓慢,在整个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文化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增长缓慢。究其原因,一方面,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其文化消费能力的主要支持性因素,无论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是农场居民人均纯收入来看,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随后又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本省域外向型产业就业和收入的降低影响,居民首先在消费支出中保证物质刚性需求满足。在此压力下,文化软性需求成为当减之项。

三、文化消费对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1)广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不能有效转换成为文化产业资源。广西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先辈留下了丰富文化资源,从整体上看文化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和市场价值,从西部地区本身看,具有先天的地缘优势,但归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味,广西人对祖辈的文化资源习以为常;同时经济尚处于较为不发达阶段,工业化程度较低,文化资源转换成文化产业资源所依赖的现代科技与现代工业都不具备。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但是文化资源并不等于文化产业资源,更不等于文化产品、文化商品。文化资源要转化为文化产品,必须经过现代的生产转化,文化产品要成为文化商品,必须经过市场的转化,通过消费市场才能最终实现得了。(2)文化消费群体培育滞后,本地消费市场与外来消费市场都难以形成产业良性循环。广西的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本地市场,也需要外部市场。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又相对落后,难以形成消费群,本地市场难以建立,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培育非常艰难。因此,广西的文化产业必须考虑吸引外来的消费者,而交通、食宿等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在短时间内完善并不可能。(3)广西文化产业规模偏小,产业结构失衡,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相比,产业属性主要体现在从文化产品研发—文化产品生产—文化产品推广—文化产品消费等环节是以产业化运作方式进行,相对传统方式而言,规模化成为内在要求。但与东部发达地区和中部的一些省份相比,由于需求上的巨大差异,广西的文化产业规模化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广西实力较强的出版业为例,报纸固定资产偏小,一些报纸经营规模与资产比例不吻合,而粤传媒总资产达达73亿元,比整个广西报业还大。

四、文化消费拉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一)以提升文化消费能力作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

基础。(1)考虑城乡收入现实差距。文化消费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消费结构存在着密切地联系。鉴于目前广西城乡居民收入上的差距,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盲目走高端路线,应该提供从高端精品到低端普及型的系列文化产品,以适合不同收入阶层对文化消费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政府利用财政、税收等政策合理调节、引导文化产品的生产及价格,采取差别定价,票价补贴等多种方式,降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成本,促进文化产品的消费均衡。(2)提升消费者的艺术趣味和欣赏水平,增加文化消费设施建设投入。目前人们文化消费意识还不强,其中艺术趣味和欣赏水平有待提高。政府增加对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投入,让更多的人可以免费或低价格地受到享受到公共文化的熏陶,提升艺术趣味和欣赏水平。另一方面,文化基础设施是文化资源向文化商品转换的载体,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赖于设施的完善,这一方面同样需要政府的鼓励与财政支持。

(二)以创新文化产品,不断引导新文化消费热点作为战略发展动力。(1)对文化资源的市场挖掘。广西八桂大地,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丰富独特的文化、旅游等价值,但前提是找到这些价值能传播的普适性商品载体。所以需要借助现代商业、市场的手段,运用现代科技与现代工业生产加工的平台将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2)引导文化消费。一方面,要以优质的文化消费满足消费者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消费,文化产业是以内容为主要载体的产业,创意位于产业价值链的顶端。创意能力能够创造文化消费热点,抓住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文化需求,成为文化产业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以延展文化价值链作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1)以文化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制作为核心,延展产业链条。通过现代技术创新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创意内容通过不同的承载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文化服务价值,实现文化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增。(2)充分发挥聚集效应。在桂林、南宁、柳州等文化资源丰富地区,要发挥文化产业聚集效应。首先,以特色文化产品聚集形成经济增长点;其次利用文化产业的外部性,带动上下游企业聚集形成经济增长极;再次通文化产业辐射作用形成形成文化经济增长带。

结语:以消费拉動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广西文化产业来说是一条“内生式”发展道路,是对以往单纯强调政策优惠的“外生式”发展道路的矫正,同时也是缩小与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上的差距提供了可实施战略路径。

参考文献:

[1] 曹文俊.精神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的探讨[J].上海统计,2002,(4):43

[2] 葛红兵, 谢尚发.文化消费:文化产业振兴的根本问题——兼评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状况[J].2009,(12):83-94

[3] 顾江,郭新茹.文化产业价值链及其引申[J].改革,2009,(06):150-152

[4] 胡秀丽.谈文化消费的社会意义[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8, (5): 13

[5] 李建平.广西文化产业现状分析和发展研究[J].学术论坛,2003,(06):149-151

[6] 李炎,林艺.差异性竞争: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4,(05):

[7] 欧翠珍.文化消费研究评述[J].经济学家.2010(3):91-96

美国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当前,文化产业正在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迅速崛起的“朝阳产业”。处于从要素积聚向爆发增长过渡阶段的南京市建邺区,正努力培育壮大文化企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成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一、建邺区培育发展文化企业

的基础条件与有利机遇

建邺区培育和发展文化企业有一定的基础条件:

发展定位明确,产业空间布局清晰。立足“现代化新南京标志区”定位,区委区政府重点打造以广告创意、动漫游戏为主导的新城科技园板块,以文博会展、数字传媒为主导的中央商务区板块,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为主导的江东商贸区板块,以创意智慧、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生态科技岛板块,以创新科技研发为主导的南部生态智慧城板块等五大文化载体,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开放灵动的文化产业空间新格局,强化了对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载体支撑与规划引领。

文化底蕴深厚,传统和现代资源并存。建邺作为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空间,既有历史文化的丰厚积淀,更有潮流文化的时代内涵,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独特的地方文化形态,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深厚的文化禀赋,充满张力和活力的现代气息,使其拥有了发展文化产业不可替代的独特资源,对具有前瞻意识的文化产业投资者将产生极大吸引力。

区位优势明显,综合实力增势强劲。建邺区作为南京主城区之一,东倚主城,西临长江,与老城仅一河之隔,与江北隔江相望,畅通的主次干道、便捷的地铁专线,沟通天堑的跨江大桥和过江隧道,构成了建邺环网相连、综合交错、水陆并蓄、辐射周边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近几年来,建邺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培育壮大文化企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府高度重视,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河西新城作为南京现阶段及未来倾心打造的新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程度、推进强度、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务实、有序、规范的管理机制,公开、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日益完备的配套服务设施,为吸引更多的文化企业与文化项目发挥了良好的集聚、辐射作用,营造了文化企业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

建邺区培育发展文化企业更面临有利机遇:

产业发展的市场机遇。建邺区文化产业发展后发优势和潜力十分明显,无论是从近期青奥的筹办还是从城市新中心长期发展来看,其文化产业市场都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消费能力和巨大商机。

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以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1+5+1”文化政策体系为契机,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现代文化强区、推动建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强力推进了全区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产业发展的人才机遇。近年来,建邺区着力打造人才高地,汇聚了一大批高端科技人才、商业精英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为建邺文化企业培育与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最为重要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产业发展的青奥机遇。2014年青奥会落户南京。青奥会的举办必将形成推动建邺区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现实优势。

二、建邺区文化企业整体发展态势喜忧并存

近年来,建邺区以“文化南京”发展战略为契机,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突出园区先行,强化文化产业政策扶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加速文化企业、文化项目集聚,辖区内文化企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成长过程,文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贡献率逐年提升、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化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08年全区文化企业共有290家,截至2012年10月,增加到560家,一大批有发展前景、产业特色和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初步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文化企业经济贡献率日趋提升。建邺区文化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9年的2.50%逐渐增加到2012年的3.91%,文化企业在建邺区的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对整个建邺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日益增强。

文化企业涉及领域持续拓宽。2008年全区文化企业主要分布在7个行业,并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行业形态。至2012年,分布行业扩展到13个,而且具有文化产业特色的新兴文化企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广告传媒行业迅速崛起,成为建邺区文化产业类企业最多的新兴行业。

重点文化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逐渐显现。2008年全区年营业额4000万以上的文化企业只有23家,占整个文化企业数的8%,2012年已经达到56家,占整个文化企业的份额已提高到10%。大型文化企业数量的增多,产生了显著的示范带动效应,引领全区文化产业发展走上了一个繁荣发展的快车道。

但是,建邺区培育壮大文化企业过程中仍然存在明显不足。

龙头骨干企业偏少,引领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全区2012年文化企业总数是560家,其中4000万元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为56家,只占10%;2012年全区资产过亿的文化企业数量只有26家,仅占整个文化企业数量的5%,而资产超过10亿的文化企业仅有5家,只占整个文化企业数量的0.9%。龙头骨干文化企业的偏少已成为全区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制约。

园区软环境不“软”,载体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全区尽管正在建设或相继建成国家广告产业园、第壹区文化街区、青奥产业园等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然而西祠街区等一些文化产业功能园区已经废弃。较多的产业园区还处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相应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服務理念、科学管理、科学调配、人文环境的建设和打造方面比较滞后,与全区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格局态势难以匹配与适应。

文化企业科技含量不高,文化创意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辖区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文化企业很少。在2012年规模以上的56家企业中,从事技术研发设计性的文化企业仅有7家,而在规模以下中小文化企业中,从事技术研发设计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文化企业人才紧缺,人才制约瓶颈有待进一步破除。高端原创人才匮乏,创意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素质管理人才的缺乏使得企业效率与优势难以有效发挥,文化企业发展普遍面临着人才瓶颈制约。

三、发达国家培育发展文化企业的成功经验

当前,国外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有力措施培育发展文化企业,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做法。

欧美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以下一些创新举措:

文化自由贸易原则的推行为文化企业的全球經营铺路。在全球化背景下,欧美尤其是美国倡导的自由经济、自由贸易为文化企业的输出疏通了道路,一大批的文化产品在全球化经济流通过程中输入到世界其他国家。

繁荣完善的资本市场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欧美国家拥有一个庞大而完善的金融市场,能够使文化企业发展获得巨大资金支持。比如,美国的文化企业发展得益于国家和社会资本的投入,如通过基金会、个人赞助等方式,但更多的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于资本市场,来源于文化企业自身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

发挥行业协会在文化企业发展中的指引协调作用。政府力量在市场上的弱化,更多的管理职能被赋予了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作为中介组织有效地承担起了政府赋予的职能,维护了各个文化企业和整个文化产业的市场秩序和健康发展。

日韩是亚洲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两个国家,在文化企业发展培育方面的经验做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减少对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规制。比如日本的动漫与游戏企业不像其他国家有太多的规制,除了个别专门面向儿童的文化产品外,大多数在内容方面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制约。

发挥相关文化企业之间的互动效应。例如日本的内容产业中各个企业之间,无论是电影、漫画、游戏或是音乐的生产设计企业,都是相互联系的,媒体的综合性和多元化更进一步推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推动了相关文化企业的发展与整个文化产业的繁荣。

加强文化企业发展与城市特色的融合。日本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十分注重和城市文化特色发展相结合,在日本的东京、神户以及名古屋等主要城市,当地政府引进、培育了一批文化特色企业,例如仙台只引进培育电影企业,提出了要依靠电影产业的特色搞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加大政府对文化企业的援助支持。韩国文化企业的培育最主要的举措就是政府的大力扶持,如游戏产业中,网络游戏公司起步门槛较低,主要得益于政府实行的援助计划,援助计划的实施促进了网络游戏产业的大力发展,可以说,韩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的。

四、建邺区培育壮大文化企业的路径思考

坚持量质并举,着力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建邺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明确了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走向、产业布局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文化产业既缺乏规模雄厚的大型文化企业,也缺少专、精、特、新中小型文化企业的发展现状,在文化企业的引进与培育方面,要着力培育发展龙头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通过推动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倾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发挥骨干文化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同时又要积极培育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努力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分工协作、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依托项目带动,着力推进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要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制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和奖励办法,编制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完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储备、培育和扶持机制,全力推进重点文化产业工程项目建设。要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好各类重点项目,建设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库,加快推进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新纬壹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南京报业传媒大厦、云锦坊、第壹区文化街区等市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强化青奥产业园、欢喜城、港华文化产业园、网商产业园以及知海教育、应天智汇、西祠街区、建筑师公社等特色文化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加大对新与力传媒、原力动画、舜禹科技、魔盒信息科技、学府翻译、养墨堂等重点文化企业扶持力度,形成具有规模集聚效应的金融、广告、会展、商贸等主导产业品牌,不断增强文化企业的发展活力、规模品质、市场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突出人才建设,着力强化文化企业发展人才支撑。一是要加快文化领军人才集聚。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深入推进落实“321”人才计划,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领军人物,推动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二是要加快文化创业人才集聚。以主导产业为引领,按照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的要求,重点培育和引进各类文化产业人才,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办起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聚集一批人才”的链式效应;三是要加快文化领导人才集聚。要把懂文化、爱文化的专业人才放到党政领导岗位上去,推动文化产业专业化、融合化、创新化发展;四是要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依托南京“1+8”和“科技九条”等创新创业政策,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深入挖掘高校院所科技文化创新人才,形成企业、科技、教育协同推进的合力;五是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构建以人才评价、培养、激励、流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人才政策体系,培育尊重知识产权、尊重文化创新、尊重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创造促进文化人才、文化企业脱颖而出的城市文化沃土。

优化服务体系,着力完善文化企业发展政策环境。一是加强文化与金融融合。要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的对接合作,加大有效的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积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进行基金投资或上市融资,重点支持中小文化企业进入创业板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投资开发文化项目。二是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相关部门和园区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适合建邺区文化企业需要的公共技术服务载体,同时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扶持技术创新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大企业、大项目,建立关键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中心,要通过科技计划对文化产业中的共性技术研发进行直接干预,促进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跨越式突破,促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成果共享,激发文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推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三是不断搭建新平台、打造新载体。努力打造品质较高、规模适度、特色明显、效益突出的文化产业集群和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产业由企业集聚向产业集聚转变,推动科技资源的共享与文化创意的转化,促进文化企业集群化、产业技术专业化。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建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黄 杰

上一篇:文化安全论文下一篇:文化史论文